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高管发现总经理助理属于高管吗错误不提示,算渎职吗

反腐前哨:最高法最高检首次明确渎职罪主体涵盖国企高管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发布的《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首次明确渎职罪主体涵盖依法或者受委托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规定,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刑法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罪之外还于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了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的失职、滥用职权犯罪,实践中对于该立法解释规定的“组织”是否包括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存在不同意见。
负责人说,经研究,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与立法解释的规定并不冲突,前者针对企业管理事务,后者限于国家行政管理事务。因此,解释第七条规定,依法或者受委托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时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立法解释的规定,适用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国企高管缘何被纳入渎职犯罪主体?--秦前红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国企高管缘何被纳入渎职犯罪主体?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若干法律问题的解释(一)》,首次明确渎职罪主体涵盖依法或者受委托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该解释第7条明确规定,依法或者受委托行使国家管理职权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时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立法解释的规定,适用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本条所指立法解释,是指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之规定: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由于刑法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罪之外还在第168条规定了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的失职、滥用职权犯罪,既往司法实践中对于该立法解释规定的&组织&是否包括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存在不同意见。&&两高&的司法解释在学理上必然会重新激活一场由来已久的争论。即&两高司法解释&是个案解释,还是一般解释?是具体解释,还是抽象解释?&两高司法解释&是对立法和立法解释的补充或明晰,还是僭越立法或者立法解释重新造法?&两高司法解释&如若违反宪法和法律之规定,其制度化的纠偏机制应该是什么?尽管不断面临上述质疑,但&两高司法解释&事实上已起着统一办案标准、指导司法实践的重要作用。中国是一个采行成文法体制的国家,国家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专门享有,但国家立法的粗糙、僵滞以及国家立法机构的运行缺少灵便,效率低下的状况,事实上也使得中国法治的发展越来越依赖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司法解释。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法律解释的决定所确定的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之边界,也早已被现实击破。此种宪政体制与法律实践严重脱轨的现象,是未来中国法律变革必须认真对待并予以妥当解决的重大议题。否则现实问题凸显之下,法治统一淡出,仅仅让存在必要性证明制度的合理性,舍弃法治的终极价值追问,那将导致法律的权威永远无法生根发芽。国企并非中国所独有的现象。国企之存在初衷在于因应重大公益性、重要民生性、竞争不能性所必须。但当下中国的国企耦合了计划经济、资源掌控、行政垄断以及以及意识形态等多重元素,使得其所行所为时常偏离大众观感。国企高管选聘的晦暗不明,使其成为权贵自由进出的特权花园;市场与权力的双重嫁接,滋生权贵资本;过度的市场与行政垄断,使得民资望而难入其门;经营效益低下与高管巨量高薪形成绝然反差;奢靡无度与资产重大流失让民众怨声载道&&国企高管渎职犯罪最为显明的特质是渎职行为与贪污贿赂双栖双飞、共生共养、相互勾连、因果关系纠缠不清。当下常见之国企高管渎职犯罪行为主要有以下各种:借由对外合作之际,让利外(对)方,收取巨额回扣;上下勾结,故意降低下属单位上缴利润,瓜分或者挪用隐匿资产;另开私人公司,分流国企利益,或者制造虚假债权、债务,掏空国企资产;利用监管承包、租赁之际,相互勾结,虚列开支,虚报产值,扩大成本,隐瞒利润;好大喜功、盲目决策,造成巨大投资浪费;巧立各种盲目,集体私分国有资产;滥用管理职权,私设&小金库&,或者内外勾结,窃取国家金融资金;不顾国企盈亏和长远发展,变卖厂房设备,或者盲目提供抵押担保,杀鸡取卵,损害企业动脉&&综合上述现象,过去法律仅将赌注犯罪主体限缩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难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状况和司法实践中打击渎职犯罪的现实需要。将所有国企高管渎职犯罪一律归类为企业、公司人员的渎职犯罪,则又不符合罪刑法定、罪行适应的刑法原则。两高司法解释是为了缓解法律规范与现实紧张关系的一个重要举措,其成效如何,当由未来的司法实践来予以检验。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 · · ·
发表评论:
馆藏&2607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两高发布司法解释:渎职罪主体涵盖国企高管--财经--人民网
两高发布司法解释:渎职罪主体涵盖国企高管
&&&&来源:&&&&
&&&&&&字号
  据新华社电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发布的《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首次明确渎职罪主体,涵盖依法或者受委托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规定,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刑法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罪之外还于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了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的失职、滥用职权犯罪,实践中对于该立法解释规定的“组织”是否包括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存在不同意见。
  负责人说,经研究,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与立法解释的规定并不冲突,前者针对企业管理事务,后者限于国家行政管理事务。
  因此,解释第七条规定,依法或者受委托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时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立法解释的规定,适用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责任编辑:李海霞、聂丛笑)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中国打响第一枪?看人民日报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发现违法是渎职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