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15年前的恩人没有我你怎么办联系方式怎么办

找了15年终见救命恩人
日08:31&&&来源:
原标题:找了近15年,终于见到救命恩人
2000年的一个夜晚,莱州市民孙先生驾驶摩托车与一辆三轮车相撞受伤,对方逃逸。事发后,路过的一名民警救起了孙先生,并悄然离开。近15年来,孙先生几经找寻,终于见到了当年救助自己的莱州市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王京城。
2000年一天晚上8时许,孙先生驾驶摩托车行至莱州南十里附近一段陡坡时,与一辆顺行的三轮车相撞,自己受伤严重不能动弹,对方趁着夜色逃离了现场,路过事故现场的民警王京城救起了孙先生。为了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王京城将孙先生移到安全位置后,立即联系急救中心并报警,直到医护人员和交警到场才悄然离开。
“他马上帮我报警进行救助,使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始终没有找到当时救我的警官。”孙先生康复出院后,便开始寻找救命恩人。因为重伤之下精神恍惚,孙先生对于恩人的名字以及在公安局的工作部门一概不知,他只能向周围熟悉公安的朋友描述印在脑海里的民警长相来找寻,这一找就是近15年。
今年10月27日一次偶然的机会,莱州市公安局治安大队一名民警说:“你找的这个人可能是我们大队的王京城,他2000年时就在南十里派出所工作过。”在这名民警的帮助下,孙先生在莱州市公安局见到了王京城。虽然时隔近15年,但孙先生一眼就认出王京城就是当年救助自己的民警。他上前紧紧握住王京城的手激动地说:“你的救命恩情压在我心头15年啦!”王京城说:“作为民警救助群众是平常的事,天天发生,不是你提及我都不记得了。” (记者 侯艳艳 通讯员 沙琳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杨丽娜)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十天内免登录
理县姑娘 寻找15年前救命的“王阿姨”(图)
天府早报记者钟帆毛逸  15年前,因一次意外事故,阿坝州理县7岁的小女孩王盛美病危转院到都江堰人民医院。由于彼时家境贫寒,无力支付医药费,素昧平生的王阿姨好心为她垫付了医药费。如今22岁的王盛美希望能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王阿姨。
  微博寻人 恩人王阿姨,你在哪
  昨日,网友“瞿大象”在微博上发出寻人启事,帮助理县女孩王盛美寻找15年前救过她一命的好心阿姨。记者通过微博里留下的电话号码联系到王盛美。
  王盛美告诉记者,她今年22岁,刚大学毕业不久,如今是北川残联的一名志愿者,想寻找一位15年前的恩人王阿姨。“现在她应该50多岁了,如果不是她帮助我,我还在不在,都不知道。”王盛美说,她前后和王阿姨认识不到一个月,数年后再未见过,仅留下一张照片。
  一直惦记 受限家中条件未曾如愿
  “照片还不是她和我一起拍的,那天她很忙,是她妹妹和侄女跟我一起拍的。”王盛美说,“瞿大象”微博上发布的照片拍摄于都江堰的一个公园,“中间那位是她(王阿姨的)妹妹,右边蓝色裙子的小姑娘是她妹妹的女儿,左边花衣裳的是我。”
  除了这张照片外,王盛美还记得王阿姨当年在都江堰南桥桥头开了一家照相馆。“她原来还送了一个玉菩萨给我,我一直戴在身上,但初中的时候掉了。”15年来,王盛美一直惦记着寻找王阿姨,却有心无力,“以前在读书,家里面又是农村的,条件不好,没办法。”
  如今,王盛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她还是想找到这位王阿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恩人的感谢,“我想站在她面前,让她看看我都长这么大了,喊她一声。”
  往事回忆
  打针哭声引来王阿姨
  家境贫寒父亲差点把她扔进河
  事情追溯到15年前。“那时我才7岁多,暑假时从房顶的一个洞摔下来,休克了。”王盛美说,当时家人将她送至汶川县人民医院治疗,“过了3天,医生居然跟我父母说救不活了,喊转院。”“家里没钱,我爸爸准备了200块钱,一条白布,都想把我扔到河里。”但小盛美的妈妈舍不得孩子,坚决不同意,这才决定转院治疗。
  转机乍现恩人借垫2000元药费
  王盛美转到都江堰人民医院时,因为没钱付药费,小盛美的父亲将身份证抵押给医院,并承诺挣钱支付这笔药费,治疗得以持续。小盛美在医院昏迷了一个多月后的一天醒了,这天第一次遇到王阿姨,“当时医生来打针,非常痛,我哭得很惨。”而王阿姨到医院来探望她母亲,“我的病床挨着门口,就被她看到了。”
  素昧平生的王阿姨认了小盛美做干女儿,不但给她买了很多东西,甚至借了2000多元钱给小盛美垫付药费,直到盛美家卖花椒后将这笔钱还清。
  长大后的盛美依旧记得王阿姨一家对她非常好,但让盛美担心的是,经历地震后,不知道王阿姨和家人有没有受伤,“但不管怎样,我都想找到她,哪怕是她的家人。”盛美今日上班,记者将代她去都江堰寻找这位王阿姨。
  转发正能量,完成她心愿!
  她,22岁
  15年前摔下屋顶不省人事
  幸遇陌生人王阿姨救助
  得以“重生”
  15年后,她想找到王阿姨
  早报互动
  我们一起成全这份感恩
  都江堰人,姓王,50岁左右,15年前曾在都江堰南桥桥头开一家照相馆。寻找王阿姨的线索只有王盛美记忆中的碎片,但尽管如此,找到恩人说声感谢依然是王盛美最大的心愿。
  如果你认识这位王阿姨,如果你有关于王阿姨的任何线索,请拨打天府早报热线电话,或者在微博上@天府早报,成全这份感恩情缘。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非车险:   
:      
热门问题:  
:        
:         
热门影院:40年前的救命恩人终于找到了!
40年前的救命恩人终于找到了!
日 10:29:00
】 【】 【】&
1974年11月,29岁的知青金基桂一家在淮安白马湖农场生活,两个年幼的女儿一起误食喹啉,小女儿食量过多,命悬一线。心急如焚的金基桂带着两个女儿来到农场职工医院,一位姓李的医生看到呼吸微弱的小女儿后,立即对其实施人工呼吸,采取急救措施。3天后,姐妹俩顺利出院。
40年过去了,如今连小女儿的孩子都已上了大学。但金基桂夫妇心里总觉得对当年救了两个女儿命的李医生亏欠一声“谢谢”。多年来,夫妇俩一直试图打听这位医生的去向,却未能如愿。就上周五,机缘巧合下的一次聚会,让金基桂夫妇终于找到当年救女儿的恩人李宗宝医生。
心急如焚 命悬一线
多亏李医生紧急施救
对于相隔40年那天发生的事情,今年68岁的金基桂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后怕。
“下午3点多,我领完工资扛着米回家,刚进门就看到两个女儿脸色发紫,尤其是小女儿整个脸上是乌紫一片。”她说,当时大女儿7岁,小女儿5岁。由于丈夫曹松青远在农场的挑河工地上,心急如焚的金基桂赶紧独自肩驮小女儿、手牵大女儿,来到卫生员那里求救,由于医疗环境有限,卫生员建议金基桂赶紧到农场医院医治。
“顾不上身体的疲惫,又带着两个女儿跑了5里路来到农场职工医院,一进门就哭着呼喊‘医生救人!’。”金基桂回忆说,来到医院已是下午5点多,当时所有医生正在开会,准备下班,了解情况后立即过来抢救。病情较重的小女儿路上已经开始呕吐。在医院,金基桂感觉到靠在她身上的小女儿头突然一沉,脉搏越来越弱。“就在这时,李医生急忙冲了过来,顾不上小孩嘴里的呕吐物,口对口地给她进行人工呼吸,5分钟后,小女儿逐渐有了呼吸。”随后,李医生又对小女儿进行催吐、洗胃、挂水等治疗,24小时后才慢慢脱离生命危险。3天后,姐妹俩顺利出院。
机缘巧合 聚会牵线
成就一家人感恩心愿
1978年,金基桂夫妇被调回镇江后,想找救命恩人李医生这事一直记挂在夫妇俩心里。每年都要和两个女儿提一遍:“你们的生命是李医生从生死线上拉回来的,寻找恩人这事不能忘。”
机缘说来就来。上周,丈夫曹松青在一次网友摄影爱好者的聚会上,听网友贺女士无意中提到自己公公曾是白马湖农场职工医院的医生,他随即向她询问详细情况。“当时我就很肯定,一定是李医生!终于找到了寻找多年的恩人。”曹松青心情激动地说。
得知这一新闻线索后,记者“牵线搭桥”将金基桂夫妇和他俩多年来寻找的李医生夫妇一起约到报社“碰头”。前天下午2点半,金基桂夫妇先进了会议室等待,看到门口进来一位带着帽子的老人后,金基桂赶紧站起身来。“没错!就是李医生!李医生还记得我吗?”金基桂和曹松青激动地走上前,两人紧紧握住李医生(见图)的手。“找到了!终于把您给找到了!”
(责任编辑:
实习生王自创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新华网管理协调部 电话:(025)马军:15年风雨无阻邮递路 - 人物 - 德州新闻网 - 权威媒体 德州门户 德州日报,德州晚报,兴德论坛,德州论坛,兴德微博
马军:15年风雨无阻邮递路
编辑:崔光宇 来源: 时间: 09:07 []&[
马军,是邮政投递队伍中普通的一员。从1999年工作至今,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这个岗位上十五年如一日,埋头苦干,靠诚信服务树立了邮政使者的良好形象。
马军,是邮政投递队伍中普通的一员。从1999年工作至今,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这个岗位上十五年如一日,埋头苦干,靠诚信服务树立了邮政使者的良好形象。
马军所负责的投递片区距离城区较远,特别是孤寡老人和老弱病残者用邮更为困难。在投递过程中,马军注重为这些老人和病残群众提供特殊服务。考虑到个别老人的身体状况,马军采取了上楼投递的方式,因为他的心里认准了一条“一封信、一颗心,一份报纸见真情”。为老人们代缴水电费、电话费、汇款,代(寄)领包裹,也逐渐成为马军服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投递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无法正常送达的“死信”。对此,马军并没有按规定一退了之,而是作为特殊信件,把收信人记在心中,并在投递中扩大寻访范围,边投递,边打听,直到投出为止。
前年元旦期间,一封写着河西地址和收信人的来信,由于城乡改造和住户迁移,没有找到收信人。马军逐户询问查找,通过与数十人的交流沟通终于找到了收信人,原来这是收信人一位多年失去联系的朋友来信。收信人激动万分地握着马军的手说:“我和老友今生能重逢多亏了你这位大恩人! ”并执意安排吃饭招待又要用礼物酬谢,马军一一谢绝。马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共让371封 “死信”起死回生,送到收件人手中。
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雪天一步三滑,每天马军都将近百斤的报刊、邮件完好无损地送到用户手中。每逢到报刊收订期间,总有这样那样的困难。马军就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把散户分几个层次,老用户、新用户和待发展的用户,分类发动,做到有的放矢,无数次的拜访,无数次的遭到拒绝,马军不放弃,每天在投递中走访、宣传,提出合理的订阅建议。几年来,马军在服务区内征订私费报刊中,金额从最初的不足3万元,到2014年私费报刊金额已经达到了22.8万元。
马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 2009年获得全市邮政系统“先进个人”称号;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市邮政系统 “服务明星”荣誉称号,2013年获得全市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获得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芦瑞瑞)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德州新闻网 电话: 电子邮件:
&&& 您可以用智能手机扫描左侧的二维码,直接打开本网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无限视距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