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李政道和杨振林 中国清华的学生可能超过他们那?还有他们与爱因斯坦推翻牛顿 牛顿 阿基米德这些巨人比呢

昨天起,媒体及社交网络因为一个中国老人的名字而沸腾:屠呦呦。这个被誉为“青蒿素之母”的85岁中国女药学家,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昨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祝贺屠呦呦获诺奖。“政事儿”发现,中国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同样关注诺奖。
晚年在中南海接见杨振宁和李政道
  毛泽东与杨振宁
毛泽东晚年,除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一般很少接见客人。不过,他接见了两名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
1973年,杨振宁和毛泽东的见面,是在毛泽东中南海的书房里。谈话结束以后,杨振宁说他快走到门口时,毛泽东和他握了握手,并且说他年轻的时候也希望在科学上能够有所贡献,不过自己没有做到,他很高兴杨振宁能够对人类的科学有所贡献。
《李政道文录》一文记载:日早6时许,在北京饭店,李政道的房间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有人通知他,毛泽东想在1小时内在中南海的住所见他。令他惊奇的是,会见时毛泽东想了解的第一件事情竟是物理学中的对称性,毛泽东问他,“告诉我,为什么对称是重要的?”
李政道如此描述这次会见细节:毛泽东询问了有关对称的深刻含义以及其他物理专题的许多问题。他对过去没有时间学习科学表示遗憾,但他还记得J.A.汤姆孙的一些科学著作,他在年轻时很喜欢阅读这些书。
李政道十多次回国,每次都与邓小平见面
  邓小平与李政道
《邓小平的科学家朋友——李政道》一书,记载了邓小平对李政道为祖国科学发展所提出的一系列建议给予的重视和支持。中国科学技术部等组织编纂的《春天长在丰碑永存--邓小平同志与中国科技事业》一书中,李政道则回忆了自己与邓小平多次见面交往的经历。
李政道说,第一次见到小平先生,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1974年5月,第二次是1979年在美国。“以后十多年,每年我回国几乎都见到他,而他每次谈话都很亲切和直截了当。他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他谦虚而又果断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4年5月,李政道在人民大会堂见到邓小平时,希望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为CUSPEA项目(即通过中美物理联合考试录取中国赴美留学的研究生)创造一个有利条件,同时建议先建立十几个博士后流动站作为试点;二是关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
“在小平先生的关注下,流动站的建议得以落实。”李政道表示,正是小平先生的亲自过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才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完全达到原设计要求的实验设施,“没有小平先生,就不会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在北戴河一次会见5位诺奖获得者
  江泽民在北戴河会见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马库斯、米歇尔、丘成桐等。
日,江泽民在北戴河会见了6位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其中5位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马库斯、德国马普学会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米歇尔。
当天下午4时,当6位科学家进入会见厅时,江泽民跟他们握手,说“很高兴有机会在北戴河与各位见面。你们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今天,我想听听你们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看法,以及你们对中国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的意见和建议”。
日,在人民大会堂,江泽民会见了前来参加2002年世界高分子大会的三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的艾伦·黑格、艾伦·马克迪尔米德和日本的白川英树。他们因为对“导电聚合物的发现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而被授予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会见中,江泽民介绍了中国在高分子科学研究及高分子材料工业方面的发展情况,并表示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技术和基础研究方面的国际合作。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江泽民一直主张和科学家交朋友。其1997年首次访美期间,曾在他下榻的在世纪广场旅馆会见了199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他还曾专程参观过丁肇中等科学家的实验室,杨振宁、李政道等人也曾多次受到他的接见。
先后几次接见丁肇中
  胡锦涛与丁肇中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发现,胡锦同样多次接见诺奖获得者。
当选国家主席三个月后,他于2003年6月出席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时,会见了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听取了丁肇中关于他近年来工作和下一步设想的介绍,特别是有关阿尔法磁谱仪研究项目的情况,并祝愿有关科研项目不断取得新进展。
日,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海外人才回国观礼团,丁肇中是观礼团的团员之一。官方发布的图片显示,胡锦涛跟丁肇中握手、交谈,交谈过程中胡锦涛还打手势。
这之后,丁肇中接受采访时说:他曾经向胡锦涛报告过中国参加AMS实验(AMS是一种宇宙粒子探测器,实验目的在于探测太空中反物质和暗物质的存在,从而验证宇宙大爆炸及粒子物理的相关理论)的意义,中国政府对这个项目也有很大兴趣。
2006年,胡锦涛当选国家主席后首次访美,期间曾做客盖茨家,盖茨邀请的嘉宾中有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李·哈威尔。
阅读多部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习近平在西雅图演讲时谈到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
据媒体报道,习近平爱读书,早年知青时期带一箱子书下乡,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去年以来,他访问俄罗斯索契和法国巴黎时,以及上月访美时,都曾提到自己阅读的“书单”。自“书单”中,“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发现了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作品。
上月访美在西雅图演讲时,习近平说,“海明威《老人与海》对狂风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第一次去古巴,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第二次去古巴,我去了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点了海明威爱喝的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我想体验一下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
1954年,海明威以他的小说《老人与海》等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去年2月,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习近平顺口说出了普希金、果戈里、肖洛霍夫等十几个俄罗斯作家的名字,说这些作家的作品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都记得很清楚。去年10月,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曾表示,他很喜欢肖洛霍夫,评价说《静静的顿河》对大时代的变革、人性的反映非常深刻。
肖洛霍夫是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等。
去年3月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时,习近平讲话中提到了孟德斯鸠、萨特等思想家,称“让我加深了对思想进步对人类社会进步作用的认识”;还提到了巴尔扎克、雨果和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称“让我增加了对人类生活中悲欢离合的感触”。
罗曼·罗兰是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等,萨特1964年也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还注意到,2013年10月,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以更大力度推进“万人计划”。
当时,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并行的“万人计划”刚启动不久。“万人计划”包括3个层次7类人才,第一层次100名,选择标准委为“具有冲击诺贝尔奖、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杰出人才”。
李克强曾接见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2009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的演讲嘉宾。
2000年10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访日时,曾面对日本媒体关于法籍华裔作家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问。
对于如何评价高行健获诺奖,朱镕基说“我很高兴用汉语写作的文学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汉语有无穷的魅力,相信今后还会有汉语或华语作品获奖。很遗憾这次获奖的是法国人不是中国人,但我还是要向获奖者和法国文化部表示祝贺”。
日,在中科院建院60周年讲话中,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特别缅怀前不久去世的两位科学家钱学森和贝时璋。
温家宝回忆,贝时璋去世前一天还在和几位国内科学家讨论2009年诺贝尔奖的问题,认为“我们有的科研成果其实离诺贝尔奖并不是很远,也许就一步之遥”。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自2009年起,北京市政府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一项高层次国际学术盛会——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迄今已经主办了6届。
2009年1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会见了出席2009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的演讲嘉宾,其中有詹姆斯·莫里斯、罗伯特·蒙代尔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会见中,李克强介绍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等。
昨天,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屠呦呦获诺奖的消息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立即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称“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他是钱学森华罗庚杨振宁李政道老师,中国爱因斯坦为啥乞讨到死?
他是钱学森华罗庚杨振宁李政道老师,中国爱因斯坦为啥乞讨到死?
据说,他曾经是比毛泽东毛主席工资还高的科学家,是我国物理学奠基人,然而,命运叵测,他含冤成“国家罪人”数十载,最终洗清冤屈,海内外上百名学者联名呼吁清华为他打造铜像!他膝下无子嗣,无欲无求,一门心思扑在中国奉献上,终其一生,为中国造就了79名院士。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中有19人是他的学生,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是他的学生,或学生的学生。他师从诺贝尔奖的得主布里奇曼,美国留学归来,前半生风光无限,年近七十竟被指控成反动权威,从此沦为“国家罪人”。他是中国物理学奠基人,说他是中国版爱因斯坦并不为过。他正直的个性注定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他就是中国一代大师——叶企荪。李政道感恩有他:“是他决定了我的命运。”华罗庚直言:“我一生得他爱护无尽。”他将年近19岁的李政道送去美国深造,多年后李政道成诺贝尔奖得主归国。他将仅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留在清华任教,再力排众议,将他送往剑桥大学继续深造。他所做的事,既是为了他的学生,亦是为了中国的发展。他一生最无法放下的,是他的那个含冤而死的学生——熊大缜。熊大缜被指控成特务,含冤而死。叶企荪一路为他申冤,最终却成了介绍熊大缜做特务的引导人。锒铛入狱,受尽折磨,脊骨被折断,身子完成九十度,大小便皆无法自理。他甚至一度产生幻觉。一代天才学者,竟落得如此下场。可他从不与人哭诉自己的苦悲,他后来被放出来,穿着一身破烂,一路乞讨。神志清醒些,遇到自己的学生就将人赶走。他那时未成洗清冤屈,就怕自己连累他人。一直到死去,也未得到公布。他就这样,无一人知晓地离开了人世。他所做的一切贡献,已经高于生命。直到1987年,他和熊大缜才在吕正操将军的努力下得以平反。经过15年,海内外的上百名学者联名做出呼吁,请求清华大学为其塑造光荣铜像。1995年,铜像终于落成。他一生的辉煌和光荣,终于在经年后得以世人皆知。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标准理论让杨振宁超过爱因斯坦,成为仅次于牛顿的伟大科学家。_杨振宁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896贴子:
标准理论让杨振宁超过爱因斯坦,成为仅次于牛顿的伟大科学家。
早在五十年代,杨振宁在美国物理学界就差不多是最高薪酬者,年薪五十万美金,他被称为战后最伟大的天才,战后著名天才有,,,冯.洛伊曼,,但是所有这些人被认为第一伟大的天才还是杨振宁。
五十年来所有的粒子的,大半功劳来自杨振宁,比如粒子,是希格斯使用杨振宁的标准理论做的预测,希格斯粒子是宝石但藏宝图是杨振宁提供的,杨振宁徒子徒孙诺奖几十个,标准理论描述了62种基本粒子,也解释了四种基本力,已经是一统天下的物理教皇了,地位超。
褒贬不一,求接近历史的...
这些屌人除了麦克斯韦出...
文文个人认为特斯拉造诣...
好在我大学还学过几年物理,杨的理论虽没学太通,但还是略知一二,恕我无知,你倒说说他哪几十个徒子徒孙获得?杨固然是个出色的但你也别吹过头,抬高和贬低一个人一样不可取,他跟,爱因斯坦比还差一二个档次,你这么吹他我想他知道了也不会同意,别再复制粘帖别人看似高深的评论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其实你也看不懂,从你的文字中我能看得出你是个对现代物理一窍不通的文科生,即便是高中就学到的牛顿经典力学你也不懂。所以你还是不要妄评论好
  比差点但也差不太多,牛顿是开创者,杨振宁是一统天下,是这门学科的阶段性终结者。  但比起比那是牛多了,爱因斯坦和旧的量子力学共享前沿,而标准理论统一现代,从描述从而释宇宙,解释了所有的物质质量和相互作用。有了标准理论就不再需要波尔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了,标准理论提出了规范对称概念,也不过是对规范对称的一种极端扩展而已。  标准理论仅仅用几个公式就描述了宇宙解释一切,杨振宁是一统天下的人物,对比的“经典物理”&标准理论&有何差别?经典和标准还不是一个意思?
  丁肇中希格斯等粒子物理学家,不是依靠标准理论,哪里会有新粒子的预测,依靠什么去预测和寻找?他们的诺奖首先应该是杨振宁的。  杨mills导致理论重大发展,格罗斯 ,泡利策,魏扎策QCD,温伯格, 色拉姆,格拉肖弱电统一理论, t霍夫特,veltmann的杨mills理论重整化。这些成就都获得了诺奖。
老杨还因宇称不守恒获诺奖, 统计物理中杨-巴克斯特方程闻名于世。 至少有三位菲尔兹奖的颁发和杨巴斯克方程有关。  综上所述,仅仅理论物理学与老杨有关的诺奖共10人次, 粒子物理学家不用再说了,菲尔兹奖有三个,你认为老杨是什么人物?
评价一个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和地位不是看他的研究有多“高级”多前沿多深奥而是看他的研究对整个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分量,懂否?因为科学总是不断发展的,后人的研究总会比前人的研究前沿,那是因为后人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研究,牛顿的研究现在看来是很“低级”的,一般的高中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而且牛顿力学是有局限性的,它只是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近似值,而接近光速运动下根本就不能适用,那要用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去解释,按照你的理解是否后来这些比牛顿研究更高级更前沿更深奥的量子物理学家们地位通通都超越牛顿?但事实是牛顿至今是公认对物理学贡献数一数二的科学家,地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只有爱因斯坦一个。而在你的文章又认为牛顿是最伟大的,这跟你认为杨振宁研究更高级而得出杨振宁超越爱因斯坦的结论矛盾,说明你对物理一窍不通,只是看来别人很玄乎的评论觉得杨振宁的研究很牛B ,很高级从而主观的得出杨振宁超越爱因斯坦结论。作为一个物理学专业毕业并学习过杨的规范场理论的学生,我并不否认杨对现代物理学的贡献,杨无疑是一个一流的物理学家,杨的“杨~米斯尔”方程的重要性或许能跟牛顿爱因斯坦的研究相提并论,但若因此认为杨就能达到他们两个的地位就错了,因为牛顿爱因斯坦的理论都是自己开创并独自完成的的,而杨只是在量子学的范围内跟他的学生一起提出了一个理论,而且他们开始的出发点就错误了,只是后来其他人的研究成果才显现它的重要性,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杨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运气成份,当然这不影响他的贡献,若打个形象的比方的话,好比有三幢同样的高楼,牛顿爱因斯坦分别独自完成所以建造,而杨只是与他的学生完成了地基建设,后来就不知道怎么建造了,接着由其他人来继续建造,直到现在差不多达到了牛顿和爱因斯坦楼的高度,从这个比喻,杨振宁跟牛顿爱因斯坦的差距一目了然。你要说杨振宁超越了爱因斯坦我可以肯定任何一个物理学家都不会同意。诚然尊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是应该的,华人能出杨振宁这样级别的科学家也值得骄傲和宣扬,某些人因为杨的私人生活和以所谓爱国为理由攻击贬低杨也不对,但像楼主那样,对物理一窍不通,只看了别人很玄乎自己都不理解的评论就自己得出所谓杨振宁超越爱因斯坦的妄论是不可取的,尊重一个科学家就是尊重他的科学成果,这种不尊重或者不了解事实就无限拔高甚至贬低另一个科学家来抬高自己支持的科学家的做法显然是对科学家的不尊重。
关于物理我觉得我们还是不要继续讨论为好,跟你说那么多还是鸡同鸭讲,你若固执的坚持认为在物理学上的地位杨振宁超越了爱因斯坦我也没办法,有些东西不是一个认识水平的人是不能讨论的,就好比我不可能说服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不信上帝一样,当然你若坚信你的看法是正确的,你可以拿这个问题去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问遍中国最前沿的理论物理学家,你要有能力也可以去美国问最前沿的物理学家,看他们是否同意你认为的“杨振宁超越了爱因斯坦”,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他们会百分之百的对你说no
你真是无知者无畏,量子力学作为理论和试验精确的现代物理学基础理论早就在科技发展上产生巨大的威力,现代的激光,原子能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微电子,纳米材料等等尖端技术都是在量子理论为指导发展出来的,你竟然说量子力学是半拉子建筑?唉!本来不想说了的,但看到这种无知还自以为是的人又忍不住说几句,最后一次吧。
支持,gimero。一个伟大的人是不会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的!
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应该也属于量子理论的发展,而不是脱离量子理论而独立的理论。
LZ你不是学物理的,这方面的东西你就没有资格去说谁更伟大,你这样就像文革时农民嘲笑一下放建筑学家连猪笼都不会搭是一个样。
四大基本力的统一就这样被杨终结了?不会吧,这是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况且这么大的成就怎么没有报道?
楼主不要再说了,唉,智商啊,硬伤
我的物理还停留在高中阶段,不太懂这个。但是从这篇帖子里我得出一个结论:楼主比爱因斯坦,牛顿,杨振宁三个科学理论家加起来还要牛掰。
楼主固然没有解释清楚,但是清华大学学者和国外学者有专门研究杨振宁的人,杨的伟大成就只是时间问题!至于人品:周总理日内瓦谈判召唤科学家回国,李政道 杨振宁 都不愿意回国!人品都不怎么样,至于说杨回国养老,那都是假话,杨在哪个国家都不缺钱和生活!
楼主幼儿园毕业了么?
呵呵,杨好厉害连20年后的文革都知道
My father's cousin was quite a famousengineer (H.S. Tsien). He was the headof the ballistic missile program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It'sactually astrange tale. He was at Cal Tech as an aeronautical engineer, butthen gotin trouble in the 1950s because he had some communist links in hispast. Hewas put under house arrest and then deported. Back in China, hestarted upthe ballistics program, I guess partly because he was mighty pissedoff atthe US!
的“杨~米斯尔”方程的重要性或许能跟牛顿爱因斯坦的研究相提并论,但若因此认为杨就能达到他们两个的地位就错了,因为牛顿爱因斯坦的理论都是自己开创并独自完成的的,而杨只是在量子学的范围内跟他的学生一起提出了一个理论,而且他们开始的出发点就错误了,只是后来其他人的研究成果才显现它的重要性,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杨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运气成份,当然这不影响他的贡献,若打个形象的比方的话,好比有三幢同样的高楼,牛顿爱因斯坦分别独自完成所以建造,而杨只是与他的学生完成了地基建设,后来就不知道怎么建造了,接着由其他人来继续建造,直到现在差不多达到了牛顿和爱因斯坦楼的高度,从这个比喻,杨振宁跟牛顿爱因斯坦的差距一目了然
  1994 年,美国富兰克林学会将北美地区奖额最高的科学奖(25 万美元)——鲍尔奖颁发给杨振宁。颁奖的正式文告指出,授奖给杨振宁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广义的场论,这个理论综合了有关自然界的物理规律,为我们对宇宙中基本的力提供了一种理解。作为20世纪观念上的杰作,它解释了原子内部粒子的相互作用,他的理论很大程度上重构了近40年来的物理学和现代几何学。这个理论模型,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并必将对未来几代产生类似的影响。===========================================================================这是鲍尔奖的官方文告的内容啊,美国诺奖科学家上百,他们的颁奖公告不会胡说吧?而且希格斯粒子的证实表明杨振宁又一次获得极大成功,他的公式更重要了!
没有李振道杨不知道在哪捡破烂
我操你妈逼,和爱因斯坦比他就是一坨屎
有7个诺奖是因为找到杨振宁的标准理论所预测的粒子而获奖的,例如丁肇中希格斯,研究标准理论获得成就间接获得诺奖的有几十个,另外有六个菲尔兹奖是研究杨振宁的方程而来。杨振宁垄断了理论物理带领徒子徒孙几乎垄断了六十年来的诺奖物理奖,富兰克林学会评价他是“和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维尔并列的”伟大科学家。
(1) 弱作用宇称不守恒(诺贝尔奖工作) (2) Yang-Mills非交换规范场理论(弱电统一的基础之一) (3) 费米子系统的Bethe ansatz严格解和Yang-Baxter方程(引起数学领域对辫子群和纽结理论的广泛研究) (4) 非对角长程序(凝聚物理的核心理论之一) (5) 磁单极子的量子化和规范理论中的拓扑结构(拓扑场论的开创性工作,微分拓扑被引入物理学) (6) Lee-Yang单圆定理(相变现象的基础理论) (7) 2D Ising model的自发磁化和临界指数(临界现象和普适类的开创性工作) (8) 玻色气体的Lee-Huang-Yang修正(富有远见的理论,50年后方被冷原子实验证实) ”这里的成就每一项都十分重要
杨的贡献摆在那里,谁都否定不了,他是物理学顶级的理论大师之一,但和爱因斯坦相比,还差了很多。科学上,很多时候,提出一个石破天惊的思想,比提出一个方程式重要得多,狭义相对论诞生前,洛伦兹就提出了洛伦兹变换,但“时间变慢,空间缩短”的古怪思想,只有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才能提出(杨是肯定提不出的)。
同样,广义相对论,也是先有了新奇突破的思想,才有数学方程式。量子力学的诞生也同样如此。
杨并不是有了突破的思想,才得到规范场理论,只是歪打正着碰运气的产物,他当时根本不知道此方程的重要性,属于“无心插柳”,在他提出仅半年后,就有一个研究生独立推导出来(否则那个人也是伟大科学家了),可见此方程式很普通,并不高深,后来人们才逐渐发现它的重要。杨巴方程也有点类似。宇称不守恒思想倒是很新,可惜地位不高,不属于理论奠基性的思想。就象军事家,不能靠杀人多少来评介一样。有的是在理论指导下杀人,有的是靠蛮力杀人。把爱因斯坦比喻成孙武,那么杨类似于廉颇,也许从杀人的数目来说,两者相当,但谁优谁劣,一目了然。最后强调一点:没有麦克斯韦,电磁学理论,可能40年后,都不会产生,没有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可能50年后,都不会产生,广义相对论,可能100年后,都不会产生没有杨振宁,半年之后,规范场理论也会出来。
  1、杨米尔斯方程在宇称不守恒以前多年发表的,米尔斯是杨振宁的学生,生前多次明确声称这个方程是老师杨振宁的,自己幸运跟着留名,这是整个现代物理学界众所周知的事情。  2、杨巴克斯特方程是杨振宁发表五年以后巴克斯特再次发布的,依照当时已经成熟规范的学术论文首发原则应该和巴克斯特无关,杨振宁也没有去争论这个事情。  3、杨振宁的物理学地位成就和才华是李政道远远不能比的,富兰克林学会把杨振宁和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维尔并列。  4、分手以后杨振宁伟大贡献一个接一个,而李政道和杨振宁分手以后少有伟大成就。  5、综上所述,杨李之间的事情我们外人还是少猜测为好,从杨振宁和米尔斯以及杨振宁和巴克斯特的事情来看杨振宁应该是一个相当好交往且不好争功的人,杨振宁是物理学泰斗地位才华成就远非李政道可比。宇称不守恒对杨振宁是重要贡献之一但是比起杨米尔斯方程就是很微不足道的了,比起杨巴克斯特方程也不见得更牛。  =======================================================================  杨振宁的学术贡献:  “(1) Yang-Mills非交换规范场理论(弱电统一的基础之一,杨振宁一生最杰出的成果,大一统理论的指路明灯,当代前沿物理学的基石之一,比肩广义相对论的巨大成就)  (2) 弱作用宇称不守恒(诺贝尔奖工作)   (3) 费米子系统的Bethe ansatz严格解和Yang-Baxter方程(引起数学领域对辫子群和纽结理论的广泛研究)   (4) 非对角长程序(凝聚物理的核心理论之一)   (5) 磁单极子的量子化和规范理论中的拓扑结构(拓扑场论的开创性工作,微分拓扑被引入物理学)   (6) Lee-Yang单圆定理(相变现象的基础理论)   (7) 2D Ising model的自发磁化和临界指数(临界现象和普适类的开创性工作)   (8) 玻色气体的Lee-Huang-Yang修正(富有远见的理论,50年后方被冷原子实验证实)
杨先生牛 !!! 想问一下楼主,横店找人写抗日神剧,年薪一百万,想不想去?爱因斯坦的薪水:1万5千/年Quote:In this regard, Albert Einstein's pay demands are instructive and refreshing. He left Europe in 1933 to join Princeton University's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The setting of Einstein's initial salary at Princeton illustrates his humility and attitude toward wealth. According to &Albert Einstein: Creator & Rebel& by Banesh Hoffmann, (1972), the 1932 negotiations went as follows: &[Abraham] Flexner invited [Einstein] to name his own salary. A few days later Einstein wrote to suggest what, in view of his needs and . . . fame, he thought was a reasonable figure. Flexner was dismayed. . . . He could not possibly recruit outstanding American scholars at such a salary. . . . To Flexner, though perhaps not to Einstein, it was unthinkable [that other scholars' salaries would exceed Einstein's.] This being explained, Einstein reluctantly consented to a much higher figure, and he left the detailed negotiations to his wife.&The reasonable figure that Einstein suggested was the modest sum of $3,000 [about $46,800 in today's dollars]. Flexner upped it to $10,000 and offered Einstein an annual pension of $7,500, which he refused as &too generous,& so it was reduced to $6,000. When the Institute hired a mathematician at an annual salary of $15,000, with an annual pension of $8,000, Einstein's compensation was increased to those amounts. From here:
米尔斯先生数学很好,是Norman Kroll的学生,不是杨的学生。在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工作时和杨先生共用一个办公室。(physicist)Robert Mills (physicist)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For other uses, see Robert Mills (disambiguation).Robert Mills Born April 15, 1927Englewood, New Jersey Died October 27, 1999 (aged 72) Fields Theoretical physics, quantum field theory Known for Yang–Mills theory Robert Laurence Mills (April 15, 1927 – October 27, 1999) was a physicist, specializing in quantum field theory, the theory of alloys, and many-body theory. While sharing an office at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in 1954,Chen Ning Yang and Mills proposed a tensor equation for what are now called Yang–Mills fields. This equation reduces to Maxwell's equations as aContents
[hide] 1 Biography2 Personal life3 Notes4 ReferencesBiography[edit]Mills was born in Englewood, New Jersey, and graduated from George School in Pennsylvania in early 1944. He studied at Columbia College from 1944 to 1948, while on leave from the Coast Guard. Mills demonstrated his mathematical ability by winning the William Lowell Putnam Mathematical Competition in 1948, and by receiving first-class honors in the Tripos. The mathematical ability he displayed there was evident throughout his career as theoretical physicist. He earned a master's degree from Cambridge, and a Ph.D. in Physics under Norman Kroll, from Columbia University in 1955. After a year at 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n Princeton, New Jersey, Mills became Professor of Physics at Ohio State University in 1956. He remained at Ohio State University until his retirement in 1995.[1]Mills and Yang shared the 1980 Rumford Premium Prize from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for their &development of a generalized gauge invariant field theory& in 1954.Personal life[edit]Mills was married to Elise Ackley in 1948. Together they had sons Edward and Jonathan, and daughters Katherine, Susan, and Dorothy. The Mills family lived for many years in Columbus, Ohio during Mills' tenure as professor at Ohio State University. The family also spent considerable time during the summer and winter breaks at their property on Echo Lake in Charleston, Vermont. Robert opted to live out his final months at their residence there.
专门研究了一下,楼主确实说出了很多真相。就成就来说,杨确实是物理史前几人了,前三或有争议,前五到前十没问题的。按现在的进展,几百年后排到公认第一也不是没可能。弦理论按目前态势没法证明,也证明不了。
标准模型确实厉害,但是规范场论的思想泡利在给他朋友的信中就已经有涉及,标准模型不能解释中微子为什么会有质量,这个在杨提出规范场论时泡利已经问过他杨也无法回答,而且今年的物理学奖中微子震荡也是对标准模型的一个挑战,杨振宁确实非常优秀,但是他确实比不上爱因斯坦
呵呵,自己渺小而平庸,为了贬损别人真是坐下来写了不少字呢!还真下了不少功夫,看来你除了渺小更有卑劣了!在你尚且未获得诺奖之前甚至你哪天依靠贬损别人获取了诺奖之后,我仍然是更相信富兰克林学会的。  1994 年,美国富兰克林学会将北美地区奖额最高的科学奖(25 万美元)——鲍尔奖颁发给杨振宁。颁奖的正式文告指出,授奖给杨振宁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广义的场论,这个理论综合了有关自然界的物理规律,为我们对宇宙中基本的力提供了一种理解。作为20世纪观念上的杰作,它解释了原子内部粒子的相互作用,他的理论很大程度上重构了近40年来的物理学和现代几何学。这个理论模型,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并必将对未来几代产生类似的影响。=======================================================================  你认为标准模型理论不是杨振宁开创的,请你解释“授奖给杨振宁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广义的场论,这个理论综合了有关自然界的物理规律,为我们对宇宙中基本的力提供了一种理解。”  这段文字有四个主要内容:1、提出了一个广义的场论;2、综合了有关自然界的物理规律,为我们对宇宙中基本的力提供了一种理解。3、作为20世纪观念上的杰作,它解释了原子内部粒子的相互作用,他的理论很大程度上重构了近40年来的物理学和现代几何学。  最后富兰克林学会明确说:(杨振宁提出的广义的场论)的理论模型,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并必将对未来几代产生类似的影响。——这难道不是明确对杨振宁的物理学贡献做出认定?既然认定了杨振宁的工作和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维尔同列,这不是物理学地位认定?物理学家不以其物理贡献认定还以什么认定?难道以你的开口闭口“其实不久之后一个萨拉姆的研究生就搞出了这个方程”这类不着调的的“其实”逻辑?———既然是之后,还扯什么扯?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因斯坦推翻牛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