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核心是什么信仰的内涵是什么

法治首先是一种信仰 11-新论-解放日报
& 11:新论
法治首先是一种信仰
日 & 11 :新论 &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
&&&&■程伟礼  □对法治尊崇的提法蕴含着法治应当成为一种信仰的意谓,唯有作为信仰,法治才有可能成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国家治理的根基是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和真诚的信仰。离开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任何国家治理都是不成功的。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而言,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也必须发自他们的内心真诚的信仰和服从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这里,他把尊法放在学法用法守法之前,实际上,对法治尊崇的提法蕴含着法治应当成为一种信仰的意谓,唯有作为信仰,法治才有可能成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法治秩序起源于正义的信仰  真正的法治首先是一种信仰这个论断,是具有人类法治思想史和社会主义法学基础理论的学理依据的。  柏拉图最早在《理想国》中提出法治首先是一种信念或信仰的问题。他讲到,一般群众和游民的欲望是被少数优秀的人的欲望和智慧所统治着,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在谁应当来统治的问题上具有一致的信念,那也只有我们这个国家了。他的“理想国”强调,建立国家的一条普遍的原则就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面执行一种最适合他的天性的职务,正义就是注意自己的事儿不要干涉别人的事。在柏拉图的意念中,国家的法治秩序起源于信念或正义的信仰。  孟德斯鸠在 《论法的精神》 中开篇明宗地讲:法,就最广的意义来说,就是由万物的本性派生出来的必然关系;在这个意义之下,一切实体都有它们的法;神有神的法,物质世界有物质世界的法,在人之上的天使有天使的法,禽兽有禽兽的法,人有人的法。他强调,既然我们看到,这个由物质的运动造成的、并无理智的世界是永远存在的,那么它的运动就一定有一些不变的法则。在这里,他强调的是,必须承认公道关系先于确定这些关系的制定法,例如,假定有了人类社会,遵守这些社会的法才是公道的。他相信,有一种原始的理性,法就是这种理性与各种不同的实体之间以及这些不同的实体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而他认为,人作为生活在一个社会中的分子,而社会必须维持,于是有一些处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的法律,这就是政治法。此外,他们还有一些处理一切公民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这就是公民法。孟德斯鸠在这里,强调的也是法治出自于一种原始的理性或一种先在的公道关系,这种原始理性和公道关系就属于信仰范畴。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须筑牢信仰根基  真正的法治首先是一种信仰,从社会主义法学基础理论的核心原则来分析也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如何理解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至今未能很好地论证这一结论,主要也是没有能弄清楚真正的法治首先是一种信仰的缘故。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纪念现行宪法施行30周年大会上曾明确指出,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障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他提出,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在这里,他强调的是,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因此,他郑重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  特别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个讲话中指明了,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只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所以,我们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在这里,习近平以清楚明白的语言告诉人们,国家治理的根基是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和真诚的信仰。离开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任何国家治理都是不成功的。在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法治首先是一种信仰。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而言,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也必须发自他们的内心真诚的信仰和服从。因为离开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对法治的信仰,就会出现“塌方式”的腐败、“小官大腐”甚至失信于民。  从“报应正义观”到“互惠正义观”  最近,有专家提出“法治”意味着政治合法性模式的转型升级。他们认为,54宪法是一部“美丽”的宪法,它不仅凝聚了共和国伟人们的智慧,也曾寄托了新中国人民的美好理想。它不仅为我国现行宪法提供了正统性的根基,也确立了迄今我们仍在诉求的一些规范摹本。但同时,54宪法却又是一部短命的宪法,一部曾被无情践踏、废弃的宪法。正因为54宪法缺乏如违宪审查机制一类的宪法保障制度,这让它成为一部没有“牙齿”的宪法。然而从法治信仰的角度考察,54宪法背后还有一个深层的价值观滞后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报应正义观”,这是一种古老的“以牙还牙”的正义观,一般蕴含在早期的刑法当中。报应正义观在54宪法中体现为对阶级压迫的“反制”,反映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国家观,即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因为资产阶级曾经压迫过我们,我们现在就要反过来对他们实行专政,进行压迫。这种思想一直到前不久在理论上还很有市场。这种报应正义观发展到75宪法达到极端,出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宪法。82宪法的正义观出现转型,走向“互惠正义观”,人民内涵得到了逐步的扩大,强调人的平等,保护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应该说,互惠正义观更适合于作为现代国家建设的基础。强调对抗和阶级斗争,甚至人为地塑造敌人,国家恐怕永无宁日,发展到特定情况就会出现极端政治。82宪法对54宪法的扬弃,根本表现就是宪法正义观的转变。  从“报应正义观”到“互惠正义观”的演进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是人类政治文明信仰的一大飞跃。必须懂得,国家不仅是阶级压迫、阶级镇压的工具,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也是阶级调和、阶级妥协的产物。毫无疑问,国家法律反映着一定统治阶级意志和社会普遍意志的“公约数”。公正的法治秩序只是人们内心关于公平正义的一种价值向往和理想追求,司法不受来自权力领域和政治制度的直接控制和干预的愿望也往往被实际存在的司法不公所挫伤,而实际存在的冤假错案更是破坏了人们对于司法公正的信任和向往。但是,人类社会只要存在下去一天,就需要公平正义的价值理想来支撑一天,这就决定了法治秩序和法治精神终究要战胜司法不公、徇私枉法。规则至上、程序优先的法治意识,毕竟是维护人类社会公正秩序的不二法宝。司法不公、徇私枉法的乌云可能嚣张一时,但终究不能遮蔽法治的阳光。建立在公平正义基础之上的法治理想,就像那太阳一样,将永远照亮人们的心房,这就是法治信仰的力量。  正如习近平最近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所指出的那样,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因此,形成我国社会主义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制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我们必须持之以恒的法治建设总目标,须臾不能放松。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观念。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些“关键少数”的自觉追求和坚实信仰。这就是当前法治信仰必须落实的具体举措。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双聘教授)
友情链接:
解放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吉林日报 - 多媒体数字报
第07版:学习实践
&&&&&&&&&&
深刻理解良法善治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中明确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这段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良法与善治的关系,揭示了依法治国的核心理念是良法善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而善治强调治理内容的法治性、政府工作的透明性、公职人员的责任性、社会公众的参与性、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善治将引导中国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通过各种途径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善治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治理良策,更饱含了一个国家民众的生存期待。&&&&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意味着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事业改革、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面对深水区的改革,有些领域可能要啃“硬骨头”,反应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骨头”虽硬,但不能“硬啃”。为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重大领域的改革顺利进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赋予了法治的保障,要求“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用法治的利剑为改革披荆斩棘,拓路前行。&&&&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凸显了立法先行将成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常态化工作。从“要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到“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从“政法队伍要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这些关于依法治国的经典论述,凸显了立法先行将成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常态化工作。从哲学角度看,立法是“源”,执法、司法、守法是“流”,“源”正才能“流”清,离开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中央为全国民众厘清了立法在法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中按照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逻辑顺序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确保重点领域、重大举措的有条不紊、有序推进。法律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有其自身的稳定性和规范性。但这种稳定性和规范性对法律本身而言,又有其相对性。法律意在规范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法律发展的自身规律来看,法律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实践没有止境,法律制度就应与时俱进。“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良法助推改革,为善治保驾护航。但当法律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时候,首先需要改革的将是法律本身。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法律体系必须随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要在“立、改、废”的动态过程中保持法律的稳定性与变动性、阶段性与前瞻性的统一,充分发挥良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明确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具体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是新时期依法治国的十六字方针,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衡量标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强调“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良法是善治的前提,科学立法是良法诞生的基础。任何重大领域,都要拓展立法途径,通过完备的法律推动宪法的实施。制定与修改配套的法律法规,为进一步执法、司法、守法确立科学的依据。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良法尚需严格执行。作为法律实施的主体,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对法治有信仰、有坚守,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扬起法律的风帆为中国的善治保驾护航,用公平正义彰显法律的生命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能够超越法律之上。依法治国,要在全社会营造出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让全体公民认识到法律不仅是社会公众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更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有力武器。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6426号 邮政编码:13003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中的加强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中的加强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研究
【摘要】:“法治”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法治信仰。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能不能认同“法治”,能否树立法治信仰,关系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项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关系到“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因而,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研究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培育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文章除绪论外,共分为三部分。绪论主要阐释了研究该问题的意义,梳理了学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研究方法等。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法治信仰、法治信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基本概念作了明确界定,为后面的论述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则分别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加强法治信仰培育、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是加强全社会法治信仰培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这两个方面阐释了加强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在这一部分,我们结合调研,对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现状和当下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工作的状况也做了全面的了解和认真分析。第三部分,分别从国家和社会、高校、家庭、大学生自身四个层面提出了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G641【目录】:
内容摘要5-6Abstract6-10绪论10-19 (一) 研究意义10-11
1、理论意义10
2、实践价值10-11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1-17
1、国外研究现状11-12
2、国内研究现状12-17 (三) 行文思路、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之处17-19
1、行文思路17
2、研究方法17-18
3、创新和不足之处18-19一、对相关概念的界定19-23 (一) 法治信仰19-20
1、法治的内涵19
2、信仰的内涵19-20
3、法治信仰的内涵20 (二) 法治信仰培育20-21
1、培育与培养20
2、法治信仰培育20-21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1-23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1
2、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21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1-23二、加强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23-39 (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地要求加强法治信仰培育23-26
1、“法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重要地位23
2、法治信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的核心23-24
3、法治信仰培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一环24-26 (二) 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培育是全社会开展法治信仰培育工作的重要方面26-39
1、这是由大学生树立法治信仰的重要性决定的26-28
2、这是由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现状所决定的28-32
3、这是由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工作的现状所决定的32-39三、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加强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对策39-52 (一) 国家、社会层面39-43
1、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39
2、保证立法的人民性,夯实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利益基础39-41
3、治理执法乱象、遏制司法腐败,为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净化社会环境41-42
4、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拓宽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主渠道、巩固主阵地42-43 (二) 高校层面43-48
1、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视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43-44
2、以培育法治信仰为核心,提高“基础”课中法律基础部分教学的实效性44-46
3、依法治校,创造高校法治信仰培育的良好校园环境46-48 (三) 家庭层面48-49
1、家长要给孩子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48
2、家长更新法律知识储备,关注子女法治人格的培养48-49
3、家长应依法办事、自觉守法,发挥榜样作用49 (四) 大学生自身层面49-52
1、领会自身的法治信仰培育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意义49-50
2、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理性看待法现象和法治社会50
3、努力克服自身思想认知和行为弱点,养成崇尚法治的理念和行为习惯50-52结语52-53参考文献53-56附表56-58致谢5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梅生;;[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年05期
岳焕升;张楠;;[J];法制与社会;2008年12期
张蓉;卜荣华;;[J];法制与社会;2012年21期
林国强;;[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邓海英;;[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陈兴发;[J];前沿;2005年09期
陈金钊;[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年03期
王勇;李赟赟;;[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张月;;[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张蓉;;[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年Z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罗绍林;;[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黄文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朱军;谢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王圣扬;杨国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赵坤;;[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孙洪坤;[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叶强,朱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陈殿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王青梅;赵革;;[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王平;[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恒;;[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赵丹;;[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白云;;[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张睿丽;;[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赵爽;卞洋洋;;[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杨毅;;[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张国徽;;[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史祥龄;;[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陈新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李向平;;[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曦临;[D];南京大学;2011年
刘颖;[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史根洪;[D];武汉大学;2010年
陈登福;[D];武汉大学;2010年
杨春花;[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曹和修;[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吴旭平;[D];吉林大学;2011年
李晨;[D];吉林大学;2011年
王瑜;[D];吉林大学;2011年
宋广奇;[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肖丽;[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刘基华;[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贾静远;[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张迪;[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李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杨文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周音;[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夏兰英;[D];湘潭大学;2010年
万波;[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庆旭;;[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戚枝淬;;[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张小平;曾裕华;;[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6期
沈蓉;吴华英;李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颜素珍;刘桂占;;[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郑广祥;;[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李璐娇;;[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李喜;范利国;姬翠梅;;[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李霞;;[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郭先根;;[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证券时报记者  程林 记者  易水;[N];证券时报;2006年
童芬芬;[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王斯敏;[N];光明日报;2012年
聂鑫;[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颖;[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刘丙元;[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磊;[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张雪芹;[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任莉莎;[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王美君;[D];兰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章秀英;[J];高教论坛;2003年01期
王晓菲;[J];理论界;2004年05期
颜吾佴;荆学民;;[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7期
陈晓;;[J];教育评论;2006年05期
罗治敏;乔旭;;[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刘忠勋;;[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石绍军;欧彦麟;;[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年05期
李洪星;;[J];中国德育;2007年11期
纪军郁;;[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年S1期
吕红霞;;[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鹏宇;;[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狄奥;;[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王玉樑;;[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张建宝;;[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姚轩鸽;;[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秦红岭;;[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淮安市航道管理处
唐海林;[N];江苏经济报;2009年
李璧强;[N];光明日报;2012年
襄汾县委党校
关秀玲;[N];山西党校报;2013年
纳雍县姑开小学 杨国梅;[N];贵州民族报;2013年
范昉;[N];宁波日报;2014年
聂万杰;[N];平顶山日报;2009年
于长洪 舒静;[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 吴甡;[N];中国教育报;2011年
桂东县委书记
陈湘安;[N];湖南日报;2011年
金春玲 通讯员
童淑娟;[N];舟山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春花;[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徐秦法;[D];吉林大学;2007年
邱钰斌;[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刘桂生;[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徐俊;[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马晓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廖立新;[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汪勇;[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张军;[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宋庆垒;[D];湖北工业大学;2014年
董黎;[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田冲;[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赵玉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李俊文;[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姜琳琳;[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刘庆明;[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信仰的内涵及意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65;1.00
&&&#165;3.00
&&&#165;1.00
&&&#165;2.00
&&&#165;1.00
&&&#165;2.00
&&&#165;3.00
&&&#165;2.00
&&&#165;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信仰的内涵及意义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依法治国的前提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