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执行任务奶奶去世了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抚州日报社版权所有
主办:中共抚州市委宣传部&&抚州市政府新闻办&&承办:抚州日报社&&维护:抚州新闻网 &&运营:抚州新闻网络文化传媒中心请简明清晰的描述您的疑问。如:怎么办理房产证?&
还能输入140字
您好,欢迎来到亿问亿答!
亿问亿答采取有问必答、专家在线的方式帮你找到满意答案。
登录到亿房
记住登录状态
没有亿房帐号?
已解决问题:76062 待解决问题:9495
热门关键词:
提问者:亿房网友&&& 21:45:48&&&
亿房小帮手为您提供的答案
农村的老房子不能办证。
擅长领域: 房产买卖
所有回答共
我来回答:
匿名回答 验证码:
查看同主题问题:
亿问课堂 最新课程
亿房大课堂之购房政策解读
亿房大课堂_解读购房合同
专家称遗产税起征点80万不实际
什么才是以房养老的最佳方式
居然之家至尊设计会所总经理夏朝阳先生专访
房产税来了房价还会走高吗?
│ 用户指南 │
Copyright (C) .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亿房公司 版权所有&爷爷在外地去世,奶奶去世后未能与他合葬,但做过招魂合葬,所以立碑时没有爷爷的名字,是否妥当。_百度知道
爷爷在外地去世,奶奶去世后未能与他合葬,但做过招魂合葬,所以立碑时没有爷爷的名字,是否妥当。
去年清明我个人出钱,就让我爷爷去讨点好吃的给我父亲,被好心人给埋葬了,主要是因为讨点吃的,与奶奶葬在一起,我叔叔找了村里的一巫婆,再后来,按老家的风俗,就一直没有找到他的尸骨,不拉他就站不起来,现在我也不知道,我父亲说没有合葬,奶奶去世了。到底是否该写我爷爷的名字,她带他们先去另一个地方讨饭。我上大学的第一年,说是给爷爷招魂因早年社会动荡、叔叔和姑姑吃,奶奶听说不远的地方有人家办事,也没找到,特请高人给予指点,有时坐下来,并把他讨饭用的大黑碗放在了坟头上,我爷爷显灵生气了,用一个纸人拿到村外的路口烧了,结果等了一天也不见,(爷爷身体太虚弱、叔叔和姑姑的名义给奶奶立了一块碑,原因是没有我爷爷的名字,当时全家人都在,都给了我父亲,讲这块碑“克”他一家,后来听说。前几天听说、叔叔和姑姑、姑姑到外地去逃荒要饭,)就又回去找,以父亲,并把烧过纸人收集起来,并等他、叔叔,我爷爷和奶奶带着我父亲,不能写
提问者采纳
刻上名字不会有什么坏处的碑有没有克你叔叔家不好说的!没有必要为这个伤了和气的,看见碑才好判断的,这个你可以放心。名字写上也没有关系的
提问者评价
我们两家的关系很好。我认为立碑:主要是为了表达作为后辈对老人的一种敬仰和思念。感谢您的解答。
其他类似问题
立碑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把你爷爷的遗物放坟里,这时刻上名字可以。
我们这里的风俗是夫妻都故去时,是要合葬的,招魂后,遗物或牌位,放至同一墓穴即可。的确碑文中没有您爷爷的名讳,的确欠考虑!补救吧!尽量说服父亲,伟大的爷爷的遗骨恐怕是找不到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老婆的外奶奶去世了我宝宝1岁了能带去吗?_百度知道
老婆的外奶奶去世了我宝宝1岁了能带去吗?
我也只见过 老婆外奶奶一次老婆的外奶奶去世了我宝宝1岁了能带去吗,远也是不是很远车程单边也就2个多小时,不去又不好 去了也担心小孩
就说孩子的爷爷奶奶担心孩子太小,老话都是这样说,毕竟孩子的健康最重要太小的孩子不宜带到那样的环境里。估计他们也不会同意让你带过去,而是幼小的孩子经不住阴气太重的地方。你可以问一下她的父母。并不是距离远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5条回答
最好不要带那么小的孩子去葬礼上,可以以你们家乡有这样的风俗为借口
从比较传统的说法来讲,不带去比较好!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还是不要去的好孩子太小
别带了,玩意有事呢
可以叫别人帮你看下宝宝,大人自己去,长途跋涉的对宝宝不好,而且还容易水土不服之类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3017套总数:4944503套专访:2573部会员:5127847位
当前位置:
& 2014届高考语文试题分析与点评课件(福建卷)
2014届高考语文试题分析与点评课件(福建卷)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41次
资料类型:期中/期末
文档大小:307KB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从考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中等水平的考生觉得这道题写起来不难,也不会离题。大部分考生反馈说,写的是记叙文,因为记叙文比较好写,也比较稳,可以拿到保险分。
三、著名闽派作家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陈希我点评
这个作文题的倾向性太明显了,明显就是让学生搭桥,实际上我觉得好的作文题需要多向性,让学生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所以我也听一些学生问我,他写别的看法行不行,这样的题目就是多向蕴含性,比如说讲到空谷,马上就反应到空谷幽兰,我不过去,我在那边挺好,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给不给高分,这是给评卷老师出难题了。另外这好像是来源一个演员的话,但是他不是讲空谷,空谷并不一定是悬崖,它有可能是陡坡,搭桥需要几个月或者一年的时间,我从陡坡慢慢摸下去,为什么不可以呢?即便是悬崖,我又想到,因为这里面说要么想到悬崖,要么想到栈道,一看到空谷我们就想到过不去,首先先想到悬崖,然后想到如何过去,再搭桥,这两个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我觉得这个题目出得有点问题。如果我是个考生,是个合格的考生、优秀的考生,我可能做不下去。
从作者本人的立意来讲,这种话题作文的形式是可以套题的,不是说不能套题,只要能掌握一部分的内容,就是看这个学生的智慧以及知识的储备,我看有的学生写 的作文题的标题,"空谷幽幽、静静观赏",这样的立意就很好,空谷可以观赏,可以让我放大,心灵空旷,激发我灵感,启迪我的思考。这就需要看你平时的阅读 量以及写作量了,写作不好的同学本身的写作量和阅读量太窄,知识面不够。
四、福州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
王兆芳点评
这个作文题延续了近四年来的材料作文题,这样的作文题不容易被猜题,也比较考验学生临场发挥,它的表意比较清晰,虽然说里面的指向性比较单一,但是还是比较清晰的。第一面对空谷,第一就想到空旷、幽深的山谷,首先想到的是寂寞、压抑、困难,这是一面。另外一种是想出怕出空谷的策略、方法,其中修栈道桥梁就是方法的角度,而对空谷的评价是对空谷的本身,如果有人不评价空谷,只讲走出空谷的策略、方法,我想通过自圆其说,也应该给这样的学生一些空间,如果这样可以的话,这道题看起来比较简单,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空间。
主要是思路的问题,一旦思路打开空间就有了,比如说面对空谷的评价,如果写记叙文,我的空谷经历,写一次我在空谷中的经历,这个空谷当然是比喻困境的经历,还有我爬出空谷的特殊手段等等,对手段的评价。
一次,张凯机组飞往重灾区北川遥感航拍,电瓶温度指示灯突然报警,温度直线上升。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空中断电的危险。千钧一发之时,机长张凯脑海中掠过了一个个特情处置预案,一个个处置口令也脱口而出: “下降高度!” “跳开X 号保险丝!” 终于,飞机从7000 余米下降到6000 米,故障被机组成员镇服。 让机组成员终身难忘的是2011年7月的西藏航拍任务。当时,西藏正值雨季,动辄狂风骤雨,天气变化无常,气象条件非常恶劣;每个成员都出现了较强的高原反应,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飞行,大家只好边吸氧、边打点滴、边研究飞行计划,最后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 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一次次的枕戈待旦,一次次的受命飞行,这支“奖状”中队屡建奇功,满载殊勋。在这光环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
除日常的训练外,“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 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但在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不同的答案。 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道:“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为了‘大家’,一点牺牲不算啥。”一个轻松的回答,一个灿烂的微笑,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 “总觉得平时亏欠他们的太多,在家的时候就多给老婆孩子弥补一点。”一机组成员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飞行30多年、6000余小时飞行员的氤氲柔情。 (摘编自苏银成等《探空测地的“九天神眼”》) 1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奖状”飞机虽“小”,但“装货”能力不小;它的本领也不小,飞行高度高,航速不低,续航能力强。 B.“奖状”飞机舱内空间逼仄狭窄,机组成员的活动空间不到机舱的一半,这给机组成员带来了诸多不便。 C.“奖状”号机组1986 年成立以来,飞行架次多,作业面积广;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D.文章写2011 年7 月西藏航拍一事,突出了“奖状”号机组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作风。 E.这篇通讯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中国当代军人的阳刚之美。 答案:(5分)C
E 14.文中写北川航拍时排除险情一事,突出了机组群像的什么特征?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 【要点】①技术精湛,临危不乱 ②团结协作,配合密切(意思对即可。)
15.请根据文本,探析“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这句话的含意。(6分)
答案: 【要点】①机组成员高度的使命感,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②家属对机组成员的理解,对国家事业的支持③机组成员及其家属为“大家”而牺牲“小家”“小爱”的奉献精神(意思对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 题。(6分)
二十四节气令我们惊叹和叫绝的,
。这真让我们这些后世的汉语使用者不仅感到骄傲,也感到惭愧。
“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暇想:在远方那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
(chǎng)开了各自的门户。
①仿佛为了响应这一富于“革命”意味,②天,豁然晴朗了。③整面天空像一个深隐林中的蓝色湖泊。小麦已经返青,望着满眼绒绒的新绿,你会感到,绿色自身也有生命。在沟堑和道路两旁,青草破土而出,连片的草色十分醒目。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鹿初萌的角。 16.依次填入第一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还有它的一个个具有田园风味和充满诗歌韵味的名称 ②它们体现了汉语的简约性和表意美 ③除了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和准确对应 A.①③②
D.③②① 答案:C
17.阅读第二段,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1)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分)
(2)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答案: (1)“暇”改为“遐”
18.第三段中①~③的文字(加“
”)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2分) (1)有语病的一处的序号:
(1分) (2)修改:
答案:(1)①
(2)在“意味”后加“的节气”(其他答案,合乎语法、语境即可。)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7 分)
渔民在夜间先用灯光诱集趋光性鱼类,然后围捕,称“光诱围网捕捞”。这种科学的捕鱼方法,渔获量高。有些渔民运用这种方法,拿网眼极小的密网围捕,连筷子粗细的、硬币大小的幼鱼,都统统捞了上来。
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案: 【示例1】
这种“密网光诱围捕”的做法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其结果大相径庭。“光诱围捕”原本是提高渔获量的科学方法,但由于利益的驱动,一切“向钱看”,使用“密网”围捕,将会使我们的渔业资源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我们要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遵循科学精神,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 【示例2】
这种铱惟利是图的做法,是对渔业资源的毁灭性破坏。为了眼前的利益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致使鱼子鱼孙都被赶尽杀绝,中国近海无鱼可捕已不是耸人听闻的事。我们的古人尚且知道“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的道理,作为现代文明人的我们更应该具备长远眼光,为自己、为子孙后代着想,制止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保护自然资源。
(看法合理2分,表达简明连贯5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五、写作(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 分)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题目分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在命题形式上,延续了福建高考作文近四年的材料作文的传统,保持了材料作文考查临场审题能力、不易被猜题、套题的优势;在题目表述上,则较往年显得更加简洁,表意更清晰,避免了诸多不必要的信息干扰,而又不失内涵的深广,不挤压写作的空间,是一道情理之内又不乏新意的好题。
“空谷”,指空旷幽深的山谷。多指贤者隐居的地方。 与“空谷”相关的词语有“空谷足音”,指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空谷幽兰”指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面对空旷幽深的山谷,考生可以有几方面的联想,一面是从消极角度,由“空旷”“幽深”想到孤独、压抑、寂寞等感受,(本材料归结为“悬崖”),写身处“空谷”的困难、艰难、痛苦和寻求突破的愿望;另一面是从积极角度,从“空旷”“幽深”想到贤者隐居、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人品高雅等,写身处“空谷”的独到妙处;再一面则默认“空谷”的消极特性,但重点不放在对“空谷”的评价上,而是放在对“空谷”现状的改变方法、策略、手段上 ,即寻找“栈道桥梁”,通过“栈道”或“桥梁”找到爬出“空谷”的途径,实现人生的飞跃和困境的突破。
总之,在审题时,要紧紧抓住“空谷”“悬崖”“栈道”“桥梁”几个词,进行寓意化理解,联系自身或现实,适当延伸、挖掘,既准确扣题,又写出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 当然,从对“空谷”困境的不同态度谈起,谈“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等,也是可以的,但还要注意论证分析的针对性问题——即针对“空谷”而谈,而非对其它“问题”而谈;谈“从不同角度看空谷”,才不致于空泛。 请看福建名师如何点评 一、 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特级教师 王立根 点评 这个作文题非常平实,主要这个题目还有一个思考的空间,什么是空谷,什么是悬崖,悬崖比喻什么、象征什么,还有栈道桥梁又是什么意思,这样的题目如何思考。面对空谷,空谷是什么,大概是一种人生旅途中的障碍,或者是一个很难逾越的问题或困难。那你的态度是什么,一种就是悬崖,悬崖就是深不可测、很危险,另一种是栈道或者桥梁,代表乐观的态度。
很多学生也可能从其它方面来写,认为悬崖也不错,悬崖也可以观赏,也可以激发我们的斗志,但总体来看,今天老师和学生的反应,战胜困难,多数都是一种思路,有所追求、有所进取。而且,我看全国的高考作文题,我浏览了一下,有很多是写如何看风景的。写作文最怕套话、空话,看起来也许很准确,讲出来都不中看的,所以拿高分也很困难,有的题目不会激发你写作的冲动,不会激发你写作的感受。
从作者本人的立意来讲,这种话题作文的形式是可以套题的,不是说不能套题,只要能掌握一部分的内容,就是看这个学生的智慧以及知识的储备,有的学生写的作文题的标题,"空谷幽幽、静静观赏",这样的立意就很好,空谷可以观赏,可以让我放大,心灵空旷,激发我灵感,启迪我的思考。这就需要看你平时的阅读量以及写作量了,写作不好的同学本身的写作量和阅读量太窄,知识面不够。
二、福建师大附中高级教师 薛章辉点评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延续了往年的风格,仍旧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入题较易,出彩较难。总体而言,这也是一道具有类比推理,联想和想象思维的作文题,这又是一道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作文题,总体而言,题目十分开放,没有审题障碍,比较好入手。
空谷可以类比成所处的环境,悬崖峭壁可以联想到人生所遇到的困难和逆境和挫折,面对空谷,有的人用悲观的心态去看待它,眼前就会有一道不可逾越的悬崖和峭壁;有的人以乐观的心态去看到他,空谷在有的人的眼里就成了桥梁和栈道。写的过程可用类比、联想和想象。切入点可以从心态方面去切入。悲观者看到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乐观者看到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悲观者看到的是困难和悬崖,乐观者看到的是乘过。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答:《论语》选段立足于“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的方式方法要正当;《孟子》选段立足于“义”和“道”, 其主张侧重于取得和给予都要合乎道义。(意思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 题。 阅历与读书 赵迎辉
①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阅历的缘故。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正如歌德所说的:“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富的阅历。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培根认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只有亲身体验,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意和韵味。
④然而阅历不等于经历。并不是说只要经历过的,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的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或走过,或听过,或看过,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是感性的。而阅历则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的经历及理解程度,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⑤读书增长阅历,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人类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二者不可偏废。只有将读书和阅历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既潜心书本,又深入生活,并用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摘编自《学习时报》2013 年10 月28 日) 10.下列对文章中“阅历”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它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人和事增多,阅历自然而然地就会丰富。 B.随着经历增多,经验和教训也增多,对事物的见解逐渐深入,阅历就会越来越丰富。 C.阅历不等于经历,经历是一种经过,所形成的是事物的表象,它只是阅历的基础。 D.在感性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理性思考,这才形成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阅历。 11.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述阅历与读书的关系。(3分)
12.请简述文章②~④段的论述思路。(3分)
先分析阅历影响读书的原因,继而论述丰富阅历的途径及意义,然后阐明阅历与经历的区别。(意思对即可。)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 题。 祖
祖屋,是我内心深处最鲜活的那一处,秘不示人,只怕她遭了风雨的侵蚀,抑或因晾在空气下而变质。在我心中,她由高大到矮小,由缤纷到简单,由喧嚣到沉寂,到后来一直缩进我的梦里,晶莹成了枕边的一颗泪珠。 在很长的时间里,祖屋是我的整个世界。或许是自第一次睁开眼睛,我便开始了探寻祖屋的秘密。接下来,便用小小的身躯,摸爬丈量着这个宅院…… 祖屋的大门朝东南。所谓的大门,只是一个枝条编成的柴扉而已,柴扉上钉着小扣,上着一把几乎锈透了的老锁,其实只是做做样子。主屋是三间西屋,石头砌垒的底层墙上,土坯一直到顶,其上是用厚厚的黄草拍成的蓑衣似的草屋脊。正屋用细泥糊就的外墙面,被风雨侵蚀,一条条的细槽沟和窄缝遍布其上,斑驳着岁月的手艺。 祖屋中,正正当当四平八稳地摆着一张八仙桌。记事起,就觉得爷爷除去到院里纳凉、到地里干活之外,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桌子右边——也被我们称为“上首”——他那把椅子。每年除夕夜,总是这样一幅场景:爷爷稳坐上首,爸爸、叔叔、哥哥、我和堂弟则围桌而坐,相互让菜、敬酒、劝酒,奶奶则带着她的儿媳们张罗忙活。 大桌子的旁边,是在农村被称为“憋来气”的土炉子,也是我印象里最暖的所在。冬天里,往炉边一凑,仿佛冻透了的手脚、冻得通红的鼻头和接近透明的耳朵瞬间被暖了过来,有时接过奶奶递来的煎饼,贴在炉壁上一烤,一股香气便悄悄弥漫开来。那被土炉子烙得焦黄的煎饼,至今烙在我的脑海里,抠都抠不掉…… 呼吸着祖屋院子里几代人呼吸过的空气,踩着院子里叠了无数摞的几代人的脚印,我渐渐长大。祖屋却总是一副老成持重的模样。看起来同样一成不变的,是屋檐下的那个燕子窝。小学时,有一次放学回来,我同忙碌着的燕子有过一次对话,刚刚北归的它,身上还附着南方的暖意。我对燕子说,“佐罗先生,你好”,燕子瞅着我发愣,看来这家伙健忘,过了个冬天就把老朋友给忘了,“它不是你那只燕子了,这是它孩子,我认得”,奶奶在一旁边喂着鸡边对我说。噢,原来也是在变的。 那时候,无论上学还是上班,在外面游荡累了,总要回祖屋住上几天。每到清晨,爷爷奶奶便会在院子里说起话来。有时是催我们起床,有时则是云彩啦天气啦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原来他们只是需要一个话头来打破这农家院的寂静罢了。早上飘荡在祖屋院里或高或低的说话声,或许是我所有关于故乡的记忆中最难割舍的情愫。 后来,没有了人气养着的祖屋,再也打不起一点点精神来。就像当年我的祖父,坐在他那把咯吱作响的躺椅上,到最后老得连眼皮都不愿眨一下。没有悬念,一切都抵御不了岁月的磨洗。我的祖屋,虽然拼命挣扎着力图站直身子,拼命挣扎着不被风雨剥去最后一层外衣,拼命挣扎着给这个院落和世界留下最后一点记忆,但在一个风雨之夜,最终还是轰然倒下——这当然是父亲后来告诉我的。若干年下来,我觉得那轰然倒下的身影,一直实实在在地压在我心上。 现在,站在已无往日印迹的祖屋的院子里,思绪纷扬。一阵从岁月深处的角落里吹来的风,抚着我的耳朵,轻轻告诉我:“她也经常思念过去。”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 年7 月13 日) 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祖屋深藏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担心“她”被侵蚀或变质;祖屋曾是“我”的整个世界,“她”陪伴着“我”长大。 B.“一个枝条编成的柴扉”“石头砌垒的底层墙”“厚厚的黄草拍成的蓑衣似的草屋脊”,写出了祖屋的简朴、雅致与厚重。 C.文中写祖屋里的八仙桌及发生在它周围的生活片段,点明“爷爷”在祖屋中的中心地位,表现了“我”家的和乐融洽。 D.祖屋里的“土炉子”是“我”记忆中最温暖的地方,它既可取暖又可烙饼,用它烙的煎饼,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E.文章生动描绘了祖屋形象,突出“她”的可亲可爱,借此强调“她”是“我”的精神支柱,“她”的倒塌令“我”失魂落魄。 14.文中借“燕子窝”表达了“我”的什么情感?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 【要点】①对祖屋的依恋,对祖屋及其中人与事物的怀念②对祖屋始终如一的挚爱(意思对即可。) 15.请根据文本,探析“她也经常思念过去”这句话的含意。(6分)
答案: 【要点】①祖屋具有灵性,也经常思念过去的人和事②祖屋的主人,对祖屋与故乡、亲人与亲情充满思念与不舍③人与祖屋息息相通,对逝去的岁月与事物都充满思念(意思对即可。)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 题。 九天神眼
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 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多高。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竟能在13000 米的高空飞行,最大巡航速度0.72马赫,可连续飞行6个小时。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小小的“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1.5米、高只有1.45米的狭窄机舱内,就装有3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个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间。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的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蜷缩着直不起腰、伸不开腿,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不说,想方便也找不着地方。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 谈及飞行经历,机长张凯如数家珍,“自1986 年配备‘奖状’号,我们中队已先后7次入藏,20余次进疆,飞行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协助完成10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160余架次。” 多年的飞行,让“奖状”中队满载殊荣,也使他们不少人患上了“职业病”。副教导员孙文奎说,“每晚7点半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不管有没有任务,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一有灾情,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会自发处于待命状态。在那种情况下,灾情就是命令,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语文试题分析与点评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荀子《劝学》)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3)
?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6)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 1.(6分) (1)而闻者彰
(2)谈笑有鸿儒摇
(3)问君何能尔 (4)随风直到夜郎西
(5)望帝春心托杜鹃
(6)寻常巷陌 (二)文言文阅言(15分) 阅读下文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张祖传 [明]张岳
张祖,字彦宗,以字行。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逮久弗获。会天变肆赦,乃归。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九章算法。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未几,云南布政张公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祖密言于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为治当责实效。今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紞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紞曰:“无逾祖矣。”授留守知事。
及靖难师渡江,祖为安吉县丞。紞被谴自经③,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殡毕,哭奠而去。时人义之。
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④,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不可胜计。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⑤输税,免其罪。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行至吴桥卒,惟一子扶丧归。 (摘编自《小山类稿》) [注]①若:或者。②方田:指方田均税法。紞被谴自经:朱棣登位,张紞被解除职务后自杀。④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⑤占籍:自外地迁来的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绳吏之法尤峻 绳:捆绑。
B.即以其事属之摇 属:交付。 C.无逾祖矣
逾:超过。
D.不可胜计
胜:尽。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祖尽于职尽责的一组是(3分) ①闽中法令严核
②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③昼夜栉理而错画之
④为治当责实效 ⑤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
⑥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 A.①②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决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 B.建文年间张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张紞非常赏识他,认为他办事老成,笃守法令。 C.吏部尚书张紞自杀后,属吏中只有张祖敢出面料理丧事,当时的人认为他有情有义。 D.张祖任安吉县丞九年,因政绩卓著,考核获得最高等级,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3分)
(2)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3分)
。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意思对即可。)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 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冯云卿靠放高利贷挣起了一份家产,因投机公债库券,很快就亏折了,但他不承认是自己失误,而认为是运气不好。(《子夜》) B.觉慧去看生病的祖父,祖父对他说,冯家的亲事不能不提,要他去把二哥找回来谈这件事,但是觉新等人却把觉民藏了起来。(《家》) C.老葛朗台知道欧也妮把私房钱给了堂弟,大怒,把她关在房间里。克罗旭得知后,提醒他欧也妮拥有母亲去世后的遗产继承权,劝他善待欧也妮。(《欧也妮·葛朗台》) D.伽西莫多因为出奇的丑陋,没有参赛却意外地当选为愚人王。当有人称他是十全十美的愚人王时,伽西莫多激动地说:“谢谢!”(《巴黎圣母院》) E.押解马斯洛娃这一批人的火车就要开了,涅赫柳多夫去为她送行。见到他,马斯洛娃很高兴。涅赫柳多夫告诉她,下一班火车他也去西伯利亚。(《复活》)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徐晃解陈宫至。(曹)操曰:“公台别来无恙!”宫曰:“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
陈宫被俘前辅佐的是谁?陈宫所说的“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指的是什么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答案: (第一问)吕布 (第二问)【要点】①陈宫与曹操一起逃亡,投宿在吕伯奢家时误杀多人②外逃时路遇吕伯奢③曹操为绝后患,杀了吕伯奢④陈宫见曹操如此不义,就弃他而去 (意思对即可。)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几个小厮上来拦腰抱住,都说:“今儿亏我们,老爷才喜欢,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都亏我们回说喜欢;不然,若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得展才了。人人都说,你才那些诗比世人的都强。今儿得了这样的彩头,该赏我们了。”
被小厮抱住的人是谁?引得“老爷喜欢冶的有什么事?几个小厮讨赏的结果如何?请简述相关情节。 答案: (第一问)贾宝玉 (第二问)【要点】①众清客交口称赞大观园②大观园题匾额对联,宝玉施展了诗才 (第三问)【要点】几个小厮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 (意思对即可。)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论语·里仁》)
②.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②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 [注]①不处:不享有。②一介:一点点小东西。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答:取得财富不能违背原则。 (意思对即可。)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去世的奶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