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a怎么cura 添加支撑i3的工作平台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南极熊推荐
通知社区首发每周迭代
主题帖子积分
Ultimaker打印前台: Cura软件使用指南之基本设置
在Cura中,什么设置最重要:
Cura是一个非常好的打印软件,用来帮你处理所有的打印工作:显示,调整大小,切片,发送到打印机打印。但是它不会帮你设计或者修改你的模型。
在这里,我们的例子是Cura 12.08 Linux版。
务必正确配置你的线材速率(steps-per-E)!
Cura 12.08有一个非常友好的向导界面来那个帮助你配置的线材速率。这个配置在首次运行的时候是强制执行的,但是强烈建议在你每次需要更换一个线材的时候都运行下一个向导。因为这个进料速度多少取决于你材料的硬度,而不正确的配置有可能会对你的打印产生坏的影响。
2.png (139.4 KB, 下载次数: 75)
Ultimaker打印前台: Cura使用指南之基本设置
17:03 上传
保证你的线材已经完全顶出至热端,然后沿着碰头剪齐,点击“extrude 100mm filament”,然后精确测量进料机辅助后喷头吐出的线材的长度,回填到界面,点击&Save&。每次打印前,最好都使用全新的一段线材,因为线材有可能在上一次被稍有改变,再次进入进料器有可能会有影响。
送料速率:线材直径和进料马达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配置中,最最重要的是不要过快的送料,因为送料过快是这些如毛刺,卡死,起泡等问题的最终原因。如果“step per E”进料电机的速度已经正确的校准了之后,千万别去调整它了,只调整线材的直径。你必须确信你的进料器是以合适的速度在运行的,而线材直径只会以其他方式来影响估算。
在此强调,千万别随意修改线材直径用于补偿进料电机的速度,最好是再次运行下向导来校准你的进料电机,然后微调你的直径。(已知的,如果你的微调大约是0.02mm,那么你就能得到100%确信的对于全填充打印物体的影响,100%也就是肯定会受到影响)如果你指定的线材直径和现实的不符合,那么你会遇到麻烦,最好是回头再检校准下“steps-per-E”
在测量线材直径的时候,请沿着线材测量多个点,来保证一个均值,有些线材变化多端,实在不好判断。
在校准之后,为了得到更好的效果,你有可能需要再调低点线材的直径(经验值,一般是如果测量的是3.0 - 3.1 mm,最好设置成3.0 mm)有一点,你买了一个便宜的卡尺,但是能够保证小数点后1位是正确的,那够了。软件也简易你不要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然后,测试!打印一个100%填充的表面,然后打印3或4层,同时确保Z轴上没有任何问题。
3.jpg (52 KB, 下载次数: 64)
Ultimaker打印前台: Cura使用指南之基本设置
17:03 上传
每次送的太多了(这只是第一层,不具有参考意义)
4.jpg (18.18 KB, 下载次数: 74)
Ultimaker打印前台: Cura使用指南之基本设置
17:03 上传
好一些了,但是还是有点太多(进料速度太快,接头处明显的堆积偏大)
终于开始3D打印设置了
如果你知道有个&quick print option&,别用它,因为它没有任何帮助,切换到&normal mode&。
5.png (125.3 KB, 下载次数: 60)
Ultimaker打印前台: Cura使用指南之基本设置
17:03 上传
层高:每一层有多高,一般来说是0.2,如果你疯了,请选择小于0.1,结合后面的“皮肤”打印选项,你将会得到0.1mm的外围,但是再小,比如0.05mm对于质量没任何帮助,而且它将花费更长的时间打印。
顶端/低端层厚:为了一致性,一般顶端和低端会和普通层高一样厚。调整这个值会影响打印时间。
外围层厚: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确保你打印的物体的鲁棒性,尤其是中空的物体。一般来说1.2mm最小,最好是你喷头大小的倍数,大于2.0mm没有任何意义。有时候你需要不断的调整这个值的大小来打印更好的效果,这里建议你用gcode模式(3D查看模式的最右边的那个按钮)查看。
6.png (108.33 KB, 下载次数: 68)
Ultimaker打印前台: Cura使用指南之基本设置
17:03 上传
碰头移动路径,可以查看你的外围。
填充密度:100%填充意味着你需要一个完整固体,一般简易是80-95%填充,实际上和100%没有任何区别,同时可以有空间容错(如泡泡),如果你刚开始,20-30%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有时候可以使用50%和一个很大的外围(最大至3mm)为那些需要很强的鲁棒性的,如进料器。(配合六角填充模式,在专家模式下面)最后会有很好的刚性(3mm的外围)和很好的弹性(没有完全填充)
线条数目:一般是4,但是你可以更具你的经验来调整,以更好的控制喷头。
打印速度:60mm/s,或者80 - 100 mm/s用来打印花瓶。确定你的传送带都是绑紧了的。同时记住,速度越高,送料速度越快,越容易产生毛刺。
温度:最重要的设置之一,除了打印木材。一般是230 - 235摄氏度。最好是一开始设置稍高的温度,然后降低,用于融化线材,同时降低温度后还是没有泡泡。但是记得如果你打印小物体的时候,使用210 - 255的温度,因为喷头同样会传导一些热量给物体。
支撑类型:尽量少用,它会弄得你的热床上全是塑料,难以清理。当然如果你需要支撑,首先检查3D视角的X,Y,Z,XZ,YZ。选择最好的一面放在热床上,尽量减少支撑。当然,有些人成功的打印了10cm的支撑,你可以试下。
增加底座:如果你没有热床,这个很实用。它会在你的物体下面打印一层,用来确保你的东西牢牢的在板子上面。
线材直径:非常非常重要,但是一旦配置就不要随意更改了。(前面已经提到)
好了,以上就是Cura的基本配置,学会这些满足日常打印已经足够了。后续马上我们会给大家带来Cura的高级配置,尽情期待。
文章来自乐享3d
以下的教程都为swanglei 所写
最近Ultimaker发布了最新版的Cura,刚使用不久,想想好像我也没写过Cura的教程,而且应朋友的要求今天写了个详细的Cura教程,教程里面都是基于最新版的13.03。所以有什么说明不妥的地方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Page1: 基础界面在Cura基础界面第一选项是打印质量,这一栏可能经常需要改动。首先是Layer height ,Layer height正是打印模型由计算机软件生成每一层切面的层高,通常需要打印很精细的模型,通常可以选择0.1mm,如果对打印质量并不是太高的话,可以选择0.2mm或者更高,但是层高太大当然就意味着打印质量会有点差,当时节省了很多时间,所以主要还是要根据具体打什么模型选择层高。Wallthinkness壁厚是指模型切面最外层的厚度,通常设置成喷嘴直径的倍数。如果需要双层壁厚,0.4mm的喷嘴就可以设成0.8mm。底下的选项是Enable retraction,也就是使能回缩的选项,当模型需要跨越空白区域,挤出机构就会将材料根据设置按照一定的速度回缩一定长度。Fill栏主要就是一些模型填充包括底层层厚、填充率的设置,Bottom/Top thickness设置是根据每层层高的,一般会设置成层高的倍数,Bottom/Top thickness是打印最底层打印多少层之后才到填充的一个根据,如果设置厚一点的话效果固然会漂亮许多,几乎看不到里面的填充,而且机构性较强,但是需要花更长的时间。Fill Density是内部填充比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需要完全中空的打印效果只需要设置成0。在Speed&Temperture栏下一般改动的频率并不是很大,主要是一些平时打印的速度和温度设置,可以说是一个全局的参数设置。底下的Supportstructure设置是一些模型需要打印支撑或者模型底部的Raft(底板与模型的过度),支撑选项是通过下拉选项的方式选择的,一共有三个选项,首先是不添加任何支撑,然后是仅仅外观添加支撑,最后一个就是处处都添加支撑,一般设置的时候选择仅外表添加就够了。Filament栏主要是对材料的初始设置,并不需要频繁的改动。首先是材料的直径和下面的Packing density,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两个值没太大所谓,其实试验下来发现挺重要的,国内国外进口的材料可能存在这很大区别,可能国内材料里面添加了添加剂什么的,但是Cura本身会有推荐的参数,我用下来发现并不完全适用机器,主要针对的就是材料的密度,我实测下来发现国内的材料密度在1.23~1.28g/cm^3左右。
Page2:高级界面
& && && &Nozzlesize固然是喷嘴的直径啦,一般设置0.4mm就可以了,除非是0.3mm的喷嘴。底下的Skirit裙边设置,在此教程不再重述裙边的功能了,在Slic3r的教程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设置很简便,只有循环次数、距离。底下的Retraction设置还是挺全的,主要有Minimum travel最小使能回缩距离、挤出机构步进电机回缩速度、材料回缩长度Distance、在开始打印额外回缩材料的长度。
& && && &右上角的速度设置直接反映于打印速度,主要有主喷头移动速度、Z轴移动速度以及底层打印速度,这里Travel speed和Bottom layer speed尤其会需要经常的改动。对打印质量影响挺大的。
下面散热参数设置主要有使能风扇最小打印时间和全局使能风扇的选项框。下面的Quality有Initial layer thickness,顾名思义是初始层打印厚度,我一般会设成0.1mm,这还与平板和喷嘴的距离有关,我们可以手工的强行改动他们之间的距离,但是最好小心点。
1.png (48.36 KB, 下载次数: 14)
14:22 上传
Page3:其他介绍后面的两页就主要是开始结束的G代码添加,刚入3D打印机的朋友不推荐使用G代码,可能会出错,如果日后需要进阶,可以查找一下专门的教程。在File_Preference下最主要需要设置的是Stepsper E,他关系到打印机挤出机构供给材料的多少,它的设置与打印速度需要配合,如果有需要的话,在高速打印的时候,需要供给材料的速度跟上,也就需要降低这个E值;如果打印速度太慢,供给的材料太多同样很多有可能造成打印的模型外表面变形,如果发生这种类事情,就需要增加这个E值。其实这里这个值相当重要,对打印机影响特别大,在设置这个参数的时候需要用户对机器相当的了解,而且切勿让旁人随便乱改,因为很有可能造成损失。低下的机器设置选项则是一些机器最大打印尺寸的限定,使用软件初始这些值都是应该提前设置好,一般就无需再改动了。Cura另支持多喷头打印,低下可以设置挤出机构个数。再低下可以使能加热板,但这里我不建议使能,可以通过操作软件人工加热,这样更方便,免去了打印一个模型结束又要重复加热。窗口右边是一些与电脑串口连接的设置以及SD卡选项。
1.png (32.36 KB, 下载次数: 16)
14:22 上传
Page4:高级设定通过菜单栏里的Expert- Open expert setting里,进入到主设置界面。首先是Extra wall thickness for bottom/top,额外的底层和顶层壁厚,其目的也都是增加底层与顶层质量,初始值是0。低下的Cool选项里面则是对风扇的精确控制,包括最小速率、在第几层使能风扇以及风扇的最大最小的速度。如果使能了Raft,低下的是Raft详细设置,首先在模型映射区域额外的多出来的距离,此选项类似于裙边。然后下面有基础材料堆积的比率,支撑材料堆积的材料供给比率等一些设置。右边的填充选项就只有圆形填充、直线填充、蜂窝八角形填充、矩形填充,下面的Infill overlap是填充时占据外框的比率,因为有可能材料挤压的程度不够,与外框粘连结合的强度不够,就可以设置这个比率,这样模型外围就不会有缝隙。下面的是桥式结构打印速度设置,一般打印这种结构需要高速打印,并且结合风扇的散热作用,才能尽量保持基本结构。后面的是G代码生成路径循环的根据,可以根据打印机特性设置成先打印外框再打印内部填充,原因是先打印填充,散热比较快而且定性很快,再打印外框会造成挤出的材料沿填充材料的突出部分变形,那么就不能打印出来很好的表面质量。相反,如果先打印外框也就是说先定型外框,再填充内部就不会造成模型外表的损失,所以这里推荐是Primeter&Loops&Infill。再后面的就是回缩材料的条件选择,一般按照原始值就可以了。
1.png (50.36 KB, 下载次数: 15)
Ultimaker打印前台: Cura软件使用指南之基本设置
14:23 上传
Page5:模型的基本操作新版本的Cura对模型的处理改动挺大的,首先不得不说效果倒是挺漂亮的,挺人性化的,但是不得不再多按几个按钮。模型移动,会出现三维的三条线,用鼠标分别点击并且旋转到需要的角度就可以了。剩下的无论是镜像还是比例放大缩小,都变化挺大的,但是相信使用习惯了就好了。
1.png (58.96 KB, 下载次数: 13)
Ultimaker打印前台: Cura软件使用指南之基本设置
14:23 上传
最近一段时间,新版的Cura更新了强大的生成引擎,让生成Gcode从此变成了瞬间。。。。。。。。
首先,我这里针对的对象是已经玩过Cura的用户,一些老的设置就不用再多说了,因为实在太简单了,我只讲一下很重要并且需要灵活运用的参数。
这里增加了brim选项,其实实际打印的时候不怎么建议,主要他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翘边,因此在模型周围增加了多余的周边,增加底面的粘结力,就不怎么容易翘。
print speed我们已经确信是实际打印机打印的喷头移动速度,然而后面的Travel speed是在打印过程当中,喷头不需要挤出材料,也就是“无用&的移动的喷头移动速度,这个影响不大,但是这个值恰恰也很重要,因为它跟Retraction设置息息相关,如果Travel speed设置太大,Retraction设置又太多,那么接口处就会打印的很差。移动速度太慢,很容易就想到接口处又会有很多多余的材料,影响表面质量。
Initial layer thickness主要是在首层打印的时候,比如说我设置了0.2mm,那么第一层高度就是从0.2mm开始往上面计数的,逐渐增加高度。其目的我想是实际打印的时候,平台的高度可能因为某种原因产生了变化,那么如果里喷嘴的距离太近,首层很可能造成材料被堵在喷头里面,给挤出机构太大的压力,严重的顺坏掉PFA夹持件,轻点的就造成PLA在管内弯曲变形,或者挤出机构打滑等等一系列的影响。。。
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Infill speed,这个值是我很喜欢的,其实就是模型内部结构填充的速度。看过我其他教程的人应该会清楚,其实跟slic3r的是一样的,这个参数跟print speed完全隔离,也就是说你可以在几乎不影响外表质量的前提下增加实际的打印速度。这是一个很让人兴奋的事!!!
1.jpg (38.33 KB, 下载次数: 14)
Ultimaker打印前台: Cura软件使用指南之基本设置
14:25 上传
cool head lift是在打印一些顶上比较尖或者小的模型的时候,喷头会移动到旁边再继续回来打,这样是为了散热,因为一直打印,尖的模型会塌下来,影响质量,这里建议选上。
底下的STEPS E值我们改成0,这样就跨过再次设置了,因为一般的机器里面固件已经写好这个值了,主要是为保险起见!
1.jpg (57.88 KB, 下载次数: 16)
Ultimaker打印前台: Cura软件使用指南之基本设置
14:26 上传
2.jpg (58.12 KB, 下载次数: 16)
Ultimaker打印前台: Cura软件使用指南之基本设置
14:26 上传
由疯狂3d培训机构翻译的最新14.03已经汉化成功欢迎下载使用
不错,已学习,不过这东西还是挺难搞的
经常参与各类话题的讨论,发帖内容较有主见
经常帮助其他会员答疑
经常在论坛发帖,且发帖量较大
长期对论坛的繁荣而不断努力,或多次提出建设性意见热门标签:
3D打印教程
当前位置:
【打印虎原创】RepRap_Prusa_i3_3D打印机软件安装图解教程Mac版
本文转载至“打印虎网站“,是打印虎精心制作的教程,希望各位喜欢。原文链接:/tutorial/273.html
上次打印虎给大家介绍了如何在Windows下安装RepRap Prusa i3 3D打印机的软件,可现在有很多朋友,已经不用Windows,改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Mac OS X了,那在Mac机上如何安装3D打印软件呢?打印虎这次给大家带来了详细的图文教程,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步,开机
不论是在Windows下,还是在Mac OS X下,想用3D打印机,第一步当然是开机了。对于很多Prusa 3D打印机来说,所谓的“打开”,就是把电源插在接线板上,这些简易版本的3D打印机并没有一个开关按钮。如何判断电源是否已经连接了呢?最简单的办法是观察打印挤出头上的风扇。这个风扇是常开的,所以只要电源连接好了,这个风扇就应该工作了,能够看到扇叶是转动的,而且多多少少会有些噪音。
第二步,安装USB驱动
在苹果Mac OS X下安装Arduino的驱动程序,相对Windows可能会简单很多。如果你和我一样,用的是最新版本的Mac OS X 10.9,那么恭喜你,你什么都不用做,这一步可以直接跳过了。因为Mac OS X 10.9已经自带了Prusa 3D打印机所需的FDTI USB驱动程序。直接把3D打印机的USB口插上,就可以了。
可惜的是,即使3D打印机已经连接成功,Mac OS X的界面上也没有任何提示。那我怎么知道现在是否已经连接好了呢?这还是有办法的,在“应用程序”-“实用工具”里面,打开“终端”,也就是Mac OS X的字符控制界面,键入命令
ls -l /dev/cu*
当然,如果你是Mac的高级用户,iTerm会更好用一些。不知道iTerm是什么?那就还用“终端”程序好了。
可以看到,除了两个蓝牙设备之外,还有一个“/dev/cu.usbserial-A603IK3K”,这个就是我们的3D打印机设备了。你的设备虽然可能跟我的名字不完全一样,但如果出现了类似这样的设备文件,说明打印机驱动已经正常工作,下面我们可以使用它了。
万一你还在用老版本的Mac OS X,发现把3D打印机插在Mac电脑上之后不能直接出现/dev下面的设备文件,可以使用驱动程序安装软件FTDIUSBSerialDriver_v2_2_18.dmg(,)。具体安装的方法不难,就不详细介绍了。
驱动安装好了,意味着电脑和Prusa之间的通信通道已经打开,它们随时可以对话了。对话的内容,当然是围绕着3D打印啦,比如电脑会通知Prusa,把打印头移动到某个特定的地方,或者现在开始加热挤出头,之类的。Prusa也会回答电脑的提问,比如加热板、挤出头现在的温度,等等啦。当然这些对话的内容是有严格的规范的,电脑和Prusa两边也必须同时了解这些规范。假如通信的两边对话的基础语言都不同,出错就在所难免了。第六步的最后,你可以看到,在电脑控制软件Repetier-Host Mac里面,有一个专门的显示记录窗口,里面所列的就是电脑和Prusa之间的对话内容。
第三步,给Prusa刷固件
看到这一步的标题,可能有人就有问题了。什么叫“固件”啊?看起来好神秘的样子。其实固件一点也不神秘,所谓“固件”,其实就是芯片里面的软件。相比于电脑里面的软件,芯片里面的软件修改起来更加麻烦,需要专门的工具才能做到,看起来是“固定”的,所以就得到了“固件”(Firmware)这个名字。
上面说了,电脑和Prusa两边的通信,必须精确地符合同一种规范,3D打印机才能有效的工作。保证两边符合同一种规范最好的方法,就是两边同时用已经被验证兼容的软件、固件版本。当前3D打印机发展比较快,可能过不了几个月,原来的规范就会被新版规范所代替,因此给Prusa刷固件,也就是升级,就成了一项必须的工作。
因为Prusa上可以操作的界面很有限(真的有可以操作的地方吗?),因此刷固件这件事,还得借助电脑才能完成。光有电脑还不行,还需要专门的软件工具,这个刷固件的工具就是arduino软件环境了。这个软件环境的尺寸可不小,大约有80M。我下载使用的是最新稳定版本arduino-1.0.5-macosx.zip(,)。
下载完成之后,解压这个zip文件。如果你习惯于在下载堆栈中操作,单击.zip文件就可以了。如果你习惯于在Finder中操作,那就需要双击这个.zip文件。总而言之就是进行解压缩的操作。
解压缩完成之后,并没有像一般情况下产生一个文件夹,而是直接得到了Arduino应用程序。(Mac高手自然知道,这玩意其实就是个文件夹)。这时Arduino已经可以运行了。完美主义者会把Arduino拖到“应用程序”文件夹里面,变成一个“普通的”程序。这时安装就结束了,你随时可以从应用程序中启动Arduino了。
如果Arduino是你非常常用的程序,你还会希望把它加到桌面托盘上。这又是一个拖放操作,非常容易就可以搞定。现在,我们启动Arduino,可以看到:
话说Arduino其实是一大家子,Melzi只是个养子,不是亲生的就没有地位啊,想要给Melzi刷固件,光有Arduino环境还不够,还需要加一套与硬件相关的配置文件sanguino_melzi.zip(,)。
把zip文件下载下来,与刚才一样解压,就是图中那个sanguino文件夹了。(解压缩后的Arduino应用程序已经被我拖走了)。
再开一个新的Finder窗口(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菜单“文件”-“新建Finder窗口”),切换到“应用程序”文件夹,右键单击Arduino弹出环境菜单,再选择“显示包内容”:
在Contents/Resources/Java/hardware下面,把刚刚解压得到的sanguino文件夹拖进来。如下图所示:
有了这套与硬件相关的配置文件,再重新启动Arduino,就能在Arduino的菜单里面看到一个新菜单项了。看到菜单Tools – Board最下面的Melzi 1284p 16mhz了吗?就是它。别忘了选定它!如果你打开之后这个菜单项没有出现,说明前面一步做错了,回去再检查一下吧。
刷固件工具Arduino准备好了之后,就该准备固件程序了。由于Prusa是完全开源的3D打印机,各种变种特别多,所以固件是否适合你的打印机,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这个问题未来打印虎会单独写一篇教程说明,请关注打印虎的更新内容。对于使用标准Melzi控制板的3D打印机来说,就比较简单了,只要下载Firmware_for_Melzi.zip(,)就可以了。
下载完成之后,还是把这个zip包解压在“下载”文件夹下面,如下图所示。
这时,我们可以用刷固件工具Arduino打开它了。在Arduino的菜单上,选择File-Open…,在文件打开对话框中,把路径切换过去,双击进入PRUSAi3文件夹,往下拉滚动条,就能看到PRUSAi3.ino了。打开它。
马上出现了一个新窗口,如图。这才是我们要的窗口。直接点Upload,也就是那个向右的箭头就可以了。
实际上,在Upload之前需要先选择正确的串行端口。上面说过了,我的3D打印机连接在/dev/cu.usbserial-A603IK3K上,你需要先确定你的3D打印机连接的设备文件名。如果你不记得了,参考上面的文章。如图。
串行端口选择好之后,点Upload按钮。注意右下角红圈里面的文字,Board设置和Serial Port设置这两项必须都正确才行。
这一步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可能要等待一分钟左右,进度条消失的时候,如果你的结果跟我的一样,那说明Arduino刷固件成功了。否则,就是出问题了。比如这样:
这是一个典型的出错的情况。说明串行端口指定错误,检查一下先!
第四步,安装Repetier-Host Mac软件
固件刷好之后,就意味着3D打印机已经完全准备好了。下面我们安装电脑端Mac OS X上的控制软件Repetier-Host Mac。安装文件是Repetier-Host-Mac_0_56.dmg(,),3D打印机马上就可以开始工作了哦~
下载完成之后,就可以开始安装了。打开dmg镜像文件,发现是一个很简陋的状态:
虽然简陋,但也足够了。跟上面一样,使用菜单“文件–新建Finder窗口”再打开一个Finder窗口,切换到应用程序文件夹,把Repetier-Host Mac图标拖进去,就完成了。如果需要经常使用,可以考虑把应用程序文件夹里面的图标,再拖到桌面托盘上。
启动Repetier-Host Mac程序,会弹出这样一个对话框。很明显,点击“打开”。
主窗口打开的同时,还会再弹出一个对话框,询问是否自动检查更新。选择Check Automatically让软件自动检查就好了。
这时候终于可以看到软件的主界面了:
用过Windows版的用户,会发现Mac版的Repetier-Host Mac软件与Windows版本大体上非常类似,3D窗口显得比较简陋一些。这也许是因为Repetier-Host的Windows版本比Mac版本更新的原因。下面我们来配置一下环境,之后就可以开始使用3D打印机了。
第五步,Repetier-Host Mac软件打印机配置
刚刚安装完成的Repetier-Host Mac软件还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配置。
首先是按下软件右上角的“Printer settings”按钮
打印机设置对话框会弹出来:
这个页面的关键,是画着红圈的两项。通讯端口(Port),要选择为我们的3D打印机驱动安装时显示出的串行端口号。通讯波特率(Baud Rate)要设定在115200。
切换到第二个面板“Behaviour”,关键点画着红圈的几个位置。一个是停机位(Dump area position),通常就设定在0, 0, 0处。然后是“任务中断结束后关闭加热床(Disable heated bed after job/job kill)”,建议不打勾,也就是不关闭加热床。还有“任务中断结束后关闭马达(Disable motors after job/job kill)”,建议打勾,方便手动操作马达进行调整。
这几个选项都不是特别关键的选项,不论设置为什么值,3D打印机都应该可以正常工作。
第三个面板是打印机形状(Dimension),也就是实际打印机的长宽高(Print Area Width / Depth / Height)。根据打印机的实际情况设定就可以。我的打印机是200, 200, 180。
最后一个标签页“高级(Advanced)”通常用不上,所以到这里对打印机的配置就结束了。其中,最关键的还是第一个面板里面的内容。如果没填对,可能会造成电脑和3D打印机连接不上,所以一定要好好填写对。最后,按下“OK”按钮,完成整个设置过程。
第六步,手动控制测试
到这里为止,我们已经完成了所有的步骤!但要验证电脑和3D打印机是否确实连接到一起了,还需要简单测试一下。因为目标是检查电脑和3D打印机的连接是否成功,我们就不用打印复杂的3D模型了。这里我们介绍一下手动控制,用手动控制的方式进行这项测试。
回到Repetier-Host Mac主界面,先按下左上角的连接按钮(Connect),等到按钮变绿,就代表连接已经成功了。这是还没有连接上的状态:
这样就代表已经连接好了:
然后把右侧窗口切换到“手动控制”面板,可以看到这样的界面。如果你屏幕不够大,可能只能看到这个窗口的一部分,使用右侧滚动条上下滚动窗口即可。
这个界面上,上面用红色字体列出的的X, Y, Z三行,包括其中的小房子Home按钮,以及后面的带数字的按钮,都是用来手动调整挤出头位置的。现在可以试一下,先按下X行的小房子Home按钮,如果一切正常的话,你的3D打印机应该在X方向复位了。
复位之后,X这一行就不再显示为红色,而变为了黑色。再按下X行的带有数字10的按钮,代表这一次将向X正方向移动10mm距离。按下试试看。
你可以再尝试按下其他按钮。我的打印机在每个方向上,负向都有轻触开关,步进电机不会越位,正向就没有这样的硬件保护措施了,但我们之前在打印机设置里面填写的打印机形状,会在这里起作用。还记得吗?我的打印机是200mm x 200mm x 180mm的大小。这样,当你操作挤出头向X轴正向移动超过200mm时,Repetier-Host Mac程序会自动忽略你的指令,不会超出这个预设的范围。
在这个界面上,还可以单独操作挤出头、加热床以及风扇等3D打印机部件,但这些都不是我们这个安装教程所关心的了。想要了解这些内容,可以看打印虎的另一篇教程,,这里就不再继续深入了。只要你的打印机能连接上,基础的操作能够按照指令进行,就可以充分说明现在的连接是正常的了。
最后,让我们再看一下,最下面的显示记录窗口。
这个窗口,包含了所有电脑和3D打印机之间的通讯对话。所有对话的具体内容,都一一列在这里了。所以如果我们懂得他们的语言,就可以更好的理解3D打印机,可以更容易的操作它,出了问题也可以深入的分析。在这里,我只想告诉大家电脑和Prusa 3D打印机之间交流的语言叫做G-code。未来我们会给出专门的G-code方面的教程,请关注打印虎的更新内容。
第七步,总结
经过一整套折腾,我的电脑和3D打印机终于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了。回顾一下,这里面需要的软件包包括:
FTDIUSBSerialDriver_v2_2_18.dmg
USB设备驱动程序
arduino-1.0.5-macosx.zip
Arduino环境,刷固件工具包
sanguino_melzi.zip
Arduino环境Melzi配置文件包
Firmware-for-Melzi.zip
3D打印机端固件包,用于Arduino刷固件工具
Repetier-Host-Mac_0_56.dmg
电脑端控制软件Repetier-Host Mac
所有的这些软件包,都可以在这里下载到(,)。
新买来的Prusa 3D打印机,仅仅是安装好,还不能直接开始进行3D打印。如果直接就开打,估计打出来的东西质量会很成问题。想得到高质量的打印结果,必须先对打印机进行校准。里面,详细讲解了挤出的校准方法,需要的话可以参考一下。祝大家玩机愉快~
想看更多的打印虎教程,请访问。有任何相关的问题,请
联系打印虎 QQ
(责任编辑:admin)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请分享转载一下:
?&4000.00购买?&42800.00购买?&4999.00购买?&3398.00购买
本公司专业研发3D打印机及周边产品 出售产品有 打印机机壳 内部小部件零件 3D打印耗材 打印样品等等,请亲们将需求和需要 直接Q或者旺我哦,客服MM将为您......?&4000.00购买◎关于图片 小店所有物品图片为掌柜亲自以实物拍摄,因掌柜非摄影专业人士且无专业拍摄场所,图片效果不够美轮美奂,但掌柜可以保证全部为实物拍摄。 ◎关......?&42800.00购买CreatBot 3D打印机DH02震撼上市 全新中文显示屏,脱机操作,方便快捷,全国首发!......?&12800.00购买MakerBot 第五代产品在第四代的基础上无论是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有很大改进,据MakerBot官方信息,MakerBot 3D打印机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MakerBot 3D 系统......?&38000.00购买
当前位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ura中文版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