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铂国际物资储备有限公司是央企改革吗?

十天内免登录
国家收储30万吨铝锭 央企分得最大蛋糕
陷入困境的部分国内铝厂等来了政府援助之手。3月15日,国家物资储备局完成又一次铝锭收储,以15137元/吨的中标均价向国内部分铝厂收储铝锭30万吨。受援的企业主要包括(601600.SH)、中电投等6家企业,央企分得最大一块蛋糕。不过,《第一财经日报》采访获悉,相较140万吨现货库存量,此次收储无异于杯水车薪。一些铝厂因为难以承受持续亏损,已经开始实施减产。国储局完成40万吨收储央企在此次收储中获益最大。消息人士透露,此次收储的具体成交情况为,国储局分别向中国铝业购得10万吨,向中电投购得9万吨,向(000933.SZ)、(000807.SZ)、青海桥头铝电股份公司均购得3万吨,另外还从河南万基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购得2万吨。据悉,此次收储以竞价方式招标,预计4月1日至5月31日交割。此轮铝锭收储早在去年11月就开始启动,按照计划收储量总计为40万吨,其中,第一批收储计划原准备从各铝厂购买16万吨铝锭,最终以元/吨区间的成交价完成10万吨收储,较当时电解铝现货价格高600元/吨。“这次收储是去年那次收储的延续,但从收储的价格看,跟外界预期的15300元有些落差。”3月17日,我的有色网分析师李旬向本报记者表示。根据测算,此次收储价格比当前市场价格溢价约530元/吨,但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长江现货价格监测数据显示,3月13日,上海地区铝锭现货均价为14550元/吨,上涨20元/吨,此后的两天里恢复平稳。新湖期货分析师许红萍认为,目前,市场消费复苏缓慢,没有明显缓解,收储对价格的提振有限。“现在看,铝价还将维持一段时间的调整,在去产能化无法大面积启动情况下,铝市的春天还远没有到来。”企业减产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在国储局完成此轮铝锭收储后,铝价并未出现实质性提振,在经过短期小幅反弹后,国内外铝价曾一度持续下跌。目前,受生产成本的制约,铝行业的困难局面日益加剧。信发集团董事长张学信日前公开表示,因为目前价格仍然低于每吨16000元的盈亏平衡点,一些铝生产商已经推迟了一些新项目。“如果价格持续低位徘徊的话,企业可能将不得不大规模减产。”张学信还表示,今年中国铝炼厂的开工率可能会下降到80%。实际上,减产行动已在行业内悄然铺开。根据上述消息人士向本报记者提供的数据,目前,国内减产的企业有江苏、浙江、广西各两家铝厂,加上湖北长江铝业、云南曲靖等数家企业,总计确认减产量近40万吨,另外还有多家企业已将减产计划提上日程。“企业减产不是一下子关停的,一般会慢慢停,一些厂子是关掉以后就不打算再开了。”
一系列的减产行为并未真正缓解铝业供大于求的压力。“受新疆地区电解铝产量释放、下游开工恢复缓慢影响,目前华东地区现货库存量激增。”李旬表示,目前,国内现货库存量超过140万吨,处于历史高位。值得关注的是,在铝行业,电解设备一旦开起来,不能轻易停,因为停产带来的损失更大。“电解槽一旦开启,减产再重启就得10万块,相当于再造一个新的,比如,它产的铝连续亏损1000块,亏损8个月才能把减产的损失给冲抵掉。”“企业亏不起了才选择减产,并不代表减产之后就不亏损了。”许红萍说。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张国栋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712条
评论1220条
评论1052条
评论1016条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非车险:   
:      
热门问题:  
:        
:         
热门影院:来源:新华网 选稿:黄骏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如下:
  一、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
  (一)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全国财政收入83080.32亿元,比2009年(下同)增长21.3%。加上预算安排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亿元,使用的收入总量为83180.32亿元。全国财政支出89575.38亿元,增长17.4%。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和地方财政结转下年支出1356.94亿元,支出总量为93180.32亿元。全国财政收支总量相抵,差额10000亿元。
  其中:中央财政收入42470.52亿元,完成预算的111.6%,增长18.3%。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亿元,使用的收入总量为42570.52亿元。中央财政支出48322.52亿元,完成预算的103.6%,增长10.3%。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5972.89亿元,增长4.7%;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32349.63亿元,增长13.3%。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支出总量为50570.52亿元。收支总量相抵,赤字8000亿元,比预算减少500亿元。2010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67526.91亿元,控制在年度预算限额71208.35亿元以内。
  地方本级收入40609.8亿元,加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32349.6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总量72959.43亿元,增长19.3%。地方财政支出73602.49亿元,增长20.6%,加上结转下年支出1356.94亿元,支出总量为74959.43亿元。收支总量相抵,差额2000亿元,经国务院同意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弥补。
  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主要执行情况如下:
  1.中央财政收入预算执行及超收使用情况
  中央财政收入超过预算4410亿元,主要是年初收入预算安排是根据相关经济预期指标测算的,执行中一些指标超过预期较多,导致收入超过预算。
  中央财政超收收入使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有关决议要求,在中央财政超收的4410亿元中,用于增加对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650亿元,增加对地方公路养护等经费转移支付242亿元;增加教育支出260亿元,增加科学技术支出56亿元,增加公路建设支出454亿元。其余2748亿元,用于削减中央财政赤字500亿元,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
  2.中央财政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教育支出2547.34亿元,完成预算的117.9%,增长28.6%。科学技术支出1728.34亿元,完成预算的105.8%,增长14.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16亿元,完成预算的100.5%。医疗卫生支出1485.35亿元,完成预算的106.9%,增长16.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84.99亿元,完成预算的105.7%,增长14.8%。住房保障支出1125.73亿元,完成预算的113.4%,增长15%。农林水事务支出3879.66亿元,完成预算的102.7%,增长10.5%。国土气象等事务支出370.04亿元,完成预算的110%,增长51.4%。环境保护支出1443.1亿元,完成预算的102.1%,增长25.3%。交通运输支出2599.25亿元,完成预算的122.7%,增长19.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827.77亿元,完成预算的118.9%,下降2.8%。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793.24亿元,完成预算的73.6%,下降28.2%。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802.85亿元,完成预算的94.2%,增长29.9%。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794.34亿元,完成预算的101.8%。国防支出5182.27亿元,完成预算的99.8%,增长7.3%。公共安全支出1475.42亿元,完成预算的106.1%,增长14.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92.7亿元,完成预算的97.8%,下降8.3%。国债付息支出1512.36亿元,完成预算的98.5%,增长14.5%。
  汇总以上各项支出,2010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8898.54亿元,增长19.9%。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用于民生支出。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8579.7亿元,增长18.3%。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35781.94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32582.64亿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3175.57亿元,完成预算的124.3%。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3016.75亿元,完成预算的94%。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32606.37亿元,完成预算的201.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9109.94亿元,完成预算的213.2%。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30298.59亿元,完成预算的17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26975.79亿元。
  (三)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收取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558.7亿元,完成预算的132.7%。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支出563.43亿元。
  (四)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情况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安排使用好政府公共投资,优化投资结构。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五)财税改革进展情况
  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归并和清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完善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办法,健全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规模逐步扩大。建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健全公共财政预算,全面编制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继续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试点范围,启动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资源税改革相继在新疆和西部地区试点。统一了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制度。积极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全面落实。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加快实施。
  (六)落实全国人大预算决议有关情况
  按照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有关决议,以及十一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着力保障重点支出,完善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执行,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预算法、注册会计师法修订和车船税立法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地方预算编制的完整性明显增强。制定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具体实施方案,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机制不断健全。预算公开全面推进。顺利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对2009年中央决算询问的应询工作,年中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并根据审议意见落实相关改进措施。
  回顾过去的五年,财政发展改革呈现新的面貌。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时期,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30.3万亿元,年均增长21.3%;全国公共财政总支出31.9万亿元,年均增长21.4%。全国公共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方面的支出达到4.45万亿元、1.49万亿元、3.33万亿元和5600亿元,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1.6倍、2.6倍、1.3倍和1.4倍。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近3万亿元。财税政策不断完善,财政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财税改革不断深化,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健全。财政管理不断加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一)当前我国财政形势
  2011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从财政看,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2011年财政收入增幅将比上年有所回落,财政支出压力很大。
  (二)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总体要求
  2011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二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三是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和引导居民消费。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1年要集中财力办几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一是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三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力度,推进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建设和农村危房及城市棚户区改造;四是支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并将试点地区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保障范围;五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六是支持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三)2011年公共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2011年公共财政预算安排,中央财政收入45860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下同)增长8%。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合计收入总量为47360亿元。中央财政支出总量54360亿元,增长12.5%。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7050亿元,增长6.7%;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37310亿元,增长15.3%。中央财政收支总量相抵,赤字7000亿元,比2010年预算数减少1500亿元。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77708.35亿元。
  根据地方预算初步安排情况,中央财政代编的地方本级收入43860亿元,增长8%,加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3731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合计81170亿元,地方财政支出83170亿元,收支相抵,差额2000亿元,国务院同意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弥补,并列入省级预算管理。地方财政收支安排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为准。
  汇总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安排,全国财政收入89720亿元,增长8%,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可安排的收入总量为91220亿元;全国财政支出100220亿元,增长11.9%。全国财政收支差额9000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2.5%下降到2%左右。
  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情况。2010年底余额为2368.13亿元,2011年预算调入使用1500亿元,剩余868.13亿元。
  1.中央财政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
  国内增值税17570亿元,增长10.5%。国内消费税6500亿元,增长7.1%。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1220亿元,增长7%。关税2170亿元,增长7%。企业所得税8380亿元,增长7.5%。个人所得税3120亿元,增长7.5%。证券交易印花税550亿元,增长4.2%。出口退税8005亿元,增长9.2%,相应冲减财政收入。车辆购置税1927亿元,增长7.5%。非税收入2080亿元,增长5.7%。
  2.中央财政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
  (1)教育支出2963.57亿元,增长16.3%。(2)科学技术支出1944.13亿元,增长12.5%。(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74.43亿元,增长18.5%。(4)医疗卫生支出1727.58亿元,增长16.3%。(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14.34亿元,增长16.6%。(6)住房保障支出1292.66亿元,增长14.8%。(7)农林水事务支出4588.83亿元,增长18.3%。(8)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454.89亿元,增长22.9%。(9)节能环保支出1591.85亿元,增长10.3%。(10)交通运输支出2866.91亿元,增长10.3%。(11)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744.86亿元,下降10%。(12)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支出1130.5亿元,增长23.9%。(13)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706.14亿元,增长3.3%。(14)国防支出5835.91亿元,增长12.6%。(15)公共安全支出1617.32亿元,增长9.6%。(1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18.84亿元,增长4.3%。(17)国债付息支出1839.84亿元,增长21.7%。
  汇总以上各项支出,2011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10509.92亿元,增长18.1%。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安排合计9884.5亿元,增长15.2%。中央基建投资安排合计3826亿元。
  3.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安排情况
  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2011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37310亿元,增长15.3%。其中:税收返还5067.99亿元,增长1.4%;一般性转移支付17336.77亿元,增长18.5%;专项转移支付14905.24亿元,增长17.1%。
  (四)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11年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826.27亿元,下降11%。加上上年结转收入790.16亿元,可安排的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3616.43亿元。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616.43亿元,增长19.9%。中央财政代编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22995.47亿元,下降29.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9753.41亿元。加上中央政府性基金对地方转移支付1231.5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为24226.97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24226.97亿元,下降20%。其中: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征地拆迁补偿成本性支出、城市建设等支出20339.57亿元。
  汇总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收支,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25821.74亿元,下降27.8%,加上上年结转收入790.16亿元,可安排的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26611.9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26611.9亿元,下降18.3%。
  (五)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情况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844.39亿元,增长51.1%。加上上年结转收入14.17亿元,可安排的预算支出858.56亿元。
  三、依法理财,加强管理,圆满完成2011年预算
  (一)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机制。(三)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四)坚持勤俭节约,狠抓增收节支。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
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全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物资储备局,简称国家物资储备局或者国储局,是下属的正司局级机构,负责拟订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战略和规划,组织国家战略物资的收储、动用、轮换和日常管理。
研究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功能和地位,提出战略物资储备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政策建议,拟订主要矿产资源的资源储备和用户储备的相关政策。
研究提出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发展战略,负责拟订和组织实施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中长期规划;监测评估中长期规划实施情况;组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效益评估。
监测分析国际国内主要能源资源的供求格局和变化趋势并进行预测预警,承担运用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进行经济调节、公共服务预警体系建设,组织编制和负责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日常管理。负责拟订和组织实施国家战略物资的收储、动用和轮换计划。
研究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负责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体制改革工作。
监测分析国家应急物资保障状况,研究提出依托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做好应急物资保障的政策建议;参与国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相关工作。
研究提出与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相关财税、金融、价格和费用标准的政策建议,负责国家物资储备财务管理工作,组织编制部门预算和决算,承担各种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起草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草案和部门规章,承担相关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
组织拟订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统计指标,负责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日常管理,推进国家物资储备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
拟订国家物资储备仓库建设和改造规划,负责储备仓库布局结构调整工作;负责拟订和下达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及派出机构的国有资产管理;对中央其他部门储备仓库建设规划提出意见和建议。
领导所属国家物资储备管理机构。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授权,管理各储备物资管理局、办事处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应职级干部;负责国家物资储备系统人事管理、机构编制、队伍建设等工作;负责战略物资储备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
指导国家物资储备系统的安全保卫工作,监督安全生产;负责国家物资储备系统的教育、培训、保密、档案、外事、离退休干部等工作。
负责国家物资储备系统纪检监察、审计和信访工作;指导所属国家物资储备管理机构的党群工作。
承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办公室(保密办公室)
政策法规处
第一物资管理处
第二物资管理处
第三物资管理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
基本建设处
人事劳动处
安全保卫处
纪检监察和审计室(信访办公室)
直属机关党委(内设党委办公室)
河北物资储备管理局
山西物资储备管理局
内蒙物资储备管理局
辽宁物资储备管理局
吉林物资储备管理局
黑龙江物资储备管理局
安徽物资储备管理局
江西物资储备管理局
山东物资储备管理局
河南物资储备管理局
湖北物资储备管理局
湖南物资储备管理局
广东物资储备管理局
广西物资储备管理局
四川物资储备管理局
贵州物资储备管理局
云南物资储备管理局
陕西物资储备管理局
甘肃物资储备管理局
青海物资储备管理局
宁夏物资储备管理局
新疆物资储备管理局
国家物资储备局天津办事处
国家物资储备局上海办事处
国家物资储备局浙江办事处
国家物资储备局深圳办事处
国家物资储备局物资储备研究所
2005年该局因失误造成“國儲拋銅事件”而蒙受巨大损失。
2009年该局抄底买铜大赚约15亿。国家收储30万吨铝锭 央企分得最大蛋糕 _ 财经频道 _ 东方财富网()
||||||||||||||||||||||
国家收储30万吨铝锭 央企分得最大蛋糕
  陷入困境的部分国内铝厂等来了政府援助之手。  3月15日,国家物资储备局完成又一次铝锭收储,以15137元/吨的中标均价向国内部分铝厂收储铝锭30万吨。受援的企业主要包括(601600.SH)、中电投等6家企业,央企分得最大一块蛋糕。
  不过,《第一财经日报》采访获悉,相较140万吨现货库存量,此次收储无异于杯水车薪。一些铝厂因为难以承受持续亏损,已经开始实施减产。  国储局完成40万吨收储  央企在此次收储中获益最大。消息人士透露,此次收储的具体成交情况为,国储局分别向中国铝业购得10万吨,向中电投购得9万吨,向(000933.SZ)、(000807.SZ)、青海桥头铝电股份公司均购得3万吨,另外还从河南万基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购得2万吨。  据悉,此次收储以竞价方式招标,预计4月1日至5月31日交割。  此轮铝锭收储早在去年11月就开始启动,按照计划收储量总计为40万吨,其中,第一批收储计划原准备从各铝厂购买16万吨铝锭,最终以元/吨区间的成交价完成10万吨收储,较当时电解铝现货价格高600元/吨。  “这次收储是去年那次收储的延续,但从收储的价格看,跟外界预期的15300元有些落差。”3月17日,我的有色网分析师李旬向本报记者表示。  根据测算,此次收储价格比当前市场价格溢价约530元/吨,但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长江现货价格监测数据显示,3月13日,上海地区铝锭现货均价为14550元/吨,上涨20元/吨,此后的两天里恢复平稳。  新湖期货分析师许红萍认为,目前,市场消费复苏缓慢,没有明显缓解,收储对价格的提振有限。“现在看,铝价还将维持一段时间的调整,在去产能化无法大面积启动情况下,铝市的春天还远没有到来。”  企业减产  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在国储局完成此轮铝锭收储后,铝价并未出现实质性提振,在经过短期小幅反弹后,国内外铝价曾一度持续下跌。目前,受生产成本的制约,铝行业的困难局面日益加剧。  信发集团董事长张学信日前公开表示,因为目前价格仍然低于每吨16000元的盈亏平衡点,一些铝生产商已经推迟了一些新项目。“如果价格持续低位徘徊的话,企业可能将不得不大规模减产。”  张学信还表示,今年中国铝炼厂的开工率可能会下降到80%。  实际上,减产行动已在行业内悄然铺开。根据上述消息人士向本报记者提供的数据,目前,国内减产的企业有江苏、浙江、广西各两家铝厂,加上湖北长江铝业、云南曲靖等数家企业,总计确认减产量近40万吨,另外还有多家企业已将减产计划提上日程。“企业减产不是一下子关停的,一般会慢慢停,一些厂子是关掉以后就不打算再开了。”  一系列的减产行为并未真正缓解铝业供大于求的压力。“受新疆地区电解铝产量释放、下游开工恢复缓慢影响,目前华东地区现货库存量激增。”李旬表示,目前,国内现货库存量超过140万吨,处于历史高位。  值得关注的是,在铝行业,电解设备一旦开起来,不能轻易停,因为停产带来的损失更大。“电解槽一旦开启,减产再重启就得10万块,相当于再造一个新的,比如,它产的铝连续亏损1000块,亏损8个月才能把减产的损失给冲抵掉。”  “企业亏不起了才选择减产,并不代表减产之后就不亏损了。”许红萍说。
& 其他网友关注的新闻:
东方财富网(&&或&&)
建议及投诉热线:021- 值班热线:021-5
东方财富产品下载专区
网友点击排行
&&&&&|&&&&|&&&&&&
深化改革,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央企国际化:化解外汇储备风险良策
ACCC支持中铝收购再引热议
_滚动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央企国际化:化解外汇储备风险良策
ACCC支持中铝收购再引热议
  专家普遍认为,未来,“藏汇于民”和“央企国际化”被认为是化解外汇储备过高矛盾的两大重要渠道。尤其是通过大型央企国际化实现对矿产资源的战略投资,来化解外汇储备过高的风险,不失为一条良策。
  正当澳洲各方反对声浪不断导致中国企业在澳并购案的审查连连遭延期,而国内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被否决事件又引发了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命运的担忧之时,备受关注的中铝并购力拓案却出现转机。
  3月25日,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保护委员会(ACCC)宣布:公司与力拓英国公司和力拓澳大利亚公司(合称“力拓”)之间的交易不会显著减弱任何相关市场竞争。
  尽管之前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将中铝与力拓交易的审批期限延长了90天,最终获批尚待时日,但ACCC的上述表态,实际上意味着此次交易向着通过所有相关法律审批迈出了重要一步。
  对此,业内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对中国央企实施走出去是一个重大利好。它不仅是中铝公司收购成功的一个标志,更重要的是,中国当今在外汇储备过高且风险较大的背景下,为今后把外汇变为资源、变成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股权打开了通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国家战略意义远远大于中铝本身作为一个公司收购的意义。
  中铝收购力拓向成功迈进
  今年2月12日,中铝公司斥资195亿美元向力拓公司注资,其中123亿美元用于收购其铁、铝、铜三大板块的八大核心资产,72亿美元用于认购力拓公司发行的可转债,票面净利率为9%,中铝公司可在转股期限为7年的任何时候转股,加上中铝第一次对力拓收购,事实上,中铝已获得了力拓18%的控股权。如果交易完成,中铝还将向力拓董事会派出两名董事。
  在此之前,中铝公司曾于去年2月1日,以137亿美元每股58英镑收购力拓9%的股权。同年11月25日,其竞争对手必和必拓宣布放弃并购力拓的计划,为中铝进一步收购力拓扫清了障碍。
  不过,澳方对于中国企业在澳的并购始终存在分歧,反对声浪亦不绝于耳。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刘纪鹏分析,澳大利亚反垄断机构担心,中铝成为力拓的单一第一大股东之后,同时极有可能成为力拓的最大客户之一,从而有可能导致压低产品价格,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
  但事实上,从国际跨国公司的运作看,由于公司经营决策成员主要由董事会成员、独立董事构成,股东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只有很少的发言权。因此,尽管收购力拓之后中铝成为单一第一大股东并拥有了两个股东席位,但在整个董事会中仍然不能构成对经营价格的控制和干扰。“所以,此次澳大利亚方面出据‘不予反对’的报告,应该说从法律上是比较公平的、理性的。”刘纪鹏说。
  据悉,ACCC在审查报告中称,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中铝与力拓的交易将不会降低全球铁矿石的价格,也不会大幅降低澳大利亚市场中铝土矿、铜和氧化铝供应的竞争。
  “这是最关键、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而不是由几家股东凭着个人感情,一方面反对中国收购,怕中国进一步强大,另一方面又找不到钱。毕竟,中铝的200亿美金对于当前流动性吃紧的国外投资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据悉,上述消息公布后,力拓在澳上市公司股价上涨1.05%,收于53.93澳元。
  事实上,引人关注的不仅是中铝收购力拓一案的进展,几乎所有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都成为全球目光的焦点。而中国政府关于并购事件的每一点动态,亦令市场异常敏感。
  而3月18日,一件与之并不相关的事,却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是日,中国商务部以“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为由,否决可口可乐公司对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24亿美元的收购。有消息称,此举引起了澳方的高度关注。
  尽管中铝公司及力拓方面负责人均出面表示:中铝公司投资力拓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交易不具有可比性,亦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但澳大利亚投资审查委员会3月19日即通知FMG,其与的交易审批将延长30天的举动,无疑给了市场想象空间。
  目前,虽然ACCC表态支持中铝注资力拓,但分析人士认为,最终交易能否成行还需要过FIRB这一关。中方最终能否完成交易仍存在变数。
  央企国际化:意在化解外汇储备风险
  应当说,此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成为热议的对象,而这反映了更为深刻的经济背景。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快速增长,目前已近2万亿美元。而在金融危机之下,如何把存在巨大贬值风险的美元换成急需的战略资源,确保我国金融国有资产的安全是当前最紧迫而现实的任务。
  “必须要把简单地去买美国的债,变成多渠道化解外汇储备风险的支出项目,包括收购矿产、石油、黄金等资源型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股权。像力拓这样的矿产资源,它不会随着股价下跌而减少。”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未来,“藏汇于民”和“央企国际化”被认为是化解外汇储备过高矛盾的两大重要渠道。尤其是通过大型央企国际化实现对矿产资源的战略投资,来化解外汇储备过高的风险,不失为一条良策。
  一方面,收购国际矿业巨头的股权可由此获得定价话语权和垄断收益权。同时,购买成熟公司股权比直接购买资源产品具有流动性的优势――因为直接购买外国矿产公司资源产品,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情况下有可能会砸在手里。另一方面,购买成熟公司股权较买矿就地建厂更有优势。
  “因为这次发生的是金融危机,欧美的金融机构、投资银行纷纷陷入困境,所以我不主张去收购它的金融机构。”刘纪鹏告诉记者,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其一是以中投公司为代表去收购美国金融公司的股权;其二是以大型央企为代表在海外进行战略资源投资,如中铝137亿美元收购力拓、50亿美元收购尼日尔油田等实体经济的矿产与能源资源。
  “相较于战略投资,金融投资风险更高,考虑到我国目前人才、技术、制度环境,当前金融投资并不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方式。”在刘纪鹏看来,在我国金融尚无法与国际金融巨头抗衡之时,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像中铝这样的大型央企通过收购跨国公司的股权,制约与控制海外大型跨国公司的垄断定价权。这要比通过金融机构去控制国际金融市场的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价格更符合实际和国情。
&nbsp&nbsp&nbsp&nbsp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 央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