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怎么玩啊,好像是职场悍妻社交的应用,对大学生有用的必要吗

十天内免登录
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职场社交一直是很头疼的事情
在脉脉眼中来讲,其实职场社交一直是一个很头疼的事情,但是是一个很大的事,我们最先纠结的一件事情就是职场社交到底是社交还是工具。
凡:谢谢大家!脉脉有80万用户如何片到1亿的估值,这是今天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我想说的第一个事情是需求的问题,因为大家做任何事情不要研究这个事情有没有需求,有多大的规模。很多很多的评论家在中国有大量的社交的平台,失败了以后都会得出一个结论说中国现在是没有产生社交的需求。很多论点,比如中国人脉比较私密,大家不愿意跟朋友分享,或者中国人更愿意在线下建立起人脉。
我想举个例子,在座的各位坐在这边,其实大家来参加这样的一个大会,其实就代表大家其实有社交的需求。大家到这个地方来,愿意去听一些不同公司的人的一些演讲,一些分享,其实目的想提升自己,把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还希望认识到一些朋友,在未来能够帮助到大家以后的发展,甚至机会合适,可能会找到跟自己的公司跟自己的工作对接的需求,对我来讲,中国其实有很强的社交需求。但是,大家为什么一直没有做成功?我觉得这个可能很多是一个时代的背景,比如说1998年到2003年所有的一些电商,他们都没有做成功,但是2005年以后的淘宝,2008年的京东,这些大的公司起来以后,到今天没有人说点上是成功的,在中国电商是没有需求的。
我经历过那个时代,我记得在2000年到2003年的时候,很多人说电子商务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所以,我们其实去看一些公司没有成功,或者没有做好,可能要站在时代的一个大背景下看它。这样来讲,还有一个普遍的论调,说中国的职场社交,其实微信可以解决了,其实这个话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就是微信解决了很多人的社交需求。打个比方,比如说有微信,经常有些人在群里分享各种各样的内容,你也能够学习到新的东西,或者说有微信过去的通讯录上这些好的朋友,你们实际上有了需要,通过打电话,发短信进行联系,其实都能解决我跟一个不经常联系的朋友能够维系一个好的方式。微信平台实际上更简单,它也促进了你跟朋友之间的互动。在国外其实有Facebook,他们其实包括在这个领域,在国内微信能解决不同的问题,但是它的需求是非常强大的。
在脉脉眼中来讲,其实职场社交一直是一个很头疼的事情,但是是一个很大的事,我们最先纠结的一件事情就是职场社交到底是社交还是工具,因为如果把它当做一个社交平台,很多人会想说,为什么我在一个单独的平台社交,我在其他任何一个社交网络都可以社交。所以,职场社交的条件是社交的目的是明确的,但是是为了解决需求的,但是如果本着需求去解决,比如今天我们来到会场,我们想提升自己,或者想认识朋友,当大家带着一个明确的目的来的时候,就可以说,他其实没有社交。其实我们上微信、微博刷的时候没有带有很多目的,是看有没有一些让我自我提高的信息,那么,这些东西其实是社交的一个本质。工具本质就是我们把需求解决的越快越好,举个极端的例子,我做了七年的搜索引擎,你输入一个关键字,如何让你能够在前五调结果,和前三结果构看到你想要的信息。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认为做职场社交有一个很艰难的初期,这个初期很难说我通过一个明确的需求点,我让大家所有人都疯狂在用这么一个产品,大家是冲着我要提高自己,我要认识朋友,我要完成招聘,我要达到这些目的,我来到一个社交的场所。但是,大家要有意愿,有心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是职场社交需要考虑的很大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来讲,其实可以看到,从1999年中国互联网开始到今天就没有一家成功的,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做的很大,这个原因其实还是因为中美之间有非常大的文化上的差异,这个差异有多大呢?其实我们可以举一些细节的例子。如果熟悉LinkedIn的用户来讲,其实LinkedIn有一个很强的战略性,这个是基于整个美国职业的邮件文化,美国的文化体系,大家工作沟通是以邮件为主。但是,在中国不一样,中国很多沟通除了极个别的企业以外,大公司企业其实很多工作都是在APP上面,以前最大的是SNS,后来SNS自己不争气,很多人用QQ聊,现在很多人用微信聊。所以,中国企业的沟通其实这个时候就感觉有一个很大的差异。
第二个举的例子就是美国的商业文化非常的开放,大家变成我有一个事情,要找一个人,我就在LinkedIn上搜索一个人。中国当然也有这样的用户,也有10%到20%的用户是这样的用户,但是很多用户,像我们这样,我最希望我有一个朋友牵线,说这是谁谁谁,这是谁谁谁,我们认识一下,这时候比我打一个电话给他心理会舒服。
我在美国感觉大家的工作都是自己的兴趣,我喜欢做这个事情。但是,在中国很多出现制约的时候,就已经不是那么的冲着自己的兴趣,家长在聊,老师在建议,这个可能是中国跟美国战略的差异。简单说一下用户,如果你在外面还有机会看到别的公司发生的情况,这是你在别的场合很难碰到的。然后,其实一两年以后,你就不知道它是干什么了,这都是典型的产品。
其实我们投了很多钱,但在我们自己看来还是在开始的阶段,我们花了40周时间,上线了31个大小版本。阿里的日活大概30%到40%。我们希望未来有一天跟LinkedIn一起实现全球经济腾飞的梦想,感谢大家!(编辑:王丽娜)
(原标题: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职场社交一直是很头疼的事情)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非车险:   
:      
热门问题:  
:        
:         
热门影院:职场社交app应用脉脉关系链拓展实战技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页免费2页免费3页免费4页免费2页免费 30页4下载券4页免费2页免费45页2下载券40页4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页7下载券3页免费5页免费
职场社交app应用脉脉关系链拓展实战技巧|职​场​社​交​a​p​p​应​用​脉​脉​关​系​链​拓​展​实​战​技​巧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职场社交应用脉脉对PC版客户端进行公测
职场社交应用脉脉对PC版客户端进行公测 作者: 责任编辑:刘菲菲 原创
  【中关村在线软件资讯】11月03日消息:职场社交应用脉脉对其PC版客户端进行公测,公测版本的脉脉界面很简单,一边是用户的聊天对象,另一边是用户通讯录的联系人。脉脉&&&&至于为什么要推出PC版客户端,脉脉方面表示脉脉目前的用户多是公司的HR或者管理人员,在工作时间使用移动版脉脉并不是很方便,于是把通信功能搬到了PC版本上。  PC版的脉脉不需要扫描二维码登录,可以随时同步手机上的聊天内容,可以还原用户之间的聊天场景,还能获得人脉消息和资源。  据脉脉CEO林凡透露,未来脉脉还将推出web版本,这个版本将把脉脉的实名动态和匿名八卦“搬到”电脑上,以“产生和沉淀有价值的内容”。  数据显示,如今脉脉用户数量有120万,日活跃用户15万左右。今年8月份,脉脉以1亿美元的估值获得了IDG和晨兴资本联合投资的2000万美元融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喜欢并收藏到个人中心
频道热词:&&&&&&
&相关阅读:
·91助手PC端获更新 增加免费wifi功能
&&·火拼"心"时代 PC端浏览器2014年度横评
&&·微软研发新工具方便企业PC升Windows10
&&·UC浏览器PC版新版发布 迎天猫双十一
&&·社交新闻站Reddit收购Alien Blue客户端
:&&&&&&&&
下载周排行榜
软件名称下载量
2698751932301845431838671522579139988435671375796052830
精美壁纸推荐
美女明星风景动漫手机让靠谱的人推荐靠谱的人:基于关系链计算的职场社交应用“脉脉”,上线“好友推荐候选人”功能 | 36氪
发个悬赏、让众人转发一下职位信息、等待猎头推荐候选人上门、达成交易再给猎头一笔报酬——这就是“社会化招聘”了么?总觉得还欠点什么。
至少个人看来,这样的招聘模式只是单纯的“众包”,还谈不上什么“社会化”——两者的核心的差别在于,招聘企业和求职者之间是否真的通过关系链连接在一起。在目前所谓的“人人猎头”模式下,招聘企业并不知道与自身关系相近的求职者在哪儿,即使发现感兴趣的求职者,也不知道通过哪些中间人能够进行引荐或实施背景调查。但这些,对一开始就基于关系链构建职场社区的“”来说都不成问题。
从技术上来讲,“”(/)通过将你的微博数据(线上关系链)与手机通讯录(线下关系链)整合,描绘出你真实的社交图谱。用户可以编辑自己的职业背景、标签和求职状态(准备跳槽、观望、不考虑新机会等),使得职位供给和需求可以在一个真实的社交圈子中被检索和匹配。在此前版本中,求职者已经可以看到与职位发布人之间的人脉关系,包括你们是几度人脉、有哪些共同好友。如果需要的话,求职者可以请求中间人代为引荐(考虑到隐私问题,App内并不提供服务于求职者的引荐功能,需要你主动联系)。
而最近“脉脉”发布的新版本,则将这一过程的反面也实现:招聘者发布职位信息后,不仅可以邀请好友代为传播,也可以让好友直接参与候选人过滤和推荐。流程如下图所示:
Step 1:招聘者发布一个职位,选择一组好友作为中间人,这时可以清楚看到该好友背后的候选人名单(简历匹配且有求职意愿的)。
Step 2:中间人收到通知,从自己的候选人名单里找出合适人选,向对方发出邀请。如果对方已经安装了“脉脉”会收到App私信,如果未安装,推荐信息将出现在他最近一条微博的评论里。
Step 3:候选人点击微博链接,将跳转到职位的详情页。如果对该职位感兴趣的话,通过邮箱或者App勾搭即可。
目前该功能还比较雏形,“脉脉”团队正在尝试从多个方面做出优化。比如站在招聘者角度,眼下只能看到中间人的候选人列表,而不能直接对候选人做定向邀请,这导致中间人需要对全部候选人做筛选。而下一步,“脉脉”将允许招聘者对候选人定向邀请,中间人只需在邀请名单中做出二次筛选,推荐负担大大减轻。
如果说“脉脉”之前的缺陷是中间人的参与度太浅,中间人没法对求职者、职位信息的可靠性做出筛选和担保,导致招聘一个关系相近的候选人与招聘一个陌生人的结果相同。那么经历这次改版后,“脉脉”一方面强化了中间人的角色,一方面又没有让中间人承担过重责任,可以说取到了比较好的平衡。
据“脉脉”团队表示,他们并不打算做“人人猎头”式的经济激励(中间人抽佣的模式)。未来维系整套生态系统平衡的将是一个类似“人品”的指标。这一指标将在“帮人”(帮人找工作只是其中一种形式)中得到增值,并在“求帮助”中发挥作用。如果该方案成型,等于将用户的信用和口碑量化沉淀在社交圈子中,部分发挥了个人信用账户的作用。
经过微博、微信的多年培养,人们已经在网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关系图谱,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正在尝试将这套关系图谱导入,搭建一个可信赖的社交和商业环境。比如做职场社区和招聘的“脉脉”,从朋友圈中挖掘二手商品和服务交易机会的“”,做异性社交的“”等等。但值得顾虑的是,这些产品在形成足够的网络效应、将用户关系链真正沉淀下来之前,会比较受限于巨头政策。虽然腾讯前几天在其移动开放战略大会上表示会将微信关系链进一步打开,不过可能还是以入驻其开放平台为前提。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沈超]
/ us-startups
/ us-startups
/ breaking
无需注册,直接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没有帐号?
已有帐号?
右键另存为下载到本地
分享到微博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场社交app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