DNF,天空套要同一年,。同款式颜色的才有特效吗?比如今天的dnf红色气息和白色,dnf红色气息和白色搭配有没有特效。

阿啊啊啊的推荐 | LOFTER(乐乎)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阿啊啊啊 的推荐
转载自来源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this.p={ dwrMethod:'querySharePosts', fpost:'299c40_ad25b7',userId:2618492,blogListLength:30};白、黑、红、蓝:羌族的代表色——浅析羌族民俗文化中的色彩运用
白、黑、红、蓝——羌族的代表色
——浅析羌族民俗文化中的色彩运用
羌族代表色这个题目既新又大,由我来论述这样的问题显然是比较困难的。然而,总想把个人的一管之见倾吐出来,几经犹豫还是落笔写了这篇文稿。谬误之处,还望专家和读者予以指正。
问题的提出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开始灾后恢复重建不久,一次在与朋友闲聊恢复重建中如何反映羌族文化时,朋友突然问我:“你是搞美术的,且又对羌文化比较熟悉。请问,什么是羌族的代表色?”由于我们聊天的场合比较宽松,我没有过多的思考便不经易地答道:“我以为,白色、黑色、红色、蓝色应该是羌族的代表色,或者说这四种颜色是羌族的标志性色彩!”聊过以后,我再次回味朋友的提问,更对自己给朋友的回答正确与否进行慎重的思考。
根据我对羌民族生活及文化的了解和积累,并用一年多的时间对朋友提出的“什么是羌族的代表色”这一问题,从羌族民俗文化中色彩运用的角度作了认真的调查、考证、研究和分析。其基本的结论是:“白色、黑色、红色和蓝色是羌族的代表色”的这个判断没有错。
关于色彩和代表色
关于色彩,《辞海》是这样注释的:由于光的作用,“各种物体因吸收和反射光量的不同而呈现出复杂的色彩现象”。色彩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对这门学科,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简略地讲,色彩是一种概念,是一种客观现象的存在。这种色彩现象是通过人的双眼视觉神经来感知的。在大千世界中,色彩是万事万物的一种基本元素,如果没有物体存在,就没有色彩,人们也就什么也看不见。色彩没有优劣好坏的区分,但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却有人为的偏爱,因而产生了色彩的象征意义,使色彩带有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情感等语言的表达和意念。再有,愉悦的色彩节奏与和谐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所以,色彩是引起人们共同审美愉快和敏感的形式要素。色彩的感觉,即不同色彩的色相、色度、明度,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暗示和象征意义。比如红色,因为它与太阳、火和鲜血紧密相连,是生命的延续,所以它是所有文明中最先被了解的、也是所有语言中最先命名的颜色。它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同时也使人联想到危险和血腥。
古今中外,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党派、团体,乃至于学校、名星,都有自己的代表色。在中国古代,金、木、水、火、土五行有各自的代表色:金为白色,木为青色,水为黑色,火为红色,土为黄色。中国帝王服饰的色彩,象征皇权、宗教、政治。秦始皇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很深,相信秦战胜周是水克火,因为周朝是“火气胜金,色尚赤”,那么秦胜周就是水德,所以秦始皇尚黑色。王楙《野客丛书·禁用黄》载:“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1)自唐开始,黄色成为帝王的专用色。而今,红色成为中国的代表色,称之为“中国红”。中国红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颜色,也是共和国的底色,是中国人的魂。
欧洲国家均有自己的代表色。比如德国,红、黄、黑三色是德意志民族喜爱的颜色,为国家的代表色。波兰的国旗由上白下红两条同宽的水平色条构成,1831年波兰宪法将这红白两色定为国家的代表色。
日,加拿大政府正式宣布,将枫叶四色(即枫叶在不同季节呈现的四种颜色——春夏的绿色、初秋的金色、被霜后的红色、飘落后的褐色)苏格兰格图案定为加拿大的国家象征。而在美国,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代表色:哈佛大学为奶油色和深红色,耶鲁大学为蓝色,普林斯顿大学为黑色和桔黄色,等等。
红、黄、黑三色亦是中国彝族的代表色。
在当今世界,各地不断出现的以色彩为特征的事件,如非洲利比亚卡扎菲的“绿色革命”,东欧乌克兰的“橙色革命”,亚洲泰国的“红衫军”等等,都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羌族代表色的象征意义
本文提出的白、黑、红、蓝四色为羌族的代表色,就是说明这四种颜色是能够显示羌族文化内涵和典型特征的色彩。因此,羌族的代表色既是一种表达羌民族情感的载体,又是一种反映羌民族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
如前所述,色彩是没有优劣的区分,只有人为的偏爱。色彩是一个人,乃至于一个民族性格特征的第一感观体,人们往往从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服装、佩饰等方面的色彩上直观快捷地感知其性格。羌族历来崇尚白色,常用黑色和蓝色,喜爱红色。在羌人的意识中,构成羌族代表色的白、黑、红、蓝这四种颜色,都有它的象征意义。
白色的色彩意象为明亮、干净、畅快、雅致与纯洁。传说中的白石在羌人大迁徙时用作指路的标记,因而在羌人的眼里白色是光明的象征;又由于羌人崇拜白石,以白石为神,所以白石代表神圣;还因羌人性格温和,待人诚恳,知礼好客,且地处“夹缝之间”,(2)与其他民族和睦相处,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广泛吸纳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白色作为中间色都能与其他色调和,因而它代表包容、友善与和平,也彰显羌民族的性格特征。
黑色的色彩意象为稳定、庄重、朴实。过去古羌人以黑为贵,而今羌人仍喜欢黑色。黑色代表崇高、坚实、刚健和严肃。黑色显现了羌人的不屈不挠的坚强、刚毅的性格。
蓝色是生命永恒的象征。蓝色给人清爽、恬静、深邃和神秘感。过去由于对自然现象无法知晓,羌人对蔚蓝广阔的天空和湛蓝纯净的湖泊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因而对蓝色既神秘又喜爱,所以羌人常用蓝色
红色代表热烈、温暖、幸福与吉祥。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对称为中国红的红色同样有着特殊的感情。在羌人的意识中,红色象征火热、生机和希望。
羌族民俗文化中的色彩运用
每一个民族都有依附于人们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独特的民情风俗,这种风俗习惯即是人们常说的民俗文化。那么,色彩与羌族民俗文化的关系如何呢?笔者认为:色彩与羌族民俗的关系至远至深,对羌族文化的影响无所不在。在传统羌族民俗文化中,羌族的代表色突出反映了民俗文化“集体遵从、反复演示、不断实行”这三个核心要素,因而色彩与羌族民俗文化相为连里,相得益彰。下面,从服饰民俗、信仰民俗、礼仪民俗和丧葬民俗等几方面介绍和分析羌族民俗文化是怎样运用色彩的。
一、服饰民俗&
由于羌族人民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渊源、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审美心理和民族间的交往与融合等诸多因素,羌族服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地域特点,以白、黑、红、蓝四色的巧妙运用,最集中地反映和展现了羌族的代表色。
1、服饰,即衣着与装饰,其中还包括了佩饰。文献记载,两汉时居住在甘青一带的羌人,“女披大华毡以为盛饰,”(3)说明“披毡”是羌族最古老的服饰之一。《北史·宕昌传》亦记载,羌人男女“皆衣裘褐”、“括领”。清乾隆年间绘制的《职贡图》(4)之《石泉县(5)青片、白草番民画幅及图说》指出:“此画幅绘男女二人,男人留须,头戴单笠,顶有一缨络,左侧插野鸡羽毛三枝,著麻布圆领长衫,腰束带,裹腿……女人结辫为髻,裹以绣巾,身著开领短衣,围长裙,坐地以腰机织布。”又有乾隆十一年(1746)保县知县陈克繩所著《保县志》记载:冉駹白蘭羌习俗,“各番衣服之制,男子首毡帽或皮帽,或以布缠头。著毪子短衣,亦用布……妇女以布缠头,纽发细辫,末总辫之,更结牛毛于尾,盘于头……”道光《茂州志》也载道:茂州羌人“其服饰,男毡帽,女编发,以布缠头,冬夏皆衣毪,妇女能自织”。到近代,羌族服饰基本继承、沿袭了袍服之制,其面料仍以皮裘、毛、麻织品为主。时至清末民初,羌族男子基本上己经改为缠头了。
现在羌族的服饰包括了衣、裤、褂、头帕、围裙、腰带、裹肚、绑腿和鞋,佩饰则有头饰、耳饰、项饰、腰饰和手饰等等。
衣,羌语称为“普”(本文所指羌语,为羌族南部方言桃坪语,下同)。羌族男女都穿长衫,形似旗袍,右衽,长过膝盖。面料主要为毛、麻织品及棉布,色彩亦以白、黑、蓝、红为主。自产自织的毛、麻织品均为白色或黑色的原本色。因羌族地区没有棉纺织和印染技术,所以棉布均到市场购买,棉布的颜色白的、黑的、蓝的、红的都有。从衣着色彩习惯上讲,老年人(包括男女)喜穿面料为毪子或棉布的黑色和蓝色长衫,素色居多,装饰较少。青年男子喜着面料为毪子、麻布的白色长衫,在领口、袖口、斜襟及叉口等处缀有红布、黑布或蓝布条花边,还有用羌族桃花刺绣作花边装饰的,大方美观;在与藏区相邻的地方,也有用普鲁作花边装饰的。中青年妇女的衣服色彩比较丰富,主要基色为白色、红色和蓝色,在托肩、领口、袖口、斜襟、叉子和前后摆都绣有艳丽花边,也有用色布条镶嵌的条型花边,根据不同的衣服底色来搭配花边的颜色,比如白色衣服就配以黑色、红色、蓝色或黄的、绿的颜色来装饰;而红色、蓝色衣服,则搭配白色、黑色和黄色,以此类推。中青年妇女的衣服给人的色彩印象是既丰富又协调。
裤,羌语称为“雅诗”。羌族男女均穿过膝的长裤。男裤一般为麻布或棉布面料,颜色主要是蓝色、黑色或白色几种,基本上没有装饰。女裤的颜色除了蓝、白、黑外,还有红色,有的在裤脚边作挑绣等装饰。
褂子,羌语称为“领袴子”。褂子有长褂和短褂两种。短褂以山羊皮褂最为著名,羊皮基本上都由羌族男子用铲刀削薄并搓揉软和,亦由男子裁剪缝制,羊毛全白色的居多,在肩头、对襟、下摆和叉子等处都要露出长长的白羊毛,配上蓝、黑色的长衫,对比十分强烈,十分耐看。羊皮褂晴天毛向内,雨天则毛向外,可防雨雪。还有棉布、绸缎短褂,对襟,面子以黑色和蓝色为主,里子有布夹层的,也有白色羊羔皮的,老年人和儿童穿的较多。女性的短褂多为黑底色,领口、托肩、对襟和下摆都配有装饰花边,十分漂亮。
长褂,羌语称为“隋梯格夹”,对襟,长过膝,形似俄罗斯哥萨克民族穿的大氅,为山羊毛织成的毪子缝制,黑褐色。理县蒲溪乡及薛城镇的大小歧山、马山、箭山,木卡乡的猪耳三寨,通化乡的汶山、西山、三岔和院子等寨的羌民喜穿长毪褂子,男女皆着,有垫背、利水等作用。另有一种毪子长褂,长不过膝,燕尾形,汶川雁门、索桥、麦地、月里等处羌民劳动时穿此褂,亦为山羊毛线所织之毪子,黑色,功能与长褂相同。
头帕,俗称帕子,羌语称为“达”。羌族男女皆缠头帕,面料为棉布居多。男子缠的头帕颜色有白色的,也有黑色的,老年人缠黑头帕的多,帕子一般长一丈左右,无装饰。女子的头帕各地有较明显的差异:理县的卡子、木卡、立列、尔瓦、水塘等地和茂县的维城、雅都、曲谷等乡及黑水一带,盛行“一匹瓦”头帕,俗称“搭帕子”,即女子头顶叠瓦片状的青布(黑布),帕上绣有红、白、黄、绿色的羌绣图案,理县的搭帕子白帕居多;茂县三龙一带的妇女则戴绣有羌绣花纹的黑色四方头帕;茂县黑虎乡的妇女以白布帕包头,帕头在脑后呈自然下垂状,又有两束头帕高立于脑后部;理县蒲溪乡及薛城镇的歧山、马山一带及汶川县雁门乡等地的羌民则缠黑白相间的头帕,称“喜鹊头帕”。
围腰,包括围腰帕(即围裙,羌语称为“帕宇刮”)、腰带和飘带。围腰有长短两种:茂县叠溪较场等地的羌族妇女系长围腰,自胸部到膝,黑布底色,腰部以上绣满白色图案;其他地区羌族妇女系的围腰为短围腰,从腰部至膝下,底色有白的、黑的和蓝的,也有红的,绣有羊角花、牡丹花等花卉植物、几何纹样图案,颜色根据底色进行搭配,内容多以“吉祥如意”、“团花似锦”、“鱼水和谐”等。短围腰中上部位(长的在中部)有两小兜,可放小什物。汶川县绵虒、草坡、映秀、漩口等地的男子也系围腰,只是绣的花纹较为简单。
围腰带,羌语称为“递”,有毪子、麻布、棉布和絲绸几种,颜色主要还是白、黑、红、蓝几色。自织的腰带在织的过程中就织有图案。男子拴的腰带为毪子和麻布,妇女拴的腰带上还有约2至3指宽的飘带垂于腰后至衣服下摆,因带头形似马耳,俗称“马耳朵飘带。”飘带白色和红色居多,均绣有艳丽的羌绣。
裹肚,羌语称为“姑都子”。为羌族男子佩系,拴于腰部,斜挎在小腹前。有皮质和布料两种。皮裹肚盖上缀有黑布剪贴的花纹图案,布料裹肚则用黑色或白色的棉布缝制而成,亦绣有羌绣图案。可装烟袋、钱币等物。
绑腿,俗称裹脚,羌语称为“觉得。”羌族男女都裹绑腿,以麻布或毪子或棉布缠于小腿。男子以黑的或白的毪子和白的麻布为主,妇女以白色、红色和黑色的棉布为主,亦有缠白麻布的。
鞋,羌语称为“达坚。”羌族妇女纳缝的云云鞋最具特色。鞋形似小船,鞋尖微翘,鞋帮绣有云状彩色图案,或用色布剪贴云状图案后再锁上边子,故称“云云鞋。”男女青年在节庆日子都喜欢穿云云鞋。中老年人则穿用麻布或棉布纳缝的黑色或白色的圆口鞋,所绣图案也是随底色而搭配的素色。还有夏天穿的偏耳鞋,鞋尖顶有色线球状装饰,前、后两处的鞋帮上亦绣有羌绣,以红色装饰的居多。
2、佩饰,羌族多用银质饰品作佩饰。妇女普遍戴银发簪、银耳坠、银耳环、银项圈、银牌、银签子、银手镯(银圈子)、银戒指等等。当然,羌人亦有佩戴金饰品及珍珠、玛瑙和玉饰品的。羌族成年男子佩戴的饰品主要有腰刀、烟盒、火镰等,刀柄、盒身、火镰都镶嵌有白银作装饰,这也体现了羌人喜爱白色的色彩观念。
从上述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羌族服饰文化在色彩运用中没有过份纷繁、浓烈的色调,即使有年龄、性别的喜好差异,亦围绕白、黑、红、蓝这四色而变化运用,透视出羌族民风纯朴,渴望安宁与和平。同时也从服饰颜色的喜好,显示出羌族老年人的稳重与深沉、青壮年男子的刚健与豪放、妇女和姑娘的灵巧与爱美。
二、信仰民俗&
民族文化几千年来都是与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的。笔者曾亲见过几种祭祀活动,内中明显的感到白、黑、红这几种颜色的份量。
1、白石崇拜。“白石是羌族地区原始宗教信仰中诸神灵的‘偶像’,被供奉在不同的地点则代表不同的神灵,构成了羌族文化中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6)羌族本民族信仰的所有神,都没有庙宇,除了火神以锅庄为代表、释比的担师神以猴头为代表外,其他的神灵都以白石作为象征的。所以在羌族地区,在房顶上、树林中、小石塔顶,以及田边地角都供奉有白石。作为供奉的白石,都须经释比选择洁净、色白的石英石块,并由释比作法进行安置,撒上鸡血或羊血,才能成为羌人供奉和敬拜的神位。
2、祭山会,又称山王会、山神会,是羌族祭祀天神、山神,祈求保佑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收、林木茂盛、地方太平的重要宗教仪式,一般在农历的八月中旬举行。在色彩方面,仪式所用的羊必须是全身纯白或纯黑的公羊,用红、白、黑、蓝、黄五色绒线扎的花环拴在羊角上。祭山仪式在白石塔前的空地上举行,释比诵经作法,宰杀公羊及一只红公鸡,以祭山神。在汶川、茂县、北川还流行吊白狗祭山的。
3、巫术信仰。在1950年前,羌族是一个还停留在原始信仰阶段的民族,而本民族的释比被认为是人与神鬼的沟通者,同时他还是羌族历史与文化的传承者。释比在法事活动中对颜色有明显的选择倾向。作法时,身着白色短褂及齐脚的白色长裙,头戴猴皮帽。也有穿豹皮衣,上缀三排颜色为黑、白、黄三色的扣子。作法前要用净水洗脸洗手,柏枝熏身,烧香点腊,杀一只白色公鸡或白羊以祭天神、地神及祖师和羌族的祖先。不同的释比在某些法事各有一定的对象和范围,因而所用的羊皮鼓的颜色也有所区别:上坛为白色,中坛为黑色,下坛为黄色。
在各类法事中频繁出现的三角小旗,也是白色,且多要淋撒鸡血或羊血。羌人在驱兽保护庄稼时也要借助巫术的力量来驱赶野兽。每年秋收以后还大愿,都要由释比做法事驱除农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用红公鸡血祭神灵,即在天亮前将鸡宰杀,用鸡血淋撒在事先做好的若干白纸小旗和杉树枝上,天亮后,全寨每块地都插上撒有鸡血的小白旗和杉树枝,以示保丰收。
在笔者家乡通化、桃坪一带,谷雨时节播种之前,要举行播种仪式。村民们择一吉日开工,在寨中一大田中间立三块白石,燃柏枝,放刀头祭品,释比作法击鼓诵经,并在三白石中立一杉木杆,在杆顶端插一面白旗,各家也准备杉木杆,其枝数与各家所有土地块数相等,也在杆顶端插白旗一面。然后,众人在大田上唱播种歌,按歌的节奏步调一至地挖窝、撒种、耙平。仪式结束后,各家将杉杆插到自家地上。
三、礼仪民俗&
羌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交往活动中,重情义,讲友好,注重礼尚往来。且在羌人的一生中,有生育礼仪、成年礼仪、婚礼和葬礼等习俗。在礼仪民俗中的色彩运用上,同样没有离开羌族的代表色。
1、挂羌红,亦称“挂红”,是羌族的一种传统礼俗。羌族人民在重大节庆活动和各种典礼中,都喜用红色,以示喜庆和吉祥,由此衍生了挂红的习俗。挂羌红是羌族传统的最高礼仪,亦是最具羌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凡应邀做客的贵宾、喜结连理的新人、凯旋归来的英雄、管辖一方的头领以及人民敬信的神祇都要挂羌红。给老人生日祝寿时,贺者也要给寿星挂羌红。羌红为6尺(有的为9尺)长、1尺宽的红布或红绸条。挂法是男左女右,即男从左肩斜挂于右胁下方并挽一小结,余下的顺垂在右下方,女的则相反。给神祇不是挂红而是献红,即将羌红平放在白石神的前下方。挂羌红表达了羌人对对方的尊敬、热爱和欢迎。
2、婚礼,羌语称为“舌得布”。在羌族的人生礼仪中,婚姻被视为十分重要。其婚俗从说媒到结婚须经一系列复杂的程序。结婚是特别喜庆的大事,处处呈现出热烈、欢快、吉祥的气氛,都与红色有极大的关联。现从涉及色彩的角度作些介绍:
媒人通称为“红爷”。有的地方,红爷到女家提亲时,要拿一对三角形的小白旗,如果女家答应这门亲事,就收下小白旗。
报期,即通报拟定的婚期。红爷和男家人到女家报期时,礼品中黑、白帕子,绣花围腰必须要有。
婚礼前,男女两家都要在神龛上挂神衣,即挂用木刻板印刷的红、蓝两色纸莲花等图案,意为办喜事了,为家神换新衣,以祈纳结纳禄(吉祥如意)。
婚礼前一晚,吃过晚饭后男方家举行挂红仪式,称“开挂”,即给新郎挂羌红,由老少母舅先挂,然后老少姑孃、家门亲戚依次再挂。挂羌红时要吹奏唢呐(吹喇叭),有的还要吹奏羌笛。
新娘离家前夜,要举行“花夜”,女家摆干盘子,寨子中的姑娘们(姊妹会成员)到新娘家给新娘送上自己挑绣的围腰,或衣裳,或衣料等,亲戚族房也要送礼。姑娘和妇女们喝酒、吃干盘、唱《花尔纳吉》,并给新娘梳头结发戴银簪子。母舅带来一斗青稞、一块红布、开一坛咂酒,为新娘祝福。母舅将红布交给接亲的人,撒些青稞,接亲的人用红布接住,表示发旺。
新娘穿一身红衣裳。新娘坐的轿子用红色包装,条件好的人家用全红色的,一般的也要用红布搭在轿身上。接亲送亲的姑娘、妇女也是红衣红裹脚打扮,形成了红色的送亲迎亲队伍。新娘出门时,放礼炮(土铁炮)三响,鞭炮齐鸣,唢呐齐奏。释比站在大门口举着一个插有三角小白旗的麦面馍馍,让新娘在馍馍下面走出大门,意为保住了金银财宝、五谷六畜。
到了男家大门,新娘下轿止步,由男家娘舅或长辈给新娘头上搭一块红盖头。门口两侧有两人分别端着插有三角形白纸小旗的馍馍和用红纸装饰了的酒壶。释比作法事、诵经,向新娘头上撒青稞或豌豆,在礼炮和唢呐声中进大门至堂屋。
拜堂,一些地方叫“周堂”,是婚礼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和形式。新郎身着黑色或蓝色长衫,头戴博士帽,帽两侧插雉羽,身挂羌红,新娘着红衣搭红盖头,在司仪(叫礼先生)的唱诵中拜天地、拜父母,最后夫妻对拜,新郎揭去新娘的红盖头。之后,入洞房,洞房也用红色装点,红的被面、红的枕套、红的腊烛……
最后,要谢红爷,送给红爷的礼品有腊猪肉、点心、瓶酒等,还要送7尺红布。
3、成年礼仪。羌族男子在成年之际要行冠礼,这标志着行冠礼者已经成年,因此,冠礼是羌族男子人生的一个新起点。释比主持冠礼仪式。释比先对受冠礼人的房屋进行打扫,以禳除不祥。亲属围火塘(锅庄)而坐,受礼者着新衣。释比宰羊杀鸡作为牺牲(7)向天神还其曾许之愿,然后手持杉杆(其杉杆顶端有纸制人类始祖像)向白石跪下,拜祭天神、山神等神灵。受冠礼者亦向人类始祖像跪下,释比将始祖的赠礼——白公羊毛和红、白、蓝、黄、绿五色布条围系在受冠礼者的颈部,以示始祖关怀与命根有系。释比唱诵经典,叙述羌族历史与史诗,以祭祀家神,并灌输本民族的精神与情感。
当晚,受冠礼者还要在自家屋顶祭仓神等神灵,由受礼者的母亲主祭。在屋顶的白石神前,所用白羊要挖心,将其献给神灵,而黑羊则要宰杀。
在笔者家乡增头等地,还愿时释比要给还愿者颈上戴上红布条,这红布条羌语称为“钵尼”,在场的其他男孩子都要给戴上,作为护身符,以祈福、驱邪、求平安。
4、葬礼,羌语称为“勒伊补”。羌人对于死,有客观的认识,明白“死”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所以,他们对年老死亡并不恐惧,而把年满六十岁后死认为是喜事,即有白喜事之说。
从死者停止呼吸、报丧、入殓、出行(殡)、入土(或火化)有一系列的过程。死者一停止呼吸,,儿女们一边派人向母舅、家门和亲戚报丧,一边立即扯白布制孝衣,马上披麻戴孝,从头到脚一身白。除了突发的死亡外,年老的人在世时就备制有枋子(棺材),并涂刷成黑色,如用土漆漆刷,则忌用桐油,认为桐油会断子绝孙。入殓,即将死者穿戴衣服,伸直仰卧于枋子内,盖棺后停放在灵堂中,枋子前置白底黑字灵牌。入殓后根据释比择祘的日子,需停棺三至七天。这期间,母舅、姑孃、家门和亲戚前来垫纸(奔丧悼念),母舅、姑孃们要各牵羊一只。释比做法事,杀羊为死者引路,称为“引路羊子”。杀的羊必须是纯白或纯黑的。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扯孝帕,孝帕是生者对逝者的永久的祭奠,所以茂县黑虎乡的白头帕有“万年孝”之说。孝帕是死者家为孝子、老母舅、少母舅、老姑孃、少姑孃、家门和亲戚所扯,计划必须周密无误。正孝的孝帕长1丈2尺,意为长孝,其他的一般为6尺,均为白色棉布。在理县桃坪乡一带,亲人去世后,家属、家门和亲戚中的妇女要戴白线做的线耳坠,叫“孝耳坠”,羌语称为“雪尼玛尔”。这种孝耳坠是用白线扎的,约1寸长,小手指粗,下垂一方散开,似流苏状。有的只戴几天,下葬后的第三天在坟前与钱纸一起烧掉。有的则要戴三个多月,在百期绕纸时一并在坟前烧之。丧期中,邻居、亲友都来帮助料理丧事,每户要送白面大馍馍,一对腊、三柱香,有的还送粮食、白酒和白布。
下葬前一夜叫“大夜”,母舅摸黑将枋子盖盖好后,举行悼念死者的活动,释比念经击鼓做法事,祈求亡魂保佑家人和寨子安宁,众人跳丧事莎朗,唱丧歌,跳羊皮鼓舞等。
出行(殡)在刚天亮时,母舅在房顶上为死者开路,众释比在持神杖的释比的指挥下,一边敲击羊皮鼓,一边舞蹈;青年男子们肩抬枋子,在“嗨杀、嗨杀”呼声中出行,孝子举着长6尺宽1尺的白布坟标,家门族房打着白纸旗跟在后面。
入墓穴前,释比杀鸡宰羊,以其血绕墓穴淋撒一圈。枋子入穴后填土堆墓,释比做法事,羊皮鼓队(8至12人)跳皮鼓舞为死者送行。一切完毕,男人们髙呼三声:“哎——苟啊!苟啊!苟啊!”此时呜枪放炮,烧纸敬酒,大家也在墓边喝转转酒。之后大家回寨在死者家吃宴席。
从整个丧葬习俗中,色彩主要体现在白、黑、红三色:白孝服、白孝帕、白麻布衣裳、白线孝耳坠、白灵牌、白坟标、白纸旗、白面馍馍、白羊和黑羊、黑色枋子以及鲜红的鸡血和羊血。可见,在羌族的丧葬习俗中所运用的色彩均离不开羌族的代表色。
羌族代表色的形成因素
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老民族。对羌人的记载,“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8)3000多年前,“商代甲骨卜辞中对羌的记载最多达937条以上。”(9)这是中国人类族号最早的记载。具有这样久远历史的羌族,她的代表色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进程中,与自然现象、地理环境、生存条件、历史渊源、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自然现象和地理环境直观地赐给羌人最原本的色彩。
无论生活在“緜地千里”的西北草原,还是在冉駹、白马、苲都、越嶲等西南山地的羌人,与其他人类族群一样首先直面的是白昼黑夜、日月星辰、春夏秋冬、蓝天白云、雨雪雷电及高山峡谷、大川小溪、森林湖泊、禾苗花草、飞禽走兽等自然和地理现象。大自然给予他们最为深刻的是光明的白天,漆黑的夜晚,火红的太阳,蔚蓝的天空,飘动的白云,皑皑的雪山,还有那雪白的梨花、李花和红艳艳的桃花、羊角花(杜梋花),直接感知的色彩便是白、黑、红、蓝的本色。因此可以这样说,羌族的代表色是大自然赐给的。
二、历史渊源和生存环境深刻烙下了本色的印记。
文献史料有关羌族牧畜的记载表明,羌族牧畜的历史久远。《说文·羊部》曰:“羌,西方牧羊人。从人,从羊,羊亦声。”“羌人以羊为图腾,是最早驯服野羊的部落。”(10)羌人“滨于赐支,至乎河首,緜地千里,”“以产牧为业,”“堪耐寒苦,性坚刚猛勇。”(11)正如任乃强先生在《古代羌族文化简论》中指出的,羌人在生产方面的最大成就,便是驯养野生的羊、牛、犬、马成为家畜,并用石英石制成的玉刀把羊毛割下来搓拧成羊毛线,用于织毪子。这种布,曾作为商品输入华夏,华夏人称之为“褐。”《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生活在冉駹的氐羌人,“能作旄氈,班罽,毞毲……”说明在汉代,羌人就已经用牦牛毛织毡。这些羊毛、牦牛毛织成的毛织品都是没有加工染色的白色的或黑色的原本色,按现在的时髦语来说,那都是原生态的。
何光岳先生在他的《氐羌源流史》里写道:“允姓之戎即黑姓的羌戎,衣服尚黑,以后的析支、塞种也都以黑为贵。”他又写道:青衣羌又省称青羌或青氐,诸葛亮《出师表》有賨叟、青羌,不是他们自呼如此,只是汉人因其用牦牛毛绩织的本色褐布为衣,而呼作青衣(那种淡黑色,巴蜀人、湖湘人叫青色,与中原人称天蓝色为青不同)。上述这些描述证明,羌族喜用黑色,以黑为贵已有很久的历史。
笔者曾于1978年冬参加四川省和阿坝州文物管理部门组织的茂汶羌族自治县城东北和南新公社别立大队西汉石棺葬墓群的发掘整理。在城关B区南部的4座墓,“石棺内均无填土,有的石棺壁内用朱砂涂成红色。”(12)城关46座墓葬的随葬品中有陶器230余件,以泥质陶为主,以素面为多,“有些器表磨光,乌黑发亮,”(13)亦有橙红陶多件。在&#8545;类型墓里发现多件漆器,其中“耳环5件,木胎,内外髹黄漆,胎上先髹黑漆,再髹黄漆作底色,然后绘红彩……此外还有一些漆器为黑底红彩。”“珠饰在&#8545;类墓大量发现,均串成项连,掛在颈上……烧料珠十余件,分白色和蓝色两种……”(14)在别立、勒石两地墓葬中发掘出土的遣物共200余件,陶器的数量最多,多为生活用品及生产工具。罐的“陶质均系夹砂粗泥红陶,”豆、杯、单耳杯、纺轮和少数双耳罐“陶质有红、黑、灰三种,红陶居多。”(15)“墓内随葬有白云石碎块……”“此外,在卡花墓地的两件罐内,也各盛有数粒碎白云石。”(16)冉光荣、李绍明、周锡银在《羌族史》中明确告诉读者:“特别是在有的墓中,竟然有白石的发现,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因为羌人供奉的最高神即是白石神……”
石棺葬文化在中国西南地区均有发现。据大多数考古学家考证,石棺葬文化属于古代羌人的一种文化。茂县城东北和别立等地石棺墓葬出土器物上的白色、黑色、红色、蓝色以及墓内白石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羌族代表色的久远。
三、白石崇拜和宗教信仰神秘地形成了羌族尚白的习俗。
羌族尚白的习俗,与古羌人为西北游牧民族、羌族的大迁徙和白石崇拜信仰的兴起关系极大。在羌族释比唱经中有许多关于羌族与白石的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史诗《羌戈大战》和《尕尔都》(17)的传说。《羌戈大战》说:羌人自西北向南大迁徙,受到“魔兵”追击,木姐珠于云间抛白石化成三座雪山以阻魔兵,羌人始得脱险。而刚定居村寨时,又被戈基人侵扰,神以白石授予羌人,以雪团授戈基人,令两方交战,结果戈基人不敌羌人而大败,羌人才得以重建家园。此外,还有羌人向南迁徙时立白石为指路标记的传说。这些传说,虽不是历史,“然而它都是历史的追忆,是历史的影子。”“史诗中一再描写的白石,于今也成了羌族民间作灵物崇拜的对象。”(18)古代羌人在生产、生活等活动过程中使用石刀、石斧等工具和武器时,发现了白石相击产生火花的现象,使已有了白石信仰的羌人又打上了火崇拜的烙印。这样,羌人的白石崇拜和火崇拜成为一体,崇尚白色和喜爱红色(火的颜色)就容易理解了。再有,“在古羌人的观念中,雪山似乎就是一块巨大的白石,”(19)所以羌人崇拜它,形成了雪山(白色)崇拜。“羌族的雪山崇拜包融了对天神及其他诸神的崇拜。因此,白石崇拜与雪山崇拜相沟通,使白石成为各种神灵的象征。”(20)
赵卫邦先生在考证游牧民族用牲的颜色时说:“在游牧民族中是以白色或淡白色为主,举例如匈奴之刑白马为盟,契丹之用白马祭天,满族之献二白马于神,以及拓跋氏之用白羊,都属于这一类……据我所知,有四个白色的神,一是阿尔泰鞑靼人的白色的最早的父,二是阿巴坎鞑靼的白色的王,三是亚枯特人的白色的主,四是布尔特人的白色的天神……”
(21)赵先生提到的拓跋氏,为党项羌中的著名族姓。就拓跋氏和尚白问题,吴天墀先生在他的《西夏史稿》中有详细的考证与论述。吴天墀指出:“党项羌是我国古代广布于西北地区的羌族中的较晚兴起的一支。”“当时党项羌中的著名族姓,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米摛氏、拓跋氏等八族。内中以拓跋氏最为强盛,在党项羌中起着主要的领导作用。”拓跋氏后来成为西夏的统治者。西夏统治者自以为立国西方,性秉金德,崇尚白色,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我之所以要用比较大的篇幅来引用专家学者们著作中的原文,其目的是想用权威的考证来证明羌族尚白习俗形成的神秘,进而证明羌族代表色与宗教信仰的渊源关系。
四、艰苦的生存环境与落后的生产力决定了羌族人民低下的生活水平。
羌族地区地处髙山峡谷,交通不便,长期以来生产关系落后,生产力不发达,刀耕火种,生活水平低下,没有购买力,只能就地取材,基本生活难以维继。这样,羊毛、牦牛毛等自产的毛织品(毪子、毯子、毡子等)和麻织品,成为羌民的衣着及床上用品的最主要的材料。而这些材料均为白色成黑色的原本色。即便到城镇街市去购买必要的市布,也只能购买廉价的白布、黑布、蓝布和红布,且都是平布,卡叽、斜纹、呢子及绸缎等料子根本不敢奢望。所以,长期以来的压力和习惯,形成了羌民对白、黑、红、蓝颜色的依赖与喜爱。
新时期羌族民俗色彩运用的变化及其特点
前述羌族民俗中的色彩运用情况,从时间角度指的是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之前的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概念。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虽有数次改朝换代和社会变革,然而羌族民俗色彩运用上总是围绕白、黑、红、蓝这几种颜色,没有离开羌族代表色的范畴。
1978年12月,中囯共产党召开了著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生产力得到了大发展,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思想的解放,过去被视为落后与封建迷信的羌族民俗也开始逐步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日发生汶川特大地震后,羌族文化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羌族民俗中的色彩运用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新的变化,其特点是:
保持和强化了羌族代表色的主导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羌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羌族文化得到继承,羌族民俗在传承中有了新的发展,羌族代表色在民俗色彩运用中的主导地位得到了保持和加强。在这与时俱进的进程中,羌民族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有明显的增进。每当国家的重大节庆活动或羌族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活动,羌民们穿着红、蓝、白、黑为主调的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喜气洋洋地参与活动,这种顽强保持和更加突出本民族代表色的民俗习为实际上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
服饰色彩从单一逐步走向多样。
现在在电视上常看到一句广告词:“享受生活,享受色彩”。是的,生活质量的提升,使羌族服饰从比较单一走向多样。羌族是一个非常和谐包容的民族,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以丰富本民族的文化。服饰从单一走向多样、从低档向高档转化,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色彩的多样化。当下,羌族服饰在保持白、黑、红、蓝这一基调的同时又有较多的变化:白色中有纯白、葱白(白色偏绿)、月白(白色偏蓝);蓝色里有深蓝、浅蓝、天青蓝(湖蓝)、钴蓝、群青、青莲(蓝偏紫);红色有大红、朱红、玖瑰红、粉红、土红;黑色除了深黑外,还有褐煤、铁灰等。此外,深绿、粉绿、翠绿、橄榄绿和中黄、柠檬黄、桔黄以及金色也有人采用。现在,羌族人民的衣着服饰的确缤纷多彩。
二是服饰面料质地的髙档化。由于经济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羌族人民从传统单一的用土布或麻布材料制作衣装,逐步在服饰面料的质量上有了新的追求。内地的棉、丝、绸缎、呢料及化纤产品普遍进入羌族地区,羌民们购买髙档次的面料来缝制节日盛装已成时尚。那些退休后居住在成都及周边城市的羌族干部职工也都缝制有质地高档的羌族服装。服装面料的多样化和高档化,也给服饰的色彩带来多样化。
三是款式在继承与扬弃中有所发展。羌族服装在保留民族风格的同时,在一些细节上作了改进,缝制工艺更讲究精美。男女长衫的设计裁剪改紧窄为宽松,可以称为长袍了;腰身加折裥,以衬托人体的线条美;女装的腰带保持飘带的同时,加以丝带、绸带为坠饰,色彩也更为丰富;装饰上穿金戴银以展示其富有。在款式上,北川羌族自治县设计新的短衫,为对襟,在领边、襟边、袖口、下摆等处缀以羌绣,轻便、大方、美观。曾任北川县县长的绵阳市副市长金大忠就穿这款改进了的羌装出席会议和其他接待、礼仪活动。另外,由于生产劳动对象及方式的变化,现在除了放牧的人外,基本上没有人再裹绑腿了。在一些民族文化旅游景点,羌族生活服饰亦有所改进,并逐步趋向统一。
羌红使用更为广泛,内涵进一步提升。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给羌红礼仪注入了新的内容。改革开放后,尤其是“5·12”之后,除了在婚礼上给新郎掛羌红祝贺外,羌红在礼仪、接待中广泛使用。使用者,过去一般都以家庭或个人为主,现在羌族地区的州(市)、县(自治县)的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机关、学校、部队,乃至于企事业单位都备有接待贵宾的羌红;在受挂(献)的对象方面有大的扩展,凡迎送的宾客包括到羌族地区视察工作的中央、省的领导,邀请的中外贵宾,抗震救灾的部队官兵和灾后恢复重建的援建者等等,都是敬挂(献)的对象。特别要提到的是,近十多年中,每年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期间,阿坝州的羌族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都向来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的党中央主席、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以及中央政治局常委等中央领导敬献羌红,以表达四川省和羌族人民对党对人民政府的无限热爱与感恩之情。这无疑大大提升了羌红礼仪的更高规格和更深内涵,随之也极大的提高了羌族的知名度。
四、尚白习俗在建筑壁饰上得到继承和规范。
羌民住宅,为石块与泥砌成的房屋,一般为三层,羌语称为“基”;碉楼,古时叫“邛笼”,羌语称为“基卧格”,又称为“刮基”。羌族的住宅非常集中,所以称为寨。羌寨房屋鳞次栉比,碉楼巍峨髙耸,造型雄伟壮观。过去,在羌族房屋的墙壁上一般都有简单朴素的壁饰图案,用石灰或白墡泥粉刷在石墙上,以作压邪驱祟。“5·12”灾后恢复重建中,党和政府对羌族文化的传承十分重视,因而在房屋重建中对羌族崇尚白色的习俗给予了充分的尊重,无论在茂县、汶川、理县,还是在北川、平武等羌族地区,体现羌族文化元素的白石、白壁、壁饰(羊头、祥云、羌绣等图案)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如汶川县的水磨羌城、威州镇等处,壁饰上的祥云、羊头、羌绣图案设计比较抽象,也较为规范,并用瓷砖贴在石墙上,与整个建筑比例适当,色调美观;又如理县的木卡寨和古城村,汶川县的绵虒镇和克枯乡,茂县的牟托村和坪头村,北川县的新县城和吉娜羌寨等地,具有羌族特色的白色与黑色在建筑中运用到位,鲜明突出;再如汶川县博物馆及羌族图书馆大面积红色与黑色给人的印象极为强烈、极为深刻。总之,羌族地区重建后的房屋建筑既体现了适用、坚固、美观的三要素,又展示出浓郁的羌族代表色和显著的地域特色。
羌绣成为人们喜爱的名牌产品和羌族标志性文化符号。
羌绣,即羌族的挑花刺绣,素为羌族妇女所擅长。羌绣,是在织物上用针穿引各色彩线所绣成的图案纹样,是羌族传统的工艺美术。羌绣底布的色彩以白、黑、蓝、红四色为主,根据底色选择纹饰图案和搭配色彩,色调既对比强烈、又协调规范,朴素大方,独具羌族的审美价值,蕴含着深厚的羌族文化内涵。
以前,羌绣一般为衣着上作装饰,手工剌绣,云云鞋与绣花围腰是羌绣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改革开放以来,羌族文化受到重视,羌绣随之广受欢迎。特别是“5·12”以后,文化部将羌绣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州(市)、县(自治县)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李连杰“壹基金”等民间组织的支持下,阿坝州成立了羌绣帮扶中心,四川羌族地区州县和陕西宁强、略阳、凤县等成立了羌绣协会,羌绣培训、生产和营销的公司、绣园(苑)在成都及各地相继组建,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城市举办羌绣时装表演,羌绣影响快速扩大。羌绣的工艺水平和质量得到提升,应用范围更加宽广,保持在羌族服装上使用外,在旗袍、风衣、T恤、围巾、手套、统包、挎包、提包、钱包、香包、记事本封套、笔记本电脑包、名片夹、毡子、褥子、壁挂等生活适用方面得到有效使用,还有产品包装、礼品定制、羌绣艺术品等方面也开始应用。现时的羌绣,仍以白、黑、蓝、红为底色,图案色彩鲜艳靓丽,对比强烈,非常时尚,更加突出了羌民族的艺术特点,具有很髙的使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羌绣已经成为羌族妇女致富的重要途径,成为羌族地区旅游文化的名牌产品,成为标志性的羌族文化符号,其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断断续续地写了半年多的时间,总祘把这篇文稿写完。通过写作,笔者又加深了白、黑、红、蓝四色形成羌族代表色的理解,认识到这是羌民族对色彩美的追求、偏爱和强调,是适应生存环境过程的文化积累。笔者试图以羌族民俗中的色彩运用和色彩审美的粗浅分析,能有助于大家解析羌族的文化密码,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利用、传承和发展羌族的代表色。
(1)、引自《辞海》。
(2)、王明坷《羌在汉藏之间》。
(3)、转引自《四川民俗大典·羌族民俗》。
(4)《职贡图》,现藏于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
(5)、石泉县,即现在的北川羌族自治县。
(6)、《四川民俗大典·羌族民俗》。
(7)、牺牲,古代为祭祀宰杀的牲畜。
(8)、(9)、(10)、何光岳《氐羌源流史》。
(11)、《后汉书·西羌传》。
(12)、(13)、(14)、阿坝州文管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中国西南地区石棺葬文化调查与发现》(1938——2008)之《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石棺葬发掘报告》。
(15)、(16)、《中国西南地区石棺葬文化调查与发现》之《四川茂县别立、勒石村的石棺葬》。
(17)冉光荣、李绍明、周锡银《羌族史》。
(18)、羌族民间传说《羌戈大战》由罗世泽搜集整理;《尕尔都》由周巴、理平、昂旺·斯丹珍于1982年冬在理县搜集整理。
(19)袁珂《神秘的白石崇拜·序》。
(20)、(21)、王康、李鉴踪、汪清玉《神秘的白石崇拜》。
(22)、赵卫邦《秦祠白帝解》,转引自《神秘的白石崇拜》。
(23)吴天穉《西夏史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nf天空8特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