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否还有后劲维持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政策

最新播报:
美国“亚太再平衡”转型
  美国“亚太再平衡”转型
美国国务卿克里当地时间13日发表演讲表示,在奥巴马总统余下的任期内,美国将以双倍努力推进这位总统在2009年提出的重返亚太政策。然而,根据克里的注解,美国亚太政策关注的重心将发生变化。
  克里认为,美国“加倍推进”的重点将集中在以下四方面:加强亚太国家区域组织合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合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们注意到克里这次的演讲场所是位于夏威夷的东西方中心,而他的前任希拉里·克林顿于2010年在同一地点也曾发表演讲,当时她在此地高调展示美国将“重返亚太”,明确表示“美国不是亚太地区的过客,而是常客”,并放出遏制中国的言论。奥巴马在同年11月的亚洲行中,更是强化了这一政策。
  此次克里提出美国“双倍推进”重返亚太的抓手,同希拉里时代的着力点迥然不同。在奥巴马总统的第一任期,美国重返亚太的核心包括经贸与军事两个方面。在经贸投资领域,美国大力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以高标准打造地区贸易投资组织,试图重振美国的经贸投资优势。在安全领域,美国力图提升在亚太的军力部署,强化与盟国的军事合作,以确保它在这一地区的压倒性优势。在上述两个方面,美国矛头均有所指,尽管它试图不指名道姓。
  四年以来,美国“重返亚太”并不成功。就美日关系而言,尽管美国鼓励日本修宪,为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松绑,甚至在钓鱼岛问题上公然为日本背书,但它仍未取得日本在TPP谈判上的妥协,美国在年内达成TPP协议的目标几无指望。在安全领域,美国既要利用日本等盟国与伙伴牵制中国的发展,又要防范日本国内保守主义的崛起,更为整合日本与韩国在美国同盟体系中的协力费尽心思,但收效甚微。
  在奥巴马总统的余下任期内,尽管美国政府不会放弃全球收缩、亚太扩张的“再平衡”政策,但它已日趋力不从心。鉴于美国全球铺展、国力耗损的严峻局面,奥巴马总统自从2009年上台以来采取了“止战”与“慎战”并举的方针。一方面,美军在奥巴马第一任期内撤出伊拉克,并将在其第二任期撤出阿富汗。另一方面,美国力避卷入新的一场重大武装冲突,已留下六项“慎战”记录:奥巴马总统于2009年上台后,即同在上一年与格鲁吉亚发生战争的俄罗斯“重启”关系;美国行政部门在2011年发动对利比亚军事行动仅两天,就在国会压力下决定退出;美国对伊朗核发展、叙利亚使用化武等问题均保持克制,避免动武;直至今年发生乌克兰危机,美国仍排除军事选项;面对近期伊拉克地区ISIS势力的急速滋长,奥巴马依然拒绝美军重返伊拉克,至少在地面上。
  凡此种种,无不反映美国操控国际事务、影响地区危机的意志与能力都在持续下降。美国处理这些发生在欧洲与中东包括最近巴以之间的连串危机,也大大干扰了它“亚太再平衡”的有效性。毕竟,美国必须将更多的外交和安全资源投放到处理更为急迫的危机之中,而亚太正在发生的力量平衡变动只是给美国提出了中长期权势变迁的挑战。况且即使中国正在快速崛起,中国仍然愿意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的主权与权益争议,这使中美之间更有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的机会。
  鉴于这些背景,国务卿克里就美国“重返亚太”的切入点做出重大调整,未来将更多凝聚于亚太区域组织与经济能源人文合作领域。客观而言,这是务实可行之举,因为走区域组织多边合作的道路,总体上能够获得本地区多数国家的支持,尤其是来自中小国家的拥护。此外,强调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清洁能源合作以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多在非安全的低敏感领域,在原则上不会招致多少国家的特别反对。即使是借重地区安全论坛或机构以推动亚太安全议程,美国也有多边主义的包装,这有助于它利用国际规制推销其“亚太再平衡”、有利于维护其主导本地区地位的利益。
  如果奥巴马政府真能按此升级其“亚太再平衡”策略,中美两国的竞合博弈亦将进入新阶段。首先,如果美国未来更多利用区域国际组织推动亚太安全与稳定,中美在关于海洋安全等问题上的博弈必将深化,但其模式将相对稳定,这对继续稳定与改善两国关系有利,中美关系的未来有望走得更为稳定。
  在可持续经济与能源发展以及人文交流方面,中美双边合作已经发展出世界上最为强劲的模式。中美两国在小布什总统时代启动“战略对话”(高层对话)与“战略经济对话”,并在奥巴马总统时代将其整合成年度“战略与经济对话”,迄今已举行五轮。此外,中美还在同期发起并举行了四轮“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两国间的这些对话合作机制已在相当程度上稳定了两方关系。尽管中美在经贸投资领域还有诸多竞争甚至摩擦,但两国在这些方面以及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仍是主流。美国愿意将这些内容注入其“重返亚太”的升级版,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不啻是利好消息。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沈丁立)
[责任编辑:奥巴马:中国不是负责大国 亚太勿怀疑美国后劲
美国总统奥巴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16日趁会议间隙在布里斯班举行三国首脑会谈美国总统奥巴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16日趁G20会议间隙在布里斯班举行三国首脑会谈。这一很早就预告的会谈被西方舆论称为“针对中国”,但会谈后发表的声明乏善可陈,仍旧老调重弹呼吁“依照国际法解决海洋争端,保证通行自由”。美联社16日称,美国白宫官员强调,美日澳三方会谈无意向中国发出任何信号。相比之下,更引起关注的是奥巴马15日在昆士兰大学的演讲。澳大利亚著名智库罗伊研究所16日在其网站发表评论文章认为,和3年前奥巴马在澳大利亚宣布美国“重返亚太”的演讲相比,奥巴马15日的演讲更多直接针对中国,其透露出的中美关系更加严峻,美国对中国的竞争感更加强烈。奥巴马在讲话中称:“凭借其国家规模和显著的增长,中国将在本地区的未来中不可避免地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问题是,中国将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英国广播公司(BBC)16日报道称,16日是的最后一天。当天上午,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领导人举行2007年以来的首次会谈。美联社称,此次会议是冒着对抗北京的风险而召开的。一位美国官员表示,此次三方首脑会议商定时间已有一年。除了军事合作外,三国领导人还讨论了打击IS武装分子行动、抗击埃博拉病毒,以及乌克兰局势。会后,三国首脑表示,他们一致同意“进一步深化三国之间已经强大的安全和防务合作”,加强“海上安全能力建设”。美日澳三国重申了“美国在亚太地区全方位介入的价值”,“这一(三国)伙伴关系基于无法动摇的共享利益与价值,包括坚守民主和开放经济,法治与对争端的和平解决”。报道称,声明中没有提及在该地区展开具体军演或新部队部署事宜。白宫官员坚持认为,G20峰会期间美日澳三方会谈,目的不是向中国发出任何信号。虽然声明没有直接提及中国,但媒体的解读却更愿意扯上中国。美联社称,这一会谈的背景是中国越来越自信的领土主张。日本NHK电视台称,“针对中国海洋活动造成的东海和南海紧张局势”,美日澳三国首脑达成了加深伙伴关系的共识,并发表了共同声明。报道称,安倍还向美、澳首脑通报了在北京接受中国习近平主席接见的内容,并说“想和中国构筑安定的关系。”对此,奥巴马给予肯定评价。日本电视台称,三国联合声明中明确记载“和平解决海洋纷争”,旨在针对反复强硬进行海洋活动的中国。《产经新闻》称,16日上午,安倍还和奥巴马举行了约25分钟的会谈,安倍称“日美要在亚太地区发挥主导作用,坚持并强化以日美同盟为基础的合作非常重要”。澳大利亚是奥巴马一周亚洲之行的最后一站。美联社称,虽然民主党11月4日竞选失败,但是奥巴马力图向亚太地区领导人表明,他仍有能力兑现深化美国参与亚太地区事务的承诺。他认为,这一努力是其外交策略的核心。奥巴马在15日的演讲中说:“人们多次怀疑亚太再平衡政策,他们想知道美国是否有后劲来维持这种再平衡。我在这里告诉大家,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将永远是我外交政策的一大基本焦点。” 罗伊研究所网站16日发表该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休·怀特的文章称,奥巴马在演讲中对中国的经济成就给予正面评价,并提到刚刚和北京达成的气候协定,但这更多是为强调美国和中国的不同做铺垫。奥巴马称,我们正在面临的问题是,哪些将定义未来一个世纪的亚太。作为一个太平洋国家,美国在亚太地区投入了“鲜血和金钱”,“我们不仅是口头上说说,我们是真正地在投入。”文章评论称,在2011年的演讲中,奥巴马只用了一个篇章说中国,但15日的演讲用了4个篇章,他虽非直接却毫不含糊地暗示:“现阶段的中国不是个负责任的大国”。文章称,在长期纠结“对华和对美关系哪个更重要”的澳大利亚,奥巴马给出了清楚的指示。但他没有说明的是,美国将做或能做何事,来对抗中国对亚太旧秩序的挑战。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蓝雅歌 陈宗伦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znguan]
Copyright & 1998 - 2014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美国“亚太再平衡”转型
&&&&来源:&&&&
&&&&&&字号
原标题:美国“亚太再平衡”转型  美国“亚太再平衡”转型   美国国务卿克里当地时间13日发表演讲表示,在奥巴马总统余下的任期内,美国将以双倍努力推进这位总统在2009年提出的重返亚太政策。然而,根据克里的注解,美国亚太政策关注的重心将发生变化。   克里认为,美国“加倍推进”的重点将集中在以下四方面:加强亚太国家区域组织合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合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们注意到克里这次的演讲场所是位于夏威夷的东西方中心,而他的前任希拉里?克林顿于2010年在同一地点也曾发表演讲,当时她在此地高调展示美国将“重返亚太”,明确表示“美国不是亚太地区的过客,而是常客”,并放出遏制中国的言论。奥巴马在同年11月的亚洲行中,更是强化了这一政策。   此次克里提出美国“双倍推进”重返亚太的抓手,同希拉里时代的着力点迥然不同。在奥巴马总统的第一任期,美国重返亚太的核心包括经贸与军事两个方面。在经贸投资领域,美国大力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以高标准打造地区贸易投资组织,试图重振美国的经贸投资优势。在安全领域,美国力图提升在亚太的军力部署,强化与盟国的军事合作,以确保它在这一地区的压倒性优势。在上述两个方面,美国矛头均有所指,尽管它试图不指名道姓。   四年以来,美国“重返亚太”并不成功。就美日关系而言,尽管美国鼓励日本修宪,为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松绑,甚至在钓鱼岛问题上公然为日本背书,但它仍未取得日本在TPP谈判上的妥协,美国在年内达成TPP协议的目标几无指望。在安全领域,美国既要利用日本等盟国与伙伴牵制中国的发展,又要防范日本国内保守主义的崛起,更为整合日本与韩国在美国同盟体系中的协力费尽心思,但收效甚微。   在奥巴马总统的余下任期内,尽管美国政府不会放弃全球收缩、亚太扩张的“再平衡”政策,但它已日趋力不从心。鉴于美国全球铺展、国力耗损的严峻局面,奥巴马总统自从2009年上台以来采取了“止战”与“慎战”并举的方针。一方面,美军在奥巴马第一任期内撤出伊拉克,并将在其第二任期撤出阿富汗。另一方面,美国力避卷入新的一场重大武装冲突,已留下六项“慎战”记录:奥巴马总统于2009年上台后,即同在上一年与格鲁吉亚发生战争的俄罗斯“重启”关系;美国行政部门在2011年发动对利比亚军事行动仅两天,就在国会压力下决定退出;美国对伊朗核发展、叙利亚使用化武等问题均保持克制,避免动武;直至今年发生乌克兰危机,美国仍排除军事选项;面对近期伊拉克地区ISIS势力的急速滋长,奥巴马依然拒绝美军重返伊拉克,至少在地面上。   凡此种种,无不反映美国操控国际事务、影响地区危机的意志与能力都在持续下降。美国处理这些发生在欧洲与中东包括最近巴以之间的连串危机,也大大干扰了它“亚太再平衡”的有效性。毕竟,美国必须将更多的外交和安全资源投放到处理更为急迫的危机之中,而亚太正在发生的力量平衡变动只是给美国提出了中长期权势变迁的挑战。况且即使中国正在快速崛起,中国仍然愿意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的主权与权益争议,这使中美之间更有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的机会。   鉴于这些背景,国务卿克里就美国“重返亚太”的切入点做出重大调整,未来将更多凝聚于亚太区域组织与经济能源人文合作领域。客观而言,这是务实可行之举,因为走区域组织多边合作的道路,总体上能够获得本地区多数国家的支持,尤其是来自中小国家的拥护。此外,强调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清洁能源合作以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多在非安全的低敏感领域,在原则上不会招致多少国家的特别反对。即使是借重地区安全论坛或机构以推动亚太安全议程,美国也有多边主义的包装,这有助于它利用国际规制推销其“亚太再平衡”、有利于维护其主导本地区地位的利益。   如果奥巴马政府真能按此升级其“亚太再平衡”策略,中美两国的竞合博弈亦将进入新阶段。首先,如果美国未来更多利用区域国际组织推动亚太安全与稳定,中美在关于海洋安全等问题上的博弈必将深化,但其模式将相对稳定,这对继续稳定与改善两国关系有利,中美关系的未来有望走得更为稳定。   在可持续经济与能源发展以及人文交流方面,中美双边合作已经发展出世界上最为强劲的模式。中美两国在小布什总统时代启动“战略对话”(高层对话)与“战略经济对话”,并在奥巴马总统时代将其整合成年度“战略与经济对话”,迄今已举行五轮。此外,中美还在同期发起并举行了四轮“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两国间的这些对话合作机制已在相当程度上稳定了两方关系。尽管中美在经贸投资领域还有诸多竞争甚至摩擦,但两国在这些方面以及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仍是主流。美国愿意将这些内容注入其“重返亚太”的升级版,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不啻是利好消息。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沈丁立)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位置:
不存在(或者已被管理员删除)!
发贴人:发贴时间:【】[]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太平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