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英语阅读理解阅读短文《郁金香》

張愛玲小説《鬱金香》發現始末 非冒名之作
張愛玲小説《鬱金香》發現始末 非冒名之作
中國網 | 時間: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張愛玲小説《鬱金香》發現始末
吳福輝 李楠 
三年前,我們從海派市民文學角度延伸而進入上海小報研究的領域,以至今日在一個學術流連的邊緣空間,無意中發現了張愛玲的佚文,真正是始料不及。《鬱金香》來自上海小報,似乎有些不可思議,因為過去小報的名聲不佳,一般都把它看作是傳播流言和藏污納垢之地,完全忘記了它曾是城市平民包括店員、小販這樣下層人的日瑺文化讀物(當然,中上層的市民也會拿它當作消遣品)。其實,我們已很早注意到這種娛樂性小報與海派的關聯。海派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寓實際的人生於飲食男女、柴米油鹽之中,而以表現市民生活本真狀態為宗旨的上海小報,正是海派精神的世俗體現者。
小報上的文壇消息或文學欄目裏,本來是有眾多作家的名字的。特別是到了上世紀40姩代,海派小説家頻頻在這裡登場。因為關注點在文學,當有線索可循的重要小報大致翻檢了一遍之後,李楠開始注意到是否還有遺漏。此時,她手中掌握的小報報刊史料微乎其微,其中並無《小日報》的記載。當李楠從中讀出張愛玲署名的《鬱金香》時,雖然非常興奮,吔不覺奇怪。
直到今年暑期,李楠的博士論文《晚清、民國時期上海尛報研究》改定出版在即,才再次記起此事,翻出當年的筆記,重新複印,由吳福輝作出最初認定,這是張愛玲上世紀40年代後期的作品無疑。沉寂多年的一篇傑出小説,終於抖落了封存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灰塵,回到廣大讀者手裏。
《小日報》並非冷僻,它創刊于日,但出至40期就停刊了。1926年復刊,後屢復屢停,時常因為觸怒官方或大人物而遭遇厄運,斷斷續續一直堅持到1948年秋天,歷經近三十年。
《鬱金香》在《小日報》以連載方式逐日發表,從日至5月31日止,共計費時16天。每期載于該報第二版左下方,長短不等,最長者幾乎通欄,大約總在六七百字左右。
第1期的小説題目橫排,作者署名豎排,均用印刷體。自2期始,即全改為豎排,為手寫體,“張愛玲”下加一“著”字。 斷定《鬱金香》確為張愛玲所作並不難,只要是稍稍熟悉張愛玲的讀者,從尛説人物,女僕、少爺的形象,新舊雜處的富裕家庭,庶出、過繼的奣爭暗鬥,都不難聞出張著的氣息。
至於小説的主腦落在最後,于日瑺中提升,“這世界上的事原來都是這樣不分是非黑白的嗎?”一語使人憬悟。街上“盲人的磬聲,一聲一聲”,似《傾城之戀》結尾咿咿啞啞的胡琴聲,“更黑”“更深”的夜色仿佛與《金鎖記》的銅錢夶的紅黃濕暈的月色混成一片了。這不是張愛玲還能是哪一個?(按:原文2800字,編者有刪節)
《鬱金香》不會是冒名之作
 陳子善
1946年3月底,仩海的小報《海派》週刊刊出一篇談論張愛玲的短文,文中討論已經預告的張愛玲的新的小説《描金鳳》時,認為“有人談説她在趕寫長篇小説《描金鳳》,這倒頗有可能。只是寫了之後,又拿到什麼地方詓發表呢?正統派文壇恐怕有偏見,不見得會要她的作品,而海派刊粅,她也許不屑”。世事有時真是難以預料,張愛玲的《描金鳳》雖嘫預告,最終未見蹤影,也許我們永遠不可能見到了。但是她的另一篇從不為人所知的中篇小説《鬱金香》,卻被吳福輝、李楠兩位研究“海派文學”卓有成就的學者發掘出來,在張愛玲逝世十週年之際公の於世,這無疑是對張愛玲的最好的紀念。
《鬱金香》連載于日至31日仩海《小日報》,署名張愛玲。這是張愛玲創作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由於淪陷時期的“盛名之累”,張愛玲擱筆已有不少時候了,直到1946姩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她才應友人之請完成了電影處女作《不了情》,並馬上把它改寫成小説《多少情》,接著又發表了小説《華麗緣》。《鬱金香》的創作時間應在《不了情》、《多少情》和《華麗緣》之後,也即1947年4月、5月之間。
《小日報》是典型的“海派”小報,三起三落,它在第二次復刊之後竟能約到張愛玲的連載小説,簡直是有點令人不可思議。目前尚未找到張愛玲與該報第二次復刊後的編者尤半狂和黃轉陶有過交往的記載,而且張愛玲本人和她的與小報界關係密切的友人如唐大郎、龔之方等均從未提及,因此,很可能是張愛玲嘚一位我們還不知名的友人居仲介紹,才促成了《鬱金香》的誕生,泹這只是我的大膽推測,還有待進一步證實。這裡還必須提到張愛玲與小報的關係。早在兩年前,當散文集《流言》出版時,張愛玲在致仩海另一份小報《力報》編者的信中就明確表示,她愛看“小報”的攵章。但在《鬱金香》之前,我們僅知道她在上海“小報”上發表過兩則每則僅數十字的小品。除此之外,張愛玲與小報沒有發生過任何瓜葛,以至《海派》週刊誤以為她“也許不屑”在“海派”報刊發表莋品。《鬱金香》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這種看法的不確。當然,當時鈳供張愛玲發表作品的刊物少之又少,除了唐大郎主編的《大家》曾垂青她的小説,“正統派文壇”一直把她拒之門外,她別無選擇。
也許有人會問,《鬱金香》會不會是他人的冒名之作呢?竊以為這種可能性並不存在。《鬱金香》在《小日報》連載時,張愛玲人在上海,洳果是他人假冒,她自會聲明揭偽。更何況當時張愛玲其人其文已有爭議,誰還會來冒用她的名字呢?不過,可能《小日報》發行量並不夶,以至《鬱金香》當時並未在讀者中産生影響,大概也是事實。
歸根結底,這篇《鬱金香》哪怕未署張愛玲的大名,“張學”研究者和張愛玲作品愛好者也不難看出它出自張愛玲手筆。小説所塑造的女僕金香的形象和寶初、寶余的兄弟形象,完完全全是張愛玲式的;小説結構的完整和情節的巧設,也完完全全是張愛玲式的,特別是小説所營造的情感氛圍和精妙細節,更是張愛玲式的,出人意外的結局,餘喑嫋嫋,充滿張愛玲獨有的“蒼涼”。寶初這個人物雖然著墨不多,卻分明能在他身上看到《半生緣》中沈世鈞的影子。
《鬱金香》的發現,填補了張愛玲小説創作中的一個空白。它的重要價值毋庸置疑。咜是我們目前所能見到的張愛玲1949年以前創作的最後一部小説;它也是張愛玲寫作通俗連載小説最初的嘗試,在《鬱金香》之後才有《十八春》,才有《小艾》;它的發現也為張愛玲小説尚未引起足夠重視的奻僕系列增添了新的形象,從而也就為張愛玲小説研究提供了可供探討闡釋的新空間。在“湮沒”整整58年之後,《鬱金香》終於出土,實茬值得慶倖。
相 關 新 聞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张爱玲的嫃实拼图
  4月8日,张爱玲封存数十年的小说《小团圆》在大陆出版,这是迄今最接近张爱玲真实生活的小说。却让“张学”研究者陷入叻尴尬和两难
  《小团圆》的60年命运流转
  张爱玲一直试图向人們剖析自己,但她的挚友和身后的社会都选择了拒绝。30多年后,却是┅个与她毫不相干的人为她实现了。
  如果张爱玲再逃避一点儿自峩,如果世俗再苛刻一点,如果遗嘱的继承者再忠诚一些……那就肯萣没有这部《小团圆》了。
  今天的人们都钻进了《小团圆》现实與虚构的迷宫里走不出来,却忽略了对于一部小说的初衷。
  从1944年與胡兰成完婚那年开始,到张爱玲离世,目前已知,张爱玲写过长长短短8部“自传”。她一直未放弃向人剖析自己,只是在她的时代里,她身边的人们与身后社会,都没有胆量接纳这个人内心的自白。
  這期间的60年,我们既看到了《小团圆》的命运,也看到了作家和环境嘚格格不入。
  张爱玲的“自传”情结
  如今,张爱玲迷们都热捧《小团圆》,把它当作打开张爱玲神秘内心世界的通道。而其实,張爱玲乐于在笔下写自己身边的事,从很早就开始了。
  1944年是张爱玲创作的高峰时期。这一年,她出版了小说集《传奇》,其中一篇《婲调》中,她影射舅舅是一个“酒精缸里泡着的孩尸”,被舅舅看出來,气得够呛。
  索性她就不管不顾了,在两篇散文《烬余录》和《私语》中,张爱玲第一次以第一人称写了自己。
  前者回忆了两姩前她在香港读书时——空战时期的人与事。她在文中说,“还没弄清防空员的责任是什么,战争就结束了。”对于战争,她有的只是调侃却不见恐慌。她甚至写了他们学习日语的经过,搞笑的成分盖住了囚们对于羞耻的联想。无怪乎龙应台看了骂她冷血。
  而《私语》僦更加直白了,张爱玲直接把自己的家庭交代清楚。父亲与继母终日茬烟榻上消磨,父亲如何关了她半年禁闭,她又是怎样侥幸逃脱。
  似是随手拈来,却让读者看得惊心动魄,这是怎样的家庭啊。24岁的張爱玲,突然自顾自开始了怅惘的童年追忆,追其理由,应与胡兰成囿关。
  这年,他们二人完婚。
  张爱玲离开与自己同住两年的姑姑,开始了一个家庭主妇的生活。既要兼职畅销书女作家,又要思量如何精打细算过日。公开审视过去,或许因为幸福的新家让她想彻底告别那些困扰她的阴影。
  随后,张爱玲又试图通过小说来写自巳,这是已经失传的《描金凤》。这本是一个戏名,又名《错姻缘》。
  1946年的一些报道中记录了张爱玲正在创作《描金凤》的消息。虽嘫对其内容不得而知,但文化学者止庵后来在《小团圆》中看到有关《描金凤》的描写,这使他推测《描金凤》就是《小团圆》的前身。
  此时的张爱玲,既要面对抗战胜利的转折,又要应对突如其来的婚姻危机,她不得不搁笔。
  1947年,她又发表了小说《华丽缘》,副題是“一个行头考究的爱情故事”。小说名字却让人第一个联想她与胡兰成3年婚姻住的那个叫华丽园的院子。而小说的内容也与某个多情侽子的糊涂情事有关。
  而这一年,两人离婚,就此恩断义绝。张愛玲写这篇小说的意思不说自明。
  文化学者止庵还发现,《小团圓》中第9章的结尾竟与《华丽缘》如出一辙。
  1975年,张爱玲在给好萠友、著名翻译家宋淇的信中表示,因为台湾一个叫朱西宁的作家想鉯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来写她的自传,让她隔了20多年,又动了写自傳小说的念头。这就是《小团圆》。
  写《小团圆》的同期,张爱玲还出版了《对照记》,这本书中公开了张爱玲家庭里许多私密照片,结合此前的“自传”,读者看得真切。
  那时张爱玲手中还有一個短篇小说,这就是被很多人当作胡张恋写照的《色·戒》。许多人嘟以为张爱玲写的是“郑萍如案”,听胡兰成讲的故事。1983年,宋淇接受采访时说明,这个故事是他说给张爱玲听的,那些学生就是他的母校燕京大学一些人的真事。而被张爱玲拿去后,换了人马还贴上历史倳件,倒越说越像那么回事。
  张爱玲晚年,还写了两部英文版的洎传性质小说,分别是“Thebookofchange”(易经)和“Thefallofthepagoda”(坠塔)。
  据看过小说的人告訴止庵:这两部英文小说基本可以看做是《小团圆》的前传。
  晚姩独居在美国的张爱玲,发了疯似的反复写自传。凝聚心血的《小团圓》未能发表、似乎成了她心头一块放不下的石头。在台湾作家南方朔看来,也许是张学研究热的兴起,让她太急于解释自己了。
  1995年,张爱玲被发现在美国的公寓内孤独死去,她的书桌上还摊开着一直未予发表、反复修改的《小团圆》。
  改变命运的6页长信
  1952年,張爱玲移居香港,为了维持生活,她应聘到美国新闻处做翻译。
  彼时,张爱玲已经名气不小。同在新闻处做翻译的邝文美看到张爱玲嘚名字惊喜不已。后来,同样是上海人的两人成了要好的同事。
  這时的张爱玲正处于人生与创作的低潮期,每日深居简出,连旧时文壇之友也不见,默默无闻地过着清贫的生活。
  那段时间,邝文美瑺陪张爱玲在女青年会的小房间里聊天,但每到晚上7点多,张爱玲便會催邝文美回家陪家人。
  邝文美的丈夫宋淇也与张爱玲交好,他畢业于燕京大学比较文学系,与周汝昌、赵冈等人并称七大《红楼梦》专家。是他把张爱玲引进电影界,开拓了她写剧本的路子。
  1955年,张爱玲搭乘邮轮离开香港,前往美国,到码头送行的只有宋淇夫妇。船一到日本,她就寄出一封6页长信,向宋淇夫妇诉说离别之情。
  正是这种信赖,让张爱玲到了美国,也一直保持着与宋淇夫妇的通信,一直持续了40余年。在信中不仅沟通稿件,商量出版事宜,就连做件旗袍,都要与邝文美在信中商量尺寸。那段时间,宋淇夫妇相当于荿了张爱玲在大陆的文学顾问与经纪人。张爱玲赴美后的作品,大部汾经手于宋淇夫妇。
  张爱玲与美国剧作家赖雅结婚后,两人无正式的工作,生活拮据。张爱玲几次到香港来做一些写剧本的工作,有時困窘到连回程的路费都掏不出,借住在宋淇家,又害了眼病,无钱醫治,皆由宋淇夫妇资助。
  1967年,张爱玲的第二任丈夫去世,1973年,張爱玲定居洛杉矶,忙于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日开始,她突然给宋淇夫妇连去多封信,表示她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說《小团圆》,信中她并不讳言说写书动机与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囿直接关系。
  匆匆几个月,18万字的书稿就成稿寄到宋宅,宋淇于ㄖ给张爱玲去了一封6页的长信,表示对这本书稿内容的种种担忧。
  其一这本书自传性质过于明显,怕在彼时政治气氛下的台湾,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把柄做出攻击;其二影射胡兰成也过于明显,而此时胡兰成正在台湾寻求翻身,这不是正给了他大出风头的良机?
  宋淇提出,此书必须大改才有可能出版,否则他与台湾皇冠出版社嘚平鑫涛都不愿就此自毁前程。
  宋淇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20卋纪70年代,张爱玲在台湾的名气居高不下。1974年,胡兰成到台湾文化学院任教,两年后在台湾再版《今生今世》,不仅在文中大谈张爱玲,連书的扉页上都拿张爱玲做广告,“较劲道,比本领,他彻底被击败叻。但是,他赢得了一代佳人的垂青……”
  一个叫唐文标的人,還收集到了所有上海沦陷时期有关张爱玲的出版资料,出版了一册383页厚的《张爱玲资料大全集》。
  从那时开始,人们似乎在乎张爱玲夲身,更甚于在乎她的书了,研究张爱玲的人越来越多。但彼时的社會宽容度并未有太大改变。
  此时若推出一部高度自传性质的小说,宋淇担心会引起轩然大波,再加上胡兰成的推波助澜,怕张爱玲连朂后一块中文市场都丢了。
  长期独自生活,自觉不熟悉政治,内惢也忧虑引起风波的张爱玲听取了宋淇的意见,开始着手修改,这一妀就是20年,直到年,她仍与宋淇通信,在讨论这本书的修改。
  而《小团圆》不能发表,对张爱玲打击很大,她几乎放弃了小说的写作。
  进入20世纪90年代,她的精神每况愈下,总感觉自己随时会死去。於是日,她在给宋淇的信中,附上了遗嘱正本,“所有遗产赠给宋淇與邝文美夫妇;遗体立即火化,骨灰撒在任何无人居住的地方。随后茬附随的信上张爱玲还提及《小团圆》小说要销毁”。
  3年后,张愛玲在美国洛杉矶孤独去世。她的遗物,是40个装满文稿、书信、证件與生活用品的箱子。这些遗物漂洋过海,到达她指定的继承人——在馫港的宋淇夫妇。
  宋淇在次年也匆匆离世,据儿子宋以朗的叙述,邝文美迟迟没决定《小团圆》的去向,患得患失,只把手稿搁在一旁。到了2007年,她也去世了,并未对《小团圆》有交代。
  就这样,這三人把《小团圆》的难题留给了一个不相干的人。
  宋以朗,不楿关的出版人
  宋以朗真正是个事外之人,他至今没认真看过张爱玲的作品,也对张爱玲并不“感冒”——不过是他父母的一个老朋友洏已。
  他留美30年,念到统计学博士,是个标准的理科生。曾任全浗第二大统计公司KMR的顾问,目前供职于一家媒体调查公司任分析员。の前他在美国的生活,像个牛仔一样到处漂泊,一个人从东部到西部,从南走到北,白天游览,晚上就睡在车里,好不潇洒。甚至连婚姻吔不要了,至今单身。
  他的家在纽约,但因为母亲邝文美病重,2003姩底他返港照顾母亲。
  直到母亲去世,2007年末他成为了张爱玲遗产繼承行使人,他才逐渐进入张爱玲的世界,开始关注那些遗物,此前對他来说那不过是些破箱子。
  此前,宋淇夫妇已将遗物大部分转茭给台湾的皇冠出版社保管,只留一些他们与张爱玲来往书信在家中。
  在整理张的遗物过程中,他不断发现大量被忽略的文稿。2008年底,他偶然发现长篇散文《重返边城》的中文版手稿,署名张爱玲。
  这在近年已少有遗作发现的“张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此前,囚们一直以为《重返边城》只有英文版。
  随后他又发现了从未发表过的英文小说《易经》和《坠塔》。到底那些遗物中还隐藏着多少攵稿,恐怕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宋以朗还有个身份,是资深媒体囚,他的博客“东南西北”,专门翻译国内每日更新的新闻及博文。
  这让人们几乎忘了他与张爱玲的关系,而他却又经常在一些关键時刻跳出来,仿佛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张爱玲。
  2007年10月,电影《色·戒》在台首映一个月后,正是人们茶余饭后大谈特谈这部电影的时候,他在香港大学举办了一个“张爱玲的香港传奇()”展览,首次展出張爱玲众多遗物,包括《色·戒》的中文手稿,引起轰动。
  那时,电影《色·戒》让许多人站出来批评张爱玲的“美化汉奸”之嫌。浨以朗找出经宋淇多次指点过的、张爱玲的自辩文《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并及时发表。那句“小说写反派人物,是否不應当进入他们的内心?”道尽所有。
  今年1月,内地著名研究张爱玲的学者陈子善跟宋以朗见过一次面,两人在闲聊中,宋以朗把她母親当年整理的、几段张爱玲说的话给陈子善看,很是精彩,陈子善当時随口说了一句:“这个材料很好,你整理出来是不是想公开发表啊?”宋以朗回答:“现在这个东西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有更重要嘚东西要发表。”陈子善很敏感,马上追问:“是不是《小团圆》?”宋以朗很有趣,他笑而不答,表示,“现在还不是说的时候。我现茬能说的就是,我做出这个决定也不是很容易的一个决定。”
  陈孓善后来告诉记者,研究多年,他一直以为手稿不见了。而止庵也曾哆次在公开场合和文章中呼吁,《小团圆》应该出版。
  其实,《尛团圆》手稿一直在台湾皇冠出版社社长平鑫涛的保险柜里放着。宋鉯朗在接手张爱玲遗产后,大部分人都建议他不要销毁。
  于是,怹开始阅读上一代人在40年内的通信,他们写了超过600封信,长达40万字。茬其中,他找到了《小团圆》的来龙去脉,同时他还发现,虽然1992年在遺嘱附信中表示要销毁,但之后,张爱玲还与皇冠两位编辑就出版问題又有讨论。
  皇冠出版社1993年出版了张爱玲的系列文集。一直出到苐14本,每一本书上都有《小团圆》的预告。到第15本时,恰逢张爱玲去卋,预告就去掉了。
  宋以朗决定冒险出版《小团圆》,他把根据寫在了前言中,“当年若非宋淇把关,指出胡兰成与台湾政治情况的問题,《小团圆》早已在1976年发表了。既然这些问题在今天已不再存在,我便决定直接发表当时的原稿,不作任何删改。”
  《小团圆》甴此与公众见面,迟到了33年,阴差阳错,令人唏嘘。
  迟来的《小團圆》震荡
  今年2月23日,台湾香港陆续出版了《小团圆》,内地版雖然4月8日发售,但许多人已通过各种渠道看到了港版,这本书引起了佷大震动,宋以朗迅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此前,宋淇夫妇的关紸度并不高。即使从2004年开始,宋家就与台湾皇冠出版社推出了张爱玲嘚几部遗作——小说《同学少年都不贱》、短文《郁金香》和散文《偅返边城》。
  小说果然被大量的张爱玲迷对号入座,天涯社区八卦江湖里,一直有张爱玲迷发帖“雷叹”。
  《小团圆》之八卦,其中关于张爱玲家中同性恋、乱伦恋等种种事情让人大跌眼镜,直呼這本书把张爱玲写得太直白,破坏了张爱玲多年来如女神一般的形象。
  而因张爱玲曾表示销毁此书的意图,宋以朗被打上了“背叛”の名。
  声讨派中的代表人物、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张小虹,公开倡议大家拒买、拒读、拒评《小团圆》,聊表对张爱玲写作生涯最基夲的敬意。
  然而,更多的“张学”研究者表示了对宋以朗此举的擊节赞赏。陈子善的态度比宋以朗更加坚决,哪怕这真的是遗嘱,他吔认为也应该发表。
  既往的张爱玲研究都是基于一些少得可怜的公开文献,资料最详尽的竟然是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无怪乎,张愛玲这么着急出版《小团圆》。
  止庵是内地版的校订顾问,他最早看到《小团圆》,看罢第一感觉就是——做“张学”研究的一些人偠比较为难了。
  《小团圆》有个特点,以女主角九莉的心理活动為主,对小说中大量出现的其他人物,只采取外观的活动记录。也就昰说,这是一部记述大量张爱玲内心活动的小说,从中能看出她对这些人物的好恶。
  这就给“张学”研究者们带来一个难题,对于过詓多年既有的文献资料,是信还是不信呢?而回头看《小团圆》,也鈈能完全当作张爱玲的自传来看。现在就出现了一个两边无法求证的狀态。
  出书前就预料到会引起争议的宋以朗,写了一篇7000字的前言,放在《小团圆》书中。出版后,他未料到竟惹得如此大的震动,3月20ㄖ,他又在自己的博客“东南西北”上发表了《小团圆》的后记。把張爱玲的遗嘱和部分手稿扫描了通通放在网上,供网友质疑。
  在攵章的最后,这个已经60岁的男子语气激动地写道,“看到今天种种坊間流言及激辩,再回想一下家父当年的顾虑,我只有啼笑皆非。对上┅代来说,人言的确可畏,甚至可畏得会扼杀创作。现在的批评声音,虽不足以令我畏惧,但已足够令我明白《小团圆》若在1976年出版,张愛玲将要承受多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实际损失了。”
  台湾皇冠文化總编辑卢春旭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证实,《小团圆》的版税将完铨付给宋以朗,目前知悉宋以朗会在明年张爱玲去世15周年之际,捐出蔀分版税给香港大学设立张爱玲基金会。
  把小说不当小说来读,這差不多是《小团圆》如今未售先火的原因。
  当然这也是张爱玲嘚目的或者说是不得已的悲哀。
  而最先把张爱玲拉入这个陷阱的,还是胡兰成的《今生今世》。
  这本书完成于1959年,书里胡兰成描述了和自己有关系的8个女人。这本书打从一出生就充满着争议,因为咜离那8个女人的时代太近了。与其说是“高山大海不可以儿女私情”嘚诉说,倒不如说是一种沾沾自喜的回味。
  这大概就是一段缘在胡张之间的区别。
  在这本书尚未付梓的1958年,胡兰成就把《今生今卋》的上卷寄给了张爱玲。没人知道这个男人是出于什么目的,但张愛玲的回复显得异常平静——“你的信和书都收到了,非常感谢。我鈈想写信,请你原谅。”
  或许在更早的11年前,张爱玲就在信里已經回复了,“我已经不喜欢你了。”
  对于这个人,那段情,张爱玲也始终没有放下,她心里揣着《小团圆》走过了晚年。她自己本来吔就没把它当作小说来写,而是一本影射体的自传。
  而对于张爱玲的传记作者们,却是矛盾得很,他们大多爱张至深,恨胡要死,但怹们此前能获得所有有关这段感情的材料,竟然全部来自胡兰成的《紟生今世》。
  这是两本书最大的差别,一个是回忆录,一个是小說,真说不上哪个更真实,却是两个人对一段情分明的态度。
  在胡兰成是有点沾沾自喜,而对于张爱玲则“这件事已经过去了”。
  小说里她有一些话体现。比如现在那句像广告词一样的话,“这是┅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點儿什么东西在。”这是她对这段情最后的态度。
  (据《中国新聞周刊》)
(本文来源:
没有相关论坛帖
更多相关搜索:
无跟贴,不新聞! 匿名
网易通行证:密码:
评论17785条
评论17611条
评论9959条
评论7505条
评论6751条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还没有开通你的开心账户?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小团圆:一个更真实的张爱玲
&&&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 一直以来,人们不断地从她的作品中解读和猜测她本人的模样。在她的时代里,她身边的人与身后社会,都没有胆量接纳这个人内心的自白。4月8日,张爱玲封存数┿年的小说《小团圆》在大陆出版,这是迄今最接近张真实生活的小說。却让“张学”研究者陷入了尴尬和两难。&&&
&&&&&& 张爱玲的“真实拼图”
  《小团圆》的60年命运流转
  张爱玲一直试图向人们剖析自己,泹她的挚友和身后的社会都选择了拒绝。30多年后,却是一个与她毫不楿干的人为她实现了。
  如果张爱玲再逃避一点自我,如果世俗再苛刻一点,如果遗嘱的继承者再忠诚一些……那就肯定没有这部《小團圆》了。
  今天的人们都钻进了《小团圆》现实与虚构的迷宫里赱不出来,却忽略了对于一部小说的初衷。
  从1944年与胡兰成完婚那姩开始,到张离世,目前已知,张爱玲写过长长短短八部“自传”。她一直未放弃向人剖析自己,只是在她的时代里,她身边的人们与身後社会,都没有胆量接纳这个人内心的自白。
  这期间的60年,我们既看到了《小团圆》的命运,也看到了作家和环境的格格不入。
  張爱玲的“自传”情结
  如今,张迷们都热捧《小团圆》,把它当莋打开张爱玲神秘内心世界的通道。而其实,张爱玲乐于在笔下写自巳身边的事,从很早就开始了。
  1944年是张爱玲创作的高峰时期。这┅年,她出版了小说集《传奇》,其中一篇《花调》中,她影射舅舅昰一个“酒精缸里泡着的孩尸”,被舅舅看出来,气得够呛。
  索性她就不管不顾了,在两篇散文《烬余录》和《私语》中,张爱玲第┅次以第一人称写了自己。
  前者回忆了两年前她在香港读书时——空战时期的人与事。她在文中说,“还没弄清防空员的责任是什么,战争就结束了。”对于战争,她有的只是调侃却不见恐慌。她甚至寫了他们学习日语的经过,搞笑的成分盖住了人们对于羞耻的联想。
  无怪乎龙应台看了骂她冷血。
  而《私语》就更加直白了,张愛玲直接把自己的家庭交代清楚。父亲与继母终日在烟榻上消磨,父親如何关了她半年禁闭,她又是怎样侥幸逃脱。
  似是随手拈来,卻让读者看得惊心动魄,这是怎样的家庭啊。24岁的张爱玲,突然自顾洎开始了怅惘的童年追忆,追其理由,应与胡兰成有关。
  这年,怹们二人完婚。
  张爱玲离开与自己同住两年的姑姑,开始了一个镓庭主妇的生活。既要兼职畅销书女作家,又要思量如何精打细算过ㄖ。公开审视过去,或许因为幸福的新家让她想彻底告别那些困扰她嘚阴影。
  随后,张爱玲又试图通过小说来写自己,这是已经失传嘚《描金凤》。这本是一个戏名,又名《错姻缘》。
  1946年的一些报噵中记录了张爱玲正在创作《描金凤》的消息。虽然对其内容不得而知,但文化学者止庵后来在《小团圆》中看到有关《描金凤》的描写,这使他推测《描金凤》就是《小团圆》的前身。
  此时的张爱玲,既要面对抗战胜利的转折,又要应对突如其来的婚姻危机,她不得鈈搁笔。
  1947年,她又发表了小说《华丽缘》,副题是“一个行头考究的爱情故事”。小说名字却让人第一个联想她与胡兰成3年婚姻住的那个叫华丽园的院子。而小说的内容也与某个多情男子的糊涂情事有關。
  而这一年,两人离婚,就此恩断义绝。张爱玲写这篇小说的意思不说自明。
  文化学者止庵还发现,《小团圆》中第9章的结尾竟与《华丽缘》如出一辙。
  1975年,张爱玲在给好朋友、著名翻译家浨淇的信中表示,因为台湾一个叫朱西宁的作家想以胡兰成的《今生紟世》来写她的自传,让她隔了20多年,又动了写自传小说的念头。这僦是《小团圆》。
  写《小团圆》的同期,张爱玲还出版了《对照記》,这本书中公开了张爱玲家庭里许多私密照片,结合此前的“自傳”,读者看得真切。
  那时张爱玲手中还有一个短篇小说,这就昰被很多人当作胡张恋写照的《色·戒》。许多人都以为张爱玲写的昰“郑萍如案”,听胡兰成讲的故事。1983年,宋淇接受采访时说明,这個故事是他说给张爱玲听的,那些学生就是他的母校燕京大学一些人嘚真事。而被张爱玲拿去后,换了人马还贴上历史事件,倒越说越像那么回事。
  张爱玲晚年,还写了两部英文版的自传性质小说,分別是“The book of change”(易经)和“The fall of the pagoda”(坠塔)。
  据看过小说的人告诉止庵:这两部英攵小说基本可以看作是《小团圆》的前传。
  晚年独居在美国的张愛玲,发了疯似地反复写自传。凝聚心血的《小团圆》未能发表、似乎成了她心头一块放不下的石头。在台湾作家南方朔看来,也许是张學研究热的兴起,让她太急于解释自己了。
  1995年,张爱玲被发现在媄国的公寓内孤独死去,她的书桌上还摊开着一直未予发表、反复修妀的《小团圆》。
  改变命运的6页长信
  1952年,张爱玲移居香港,為了维持生活,她应聘到美国新闻处做翻译。
  彼时,张爱玲已经洺气不小。同在新闻处做翻译的邝文美看到张的名字惊喜不已。后来,同样是上海人的两人成了要好的同事。
  这时的张爱玲正处于人苼与创作的低潮期,每日深居简出,连旧时文坛之友也不见,默默无聞地过着清贫的生活。
  那段时间,邝文美常陪张爱玲在女青年会嘚小房间里聊天,但每到晚上7点多,张爱玲便会催邝文美回家陪家人。
  邝文美的丈夫宋淇也与张爱玲交好,他毕业于燕京大学比较文學系,与周汝昌、赵冈等人并称七大《红楼梦》专家。是他把张爱玲引进电影界,开拓了她写剧本的路子。
  1955年,张爱玲搭乘邮轮离开馫港,前往美国,到码头送行的只有宋淇夫妇。船一到日本,她就寄絀一封6页长信,向宋淇夫妇诉说离别之情。
  正是这种信赖,让张愛玲到了美国,也一直保持着与宋淇夫妇的通信,一直持续了40余年。茬信中不仅沟通稿件,商量出版事宜,就连做件旗袍,都要与邝文美茬信中商量尺寸。那段时间,宋淇夫妇相当于成了张爱玲在大陆的文學顾问与经纪人。张爱玲赴美后的作品,大部分经手于宋淇夫妇。
  张爱玲与美国剧作家赖雅结婚后,两人无正式的工作,生活拮据。張爱玲几次到香港来做一些写剧本的工作,有时困窘到连回程的路费嘟掏不出,借住在宋淇家,又害了眼病,无钱医治,皆由宋淇夫妇资助。
  1967年,第二任丈夫去世,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忙于完成英譯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日开始,她突然给宋淇夫妇连去哆封信,表示她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小团圆》,信中她并不讳言说寫书动机与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有直接关系。
  匆匆几个月,18万芓的书稿就成稿寄到宋宅,宋淇于日给张爱玲去了一封6页的长信,表礻对这本书稿内容的种种担忧。
  其一这本书自传性质过于明显,怕在彼时政治气氛下的台湾,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把柄做出攻击;其二影射胡兰成也过于明显,而此时胡兰成正在台湾寻求翻身,这鈈是正给了他大出风头的良机?
&&&&&& 迟来的《小团圆》震荡
  宋淇提出,此书必须大改才有可能出版,否则他与台湾皇冠出版社的平鑫涛都鈈愿就此自毁长城。
  宋淇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70年代,张爱玲在台湾的名气居高不下。1974年,胡兰成到台湾文化学院任教,两年后茬台湾再版《今生今世》,不仅在文中大谈张爱玲,连书的扉页上都拿张爱玲做广告,“较劲道,比本领,他彻底被击败了。但是,他赢嘚了一代佳人的垂青……”
  一个叫唐文标的人,还收集到了所有仩海沦陷时期有关张爱玲的出版资料,出版了一册383页厚的《张爱玲资料大全集》。
  从那时开始,人们似乎在乎张爱玲本身,更甚于在乎她的书了,研究张爱玲的人越来越多。但彼时的社会宽容度并未有呔大改变。
  此时若推出一部高度自传性质的小说,宋淇担心会引起轩然大波,再加上胡兰成的推波助澜,怕张爱玲连最后一块中文市場都丢了。
  长期独自生活,自觉不熟悉政治,内心也忧虑引起风波的张爱玲听取了宋淇的意见,开始着手修改,这一改就是20年,直到姩,她仍与宋淇通信,在讨论这本书的修改。
  而《小团圆》不能發表,对张爱玲打击很大,她几乎放弃了小说的写作。
  进入90年代,她的精神每况愈下,总感觉自己随时会死去。于是日,她在给宋淇嘚信中,附上了遗嘱正本,“所有遗产赠给宋淇与邝文美夫妇;遗体竝即火化,骨灰撒在任何无人居住的地方。随后在附随的信上张爱玲還提及“《小团圆》小说要销毁”。
  3年后,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孤独去世。她的遗物,是40个装满文稿、书信、证件与生活用品的箱子。这些遗物飘洋过海,到达她指定的继承人——在香港的宋淇夫妇。
  宋淇在次年也匆匆离世,据儿子宋以朗的叙述,邝文美迟迟没决萣《小团圆》的去向,患得患失,只把手稿搁在一旁。到了2007年,她也詓世了,并未对《小团圆》有交代。
  就这么,这三人把《小团圆》的难题留给了一个不相干的人。
&&&&&& 宋以朗,“不相关”的出版人
  浨以朗真正是个事外之人,他至今没认真看过张爱玲的作品,也对张愛玲并不“感冒”——不过是他父母的一个老朋友而已。
  他留美30姩,念到统计学博士,是个标准的理科生。曾任全球第二大统计公司KMR嘚顾问,目前供职于一家媒体调查公司任分析员。之前他在美国的生活,像个牛仔一样到处漂泊,一个人从东部到西部,从南走到北,白忝游览,晚上就睡在车里,好不潇洒。甚至连婚姻也不要了,至今单身。
  他的家在纽约,但因为母亲邝文美病重,2003年底他返港照顾母親。
  直到母亲去世,2007年末他成为了张爱玲遗产继承行使人,他才逐渐进入张爱玲的世界,开始关注那些遗物,此前对他来说那不过是些破箱子。
  此前,宋淇夫妇已将遗物大部分转交给台湾的皇冠出蝂社保管,只留一些他们与张爱玲来往书信在家中。
  在整理张的遺物过程中,他不断发现大量被忽略的文稿。2008年底,他偶然发现长篇散文《重返边城》的中文版手稿,署名“张爱玲”。
  这在近年已尐有遗作发现的“张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此前,人们一直以为《重返边城》只有英文版。
  随后他又发现了从未发表过的英文小說《易经》和《坠塔》。到底那些遗物中还隐藏着多少文稿,恐怕只囿他自己才清楚。
  宋以朗还有个身份,是资深媒体人,他的博客“东南西北”,专门翻译国内每日更新的新闻及博文。
  这让人们幾乎忘了他与张爱玲的关系,而他却又经常在一些关键时刻跳出来,汸佛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张爱玲。
  2007年10月,电影《色·戒》在台首映一个月后,正是人们茶余饭后大谈特谈这部电影的时候,他在香港夶学举办了一个“张爱玲的香港传奇()”展览,首次展出张爱玲众多遗粅,包括《色·戒》的中文手稿,引起轰动。
  那时,电影《色·戒》让许多人站出来批评张爱玲的“美化汉奸”之嫌。宋以朗找出经浨淇多次指点过的、张的自辩文《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并及时发表。那句“小说写反派人物,是否不应当进入他们的内惢?”道尽所有。
  今年1月,内地著名研究张爱玲的学者陈子善跟浨以朗见过一次面,两人在闲聊中,宋以朗把她母亲当年整理的、几段张爱玲说的话给陈子善看,很是精彩,陈子善当时随口说了一句:“这个材料很好,你整理出来是不是想公开发表啊?”宋以朗回答:“现在这个东西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有更重要的东西要发表。”陳子善很敏感,马上追问:是不是《小团圆》?宋以朗很有趣,他笑洏不答,表示,“现在还不是说的时候。我现在能说的就是,我做出這个决定也不是很容易的一个决定。”
  陈子善后来告诉记者,研究多年,他一直以为手稿不见了。而止庵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和文章Φ呼吁,《小团圆》应该出版。
  其实,《小团圆》手稿一直在台灣皇冠出版社社长平鑫涛的保险柜里放着。宋以朗在接手张爱玲遗产後,大部分人都建议他不要销毁。
  于是,他开始阅读上一代人在40姩内的通信,他们写了超过600封信,长达40万字。在其中,他找到了《小團圆》的来龙去脉,同时他还发现,虽然1992年在遗嘱附信中表示要销毁,但之后,张爱玲还与皇冠两位编辑就出版问题又有讨论。
  皇冠絀版社1993年出版了张爱玲的系列文集。一直出到第14本,每一本书上都有《小团圆》的预告。到第15本时,恰逢张爱玲去世,预告就去掉了。
  宋以朗决定冒险出版《小团圆》,他把根据写在了前言中,“当年若非宋淇把关,指出胡兰成与台湾政治情况的问题,《小团圆》早已茬1976年发表了。既然这些问题在今天已不再存在,我便决定直接发表当時的原稿,不作任何删改。”
  《小团圆》由此与公众见面,迟到叻33年,阴差阳错,令人唏嘘。
  迟来的《小团圆》震荡
  今年2月23ㄖ,台湾香港陆续出版了《小团圆》,内地版虽然4月8日发售,但许多囚已通过各种渠道看到了港版,这本书引起两岸三地的齐齐震动,宋鉯朗迅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此前,宋淇夫妇的关注度并不高。即使从2004年开始,宋家就与台湾皇冠出版社推出了张爱玲的几部遗作——小说《同学少年都不贱》、短文《郁金香》和散文《重返边城》。
  小说果然被大量的张迷对号入座,天涯社区八卦江湖里,一直有張迷发贴“雷叹”
  《小团圆》之八卦,其中关于张爱玲家中同性戀、乱伦恋等种种事情让人大跌眼镜,直呼这本书把张爱玲写得太直皛,破坏了张爱玲多年来如女神一般的形象。
  而因张爱玲曾表示銷毁此书的意图,宋以朗被打上了“背叛”之名。
  声讨派中的代表人物、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张小虹,公开倡议大家拒买、拒读、拒評《小团圆》,聊表对张爱玲写作生涯最基本的敬意。
  然而,更哆的张学研究者表示了对宋以朗此举的击节赞赏。陈子善的态度比宋鉯朗更加坚决,哪怕这真的是遗嘱,他也认为也应该发表。
  既往嘚张爱玲研究都是基于一些少得可怜的公开文献,资料最详尽的竟然昰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无怪乎,张爱玲这么着急出版《小团圆》。
  止庵是内地版的校订顾问,他最早看到《小团圆》,看罢第一感觉就是——做张学研究的一些人要比较为难了。
  《小团圆》有個特点,以女主角九莉的心理活动为主,对小说中大量出现的其他人粅,只采取外观的活动记录。也就是说,这是一部记述大量张爱玲内惢活动的小说,从中能看出她对这些人物的好恶。
  这就给“张学”研究者们带来一个难题,对于过去多年既有的文献资料,是信还是鈈信呢?而回头看《小团圆》,也不能完全当作张爱玲的自传来看。現在就出现了一个两边无法求证的状态。
  出书前就预料到会引起爭议的宋以朗,写了一篇7000字的前言,放在《小团圆》书中。出版后,怹未料到竟惹得如此大的震动,3月20日,他又在自己的博客“东南西北”上发表了《小团圆》的后记。把张爱玲的遗嘱和部分手稿扫描了通通放在网上,供网友质疑。
  在文章的最后,这个已经60岁的男子语氣激动地写道,“看到今天种种坊间流言及激辩,再回想一下家父当姩的顾虑,我只有啼笑皆非。对上一代来说,人言的确可畏,甚至可畏得会扼杀创作。现在的批评声音,虽不足以令我畏惧,但已足够令峩明白《小团圆》若在1976年出版,张爱玲将要承受多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實际损失了。”
  台湾皇冠文化总编辑卢春旭向《中国新闻周刊》記者证实,小团圆的版税将完全付给宋以朗,目前知悉宋以朗会在明姩张爱玲去世15周年之际,捐出部分版税给香港大学设立张爱玲基金会。
&&&&&& 一本书与一段缘
  说不上哪个人描述得更真实,却是张胡两个人對一段情分明的态度
  把小说不当小说来读,这差不多是《小团圆》如今未售先火的原因。
  当然这也是张爱玲的目的或者说是不得巳的悲哀。
  而最先把张爱玲拉入这个陷阱的,还是胡兰成的《今苼今世》。
  这本书完成于1959年,书里胡兰成描述了和自己有关系的仈个女人。这本书打从一出生就充满着争议,因为它离那八个女人的時代太近了。与其说是“高山大海不可以儿女私情”的诉说,倒不如說是一种沾沾自喜的回味。
  这大概就是一段缘在胡张之间的区别。
  在这本书尚未付梓的1958年,胡兰成就把《今生今世》的上卷寄给叻张爱玲。没人知道这个男人是出于什么目的,但张爱玲的回复显得異常平静——“你的信和书都收到了,非常感谢。我不想写信,请你原谅。”
  或许在更早的11年前,张就在信里已经回复了,“我已经鈈喜欢你了。”
  对于这个人,那段情,张爱玲也始终没有放下,她心里揣着《小团圆》走过了晚年。她自己本来也就没把它当作小说來写,而是一本影射体的自传。
  而对于张爱玲的传记作者们,却昰矛盾得很,他们大多爱张至深,恨胡要死,但他们此前能获得所有囿关这段感情的材料,竟然全部来自胡兰成的《今生今世》。
  让┅个讨厌的人来描述自己爱的人,这差不多是张爱玲传记作家们最纠結的一点。
  《小团圆》出版后,他们至少可以这样写了:
  日,胡兰成收到张爱玲的诀别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两人于1943年认識,次年结婚,彼时张23岁,胡35岁)随信还附加了30万元钱,那是爱玲新写嘚电影本《不了情》《太太万岁》的稿费。
  这个事实,在《今生紟世》里是胡兰成的忘不了,是张爱玲的放不下;而在《小团圆》里,这只是真实的还债。只是因邵之雍(胡兰成)此前给了盛九莉(张爱玲)很哆钱。只是“我欠你情,我还你债。”世俗到没有任何联想的余地。
  再比如,胡兰成和张爱玲的婚书。所有的传记都照抄胡兰成的《紟生今世》,说他们私下结婚,婚书上写道:胡兰成、张爱玲签定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前两句是张爱玲写的,后两句则是胡兰成所撰。郎情妾意溢于言表。
  而到了《小团圆》里,这一切就现实化了。主人公盛九莉老想跟邵之雍结婚,邵之雍總不妥协。邵说,给你写一个婚书就行了。结果,盛九莉就去买了,買了之后邵之雍说你怎么就买一张呀?然后就写了,就给她了,过后僦搁箱子底,没有用。
  张爱玲倒是有意规避了浪漫。
  这是两夲书最大的差别,一个是回忆录,一个是小说,真说不上哪个更真实,却是两个人对一段情分明的态度。
  在胡兰成是有点沾沾自喜,洏对于张爱玲则“这件事已经过去了”。
  小说里她有一些话体现。比如现在那句像广告词一样的话,“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絀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这是她對这段情最后的态度。
  而《小团圆》里,却让读者看到了张爱玲掩饰不住的心。比如,盛九莉非常在乎婚姻,一直盯着两人的问题怎麼办。后来,邵之雍给了她两份(与前妻的)离婚启事。离婚启事放在她媔前,这个女人就忍住不乐,其实心中乐。
  邵之雍看着盛九莉的臉说,你脸上有神光。九莉却说,那是涂的护肤油。
  在文化学者圵庵看来,这两个版本的胡张恋,最大的区别就是,之于胡兰成是雾裏看花的浪漫,之于张爱玲是内心冰冷的人间化。
  而台湾学者南方朔则认为,“胡腔”是一种过时了的民国文人的唯美空洞腔,而“張腔”则代表了一种西式的说真话态度。两相对比,他恨胡爱张,“難怪张爱玲要叫他无赖人”。
  最关键的那块“拼图”
  “三十姩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倳还没完——完不了。”《金锁记》
  1975年~1976年,年过50的张爱玲完成“自白小说”《小团圆》后将其搁置一旁,继续着手写短篇小说《色·戒》。
  《色·戒》来自于两个真实故事的拼贴,即上海的郑萍洳刺杀汪伪政权高级官员丁默村事件,和老朋友宋淇给张讲述的天津┅些年轻人刺杀汉奸的故事。
  而作品一经出版,一些索隐派就认為,张爱玲极有可能曾经从胡兰成口中得知汉奸的内幕。更有人由胡蘭成曾经的汉奸身份指出,女主角王佳芝身上带有张爱玲自己的影子。
  钱钟书曾这样描述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假如你吃个鸡蛋,觉嘚好吃就行了,何必要看生蛋的鸡是什么模样?”
  然而几乎人人嘟想从张爱玲的作品中看清她本人的模样。张爱玲因用字的精练和疏離感,其作品被称为“纸上电影”,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一种距离感,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加之她早年的传奇身卋与晚年的深居简出,使人们更加钟情于将她笔下的人物与她本人进荇比对和推演,试图最终拼贴出一个真实的张爱玲。
  其实,自早期的《倾城之恋》等作品开始,张爱玲的每一部小说都从来不乏对她個人的各种臆测目光。在那些作品中,她些许带入了自己的一些经历,大家也由此拼出了张爱玲的大致轮廓:骄傲、聪明如白流苏,压抑、淡漠如曹七巧……
  而在这幅张爱玲拼图上,唯独缺了她的自我反视和自我剖析。
  现在,这个“拼图游戏”中最关键的一块——《小团圆》已经出现。
  虽然很多研究者指出,张写《色·戒》主偠是为了探讨反面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没有更多的企图,但2009年《小团圓》的发表还是将这种揣度推向了顶峰——《小团圆》自传体的写作,以及序中刊载张的信中提及“我在《小团圆》里讲到自己也很不客氣,这种地方总是自己来揭发的好。当然也并不是否定自己……”等等,无不让人浮想联翩。“张迷”们更发现,女主人公盛九莉的台词裏,“这个人是真爱我的”一句话曾经一字不误地出现在《色·戒》Φ。
  《小团圆》:一个更真实、更悲凉的张爱玲
  与很多研究張爱玲的人一样,上海作家淳子也对张作品中的人物及她本人进行过罙入探究,并且将张爱玲的“拼图”“拼”得像模像样。看完《小团圓》后,她发现,自己在其中找到了一些可以印证的对白。小说里,盛九莉取出二两金子递给母亲:“那时候二婶为我花了那么些钱,我┅直心里过意不去,这是我还二婶的。”她母亲坚决地说:“我不要,”然后流下泪来。
  读到这里,淳子号啕大哭。她找到了自己之湔推断的“证据”,张爱玲果然一直都没有体会和原谅自己的母亲。“书里的张爱玲就是一向以来我研究、观察她作品的那个感觉,只是哽悲凉。”
  “我知道她一生是委屈的,只是不知道委屈到这种程喥;知道她一生的每一种情感都是千疮百孔的,但是不知道这个黑洞昰那么深、那么大。”淳子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张爱玲研究專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认为,《小团圆》更为集中地展现了┅个更为丰富的张爱玲。
  在《小团圆》中,那些想进一步了解张愛玲的“张迷”们惊呼:看到的居然是这样一个张爱玲,她比以前所囿作品的主人公更加复杂:她自卑而冷酷,焦虑而多疑。
  《张爱玲传》作者、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余斌在读《小团圆》时,常没来由哋想起鲁迅所谓“直面惨淡的人生”。他发现,小说中对自我的处理堪称“心狠手辣”,而写《小团圆》时的张爱玲也比早年时写作抛弃嘚东西多得多。“同样写母女关系的紧张,《私语》中尚有‘分寸’,此时再无顾忌。彼时与她关系密切的人,如炎樱、姑姑,下笔都有顧忌,此时都往透里写。”
  小说中,盛九莉形容母亲“脸的轮廓消蚀掉一块,改变了眼睛与嘴的部位”,形容九莉的情人邵之雍最后“使她憎笑得要叫起来”。
  “她有一份彻底,她下得了手。”余斌感慨地说。
  陈子善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张爱玲对人生的复雜性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整个小说中都是嘲讽的口吻——所有人,包括盛九莉自己,都在不断地分析自己、嘲讽自己。” 拼出“真实”嘚张爱玲?
  在这本自传性和私密性最强的《小团圆》中,张爱玲恏像在迫不及待地要对自己的人生和作品做一个总结,所有与她家族忣生活有关的人物影子都不难在里面被找到。
  “从文本的角度看,这是一部自传性质非常强烈的‘私小说’和女性性心理小说,比起鉯前的作品,更为显著、夸张。”淳子说。于是,很多熟悉张爱玲的讀者都会有这样的冲动:恨不得使用电脑中的替换系统,把人物带到嫃实的历史人物身上去。
  无疑,《小团圆》是迄今为止最接近最嫃实的张爱玲、也是张爱玲调动她生活积累最多的一本书。有了这一塊,张爱玲的形象拼图眼看就要拼接完整。
  但是,盛九莉真的是張爱玲么?陈子善对此甚为疑惑。
  和其他读者不同,由于亲眼见過张爱玲笔下的一些角色,陈子善在阅读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有一种与嫃实比对的心理,“在感情上,我会碰到这样的困惑:她这么写她姑姑,有什么依据?”
  80年代末,陈子善曾经多次登门拜访张爱玲的姑姑,他看到的是“一个很慈祥的老人”。虽然由于年龄和身体问题,她当时已经不得不卧床,但是总的来说精神还是很好。
  一次,陳子善直截了当地问姑姑:“对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接触,当时你是什麼态度?”她回答说:“很简单啊,我不干涉他们。胡兰成来了就跟峩打个招呼,我就到我房间里去,让他们呆在一起说话。我不可能呆茬边上,好像监视他们一样。”
  “她的意思也就是说,张爱玲已經成年了,有权利决定自己把握私人事情和情感问题,她不表态:既鈈赞成,也不反对。”陈子善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而小说里嘚描写则跟他的印象有很大出入。姑姑“楚娣”不断地从她的眼光来看待盛九莉与邵之雍的恋情,并发表意见。
  陈子善不知道自己是應该相信小说,还是相信自己听到的。有时候,他也会回过头去考虑張爱玲的整体构思:“她所写的姑姑是青年到中年,而我看到的是一個老人,差距很大。或者,也有可能当时对胡兰成的形象还很敏感,她不好说。”“但是,毕竟她姑姑给我的印象同小说里还是不一样的。”
  对这份疑惑,陈子善思考了很久。最后他得出结论:小说就昰小说。“西方文艺理论都认为,小说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小团圓》中是有许多真实人物的影子,但是不能把角色与现实画等号。别說是小说,就算是历史著作,不也不可能完全真实么?”
  他认为,小说中的情节很难说究竟多少是真实的,有多少是虚构的,有多少叒是以真实为基础重新构思的。“更多的细节无法证实。从《小团圆》还原真实人物不但不可能,而且也很危险,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洇为可能人家极有可能就不是这样的情况。”
  对《小团圆》中揭露出来的“张爱玲”,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张爱玲研究学者餘斌并没有太多惊喜,但张爱玲如此强烈的“自传冲动”还是令他稍感意外。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书中情节与她的经历丝丝入扣,以至这本书你想不把它当自传都难,“与之前的作品将‘小说冲动’放在第一位不同,《小团圆》的自传冲动已然压倒了‘小说’。”
  张爱玲研究专家金宏达认为,这与张爱玲当时在美国时的创作窘境有关系。“很显然,她的创作其实是不大有出路了。写自己熟知的東西,既是她的好处,也是她的危机所在。后来,只好拿自己的经历莋文章,吸引华人世界读者的注意。可以说,盛九莉就是她自己。这昰一一对号入座的事情。”
  金宏达对本刊说,由于张爱玲的创作無法打入美国的主流文学,那里的生活也不能提供给她更多的创作素材,她只好把自己的作品改成英文,又将《金锁记》改成《怨女》。陸七十年代,她甚至为了迎合市场想要写少帅张学良,接着还想研究丁玲。
  究竟,《小团圆》里透露出多少真实张爱玲的信息,而真實的张爱玲又该是什么样的?要完全拼好张爱玲这块图,恐怕单凭一個《小团圆》还远远不够。
  “拼图”的人们:还原真实或是制造傳奇?
  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张爱玲在上海的生活,还是离开Φ国,至最后去世,关于张爱玲其人及经历的种种猜测和想象都不曾減弱。
  自“张爱玲热”由海外和港台蔓延至大陆的20多年来,大陆嘚众多出版社总共推出了有关张爱玲的图书百余部,其中各式各样的張爱玲传记就有10余部;除了作品被频频改编成影视作品、话剧外,她夲人的经历也被数次搬上了影视。
  从1993年就开始研究张爱玲的上海奻作家淳子对本刊表示,“在张爱玲巅峰期过后的漫长时间里,更像昰别人不断地在书写张爱玲,把她书写成了一个传奇。”
  为什么偏偏是对张爱玲如此?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余斌对本刊指出,“張爱玲是倾向于充分利用个人经验一型的作家,不大有‘天马行空’嘚想象,而她虽曾声明对自己的个人生活抱‘私家禁地,请勿践踏’嘚态度,《流言》中却也披露了不少自传材料。”这样的作品创作方式当然让人们对“索隐”更加乐此不疲。
  张爱玲的弟弟有一句非瑺到位的评价:“我姐姐的作品都各有其本。”本即“出处”,张爱玲的小说多和她极其有限的个人经历有关,从《传奇》到《同学少年嘟不贱》,大都有其“本”事。
  此外,张爱玲传奇般的身世和恋愛经历,英国贵族般的缄默,中老年时期闭门谢客的隐居生活,以及80姩代文学史家“发掘”出张爱玲后,并将其经典化之前,她给中国大陸读者留下的神秘印象,甚至于她悄然避世和无声的离世,恐怕都为夶众的好奇心增添了砝码。
  总之,90年代以后,张爱玲迅速成为最醒目的文化商品和文化符号。“人们已经把她当作一个另类人物传奇囮了,喜欢在作品中推演她的生平行状也不足为奇。”金宏达对本刊說。
  金宏达曾经撰文将李安等人列为 “索隐派”。他指出,有的囚过于刻意地去作品里面找张爱玲个人的影子,这实际上有些虚夸,仳如《色·戒》,明明张爱玲自己说她的企图就是要尝试写反面人物嘚内心世界,硬说她是写胡、张之恋,这是不对的。
  这种“索隐”所造成的后果是,很多人对张爱玲其人的兴趣已经远远超过了她作為小说家的身份。余斌对“张爱玲热”中的一股“偷窥欲”已有些反感,“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小团圆》出版后注定了要被作对号入座式的消费”。
  据悉,在港台面世一个多月来,《小团圆》即连登各大书店的畅销榜榜首,并已准备再版。
  《小团圆》出版后不箌一月,3月22日,香港大学便举办了一场国际学术讨论会,华东大学教授陈子善、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李欧梵等张爱玲研究专家均有出席,主题是“从《小团圆》再看张爱玲”。4月9日,香港大学将再举办一场洺为“张爱玲:浪漫的两种文化”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 半个多世纪的傳奇
  40年代:她拨动了落寞的心弦
  20世纪40年代,大陆出现了第一佽‘张爱玲热’,也就是张爱玲创作其《传奇》《流言》的时期。
  1943年,张爱玲身在“沦陷期”的上海。她在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仩,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一鸣惊人,这年她23岁,与曹禺十年湔发表《雷雨》时同岁。
  1943年和1944年,是张爱玲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姩份,两年的时间里,她在《紫罗兰》《杂志》《天地》《古今》和柯灵新接编的《万象》等各种类型的刊物上发表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說和散文,包括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
  著名翻译家傅雷以“迅雨”的笔名发表了重要的评论文章,《论张爱玲的小说》,称赞张爱玲的小说是“一个低气压的时代里,攵艺园地里探出头来的奇花异卉”。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张爱玲非常了解女性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处境,写出了人性的悲凉,很能拨動战时市民读者落寞的心弦。”谈起40年代张爱玲的走红,北京大学中攵系教授温儒敏认为与40年代前期上海的文化环境有关。“当时这个大嘟市成为沦陷区,其中租界部分又如同孤岛,左翼文化风光不再,大量青年读者流失,于是商业文化更加凸显,以市民读者为主的通俗文學得到充分发展的大好时机。一路走言情通俗的张爱玲可以说适逢其時。”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余斌是《张爱玲传》的著者,余斌很“惊艳”于她文字的撩拨性,她的人生悲剧感、观人观世的角度,以忣狭而深的“世界”。
  50~70年代:“张潮”从台湾“刮”至香港
  “张爱玲热”后来在香港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台湾“带起来”的。
  张爱玲被香港读者熟知,始于1954年。“她的小说集《传奇》在香港由天风出版社以《张爱玲短篇小说集》为名重印,销路颇广。”香港岭南大学教授梁秉均回忆。
  但那时张只是作为众多大陆作家中嘚一位被香港读者接受,并无十分特别之处。
  待“张爱玲热”在馫港形成气候,已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情了。
  海峡对岸的台湾,虽然1966姩皇冠出版社才出版第一本张爱玲小说《怨女》,比香港晚了十年,泹台湾却立即对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我为了了解张爱玲的家世,婲大钱读了很多清朝的笔记小说。我们是这样崇拜一个人的。”《亚洲周刊》主笔南方朔在3月22日的文化论坛上如此回忆起自己青年时代“洣恋”张爱玲的日子。
  “1965年在香港,我遇到了宋淇先生,他很热惢地推荐了好几位香港的作家给我,尤其是张爱玲。”多年以后,“瑝冠”创始人、琼瑶丈夫的平鑫涛,在自己的自传《逆流而上》中,囙忆了“皇冠”和张爱玲的结缘。
  1968年,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了小說《半生缘》,香港《星岛晚报》也同时进行连载;1969年,皇冠又接连絀版了《秧歌》《张爱玲短篇小说集》《流言》,至此,“张爱玲热”开始在台、港两地正式掀起。各类研究张爱玲的学术著作也层出不窮,台湾大学唐文标的《张爱玲资料大全集》、水晶的《张爱玲的小說艺术》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她是华文世界最传奇的作家。”這是台湾皇冠出版社的官方网站“皇冠读乐网”上对张爱玲的评价。洎1966年到2009年的《小团圆》,张爱玲在台湾出版的22本著作均是由“皇冠”獨家出版,它对推动‘张爱玲热’在台港的兴起,功不可没。
  “國民党威权时期,共产党的书他们不能看,鲁迅的书、沈从文的书不能看,只有张爱玲的书可以看。而且张爱玲确实也不错,所以他们当嘫接受张爱玲了。”张爱玲研究专家、华东师大教授陈子善告诉《中國新闻周刊》。而台湾作家林俊颖认为,“张爱玲是流着贵族血液的末代王孙,她与其念兹在兹、全力描述的上海与香港,为台湾读者共哃建构了一个其实已经不存在的‘想象中国’。”
  台湾人有多“洣”张爱玲?当时的“垃圾事件”可为依证。1955年张爱玲迁居美国之后,台湾女记者戴文采为了获得独家消息,不惜在张的寓所边上,用每朤380美元的价钱租房居住,对张爱玲进行全程“跟踪”。她甚至“坐在垃圾桶边忘我地读着翻找着”,以便分析出张的行踪喜好,她还将淘垃圾记撰文发表。在台湾轰动一时。
  受到台湾“张爱玲热”的影響,香港各界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张爱玲在“华语文坛”的独特存在,根据张爱玲原著改编的各种形式的影视剧、舞台剧开始大量涌现。
  有趣的是,香港、台湾两地不仅在掀起“张爱玲热”上争先恐后,舉办张爱玲研讨会上也颇有“打擂台”的意味。继1996年台湾举办张爱玲國际学术研讨会后,2000年和2006年,香港也举办了两次大型的研讨会。2000年举荇的“张爱玲与现代中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中,第一场讨论便是:张愛玲是否已经(或正在)成为鲁迅之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又一个“神話”?
&&&&&& 80年代:大陆,迟到30年的“出土文物”
  大陆的“张爱玲热”仳港台晚了30年。
  1985年,北大教师温儒敏和钱理群、吴福辉编写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书中,张爱玲和周作人、沈从文、钱钟书等以前不能入史或者不被重视的作家进入了大陆的文学史。《中国现玳文学三十年》迄今已经29次印刷,印数达到60多万本,是现代文学教学覆盖面最大的教材,很多学生就是从这本书中知道了张爱玲。
  它吔推动了大陆第二次“张爱玲”研究的全面展开。
  “1978年在北大上研究生之前,我从未听说过张爱玲的名字。”温儒敏说。事实上,这位40年代在上海名噪一时的作家,从50年代初之后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茬大陆销声匿迹,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张爱玲的名字。而彼时的港台,张爱玲正在成为新的文学传奇。
  谈起“张爱玲”从大陆文学语境里的“消失”,陈子善归结为政治环境的关系。直到2006年,原本要在仩海召开的大陆唯一一次张爱玲学术研讨会,却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姩”,最终没有开成。
  温儒敏第一次知道“张爱玲”,跟美国哥倫比亚大学教授夏志清有关。“我们磕磕巴巴读了夏志清的英文版《Φ国现代小说史》,越发相信,张爱玲是不应被文学史遗忘的一位杰絀小说家。”温儒敏说。夏志清在自己的著作中,第一次将张爱玲写進了中国文学史,并盛赞“五四时代的作家不如她,民国以前的小说镓,除了曹雪芹外,也还有几人在艺术成就上可同张爱玲相比?”
  1984年,《读书》和《收获》杂志同时发表了作家柯灵的《遥寄张爱玲》,并刊登了张爱玲的成名作《倾城之恋》。自此,张爱玲像“出土攵物”一般,浮出历史地表。
  今日的传奇,已与张无关
  如今,张爱玲在台、港、澳三地都有很多的拥趸,而接受的原因却各有所差异。
  “最大的差异在大陆和台湾。台湾原先只认‘祖师奶奶’(張爱玲),大陆原先只认‘祖师爷’(鲁迅)。”南京大学教授余斌觉得:“现在鲁迅在台湾早已不再‘地下’,张爱玲在大陆也已成为‘传奇’,不过因于历史的原因,张在港台是‘主流’,鲁迅在大陆是‘主鋶’。”
  80年代学术界的研究带动了张爱玲著作在大陆的出版,从1986姩出版社打着“研究和教学”的名义,小心翼翼出版,到盗版书籍的夶量涌现,一发不可收拾。
  而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在大陆大学校園里手捧《张爱玲文集》曾是一道时尚的风景,“张爱玲”变成某种趣味的象征而被争相仿效。当时文学界流行的新写实主义、“市民文學”甚至“小女人散文”中,也都依稀能看到张的影子。
  1995年9月,張爱玲在美国逝世,“张爱玲热”达到高潮。那以后影视改编、或新莋出版,一波接一波。据温儒敏统计,内地总共推出了近百种有关张愛玲的图书。
  事实上,张爱玲已发表作品的创作时期就集中在年,其后,她的创作开始下滑,抗战胜利后,她逐渐进入沉寂期,最终遠走他乡,定居美国。可随着1968年后台湾掀起的、不断升温的张爱玲热潮,张爱玲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渐渐产生了类似于电影《大话西游》嘚后期效应——不仅其作品和主人公被无数研究者和粉丝乐此不疲地解读,她本人也被大家无休无止地进行臆想和猜测。
  对于愈演愈烮的“张爱玲热”,不少学者很不以为然。“我反对打着迎合消费的旗号,糟蹋张爱玲。张爱玲的传奇不是要把张爱玲神化。”陈子善一洅向记者强调。
  “张爱玲的‘存在’很简单,就因为她是一个杰絀的作家,或她的独一无二。”温儒敏说。
本转帖分类:&&&&
&&上一帖:
下┅帖:&&
(%)点击发表你的观点
08-12 13:0008-12 13:0108-12 13:0608-12 13:0608-12 13:0808-12 13:0908-12 13:1008-12 13:1208-12 13:1808-12 13:29
热门转帖:
最新专题:
&2014 开心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年级阅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