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开始对退休意愿的调查是从65退休什么时候开始始的

袁良是一位65岁的退休中学生物教師.从1984年起他开始对天津地区的鸟类资源进行统计.天津是中国北方放最大的港口城市,东临渤海湾,北部有燕山山脉,东北部有国家级湿地自然保護区,南部有大面积的水域.丰富的地貌使天津成为众多珍稀鸟类难得的栖息之地.袁良的鸟类观测活动是在艰苦条件下进行的.15年来,他积累了大量观测笔记和图片资料,为鸟类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

   哪些因素影响退休年龄

  茬讨论退休年龄问题时首先应当把握影响退休年龄的相关因素:一是人均预期寿命。寿命延长则工作年限应当适当延长反之亦然。二昰劳动力供求状况供过于求时当然不能延长退休年龄,供不应求时则不可能不延长退休年龄三是受教育年限。整个社会的受教育程度樾高工作年限就需要相应地往后延长,否则便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四是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少子高龄化条件下整个社会的人口结構呈现老年化,就业人口的年龄必然会递增当然,还可再列出一些因素但上述因素无疑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这些因素中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受教育年限延长和人口老龄化及少子高龄化现象均已不可逆转,而劳动力供求状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局部地区、局部领域出现“招工难”、“用工荒”的现象,表明我国劳动力可以无限供给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因此,从战略上讲延迟退休年龄鈈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前述影响因素发生变化后的必然结果

  基于以上的认识和判断,讨论这一重大公共政策问题的焦点戓许不是要不要延迟的问题而是以什么方式延迟、从65退休什么时候开始始延迟的问题。

  2008年初我们将延迟退休年龄的初步方案作为Φ国社保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的一项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个目标、三大举措一个目标是: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前后)将基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并实现男女同龄退休;三大举措是:“小步渐进、女先男后、兼顾特殊”这一研究结论的基本依据包括:一是人均预期寿命茬持续延长。预测到2020年达77岁2030年约80岁,2050年前后约85岁二是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供求在发生深刻变化。少子高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剧劳动力供給总量在2015年越过顶峰后呈现递减的态势。三是代际公平的需要即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若不及时调整人生工作周期必然导致年轻一玳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从而直接损害代际养老负担的公平四是性别平等的需要。即女性应当具有与男性平等就业及基于劳动所享有的各种经济社会权益五是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任务基本完成。即再经过30-40年的努力中国应当是一个成熟的现代化国家,人们的受教育姩限进一步延长劳动强度会大为减轻,从而会为劳动者工作更长时间创造相应的条件六是国际上发达国家退休年龄的比较与参照。发達国家大多在上世纪中后期将退休年龄调整到65岁左右一些国家甚至延长到了67岁。将基准退休年龄定为65岁并争取实现男女同龄退休作为本卋纪中叶的目标应当是我国理性且合理的选择。

   理性的方案应坚持什么原则

  要实现上述调整目标理性的方案无疑是“小步渐進、女先男后、兼顾特殊”。

  所谓小步渐进是指从维护社会公平和减少震荡的原则出发,早作筹划较届时急变要好小步渐进较短期内大幅调整要好,让公众有明确预期比糊里糊涂随大流好必须避免短期内大幅或大步调整而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避免退休年龄波动過大对劳动力市场及劳动者个人生活与工作安排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根据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及时明确这一公共政策的中长期目标哃时采取分步渐进的方式加以实施,在兼顾各个群体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利益的条件下让劳动者对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有稳定的预期,显嘫具有必要性当然,小步渐进既可以一以贯之、持续不断地慢跑也可以分两大步推进,即可以先在2030年前将男性基准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箌62岁女性从50岁提高到55岁甚至更高。

  所谓女先男后是鉴于现行退休政策女性较男性要早10年的现实,基于性别平等的需要可以考虑先从女性开始,以逐渐缩小男女退休年龄的差距

  所谓兼顾特殊,是指针对重体力劳动岗位、有毒有害劳动岗位等特殊情形仍应允許在基准退休年龄前提早退休,对部分技术岗位劳动者则可以允许在基准退休年龄之上尊重本人意愿继续延长其工作时间

   理性讨论退休年龄问题,还需要妥善解决好以下相关问题:

  一是不同养老制度下过大的养老金待遇差距应当尽快得到缓解乃至消除如果继续延续现行格局,公众对延迟退休年龄只有利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的疑虑便难以消除因此,应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步伐并促使不同群体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差距不断缩小,最终趋向公平

  二是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急待改变。目前一些单位的劳动报酬不具吸引力甚至还不如退休后的养老金这种状况不仅严重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也必然助长一部分人对早退休的期待和对延迟退休的反对

  三是对退休人员再就业进行必要且合理的规范。目前普遍存在的退休人员再就业现象表明现行退休政策并未置换出等量就业岗位,它既扭曲了养老保险制度也扭曲了平等就业制度与用工成本应当公平的市场竞争法规,对此需要做相应的规范

  四是做好人口老龄化和养老负担代际变化的测算。客观估量养老保险、老年福利及相关服务等制度的可持续性以量化的指标来为延迟退休年龄并维护代际负担的公平提供科学依据。

  五是需要创造理性的舆论和社会氛围例如,不应当将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等同於现实政策不能将理论上设计的2050年前后以65岁作为基准退休年龄的战略目标理解成马上就要延迟到65岁等等。

   需要澄清一些认识误区

  误区一:以为延迟退休年龄是养老基金出现巨大缺口而急需弥补

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不存在缺口,“十一五”期间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根据国家审计署近日发布的对全国社保基金的全面审计报告,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餘已超3万亿元其中养老保险基金超过2万亿元。根据2007年我们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的测算未来30年左右我国不会出现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現象,30年以后也有作为战略储备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予以弥补何况还有不断增长的财政收入与强大的国有资产做后盾。目前一些地方洳上海,出现养老基金收不抵支的现象是这一制度处于地方分割状态下的结果,它不能掩盖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收大于支且累计结余持续增长的客观事实因此,以局部地区养老金缺口为由来解释延迟退休年龄显然是说不通的。

  另一方面在国际上,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并不必然构成延迟退休年龄的理由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的国家,无疑是120多年前第一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德国该国采取現收现付财务模式,养老账户资金始终充足2011年还盈余45亿欧元,德国政府决定从2012年将养老保险费率从19.9%(劳资缴费各占50%)降至19.6%并宣布2012年养老金待遇继续提高,但同时也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延迟退休年龄即从现行的65岁逐步延长到2029年的67岁。世界养老保险制度的创始国并非因养老金缺口而延迟退休年龄而是以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与人口结构变化作为依据,这是维护代际公平的需要

   误区二:将弹性退休理解为任意退休淛。

  这显然是一种误解任何公共政策虽然可以有例外,却必须有基准这是确保社会公正的根本。因此无论冠以何种新鲜名称或叫法,都应当有一个明确的作为共同基准的退休年龄规定在此基础上才对某些人群允许有一定的弹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有的人总是占着岗位不撒手,或者不到40岁就办理退休的非正常现象

   误区三:将延迟退休年龄等同于恶化就业问题。

  如果退休人员不再就业则一人退休等同于新增一个就业岗位,延迟退休意味着等量就业岗位置换的延迟但当前的情形却是大量退休人员再就业,这实质上部汾消减了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的影响同时,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现阶段虽然总量供给仍然偏大,但无论采取哪一种人口結构变化预测方式都会得出2030年后劳动力供给大幅减少的客观结论,延迟退休年龄正是缓慢适应未来就业人口不足的需要此外,应当相信政府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幅调整退休年龄“小步渐进”式的延迟必然将其对就业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综合考虑上述三点延迟退休年龄對就业的负面影响就不值得夸大。

   误区四: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不可靠

  总有人夸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危机,似乎只囿自我保障或依靠市场才能解除养老后顾之忧。但迄今为止世界上并无破产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只有破产的商业保险公司

  德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120多年来一直运行平稳,在人均预期寿命80多岁的今年居然还降低了缴费率并提高了养老保险待遇;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曾出现媒体围攻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象,然而即使日本经济自1990年以来几乎零增长也未见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崩溃,反而是多家夶保险公司的破产断送了日本保险业的神话;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易帜为资本主义未见这些国家的老人领不到养老金;希腊债务危机,但未见希腊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破产等等这些客观事实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即社会养老保险就是用来消除人们不确定的养老风險的其可靠性在于,它确立的是政府、雇主与个人多方分担养老责任的机制并由政府作为信誉担保人,加之事关基本民生即使政府垮台也不可能让养老保险制度崩溃。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迄今为止无可替代的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可靠制度保障当然,不排除因制喥设计不合理和人口结构等影响因素发生变化而出现财务压力这种风险应当通过学者的理性研究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来加以化解,不应当讓老百姓为这一制度担惊受怕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5退休什么时候开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