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准提咒念诵听到经文是怎么会事

推荐到广播
70739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Magic Wu)
(南无阿弥陀佛)
(我是米兰妮)
大家正在求推荐
&·&·&·&·&·&·
(281人参加)
(15人参加)
第三方登录:通灵佛教网&||||||
--(998)[] newsfy
怎样修习“耳根圆通”法门
怎样修习“耳根圆通”各位菩萨、大德:先学一段出自《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的经文,与大家共修。“尔时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数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这一段经文,是在楞严会上向释迦牟尼佛、以及当时参加法会的所有菩萨,汇报经过时说的。是说他自己在很久以前初发心学佛时,遇见的第一个师父就是观世音佛。他当时在观世音佛那里发了个愿,就是:“发大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观世音佛当时教导他说,要“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什么是三摩地呢?这里得介绍一下名相。三摩地:梵语音译,又作三昧、三摩提、三摩帝。如果按照意思来翻译就是正定、等持、定意、调直定、正心行处。意义也非常多:属于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于有部中为十大地法之一;与一切心法、心所法相应;并且通于定、散;也通于善、恶、无记三性。如果人住于三摩地,会观想凝照、智慧明朗,便可以断除一切烦恼而得证真如本性。怎样才能入三摩地呢?有三个步骤,即是闻、思、修。学佛必须依照这个顺序:先听闻佛法,然后才能生信;再思惟其中的理论依据,然后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而真正了解佛法;再依法奉行,即按照佛所教导的办法修持;最后才能达到脱离六道轮回而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不退转果位。为什么我提议大家修习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呢?因为我们知道修行要从闻、思、修中去求证,所以这“闻”的问题就是首要问题。只要耳根清净了,其他的一切也都清净了。同时我们知道眼睛能看见前面就是不能看见后面;嘴巴只知道吃喝、再就是会骂人和搬弄是非;思惟就更不消说了,满脑子的妄想往往不着边际。唯有耳朵的功能最为齐全,它不但能够听见左右的一切音声,而且前后上下都一样没有阻碍;如果遇到没有用的声音还可以自动控制,“左边耳朵进,右边耳朵出”说的就在这个道理。既然耳朵这么灵光,所以它就是最好的修行工具。它会自动去把用不着的东西,一一排除。如我们观音菩萨的耳根,就只能反闻我们自己佛观音菩萨的声音了,岂不快哉!入法性之流·心念空寂以耳根听自己持念的声音来修行,这是观世音菩萨以慈悲之心,专门为众生反设的方便法门。这不但是修行容易得到止和定的大利益,而且还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当然,学佛的人并不是不能听外面的、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但还是以自己念诵的声音好些。究竟应该怎么样持念名号呢?在持念名号的时候不要贪多求快,而是要念得清楚,一个字一个字的吐清楚:“南—无—观—世—音—菩—萨!”持念六字大明咒是一样,持念阿弥陀佛名号、本师释迦牟尼佛名号也是一样。最好用金刚念诵法,一口气一口气的念,气的长短与声调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心情状况、以及平常的习惯来决定,以轻松、自然为原则,不要勉勉强强的吼。声音也不要太大,以自己听得清楚为原则;免得影响别人,因为不影响、不干扰、不麻烦别人是学佛人的本份。当然,这是指自己一个人持念名号时应该注意的使用方法,而在正规的活动场所就不一样了。比如说上早晚、殿,因为宗门、师承的不同,持念名号和唱腔一样也不同。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应该听维那师的统一指挥,一切以随众为准。许多人在持念名号时以一口气念多少声为准,而且有许多法师也这么说。在这点上,我不敢苟同,起码于健康不利。所以说还是要以自己的身体状况才行,要以轻松、自然为原则才行。许多人持念名号都粗犷的在喉咙间嘶叫,而没有把气自然的沉到喉咙以下;同时心也是提着的,同样也没有很自然的将心沉下来。持念名号如果这样,就有点儿不太合适,因为这种念法,声音在喉咙间循环,以至于越念气就会越粗、越大;这样一来,就不是在持念名号而是在吼叫了。在念诵名号时嘴唇微张,但嘴唇不动,动的只是舌头,牙齿动不动都可以;但一定记住不要影响呼吸。把气沉至丹田,凭借这一口气“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的念下去;等到需要唤气的时候,把嘴闭住,让空气自然的充满肺腑,顺心下沉。嘴里微微发出声音。只要自己心中在念,就不管是独处还是随众,是开口念还是闭口念,是大声念还是小声念,是坐着念还是走着念。有一点是相同的,皆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心窝胸口处。但是,有一点切切记住!切不要把注意力放到脑子里面。因为这样一来很容易造成失眠,晚上到了应该休息的时候睡不着。真正的持念名号,声调应该说是要有充满着信心的亲切感、诚恳的归属感,如同亲临佛国圣境见到了观世音菩萨;或者说已经敲响了极乐世界的大门,而且得到了观世音菩萨的接引一样。就这样,你心中宁静安详的持念着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同时又用心指挥着耳朵回转过来,非常自然的听着自己的声音:“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一字一句都是那么清楚、那么受用;这样一来,一切烦恼以及一切杂念、一切妄念都远远的离你而去。就是它们来了,你也不需要去管,更不需要去担心,这些东西根本阻碍不了你持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或者是阿弥陀佛圣号、或者是六字大明咒的正信、正念和正定。时间一长,自己听自己持念圣号的声音就不再需要用心来指挥,这时功夫就到家了。有点烦恼和妄念也不要紧,这就如同你点燃了一支蜡烛一样,固然在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窜出了缕缕黑烟。持念名号的声音等于光明,烦恼妄念等于黑烟;黑烟它尽可能的去冒,只要是持念名号的声音不停,即是蜡烛不熄,光明永远不灭。黑烟于光明无损,二者彼此无碍。以上所谈的只是修持“方法论”。而修持的方法本来就属于佛法“不可说” 的范围之内,佛祖“西来意”只有自己去体会。有许多地方谁都说不清楚,所以我也说不清楚。这些便是观世音菩萨修行法门的“初于闻中”,也只有通过这些才能达到“入流亡所”。你如果是选修的观音法门,就这样坚持念下去,久而久之自得大利益。但不要急于求成,要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呢?这就要看本身的善根福德因缘了。也许只需要《阿弥陀经》说的十念、一至七日、甚至于一年、十年、数十年,但只要功夫深了,火候到了,说不定哪一天早晨起来就突然间“入流”了。这一“入流”,就如同是你已经接上了极乐世界、或者说是观世音菩萨感应能源的总开关,一下子就进“入”了自己本性的清净之“流”,就恢复了原来的那么一片空寂。入流多种,道家、玄学都谈“入流”。但是佛家之“入流”为入法性之流,即是回归真如本性、寂灭,回归到法界本体。心地是那么空寂,不但是杂念没有了,什么念头都没有了,而且名号也不例外的没有了,一切都清清净净的了。但什么都没有了,却也不是昏天黑地的,迷离扑朔的,而是无客观境相的那种清明通达。这种修行的境界,便是“亡所”的初步境况。这还只是观世音菩萨修行法门的第一步,还得要进一步去修,更上一层楼才好。既然我们已经能够修到“入流亡所”,就已经是达到了心性一片空寂、不为别情杂染的境界。动静二相·寂然现前达到了“入流亡所”的境界,是不是天上打雷听不见了呢?是不是学佛的人需要上殿过堂普行作务也不知道了呢?是不是应该吃饭、应该晚上回家也忘记了呢?不是的,肯定不是的!要真是那样就成了白痴啦。这些都还记得,都没有忘记,但是能够不为之所动。虽然和平常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对眼前的一切事物都能够明了真相,知道这些事物都和自己的本性毫无关系,同时也对自己没有丝毫干扰。这种状态,就是所谓的“所入既寂”。这个时候耳根听到的任何声音、从眼根看到的任何色相、从鼻根嗅到的任何味道等等,皆为寂灭;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干干净净的。这时就到了第三阶段了,“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什么是动静二相呢?比如说我们持咒、念名号、甚至于诵经所发出的声音、或者说由眼睛看见的色相以及从心中起的念头等,都是动心,这就是“动相”;然而嘴里不念,心中也不念,既没有声音也没有观世音菩萨之名号,同样,眼睛所看见的一切事物,心中所起的一切念头,都已经达到了没有的境界,都已经是一片空寂,这就是“静相”。可这种境界是修出来的,不是自己强迫所致。不信的话你自己可以试试,古大德们都可以在深山老林中证道,你一个人到神龙架的原始森林里去住几天,保证到了晚上就会恐怖得睡不着觉。因为一般来说,人已经习惯了世间各种各样的混杂声音,真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天地都是一片寂然的时候,恐惧心理就产生了。不是有人作过试验,不论是人或者是其它动物,最难以承受的就是寂寞吗。但是对于真正的修行人来说,这就成了难得的悟证机会。“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念头动也行,不动也行,这动不动都没有关系;外面打雷下雨山崩地裂不要去理睬,地球毁灭万籁俱寂不要去理睬,就是江山由谁来主宰也照样不要去理睬,因为这本来就和我无关。但是动来知道是在动,静来知道是在静,这一切都是明明了了并且能明察秋毫;可是于心中系于一念,这念头就是不动,除此以外就是不起任何杂念。功夫一到了这种地步,在修行上已经是非常可观的了。这时可不能懈怠,一懈就前功尽弃了,而还要继续精进,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就象这样精进地继续持之以恒的修下去,清净到了极点,寂然也到了极点,这就是“闻所闻尽”了;能够听动相吵吵嚷嚷,也能够听静相的清清静静,同时把什么念头都切断了、空掉了。对于这种境界,平常人根本无法想象,因为这并非什么都听不见,而是什么都听得见,但当下就是把什么都空掉;也不是纯粹的空,而是即有即空。然而,尽管就是如此,到家了没有呢?还是没有到家。还要“尽闻不住”才行,就连这个空的境界,都不执着,都不要停留在这里。如果停留在这里,一溺于空境,便就是小乘罗汉的境界了。因为只想自己,不肯度生,就不是大乘菩萨。接着就是“觉所觉空,空觉极圆”:到这个时候即可以说是快开悟了,快明心见性了。空的极度就是能觉悟的和所觉悟的都空了,空也没有了,如果有空就不是极度。悟是悟了,但不是执空悟空,有相和空相都不可得,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有不有、空不空的问题。有也不有,空也不空,觉也不觉,悟也不悟;同时也可以说已经空了、觉了,悟出本来,即为圆满。修习如果已经达到了这个层次,就可以说是“空所空灭”了。因为空没有了,不空也不存在了,泯绝了一切相对的万法名相,统统归结为寂静,就是达到“生灭既灭,寂静现前”的境界了。所有的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平常日子中分分秒秒来来去去的所有烦恼妄念,以及宇宙万法生生灭灭的流传现象,到此就一概了结。真正寂灭的本来自性现前,就一切法性清净,一切自性清净,不假动静,自然如此。每一个众生都是佛,都是观世音菩萨,圆满自在,了无挂碍。“忽然超出世间,十方圆明”;于也就是自然的超越出三界火宅的困扰,完全突破了学佛修行的“法执”,证得了宇宙十方三世,一念圆成;就自然天地森罗万象,法法无碍。这个时候,就可获 “获二殊胜” 了。究竟是那两种殊胜呢?就是经上告诉我们的:“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这样的慈心和悲心,能使真正“无缘大慈”和“同体大悲”的愿力完全升起,得到了两种不可思议的特殊功德和神通能力。我们学佛,一到了这种境界,就不需要再谈什么大彻大悟、功德圆满、究竟涅盘等等疑问了。: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怎样诵持心修准提咒如何观想经?
网友解答:
般若心经》篇幅虽小,却浓缩了整个般若经之精华,受持读诵此经功德无量无边。《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绍:玄奘大师在四川时曾遇一病人,身疮臭秽衣服破污。大师怜悯此人,施与衣服饮食,病者乃授大师《般若心经》。大师取经途中,经过八百余里之荒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中间无人,惟多鬼怪,念任何经也不能降服,一念心经,所有邪魔鬼怪隐藏,故知护持大师完成取经伟业者实乃《般若心经》之威神力也。义净法师所译《般若心经》后附之持诵功德文云:“此经破十恶、五逆、九十五种邪道。若欲供养十方诸佛,报十方诸佛恩,当诵‘观世音’、‘般若’百遍千遍无间,昼夜常诵此经,无愿不果”。
  又于佛教中,《心经》以其“言简义该”而著称,妙冠群经,为诸经之最,全文仅仅二百六十八字、一十四行灵文。最便于人们于日用寻常中读诵受持,为人解说,乃至书写流通,遍布寰宇,恩泽世人。但往往因世人心粗气浮,不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不在虔诚恭敬处求佛法实益,往往是作表面文章,敷衍了事一般的读诵受持如来法宝。虽说如是读诵受持亦无不蒙其益之由,但其亵渎之罪亦是弥天难盖。故今以寥寥数语,以塞聊耳。
  佛教三藏十二部典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价值连城。经由千余年来的风雨沧桑,已经是所剩无几,好多典籍皆淹没于兵燹水溺之中。幸存之典籍不知有多少人付出了自己最可宝贵的代价,真是重法轻身。如来每次法会的宣说,都有内修与外护,借诸大因缘而为发起。故佛在《华严经》中云:“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这是劝令行人能珍惜法宝,如法如理地读诵受持。那我们到底该如何读诵受持此部《心经》呢?
  首先,读诵经文态度要端正,慎重其事。务必净手洁案漱口,端身正坐,衣服整齐,威仪严肃,与礼佛时无二。藕益大师说:展卷如对真佛,收卷如在目前,千遍万遍,寤寐不忘,如是乃能获读经之实益也。印光大师有语云:欲得佛法之实益,须于恭敬中去求。有一分恭敬,则有一分功德,减一分业障;有十分恭敬,则有十分功德,减十分业障;乃至有百千万亿分恭敬,则有百千万亿分功德,减百千万亿分业障。
  这些肺腑之言,无不是劝令行人以虔诚恭敬之心读诵受持佛经,则功德利益无量无边矣!可是,我等业障深重,无始以来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气毛病,虔诚恭敬之心难以维持。论其根本原因,皆因佛知佛见未曾树立,道念信仰根基不固所致。所以在读诵经文时,应做观想,如面圣容,如聆听如来金口所宣一般,所读经文字字句句须归自心。若能如是,则自然而然地必恭必敬。
  如若还不能如愿似尝,那就进一步观想,佛经皆是佛陀度生的慈悲流露和说法的智慧结晶,若不能虔诚恭敬地读诵受持则不但上辜佛恩祖恩,而且下负己灵。要知佛陀的当年说法,诸大dizi的口口传诵,佛灭度后的结集三藏,贝叶的成文,乃至佛经的东来,在这期间不知付出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智慧。如前来东土翻经的罗什大师,是在遭受了长达十七之久的囚禁后迎归长安的。西天取经的玄奘大师,亦是来回往返长达十七年之久才开始翻译经藏的。还如真谛、义净、般若密棘等三藏法师,为了翻译佛经都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多看看这些高僧懿行,再想想佛陀的五年参访、六年的雪山苦行,乃至菩提树的悟道因缘,那有不生起虔诚恭敬、顶戴奉行的理由呢!
  对其经典应该十分恭敬,极力护持,万不可令其污染坏损。在翻页时应以指腹轻轻翻之,不应以爪指甲乱划,又不应折角。若为记志,则应以纸片加入其间。若卧室几案上放置经典,不诵时应合平以净布覆盖其上以免着灰尘,诵时应以净布铺于其下。若损坏经典应设方修补,不应轻易烧坏。
  而此《心经》甚为简短,便于行人读、诵、受持、解说、书写、流通。建议行人最好是能背诵其文,俗话说书读千遍,自解其义。若能倒背如流,久而久之自能领悟经文之无量奥义,并且便于随时随地受持。在可恭敬处出声朗读,在不可恭敬处心中默默受持。如是则能于一切时、一切处皆可受持此经。若有擅长书法,以虔诚恭敬之心书写赠人,亦是代佛宣化。
  其次,读诵受持经文,贵在一门深入,不杂用心,念得清楚,听得明白。事实,不论是念佛还是诵经,都是念给自己听的,不是念给别人听的,所以不应囫囵吞枣地读诵,应不缓不急地如法受持。每读诵之时,应谢绝一切应酬杂务,不可中途间断。因为读诵经文贵在前后文义的贯通,故应一气呵成,务必使心与经合。自能以前文解后义,后义释前文。古之大德为了能契悟经文之真实意旨,有跪阅经藏的,有站阅的,有一字一拜的,其虔诚恭敬之心可想而知。之所以如此,无非是为了泯除自我之种种邪知谬见,完全依凭经文所宣之意而树立自己的正知见,以彻悟宇宙人生之真源,从而以豁达的人生观、世界观为人处世,以急急出离之心而入世行化,以佛之庄严而自庄严。
  大凡读诵受持经文,不能光以经文之语言的优美动听而去读诵,亦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见识、开阔自己的视野而出人头地。更主要的是通过对经文的体会,自己无始以来的种种不正确的见解,端正自己的种种不良习气。以经文为指南,力求达到归无所得的人生境界,翻邪归正,止恶行善,返染还净,转识成智。而此经正是以无所得之中道观导人放下种种执着和情念,以菩萨之“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精神自利利人。
  此经是以长行显文与秘密偈咒交织成文的,所以在读诵受持之时,对其显说之文应随文入观,字字句句应了了分明,解其义理;对密说之咒应以无相无分别心绵绵忆持不忘,念兹在兹。这样持之以恒,则是定慧等持、显密圆融、福智双修也,自能离二障、严二身,与诸佛如来同证“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之二谛中道也。
  虽说如是,但初学之人不但难以随文入观,亦难以无分别心而读诵受持之。这就须牢记印光大师的经验之谈,凡读诵之时,不必求解其经义,只须把握好现前一念,念得清楚,听得明白,不思前文不想后义,不急不缓地直直念去。这样读诵受持,其功德利益亦是不可思议也。良以念得清楚即是观,听得明白即是止,周而复始即是止观双修,解行并进也。所以,只要行人能以持久之心坚持读诵,自有法境双忘、理智冥契之时。
  本经不但文简义丰,易于诵念;还破色显空,令人开发智慧,揭开诸法虚伪的现象,照见诸法空性的本体。可以说:是建筑人类精神堡垒的上好原料,是发掘人生真谛的利器;亦是度生死海,登涅盘岸的导航。经言:‘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欲想度一切苦厄,出三界,了生死,固然要受持读诵此经;欲想成就佛果菩提,证究竟涅盘,更要研究受持此经。愿闻此法者,皆得成佛道。
历史上的今天:查看: 10841|回复: 37
准提咒---文超良梵音教念(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
准提神咒稽首皈依苏悉帝 头面顶礼七俱胝我今称赞大准提 唯愿慈悲垂加护南无飒哆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喃。怛侄他。唵。折戾主戾。准提。娑婆诃。 ⑴南无飒哆喃梵文:namo-saptanam汉语拼音注音:na-mo-sa-da-nan现代汉语注音:拿摩萨达南注释:‘南无’意为‘归命’,‘飒哆喃’意为数字‘七’。⑵三藐三菩驮梵文:Samyaksambuddha汉语拼音注音:san-mia-san-bu-da现代汉语注音:三(米阿)三布达注释:‘米阿’两字连读成一个音节。‘三藐三菩驮’意为‘佛’、‘无上觉者’。⑶俱胝南梵文:kotinam汉语拼音注音:gou-di-nan现代汉语注音:勾地南注释:‘俱胝’意为‘千万’。‘南无飒哆喃三藐三菩驮俱胝南’句意为‘皈命七千万正等正觉’。⑷怛侄他梵文:tadyata汉语拼音注音:da-d-ya-ta现代汉语注音:达得压他注释:此句意译为‘即说咒曰’。发音时注意,第二个音节‘得’(d)应轻声,一带而过。⑸唵梵文:om(或aum)现代汉语注音:奥母注释:此字皈敬意。“母”为鼻音。⑹ 折隶梵文:cale汉语拼音注音:zha-li现代汉语注音:扎隶注释:‘折隶’意为‘女行动者’,指准提佛母。⑺ 主隶梵文:cule汉语拼音注音:zhu-li现代汉语注音:主隶注释:意为升起。⑻准提梵文:cundhe汉语拼音注音:zhuan-di现代汉语注音:专滴注释:‘准提’意为‘清净’。⑼娑婆诃梵文:svaha汉语拼音注音:si-wa-ha现代汉语注音:司哇哈注释:此句意译为‘成就圆满’。准提神咒的殊胜之处,有三种不同余咒: 1、准提咒,总含一切诸真言故,一切真言,不能含准提,如大海能摄百川,百川不摄大海。 2、准提坛法,人易办故,但以一新镜,未曾用者,便是坛法,不同余咒,建办坛法,须得拣选净处,香泥涂地,广造佛像,多用供具,方能成就。 3、准提法门不拣染净得诵持故,不问在家出家,饮酒食肉,有妻子等,皆能持诵,因为今时,俗流之辈,带妻挟子,饮酒啖肉,是为常业,虽逢善知识教示,习性难以改革,若不用此大不思议咒法救脱,如是人等,何日得出生死,不同余咒,须要持戒,方得诵习。================================================================= 现将笔者和居士们修准提法后的的感应及利益略作整理归纳,一般具有如下几种情形:(1)睡眠减少,精力旺盛,身体康健,气色具有光彩;(2)梦感由口、鼻、耳、腹等排出秽物;(3)在持咒时见光、见佛、见菩萨、见净土,自见口中放光、身坐莲台、听见天乐萦空等;(4)在持咒时身体摇动、出汗、思维短暂处于空冥;(5)事业好转,人际和谐,夫妻敬爱,心情愉悦;(6)在持咒时感知前世情节,了悟今生障碍的因缘;(7)鬼祟除愈,身心安宁,迅速戒除各种不良嗜好;(8)求得子嗣,完美姻缘;(9)增进道心,消除恶业,增加福报,改善法缘;(10)修行者与慈悲心不相应时,日常出现的神通现象会消失,能有效避免修行者遭遇魔障和我慢。
文超良准提咒教念与修持仪轨:
(840.42 KB, 下载次数: 677)
11:5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 MB, 下载次数: 830)
09:4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 MB, 下载次数: 775)
09:4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1.24 MB, 下载次数: 784)
09:49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vxezvrfqwbwvgw.jpg (665.19 KB, 下载次数: 46)
11:58 上传
下面是准提咒心,建议想修咒心的同修先念满100万遍全咒后再专修咒心,当然,这个是没有死规定的,重点是“心”。
(515.72 KB, 下载次数: 462)
11:5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准提种子字.jpg (35.17 KB, 下载次数: 64)
10:03 上传
准提动态咒轮.gif (146.81 KB, 下载次数: 66)
10:03 上传
准提静态咒轮.jpg (395.22 KB, 下载次数: 69)
10:04 上传
小准提印.jpg (1016.97 KB, 下载次数: 66)
13:07 上传
关于念准提咒后加一字轮王咒问答
问:《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在准提咒后面加「部林」是不是如法?准提经典中并没有这么讲,这算不算是擅自添加经典咒字?如此:《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很可能属于附佛外道?有人依「一字佛顶轮王经」提出「部林」此咒不能随便乱加,因为经中说对于行者的要求较高,并且有说:『若有未曾入此一字佛顶轮王大种族坛。为阿阇梨教授法者。自持斯法。则便常为毘那夜迦如影逐身。』是否真的如此?
答:关于此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分析:
(一) 从经文中来看:
其实有这种疑问是因为不了解法门的修持体系有不同的缘故。
虽然「一字佛顶轮王经」所说的行者条件比较严格,并且需入坛灌顶,但智者应知,此咒有分不同的修持层次。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所引用的版本是:「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大唐天竺三藏宝思惟奉 诏译)」,此版本是释迦佛在「净居天宫」所说,与「一字佛顶轮王经」在「摩竭提国菩提树下金刚道场」所说不同。此一字咒有不同版本今略录如下:
1、 一字奇特佛顶经(不空译):于「三十三天(忉利天宫)」所说。
<font color="#、 一字佛顶轮王经(菩提流志译):于「摩竭提国菩提树下金刚道场」所说。
<font color="#、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不空译):于「菩提树下」所说。
<font color="#、 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宝思惟奉 诏译):于「净居天宫」所说。
故其内涵有以下之不同:
1、 地点不同
<font color="#、 当机不同
<font color="#、 咒字略异
<font color="#、 简繁不同
有以上之不同,就可知道当初说法,因为当场的众生根性不同,对治的根机也不同,所以对于行者自然会有不同的规定,不可以混为一谈。
而且「一字佛顶轮王经」所说是非常繁复的修法程序,当然需要灌顶师传不可。因此若认为不能在准提咒后加上此咒,那么一般常念的六字大明咒、如意轮咒、消灾吉祥神咒在经文中也是有附嘱需要灌顶师授的字句,那是不是所有没有师传念这些咒的人都不如法了呢?是不是禅门课诵也会因此说法而成为附佛外道之作呢?
我们从《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的经文中来看,一开始世尊是为了「利益后末世时一切众生故」,世尊又说:『若有人能持此陀罗尼最胜妙法。若不知吉祥之日及诸星等。汝诸天神勿为障碍。若有能行我教法者。汝等天众护持是人。一切鬼神及诸毒恶毘那夜迦等。亦当守护不得损害。方便护念。于十力教中令生信解。』
而在佛说法完后,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菩萨摩诃萨、天龙八部、转轮王等,心大欢喜,异口同声的说:『若见有人及以非人。受持读诵书写供养爱念思求者。常与拥卫令无灾患。』
所以依此看来世尊是鼓励修持的,并无《一字佛顶轮王经》所说:「若有未曾入此一字佛顶轮王大种族坛。为阿阇梨教授法者。自持斯法。则便常为毘那夜迦如影逐身。障吃咒者所献香花饮食香水火食。咒声不令得到本所咒神。法无成验。」的附嘱。
而准提咒后加念此咒是否如法?依照《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的经文言:「若持余咒不成就者。即须此咒共余咒七日内诵之。即得成就。若其不成及不现验。其咒神等即当灭亡。」
道殿大师主要是取此项「助他咒成就」之功能,至于经中其它行法则非道大师所要强调的重点。
所以道殿大师依照《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的体系将一字咒列入准提法助行中,并无不妥之处,也是合乎经义的,并不算是擅自增添经咒。
另外道大师也说只持准提咒亦可,并不一定要持末法一字咒,所以不能轻易断言《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所说的就不如法。
末法中一字心咒是世尊化身,经言:『我灭度之后,分布舍利已,当隐诸相好,变身为此咒』
而特别护持末法,如经言:「我今说此咒,具足诸功德,当来恶世时,我法将欲灭,能于此时中,护持我末法,能除世间恶,毒害诸鬼神,及诸天魔人,切诸咒法。」
一字轮王咒梵字.jpg (40.78 KB, 下载次数: 60)
10:28 上传
(47.76 KB, 下载次数: 595)
10:1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关于回向文的问题:
回向通俗来讲就是愿望,就是当你念完咒后或经后希望达到的某个目的。 回向文:
这个是总回向,一般无论回向什么都要先念这个: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下面的是分类回向,近期有什么心愿就可以选择其一来念。
<font color="#、若求身体健康:再以此功德迴向xxx身体健康、业障消除,息除一切身心诸患、所求一切世出世间善愿皆能速疾圆成。
<font color="#、若求度亡:再以此功德迴向xxx(往生者)蒙佛接引、业障消除、善业增长,随愿往生佛国净土。
<font color="#、若求消业增福:再以此功德迴向xxx蒙佛加持、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常遇善友、亲近佛法、得广大守护之力及怨亲和悦、诸愿圆成、柔伏一切障难、若求富贵吉祥、丰隆财福、所求如意自在、得大解脱。
<font color="#、若求吉祥如意:再以此功德迴向xxx吉祥如意,蒙佛菩萨昼夜护念,平安顺利、所求如愿、吉祥圆满。
<font color="#、若求佛法:再以此功德迴向xxx,亲近佛法、得善知识引导,自然发起广大菩提心、速证菩提,成就佛果。
<font color="#、若求学业:再以此功德迴向xxx考试顺利、增长智慧、金榜提名,蒙佛加被,常安於智慧光明中、避除一切障难、思路灵敏、心神安定、离诸佈畏、善愿圆满。
<font color="#、若求人缘、爱情:再以此功德迴向xxx能人天敬爱,柔伏一切障难、威权具足、得善诸缘、外缘圆满,所求自在。
<font color="#、若求财运:再以此功德迴向xxx财源富足、福德增长、受用无缺、运程顺遂、所求圆满。
另一法,这法我常用,按佛家的意思,凡有一切不顺,都是历劫的冤亲债主作怪,也可以把此功德回向给它们,让它们早日往生,它们走了你自然就顺利了。例如想病好,就念:把今天念咒的一切功德回向给影响我身体的一切冤亲债主,愿它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细到某种病,例如令我腰痛失眠的历劫冤亲债主)。其它求财、求事业等的同理。回向每天只念一次即可,咒可以什么时候有空就什么时候念,包括开车,做饭等。
至诚顶礼南无大准提佛母菩萨!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准提咒感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