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重大意义

独家解读:180多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
 来源: 
<font color="#0多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六大任务解读
明政智库 整理
  金秋十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180多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要把这些举措“纳入改革任务总台帐,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督办”。落实这些举措,首先要了解这些举措。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一)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
  ●国家宪法日制度
  ●宪法宣誓制度
  (二)完善立法体制
  ●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制度
  ●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体制机制
  ●增加有法治实践经验的专职常委比例
  ●建立健全立法专家顾问制度
  ●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
  ●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
  ●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三)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健全向下级人大征询立法意见机制
  ●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
  ●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起草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制度
  ●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
  ●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
  ●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
  ●探索涉及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机制
  ●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
  ●完善法律草案表决程序,对重要条款可以单独表决
  (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
  ●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
  ●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撰民法典,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投资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平等使用
  ●依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法治保障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发展行业自律制度
  ●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
  ●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
  ●完善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法律制度,把贿赂犯罪对象由财物扩大为财物和其他财产性利益
  ●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
  ●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加强互联网立法
  ●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建设
  ●加强社会组织立法
  ●制定社区矫正法
  ●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抓紧出台反恐怖等一批急需法律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
  ●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
  ●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环境保护等法律
  ●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责任编辑:张宁] 1
高中毕业生最后一次集体晚自习
看点·追踪
  多地交通部门已经率先“出招”调整出租车行业运行模式,同时对“专车”、“拼车”等新型城市用车服务进行规范。
光明网版权所有什么是依法治国?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nm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什么是依法治国?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nm
什么是依法治国?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nm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意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②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④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⑤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⑥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意义: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第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第二,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的各项工作,主要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第三,宪法是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首先,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 其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第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第四,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论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65;2.00
&&&#165;2.00
&&&#165;1.00
&&&#165;0.50
&&&#165;2.00
论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刘春鹏: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日期: 15:46:00  
作者: 来源:山东宣讲网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
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于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专门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决定》围绕依法治国这个重大问题,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和重大任务 ,深刻阐明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举措,及时科学地回应了当今中国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社会关切和群众呼声。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深刻论述和重大部署,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顶层设计,提供了基本遵循,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党上升为执政党并领导人民转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和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党和国家生机勃勃,事业兴旺发达。目前我国经济总量从2002年的第世界第6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但是,这不能仅仅呈现为三年五载或某一时期阶段的状态,必须是永续发展,长治久安。怎样实现长治久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重要保障和根本途径。
简要来说,依法治国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我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基本义务,明确告知人们什么可为,什么是不可为,哪些行为合法,哪些行为非法以及违法须受到什么样的惩罚等,这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是维护人民权利和社会稳定的工具;同时,宪法和法律强调社会公平正义,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社会治理功能方面具有明确性、科学性、稳定性、可预期性和强大的社会凝聚力等特点,不会因政府的更迭和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会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随意改变。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对此,我们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方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一种高级的社会形态,在本质上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所以,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真正付诸实践,成为现实,根本办法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把人民群众的意志集中起来,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实施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法律来治理国家,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制度化、法律化、常态化,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正确方向。因此,坚持依法治国,就是顺应和运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就是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另一方面,依法治国是我们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法冶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来看,能否依法治国,实现法治而不是人治,事关社会主义国家和政权的兴衰存亡。例如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有很多因素的作用,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法治与人治的问题,突出表现是权力过分集中,长期实行人治而非法治,常常是最高领导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严重缺乏法治保障。于是,当其法定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权益被一步步损伤残害时,宪法和法律却形同虚设,竟不能发挥任何保障作用。这是苏东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一个重大教训。从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废除旧法统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主义法律思想和原则,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但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左”的错误,逐渐地忽视法制并热衷于搞群众运动,相信“运动能很快解决问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法制遭到严重破坏,付出了沉重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经验教训,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已取得一系列巨大成就。例如,在制定重要法律、完善司法制度、建立执法队伍、普及法律知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这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打下了良好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宪法和法律的意义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都告诫我们:法治是治国理政必不可缺的重要手段,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因此,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和根本途径。遵循这个根本途径 ,就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正如《决定》所说,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党和国家要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靠科学制度和有效管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在科学制度和有效管理方面奠定重要基础,提供重要保障。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体系是指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即制度的执行能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其中核心内容是国家治理的法治化。由此可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又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来看,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凡事有公平正义的规矩可言,人们才能有章可循,社会才能稳定有序,各方权益才能得以保障。事实证明,治理一个国家,治理一个社会,关键在于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依法治理。而国家治理体系就是治国理政最为重要的规矩。国家治理体系在具体内容上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里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的安排,是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体系中这些领域里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大多是通过立法程序规定在国家法律体系之中,表现为具体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成为依法治国的基本遵循。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是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从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来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仅是建立起一套国家治理体系,而是要落脚于提高国家治理体系的运行力和执行力,增强依法治国取得实效的行为能力。为此,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必须注重国家治理体系的实施运用,充分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依法治国作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为此要树立遵守制度、依法办事意识,根据时代进步和实践发展要求,在国家治理中弘扬现代社会的价值特点,体现与时俱进的法治理念;要具体运用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具体运用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善于运用法规制度治国理政;要强化队伍和治理能力建设,提高依法治国的执政能力和水平。这样,将促进各级党政把依法治国作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
目前,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已逐步建立起来,主要标志是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于2010年形成,其间还及时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上升为法律,使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能有法可依,从而保障和促进我国向着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各级党政治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依法治国、民主决策、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政府问责、政治透明、行政效率、政府审批和社会组织发展等方面,都有可喜的进步和巨大的变化,使国家治理正日益步入现代化的法治轨道。但从党和国家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来看,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来看,我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是任重道远,现有的治理体系还只是一个基本体系,执行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我国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各类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政府公共权力尚未得到有效制约,公民参与的渠道还不畅通,公共利益部门化现象相当严重,领导干部的腐败和特权屡见不鲜。凡此种种,与治理体制不健全,治理能力不够高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必须在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上一齐下功夫。这当中,极为重要的是坚守法治精神,既敢于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又善于把那些在改革实践中探索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及时用立法形式固定下来,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样,就能促进用法治方式实施和推进国家治理,更加注重运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这样,就能以法治思维谋划和推动改革深化、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保障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事实证明,缺乏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为此,在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全会提出的目标要求,把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和加强法治队伍建设等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步骤,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到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又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则进一步丰富了“小康社会”内涵,同时还在时间表和路线图上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三步走”战略规划,概括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理想目标。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两个百年”目标;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持和平发展;实施手段是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对以上中国梦的理想目标,习近平具体强调说: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当前,我国完成“两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进入紧迫的决定性阶段。仅从时间表来看,从现在算起,我们距离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只有6年的时间,距离2049年建国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也仅有30多年的时间。白驹过隙,时不我待。总体来看,我国改革发展推进“两个百年”目标实现的形势是好的,但是,我国当今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面对的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各类社会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这些矛盾风险挑战问题,从依法治国的视角来看,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方面,更突出的还表现在法治建设方面。例如,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和现象,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发展要求是极不相符的,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基于此因,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期盼和要求之高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从中可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迫切需要。正因如此,《决定》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小康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小康社会标准包括法治标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很显然,这一系列制度体系的建立,体现的就是法治精神和依法治国的要求。中国梦也必然包含着法治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指实现物质层面的民富国强,还包括实现制度和价值层面的文明复兴。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制度文明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柱与重大标志。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创造中国特色法治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综上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在标准和现实需要,都迫切要求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因此,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努力通过整体、全面、合理的制度安排,统筹社会力量、平衡利益诉求、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实现从源头上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有效预防与减少社会矛盾和纠纷。这样就能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作者:中共山东省委讲师团基教室主任、教授)
人民日报评论员:顺应人民期待 彰显治党决心
检查人员说:“我若让你‘合格’了,以后你出了安全事故,我就得负责任。”原来如此。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山东省委讲师团主办 Email: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依法治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