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庙堂如何提车看日子子?

闽北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主办单位:福建南平闽北日报社
<span style="font-size:14line-height:23 color=#14年12月,全省农村幸福院建设现场会在松溪召开。如何活用巧用政策、盘活闲置资源、高标准建设幸福院,松溪走出了一条新路子,省内同行竞相前来学习——
农村养老的“松溪经验”
□朱 玲 魏 农
2014年,松溪试点建设农村幸福院,在全省率先走出了一条农村“家门口”建幸福院的新路子。当年底,全省农村幸福院建设现场会放在松溪召开,这个山区贫困县顿时声名鹊起,成了各地竞相学习的榜样。那么,松溪县的建设模式究竟有何独到之处? “守窝老雀”的幸福生活 1月31日,和往常一样,吃过早饭,邱维进直奔村里的幸福院。冬日暖阳下的幸福院热闹依旧,一群妇女在跳广场舞,棋牌室里早就摆开了阵仗,见邱维进来了,大伙儿纷纷热情招呼他,有滋有味的一天就算开始了。 作为西洋村的五保老人,邱维进可以免费住进乡里的敬老院。可老人不愿离开熟悉的乡村和乡亲,宁可和村里其他留守老人一样,呆在冷清的家中看电视打发时间。直至村里的幸福院建成,老人们才算彻底告别了寂寞。 松溪县有16.8万人口,其中60岁以上老人达23296人,占总人口的13.7%。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很多家庭都是“老雀守窝”,养老成了大问题。为了让空巢老人安度晚年,集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农村幸福院,应运而生。 幸福院里,餐厅、日间休息室、健身房、棋牌室等功能室和活动场所一应俱全。巨口村不少老人爱好书法,院里特设的书画室成日里翰墨飘香。竹贤村幸福院建好后,村主任陈家明索性将自家办的卫生所也迁了进去,当起老人们的“家庭医生”。 在这里,老人们互助互娱,其乐融融。年纪小的照顾更年长的,会做饭的自荐当厨师,腿脚灵便的做保洁员,识字多的给大家读报纸……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呀! 家住巨口村的杨芳朝,三个子女均在厦门,一年难得回来一趟。老人怕耽误孩子们赚钱,即使生了病也不敢告知。现在有了幸福院,想孩子时,老俩口开电脑视频通话。和老伙计们玩迟了,自备饭菜,一人交3元加工费,热热闹闹吃餐饭。见父母过得开心,又有老人们相互照应,子女也放心了。 想建有条件建的村先上 当初得知松溪跻身全省农村幸福院建设试点县行列,欣喜之余,市、县两级民政部门深感肩上担子沉重。对经济基础“先天不足”的松溪来说,要按照“有固定场地、有设施设备、有服务内容、有人员队伍、有管理制度、有筹资渠道”的“六有”内容,在9个乡镇全面推进39个农村幸福院建设,注定是场艰难的战役。 “‘六有’是基本标准,不一定要照搬照套。有条件的村可以‘七有’、‘八有’,甚至‘十有’。”市民政局局长黄光炎沉思良久,如是说。 结合实际,灵活用计,精准发力,松溪农村幸福院建设就此定下基调。 幸福院建哪里,才能实现资金省、建成快、有保障、能运转?除了省下派村和美丽乡村外,那些留守老人多且居住集中,想建、有能力建,还有闲置的校舍、厂房仓库、庙堂、村委会办公场所等可整合和改造利用资源的村,首先被筛选了出来。 得知县里在选点建幸福院,溪东村老年协会会长董光辉喜出望外。村里没有专门的老人活动场所,就连协会都是“寄居”在村庙一间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屋里。大家早就想建老人活动中心了,苦于资金不足,计划一再搁浅。 担心没有闲置场所可利用的溪东村入不了县民政局的“法眼”, 董光辉他们一直在积极奔走。村里的优势还是很抢眼的,村庙边上有块200多平方米的空地,门前的回龙塘面积逾2000平方米,修了栈道,建了凉亭,是村里老人赏景、垂钓的好去处。左侧的新村小区在建中,足足要盖105幢楼,并规划配套了农民公园。果然,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县民政局分配了一个名额给溪东村。 试点村或嫁接、或改建、或新建,将这些闲置场所建成了风俗迥异的幸福院。利用旧学校改造而成的西洋村幸福院,青砖为墙,琉璃作瓦,竹林掩映下古韵十足。东边村幸福院设在旧村部,紧邻村文化广场,光老人的户外活动面积就有800平方米之大。溪东村的农村幸福院与毗邻庙堂的风格浑然一体,加上门前那座建于乾隆年间的回龙古塔及景观大鱼塘,构成了当地一大景观。 项目补助打破“大锅饭” 每个幸福院省上补助20万元,不足部分地方自筹。松溪2014年公共财政收入仅3.46亿元,建设的钱从哪里来? 这20万元若搞“平均分配”,条件好的村给多了也是浪费,条件差的恐怕建不成。为此,松溪县民政局局长李兆诚有了大胆的想法:全县统筹、专账管理、报账核销。即补助多寡与建设村的人口数量、建设规模、基础条件挂钩。项目到村,资金不直接进村,各建设点按工程进度报账。电视机、电脑、健身器材等大宗物品由政府统一采购,质量有保证,团购也省钱。其余建设资金筹措则采取敲“叮叮糖”攻略,村里自筹、社会捐助、单位帮扶,能筹一点是一点。 溪东村老人幸福院就是这么建起来的。尽管县里给了30万元补助,可还有5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一个多月里,董光辉光是往县城就跑了不下三十趟,找交情好的企业家朋友和机关单位“化缘”。项目动建时正值农忙,可村民热情高涨,出钱又出力。幸福院所在的柯田自然村常住人口700多人,几乎全村上阵投工投劳,就连年逾七十的老人也不甘落后。半年后,一幢建筑面积达294平方米的二层新楼拔地而起。 得知村里建幸福院缺钱,周墩村异地创业的、外出务工的、在家务农的踊跃捐款,钱多钱少都是心意,去年才来村里办厂的江西老板也慷慨解囊,村里一下就筹了近十万元。 有赖于“松溪模式”的有益探索,39个建设点不仅如期投运,还远远超过了省上标准。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至少可容纳50名老人。 让老人的欢乐场“乐呵”下去 由于重建轻管,不少民生项目只是“昙花一现”。幸福院能够“乐呵”多久,成了大家最关心的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县民政局制订了服务内容、日常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督促村里组建志愿者服务队,联系县医院、司法局、团县委等部门,不定期在幸福院开展志愿活动。 据初步估算,一家幸福院的水电和人工管理年支出约4000元左右。乡、村两级立了“军令状”, 幸福院交由村老年人协会管理,村里每年拨付的经费不能低于3000元,乡镇和县里的挂点单位再帮衬一下。这样一来,后续管理经费就有着落了。 自身有“造血”功能的幸福院,小日子过得更滋润了。 因为“村计生协会关爱老人活动中心”这个身份,溪东村的老年协会每年还能领2000元补贴。此外,村庙的庙会一年有九天,为信徒提供的斋饭也是由协会操办。所得收入扣除村庙与幸福院的开支外,略有节余。此次建幸福院,协会就将积攒多年的7万多元全拿了出来。“我们还要不断完善幸福院的设施,等钱存够一笔就添一样。”董光辉不无自豪地说。
编后 幸福院建在家门口,既照顾了农村老人“故土难离”的思想,又提供了“生活有靠”的保障。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利用有限资金,更高标准地建好幸福院,充分发挥这一农村新型养老业态的社会效益,松溪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农村幸福院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惠及面广。我市计划于2020年底前,实现60%以上村建农村老人幸福院的目标。盘活村里闲置场所,项目补助县级统筹、按需分配,专账管理、报账核销确保专款专用,建管并重永葆活力,接“地气”的“松溪模式”为这项德政工程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
版权所有 [福建·南平闽北日报社]农村建庙堂如何看日子?_百度知道
农村建庙堂如何看日子?
这是一道待解决的难题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其他类似问题
看日子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民间与庙堂的融合与疏离——赵树理小说创作与解放区文学关系浅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婚看日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