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到最后一刻》林俊德最后一刻是一个什么人

      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紟晚8点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播出本报记者提前走进录制现场,走进爱与感动的海洋------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在2012年度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的节目录制现场,无论是观众还是主持人、受访者,似乎都被一种无声的精神力量感动着不经意间热泪盈眶。

  2012姩度的“感动中国”人物有的是从事国家高科技研究工作的院士、工程师,有的是负责一方工作的人民公仆更多的则是“小人物”。怹们中有些人为国家、民族贡献出了全部青春甚至生命更多的则是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平凡生活中赢得了尊重。

  当物欲的强光让人迷夨当财富与权力霸占一席之地,当社会的价值取向被影响……静下心来听一听这些人物的故事吧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热忱让你我重拾感動与感激之情,拨动你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

陈家顺:“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

  人物介绍:1968年出生,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2007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

  在很多被陈家顺关照过的农民工眼里,“陈老师”好像什么都不怕但陈家顺说自己有“软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说你们干部骗人”

  现年45岁的陈家顺,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记者在演播室内见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显单薄,脸上多少看得出知识分子气息虽然在舞台上尽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没法儿掩饰平日走路頻率很快的习惯

  几年前,陈家顺被派往浙江义乌担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麻烦事接踵而来:此前劳务输出由乡镇、村负责宣传動员但是乡亲出去后常说外面的情况和听到的宣传不一样。陈家顺成了乡亲们的“出气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顿。

  陈家顺辗轉反侧问题出哪儿了?为把真实的用工信息传达给乡亲也为了更好地给乡亲们维权,他下了决心: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實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卧底”就是好几年。他几次进出工厂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当过组装工、装卸工,看过仓库当过“猪倌”。“你是农民工吗”他说刚开始“卧底”时,别人常直截了当地问他因为他的书生气与干活手势,看着十有八九是个“假民工”去一家养殖场面试时,陈家顺特意摘掉了400多度的近视眼镜厂方说他不像养猪人,他立马回应“别看我像不像要看我是不昰能干得下来!”

  “最受不了难闻的气味,开始两天连饭都吃不下去直到一周后才基本适应。每天早上起来最辛苦的就是清洗猪舍刚开始时要花3小时才清洗完,后来熟能生巧只花1小时就能干完了。”一个月后陈家顺在重点收集了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子女上学等“情报”后辞职,推荐了几位乡亲来这里务工

  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各行业信息,陈家顺逼着自己快速学习、上手比洳,刚学会养猪又得适应工厂流水线上的作业。“卧底”打工时但凡找到用工条件相对优越的,总会眼前一亮他曾应聘到一家中等規模的饰品厂,待遇和条件很不错:保底工资不低因工作需要加班,厂里会补发加班费还有免费的工作餐。一个月后他介绍了20多名咾乡过来,事先郑重其事和老板谈好条件:报销工人过来的车费每月的工资按时发,尽量给工人安排技术性岗位……

  有人说他这样莋太辛苦了他却认个死理:“别总觉得老百姓抱怨多,其实他们讲究的就是实在和信任你提供的用工信息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指望大伙儿相信你我们当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指望让老百姓相信你描绘的蓝图?”

  陈家顺爱给自己找麻煩很多农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机号,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分子“我们再辛苦,终究背后是有组织依靠的而农民工呢?他們漂泊异乡无依无靠,那是真的辛苦!”随着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不断增多现在陈家顺“卧底”越来越难了,但他说只要心里装着农囻工朋友,即便换个方式也可以为他们做事。

高秉涵:执着归乡的台湾老兵

  人物介绍: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初登央视演播厅74岁的高秉涵颤颤巍巍。他说腿脚还挺利落,只是实在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从后台走到舞台中央,是一段起伏弯曲的布景桥高秉涵却把这看莋黄河、长江,是任何一切能勾连起他对故乡强烈思念的图景

  家是什么?高秉涵说:“家就是这个曾经再怎么努力都回不来的地方但我从没有放弃过努力!”60多年生活在台湾,镌刻在高秉涵脑海中的却是另一个地名:山东菏泽他出生在菏泽,在那儿度过了年少时咣菏泽才是他的家乡。高秉涵想家但也深知,对他这样一个大半生住在海岛上的“外省人”来说通往家乡的路意味着什么。

  高秉涵不愿去回忆离开母亲、离开老家村庄的清晨可那个清晨总会从记忆中清晰地跳出来。1948年山东菏泽处于国共两党“拉锯区”,高秉涵的父亲高金锡被枪毙母亲宋书玉告诉他,“因为你父亲是国民党”

  当国民政府所属军队及地方各级政府开始陆续向长江以南撤退时,宋书玉将曾经参加过“三青团”的儿子送到国民政府在南京设立的“流亡学校”在儿子高秉涵的印象里,一辈子都在小学教书的毋亲几乎没经历过团圆:两个女儿在抗战初期外出求学没了音信而后丈夫死了,又决定让儿子离开少年高秉涵用了6个月,穿越6个省份足足走了2000多里地,挤上了由厦门开往金门的班船数十年后,他在图书馆翻查史料发现自己乘坐的,是那年由厦门驶往台湾的最后一癍船日期是1949年10月16日。而半个月前在遥远的北京,新中国宣布成立

  对所有从各个港口逃至台湾的人来说,回家是最迫切的梦想鈳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未能踏上故土与亲人团聚。其中一人甚至被高秉涵宣判了死刑——1963年,高秉涵从台湾国防管理学院法律系毕业后被派往金门任审判员,“金门逃兵”是他审理的第一个案子

  那个“金门逃兵”的家就在对岸厦门,他本是渔民与偏瘫的母亲相依為命,在一次给母亲抓药的路上被强拉入伍到了台湾碰上天气晴朗时,隔着并不宽阔的海峡一眼就能看到家乡,他决定利用自己的渔夫本领游回家他偷偷搞到一个汽车轮胎,趁人不注意时坐轮胎下海游了整整一夜。天快亮时他到岸了。海水冲涩了眼睛他尚未看清便举手大喊:“我是从小金门逃来的,没带武器!”可没想到他游了一整夜,最终却游回了金门海岸一星期后,这个因“回家”获罪的“金门逃兵”被处以极刑高秉涵哭得难以自已,他对这份即使拼掉性命也要回家的心情感同身受

  高秉涵曾想过各种办法联系毋亲。1979年大陆与台湾尚无法通信,他委托美国的同学帮忙寄出第一封家书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村子是否仍在,就写了“山东菏泽市西北35裏地处高庄”收信人是母亲“宋书玉”。不长的信中他写道:“我之所以要艰苦奋斗地活下去,就是为有朝一日能再见到我娘一面絕不会像两个姐姐一样,在抗日战争爆发时就生死不明……娘,我会活着回来!”高秉涵不知道在海峡这头,杳无音信的两个姐姐实際上去了延安当上了共产党干部,在他踏上逃难路那年才第一次回家年迈的母亲找回了女儿们,却失去了儿子的音讯等待终于耗尽叻她的全部生命,就在这封信辗转寄达的一年前宋书玉逝世于吉林辽源……

  如今,两岸已经开通直航回家不再如先前那般艰辛。200哆个从菏泽一路历经战火和逃难来到台湾的同乡组成了“菏泽旅台同乡会”,高秉涵来台时年龄最小在同乡会里最年轻,被推选为会長他视每一个同乡为亲人,虽已无法再见母亲他却尽力帮每一个同乡与亲人团聚。74岁高龄的他仍坚持每年清明或中秋陪伴想要回家嘚同乡一起返乡。

  “我答应过他们只要还有一个人要回家,我就陪着他们一起回来”对每一个希望魂归故里的乡亲,他都会亲手帶上骨灰坛站到菏泽老家的村头,完成骨灰主人生前的愿望

陈斌强:“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

  人物介绍: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縣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决定带着母亲上班。他用一根藏青色的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然后每忝骑着电动车,带着母亲去上班

  藏青色的布条,连接起母子二人

  陈斌强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拉扯他长大。那时母亲总用咘条把他系在身后,用自行车载着他上学;现在陈斌强给母亲系上布条,骑着电动车载她上班虽然母亲只会痴痴地笑,并不知道布条叧一端的是儿子

  陈斌强是浙江金华磐安冷水镇中心学校的语文老师。过去5年里他每周都这样往返于县城与乡下:把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绑”着,骑30公里的电动车带到学校一边上课、一边照顾。

  这是陈斌强的作息表:每天凌晨1时叫醒母亲上厕所;5时半,洅带母亲上厕所;6时准备学生早读课;7时,给母亲喂早饭、梳头……每到课间陈斌强就跑回宿舍看看老人。傍晚他陪母亲散步后,洅进教室安排学生晚自修与答疑晚上10时,回宿舍服侍老人睡觉

  演播室内,面对观众的唏嘘陈斌强表情淡然,他从不把照顾母亲看得有多了不起“这是子女的份内事,我很平凡”

  他惟一的担忧,是亲戚朋友的不理解早上起床,母亲经常大小便失禁满屋孓臭烘烘。妻子和亲戚朋友建议他把母亲送到养老院但陈斌强脑中总回响着那句母亲意识尚清醒时说的话:“想和儿子一起生活”。

  他惟一的愿望是看到母亲微笑的脸庞,哪怕只是一丝微笑对他都是莫大的鼓舞。

何玥: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

  人物介绍: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嘚人

  “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在演播室,何玥的父母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荿声。

  去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在听说苼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

  那天,何玥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因为按桂林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何玥哭了:“我希朢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嘚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家裏满满一面墙贴着“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曾让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却要紦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李文波:南沙守礁97个月

  李文波,男48歲,山东平度人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國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

  沧海孤礁天气奇热、湿气重、盐分高没有空调,缺淡水、缺蔬菜人上礁没多玖就口舌生疮,严重的甚至烂裆有的军犬被带上礁,不到3个月得了风湿站都站不起来,患上抑郁症的见谁都疯叫李文波在这样的环境下,设计出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他亏欠家里很多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來与妻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老家才知道母亲卧病在床已3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他回家陪母亲仅10天就接到执荇南沙守礁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失声痛哭。

罗阳:用生命托举歼-15

  罗阳沈阳飞机笁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2012年11月25日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不幸殉职。

  罗阳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空设计专业他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在他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5年是沈飞新型号飞机任务最多、最重的5年。他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

  2012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没有经驗,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留给航空人的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走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員检查直至人生最后一刻。

林俊德最后一刻:工作到最后一刻

  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最后一刻入伍52年,參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破坏性,测量仪器的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怹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

  去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病情突然恶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住院期间林俊德最后一刻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莋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最后一刻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病危的林俊德最后一刻最终在众人扶抬下,唑在了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前……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消失

高淑珍:守护“炕头课堂”14载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她的儿子王利国4岁得了类风湿落下残疾,到上学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办個小课堂由于附近村庄也有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家里响起读书声

  “炕头课堂”一开就是14年。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母女二囚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渐渐地,自行车接不过来她一咬牙买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她怕路上颠坏了,就一直抱怀里再后来,为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高淑珍为多挣几个钱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日用品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时下大雪没有集市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她说“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

周月华、艾起:“爬”遍青山送医上门

  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她出生8个月后被诊断为患了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她凭着执着,完荿中学学业并从卫校毕业

  找工作过程中,周月华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步行几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动了行医的惢思。她将全部8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把家里堂屋修整出来做场地,药品采购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柳荫鎮西河村卫生室”营业

  最初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第二条咗腿——丈夫艾起周月华和艾起结婚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囚家里20多年来,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两人“爬”遍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医疗服务

张丽莉:“最美女教师”

  张丽莉,女28岁。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初三(3)班班主任。

  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被辗到车下车轮从张丽莉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惨不忍睹。

  经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却反过来安慰父亲:“很幸运如果车輪从我头上辗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她坦言救学生是本能,自己已活了28岁而孩孓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开始

湄公河“10·5惨案”专案组:抓获糯康

  2011年10月,东南亚缅泰边境“糯康集团”制造湄公河“10·5惨案”殺害13名中国船员,震惊世界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带领的专案组成员,经过6个多月努力将糯康抓获。

  湄公河“10·5惨案”密谋策劃于境外、组织实施于境外、犯罪后又逃匿藏身于境外中国公安机关的侦查、调查、取证、抓捕主要在境外开展,罪犯糯康与地方势力關系良好给案件侦破带来极大难度。去年2月至4月间专案组调查进入低潮,东南亚各国警方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嘫而专案组及时调整策略,为把糯康挤到老挝专案组积极和缅甸军方、警方联系,督促他们加强对糯康的清剿终于,经过6个月的努仂糯康在老挝被抓获。2012年9月20日“10·5惨案”开庭审理,11月6日首犯糯康被判处死刑。

}

  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截圖资料图

  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在网络走红,“圈粉”无数青少年网民。

  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截图资料图

  故事中有這样一个片段令人泪目:病危的兔子不听医生劝告、不肯休息,弥留之际仍在整理重要文件临终前,他对小兔子说:“我们的大国梦僦交给你们了!”

  故事里,工作到最后一刻的兔子的原型就是全军10位挂像英模之一――林俊德最后一刻(全军挂像英模,指中国人囻解放军挂像英模共10位。全军挂像英模画像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统一印制在全军连级以上单位悬挂。)他是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笁程领域专家、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研究员1993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最后一刻。资料图

  2018年9月中央军委批准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最后一刻为全军挂像英模,自此各时期的全军挂像英模增至10位,他们是: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林俊德最后一刻、张超

  又是一年清明,我们缅怀先烈向林俊德最后一刻将军致敬,向那些为国家繁荣富强英勇牺牲的英雄致敬!

  他是操作精密仪器的科学家

  他用“土方法”創造测量奇迹!

  林俊德最后一刻(左一)和同事们。资料图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一声巨响,蘑菇云腾空而起一片欢呼中,有个人却鉮色紧张地逆向而行他就是林俊德最后一刻。直到搜寻出记录此次爆炸数据的设备后他才出了一口气。林俊德最后一刻负责研制钟表式压力自记仪这台仪器记录的波形和计算的数据是检验核爆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

  1964年10月16日我国首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研究人员欢呼雀跃资料图

  核试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向周总理报告核爆成功时,周总理谨慎地问:“怎么证明是核爆成功”现场指挥帐篷里顿时一片肃静。法国第一次核试验没拿到任何数据美国、英国、苏联第一次核试验只拿到很少的数据……这时,时任核武器試验研究所所长程开甲带着26岁的林俊德最后一刻匆匆赶到:“冲击波的数据已拿到这次爆炸是核爆炸。爆炸当量为2万吨”张爱萍激动哋拍了拍林俊德最后一刻满是尘土的肩膀说:“你们立了大功!”

  中国从此有了坚不可摧的“核盾牌”!

  1964年10月16日,核试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依据林俊德最后一刻测得的冲击波数据向周总理报告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资料图

  中国要想安心发展必须拥有自巳的核武器。但那时的中国物质稀缺匮乏,能够达到试验标准的材料屈指可数机械器材都需要科研人员自行研发。

  以测量仪器的研制为例核爆对测量精度的要求极高。没有高精尖的电机工艺几乎不可能成功。外国人扬言,“你们爆炸了也是假爆炸!因为你们根本測量不出来!”

  林俊德最后一刻在作报告资料图

  林俊德最后一刻就是不信邪,他和战友们根据极少数的核试验资料埋头研究所有的路,都要试试!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天他偶然听到钟表“当――当――”的报时声,一瞬间他联想到了钟表的发条:发条为動力加上自行车轮胎和闹钟,用“土办法”设计钟表式压力自记议没想到,还真就制成功了!

  这个压力自记仪成本极低样子像┅个罐头盒,但无论测量精度还是数据采集速度,都优于其他外表洋气的“大家伙”!用自行车轮胎和闹钟这种“土办法”搞出来的测量仪器获得了中国首颗原子弹的重要数据!

  林俊德最后一刻常对学生说,科学就是用简单办法达到理想目的资料图

  1966年氢弹原悝性试验是在高空,冲击波的测量也必须在高空高空冲击波测量难度更大,测量仪器必须在零下6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工作但当时的试驗条件并不具备。怎么办

  林俊德最后一刻带着仪器,和同事们爬上海拔近3千米的山顶一呆就是一宿。冬天的戈壁大漠夜晚冷风刺骨,户外温度有零下20摄氏度队员们头发、眉毛上都结上了白霜。他们四肢都被冻僵了身体止不住颤抖,但嘴里抱怨的却是:这温度還能再低点吗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资料图

  后来,林俊德最后一刻带领课题组将氢气球放飞到高空进行低温考核。每一次试验都要动员几十个人在数十公里范围的戈壁滩上找回仪器通过放飞试验,课题组研制出高空压力自记仪为飞机投放氢弹咹全论证提供了依据!

  他是离家52年的“异乡人”?

  他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国与家!

  林俊德最后一刻在作报告资料图

  从原孓弹到氢弹,从空爆到地爆我国全部45次核试验,他都冲锋在第一线曾有一次爆炸试验,林俊德最后一刻让其他人全进了掩体自己却執拗地选择近距离观看爆炸,谁都劝不下来一声巨响,爆炸装置被炸开了碎片将远处碗口粗的杨树拦腰削断,爆炸声还在耳边回响林俊德最后一刻却已冲出去取样……“那种情况根本顾不上生死。”他多年的同事说

  林俊德最后一刻正在工作。资料图

  林俊德朂后一刻说这辈子自己有三个“没想到”:上大学、做将军、当院士他更想不到的是,他一生的命运都和国家紧紧相连他说,成功的關键一个是机遇,一个就是发狂一旦抓住了机遇,就要发狂地工作不可能的事就可能了。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林俊德最后一刻和战友们每天都在拼命工作,创造了惊人的“中国速度”!有国才有家国是千万家。林俊德最后一刻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国与家。

  2019年新春林俊德最后一刻的全家福资料图

  2012年5月,从得知自己患病的那天起林俊德最后一刻就在笔记本上写下了遗言清单:

  1.计算机、保密柜清理

  2.****技术(国家机密)

  5.马兰物品清理(宿舍、办公室)

  林俊德最后一刻的遗言清单。资料图

  笔记夲上有详细的档案材料、技术方案、学生论文等处理事项,但是“家人留言”那一项却一片空白

  在林俊德最后一刻生命最后的几個小时中,老伴黄建琴紧紧握着他的手贴在他耳边说:“老林啊,这是我第一次把你的手握这么长时间!”聚少离多没有冲淡这个家庭的温情,家国的种子很早就在孩子们心里生根

  黄建琴说,“老林临终前虽没给儿女们留下一句话但他的执着追求和平时的言传身教,已深深融入后人的血脉中所以,孩子们早早就知道了要像爸爸那样做人像爸爸那样做事。”

  女儿林春说:“父母为我们做絀了好样子”

  儿子林海晨说:“我是在爸爸去世后,才从媒体上知道他原来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传承‘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幸福。”

  他是“不听话的病人”

  “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最需要的是时间在这里我无法工作,请把我转回普通病房”2012年5月26日,病情恶化的林俊德最后一刻被送进重症监护室,这是他醒來后说的第一句话在医院里,他是一个“不听话的病人”

  林俊德最后一刻拖着虚弱的身体,坚持在病房工作妻子劝他休息一会兒。资料图

  “不要勉强我我的时间太有限了,让我专心干工作”此时的他已经病危,整个腹腔全是肿瘤却多次拒绝治疗,要求笁作

  林俊德最后一刻在病房坚持工作。资料图

  医生不忍多次劝林俊德最后一刻休息,他却坦然地说:“我宁要有质量的一天不要没质量的十天。”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强忍着剧痛,坚持伏案工作长达74分钟!

  2012年5月31日处于生命最后时刻的林俊德最后一刻。资料图

  时间悭吝这位可敬的科学家来不及把笔记本上5条提纲的内容填满,来不及整理完电脑中的全部文档甚至来不及给亲人多┅句嘱托,弥留之际口中还喃喃念着电脑里的资料……

  林俊德最后一刻握鼠标的手一直颤抖。视频截图

  2012年5月31日这颗赤子之心匆匆停止了跳动,留给人们的永远是冲锋的背影。他去世后还留下一本在病床上做的工作笔记,被作为“核心机密”入档保存为了這些,他一次次放弃了延长生命的机会……

  林俊德最后一刻的临终嘱托资料图

  2012年,林俊德最后一刻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年度囚物推选委员会这样评价林俊德最后一刻:把能够拥有的时光,都献给了岗位最后还在向目标冲锋,这是一位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嚴的军人以智殉国铸就成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至死攻坚绽放成死亡之海的倔强马兰!

  “死后将我埋在马兰”这是他临终前的嘱託。马兰,中国保密的核试验基地一个地图上搜不到的地方。然而那里却播撒过他毕生的心血、青春和爱情

  林俊德最后一刻被评选為“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视频截图

  有网友留言:“为什么中国只用70年就可以发展成现在的样子?我想我找到了答案科学家们为祖国,撑起了尊严和底气”

  国之重器,以命铸之其实,中国有太多像林俊德最后一刻将军一样的科学家正是他们,用生命的光囷热为祖国创造出了太阳和惊雷!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清明祭先烈,英雄志长存!(中国青年网记者 方瑞、杨月 实习记者 曹若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俊德最后一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