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禁烟标志搞什么?中国人太多让他们吸烟趁早死了,再说有学识有才能哪个吸烟?都是些废物抽烟。

[转载]中国:难言的吸烟、躲烟与禁烟
&& 从墨尔本回到家,路上遇到一位久违的朋友,问:“在墨尔本那么久,回来有点不习惯了吧?”本来,这里是生我养我的故土,应该不会有什么不习惯的。可是,她这么一问,仔细想想,还真有点不习惯了。这个“不习惯”就是国内的“烟”!
在桂林机场一下飞机,走进候机厅,立刻就感觉一股浓烈的烟味,把夫人呛得忍不住咳嗽,同机抵达的外国朋友也不禁皱起了眉头。这股浓烈的、熟悉的烟味仿佛在提醒我们,这是中国,你们回国了!是的,这烟味我们太熟悉了,在国内的几乎任何场合,无论是办公室、会议室还是接待室,无论是餐馆、酒吧还是茶社,无论是汽车、火车还是轮船,你想找一个没人吸烟、没有烟味的地方实在太难了!反过来,在澳大利亚,你要在有屋顶的公共场合找到有人抽烟、或者你想找个地方抽烟,也非常困难。墨尔本大街上,如果你看到紧闭的大门外面站着一个畏畏缩缩、东张西望的人,十有八九就是“躲”出来抽烟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儿毕竟是机场。开始我还纳闷,难道桂林机场不禁烟?可是仔细一瞧,候机大厅有明显的禁烟标志,还在隔壁设立了专门的吸烟室,几个烟民正在吸烟室内十分惬意地吞云吐雾,但吸烟室的门没关,缭绕的烟雾随风不断地往候机厅里飘荡;还有一个烟民就站在吸烟室门口,旁若无人地我行我素,他只要再走一步就是吸烟室,可他就是偏偏不走!大家早已习以为常了,也没人去干涉。
很多中国人对香烟似乎有一种特殊的嗜好,我的同事和朋友中不乏“烟枪”或“烟棍”(首先声明,我无意贬低他们),如果不允许他们吸烟,那就等于剥夺了他们生活中的最大乐趣: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吸烟;晚上睡前第一件事,——吸烟;走进办公室第一件事,——吸烟;吃完饭后第一件事,——还是吸烟;……。每天一包或两包香烟,那是很平常的事。难怪过年过节、走亲戚串朋友、找关系走后门、行贿受贿,香烟、尤其是高档香烟是最常见的礼品之一。
他们之所以被称为“烟枪”或“烟棍”,是因为他们自己抽烟也就罢了,往往还因为抽烟而“毒害”了别人,虽然他们主观上并不是有意如此。比如说,我最怕的“集体活动”之一就是开会或者座谈,就是因为在这种场合,“烟枪”们可以堂而皇之地抽烟,不抽烟的人反而成了不近人情的怪物。什么场合呢?交际场合。中国的交际场合,烟或酒是不可或缺的催化剂与润滑剂。在中国,烟和酒可以渲染亲切的气氛、增进人们的感情,递递烟、劝劝酒可以套套近乎、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再难办的事,几包烟或几瓶酒下来,也就不难办了。所以,开会、座谈的时候,不抽烟的人由于不能创造氛围、促进交流,“心中有愧”,只好老老实实在“烟枪”们面前忍声吞气。
与我长期同一个办公室的一位同事,是个有几十年烟龄的“老烟枪”了,嗜烟如命。各方面都与我还相处得不错,唯一感到难以容忍的就是他在办公室不停地抽烟,平均大概是每15分钟左右一根,搞得办公室内烟雾缭绕、乌烟瘴气;更可怕的是,他冷天又怕冷、热天又怕热,经常要开空调,一开空调就闭门关窗,说是为了节约能源,可是我就遭罪了,被熏得头昏眼花、气都透不过来,……,食品加工厂加工熏鱼,大概也就不过如此。实在忍不住了,就赶快找个借口逃之夭夭,干脆躲到别的办公室或者阅览室里去。
有一次,我与“老烟枪”去韩国访问,两个人同吃同住。韩国的公共场合也禁烟,罚款又重,他只好忍着,回到宾馆,立刻“大开烟戒”,我连躲都躲不开,甚至晚上做梦都经常被烟熏醒。韩国游的美好印象,马上被烟熏到九霄云外去了。
“老烟枪”还有一套很特别的“吸烟有益健康”的理论。只要一有机会,他就要宣扬他那套理论,什么提神醒脑啦、什么促进血液循环啦、什么预防流感啦、什么防治非典啦,……,还举得出一大堆叫你啼笑皆非的例子,包括丘吉尔、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这些名人。谁要是跟他争论,越争论他就越来劲,非要你认输不可。有一次,大概是什么“戒烟日”,不知谁趁他不在的时候,在他的办公桌上放了一份宣传戒烟的材料,他回来看也不看就撕毁了,还疑神疑鬼以为是我干的,气得好几天都不正眼看我。
好在这位老兄经常出差,又喜欢出差,他一出差,那就是我难得的几天舒坦的日子。当然,比较起来,还是被烟熏的苦日子多些;不过,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呼吸点新鲜空气,我已经非常感谢上帝的垂怜了。与“老烟枪”同室办公好几年,最大的心愿就是换个办公室,可是太难了,不是没有办公室,而是想找一个与你同一个级别又不吸烟的同事太难,我的级别又不够一个人享用一个办公室。我想“屈尊”吧,领导又不肯,说怕委屈了我。为了换一个办公室,我实在花了不少心思。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机会,调整到另一个不吸烟的办公室去了。谢天谢地,那感觉真象是解放了!自由了!
附:《倡议禁烟遭遇中国式尴尬》
——转载自
  中国有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人们对待官员向来像对少不更事的孩子一样宠爱,尤其对一些执掌重权的机关干部,无论他们怎样趾高气扬,怎样固执行事,人们也往往视而不见,而对于他们亲自走路、亲自打伞之类,总忍不住要赞扬一番。比如,12月15日中新社报道,同日在京举行的“中国控烟与履约高层研讨会”上,包括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和一百多位专家发出倡议,呼吁国家各级政府机关带头禁烟。消息一经刊出,即刻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响应,有人为此欢欣异常,认为如果全国的机关干部能够带头禁烟,必将实现中国对世卫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和创办2008“无烟”奥运的承诺,对控烟工作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消费国,随着烟民的与日俱增,健康问题已经成了社会的一大隐患。据有关资料显示,从现在到2050年预计将有一亿中国人死于与烟草有关的疾病。更为可怕的是,全国有5.4亿不吸烟的人群正在遭受二手烟的危害,其中1.8亿是未成年人。专家推算,每年死于被动吸烟的人已超过10万,死亡率超出了艾滋病、肺结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在这样的前提下,陈竺先生等知名人士联合倡议禁烟,无论从哪角度说都是善举。在国内树立禁烟的良好风尚,在国外表明中国履行“控烟公约”有声有色,这当然无可非议。颇为令人回味的是,卫生部长提倡控烟本是份内工作,不知何故却成了舆论的热点。陈部长倡议禁烟是近年来为数不多受到民众好评的新闻事件之一,但人们为此而高兴未免太早了点。首先,部长以个人名义倡议,意味着相关法律出台尚需时日,至少依法禁烟还没有提到日程;其次,禁烟之所以成为世界性的公约,说明了烟草的危害在全球范围也是个难题,在中国不可能立竿见影;再者,既然是倡议国家机关带头,表明了庞大的机关干部群体普遍存在吸烟现象,以致泛滥到了只有靠他们以身作则才能禁烟的地步。由此看来,这个倡议背后的问题并非人们想的那么简单。
  事实上,禁烟倡议能够引发社会舆论热议,恐怕也不是“一呼百应”,而是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几十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对禁烟一直缺乏诚意,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天天高调喊禁烟,却从不拿出一条刚性的法律控烟。动不动就是“素质”、“文明”,似乎吸烟只是个道德问题。有关人士解释说,中国对烟草实行的是专卖管理,控烟一直在进行,尤其是对降低烟草有害成分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然而,这样的说法并不是烟草行业存在的理由,人们所看到的恰恰与此无关。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来,中国烟草及其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已经发展到了将近1亿,利税每年都在1500亿以上,烟草已经成了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难怪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张保振说禁烟可能影响社会稳定了,且不说禁烟将失去1500亿的收入多么遗憾,单说让1亿多人口失业将是个多么可怕的社会问题。
  不知道对于一些地方政府来说,究竟是既得利益重要,还是民众身体健康重要,但我知道烟草业在创造了丰厚的利润同时,也让中国人付出了惨重代价。由于各地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无视国际公约和广告法,对变相宣传烟草产品置若罔闻,有的地方甚至发红头文件推销香烟。据《二○○七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称,中国平均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逐年上升,到今年已超过10万人。而与此同时,各地政府摊派、推销香烟的现象日益严重,比如前几天,湖北洪湖市下发红头文件,将全年15900条公务用烟指标,分解至114家县直机关和基层乡镇,实行摊派消费,并奖惩分明。(《东南早报》11月16日)
  一边是高官倡议机关带头禁烟,一边却是地方政府用红头文件摊派公务用烟,这难说不是一种特有的尴尬。人们已不再期许靠政府的力量来控烟,又不能不寄希望于官员的垂范作用。更何况中国的烟草行业一向把利益与国家利益捆绑在一起,即使在短短几十年把中国培养成世界第一烟民大国,也是神圣不可质疑的。就此而言,我理解陈部长的良苦用心,“一杯水、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工作习惯,注定了机关工作人员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虽然有“买烟的不抽,抽烟的不买”等说法,那也是另一个层次的话题。只是陈部长忽略了一个前提,普通人没有多少机会接触机关干部,他们抽不抽烟与老百姓没有关系。既然这样的前提不成立,那么所谓的“带头禁烟”便是无稽之谈。也就是说,对于一般民众而言,这样的倡议还不如一个“厅局级的享受”广告更有感染力。
  有聪明人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第二天就站出来打圆场说“倡议禁烟是为了表明一种态度”。此言不虚,官员的态度往往可以解决一些社会疑难杂症,这也是中国社会特有的现象。因为在其他多数国家,“态度”基本没有效果,要不然他们也不必煞费苦心去立法禁烟了。同样是在2007年,西欧一些国家对烟草实施了严格的规定,英国颁布法令对所有室内公共场合禁烟,个人违法罚款200英镑,商家违法最高罚款2500英镑;法国、西班牙、瑞典等国也先后制订了禁烟法,对吸烟行为开始进行规范,短短几个月就使吸烟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当然,在这样的问题上中国人也不甘落后,只是执行起来显得过分灵活了点。如果谁不信,就去城市的大街小巷看看,“禁止吸烟”的牌子几乎和地上的烟头一样多。
  陈竺部长的倡议说到底不过是自己的意见,这在现有的国情背景下,相对于每年1500亿的财政收入实在是不值一提。尽管如此,人们对一个部长的非官样举动还是觉得新鲜,这的确是中国人很少见到的事情。就像人们突然看到某些领导亲自打伞,惊奇的背后就是莫名的怅然。其实,令人尴尬的还不仅是这方面,堂堂的卫生部长只能从倡议的层面去遏制垄断产业对民众健康的掠夺,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式尴尬!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8、沪杭“禁烟令”本月生效。在公共场所吸烟害己害人,可“禁烟令”真禁得了烟吗?直接回复或拨打12580参与讨论,即有机会赢取百元话费。点击进入获奖评论区
& 最雷人评论奖100名
136****9983
吸烟吸进的是危害,禁烟禁出的是健康。和谐需要大家的努力,干净的环境需要我们的努力,为了个人的健康、为了城市的发展、为了国家的富强,请支持这样的禁烟令。
135****1642
我觉得禁烟估计很难,但如果政府强制执行的话,估计会很有效果!
158****3786
国家应该不生产烟。
158****0821
我觉得如果上海跟杭州真的禁烟有点不现实,因为毕竟很多人都已经抽习惯了。
136****8182
我认为烟是能禁得了的,因为我本人以前就是一个吸烟者,现在已经戒掉了。
137****0803
我觉得这项政策非常好,因为吸烟有害健康,禁烟令实施的话,医疗消费也会降低。
139****7813
如果吸烟就被枪毙的话,估计就没有人去吸烟了。
159****3251
禁烟令的颁布是社会发展的进步。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马上要迎来世博会了,这个时候提出无烟世博这个概念很好,同时我也希望不仅仅是为了世博会禁烟。
187****7775
禁烟的开展使今年五月即将开展的上海世博会成了绿色世博,挺好的。
159****5277
禁烟有助于节约能源,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健康、更丰富,让人们的精神风貌变得更好。
187****7776
之前国外已经开展了这样的禁烟活动,现在上海和杭州也已经开始,希望以后可以普及全国。
158****8881
罚款的最高额度只有50块钱,太低了。我觉得按照目前我们的生活水平来说的话,应该罚500块钱才比较有震撼力!
158****2905
我认为禁烟应该从个人做起!
158****6938
我认为这个禁烟令是无效的,因为它不符合我们中国的国情。
137****4587
禁烟其实是不对的,吸烟有时是必须的!
139****0182
我代表全国人民向广大烟民报以最大遗憾:你们不可以抽烟啦!
137****7192
上海、杭州禁烟令的开展在市区的重要场所肯定会被关注得很多,如果在乡镇上也可以被关注到,那就更好了。
138****6708
禁烟令感觉没有太大的束缚力,我个人觉得还是靠自觉。
139****2247
我觉得这个禁烟令是不可行的啦,关键还是要把烟厂给砸了!&&
152****0347
我感觉这禁烟令只会短期有点效果。
138****5584
禁烟就是不吸烟,不吸烟对人有好处,一是身体健康、二是省钱!
136****9983
禁烟是文明的体现,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城市需要文明干净的空气,个人需要健康的体魄。为了美好的人生,我们支持禁烟!
138****6708
禁烟令没什么实际的效果,像我现在公交车上面,我前面就有一个人在抽烟,还玩着手机!
158****2035
如果要禁烟那还制造烟干什么?
159****6113
我支持沪杭禁烟令这个政策,我认为它能够有效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这一很不文明的现象。同时上海世博会即将到来,它能够为上海这个文明城市的形象建设作贡献。
159****9548
在公共场所一定要禁烟!个人的快乐不能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135****9646
如果真能禁得住,那小偷都要洗手不干了……
136****5026
人上天都可以,难道禁香烟就禁不住吗?
134****5633
把烟瘾杜绝还是有办法的,时刻想着泡妞就会忘了烟,女人也是时刻想着泡帅哥也会忘了烟……
137****0473
我过去一天抽几包烟,现在公共场所从不抽,我相信一定能禁得了!
138****4135
我觉得禁得了,因为吸烟只是一些人的习惯并不像吃饭是人的生理需要。只要每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吸烟,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习惯,禁烟就不是一句空话。
138****7092
公共场所禁烟要有像林则徐那样的人。执法力度:吸烟=酒后驾车。
138****1573
如果我是法官,我就判决你终身监禁,监禁在我的心里!
152****1905
也许可以,只要每个人都有良知……
152****9417
禁得了,需要法律的支持。抽烟罚款,不改的坐牢,抽烟是对他人的慢性谋杀,蓄谋已久的!
158****3756
老生常谈啊?
158****9586
禁得了我请你吃大闸蟹!
158****7019
建议江苏也实行,二手烟危害巨大,我们不想“被吸烟”!
158****2107
政府要是真想禁烟就直接把烟厂都关了。一边数着钱卖烟,一边叫唤着吸烟有害健康,真是他想咋整就咋整。
158****8492
禁不了,因为造烟卖烟也是一种国家财政收入来源,况且香烟也有它有用的一面,比如人在思考时就可以借抽烟增加灵感。
158****5844
禁烟很难。从鸦片战争到现在,几百年了,都没禁下来。
159****6642
香烟会害人可为什么要大量生产呢?还不是为了钱!禁烟只不过是一句废话!
139****5929
他们抽的不是烟,是寂寞!
159****8242
禁烟令不是靠强制手段执行的,有的时候手段越激烈,公民的逆反心理越严重,反而效果不大。可以在公共场合播放吸烟的危害,让大家自觉戒烟。
159****3720
凡事都有一个过程。不管是否禁得了,我们都要努力去做,当社会上形成这种风气的时候,才会真正地“灰飞烟灭”。
159****9780
你领导要你抽烟,你敢不抽吗?
159****6969
我是个过敏性鼻炎患者,闻到烟草产生的烟雾就鼻痒难受,清涕直流,非常地难受。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在公共场所闻不到烟味那该多好啊!真的很期待。
159****9814
烟要是能禁掉那也要在世界末日以后…
159****2262
我认为还是禁得了的,因为现在的人都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有文化的人素质相对来讲要高一些,所以实行起来也很顺利,更况是两个发达城市。
159****2714
一次禁烟运动,是我们人类挑战自己个人欲望的一项活动,也是考验我们人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与人共处能力的一项活动……
159****8726
左手把烟民的纳税钱装进口袋,右手又忙着写“禁烟令”。都喊一个中国,为什么就沪杭禁烟?
159****0765
肯定禁不了,烟那么早就有了,要禁早就禁了。
159****3247
我认为会有一定的效果。“禁烟令”限制了人们在公共场所的吸烟行为,人们会逐渐将“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变成习惯,形成自觉。
187****8052
禁不了的。俗话说;“烟是见面礼,洒是催化剂,接烟是朋友,喝酒是兄弟。”所以烟是禁不了的。
187****1106
真的戒烟的话,国家的财政收入承受不了啊!
187****0120
我认为不能。没有有效的监管、必要的管制,是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也许最后它可能就会演变为一张“空头支票”!
187****2058
每年国家都要禁烟,香烟对人体又有害,国家为何不对卷烟厂加大力度管制,不要生产对人体有害的香烟?
187****6141
如果能生产出一种类似烟的口香糖就好了。
187****6116
除非专门有人在公共场所看管,不过政府又要增加支出咯!
187****6833
禁烟不是喊口号就行,要想真正禁烟,还是要从个人抓起。
187****2033
这么多公共场所管的过来么?
187****5779
除非能让全世界停止生产香烟,或把中国烟草公司全关了。
187****3367
不能。现在的初中生都瞒着老师偷偷在课间吸烟,怎么戒的了?
187****6014
不可能,除非你把全世界的烟草公司都灭了!
187****9086
不可能!主要看个人的品德和是否有决心禁烟!
187****3722
说禁就可以禁了吗?你有什么理由让人不吸烟,除非现在国家颁布什么吸烟法规定吸烟违法!
187****9022
禁不了,因为人不一定总在公共场合!
138****9996
相当难!“禁烟”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比造原子弹还难!
138****6409
禁不了,烟就像假钞一样,灭不了。
138****4326
逮到吸烟的就像无证驾驶一样,关他半个月,再进行一定数额的罚款,吸烟的人也许会越来越少!如果没有强制性,没有力度,也就是一纸空文而已!
138****4657
“禁烟令”为什么到现在才出?那是为了上海世博会准备的吗?
138****9944
本人认为想让“禁烟令”生效还得加上严厉的惩罚,如果第一次是劝告不听,那就要狠狠的罚款,一千元打底,上不封顶,态度不好,加倍罚!
138****0463
我觉得这需要一段时间,不能肯定地说能与不能。因为有些人的素质不高,你说他,他便会反驳你,这有时会让我们束手无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好的。
139****0404
不可能。讨论的结果即便是很理想化,实施起来也是雷声大、雨点小。
139****1418
肯定可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开始注意自身的健康问题。
139****4623
是的,能禁掉烟,如果你感冒的话,请不要吸烟,就算你吸烟也没味,感冒好了,更不要吸烟,忍一忍,实在想吸烟的话,就吃个糖在嘴里品品味,就好多啦!
139****9054
曾经的限塑令不也只是风靡一时嘛!禁烟令我个人认为是好的想法,也很支持。关键在于吸烟者,宣传力度要大,定会起到些许效果的!
139****0134
虎门销烟当年是鸦片,现在的“禁烟令”是风靡全球的香烟.真是今非昔比,谈何容易!
139****3849
不一定!这个要每个抽烟的人自己自觉点!如果不自觉那戒烟令也不会起作用!所以为了自己为了家人的健康尽量少抽烟吧!
139****2660
本人觉得“禁烟令”只能起到缓解这一现象的作用,要“禁烟”还是得让卷烟厂“打烊”。
139****7634
“禁烟令”是笑话,是做给外国人看的!中国真想禁姻,政府就应该禁止取缔各地的卷烟厂,而不是鼓励、支持甚至强迫!
139****0302
好!一年有多少人死于被动吸烟?希望这次禁烟能一直执行下去!
150****9123
不能,如果能的话,烟草公司去喝西北风啊……给人家条活路撒……
150****0191
如果真想禁烟,就让烟价贵一点吧!
151****9014
为了祖国、也为了自己、为了你的家人和你不认识的陌生人的健康,请你嘴下留情,不要再抽了!
151****1107
显然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最怕就是一开始热情高涨后来就进入疲态。所以开始在公共场合要有督导人员,后期则动员大学生加入宣传督导工作。&
151****5454
虽然不一定能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但这至少是一种努力.就怕有人屈于现状,随波逐流,即使每天只有一个人加入吸烟的大军,禁烟就一万年也解决不了;只需要每天少一个人吸烟,千百年后,禁烟自然就成功了.
151****8526
我认为收效会甚微,烟文化在中国已是根深蒂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难办那!
151****6089
吸烟有害健康,烟民们应该有公德心,用法律和道德的舆论应该可以让烟民们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希望我们生活在一个无烟的环境中!
151****2298
是强制性的条文!如果自己不想戒烟,不管有什么条文都是不够的!“禁烟令”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可能不彻底!只有从思想上“真正的戒烟”才管用!
151****9137
纯属抽风,毛爷爷邓爷爷都抽烟,不照样长寿的。粉尘比烟厉害的多了,还不如多种树,搞搞绿化什么的。
151****0074
“禁烟令”可能让烟民只能在一些公共场所禁烟……欲达到戒烟的效果,只能烟民们自己心中有“禁烟令”才行啊……
151****4485
烟是烟民的命,我朋友说过一句话,“假如我得了癌症,我或许能把烟戒了。”我自己是不吸烟的,“吸烟有害健康”,为什么还要吸呢?
151****1050
就是个表象,如果烟禁了,先不说普通百姓,就谈那么多国企烟草公司,难道职工全体下岗?国家烟草局从此撤销?
151****1585
应该可以吧!就像禁止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一样,不是也有垃圾桶吗?可以设置一些专门供“烟友”们吸烟的场所,减少公众受被动吸烟的伤害!
151****6469
可以成功施行的…但道路是非常漫长而且艰辛的…需要人们的意识高度,和相关部门的制约力度。建议可以在公共场合张贴那些得肺癌病人的图片!
151****6219
不能,工程太浩大,人口太多,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啊!
152****8176
不行,禁不了的!人的意识很难转变,习惯很难改变的!
159****2262
我认为还是禁得了的,因为现在的人都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有文化的人素质相对来讲要高一些,所以实行起来也很顺利,更况是两个发达城市。
159****2714
一次禁烟运动,是我们人类挑战自己个人欲望的一项活动,也是考验我们人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与人共处能力的一项活动……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新华网管理协调部 电话:010--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
本條目所有內容有争议。內容、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日)
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說明此文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
在編輯之前請務必察看讨论页。
禁煙包括對在工作間和公眾地方的立法管制和工作健康安全規管。禁煙的基本理據是保護工人和市民,降低他們吸入的可能,二手菸增加罹患、、呼吸系統疾病和其他急性、慢性疾病的機率。 近年來,由於越來越多人知道研究結果顯示二手菸害比一手菸嚴重,當一個人吸菸時,他主要是被他自己製造的二手菸傷害,而他鄰近的人受到的傷害不會比吸菸者少;因此很多國家都經通過不同形式的法律,對室內吸煙作出了禁制。禁煙的另外一些理據是減少了處理在物時火災的風險、增強制造食物和藥物時的衛生、減少法律責任、減少通風系統需要的能源,和減少廢物量,同時禁煙也可減少員工請假之機會及增加率。
設立無煙工作間,旨在減少由二手煙引起,而可避免的壽命縮短、疾病和殘障。 此外,這些法例可減少的成本,改善工作生產力和降低社會的整體勞動成本,使社會在該範疇的職位和維持該範疇現有的職位和僱員。舉例說,在,經濟發展局在2006年計劃經濟加速發展時,鼓勵各城鎮設立無煙工作間,以促進社會的職位增長。
1590年,只管治了十三天的教宗展開了歷史上第一次公開禁煙。他聲稱會把所有「在教堂的走廊和裡面,以咀嚼、用煙斗、用鼻吸入粉末形式吸煙」的人。
明朝政府也曾命令禁烟。1639年下令“吃烟者死”,规定凡种烟和吸烟者均处以死刑。这是中国最早的禁烟令;皇帝也曾下令禁菸,清皇帝的太醫告知乾隆皇帝他咳嗽的原因是吸菸傷肺,乾隆戒菸後也停止咳嗽;中國在清朝初年就有許多醫師就認為吸菸有害,並將其寫在醫書中。
也曾經推行禁菸運動(),在當時已經有相當的科學證據支持禁菸政策,當時德國科學家對菸害的研究也領先全球,但納粹宣傳禁菸的理由也包括;此運動在納粹滅亡以後暫停,德國人對於納粹的反感也導致禁菸運動大倒退的有害副作用,到了二十世紀末期,德國都無法達到納粹時期的反菸績效。
20世紀後期,公眾對指出二手煙有害的研究日益關注,煙草商展開了「好意提醒」運動。他們透過傳媒和立法向大眾宣傳關注「調節」,以免煙草收入減少。煙民與煙草商日益緊張的關係,在雙方的善意和忍讓下得改緩和。一些意見鼓勵州政府設立分隔吸煙區。
以上提及的禁煙只是在一些城市和國家各自推行。1998年,推行全面禁煙後,也鼓勵鄰州推行。自此,越來越多州份和國家頒佈法令,在室內公眾地方、工作間、酒吧、餐館、社區場所全面禁煙。現時,美國共有34個州頒佈了不同形式的禁煙令。
在美國,大約每年50萬人死於、和其他疾病,研究發現吸入二手煙和直接吸煙帶來同樣的健康問題,例如、,和、等呼吸系統疾病。。特別地,顯示有在家吸煙的伴侶的長期非吸煙者,患上肺癌的風險較平常高20至30%,而那些在可吸煙工作間的風險高出16至19%。,最新的研究也顯示,一些可以歸咎於二手菸。
一個在2002年的調查斷定,非吸煙者和吸煙者面對同樣。. 二手煙含有超過4000種化學物,包括69種已知致癌物,如、、和,煙草商及反菸人士的研究還指出二手煙中多種致癌物的濃度,比一手煙中的更高。
許多地方的統計資料顯示,當禁止在公共場所吸菸後,等疾病的發病率立即大幅下降。
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菸品的傷害性及成癮性與許多比較也差不多甚至更強烈,再加上二手菸比一手菸毒的現象,因此讓他人吸其實跟強迫他人吸毒沒什麼兩樣,強迫他人吸毒在多數國家都是重罪,許多輿論也支持處死刑。
上圖可以顯示,合法毒品菸(tabacco)酒(alcohol)的傷害性及成癮性其實不低。資料來自權威醫學期刊:。(縱軸是成癮性、橫軸是傷害性)
在時,有醫生指出依照統計數據,吸菸及二手菸的毒性等級及造成的傷害超過污染。比菸害輕微的污染事件就造成全臺恐慌、大規模的食品回收、許多臺灣食品也被各國禁止進口、而黑心商人也是先羈押及扣押財產再說,政府也為了預防塑化劑被黑心商人濫用而提高管制等級。過去中國發生污染食品事件時,全球也禁止進口多項中國食品,也有黑心商人因此遭到。
只要吸菸者稍微不注意,就會強迫他人吸入,因此受害人數比所有黑心商品多,受害程度也超過不少黑心商品。但是商品管制及菸害處罰比其他黑心商品/危險化學物質寬鬆太多,菸害製造者也很少受到刑事處罰,這是非常不合理的現象。
和禁止吸煙後,空氣質素明顯比禁煙前改善了。比如說,網站上的一個調查就指出,的法例禁止封閉工作間和公眾地方後,紐約州西部旅遊地點的的水平顯著下降了。一些地方在法例通過前允許吸煙,包括一些只有少量由附近傳來的二手煙的地方,而這些地方的可吸入懸浮粒子水平也下降了。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類似的研究也指出禁煙改善空氣質素。
一個2004年的研究指出,在仍未頒佈禁煙法案的,酒吧和食肆內的空氣污染,比已禁煙的鄰近城市嚴重九倍。
研究亦顯示空氣質素得到改善,使僱員減少有有毒物影響。 在挪威一些已禁煙的機構,吸煙和不吸煙的員工尿內的水平都較禁煙前改善(下降)了。
近來對於菸害研究的結果顯示,吸菸者在他身上及吸菸處留下的菸害可以持續數小時到數月不等,例如就算吸菸父母堅持不讓子女吸二手菸、他們身上仍會殘留菸害而且藉由接觸傳送到子女身上,而沾過二手菸的地板及家具、在一定時間內仍然可以驗出菸害。
因此禁菸區的定義已經不只是不能有二手菸而已,該區域必須在一大段時間內(要達數個月甚至數年)都沒受到二手菸污染;這樣才能確保真正無菸害。
許多吸菸者會亂丟煙蒂,煙蒂很容易流入生態系,煙蒂內含大量尼古丁,對多數動物來說是,而許多動物(包含嬰兒)會誤食煙蒂,除了高量尼古丁造成的致命危機外,也有與誤食塑膠一樣的危險。另外,燃烧的烟蒂亦可能引致。
因此重罰亂丟煙蒂有嚴格執行的必要性,如想要釜底抽薪、最好連室外都是只有吸菸區(煙灰缸旁)才允許吸菸。
香煙是許多火災的起因,隨意拋棄的未熄煙頭容易造成起火。最大城市2003年共發生6528起火災,而因未妥善處理煙蒂而引起達3517起;據澳洲的統計,超過一半的家庭火災是由香煙引起的,同時7%-30%的森林火災也是由香煙所引起。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窮人比富人吸煙更多,有80%的吸煙者,是中低收入國家的人民,而窮人收入已經偏低,若再將其中一部份挪去買煙,將對他們的生活處境產生更嚴重的威脅。部份第三世界國家,如,由於經濟過度依賴煙草出口,壓縮到國內作物的種植,因而發生。
另外,唯有最嚴格的禁菸規定,才能避免窮人受到二手菸害,例如如果餐廳開設吸菸區、或允許成立吸菸餐廳,服務生中非富有者,將無法拒絕進入吸菸區服務。
批評禁煙的幾個主要理據。
一個普遍的反禁煙論據是這種政府指令侵犯了個人及物業擁有人的權利。在禁煙爭論裡也有聲音指成年人吸煙只是一種不會傷害別人的生活方式選擇;但這個論據也有矛盾的地方:因為非吸煙者也有權選擇一個呼吸新鮮空氣的生活,尤其是二手菸具有強力的擴散性及傷害性已經成為科學共識。
一個較有力的維護吸煙權理論是:當一個物業的擁有人主動決定容許吸煙,並給予非吸煙者警告,非吸煙者就可以選擇避免進入該場所而吸入二手煙。物業的性質愈私人,這理據愈有力;例如獨身吸煙者在家吸煙、而且沒有讓二手菸飄向公共空間就完全是吸煙者自己的選擇,但在學校、醫院及非吸煙者不可避免進入的地方,這個理論就不成立。
在這兩個極端中間的例子是工作場所、對公眾開放的商店及餐廳、對小童開放的場所如保齡球場及公共泳池、不對小童開放的場所如酒吧、以及不對公眾開放的私人會所。這些是私人和公共之間界線較模糊的地方。對於工作場所,顧員並非可以輕易地自由選擇工作地點,也不能合理地期望僱員會因為工作的地點有人吸煙就辭職。而對于禁止未成年者、孕婦及哺乳婦女進入的私人會所,由於非吸煙者在加入時已經知道該場所沒有禁煙,因此情況跟在自己家中吸煙沒有大分別。
但這樣的理論還是可以禁止許多人在家吸菸、甚至禁止大多數的年輕女性及未成年照顧者吸菸及吸二手菸:父母無權要求子女忍受二手菸;而母親的子宮是所有非吸菸者都必需住十個月的地方,因此所有母親在懷孕、哺乳及懷孕前一大段時間都不能吸菸(包括二手菸),否則會嚴重侵害子女權益;況且,人在吸菸後非常長的一段時間內,身上仍然會殘留菸毒,對他人的危害仍然不小,對未成年者傷害仍大。在另一方面,近來的研究顯示,二手菸的擴散性非常強,可以危害整棟公寓的住戶,似乎到有穿牆能力的地步,因此私宅禁菸也有強烈的必要性。
總而言之,吸菸不會傷害到他人的私人領域比想像中的小。
最大的爭議是在商店、餐廳和酒吧。當該場所的擁有人同意容許吸煙,煙民們會認為非吸煙者就不應該進入。但非吸煙者會認為他們不應該因為某場所的空氣中含有有毒物質而不能光顧,允許這些地點吸菸也很容易傷害勞動人權;他們也指出政府通常會為了公眾健康及安全而對食肆及售賣酒精飲品的地方作出規管(例如美國就有禁止在人行道喝酒的法規)。
非吸煙者會投訴在一些宣稱有非吸煙區的地方,特別是餐廳,也會因為身處在跟吸煙區沒有任何物理阻隔的非吸煙區而吸入二手煙。在這種地方,和非吸煙區間只有一道虛構,實際上不存在的界線。在一些公寓大樓裡面,二手煙也很容易飄到別人家——主要是透過廁所的排氣管道及在窗口吸菸時二手煙會飄到樓上住戶。因此越來越多地方的法例只會在吸煙區跟非吸煙區間有適當物理區隔的情況下容許設立吸煙區,而吸煙區的空氣也不可以循環到非吸煙區中。
有些人批評禁菸及增加菸稅會讓社會經濟上的弱勢者受害,他們更需要尼古丁來麻痺痛苦。
只是這些批評者沒有看到,要維護弱勢者拒絕二手菸的權利,連私人場所都必須有嚴格的禁菸規定,不但要在所有的室內場所及多數室外場所禁菸,吸菸室及吸菸區設立條件也需要相當嚴格,才能避免會吸菸的老闆侵害員工權益及服務生受到二手菸害(就算是中產階級及專業技能者,也很難做到不爽二手菸就辭職;弱勢者是連求職時都很難跳過有菸害的職場)。
嚴苛的禁菸規定看似限制了一些弱勢者的權益,但其實也保障了更多弱勢者及中產階級的健康權,況且調高菸價可以有效減少弱勢者的吸菸率。
有時,批評者認為禁煙影響了旅遊業,尤其在接鄰可吸煙區域的。他們認為吸煙者會選擇一個允許吸煙的地方,或選擇完全不出外。 與此同時,有些非吸煙者會選擇非吸煙區,這抵消了吸煙者的影響。雖然有些行業把生意減少歸咎於禁煙,但這些場所的地區整體營業額有上升跡象。
而實際上,吸菸率下降已經是先進國家的趨勢,當吸菸率下降時,越來越多人會比較喜歡在禁菸場所消費;況且許多污染製造者也會以經濟損失作為拒絕強力控制污染的藉口:若允許消費者購買空氣污染處理能力較差的車輛、允許工廠拒絕加裝高效能的污染設備、允許放寬工安及健康標準,將會造成總污染量大升、傷害公眾健康。
支持禁煙的科學理據也惹來不少爭議。但近年來,支持禁菸的科學及統計學證據越來越多、越來越有力;最新的研究甚至顯示菸害的廣泛度已經超過許多反菸者的認知。
質疑二手菸危害的大多是菸槍及菸商,被指責是捍衛自己的習慣及利益而忽略科學事實。對於菸害的質疑有許多類似的對比,許多工廠經營者、車商都會質疑嚴格環保法規的必要性,但實際上這些人只是為了找理由將成本外部化。
許多吸菸者會以有其他污染源作為辯護,認為其他污染源及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傷害比二手菸嚴重。但是二手菸已經被證明是微量也有害,流行病學已經證明只要禁絕二手菸就可以大幅減少健康損害(也就是說最嚴重、最廣泛、最需要立即制止的幾個污染源裡面包含二手菸害);在實際上,許多引起全球恐慌、需強制撤離的核污染區其邊緣的核污染問題,其毒性仍低於二手菸。
而許多研究顯示,二手菸在室內造成的污染,其傷害性超過絕大多數的室外空氣污染:例如中國也有人做過實驗,顯示二手菸在室內造成的污染遠超過空氣品質很差的、也遠超過森林大火對造成的最大污染。而且車輛工廠等製造的各種污染,在這幾十年中已經大幅下降,但香菸排放的廢氣則變得更毒。
有些國家不推行禁煙,並繼續從煙草產品中抽取項獲利。有學者認為這是不推行禁煙的一個原因,也遭到類似批評。然而,已經有禁煙措施,預計英國其他地方也將會跟隨,而中國也開始輔導菸農轉型。
有主張認為吸煙者有自由選擇去吸煙,對他們自身做成傷害,就如他們有權奪去自己的生命。因此,吸煙只是一種「無受害人的罪行」。對於一個只有成年吸煙者,並且每個人都有意識地自願吸入二手煙的群體,這個論據就能成立。但對於其他群體,例如:不能隨意轉換工作環境的及公司員工、不能選擇他們處身甚麼環境的、、未成年者、或無菸害區域比例不足的情況,以上論據就不成立。故嚴格來說,「無受害人的罪行」這個論據不但不適用公共場所,連大多數的私人場所(尤其是多數集合式住宅)都不適用,這樣的論據也可以要求女性在確定不再生育哺乳後才能吸菸及進入吸菸區;近來發現的三手菸現象,也代表必須完全隔離吸菸者才不會造成受害者。而即便是最嚴格的禁菸法案,仍然沒有全面禁止無辜者被迫吸二手菸。
其中一種反對在酒吧和公眾地方禁煙的論點是:工人和顧客進入私人場所時,他們已經含蓄地接受了該場所擁有人所訂下的規矩。有許多人以權力結構批判此說法,這原則不應用於工人等受顧者。法律規定企業擁有人須保持工作環境合理地安全,而與工人等受顧者訂下合約不能放鬆安全規定,也不能漠視這要求。而且若非法律保護、多數受顧者無法選擇無菸害的工作場所。許多法律禁止辦公室設立吸菸區的原因還有,這些吸菸區會變成非正式的會議場所,造成非吸菸者必須選擇進入吸菸室或無法討論工作,唯有全面禁菸才能確保非吸菸者的權利。近年來才開始有一些法條會限制二手煙對酒吧或餐館員工造成的傷害。此外,商業贊助者比員工更支持禁煙。
二手煙對健康做成的危害,和社會因此而付出的代價,都令人質疑吸煙是否「無受害人的罪行」。就社會代價而言,一些研究指出,長遠來說,全面禁煙其實增加了醫療福利的總成本。 這理論指出由於非吸煙者的壽命較長,故將使用較多醫療福利。有人反駁說,他們的壽命較吸煙者長,故亦繳交了更多稅款。但又有反駁指出,因為吸煙者通常在後才死亡,所以當吸煙者繳交的稅款開始減少時,他們的早逝反而減少了醫療系統的支出,變相增加了社會醫療福利的收入。
吸菸者還有一個看法是說,為什麼要課菸稅來補貼全民。這樣的看法完全忽略二手菸傷害他人所增加的各種成本,而臺灣公衛學者對菸害的估計指出,菸害對臺灣造成的損失遠大於菸稅菸捐收入。
就算吸菸可以減少醫療支出、或菸稅收入大於菸害醫療支出,仍然必須做到「沒有任何同儕、社會或經濟壓力要求非吸菸者吸菸或吸二手菸」才不會違反道德(但這目標的基本條件是讓吸菸者遭受嚴重的排擠及不便,若設立大量且能確實隔離菸害的吸菸室、成本也極高),就如同多數國家不會以放寬安全及環保標準、減少國民壽命來解決高齡化問題。以經濟理由來不管制吸菸的邏輯如同「為了減少醫療及社福支出、允許大規模殺害窮人、體弱者及老人」的極端邏輯。
在辦公室和其他封閉的公眾地方禁止吸煙,會導致吸煙者到門外或室外去吸煙,把吸煙問題轉移到別的地方。在一些地域,禁煙的範圍擴展至大廈入口的一定距離; 也有人建議在擴大禁菸區時,必需廣設能確實防止二手菸影響非吸菸者的吸菸區,這樣才能有效的減少二手菸害。
英國提出了更嚴重的問題,就是吸煙者在公眾地方被禁止吸煙後,可能會在家吸煙,並吸得更多。 然而,參考愛爾蘭的情況後,找不到證據支持里德的說法;而發現無煙家居的數目從1996年至2003年間從22%上升至33%。
而一些數據顯示,禁菸及調高菸稅會讓吸菸者轉移使用尼古丁口香糖等替代產品。
而實際上,將空氣污染由室內轉移至室外,由市區轉移至郊區可以讓所有人都吸入更少污染物質,這也是為什麼發電廠、石化廠、工廠、焚化爐、機場都應該往郊區遷移的原因。
而另一個比較有力的說法是煙蒂污染,室外吸菸經常亂丟煙蒂,煙蒂不但含有尼古丁(對水生生物及昆蟲來說是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而相對高量的尼古丁對哺乳動物來說也有致命危機),更可能被許多動物誤食,因此室內禁菸將吸菸者趕往室外後反而增加煙蒂流入生態圈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唯有嚴格處罰亂丟煙蒂者,甚至要執行「就算在室外,也只能在吸菸區吸菸」的政策。
許多法令規定一些場所必需全面禁菸或室內全面禁菸,例如辦公大樓、校園、機場、醫院等場所會因為法令的修改而取消(室內)吸菸區。
批評者認同禁止設立無法確實阻絕菸害的吸菸區,也認同老闆有義務讓雇員不會吸到二手菸(除非他自己去抽菸),也不會因為拒菸而失去發展機會;但也認為若這些場所能設立不會影響到所有非吸菸者的吸菸區時,就應該允許設立(室內)吸菸區;而且他們也指出設計良好室內吸菸區反而比許多室外吸菸區更能保護非吸菸者。
而吸菸區的設計除了不允許二手菸害外溢以外,還必須無法接近其他人才算是有效隔離;很多情況下必須只允許由許多小到只能容納一人的吸菸室組成的吸菸區,才能真正避免強迫進入吸菸區的問題;很多前例顯示,若允許公司設立吸菸區,吸菸區會成為非正式會議的場所,將會傷害不吸菸者的權益。
只是近來的研究顯示,吸菸者在戶外吸菸所受到的健康危害較在室內吸菸區吸菸低(也就是說全面禁止室內吸菸室也是保護吸菸者),而且要阻絕菸害需要的嚴格程度超過許多反菸者的想像,不是吸菸室無法社交就能解決的:例如廚房的抽油煙機無法完全阻隔菸害、菸害可以在吸菸過的室內保留相當長的時間、具有良好通風系統及隔離設計的吸菸室內也無法完全阻止菸害外洩、吸菸者身上的菸臭味就是具傷害性的菸害、在家吸菸也有可能傷害鄰居。
自由意志主義者則以反對政府擴大其規管權力為由反對禁煙。
在西方,反對禁煙的人,例如藝人和政治評論員,則認為社會努力禁煙只是被跟社會脫了節的清教徒們誤導了。
美國各州在目前或規劃於未來執行的禁菸狀況截至日)
許多地方都已經限制吸菸,其中完全禁止購買和吸食。美國的一些州份有地區性禁煙法例,愛爾蘭和蘇格蘭也全面禁止在公眾地方吸煙。經大幅修訂的 也在日生效,大部份室內地方禁止吸煙,但一些場所獲准暫緩禁煙至日。日,正式开展公共场所禁烟行动,范围包括企业、行政单位等的工作地点,也包括商业中心、学校、医疗机构、剧院、火车站、飞机场、公交工具等场所。 歐盟則已經做出解釋,企業拒用吸菸者是合法的;不少美國企業也公開拒絕聘用吸菸者。
可以稱為菸害大國,包括较高的吸菸人口,社交吸菸的需求,国家的菸草专卖,菸草税是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等等;許多中國大陆觀光客在國外亂吸菸的行為,非常有效的推廣及正當化了情緒。
近來唯一令人欣慰的進展是高層領導人吸菸率下降、高層領導中的吸菸者也不公開吸菸,的夫人也是禁菸大使。
据《2014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报告》,中国大陆吸烟者超过3亿,其中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8.1%,7.4亿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每年有约14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约10万人死于二手烟暴露导致的相关疾病。而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50年每年死亡人数将突破300万。与其他已经批准实施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国家相比,中国大陆在全国性控烟立法、烟草税率、烟包警示等方面,仍存较大差距。
於1982年訂立。任何人不得在、、、公共、工具(如:公共巴士、鐵路、纜車、小巴、的士、旅遊巴士、渡輪等)及機場客運大樓地方吸煙或攜帶燃著的、或,違例者可被定額罰款$1,500。日起,購物、、、、亦被列為禁煙區。而於1982年至2009年8月期間,違例者可被最高罰款港幣$5,000,但由於是循定罪,具體罰款金額會交由裁決,通常只會判罰港幣$800。
2006年通過大幅擴大禁煙範圍,在、、、以至室內公共地方等,均會作不同程度的禁煙。禁煙令於日開始實施。違例吸煙人士改為實施定額罰款港幣$1,500,法例除的及外,亦授權、、、、、、、、、、、、、、、、入境事務處、香港海關、、、民政事務總署、社會福利署及的和,在相關禁煙區執行法例。若違例吸煙人士拒絕在的指定限期繳交定額罰款,最高可罰款港幣$5,000和一年。
自日起,三人以上公共場所全面禁止吸菸,大眾交通工具(含)亦全面禁菸,由於室內吸菸室很容易有無法隔離二手菸害的問題,因此除旅館、商場、餐飲店和老人福利機構可以設室內吸菸室外,其他場所只能設置室外吸菸區。
這樣的禁菸措施已經引起一些吸菸者的不滿,並發動抗議,但實際上臺灣的法規對於拒菸權的保障仍過少。
臺灣菸害防制的漏洞:
集合住宅的室內公共空間尚未強制禁菸
尚未限制私宅吸菸,會造成二手菸害流向鄰居
室外經常全面不禁菸,例如室外餐廳及經常沒有規劃禁菸區
為了避免二手菸害流向室內,門口一段距離內禁菸是必要的,但是並沒有立法及執行
並未要求警察取締違法行為,也沒有給放任違法的店家足夠的處罰
完全沒有調查政治人物是否有接受菸商及反對菸害防制人士的資助,這些資助都應該視為收賄
菸價過低,走私氾濫
執法強度不足
荷蘭的禁菸也在咖啡館執行,但是在咖啡館吸食仍是合法的。
是最早採取公共場所禁煙的西方國家之一。聯邦法案採取嚴格的法律限制所有公共場所(包括一些露天的公園以及遊樂場)全面禁煙。澳大利亚亦是世界上第一個採取簡化煙盒法案的國家,該法案規定不允許所有煙廠出產的香煙使用商標權,所有於澳大利亚售賣的香煙均採用完全白色的包裝,禁煙宣傳標語和圖像例外,法案已於日正式生效。
在二零一一年十二月,美國正式把禁煙擴展至全部區域,包括天橋、行人路、公園等不同的公共場所。戶外範圍全面禁煙,市民只能在家及自己的私人地方吸煙,有些公司則拒聘吸菸者,有些社區也規定私人領域同樣禁菸。
美國對潛艇官兵的血檢尿檢結果也顯示,潛艇裡面的吸菸室不能隔絕菸害,因此潛艇也全面禁菸。
美國社會對吸菸者的排斥是吸菸率降低的重要因素,例如美國保險公司很早就要求吸菸者誠實告知吸菸習慣,並繳交高額保費,否則將會拒絕給付醫療費,看似無情的作為、確實降低了吸菸率及二手菸接觸,也保障了弱勢者的權益。
傳統上日本是二手菸害的地獄,因為吸菸率高,許多公共場所的禁菸區形同虛設(公共場所及餐廳最多是有禁菸區,而禁菸區雖然無人吸菸,但總是有嚴重的二手菸害;更別提許多非吸菸者總是被迫在吸菸區工作),不過日本傳統認為女性不該吸菸——當然,非吸菸者暴露在二手菸環境下其實跟吸菸一樣有害,而日本政客與日本菸草公司的關係也使得強制禁菸法案難以推行,日本雖然有推出禁菸法令、而且日本人頗為守法、但法令嚴格程度遠低於美國。
不過近來日本在禁菸方面已經有改善,包括吸菸室多有實體隔離,許多公共場所及餐廳已經要求全面禁菸,大幅下降的吸菸率(近來已跌破兩成);也有公司公開拒絕聘用吸菸者,公司網頁上表示,吸菸員工會頻頻外出抽菸,減少生產力。
日本比較特別的是,一些場所提供吸菸室但執行室外禁菸。
韩国的成人吸菸率高,社會壓力也會逼人吸菸,許多男性是在當兵時學會抽菸;南韓的禁菸意識推廣較慢,禁菸法令的推行及執行比他國晚。
朝鮮也推出一系列的禁菸措施,包括禁止吸菸者就讀大學。
大國古巴也開始擴大禁菸範圍,包括公共車輛、公共場所及工作場所,早在1986年戒除雪茄,但是古巴仍然大量出口雪茄,卡斯楚認為菸草是毒藥,雪茄應該賣(或送)給敵人。
禁菸不是分吸菸區及禁菸區就可以達到保護大眾的效果,若要能達到完整保護效果,除了吸菸區必須完全阻隔二手菸外,以下措施是必要的。
如果辦公室開放設立吸菸室,將會造成吸菸者進入吸菸室談話的問題,而非吸菸者只能選擇拒絕吸二手菸而減少發展機會、或為打入團體而忍受二手菸,因此許多法規規定辦公場所不得設立室內吸菸區。
若允許、、、、、、等場所設立吸菸室,則會出現必須有服務生及清潔人員進入吸菸區的問題。雖然說有許多高危險高傷害的工作存在、這些工作人員也常獲得高薪補貼;但合理的職場價值觀是雇主必須先做好預防措施以減少職場危險及傷害,做不到的部分才能以額外薪資補貼員工,所以這些場所常常被禁止設立室內吸菸區、或要求室內吸菸區必須有充足的換氣率、並在熄掉最後一根煙以後、抽風一定時間,工作人員才能進入清潔。
良好的吸菸室設立條件包括不得提供其他功能,以免非吸菸者被迫進入吸菸區。例如上網、用餐、談話等功能吸菸室絕對不應提供。
吸菸者在熄菸後的一段時間內,還是一個人形菸害散播器,增加吸菸區與辦公室的距離,可以減少菸害。
能完全阻隔二手菸害的室內吸菸區,建立及維護成本極高;即便是精心建置的吸菸室,仍不保證能避免二手菸害滲出吸菸室的問題;況且二手菸就算稀薄到無法聞出、也會有相當的傷害性。最有力的證據就是美國潛艇雖然有吸菸室及空氣淨化設備,血檢尿檢結果卻顯示不吸菸官兵仍受到不應許可的菸害,不如直接禁止設立、要求吸菸者在室外吸菸。
對吸菸者來說,室外吸菸比室內吸菸健康;而且若增加吸菸區與職場的距離,可以增加戒菸率。
美國已經有地方法規規定私人住宅內也必須禁菸,或公寓必須設立一定比例的禁菸區域,未來可能延伸成兒童及孕婦甚至非吸菸者居住的私人住宅就必須禁菸;這樣看似有干涉隱私權的問題,但是允許私宅吸菸會增加住宅的火災風險(尤其是當吸菸者越老,火災風險就越高),血液檢查結果也顯示,無菸家庭很容易受到抽菸鄰居的二手菸害;目前多數法規對污染的控制都會在私人範圍內執行,因為這些污染會傷害到其他人的權益,且多數比二手菸輕微的污染早就遭到嚴格控制,並被趕出住宅區,如果獨漏二手菸這種高度空氣污染,會無法保護大眾;而「法不入家門」,正是加害者常見的藉口,在家製造二手菸,對其他非吸菸者的危害是家暴等級。
美國也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房東拒絕把房屋租給吸菸者,因為吸菸者除了會影響其他房客外,這些吸菸者在退租後,房東必須花費大筆金錢及工時清潔被二手菸污染的房屋。
一些國家已經規定如果私人車輛上有未成年者或孕婦,也必須禁菸。
由於菸害會在室內殘留很久,最多達數個月,因此禁菸區必須永久禁菸。
目前許多先進國家已經公開允許雇主拒絕雇用吸菸者(政府嚴格禁止職場歧視,但宣示拒用吸菸者不構成歧視),美國有醫院以定期血檢來確保能雇用到非吸菸者,其原因包括吸菸者可能會經常外出吸菸減損生產力、而且保險費用較高,而一些吸菸者(尤其是重菸癮者)會無視職場禁菸或在法律邊緣吸菸侵害他人權益。
全面拒聘吸菸者有一定的爭議,但只有在吸菸區工作的職位才有理由不拒聘吸菸者(甚至可以拒聘非吸菸者),而幾乎所有職位都有必要拒聘重菸癮者,一些職位甚至有必要完全拒用吸菸者:吸菸者在吸菸後一段時間內,身上會殘留菸毒仍具有顯著危害,會傷害旁人(就算沒有任何肢體接觸),兒童、嬰幼兒及孕婦是高敏感群;因此禁止吸菸者擔任接觸這些族群的職位(如、中學以下、中學以下校園員工、、、醫院員工、等食物處理人員),是有強烈必要性的。
這樣的規定才能確保禁菸令能確實執行,臺灣的在其公司、工廠及校園實施這樣的禁令:進入時要先將菸品及打火機交出保管,出去後才能領回。
吸菸及二手菸的嗆辣感及菸臭味可以說是一種警示性臭味,可以有效的降低吸菸率及增加大眾對二手菸的反感;菸商會在一些香菸內添加糖、薄荷等香料,藉此降低警示性臭味。因此泰國已經禁售這些不夠臭的香菸,美國也已經開始漸漸禁止在香菸內添加這些掩蓋菸臭的原料。
換句話說就是禁售涼菸、淡菸與水果菸,依照統計數據,最能受到保護的是女性及青少年,因為很多女性只會吸涼菸、而很多青少年是以涼菸為入門香菸。
而美國也已經禁止宣傳淡菸、柔和型,也是基於類似的理由;依照研究顯示,減低香菸中的焦油無法降低傷害,因為香菸中的有害物質不只是焦油而已;而降低尼古丁會造成更大的危害,因為吸低尼古丁香菸會吸的更深而吸入更多有害物質。上述的觀點也可以證明,許多國家強制菸盒標示尼古丁及焦油含量,其實對國民健康有害的。
菸草內的放射性物質也可以在管制範圍內,菸草業有辦法減少菸草內的放射性物質,但他們一直都沒做;理論上,若強制執行,可以些微的減少香菸危害。
也有一種觀點是除了要禁售添加香料的香菸外,也應該禁售濾嘴香菸,因為使用濾嘴香菸會吸的更深,造成更難察覺的,而且嗆臭的菸味可以有效降低吸菸率。
對於菸品菸商廣告必須非常嚴格限制,例如禁止對菸品及菸商進行任何形式的,僅有菸商標誌就予以嚴格限制(即便是沒有菸品廣告),對於菸商販賣的同名商品及服務也視同菸品廣告予以嚴格限制(例如有必要禁止進行任何廣告),禁止菸商贊助文化體育活動及政治人物(政治人物收受菸商及反對加強菸害控制者的金錢就以論處,避免政治人物反對嚴格的禁菸法案),而最好是菸品本身就禁止廣告性標示等。
一些統計數據顯示,當在電影及卡通畫面執行禁菸後,青少年的吸菸率會下降,而做成香菸形狀的甜點對降低吸菸率也有危害。
許多法令強制菸品採用負面形象包裝,有幾種負面包裝形式,使用越多形式效果越好:
警告文字,但不得使用「吸菸過量有礙健康」這種暗示少量吸菸無害的文字,必須使用「吸菸及二手菸是重大疾病風險」這類警示文字,而吸菸會造成這種文字效果更佳。
大面積噁心的警告圖片。
素面包裝。
菸品去商標化。
無論吸菸或戒菸都有傳染性,如果能讓吸菸成為不受歡迎的行為,則戒菸率會大幅提高;美國吸菸率的下降,有一部分可以歸功於「除了最貧窮階級的群體外,人們都會因為吸菸而被排斥、更不受尊重,青少年吸菸也成為被同儕排斥的有效手段」。
近來在美國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青少年曾經吸菸的比率一直下降,已經低於曾接觸大麻的比例,這代表美國青少年已經開始認為菸草的危害超過大麻。
實例證明,高菸價可以降低青少年及弱勢者的吸菸量及吸菸率(雖然高菸價對主流及強勢族群影響較小,但他們也是較早認同菸害觀念者,因此吸菸率較早下降),在短期內就可以減少菸品銷售量,長期實施後可以降低吸菸人口;必須讓吸菸成本高於長期接受治療(如替代療法)的成本,這樣許多吸菸者會為了省錢而選用尼古丁替代療法。
提議,吸菸者必須年滿20歲、取得醫師證明戒菸治療失敗者,且無法斷絕菸癮,才能到藥局購買香菸。
針對青少年的反菸宣傳,會讓青少年認為吸菸代表成熟,因此許多菸商會熱衷於針對青少年進行反菸宣傳,這樣的反菸宣傳反而是向青少年促銷香菸。
東京某些區域禁止在街上吸煙,煙民因此要「撤退」到吸煙室。
在空曠的室外,一般人遠離吸菸者,因此二手菸危害很低;但在擁擠的室外及室外運動場所,一般人難以避開二手菸,二手菸危害不亞於室內;甚至一些建築物的邊緣及門口若不禁菸,二手菸會流向室內。況且在手持菸行走的情況下,會有燙傷人的危險性。因此室外場所的特定區域及一些擁擠室外場所,也有強制禁菸的必要性。
但也有連室外也要只允許吸菸區吸菸的觀點,因為二手菸無法通過許多廢氣排放排放標準,而且亂丟煙蒂會造成生態浩劫。
在臺灣,公園及運動場所很早就被規定禁菸(但可以設立吸菸區);而在一些定立嚴格室內禁煙條例已經很長時間的地方,已開始試驗在特定情況下禁止於戶外地方吸煙,特別是在公共或政府擁有的空間。被視為禁煙政策先驅的美國亦已定立一些室外禁煙條例。
自2002年十月起禁止在街上吸煙,該區的政府工作人員會在街上巡邏,並對違例者發出2000日圓的罰款。根據指出,日本全國有60個市設有禁止或不鼓勵在街上吸煙的措施,受影響人口佔全國10%。不過其中只有三個市會對違例者罰款。
而亦於日起禁止在一些政府機構管理的室外公共場所及空間吸煙,例如運動場、公園(某些公園設有吸煙區)、泳灘、學校、醫院等。
控制任何的必要手段就是減少產量,保護公眾不受二手菸害的根本手段也是減少生產,例如就知道如果中國想要推行禁菸,就得要想辦法讓菸農可以依靠其他作物獲利,也要解決菸業從業人員的轉職問題。
一些地方的禁煙酒吧和餐館的數目太少,難以提供充足的無煙環境,造成非吸菸者進入吸菸區的危害。為了鼓勵商戶禁煙,一些專家和政客支持向那些無煙商戶發放免稅額和其他財政獎勵。在首都議會討論相關立法的會議上 ,市議員 Carol Schwartz 動議立法向自願禁煙的店鋪發放可觀的免稅額,或者大幅度提高酒吧和餐廳的吸煙牌照費。這個政策的支持者指出這樣能夠給予喜歡無煙環境的顧客和員工更多選擇,而不侵犯商戶的權利。反對者認為只有全面禁煙方可真正保護顧客和員工。
的Robert Haveman和John Mullahy教授提出可轉讓吸煙污染牌照的建議。 這是其中一些經濟學家用以解決吸煙的的方案,就如美國環保局近年成功處理其他污染物排放的排放權牌照制度。
「出售排放權」制度受一眾經濟學家歡迎,認為這是個「市場為本」,在政府直接管制以外的政策選擇,而且它可以較低成本減少污染,亦可減低行政成本。然而,這建議亦不適用於所有情況,而且對於吸煙的利益和成本分析也不足。
可轉讓吸煙污染牌照可以這樣實行:由立法者決定一個特定區域的最佳可吸煙場所數量。把這些可吸煙場所依據防火條例的可容納人數(fire occupancies)加起來,就等於該地區吸煙牌照的總數。然後這些牌照會公開拍賣,如希望自己擁有的場所容許顧客吸煙,物業擁有人就需要擁有相等於其場所可容納人數總數的吸煙牌照。基本上可以這樣說,一張吸煙牌照代表了一個物業佔用者(例如一名顧客)所佔用的空間裏的清新空氣的擁有權,要讓整個場所合法地容許顧客吸煙,場所擁有人就需要購得該場所裏全部清新空氣空間的擁有權。擁有牌照的場所或機構可將剩餘沒用的吸煙牌照在公開市場出售予其他可吸煙場所或機構。
菸草業認為強力通風可以大幅減少甚至消除害,因此應該採用通風系統來取代禁菸。
在一些地方,通風可以取代全面禁菸,但不能取代禁菸;這些法規會要求吸菸區的通風要符合一定標準,以免禁菸區遭到二手菸污染、並保障吸菸室能在熄菸後的短時間內將二手菸害抽除(以保護進入清潔的人員)。
但是這有以下問題:
光是要有效減少二手菸害外流到禁菸區通風系統,就有高成本及高複雜度的問題,如果通風系統要能減少吸菸區的二手菸害,就更昂貴了;不過僅允許具有強力通風的吸菸區,可以成為增加無菸害場所的有效方案:依照義大利的實例來看,如果法律規定吸菸室只能在有強力通風的情況下設立,那許多場所仍會選擇全面禁菸。
近來,美國出現一個具有里程意義的報告指出:即使是使用精心建置的通風系統和吸菸室設計,對於防制二手菸害仍是失敗,其原因是二手菸的最高安全濃度為零。
如果商店、餐廳、娛樂場所等商家分隔吸菸區及禁菸區,則該家商店的顧客可以享受拒菸權、但服務生/店員沒辦法享受拒菸權。若無法完全執行商家全面禁菸,則不如要求商家只能在全面禁菸或全面不禁菸中做選擇、並明顯標示,這樣員工及顧客就可以自行選擇禁菸商店或吸菸商店,而不會有顧客享有拒菸權、但員工沒有拒菸權的現象。
但這樣的規定仍須有許多配套措施才能不侵害拒菸權,例如吸菸商家必須禁止未成年者及孕婦進入、吸菸商家的總量、營業項目及營業時間限制等。
更佳的配套措施為,允許吸菸商家僅聘用非吸菸者,甚至強制商家禁止非吸菸者進入工作消費;而「必須全面禁菸或全面允許吸菸,但未成年者、孕婦甚至非吸菸者禁止進入」的規定,最好是以建築物為單位,這是因為菸害會由管線及牆壁的漏洞擴散至整個建築物。
使用、、嚼菸、口溶菸等產品來取代吸菸,可以減少甚至避免二手菸對旁人的危害,這些產品對使用者的傷害也有可能較低(流行病學顯示,很可能危害較低);但許多研究顯示很多無煙菸草的對使用者的危害仍很高,不如長期使用尼古丁替代療法(主要是製程及品管的問題,減少香菸的有害物質幾乎不可行、但減少無煙菸草的是可行的,只是不一定會實踐),而且無煙菸品也可能讓本來不吸菸的青少年接觸菸草(因為對二手菸害的厭惡阻止了許多人接觸吸菸),更有可能造成兒童誤食。因此反而加強查緝無煙菸品。
菸稅大多用來挹注醫療保險,其精神為污染者付費及自付醫藥費;另外也大幅禁止菸商廣告。但如能以菸稅補貼吸菸區成本、並允許菸商支付吸菸區成本(或是在吸菸區內部買廣告),則可以增加吸菸區數量;只要規定吸菸區必須有效隔離二手菸害(有效隔離的定義包括以各種軟硬體設計來保障非吸菸者不需要進入吸菸區),配合上密集的吸菸區,就可以大幅減少社會成本及受害者數目。因為這樣才能確保禁菸法律有效執行。
甚至也有人提出「室外禁菸、室內吸菸」的建議,也就是說鼓勵設立合格吸菸室,但除了吸菸室以外的吸菸行為全都違法,此時只要控制好吸菸室就可以完全阻絕二手菸及菸蒂的污染。
但吸菸區成本高,尤其是能有效減少二手菸害的吸菸區成本更高,即便是認真稽核吸菸室的隔離能力,室內吸菸室仍會有微量但仍有害的二手菸洩漏出來;而若是以吸菸者的健康及減緩三手菸問題為考量,室內全面禁菸有一定幫助。
於1960年發表報告《工作場所禁止使用及發生的影響(Impact of Workplace Restrictions on Consumption and Incidence)》,總結其對於禁煙政策所做成的影響的長期研究結果,指出完全禁止在工作場所吸煙嚴重影響煙草行業的銷售量。面對這種禁制的煙民使用煙草的數量比整體煙民的平均數字低11%至15%,而這群人中的人數比率較平均高84%。
雖然抗拒禁煙的通常是害怕因客人減少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商戶,但一些研究似乎可以讓他們安心。 一份2003年出版的報告綜合了97個有關禁煙對餐飲業經濟影響的研究,指出所有設計得最好的研究都發現餐廳和酒吧的無煙政策對銷售和就業都沒有負面影響,或有正面影響。
一份的研究發現在密閉場所禁煙後,到酒館和俱樂部的人口比例上升了。
在,主要的反禁煙力量來自(Pub)老闆,還有少數的酒館顧客。愛爾蘭的工作場所禁煙本意為防止被動吸煙,特別是要保護雇員。自禁煙實行以來基本上人們都接受(有指這不過是因為違例罪款很重),部份原因是有能力的酒館都因禁煙而設立室外空間(包括有一定程度遮蔽有暖氣的地方)。政府和大部份人都視此為成功,同時很多其他歐洲國家都考慮類似的立法。在,關注公眾健康的也曾遊說政府實施類似的禁制。
的網頁寫道:「評估了正式的餐飲業資料後,發現實行這做法(禁煙)並沒有帶來負面經濟影響 (2004年三月於全國酒吧、餐廳等地禁煙)。經歷連續四年的下跌後,酒吧業在上一季度(年度比較)的零售業績在體積(volume)上有上升。這行業的顧員人數……比前一季上升1,400人。這代表了自2002年第二季以來最顯著的一次季度增長。」 因此,即使在煙民比例相對較高的國家,禁煙似乎對酒吧及餐廳生意並沒有負面影響。同時,有指禁煙是數以百計郊區酒館結業的重要因素,2006年的更新數字比2005年減少接近440個。
2007年九月,宣佈關閉首府的工廠,讓該市損失184個職位。而同時日本煙草把運作搬到北愛爾蘭,製造95個職位。該公司指關閉工廠是因為自1999年來煙草銷售下跌了50%,而禁煙是這下跌的主因。 威爾士是在2007年四月二日實施禁煙的。
威爾士實施禁煙六個月後,代表威爾士酒館經營者的許可食品供應者協會(Licensed Victuallers Association)指酒館損失了最多20%的生意。協會說一些商戶正在結業的邊緣,其他則已經結業了,而且對營業額能回到禁煙前的水平並不樂觀。
禁煙後的三個月,擁有和的表示,加上限制500英鎊數量的,禁煙的實行對他們的利潤有損害。
禁煙後Bingo廳顧客減少600,000人。有報告指因為禁煙對收入的負面影響,加上政府的稅務規定,三分一的Bingo廳正面臨結業。
代表全英國的(British Beer and Pub Association - BBPA)指啤酒銷售正處於1930年代以來的最低位。協會把2007年銷售下跌7%歸因於禁煙。
根據酒館和酒吧商業雜誌The Publican所進行的一項調查,預期會因禁煙而來的銷售上升並沒有發生。雜誌在英國問卷調查了303所酒館,發現2007年顧客平均在食品和飲品上花費14.86鎊,比2006年少了一便士。
在美國,煙民及餐飲業起初指商業會因禁煙而有所損失。一些餐廳指禁煙會增加吃的數字,因為顧客會藉口出外吸煙但實際上是想離開。有人反駁即使是這樣,禁煙會減少顧客的逗留時間,每張桌的(turn-over)會增加,最終銷售額會增加。、、和的經驗指出多數商戶都能在禁煙中存活下來(而很多餐飲業的盈利有上升)。根據2004年的Zagat Survey,對30,000名紐約市的餐廳顧客進行調查後,發現在6比1的比例下,多數人說他們因為禁煙而多了到外面吃飯。. 一份2006年的研究評論提出商戶生意其實可能有改善。. 因此,各個研究基本上指出商戶收入在禁煙後能維持穩定,甚至有改善,而很多顧客都喜歡改善了的空氣質素。
2003年修改了反吸煙法例,把所有餐廳及酒吧,包括在私人俱樂部裏的,納入規管中,成為全國最嚴厲的同類法例。該市的衛生當局在2004年的研究中發現,在禁煙生效後餐廳和酒吧的空氣污染程度下跌六倍,而紐約市民對工作場所二手煙的報告亦減少了。該研究亦發現在禁煙下該市的餐廳和酒吧生意有增長,職位、酒牌和稅收都有增加。 而2006年的研究發現類似結果.
但有一個反禁煙的網誌就指出"和聖保羅區的經驗顯示,在禁煙實施後的2005年4月到2006年4月期間,73個商戶結業,而前一年的數字是15個"。
於2003年實施禁煙後的頭18個月,美國(Pueblo,Colorado)的醫院所接收的心臟病病人減少了27%,而其鄰近沒有禁煙的城鎮則沒有出現變化。指出:「最可能的原因是會觸發心臟病的二手煙的影響減低了。」
實施禁煙的其他地方也陸續發現類似的情況。英國的研究員發現在禁煙兩個月後酒吧員工的健康有顯著改善。他們在禁煙前一個月測試酒吧員工的和(inflammatory markers),然後在禁煙實施後兩個月再測試。發現顯示被動吸煙的徵狀的數字從超過80%降至不足一半,血液內含量減少,而肺功能亦改善了大概10%。
日發佈新的數據,表明雖然取得進展,但沒有哪一個國家充分執行全部關鍵的控制措施,同時概述了有關方針,供各國政府採納,以防止到本世紀中期數千萬人過早死亡。在一份新報告中,對全球使用和控制努力首次作出全面分析,發現只有5%的世界人口生活在通過任何一項減少率的關鍵措施充分保護其民眾的國家中。報告還披露,世界各國政府每年徵收的煙草稅要比其在禁止吸煙努力方面的開支高出500倍。報告認為,煙草稅,作為最有效的一項戰略,可在幾乎所有國家大幅度提高,提供可持續籌資來源,用以實施和執行建議的方針,也即稱為MPOWER的一籃子六項方針。
MPOWER六項戰略為: 1.監測煙草使用和預防政策 2.保護民眾不接觸煙草煙霧 3.為戒除煙草使用提供幫助 4.警示煙草危險 5.執行禁止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的規定 6.提高煙草稅
報告還記載了煙草流行轉向發展中世界,預計到2030年,每年將有800多萬例與煙草有關的死亡,而其中80%預計將發生在發展中世界。 報告說,這一轉移是由於全球煙草業改變戰略,將目標指向發展中世界的青年人和成人,導致每年有數百萬人染上致命的煙癮。報告尤其強調以青年女性為目標是“煙草流行加劇最為不祥的潛在事態發展”之一。 根據179個會員國提供的資訊彙編的全球分析,為各國政府和其它團體厘定了一個基準,可據以監測今後一些年遏制煙草流行的努力。MPOWER一籃子計畫為各國描繪了一個路線圖,幫助它們履行其對《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承擔的義務,該公約是受到廣泛擁戴的全球煙草公約,已於2005年生效。 還與全球夥伴合作,加強其對各國執行這些戰略提供的幫助。
報告的其它主要發現包括: 全球人口只有5%受到國家全面禁煙法的保護,40%的國家仍然允許在醫院和學校吸煙; 世界人口只有5%生活在全面禁止煙草廣告和促銷的國家中; 只有占世界人口6%的15個國家規定了煙草包裝上的圖示警告; 只有涵蓋世界人口5%的9個國家可充分獲得治療煙草依賴的服務; 在中等收入國家,煙草稅收入要比煙草控制開支高出4000倍,在低收入國家則高出9000倍。高收入國家徵收的煙草稅要比它們在煙草控制上的開支高出大約340倍。
(英國的反吸煙及非吸煙人士權益組織)
(英國的支持煙草產品組織)
(英文). .
(英文). . (存档于).
(简体中文);第一條保障公眾健康的條約,由168個國家簽署,並在195個國家施行。特別注意第八條〈防止接触烟草烟雾〉
Nicotine: An Old-Fashioned Addiction, pp 96-98, Jack E. Henningfield,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85
(英文)Tina Walls.
(PDF). 日 .
(英文) (PDF). 日 .
Boyle P, Autier P, Bartelink H et al.. European Code Against Cancer and scientific justification: third version (2003).. Ann Oncol. (wierd pople). 2003, 14 (7). .
Sasco AJ, Secretan MB, Straif K. Tobacco smoking and cancer: a brief review of recent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Lung Cancer. 2004, 45 (Suppl 2): S3–9. .
(英文). .
Schick S, Glantz S. Philip Morris toxicological experiments with fresh sidestream smoke: more toxic than mainstream smoke.. Tob Control. 2005, 14 (6): 396–404. .
Passive Commitment. Lancet Oncol. 2003, 4 (12): 709. .
(英文). .
(繁体中文)。
(繁体中文)
林晓轩,,新华网
,中国经济网,日
,《自由時報》,日。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oordinating Center for Health Promo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Office on Smoking and Health, 2006. Accessed 26 August 2010.
John Heironimus.
M Scollo, A Lal, A Hyland and S Glantz
Tobacco Control -20
2007, The Daily Telegraph
2007, The Sunday Mirror
2007, BBC News
2007, SKY News
" Bars and Restaurants Thrive Amid Smoking Ban, Study Says." 29 March 2003, The New York Times.
"Cig Ban no Bar B Biz up Despite Law." 25 July 2006, The New York Post.
accessed 9/26/2006
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英文) Scottish Executive site establish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Scotland's smoke-free legislation
(英文) - Electronic Cigarette
(英文) A multipartner initiative which promotes effective smokefree air policies worldwide
(英文) from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英文) Information on the smoke free legislation in Wales provided in both English and Welsh language
(英文) - on Tobacco
:隐藏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禁烟海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