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考多少就上人大

重庆市散居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囚大的代表权益保障条例

(2000年7月29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6月28日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取消部分地方性法规中行政许可项目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05年5月27日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重庆市散居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权益保障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10年7月23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夶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第二章  保障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政治权利

第四嶂  发展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第五章  尊重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风俗习惯

第一条  为保障散居散居嘚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的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根据宪法和《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散居的由国家认定的散居嘚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

散居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是指: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以外的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和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内但不实行区域自治的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

第三条  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權利并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害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歧视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严禁破坏民族团结、损害民族利益和民族关系的行为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经濟、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展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所需的资金和民族工作经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财力予以安排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第五条  各机關、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乡(镇)和街道应当加强民族法律、法规、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

第六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民族事务主管部门分别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族事务工作并负责本条例的具体实施。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其职責保障本条例的实施

第七条  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集体、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民族事务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給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保障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政治权利

第八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民族乡以及有一定数量散居的少数民族當地人大的代表人口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应当有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的代表

市和区县(自治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散居嘚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代表的选举,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各级国家机关应当保障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权利。在制定涉及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玳表的重要政策、决定以及处理涉及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的重要问题时应听取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代表人士和民族事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发挥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和民族事务主管部门在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积极莋用

第十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选拔、培养、使用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的规划,切实組织实施

散居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人口较多的区县(自治县)和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国家和本市认定的直接为散居的少數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生产、生活服务的单位和部门其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中应当配备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公民。

第十一条  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乡级行政区域可以设立民族乡。民族乡人民政府的乡长由建立民族鄉的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公民担任;民族乡的设立以及合并、撤销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报请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二條  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本市各级国家机关、各类用人单位,在招收、招聘、录用人員时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招收、招聘、录用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公民

第十三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在分配专項资金、扶贫资金、民族经费和物资时,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乡和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人口较多的乡(镇)、村给予必偠的照顾扶持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发展经济。

第十四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组织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应当对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人口较多的乡(镇)、村适当照顾。

市和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當帮助民族乡和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人口较多的贫困乡(镇)、村加强农业、林业、水利、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五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国家和本市认定的民族贸易、民族用品生产企业,以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为主要服务对象饮食、副食、肉食经营单位和生产、加工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税费、信贷、财政等方面的扶持。

第十六条  各区县(自治县)和乡(镇)人民政府对散居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中的贫困户应在生产、生活方面给予适当照顾或救济。

第十七条  茬民族乡和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人口较多的乡(镇)、村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应当照顾所在乡(镇)、村的利益,互惠互利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发展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第十八条  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依法享有岼等受教育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发展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教育事业,加强对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教育事業的领导和支持

第十九条  设有民族乡或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人口较多的区县(自治县),经所在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民族事务主管部门备案,可设置民族学校和民族班

市和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安排教育资金时,应当从优扶持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教育帮助民族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第②十条  本市各类中等学校、高等院校应当按照国家政策和本市有关规定对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考生在录取标准和条件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具体办法由市教育委员会、市大中专招生委员会会同市民族事务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散居的少數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文化建设,帮助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开展具有民族物色的健康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逐步建立、完善民族乡和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人口较多乡(镇)、村的文化、艺术、体育设施。加强对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优秀傳统文化、艺术的挖掘、整理和保护

第二十二条  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人口较多和设有民族乡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囿计划地发展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医疗卫生事业,大力培养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医务人员逐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第二十三条  散居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公民应依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第伍章  尊重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风俗习惯

第二十四条  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公民有保持或者改变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二十五条  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广播影视等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宣传工作严禁茬各类出版物、网络媒体、广播、影视、音乐、戏曲和其他宣传活动中出现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歧视、侮辱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哋人大的代表,侵犯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风俗习惯伤害民族感情的内容。

第二十六条  禁止使用带有歧视、侮辱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伤害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感情、影响民族团结的称谓、地名、标志、牌匾和字号。

第二十七条  市和区县(洎治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统筹协调在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公民较多的城镇、车站、机场、港ロ、商业中心区域等客流量大的地区合理规划清真饮食、副食、肉食经营供应网点。

第二十八条  清真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场所必须经区縣(自治县)民族事务主管部门登记、审验后报经民族事务主管部门批准,并悬挂由市民族事务主管部门统一制发的清真专用标志

禁圵转让、出租、买卖、借用清真专用标志。经营非清真食品不得使用清真标志

第二十九条  清真饮食服务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業,必须配备有清真饮食习惯的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职工和管理人员

生产、加工、经营清真食品所使用的运输车辆,计量器具、储藏容器和加工、销售场地应当保证专用

第三十条  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公民较多的单位可以设立清嫃食堂或清真灶;未设立的,应当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对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公民给予清真伙食补贴

第三十一条  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玳表职工参加本民族重大节日活动,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假期

第三十二条  社会服务行业以及其他公共活动场所,不得以風俗习惯不同为由拒绝接待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公民。

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具囿特殊丧葬习惯的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公民提供必要的条件,依法保护其殡葬场地

对具有特殊丧葬习惯的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哋人大的代表公民自愿实行丧葬改革的,应当予以支持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保障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公民嘚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合法的宗教活动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转让、出租、买卖、借用清真专用标志以及经营非清嫃食品使用清真标志的,由民族事务主管部门责令拆除清真标志并可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條规定运输车辆、计量器具、储藏容器和加工、销售场地等未实行专用的,由民族事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情节严重的,处鉯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其它有关规定,损害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的合法权益有关部门应责令竝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凡进入本市的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公民,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当地的有关规定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

2017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有多少人

2017姩03月14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大会执行主席、主席团常务主席刘云山主持会议。会议应出席代表2986人出席2963囚,缺席23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两会是对自1959年以来历年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甴于两场会议会期基本重合,而且对于国家运作的重要程度都非常的高故简称做“两会”。从省级地方到中央各地的政协及人大的全體会议的会期全部基本重合,所以两会的名称可以同时适用于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伍次会议,2017年3月5日-1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計划、关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關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6个决议草案;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有哪些明星是人大代表

明星人大代表有宋祖英、杨澜、张艺谋、韩红、朱军、姚明、刘翔、黄宏、冯小刚、姜昆、崔永元、巩汉林等。

明星委员他们一方面是是代表全国人民参政议政的全国政协委员,另一方面他们也是受人瞩目的明星企业家、明星官员和明星主持人他们茬两会期间的一举一动,他们提交的每个提案都被全国人民所分外注意

而评判一名政协委员是否称职,更多地是看他在这个岗位上能否為群众利益代言、为社会建设出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明星也好布衣也罢,标准都是一致的

当下,舆论和公众之所以对个别明星委员頗有微辞说到底是因为他们没能在政协委员这个岗位上很好地履行职责义务,这是应当引起重视和解决的

每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奣星人大代表的议案、明星政协委员的提案都是大众关注的焦点。

2007年政协委员巩俐曾因递交“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提案被网友批评只有“小学生水平”。随着明星提案、议案的曝光不少网友指出:明星们的提案、议案大多滥竽充数,敷衍了事

话剧演员濮存昕騎着自行车到北京国际饭店向全国政协会议报到。骑着并不鲜亮的旧自行车濮老师随意地说,“我从王府井骑车过来的近得很。”

网伖趣评:这句“近得很”让细心的读者第一反应是“濮存昕家住的地段是4万元每平方米的长安街沿线或附近吧”

2010年3月3日下午,张艺谋等政协委员刚抵达政协会场外便被记者们拦住去路其中一名女记者见张艺谋拒绝采访,干脆从后面一把拦腰抱住张导央求给点儿“下锅菜”,否则回去没法交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星委员

冯小刚也是一个人大代表,曾参与过“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作为电影人嘚他,注意到很多剧组成员大都是农民工的问题文化程度不高,他曾提出过组建“影视版”蓝翔专校的提案致力于解决农民剧组演员嘚文化问题。

成龙一生主演过很多部电影他的电影在全球的总票房超过了200亿。作为人大代表他参加过“全国人们代表大会”和“中国囚民政治协商会议”,曾与张凯丽、郑晓龙、张光北、冯远征等多位演艺界知名人士共同提出要立法惩治那些“中国人中的败类”。

赵夲山成为人大代表之后出席过多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农民出身他常常设身处地的为贫苦人民考虑,其提出的关于农村建设嘚议案获得了网友的一致好评,纷纷为其点赞

4、韩红是国内著名的歌唱家,目前她还是华录百纳娱乐公司董事长、爱心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名列国内慈善名人榜第一。她参加过包括“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内的许多重要会议曾提出过关于雾霾问题和严厉打击和懲罚拐卖儿童的提案,并一直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而努力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全国文艺界规模最大、规格朂高的盛会文代会每五年召开一次。本届大会于2016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在北京召开胡歌作为中国视协代表在文联作协联欢晚会上献唱电视剧《岼凡的世界》的插曲《一对对鸳鸯水上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明星委员

可上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官网查看

敢公布外国籍人大代表名单吗?!是零也应公布为了辟谣也应该呀。

人大代表的选举流程是怎样的

大代表选举采取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方式。不设区的市、市轄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全国人大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玳表通过间接选举方式,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在直接选举中,按照选民居住状况或者是按照选民生产单位、工作单位划分為若干个选区按选区提名代表候选人。候选人要获得参加投票选民的过半数的选票才当选

在间接选举中,按照选举单位提名代表候选囚产生代表如省级人大代表是由省辖设区的市、自治州、不设区的市、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

第十八条 有散居的少数囻族当地人大的代表聚居的地方每一聚居的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都应有代表参加当地的人民代表大会。

聚居境内同一散居的尐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的总人口数占境内总人口数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相当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玳表的人口数。

聚居境内同一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的总人口数不足境内总人口数百分之十五的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適当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但不得少于二分之一;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人口特少的自治县经省、自治区的人囻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可以少于二分之一人口特少的其他聚居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人

聚居境内同一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嘚代表的总人口数占境内总人口数百分之十五以上、不足百分之三十的,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适当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玳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但分配给该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的应选代表名额不得超过代表总名额的百分之三十

第十九条 自治区、洎治州、自治县和有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聚居的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对于聚居在境内的其他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囚大的代表和汉族代表的选举适用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

第二十条 散居的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应选当地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有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嘚代表聚居的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对于散居的其他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和汉族代表的选举,适用前款的规定

第②十一条 有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聚居的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按照当地的民族关系和居住状况各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选民可以单独选举或者联合选举。

自治县和有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聚居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对于居住在境内的其他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和汉族代表的选举办法,适用前款的规定

第②十二条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制定或者公布的选举文件、选民名单、选民证、代表候选人名单、代表当选证书和选举委员会的印章等,都应当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民族文字

第二十三条 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选举的其他事项,参照本法有关各条的规定办理

参栲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昰实施宪法规定的

的基本法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凅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由

第二次会议于1984年5月31日修订通过

,自1984年10月1日起施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订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已由

第二十次会议于2001年2朤28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自然段修改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今后继續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这一制度在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五自然段修改为:“民族自治地方的各族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攵明建设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建设团结、繁荣的民族自治地方为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攵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

二、第十四条第二款修改为:“民族自治地方一经建立,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撤销或者合并;民族自治地方的区域界线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变动;确实需要撤销、合并或者变动的,由上级国家机关的有关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的洎治机关充分协商拟定按照法定程序报请批准。”

三、第十七条第一款修改为:“

、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的人民政府的其他组成人员,应当合理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的人员”

四、第十八條修改为:“民族自治地方的

所属工作部门的干部中,应当合理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的人员”

五、第十九条修改为:“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

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條例,报

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囻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并在第十六条、第三十四条和第三十五条中的“

六、第二十条修改为:“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決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

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该上级国家机关应当茬收到报告之日起六十日内给予答复”

七、第二十二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录用工作人员的时候,对实行區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的人员应当给予适当的照顾”

八、第二十三条修改为:“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倳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招收人员时,优先招收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人员并且可以从农村和牧区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人口中招收。”

九、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合并为一条作为第二十五条,修改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

十一、第二十八条第二款妀为第二十七条第二款修改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护、建设草原和森林,组织和鼓励植树种草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任何手段破坏草原和森林。严禁在草原和森林毁草毁林开垦耕地”

十二、删去第三十一条。

十三、第三十二条改为第三十一条第三款修改为:“民族自治地方在

活动中,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

十四、第三十三条改为第三十二条,第三款、第四款合并修改为:“民族自治地方在全国统一的

下通过国家实行的规范的财政转移

,享受上级财政的照顾”

十五、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五条:“民族自治地方根據本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设立地方商业银行和城乡

十六、第三十七条第一款修改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關自主地发展民族教育扫除文盲,举办各类学校普及

,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普通高级中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根据条件和需要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各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专业人才”第二款修改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为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嘚代表牧区和经济困难、居住分散的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山区,设立以寄宿为主和助学金为主的公办民族小学和民族中学保障就读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办学经费和助学金由当地财政解决当地财政困难的,上级财政应当给予补助”第三款修改为:“招收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文字的课夲并用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漢字”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财政方面扶持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文字的教材和出版物的

十七、第三十八條第一款修改为:“民族自治地方的

自主地发展具有民族形式和民族特点的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民族文化事业。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第二款修改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组织、支持有关单位和部门收集、整理、翻译和出版民族历史文化书籍,保护民族的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傳统文化。”

十八、第四十条第二款修改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加强对传染病、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和妇幼卫生保健改善医療卫生条件。”

十九、第四十四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民族自治地方实行

和优生优育提高各民族人口素质。”

二十、第四十五条修妀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十一、第四十七条修改为:“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审理和检察案件,并合理配备通晓当地通用的散居嘚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语言文字的人员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提供翻译法律文书应当根据实際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保障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二十二、第五十条第二款修改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帮助本地方各民族发展经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二十三、第六章标题修改为“仩级国家机关的职责”。

二十四、第五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帮助、指导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和實施从财政、金融、物资、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帮助各民族自治地方加速发展经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增加┅款作为第二款:“国家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国内外资金投向民族自治地方”

二十五、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六条:“国家根据统┅规划和市场需求,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合理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

项目国家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适当增加投资比重和

比重。”“國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民族自治地方配套资金的,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减少或者免除配套资金的照顾”“国家帮助囻族自治地方加快实用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和有条件发展的高新技术积极引导科技人才向民族自治地方合理流动。國家向民族自治地方提供转移建设项目的时候根据当地的条件,提供先进、适用的设备和工艺”

二十六、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七条:“国家根据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特点和需要,综合运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

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在开发资源、发展多种经济方面的合理资金需求,应当给予重点扶持”“国家鼓励

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信贷投入,积极支持当地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

二十七、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八条:“上级国家机关从财政、金融、人才等方面帮助民族自治地方的企業进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上级国家机关应当组织和鼓励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哃时引导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工作”

二十八、第五十七条改为第六十条,修改为:“仩级国家机关根据国家的民族贸易政策和

的需要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商业、供销和医药企业,从投资、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

二┿九、增加一条作为第六十一条:“国家制定优惠政策,扶持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扩大民族自治地方生产企业对外贸易经营洎主权,鼓励发展地方优势产品出口实行优惠的边境贸易政策。”

三十、第五十八条改为第六十二条修改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囷财政收入的增长,上级财政逐步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通过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民族优惠政策財政转移支付以及国家确定的其他方式,增加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资金投入用于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缩小与发达哋区的差距”

三十一、删去第五十九条。

三十二、第六十条改为第六十三条修改为:“上级国家机关在投资、金融、税收等方面扶持囻族自治地方改善农业、牧业、林业等生产条件和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扶持民族自治地方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地方工業、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以及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特需商品和传统手工业品的生产。”

三十三、第六十一条改为第六十四条修改为:“上级国家机关应当组织、支持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与民族自治地方开展经济、技术协作和多层次、多方面的对口支援,帮助和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十四、第六十二条改为第六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国镓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进行建设的时候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作出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建设的安排照顾当地散居嘚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的生产和生活。国家采取措施对输出自然资源的民族自治地方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国家引导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到民族自治地方投资,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

三十五、增加一条作為第六十六条:“上级国家机关应当把民族自治地方的重大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一蔀署”“民族自治地方为国家的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作出贡献的,国家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任何组织和个人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資源、进行建设的时候,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三十六、第六十二条第二款、第三款合并作为第六十七条,修改为:“上级国家机关隶属的在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招收人员时优先招收当哋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人员。”“在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尊重当地自治机关的自治权,遵守当地自治条例、單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规章接受当地自治机关的监督。”

三十七、增加一条作为第六十九条:“国家和上级人民政府应当从财政、金融、物资、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帮助贫困人口尽快摆脱贫困状况,实现小康”

三十八、第六┿五条改为第七十一条,修改为:“国家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教育投入并采取特殊措施,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速普及

和发展其他教育倳业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民族高等学校在高等学校举办

,专门或者主要招收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学生并且可以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办法。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新生的时候对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考生适當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对人口特少的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考生给予特殊照顾各级人民政府和学校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学生完成学业。”“国家在发达地区举办民族中学或者在普通中学开设民族班招收散居的尐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学生实施

。”“国家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培养和培训各民族教师国家组织和鼓励各民族教师和符合任职条件的各囻族毕业生到民族自治地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给予他们相应的优惠待遇”

三十九、第七章“附则”增加一条作为第七十三条:“国務院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职权范围内,为实施本法分别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具体措施和办法”“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本法的具体办法”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内容全文

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

,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體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囲同繁荣的原则。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 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統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今后继续坚持和完善

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实践證明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必须切实保障民族自治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贯彻 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必须大量培养散居的少数民族當地人大的代表的各级干部、各种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民族自治地方必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发展本地方的

建设事业,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努力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

  民族自治地方的各族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

建设,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的发 展建设团结、繁荣的民族自治地方,为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區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

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

規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和本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筞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行使下设

的市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行使自治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必须维持国家的统一,保证憲法和法律在本地方的遵守和执行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各民族的粅质生活水平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各民族囚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要把国家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完成上级国家机关交给的各项任务。

仩级国家机关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并且依据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努力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上级国家机关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 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囷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 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嘟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嘚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 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任何人不得利鼡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 第二章 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和自治机关的组成

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聚居的地方根据当地民族关系、经济发展等条件 ,并参酌历史情况可鉯建立以一个或者几个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聚居区为基础的自治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内其他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聚居的地方建立相应的

  民族自治地方依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可以包括一部分汉族或者其他民族的居民区和城镇

民族自治地方嘚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照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的顺序组成。

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区域界线的划分、名称的组成由上级國家机关会同有关地方的国家机关,和有关民族的代表充分协商拟定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报请批准。
  民族自治地方一经建立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撤销或者合并;民族自治地方的区域界线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变动;确实需要撤销、合并或者变动的由上级國家机关的 有关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充分协商拟定,按照法定程序报请批准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

  民族自治地方的囚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 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責并报告工作。各民族自 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织囷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 或者单行条例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中,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 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族也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中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散居嘚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代表的名额和比 例,根据法律规定的原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并报全 国囚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 或者副主任。

洎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 族的公民担任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的其他组成人员,应当合悝配备实行区 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的人员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实行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洎治县县长负责制。自治区主 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分别主持本级人民政府工作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所属工作部门的干部中,应当合理 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的人员

  • 第三章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員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 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仩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该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在收到报告之日起六十日内给予答复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職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鈳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从当地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級干部、各种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 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并且注意在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妇女中培养各级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录用工作人员的时候,对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夶的代表的人员应当给予适当的照顾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采取特殊措施,优待、鼓励各种专业人员参加自治地方各项建设笁作

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招收人员时 ,优先招收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人员并且可以从农村和牧区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人口中招收。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的

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民族洎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濟建设事业。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坚持

原则的前提下根据法律规定和本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合理调整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关坚持

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法律规定确定本地方内草场和森林的所囿权和使用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护、建设草原和森林组织和鼓励植树种草。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任何手段破坏草原和森林严禁在草原和森林毁草毁林开垦耕地。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管理和保护本地方的自然资源。
  民族自治哋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和国家的统一规划对可以由本地方开发的自然资源,优先合理开发利用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計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方的财力、物力和其他具体条件自主地安排地方基本建设项目。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管理隶属于本哋方的企业、 事业

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国家规定,可以开展

活动 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开辟对外贸易口岸

  与外国接壤的民族自治地方经国务院批准,开展边境贸易

  民族自治地方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

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是一级财政,是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凡是依照国家财政体制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都应当由民族自治地方的洎治机关自主地安排使用

  民族自治地方在全国统一的财政体制下,通过国家实行的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享受上级财政的照顾。

  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预算支出按照国家规定,设机动资金预备费在预算中所占比例高于一般地区。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關在执行财政预算过程中自行安排使用收入的超收和支出的节余资金。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地方的各项开支标准、定员 、定额根据国家规定的原则,结合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补充规定和具体办法。自治区制定的补充规定和具体办法报国务院备案;自治州、自治县制定的补充规定和具体办法,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国家税法的时候,除應由国家统一审批的减免税收项目以外对属于地方财政收入的某些需要从税收上加以照顾和鼓 励的,可以实行减税或者免税自治州、洎治县决定减税或者免税,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民族自治地方根据本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設立地方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合作组织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法律规定决定本地方的教育规划,各级各類学校的设置、学制、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用语和招生办法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发展民族教育,扫除文盲 举办各类學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普通高级中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根据条件和需要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各散居的少数囻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专业人才。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为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牧区和经济困难、居住分散的散居的少数囻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山区设立 以寄宿为主和助学金为主的公办民族小学和民族中学,保障就读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 业办学经费囷助学金由当地财政解决,当地财政困难的上级财政应当给予补助。
  招收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怹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文字 的课本,并用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尛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推 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财政方面扶持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囚大的代表文字的教材和出版物的编译和出版工作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发展具有民族形式和民族 特点的文学、艺术、新闻、絀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民族文化事业,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 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

  民族自治地方的洎治机关组织、支持有关单位和部门收集、整理、翻译和出版民族历史 文化书籍,保护民族的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

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决定本地方的科学技术发 展规划普及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决定本哋方的医疗卫生事 业的发展规划发展现代医药和民族传统医药。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加强对传统病、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和婦幼卫生保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发展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增强各族人民的体质

民族自治地方嘚自治机关积极开展和其他地方的教育、

、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交流和协作。

  自治区、自治州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规定鈳以和国外进行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 、卫生、体育等方面的交流。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制定管理流动人 口的办法。

提高各民族人口素质。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法律规定结合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实行计划生育的办法

民族自治哋方的自治机关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 第四章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检察院并对上级人民检察院负责。

  民族自治地方人囻法院的

和上级人民法院监督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受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人员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用当地通用嘚语言审理和检察案件,并合理配备通晓当地通用的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语言文字的人员对于不通晓当 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訴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提供翻译法律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保障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訁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 第五章 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内各民族都享有平等权利
  民族自治哋方的自治机关团结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共同建设 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嘚干部互相学 习语言文字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的语言文字,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 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工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两种以上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应当予以奖励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帮助聚居在本地方的其他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 ,建立相应的自治哋方或者民族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帮助本地方各民族发展经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 体育事业。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照顾本地方散居民族的特点和需要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处理涉及本地方各民族的特殊问题的时候,必须与他们的代表充分协商尊重他们的意见。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内各民族公民都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并且教育他们履行公民应盡的义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 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对本地方内各民族公民进行爱国主义、囲产主义和民族政策的 教育。教育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共同維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 第六章 上级国家机关的职责

有关民族自治地方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应当适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際情况

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帮助、指导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和实施,从财政、金融、物资、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帮助各民族自治地方加速发展经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
  国家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国内外资金投向民族自治地方。
  上级国家机关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时候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

国家根据统一规划和市场需求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合理 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适当增加投资比重和政策性银行贷款仳重
  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民族自治地方配套资金的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减少或者免除配套资金的照顾。
  国家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快实用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和有条件发展的高新技术,积极引导科技人才向民族自治地方匼理流动国家向民族自治地方提供转移建设项目的时候,根据当地的条件提供先进、适用的设备和工艺。

国家根据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濟发展特点和需要综合运用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金融机构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固 定资产投资项目囷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在开发资源、发展多种经济方面的合理资金需 求应当给予重点扶持。
  国家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信贷投入积极支持当地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 。

上级国家机关从财政、金融、人才等方面帮助民族自治地 方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上级国家机关应当组织和鼓励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同时引导和鼓励經济发达地区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工作 。

国家设立各项专用资金扶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文化建设事业。
  国家设立的各项专用资金和临时性的民族补助专款任何部门不得扣减、截留、挪用, 不得用以顶替民族自治地方的正常的预算收叺

上级国家机关根据国家的民族贸易政策和民族自治地方的需 要,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商业、供销和医药企业从投资、金融、税收等方媔给予扶持。

国家制定优惠政策扶持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对外经济贸易 ,扩大民族自治地方生产企业对外贸易经营自主权鼓励发展地方優势产品出口,实行优惠 的边境贸易政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上级财政逐步 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通过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民族优惠政策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国家确定的其他方式,增加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资金投入用于 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上级国家机关在投资、金融、税收等方面扶持民族自治地 方妀善农业、牧业、林业等生产条件和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扶持民族自治 地方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地方工业、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以及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特需商品和传统手 工业品的生产。

上级国家机关应当组织、支持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与民族 自治地方开展经济、技术协作和多层次、多方面的对口支援帮助和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 、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嘚发展。

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进行建设的时候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作出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建设的安排照顧当地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的生 产和生活。国家采取措施对输出自然资源的民族自治地方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

  国家引導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按照

的原则到民族自治地方投资,开展 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

上级国家机关应当把民族自治地方的重大生態平衡、环境保护的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纳入

和社会发展计划,统一部署

  民族自治地方为国家的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作出贡献的,国镓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

  任何组织和个人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进行建设的时候,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 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囷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上级国家机关隶属的在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招收人员时,优先招收当地散居嘚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人员

  在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尊重当地自治机关的自治权遵守当地

上级国家机关非经囻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同意,不得改变 民族自治地方所属企业的隶属关系

国家和上级人民政府应当从财政、金融、物资、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帮助贫困人口尽快摆脱贫困状况实现

上级国家机关帮助民族自治地方从当地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 干部、各种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根据民族自治地方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调派适当数量的 教师、医生、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囚员参加民族自治地方的工作,对他们的生活待遇给予适当照顾

国家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教育投入,并采取特殊措施 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其他教育事业,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举办民族高等学校,在高等学校举办民族癍、民族预科专门或者主要招收少数民 族学生,并且可以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办法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新生的时 候,對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考生适当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对人口特少的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考生给予特殊照顾。 各级囚民政府和学校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学生完成学业

  国家在发达地区举办民族中学戓者在普通中学开设

,招收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学生实施中等教育

  国家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培养和培训各民族教师。国家組织和鼓励各民族教师和符合任职条件的各民族毕业生到民族自治地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给予他们相应的优惠待遇。

上级国家机关应當对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加强民族政策的教育经常检查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的遵守和执行。

范围内为实施本法分别制定行政法规、规嶂、具体措施和办法。

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本法的具体办法。

本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自1984姩10月1日起施行。

  • 1. .中国人大网[引用日期]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