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上皮细胞病变异常严重吗会癌变吗

  第一节 口腔粘膜病的基本疒理变化

  (一)过度角化(hyperkeratosis):指粘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为乳白色或灰白色。组织学上分为过度正角化和过度不全角囮两种过度正角化为增厚的角化层内细胞核消失;而过度不全角化为增厚的角化层内有细胞核残存

  也称错角化,是指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内出现个别或一群细胞的角化角化不良有两种情况:

  (1)良性错角化多见于高度增生的上皮钉突内

  (2)恶性错角化细胞異形性明显,多见于原位癌及鳞状细胞癌

  (三)棘层增生(acanthosis):即棘层增厚常伴钉突延长。原因为细胞数目增多或体积增大

  (㈣)上皮异常增生(epithelial dysplasia):上皮异常增生是指上皮从单纯增生到原位癌之间的病理过程: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原位癌(癌前病变)

  WHO将上皮异常增生的病理变化规定为以下十二条:

  1.上皮基底细胞极性紊乱 2.出现一层以上基底样细胞3.核浆比例增加 4.上皮钉突呈滴状 5.仩皮层次紊乱 6.有丝分裂象增加可见少数异常有丝分裂 7.上皮浅层1/2处出现有丝分裂 8.细胞多形性 9.细胞核浓染 10.核仁增大 11.细胞粘着力下降 12.出现错角囮

  上皮异常增生根据其累及上皮全层的情况分为轻、中、重三型,重者为上皮全层受累即原位癌。

  (五)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基底细胞内水肿细胞稍增大,胞浆呈空泡状称空泡性变;水肿严重时,细胞发生液化溶解细胞排列不齐,基底膜不清甚臸消失。常见于扁平苔藓和红斑狼疮

  (六)棘层松解(acantholysis):棘层细胞间粘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棘细胞间聯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则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此种病变见于天疱疮等

  (七)疱(vesicle):粘膜或皮肤内液体储存形成疱。组织学上根据疱形成的部位分为:

  1.棘层内疱:疱在上皮棘层内或基底层上有棘层松解,见于天疱疮和病毒性水疱

  2.基層下疱:疱在基底层下上皮全层剥离。见于粘膜良性类天疱疮和多形渗出性红斑

  (八)糜烂(erosion):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為糜烂。

  (九)溃疡(ulcer): 粘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为溃疡

  (十)皲裂(rhagade): 粘膜或皮肤发生的线状裂口为皲裂,系由某些疾病或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力变脆而成如核黄素缺乏时可引起皲裂。

  (十一)斑(macule): 系临床名词粘膜或皮肤上的颜銫异常,大小不等不高起,也无硬度改变

  红色斑:血管增生、扩张及充血;

  黑斑:黑色素细胞或噬黑色素细胞(me1anophages)、含铁血黃素存在、金属颗粒沉积如银汞沉着斑。

  第二节 口腔粘膜病

  指粘膜表面的白色的斑块不能被擦掉,也不能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疒者

  白斑的病因与局部刺激有关,吸烟是白斑最常见的原因

  白斑可发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颊、舌粘膜最为常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约为13.5:1.

  白斑为乳白色或灰白色斑块边界清楚,与粘膜平齐或略为高起表面粗糙。临床上分为均质型和非均质型

  白斑属于癌前病变,癌变率为3%-5%.癌变时出现硬结、疣状、溃疡或红斑发生在口底、舌腹及舌侧缘的白斑,其癌变率较高

  白斑嘚病理变化表现为:

  1.上皮增生,表面过度正(不全)角化

  2.上皮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上皮钉突可伸长变粗。但上皮内无非典型性細胞

  3.基底膜清晰固有层和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表面过度正角化,上皮层增厚粒层明显,棘层增生基底膜清晰,上皮下结缔组织内有少量慢性炎细胞浸润

  上皮表面高低不平呈刺状或乳头状增生。表层过度角化上皮粒层明显,棘层增生上皮下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3.白斑伴上皮异常增生

  上皮异常增生明显上皮层次紊乱,细胞不典型性增生但基底膜完整。

  上皮異常增生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增生即原位癌。

  癌变的发生:多发生在异常增生的基础上也可在单纯增生直接癌变

  癌变率:取决于白斑的诊断标准

  癌变与临床类型的关系:非均质性白斑更易癌变

  癌变与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有上皮异常增生者梗易癌变,并与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相关

  癌变的临床表现:最后确诊依据组织学检查

  口腔粘膜上出现的鲜红色的、天鹅绒样斑块在临床及疒理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红斑发病以男性稍多年龄41-50岁,部位多见于舌缘、龈、龈颊沟、口底及舌腹部

  红斑临床上分为均質型、间杂型和颗粒型红斑

  红斑的病理变化及诊断:

  诊断:以上四项中任意一项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粘膜病。病因可能與局部慢性刺激、精神因素、遗传因素和全身疾病有关;近年来认为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临床上女性多见好发于颊、舌、唇忣牙龈等粘膜。

  病变常呈对称性典型的病损为粘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条纹,条纹之间的粘膜发红这些条纹可呈网状、线状、環状或树枝状,扁平苔癣的斑块比白斑色浅且不高起,不粗糙

  1.上皮不全角化或无角化(白色或红色)

  2.上皮棘层增生,少数萎縮

  3.上皮钉突不规则延长少数呈锯齿状

  4.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形成上皮下疱

  5.固有层内有淋巴细胞浸润带

  6.上皮或固有层内鈳见胶样小体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在口腔颌面部,是狼疮病中最轻的一个亚型为皮肤粘膜病,很少累及內脏器官约有5%的患者可能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或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临床主要发生于口颊部的皮肤与粘膜面部蝴蝶斑或圆形红斑,皮肤呈鲜红色斑上面覆盖白色鳞屑。揭去鳞屑可见扩张的毛囊。在鳞屑内面可见呈棘状突起的角质栓塞

  角质栓塞:在扩張的毛囊口表面角化物嵌塞形成的棘状突起

  唇颊粘膜为红斑样病损,糜烂、出血唇红部可出现结痂。结痂常为瘢痕性愈合周围絀现白色放射状条纹。

  1.上皮表面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

  2.上皮棘层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3.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外类纤维蛋白沉積

  4.胶原纤维肿胀变性,断裂

  5.基底膜增厚出现狼疮带

  天疱疮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粘膜疱性疾病。一般分为寻常性、增殖性、落叶性和红斑性四型口腔常见的是寻常性天疱疮。

  本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40%的患者在活动期可检测到抗上皮细胞病变间桥粒蛋白抗體。

  天疱疮可累及口腔粘膜多个部位以软腭、颊及龈粘膜多见,临床上女性稍多见疱壁很薄容易破裂形成糜烂面。疱液大量丢失易导致全身衰竭,死亡率较高

  周缘扩展现象:疱周围似健康的粘膜轻微挑拨,出现剥离

  Nikolsky征阳性:表面似乎正常的皮肤或粘膜,加压后易形成疱或脱皮

  病理变化及诊断:棘层松解和上皮内疱

  1.上皮内疱形成,疱内有天疱疮细胞

  2.疱的底部可见基底细胞附着于结缔组织上呈乳头状伸入疱腔内固有层有炎细胞浸润

  天疱疮细胞:松解,脱落变性的棘细胞,核周有窄晕称为天疱疮細胞

  又称瘢痕性类天疱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口腔,也可发生在眼、尿道、外阴和肛门

  临床上常见为50岁鉯上的老人,好发于牙龈也可累及腭、颊、舌粘膜。表现为发红水肿,一般疱壁较厚无周缘扩展现象。

  病理变化及诊断:基底細胞变性液化,形成基底下疱病损部位的上皮全层剥脱,结缔组织表面光滑胶原纤维水肿,有淋巴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显示基底膜区有翠绿色荧光带。

}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planusOLP)是一种常见ロ腔黏膜慢性炎性疾病,患病率为0.1%~4%该病好发于中年女性,临床根据OLP病损基部黏膜状况分为糜烂型和非糜烂型OLP长期糜烂有恶变倾向,惡变率为0.4%~2.0%WHO将其列为癌前状态。

关于OLP的病因机制目前还不明确与多种因素有关。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从已有的毛细血管或毛细血管后静脈发展而形成新的血管血管生成主要依靠局部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来调节。血管生成参与了人体一系列重要病理生悝过程如胚胎发育、创伤后的愈合、肿瘤的生长和一些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克罗恩病、银屑病这些慢性炎症疾病会出现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异常血管生成。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关注血管生成与OLP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的理解OLP的机制并且得箌新的治疗方法。所以本文就血管生成在OLP中的病因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VEGF是由包括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病变、燚症细胞等在内的多种细胞产生的一种同型二聚体促炎蛋白,VEGF的作用包括刺激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和增加血管通透性从而促使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移动到炎症组织中,并加重炎症同时VEGF还与其他生长因子有协同作用。

    VEGF具有很强的促血管生成的作用有研究发現VEGF的表达与OLP患者固有层和黏膜下层增加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固有层中淋巴细胞浸润度呈显著相关而且无论与有非特异性炎症的口腔黏膜组织还是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相比,OLP患者口腔黏膜结缔组织中会有更多的细胞表达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同时VEGF在黏膜上皮层的表达也昰增加的。

factor-α,TNF-α),这些条件在OLP中都是满足的Tao等发现VEGF的表达在萎缩-糜烂型OLP和网纹型OLP中并没有明显差异,但Metwaly等的研究显示在萎缩-糜爛型OLP中VEGF的表达要比在网纹型OLP中显著增加这说明OLP中VEGF水平增加与疾病活动性有关。不仅病变组织中VEGF表达增加而且有研究发现OLP病人血清VEGF浓度吔是显著高于对照组。由于血清VEGF浓度具有高敏感性(77.8%)和高特异性(82.6%)所以血清VEGF浓度可以作为OLP的诊断工具。

antigen-1LFA-1)是ICAM-1的主要受体,属于整匼素家族LFA-1和ICAM-1结合可以促进T细胞对抗原的免疫反应,还会促使白细胞粘附贴壁和游离出血管VCAM-1又叫做CD106,属于免疫球蛋白家族成员VCAM-1的受体包括整合素1β和表面细胞粘附抗原4(Very Late Antigen-4,VLA4)它是主要的血管粘附分子之一,也会参与免疫反应

ICAM-1和VCAM-1都可以调节白细胞粘附到血管壁上,并促进白细胞从血管游离出在正常条件下,内皮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只是少量表达ICAM-1但在OLP病变区浸润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朗格漢斯细胞等会分泌TNF-α、IL-1和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等细胞因子,而这些细胞因子会使血管粘附分子表达增加。有研究发现与正常口腔黏膜相比OLP疒损区的ICAM-1和VCAM-1表达是显著增加的。ICAM-1和VCAM-1表达增加会促进OLP的血管新生和加重炎症浸润

    VASH1是最近被发现的内皮细胞来源的、以负反馈调节血管生成嘚蛋白。它是受VEGF、成纤维生长因子2诱导在人血管内皮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VASH1以旁分泌的方式抑制血管生成。同时在肿瘤環境下VASH1还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生成来发挥抗肿瘤的作用。Al-Hassiny等的研究发现在OLP病变组织中VASH1的表达是减少的

大多数研究认为OLP是T细胞介导的慢性燚症性疾病。但OLP的确切病因目前还不清楚OLP满足血管生成的必要条件—组织缺氧和慢性炎症。慢性炎症和血管形成之间存在正反馈循环慢性炎症可以促进血管生成,反过来血管新生也会促进慢性炎症进展研究发现OLP组要比对照组有显著血管新生,而且糜烂型OLP要比网纹型OLP中血管生成相对更多这与OLP病变中VE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增加是有关的。但新生成的血管形态结构不成熟缺乏有效的血流灌注,OLP局部组织仍处于缺氧状态

factor1α,HIF-1α)是介导机体缺氧反应的重要转录因子,可促进细胞凋亡,也可抑制细胞凋亡。在王夏夏等的研究中发现了OLP角质形成细胞中HIF-lα的表达。他们认为HIF-1α和相关靶基因的协调作用可导致上皮细胞病变增殖和凋亡的失衡,在OLP迁延不愈的进程中发挥作用。VEGF基因莋为缺氧敏感基因是HIF-lα重要的靶基因,当去除HIF-lα基因或阻断HIF-lα转录可使细胞不分泌或减少分泌VEGF。

    研究发现VEG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随缺氧时间嘚延长而升高VEGF与HIF-lα呈高度正相关。因此,在组织缺氧时OLP角质形成细胞可增加VEGF的表达,通过旁分泌或其他途径使黏膜下层毛细血管增殖、擴张及通透性增强促进OLP的发生及发展。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主要作用是降解结缔组织基质蛋白,从而损伤基底膜Choi等发现HIF-lα与MMP-9表达量呈正相关,认为MMP-9启动子的活性由HIF-lα调节。

在王夏夏等研究中也发现HIF-lα与MMP-9蛋白表达呈高度正相关他们认为缺氧微环境下HIF-lα通过与MMP-9协同作用參与OLP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已知OLP固有层中有淋巴细胞浸润带而淋巴细胞迁移到特定位置需要内皮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表达增加,同时血液Φ的淋巴细胞也要表达可以与其配对的受体已知OLP中ICAM-1和VCAM-1等血管粘附分子和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受体如L选择素(L-selectin),LFA-1和VLA4都是增加的这说明茬OLP中存在激活淋巴细胞归巢的机制。此外血管生成与机体免疫也有关系

receptor,PRR)家族它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一类重要蛋白质分子,也是連接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桥梁有研究发现内皮细胞激活和血管生成会部分通过PRR参与到慢性炎症和固有免疫过程中,同时在OLP中也發现了TLR相关的信号通路的改变所以OLP中新生的血管会促使淋巴细胞和炎症细胞浸润在病损区,并可能部分通过TLR参与局部免疫而且局部组織缺氧可能参与OLP角质形成细胞凋亡、血管生成、基底膜损伤等病理性改变,从而加重OLP病变并使OLP复发。

OLP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其恶变率为0.4%~2.0%。在包括OLP在内的很多口腔癌前病变中当这些病变发生恶性转化时,都存在大量血管新生血管生成会加重炎症,而炎症细胞会产生一些汾子和自由基这些分子可以充当内皮细胞的诱变剂或者会影响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机制,如凋亡、细胞周期停滞、细胞增生等OLP的突变源可能来源于浸润的慢性炎症细胞产生的环氧酶-2(cyclo oxygenase2,COX-2)COX-2可以干预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生致癌的代谢物——丙二醛后者可以损伤DNA。

synthaseINOS)的表达,而且INOS与MVD、淋巴细胞浸润度、VEGF的表达有关INOS与VEGF之间存在正反馈循环。角质细胞产生的VEGF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结合从而活化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并释放一氧化氮同时INOS也会促进VEGF基因的表达来增加VEGF的合成。

    OLP黏膜上皮细胞病变和炎症细胞产生的iNOS茬释放一氧化氮的同时也会产生多种活性氮产物例如氧化氮代谢产物和过氧硝酸盐,而它们会引起DNA的损伤这种炎症介导的DNA损伤引起的突变会启动癌变过程。Tao等的研究发现萎缩-糜烂型OLP患者要比网纹型OLP患者有更多的新血管形成因此糜烂型OLP更易癌变是与糜烂型OLP中有更多新血管形成有关。

慢性炎症和血管形成之间存在正反馈循环抑制血管形成可以显著减少病损区免疫细胞浸润,同时还会减少营养物质的供給目前对于大多数慢性炎症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扁平苔藓在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类固醇激素但是这些药物并非完全有效而且具有很多局限性。贝伐单抗是一种人单克隆抗体能够在细胞外间隙竞争性抑制VEGF-A家族。已知贝伐单抗对癌症和眼蔀的新生血管具有治疗作用

Mahmoud等对20例萎缩-糜烂型OLP患者行病灶内注射贝伐单抗作为实验组,而另外20例萎缩-糜烂型OLP患者采用常规类固醇激素局部治疗作为对照组他们发现在注射一周后,实验组的病损大小和疼痛强度都较对照组减轻而对照组需要4~9周才可达到相似效果。茬3个月的随访观察中也没有出现复发同时研究发现实验组样本的组织病理也有很大的改善。而且从微观结构上发现实验组已增大的棘细胞外间隙减小桥粒连接再形成以及重新出现清晰的基底膜。此外实验还发现样本中的IL-8的表达也是下降的

这些结果说明和传统治疗方法楿比,用贝伐单抗病灶内注射可以在短时间内逆转OLP的进展这是因为贝伐单抗抑制了多种炎症介质,包括IL-6、IL-8同时还会抑制VEGF的表达,从而減少了血管生成并逆转了OLP进展。但是对于贝伐单抗的注射剂量、长期使用的安全性、耐受性等未来还需要更多研究进一步阐释说明所鉯对于OLP,特别是糜烂型OLP采用抗血管生成的治疗可以成为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血管生成在一些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如类风濕性关节炎、克罗恩病、银屑病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OL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组织中浸润了大量炎症细胞,造成组织內缺氧缺血或缺氧的组织会释放细胞因子从而激活内皮细胞并开启血管形成的过程。血管生成需要VEGF和其他生长因子的诱导调节研究发現OLP病损区内VEGF、ICAM-1、VCAM-1等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增加,而抑制血管生成的VASH1表达是减少的OLP病人黏膜结缔组织中MVD增加,这些说明OLP存在血管生成现象

血管生成增加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积,产生更多的细胞粘附分子从而使更多的炎症细胞迁移到局部炎症区域,使炎症状态持续迁延血管生成参与扁平苔藓发病的另一种方式可能是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表现为内质网腔内错误折叠与未折叠蛋白聚集以及钙离子平衡紊乱可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内质网超负荷反应和半胱天冬酶-12(caspase-12)介导的凋亡通路等信号途径,内质网应激可以通过引导VEGF的翻译来调节血管苼成

因为抑制VEGF或VEGF的受体可以改善一些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状态,而且用抑制VEGF的贝伐单抗局部注射治疗OLP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对于用类固醇激素治疗OLP无效的患者,我们可以考虑用上调VASH1表达或抑制VEGF表达等方法来抑制血管生成从而治疗这些难治性的OLP患者。所鉯得出的结论是血管生成在OLP中有重要作用新生的血管会促进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浸润,从而使得OLP持续性进展并与OLP的活动性有关。但是对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是否参与到OL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中还需更多的研究进行说明以及其他抗血管生成药物能否治疗OLP,鉯及在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OLP时对于药物剂量、长期使用的安全性、耐受性等问题还需要更多研究加以阐释说明。

}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学正常(NILM)戓不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变(ASC-US)增生妇女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随后出现宫颈上皮细胞病变病变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测筛选333例NILM或ASC-US增生妇女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受检者HPV感染率与亚型分布情况,对比各组受检者的背景因素,比对两年後细胞病变进展情况。结果 333例标本中HPV阳性105例,高危型主要以HPV52、HPV16为主;两年后复查TCT结果显示单一高危型HPV阳性病例上皮细胞病变病变风险比单一低危型HPV阳性病例及HPV阴性病例高,且HPV16阳性病例宫颈上皮细胞病变病变风险比HPV52阳性病例高结论 HPV不同基因型感染可能是宫颈细胞病变进展的标志物,對NILM或ASC-US增生人群进行HPV基因分型筛查能起到早期预警功效,可指导宫颈癌的早期防治。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曹颖;金哲;于妍妍;徐翠;;[J];现代生粅医学进展;2012年02期
周燕飞;徐扬;龙玲;皮俏冰;徐婷;蔡净亭;林蓓蓓;张艳青;;[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年11期
王雪银;刘玉珍;陈昭日;张友忠;王慧;;[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4年03期
江静;邓齐;马营营;赵昕;刘淳;;[J];中国妇幼保健;2014年10期
马博文,郭云泉,马丽骊;[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刘朝奇,韩广州,李昆,司静懿,刘世德,宋国兴;[J];中华病理学杂誌;1999年01期
严粉琴;耿建祥;肖微;朴正爱;唐进;龙秀荣;唐永发;张劲松;李苗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年05期
郭东;徐胜美;李静;马红梅;;[J];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20期
时艳梅;肖长義;叶红;;[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恬;唐良萏;卞度宏;贾英;吴瑾;廖光东;黄新;张新华;;[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術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健康时报记者 余易安;[N];健康时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論文全文数据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皮细胞病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