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联最优秀的战斗机日本有多少胎死腹中的优秀战斗机

原标题:二战中日本发明的五大骇人武器,除了零式其他的都成了笑柄胎死腹中!

二战中日本发明的五大骇人武器,除了零式其他的都成了笑柄胎死腹中!

零式战斗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陆海军的主力战斗机,在中国战场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整个太平洋战区都可以见到它的踪影,堪称日本在二战时最知名的战斗机。在战争初期,零式以转弯半径小,速度快,航程远等特点压倒美军战斗机。

但到战争中期,美军缴获零式后,其弱点被研究出来,零式战斗机的优势逐渐失去。到了战争末期,零式战斗机成为“神风特攻队”的自杀攻击的主要机种。

1940年8月19日,12架零式从汉口起飞,掩护50架G3M2对重庆进行空袭。这次袭击未能和中国空军接战。9月13日,13架零式在重庆以东空域和27架中国空军的I-15、I-16混和机群遭遇。日本新式战斗机不仅外型和96、97式不同,而且速度、灵活性和火力凶猛程度与96、97式大相径庭!中国空军27架飞机被全部击落击伤(被击落13架,击伤11架),零式则无一损失。这是抗战以来中国空军最惨重的一次损失!日寇的这种战斗机就是著名的零式,编号A6M。这场战斗参战的是还未完全定型的零式11型(A6M1),1940年7月有15架投入中国战场试用,配属于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号和加贺号航母)和第二航空战队(苍龙号和飞龙号航母),其性能立即引起了中国航空委员会顾问陈纳德(Chennault)将军的高度注意并向美国军方提出警告,可惜这份本可以挽救许多美国飞行员生命的情报却被打入冷宫,结果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西方对零式的情况仍然一无所知。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一共有99架中国飞机被零式击落击毁,而零式仅有两架在地面事故里被焚毁。

零式战斗机是日本海军航空兵二战期间最著名的飞机,也是二战日本飞机的招牌型号,在太平洋战争中自始至终都是战斗的主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零式对盟军飞行部队造成了空前的灾难,给予了盟军最大的震撼,战争初期日军仅有300架零式,其中250架投入了太平洋战场,就凭借这区区250架零式,日军在开战后几个月时间把盟军在太平洋地区的战斗机部队消灭了2/3,当时盟军飞行员架机起飞迎击零式时,无论飞行员还是指挥官都明白,战机飞出去以后八成是回不来了。

当时美国的F-2A水牛、F-4F野猫、P-40战斧等飞机,面对零式一筹莫展。在香港、新加坡、菲律宾、东印度甚至印度洋,零式战斗机统治了整个的天空,为日军的登陆作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携带炸弹的零战也可以作为战斗轰炸机使用,有“万能战斗机”之称。

中途岛战役,载满燃油的零战在即将起飞前被击毁于航母飞行甲板上,这也是零战从得意到失意的一个转折点。1942年6月3日,小贺忠义兵曹长驾驶一架零式从龙骧号起飞对荷兰港进行袭击,返航途中发现飞机燃料发生泄漏,无法返回母舰,不得不紧急迫降在一个荒岛阿库坦岛的苔原上。松软的苔原陷住了机轮,机身翻倒,折断了小贺的脖子。5星期后,一支美国搜索队发现了这架飞机和倒吊在座椅上死去的小贺。飞机除了燃料箱上被地面机枪击穿两个洞外,几乎完好无损。这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最重要的缴获品。美军立即将飞机装箱运回美国,修复并进行试飞,通过试飞寻找对付零式的办法和针对零式的特点设计新型战斗机。 当零式性能解密以后,美军在设计新式战机时就有了针对性的设计,并且在专门对付零式的新式战机问世以前,美军也找到了立足现有装备对抗零式的有效战术,挽救了成百上千的盟军飞行员生命,并及时制止住了因零式造成的盟军空中局势进一步急剧恶化的局面,在专门克制零式的F6F泼妇设计投产以前,美军飞行员利用零式俯冲能力不好的特点,对零式护航的日军轰炸机采取打了就跑的突击手段,可以避免零式的截击,使得零式的护航效果大大降低,并且通过俯冲逃跑的手段避免了被零式击落,这个战术的应用使美军在F6F与P47/51服役以前,成千的飞行员得以在零式的炮口下逃生,并且给予了日军轰炸机部队沉重打击,有效的扭转了空中不利局面,在随后8月的东所罗门、10月的圣克鲁斯海空战中,日本海军又损失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1943年中,零式战斗机从性能和飞行员水平已不是美军使用新式的F6F和F4U战斗机的对手,特鲁克空战中的零战几乎成为了被猎杀的飞鸟。零式的快乐时光就一去不复返了,最后沦为自杀飞机。 信浓号航母——二战最大航母 信浓号是1960年美国小鹰级航空母舰服役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舰。信浓号动力主锅炉12座,有蒸汽轮机4台,150000马力,最大航速28节,续航力18节时10000海里。动力和大和级相当,而信浓号的续航能力超过大和级的前两艘很多,1万海里的续航能力也是可以满足实战需要的。信浓号服役后不久就被美军潜艇的鱼雷击沉,在第一正式出航仅仅20小时就被击沉更是创造了世界舰船史最短命的航空母舰的记录。

由于海军方面严令信浓号必须在1944年完成,该舰虽然在11月19日下水加入现役,但是仍然有很多重要的细节没有完成,还需要好几个月仔细建造和调整。

同时由于日军在莱特湾海战中损失了一万海军士兵,信浓号的水兵基本都是新兵,素质很差,要他们能够成功的使用这艘军舰也需要数月的时间。但是时间并不等人,此时美军已经开始大量使用B29战略轰炸机轰炸日本本土,东京湾附近是美军重点的轰炸目标。

虽然B29的高空轰炸往往不能击沉重型战舰,但是重创还是没有问题的。日本海军方面考虑到这点,在信浓号下水的8天后,命令该舰立即开往吴港的造船厂完成躲避美军的轰炸,同时完成细部舾装等收尾和舰员训练的工作。

1944年11月27日,信浓号满载官兵和造船厂工人总计2500多人奉命出发,开始了它的处女航,离开东京湾驶往吴港。由于害怕遭到美军潜艇的袭击,信浓号由滨风、雪风、矶风三艘驱逐舰护航。由于是秘密行动,四舰都没有打开舰灯,乘着夜色高速航行。开始比较顺利,但是到了19时15分,信浓号的检测官向舰长阿部俊雄海军大佐(他曾经是日舰“大淀”号的舰长,有比较丰富的战斗经验)报告,发现了美军舰船的雷达信号,从脉冲频率上判断,应该是一艘潜艇。舰长阿部认为这件事情很奇怪,既然是美军在潜艇在东京湾附近危险区域航行,按照一般的基本战斗常识是绝对不会随意使用雷达的。阿部判断,很可能美军已经通过情报部门得知了他们的计划,集中了一定数量的潜艇准备攻击他,而这个雷达波多半是美军潜艇故意采用的诡计,目的是想引开为信浓号护航的驱逐舰,然后由另外的潜艇进行攻击,这也是二战多艇攻击的常用策略。阿部命令不要理睬它,继续高速前进。同时为了避免被美军潜艇定位,阿部下令关闭四舰的雷达,舰队间联络改用灯光信号,并严令护航的驱逐舰要紧靠信浓号航行,没有它的命令即使发现潜艇三舰绝对不能私自行动。

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信浓号发现的是美军的射水鱼号潜艇。

美军潜艇射水鱼号(USS Archerfish,SS-311)在1944年11月11日离开塞班岛基地,在东京湾海域搜寻被日军击落的B-29轰炸机飞行员。艇长恩赖特中校(Joseph.F.Enright)对这次任务并不满意,因为上级要求他呆在东京以南150英里、八丈岛以北的位置待机,以便随时救援自马里亚纳出发轰炸关东地区、可能被日军击落的B-29机组人员。但是当射水鱼号到达东京湾以后,却又接受到命令,说任务取消,射水鱼号可以按照原有计划自由寻找日军目标攻击。

恩赖特接到命令以后,下令潜艇驶离危险的东京湾。但是此时潜艇的雷达系统突然出现了问题无法正常工作。虽然当时潜艇装备的雷达性能比较落后,但是仍然是潜艇最有力的鹰眼,大大加大了潜艇的搜索范围。恩赖特命令部下的军官立即修理,但是问题比较严重,二个技术军官整整修理了一个下午也没能修好。恩赖特忍住怒火,等到天一黑就命令潜艇浮出水面进行修理(在东京湾附近,白天浮出水面是类似自杀的举动)。技术军官在黑暗中修理了三个小时,在多次雷达开机测试都正常以后(其中一次被信浓号发现),军官向舰长报告已经修好了雷达。此时,在潜艇外一直紧张监视周围的瞭望手突然报告发现了一艘日本舰船在不远处以20节的速度Z字航行。发现了目标,舰长恩赖特十分高兴,经过仔细观察以后,恩赖特根据它的巨大身躯判断是日军的一艘油轮(航母的外形特殊和油轮比较相似,因为当时日军已经没有大型航母,恩赖特自然不会想到)。潜艇对付油轮是手到擒来的活,恩赖特下令潜艇全速形式,追击该舰。

此时信浓号仍然保持Z字行前进,很快就被射水鱼号赶上。22时45分,信浓号的瞭望手发现右弦发现一艘美军潜艇,此时,为信浓号护航的‘矶风’号驱逐舰也发现了射水鱼号,它随即离开编队,以35节的高速向潜艇方向急速驶去,并且让射水鱼进入了它的火炮射程,这是潜艇和日军舰只的第一次遭遇。恩赖特此时才发现这并不是一艘油轮,而是一艘大型航空母舰,并且它还有数量不明的驱逐舰护航。他立即下令潜艇下潜。由于当时声纳技术比较落后,射水鱼凭借着夜色是有很大机会可以躲避日军驱逐舰的袭击的。但是此时的阿部舰长仍然判断美军可能在诱敌,它认为不应该和美军潜艇多做纠缠,高速开走就可以了,它随即命令‘矶风’号立即停止攻击返回编队(其实此时该驱逐舰和美军下潜的潜艇只有五海里的距离了)。同时,日军舰艇转向,以全速直线航行,甩开美军潜艇。

看着日军舰艇以25节以上的高速开走,它的射水鱼最大航速只有18节,无法追上的。恩赖特非常沮丧,对于航母这样的猎物是不容易遇上的,对于一个优秀潜艇艇长,最大的打击就是丢掉到嘴的肥肉。恩赖特知道自己无法追上它,就立即向珍珠港报告了发现日军大型航母的坐标和航向。他希望该海域有其它的位置更好的美军潜艇,能够完成他无法完成的工作。同时,他命令射水鱼号继续追踪日军航母编队,期望日舰有可能自己减慢航速。阿部倒是没有减速的打算,但是信浓号却并不争气。这所抢工期生产出来的航母全速航行几个小时后就出现了问题,它的一根主轴发生了故障导致信浓号的航速降低到了15节。这边的射水鱼号全速航行,终于在11月28日凌晨,再次发现了信浓号,并且发现有三艘日军高速驱逐舰护航。

由于敌人有三艘驱逐舰紧密跟随,并且之前已经发现了射水鱼,恩赖特认为自己单艇即使攻击成功,最多只能攻击其中的一二艘战舰,剩下的会立即向它攻击,风险太大。恩赖特随即向珍珠港又发了一封电报,希望能够得到其它的潜艇支援。但是,周围一百海里内,并没有其它的美军潜艇。这份电报被信浓号侦测到,阿部没有想到这是来自之前发现的那艘美军潜艇,以为是来自美军攻击潜艇群中的另一艘。同时还侦测到了近距离的美军潜艇的雷达波。阿部认为舰队已经中了美军潜艇群的埋伏,危险迫在眉睫。他立即作出决定,舰队紧急转向,朝另一个方向行驶,逃离美军潜艇群的伏击,这个方面正好是面对者射水鱼的方向。

此时的恩赖特必须作出决断,因为对方舰队面对自己行驶而来,如果面对敌舰,攻击的危险过大,需要冒着全舰被击毁的危险。此时如果考虑自己的安全,只需要向其它方向行驶出日军的路线就可以了。但是,丢掉了这次机会,天就要亮了,造成攻击难度更加增大。在一阵犹豫以后,恩赖特体现了一个美国军人的勇敢,他决定冒险攻击。只要击毁信浓号这样重要的目标,自己和船员是可以冒着生命的危险的。随即射水鱼号潜艇下潜,同时准备鱼雷,等待伏击信浓号。没有多久,日舰队很快驶来,首先是一艘日本驱逐舰几乎从射水鱼号的上面开过,高速螺旋桨的声音震耳欲聋。此时的射水鱼号没有还手的余地,只能期望上帝的保佑。幸运的是,日舰并没有发现美军潜艇。在日驱逐舰驶过以后,射水鱼号立即上浮,果然,此时信浓号巨大的身影已经近在咫尺。射水鱼号立即向该舰发射了六枚鱼雷,其中的四枚准确的击中了信浓号,引起了巨大的爆炸。此时日本驱逐舰也发现了射水鱼,疯狂的朝着它扑来。射水鱼号紧急下潜到400英尺的潜水极限躲避攻击。幸运之神再次照顾了潜艇,它奇迹般的躲过了二十枚深水炸弹的近距离攻击,随即高速脱离了战场。

3时过4分,信浓号舱室被撕开了10来米宽的口子,海水汹涌地灌了进来。

8时,动力舱进水,锅炉全部瘫痪。

1944年11月28日10时18分,阿部俊雄大佐下令弃舰,同时三艘驱逐舰开始转移信浓号的船员。三十分钟后,信浓沉没,信浓号的2515船员只有1080被救(这里面并不包括阿部俊雄大佐),有1435人遇难。

至此,随着第一次航行不足20个小时,当时世界第一巨舰信浓号就沉没,这也是世界历史上,由潜艇击沉的最大一艘战舰。

大和号战列舰——日本号称不沉战舰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的一号舰,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

曾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日本帝国的救星”。

1934年,大和级战列舰的设计任务开始。1937年日本海军制定了“第三次海军军备补充计划”,确定建造2艘大和级战列舰:“大和”与“武藏”。1940年8月8日“大和”下水。1941年12月16日“大和”竣工并被编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

1945年4月7日,大和号在冲绳岛战役中,被美军飞机击沉于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处,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特攻作战精神的炮灰。大和号的沉没,也宣告了大舰巨炮时代的彻底终结

大和级战列舰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过的最大的战列舰。但是,由于日本海军的战列舰用兵思路存在致命缺陷,致使大和级在建成后始终处于一种作用不明的暧昧状态,以至于被当成联合舰队的水上豪华饭店使用。对实力不足的日本国力和日本海军兵力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浪费。

大和舰的吨位,主炮威力,装甲厚度超过了同时代的战列舰,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强战列舰。由于日本人对大和舰的建造和使用采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得美国海军在很长时间里大大低估了该舰的实力,错误地认为其排水量不超过46000吨,采用406毫米口径的主炮,航速30节。基于错误情报,美国人相信“依阿华”级战列舰在达到33节高速的同时,其火力和装甲厚度已经足以对付日本的新式战列舰,而这种的判断显然是错误。

回顾整个1930年代,我们会发现当时的日本海军对战列舰的速度要求,并非是以能够伴随机动部队航空母舰作战为标准,而是遵循传统的教科书式炮战思路,即“以最快速度接敌”来确定的,其目的是尽快抢占T字阵横列阵位。日本海大海战后,“日本马汉”秋山真之参谋所说的“由于联合舰队具有3节速度优势,所以取得了海战胜利”的说法对此后的日本战列舰设计思路影响很大。在海军中这种思想受到海军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博恭亲王、海军大臣大角岑生和舰政本部部长中村良三为首的,拥有一大批可以说都是闻着对马海战的硝烟味成长起来的十九世纪的东洋“80后”们粉丝的死硬“战舰派”的推崇。

至1940年代,航速33节以上的翔鹤级和大凤级航母陆续服役,有人因此指责27节的大和级无法与其相伴行动。不过,在大和竣工时,日本海军机动部队主力是航速31.2节的赤城和28节的加贺,两艘编为同一战队,势必要迁就航速较慢的加贺号,而大和级与加贺的航速相差无几。此外,龙骧号,千岁级和伊吹级(计划中)航母的航速为29节,信浓号航母为27节,隼鹰级为25.5节,它们都可以与大和级相伴行动。

再者,包括大和级在内,日本战列舰的防空火力并不是很强,如果仅仅作为护卫军舰用的话,发挥不了多大价值。以高速战列舰为航母护航,主要是为了在航母派出舰载机,无力自卫时执行对空和对海防御任务。就防空能力而言,大和级的副炮主要是为了在近距离交战上应对条约性巡洋舰和驱逐舰,不能作为防空炮。实际经验则表明,在有巡洋舰、驱逐舰等军舰编队护卫的情况下,战列舰的水平副炮使用价值并不大。美国北卡罗来纳级以后的战列舰,以及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和后续的狮级和前卫级,都完全废除了专门对海的水平副炮,全部改装高平两用炮。综上所述,即使日本海军像美国海军那样将大和级作为机动部队护航力量,也并不会带来多大的战术优势。同时,大和级6300吨的庞大耗油量(如果大和是以30节的高速战列舰,燃料耗费量将更为庞大)对于经常为舰队油船数量不足而苦恼的日本海军来说,也是个很大的负担。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来,日本海军对于大和级的使用思路和用兵方略是按照一种“理想化”的模式来安排的,也就是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按照原有的“渐减迎击”战略,面对占有优势的美国海军兵力,大和级在西太平洋固守待命,等日本海军使用多种手段将来袭的美国主力舰队逐渐削弱后,再在靠近日本近海的大决战中出动大和级,将残破的美舰队一举击破。这是一种守势战略,然而一旦这个固定模式被打破,大和级就将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大和号战列舰威力虽大,但生不逢时,恰逢战列舰的主力舰地位开始被航空母舰所取代的时代,并且日本海军将其当作最后决战的王牌未经许可联合舰队不能动用而很少出战,导致大和号错过了最佳时期,缺乏战斗经验,也为后来的作战埋下隐患。大和号战列舰的沉没宣告了日本海军的覆灭,也宣告了大舰巨炮时代的结束。

伊400级潜艇——水中航母 伊-400型是二战时期最大的也是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核动力潜艇建成前最大的潜艇。伊-400所携带的燃料足以绕地球航行一圈半,可装载3架晴岚攻击机并可使其迅速投入战斗。

伊-400级长293英尺,水上排水量3550吨,水下排水量6560吨,是二战期间建造的最大潜艇。设计最高航速水上20节,水下7节,航程33,000海里/16节,可持续作战四个月以上,作战半径可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武器包括艇尾的1门5.5英寸(140mm)50倍身管长甲板炮,艇首8具鱼雷发射管,指挥塔上1门25mm防空炮,机库上方3座三联装25mm防空炮,此外还有3架爱知造M6A1“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晴岚”是专门为搭载于潜艇上而开发的机种,可携带800公斤炸弹或17.71英寸(450mm)直径的空投鱼雷。伊-400型的主甲板上有一座115英尺长,直径12英尺的机库,可容纳三架折叠的“晴岚”。机库口延伸出一条85英尺长的弹射滑索,平时飞机被折叠起来放入机库,作战时依次拖到弹射器上展开机翼,加油装弹并弹射起飞。完成任务后降落在母舰附近的水面,由可折叠的起重机吊回舰上。另外,伊-400型还装有柴油机通气管工作装置、警戒雷达和雷达讯号接收机。

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潜水航空母舰的设想也是相当超前的。虽然伊-400级的作战思想和设计都相当先进,但和德国XXI型潜艇一样,因为到来得太迟而无法影响二战的结局。

《珊瑚岛上的死光》是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科幻电影,围绕着一种神秘而危险的激光武器展开,但当时的中国人不知道,自己曾经的敌人日本就秘密开发过“死光”这种武器。战前日本军部下属的登户研究所曾尝试将电磁波制成杀人武器,但日本投降时,登户研究所毁灭了相关资料,这永远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 最近几年随着资料的公开,日本岛田制造所研制的一种被称为“死光”的武器,引起的世界的注意。二战期间,岛田制造所所长水间正一郎领导东北大学教授渡边宁等人,从事了一项绝密研究,研究的代号是中文最后一个字母z,表示这是日本的最终武器。 研究小组制造出能放出极超短波的磁控管,可以释放57种杀人光线,根据研发者的设想,这个武器一旦试验成功并投入实战,将立即改变战争的胜负。然而正在死光要从实验室走向战场之际,岛田研究所被美军炸毁,研究被迫中断。据说在战后,美军发现了相关资料,不由的感慨说:“日本的技术居然到了这种程度”。

}

早在战前和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就开始做“核武梦”:在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发掘铀矿,二战期间日军采用离心分离法浓缩铀,试图获取核爆炸材料浓缩铀,实验处于设计装置阶段。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空军参谋长安田武雄和后来成为首相的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十分重视核武器研究,日本的海军和陆军(日本空军归陆军部管辖)都成立专门机构来研究核武器。但海军不久就悲观地承认,从理论上造出一颗原子弹是可能的,但需要十年时间。德国和美国都没有多余的工业能力可以及时地生产出原子弹来用于战争。日本海军解散了“核物理成就利用委员会”。空军虽然维持以日本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仁科芳雄负责的“仁计划”,但终因日本政府无法提供研制核武器所必须的铀原料而胎死腹中。

在美国轰炸日本广岛之后,日本大本营要求科学家在6个月之内研制出核武器,以便为日本军队对美军展开进攻赢得时间,保全日本天皇和大和民族时,仁科芳雄告知他们:不要说是6个月,就是6年也不行。我们没有铀,也没有电,我们什么也干不成。

从2010年起美国就开始要求日本归还其在冷战时期交给日本用于研究的331公斤武器级钚,这些钚足够制造四五十枚原子弹。但日本一直反对归还。近日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终于表示归还一事已进入最后协商阶段。至今双方能否就归还达成协议,日方何时归还,能否全数归还,仍是个未知数。

假若美国纵容日本拥有原子弹,那么,首先日本要复仇的对象必然是美国。美国人要当心啊。

在日本右翼分子、一些政治家、高官和学者中间,激发起为核武计划“续梦”的热情,他们宣称日本有能力在三个月内制造出核武器,一些头面政治人物甚至扬言“要制造核武器来‘反制’中国”。2002年5月,时任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的安倍晋三说:“毫无疑问,日本将会拥有小型原子弹。”

8月6日是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70周年,广岛举行“原子弹爆炸遇难者悼念暨和平祈愿仪式”,有100个国家代表参加。上午8时,纪念仪式在广岛市和平纪念公园开始。日本首相安倍表示,“将在仪式上郑重发誓,未来为废除核武器与世界永久和平而竭尽全力”。

“广岛的遭遇是日本人受难的缩影。”日本历史学家藤原彰认为,这造就了日本人很强的受害意识。然而那些悲惨的记忆只是原子弹所象征的战争历史的一部分,远不是全部,更不是原因。“他们很少想过,正是由于日本的战败,亚洲人民的苦难也结束了。亚洲国家从日本加害的角度理解战争,而这是日本人认识薄弱的地方。”

日本也曾有过反省战争责任的努力。1991年,时任广岛市长平冈敬在当年纪念仪式上,首次明确承认日本的战争责任并道歉,比“村山谈话”早了4年。他指出,原子弹受害者“在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的同时,还要意识到日本是战争的加害者”。但是,此后历任广岛市长再没有类似的反省表态。

作为重要的军港,广岛一直是近代以来历次中日战争的兵力集结和发兵之地。二战中,日本陆军运输部、工兵作业场和最重要的军工企业三菱重工都设址于广岛。广岛出生的日本日中协会理事长白西绅一郎表示,在受害者记忆之前,广岛应当首先被视为加害者的象征。“每年日本领导人都去广岛、长崎悼念死难者,但他们为什么不去南京?”

安倍晋三在这次纪念仪式上发表例行讲话,但没有提到“无核三原则”。

自1994年以来,每位首相在纪念仪式讲话中都会提到“无核三原则”,安倍此次没有提到尚属首次。虽然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澄清说讲话并没有特别的含义,而且安倍在随后与核爆受害者会面时表示要坚持“无核三原则”,但讲话中的这点变化也引起日本媒体猜测。“无核三原则”是指“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这三项原则最早于1967年12月由当时的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在国会答辩中提出,日本国会1971年通过决议将其规定为日本的国策。

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5日在国会答辩中称,根据审议中的安保法案,日本自卫队“从法律条文上”可以为他国军队运送核武器。

由于安倍推行安保法案企图解禁集体自卫权,活动当天,部分日本民众在纪念仪式会场外举行了抗议活动。他们举着“不能容忍安倍参加广岛原子弹爆炸70周年纪念活动”“反对战争法案”等标语在和平纪念公园周边进行游行。有参加者在现场还喊出“反对安保法案”的口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

在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日本仍准备负隅顽抗,其在声明中声称:“日本为求自保自卫与东亚之解放而作战之决心,丝毫未感动摇。德国之投降,不能令日本之作战目标有丝毫之变更。”

在大雨如注中,百万苏联红军越过中苏边境线进入“伪满洲国”,盘踞于此十数年的日本关东军被摧枯拉朽般一扫而空。

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于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冈村宁次随从小林浅三郎将降书呈交何应钦,不知是耍诈还是小林浅三郎太矮小,其投降书递在桌子中央后即停止,何应钦只得俯身接过降书。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苏联最优秀的战斗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