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市大安镇东江纵队纪念馆老战士有谁

东江纵队纪念馆(深圳同名纪念馆)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深圳同名纪念馆? 收藏 查看&东江纵队纪念馆(深圳同名纪念馆)本词条缺少概述,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建成时间2000年5月位&&&&于市山新区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东江纵队纪念馆位于东江纵队的重要活动地区。该馆由深圳市纵队老战士联谊会筹建,委、镇政府全力配合,并得到了深圳及省内外东纵、边纵联谊会老战士、深圳村镇广大群众以及深圳工商界、港澳、海外侨胞鼎力赞助和大力支持。深圳坪山东江纵队纪念馆纪念馆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由大厅、展厅、文物厅、烈士芳名碑组成。展厅按照纵队的发展历程分为部分:巨型浮雕展现抗日军民风采
一进大门是序厅,迎面而来的墙上是一幅 V 字形巨型浮雕,象征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上面的拳头、武器等显示了抗日军民抵御外侮的坚强斗志。两侧高低起伏呈波浪型的浮雕,象征了蜿蜒流动的水。左边塑造的是民众奋起抗击日寇的情景,右边表现了东江纵队英勇杀敌的场面。浮雕采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材质,浮雕上方灰色水泥墙上铭刻着 《 纵队之歌 》 歌谱。序厅内还有个电子沙盘,可以直观地了解纵队的活动范围。深圳东江纵队纪念馆序厅全面介绍东纵发展历程
从序厅出来到各个展厅参观,可以全面了解纵队的发展历程。第一展厅的主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展厅的陈列造型仿造抗日旧址的青砖墙,片片残垣、累累,营造了战争年代硝烟弥漫、山河破碎的历史氛围。展示了地区党组织的照片,以及当时的一些抗日宣传照片、资料和党内文件。深圳东江纵队纪念馆幻影成像再现
第二展厅是介绍抗日根据地的创建,采用纵队革命老区典型的青砖墙和泥砖墙作为版面造型,烘托出根据地军民团结抗日的历史氛围。这个展厅最特别的地方是设有目前全国成像规模最大的一套幻影成像设备,采用一比一的成像技术,配以先进的声光电及场景还原技术,一个大约 4 分钟的短片,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大岭山军民痛击日寇最著名的一场战役——百花洞战斗的情景。
第三展厅:
华侨支援抗战
看完高科技实景再现,我们步入了第三展厅,这里介绍华侨对东江抗战的支援,以及港九抗战与营救行动等内容。这个展厅部分展版采用弧形的流线版面,象征着海外华侨和对祖国的眷恋和支持,以及众志成城的抗日精神。深圳东江纵队纪念馆蜡像凸现根据地军民情深
纪念馆面积最大的展厅为第四展厅,介绍了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展厅呈八角形,通过采用色调不同的展版,分别衬托纵队成立前后的发展阶段。这里展出、、等东纵用过的物品,还通过半景化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纵队召开成立大会的场景画。
纪念馆还用蜡像表现了大岭山人民支援游击队的场景,群众为游击队送来粮食和鸡蛋等物品,还有村民积极送子参军。场景把蜡像、景物和背景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直观生动地再现了根据地人民支援抗战的场面。深圳东江纵队纪念馆新老照片赞英雄叹发展
楼下共有四个展厅,接下来我们来到楼上参观第五展厅,这个展厅的内容是介绍纵队配合盟军作战,夺取抗战胜利。展厅的部分空间采用悬吊版面的方式,打破平面布展的局限,借以衬托夺取抗战胜利的历史氛围。展品反映了部队营救美军飞行员,配合盟军开展情报工作,以及开展受降斗争,横扫莞太线夺取抗战胜利等事件。深圳东江纵队纪念馆北撤转战南北
第六展厅介绍北撤,转战南北。东江纵队主力于 1946 年 6 月奉命北撤解放区。 1947 年 3 月成立,转战。留在洒纵队发展为粤赣湘边纵队。 1949 年 9 月,奉命南下,与粤赣湘边纵队协同作战,先后解放广州、和等地。展厅展出了广州军民欢庆解放以及粤赣湘边纵队进入县城、东莞人民集会欢庆的照片。深圳东江纵队纪念馆寄托对东纵前辈深切缅怀
第七展厅的空间造型就像一片蔚蓝的天空中,一群欢快的和平鸽在自由地飞翔,寄托着人们对东纵革命前辈的深切缅怀。在主题为“英雄礼赞”展厅内的四座雕像分别是纵队的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林平、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杨康华。一个电子屏幕上滚动显示的是纵队的烈士名单,以及一组中央领导亲切接见东江纵队主要的照片等。
老兵新姿。
纵队司令员  
纵队政治委员  
纵队副司令员 
纵队政治部主任
馆存陈列有658幅珍贵历史 照片和历史文献、70件老战士捐赠的实物、15幅革命历史题材的油画、14幅动态作战示意图、一座包含6700多位烈士的英名碑等组成。共分为抗日救亡、武装准备、组队抗敌、突围东移等13部分。整个陈列展示了南粤儿女从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奉献牺牲的英雄历程。东江纵队纪念馆已成为深圳市和重要的场所之一。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弘扬东纵精神推动惠州跨越发展_新闻_电子报_惠州_惠州日报_东江时报_惠州报业传媒集团
弘扬东纵精神推动惠州跨越发展
老同志和专家学者热议东纵历史及其贡献和精神
东江纵队老战士高唱《东江纵队之歌》。 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纪念东江纵队成立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现场。 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戴维在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内寻访父亲当年足迹,了解其父被救经过。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信念坚定、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报国为民、敢于担当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开放包容的国际主义精神  昨日,纪念东江纵队成立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罗浮山举行。研讨会上,东纵老同志、东纵老领导后人代表以及来自全国著名学术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东纵的光辉历史、重要贡献、精神内涵等展开研讨。与会人员认为,东纵精神就像八路军的“太行精神”、新四军的“铁军精神”一样,永远是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要发扬东江纵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推动惠州跨越发展,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
东纵精神  开展纪念活动就是要继承发扬东纵精神
东江纵队东江人民抗日武装自卫总队总队长、省政协原副主席郑群说,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东江纵队成立七十周年,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东江纵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义无反顾、舍家为国、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为此,郑群还作词一首:“七十回望神州,海天呼啸国门裂。生灵涂炭,尸横遍地,山河喋血。娥汉儒侨,武装举义,气冲平野。更远距中央,游击敌后,奋征讨,鞍不卸。东宝惠边辗转,战尤酣,频频传捷。港埠营救,精英得返,几多豪杰。外御倭贼,内平伪患,赤心如铁。正金瓯圆梦,共襄同缔,待从头越。”
东纵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延续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史部研究室原主任、教授刘庭华说,东纵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弘扬东纵精神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今天举行东江纵队成立七十周年纪念活动,弘扬东纵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我们发展经济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举办东纵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值得赞扬
八路军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史部原副部长李维民说,这次来惠州参加东江纵队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令他非常感动,“惠州的党政领导和父老乡亲不忘革命传统,不忘东江纵队为反抗日本侵略,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作出的贡献,举办这样的纪念活动,我认为是很值得敬佩和赞扬的。”
东纵精神成为实现“中国梦”精神力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罗存康认为,“东纵精神”不仅为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全面胜利提供了动力,更为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精神力量,必将在新时期继续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
引导青少年传承东纵精神
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之子、广州市东江纵队研究会会长曾德平说,建设文化高地,传承东纵精神,要在青少年一代上下功夫。曾德平认为,应高度关注年轻一代的信念缺失问题,做好补救工作,引导他们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向东纵老战士和先烈们学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养他们的这片南粤大地,并积极献身于建设祖国事业。
曾德平提出,越是在胜利的歌声中行进,越不能忘记理想信念。纪念东江纵队成立70周年活动,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释放正能量的举措,具有深远的意义。
曾德平希望惠州弘扬好东纵精神,将家园建设得更美好,特别是青年一代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革命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原科研部部长苏希胜说,中国的红色江山是无数共产党人、革命先烈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是无数共产党人用生命和热血凝聚的,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之宝、民族之魂、发展之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
纪念东江纵队成立70周年,不仅仅是对东纵战士的纪念,也是对中国共产党辉煌历史的纪念,是对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重大贡献的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的纪念。
东纵精神是国家民族宝贵财富
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文化宣传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原政委、国防战略高级研究员、国家安全政策高级顾问毋瞩远认为,纪念东江纵队成立70周年,就是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历史,记住惠州这片热土。
“东纵精神就像八路军的‘太行精神’、新四军的‘铁军精神’一样,永远是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毋瞩远说,身为新四军研究会人员,他不仅要把研究东江纵队的成果带回去,更要把惠州市研究东江纵队的历史、传承东纵精神等成果带回去。
弘扬东纵精神打造精神高地
“我们从东江纵队的光荣历史中汲取精神动力。”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教研部教授、研究生导师董志铭认为,东纵精神有很多内涵值得惠州吸收。
董志铭认为,弘扬爱祖国爱家乡的优良传统,凝聚改革发展正能量,就是团结惠州人民为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而拼搏;弘扬东纵精神,打造精神高地,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应结合东纵精神,合理规划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不断增强实现目标任务的信心和勇气,为促进惠州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董志铭表示,要发扬东江纵队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开拓拥军优属活动的新局面,再造军政军民团结的新辉煌。同时,要发扬东江纵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把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迎接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激励惠州人民顽强进取、百折不挠、攻坚克难,推动惠州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
东纵历史  东纵历史是中华民族凝聚力胜利史
郑群认为,东江纵队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胜利的历史,它从一个层面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族凝聚力是那样的强劲而坚韧。
首先,民族情感的认同是东江纵队诞生与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参加东江纵队的人员有共产党员、进步工人、青年学生、红军骨干、港澳同胞、华侨等,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其次,东江纵队的抗日主张及坚决抗日的行动对华南广大人民和海外华侨以及港澳同胞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在八年抗战中,东江纵队除了积极联合国民党的抗日力量共同抗战外,还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重点放在团结爱国民主人士、华侨、港澳同胞和国际友人方面,不断发展人民的抗日力量。再次,在抗日这面旗帜下,东江纵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民族亲和力。东江纵队汇聚五湖四海爱国人士,人才济济、群英荟萃。为了共同的救国目标,他们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团结一心,并肩战斗,民族亲和力空前增强。
东江纵队创造性运用多种游击战术
“东江纵队是一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蜚声中外的华南敌后抗日劲旅。”谈及东江纵队的历史,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汉卿如数家珍。
杨汉卿介绍,东江纵队是在党中央、南方局和广东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八路军、新四军为榜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由工人、农民、革命知识分子、港澳同胞和华侨爱国青年组成。从最初的小规模游击队到后来发展至1.1万多人,成为华南抗日纵队中人数最多的一支部队。
“抗战中,东江纵队根据地理环境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游击战术,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杨汉卿进一步解释说,一是依托河网开展游击战,二是在广九铁路沿线开展游击战,三是依托山地开展游击战,四是在港九地区开展城市游击战,五是创造独特的海上游击战术。抗战时期,据粗略统计,东江纵队对敌作战1400余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投诚约3500人,缴获枪支6500多件、炮25门。
抗战馆将进一步充实东纵史料
华南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下简称“抗战馆”)基本陈列展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罗存康介绍,作为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目前抗战馆“伟大胜利”基本陈列在第五部分设有专题“华南烽火遍敌后”,反映华南人民不懈抗战的英勇历史,主要包括巨幅油画《华南烽火》一幅,照片4张,文物8件。此外,在展览的其他部分也对华南人民抗日斗争史实进行了反映,包括东江纵队所营救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图表、营救文化界知名人士路线图、日本侵略者在华中、华南制造惨案示意图等。
抗战馆将如何传承和弘扬以东江纵队为代表的华南人民抗日精神呢?罗存康表示,2015年,抗战馆将进行“伟大胜利”基本陈列的改陈工作,更加深入全面反映抗日战争历史,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抗战精神。届时,将进一步充实反映华南抗战方面的重要内容,如东江纵队营救国际友人的内容,反映东纵历史的有关图表、人物以及相关视频资料等。
东江纵队壮大过程非常艰难
刘庭华认为,东江纵队是广东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帜,作出了重要贡献。东江纵队的斗争环境很复杂,除了与日军作敌我斗争外,还参加了与国民党的斗争,部队成长壮大的过程非常艰难。
“在广东特别是靠近香港的地方,侵华日军的实力很强,而且国民党军队也比较多。”刘庭华说,东江纵队从当初小规模游击队,慢慢发展扩大起来,到抗战胜利时拥有1.1万多人的规模。在整个八年抗战中,东江纵队作战1400多次,解放区的面积发展到6万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450多万,自身发展到1.1万多人。在华南范围内来讲,能发展到如此程度实属不易,但同时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北上与渤海纵队并肩战斗
“1947年,我在渤海军区前锋报社工作时,东江纵队的陈如旧、钟紫、陈小尘3位同志来到我们报社工作。我们同住在惠民县一个叫孟家的农村中,工作生活在一起。”李维民说,陈如旧和钟紫给他们讲东江纵队的战斗经历,这期间,钟紫的夫人陈小尘还生了一个男孩,“我记得领导特地批了细粮予以照顾。”
李维民说,日,在渤海区的滨县举行了两广纵队成立大会。10月13日,中央军委电令两广纵队南下,陈如旧、钟紫、陈小尘3位同志随后离开报社到两广纵队去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和钟紫还常通信。”李维民说,钟紫在日给他的信上写道:现查到我在渤海的日记,我和陈小尘同志是1947年5月参加报社工作,1947年11月离开报社,参加两广纵队南征。日,钟紫又给李维民写过一封信,祝贺他喜迁新居,并询问渤海时期的老战友田耕、周犂、吴化学、许林的通信地址。“这次我把这两封信都带来了。”
李维民说,他与东江纵队战士接触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友谊是深厚的,“钟紫他们到前方后,我也随渤海纵队到了前方。在济南和淮海战役中,我们渤海纵队与两广纵队都曾并肩战斗。”
躲过千名日军搜索,营救美军飞行员
东江纵队的抗战历史中,有许多惊险的秘密营救故事。杨汉卿介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江纵队加强了与盟军的合作,积极营救国际友人及盟军人员,配合盟军在远东的军事行动,扩大和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944年2月,美军第十四航空队飞行员克尔中尉,在袭击香港日军启德机场时,因座机被击中而跳伞降落于新界,被东江纵队一名小交通员藏在山洞里,从1000多日军的反复搜索中安全脱险,并被辗转安全送到第十四航空队桂林部。
同年5月,美军第十四航空队的一架轰炸机在大亚湾海面轰炸日本运输舰时被击中,5名飞行员跳伞降落到大亚湾海面,当即被东江纵队护航大队营救。1945年1月,东江纵队又救护了美军第十四航空队飞行员依根中尉和美军第三舰队飞行员克利汉少尉。被救护的飞行员安全归队时都留下了热情洋溢的信,表示对东江纵队的敬佩和“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感谢”。
营救盟国文武官员上百人
郑群说,东江纵队在全力营救被困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的同时,营救了不少盟国的文武官员。据不完全统计,至抗战胜利,经东纵营救护送到大后方的英国、美国、印度、丹麦等人士上百人,其中有英国的赖特上校等人,还救护对日作战遇险的美国飞行员8人。这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成为日后改变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推动力量。
抢救大批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精英
“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世界各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杨汉卿感慨地说,东江纵队浴血奋战抗击日寇的英勇事迹是一部光辉的历史,其中最辉煌的一页是成功开展了秘密大营救——— 抢救大批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精英。
杨汉卿介绍,1941年,日军攻占香港。为保护我国文化界的精华,把他们从香港全部营救出来,广东党组织和东江纵队以最快速度研究制定了周密的营救实施方案。这场秘密大营救极其艰险,时间又十分紧迫。广东党组织和东江纵队指战员,采取快速灵活机动的战术,前后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战斗,闯过日、伪、顽和土匪犬牙交错的地区以及关卡林立、警特遍地的敌人统治区,胜利完成了这场艰巨的任务,使800多名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及其家属安全脱险,没有一人遭到不幸。他们包括: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夏衍、范长江、乔冠华、张友渔、戈宝权、千家驹、胡绳、胡风、廖沫沙等。茅盾认为这次营救工作“难以想象的仔细周密”,是“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在抗战中发挥无法替代作用
毋瞩远说,70年前,当侵略者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处于危难关头,在惠州这片热土,东江纵队庄严成立;当前硝烟散去,人民享受幸福的生活,抚今追昔,我们永远忘不了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
毋瞩远说,东江纵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孤悬华南敌后,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抗日战争,营救了一批文化精英和爱国民主人士;阻断了日军通往太平洋战场的铁路和海上交通;营救多名国际友人;建立6个县级以上的抗日民主政权,发挥了其他作战地域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毋瞩远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央军委副主席朱德曾说,以东江纵队为主力的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是与八路军、新四军一同对日伪军英勇作战的“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设置联络处为盟军提供情报
“古今中外的军事家,在排兵布阵方面非常讲究,东江纵队在这方面开辟了大城市和沿海抗日游击战争的新道路。”董志铭说,东江纵队在远离党中央和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处于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分割、包围的情况下,深入敌占区的香港及沿海城市,控制了数百里海岸线和通往香港的交通要道,走出了一条大城市和沿海抗日游击战争的新道路,并创建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东江抗日根据地,配合英美盟军在南太平洋对日作战。
董志铭说,东江纵队在广九铁路沿线频频出击日、伪军,逼近广州市郊和香港,给日军的广九铁路交通线和广州、香港两个后方基地制造了巨大压力,从而打乱了日军战略部署、牵制了大量日军的调度,支持和配合了英美盟军在南太平洋的对日作战。此外,东江纵队还应盟军请求,与盟军的情报组织合作,设置联络处作为特别情报工作部门,为盟军提供重要军事情报。
在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中有重要地位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组组长、《东江纵队志》审稿者岳思平说,东江纵队是由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发展起来的。东江纵队在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因为东江纵队成立的时间最早,战绩和创建根据地面积最大,根据地人口和部队发展的人数最多。抗日战争期间,东江纵队相继建立拥有约450万人口、面积达6万余平方公里的阳台山、坪山和罗浮山等解放区。其歼敌人数分别是珠江纵队、琼崖纵队和潮汕韩江纵队的近3倍、近2倍和近16倍;其根据地人口分别是珠江纵队和琼崖纵队的3倍多和4.5倍;面积是珠江纵队的15倍;部队人数占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总人数2.08万的一半还多。
“拯救大兵克尔”仍有续集
69年前东江纵队成功营救美飞行员克尔中尉,克尔之子昨再抵惠感恩
“这是我第二次来惠州,看见东纵老战士,感觉父亲就在身边。”昨日上午,在惠州市纪念东江纵队成立70周年大会现场,来自美国的戴维显得尤其引人注目。
50岁的戴维身穿灰色套装,头发花白,上唇留着短须,显得尤为干练。他的父亲,就是曾被东江纵队成功营救的美军第十四航空队飞行员唐纳德·克尔中尉。在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内,戴维特意找到刊有他父亲写给东江纵队的感谢信和创作漫画的展板,并合影留念。“正是因为这组漫画,让我完成了父亲的夙愿,开始一段感恩之旅。”戴维告诉记者。
驾机被敌炮击中获东江纵队拯救
在东江纵队纪念馆展出的资料中,记者留意到,有一封《前进报》刊登的克尔中尉日写给东江纵队的感谢信,也有美国杂志刊登的克尔中尉描绘东江纵队营救他的故事的漫画。
正是这组漫画,让这个尘封了60多年的故事开始为人们所熟知。
据我市党史专家何焕昌介绍,日,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美军第十四航空队飞行员唐纳德·克尔中尉,驾机在香港九龙启德机场上空执行轰炸任务时被敌炮击中,不幸机毁人伤,跳伞得以逃生。在日军围捕的危急关头,东江纵队及时营救和掩护了克尔中尉,将他安全护送到东纵司令部后,几经辗转安全护送到了桂林。
在此期间,克尔亲笔写下了50多页的日记,记录被困过程,并留下了1封感谢信和5幅漫画,以表达对东江纵队的救命恩情。“拯救大兵克尔”成为中美友谊的一段佳话。
儿子心怀感恩之情寻访父亲当年足迹
“父亲一直惦记这段历史,叮嘱我们有机会要去中国,寻访当年的遗迹和东江纵队的老战士,以表感激之情。”戴维介绍说,直到2008年,他进入联想集团,经常到深圳出差。一直惦记着父亲嘱托的他,有一次很偶然在深圳坪山东江纵队纪念馆看到了父亲所画的漫画。
“当时很惊讶,没想到60多年后,还能找到这个线索。”戴维说,他当即找到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在其帮助下,顺利找到了东江纵队老战士及其后代。
在了却父亲夙愿之后,戴维更是怀着感恩的心情寻访父亲当年的足迹。
“这是我第二次来惠州,上次是2010年。”戴维说,“这次到惠州很有收获,看到了东江纵队司令部的旧址,看到了很多东纵老战士,看到了欣欣向荣的惠州,惠州很漂亮,我会带着家人再来惠州。” 本报记者田铁流
本组文字 统筹 本报记者戴 建 采写 本报记者戴 建 周 觅 袁 畅 郑国瑞 谢佳洛
相关阅读:
已有条评论  大安镇位于螺河中下游,陆丰市北部,东接八万镇,西邻西南镇,南连河东镇,北靠陆河县。全镇总面积93.5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人,辖17个村(居)委会。(包括大安墟 梅林村
南溪村 安慰村
博贝村 )。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7489万元(2000年)。
  大安镇交通方便,省道陆五公路横贯全境,实现村村通公路,水、电充足,通信发展迅速。集市贸易兴盛,是陆丰市与陆河县间的商品交流中转站。 商品农业发展迅速,是一个农业较为发达的农村大镇。全镇拥有粮食、水果、林业、大蒜生产基地。其中,作为广东省“一乡一品”的大安蒜头以“粒大肉厚质白、辣味适中、易脱皮、现代大安人民住的房屋(我家阳台照的)含油量高”的特点而名闻遐迩。此外,大安镇炎城剪刀厂生产的正正上牌剪刀,具有刃口锋利、造型美观、实用大方、不需电镀、不易生锈等特点,远销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6个省、市。
  该镇自然资源丰富。有牛角隆、三溪水两座中型水库,蓄水量4656万立方米。高岭土储藏量达4000万吨,且品位高,各种元素成份齐全,极具开发价值。 大安镇文物古迹多。灵泉寺,位于大安镇压东南的石崆峒山,距镇城区3公里,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此处山水清幽,古木怪石多,是游人的好去处。唐代安陆城故址,位于大安镇环珠寨村。
陆丰市大安镇 -
大安文化艺术
1. 大安“八仙八骑”--八兽  大安“八兽”,是“大唐文化遗存”的一颗明珠。
  据原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周波和上世纪五十年代曾任大安镇镇长的李镇水两位老人考证:大安“八兽舞”源于唐武德五年安陆县奠基庆典,时人以“八兽”出贺。由于“八兽”造型逼真,气势非凡,被视为吉祥之物。之后,大凡大型庆典,必出“八兽”。大唐遗风,绵延千余年,流传至今。道教始于东汉,兴盛于唐代,并延续于宋、金、元、明等朝代。至清代,因道教被视为汉人的宗教而受到压制。“八仙”属道教人物,唐朝已有 “八仙”传说,但并没有“八仙骑八兽”的出现,至宋时“八仙”才定形,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八仙骑八兽”的模样了。
  “八兽”是指麒麟、雄狮、绵羊、青牛、老虎、骏马、、大象八只动物,是传说中“八仙”的座骑,由六男二女八位儿童扮成八位仙人骑在八兽上进行表演,故也称“八仙八骑”、“八仙骑八兽”。依据各仙座骑及表演时的出场顺序分列如下:一是汉钟离骑麒麟、二是吕洞宾骑雄狮、三是韩湘子骑绵羊、四是曹国舅骑青牛、五是李铁拐骑猛虎、六是张果老骑骏马、七是何仙姑骑福鹿、八是蓝彩和骑大象。
  八兽舞是广场舞蹈表演的一种形式。
  表演形式主要有“跑、跳、拜”三种。“八兽”造型古朴,表演起来形神兼备:麒麟雍容富贵、狮子耀武扬威、大象慢条斯理、绵羊纯善可亲、鹿悠然自得、马矫健昂扬、青牛憨厚可爱、虎威猛可惧。
  八兽外形庞大,如老虎,身长9米,体宽直径1.5米,高近2米,重150多斤;外加仙童体重,总重量超200斤。如此庞然大物,需靠多人协力才能进行表演。
  表演时每只须配身强体壮者6人,由两人一前一后在兽体内抬着,由于看不到外面路况,须靠外面四人分列两侧指挥,分三班轮换,另加一扮仙人儿童,共7人,八只计56人。外加一人持叉开路,乐队5人(鼓手1人,号手2人,锣、钹各一人)和带队、后勤人员总共计70人。每次出演可谓兴师动众。
  “八兽”巡游,万人空巷,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夹道争观。虽有舞着“铁姑叉”的“”,腰束红巾,龇牙咧嘴,不时左、右、上、下各刺三下,以示开路,但还是造成交通阻塞,以至“八兽”队伍进退不得。这时,“八兽”中的猛虎、大象开始出列跑起来当“开路先锋”。几米长的象鼻,出其不意,伸向围堵人群,尤其是一丈多长的虎尾,甩起来虎虎生风,无人不怕,围观者霎时如浪涌般散开,惊叫声、欢笑声此起彼落。待众人让出道来,大象、老虎才重新归队表演。大概是老虎的威猛最让人印象深刻,以至于有人将大安“八兽”说成“大安墟弄大虎”。
  据传,旧时大安墟有一“官奶”,平时耀武扬威,,众人皆厌。“八兽”表演者约好在游行时将她“教训”一番。及至街上,见该妇站在前沿,瞅准时机,将象鼻对准该妇胸部,猛力一击,官妇当即四脚朝天,众人大笑不止。该妇气愤归家,哭诉丈夫,要报“一鼻”之仇。官绅扬言要报复。其手下提醒说,此去奈“更寮脚”如何!?只好作罢。
  旧时大安墟各社头成立“约馆”以保平安,民间称“更寮”。有东约馆、西约馆、南约馆、北约馆等“四约四馆”。“八兽”均分四社头,每社头两只。西社为青牛、老虎;北社为麒麟、象;东社为狮、绵羊;南社为马、鹿。从制作到表演各项费用均由各社负责,故八兽出演又叫出社。
  据长辈介绍:各社头分若干“福户”,大都选择宫庙作议事地点。如西社北新街(包括米街、周厝巷、松柏篮)聚于松柏篮埔帝爷公庙;福新街(纸街、后街、堀仔尾)聚于妈祖庙;北社寨内肚(扶安寨)聚于大杜爷庙;南门町聚于石榴脚;东社潭仔墘聚于榕树脚伯公庙;吴厝内聚于辗师爷庙(原东约馆);南社中街聚于佰公庙,桅仔园聚于关帝庙。
  旧时大年初一、初二、初四三天,“八兽”必须游行。另外,正月二十为文化庆祝大安社日、五月十三松柏篮埔做大戏、九月初九帝爷寿诞和逢十年或五十年大庆,“八兽”都出社巡演。
  海陆丰唱曲舞狮保存着一套礼让体制习俗。唱曲属文、舞狮属武,文大武小,“文武”路上相逢,狮队须为曲班让道先行。狮班中有龙狮、狮夷、蛤仔狮、盖仔狮等,其中以盖仔狮为尊。唯“八兽”地位特殊,唱曲、舞狮班路上与之相遇都要让道。大安“八兽”曾到陆城及沿海乡镇巡演,所到之处,群众在道、巷口家门设香宴迎接,炮声不断,家长率众眷顶礼膜拜。
  抗日战争时期,大安“八兽”成了宣传抗日的有力工具,多次参与宣传抗日的游行集合,“八仙骑八兽,鬼子亡金秋”的童谣与《救国歌》响遍大街小巷,大安人民纷纷以各种形式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八万学生从军去”口号的感召下,大安青少年纷纷加入曾生领导的东江抗日纵队。日(农历七月初八)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受缴械时间恰是立秋之后的第7天,大安人说这应验了“鬼子亡金秋”的童谣,更把“八仙八兽”当成“圣物”,8月22日“八仙八兽”出现在庆祝抗日胜利游行队伍的最前列。
  解放以来,“八兽”多次参加过政府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成了对外文化交往的“名片。”海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庆祝大会、汕尾凤山、庙会、陆丰市建市庆祝大会、东海镇迎仙桥重修落成剪彩等大型活动都活跃着“八兽”的身影。
  “八仙八兽”亦曾蒙受“奇冤”。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是年正月白军进入大安境内,同年农历二月初八,“八兽”被迫作为伪政府的反动宣传工具。之后,恢复正月二十正常出社。1958年冬,大安区政府在大安田心仔召开万人会议,成立大安人民公社。大安“八兽”参加祝贺。公社一干部硬说“八兽”是伪军的、反动的,便一刀砍掉“八兽”,使大安“八兽”长时间“隐居江湖”,直至拨乱反正后的1979年才重现于世,参加国庆大典。
  “八兽”舞历来是大安人最为喜爱的民俗节目之一,李镇水老人介绍了旧时大安“八兽”表演情况。
  出社前,“八仙”穿戴上相应的服饰后由化妆师根据角色绘上脸谱。 “八兽”表演者穿上草鞋。据说,草鞋可以辟邪,底加皮革,上大铁丝,不怕玻璃铁钉,和着鼓点,踏地有声,因有“六耳”,俗称“六耳鞋”。各切准备就绪,汇集于北社帝爷公庙前,即现在的大安镇文化广场,举行“化眼”和“点睛”的仪式。
  广场上早已设好神坛,“师公”(“师公”即指道士)开坛设法,办符开光,“八兽”架在木椅上按大小一字儿排开(各种狮表演前都是放在地上,只有“八兽”架在木椅上),“八仙”站列一旁。
  “师公”办符开光后,还要表演“上刀山”、“过火海”等节目,接着为八位仙童“化眼”,道士口中念念有词,用柳枝将符水洒在八位仙童身上,这叫“化眼”。意即此八童非童也,乃真“八仙”也,是八仙的替身和代言人。
  接着,道士手提朱笔,口中念念有词,依次在八兽眼中各点一笔,这叫“点睛”。意即此时起,此八个庞然大物即八仙所骑之神兽也。
  据老人说,没有通过“化眼”和“点睛”的“八仙八兽“,不是真的“八仙八兽”,通俗地说,它们就没有法力为民赐福和驱邪了。
  仪式完毕,接着进行巡游表演。旧时大安有四大宫庙,分布于四社头,八兽每到一社,必先参拜。大型的节庆还有其他的表演队伍参加,执大旗、扛排风、、精彩纷呈,奏八音、办土景,一路浩浩荡荡。首先在玉虚宫参拜元天上帝后,从广场出发,主要路线:南门町→扶安寨→→篮箖大巷→周厝巷→米街→堀仔尾,参拜妈祖;又经后街→中街→鱼街→围仔,参拜华光爷;再经油车头→街仔顶→猪仔街,参拜碾师爷;最后经石榴脚→上五宫→重回广场帝爷宫。此时,已周游大安列街列巷。
  各社头有专门制作“八兽”的艺人,他们对各兽的制作各有所长。据知情者说,近代的制作艺人有:西社的康娘桂、陈荣制作青牛、林子付制作猛虎;北社的黄标制作大象,父制作麒麟和雄狮。“八兽”个个都是庞然大物,制作耗时耗资。因室内空间限制,只能分解成各部位制作,出社时才组合而成。制作材料有竹、木、麻、铁、布等。
  据艺人李成介绍,“八兽”头部制作先用竹片、铁丝扎架,再用猪糊牛皮纸,最后上色彩绘;体部制作先制好长方形木梯,前后装置扛八兽的扁担,中间上置一小凳及,用竹篾均匀固定在木梯上,形成圆柱形兽体,之后,在上面披上麻袋布,再披上用布缝制的各种兽皮,最后根据兽体外观彩绘即成。各兽制作稍有差异,如绵羊,还要粘上棉花,猛虎尾巴的长度等于虎的体长,内用长竹片、大铁丝绑制,使之在游行时能不断的颤动。大象的鼻子要能伸缩自如。总的一句话,八兽的制作,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转述)2. 大安镇南溪滚地金龙  根据广东省陆丰市大安镇南溪村老人黄天枢藏书中的记载和部分知情者的叙述,“滚地金龙”始创于南宋,明嘉靖年间,黄氏光昭公一支从福建漳州移居广东陆丰南溪村,带来《滚地金龙演史传》的传本。黄氏南溪“滚地金龙”繁衍了十七代。后来由该村的金龙艺师、传统武术师传到陆丰潭西镇深沟村,大安镇的安博、下安联、顶潭、安塘村,西南镇的两军、下村,陆丰城东镇的上神山村等地。
  南溪村“滚地金龙”表演时,由二人钻入“龙身被套”,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整个表演过程分为“开场见礼”、“打围巡洞”、“游潭戏水”、“洗鳞”、“闻雷”、“迎雷起舞”、“驾云飞腾”、“收场还礼”八个舞段,表演中模仿的龙旋舞飞腾、戏水嬉耍、沉思奋醒、柔静盘曲、勇进等动作。伴奏用威武雄壮、嘹亮开阔的海陆丰正字戏的“牌子大锣鼓”,大唢呐按不同的表演情节吹奏不同的曲调,有【宫娥怨】、【哭皇天】、【山坡羊】、【八板头】等曲牌。表情丰富、套路众多、舞段精彩、技艺兼善是这个舞蹈的基本特点。
  1996年,南溪村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称号,滚地金龙被编入《中国舞蹈志》,并在国家和省级地区的重大活动中多次获奖。
  滚地金龙之海城高跷
  “龙”自古至今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民间传说、古代建筑、文艺
  作品或饰物中,均记载和镌刻着它的形象。广东大安镇南溪村向’89广黄锐胜东欢乐节献演的《》,就是以龙为特色的广场艺术。顾名思义,它是在地
  上翻滚起舞的道具舞。龙头用竹篾精工扎制,蒙以绢纱和纱纸,再绘彩点金,龙
  身用丈余长、两米宽的布制成龙被,再在上面点彩描鳞,末端绘制龙尾,便告完
  成。表演时,锣鼓击乐奏起,两人分别钻入头尾,互相配合席地伸缩翻滚,舞蹈
  造型动作栩栩如生,十分动人。
  关于《滚地龙》的历史,在民间流传着一个传奇故事:在南宋时期,陆丰市
  大安镇南溪村黄氏始祖黄簪善身任高宗皇帝大臣,当时朝廷昏庸,国运不佳。黄
  簪善为了整纲肃纪,振兴国运,微服出访。一天,在民间偶得《地龙腾飞图》,
  甚为欣喜,遂描图献帝,高宗皇帝见开茅塞,从萎靡中醒悟,龙颜大悦,表
  示要整纲兴国,即命黄簪善按图制龙编舞招福纳祥以转国运,并谕示每年春节演
  舞祈民安。自此,《滚地龙》在南溪村沿袭盛传,成为黄氏闹春的传统保
  留节目。据传,在宋、明两朝,该村《滚地龙》曾被召进京城演舞。
  1984年《滚地龙》被发掘出来,引起省、市、地、县文化部门重视,并
  组织人力对其历史沿革、形式和内容进行了研究和整理。按“古为今用,推陈出
  新”的原则,在退休老师黄天枢的指导下,将该节目重新结构为:开场见礼、打
  回巡洞、游龙戏水、伸筋洗鳞、蛰伏闻雷、迎雷起舞、驾云飞腾、收场还礼等8
  个舞蹈套路。整个龙舞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气氛热烈,场面壮观,把地龙戏水
  ,驾云腾飞的形象刻画得活龙活现。该节目曾参加1986年全省民间音乐舞蹈
  比赛获优秀节目奖。同年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获三等奖。
  辽宁的《海城高跷》曾于1988年南来演出,它以欢快的节奏
  、奔放的表演、粗犷的风格,给羊城观众下深刻的印象。本届欢乐节,《海城高
  跷》再度南来献演,使羊城观众有机会再次欣赏这一充满辽南浓郁乡土气息的民
  间艺术风姿。
  你看,鼓锣声中,那身穿各式彩服,脚踩木制高跷的舞者在头跷的带领下,
  正自由自在地跑出各种阵式:先是二龙吐珠、双龙摆尾,继而、叠罗汉,
  表现出人们欢庆丰收、喜迎新春的心情。突然,伴奏鼓乐的节奏变缓,高跷表演
  转为一组组双人舞,层次分明地展现出男女青年爱情生活中的曲折和情趣。通过
  抢手帕、丢扇子等生活细节和演员细腻的表演,生动地塑造出各种人物的不同个
  性。接踵而来的是三人舞,幽默、逗趣,最后是群舞,显得火爆、奔放。而穿插
  其间的“”、“跑驴”、“猪八戒背媳妇”等根据传统节目创新的道具性
  舞蹈,结构简练,情节曲折。整个《海城高跷》的表演真是高潮迭起,扣人心弦
  《海城高跷》源远流长。300多年前,海城便有了踩高跷浪,喜迎佳节的
  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该节目1989年曾代表中国参加了维也纳国际民间艺术
  节,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好评。
  据该表演队的艺术指导姜素芬介绍:这支《海城高跷》表演队伍来自辽宁海
  城牌楼镇,24个演员平均年龄只有22岁。他们的表演谐趣活泼,技术娴熟,
  不但对于老一辈民间艺人所追求的稳、扭、浪等基本风格掌握得很好,而且在此
  基础上着意创新,使之节奏更紧凑,体现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和年青人的蓬勃朝
  春节前,当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组来到陆丰市大安镇南溪村时,全村男女老少倾巢出动,足见滚地金龙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事件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村委会主任黄智村文化站长李忠,忙着把滚地金龙得过的奖杯摆了一桌子,有15个之多。
  说话间,就在祠堂前的地坪上铺起了地毯,又把龙衣铺在地毯上,这条龙是爬在地上舞的。舞龙头的是黄智亭,20年前参加过国家艺术节,拿过大奖。他伏下身体,钻进龙衣,捧起龙头;舞龙尾的是黄钦胜,他一爬进龙尾,两个人变成了一条卧地龙。龙头开始在地上慢慢摆动,龙身渐渐扭成一团。突然它倏地往前一蹿,变成一条神采奕奕的游地长龙。只见龙头时而昂首前进,时而回头顾盼。它眨眨眼,伸伸舌,晃晃耳朵金龙队,犹如真龙降临。围观的人们精神大振,拼命鼓掌。那龙得到鼓励,一圈一圈在地上打滚,又平地往上一跃,大有翻江倒海的气势。
  黄钦胜是舞龙队的队长,龙舞的第16代传人。他说,村人舞滚地金龙的传统,源于南宋。当时族中有个人在朝廷当负责娱乐节目的大臣,为了取悦皇帝,就把家乡的龙舞向皇帝绘声绘色地推荐。皇帝大感兴趣要看演出,大臣马上召集家乡人训练。本来龙舞是跑动的舞,但是考虑到皇帝位于九五之尊,是坐在高处往下看,需要新创一套适合从俯视角度来观赏的动作。于是,这位大臣就创造了伏地而舞的龙舞———滚地金龙。滚地金龙在南溪村传了17代,目前已经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
  2005年11月,黄钦胜带队参加广东省民间艺术节,拿了金奖回来。现在只要有机会,他们就到处去演出,目的是把滚地金龙的影响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
陆丰市大安镇 -
大安镇方言
  大安镇分布着不少种方言,有源自闽南漳泉地区的闽南语,本地人一般称为福佬话。还有客家话,军话等方言。
  大安镇的福佬话在海陆丰地区来说是非常典型的闽南语,一般的大安人听得懂绝大部分的漳州话,厦门话,还有台湾话。因为这些地区的方言都是跟漳州话有着比较高的相似度。但是因为陆丰,海陆丰在外面挂着汕尾的名字。往往外地人会把包括大安人在内的海陆丰人认为是潮汕人。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大安福佬人的祖先多是来自漳州,莆田一带。而且时间并不很长,再加上比较闭塞,所以大安福佬人的口音还保持着非常原始的漳州腔闽南语的特色。例如“龙,宫,菊”“酸,饭”等字的读音都与漳州一致。不单单是字眼读法,在语句的声调上也跟漳州一带的方言相似度上非常高。大安美食  油炸圈
  一种利用平底勺子油炸成的美味食品,口感香脆、外脆内软。先是用平底勺子捞起足
  够的面粉与水的混合白浆,浆中放有葱。再放到锅里油炸,平底勺子上端有个折弯的小勾
  ,可以油炸时挂住。这样也省了用手端起来的劳累。锅上有个占锅五分之二大小的铁丝做成的网,用来放已经油炸好的油炸圈。蘸上一点蒜头油更是如虎添翼!凡是内外的人应该都会吃过。
  油炸好的油炸圈外表金黄,有黑葱(是因为油炸了才变黑的)点缀在外,人人见了也不得不迫不及待的掏出钱来买几个,但价格每隔几年都在上涨一次,小时一毛一个,现在五毛才一个!除此之外还有等。当地人称之为“夹吨吖”。
  但是在平时并不常见有的卖,只有在一些地方表演做戏时才会有。还真是会“趁火打劫”呢!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41:03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陆丰市大安镇涉毒人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