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束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参加哪两次重要国共内战谈判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从事业型向市场型的演变——赣南红色旅游的历时性分析
下载积分:799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9:04:4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从事业型向市场型的演变——赣南红色旅游的历时性分析.PDF
官方公共微信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何香凝()
何香凝()
何香凝(1878年-1972年),原名瑞谏,又名谏,号双清楼主,广东南海(今广州市荔湾区)人。她是国民党领袖廖仲恺的革命伴侣,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妇女运动的领袖,画坛杰出的美术家。她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她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真诚地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她发动妇女参加革命,为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她把艺术创作与革命活动紧密联系,她的作品中充满斗争激情、浩然正气。
何香凝(1878年~1972年),原名谏,又名瑞谏,别号双清楼主。广东南海人,生于香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著名政治活动家、画家。
她与丈夫廖仲恺一起来日留学,在女子美术大学习日本画,后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为革命的需要绘制和刺绣军旗、符号、告示和军用票图案等。辛亥革命后在广州受岭南派影响,作水墨山水画。1925年以后,为革命奔波斗争,一段时间无法作画。20年代末常画寒冬不谢的梅菊和百岁长青的松。在上海、香港举办画展。1929年去法国巴黎。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以后立即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与柳亚子、经亨颐、陈树人等组成“寒之友社”,举办义卖展览,慰问前线抗日将士。1938年以后,迁居香港,支持宋庆龄建立的中国保卫大同盟,向海外华侨宣传抗战,并为八路军、新四军募捐筹款。这时期所作多为松梅菊,偶作山水,大都赠送或出售给华侨。香港沦陷后到桂林,以卖画为生。光复后重回香港。1949年以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务。
1911年毕业于女子美术大学。1897年与廖仲恺在广州结婚,1902年变卖妆奁资助丈夫留学日本,同年冬相继东渡。1903年春入东京目白女子大学预科,后转入女子师范学院预科,同年结识孙中山。1905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同年9月介绍廖仲恺加入该会。1906年入目白女子大学博物科,1908年改入本乡女子美术学校高等科。毕业后由日返港,随同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举家赴日本。1914年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积极参加讨袁(世凯)和护法运动。1920年起在广东任“出征军人慰劳会”总干事。1924年坚决支持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改组中国国民党。1926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并任妇女部部长、广东省政府委员,主持广东妇女工作,创办“罢工妇女读讲习所”,发起组织“援助海丰农民自卫军筹备会”、“军人家属妇女救护员传习所”、“妇女运动讲习所”、“中国各界妇女联合会”,支援北伐战争。[2]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辞去国民党政府的一切职务,进行反蒋斗争,同年担任仲恺农工学校校长。1935年与宋庆龄等率先响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发表的《八一宣言》,担任全国各界救国会理事。抗日战争时期,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从事抗日民主运动。“皖南事变”后发表宣言,严斥蒋介石策动内战的阴谋。1947年参与筹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从事反蒋独裁活动。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一、二、三届名誉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擅长诗词和国画。有《何香凝诗画集》。1972年9月逝世。
1897年与廖仲恺结婚。1903年夏东渡日本求学。9月与廖一起结识并多次拜访孙中山,决心献身民主革命,并受孙中山之托积极在留学生中进行活动。1908年8月经孙和黎仲实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此后数年,在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及本乡女子美术学校学习,同时承担收发孙函件等后勤工作,并为孙领导的起义设计绘制过军旗等图案。其在东京寓所成为孙及同盟会骨干会员经常聚会的地方。
何香凝的父亲是香港经营茶叶出口和房地产的著名商人何炳桓,何香凝从小性格刚毅有主见,特别爱听太平天国女兵的故事。那时候上流社会的女孩都要缠足。母亲给她缠上,她等母亲转背就剪开。不惧打骂,坚决反抗。父母对她实在没有办法,只得放任她长成一双天足。何香凝不同一般富家千金,整日热衷打牌穿戴,她爱读书。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氛围里,她不能进私塾读书。于是天天软磨硬求父亲,终于进“女馆”读了几个月书。后来,她又找来哥哥们的读本自学。就这样,她认识了不少字,并接触到一些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的妇女解放等新知识。她聪慧伶俐,做事精细,因而深得父亲器重。
廖仲恺的父亲廖竹宾是客家后代,侨居旧金山多年。亲身经历了旅美华侨所遭受的种种歧视,深知小脚女人是中国的一种耻辱,所以曾留下遗嘱:儿子必须娶个大脚妇女作媳妇。可是,在19世纪末年,中国的妇女几乎都裹着小脚,社会上见不到多少大脚妇女,尤其是上层社会里,不缠足的大家闺秀更难找到。
正为女儿脚大难找婆家而忧心忡忡的何家,碰上廖仲恺要遵照父亲的遗嘱选择配偶,何香凝的“天足”正符合要求。通过媒妁之言订婚,然后迎娶,1897年他们在广州结婚。
新婚之初,何香凝有些惴惴不安,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接触,她发现廖仲恺是一个心地善良、诚挚忠厚,有着耿直性格和强烈的进取心的青年。廖仲恺设法搜罗各种新书刊给她阅读,为她指点疑难;何香凝爱好美术,廖仲恺就耐心教她绘画。
所以,何香凝很快就对自己的婚姻庆幸起来。夫妇二人都羡慕太平天国的革命人物,又都喜爱画画和学习诗词,志趣相同,情投意合。
当时,清贫的廖仲恺在经济上窘迫,成亲后只能修整兄嫂家屋顶晒台上的破屋作为“新房”。这间房子矮小简陋,是一间名副其实的斗室,但它高处独居,完全不受楼下侄儿侄女们嬉笑打闹的干扰。何香凝和廖仲恺白天在这里研读诗文、谈论时事,夜晚一起观赏清净明澈的月色。中秋佳节,皎洁月色给他们斗室洒下一片清辉。何香凝触景生情,写下了“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的诗句。他俩自得其乐,为了纪念这种既可读书又便赏月的幽静惬意的读书环境,把这间小屋命名为“双清楼”。
黄花岗起义前夕回到广东。辛亥革命失败后与廖仲恺一直追随孙左右,进行讨袁与护法斗争。陈炯明叛乱时极为关心孙夫妇的安危,并全力营救廖脱险。随后,大力支持孙改组国民党,与廖一道成为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拥护者和执行者。1924年8月担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后,积极开展妇女运动。1925年孙在北京病危时入京侍疾,是孙中山临终遗嘱的签证人之一。孙中山和廖仲恺相继去世后,继承他们的遗志,维护三大政策,努力推进国民革命运动。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二大”中央执行委员。后代理妇女部长职,积极支持北伐战争。
“四一二” 到建国后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与宋庆龄、毛泽东等通电讨伐蒋介石。1929年愤然与蒋介石决绝,后出国旅居欧洲。九一八事变后回国从事抗日救亡斗争,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等职。期间曾变卖书画为十九路军抗战募集物品,并同宋庆龄一起筹划救济工作,创办了伤病医院。1937年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与宋庆龄等提出恢复孙中山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要求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寇不抵抗,对共产党进行镇压围剿,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义愤。1935年7月,国民党华北军分区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侵华日军司令宫津美治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拱手让出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使华北名存实亡。消息传来,何香凝义愤填膺,随即派人把自己的一条旧裙子与续范亭的一副对联装进一个包裹送给蒋介石,她在裙子上题了一首诗并有落款:
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
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
吾侪妇女们,愿赴沙场死。
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这首诗愤怒地抨击了蒋介石及其军队不抗日的卖国行径,并表示了自己愿作巾帼英雄奔赴抗日前线的决心。包裹中附寄的续范亭的对联为:
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
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顽。
何香凝借续范亭的这副对联,把蒋介石(名中正)喻为不中不正、又臭又硬的厕所怪石,可谓是酣畅淋漓!抗战胜利后致力于爱国民主运动,反对蒋的独裁与内战政策。1946年参加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的筹备工作。1948年1月与李济深等在香港创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等职。日在北京逝世。著作编为《双清文集》下卷。
贤妻良母,世界女性之楷模
何香凝在家中始终是一个贤惠的妻子、慈爱的母亲。
廖仲恺、何香凝一家
她与廖仲恺结婚后感情甚笃,对丈夫的衣食照顾得无微不至。然而,廖仲恺要上前线,她没有小女子的凄婉,慷慨写诗勉励:“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陈炯明叛变,廖仲恺被叛军上镣囚入黑牢时,她拼命闯去探监并为之送饭换衣。1925年,廖仲恺在广州中央党部门口遭右派刺杀时,何香凝就在身边,丈夫的鲜血洒满了她的衣衫。她强忍悲痛,把思念深埋心中,继承廖仲恺未竟的事业,不曾有丝毫的动摇和妥协。
作为母亲,何香凝慈爱而有见地。她十分关爱自己的一双儿女,又支持儿子廖承志和女儿廖梦醒投身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廖承志在上海遭国民党逮捕后,何香凝闯进警备司令部,表示要陪儿子坐牢,加上宋庆龄出面营救,才使廖承志获释。儿子刚回家,又说要去偏远且凶险难测的川陕苏区找红军,何香凝虽然心有不舍,但仍支持儿子的志愿。分别四年后,她才接到廖承志的音讯,知道廖承志经长征九死一生到达陕北,马上回电鼓励他“须努力奋斗”。为使儿子专心革命,她在抗战的辗转流离中还带着小孙孙。何香凝被当时进步报刊誉为“世界母性之楷模”。
擅作花鸟,偶作山水
靳尚谊油画无产阶级革命家《何香凝肖像》
作为中国革命的元老级人物,何香凝一直没有放下画笔,早期作品有浓厚的日本画风格,她以梅花和老虎为题材的绘
《狮》(国画) 何香凝
画作品享誉海内外。她擅作花鸟,偶作山水,笔致圆浑细腻,色彩古艳雅逸,意态生动。擅长中国画。作品有《狮》、《梅花》、《高松图》等。
表现的是深山农户人家的田园风光。远山几重,运笔草草,远处幡杆、屋顶隐约可见,近处小桥流水人家,宛若一幅世俗风情画。在这淡然的画面背后,隐藏着画家心理的不平。通过作画年代和题诗可推知,这幅画是画
何香凝作品集
家个人心情的宣泄,也吐露出画家心中理想的生活家园。
何香凝亲笔手书的孙中山遗训“天下为公”
1979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何香凝中国画遗作展览,1982年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于广州建立。出版有《何香凝画集》、《何香凝诗画辑》、《双清诗画集》等。人物轶事
何香凝亲笔手书书 孙中山遗训:“天下为公”
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日何香凝美术馆经中央批准在深圳兴建,
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日建成开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写馆名。为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
地址:深圳南山区华侨城
何香凝美术馆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主体采用灰、白两色调,典雅庄重。建筑风格极简朴素,于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体现着现代感,更体现着何香凝一生的品格。美术馆建筑共三层,设有主展厅、副展厅、咨询厅、贵宾厅、多功能报告厅、藏品库、画室、美术培训中心、裱画间以及咖啡厅、书店等配套设施。
何香凝美术馆以收藏、陈列和研究何香凝的艺术创作及艺术文献资料为基本宗旨;并以策划、展示、收藏、研究优秀的海外华人艺术、女性艺术、年轻艺术家的创作,整理和保存相关的艺术史文献资料等作为主要学术工
何香凝与傅抱石(左一)和潘天寿(左二)
作;注重交流、介绍和推广中外当代艺术。
建馆以来,何香凝美术馆作为何香凝艺术和当代艺术的传播与推广的公共艺术机构,创立了以“何香凝艺术陈列”、“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何香凝美术馆学术论坛”、“何香凝美术馆学术讲座”、“全国美术院校油画专业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等为核心的学术品牌。并于2005年成立了以整合海内外当代艺术资源,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接轨的“OCT当代艺术中心”。
为推动何香凝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和中外艺术的交流与发展,何香凝美术馆以积极而主动的姿态活跃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特区。经过十余年不懈的努力,已在中国艺术界、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形成了当代性、学术性和知识型美术馆的形象,并逐渐将其影响力辐射至国际。
8建议创设广州农校
仲恺农工学校
为纪念廖仲恺先生,何香凝于日在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议上提议设立
仲恺公园和仲恺农工学校。后来因种种困难,仲恺公园没有建成。仲恺农工学校于日正式开学。
仲恺农工学校,位于广东士敏土厂(水泥当时叫士敏土)旁边,广东士敏土厂建于1907年,是中国当时仅次于天津开平水泥厂的一家水泥厂。该厂至今依稀可见“财政部直辖广东士敏土厂”字样。1917年、1923年孙中山曾两度迁移广东士敏土厂,把该厂作为大元帅府,这两次廖仲恺都是担任财政部长。因此,何香凝把仲恺农工学校的地址选在广东士敏土旁边,也就是孙中山大元帅府旁边。2003年,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的地址是广州东沙街18号,而仲恺农工学校(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地址是广州东沙街24号,两地仅相隔3米。
1925年8月20日,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廖仲恺在广州去世后,国共合作的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了纪念廖仲恺先生筹备委员会,何香凝为主任,委员当中有蒋介石、李济深、许崇清、陈树人、古应芬等人。
日,何香凝在广州召开的“廖仲恺逝世纪念会”上说:“廖先生曾说中山路有无限之希望,又说中国蚕桑日渐退步,非提倡蚕桑不足以挽回利权。因此,我们现在发起在中山路建廖先生纪念公园及农工学校,所以留纪念,而发展农工,现在举行募捐,深望各同志努力匡助,以竟廖先生之志。”
学校用地问题,因广州中山路征地有困难,后经何香凝四处奔波,在广州土敏土厂旁边征得潮田旷地,作为仲恺农工学校用地。因廖仲恺先前担任过财政部长兼农民部长、工人部长等职,积极执行孙中山的扶助农工政策,被称为工农群众运动的保姆,何香凝因此把学校定名为仲恺农工学校。
捐款支持仲恺农学校的有香港罢工委员会、国共合作建立的广州黄埔军校师生,广州、香港各界人士,胡文虎等海外侨胞以及广州以外的国内各界人士。
日,仲恺农工学校正式开学。何香凝任校长、以后挂名校长达15年之久。何香凝当时的职务
何香凝:1925年10月担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妇女部长,以后又担任民国党中央妇女部长。1926年1月,何香凝又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仲恺农工学校曾聘请著名教育家许崇清为校董会董事长。国民党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也曾经为仲恺农工学校的校舍题字。仲恺农工学校开学的时候,先设二个班,一班为三年制本科,一班为一年制实习科。
20年代仲恺农工学校编印的《本校概览》介绍:1927年开学“决议先招蚕科二班,一班程度较浅,注重实验,毕业期限一年,名为实习科。以略识书算之农家子第为基本。所有衣食住宿概由政府供给,并月给津贴三元。使其毕业后,有相当技术能深入民间而领导(蚕种)改良工作……其次则招收高小毕业程度入学之蚕丝本科一班,自负学费,自备膳费。三年毕业。注重实验,而兼授以学理。管理务求完密,训练务求精严,冀养成勤慎耐劳、有真实常识之实业人才,供国家建设之用。”
1927年4月,第一次国共合作走向失败,国共两党的斗争越来越激烈。这时何香凝在武汉参加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府。但南京、广州已开始清共,广州共产党人纷纷逃往武汉。武汉还维持着国共合作的局面,何香凝发表电声讨了在上海清共的蒋介石。
何香凝在武汉打电报给国民党广州当局,决定辞去在广州当局的兼职,但又请求广州当局,不要因政治分歧而解散仲恺农工学校。电报上说:“国民党广州政治分会,广东政府诸委员证鉴:香凝现决辞政治分会及省政府委员职,特此电达。惟有所请求者,仲恺农学校经费望予维持。”
1927年7月武汉国民政府清共反共后,何香凝避居庐山,表示不参加当时政治,实则抱消极观望态度。
1929年,上海许多当时全国著名的书画家,为支持何香凝创办的仲恺农工学校的经费,慨然泼墨赞助,捐集了许多著名的书画,公开售卖,作为仲恺农工学校经费。何香凝携带自己的画作于1929年9月到南洋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义卖筹款。几个月间,在海外华侨的支持下,何香凝便向仲恺农工学校汇回10万元大洋,学校用这笔款扩建了实验楼,建成了当时华南地区最大的蚕种冷藏库,以及添置了图书、仪器设备等。30年代,仲恺农工学校建成了机蚕丝工场。规模虽小,但有广东丝业界最先进缫丝机36台,每月生产优质蚕丝200多斤。
从1927年起,15年内培养了一些抗病优良蚕种,其中包括“仲字1004号”、“仲字1006号”两蚕种,在珠江、长江流域的蚕区推广。抗日战争期间,广州仲恺农工学校搬迁至广东南海县西樵官山,以后又四次搬迁,在广东北部山区,度过艰苦岁月。
1946年,何香凝多次发表文章声援共产党,声讨蒋介石,何香凝的儿子廖承志也早已参加共产党当局关系紧张,广州仲恺农工学校也濒临破产边缘。30年代国民党曾把朱执信、廖仲恺并称为先烈;此时广州的执信中学声名很好,而广州仲恺农工学校则面临破产。
1946年7月,何香凝在致国民党南京中央的信中说: 仲恺农工学校,及专纪念仲恺先生设立于广州河南。十数年来,由香凝担任校长。自愧能力及经济支出绌薄弱,虽未能大有发展,而一切经营维持颇费苦心,历届学生多有造就。回忆二十余年创立之始,设立校董事会,由香凝亲自募捐,奔走于海外及国内戚友间,拙作画品卖得款项不少,由此奠定基础。本校产业、仪器、图书、什物等,皆自行购置,哲生、子文同志亦校董之一,当能洞悉情形。抗战期间辗转逃亡内地,香凝到曲江之时,以老衰多病未能担任该校长职务,遂改为省立学校,行政由政府管理。
然而,本校之校董会因管理校产之故,并未解除其职责也。 吾党先烈之纪念学校,岂止仲恺学校一间,而独贫贱仅留片瓦之仲恺学校则受摧毁。
从何香凝的信中看到,仲恺学校已濒临破产。以后,何香凝与国民党当局的矛盾越来越深,仲恺学校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仲恺农工学校又得到发展,改名仲恺农校。“文化大革命”中,又再度受到冲击,曾改名为实验农场。20世纪80年代初,仲恺农校属国家重点中专学校。1984年,仲恺农校改为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更名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09年1月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现设有17个二级学院(系、部)和华南地区最大的雅思考点;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硕士一级学科点、5个农业推广硕士招生领域、45个本科专业,其中16个名牌、特色专业,含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学校面向全国17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5000余人。八十多年来,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基层农业技术干部、专家、学者以及省部级领导干部,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溢滔、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等。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是:稳步发展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实现农、工、理、经、管、文协调发展,努力使学校成为教学与科研并重,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现代化大学。
纵观仲恺学校历史,广州仲恺农校比起广州执信中学来说,更多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今天,广州执信中学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都属于国家培养人材的学校。
《中华民国史》中何香凝辞条
何香凝(),原名谏,又名端辣,祖籍广东省南海县,
日生于香港东街一位商人家庭。父亲何载,出身于农民家庭,后发腱为胥港人地产商,母亲名陈二,,何香凝有三个兄弟、九个姊妹,她本人排行第九。,1885年,何香凝7岁入“女书馆”读私塾,两年后被迫辍学。之后,她长期在家坚持自学,遇到疑难问题就向塾师请教。由于刻苦努力,她到10多岁时已能背诵白居易、杜甫及李门等人的一些名诗。
1897年10月,经人介绍,何香凝与廖仲恺在广州结婚。二人的结合,使“自少生活优裕,社会接触少”的何香凝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1902年,为支持艾大廖仲恺上日本留学,何香凝毅然把陪嫁的珠宝、金银、翡翠等首饰和所有的家具卖掉,作为旅费和学费。次年春,她又卖掉家中的其他物品,毁家出国,东渡日本。到东京后,她先人补习学校学习口语,后进东京女子帅范学校读预科。她与廖仲恺一起多次拜访孙中山,并提出参加革命工作,得到孙中山的赞同。
日,由孙中山、黎仲实介绍何香凝参加中国唰盟会,成为最早的女同盟会员。小久,她义介绍从国内返吲的廖仲恺加人同盟会,她的住所成为同盟会的秘密聚会和联络机关。1906年4月,何香凝从女子师池学校毕业后考入日白女子大学教育部,攻读博物科,后因生病和生育而退学。1908年,何香凝进入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高等科学习绘画,1911年初毕业。黄花岗起义前,她携带儿女同到香港。辛亥革命胜利后,广东省成讧军政府,廖仲恺任广东财政司副司长,她离香港来到广州。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后,广东省宣布独立并组成讨袁军,但讨袁军很快失败,何香凝与廖仲恺带子女经香港流亡日本。1914年,孙巾山组织中华节命党,何香凝履行于续,加入新党。之后,她主要在留日中国学生中进行反袁联络和宣传工作。袁世凯取消帝制后,她随孙中山、廖仲恺回到上海。1917年,孙中山南下掀起第一次护法运动。9月,应孙中山之邀,何香凝与廖仲恺一起从上海来到广州。第二年,受孙中山指派,她与廖仲恺两次去日本,为两南军政府筹备发行公债及联络日本各界人士。护法运动失败后,她再度回到上海。
1919年5月,北京爆发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此时正在东京的何香凝召集留日学生集会,声援国内的爱国运动,并赴横滨筹募运动所需经费。1920年11月,廖仲恺就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何香凝离沪到广州。在第二次护法运动期问,她与宋庆龄组织“出征下人慰劳会”,并担任总干事,多次率领慰劳队慰问前线官兵。陈炯明叛变后,她一方面关心孙中山、宋庆龄的安危,另一方血积极营救被陈炯明囚禁的廖仲恺。她冒险嘶见陈,指责其背叛行为,要求释放廖仲恺。不久,廖仲恺获释。
国共合作酝酿期问,何香凝赞同国共合作,积极支持国民党改组事宜。1924年1月,中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何香凝作为大会代表参加了大会。在会上,她提出“妇女在法律上、经济上、教育卜一律平等”及“在党中央组织妇女部”等提案获大会通过。同时,她还提出在广州举行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肖大会的建议。之后,她被任命为国民党妇女部部长,祚中围共产党的帮助下,努力开展妇女运动,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她宜传反帝反封思想,号召妇女们行动起来,解放自己。她还开办妇女学校、合作礼等,绀织妇女进行学习及从事生产劳动,以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
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她是孙中山遗嘱见证人之一,陪同宋庆龄办理孙中山丧事。她在致电廖仲恺时说道:“总理虽死,主义愈张,台斗愈烈。”她与廖仲恺成为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承继总理遗志、为党最能负责、最能工作而又勇敢于革命运动、工农运动及反帝国主义运动的积极领袖”。日,廖仲恺被国民党右派刺杀身亡。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何香凝一方面哀悼逝者,另一方面忧伤革命事业尚未成功,精神与体力本已支撑不住了,但为革命事业而夼斗的重任激励着她,使她重新振作起来。她和悼亡诗中写道:“辗转兰床独抱衾,起来重读柏舟吟。月明霜冷人何处?影薄冬残夜自深。人梦相逢矢&不易,返魂无术恨艰禁!哀思唯奋酬召愿,报国何时尽此心?”
廖仲恺被刺身亡,使何香凝更加峰决地执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她在工人集会演说中讲道:“要想打倒帝国主义,非与共产党亲善不可,更非注意于最有革命力量的工农阶级不可。”1925年10月,她发起“援助海丰农民自卫军筹备会”,支援农民运动,创办“军人家属妇女救护员传习所”,进行救死扶伤活动。
1926年1月,中同闻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何香凝在大会上作了《廖仲恺遇害事略及其感想》、《妇女运动之经过》的报告。她被选为罔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继续担任妇女部部长职务。“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她指责蒋介石“总理死后,骨尚未寒,什恺死后,m电未干”就背叛中…先生的主张,并要求释放被捕人员。5月15日,她出席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与柳亚子等人一起反对国民党右派捉出的“整理党务案”。
日,广州国民政府举行北伐誓师大会,何香凝发表了演说。她一方面创办“国民党中央妇女运动讲习所”,另一方面率女子救护队赴北伐前线救死扶伤。年底,她随同同民政府迁都而来剑武汉。1927年仞,何香凝为阻&二蒋介石制造分裂,亲赴庐山与蒋介石面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她到处发表演讲谴责蒋介石摧残工农、背叛革命的行为。年底,她因劝蒋停止反共未果,断然拒绝作蒋介石和宋美龄的证婚人。
1928年底,何香龄发表声明,辞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抛弃南京罔民政府加给她的一切职务,不愿与国L屯党反动派同流合污,第二年,她忍痛出国,先后游历南洋及欧洲的伦敦、柏林、巴黎等地,并侨居巴黎郊外,过着读&绘画白娱的流亡生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何香凝闻讯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中目东北,义愤填膺。她从巴黎发函上海《申报》,让其转告全国军民:“虽已老病,不能介逐疆场,然亦必马上归围,誓随我民众之后,作救护死伤工作。”10月中旬,她离开巴黎经新加坡回上海,为了支援抗战,她表示要“专心办理社会慈善事业,以尽国民一分责任”。她还致函蒋介石等人,要求南京罔民政府资助东北义勇军抗日。1932年初,日奉发动一·二八事变,何香凝组织和领导上海妇女界,成立慰劳队、救护队、难民救济队等开展工作。她亲自率队慰问第十九路军和第五车官兵,鼓励他们抗战。她要求蒋介石支援第十九路军抗日,当遭到拒绝后,愤怒写下“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IlJ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赴沙场死”的诗篇。为从经济上援助抗日爱国官兵,她到处募捐筹款。她还积极呼吁崮民党释放政治犯,并营救廖承志出狱。
1935年中共《八一宣言》发表后,何香凝与朱庆龄、柳业子等率先签名响应,成为巾罔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战线的积极支持者。她还撰文抨击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指出对于日寇的侵略“除了抵抗而外,实在无路可走”,1936年“七科子事件”发生后,她与宋庆龄等人发起“救国入狱运动”,抗议蒋介石政府对爱国志上的迫害。毛泽东住给她的信中赞扬道:“今日之事,唯有斗争乃能胜利。先生一流人继承孙先牛传统,苦斗不屈,为中华民族树市模范,景仰奋兴耆有全国民众!’。1937年2月,何香凝与宋庆龄、冯玉样等人联名,向国民党五届i中全会提出恢复孙中山三大政策案,要求“市刻恢复先总理的二人政策,以帮助克服目前非常的民族危机”。
1937年七七事变后,何香凝发起组织“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号侣全国妇女团结起来,“为了中华的自由解放,奋斗到底”。八一三抗战开始后,她留在上海,组织妇女缝纫团、烹饪队等,支援抗日将士。上海陷落后,她举家辽往香港。在香港期间,何香凝组织“保卫中圈大同盟”,向海外华侨及同情同情中国抗战的国外友人募捐,并将募捐到的药品和其他物资,转运给抗日军队。汪精卫叛国投敌后,她发表文章痛斥汪背叛三民主义,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当将介石发动反共高洲日时,她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并发电斥责蒋。
1942年,何香凝从香港回广东,第二年辽桂林。她与李济深等人多次西三酿成立民主促进会。1945年抗日战午胜利后,何香凝从广西迂广州,后到香港。她积极支持重庆谈判,致电蒋介石:“务恳依照总理北卜宣高技临终遗训,即行召集各党派代表、各界贤达,共商国是,歼明令许可人民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释放一切爱同政治犯。”她还呼吁,“大家心该起来监督政府,停止内战”,“我们要和平民丰,反对内战”。
1946印6月,蒋介石发动伞而内战,何香凝顿感“八载逃亡胜利回,内战传闻增愤激”。,她不仅团结身边的民主人士呼叮停止内战,还致电美吲总统杜鲁门,要求荚国政府“停止一切足以助长中国内战的措施,恢复中国和平”。1947年,何香凝与李济深等积极筹划建立党内民主派组织。她多次出席中国国民党民主派联合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日,何香凝与李济深、谭平山、蔡廷锴、柳业子、朱学范等住香港召开国民党民丰促进会、二民主义同志联合会联席会议,宣布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何香凝被选为中央常务委贝,成为“民革”主要负责人之一。5月,她与李济深代表“民革”联名通电全国,响应中共“五一”号召。
1949年4月,应中其之邀,何香凝离港抵达北半,在火下站受到朱德、周恩束、邓颢超的迎接。毛泽东在怀仁堂设宴款待了她,9月21—30日,她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主席团成员,并代表“民节”向大会致词。在这一次会上,她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同成立后,何香凝担任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民主党派一系列重要职务。1949年10月,她被任命为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3年4月,在中华全国第二次妇女代表人会上,被选为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土席;1957年9月,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三届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为全国妇联名誉主席。1954年12月,在中国人民政治价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上,当选为政协全国副主席;1960年4月,在全国政协筇三胭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再次当选政协令国副主席。1959年4月,存第二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她当选为仝国人人副委员长;1965年1月,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继续当选为全国人大剐委员长。1956年2月,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她当选为“民革”中央副主席;1960年9月,在“民革”中央四届三次会议七,她出任“民革”中央主席。
在50年代,何香凝最突出的工作就足主持国家侨务工作。她一方面积极参与国家侨务工作各项政策的制定,另一万面进行r大鼋的争取、团结和联系工作。她日思夜想、时刻关心的是散居海外各地的l300万侨胞。她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侨胞服务”的方针,为捍卫侨胞的正当权益尽职尽责。她全力支持爱国华侨反对帝国主义及种族上义者迫害的止义斗争。何香凝非常关心俞湾统一问题,怀念在台湾的军政故友。她常以咏诗作画、与义章或演讲等多种形式,关心台湾同胞,思念台湾的』口友,希望他们“应该记得孙总理的遗嘱”,“能够振作起来,使台湾复&祖国怀抱”。
何香凝才华横溢,是一一位享有盛誉的女画师。1960年,她被推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她还是一位女诗人,一牛作了许多诗,并出版有诗画集。1968年后,何香凝渐感身体大不如前。1972年初因肺炎住进医院。9月1日病逝j:北京,终年94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次国共合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