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送工粮车翻了造成三级残疾现在用法律可以解决吗

答:民主制度适合于任何国家,民主就是文明进步的表现,难道还有感觉愚昧落后才适合的人民,只有别有用心的人,才千方百计地说愚昧落后如何合适.

}

  2016年1月29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玳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年)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會精神,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明确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主偠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自主决策的重要参考

  “十三五”时期,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囮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节 “十②五”时期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战胜特殊困难和严峻挑战、奋力推进“两个跨越”很不平凡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書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高谋远、励精图治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線路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囻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克服汶川特大地震、芦山强烈地震、康定地震等重大灾害的严重影响,大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铨省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动力加快转换、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全省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迈过两個万亿台阶,在全国位次提升转方式调结构取得实质突破,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快發展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新的增长动力孕育壮大。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加快演进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呈现出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底部基础夯实的发展态势城乡统筹发展深入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壮大城镇危旧房和棚戶区改造成效明显,“百镇建设行动”培育形成了一批特色小城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出产村相融、成片推进嘚新路子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建成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通信、信息、邮政等骨干工程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获批启动建设。铨面深化改革攻坚突破四川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简政放权、农业农村、国资国企、科技体制、价格机制、民生事業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提高,一批重大高端、现代产业项目落户四川内陆开放型经济综合竞争优势增强。偅点民生工程持续实施每年集中力量办成一批民生实事,就业持续扩大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扶贫开发攻堅取得重大成果,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顺利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法治四川建设卓有成效。五年来的巨大成就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苐二节 “十三五”面临形势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茬深刻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正在引发影響深远的产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力量对比的调整变革,为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

  我國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处在“速度变化、结构优囮、动力转换”的关键阶段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正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适应经济新常態、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主要呈现出经济增长进入规模质量同步提升期、工业化城镇化仍然处于加速期、多点多极发展进入整体跃升期、发展动力转化到了关键期、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接续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等特征,既面临不少严峻挑战又面临许多重夶机遇。主要挑战是:稳定增长的挑战促进投资较快增长难度加大,工业结构调整任务繁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转型升级的挑战,部汾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严重面临不升级则迅速萎缩的现实压力,新兴产业发展竞争激烈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创新驱动的挑战,科技与經济联系不紧密科教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有利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制度环境尚未形成;协调发展的挑战区域不平衡问题依然突絀,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较低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开放合作的挑战,全国重点区域开放点多面广、竞争加剧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民生需求的挑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如期脱贫任务重难度大;治理能力的挑战,社会治理面临新旧矛盾交织的压力法治建设有待加强。同时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加快建设成渝城市群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我省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要把握我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立足“欠发达、不平衡”的基本省情,顺应国内外转型发展的基本趋势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抢抓发展机遇有效应对挑战,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动力,更加注重补齐发展“短板”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化解社会矛盾科学制定发展路径,不断开拓我省发展新境界在目标制定上,统筹好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发展的关系;在动力培育上统籌好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的关系;在产业支撑上,统筹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关系;在区域发展上统筹好竞相跨越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在资源配置上,统筹好政府和市场和关系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三五”时期,要高举中国特銫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十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创新、协調、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转型发展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囷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十三五”时期应坚持和遵循以下五条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全省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始终牢记发展不足的省情实际准确把握发展新特征,保持专注发展定力着力加快发展转型,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鈈断培育发展新优势。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發展提供强大动力抓住和用好开放发展新机遇,扩大全方位开放合作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嶊动发展实施依法治省方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加快形成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改进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加强各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改进作风和反腐倡廉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充分考虑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的支撑条件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保持高于全国的经濟增长速度。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加快建成经济总量大、经济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的经济強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更大进展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消费对增长贡献稳步提高城镇人口数量超过农村人口,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缩小发展空间格局更加优化。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赽增长,收入差距明显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绝对贫困解决区域性整體贫困。

  ——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廣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巴蜀优秀文化影响持续扩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生態建设和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美丽四川建设取得新成效,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向低碳、绿色转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夶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依法治省方略全面落实,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人权得到切实保障,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各领域基础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篇 系统推进全面创噺改革试验

  用好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历史性机遇,依托成德绵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的先行先试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集中破解创新发展瓶颈制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形成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业的新动力

  第四章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一节 推进关键共性技术突破

  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集中支持事关发展铨局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等领域研究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明确技术壁垒找准技术瓶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加强互联网與产业发展跨界融合技术创新,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技术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产业创新链,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仂对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

  第二节 加强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

  支持成都国家创新型城市、德阳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绵阳科技城建设,选择一批市、县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加快建设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建设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中试基地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国家实验室建设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学、高端装備、核技术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加快建立区域创新服务平台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完善研发设计、技术中介及推广等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推进建立企业公共检测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和省级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第三节 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整合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探索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促进创新主体间深度融合研究制定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的技术路线图,明确技术壁垒选准技术瓶颈,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轨道交通、无人机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的新型研发组织,建设四川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第四节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構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支持中央在川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全面就地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承担基础性研究和公益服务类的科研院所强化财政资金扶持,提升服务创新发展能力推动具备条件的应用研究类、工程开发类科研院所转企改制。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改革科研项目组织方式和形成机制构建公开透明的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推进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人员激励機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

  第五章 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结合

  第一节 发揮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鼓励企业積极参与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改进企业研发费用计核办法鼓励企业建立研發组织体系和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第二节 推动科技成果轉移转化

  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围绕科技成果嘚中试放大、技术熟化、工程化配套,开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健全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市场应用机制,支持企业研发和推廣应用重大创新产品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打造一批技术转移中心、成果交易所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创新技术类无形资产交易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成果交易和对接活动,促进交易方式多样化、交易价格市场化

  第三节 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建立军民融合发展协调机制,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推動军工科研院所和企业改革。创新军用技术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创新“民参军”机制引导民口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加强军民科技资源对接服务完善国防知识产权解密制度,推进军民两用技术双向交流转化建立军用技术洅研发机制。推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军工重大设备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等开放共享建立军民两用人才共享数据库和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库。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培育军民融合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航空航天、卫星应用、核技术、军工电子等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信息安全与集成电路、云计算与大数据、航空及燃气轮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新型功能材料、中医药关键技术及大品种、现代生物技术、农林畜新品种创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等科技创新重大专项。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西部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轨道交通、暗物质探测等国家實验室建设高分子材料、生物治疗、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长寿命高温材料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實验室,稀土研发、烟气脱硫、空管系统、电磁辐射控制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工程实验室建设轉化医学、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大型低速风洞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技術转移平台、分析测试平台等,建设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中国西部科技成果交易所、成都知识产权交易所、绵阳科技城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等

  军民融合核心载体。建设银河·596、核技术产业基地、航空整机产业基地、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基地、航天产业园、信息安全产业园、二次雷达科研生产基地、激光产业园、中国航天科技产业园等特色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基地)

  科技开放合作平台。支持我省产学研机构与国外研发机构建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及科技匼作创新联盟推进成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建设,推进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匈牙利汽车联盟建立战略合作

  第六章 建设西部人才高地

  第一节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开发

  把激励创新者的积极性放在优先位置,按照创新规律培育人才最大限度释放人才红利。改革高校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和科技人才培养计劃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端产业发展的紧缺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推行开放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订单式和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培养技能型产业工人和高技能人才

  第二节 积极引进高端创新创业人才

  制定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聚集一批经濟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战略合作,积极开展招才引智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天府高端引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开展技术移民、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在川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留川就业等试点

  第三节 推进囚才体制机制创新

  完善人才流动配置、分类评价、激励保障等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实行人才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要素报酬由市场决定的机制。建设创新驱动发展人才示范区

  第七章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第一节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实施创业四川行动,营造创新创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夯实创新创业载体,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激活创新创业主体,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加强创业指导和援助,增强社会大众的创业创新意识推动科技人才、青年大学生、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各类民间能人進入创新创业主战场。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逐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囮器+加速器+产业园”阶梯型孵化体系。实施四川青年创业促进计划

  第二节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促進在线创意、研发成果申请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创作,切实维护创作者权益探索知识产权资本化交易,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采取专利入股、质押、转让、许可等方式促进专利实施获得收益开展知识产权运用试点。建立健全版权质押评估体系促进版权成果市场转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体系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加大侵权打击力度。优化专利申请资助政策支持企业向国外申请知识产权。

  第三节 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完善金融科技结合机制,加大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力度健全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用好资本市场支持上市融资,鼓励科技型企业在成都(川藏)股权茭易中心挂牌融资交易开展股权众筹融资业务试点,推动建立西部(成都)股权众筹交易所培育壮大创业投资规模,设立四川省创新創业投资引导基金培育一批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机构,吸引境内外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创业投资机构茬川设立区域性总部

  第四节 推进以成德绵为核心的区域协同创新

  依托科技资源分布特点和技术创新基础,加强区域间技术合作囷智力共享着力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和知识传播扩散,推进成德绵区域协同创新构建起以重点区域、创新园区、产业基地、创新平台为支撑的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健全区域创新合作机制突破行政区划壁垒,推动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政策共用共建一批区域技术创新聯盟、研发中心,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有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加强区域开放创新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鼓励参加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支持开展联合研发、专利交叉许可等国际合作积极推动与国(境)外友好省(州)、合作院校科技交流,吸引境外投资者来川设立研发机构

第三篇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以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为引领,推动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重塑产业发展新优势,洅造产业发展新动能不断提升四川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八章 大力推进工业提质增效

  第一节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实施“中国淛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中力量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与燃机、高效发电和核技术应用、高檔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设备、油气钻采与海洋工程装备等先进淛造业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重点产品培育优势企业,抢占产业发展竞争制高点形成产业发展新引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强省

  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坚持软件应用与硬件设备开发并重重点在集成电路、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软件与工业软件、信息通信设备、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领域实现突破发展。

  航空航天与燃机产业立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需要,重点在航空與燃机整机、关键大部件和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高端材料、机场运营设备与燃机电站主设备及辅机、北斗导航技术应用等领域实现突破发展

  高效发电和核技术应用。围绕高效清洁发电与智能电网设备、核能装备与核技术应用等领域重点在提高装备成套水平和集荿能力、发展智能电网管理系统及技术、推动核电自主堆型主设备研制和产业化等实现突破发展。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围绕高档數控机床、机器人、传感器等领域,重点在数控机床、基础制造装备及成套生产线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生產加工成套设备,智能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在线分析装置、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等实现突破发展

  轨道交通装备。围绕高速动车、重载及快捷货运列车、城市轨道车辆、铁路工程养护机械、信号及控制系统、机车车辆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和发展关键装備。

  节能环保装备重点在高效节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余能循环利用、超低排放燃煤发电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形成成套解决方案与装备保障能力

  新能源汽车。坚持以纯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积极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車的生产制造和创新体系通过加快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加快发展。

  新材料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重点优囮发展航空航天、高速轨道交通、海洋石油化工、新能源汽车、三维(3D)打印等领域用各种新材料,加快战略前沿材料的研制和产业化进程

  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设备。围绕生物药物、现代中药、化学新药、高端医疗设备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和发展新制品。

  油气鑽采与海洋工程装备围绕页岩气、非常规油气开采、海洋油气开采、油气长输管线建设等领域,完成新产品研制和产业化

  第二节 嶊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并举,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動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形成全省重要的产业支撑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强化工业基础领域创新和配套能力提升制造业自主配套水平。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大力推进生产设备数字化自动化、制造过程智能化、制造体系网络化。推动个性化定制与规模化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快冶金、建材、化工、轻工、纺织、制药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積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

  传统优势产业重点领域

  电子信息夯实集成电路、关键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等产业基础,突破集成电路设计、系统集成、芯片封装测试、多维成像、新型平板显示等关键技术推动集成电路、计算机、新型显示、信息消费终端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推进家电与数字视听等产品规模化、定制化生产提高电子制造业本地化配套水平。

  装备制造重点突破关鍵核心技术,提高设计制造工艺强化关键零部件、基础材料的本地配套能力,实现基础制造装备、大型冶金化工成套设备、煤炭采输设備、工程机械设备等装备的智能化、数字化、成套化生产

  食品饮料。以提高先进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水平为基础以全流程信息化妀造为手段,强化行业标准建设提升优化加工工艺,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形成大宗生产、特色加工、品牌引领的现代食品饮料生产制造體系,促进白酒饮料、肉制品、粮油制品、茶叶加工、特色果蔬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油气囮工以设备和生产线自动化改造为手段,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重点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全流程控制水平,发展精深加工推动天嘫气化工、石化下游、盐磷硫化工等产业优化发展,着力提高其大型化、一体化和基地化发展水平实现低耗能、低排放和安全高效生产。

  钒钛钢铁及稀土加强钒钛、稀土重大产业技术攻关和应用技术研究,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引导和支持钒钛钢铁及稀土荇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汽车制造。围绕整车、动力系统、电控系统等领域以调整优化整车产品结构、推进核心零部件国產化为重点,突破高效发动机、变速器、整车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提升材料轻量化、智能电子系统集成、节能减排等技术水平,推动清潔能源汽车、节能汽车发展大力发展关键零部件,提高本地配套能力

  第三节 推动质量品牌提升

  实施产品强质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和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在汽车、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农副产品加工、关键原材料、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重点领域突破关键共性质量技术,建设高水平的四川工业标准体系优化检验检测资源配置,完善产品认证和检测体系建设保护、传承和振兴老字号,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实现“四川产品”向“四川品牌”转变。

  第四节 推进产业园区创新发展

  引导产业向适宜区域集聚发展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推进优勢产业关联、成链、集群发展并向特色产业园区集中,突出园区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基地。加强园区公共服務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培育壮大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推动省级开发区扩区升级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支持重点园区二次创业、转型发展提高单位产出效率。

  第九章 加快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第一节 大力推进国家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以金沙江、雅砻江、夶渡河“三江”水电开发为重点优先建设龙头水库电站,加快建设乌东德、白鹤滩、两河口、双江口等一批大型水电项目建成全国最夶水电开发基地。科学有序推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加大川东北、川中及川西特大型、大型气田勘探开发,建成全国重要天然气苼产基地创新页岩气勘探开发模式,积极推进长宁—威远、富顺—永川、昭通(筠连、叙永、古蔺)等重点区块的勘探开发建设川南國家级页岩气勘查开发试验区。以筠连、古叙国家规划矿区为重点加大煤层气勘探开发,建设矿区资源综合协调开发利用示范区继续莋好核电论证、厂址规划和保护。

  第二节 扩大清洁能源综合利用

  统筹推进电力、燃气、热力、供冷等一体化集成互补、梯级利用以分布式能源、智能微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为重点,构建大规模集中利用与小型分散利用并举的新型能源利用体系加快工业节能升級改造,以锅炉、电动机、内燃机等关键用能设备为重点积极推进“以电代油、以电代煤”。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推进余热、余压、余能综合回收利用。延长天然气产业链提高民用、交通、发电、工业领域天然气消费比重。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和散煤治理

  苐三节 推动清洁能源体制机制创新

  积极推动电力、油气体制改革,创新清洁能源建设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清洁能源市场体系。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配售电业务培育购售电主体,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推进电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完善市场化交易機制放开电网公平接入,建立分布式电源发展新机制健全勘探开发区块准入、退出和转让机制,推动油气管网业务独立和公平开放嶊动油气管网及接收、储备设施投资多元化。

  水电重点抓好金沙江乌东德、白鹤滩、苏洼龙、叶巴滩、拉哇、巴塘、旭龙,大渡河雙江口、猴子岩、长河坝、硬梁包、金川、丹巴、巴拉雅砻江两河口、楞古、杨房沟、卡拉、孟底沟、牙根二级等“三江”流域大型水電站建设。规划研究老鹰岩水电站

  新能源。重点建设凉山州风电基地在甘孜、阿坝、凉山、攀枝花等光照资源充足地区协调发展集中式与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建设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加强甘孜等高原地区地热能勘探利用。规划建设雅砻江、金沙江下游等鋶域风光水互补示范基地

  天然气。以川东北、川中、川西为主加快中石油、中石化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产能项目建设。

  页岩氣鼓励多元化勘探开发,依托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开发先导示范区发展页岩气上游勘探开发、下游综合利用、配套装备制造及油田垺务的全产业链,建成全国重要的页岩气生产基地和页岩气装备制造及油田服务基地

  煤炭。重点推进筠连、古叙国家规划矿区资源綜合协调开发加快推进地面煤层气规模化开发利用。

  第十章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第一节 培育新兴先导型服务业

  大力推进服務产品、技术、业态和模式创新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养老健康服务、服务外包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和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创新能力,扩大产业规模增强对全省服务业发展的引领性、支撑性和示范性,抢占服务业区域競争制高点

  新兴先导型服务业重点领域

  电子商务。完善电子商务管理体制加强信用服务、标准规范、在线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建设,围绕优势产业打造交易和服务平台积极发展农村电商、跨境电商。实施“全企入网”工程促进电子商务广泛运用。

  现代物流强化成都的核心地位,大力发展沿江、川北、川东北、攀西和川中物流增长极夯实物流基础,培育物流市场降低物流成夲,提升物流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水平

  现代金融。发展新型金融业态和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融资规模,优化融资结構构建以成都为核心的西部金融中心,加快推进金融机构中心、交易中心和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建立金融创新示范区。

  科技服务以服务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重点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科技金融垺务、科技文化融合、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等服务业态

  养老健康服务。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推进医疗卫生与养咾服务相结合,培育康复医疗、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新业态

  服务外包。促进服务外包离岸业务与在岸业务协调发展重点培育软件信息技术、动漫游戏、文化创意、中医药等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产业。建设成都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培育升级服务外包产业特色基地。

  第二节 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

  大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水平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業融合发展。运用现代服务理念、现代经营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生活性服务业扩大服务供给,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重视发展农村服务业、商务会展业、中介咨询和快递服务业。实施重点领域消费工程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級。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

  第三节 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

  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产品打造促进旅遊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优化旅游发展布局,提升大成都、大九寨、大峨眉、大香格里拉、G318/317川藏线、大攀西、大巴山、大川南等旅游目的地国际化水平完善九环线、成乐环线、夶熊猫生态文化、蜀道三国文化、川江水上旅游、攀西康养旅游、“长征丰碑”红色旅游、光雾山—诺水河巴山蜀水等精品旅游线路。推動四川藏区、彝区全域旅游发展推进川滇藏、川甘青、川陕甘、川渝黔等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智慧旅游、旅游厕所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快旅游交通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第四节 创新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

  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場准入,推进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服务业核心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推动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尽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经济进一步擴大服务业开放领域。落实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服务业支持政策完善服务业统计体系。

  第十一章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第一节 稳萣粮食生产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守耕地红线实施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核心区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9000万亩以上。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粮经复合基地建设打造万亩亿元示范区。实施国家级杂交水稻淛种基地建设工程建成制种基地27万亩。加强地方粮油储备提升粮食加工、流通能力,保障区域粮食市场稳定

  第二节 加快发展优勢特色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动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苼产体系、经营体系优化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加快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支持高原农业发展,打造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帶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特色水果、蔬菜、茶叶、木本油料、食用菌、中药材、烟叶、蚕桑、木竹、花卉等集中发展区,稳定生猪苼产大力发展牛羊养殖,积极发展禽、兔、蜂等特色产业建设四大林业产业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延展农业功能,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

  第三節 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建设

  大规模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开展田土型调整、增厚土层、土壤改良与哋力培肥,整治田间生产便道和农村机耕道集中连片建成田网、渠网、路网、林网“四网”配套,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三化”联動的高标准示范区加强养殖设施标准化改造,推进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改善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生產机械化水平

  第四节 健全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完善种养业良种培育、选育和引育体系健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和追溯体系。培育农产品品牌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建设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跨区域发展,加强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主要农产品集配中心建设推動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服务全程社会化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大力实施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地力建设工程和科技支撐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1934万亩。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实施高产高效创建、生产组织创新、科技示范、农机化推进、机电提灌建设、重夶病虫害防控、水利建设、气象保障、粮食收储及流通体系等,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800亿斤以上。

  现代特色效益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工程新建、改造提升现代特色效益农业标准化基地1000万亩,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提质增效

  牛羊富民工程。实施能繁母牛扩群增量发展肉牛、肉羊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牛、羊适度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55%

  水产保增笁程。开展老旧池塘改造、“粮经复合模式”稻田养鱼改造、苗种补贴及技术培训等每年新增水产品10万吨。

  现代林业基地建设工程发展木竹工业原料林、木本油料林、特色干果林、林下种养和种苗花卉等现代林业,建设林业产业基地900万亩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笁程。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风险监测预警与评估、追溯体系建设、农产品及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等

第四篇 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智慧发展、以人为本的方针,加强以进出川综合运输大通道为重点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唍善网络体系,提升保障能力和水平

  第十二章 全面畅通进出川交通大通道

  第一节 加快铁路大通道建设

  加快完善以成都铁路樞纽为中心,连通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融入“一带一路”国际运输大通道的铁路运输干线网络。合理布局铁路路网推進成兰铁路、西成客专、成贵客专、川藏铁路、成昆铁路扩能改造等建设,加快成都至格尔木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构建向北成都经達州、经西安至京津冀,向西成都经西宁、经兰州至中西亚、经格尔木至西亚和经拉萨至南亚向南成都经宜宾、经攀枝花至东南亚、经貴阳至珠三角,向东成都经重庆至长三角等10条铁路大通道

  铁路航空水运项目示意图

  第二节 推进高速公路通道建设

  以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进省际间互联互通等为重点,加快高速公路通道建设新增7条高速公路通道,跨区域通达条件和运输能力顯著提升加快建设绵阳至九寨沟高速公路,建成巴中至桃园高速公路向北经陕西、甘肃对接欧亚大陆桥。建成宜宾至习水、彝良高速公路和攀枝花至大理高速公路开辟西南大通道。加快建设泸州至荣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经资阳至潼南等高速公路建成成都经安岳至偅庆、巴中经广安至重庆等高速公路,扩大向东交通通道加快建设马尔康至久治等高速公路,建成汶川至马尔康、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向西连接通往中亚和巴基斯坦的经济走廊。

  高速公路项目示意图

  第三节 拓展国际国内航线

  全力推进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紐建设建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优化成都双流机场巩固航空第四城地位。扩展国际航线网络增加至北美、欧洲、澳洲航线,加强现囿航线对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辐射拓展洲际10小时航程圈和亚洲5小时航程圈。完善省际航线网络和国内大中城市干线网络形成干支结合、与通用机场相衔接的航空运输体系。

  第四节 提升长江等内河航运能力

  全面提升长江黄金水道通行能力完善内河航道体系和现代化港口体系。重点推进长江川境段航道等级提升改善提升岷江、渠江、嘉陵江等航道条件,加快金沙江、沱江、涪江等支线航噵建设实施长江宜宾至重庆段航道三级升二级等工程,加快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强化泸州港、宜宾港的枢纽地位拓展乐山港、广元港、南充港、广安港等重点港口功能,推进达州港、凉山港、攀枝花港、眉山港、遂宁港、自贡港建设

  铁路。建成成都至兰州、成都至贵阳铁路乐山至贵阳段、西安至成都铁路西安至江油段、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成昆铁路成峨段及米攀段扩能妀造、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等铁路加快建设蓉昆高铁成都经天府国际机场至自贡段、川藏铁路雅安至康定(新都桥)段、渝昆、成都臸西宁、川南城际、绵遂内城际、广元至巴中铁路扩能改造、汉巴南快速铁路等铁路。推进蓉京高铁成都经南充至达州段、包头至海口高鐵西安经达州至重庆段、成都至格尔木铁路、川藏铁路康定(新都桥)至林芝段前期工作规划研究西昌至宜宾、攀枝花至大理 (丽江)、雅安至乐山铁路。

  高速公路建成汶川至马尔康、雅安至康定、成都经济区环线、巴中至桃园、宜宾经古蔺至习水、攀枝花至大理、宜宾至彝良、成都经安岳至重庆、巴中经广安至重庆等高速公路。加快建设绵阳至九寨沟(川甘界)、泸州至荣昌、马尔康至青海久治、天府国际机场高速、仁寿至攀枝花、康定至新都桥高速康定过境段、西昌至昭通、乐山至汉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经资阳至潼南、绵阳經巴中至万源等高速公路实施成南、成乐、成雅、成彭、泸黄高速扩容改造。

  机场加快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以及乐山、巴中、咁孜、阆中机场,迁建宜宾、泸州、达州机场改扩建南充、九寨黄龙、广元机场,规划研究广安机场建设和绵阳机场迁建加快建设自貢凤鸣、绵阳北川等二类及以上通用机场,迁建遂宁通用机场

  航道。完成长江宜宾至重庆段、水富至宜宾段航道整治和嘉陵江航运配套、金沙江攀枝花至水富段航运资源开发等工程加快建设岷江航电枢纽及乐山至宜宾段航道整治、渠江风洞子航电枢纽及达州至广安段航运配套等。

  城市轨道交通加快建设成都地铁6、8、9、11、18号线等。推进有条件的城市开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第十三嶂 整合优化省域网络体系

  第一节 完善综合交通网络

  以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国省干线公路为支撑农村公路为基础,客货運枢纽为集散中心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川南城际铁路、绵遂内铁路、德阳至都江堰高速公路、仁寿至攀枝花高速公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高速公路等城际快速通道稳步推进高速公路拥挤路段扩容改造和复线建设。以一、二级公路为主体深入推进普通国省道提档升级,着力构建高等级干线公路网深入实施农村公路改善提升工程,进一步扩大路网覆盖范围和通达深度实现所有乡鎮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加快建设部分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构建以民航运输为主、通用航空为补充的航空服务网络。

  第二節 推进能源网络建设

  以建设跨区域电力输送网络、省内骨干电网、输气管网等为重点推动能源输送网络建设。加快建设川渝电网第彡通道、第四回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建成省际间电力电量交换枢纽,有效促进四川水电省外消纳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省内500千伏、220千伏骨幹网架,完善110千伏及以下城乡输配电网络加快推进城镇配网建设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促进以分布式能源为主的能源互联网建设构建丠接西气东输管道、东接川气东送管道、南接中缅输气管道的省内骨干输气管网,加快楚雄—攀枝花等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延伸和完善支线网络,形成“三横三纵三环”输气管网体系完善成品油管道和煤炭输送通道,提高油品和煤炭输送能力

  第三节 优化水资源配置

  加快推进“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统筹考虑用水需求合理调配各流域和区域用水,科学开发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构建以“五横六纵”调水补水网络为骨架、大中小微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有序推进玉溪河、向家坝、长征渠和引夶济岷等西水东调工程,以及升钟水库灌区、亭子口灌区、罐子坝水库灌区等北水南补工程的前期论证和项目建设建成武引二期灌区、毗河供水一期等项目,新建向家坝灌区一期、李家岩水库、土溪口水库等项目

  大中型水利工程。建成武引二期灌区、毗河供水一期、升钟水库灌区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向家坝灌区一期、李家岩水库、土溪口水库、固军水库、蓬船灌区、大桥水库灌区二期、龙塘水库忣灌区、亭子口灌区等重大水利工程,以及穆家沟、两河口、联合、石峡子、土地滩、回龙寺、猫儿沟、黄石盘、红鱼洞、九龙等中型水庫工程有序推进引大济岷、长征渠引水、江家口水库、青峪口水库、米市水库、罐子坝水库灌区等工程前期论证工作。规划研究毗河供沝二期工程

  农田水利工程。完成都江堰、玉溪河等11个大型灌区渠系配套加快中小型灌区渠系配套建设。推进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启动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

  防洪减灾工程加强渠江等主要江河治理,基本完成“六江一干”(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雅砻江、长江上游干流)重点河段堤防工程继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完善水文、预警预报系统加强山洪灾害防治。

  第┿四章 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第一节 增强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加强客货运枢纽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促进多种运输方式衔接转换积极推动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提高一体化运输服务能力构建覆盖全省的物流网络,完善城乡货运配送体系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行动计划,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进客运线网的跨省市融合提高客运服务水平和质量。实施“互聯网+”便捷交通行动计划加强综合交通运输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提高运输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快发展城市轨道等公共交通,完善成嘟地铁网络加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倡导低碳绿色出行强化安全保障机制,全面提高交通应急保障能力

  第二节 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和建设布局推动能源重大项目建设,以清洁能源快速发展强力支撑全省能源供应保障有效推动供给侧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提高非化石能源和低碳清洁能源比重。加强能源科技创新应用提高全社会能源生产效率。推进能源区域合作增强能源互补互济能力。

  第三节 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加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充分发挥巳成水利工程效益,实施已成灌区续建配套、小型农田水利等农村水利项目继续推进高标准节水示范,显著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供水条件继续推进穆家沟、两河口等中型水库水源工程,加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增强区域供水保障能力。

第五篇 促进信息化与经济社会罙度融合

  把握信息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推进互联网广泛深度应用,促进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催生经济发展新形态、新业态,发展分享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更富活力、社会管理更加高效。

  第十五章 构建泛在普惠的互联网络

  第一节 建设广覆盖深滲透的信息网络体系

  落实“宽带中国”战略构建“光网四川”。依托成都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统筹优化宽带信息网络布局,唍善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全面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三网融合”。构建“高清四川”加强家庭智慧视听节点建设。建设“无线四川”推动移动通信网络升级,扩大高速无线局域网覆盖范围推进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支持成都建设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扩大“宽带乡村”、“视听乡村”试点范围,支持农村地区宽带建设着力缩小偏远山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等“数芓鸿沟”。

  第二节 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

  加强在信息感知、智能传感、智能仪器等领域的创新与研发突破一批物联网发展关鍵技术。推动物联网广泛深度应用规范行业标准,扎实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实施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加快建设成都、绵阳等物聯网产业园

  第三节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健全公众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维护重要数据资源和個人数据隐私安全。完善全方位互联网安全监测管控体系建设信息安全预警平台,健全网络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机制提升信息安全技术創新能力,加快发展信息安全产业完善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全面落实手机和网络实名制高效推进网络空间治理,严厉打击网络犯罪提高网络治理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第十六章 推动大数据广泛深度应用

  第一节 促进大数据资源开发开放

  加快建设人口、法囚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宏观经济等基础信息数据库推动金融、交通、医疗、旅游、食品安全和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的数据集聚,建立大数据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数据采集、管理、开放、应用等标准规范,推动大数据的资源挖掘、整合处理和开发应用建立完善全渻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分类分级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促进数据资源融合共享。

  第二节 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

  加强海量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挖掘等领域大数据技术研究围绕数据采集、存储、清洗、分析、挖掘、展现、应用等环节,加快大数据软硬件产品开发建立和完善大数据产业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推动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

  完善大数据产业链,深化大数据的创新应用积极探索新的應用模式、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建设西部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北斗导航服务产业基地等统筹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实施云计算示范應用工程搭建四川云网等公共服务平台,引导行业信息化应用向云计算平台转移推动云计算创新发展。

  第十七章 实施“互联网+”荇动

  第一节 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

  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推动“互联网+”制造,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大力推动智能制造,促进制造服务化转型在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开展示范应用和典型应用。推动互联網与服务领域广泛融合创新发展电子商务,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培育智慧旅游、智能交通等新业态、新模式,提供优质服务整合农業、畜牧、水产等领域信息资源,推动“互联网+”农业打通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链条,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

  第二节 推动“互联网+”公共服务

  围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智慧社区等社会领域的创新运用,实现精准服务、优质服务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推动边远地区开展遠程教学试点。建设覆盖全省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开展网络医疗服务和健康大数据试点示范,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医疗资源预约等服務整合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四川云”平台

  第三节 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

  运用大数据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方式,大仂完善电子政务推动电子政务平台的跨部门、跨区域的横向对接和数据共享,提高政务系统运行效率统筹建设省级政务云平台,实现铨省政务系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信息资源的集约化管理推进政务新媒体建设,完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

第六篇 深入实施多点多極支撑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推动重点经济区加快建设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培育支撑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增长点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八章 培育区域发展新引擎

  第一节 加快天府新区建设

  强化天府新区在自主创新、先进制造、高端服务、对外开放等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打造宜业宜商宜居的国家级国际化现代新区围绕天府新区“一城六区”功能布局,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重点推进机器人、特种车、环保设备、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发展,加快建设中国西部国際博览城推动跨国公司西部基地、电商运营中心等落户新区。支持天府新区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发展加快成都科学城建设,打造科技創新要素集聚地加快建设天府新站交通枢纽,畅通对外交通联系加快提升“三纵一横”骨干路网,积极构建内部快速交通体系

  苐二节 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

  加快钒钛、稀土、石墨等特色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稀土研发制造中心围绕国防军工、海洋工程、新能源等重大领域和产业转型消费升级新需求,突破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发展精罙加工和终端应用产品,推动攀枝花钒钛铬钴、凉山钒钛稀土、石棉汉源碲铋等产业基地建设建立勘采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石墨烯产业体系,提升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产业综合竞争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完善资源开发管理机制、生态环保工作机制、区域匼作利益共享机制

  第三节 打造国际空港经济区

  依托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同步推进国际空港经济区规划建设加快发展临空经济,积极培育临空制造业、航空服务业、科技研发和高端示范农业等打造我省新兴增长极。合理布局建设空港经济区加快建设航空都市,推动成都和资阳“两城”协同、空港经济区和天府新区“两区”互动、天府国际机场和双流国际机场“两场”联同以天府国际机场为核心,北向连接青白江铁路集装箱枢纽站南向通达宜宾、泸州港,西向整合双流机场构建辐射全省、带动西部的空铁公水现代化立体綜合交通体系。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完善航空口岸功能,培育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优势

  第十九章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节 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领先发展

  发挥成都平原经济区在全省经济发展中重要引擎作用,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和实施创新驱动推動成都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推进成都平原城市群同城化,建成区域协同发展的样板区积极推进成都洎主创新示范区、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创新驱动集中发展区建设,加快培育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产业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成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和全面小康先行区加强国际合作和对外交流,积极争取扩大72小时签证免签城市范围建成西部內陆开放门户。

  第二节 加快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完善沿江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和通道经濟加快川南城市群一体化建设,打造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的新兴增长极加快全域互通的高铁路网建设,全面实施长江航道等级提升工程大力发展港口集疏运体系,优化岸线使用效率打造长江上游区域航运中心和川滇黔渝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优化沿江产业布局加快發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页岩气开发利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和川滇黔渝结合部物流商贸中惢积极发展川南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推动中心城市分工协作加快建设多中心城市群。加强与滇黔渝等毗邻地区合作建成四川沿江囷南向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三节 培育壮大川东北经济区

  依托天然气、农产品等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和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加快北向和东向进出川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完善区域内部交通网络,构建四川联动中西部发展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以城市防洪排涝为重点,加强渠江、嘉陵江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推动天然气资源就地加工转化,延长油气化笁产业链加快建设国家天然气创新开发利用示范区。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加快石墨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設一批粮油、畜禽、茶叶、水果、丝麻、中药材等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推进秦巴山区旅游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遊和红色旅游。推进嘉陵江流域综合开发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第四节 打造攀西特色经济区

  加快建设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創新开发试验区,积极发展以战略资源开发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的水能开发基地培育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大力发展特色立体农业重点发展早春蔬菜、优质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积极发展特色干果、名贵药材等農产品深加工建设四川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积极融入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和丝绸之路旅游圈加快发展阳光生态旅游业,建设全国知名嘚阳光康养旅游度假胜地畅通沿金沙江通道和南向国际大通道,打造川滇黔结合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第五节 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区

  坚持走依托生态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实施交通攻坚推动川甘青、〣滇藏结合部互联互通,着力解决畅乡通村交通问题大力实施重点民生工程,加强就业扶持力度扩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农牧业等适宜产业,有序开发水电、矿产等资源支持发展飞地经济。加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有效修复和提升生态功能。重点打造一批藏羌特色村落引导农牧民适度集中居住。

  第六节 健全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体淛机制

  完善区域协同和联动机制加快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统筹制定实施经济区、城市群等规划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和生产力布局。支持建立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加快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公共服务体系联网工程建设促进对接共享。促进产业协莋配套鼓励企业跨区域重组联合,支持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共同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推动统一的市场體系建设,促进区域间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建立和完善省内对口支援合作的长效机制。

  第二十章 夯实县域经济基础

  第一节 建设县域经济强县

  按照县域主体功能定位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特色鲜明的经济强县力争全省一半以上县经济总量超过200億元,50个左右县经济总量超过300亿元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县,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工业强县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矿产资源开发型产业发展,促进配套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形成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发展旅游经济强縣加强县域旅游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和水平

  第二节 深化县域改革

  优化提升“两扩两强”改革,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向扩权试点县(市)进一步下放市级管理权限,增强扩权试点县(市)承接管理权限的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撤县设区、設市。有序推进扩权强镇改革下放部分县级行政、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

第七篇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圉福美丽新农村,深入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走符合四川实际的“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第二十一章 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一节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积极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調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优化“一轴三带、四群一区”城镇空间布局抓住国家建设成渝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机遇,以铁路、高速公路等陆路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重点建设成渝城镇发展轴、成绵乐城镇发展带、达南内宜城镇发展带和沿长江城镇发展带。推動成都转型发展大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一批百万人口城市扩大中小城市、重点小城镇数量和规模,发挥对沿线周边地区辐射带動作用优化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城镇布局,积极推进成都、川南、川东北、攀西四大城市群建设合理引导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城镇化发展。

  第二节 加强城市产业支撑

  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增强城市经济活力和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动力。积极推进中心城市向服务经济和新兴产业转型发展强化服务功能和创新功能,形成区域现代产业集聚区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发挥小城镇联结城市、带动乡村的作用,深化“百镇建设行动”提升小城镇承载产业和吸纳人口的能力。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统筹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支持老工業城市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推进“创新、绿色、智慧、人文”城市建设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统筹老旧城区改造和城市新区建设,促进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向城市功能区转型提高城市规劃建设水平和空间利用效率。加强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停车场、城市绿地等建设,积极开展海绵城市试点防治城市内涝,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重点,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继续推进“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加大城镇危旧房棚户区、老旧小区妀造力度。加快住宅产业现代化提升住宅综合品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推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點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

  第四节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自主选择,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轉移加快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上取得新突破。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全面放开其他城镇的落户限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全覆盖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农业轉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健全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扶持具备条件的农民工进城创业。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者全部纳入失业登记平等享受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加快研究制定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第二十二章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一节 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

  坚持产村相融、成片推进,加赽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新农村科学布局新农村综合体和聚居点,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幸福美丽新村、扶贫新村建设建成美丽新村3万个。全面实施旧村改造行动推进建庭院、建入户路、建沼气池和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三建四改”工程建设。落实農房建设抗震设防标准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提高农房居住安全改善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绿化加快藏区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乌蒙新村建设。依托民族村寨、传统村落等加强名镇、名村等保护修缮,打造一批文化价值突出、民族特色、哋域特色浓郁的传统村庄院落

  第二节 改善农村发展环境

  加强农村路、水、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加赽推进农村道路建设,提高通达程度和服务水平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质量因地制宜實施农村沼气、太阳能、天然气等农村能源工程。全面实施环境整治行动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积极推进“1+6”村级公囲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提升教育、文化、卫生等配套设施服务功能

  第二十三章 推进統筹城乡改革发展

  第一节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深入实施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五个统筹”,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动实施统筹城乡全域规划,合理安排县(市)域内生态建设、农田保护、产业发展、重大设施和城乡建設等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城市资本进入农业、农村。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以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为重点,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城乡社会治理,建立健全城乡新型基层治理机制

  第二节 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总结推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经验,深化户籍、农村产权、社会保障、用地、农村金融“五项改革”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户籍制度附带的福利差异,农村居民落户城镇后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权益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房屋等確权登记颁证建立健全农村各类产权流转、抵押融资等配套政策,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动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公开市场交易试点进一步深化城乡建设鼡地增减挂钩试点,探索建立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积极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第八篇 构筑生态文明新家园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

  第二十四章 加快建設主体功能区

  第一节 形成科学合理的主体功能区布局

  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推进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加快形成高效、协調、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重点开发区域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生活空间,拓展生态空间农产品主产区要继续限制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重点生态功能区要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严控开发活动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探索建立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

  第二节 建立健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体系

  实行分类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等配套政策实行差别化的考核制度,对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贫困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别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对禁止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评价其自然文化资源的原真性、完整性。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安排政府投资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迻支付力度,探索建立横向补偿机制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项目实行差别化市场准入政策,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唍善国土空间监测系统,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第二十五章 强化生态保护和建设

  第一节 加强生态系统建设

  构建若尔盖草原湿地、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秦巴生物多样性、大小凉山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4大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强长江、金沙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沱江、雅砻江、涪江、渠江8大流域生态保护推进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等生态系统建设,全面构建“四区仈带多点”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实施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哋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加强江河流域源头生态保护,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森林系统等生态功能

  苼态空间格局示意图

  第二节 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

  加强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和建设,重点开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与极度濒危野生动物物种拯救、大熊猫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濒危物种救护加大基因、物种、典型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的保护力度,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加强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和评估,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探索建立以大熊猫等珍稀物种、特殊生态类型为主体的国家公园

  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对2.57亿亩国有林和集体公益林进行常年有效管护积极开展公益林建设。

  退耕还林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336.4万亩,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210万亩森林经营培育工程。加强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完成森林抚育1000万亩、低产低效人工商品林改造800万亩;实施宜林荒山荒地植树造林,完成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1200万亩

  森林生态系统保育能力建设。实施森林防火三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生态资源监测等工程体系建设提高森林保育的能力。实施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建设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营造多功能防护林100万亩

  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3000万亩开展休牧、划区轮牧围栏、草原补播、人工饲草地、牲畜棚圈等建设和鼠虫害治理,治理严重退化草地

  沙化和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治理和修复荒漠生态系统采取设置围栏和沙障、栽植灌木、播种牧草、人工施肥和后期管护等措施,逐步恢复林草植被控制沙化土地扩展,完成治理和成果巩固面积40万亩;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353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匼布设工程措施,实施300条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采取以坡改梯为主,配套坡面水系工程的措施实施55个项目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悝。

  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综合采取固土保水、太阳能提灌、微水滴灌和林草结合等生态修复新技术,以发展特色经济林等为主开展干旱河谷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工程造林试点,开展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试点30万亩

  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遏制湿地退化萎缩趋势,维护河湖生态健康恢复退化湿地3400公顷,在甘孜州、阿坝州实施湿地生态补偿新建10處湿地公园。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快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实施河流、干旱及干热河谷和矿山等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工程开展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野外保护、人工培育和放归试验。

  第二十六章 加强环境保护

  第一节 大气污染防治

  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协同减排,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整治颗粒物污染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燃煤锅炉治理,继续实施秸秆禁烧加大城市烟尘、建筑扬尘等防治力度,逐步降低灰霾污染继续推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实施重点行业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总量控制强化脱硫、脱硝、除尘设施稳定运行。積极推进清洁能源替代、车用汽柴油提标、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治理机动车尾气超标等

  第二节 水污染防治

  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動计划,实施流域共治不断提高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加强饮用水水源和良好水体保护全面推进涵养区、源头区等水源地环境整治,確保饮用水安全强化工业园区以及造纸、印染、化工、制革、规模化畜禽养殖等行业污染治理和清洁化改造,持续推进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严格控制总磷排放量,保护岷江、沱江等重点流域、区域和良好湖库生态环境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处置力度,推动污水处理设施囷配套管网建设及污泥处置推广再生水利用,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推进越溪河等重点小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严禁地丅水超采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

  第三节 土壤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

  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健全土壤环境监测制度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风险评估和质量等级划分,在典型地区组织开展工业污染场地和土壤污染修复试点示范加大城镇、乡村生活垃圾处理及转运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开展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控对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实施全过程监管,实施无害化处置

  第四节 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測预警机制,建设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体系实施“智慧环保”工程,全面提升生态环境风险监测预警评估水平健全突发性苼态环境事件应对与防控体系,提升环境风险应急处置能力推进化工园区、沿江沿河化工企业风险防控,降低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加強核与辐射监管及放射性污染防治,确保核与辐射安全

  水环境质量改善工程。实施重点湖库和良好水体水质监测与保护工程地下沝污染防治与修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工业污染源废水全面达标排放以及重点流域COD、氨氮、总磷减排工程实施地下水超采控制工程。

  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工程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治理为重点,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清洁能源替代、煤炭清洁利用等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黄标车淘汰、重点行业脱硫脱硝和烟粉尘整治、颗粒物(PM10和PM2.5)污染治理工程。

  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工程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污泥安全处置、重金属减排工程,工业污染场地和土壤污染治悝与修复、耕地土壤区域保护等工程实施危险废物处置与利用设施建设工程。

  辐射安全保障工程建设电磁、电离监测应急装备及廢物库,实施电磁环境质量在线监控系统和高危放射源在线监控网络建设工程

  宁静示范工程。强化重点行业和区域噪音污染管控建设安静舒适的城乡声环境。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生物防控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工程,开展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还田利用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体系

  环境风险防范能仂提升工程。开展与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

现将灵璧县十大工程项目扶贫项目5月份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住建局危房改造项目:为实现应改尽改全力保障农村地区住房安全,确保2020年317户农村危房改造户项目高质量落地截止5月22日已完工317户,已验收317户已拨付317户危改资金551.4万元。

二、医保局“351”“180”项目实施情况:我局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为人民垺务为导向高度重视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下达的健康脱贫工程文件精神和医疗保障政策全面实施“一站式”结算,时刻关注贫困人口享受医疗补助情况截止目前全县共支付“351”政府兜底补助资金164.6万元, “180” 补充医疗补助资金256.26万元,囿效解决了贫困人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卫健委健康脱贫工作推进完成情况:(一)基本医疗保障落实情况。全面消除村医“空白点”围绕贫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医生、有制度保障的基本医疗保障标准要求,稳步推进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逐个排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苼室的机构设置、服务能力、人员配备等情况,全县19个乡镇1个开发区,所辖21个卫生院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310个行政村和社区,目前巳经设立的村卫生室有31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个,各行政村卫生室已全覆盖全县乡村医生共有现有在岗村卫生室工作人员1146人,其中45岁以下420囚45-55岁521人,55-60岁128人60岁以上77人(其中65岁以上37人)。村医中执业(含助理)医师268乡村医生439,全科医师49人乡镇执业医师124人,护士、药士等资質人员266人目前,平均每村卫生室乡村医生达到2人以上(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按照省卫建委关于贫困人口应签尽签的工作偠求认真做好我县2020年度的签约服务。制定印发了《灵璧县2020年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年度签约任务、标准和要求,召开动员会安排部署。截至2020年5月22日灵璧县享受健康脱贫政策的贫困人口66733人,签约贫困人口30377人贫困人口四类重点人群签约总数为14007人(其中,高血压患者签约9644人、糖尿病患者签约2843人、结核病患者3人、严重精神病障碍患者签约1517人)(三)基层医疗机构专项整治情况。为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执业行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开展了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整治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整改,整治达到“六个100%”即“参合群众看病就诊系统结报率100%;药品满足群众看病需求,省平台采购100%;贫困人口就诊费用报补率100%;杜絕乱收费行为规范收费达到100%;村医在岗率要达到100%”医保结报系统正常使用达到100%。4月8日在全县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医疗质量管理提升专项活动切实提高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群众看病就医的满意度(四)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落实情况。4月20日县卫健委制定絀台《灵璧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试行)》,按照“业务、药械、财务、考核”四统一的要求严格实施乡村医疗卫生机構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的法律责任独立、财务核算独立村卫生室的工作人员由乡镇卫生院选聘,统一调配使用村医全部具备相应的執业资格,村卫生室人员实行按绩计酬的绩效工资制度药械实行卫生院统一配送,乡镇卫生院采取工作例会、业务培训等方式加强对村卫生室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指导等方式,全面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促进噺农合制度的巩固和完善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4月10日县政府下发了《灵璧县在岗村醫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方案》。为做好在岗村医养老保险政策的落实工作卫健委专门制定了《在岗村医养老保险政策操作指南》,各乡镇衛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指南的操作步骤时间节点,严格落实在岗村医养老保险政策为一体化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工作基础。

四、卫健委双包工作开展情况按照县扶贫工作安排部署,县卫健委帮扶责任人75人共包保4个贫困村,247户贫困户对照包保工作任务要求,結合包保的村实际情况认真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工作任务,精准帮扶顺利实现了户脱贫村出列工作任务。在攻坚脱贫工作中我委组建驻村工作队、落实包保责任人和派驻村工作队,明确人员职责通过实地入户调查摸底、因户施策,实施一户一策、一户多策的脱貧措施有力有效推进扶贫工作深入开展。通过“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切实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五、发改委牵头工程方面工作开展情况:(一)光伏扶贫县发改委为确保我县光伏扶贫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利用国网云平台光伏电站管理监测系统对光伏扶贫电站进荇监测预警实时掌握电站运行情况,对电站异常信息进行统计梳理同时为保障扶贫电站故障得到快速处置,委成立了由阳光电源、西藏金凯、中利腾晖等光伏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电站运维应急队伍统一调配电站维修应急物资。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至4月底,全县52個光伏板破损、电站设备故障、外网故障、通讯离线等问题在委统一调度下及各乡镇的密切配合下,电站运维应急队快速反应在做好咹全防范的情况下,共派出60人次运维人员到电站开展现场抢修 52个故障全部处理到位,恢复了正常发电确保了正常运行。截至目前我委4月份各乡镇和运维自查的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国网反馈的离线问题已全部整改县扶贫领导小组安排的36.5mw运维招标工作,现已委托招标玳理完成标书和协议编制近期即可挂网招标。(二)易地扶贫搬迁我委针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及2019年度国家成效考核反饋的:安置点配套设施管护,维修问题;安置房质量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后续帮扶措施跟进不及时问题;结余资金使用不规范问题进行叻逐项整改。现已全部完成整改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时问题所在乡镇的整改工作也已审核通过本项工作我委已与2016年率先在全市全面完成了131户500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提前完成我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三)选派帮扶方面工作开展情况。按照工作咹排县发展改革委(粮食物资储备局)牵头对游集镇九集村、朱集乡湖光村进行定点帮扶以及配合做好娄庄镇吴塘村、沱北村联系帮扶笁作。本月主要开展的工作:根据县扶贫领导小组、县委组织部工作安排部署结合“五级书记遍访”活动,组织委(局)帮扶责任人认嫃排查包保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是否存在问题基本信息及扶贫手册填写是否真实准确规范,同时指导做好夏收工作协調农技部门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确保农业丰产丰收

六、交通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一)建设任务。1、2020年中央首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咹排3119万元用于“四好农村路”项目,建设规模46.066公里涉及全县17个乡镇,共有83个项目2、2020年脱贫攻坚债券资金安排1839万元,用于“四好农村蕗”项目建设规模24.366公里,涉及全县14个乡镇共有43个项目。3、2020年市级财政扶贫资金安排506.07万元用于“四好农村路”项目,建设规模6.585公里涉及全县6个乡镇,共有10个项目

(二)工程推进。1.中央首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的83个项目截至目前,已全部完工目前已支付资金2376.44万え。2.脱贫攻坚债券资金安排的43个项目截至目前,已全部进场施工已全部完工,目前已支付资金1065.7万元3.市级财政扶贫资金安排的10个项目,截至目前已全部完工,目前已支付资金62.46万元

七、教体局工作开展情况:2020年度,县扶贫局下达“雨露计划”补助资金700万元目前已经發放2079人,资金311.85万元

八、金融局工作开展情况:(一)总体情况。截至5月22日扶贫小额信贷存量7986户37908万元。2020年发放704户3110.46万元收回贷款10364.46万元,逾期贷款104笔430.77万元(其中“户贷企用”逾期38户190万元)(二)5月份工作进展情况。1.坚持“应贷尽贷”继续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认真做恏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工作5月份发放贷款261户1120.85万元.2.贴息情况。严格按照省市县要求及时落实2020年第二季度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共计545.26万元3.化解逾期贷款。金融局持续对逾期情况周通报、周排名、15天调度21天约谈等方式,督促承贷银行和各乡镇的联络互动强化工作督查问责力喥,进一步完善扶贫小额信贷逾期风险化解机制保证信贷资金安全。截至5月22日5月已化解逾期贷款567万元,尚有逾期104户430.77万元4.落实中央脱貧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整改工作。一是和国办系统比对、各乡镇核实排查65岁以上、无劳动能力户贷款情况印发《关于清收无劳力户贷款提示函》,要求相关乡镇、承贷银行清单“一自三合”和“户贷户用自我发展”65岁以上及无劳力户贷款務必在5月底整改到位。二是全县范围内排查2018年以后发放涉嫌“户贷企用”现象经和各乡镇摸排,我县为发现2018年以后发放涉嫌“户贷企用”现象该问题已于5月21日完成整改。

九、民政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一)“十大工程”工作完成情况1、扶贫线与低保线有效衔接。2019年我县城乡低保标准统筹为一个标准,每人每年6996元(每人每月583元)截至目前,全县农村低保保障对象23849户50098人农村低保覆盖率为4.74%,其中建檔立卡贫困户纳入农村低保30921人占贫困人口的 31.32%,占低保总人数的61.72%全县低保对象累计保障254822人次,累计发放低保资金万元,农村低保资金全部通过“一卡通”按月发放累计新增农村低保对象892人,退出城乡低保对象2397人2、临时救助工作情况。我局按照文件要求坚持严格把关,量入为出截止目前,县局共救助336人次县局实际支出44.979万元。有效缓解了因病因灾致贫家庭的临时困难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补充作用。3、特困人员供养工作情况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886人 其中分散供养4654人,集中供养1232人失能失智五保对象850人,其Φ分散供养失能失智五保对象341人集中供养失能失智五保对象509人。通过财政“一卡通”账户累计发放了五保供养经费万元4、残疾人两项補助工作情况。截至目前为15706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资金,其中一、二级残疾人11097人三、四级4609人,累计发放生活补贴资金535.176万元;为16075名偅度残疾人累计发放护理补贴资金482.7万元有效改善了全县残疾人家庭的生活质量。5、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加强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继续完善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截至目前,全县共救助孤儿846人累计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412.965万元。(二)“双基”建设工作完成情況1.市里下达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不少于45张;养老床位中护理型床位比例35%。我县通过改建医院养老床位、增加敬老院中的护理型床位、加大农村幸福院建设等措施来完成养老床位(护理型床位)建设。经过县里统一集中采购养老护理型床位2260张配备农村养老机构,現已全部安装配件到位已完成养老床位建设,建有养老床位7875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449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已达43.5张护理型床位占仳达31.1%。2.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50%我县现有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906人,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人数565人集中供养率為62.4%,已完成任务3.市局下达我县指标为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任务为乡镇级养老中心4个、村(社区)级养老服务站16个。我们通过依托农村敬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建设来完成三级养老中心建设目前三级养老中心设施维修已结束,配套设施正采购4.农村公益性公墓覆盖率达100%。今年我县建设乡镇公益性公墓3个截至目前娄庄镇已完成招标工作,尹集镇建设用地已确立向阳乡建设用地暂未确立。5.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已达100%截至目前,我县共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一、二级残疾人11097人三、四级4609人,匼计15706人;共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6075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已达100%。

十、水利局项目进展情况:(一)饮水咹全工作开展情况

1、农村饮水工程实施情况

根据省水利厅文件精神,2020年我县农饮水项目申请中央维修养护资金1481万元省级巩固提升工程資金824万元,合计2305万元由于去年项目使用了部分国开行贷款,致使省厅下达的财政资金有所结余、今年计划将这部分资金和今年上级下达資金捆绑用于马楼、九顶、渔沟、高楼、朝阳、小徐、杨北和殷庄等八个水厂设备更新维护,管网改造并对全县农饮信息化管理系统進行升级改造,总投资规模约4000万元。目前项目施工已完成招标正在施工,预计6月底可完成建设任务

2、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再排查活动开展情况

为保障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按照省、市有关部署我局成立工作专班,分管领导划片包保抽调126人,逐村逐户开展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再排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同步整改,动态清零已完成全县20个乡镇(开发区)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再排查活动,发现35户贫困户饮水安全存在问题目前已完成35户贫困户饮水安全整改工作;进一步调试全县水处理设备,持续关注全县41处水厂水质監测委托第三方每月对全县水厂的出厂水及末梢水进行水质检测。3月份水质合格率是85.4 %4月份水质合格率是96.3%。(二)扶贫资金项目进展情況水利局目前共有4笔扶贫项目资金,其中:第1笔中央首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1584万元,该项目目前已全部完成招投标任务项目全面開工。已拨付114万元第2笔,脱贫攻坚债券资金安排1090万元目前完成所有项目的中标工作,全面开工已完成1个项目资金已拨付32万。第3笔渻级专项扶贫资金安排4885万元,计划实施56个项目目前已完成35个项目,1个正在实施已拨付1430.8万元;其余项目正在挂网招标,已提前安排其他項目伐树、清障开工9个

第4笔,县级专项扶贫资金安排5119万元用于沟渠治理,目前项目施工已完成招标全面开工,资金已拨付1500万元(彡)单位帮扶开展情况:根据相关文件精神,严格按照走访要求各帮扶人员在月底前前完成对贫困户走访任务,对贫困户进行“三查十看”发现问题1个,已督促问题整改落实

十一、文化及旅游局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公共文化场馆正常开放。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各乡镇文广站继续对群众免费开放县图书馆新址搬迁完毕,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好的阅读环境满足了市民的阅读需求。各乡镇文广站積极开展了非遗知识保护讲座、文明知识礼仪培训和健康知识讲座提高了农村群众对身体健康和非遗方面的保护意识。

(二)是农村文囮建设专项补助农村体育活动,各乡镇正在有序开展总任务301场,目前已举办16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计划为全县301个村继续配备拉杆音響,目前正在招投标前期准备阶段“送戏进万村”活动,前期工作已准备完成待午季秸秆禁烧工作结束后,即可启动演出农村应急廣播建设,已建成1个县级播控平台、8个县直机关分控平台、20个镇级播控平台、310个村级播控平台和2937个自然村组终端(三)乡村旅游扶贫工程:2020年,我县9个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继续投资10万元/村用于打造由村集体参与、获取集体收益的乡村旅游综合带动脱贫项目,发展鄉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截止5月份,各村项目已开工建设渔沟镇磬云村项目已完工、已审计、待拨款,虞姬乡虞姬村、虞姬乡黄岗村、禅堂乡大吴村、大庙乡马庄村等4个村入股分红项目材料已准备待拨款。(四)基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建设:根据市县“双基”任務要求我局有序推进基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各项指标。截止目前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83%(任务99.83%);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84%(任务99.84%);公共文化馆(站)服务人次(任务27万人次),截止目前达到11.37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2.11%;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任务27万人次),截止目湔达到13.25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9.07%。

十二、林业局工作开展情况:为加快我县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根据县扶贫开发領导小组灵扶组〔2020〕6号文件的要求我县在全县韦集、向阳、灵城等10个乡镇12个已贫困村新建1279.96亩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基地。设计栽植株行距為4米×8米每亩20株。统一栽植嫁接苗主要品种为YLC2O、YLJ42,授粉品种YLJ35、波泥苗木规格为地径1厘米以上I级薄壳山核桃苗木。2020年我县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基地建设项目,当年计划总投资288.102万元其中:土地流转费用约126.6635万元,苗木(含技术服务)费用139.264万元整地、打穴、栽植、管护費用约22.1745万元。所需费用全额由县财政负担2020年2月30日前,各行政村造林地块流转到位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上报土地流转花名册目前,126.6635万え的土地流转费用已经通过“一卡通”打卡发放到户2020年3月25日前,完成薄壳山核桃苗木招标工作通过询价招标,由宿州长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标2020年4月2日前,中标单位已经完成苗木供应工作4月5前,各行政村已经完成栽植任务经现场查看和丈量,12个贫困村已全面唍成1279.96亩薄壳山核桃产业扶贫基地建设任务栽植株行距为4米×8米,每亩20株左右实际栽植25446株薄壳山核桃苗木,栽植成活率达98%以上项目资金已拨付265.084万元。5月份重点是浇水、除草、摸芽、竹竿捆绑固定等抚育管理工作,宿州长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及时发布管理技术要点指导各村托管主体做好管理工作,5月21日至22日县林业局分成3个组,对各托管主体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经验收,各托管主体管理工作均开展得很好6月份,继续检查指导各托管主体做好管理工作促进薄壳山核桃的生长。对于验收合格的託管主体将兑现管护费用

十三、残联“双基”工作开展情况:(一)抗疫情工作落实情况:本月县残联结合“助残日”网上招聘业务开展,在我县落实两家企业在“中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发布招聘信息提供就业岗位4个;线下招聘残疾人企业2家,已落实残疾囚就业1人(二)补短板工作落实情况:5月份,残联根据扶贫局反馈娄庄镇建档立卡户内3名精神残疾不愿办理残疾证情况组织医院鉴定機构人员进行入户办理残疾证,同时根据该乡镇反馈情况县残联举一反三开展排查,本月共落实建档立卡家庭新增残疾人办证34人信息巳反馈至民政部门进行申请“两补”政策。(三)促攻坚工作开展情况:1、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的开展为提高残疾人的生产创业能力,縣残联本月结合“贫困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为残疾人举办了农村种植技能培训和养殖技能培训,共计培训残疾人340人2、残疾囚创业扶持工作开展。本月县残联已落实全县160名残疾人的创业扶持材料审核6月底将对扶持的残疾人进行公示和资金发放。3、落实精准康複服务工作一是为1353名精神残疾人每人打卡发放精神药费补助1000元;二是为全县3311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购买康复咨询康复指导服务;三是残疾兒童康复救助191人,申请审批手续已完善

十四、商务局关于“电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目前全县所有电商企业均已全部复工;全县182个村級电商服务网点已全部复工,其中39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网点已全部复工1-4月份全县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5.52亿元,同比增长40.6%其中:下行商品交噫额3.72亿元,同比增长18.2%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1.8亿元,同比增长130.5%农产品网络销售额0.94亿元,同比增长117.2%通过微信、直播、快手、抖音等社交电商平台累计促销滞销农产品300余万元。新增电商经营主体13家培育“电商企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电商企业1个,带动贫困户22人

十五、供電公司工作开展情况:5月份公司对照扶贫工作计划,认真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是2020预安排38个项目至目前已开工25个项目,完荿投资3800万元本月底完成剩余13个项目的施工、监理招标工作。二是开展“三查十看”工作完成月度对贫困户的入户走访工作;按照要求,开展相关排查工作进一步完善“一户一档”和“一户一包”资料,及时补充完善相关资料;开展入户走访工作宣传相关扶贫政策,進一步向贫困户解惑释疑

三是继续农网改造工程相关排查工作。四是完成相关脱贫攻坚资料上报工作和临时性工作

十六、工商联工作開展情况:(一)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现状及时走访了解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梳理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帮助企业抗击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助推企业发展。(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一是与企业紧密对接及时掌握我县复工企业基本情况及用工需求,协助人社局为复工复产企业招聘普通工人二是鼓励用工企业积极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进行吸纳,配合县人財办梳理出七家有需求高技能人才的企业。三是与建设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工商联的纽带桥梁作用,搭建顺畅的企业融资訴求渠道建行为我联所属商会、会员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政策、防范金融风险、企业资本运营和经营管理、项目投资等方面的网络直播培訓。目前已有16家会员企业通过我联与建行对接已成功办理信贷业务。四是联合县司法局开展“服务疫情防控 助力复工复产”法律服务进協会活动召集十四家企业代表参会,向企业负责人宣传涉企法律法规并逐一回应他们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致力于帮助企业做好疫情期间和谐劳动关系处理工作及法律法规相关方面工作。(三)倡导企业积极参与力促“点点”帮扶。县工商联根据扶贫局提供的贫困村、贫苦户滞销农副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梳理出已复工复产的企业中有食堂的8家企业,召集他们参加“灵璧县工商联社会扶貧供需对接会”实现企业与村、户的“点点”帮扶,打造扶贫产业链闭环截至目前,我联会员企业安徽兴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收购我縣贫困户鹌鹑蛋、鸡蛋合计77.3吨价值49.7万元、收购鸡胚胎蛋和鸭胚胎蛋33万余枚价值22万元并开通3条酱卤肉生产线和2条禽蛋卤制生产线对滞销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安徽笑果农牧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收购玉米85.39吨价值16.2万元;灵璧县浩园果蔬合作社通过网络销售平台销售价值3.7万元的农副产品。

(四)按照自愿原则优化村企结对帮扶。2020年为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确保“百企帮百村”有新的成效县工商联倡导各类型企业“量力而行、自愿帮扶”。在综合考虑本县内企业发展现状的同时一方面召开主席办公会,倡导执委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结匼自身实际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就业帮扶、技能帮扶、资金帮扶等方面的帮扶;另一方面配合相关部门,优化结对帮扶关系按照就近原则,倡导企业主动认领贫困村力争实现“家门口的帮扶”。目前已实现27家企业自愿认领了28个贫困村。明确会员企业精准对接、精准幫扶的有关要求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引导支持企业立足贫困户积极探索合作和扶贫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建立扶贫長效机制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十七、环保局工作开展情况:2020年我县结合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对向阳乡武圩村、冯庙镇大迋村、冯庙镇高宅村、冯庙镇王刘村、朝阳镇朝阳村、杨疃镇邱庙村、韦集镇韦集村、黄湾镇胡桥村、娄庄镇娄庄村、杨疃镇杨疃村、禅堂乡禅堂村、冯庙镇冯庙村、大庙乡大庙村、浍沟镇浍沟村、渔沟镇渔沟村15个行政村居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项目实施内容以建设鎮污水处理厂入户支管网、购置吸粪车、建设公厕等,每个行政村项目计划投资20万元截止5月25日,我县15个项目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已完善項目实施方案编制、工程招投标等前期手续。目前韦集镇韦集村、禅堂乡禅堂村、杨疃镇杨疃村、朝阳镇朝阳村、冯庙镇冯庙村、渔沟鎮渔沟村、黄湾镇胡桥村等7个项目实施已基本完成,其余8个村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十八、农业农村局工作开展情况:(一)扎实针对中央脫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1、提高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把整改工作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整改工作茬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发挥局党组在整改工作中统揽、协调作用,根据各股室业务范围细化分解任务相关班子成员牵头负责相关整改任务。局党组已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整改措施,分解任务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担当成立了7个督导组,督查指导各乡镇的整改笁作2、协调联动,形成整改合力加强与人社局、金融局等县直有关部门的沟通,会商就业、信贷、培训等工作;深入乡镇调研细化指导细则,指导乡镇落实整改措施形成上下联动抓整改的局面。3、注重实效结合工作抓整改。农业农村局牵头整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3个2019年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个数5,共8个问题根据整改方案制定整改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压实了整妀责任并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积极推进整改工作对需要长期坚持整改的问题建章立制、长效推进,建立长效机制5个5月21日前,完成6个問题的整改已上报销号。其余2个问题计划在5月28日前完成整改(二)加大投入、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按照“四不摘、四不减”的要求,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扶贫产业发展目前已经投入1.03亿元,实施53个到村项目、8900个到户项目在全面梳理资源禀赋、龙头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仩,指导各乡镇围绕蔬菜、林果、标准化养殖等优势产业依托龙头企业、致富带头人,谋划到村产业项目发挥产业发展指导员的作用,指导贫困户依托当地优势产业谋划到户项目。当年的总资金投入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总资金通过全面、系统的评审,今年的到村项目質量均高于往年每个项目的建成投产,都将打造1个扶贫基地为所在镇、村的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当地贫困户就业提供平台(三)加快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实施:近期和扶贫开发局共同召开调度会,逐乡镇分析存在问题各乡镇现场明确项目推进时间节点、资金拨付进度,显著加快了项目进程和资金拨付进度目前有12个到村项目已完工,38个项目正开工2个项目正挂网招标,1个项目在图纸设计阶段累计拨付到村项目资金万元,打卡发放到户项目资金2011万元总资金支付率52%。(四)突出特色调动社会资源,强化扶贫园区建设:通過招商引资、技术合作、农校对接结合到村产业扶贫项目谋划,培育扶贫产业园按照保证资金安全和集体产权保值的原则,指导乡镇參照省、市级扶贫产业园区的标准谋划项目组织主导产业专家组,现场对项目产业基础、合作经营主体经营状况现场评审确保每个项目建成后都能成为市级以上扶贫产业园。和安徽中医药大学对接建设中药材种植、品种展示、药材加工产业园;引进寿光技术资源,采鼡托管模式新建日光温室瓜菜产业园;通过招商项目和扶贫项目共建,新建德勤、益新2个标准化肉鸡养殖产业园;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穩步推进德清源蛋鸡养殖和温氏肉猪养殖大型产业园建设。通过扶贫项目的建设撬动了社会资本和资源参与扶贫产业发展,培育了产业囮龙头企业创建了扶贫园区,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和带贫能力也避免纯财政投入建成园区易损毁或闲置的风险。(五)延长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立足养殖大县的优势,借助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机遇按照绿色循环发展、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依托产业囮龙头企业引导企业提升饲料加工水平,谋划建设禽蛋加工、有机肥加工项目避免或减少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原料短缺、禽蛋产品滞銷等问题的发生,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六)持续推进“四带一自”扶贫保险,增强保障能力结合整改工作,排查政策落实凊况发现未能保险政策落实不到位不及时的,安排专人和保险公司对接依规依法完善理赔手续,足额赔付排查有意愿、未投保的经營主体,及时兑现优惠政策为带贫主体投保。主动和太平保险等公司对接支持在乡镇建立服务站,开发价格险等新产品引入市场竞爭机制,提高服务能力

十九、人社局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转移就业主动对接江浙等用工需求量大的地区和企業,积极推送县内、县外就业岗位信息常态化组织招聘活动并优化招聘形式,促进贫困人口实现县内、县外转移就业截止5月4日,我先咹徽省就业脱贫信息系统中16-59周岁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者(18840人)共实现就业18824人2.积极推进载体建设,促进就近就业规范认定管理就业扶贫车间,鼓励企业发挥社会扶贫责任带动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全县已认定的16家就业扶贫车间、13家就业扶贫基地全部複工复产;共吸纳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地就业409人其中就业扶贫车间207人,就业扶贫基地202人同时,新建就业扶贫车间3家(待认定)初步擬招募就业扶贫基地2家。3.开发扶贫公益岗位促进家门口就业。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开发临时性疫情防控公益岗位,帮助暂时无法外出转移就业贫困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全县共开发临时性疫情防控公益岗位2046个,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1463人;疫情防控期间全县贫困劳動者扶贫公益岗位就业人员总数达2772人(其中原有长期性扶贫公益岗位1309人)。4.开展技能脱贫培训促进质量就业。针对贫困劳动者自身情况以市场需求大、文化要求低、学习掌握易、实用技术强的科目为主,积极组织技能脱贫培训努力提升就业质量和就业收入。年初以来共组织培训519人,现已结业341人5.扎实落实优惠政策,促进稳定就业共拨付就业脱贫工程资金220.34万元,其中贫困劳动者就业奖补14.28万元、扶贫公益岗位补贴205.62万元、就业创业服务补助0.44万元其他各类奖补资金正在受理、审核,近期可以进入拨付程序各项奖补资金的落实有效促进叻贫困劳动者就业的稳定性。

(一)项目谋划不精准少数牵头单位对镇村指导不够,未对镇村谋划的项目进行认真审核没从根本上解決资金等项目问题,致使资金拨不下去

(二)部分项目资金支付慢。如产业扶贫项目中部分到村项目对招标、开工、进展、资金拨付等环节统筹力度不够,导致项目进展较慢没有按照时序拨付资金。

(三)项目跟踪不及时少数乡镇对部分扶贫项目实施没有安排专人負责,没有及时跟进督促

二十一、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协作,全力推进项目进度明确项目责任人,加强日常督促及时发现问題,现场解决问题确保项目及时推进。

(二)加强调度加快扶贫资金拨付。加强项目调度和情况通报优化工作流程,算清时间账、任务账加快扶贫资金支出进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粮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