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支部书记讲党课老书记去世后用缅怀什么合适

第三方登录:深切缅怀老书记&扎根农村不言弃
江阴市华士镇曙新村大学生村官&龚玮斐
日09:28&&&来源:
【字号 】&&&&&
E-mail推荐:
3月18日,我们敬爱的吴仁宝老书记走了,怀着对华西的深深的爱走了,享年85岁。记得那天当我首先从大学生村官手机报看到这一消息时,顿时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老书记是我们的好书记,他带领华西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为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树立了样板,成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老书记一直说:“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服务不止。”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是一直在工作。“两会”期间老书记已经病重,但是他在医院里也坚持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把全国两会的精神念给他听,并留下了“把华西建设好,造福一方百姓 ”的遗言。我被老书记感动了,我相信老书记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要以老书记为榜样,时刻以他的精神来鼓舞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在村官这个岗位上挥洒自己的热血。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老书记的四点精神:
一是独立思考的精神。华西能有今天的发展,就是因为老书记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二是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精神。老书记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创先争优的优秀品质。七、八十年代,他带领华西成为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典范,九十年代至今,华西进一步发展为农业、工业、商贸、建筑、旅游集于一身的大型企业集团。他靠自己亲身示范,带领一班人因地制宜、持之以恒的奋斗,把一个贫穷落后小村庄建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
三是实干巧干的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顶天立地的脊梁。华西村有今天的成就,是在老书记的带领下,40多年实干巧干不辍,历经许多困难和折腾,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聪明才智才取得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美丽富裕的华西村也不是。
四是扎根基层、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自1961年老书记当选为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以来,他用自己的行动,几十年如一日的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践行着自己的誓言,为实现着华西村人民的梦奋斗着。多年来,老书记积极倡导和践行“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并给自己立下了“三不”规矩: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当村民都住进西式、欧式别墅之后,他仍然住在70年代的老房子里。在最后的18天里,他也没谈一句家事,真正做到了“只要心脏不停,就要脚步不停、脑子不停、事业不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停”。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我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老书记的精神,扎根农村,牢记宗旨,履行职责,真正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我要像老书记一样,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克服一切困难,抓住自身优势特点,带领群众走上致富小康的大道;我要在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李源、姚奕)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
&&&推荐新闻
&&& &&&&& &&& &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 ? ? ? ? ?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您(@)目前可用积分:35125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帖]老书记吴仁宝葬礼 有人哭也难免有人笑(图)
88583 次点击
7:06:48 发布在
&&&&“老书记”吴仁宝的葬礼 有人哭也难免有人笑其子新书记吴协恩认为有些非主流媒体的报道罔顾华西的事实&&&&&&&&摘要:华西村半个世纪来最有权力的人的身后事,可谓简朴、克制。华西村的一位干部说,丧事简朴,不仅因为老书记一贯低调,也因为“他老人家考虑到党中央正提倡节俭”。老书记的离世,有人哭,也难免有人笑。中心村和周边村的摩擦,是公开的秘密,并滋生出一批反对者。&&&&出殡前一天,工人们还在布置吴仁宝的灵堂。吴仁宝生前经常在这里给游客作报告。(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 图)&&&&子孙辈&&&&日,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出殡。&&&&前一日的风雨在清晨来临前停歇,人群早早在民族宫外聚集。这是一座典型的苏式礼堂,挑高6米,穹顶中央是一颗硕大的五角星――酷似人民大会堂的布局――吴仁宝长年在这里向各路客人介绍华西村的成就,多时一天要讲五遍。&&&&现在,四周的墙已全部蒙上黑幔白纱,遮盖住了琳琅满目的书画、题字。巨大的“中国第一村”下边,正中的“华西村真正有希望”题写于2000年,来自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紧挨着的,是李鹏1992年的题词,“华西村,中国农村的希望所在”。在两幅题词相隔的8年里,华西村完成了上市。&&&&吴仁宝是这座“天下第一村”的缔造者。即便在2003年将村党委书记一职“交”给四子吴协恩后,他依然是这艘巨轮上无可替代的引航员。&&&&过去10年里,“老书记”、“新书记”成了父子俩固定的称呼,吴仁宝继续以独一无二的政治嗅觉为村庄把握方向。这场克制而不失隆重的葬礼,遵照了老书记后事从简的遗嘱,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与时俱进”。&&&&追悼会定于当天上午8时08分举行,作为华西村的当家人,吴协恩最早来到现场,暂时脱下孝服,穿着衬衣、西服,得体地招呼各路客人。吴仁宝在吴协恩11岁时将他过继给村里一户儿子溺死的孙姓人家。所以吴协恩的儿子姓孙,叫孙喜耀,这位“85后”澳洲留学归来后,现任村党委委员、华茂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据说,在过继、婚姻等一系列事情上,吴协恩多次违抗父亲。但现在,这个执掌华西村权柄的中年人身上已很难找到倔强的痕迹。他不时用手扶着额头,面露沉痛之色,对记者谈及父亲的过往,以及他们家族的共产主义信仰。&&&&8点,一个戴眼镜、扎马尾、皮肤白净的姑娘走到台前,用话筒提请全场安静,“追悼会即将开始”。她叫周丽,是老书记的孙媳妇,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常务主任。民族宫对她的声音并不陌生,过去几年中,她曾无数次用标准的普通话为来客们翻译老书记苏南方言的演讲。&&&&1981年出生的周丽,被外界视作吴家第三代中的翘楚。3年前,她被任命为华西村新的标志建筑、龙希国际大酒店的总管,并被外界视作华西村的“三把手”。周丽的丈夫、吴仁宝的长孙吴昊是村党委常委,管理华西村在墨西哥开办的公司。他的父亲吴协德是吴仁宝的二儿子,除担任村党委副书记外,还掌管华西村的支柱产业之一:钢铁。&&&&8点07分,礼堂北侧的门突然开了,风和光一起涌进来,吹开覆盖在门上的白纱,令所有目光聚集在门外那群披麻戴孝的人身上。&&&&他们鱼贯而入,个子稍矮的是大儿子吴协东,早在1976年,他就成了村支部副书记,后来还当过村长,现在主管村里的另一项支柱产业:房产、建筑。&&&&吴协东的小女儿吴芳显得较成熟。2012年当选江阴市副市长后,她娴熟地处理了外界的种种争论。吴家子女中,走出华西的仅此一例。即使在整个华西村,她也算是特例。吴芳的丈夫李庆则留在了村里,担任华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华西村投资亿元兴办的航空公司正由他掌控。&&&&吴协东的大女儿、大女婿,都留在了村里,都是华西村的副书记:吴洁分管教育,是华西实验学校党委书记;女婿孙云南担任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企业)董事长。&&&&整场葬礼中,老书记的三子吴协平都不显眼。他常被说成是4个儿子中最“调皮”的一个。多年以前,人们常用他被父亲贬去厨房洗碗的故事(仅仅因为他管理下的华西村宾馆使用劣质酱油),证明吴仁宝的严于律己。他现在是华西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在四兄弟中第一个退出副书记序列。&&&&吴协平的家庭和他一样不显眼,一儿一女都未进入村党委常委名单。这在四子一女、五个家庭中别无他例。&&&&吴凤英是吴仁宝的独女。她和丈夫缪洪达都任华西村党委常委。她的女儿分管华西村党务、博物馆;女婿更被委以重任,负责华西村未来的四大发展方向之一:海洋工程。&&&&如果从穹顶上俯瞰,平时仅容纳数百坐席的礼堂里,千余人排列如兵团。按照事先布置,重要领导、外来领导、无锡市、江阴市领导、江阴机关干部共436人,依次占据主席台前方最中央的位置;吴仁宝一生结下善缘无数,343位友好单位代表站在礼堂北侧,100位亲属、100位华西村班子成员和150位华士镇代表则站在礼堂南侧。&&&&18位吴家人和重要领导站在同一区域。东、德、平、恩,吴仁宝用四个儿子的名字纪念共和国的伟人们;现在,他们的家庭占据了华西村党委将近一半的书记、副书记职位,在这个党、村、企合一的村庄,把握着整个华西村的经济命脉。&&&&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孙海燕对此专门解释:“关键是,这些人是不是真的有才,能给华西村做贡献。”&&&&华西村长期的观察者、复旦大学教授周怡则曾提出,这种方式与市场经济中的私有家族企业相仿,在华西村集体企业的经济起飞中起支柱作用。&&&&最后一次把握&&&&8时08分,追悼会开始,主持人是江阴市市长沈建。&&&&仪式的第一项议程是宣读老书记逝世前后,看望、吊唁、发来唁电的人员的名单。吴仁宝在中国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名单中展露无遗。主席台两侧排开的花圈上,都是各界重量级的名字。&&&&相对于此前举办过的一系列盛会,华西村52年来最有权力的人的身后事,可谓简朴、克制。整个华西村都未见悬挂怀念老书记的横幅,村里的喇叭也只是在出殡时才大声放送了哀乐。负责追悼会布置的江阴花山殡仪馆职工透露,按原本的设计方案,主席台前应是一片云朵状的花海,现在考虑到从简,改为几排花盆和一排蜡烛。&&&&华西村的一位干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丧事简朴,不仅因为老书记一贯低调――出门只吃方便面、茶叶蛋――也因为“他老人家嘱咐仪式从简”,“应该是考虑到党中央正提倡节俭”。&&&&这是吴仁宝一生中最后一次为华西村把握中央精神。过去的岁月里,这一能力曾是他创造辉煌的关键。他在一些时候“逆潮流而动”。早在1969年,吴仁宝便开办了地下小五金厂;而在1980年代初全国的“分田到户”浪潮中,却坚持集体经济,并以此为基础,使华西村成为中国第一个“电话村”、“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华西村作为社会主义农村样板的名气越来越大。&&&&他在另一些时候则顺势而为。日,刚准备休息的吴仁宝看到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报道,判断全国经济要大发展,当即召集全村干部,动员一切资金,大囤生产原料,并借贷千万余元用于周转。&&&&华西村当时购入的铝锭每吨6000多元,3个月后就涨到了每吨1.8万多元,经此一役,华西村赚了近亿元,积累了后来发展各项产业的“第一桶金”。&&&&有分析认为,在当时的环境下,作为一个行政村,华西村能从银行贷款千万,利用的是多年以来“先进”的名声。无论这一论断是否正确,华西村由此迎来的大发展进一步确立了它“中国第一村”的地位。&&&&在政治和经济之间灵敏地把握切换时机,是吴仁宝做大华西村的密码。公开资料可见,2002年,投入15亿元的重点项目“北钢”,就得到了省内的帮助。&&&&这种反复置换的模式,也为华西村的话事者们熟练掌握。周怡在论文中提到,2003年遇见吴协平时,她曾单刀直入地问起,吴仁宝为何将权力交给协恩。“他不假思索地说了几条,其中提及的一点是‘老四善于用华西的无形资产’。我明白他所指的无形资产即指‘华西’品牌。具体指吴协恩任华西宝昌公司总经理时,用投入成本较小的系列‘华西烟’、‘华西酒’为集体挣得了较大的利润。”&&&&所有的判断和置换,现在为吴仁宝换回了高度评价。江阴市委书记蒋洪亮致悼词时,称其敏锐把握时代脉搏,“是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卓越带头人”。&&&&一个时代的终结&&&&吴家力求后事从简,但涌来的各路人马似乎已使它足够隆重。&&&&追悼会前一天,一位华西中心村村民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村里每户人家都将得到一个入场名额;但他很快接到电话,因来宾太多,计划有变。&&&&拥挤并不只出现在追悼会现场。得知老书记逝世当晚,百余村民就自发聚集到其家门口,等待分配任务。次日上午,打了几个弯的吊唁队伍充塞了村里的长廊――老书记早年修起这四通八达的长廊,希望村民间串门从此不再担心雨雪――人们要排两个半小时的队才能来到老书记遗体前行礼。&&&&村民、亲属临时充当起秩序维护者,沿着队伍边走边喊,“靠右边站好了”,留出左侧通道给重要宾客直接通过。&&&&追悼会前的3天里,共计2万余人来吊唁,治丧委员会收到了1万多个花圈,摆满长廊两侧,致哀者五花八门,既有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等知名人物,也有北京市烹饪协会等各色单位。华西村内,多家个体店铺临时改行卖起了花圈。&&&&上一次鲜花大卖或许要追溯到2年前的华西村50年庆典。那是华西村发展历程中的高潮,龙希大酒店为此开业,三根巨柱托起的硕大金球从此在358米的高空中焕发光彩,用1吨金子铸成的世界第一金牛开始迎客,楼顶盘旋的直升机向全世界展示耀眼的财富。&&&&华西村用那场盛典总结老书记的成功,其中积累的种种经验也被运用到现在――一个时代的终结。&&&&如今,吴仁宝已经走到了人生尽头。3月16日,老人在子女们的搀扶下稍微坐起,戴着氧气面罩留下了“开会”和“现在开始,不要来翻花样了”这两句话后,就再也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后事的准备从那时就已正式开始。&&&&据江阴市花山殡仪馆工作人员透露,馆方当时就派了几个人入住华西村待命,但老书记在3月18日18时58分离世,还是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以至于花了一个通宵来布置灵堂,以便迎接必然拥挤的人流。&&&&民族宫主席台两侧,原本打算贴两个大字:怀念;到了追悼会前一天,改为放大一副挽联,上联“八五风云爱党爱国爱人民艰辛创业时代先锋沉痛悼念吴仁宝”下联“一生仁义慈亲慈友慈百姓奉献无私道德楷模深切缅怀老书记”。&&&&在墨绿色绒幕布的映衬下,老书记的遗照显得庄重又不失亲切。&&&&3月16日8点半,吴协恩代表家属致答谢词。他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开场。&&&&新书记表示,很多人说老书记去世意味着华西村告别“吴仁宝时代”,“我想说,生命不等于呼吸,重在精神的延续,父亲用毕生奋斗锻造出的‘吴仁宝精神’永远不会结束”。&&&&华西村里放置着一系列英模的雕像,上至战争时期的董存瑞和刘胡兰。现在,吴仁宝自己也可能将进入这一共产主义楷模的序列。(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 图)&&&&身后事&&&&“树欲静而风不止”,不单是句开场白。&&&&村党委副书记、主管宣传的孙海燕是老书记生前最信任的家外人。他坦言,老书记的离世,有人哭,也难免有人笑。的确,大华西村民67岁的李明(化名)在得知消息后,显得如释重负。&&&&2001年始,华西村吸纳了周围13个行政村,通过“一分五统”合作(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形成“大小华西”的格局。华西村内部,将小华西(原来的华西村)称为“中心村”,将大华西(新并入的13个行政村)称作“周边村”。中心村和周边村的摩擦,亦是公开的秘密,并滋生出包括李明在内的一批反对者。&&&&摩擦、争辩出现在土地、住房等问题上,反对者指责华西村是为了周边村的土地等资源才提出并村。&&&&但大多数周边村民持不那么激烈的立场。过去的半世纪里,他们看着老书记像变魔术一样,变出了一个令他们羡慕不已的“中国第一村”。老书记去世后,一村村民唐龙彪也和不少邻居一样来到灵堂拜祭。尽管中心村和周边村在方方面面都有较大差距,但并村后,唐家三口人每年直接收到福利五千余元,加上在工厂上班的工资,收入高于原来种地。&&&&事实上,“大小华西”之争还只是华西村面临的争议之一。孙海燕回忆,自从2003年新书记交接班以来,种种质疑声就已显现。&&&&2011年,当华西村满怀自信地展现50年辉煌成就时,这种质疑也到达了一个高峰,许多报道指责华西村通过强制村民上交80%奖金入股的办法,限制村民自由――股金不能兑现,一旦离村,就全部清零;而那一年开业的龙希酒店,正通过提供越来越多的股金消费,为华西村拉动内需提供可能。&&&&但对这些声音,吴仁宝已无需回应――那已是子孙辈的事情。他就躺在他住了四十多年的两层小楼里。他的遗体左侧的地面上铺满稻草,上面跪着吴家的女眷;他的右侧站立着一排儿孙。亲属们向每一个祭拜者致意。&&&&华西村及邻近村子的村民们赶来参加吴仁宝的葬礼。在这一刻,华西中心村与周边村的“大小华西”之争被暂时弥合了。(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 图)&&&&继任者的“容忍度”&&&&8时35分,追悼会结束,民族宫里的人们鱼贯而出,汇入礼堂外等候的人群,步行前往吴仁宝的灵堂,作最后的告别。&&&&在追悼会开始前,一位矮个中年男子就在媒体区里不断呼喊正接受采访的新书记,自称来自毛泽东研究会,曾为华西村写过书。&&&&戴着漂亮围巾的卢铁英和妻子一起举着块长条纸板走在人流中,显得扎眼。他来自甘肃,主营矿业,自制的纸板上有老书记的照片和两句口号,“‘老书记精神’是中国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无尽宝藏”、“群众需要更多‘仁宝式’的领头人”。这块纸板很快被夫妻俩敬献在老书记的遗体前,和老书记一块接受人们的敬拜。&&&&吴仁宝正在以一个楷模的方式向他的信仰同道们告别。常德盛是吴仁宝的追随者,他和他的蒋巷村在江苏当地颇有名气,名片上印满了各种荣誉,作为村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共常熟市委委员,他坦陈,“蒋巷学华西,学了46年,没有华西,就没有新农村典范。”&&&&吴仁宝正以一种乡土的方式向这座他居住了数十年的旧楼告别。尽管村民大多已搬入了各式别墅,吴仁宝和妻子赵根娣却坚持留守旧楼。参观过这里的记者说,家里有破烂的真皮沙发,也有老书记当年的偶像陈永贵寄来的贺卡,“吴仁宝将华西村再三包装,此处却连脱落的墙皮也依旧”。&&&&吴仁宝正以一种传统的方式向他的子孙们告别。灵堂里传出的声音祝福“吴家子子孙孙活得长”,每句的末尾都拖一声哭腔,几个炮仗紧随着升天,掉下来纷扬的纸屑。两支长杆翠竹这时从屋里钻出来,由两个看上去未成年的吴家后辈举着,竹叶上吊着符文。&&&&吴仁宝正以一个共产党人的方式向他付出了一生的理想之地告别。他的灵柩从里边被十来个村里的年轻人抬出。上边覆盖着两面旗帜,红色的党旗居上,下边的蓝色旗帜印有华西村的标志。&&&&灵柩、家属队伍、乐队和围观人群随即组合在一起,奏响哀乐,通过长廊。灵柩被装入一辆白色殡车后厢,吴仁宝的四个儿子身穿白色孝服坐入驾驶室,所有参与遗体火化仪式的亲友则坐上紧随其后的数辆巴士。&&&&殡车在两辆礼炮车的开道下,开始按预定线路前行。&&&&人群追逐着车队,钻入每一处缝隙。黑压压的一片里,多是步行者,也有拖拉机、助动车、汽车甚至小板车。&&&&探出长廊后,车队首先经过了龙凤广场,一旁就是“华西金塔”,顶上的葫芦由3.5公斤黄金镀金而成,一度是华西村富裕的象征;随后进入幸福园,这是一座近几年来修建而成的公园,因为将各类宗教偶像混置其中而广为人知,车队开过园内的大喷泉后,经五位伟人像,进入龙希大酒店外的广场。&&&&吴仁宝正在以一个管理者的方式向他的下属们告别。车队途经之处,大华西人夹道相迎,华西集团下属企业都分配到了位置,员工们多为自愿赶来送行,其中不乏落泪者。2001年至今,华西村经过发展、兼并,面积已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展到30多平方公里,人口也从1600多人扩展到3.5万人。新老书记早已将村名改为“华西新市村”,希望有朝一日,这里的人口能再上新高,发展为城市。&&&&直升机一直在头顶盘旋,与大喇叭里奏响的哀乐一起,回荡在耳中。车队在人群的簇拥下驶出华西村,将老书记的遗体送往长泾殡仪馆火化。&&&&吴仁宝也正在以一个典型人物的形象,向歌颂了他几十年的记者和作家们告别。&&&&新华社高级记者袁养和对吴仁宝四十余年的追踪报道至此画上句号,作为老朋友,他也随着人群去灵堂里看了最后一眼。&&&&“这次来,发现他们很镇定,在老书记的帮扶下,新书记越来越成熟,”袁养和在灵堂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对华西的未来建设有比较可行的计划。当然,政治上还在学习,要达到他父亲的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在前一天,吴协恩也在这个地方遇见了《潇湘晨报》记者。他拒绝了对方采访的请求。新书记认为,有些非主流媒体的报道罔顾华西的事实,父亲当年看了不生气,只是因为“不值得为没由来的事情生气”。&&&&“我的容忍度没有那么高。”他说。&&&&来源:南方周末&&作者: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芒果乱报]
[kily1980]
[weiliangzhi]
[谁在造假二代]
[南天乌云]
[不老的阿甘]
[按倒放血]
[挑灯看吴钩]
[1逛逛看看1]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优秀帖文推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21:07 &&
书记可以传宗接代。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23:53 &&
一家人都是官,不错呀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27:36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32:49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41:55 &&
&&&&发帖人: 奴隶与主人&&&&&&[转帖] 人类不会走正道&&&&一个简g的自然法则。&&&&官科是科盲,政治可靠。讲的是什么狗屁主义。&&&&民科难搞懂,亡命揭示。讲的是社会必然进步。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44:38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45:19 &&
大陆缩影。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48:37 &&
华西村不迷信“红太阳”--------顶住“以粮为纲、不准弃农经商、不准弃农办工业”等左的一套,偷偷兴办社队工业而率先致富。&&&&人民公社、全民所有制“大锅饭”,约束了生产力的发展,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质的改变,这是不争的事实.谁如果连这个也否认,那就是瞪眼说瞎话。&&&&&&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生产经营模式上搞一刀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时,分田到户是必然的选择,但是温饱问题解决了之后,有的地方发展得快一点,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成份自然可以多一点。&&华西村的支书吴仁宝说过,他现在搞工业的这一套,如果在毛的时代早就被抓起来了,一开始也是偷偷的搞,慢慢的才发展起来的。而且毛的时代要求的特别严,农民你就是种地的,根本不允许农民搞工业,这门坎很难跨越!&& &&&&小岗村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不分田到户,继续吃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大锅饭”,持续吃它三年五年,全村人饿死得差不多了,那还叫社会主义?那还叫做是有正常心态的人?&&55岁以上在南方农村搞过生产的人都知道,人民公社时期收早插晚(简称“双抢”)劳动效率极其低下,抢收早稻、抢插晚稻、前前后后要折腾40多天,还要启动城镇干部和学生下乡去“支农”那时期打农药、掏粪便等脏活累活大都是由地富反坏右等“黑五类”干的,社员群众大多“出勤不出力”劳动效率极其低下;分田到户后,收早插晚前后不超过一个星期,根本不启动城镇干部和学生下乡去“支农”。劳动效率的高低真是天壤之别!&&到底什么是“小岗精神”呢?小岗村当年的集体主义经济搞不好,也就是大家都偷懒不为公家干活,所以搞不好,农村的温饱解决不了,没有办法,只好偷偷的将土地承包了。但当时承包土地是要担风险的,按照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冒着“杀头的危险”的。总结一下小岗的精神是什么呢?那就是为公家多干一分都不行,为自己掉脑袋也可以。我绝对不是在侮蔑小岗人,如果为公家干和为个人干,大家都使一个劲,那么一定不存在能不能干好的问题。也就是说承包前承包后产量应该相差不多,既然小岗人一步跨过了温饱线,也就是说小岗在承包前是干得不行的。这点如果不承认,那么承包土地就没有正当理由,小岗人为公家干,干不好,为自己干,能温饱,为了私人的利益不怕“杀头”(各位见谅,这是小岗人自己说的)。小农经济思想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想在几十年甚至几年内转变为共产主义思想境界,?1958年至1976年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失败了!.因为,无私奉献等高境界对少数先进人物可以,对大多数民众不行,一时一事、短时间可以长时期不行!霸蛮搞只会挫伤群众的积极性,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华西村的第一桶金来源于他们办的小五金厂,这使得华西村在文革末期有了过百万的资产,想想其它村吧,恐怕很多还是负数。由于有资本优势,再加上吴仁宝治理有方,以身作则,才使得华西村能够快速发展,也因为华西村的领先,所以他们才能团结起来,他们的共产主义才能搞下去不分家。如果华西村穷,则不可能有现在的模式,如果吴仁宝为人不公直,则他们也不能搞到今天。&&&& 现在回过头来说五金厂,在毛泽东时代,这是毛泽东最高指示所严厉禁止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要消灭的制度,在黑龙江,就有一个村支书因村里办了个五金厂而被枪毙!可以说,办五金厂相当于今天的贩毒!甚至更严重!!而华西村的第一桶金就是不听毛的话,偷偷摸摸搞起来的,如果没有后来的改革开放,吴仁宝其实是当时的罪犯。不过,历史变了,吴仁宝便成了楷模。如何说呢?说到底华西村之所以富主要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把毛的讲话当最高指示的结果!&& 现在说到小岗村,它本来就很贫瘠,人穷则思变,所以它能开风气之先,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也正因如此,基础不好,故难于发展,所以至今不富。但是,以小岗村和华西村做代表来说明两种制度的优劣则很不可取,小岗村原本就比华西村穷得多!&&&&评述摘要:&&&&1977年以前的农畜产品,个人是不准买卖的,工业产品是要介绍信的&&&&你们年轻人不知道:1957年至1977年公社社员和生产队弃农经商办企业是要挨批斗的啊! 当国家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口粮供应和生活费发给断绝,孩子在山区劳动,和贫下中农一起分粮后,一连串的困难问题便产生了:&&首先是分得的口粮年年不够吃,每一个年头里都要有半年或更多一些要跑回家吃黑市粮过日子。在最好的年景里,一年早晚两季总共能分到湿杂稻谷两百来斤,外加两三斤鲜地瓜和十斤左右的小麦,除此之外,就别无他粮了。那两百来斤的湿杂稻谷,经晒干扬净后,只能有一百多斤,这么少的口粮要孩子在重体力劳动中细水长流地过日子,无论如何是无法办到的。况且孩子在年轻力壮时候,更是会吃饭的。&&在山区,孩子终年参加农业劳动,不但口粮不够吃,而且从来不见分红,没有一分钱的劳动收入。下饭的菜吃光了,没有钱再去买;衣裤在劳动中磨破了,也没有钱去添制新的;病倒了,连个请医生看病的钱都没有。他如日常生活需用的开销,更是没钱支付&&&&小岗村分田到户&&&&小岗村分田到户--------齐心协力闹散伙。小岗村社员群众,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冲破人民公社禁锢体制,实行“大包干”,他们是“只求不饿死”的典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51:55 &&
不哭不笑但有悲!悲的是国人还生活在中世纪!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58:09 &&
世袭制的写照!有啥值得说,嘿嘿!谁有私心不是一看就明白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06:29 &&
毛左说刘家远食子,老汉啃树皮那两张照片是民国的罪证。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20:27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21:39 &&
金三胖微缩!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34:10 &&
7:23:53&&的原帖:一家人都是官,不错呀所以要强调假共产主义信仰啊。这乡巴佬,狡猾着哪。
共 88583 次点击,68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3391054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6738 / 昨日发帖:21356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珠三角&&├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老书记吴仁宝葬礼 有人哭也难免有人笑(图)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缅怀亲人去世的诗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