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政策的不抵抗政策发生在哪年

蒋介石不抵抗的原因?
攘外必先安内,空间换取时间。不是一味的不抵抗,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畅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介石庐山讲话,再仔细看看,抗战中与日军的正面战场上作战的其实都是国民党军队,中G里抗战时期死的最高长官好像是左权吧?一个参谋长,看看国军里,上百位少将、中将乃至于上将阵亡,怎么能说不抵抗呢?
蒋介石默认不抵抗主义对于“九一八”事变和日军的举动,蒋介石看得很清楚,“是倭寇果乘粤逆叛变,内部分裂时,而来侵我东省矣”(《蒋介石日记》日),但如何抵御,他身感“夫我内乱不止……而况天灾频仍,匪祸纠缠,国家元气,衰弊已极,虽欲强起御侮,其如力不足何”(同上),既然力不足御侮,自然要小心应付,谨慎处理事变。9月21日蒋返回南京后,主持在京中央委员会议,商讨对日策略,蒋主张“此时唯有诉诸公理,以日本侵占东省事实,先行提出国联与签订非战条约诸国……一面则团结国内共赴国难,忍让至于相当程度,乃出于自卫最后之行动。”(《蒋主席召集会议决定对日方略纪事》,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续编》,第281页)会议决定军事上取不抵抗,外交上则绝不能屈服,向国际联盟申诉,以求得公平的决断。同日,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正式照会国联秘书长德鲁蒙,要求国联制止日本侵略。蒋介石在第二天的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党员大会上发表演说,要求全国民众“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23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民众书》,亦称“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很显然,南京国民政府在外交上与日本交锋的同时,在军事上默认了张在“九一八”事变后采取的不抵抗主义。南京国民政府采取如此举措,实乃受制于内外交困之局,国际上西方诸强陷于经济危机困境难以自拔,国联态度暧昧,苏联只要日本不侵犯其中东路权益,乐得作壁上观。国内宁粤对立难解,虽然“九一八”事变后蒋对粤方取和解政策,但对方不依不饶,事变发生后粤方几次发表通电,虽言抗日救国,但一再声明“今日之计,舍蒋下野,对内对外一切救亡大计,皆将无从进行”。总之,在粤方眼中,只有打倒蒋介石,才能抗日救国。如此情况,要达成举国一致共同抗日,谈何容易。虽然在军事上不抵抗,在外交上蒋仍坚持一步不让,他在9月22日电告张学良:“若日方胁迫以签字承认21条为退兵条件,应设法严拒,此案在京已归为国际交涉。”23日,蒋又在与万福麟的谈话中要其转告张,“以外交形势,尚有公理,东省版图,必须完整,切勿单独交涉而妄签丧土辱国之约,且倭人骄横,速了非易,不如委诸国联仲裁,尚有根本收回之望。否则,亦不惜与倭寇一战,虽败犹荣也。”在中方的积极争取下,国联在9、10、12月三次通过解决中日满洲问题决议案,要求日本撤兵。虽然获得国联的“公平裁决”,但是日本方面寻找种种借口拒不撤军。并继续扩大侵略范围,至11月下旬,已进占东北大部分地区。依靠国联裁决的外交努力陷入僵局,而国内的宁粤之争又难见缓和(粤方坚持蒋下台为和解条件),内外交困的蒋亦只有去职一途。
首先你是想听真相还是书本上的话!!如果是书本上的话,那楼上的就是正确的!!!真相:1、我国由于连连的战争,国家处于崩溃的边缘,人民生话没有温饱,急需发展经济,不能在战!!2、由于那个时候我国形式上统一,但是地方却没有几个听中央的话,各地经常与中央发生摩擦,战争可能导致各地方乘机又搞独立,那样对战争是非常不利的!3、全中国的军队,还非常的弱,如果对抗,必将导致中国人死的更多,甚至更有可能导致灭种的危险。那样国府,可成为了千古的罪人。4、中央的军队一直在换德国的装备,如果战争。那么德国就会拒绝提供装备给我国,就会对军队的战斗力有影响!5、由于中国人的特点——尽量避免战事、以和为贵的心态。故,我国一直把希望寄托给那个时候的联合国(那个时候叫国联),希望得到国联的调解!6、中央内部,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对日作战计划,还需要时间完善!差不多,就以上这些了。 根本原因应该是:我们国家实力太弱!!
不抵抗政策事发当时,张学良称接获蒋介石电令:“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挑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在1935年一次对东北军将领讲话中,也说蒋介石当时曾给他密电,“不要衅自我起”。但在1991年其重获自由后,张学良在各种场合多次承认“不抵抗”的决策完全是其一人所为,与蒋介石无关。[1]9月22日,蒋介石向全国人民宣称:“此刻必须上下一,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之态度,静待国际公理之判断。”当时报刊对事件及不抵抗政策的有关报道蒋介石当时以“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 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为原则,以先消除共产党的反对势力,再集结力量对抗日本军等外来势力为方针。尽管日本在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多次挑衅,张学良仍于9月6日致电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及东北三省政务委员会:“现在日方对我外交渐趋积极,应付一切,极宜力求稳慎,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希迅即密电各属,切实注意为要。”在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落下了“不抵抗将军”的评价。然而对于张学良的不抵抗行为,后来逐渐评价为:他错误判断日军目的,若其知道日军并非“寻事”,而是要吞并东北。作为东北少帅,他不至于会将东北拱手让给日本。张学良1990年接受日本国营电视台(NHK)采访时,表示他当时认为“战争不合乎日本政府的利益,日本政府应会约束关东军”。正是由于张学良的不抵抗,日本关东军才敢于悍然发动侵占中国东北的战争,以1万余人进攻有14万人中国东北军,并在短短半年内占领东北三省。汪精卫虽然后来成为汉奸,但在918事变时,他是主张抗日的,他继孙科后出任行政院长,曾多次给张学良发电报,催促他出兵抵抗,责备张学良“去岁放弃沈阳,再失锦州,致三千万人民,数十万土地,陷于敌手……”但张学良总是推诿说粮饷不足,拒不行动,并还暗指汪精卫无权指挥东北军,结果气得汪精卫辞职出洋,认为这个行政院长没法干了国内舆论九一八事变,东北全境陷落,全国哗然。9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谴责日军侵略。9月22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提出组织东北游击抗日。国人对于张学良“不抵抗”也颇为不满。迨热河失守后,胡适在《独立评论》上发表了“全国震惊之后”一文,认为热河失守,张学良罪责难逃。胡适毫不客气地指出:“张学良的体力与精神,知识与训练,都不是能够担当这种重大而又危急的局面的。”地质学家丁文江也在同期《独立评论》发表了“给张学良的公开信”,批评张学良既无指挥能力,又不亲赴前线督师,但却恋权不放,陷东北百姓于水火,贻误国家。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集中军事力量"围剿"红军
囊外必先安内,内部的军阀还有红什么还没有被肃清,作为政府的主体,也不会傻到把敌人联合到一起细的说,打一场全面战争的准备也还没有做好,当时正在整备军队,知道不可缺少一战的,但是任何一个中国人,任何时候都不希望战败,屁股决定脑袋,如果当时真的能打赢什么的,任何zf也不会有什么退缩之说的。只能说局势太复杂,不想失去太多,只能出卖一些
尽量避免与日本交战,最起码避免立刻交战。那个时候中日实力对比跟现在的美国比墨西哥差不多。我们没有海空军,陆军也基本乌合之众(与日军比),同时国内内乱不止(那个时候军阀时代还没过去,四川,山西,东北,广西等等军阀还存在,共军那会儿其实也是反政府军阀)。
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持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前,蒋介石于8月16日已有给张学良的铣电:“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文史资料选辑》第2册第6辑)事变发生后,又电令张学良“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西安事变资料》第一辑第一页)东北军奉命:“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九一八事变真相》,《革命文献》第34辑第879页,台北1978年版)。对于蒋介石的不准抵抗,爱国士兵愤慨不已。据东北军参谋长荣臻报告:“士兵各持枪实弹,怒眦欲裂,狂呼若雷,群请一战,甚有持枪痛哭者,挥拳击壁者为了 老蒋的利益
原因可以说是蒋的设计。攘外必先安内 这是蒋介石的政治表演。解读如下:大前提:国内只是形式上统一,军阀仍然割据。蒋介石能控制的兵力只有中央军,即黄埔军校的子弟兵,他是私家军。<2&gt憨如果他一开始就亮出自己的底牌,打光光了,无疑只能当光杆司令。设想:接下来只剩下其他各地割据的军阀,各自为战,无疑是抗战取胜之可能机率不大的。在大前提下就是一面在政治表演,一面筹备抗战。1 什么以国际联盟主持公道也是表演。行就拖住日本,不行就赔点本,还能增本钱。如下:蒋介石先弄掉张学良,收编他的军队。代价是掉了东三省!和他预期差不多,张学良年少不懂啊。就是委屈了少帅和东北的父老乡亲们。2 东三省当时在汉人(国人)的观念里,不是自己的地方,是满清的。掉了也就掉了。当然这也是输掉了大量的战略资源,他心里清楚的很。这是豪赌!!就是玩德克萨斯扑克,放出了筹码!虽然蒋介石觉得是在他的掌握中进行,他内心也难受,觉得是血耻。3 安内的表面意思是剿共,的确也是。其实深层意义是蒋介石想收编各地的军阀割据的财权兵权。可以说是一石2鸟之计。后来也做到了。4 说回国际联盟,有了之前的外交,争取国际上某些强国的支持。这支持很实际,一是武器的供应二是借钱充军饷。具体细节请自己找史料。总结:蒋介石赌的让我感叹之。。。以上乃个人观点与猜测。与有相符,纯属巧合。
不抵抗政策” 完全是出于当时人们对“安内”与“攘外”先后看法不同当时辗转来到陕北的红军以不足4万 只是强弩之末而已张学良的东北军就有10万 再加上杨虎城的西北军足以击溃红军 然而杨虎城素来对蒋不满 张又十分渴望打回东北 收复失地 红军利用了这千载难逢的机遇 进行外交工作 才使红军幸免遇难因为眼看着共军就要被全歼 全歼之后 可以集中精力持久抗日 蒋介石早在1931年时就发表了以川滇黔三省为大后方的持久抗战设想可以说 当时蒋介石主要目标是共产党 要防止他们赤化中国 但蒋对日本人也十分痛恨 在他的日记里可以清楚的看到总结:所谓的“不抵抗政策”不是真的不想打 只是不想把战事对日的扩大 先解决当时羽翼为丰共军以免后患 在倾全国之力对日持久抗战现在看来 对于中华民国 对于国民党来说 蒋当时的政策可以说是完全正确的
Copyright &
就爱阅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号-4
声明:文章《蒋介石不抵抗的原因?》由就爱阅读网友共享发布,目的只是为了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如用户分享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是_百度知道
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是
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是
我有更好的答案
当时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主要是为了集中兵力打内战,所以实行不抵抗政策。也就应了他那句‘’攘外必先安内‘’
采纳率:64%
这个原因应该从蒋介石其人生阅历说起,但说太多也费事蒋介石是江浙一带的商人家庭,其父继承祖业是个盐商商人的特点有无奸不商,无利不起早,锱铢必较。。。不一一列举这就是蒋介石的天性,商人子嗣的出身和无法磨灭的性格决定了其心理必然是只为自己打小算盘的,在自身利益没有受到损害之前,民族大义危亡什么的,对他和他的利益集团来说是无关紧要的民国的四大家族和蒋介石的关系自不必说,其中中统军统更是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二人一手建立在其蒋介石的意识中,其执政即是为自己和自己利益集团而服务。民国走的又是资本主义路线,资本主义的万恶被马列主义先驱揭露出是剥削生产力和榨取剩余价值,而1921年初建立不久GCD其意识形态是马列主义,拜马列主义到时恩格斯著作资本论所赐,其理想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解放劳苦大众消灭阶级。意识形态的冲突导致利益的冲突,利益的冲突自然演化为对权力的斗争所以,蒋介石是绝不会坐视其资产和权力被GCD觊觎的,而1937年之前,甚至918事变之前的日本,看起来不会从根基上动摇蒋介石的统治,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生灵涂炭,没有伤及其蒋介石这个最大资本家的切身利益,蒋介石又怎么会跟日本人动武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不抵抗政策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蒋介石实施“不抵抗政策”的后果_百度知道
蒋介石实施“不抵抗政策”的后果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实蒋介石并没有所谓故意不抵抗,这只是gong产党为了说明gong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才这样做,而其实蒋介石认为日本只是为了好处,而不会占领东三省,但是日本却没有退出,而且东三省是张学良的地盘,主要是张学良的命令和意图
采纳率:18%
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三千万东北同胞受到日本的践踏。
保存了东北军主力部队,为以后抗战间接积蓄了力量
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地半封建社会,东北三省沦陷,中华告急,中国同胞保守折磨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不抵抗政策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抗日战争前国民政府为什么实行不抵抗政策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抗日战争前国民政府为什么实行不抵抗政策
&&国难当头,日军已经大举侵华,而国民政府却下令不许抵抗。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xe64e;加入VIP
还剩9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国遭遇核打击时放弃西安以东地区,这个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有什么区别? - 知乎10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该回答已被折叠 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下令不抵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