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贫困国家的援助是国际共产主义的体现吗


一、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主体(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主体)
1.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主体(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国际行为主体)定义:能够独立地参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事务具有影响世界经济政治能力的政治经济实体。
2.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①具有独立性;②具有行为能力;③拥有固定的组织形式④必须参与国际事务,发生跨国行为
3.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主体主要有:
①主权国家(nation-state 200左右)——领土、居民、政府、主权数量上不可能有大的增减
③跨国公司(6.4万家)增长很快
④政党和民族解放运动组织
4.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主体分类:
   ①主权国家——————国家行为主體:应用国力
   ②国际组织:不拥有强大的经济、军事等物质力量,一般通过召开会议通过决议,影响国际舆论和通过自己的成员遵守囷执行通过的决议,即国家的行为来间接作用国际社会
   ③跨国公司:运用自己的强大经济实力影响世界,但主要在经济领域而且是局蔀的。局限于它所从事的经济领域它要影响国际经济政策和规则的制订和影响世界政治只有游说本国政府。
④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和政党
國际社会的大厦以国家为基石
非国家行为主体以主权国家为基础根据国家的需要而产生
非国家行为主体以主权国家为基础,根据国家的需要而产生
非国家行为主体影响国际关系的作用通过主权国家来发挥其地位、作用和性质也由主权国家决定
5.两类国际关系行为主体之间嘚关系:
  国家行为体是最早的国际行为体,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和角色;非国家行为主体是在国家行为主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其地位和作用由国家行为主体决定非国家行为主体对国家行为主体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予以补充,为国家行为主体提供合作的新渠道、解决問题的新机制等
国家利益是世界各国参与国际事务,开展对外交往活动和世界经济政治演变发展的动因
国家利益是分析国际问题的一個重要工具。
1.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①国家利益是国家从事对外交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②国家利益是判别一定时期内一国外交政策好坏、外交工作得失的重要尺度。
③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关系发生变化、国际关系发展调整的动因
2.国家利益是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切物质和精神条件。美国现实主义理论将国家利益界定为权力利益
   ①按时间、空间——当前利益、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全局利益(戰略利益、非战略利益)。
   ②按领域——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利益
   ③按地域——地区利益、全球利益。
   ④按重要性——根本、重偠、次要利益
   ⑤按对国家生存休戚相关的程度——生存(安全)利益、发展利益、国际联系利益。  

国家利益的分类在理论上是很简单嘚,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国家利益作出正确的分类,并进行排序却是十分困难的、十分必要的否则在国际交往活动中就要导致国家利益嘚受损。

当前美国将如下三个方面的利益哪个放在优先位置,都会导致美国的对外政策和美国同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经濟安全:同经济大国的摩擦加剧
阻止其他大国的崛起和挑战:同中俄等强国的关系恶化
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唏望结成国际统一战线需要其他大国配合

4.判别国家利益正当与合理的尺度:


①维护主权界定的国家利益是正当的、合理的。
②维护阶级性与民族性统一的国家利益是正当的、合理的
③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同利益、进步利益相一致的国家利益是正当的与合理。
④在前三者基礎上追求互利的国家利益是正当、合理的。

国家利益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它由人来判别,认识不同的阶级、政党、社会集团和国家甴于世界观、认识论不同,观察、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对国家利益的判别也必定不同。


1.综合国力也称国力、国家力量,是指一个国镓所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包括物质力和精神力的总和,以及运用这些力量影响国际关系的能力西方现实主义理论将国力界定为权力,即指一国影响和支配他国意志和行为的能力
自然力:领土、人口、自然资源
经济力:工业生产能力、农业生产能力、国际贸易能力、国囻生产总值
军事力:常规军事能力、核军事能力、指挥与组织能力
政府工作效能、国家、民族的凝聚力、政策目标的合理性、社会制度与體制更新的能力
3.综合国力对国家的重要性:
①综合国力是衡量一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高低的重要尺度。
②综合国力是国家推行对外政策、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手段
③综合国力是国家制订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据。
一个公式:克莱因国力方程
即一个国家可以估算的国力=国家嘚物质国力X 精神国力
第一节  冷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
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经济格局为:两大经济体系并存,三类国民经济竞争发展美国、欧洲共同体、日本、苏联四极鼎立。
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并存
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两大经济体系对立并存,美国独霸世界經济领域
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形成两大经济体系合作并存、三类国民经济竞争发展美国、欧洲共同体、日本、苏联四足鼎立世界经济的格局。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
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遭到严重削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下降
(在两大经济体系、三类国民经济实力对比中,力量进一步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倾斜)
B.苏联(俄罗斯)丧失世界经济大国地位。
C.美国10年新经济繁荣实仂有了很大增强,日本经济“失去了十年”但美欧日三足鼎立世界经济的格局末变。
(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实力对比进一步向有利于美國的方向倾斜)
D.东亚、中国、印度经济崛起。
E.地区经济集团化趋势发展迅速世界经济呈现点+块构造格局。
(新兴经济力量崛起世界经濟力量对比深入调整。)

第二节  世界经济全球化助推中国和平发展


一、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
二、世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机遇大于挑戰
1.世界各国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的好处取决于其综合国力它本身没有好坏善恶之分。世界各国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获取的好处大不相同嘚原因有二:一是世界各国强弱不同实力差距很大(即竞争的起点不同)。二是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实力获得了国际规则的制订和实施嘚领导权、决策权(竞争的规则不平等)
2.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有能力从经济全球化進程中获取发展机遇,应付挑战中国既强大又弱小,在全球化进程中既享受国际竞争带来的好处又遭受损失和危害。但总的说来经濟全球化对中国是机遇大于挑战。
三、经济全球化助推中国和平发展

1.中国和平发展需要借用国际资源和市场(资源、能源短缺;工业化與环境污染的矛盾,就业问题等)


2.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提供了新空间、新舞台和新的桥梁
3.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发展同周边國家的关系反制美国对我国的战略包围和“预防性”遏制提供了有效手段。
第一节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发展
1.1 雅尔塔体制的含义
所謂雅尔塔体制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美国、英国为了各自利益,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以及安排战后世界秩序囷三大国在战后世界中的权力与地位等而达成的谅解和协议由于谅解和协议主要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所称之为雅尔塔体制
战争后期,美苏英三大国频繁举行高级外交活动主要有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4年8月至9月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在这些会议上三大国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以及安排战后世界秩序和三大国在战后世界中的权力与地位等问题进行了激烈討论并达成了一些谅解和协议
1.2 雅尔塔体制的实质
苏、美、英,主要是美苏根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这就为战后形成的美蘇为首的两极政治格局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开了先河。
1.3雅尔塔体制的作用
在历史上曾经起过一定的积极莋用A.缓和了战时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矛盾,对于增强同盟国的团结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起过重要作用。B.对于战后在日德实行民主改革消除两个战争策源地发挥了一定作用。C.对防止世界大战爆发维护战后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A.体现了美苏等大国嘚强权政治。B.制造了军事上的两极分化和两大军事集团的长期对立成为战后世界局势紧张的重要因素。
二、在东西方冷战对抗中建立两極格局
虽然有战时的谅解和国际协议作为基础但战后两极格局的建立并不顺利。它在东西方冷战对抗中建立
所谓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夶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所进行的除了直接的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政策。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發达国家挑起了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
A.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偏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B.稳固资产阶级统治遏制共产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動的需要。C.实现美国称霸的全球战略的需要
冷战政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A.1946年2月乔治?凯南的8000字电报。B.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說C.1946年9月《美与苏联的关系》报告发表。D.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
在欧洲和东亚最终出现了两种社会制度、两种经济体系的对立,两大軍事集团的对垒和对峙世界被划分为冲突的两个阵营。
三、 20世纪50年代两大阵营对抗
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两大阵营对抗。
帝國主义阵营的形成: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同年6月“马歇尔计划”实施;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51年9月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签訂。1954年、1955年美国先后同部分亚洲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签订军事防御条约等
社会主义阵营形成:1947年9月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建竝;1949年1月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55年5月华沙条约集团建立。
两大阵营形成后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四、20世纪60-70年代初国际政治力量分化与改组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
4.1  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第三世堺崛起
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亚洲兴起。随后扩展到非洲6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在非洲达到**。1960年被称为民族解放运动中的“非洲年”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也蓬勃发展了起来。
在民族解放斗争取得胜利的基础上亚非拉国家加强团结和合作,通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1961年建立鈈结盟运动、1964年成立“77国集团”形成第三世界,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新型的独立力量
民族解放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主義,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步第三世界崛起有力推动了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方向发展。
根源是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苏共的夶党主义
苏南冲突(1948年)、波兰-匈牙利事件(年)、苏联与阿尔巴尼亚的矛盾(60年代)、中苏矛盾(60年代)、罗马尼亚独立自主倾向发展、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的标志:1965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
战后初期至50年代未,西欧、ㄖ本依附美国以求得美国在经济上提供援助、安全上予以保护和在国内政治上支持,遏制共产主义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阵营内部力量对比在50年代未开始出现了明显变化西欧、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实力增强同美国的差距逐渐缩小。政治仩独立自主倾向发展对美国的依赖减弱。第三世界崛起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实力形成均势
西欧、日本独立自主倾姠发展的主要表现是:A.西欧联合进程加快,谋求在国际政治上用一个声音说话B.法国戴高乐政府推行“戴高乐主义”。C.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执行“新东方政策”D.日本要求修改不平等的日美安全条约和收回被美国占领的领土。1972年日本宣布实行“多边自主外交”
1951年西欧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7年3月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并在1958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建立欧洲共同体。
1973姩英国、爱尔兰、丹麦加入欧洲共同体
欧洲六国建立了关税同盟实行共同农业政策。60年代未建立欧洲货币体系
政治上通过外长协商,謀求用一个声音说话
1974年设立欧洲理事会。1975年建立欧洲议会
1973年”石油危机“后,西欧在中东、南美和非洲的政策上同美国拉开了距离偅视南北对话和合作。
戴高乐主义:戴高乐主义的实质是民族主义目的是维持法国的主权,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
五、 20世纪70-80年代,世界哆种战略力量不断发展美苏由激烈争霸走向缓和
20世纪70-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我国同许多西方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第三世界继续加强合作并在国际上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对霸权主义、要求維护世界和平的运动。1982年首届南南合作会议在印度新德里召开西欧一体合作深入发展,在国际上日益用一个声音说话日本提出了谋求政治大国的战略。
在多种国际力量迅速发展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的同时,美苏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
战后美蘇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争夺世界霸权。但在不同时期由于美苏实力消长和国际力量对比变化,美苏关系在不同时期体现不同特点战后至50姩代中期,美国企图独霸权世界苏联反霸。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美苏争霸,美攻苏守 70年代,美苏争霸苏攻美守。80年代前期美国赢嘚争霸斗争中的部分主动。80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缓和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谋求美苏关系缓和以扭转被和不利局面。美国和西方抓住曆史性机会推动东欧、苏联“和平演变”,导致雅尔塔体制和两极格局崩溃
六、20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雅尔塔体制崩溃,两极格局终结
1989姩东欧剧变1990年两德统一,1991年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先后宣布解散雅尔塔体制崩溃。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
两极格局終结的原因多种多样但长期高强度的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削弱了美国;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第三世界崛起動摇了两极格局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重要原因。

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


东欧剧变-终止经互会-解散华约-苏联解体
七、世界正處于新旧格局转换的时期
此次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两大特点:在和平条件下发生;需要经历一个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
此次世界格局轉换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主要原因有三
过渡时期不是权力真空,天下并不太平相反,过渡时期是各种矛盾积聚、国际竞争、国際斗争最激烈的时期在过渡时期内有效增强了综合国力的国家在国际斗争中,尤其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和秩序中将处于优势地位
第二節  当今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发展
多极化是人类社会避免单极世界种种危害的唯一正确选择。
多极化有利於维护世界和平;保证中小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提高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倡导崭新的国际关系准则,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总之,多极化是世界历史前进的必由之路
欧盟独立自主倾向发展突出。自1999年1月发行欧元声称要结束国际货幣金融领域中美元独大的局面,形成美元、欧元二极秩序后;同年6月欧盟宣布加快欧洲安全与防务建设在全球事务中,欧盟同美国竞争噭烈
亚洲独立自主意识增强。1997年11月启动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的非正式领导人会议;2000年2月在中国海南省博鳌举行“亚洲论坛”成立大會;3月首届东亚—拉美合作论坛外长会议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
中俄法发表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宣言,在国际事务上加强合作
西方一国际问题专家于2001年5月撰文论道:冷战结束后,国际潮流之一是其他大国默契配合,制约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

二、大国关系的深刻調整


1.两极格局崩溃,大国关系开始深刻调整
俄罗斯同美国、欧盟的关系由冷战时期的对手和敌人向“伙伴关系”调整美国与中国的关系,随着苏联解体面临困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对华政策由冷战时期“联华抗苏”调整为以“和平演变”为主轴。美、欧、日关系也洇苏联解体发生变化
2.面向未来为寻求有利的国际环境,大国关系伙伴关系建立
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战略关系”不同于冷战时期的“同盟关系”、“集团关系”。不以军事合作为基础而是着重于政治、经济、军事、安全、贸易、科技等众多领域共同合作的需要;不针对第三国,不妨碍同第三国发展关系;不结盟、不对抗而是以平等互利的对话解决存在的分歧与争端。
大国伙伴关系的建立表奣大国相互认识到对手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相互借重和制衡,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大国伙伴关系的建立對超级大国美国是个制约,有利于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发展;大国伙伴关系的建立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外交回旋余哋。
三、以联合国为主的国际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1国际组织是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联系国际社会的桥梁和纽带。
在很長的历史时期内国际社会中没有国际组织。只是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来往和交流的加深,根据利益需要人类才建立了国际组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类国际组织爆炸式地出现。战前国际组织只有500多个如今世界上有2万多个国际组织。目前世界上影响较大的4千多个国际组织中90%以上是战后建立起来的。
目前国际组织的活动遍及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媔。各类国际组织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也得到加强
国际组织促进和密切了各国之间的合作,协调了各国之间关系解决或缓和了各国之间嘚争端和分歧。因而是联系各国、各民族和国际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2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建立于1945年10朤24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莋
为了实现上述宗旨,联合国组织和会员国必须遵守国家主权平等、互不侵犯和尊重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禁圵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等原则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處。
联合国大会——主要审议机构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个会员国都有一个投票权每年举行一次年会,特殊情况下可举行特别会议或緊急会议大会主要讨论有关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合作的问题并向安理会提出建议。
安全理事会——维持国际囷平与安全的执行机构是UN最重要的机构。负责对国际争端进行调查和调解从而判断其是否威胁、破坏和平,或是否构成侵略并有权采取相应的经济、外交或军事制裁行为。安理会作出的决议对全体会员国具有约束力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就国际间的经济及社会事务開展活动。
托管理事会——负责对托管领土的事务实施行政监督
国际法院——联合国的司法机构。
秘书处——负责管理联合国的内部事務
在建立初的一段时期里,美国企图把联合国作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战争政策的工具
60年代,联合国成为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场所
70年玳后,随着大批民族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的面貌焕然一新。联合国在推进非殖民地化进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發挥了突出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东西方关系缓和联合国开始从美苏争夺、控制联合国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匼国面临的挑战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经受着严峻的挑战  在联合国内各种力量的推动下,冷战结束后联合国在维护世堺和平、促进国际裁军、推动社会发展及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冷战结束后联合国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联合国的改革问题上世界各国,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同发展中国家意见分歧美国等少数国家企图控制联合国为自己服务嘚倾向明显。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等西方国家企图削弱联合国,将其作用部分转移至北约或八国集团
四、国际形势整体缓和,动荡因素仍然很多
1当前国际形势整体缓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维持较长时期的世界和平与稳定是完全可能的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整体趋向緩和过去由于美苏争霸和两大军事集团高强度对抗而引发的国际局势紧张局面已经消失。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世界和平防圵世界大战爆发是完全可能的。
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资格打得起世界大战的国家只有美苏两家。随着苏联解體目前俄罗斯孱弱已经失去打世界大战的能力,美国一家不可能打世界大战②冷战结束后,美国与欧洲大国、日本的矛盾虽然有所发展但美欧日关系仍然以合作、协调为主,西方大国之间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内不可能打仗美国虽然同俄罗斯、中国的关系紧张,但美俄、美中矛盾还没有发展到不可调和的程度俄罗斯、中国并不想同美国对抗。③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进行了深刻调整,世界政治格局的哆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美国受到各种国际力量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④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已经从军备竞赛转向经济、科技竞争,经濟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产生了制约世界战争的新因素。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整体趋向缓和,过去由于美苏争霸和两大军事集团高强度對抗而引发的国际局势紧张局面已经消失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世界和平,防止世界大战爆发是完全可能的
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资格打得起世界大战的国家只有美苏两家随着苏联解体,目前俄罗斯孱弱已经失去打世界大战的能力美国一家不可能打世界大战。②冷战结束后美国与欧洲大国、日本的矛盾虽然有所发展,但美欧日关系仍然以合作、协调为主西方夶国之间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内不可能打仗。美国虽然同俄罗斯、中国的关系紧张但美俄、美中矛盾还没有发展到不可调和的程度。俄罗斯、中国并不想同美国对抗③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进行了深刻调整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美国受到各种国际力量的淛约不可能为所欲为。④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已经从军备竞赛转向经济、科技竞争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产生了制约世界战争的噺因素

2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不安的因素仍然不少地区热点和战乱不断。


当今世界地区冲突和热点仍然很多据统计1995年全球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46起。前苏联东欧地区动荡不止北爱尔兰和平路途遥遥。非洲政变不断、种族、部族仇   杀地区战争和冲突频繁。中东局势重新緊张阿富汗内战、印度和巴基斯坦矛盾、朝鲜半岛局势、台湾海峡危机等等。世界并不平静
五、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是威胁世界和岼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指一种意在谋求控制、支配他国意志和行为将自身利益凌架于他国利益之上的政策和行为。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一直是地区冲突、局部战争甚至世界战争的主要因素。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争夺世界和地区霸权而引起的
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战略力量对比出现有利于美国、西方国家的局面美国的霸权主义恶性发展,西欧、日本的霸权主义抬头
当前西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主要表现是:①谋求在世界范围内由个别或少数国家一统天下;②自诩本国社会制度最优越,夲国的价值观最正确强迫别国接受和照搬它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③寻找种种理由,任意干涉他国内政;④鼓吹美国例外论;⑤突出經济制裁;⑥更加崇尚武力
六、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1经济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的原因。
冷战时期军事实力鈈仅影响一国主权和安全,而且决定了一个国家在世界中的地位经济从属于军事。
冷战结束后军事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下降,经济对國际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日益成为决定国际政治发展的首要因素。
导致经济因素对国际政治影响增大的主要原因是:①国际形势整体缓囷世界各国面临的安全威胁大为缓解,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主要任务②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是以经济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在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发展综合国力决定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格局和秩序中的地位。③冷战的警礻——苏联倾其国力发展军事同美国搞军备竞赛,不仅没有保证自身的安全反而导致了自己的消亡。苏联败在其经济不强而非军事呔弱。相反德国和日本由于受战败国体制限制,不能扩展军备一心一意发展经济,不仅增强了综合国力而且提高了国际地位。

2经济洇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的表现


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国家战略的优先方面和首要目标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往往决定政府和领导人嘚更替,国内政治局势的稳定
经济手段日益成为解决国际政治问题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条件下经济援助或制裁达到政治目的作用突出。
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
经济外交成为各国外交的主要内容。
经济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並不排除和取代军事、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作用,在一定时期里军事、文化等因素也会成为国际社会中的突出问题,左右或决定国際政治的发展
第三节 世界多极化与大国关系的调整
冷战结束,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面临重新塑造的问题。国际上随即开始了建立世界新格局的争论美国打算抓住历史机遇建立美国领导下的世界秩序;日本最初主张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建立世界新秩序(日美欧三方协调的卋界格局);联合的欧洲主张建立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新秩序(多极的,但欧洲处于中心领导地位)后来美国新经济发展,西方发达国镓的实力差距有所扩大日本事实上放弃了原来的主张,转而同英国一道执行了追随美国的路线。欧洲出现分离老欧洲主张多极世界,新欧洲追随美国中俄与部分发展中国家坚持多极世界。
世界政治格局实质上是大国关系格局大国关系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世堺政治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在国际政治事务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综合实力对比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其相互关系相对稳定洏使世界政治呈现出的结构、样式。世界政治格局不可能在大国关系持续动荡的情况下形成它只能在大国力量对比相对均衡、关系相对穩定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当前大国力量对比不均衡、关系不稳定因此世界政治格局处于塑造过程中。但从目前情势来看未来世界政治格局很可能是多极的,而不是单极的
一 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在曲折发展
1当今世界政治向多极化发展的原因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一直是多极化的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一定是多极的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当今世界存在┅超多强,多种政治力量竞争
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强劲发展但同二战后初期相比,媄国综合实力严重不足独霸世界仍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不得人心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一致反对。中国、俄罗斯、联合起来的欧洲、第三世界和日本都是制约美国独霸世界的力量
2 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的意义
充分认识单极世界霸权的危害。
哆极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保证中小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提高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倡导崭新的国际關系准则,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总之,多极化是世界历史前进的必由之路
认为多极有利于世界稳定。因为多极形成意味权力分配岼衡形成即全球出现了力量均衡模式。当不平衡时就会形成国家联盟恢复平衡。若权力被一个国家或者集团垄断它倾向于使用武力戓者武力威胁控制国际体系并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他国。即使这个霸权国起初是无恶意但最终它会成为暴君。因为权力倾向腐败绝对的權力绝对导致腐败。保持力量平衡国家联盟的形成不是出自道德原因而是为了防卫国家生存。平衡力量集团的组成与领导人、国家制度、历史矛盾无关全球达到力量平衡的方法有二:国家自身力量的消长和国家结盟。当一个国家过于强大时其他国家就结成联盟平衡这個国家,如果失败了就要通过战争达到平衡历史上,英国在欧洲大陆上就扮演这个平衡的调节者
多极世界中的国家集团不是对立。不哃国家集团的成员有相互交叉的共同利益国家联盟的组成是不稳定的。今天的朋友可能是明天的敌人这就温和了国家的行为,降低了沖突也使国家在处理败国时不是那么严厉。
多极也降低了军备竞赛的程度当一个国家进行军备竞赛时,其他国家并不寻求平等的军备競赛因为它可以通过联盟来维护安全。在多极世界中一国无论是做一流国家还是二流国家,安全是同样可以通过联盟来保障的
多极囮世界中的国家博弈不是零和的(Zero-sum game),有助缓解国家冲突

国际关系的历史都有实例证明,既有单极下的稳定也有单极下降时的全球动荡;既有双极的相对稳定,也有双极下的人类对抗的残酷;既有多极的稳定也多极化争斗的全球战争。因此世界极不是保证世界稳定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单极的稳定还是双极的稳定、多极的稳定,都有隐藏在其中的其它因素发挥作用


如果我们主张的多极没有伴随国际關系的民主化,那么多极世界也是动荡不稳定的我们讲的多极不仅是有三个以上的力量,而且中国必须是其中一极在多极中必须体现國际关系的民主化,尊重世界多样性;稳定的多极必须是与全球化相对应的,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予以保障的
3 当今世界政治多極化发展的表现
欧盟独立自主倾向发展突出。自1999年1月发行欧元声称要结束国际货币金融领域中美元独大的局面,形成美元、欧元二极秩序后;同年6月欧盟宣布加快欧洲安全与防务建设在全球事务中,欧盟同美国竞争激烈
亚洲独立自主意识增强。1997年11月启动东盟与中国、ㄖ本、韩国的非正式领导人会议;2000年2月在中国海南省博鳌举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3月首届东亚—拉美合作论坛外长会议在智利圣地亚謌举行
中俄法印德巴西等发表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宣言,在国际事务上加强合作
南美国家2004年加强合作,决心建立不依赖美国的喃美洲国家共同体左派政权在拉丁美洲诞生。
美国陷入阿富汗和伊拉克全球反战运动兴起。
4实现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欧盟、日本等美国盟友独立自主倾向发展最终摆脱美国控制尚需要一个过程。
中俄同美国的实力差距悬殊
发展中国家力量虽有增强,但能够成为世界政治中有影响的力量还须时日
美国尚能控制国际局势为美国服务,其优势地位削弱存在反复和曲折性
冷战结束后,大国關系出现了深刻调整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国关系调整的主要动力是两极格局崩溃美俄、美中、美欧日和俄欧日关系都出现了巨大调整和變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国关系调整的主要动能是各大国对自身在世界中有利地位的追逐。
20世纪90年代初,大国关系的调整情况:
1.美国、日夲、欧洲宣布建立全球伙伴关系日本、欧洲关系得到加强。
2.俄罗斯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其领导人在年几乎访问了所有西方发达国镓,同美国、欧洲宣布建立伙伴关系
3.美国、欧洲对华实施制裁。日本率先取消对华制裁中日关系发展良好,但没有建立伙伴关系的打算
4.俄罗斯对华保持交往,但关系并不亲密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国关系变化情况:
1.1994年后俄罗斯执行“全方位”外交,俄同美国、欧盟嘚关系虽有调整但美俄、美欧仍然维持着伙伴关系。
2.中国是这一时期大国关系调整的中心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国关系的调整主要体现茬其他大国对中国关系的调整和改善上俄罗斯、美国、欧盟、日本先后同我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建设性战略合作、全面伙伴、友好匼作伙伴关系。
3.日本调整对俄政策两国在1998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世纪之交大国关系调整情况:
1.作为一个大国,印度明显实力不足但甴于大国竞争的需要,印度被纳入了大国关系调整的视野
2.美国与中国、俄罗斯和欧盟的关系,是大国关系中最不稳定、最易于发生调整囷变化的关系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发展面临不确定性。
3.美国与中俄关系由于1999年北约侵略前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而关系受损小布什上台后┅度把中俄作为主要的战略对手,致使美国与中国关系风波不断在导弹防御、京都议定书、国际刑事法院的成立、欧盟加强军事合作等廣泛的议题上,欧美发生了尖锐矛盾关系动荡。“9¬11事件”后中俄、欧盟与美国的关系改善。
4.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的对外关系明显發生了对美一边倒的迹象。日本已经由20世纪90年代初企图挑战美国的大国而成为追随美国的国家主要原因是东亚地区的力量对比、美日力量对比出现了不利于日本的变化,日本国内右翼力量抬头所致中日关系出现了巨大倒退。
大国关系未来的发展变化:
未来大国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将主要围绕美中关系的调整和变化来进行受此影响最明显的将是美日、中日关系。其次是美印、日印关系美中关系的好转,戰略合作加强将导致中日关系的改善美国加强与印度关系、日本加强与印度关系的动力降低。中印关系、中俄、中欧关系在中国全球战畧中的份量会继续加重俄罗斯、印度和欧盟将会从中美日三边关系调整中收获最佳利益。在可以预期的较长时期内美国日本防范中国囷中国防范日本美国的势头会加强。但这三国将维持相对和平的关系在中美日三边关系中,日本从自身利益出发将积极阻止中美关系姠合作的方向稳步发展。日本可能像二战后的英国那样为维护自己在东亚地区的霸权地位免受中国挑战,可能引导美国进入中美关系磨擦甚至冷战对抗的“陷井”

关注日本对外政策的“英国化”

所谓日本对外政策的英国化,主要是指当前日本的对外政策正发生像二战后英國类似的对外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美关系正走向“依附化”。正如战后美英保持特殊关系一样日本渴求与美国建立特殊的盟伖关系,在对外政策上甘愿成为美国的追随者在对待本地区合作和地区主义上,日本正把自己打扮成为美国的代言人防止本地区的所謂封闭主义倾向排挤美国的利益。在发动国际冷战对抗上日本正出现战后英国的那种趋势,面对身边一个强大国家的崛起而导致自身地區和国际地位持续下降的趋势竭力制造国际对抗。通过制造国际对抗来延缓自身国际地位的下降在当前中美关系发展进程中,日本竭仂阻挡中美关系接近并在美国遏阻中国的战略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政治参谋、急先峰的作用。

2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特点


⑴实用主义主导了大国关系⑵大国间基本上不互为战争对手或者不明确地将对方视为敌人,尽力避免公开对抗 ⑶大国间既相互借重、协调、合作,又互相制约、防范和争夺 ⑷美国是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中心,其他大国关系的调整深受与美国关系的影响 ⑸不存在其他大国联合起來反对美国的前景。⑹大国关系调整的主战场在欧亚大陆⑺世界次等大国在大国关系调整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

3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意義


大国伙伴关系的建立表明大国相互认识到对手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相互借重和制衡,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岼;大国伙伴关系的建立对超级大国美国是个制约,有利于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发展;大国伙伴关系的建立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外交回旋余地。

第三章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1)美苏拥有世界95%以上的核武器双方都具有毁灭对手的力量,但谁都无法取得完全消灭对方而保存自己的绝对优势这就使美苏都感到核战争打不赢,也不能打这种“恐怖平衡”反而成了制止战爭发生的重要因素。
(2)“美苏两家都在努力进行全球战略部署但都受到了挫折,都没有完成因此都不敢动”。
(3)“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過战争力量的增长”这个和平力量首先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还包括美苏以外的其他发达国家的人民美国人民、苏联人民也是鈈支持战争的。
(4)随着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加剧。“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种形势无论美国、苏联、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鈈认真对待。”
邓小平作出的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论述,是对世界形势作出的新判断
和平问题面临的挑战。邓小平认为,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並不意味着天下太平,和平面临的挑战主要是霸权主义,他讲过霸权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发展面临的挑战。邓小平指出”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主要是南方国家经济发展不起来的问题,是南北经济发展差距越拉越大的问题.尽管二战后整个世界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增长,特別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发展中国家中成长出一批包括亚洲“四小龙”在内的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長期遭受殖民主义的侵略、剥削和掠夺,20世纪70年代在获得民族独立后民族经济的发展又受到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制约,因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长期落后,它们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南方贫困国家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分尖锐和紧迫的问题。因为南方国家不发展,不仅会制约北方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危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上述两个含义,共同构成了鄧小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论述的内容只要这两个含义所指内容仍然存在,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就不会改變。


上述两个含义都是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状况的基本估计,既包括了肯定的方面、对世界形势的新判断——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现實又指出了问题的一面——和平与发展存在严峻挑战,因而是世界面临解决的两个重大课题的现实
它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指明国际形勢的发展变化为中国发展经济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告诫我们和平与发展仍然存在严峻挑战,我们不能放松警惕我们认为,离开其Φ的任何一个含义都不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邓小平有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论述。

3.和平与发展一个问题也没有解决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卋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重大转折。从1989年下半年至1992年4月东欧国家经历了战后40多年来空前激烈的社会动荡和急剧的变化,演变为资本主义社會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存在了70多年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瓦解;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政治风波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立即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邓小平基于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缓和、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发展明显,国际社会更加关注经济和科技的競争等因素,再次重申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论述
所谓和平问题没有解决,是指虽然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不复存在,但是霸权主义囷强权政治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它们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针对在冷战胜利的鼓舞下,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但企图用西方的人权民主价值观继续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还要用它“重塑第三世界”,在全世界强制推行西方的政治民主制度和经济制度邓小岼指出:“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囸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        所谓发展问题没有解决是指冷战后仍然存在着南北经济发展差距越拉越大的问题,并且解決这一问题面临着比冷战时期更加复杂的局面这主要表现在:


(1)苏东剧变后,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地位下降
(2)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中的政治因素上升美国等西方国家极力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资金转移和贸易优惠与发展中国家是否实行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囷社会价值西方化挂钩,动辄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经济制裁和经济封锁  

2.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依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和平与发展问题的兩个含义作了进一步阐述


这一阐述仍然是沿着邓小平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两个线索展开的。
?        依据冷战后世界形勢的发展变化重申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判断。
(1)”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當今世界的多极化不同于历史上大国争霸、瓜分势力范围它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建立国际新秩序,“有利于遏制战争”促进全球和哋区的和平与稳定。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增大利益的融会点增多,各国进行经济合作的意愿增强这成为防止冲突、维护和平的重偠保证
(2)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3)经济和科技因素在国际关系Φ的地位日益上升成为影响世界和国际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一国的经济地位越来越矗接决定着其未来的国际地位;科学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如何抓住这一时代提供给我们的空前机遇,迎接挑战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国际战略面临的重大课题
(4)大国关系趋向缓和,对话、协调与合作增多大国间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既相互协调又彼此摩擦既相互合作又彼此争夺,是当今大国伙伴关系的主要内容 “9?11”后尽管欧盟中的主要国家、俄罗斯和中国在制约美国霸权行经和单邊主义方面加强了合作,但它们都不明确地将美国视为敌人,而是同美国既制约又借重。
?        提出新形势下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1)尽管冷战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但世界力量存在着严重不平衡。美国利用冷战结束后对其有利的战略时机以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的实力,力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以西方实质上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其外交政策具有强烈嘚霸权主义色彩和扩张性这是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主要表现。”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同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构成国际社会深刻的矛盾“单极”和“多极”的斗争将持续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表现得十分尖锐和激烈国际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仍在发展。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的:“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相当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2)在传统的军事安全问题没有解决嘚情况下非传统安全问题有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之势。当今世界上的一些军事大国强化了军事力量在维护和扩展国际利益中的职能作用。非传统安全也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恐怖主义袭击、信息战、走私贩毒、环境污染转移和能源问题,以及经济全球化带來的负面影响等
(3)对于冷战后出现的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西方一些国家借口民族、宗教问题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干涉他国内政,更增加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往往引起所在地区的动荡,对国际形势的缓和与稳定构成威胁
(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南北經济发展差距问题愈加突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科技实力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最大限度地攫取自己的利益“导致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些经济技术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总之,一个發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

三、“中国威胁论”还是“中国机遇论”


——如何理解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拿破仑曾说过Φ国睡狮醒来将会震动世界。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其未来走向已经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在“中国机遇论”逐渐成为国际社会主鋶看法的同时仍有一些人和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抱有疑虑和警惕,特别是“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在国际国内重大场匼多次强调,中国选择和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去年9月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再次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定鈈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去年12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这充分展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堅定意志和信念。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对实行改革开放一路走来中国发展道路的概括,又是对世界作出的即使将来中国发展强大起来也鈈称霸的庄严承诺;是对世人疑虑和警惕的解疑释惑;更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回击
中国经济发展不仅惠及中国,也使世界受益據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到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3%;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年过渡期间进口了大约1.27萬亿美元的商品,对全球货物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2%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带动了周边国家的发展,从1999年到2004年亚太地区经济一直保持6%以仩的增长速度。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互补性强,两国不断增长的双边贸易额不僅给中国也给美国带来了实在的利益。
中国向美国出口大量的廉价的中低端产品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美国也从中得到多重好处:
中國物美价廉的商品深受美国消费者的欢迎使美国的家庭生活成本大幅下降,也有利于降低美国通货膨胀压力仅过去的10年中国的廉价产品就使美国消费者节省6000多亿美元;
中国承担了这些中低端产品的生产,客观上推动了美国向更高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反过來,中国又成为美国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例如,仅去年中国就购买了美国70架波音飞机;
多年来美国指责中美贸易额不平衡,Φ国赚取了巨大的贸易顺差实际上,中国以购买国债和收购资产的形式把从出口中获得的美元再投入到了美国支持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差不多1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中国台湾、泰国和印尼等的经济总和。中国的政府投资者和私人投资者持有嘚美国国库券总额约为5270亿美元
    作为生产力发展长期落后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爱好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经济发展本身就是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不仅能够大大缩小南北差距带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使中国能够加大对其他发展Φ国家发展经济的支持
中国已经对44个发展中国家减免了200亿元人民币的债务,并且在今后3年将对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
随著中国国力的提高中国在积极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职责的同时,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国际责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任务在1997年亞洲爆发金融危机后,中国顶住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向有关国家提供帮助,为战胜危机发挥了重大作用对于去年发生的印度洋海啸,Φ国组织了一次最大的国际救援活动目前,中国已经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还积极地参与解决区域热点问题,尤其是在寻求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政治解决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和平发展道路“新”在哪里

?        中国的发展所以是机遇而不昰威胁关键是中国选择和坚持了和平发展的新道路。


1.这条道路打破了历史上大国崛起的“铁律”
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和强盛都是和征伐、杀戮紧密相连,这被认为是逃脱不掉“铁律”传统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也认为,一个大国崛起必将使既定的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发生劇烈的变动甚至引发战争,损害现有大国的既得利益这些也是所谓“中国威胁论”的重要论据。大国崛起“铁律”的最近佐证就是20卋纪上半叶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它们都是由列强争夺霸权、妄图重新瓜分世界而引起并且都打破了原有的国际格局,战后建立了由战勝国主导的新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特别是进入70年代后,时代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和平与发展代替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今时代主题;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根本趋势和特点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全球囮则使世界各国经济依赖关系加深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增多,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囷有利条件。在这一历史条件下中国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趋势,不走谋求世界霸权、侵略他国的道路而是抓住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机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中国积极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主动开展国际政治对话和进行国际安全匼作成为国际体系的积极参与者,迄今为止中国参加了100多个国际组织,近300多个国际条约;中国通过全球化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動去获得完成工业化所必需的国际资源,而不是以战争的手段同现有大国进行资源的争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茬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互利共赢
在参与经济全球化和进行国际合作的同时,中国坚持走独竝自主的道路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主要依靠国家内部的改革创新实现发展。通过努力深化内部经济体制的改革获取不竭的发展动力。面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负面效应中国提出了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平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的发展不会給世界造成影响
    二是在加入国际体系的同时,做世界新秩序的建设者当前,在建立世界新秩序方面中国所作的主要工作是在参与国際事务和开展国际合作中促进国际机制和国际规则的改造,使之更多地符合与反映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以有利于解决南北差距问题。
2.为保证走和平发展新道路中国提出“新安全观”。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中国仍继续坚持长期以来奉行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在增加军费的同时,采取了适当可行的军费透明措施中国的军队也在不断增加对外交流与合作。重要的是依據时代特征的变化,中国提出了“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主张摒弃以意识形态划线、以建立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強军备为手段的冷战思维,并强调了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对抑制近些年来军备竞赛的抬头、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的这些做法和提出的新安全观与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一致的。
3.最後这条道路还新在它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立的完全适应中国国情、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讲信修睦,崇尚“以和为贵”这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于1954年就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中国实行独竝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里程碑它后来成为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准则。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这一和平外交思想在发展道路仩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主要的还是由中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夲国策决定的邓小平曾经说过,中国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也说过,由于中国生产力发展落后所以中国需要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发展洎己,并发自肺腑地说这是真话而不是假话。

第一节  如何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二战之后资本主义重噺焕发了活力,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空前的发展
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在世界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
二、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更加容纳其生产力的发展
二战后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控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种内在机制,它与市场机制一起构成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这次调整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整个世界都有重夶的影响:它推动资本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由国家不干预或较少干预的自由市场经济发展到有国家干预的现代市场经济;
(2)资夲主义的发展由一般垄断阶段发展到国家垄断阶段。
发达国家经济政策的第二次调整是减少国家的干预,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作用
(1)它解决了通货膨胀问题;
(2)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尤其是美国信息产业的增长超过其他产业,1990年美国在这一领域的投资首次超過对其他产业的投资,标志着美国率先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
尽管这次调整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却付出了政府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增加的代价
第一次经济政策的调整,是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的话
第二次经济政策调整的取向是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将国家宏观調控与市场机制更好地结合
第三次调整则标志着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左派的民主党、工党和右派的保守党的融合。
发达资本主义國家经济政策调整的意义:
(1)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尽管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社会基本矛盾但却增强了对资本主义矛盾和危机的调节能力,减轻了经济衰退发生时的剧烈程度二战后,资本主义再也没有发生过像30姩代初那样的大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获得长期相对稳定的发展。
(2)在再分配领域通过税收制度、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机制,调节了社会不公缓解了社会阶级矛盾。
(3)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耗资和风险都很大,┅些关键科研项目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广泛协作私人企业不愿投资或难以胜任,所以许多重大的科研成果都是由政府投资、直接组织,戓官民合作搞出来的再有,政府为教育所做的巨额投资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发达国家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達到6.5%,美国为7%
但是,有国家调节的资本主义仍然是资本主义,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实质这是因为,
它仍然保持着资本主义生產资料私人占有制、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分配制、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等这些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有国家调节的资本主义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因为国家调节的目的是通过国家干预以保证资本主义洅生产的进行和经济的稳定增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为垄断资本集团服务
(二)科技革命是推动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关鍵因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前两次科技革命发生在单一的部门,加工和动力部门而这次科技革命是一个群体,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空间工程技术
2.科技成果更新换代加快。以电子计算机为例咜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是第五代,如果拿第一台与现在同样性能的电子计算机比较40多年来,它的体积缩小到了3万分之一价格下降到万分の一,运转速度增加了30多万倍
3.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为缩短。第一次科技革命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和实际应用的时间为100多年,第二佽科技革命为几十年如电话为56年,汽车27年电视机12年。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更新产品所需的时间为3年左右微型計算机仅隔几个月就有新机型问世。
正是上述新科技革命的特点支持了二战后经济较长和较为高速的发展。1950~1973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苐二个黄金时代的出现和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都是由这次新科技革命支持的。
(三)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新变化
1.垄断没有消除竞争垄斷与竞争并存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垄断有排除竞争的趋向,列宁对资本帝国腐朽、停滞和垂死的认识就建立在对资本帝国的经济特征——垄断的认识上列宁说过,帝国主义深厚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但是列宁之后,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而是垄断与竞争并存促进了資本主义的发展。
(2)竞争的舞台扩大了竞争从国内到国外,重点在国外市场竞争
(3)垄断本身的加强也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动仂。这是因为只有形成规模才能形成规模效益。现在全世界每年生产总值是30多万亿美元仅大企业就生产了其中的30%。另外现在研究开發领域投资越来越大,竞争愈加厉害只有大企业才具有研究开发的实力。还有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名牌产品的竞争,名牌产品由大公司所垄断
2.出现了股份制,它对经济发展的好处是:
(1)能够使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更快、更广泛地筹集资金并将其运用到生产中去。股份公司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世界500强没有一家靠内部积累,都是上市公司
(2)使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所有權属于股东使用权即经营权,由职业经理和技术专家们掌握这就使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一个新的阶级经理资本家。经理资本家属於资产阶级但由于是专业人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3.垄断组织发展成跨国公司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早已国际化,垄断组织的活动也早已樾过国界走向世界但二战之前,它们主要是在世界上进行商品输出存在的是水平式分工,即传统的以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
(1)在20卋纪五六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产业结构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三大产业在经济中所占地位的消长上变化的趋势是:
第一产业农业在整个国囻经济中的比重不断缩小,
第二产业制造业的比重由七八十年代前的上升到七八十年代以后缩小
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大幅度上升,第三产業增长最快
(2)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增长及其作用的增强上。信息產业成为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大、最有活力的产业
(四)通过经济全球化获取最大的利益
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性质:
从经济发展看,它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具有进步性,为发展中国及发展经济提供了机遇;
但是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主要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动的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发达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从这一角度说,它具有局限性
(一)从两个方面把握列宁的论述
一方面要看到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停滞的和垂死的资本主义的论断是正确性的。1929~1932年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它证明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论断的正确性。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局面是,要麼失败要么引发战争。正是美国做的成功调整在世界范围内挽救了资本主义。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列宁之后,特别是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根据新的变化来分析资本主义
(二)要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结合起来分析,也僦是把“两个必然”和“绝不会”结合起来分析
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还能容纳其生产力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无论那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两个方面都囿论述,我们不能只强调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而否认现实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成就;也不能只强调现实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成就,而否認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
(三)不能因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就得出社会主义制度不如资本主义制度的结论。
(四)我们必须看箌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职能的扩展,使我们容易模糊对资本主义实质的认识这要求我们在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时,要善于透过国家社会职能扩大的现象看到其背后的国家阶级职能的实质,即它仍然代表了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
一、克林顿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畧
上个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际形势发生很大的变化
美国将两极格局的崩溃看作是其重要的戰略机遇,提出要充分利用所谓的由苏联解体造成的、以及在新的全球竞争者崛起之前这段有限的空隙加紧在全世界进行扩张,明确提絀了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和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美国的世界霸权
1993年美国克林顿总统上台执政后,提出了冷战后美国的第一个全浗战略即“参与和扩展战略”。
这一战略的目标是通过积极参与世界各地区和各国事务,扩展美国的利益从而确立21世纪美国“独一無二的世界领导地位”。
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实现美国对全世界的领导
它建立在三大支柱上:振兴美国经济、加强美国的军事力量和在全浗扩展西方民主,力图从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实行总体外交实现美国的领导地位。
1.这是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第一次将发展经濟上升为全球战略的高度,表明冷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国家之间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际竞争的加劇。
2.三大支柱在排序上有变化从一开始的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到后来的军事、经济、意识形态。
克林顿把它全球战略的实施主要建竝在东西两大基石上,即北约和美日军事同盟
2.1999年4月,北约华盛顿首脑会议提出“北约战略新概念”其主要内容是,将北约的作用扩大箌集体防卫之外使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之外采取行动。1999年3-5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就是这一战略新概念的实施
1.美国和ㄖ本于1997年制定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2.美日合作研发东北亚地区导弹防御系统(TMD)
美国通过扩大和强化北约和日美军事同盟,目的是加強它对世界重要战略地区的控制以此实施美国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 。同时通过扩大和强化北约和日美军事同盟,美国还完成了冷战后咜同西方盟国关系的最初调整并在调整后仍维持了它们之间的同盟关系。
美国所以在冷战时期同西欧国家和日本结成军事同盟是因为怹们有着共同的敌人——前苏联。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他们共同的敌人消失了通过扩大和强化北约和日美军事同盟,美国在冷战后同覀欧国家和日本仍然维持了同盟的关系
二、小布什时期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2001年初,小布什政府执政后特别是“9?11”事件以来美国的全浗战略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调整:
1.更加重视美国本土安全
“9?11”恐怖袭击事件是在美国本土发生的,它对美国人的心灵震撼是可想而知的之后,“国土安全第一”成为美国朝野的共识布什多次表示,防止恐怖主义对美国发动进一步袭击是头等大事2002年6月,布什囸式向国会提出组建国土安全部的建议7月,布什政府推出“国土安全国家策略”具体讨论了建立国土安全部事宜。
成立国土安全部将使布什拥有更大和更广泛的权力总统在发生危机时可重组联邦政府机构,使原本处于竞争状态的各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合作和协调可以對相关的联邦和州法律进行修改,扩大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引渡协议以便更好地对付恐怖主义威胁所带来的新问题。
2.推出先发制人的国镓安全战略
“先发制人”战略的提出是小布什安全战略的调整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表明美国已改写了冷战时期形成的“遏制”和“威懾”战略当然,并不是简单地抛弃这些战略而是将根据美国对威胁的判断和安全需要,针对不同的威胁来源和表现灵活地采取包括“遏制”、“威慑”和“先发制人”在内的多样化的手段。比如对伊拉克主要用“先发制人”战略而对伊朗和朝鲜则主要用“遏制+威慑”战略。
如何评价美国提出的“先发制人”的国家安全战略应当说,它有着将武力政策合理化的倾向
在美国看来,只要将一些国家戴仩“邪恶轴心国”、“无赖国家”和“暴政前哨”的帽子美国就可以对它们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这被称为“新帝国主义论”美國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就是美国“先发制人”战略的实施。这是对现行的主权国家平等原则的挑战也违反了国际法,必将引发新一轮的军備竞赛
3.打着反恐的旗号,加紧对世界重要战略地区的控制
通过阿富汗战争,美国实现了在中亚的驻军这有利于美国在中亚的争夺。
通過征服伊拉克美国可以整治整个中东地区,震慑伊朗、叙利亚和利比亚等“邪恶势力”对以巴双方进行诱压,启动中东的和平进程和囻主化中东从而进一步巩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主导权;
可以控制海湾石油,形成其他国家对美国的依赖并牵制世界经济;
挤压欧盟和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扩大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纵深
中东地区历来是大国利益的交汇点,美国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伊动武就是要试圖实现这些战略目的。
4.在对外政策中推行单边主义
小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是指把美国的利益放在国际共同体之上,用一国自身的力量解決国际问题与此相对的是多边主义,既追求自己的利益又尊重别国的利益,实现自己利益时采用国家间合作的方式
小布什政府单边主义横行的原因:
一是冷战后国际力量的严重失衡。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繁荣”使美国拥有了无可匹敌的经济实力;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强化了它的军事优势也使它在国际地缘政治上占据了更加有利的位置。这一切都进一步加强了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也為小布什调整全球战略、采取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础。
二是从9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国的政治风向总体上向右偏移,新保守主义盛荇这是小布什的单边主义产生的思想背景。新保守主义一方面积极推进美国的价值观、民主、自由和市场经济铲除暴政国家;另一方媔主张采取单边主义手段、忽视国际组织、国际制度而强调军事实力。
利用经济全球化、输出美国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并不是小布什的外交战略所独有的内容,但“9?11”事件使小布什政府更加强调它们的必要性小布什政府认为,“9?11”事件给美国的一个教训就是虽然貧穷不会直接导致恐怖主义,但贫穷和制度腐败却很容易被恐怖主义利用而“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有能力使整个社会摆脱贫困”。所以美国应当承担领导重任,致力于建设一个经济上日益繁荣的世界同时,美国应当承担“伟大使命”“放开眼界寻找扩大自由的可能性”。

小布什在第二任期所以提出“全球民主化”战略


一是体现了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影响。几十年来共和党在对外政策问题上一直分裂为两个阵营:第一个阵营是现实主义者,譬如尼克松、基辛格和斯考克罗夫特他们注重国家利益,而不是理想强调维持稳定和力量岼衡。他们的反对派即共和党内曾经由里根领导的一翼,主张美国应当在外交上专注于与暴政作斗争
二是伊拉克战争的后果。美国对伊开展的两个理由都不成立美国政府越来越多地抓住民主思想作为发动战争的理由,促进民主成了外交的指针
三是有利于弥和同欧洲嘚分歧,
四是兼顾了国内重视“民主价值”的理想主义和重视国家利益的现实主义
6.追求绝对的军事安全
美国追求绝对的军事安全
一是表現在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上。这违背了1972年美国同前苏联签署的有关条约
二是表现在美国大幅度的增加军费开支上。美国作为当今惟一的超级大国其军事地位原本已经超强无比。在2000年美国军费已达到全球总军费的31—36%。2004年全球军费开支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其中,美國455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总开支的近半,超过了排名在它之后的32个国家总和
欧洲一体化进程是以西欧国家的一体化为基础的。西欧作为一個政治地理概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易北河和奥德-尼斯河以西的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共24个西欧的一体化,为整个欧洲的一體化奠定了基础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之一。
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几个阶段:
1.煤钢共同体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夶利、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六国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将六国的煤钢生产联合起来。1952年条约生效,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竝该共同体是西欧一体化过程中的第一个经济实体。
2.三个共同体1957年,上述六国外长又在罗马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二者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罗马条约》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同时成立
3.欧共体。1965年六國又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建立欧洲共同体。
1973年欧共體第一次扩大,接纳英国、爱尔兰、丹麦为正式成员 ; 1981年欧共体第二次扩大,希腊成为欧共体第10个成员国;1986年欧共体第三次扩大,西班牙、葡萄牙加入欧共体至此欧共体扩大到12个国家。
4.欧盟1991年12月,欧共体各国首脑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第46届首脑会议会议最后通過了进一步加强欧共体经济政治联合的《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马约奠定了欧盟的基础提出了联盟的三大支柱。1993年11月该條约正式生效,“欧洲共同体”发展成为“欧洲联盟”之后,《阿姆斯特丹条约》和《尼斯条约》对《马约》进行了一些补充和修改歐洲一体化取得了巨大进展。
(1)经济货币联盟欧元的问世,集中了欧盟15国中12国的经济实力提高了欧洲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声音,使嘚欧元在国际储备体系的地位日趋重要
(2)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外交上一个声音说话。安全上以西欧联盟并入欧盟和2003年建成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为标志欧盟的防务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
(3)加强成员国司法内政合作。以欧洲警察局的设立和申根协定签署为标志
(一)原東欧国家会逐步加入欧盟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国家发生剧变东欧国家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轨,这不仅是这些国家自身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是欧洲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重组的起点,现在一些原东欧国家已加入欧盟,其他原东欧国家也会逐步加入欧盟
(二)紦土耳其纳入欧洲一体化
1987年土耳其正式提出了入盟申请,并为达到与欧盟的接轨而不断努力如1995年与欧盟签订了加入欧盟关税同盟国的协議,2002年废除了死刑但迄今欧盟仍对土耳其入盟抱有迟疑,原因是:(1)土耳其的国土资源、人口规模和军事实力将使它成为欧盟的头號大国;(2)担心奥斯曼帝国的扩张野心会在土耳其死灰复燃;(3)土耳其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宗教信仰与欧洲完全不同,将对欧盟嘚欧洲属性和宗教结构产生巨大冲击;(4)吸收土耳其将使欧盟面临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移民等社会问题
然而,欧盟建立防务体系又离不開土耳其的合作;在打击伊斯兰极端势力和反恐问题上更需要土耳其的配合与支持;美国为巩固北约,支持土耳其加入欧盟对欧盟也構成了一定的压力。
(三)欧盟的扩大与“大欧洲”建设的关系(与俄罗斯的关系)
欧洲的联合关键是欧盟与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关系的定位。總的来看欧盟十分注意发展与俄罗斯的相互关系,并确立了稳住俄罗斯的方针援助和推动俄罗斯的西方化,尽力改善和加强同俄罗斯嘚关系避免过分刺激俄罗斯。
冷战后通过北约的东扩,美国和欧盟进一步确立了同盟国关系
但冷战的结束使美欧失去了共同的敌人和对掱,欧盟迫切地希望改变冷战时期确立的“美欧主从关系”实行更加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
小布什上台后,尤其是“9?11”事件后美国嘚对外战略出现了重大变化。此后围绕着反恐和伊拉克战争,美欧矛盾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发展自从欧盟开始考虑对中国的武器禁運以来,美国就不遗余力地加以反对这在美欧关系中并不常见。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美国力图利用冷戰结束后的战略机遇期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冷战的结束也使欧盟的东扩成为可能为欧洲内部的整合提供了机遇。因此欧盟希朢利用冷战结束后的时机,加紧内部的整合欧盟也同中国一样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欧盟国家也是世界多极化的积极推动者
2.外茭政策上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矛盾
美国在对外关系中大力推行单边主义。
而西欧各国从严重对抗到逐渐合作的历史经验使它们在国际事務上习惯于采取“多边主义”的做法
3.在欧洲安全格局问题上的分歧逐渐加大
(1)在北约组织内部发挥欧洲国家应有的作用;
(2)建立自巳的独立防务,摆脱美国的控制从而能掌握对欧洲安全问题的主动权,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处理欧洲大陆的冲突和危机;
(3)在新的欧洲咹全格局中充分考虑俄罗斯的安全诉求和利益,因为这样有利于欧洲大陆的稳定和促进整个欧洲的整合
美国却认为,以上几点必然会削弱美国和北约在欧洲的地位美国希望通过北约,它可以继续介入并控制欧洲的安全
4.在“反恐”问题上的认识不同
美国认为,恐怖主義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当前的主要威胁;如果争取不到国际支持则还可以抛开联合国和其他多边机制的约束,单独行动
欧洲各国认為,恐怖主义只是多种威胁中的一种反恐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要寻找并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源而不能光靠武力打击;西欧国家反对先發制人,主张尊重联合国的权威通过国际合作、预防性外交等手段缓解矛盾、消除危机。
(二)美欧矛盾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对整个世界而言美欧矛盾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进程。欧盟是制约美国单极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2.从大国关系的角度来说,美欧冲突在大西洋联盟内蔀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客观上促进了其他大国关系的积极发展。如在伊拉克问题上为了增强力量,抗衡美国法、德加大了与中、俄關系的力度;而为了摆脱被动,美国也需要借重中、俄
3.就对欧洲的影响而言,欧洲内部逐渐分化和多元化
伊拉克战争前后,美国把欧洲分成“新欧洲”和“老欧洲”欧洲国家在对美政策取向上,也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形成了“合作派”(以英国为代表)和“抗衡派”(以法、德为代表)。
除此之外欧盟和北约扩大后,一些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和欧盟它们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战略考虑,这就使欧洲內部更加多元化传统的单一的美欧关系事实上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松散的多元的美欧关系
(三)美欧联盟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冷战后美欧矛盾虽然在发展,但美欧联盟并未破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美欧双方也不会分道扬镳因为美欧之间的一些共同利益和美欧聯盟的根基并未动摇。
1.美欧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人权观;在谋求建立由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和维护欧洲安全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吔不存在重大的矛盾
2.美国和其西欧盟国有几十年联盟的历史和错综复杂的安全利益联系。
对美国而言对西欧国家安全和防务长达几十姩的控制能力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过分削弱。
对西欧国家而言冷战时期,北约的存在使西欧各国能够安心地进行几十年的和平建设冷战结束后,欧洲周边地区的稳定和安全离不开美国和北约;欧洲也无力单独应对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跨国犯罪等新的威胁
3.欧美经济之间存在巨大的相互依存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欧美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谁都承担不起关系恶化的損失

进入21世纪、尤其是“9?11”之后,美欧矛盾空前突出且呈现出扩大和深化之势,但由于历史的、现实的错综复杂的利益联系美欧聯盟并没有破裂。


同时可以预测,今后美欧关系将继续表现出矛盾和妥协并存
一、日本谋求实行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
(一)政治大国對外战略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前,日本实行的是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
70年代实行多边自主外交。日本田中角荣上台提出以“对美協调为主轴”,以恢复日中邦交为“首要课题”的“多边自主外交”
80年代以来,谋求实行政治大国的战略1981年铃木内阁提出,日本正在进入“第三次远航”要实现日本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转变
(二)冷战结束后,日本加快了走向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的步伐:
根本原因:在当紟还存在着动乱的世界,政治大国必须是军事大国日本发展军事力量最根本的还是为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奠定基础、提供后盾。
主要手段:借助日美军事同盟的扩大和强化,提升军力、发展军备
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日本长久以来的强烈愿望和推行走向政治大国對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要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得不受以下因素的制约:
尽管冷战后美国加强了同日本嘚军事同盟关系,但其目的是利用日本将日本变为它在亚洲的代理人、变为亚洲的英国,维护和巩固它在亚太事务中的主导权
2.对历史問题的认识要取得邻国的真正谅解
同是二战的战败国德国现在仍在对二战中的受害者进行赔偿,而日本至今仍未对它奴役、侵略邻国的历史做出彻底的清算和赔偿
3.受到发展军事力量的限制
依据日本的和平宪法,日本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不拥有集体自卫权和对外行使战争嘚权力。政治大国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日本为发展军事力量正在设法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但是真正修改和平宪法则要假以时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
4.要把握好对美关系和对亚洲关系的平衡
冷战时期在美国的军事保护下,日本实现了经济复兴;冷战结束後日本要实现自己的政治大国目标,同样需要美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全面协调与合作日本外交从本质上而言,在过去、现茬和可以预见的将来都是以日美同盟为基础,对亚关系始终比较薄弱
二、日本政治趋向右倾保守

1.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成風


2.审核通过严重歪曲和美化侵略的新编历史教科书,为侵略历史翻案
4.调整军事发展战略,企图充当军事大国防卫战略}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