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无意识的植物人佟爱国老师念佛佛号号是否会种下得度因缘

通灵佛教网&||||||
--(134)[] newscj
贪妒的病理分析──心理分析与佛法十二因缘的比较(上)
贪妒的病理分析──心理分析与十二因缘的比较(上)/张大卿佛洛伊德对焦虑烦恼的心理分析,有跟异曲同工之处,前者有现代医学的训练及多年的临床观察,后者有古印度医学的训练加上多年的修行体验,两者都先后对人性有过深刻的洞察,都企图了解苦恼的起源与消除之道,比较两者观点的异同,或将有助于后人对人性开展的认识。是什么在佛法里归人五蕴中的识蕴,“蕴”原意为积聚、缘合之意,识蕴内缘六根(人的五官加上意根)、外缘六境(色、声、香、味、触、法)聚合而成“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此六识与色身(五蕴中的色蕴)配合,加上外在条件(光、空气、湿度、空间等四大)的因缘,构成人类情绪(五蕴中的受蕴)、认识(想蕴)、本能或意志()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识蕴”并非先“”存在,所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觉其味”即指“行蕴”不出现的情形。在这里,不妨先把“行蕴”视为“注意力”。显然,要先有注意,才能有意识,但反过来看,没有意识,又怎能注意?这个问题不妨以动、植物的“习性”做类比。有些植物有“向光性”,它不需注意,它就向阳;有些动物喜欢温暖,它不需注意,身体就往气温适合它的地方倾靠。这个“不需注意”的性“向”,可以看成注意的“原型”(初始状态)。除了“习性”以外,动植物都有生长和寿命(衰老)的现象,也就是说,都有“新陈代谢”。这个“新陈代谢”也不需注意,它就随缘运转。也许,可以问一个问题,植物究竟有没有“意识”?依照上面所提的识蕴,没有“意根”就没有“意识”,“意根”特指神经系统,只有动物才有神经系统,也就是说,只有动物才有“意识”。至于,介于动植物之间的单细胞鞭毛虫,虽同时有动植物的一些特性,但它连最雏型的神经系统都未形成。人类的意根分为中央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前者分成脑和脊髓,具中又以脑下垂体、下视丘、自律神经系统、三角副肾腺体为调节免疫系统的“轴心”,身心一旦受到太大压力(如情绪长期沮丧),免疫系统就会受到冲击,“轴心”调节不成,人就会生病。自律神经系统包括呼吸、汗腺分泌、心跳、体温调节、骨节松紧等,都不待“意识”或“注意”即能自行调整,除非“外力干扰”过大,自行调整的机能不会丧失。佛法所修习的“止观”,基本上就是放下“”的主宰,对自律神经系统而言,“”是一种外力。“意识”大致来讲呈流动,连续状,虽然有时也因心不在焉而有迟滞不前的样子,但样子看起来迟滞不前,实质上仍是流动且连续。如人开车,心不在焉,车子还是在动,手还是在驾驶盘上,脚也没离开油门,所不同的只是他不知道车子是否已经开过头了。如人读书,心不在焉,眼睛从头第一个字溜到最后一个字,但是,却一个字也没有看进去。这样说来,心不在焉并不代表意识活动停止。不注意,意识活动照样进行,甚至也可以有“无意识”(unconsciousness)的行为,如梦游症和催眠下的行为。佛洛伊德把意识看成内在感官,把“无意识”看成一个连续活动的动力系统。这个“无意识”不以“注意”为存在要件。只要遇上情境,它就有趋避因应,以趋乐避苦为主,但不一定自觉到,也因此,不易当下察觉。心理分析的“无意识”不能理解为“没有意识”或“意识中断”,也不能理解为“意识不出现”。对佛洛伊德而言,无意识代表意识的另一面,属于自我不能察觉记得而照样有作用的“暗影面”。更精确地说,无意识与意识都是流动连续的,前者是上游(母),后者是下游(子)。“无意识”很类似佛法十二因缘里讲“无明缘行,行缘识”的“行”,也就是五蕴中的“行蕴”。用最近生理学学理来解释,“无意识”可以看成一种特殊的大脑皮质过程,“它”因为生理紧张而有寻求立即满足的冲动,从佛洛伊德的角度看,这种对立即满足的要求与“意识”不同,“意识”比较考虑条件,心理表现则为愿意等待或延后满足。“无意识”之所以比较不能等或延后,因为“它”像呼吸、心跳一样是一种生命本能,刻意“意识”压抑,一定会遭来“反作用力”。因此,“无意识”先于“意识”,生物演化与生理结构逐步发展的学理也肯定这个观察。佛法十二因缘同意这个说法,因为依日常语言经验观察,人绝大半是话先出口才“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话,如果要刻意“意识”到要说什么内容,说话的速度必然要慢一倍以上。依佛法“止观”(个人修证体验),“无意识”通常先于“意识”半秒,即使刻意或很用力地去“意识”,结果“无意识”还是要比“意识”快将近一个脉搏的时间,大约4/5 秒。修行上常说“当下”,其实严格讲,大部份都是“随观”(“随”后紧跟着「观”),说“现观”,只不过在表达其间误差极小而已。基于这个止观体验,十二因缘指出,“行缘识”,这个“行”就是无始劫来的习气烙印有基因蓝图的密码,也就是佛洛伊德所强调的“无意识”或“生命本能”。意识的作用传统佛教(包括印顺的《佛法概论》)把“识蕴”解释为“明了识别”,事实上,根据个人修证体验,“识蕴”主要内容是流动、连续,如通了电的机器、电脑、本身尚未有认知与识别的功能,只有分别作用。《佛陀的启示》这本书就偏向这个解释,该书作者钖兰老法师Rahula认为,“意识”不能辨认事物,辨认这个字在英文里是re-cognize,直译成中文是“再认知”,就像英文里的记得 re-member)有“记起前的事情”之意,同样,“辨认”这个字已不是感官的第一印象,它有“再认”的涵意。依五蕴分别细观,“再认”是“受蕴”与“想蕴”的功能,前者属情绪的再认,后者属认知的再认。有人以为“意识”既会延续,又与身心相依,就直觉以为“意识”是“自我”或灵魂或业报的受者,具实,意识只是一个连接软体(受蕴、想蕴)与硬体(色蕴)的电流;况且,这个意识电流没有“行蕴”及前述外在条件配合也还起不了任何作用。勉强能说有个“自我”的是“行蕴”,因为“行蕴”是一切习气的积聚,与众不同,有“独一、自在、常”的“相似性格”。独一是“非我不可”,“自在”是“非现在满足不可”,常是“从古到今常相左右”。说这些是“相似性格”,意谓:“不必然如此”,不必然“非我不可”,不必然“非现在满足不可”,也不必然“从古到今常相左右”。唯一可以强调的是每个人的“行蕴”都有与众不同的特质(idiosyncracies),如人手掌,天底下找不到两个人完全一样。这个特质称为个体性(inpiduality)或个性(character )皆可,称为“自我”(self)则嫌晦涩。美国哲学心理学家米得氏(George H. Mead)把“我”分成受格的“我”(me)和主格的我(I),前者是意识下确定知觉的自我,后者不能完全确知,因为它指向未来,如人说话之前,不完全确知他将要讲的每个字、每个声调、每个语气、每个表情,借用米得氏的用辞,也许可以称“行蕴”为“我”(I)。回头来说“意识”的作用。“意识”能分别异同、能认知(cognize ),但不是辨认(recognize),瑞士分析心理学家楷容(Carl Jung)定义意识的根性、本质是:排除、选泽和区别(exclusion, selection, and discrimination),透过他的说法,我们又看到意识有“注意”(即排除和选择)的先行因素,人何以意识这个而不去意识那个,六境当前,何以选择色境或声境或香境或味境或意境?具中势必要有“行蕴”的作用,这个“行蕴”就是基于驱力(drive)的“我要”(I want )。佛法把行蕴看成无始劫来的习气,这个“无始”就是不知缘起的“无明”,所以十二因缘的第一个关系是“无明缘行”。无意识的作用前面说过,“无意识”并不是“意识不现前”,而是不待“意识”分别的本能活动,这个本能活动从植物到多细胞动物到脊椎动物到人,各以其不同型式的新陈代谢(在植物是行光合作用)和性联合(sexual union)表现,前者表现为饥渴反射,后者表现为两细胞间基因资料的交换(如花粉的受精)。基于这个生物界现象如实的观察,佛洛伊德把人的本能分为“性”与“非性”两种,前者可在自身求得满足,如“自淫”、“自患”;后者饥渴依赖外缘,不得不有所“等待”,其后发展为服从的自我(ego)。“性”的本能因为一向不感觉对象缺乏(以自身为对象),一旦自身不再做为对象,就难以控制。所谓“自身不再做为对象”,要从性的发展说起,人的“性感”以触受为主,遍布全身,一开始并没有集中在生殖器官或新陈代谢的两个外接器官(口腔与肛门),也没有集中在青春期密集发展的乳房或第二性征,随着外在环境与自身的互动,分别烙下愉快(舒服)或不愉快(不舒服)的印记,脱离母体后,自身渐渐发现(意识的分别作用)外缘(客体)也可做为“性本能”的满足,同时发现与新陈代谢(“非性”的本能)有关的外接器官(口腔与肛门)特别能引起舒服,注意力从此“分化”,这个分化随着内在生理组织的集中发展受到更大的强化,“性”的本能不再能予取予求的满足,偏偏习性上不太能忍受“缺乏”,紧张(焦虑的前兆)于焉形成。第一次焦虑来自与母体分离,脐带剪断,内呼吸停止,加上刚经过产道(非剖腹生产)或突然暴露在母体外的气压(剖腹生产),呼吸顿感紧张,肺部一下子受呼吸反射大力内震而扩张,“哇”地一声大哭起来,这就是佛洛伊德讲的“焦虑”,在德文里。他特别选用angst 这个宇,angst的拉丁文语源是angustiae,有窄小产道呼吸紧张之意。脱离母体,婴儿意识到自身不能自由使唤“性”的本能,这种感觉,杂阿含经称为“欲令如是,不欲令如是”,这个习性,阿含用了一个“使”字(巴利文是anusaya)维妙维肖地描绘了人对“性本能”(佛洛伊德原文用libido这个字)的支配欲。可是性本能是“无意识”的,它不受意志支配,以为意志能支配控制,只徒然造成自我(ego)与性本能的紧张,这个紧张不但消耗掉个体生命力(因为压抑),也剥夺了个体的享乐能力(因为避开),阿含经称之为与生俱来的执着「我慢系着使”。业力与性本能十二缘起的“行缘识”,“行”相当于佛洛伊德的性本能,“识”因为已经有“行”的成份,所以可另称为“攀缘识”或“有取识”。这个“攀缘识”类似佛洛伊德所说的神经病“病灶”。南传增支部经典把“行”看成“业”的同义宇。“业”有意志或决意之意,先有决意(无意识)才有意识行为,佛陀显然也是这个看法。一般人直觉以为先有意识才有压抑后的潜意识(subconsciousness), 佛洛伊德反对这种看法,他甚至认为“潜意识”这个字会令人产生很大误解,因为真正的心灵历程是先有“无意识”,因为适应外缘与生理功能分化发展,才产生“意识”。“意识”相当于“心”,“无意识”相当于“心所”。“心所”就是心灵历程,包括五十二种“心所”里的“身见”(Sakkaya-ditthi),“身见”相当于英文的I,注意I,不包括me。佛法讲的修“行”,就是修这个“心所”,就是进德修“业”。修“行”与修“心”不同,前者是处理“无意识”,后者是处理“意识”。“无意识”先于“意识”,性本能先于自我(ego); 性本能是业力,处理“性本能”不当而引起焦虑烦恼是“业果”。“性本能”原本只是单纯的身心冲动释放与满足,本来可以自行解决(如梦中高潮或自摸),或弹性地以各种兴趣转化,却因为自我设限或压抑,否认兴趣与需要,而变得本能力量过度累积或扭曲。过度要降伏,扭曲又变得黏着,表面上看起来痴情而驯服,实际上却个性僵滞死板,不能通权达变,而那本能力是过度发展的,可能变得太相信意志力量,而误以“意识”为“无意识”,狭隘地限制人性发展而变得教条主义,在修行上则变成专修心意识的定力,而不懂如何观“心”无常,观“法”(心所;无意识)无“我”。业障与神经质“性本能”的特性是不服从现实与必要性的支配,“它”自由运动,收放自如,桥过水无痕。“非性的本能”(又称“自我本能”)的特性是口渴喝水、肚饿就充饥,如实判断外界现实对自我的利害,决定逃避或延缓或适度发泄满足。两种本能各行其是,互相调和适应就相安无事,一旦关系破坏就成为致病因素。佛洛伊德认为,“性本能”一有“执着”,“自我本能”就不能如实知见而产生压抑。神经质源于两种本能的矛盾,并非源于性。“执着”是因为自我机能失调,“自我”以为“心意识”是苦恼或紧张焦虑的原因,为消除紧张焦虑,刻意改变“心意识”以求适应,以为问题全在内部,就逐渐与外在现实脱节,不再会想改变外界以满足“无意识”(心灵历程)的冲动。传统佛教强调转“识”成“智”,无非是肯定“心意识”的真实而否定外在世界的价值,连带也否认“无意识”创造和转化外在世界的价值。所以,转“试”转了一辈子,到最后就变成“我想有什么就有什么”的神通大自在,口袋明明没有钱,他说“数不尽的钱”; 出门明明是徒步,他说是开车;搭波音767飞机从台北到洛杉矶明明要大约14小时,他说“念到”身也到;我们说他有神经病,他和他的跟随者却说我们“业障深重”;他说“只要他在加州,加州就不会地震”,后来加州发生地震,他说“没有地震,只有你们的身心在震”。理论上认为转“识”可以成“智”,还不算神经质,要等到实际上他自认为转成才算。这时候对他来说,三千大千世界皆是幻,只有他证入的心性世界“本来清净,本自不动”,面对一切善恶境界,他已经做到“心念不起而内见自性不动”。面对空气污染、有毒废枓、交通壅阻、噪音四起,他照样清者自清、浊者自浊、闹中取静。面对人权沦丧,他认为人权虚幻不真,他内心世界无边无际无以量度,人权问题丢入识境界,轻如鸿毛。面对贫困或社会暴力问题,他自觉无比富有、平静,贫困、暴力对他而言,只是一点也不真实的名相。二二八事件、林宅血案、郑南榕自焚、许信良入狱,都是因果报应,他的心智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完全做到无动于衷。他非常快乐又非常平静,他的快乐与平静一点也不必与外在世界接触,一点也不依赖对象,他没有看报纸的需要,没有与人交谈的需要,没有做爱的需要;他看报纸、他讲话、他做爱,都是随顺众生的需要,对他来说,一切需要都是幻,他已经没有需要。对这样的境界,他说,“不可以语言思维来表示”,因为“一切语言都是戏论”。这是一个自觉自证知的“涅盘境界”。对他这样一种境界,心理分析认为是一种过度膨胀的自淫,也可以叫做自恋神经质。这样的神经质,对外界现实的基本态度是“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他不想改变外在世界,认为那很麻烦,而且遇到挫折,心理压力可能更大,干脆不再追求外在现实的满足,而转求内心世界的自我满足,从此,与世无争,心理分析称之为“退化”。“有”与“没有”本能要向前发展,生命方才能充分解放与开发。不敢满足“无意识”的本能冲动,又不敢磨练自我判断(适应或改善外界现实)的能力,生命力就会相对萎缩,自我则因畏惧挑战而得不到历练。一个充分开展的生命,对本能冲动的满足无挂无碍,面对紧张,他如实知见,不压抑也不逃避?(紧张太大一时无法负荷,自我可先暂避)。依十二因缘的修证体验,最重要的下手处在“六入缘触”的“触”,“触”就是密切面对现实,发展对他人关爱“施与受”的能力,用眼睛、用耳朵、用鼻子、用唇舌、用双手、看、听、嗅、品尝、拥抱、完全地去体验关爱。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充实长处、改善短处,观蔡自己的兴趣是否真能满足自己长的本能冲动,观蔡自己是否不敢爱(接受)、不能爱(布施),真能爱得无畏不悔!施与受(gave and take love)要注意平衡发展。不平衡,容易不甘心。如果认为自己施比受多,一旦对方不适当回报,心里就有气。如果认为受比施多,自己又无以回报,心里就容易负债。施与受是人与人的交流互动,常常因互补虚实有无,而在物质上、精神上、彼此都能互相充实增上。接着「六入缘触”是“触缘受”。“受”要如实知见,喜欢就知见喜欢,不喜欢就知见不喜欢,舒服就知见舒服,不舒服就知见不舒服,不要否认自己的好恶,更不要不清楚自己的好恶,好恶可以改变,不要让太多好恶,障碍了自我改善现状,追求更高品质社会的欲望。好好的享受生命之欲,不要自我设限而自觉受到剥夺,压抑欲望(无意识本能冲动)的满足,将戕害自我发展,连带压缩自己慷慨爱护别人的能力。否认自己的不舒服、不喜欢、又没有魄力改善现状,创造自己的喜欢和舒服,内心世界就难以充实快乐。生命力也难能真正解放。“触缘受、受缘爱(贪妒)”。 这个“爱”宇原巴利文是tanha,有“贪妒”之意,中文译成“爱”字甚为不妥。“贪妒”来自恨别人“有”自己所“没有”,却不太注意自己也“有”别人所“没有”,也不管别人所“有”是不是真的自己也想“有”,他永远不满足,他就是缺乏,只要别人“有”他所“没有”,他就觉得有挫折。贪妒越多,他越要占有,越要操弄自己所“有”以突显别人所“没有”,这个“操弄”就是“爱(贪妒)缘取”的“取”。他只是“要”别人所“有”,却不肯互惠交换自己所有,连带也否认自我的感情需求,他片面要求别人的爱,别人的好,他只是要吸吮,为吸吮而吸吮。他“有”很多,却不承认“没有”时间消受;消受不完的“有”,也不愿给那些“没有”的人。他,什么爱(love)都“没有”,只“有”贪妒。(待续)(1990.3.《新雨月刊》第32期)净空法师关于如何学佛的解答:因果篇
净空法师关于如何学佛的解答
作恶之人入阿鼻地狱永无出期,请问这个世界上众生是不是愈来愈少?
所有的外伤都是业因感召的吗?每当拟定假日发心念佛,或念佛摄心时,障碍就特别明显得多,同修教我应先回向,将功德和他们分享,我恐怕有时会发出空头支票,往后麻烦更大,请问该怎样让他们能够成就?
让孩子立大志成大贤的志向,但是孩子在生死边缘恐怖状况之下诞生,这也许造成他日喜欢恐怖魔鬼打杀的画面。请问这样的业,我是否能够转得过来?
弟子曾经有一次到一位女同修家里,他先生因为不信佛,在我面前毁谤出家人。我深怕因果,所以不敢开口说话,坐在那里当作什么都没听到。后来听到一位法师说:“无论何人在说损人的话,如果你站着、听着,造成他有这个缘造业,你也一样有罪。”弟子曾经听老法师说过,毁谤破坏三宝的形象罪过很大,死后必堕阿鼻地狱。请问弟子是否被牵累,应如何是好?
我是婚姻的第三者,因年少不懂事犯下的错误。并且我跟他有两个孩子,也因孩子的因素而继续维持这样的关系,学佛之后了解因果,请问这样的情形是否属于邪淫,又应如何修持?
6. 法师讲过惜福、种福的人寿命会增长。请开示。
有人寿命到了,福报没有享完的,卧病在床上享,请问两者是否矛盾?
8. 作人为什么这么累?为什么这么辛苦?
少数强国,横行霸道,动则施武,使平民惊惶、众生如荼,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和战争政策的制定者,他们将受怎样的因果报应?希特勒也曾不可一世,可是最后遗臭万年,今天希特勒应在何处?
古德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可是今天佛门内有少数同修忘记了圣训,违背了戒律,横生见解,指责他人,甚至借口攻击排遣他人,这非但不是庄严佛净土,而是动摇了一些同修的信心,甚至招致世间人们对佛教的讽刺。古德警戒我们:“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请问这样做会负什么样的因果责任?
11.为什么近两年来世界灾难骤然剧增,由此而造成人心不安,怨气冲天,请问将会对今后产生怎样的影响,有无解救办法?
许多课程当中,都是用白鼠、河南猪、狗等动物的生命来成就我们医学的知识。请问这是否犯了杀戒,将来会承当什么样的因果?
13. 请问老法师什么是功德与福德的区别?
14. 我堕胎两次,流产一次,请问罪能消吗?
15. 居士为家人切肉烧菜,请问是否犯杀戒?
依法师智慧,佛教的护生观,如何走入宗教以外的领域,而通向二十一世纪人类都能共同意识到的一个环保课题。请开示。
请问师父就护生观,如何看待目前自杀、堕胎日渐严重的社会现象?
在世间人有许多非常富有的,他就非常吝啬。在我们的佛法因果中,今世的财富必定是过去世布施种种的因,既然过去世有这样的习惯性布施,为什么过去世的习性不能带来今生,过去世的七法财又能带来今世,应如何解释?
释迦牟尼佛和憍陈如尊者的前世,是忍辱仙人和歌利王的关系,歌利王当时是一名暴君,用刀割忍辱仙人之肉,根据因果应该得恶报,请问为什么还成为佛第一个被度化的人,这是否违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论?
怎么理解“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修行者入了一真法界,心与法性同体,身与法相同体,已无因果。请问为何再来的菩萨有临终示现病相的?又佛陀示现三月马麦之报?
您说因果不空、不昧因果,只要参透“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原理,不必求什么。可是念佛可以消罪,“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世间的一切,还有什么求不到?过去我们无知所造作的种种罪业,经过真心忏悔,诚心改过,可以消业。请问释迦牟尼佛的三个月马麦之报,这里是否有矛盾?
譬如有人在过去造作极重地狱业因,但是后来能够觉醒,痛悔前非,并且遇到念佛法门,能够彻底看破放下,深信切愿,一心念佛,求愿往生。这种往生正因的强大力量下,以往造的地狱业因,就显得无能为力。以前的地狱业因,受后来念佛正因净化转变,因此不会受地狱的罪报,而是往生极乐世界,一生证得不退成佛。不会因为念佛往生之后,还要带着过去地狱的业因,再到地狱受报。因为“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灭”,这种解答是否正确?请老法师慈悲指正。
问:作恶之人入阿鼻地狱永无出期,请问这个世界上众生是不是愈来愈少?
答:你很担心!这个世界上众生不会少。世界上众生多少,是属于共业所感,与这些没有关系。我们今天世界上有这么多人是共业,跟我们没有共业的,他绝对不会到这个世间来。这么多众生从哪里来的?其他世界移民过来的。我们念佛往生,岂不是从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移民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去吗?六道轮回范围很大,六道就是佛讲的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里面的星球太多了,人互相往来,所以生活空间很大,不是这么窄小。堕阿鼻地狱不是永无出期,这个话讲不通,经上讲:要经过许多大劫、百千大劫罪报完了,他才能出来。所以他不是没有出头的日子,只是时间很长。
问:所有的外伤都是业因感召的吗?每当拟定假日发心念佛,或念佛摄心时,障碍就特别明显得多,同修教我应先回向,将功德和他们分享,我恐怕有时会发出空头支票,往后麻烦更大,请问该怎样让他们能够成就?
不可以说所有外伤都是业因感召,不见得!外伤有时候是我们自己不小心,没有留意。譬如到野外去旅行,你被小虫咬,或被带刺的树刺伤,这是你走路不小心,未必是因果报应。由此可知,中国古人讲孝道,孝亲不能让父母担忧;自己的生活习惯、一切行动要小心谨慎,不要让自己身体受到伤害,引起父母的忧心,这是正确的。
至于业障,我们说得很多,冤亲债主每个人都有,而且都很多很多,因为不是这一生结的,过去生结的都忘掉了;我们虽然忘掉,他没有忘掉,所以这个事情很麻烦。冤亲债主非常非常多,佛教给我们的方法非常好,我们修行为谁修的?不是为自己。为自己修,冤亲债主还是会来找麻烦。为什么?你这个人自私自利。我不是为自己修,我为一切众生修的,包括冤亲债主在内,冤业马上就解开了。决定不是为自己,我断恶不是为自己断恶,修善不是为自己修善,破迷不是为自己破迷,开悟也不是为自己开悟,成佛也不是为自己成佛,是为度一切众生。只要有这个心,这个心就是回向,这个回向的效果就非常显着。
乃至于我们生活,我今天吃一餐饭、喝一杯水不是为自己,是为一切众生。为什么说喝一杯水是为一切众生?喝一杯水是我身体需要,我身体为一切众生工作,不为我,我不需要,众生需要这个身体为他们服务,我吃饭是为这个身体,喝水是为这个身体。换句话说,统统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这是回向心,这是解冤释结,这就不会开空头支票了;空头支票还是自私自利,兑不了现。
所以心量要大,量大福大,心量小福报就小,要明白道理。我们要拓开心量,像诸佛菩萨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问:让孩子立大志成大贤的志向,但是孩子在生死边缘恐怖状况之下诞生,这也许造成他日喜欢恐怖魔鬼打杀的画面。请问这样的业,我是否能够转得过来?
答:转业完全靠自己,先把自己的业报转过来,然后你才能帮助家亲眷属。所以佛帮助一个众生,他不限于一生一世,佛帮助众生是生生世世,这个道理与事实我们都要懂得。这一世他的业力太强,他自己没有能力转过来,我们也帮助他,知道他这一生不能成就;还有来生、还有后世,慢慢的来。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很有耐心,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总是尽心尽力去帮助他,我们自己本分的责任就尽到了。但是不可以对他有任何期望,有期望你会很悲伤,你会很失望。这要学佛菩萨,佛菩萨的心永远是清净的,真的是观察入微。
问:弟子曾经有一次到一位女同修家里,他先生因为不信佛,在我面前毁谤出家人。我深怕因果,所以不敢开口说话,坐在那里当作什么都没听到。后来听到一位法师说:“无论何人在说损人的话,如果你站着、听着,造成他有这个缘造业,你也一样有罪。”弟子曾经听老法师说过,毁谤破坏三宝的形象罪过很大,死后必堕阿鼻地狱。请问弟子是否被牵累,应如何是好?
答:应如何是好?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就好。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的一切罪过都可以能够避免了,所以还是念佛好。以后遇到这种事情,别人毁谤,不管是说什么人的过失,你在旁边听了,不可以不说话。你不说话是错误的,你要说话,说什么话?‘阿弥陀佛’,就说这一句。他讲几句,你回几句‘阿弥陀佛’,你不断的把‘阿弥陀佛’灌到他耳朵里去,你的功德无量!他的话我们可以不听,他讲一句,我们回答他一句,这个办法比什么都好,这就度了众生。
这位同修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是婚姻的第三者,因年少不懂事犯下的错误。并且我跟他有两个孩子,也因孩子的因素而继续维持这样的关系,学佛之后了解因果,请问这样的情形是否属于邪淫,又应如何修持?’
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特别是净宗法门。这个法门是带业往生,过去所犯的过失,即使犯五逆十恶的重罪也能往生,问题是你知不知道过失,你能不能改过,能不能真正忏悔依教修行?关键在此地。佛在经上给我们举了一个比喻,我们的罪业就像一个房间,密封的暗室,是‘千年暗室’,这是比喻我们造的罪业之重,时间之长,可是我们点一火把,点一个灯,这个暗室就照明了。这个比喻说,只要你觉悟,一觉悟业障就消除了。所以罪业都是从迷惑生的,觉悟就消除了。&
业障消除之后,我们问:‘过去所造的罪业,还有没有果报?’这是很多人关心的事情。罪业消除,果报还是有,不能说没有果报;但是果报现前,你就不在乎了,你明白了,这就是古大德讲的‘不昧因果’,不是没有因果。欠钱的还钱,知道过去生中我欠他的,这一生中我应该要还他。欠命的要还命,你看看安世高的传记,安世高曾经两次到中国来还命债。在过去生中他误杀别人,所以这一生当中要找到那里去,还是被人误杀,第三次到中国来,这才弘法利生,示现出家人的身分。&
所以说,诸佛菩萨过去生中所造的业,果报还是要受。这就告诉我们,恶业不可以造,你造的恶业,成佛还是要还债,还是要还命;不过你很清楚、很明白,还完之后,你还是有好去处,生死自在,福慧无量,跟凡夫不一样。凡夫遇到冤亲债主,不甘心,不情愿,所以受许许多多折磨,凡夫不像佛菩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总而言之,一定要断恶修善,要依照佛在经典里面的教诲去落实。佛家入门是《十善业道经》,一定要把十善做到。
中国的同修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法师讲过惜福、种福的人寿命会增长。请开示。’
没有错。惜福、修福的人,你若没有福,你会得福,佛家讲的,财布施得财富。我们没有钱布施,我们可以去做义工,做义工是内财布施,得的财富比外财布施还要殊胜。譬如在道场,你做一天工。一般做一天有多少工资,你有报酬的;你不要,到这边来做义工,义务的,就是你把劳力在此地布施。为什么比金钱还要殊胜?金钱布施是呆板的,你在这个地方做一天的工服务,不但用你的体力,还用你的智慧;更难得的,是你有一个真诚的心来为大家服务。所以,这个福报比一般财布施当然要殊胜多了,这是理所当然的。
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世出世间法都一样,如果我们自己有一些东西,这些法物;凡是不是财都属于‘法’,这个字包括了。别人有需要的,我能够义务的帮助他,送给他,这是属于法布施,得聪明智慧的果报。如果吝法,我有,别人想要,我不肯给他,来生得愚痴果报。吝财的人得贫穷果报,吝法的人得愚痴果报。我们看到,我在讲经时候也讲得很多,很多人送一些书给我看,我看书跟别人习惯不一样,我看书第一个看版权页。版权页如果印有‘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本书我不看。为什么?他没有智慧,他不肯法布施。没有聪明智慧,他能写出什么好东西?不值得我们花那么多时间和精神读它。佛菩萨的东西,每一部经典后面都劝你流通,功德无量!一般佛书,在从前刻版的时候,后面都会印‘欢迎流通,功德无量’,都会印这几个字在上面;现在恰恰相反,很多老法师写的书都印上‘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我不看。我从前老朋友演培法师,演培法师的著作很多,但是后面都有这两句,所以他也知道我不看他的书。我们交情是一回事情,我不肯浪费时间看你的东西,心量小,吝法!
人智慧怎么开的?欢喜帮助别人开智慧。人怎么会发财的?欢喜别人都发财。我们要有这个心!欢喜别人都健康长寿,我们自己就健康长寿。决定要用真心,决定要做圆满的功德,不要做一半,用心不相同,要做圆满,不要做一半。这样不但你种福,增长智慧,增长寿命。其实寿命的长短是没有差别的,长寿跟短寿是一样的。真正明白人,真正觉悟人,寿命长一点,住在这个世间干什么?不是为自己。为自己,寿命长就很辛苦了,为什么?他受老苦,要受病苦。寿命长是为众生,再多为众生服务几年,再多帮助众生几年,就是如此而已,这个长短又何必放在心上?
问:有人寿命到了,福报没有享完的,卧病在床上享,请问两者是否矛盾?
不矛盾。确实,我见过这种情形。寿命到了,福报太大了,福没有尽,那怎么办?生病,老人痴呆症,家里人要雇三班护士轮流照顾他,那个费用很大。往往这样照顾,照顾十几、二十年他才走;他要把他命里那个钱要用光,他要是不用完,他不会走的。这个情形之下,我们也有学佛的同修,很虔诚的佛弟子来问我,家里有这么个老人,当然,这个老人生病,全家都不安,精神负担太重,来问我。我说:‘我说的话,你相不相信?你肯不肯听?’肯听,我真的可以帮助他。什么方法?把他的钱财拿去做好事,做慈善事业,全部捐出去。就两个情况产生:一个是他还有寿命,他病就好了,他可以颐养天年,或者再过个三年、五年他就走了,他病好了;另外一种,寿命到了,他立刻就走,他不要受这个病苦了。
&&&&所以钱财不能积,积钱财是罪业。世间多少痛苦的人需要钱财,你把钱财攒积放在那个地方,不给别人用,你的罪过有多大!有些人他不懂这个道理,‘我的钱财都用光了,明天我没有了怎么办?’他不知道愈用愈多,他不晓得这个道理。如果你是大布施的话,你钱财上遇到困难了,你这个功德了不起。为什么?因果定律推翻了,有你做证明没有因果,佛讲的话全是假话,你给他做证明了,你的功德有多大。所以世间人无知,真的不明道理。&
我们钱财用光了,我这么多年来,我实在讲,过去生中没有修福报,贫穷、下贱,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没有财富。我是学佛学了这么多年,老师教给我这些道理我相信,认真努力做布施,有一分钱布施一分钱,有两分钱布施两分钱,这五十年来愈布施愈多,多到现在你问我有多少钱我不知道,我没有数字,愈布施愈多。无论做什么事情,自自然然佛菩萨、护法神在帮助,不用操一点心,这个多自在!建个道场,到处化缘,多辛苦!我们今天想这个道场必要,确实有必要,念头一动,人家把钱送来了。送多少?刚刚好那么多。你这个道场需要多少,他刚好送那么多来,不可思议!哪有操一点心?所以一定要相信佛的话,不相信佛的话,那真的叫‘吃亏在眼前’。&
所以,老人痴呆症大致上都是这个样子,何必把那个钱躺在床上去享?世间苦难人那么多,为什么不去帮助别人?自己早一点得解脱,早一点得自在,决定生到好的地方去;好事做多了,生天!躺在床上十几年,把自己那些钱享完,三途去了,自私自利!为什么不去帮助别人?要学佛菩萨的主动,自动自发,主动去帮助一切苦难众生。
问:作人为什么这么累?为什么这么辛苦?
答:这是业报。过去生中我们修的善不够,可能我们造的业很多,这是属于业报。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一定要懂得逆来顺受,这是自作自受,绝对不是别人给我们的。我们要想改善我们的环境,一定要断恶修善,《了凡四训》很值得参考。特别是最近做的《了凡四训》连续剧的光盘,只有两片分量不大;这两片我在澳洲、在此地,我都劝同学们每天看一遍,把它当作功课来做。一年都不要间断,也就是说一年当中你能够看三百六十遍,对你就产生效果,你就知道怎样改造你自己的命运。
问:少数强国,横行霸道,动则施武,使平民惊惶、众生如荼,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和战争政策的制定者,他们将受怎样的因果报应?希特勒也曾不可一世,可是最后遗臭万年,今天希特勒应在何处?
造极重的罪业,果报都在阿鼻地狱。这些事情在中国、在美国,我想世界其他许多国家地区有特异功能的人不少,我们一般人讲有神通的,这些人有能力看到地狱,有能力看到这些人现在在哪里。我过去在美国迈阿密讲经,迈阿密是美国很奇怪的一个城市,奇奇怪怪的人很多,那个地方也是美国毒品销售的中心,什么样的人物都有。我在那里讲经就遇到有些通灵的人告诉我,他们都在地狱,都在受罪!
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要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人出现?这是众生造作不善业所感得的,决定不能怪别人,这是业感。生在太平盛世,决定是过去生中造善业所感得的;我们生在乱世,是过去生中造不善业感得的。可是真正修行人,善业也好,不善业也好,关系不大。善业是顺境、善缘,我们遭遇的恶业,可以说是逆境,它是逆增上缘,都能帮助我们成就。我们生在水深火热之中,更应当加紧努力,深入经藏,依教奉行,我们自己寻找一条出路,这样才好。
问:古德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可是今天佛门内有少数同修忘记了圣训,违背了戒律,横生见解,指责他人,甚至借口攻击排遣他人,这非但不是庄严佛净土,而是动摇了一些同修的信心,甚至招致世间人们对佛教的讽刺。古德警戒我们:“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请问这样做会负什么样的因果责任?
答:这个不必问我,你看看菩萨戒经就清楚。不信佛不是佛弟子,造这些恶业都堕地狱;剃了头,出了家,受了戒,还造这些罪业,他的果报就可想而知。可是我们自己要认识清楚,我们也不必去毁谤他,也不必去批判他,‘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可以远离,可以自己找个地方去修行。他的势力大,我们道场就让给他,这个天下决定会有容身之处。真正修道人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绝对不会走投无路;真修道人要是走投无路,那佛菩萨都不灵了。佛菩萨很灵验,会照顾我们,生活清苦一点不怕,苦难当中磨炼自己,自己会有成就。
这位同修有七个问题。我是中国大陆的一个出家人,眼见今日之世界危机四伏,灾难频降,个个恐慌,家家不安,人人茫然,浊风弥天,业浪盖世,可是自己徒受如来恩护,白用众生供养,自身业缚蕴缠,恶习深重,上不能光扬佛法,下不能挽护众生。今提如下问题,请师父垂慈开示,借花献佛,以谢罪于天下。(这法师很客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近两年来世界灾难骤然剧增,由此而造成人心不安,怨气冲天,请问将会对今后产生怎样的影响,有无解救办法?’
这个问题你看得很清楚,实在说,许许多多人都见到。中国古圣先贤常常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发达一定有预兆,一个人如果要遇到灾祸也会有预兆。个人如是,家庭也不例外;这个家会兴旺、会衰败都有征兆。所以国家、世界还是不出这一个定律。我们看到今天社会的现象,这个现象是非常不吉祥的预兆。从这个预兆使我们想到西方古老的预言,以及基督教经典里面所讲的世界末日,回教伊斯兰经典里面也讲世界末日。
是不是真的有末日?我们佛教没有,佛教里面讲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过去了,我们现在依照中国历史记载是末法第二个一千年,世尊的法还有往后九千年,决定不是末日。但是末法这一万年当中,佛法的兴衰不止一次。佛法兴,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佛法衰,可能就会遇到灾难。我们看到现前社会佛法衰到极处,弘扬正法非常辛苦,有一些人有意无意给我们无情的打压,障难重重,这可能是外国人讲的末日的预兆。
能不能挽救?在理论上是肯定的。吉凶祸福是在人心一念之间,一念转恶向善,灾难就平息了。理论上是不错,事实上有困难,劝一切大众转恶为善决不是一件容易事情,那怎么办?《楞严经》上说得好,共业里头有不共业,有别业,从我自己本身转。这个我办得到,只要我自己转过来了,大灾难跟我是不共业。我转过来之后,我要认真努力劝勉一切有缘同修,我们一起来转,纵然不能够把劫难化除,我们也应该把劫难降低,把劫难的时间缩短,要从这里努力。一定要用自己的真诚心,真诚心能得诸佛护念,能感动天地鬼神。我们念念在祈求,一般宗教里面的祈祷,这就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如果我们自己不肯真干,那是决定没有办法逃过这个劫难。
从哪里做起?我们在讲席当中所说的,都是说这个问题,一定要从断恶修善做起。印光大师,大家都知道,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是等觉菩萨,我们在佛经里面都曾经读到,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有本有迹。印光大师示现的迹相是比丘相,他的本是大势至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还是有本迹,西方世界他现的相是大势至菩萨,他在本久远劫已经成佛了,跟观世音菩萨一样,古佛倒驾慈航而来,示现菩萨身帮助阿弥陀佛,是古佛再来。他看到我们今天这个现象,他看得很清楚。他提出什么方法来帮助我们度过这个难关?他提出三本书,我们不能不重视。第一本书是《了凡四训》,从《了凡四训》里真正觉悟因果报应是真的不是假的,种善因决定得善果,造恶业决定有恶报,《了凡四训》这一门功课就是教我们认清因果报应的理论与事实;清楚明了之后,你就要下决心断恶修善,断恶修善的标准是《太上感应篇》。印光老法师不用戒律,用《太上感应篇》做为善恶的标准,要做到才行。第三本书是《安士全书》。《安士全书》里面一共有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文昌帝君阴骘文》,这一篇教诲,在文字上讲只有《感应篇》的一半,《感应篇》是一千三百多字,《阴骘文》是七百多字,也是善恶的标准,都是帮助我们断恶修善。《安士全书》的后半部三篇:‘万善先资’,是劝我们戒杀的;‘欲海回狂’,是劝我们戒淫的,杀跟淫是一切恶业最严重的,特别有这两篇详细来说明;最后一篇是‘净土指归’,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
&&&印光大师对这三种书在一生当中极力提倡,目的何在?挽救今天世界劫运,我们不能疏忽。今天学佛的人多,但是疏忽了印光法师的教诲,所以学佛功夫不得力,大灾难之前人心惶惶。如果你在这上面扎根,灾难纵然现前,你还是如如不动,为什么?我清楚、我明了,自己更清楚我生从哪里来,我死后到哪里去,对于这些灾祸决定不受影响。所以印光大师的教诲我们要多想想,决定不能够疏忽。
问:第三,请问老法师什么是功德与福德的区别?
好,这个问得好。「德」跟得到的「得」意思完全相同,福德就是你得到这个福报,功德就是你得到所修的这些功,这个德跟得到是一个意思。但是功跟福不一样,福德是讲五欲六尘,对外的,这是属于福德。所以福德,我有福可以跟大家共享,我有房子可以送给人住,我有吃的、穿的可以送给人,布施给人,供养给人,福德可以跟大家共享。功德不行,功德是自己内在的,内在的功夫,这个我没有办法给你。如果这个东西要有办法给我们,我们就不要修行了,释迦牟尼佛把他修行的功德给我们,我们不统统都得到了吗?所以功德不行,功德古人讲的,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谁都不能帮助谁。
我们在楞严会上看到的,你看阿难自以为释迦牟尼佛是他的大堂兄,最疼爱他的,以为自己不要修行:你们要修苦行,你们不修苦行你们得不到,我大概到时候我的大哥就给我了。在楞严会上还遭摩登伽女之难,这才晓得不行,关系再好的,也没有办法给你,所以功德是要自己修。最容易体会的,譬如说持戒有功,持戒是你自己事情,戒律持得很好,你得到的是什么?得到的是定,因戒生定。这个定在佛法的术语叫三昧,你得三昧,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得清净心。所以,持戒这个功不能给别人,得三昧、得清净心,这是我得到的,也没办法给别人。修定有功,开智慧是德,你看佛家常讲,「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所以智慧从哪里来的?智慧是从戒定来的,你不持戒、不修定,你不会有智慧。听得再多,看得再多,这在佛法叫世智辩聪,那不是真智慧,那个还是不能够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要真智慧。所以,功德与戒定慧相应,福德没有。他问的都是与这有关系的,四个问题。
下面又问:‘回忆过去,我在学医的时候,解剖课必须用人的尸体,但在药理课,为了证明一种药物的作用,譬如肾上腺素对于心肌细胞收缩的功能,在心电图上的反应,而将活生生走进课堂的大狗,逐渐在加强药力下抽筋而死。我们虽然获得不同的心电图资料,当时也向教授提出,活活的狗被我们害死了,心里不舒服、不好受。教授回答说:“这只狗的价值就在于此,你们学到知识就行。”确实在以后的许多课程当中,都是用白鼠、河南猪、狗等动物的生命来成就我们医学的知识。请问这是否犯了杀戒,将来会承当什么样的因果?’
答:这是犯了杀戒。中国的医学跟西洋的医学走的路子完全不相同,中国医学从来不用动物做试验。中国医学有没有效果,现在还在实验的阶段,做什么样实验?就是西医治不好的病,西医放弃了这个病人,他就寻找中医,有不少中医把他救活了,就像许多的癌症。中医凭什么?望、闻、问、切,他不需要做实验,凭他的经验,凭他的知识、凭他的经验。‘望’是看这个人的气色,晓得你有什么病;‘闻’是听听你说话的声音,观察你的动作就明了。这事情不能说不合科学,这是经验。譬如喜欢玩汽车的人,时间久了,他从经验当中得知,马达一发动,一听声音他就晓得这车子的性能;如果有毛病,他就晓得毛病在什么地方,无需要做实验的,经验太丰富了。
所以中国的医学不是一生学医能成就的,所以‘医’至少要三代,经验才丰富,代代相传。也未必完全传给他的子孙,传给他的学生,从小做学徒,最后一关才把脉。把脉功夫高的大夫,他的手没有贴到病人的手腕,他的手是悬空的,距离病人的手腕大概有一公分的距离,没有贴着手腕,他就能感触到波动的状况,从波动就能够明了你全身哪一个部位有问题。往往病痛是一个部位,但是病痛的根并不在病痛这个部位,这些道理西医就没有办法理解了。西医确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他不知道头痛的因是在脚,脚痛的因是在头。
我在中国认识一位很高明的中医,他也治好许多西医放弃的癌症病患。但是他有一个条件,癌症的病患决定不能够开刀,动过手术和经过化疗,他没有办法;如果没有动过手术、没有用化疗,他有办法。凡是动过手术和经过化疗,用中医治疗的,顶多能够延长他的寿命三个月左右,这是很深的一门学问。中国的医学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非常可惜,现在人不相信,连中国人自己都不相信,对于自己民族自信心丧失了,非常可悲的现象。因果决定是有,报应决定不能够避免。
刘居士问:‘我堕胎两次,流产一次,请问罪能消吗?’
这个罪很重很重,当然能消,要看你用什么样的方法,真心忏悔、断恶修善、改过自新,罪业才能消除。否则的话很难,这是很重的罪,因为儿女到你家来投胎不是随便来的,多少人求儿求女,一生求不到,什么原因?过去生中跟这些众生没有缘;凡是到你家里来投胎的,是跟你的缘很厚。
佛讲有四种缘,有报恩的,如果这个小孩是来报恩的,你堕胎把他杀掉了,恩就变成仇了,这很可怕!下一次再来的时候,不是报恩是来报仇的。如果这个小孩是来报仇的,你把他杀掉,仇上再加仇恨,这怎么得了?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结怎么解开?自己真正觉悟了,真正忏悔,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念念给他回向,希望把冤结解除。
现在这种事情,可以说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角落都非常普遍,这个道理世间人不知道,事实真相更是无知,所以他造下这些罪业,跟众生结了深仇大恨,果报是没完没了,很可怕、很凄惨。所以自己决定要念佛求生净土,把自己修行功德回向给自己的冤亲债主。真诚心能感动鬼神,所谓是诚则灵,不诚就没有办法了。依照佛法修学是会有效应的,一定要如理如法的修学。
问:居士为家人切肉烧菜,请问是否犯杀戒?
这桩事情在家里只要不杀活的动物,你到市场去买那些已经杀好的,这样就不犯戒。如果买活的动物回来杀,那是犯戒,你买活的鸡和鱼回来杀,这样犯杀戒;人家杀好的你买回来,不犯杀戒,这是佛家讲的三净肉,这就是‘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
你在家里面做这些荤腥给你的家人,你自己最好吃肉边菜。古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猎人队吃肉边菜十五年。你用这种方法感化你的家人,他们吃肉食常常生病,你素食身体健康。最初的时候,他认为你们吃素的人营养不够、没有体力,比不上他;过了几年之后,发现吃素比吃荤的人健康,比吃肉的人长寿,慢慢他就觉悟了,素食殊胜。
问:依法师智慧,佛教的护生观,如何走入宗教以外的领域,而通向二十一世纪人类都能共同意识到的一个环保课题。请开示。
这课题已经走出宗教了,但是还需要靠所有宗教的这些领导人、传教师,共同努力来劝导广大的社会大众。护生不是狭义的保护这些动物、植物,更积极的要保护人类,人类现在所造的这些恶业,确实能够引发地球上最大的灾难。所以有一些宗教讲世界末日,西方也有许多预言家也讲世界末日,东方的预言家虽然没有讲末日,但是也肯定是有劫难发生。劫难从哪里来?一切众生造作的不善业,不善业带来的是不善的果报,不善的果报就是天灾人祸。所以我们今天讲环保,应当把环保的中心指向如何保护地球上人身的安全,防范天灾人祸的发生。有些人说人祸,人祸最严重的现在大家都知道,核子战争,核子战争现在科学家都肯定的说,万一爆发,这个地球上的人可能只剩下十分之一;换句话说,十个人要死九个人,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在一个星期当中,我们这个地球上爆发五千个以上的原子弹,地球就毁灭了,辐射尘随风飘荡,飘到哪里,就是一片死亡。
过去我们参观长崎、广岛被核子弹炸过的地方,当地人告诉我们,整整八年地上才长草。看到那个现象,我才突然明了佛经上讲的小三灾。以前碰到经文,不知道怎么讲法。佛说小三灾的现象是刀兵劫,这是战争。多长的时间?七天,七天七夜刀兵劫;刀兵劫之后,接着是瘟疫,瘟疫是七个月七天;然后再接着是饥饿,饥饿是七年七个月七天。以前不懂!我们过去跟日本人打了八年,世界大战也打了四年,都不算顶级,看到长崎、广岛,才突然想到释迦牟尼佛讲的小三灾就是核子战争。为什么?如果核子弹爆发,七天爆发那么多颗还得了!那个地方,它还只爆发一颗。确实被辐射尘照到的这些人,他要能够活过七个月,他的寿命才保全。所以瘟疫就是讲的核辐射,饥饿是地上草木不生,真的到第八年才长草,那叫饥饿。我们从这地方领悟释迦牟尼佛讲的小三灾,小三灾就是核子战争,小三灾就是指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是一般宗教里面所讲的世界末日。
人祸,我们如何避免,使冲突不要发生。现在大国拼命在制造核武,像美国现在来做反飞弹,怎么样来防卫。新加坡的联合早报,前一段时期有一段文章,我是偶尔看见,那文章写得好。他提出的意见说,大国不必去搞核子防范,为什么?这东西没有办法防止的;他说假如有一个核武国家,他不必攻别人,他把他自己家里的原子弹统统在一个地方同时爆炸,地球就炸毁掉了,你怎么防范法?我不给你打,我死你也不能活,同归于尽。他的想法很有道理!我不攻击你,我在家里爆发,我自杀,地球毁掉,你也死了。真正聪明人把发展核武这些钱拿去救济世界贫穷,这都是好事情,何必干这种傻事!所以我们今天讲的护生观,要护地球上的人类,先护人类,然后才能保护其他动物。人在地球上绝种了,其他动物也不能生存。所以,一定要一些志士仁人共同发心来挽救劫难。这是讲人祸。
天灾是天然灾害,天然灾害从哪里来的?也是人心感应来的,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佛在《楞严经》讲得很好,水灾怎么来的?水是贪心感应的。这些年来地球上到处水灾很多,造的是什么因?一切众生贪而无厌。佛讲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是我们居住的环境,环境是随人心转,所以人心善,风调雨顺;人心不善,灾难就来了。所以不要认为天然灾害与我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没有关系,那就大错特错!动物、植物、矿物、我们这个星球、自然环境,乃至于星球在太空当中的运行,与我们的思想造作息息相关,它都有关连,这是真理!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一定要存心善良,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要除掉贪心,要放弃自私自利,起心动念为社会想、为众生想。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间,前几天我讲过,人生的目的是什么?生到这个世间来是为什么的?没有一个纯正的目标,你的生活有什么意思!我们学佛的人非常幸运,我们明白了,佛在经教里面教导我们,人生纯正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觉悟,求觉。所以学佛,佛是什么?佛是觉,学佛就是学觉悟,求佛就是求觉悟,成佛就是成就觉悟,这是对的。觉悟把自己的境界天天向上提升,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觉悟了。古今中外的大圣大贤无一不是求觉悟的,这个目标纯正。人生的意义是觉悟之后能与一切万物万法和睦相处,这个有意义,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人生多快乐。
人生的价值,以佛法讲是弘法利生、续佛慧命;用一般的话来讲是舍己为人,培养继起的人才,这才有价值。你自己一生做得再好,你死了以后后继无人,你的成绩等于零,你没有价值。我们今天推动佛陀教育,我死了之后没有人再搞了,我的事业等于零;我死了以后还有学生继续再搞,代代有传人,代代都不断,这叫价值。所以孔老夫子说得很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不是家里生的儿女,不是这个意思,是指你的后代要有人才,后继有人,一代比一代殊胜,这是真正有价值。哪一个行业都是如此,在中国最值得人尊敬的,所谓老字号、老招牌,祖传多少代的,无论哪个行业,一提起,这个信誉好,是‘祖传的’,那叫后继有人,一代比一代好。如果一代不如一代,那就坏了,那就错了。
今天共同环保的问题,一定要建立共同环保的意识,就是认识到宇宙人生的真相,认识到眼前的危机。佛跟我们讲水灾是贪心感招的,火灾是嗔恚感招的,风灾是愚痴感招的,地震是心地不平感招的,都有因。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地平如掌,它没有高山,它人心平等,它没有高下。我们世间人心不平,所以大地不平;人心平了,大地就平。我们最近在澳洲也发现,澳洲没有高山,没有很高的山,大部分都是平原,一望无际。澳洲人少,现在人口也不过一千九百万人,它的人民非常厚道、纯厚,高下不严重,所以它的地就没有什么高山。觉悟的人,要很认真努力传播神圣的教诲,建立共识,化解世间的劫难。
问:请问师父就护生观,如何看待目前自杀、堕胎日渐严重的社会现象?
答:这社会现象,说实在的话,是‘末日现象’,很可怕!我到达一个地区,我想了解社会状况,社会的兴衰存亡,最明显的观察什么?观察这个社会里面的家庭,因为家庭是社会最小的一分子,你观察这个家庭健全不健全,家庭健全这个社会就更健康;家庭出了问题,这个社会肯定有严重问题。家庭里面第一个我们看他的婚姻,如果离婚率很高,我们就晓得这个社会有严重问题,这个社会充满危机,家庭破碎了,家不家则国不国。夫妻离婚,他们生下的儿女将来都是社会问题人物;单亲,没有母爱,没有父爱,他缺少一边,他的心理就不平衡,他长大了之后,就是社会动乱的种子。这怎么办?没法子补救。社会的安危决定权在家庭,家庭里面的安危决定权在夫妇,现在人哪懂得这个道理?
这些事情印光大师就讲得很多,《文钞》里面他老人家非常关心。夫妻有好的结合,就有好的家庭;有好的家庭,就有好的社会;有好的社会,天下就太平,人人享福。所以轻易离婚罪过极重,不是他自己两个人的事情,他要晓得影响之所及。你影响社会、影响国家、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安危,你的罪不重吗?我最反对人离婚,有人提这事情,我一定劝他,你背的因果责任太重了,绝对不是开玩笑的。修行在哪里修?人与人之间怎么相处,这就是修行。你为什么会结成夫妻?原因是当初相爱;为什么现在不爱?当初在结婚之前,夫妻两个都看到对方的优点,看不到对方缺点,都觉得非常可爱;结婚之后,生活在一起了,专看对方的缺点,把对方优点忘得一干二净,变得不能相处,原因在这里。明了这个原因,应该怎么做?一生当中只记对方的好处,不要记对方的缺点,夫妻好合。
像许哲居士一样,她一生我们问她,她的心纯善,善的心怎么培养?专门记一切众生的好处,一切众生不好处,她不听、她不闻、她不放在心上。李木源居士问她:‘有时你也看到人家不善,你也听到人家讲不善,你怎么办?’她举的例子很好,‘就像我每天上街,街上看到有好多人,我也看到他们,我也听到他们说话,你要问我,我什么都不知道’,没有记在心里,这就对了!不管什么人来说他人的长短,不要放在心上,只把别人的善放在自己心上,成就自己的善心。如果把别人的恶业放在自己心上,不就把自己的善心变坏了吗?这是最愚痴的作法,这个人没有智慧,这个人上了别人的大当,我们决定不这么作法。即使别人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在我背后造谣生事,有别人来告诉我了,我都不听,我都不接受。为什么?我始终记得那个人的好处,决定不记那些谣言,不记!久而久之,造谣生事的人他也会受感动,他也会转恶为善,这叫做普度众生。中国古人讲:‘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就是这个道理。别人为什么造谣生事,为什么说我这些坏话?我自己一定天天反省检点,大概自己有哪些地方做错,错在我不在他。孟夫子教我们‘反求诸己’,这是有道理的。佛菩萨教给我们,一切众生决定没有过失,过失在哪里?过失在我们自己没做好,没学好,让别人生烦恼,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懂得做人。
在佛法里面讲,自杀是绝大的错误,自杀不能解决问题,自杀的人很可怜。为什么?譬如讲上吊,佛在经上讲,上吊后,中阴身不能投胎,他要找替身,找不到替身他不能投胎;不能投胎,每七天他又要去吊一次,鬼魂每七天又要去吊一次,很苦!不是说问题解决了,这是增加问题,解决不了问题。服毒自杀的,每七天他又要服毒一次,苦不堪言,最傻瓜人干的事情,这不可以的。堕胎问题更严重,佛给我们讲,儿女到你家里来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如果小孩是来报恩的,你堕胎把他杀掉了,就变成冤仇,你是恩将仇报,来生再碰到的时候,他就不是报恩,他是来报仇的,你说麻烦不麻烦?如果是报仇而来的,你把他杀掉了,仇上再加仇,仇恨加好多倍,不得了!
人不是一生的事情,一生就好办,他有来生,他有后世,你要是想到来生后世,那就非常可怕了。如果已经做了这事情怎么办?你一定要知道忏悔,你要想办法补救,怎么补救?一定要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把你所修的功德回向给他,希望把怨结能够化解。这事情要自己做,别人没有办法代替,佛菩萨也无可奈何,一定要自己真心去做。可是不学佛的人不懂,不知道这桩事情的利害,不晓得将来还会有果报,这些事情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佛的教育、佛家的经典讲的是什么?实在讲全是讲我们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当中怎样趋吉避凶,怎样获得这一生、来生、生生世世幸福美满。佛教给我们生活教育,所以它是教育它不是宗教,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要认真努力去学习。
这位同修有三个问题,第一个:‘在世间人有许多非常富有的,他就非常吝啬。在我们的佛法因果中,今世的财富必定是过去世布施种种的因,既然过去世有这样的习惯性布施,为什么过去世的习性不能带来今生,过去世的七法财又能带来今世,应如何解释?’
过去的习气可以带到今生,而且肯定带到今生。他今生吝啬不肯布施了,并不是说他过去那种布施的习气没有带来,而是受这一生当中环境的影响,这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古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在这一生当中,生活环境对他有肯定的影响。他的环境、他的周边都是自私自利,生活在这种环境当中,如果不受影响,他是菩萨,他不是凡夫,他是再来人,这是例外。如果他是凡人,他就肯定受影响,所以教育非常重要。中国教童蒙,第一部是《三字经》,‘茍不教,性乃迁’,茍是假设,假使你没有教他,他的性情就变坏。为什么?受社会的影响,受恶的气氛影响,所以一定要好好的教导他。今天世风日下,社会动乱根本原因在教育,所以现在人很可怜,家庭教育没有了,学校已经不讲伦理道德,所教的都是教你怎样自私、怎样自利、怎样保护自己,由这个地方形成竞争。竞争决定诱导你,你的思想方向一定是损人利己。为什么?怎样考虑对我有利,对别人伤害与我不相干;我就是骗他,他被我骗,他愚痴,我比他聪明,我骗他是应该的,现在教育教的是这个观念。
&有竞争,发展就是斗争,有斗争发展就是战争,有战争,今天的发展就是世界末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从小就接受圣贤教育,中国两千多年来是以儒家教育为主流,维系两千多年民族的文化。民国成立之后,打倒孔家店,把中国古老固有的文化抛弃,这是中国人的悲哀。日本人也是从古代向中国学习的,他还能保留少分,虽然很少的一部分,少分对他们国家民族就起很大的作用。二次大战之后几乎亡国,不到半个世纪它就复兴了,又是世界大国。什么原因?就是中国固有的那一点点文化。日本人能够把中国固有的东西落实十分之一,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强国,它就是世界的领导人。这话是真的,绝对不是假的,可惜它落实的太少了。现在日本人对于古老圣贤的教诲是在学,深度不够,这是很遗憾;但是也非常值得我们赞叹,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比不上它。
第二个问题:‘释迦牟尼佛和憍陈如尊者的前世,是忍辱仙人和歌利王的关系,歌利王当时是一名暴君,用刀割忍辱仙人之肉,根据因果应该得恶报,请问为什么还成为佛第一个被度化的人,这是否违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论?’
答:因果论的道理很深,希望你用心去学习。歌利王割截身体他有罪,但是他也有功,他的过失是害圣贤人。我们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读到,在许多大乘经论里面读到,害圣贤人是五逆罪,但是你害的是什么人,如果害的真正是佛菩萨,虽然堕地狱,说老实话也划得来,地狱罪业受满之后,善报现前。对忍辱仙人来讲,对忍辱仙人有什么贡献?成就忍辱仙人的忍辱波罗蜜圆满,等于说忍辱仙人接受这次考试,这次考试看看能不能忍受,如果忍受若无其事,忍辱波罗蜜毕业了;没有歌利王割截身体,他恐怕还要修很久,这一次就帮他毕业了,把他推高,恶心恶行做了一桩好事,道理在此地。如果他是害一个普通的人,修忍辱功夫不到家的人,你杀害他,被害的人对你起怨恨心、报复心,这个罪过就重了。所以你要看对象,他没有怨恨心,他没有报复心,反过来他有感恩的心,因为不是你对他这种暴行,他没有那么快成就,你帮助他提前成就,这就是恶心做了好事。诸位你去细读《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有讲到这个道理,有善心做了坏事,有恶心做了好事,歌利王割截身体是恶心做了好事,所以忍辱仙人感谢他:‘我将来成佛之后第一个度你’。修行人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修行人心里没有仇敌,侮辱我的、毁谤我的、陷害我的都是我的善知识,它的结果都是把修行人的境界往上提升,大幅度的提升。
后面你问的是谚语,讲的是因果报应,问:‘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答:这是讲人一定要明了因果,人的一生都受因果的支配,就是讲的‘宿命论’。《了凡四训》里孔先生替了凡算命,那就是宿命,那就是因果。‘信命不修心’,不知道修行,所以二十多年来他的命运一点都不差。哪一年,他是个读书人,考多少名,果然都跟算定的一点都不差。不懂得修行!命里注定五十三岁要死,到那个时候肯定要死。遇到云谷禅师,云谷禅师明白道理,告诉他:命是有,修心能改变命运。为什么?命是自己造的,不是阎王定的,不是上天安排的,是自己造的,自己造的自己当然可以修改。怎么修改法?断恶修善。所以他修改了,他懂得了,拼命做好事、做善事,果然他的命运就不一样,命里该考第三名,他却考第一名;命里没有功名,古时候的功名就像现在讲的学位,他只有秀才的命,举人的命都没有,进士就更没指望了,他考中举人,考中进士。五十三岁那一年没事,他活到七十四岁,命运改变了。这讲的是修心,你还能听命,这是个最好的,懂得因果报应,认真努力修行。
超越命运,这是最高的。怎么样超越命运?有‘我’就有命运;无‘我’命运就超越了。无我,起心动念只有一切众生,我这个身体是工具,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这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工具,不是我,没有我,你这样就超过命运了,超过生死,没有生死了。有我就有生死,就有命运;无我,生死、命运都没有了。所以《金刚经》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超越了,这个时候你是一真法界的法身菩萨,我们这一生可以证得。所以只要执着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你就没有办法证得,你甚至于超越不了六道轮回。你做再多的好事,你可以作人王、作天王、作大梵天王、摩酰首罗天王,你就是出不了六道轮回。
佛的教诲是真实的,‘无我’,你才见到真我,宗门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是真我,那就是自性。找回自性,回归自性,这是功德圆满成就了。然后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国土众生是自己,是自己真心所现、识心所变的,然后你才晓得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的关系是一不是二,你爱众生跟爱自己一样。众生欢喜我们就欢喜,众生苦恼我们就苦恼,这个‘自己’没有了,超越了,命运没有了。佛法讲得详细,讲得透彻。遇到佛法那是无比的幸运,这是无量劫很难遭遇到的,遭遇到一定要珍惜,一定在短短数十年当中要有成就、要超越,提升自己境界。
问:下面第八个问题,修行者入了一真法界,心与法性同体,身与法相同体,已无因果。请问为何再来的菩萨有临终示现病相的?又佛陀示现三月马麦之报?
答:你在问题上已经解答了,怎么说已经解答了?示现!是做样子给世间人看的,让世间人看到这个样子,觉悟。断恶要断得干净,修善要修得圆满,否则的话,就是连佛菩萨都不能够说没有因果。佛菩萨真的是没有因果,这是真的,像你在这里所说的,他已经入了一真法界,哪有因果!他上了戏台上表演的话,他就会表演因果。如果示现在这个世间跟我们不一样,我们这个世间人不相信他。到哪一道去示现一定要现同类身,到人道来示现人身,到畜生道来现畜生身,你才能度牠。到饿鬼道要现饿鬼身,你看看佛门里面有超度饿鬼的,放焰口,这是常有的事。你看焰口台对面有个鬼王青面獠牙,这个鬼王叫焦面大士,他是谁?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在饿鬼道里面现身一定现鬼身,不能现人身,现人身度不了鬼,要现同类身。所以地藏菩萨在地狱里面示现度地狱众生,他要现地狱身,跟他同类,他才能接受。所以说示现,你懂得示现你的问题就解决了。
问:您说因果不空、不昧因果,只要参透“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原理,不必求什么。可是念佛可以消罪,“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世间的一切,还有什么求不到?过去我们无知所造作的种种罪业,经过真心忏悔,诚心改过,可以消业。请问释迦牟尼佛的三个月马麦之报,这里是否有矛盾?
答:你所说的句子联贯不起来,大意我晓得。‘因果不空’、‘不昧因果’,前面都曾经详细的说过。你只要参透‘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原理,就不必求什么,因为你所希求的都在其中了。你了解‘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这两句话是《太上感应篇》说的,你就知道种善因必定得善果,造恶业一定得恶报,所以不是不报,是时辰未到。这一个事实真相,我们要细心去体察,它是真的不是假的。
念佛决定可以灭罪,只是灭罪效果大小,每个人不一定。原因在哪里?原因在念佛的心态和方法;如果能够如理如法,灭罪的效果就非常显着。你懂得‘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是世出世间最不可思议的成就,这都能够得到,世间一切法当然能求得到。佛家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可是你求,你要‘只求我所需要的’,这个才有感应。如果不是自己迫切需要,求的种种是奢侈品,这就有罪过,它会增长你的贪心,这是错误的。求生活必需品,这个没有罪过,但是求多余的,就是错误。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就是决定不能帮助自己增长贪嗔痴慢,不能增长自己的过失和罪恶。
因此,菩萨应化在世间无尽的慈悲,不仅是只取他自己需要的而已,往往是取最低的物质生活方式。像释迦牟尼佛在世,经典记载他老人家一生,是‘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生保持着三衣一钵,真的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做给我们看。我们在生活上做不到,要生惭愧心,要努力向佛学习。
我们有多余的,决定要帮助一切众生,特别是出家同修。出家同修自己没有从事生产营生的事业,出家人的生活都是大众供养的,尤其要惜福。大众供养的,很难消化,所以古德警惕我们:‘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个话是千真万确,我们有多余的,不知道辗转布施,将来要还债,现在供养的人多,你的债主多,将来还债可麻烦了。所以出家人接受供养怎么办?赶紧辗转布施。我们自己生活,也只限于生活之必需,有多余的赶紧要往外送,不送就是罪业,不送将来就要受果报。在家居士自己从事于营生事业,你要能学菩萨,自己生活够用了,多余的多帮助社会贫困的人,你修了大福德,你的福德享受不尽,要懂得这个道理,要认真努力去做。
释迦牟尼佛三个月‘马麦之报’,孔老夫子也曾经有‘在陈绝粮’,这都是大圣大贤示现给我们看,告诉我们,‘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就是成了佛,过去生中造作的恶业还是要受报。不能说成佛就没有报应,没有这个道理,成佛也要受报。不过他们受报跟我们受报不一样,他们受报清楚,知道是什么原因受报。我们今天受了许多苦难,不知道自己造的什么原因,所以怨天尤人,又造罪业。他们知道前因后果,所以说不昧因果的受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表演给我们看。
问:譬如有人在过去造作极重地狱业因,但是后来能够觉醒,痛悔前非,并且遇到念佛法门,能够彻底看破放下,深信切愿,一心念佛,求愿往生。这种往生正因的强大力量下,以往造的地狱业因,就显得无能为力。以前的地狱业因,受后来念佛正因净化转变,因此不会受地狱的罪报,而是往生极乐世界,一生证得不退成佛。不会因为念佛往生之后,还要带着过去地狱的业因,再到地狱受报。因为“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灭”,这种解答是否正确?请老法师慈悲指正。
答:这个解答似是而非。的确,你说的是一番大道理;这番大道理,让没有深入经教的人听到了,他认为很有道理。你说得没有错,其实事实不是这个样子。为什么?‘心若亡时罪亦灭’,什么人能够把心亡?关键在这里。偈子讲得没错,理上讲得没错,事上做不到。依大乘经教来讲,‘心若亡时罪亦灭’,最低的水平是圆教八地菩萨,谁有这个能力到这个境界?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十法界里面的事实真相,十法界里面的佛都做不到。诸位晓得,十法界,六道上去是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就是天台家所讲的藏教佛、通教佛;贤首教里面所讲的小教的佛、始教的佛,这属于十法界的佛,他心没有亡,他罪还在。理上讲没有问题,怕的是一般人听了产生误会。
诸佛菩萨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示现在十法界里面。我们要问,他有没有心?他有。既然有,他的业报就不亡。所以释迦牟尼佛有三月马麦之报;琉璃王灭释种,释迦牟尼佛头痛好多天。释迦佛是久远劫就已经成佛了,当然,一般人讲这是示现。他凭什么能示现?他有业因;他要是没有业因,他就不能示现了。所以佛家讲‘缘生’,因遇到缘,果报就现前;单独的因不能救,单独的缘也不能救,一定是因跟缘合在一起,果报才现前。所以因不灭,成佛也不灭。成佛,如果因要灭掉了,佛就没有办法到十法界示现。由此可知,因不是坏事情。我们没有明心见性的人,恶因要是遇到恶缘,变现出三恶道,你要去受苦受报的。明心见性的人,他也有恶因,正因为有这个恶因,恶道众生有感,缘起来了,他这个恶因就能够现恶道的身,到恶道不是受苦,是度化众生。所以恶的缘他正用了,这个才是事实真相。所以,菩提跟烦恼是一桩事情,觉悟了,转烦恼成菩提,迷惑了,转菩提成烦恼。
所以佛法一定要有正确的理解,要解得透。千万不要误导了众生,最怕的就是这一桩事情,误导众生就有很大的过失。你误导的影响,如果影响的面很大,影响的人很多,影响的时间很长久,这个罪就重了。为什么古德说‘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它影响的面太大了,影响的时间太长了,他要受这个果报。对世出世间法,古人教导我们一个正确的观念,那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对这个没有实在的把握,我不下断语。这个不是过失,因为我们自己不是圣人,不是无所不知,我们不知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你来问我,我实在是搞不清楚,不能给你解答,这不是过失,这是正确修学的态度。最怕的是强不知以为知,好面子,总要说一套道理出来,教人听到服人,这是好强、好胜。我们造业都是从这里造的,能够谦虚,能够卑下,就不会造业了。所以这个问题跟野狐禅很类似,必须要解释清楚。
佛法也是因缘生。你所讲到的,这是佛法讲到最高究竟的境界,实在讲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完全回归到自性了,确实,罪、福都是性空。度不度众生?不度众生。为什么?你要度众生你就要现相,你现相又落到十法界里去了;换句话说,你又要用心了,既然用心,这个业因就存在。业因存在怎么回事?那是百丈大师讲得好,‘不昧因果’,这跟凡夫不同;就是他受报他清楚,什么原因受这个果报,受得很甘心,受得很情愿,这笔帐就勾了、了了。绝对不是说成了佛之后就没有因果了,成了佛之后不度化众生,不到十法界来,没有因果;如果乘愿再来,那个果报还要受,这都是事实真相。佛显示这个事实真相用意非常深,让我们在这里面去体会,恶业决定不能造!造作恶业,做了佛,示现佛的身分度众生,还有障碍,还不能做到事事如意。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外面有六师外道,僧团里面有六群比丘,天天在扰乱,也不能得到真正的清净。什么原因?示现过去生中的业因,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因不会消失的,只要一有心,因就存在;无心,因就不存在了。什么时候起心动念,因就现前,这个东西是如影随形,它不会消灭的。佛这才劝我们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念念要造善因,不要造恶因。
善因,你将来就是做了佛,示现成佛了,你教化众生一帆风顺,没有人来捣乱,修行的道路上得到的助缘多。为什么?你善。你的心善,你的行善,得到助缘多,自自然然有许多人帮助你。这些助缘,当然,发心的人有善根,同时也得佛力加持,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当你有需要的时候,他就现前,没有需要的时候不会现前。
如果没有需要的时候,有许许多多财富都现前了,五欲六尘受用都现前了,那是什么?魔境现前,这些东西现前,诱发你的贪嗔痴。没有钱的时候,心地很清净,有钱的时候,愈有钱愈想钱。你看这个世间愈是有钱的人愈不肯布施,哪些人真正做布施、做功德、做好事的?都是没有钱的穷人肯布施、肯修福,有钱的人不肯。各人业缘不相同,这些地方一定要细心观察。
我的更多文章:
( 08:58:18)( 15:40:41)( 17:28:31)( 09:17:42)( 08:27:13)( 09:12:09)( 11:08:31)( 11:01:11)( 21:00:25)( 09:29:0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佟爱国老师念佛佛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