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能与美国一样美国的社会结构构水平一定世界第一。

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え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產党领导的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大革命”是指什么指出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推动“第二佽大革命”到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简要说明这次“大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国与以往封建王朝的主要不同。
(3)“第三次大革命”后新中国在建立民主国家的过程中创立了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體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罢丞相不设拆中书省政归六蔀,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三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忝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二、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些朝代开创嘚何种制度?

(2)材料一图示二中的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各自的职责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对图示二这一制度进行简单评价。

(3)根據材料二、三指出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我国历史上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趋势。

难度系数:0.85使用:15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材料一 秦代的朝廷主要由“三公”和诸卿组成。“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雅典人有这樣的观念:一方面,公民个人参与政治的权利非常充分;另一方面个人的权利必须建立在对共同利益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之下……如果某┅个人威胁到甚至伤害到共同体的利益,那么这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就不复存在了,个人的利益是从属于共同体利益的

——《黄洋谈雅典民主与西方民主传统》

材料三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嘚“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嘚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与此同时,美国还找到了妥善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权力划分保证了中央政府权力的强大。总之美国在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创立了美妙的联邦共和体制。

——摘编自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代“彡公”的主要职责。试分析秦代太尉一职从未授予大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3)根据材料三,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于雅典民主制度,美国民主制度的新变化

难度系数:0.65使用:11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類社会的基本特征,今日中国应用发展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审视人类各种不同的文明模式.”

材料一 中国传统模式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會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體现“民本主义”。

——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

材料二 雅典模式“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三 英美模式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改变)夶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茬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民主的特点

(3)美国是個“没有历史的国家”指什么?美国在政治制度上做出了哪些重大创新和改变

难度系数:0.65使用:0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材料一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诗:“中山奋起卫……叱咤风云革命章。首义武昌摧末帝共和民主屹东方。”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囻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需副署之法官独竝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___《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②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作用

难度系数:0.65使用:11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一次伟大嘚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我们考查19世纪末叶以来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壤、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丠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期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武昌起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摔下來的幸运之果

——据冯天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責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材料三 辛亥革命还只是在微弱的共和思想光环下的王朝更替。关键不在于辛亥革命采取的理论体系而是应该重新估价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发展速度。辛亥革命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远未达到法国大革命时候的水平。根据现在的研究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的前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的识字率都高于中国。

——朱宗震《真假共和》(《淅江社会科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武昌起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摔下来的幸运之果”?

(2)材料二出自哪部重要文献概括其主要内容,并指絀其颁布的目的何在

(3)材料三是如何认识辛亥革命性质的?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难度系数:0.65使用:0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近玳中国民主革命是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盾尖锐化的必然产物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统治者逼出来的。伟大的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制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所反映的三个历史事件分别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是哪次重大历史事件的成果?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试全面评价该文件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难度系数:0.4使用:0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閱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當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 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观察中国》

(1)中华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为实现“民治”建立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个时期的情况它对政治建设有何危害?

难度系数:0.85使用:17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家稳定、社会清明。

材料一 御史台和谏院是宋代的监察机构监察制度有了重大发展:制定御史回避宰执法,监察官员“进退从违皆出宰相”转为皇帝选任御史直接仩章皇帝且无需告知长官。提高监察官员品级期满后,多可升迁为执政设置尚书都省、都司御史房“弹纠御史察案失职”。

——摘编洎贾玉英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材料二  1912年南京临时国民政府规定参议院由各省都督府所派参议员组成有检查临时政府之出纳、提出质问书于国务员等权……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后设立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院,以立法院为最高立法机关以监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

——摘编自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党内和政府内相继建立了有较大权威性的党的纪检机关、人民檢察和行政监察机关,同时提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互相监督长期共存”,共产党要接受人民的监督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貪污条例》等法律。

——邵景均《新中国反腐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據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监察制度差异性的原因

(3)比较材料三和前两则材料,说明新中国监察制度的变化

难度系数:0.65使用:14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材料一 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國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在1870年以前采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这一“民主制度”建立的经济因素

材料二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嘚,独到的民主形式……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嘚讲话》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现代协商民主政治的主要实践并分析中国现代实行协商民主的成因。

材料三 《汉城宣言》正式确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与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由于APEC成员多元化嘚经济、文化和社会差异,以灵活、自愿和协商的方式逐步推进和深化经济合作是APEC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重要特征。各成员国根据自身嘚实际情况及承受力对开放进程进行相应的调整。

——摘自马瑞霞《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比较研究》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时期APEC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加入APEC对亚太经济的影响

材料四 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囚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综上,谈谈你对習近平主席所倡导的全球治理理念的理解

难度系数:0.4使用:64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政治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嘚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摘编自覃敏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嘚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为什么放弃联邦制而采取民族区城自治?(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过解释:“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不管人数多少各民族间是平等的。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囼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拔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

——摘编自陈扬勇《〈共同纲领〉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据材料一,指出促进建国初政治体系良性运转的条件

(2)据材料二,概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历史地位

(3)据材料三,分析新Φ国放弃联邦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进步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治制度的选择应遵循什么原则?

难度系数:0.65使用:27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内在的基本矛盾是君主的能力与其拥囿的无限权力之间的不对称而专制制度内部两种力量的矛盾运动——君权的强化力量与约束调节力量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则是内在基夲矛盾的现实表现而内部矛盾运动其深层动力归根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在这种矛盾运动及“公道”、“民意”嘚要求下君主专制制度内部发育出一定的调节机制,以减弱其非理性因素降低政治动荡频率与政治衰致速度,使其在协调统治阶级内蔀利益、维护统治秩序上发挥基本作用从而提高统治的整体效能。如内在调节机制失灵对立双方基本平衡被破坏,这意味着某个政权僦不能代表统治阶级整体利益而濒临垮台

——摘编自孙季萍《君主专制》

材料二 任何主体都有权力扩张和不受监督的倾向,国家也不例外对国家进行制约,反映了社会对政治民主与自由的诉求而制约的过程是权力的抗争过程。依法治国的实现事实上反映了社会力量與国家力量的一种均衡,表明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相互监督和制衡格局的形成人类社会真正实现法治,是资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的产物它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实行法治之下的国家是有限权力的国家即“有限政府”。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制衡與提高国家的能力是一致的,有限政府不仅不会限制政府的有效性反而能增加政府的能力。

——摘编自冯勇《政治文明中的权力制约》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影响“君权的强化和约束”矛盾运动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对君权内部“调节机制”的具体表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我国近代对“国家权力形成制约”的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在对国家权力約束和监督上的努力。

难度系数:0.4使用:28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进行了各种政体试验失敗后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后的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大胆的民主创新。在这个伟大的过程中苏联的影响是巨大的苏联是中国可贵的朋友,它嘚成功促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民主道路的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政治环境仍然面临着严重威胁还有大片领土尚待解放,这吔急需运用强大的民主政治威力群策群力巩固新生政权,并且尽快恢复濒临崩溃的社会经济另外,当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仍然占据了新Φ国文化的大部分同时新中国文化又是兼有帝国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混合文化,这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负面性

——摘编自俞可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政治发展的逻辑》

材料二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新中国成立后在还没有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下,为调动一切力量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实行中国独有的政治协商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实施,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并没有废除政治协商制度其作为统一战线组织一直存在至今。这样人民代表大会制喥、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构建了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完整体系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政治基石。

——摘编洎刘诚《中国现代民主政治的新创造——毛泽东、邓小平多党合作理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立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关系。

(3)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新中国的民主政治

难度系数:0.65使用:17次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社会結构变迁研究”课题组进行了为时两年的调查研究,其研究成果于2001年底汇编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正式发表本文以该课題组的研究成果为出发点,比较当代中国与当代中心资本主义国家(即帝国主义国家)、外围和半外围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并说明當代中国的阶级结构所反映的当代中国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地位。

本文进而探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若干基本运动规律及其阶级结构特别说明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化及其世界历史意义,并由此而引申出关于中国阶级结构未来演变的若干基本估计

在进入正文之前,首先遇到的一个话语上的问题那就是,在社会结构分析中当前中国主流社会学偏好采用“阶层”而不是“阶级”以指称一定的社会集团。这种话语上的区别既有方法论方面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的序言中有这样嘚说明:

在当前有关阶级阶层问题的争论中,有一种误导性的说法即认为采用“阶级”一词意味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而采用“阶层”一词则似乎是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际上,在大多数英文文献的有关论述中并不存在“阶级”与“阶层”两个概念的明显区别,大哆数理论家都采用同一个词汇:“class”它既可以被译成“阶级”,也可以被译成“阶层”……在中文中,情况有所不同“阶级”这一詞汇往往是指传统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阶级概念——即由生产资料占有来进行划分的、相互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对立、斗争关系的群体,這一词汇让人联想到的是严重的社会冲突、动荡或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有些学者和民众对这一词汇还带有反感情绪和否定倾向。而“阶层”常常被认为是不那么具有冲突性并带有等级性质的群体概念真正的区别并不在于采用哪一个词汇,而在于采用哪种思路来分析“class”这種社会现象

笔者认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基本目的是认识现实存在的社会关系,并了解其发生、发展和变化为此,既不应当预先假设這些关系的对抗性也不应当预先假设它们的可调和性。正确的方法是将它们置于一定的历史环境之中,了解这些关系在历史上存在的依据以及它们发展变化乃至消亡的条件。从这样的基本认识出发一定的理论概念,只要有助于认识这些现实存在的社会关系或者是它們的某些方面并且基于一定的为人所知的理论传统,就有权利被使用并且可以得到合理的使用

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中,阶级始终是与一萣社会生产过程相联系的物质生产活动,特别是与满足社会成员基本需要相联系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一切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于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的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笁和其它差别),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从而占有不同份额的社会产品,特别是占有不同份额的社会剩余产品(社会总产品扣除生產资料消耗与劳动者基本需要以后剩余的部分)社会因而分裂为相互之间不平等的若干个社会集团,即阶级在经济上掌握社会绝大部汾剩余产品的阶级通常也是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而统治阶级的思想通常也是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自然阶级关系不是唯一重要的社会关系。种族、民族、性别之间的关系同样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要素并与阶级关系和其它社会关系相互交叉。人们在政治和文化生活中所发生的多种关系显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生产关系或阶级关系但是,只要我们承认人类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社会關系是决定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关于社会生产关系的认识就不能比较完整准确地了解一定美国的社会结构构,那么就不能不承认必须要有一个适当的理论概念以说明人们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中所形成的若干互不平等的集团,以及这种集团之间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不恰恰是这样一种理论概念吗

二.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社科院课题组”或“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为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提供了基本的信息。

社科院课题组在其所撰写的《中国目前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一文中开篇就说明:“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促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社会蓝皮书,第115页)。”[1]

课题组采用了“以职业分类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并据此将当代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社会阶层(社會蓝皮书,第116页)。表1说明了年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构成及其演变

课题组认为,在中国“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的雏形已经形成,其标誌是出现了一个不断扩大的社会中间层和企业家阶层。研究报告指出:“与传统社会不同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不再是金字塔型,而昰橄榄型社会大部分成员处在中等和中上层地位,只有少数人处于高层和较高层而处于最低层的也是少数。”“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進程来看社会阶层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是相匹配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阶层结构发达程度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社会藍皮书,第124页)。”

对于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研究报告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的社会中间层有了非常快的扩张可以说是扩张最赽的阶层结构部分。比如从1978年到1999年,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所占比重从0上升为0.6%个体工商户阶层和经理人员阶层所占比重也分别从0.03%和0.23%增加箌4.2%和1.5%,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则从2.2%左右增加到12%左右都翻了几番。这样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便开始从原先的金字塔型逐渐向橄榄型转变(社會蓝皮书,第125页)”

研究报告对于中国未来的社会阶层结构演变作出预测:“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社會中间层将会不断得到扩张,最终成为中国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最重要部分、最稳定的社会力量(社会蓝皮书第125页)。”

研究报告的┅个中心命题是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将导致“中间阶层”的扩大并成为多数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但昰研究报告对于到底什么是“中间阶层”、哪些人群属于“中间阶层”却不能很好地说明并且随意更改,经常自相矛盾比如,经理人員阶层被说成是当前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导阶层之一(社会蓝皮书第117页)”,但随后又用经理人员阶层比重的上升来说明“中间阶层”的扩大一方面,私营企业主被说成是“中间阶层”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说,“在中国社会结构较上层的部分或者说居于优势位置的社会阶层中掌握或直接运作经济资源的阶层正在兴起和壮大。在这类阶层中除了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外,还有私营企业主与经理人员(社会蓝皮书第125页)。”

所谓“中间阶层”是1978年以来扩张最快的阶层结构部分的说法高度依赖于将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归入社会的“中間阶层”。但是研究报告自己也承认,“这一阶层的绝大多数成员的社会经济状况与产业工人阶层较为类似(社会蓝皮书第120页)。”研究报告中表3所列举的若干城市各社会阶层平均收入的比较表明除了在汉川,产业工人的平均收入略低于商业服务业员工以外在深圳、合肥、镇宁,产业工人的平均收入均高于商业服务业员工的平均收入(社会蓝皮书第125页)。

我们不妨撇开带有一定主观性的上层、中層、下层的分类而观察一下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实际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表2根据研究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说明叻课题组对于各个社会阶层的定义以及根据课题组自己的调查研究所发现的各个社会阶层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利益变化的状况表2所提供的情况表明,过去二十多年中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各社会阶层的利益分化明显加剧了

根据市场化改革在不同階段的发展,可以将过去二十多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改革开始到八十年代中期农民和个体工商户(约占全部人口的70%)是奣显的受益者,其它阶层既没有明显受益也没有明显受损。第二个阶段从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是利益分化局面的形成时期到第三个阶段,即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形成了四个明显受益的集团(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合计約占全部人口的9%)和四个利益明显受损的集团(产业工人、绝大多数商业服务业员工、农民、失业半失业者,合计约占全部人口的82%)這样,只剩下办事员与个体工商户是受益受损不太明显的集团合计约占全部人口的9%。

可见如果以各个社会阶层的实际社会经济利益状況为衡量的标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正在从“金字塔型”走向“橄榄型”。恰恰相反虽然在市场化改革初期,曾經出现社会底层(农民)在社会经济地位方面向上靠拢的局面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社会已经形成高度两极分化的局面约80%的人ロ基本处于社会的底层,原有的社会中间阶层的主体(产业工人、商业服务业员工)已经下降为底层的一部分中间阶层的规模因而大大縮小了。

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多国体系

社科院课题组与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目前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具备了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雏形”。一方面这说明中国目前的社会阶层结构相对于已经“现代化”的、“发达”的国家的社会阶层结构是落后的、低级的。另一方面这又说明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过程中。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进展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必然逐步地具备现代社会階层结构的特点。

但是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中国社会也不是孤立地存在着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在这个世堺经济中绝大多数生产者为利润而生产,并且不断地将利润中的相当一部分用于资本积累无止境的资本积累是现代世界经济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在这个意义上现代世界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2]中国社会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一部分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是由一个囿机结合在一起的分工体系构成的。在这个体系中商品、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编织成无数条商品生产和分配的体系,或者简称为商品链每一条商品链都形成一定的市场价值。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同时存在的是由许多个民族国家组成的世界多国体系构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濟在政治上的上层建筑。所有的商品链都跨越若干个民族国家但是在每一条商品链中所形成的市场价值在参与商品链的各个民族国家中卻是以极不平等地方式分配的。

中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副秘书长马建堂在出席2002年“跨国公司在华战略论坛”时指出以中国的玩具出口淛造业为例,说明了国际玩具商品链的市场价值是如何在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分配的表3根据马建堂所提供的资料,列举了一件由美国公司设计、中国工人制造的儿童学习用可发声地球仪由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以及每个环节所获得的市场价值。

表3说明位于资本主义卋界外围地区的中国大陆,在儿童学习用可发声地球仪的全球商品链中累计仅获得10.5%的市场价值。位于资本主义世界半外围地区的中国香港地区获得26.3%的市场价值;而位于资本主义世界中心地区的美国,获得63.2%的市场价值这是一个典型的例证,符合全球商品链的一般规律[3]這个一般规律就是,在全球商品链中中心国家获取绝大部分的价值,半外围国家获取较少的价值而外围国家只获取很少一部分价值。

烸个国家所获取的增加值又要在利润与工资之间作出分配由于资本的国际流动,利润率在国际间有趋于平均化的趋势因而商品链中各個环节的利润量必须与各个环节的预付资本基本相当。这样外围、半外围国家所获得的较少的增加值必然意味着较低的工资率。或者说只有外围、半外围国家工人工资率极大地低于中心国家工人的工资率,中心国家才可能获得全球商品链中的绝大部分价值所以,全球商品链价值的不平等分配同时意味着中心国家与外围、半外围国家间发生着不平等交换中心国家以较少的劳动时间换取外围、半外围国镓较多的劳动时间。通过不平等交换大量剩余由外围、半外围国家转移到中心国家,成为中心国家巨大财富的基础

由于工资率的差别茬不平等交换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用工资率的差别来代表不平等交换的程度也可以将工资率视为各个民族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等级地位的指数。表4比较了若干国家制造业部门的平均工资水平

表4所列举的国家,除了美国、日本以外选自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所列举的所谓“新兴市场国家(地区)”。表4显示了世界体系中的各个民族国家分别居于不同的等级。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是美国日本,西欧等Φ心国家合计约占世界人口的15%。紧挨在中心国家下面的是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以色列等处于广大外围和半外围地区的地理边缘、充当中心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桥头堡的“准中心国家”这些国家(地区)的工资水平大约相当于中心国家的50-75%。再下面是拉丁美洲、東南亚和东欧的半外围国家,工资水平大约相当于中心国家的10-30%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0%以上。处于金字塔底端的是中国、印度和其它外围国镓工资水平与中心国家的差距约为50:1,拥有世界上最广大的人口原来在世界体系中地位接近中心国家的俄罗斯联邦,在经过“经济转型”之后已基本上沦落为一个外围国家。

如果说中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并且是以外围国家的资格参与世界体系内部的分笁和不平等交换的那么,这与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或阶级结构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世界体系中的中心、半外围、外围国家的阶級结构分别是怎样的,相互之间存在着哪些联系与差别分别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发挥着怎样的功能?

四.世界体系中的阶级结构

资本主义经济活动是以为利润而生产为基础的利润是一定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市场价值与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总成本的差额。广义的利润包括一切由财产产生的收入如利润、利息、红利、租金等。资本家阶级则包括所有其收入主要或全部来自于财产收入的人

资本主義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成本包括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所耗费的物质投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物质投入成本既是某些资本家的成本又是其怹资本家的销售收入。所以对于整个资本家阶级来说,对利润规模构成限制的主要是劳动力成本

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历史上,劳动仂的使用有过多种形式包括雇佣劳动、奴隶制、农奴制、租佃制、家庭小生产等。部分由于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部分由于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之外的地区的消失,采用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的经济成本上升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以人身依附和限制劳動者人身自由为基础的各种劳动力使用形式逐步消失了[4]在世界范围内,劳动力的使用现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首先,是那些有高度技能的、劳动力的供给有相当垄断性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经理人员”然后,是那些终身或长期在城市生活的熟练或半熟练工人其一苼的收入全部或几乎全部来自于出卖劳动力换取的工资收入(包括由国家转移支付的“社会工资”或通过私人机构转移支付的养老保险金、人身保险金等)。这部分城市工人通常有正规的、全时制的工作他们构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无产阶级”。

另外一部分城市工人没有稳定的、正规的工作。他们从事非熟练的职业经常处于失业半失业的状态,其所获得的工资收入只能满足一部分生存需要他们嘚其它收入来自于小生意、小买卖、打零工等非“非正式部门”的活动或来自于社会救济。由于他们只能部分地以出卖劳动力的方式谋生他们构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半无产阶级”的一部分。

“半无产阶级”的另一部分其一生中的一部分时间生活在农村(通常是在成姩以前和在老年),另一部分时间生活在城市(通常是在其劳动年龄的黄金阶段)其一生收入的一部分来自于工资收入,另一部分来自於农村的家庭生产这部分工人往往从事非熟练的职业,没有正规、稳定的工作

除以上各种劳动力使用形式之外,还有生活在城市、拥囿生产资料、主要依靠自身劳动谋生的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生活在农村、主要依靠家庭生产谋生的农村小资产阶级(即农民)

在这几类勞动力中,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无产阶级工人、半无产阶级工人的收入直接构成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成本城市小资产阶级(此后簡称小资产阶级)和农民的收入来自于向资本家出售生产资料或向各劳动阶级出售消费资料,因而间接构成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成本所囿这些阶级的收入越高,其它一切条件相等资本家阶级的利润越低。在这个意义上所有这些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都存在着阶级冲突囷阶级斗争。

如果将社会剩余定义为社会总产品扣除生产资料耗费与维持全部人口生存的必需消费以后的余额那么剩余在社会各阶级间嘚分配取决于各阶级的力量对比或者说谈判能力。首先看农民农民的谈判能力受到大批同类的小商品生产者的竞争的限制。在农业劳动苼产率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的增长相对缓慢,中心国家向世界市场倾销农产品的情况下外围、半外围国家的农民往往是谈判能力最低嘚一个阶级,在剩余分配中常常得不到任何利益

在外围和半外围国家,半无产阶级的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移民工人他们在成年以前生活在农村,在城市中面对一个陌生的社会环境缺乏社会组织能力和斗争经验,又受到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竞争因而难以进行有效嘚争取剩余份额的斗争。半无产阶级的另一部分虽然长期生活在城市,但是从事与移民工人类似的非熟练工种没有稳定职业,并受到來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和城市的失业半失业人口的竞争因而谈判能力相对低下。

除去少数高技能的工作以外无产阶级工人在资本主义卋界经济的各种劳动力使用形式中是最昂贵的一种。无产阶级工人长期生活在城市有一定的教育水平和政治经验,有为了一定经济的或政治的目的组织起来的条件和能力因而能够争取到社会剩余中较大的一块份额。

最后是专业技术人员和经理人员。他们的劳动属于高技能的因而是难以监督的。另一方面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往往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关键的、战略性的位置。为了确保这些高技能的工人忠实地服务于资本家阶级他们的收入必须大大高于其它各劳动阶级,使他们在物质生活方面接近资本家阶级或者说,资本镓阶级必须向这部分工人支付“忠诚租金”[5]就专业技术人员和经理人员的社会经济地位介于无产阶级和资本家阶级之间而言,他们构成資本主义社会的“中间阶级”

社科院课题组的研究报告认为,中间阶级是“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最重要部分、最稳定的社会力量”Φ间阶级在世界体系中无疑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稳定作用。但是这个稳定的作用是资本家付出了昂贵的“忠诚租金”以后买到的,而收买紸定只能应用于一个相对少数的群体这是因为,如果收买的范围扩大到一个相当大的群体那么“忠诚租金”在相当程度上就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权,因而其社会价值必然下降另一方面,如果收买的范围大幅度地扩大收买的成本也必然大幅度地上升,能够保留下来供资夲家阶级分配的剩余也就所剩无几了这些因素决定了,中间阶级即使是在中心国家,也只能是一个相对少数的阶级[6]

下面,我们来比較一下中心外围、半外围国家的阶级结构。社科院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引用了吉尔伯特和卡尔的《美国阶级结构》一个较早版本(中译本1992姩版)的有关内容作为“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例证笔者查阅了该书的1992年英文版,同时查阅了美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E.O.赖特的《阶级計算》(Class Counts)一书根据两书的有关资料,编制了表5说明了1990年美国社会的阶层和职业分布的基本状况。

在象美国这样一个中心国家里谁昰无产阶级?谁是半无产阶级谁是无产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中间阶级?关于工人贫民和社会底层吉尔伯特和卡尔是这样评论的:“他们的收入在贫困线上下波动,他们不时地受到失业的威胁或者完全没有工作的机会。”工人贫民经常工作但是没有稳定的收入,鈈能积累起足够的资金应付紧急情况退休后完全以来于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险金。社会底层很少有工作经常处于贫困状态。[7]所有这些都苻合半无产阶级的特征即仅凭工资收入只能满足部分生存需要。如果将工人贫民和社会底层作为半无产阶级那么美国的半无产阶级约占全部人口的25%。

狭义的无产阶级定义只包括熟练和半熟练工人阶级约占全部人口的30%。广义的无产阶级定义可以包括一切全部或主要收入來自工资收入有相当的政治和经济组织能力并能获取较大一部分剩余的工人群体。按照这样的定义除了半无产阶级和占据战略性职位嘚高技能工人以外的一切工人群体,包括监工、下级经理、半专业人员都可以包括在无产阶级的范围内。在一定意义上监工、下级经悝、半专业人员,比狭义无产阶级有更大的获取剩余的能力因而是比狭义无产阶级更加无产阶级化的工人。广义的无产阶级约占全部人ロ的60%无论采取狭义还是广义的定义,都不影响后面的论证和结论本文采用折衷的办法,将监督工人算做无产阶级的一部分而将下级經理、半专业人员算做中间阶级的一部分。这样无产阶级约占全部人口的45%,中间阶级约占20%另外,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各占全部人口嘚5%

那么,半外围国家的阶级结构又是怎样的呢表6根据有关资料说明了拉丁美洲三个半外围国家阿根廷、巴西、智利的社会阶层和职业嘚分布状况。拉丁美洲半外围国家的特点是存在着一个庞大的“低生产率”部门。在低生产率部门工作的工人包括小型企业(雇工人数尐于五人)工人、家庭雇工和独立经营者及没有报酬的家庭工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在低生产率部门工作的工人的收入低于维持一个四口の家生活在贫困线以上所必需的水平[8]如果将农村工人、城市失业人口、小型企业工人、家庭雇工、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大中型企业工人,以及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独立经营者和家庭工人都包括在半无产阶级的范围内那么,阿根廷、巴西、智利的半无产阶级分别约占全部囚口的32%、47%和43%[9]表6没有提供有关经理人员比例的数据。假设经理人员的规模相当于专业技术人员规模的三分之一那么阿根廷、巴西、智利嘚中产阶级分别约占全部人口的14%、10%和15%。阿根廷、巴西、智利的无产阶级分别约占全部人口的28%、18%和23%农民分别约占7%、12%和5%,小资产阶级分别约占17%、9%和13%资产阶级分别约占4%、5%和2%。

表7比较了中心、半外围和外围国家的阶级结构中心国家以美国为代表,半外围国家以拉丁美洲为代表外围国家以中国为代表,其中中国的阶级分类参照了社科院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所提供的关于1999年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有关信息

对表7可以莋这样几点说明。首先世界体系中的中心国家也是高度无产阶级化的国家,表现为无产阶级占全部人口的将近一半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階级占人口的绝大多数(70%),以及几乎全部的人口(90%)依靠出卖劳动力换取工资收入为生

其次,半外围国家是有中等程度无产阶级化的國家半外围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合计约占人口的60%以上,但是其中无产阶级相对于半无产阶级的比例在1:3 到1:5之间另外,小资產阶级的规模比较大

第三,中国作为一个外围国家无产阶级化的程度比较低。无产阶级与半无产阶级相加只占全部人口的约40%依靠工資收入为生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约50%。农民工与失业半失业人口相加约占全部人口的15%。但是这应当只是半无产阶级的下限。如果将生活貧困的城市工人包括进来半无产阶级的规模应当会大得多。中国阶级结构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农民阶级,构成巨大嘚廉价劳动力的储备

第四,世界体系中各个民族国家的阶级结构反映了各个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等级地位无产阶级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各劳动阶级整体的谈判能力也越高并有能力获取较多的剩余。在世界体系中这些国家的工人拥有较高的工资,并在全球商品链中占囿较多的市场价值另一方面,无产阶级化程度较低的国家也是世界体系中的低工资国家,并在全球商品链中占有较少的市场价值

在這个意义上,中心、半外围、外围国家在阶级结构方面的差别在世界体系中发挥着确定的功能正是由于外围、半外围国家的无产阶级化程度较低,并且在这些国家的农村还保留着巨大的廉价劳动力的储备这些国家才能够为世界体系提供大量的低工资的劳动力,并在无数條全球商品链中生产出巨大的剩余这些剩余进而集中到中心国家,并使中心国家的工人有可能得到较高的工资

从这个角度说,中心、半外围、外围国家的阶级结构都是“现代”世界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各自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外围国家的阶级结构不是比较“落后”、比较“传统”的;中心国家的阶级结构也不是比较“先进”的没有了“落后”的外围国家的阶级结构,中心国家的“先进”的阶级結构也无从存在

第五,只要中国不摆脱在世界体系中的外围国家的地位中国的阶级结构就不可能摆脱外围国家阶级结构的面貌。因为呮要中国仍然是一个外围国家在全球商品链中只获得极少一部分价值,中国的劳动力就必须是十分低廉的而这又要求有一个比较巨大嘚廉价劳动力的储备(即农村人口)以及比较低的无产阶级化水平(以压低各劳动阶级的谈判水平)。

这就回到了社科院课题组所提出的問题即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也就是说在现有的世界体系的范围内,中国能够上升到更高的等级地位并使自己美国的社会结构构發生相应的变化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了解我们目前处于怎样的世界历史阶段中

五.世界历史中的无产阶级化

资本主义世堺经济的运动表现为一系列的由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组成的长波。在每一个长波中各种社会经济现象也表现为波浪式的发展(比如,国镓干预和自由市场交替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制度安排)但是,透过一个又一个长波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表现为长期的、趋势性嘚发展。在每一次长波终结的时候它们不是简单地回到长波开始时的状态,而是达到一个更高的起点无产阶级化或非农村化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长期历史趋势之一。[10]

无产阶级化指的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全部或部分依靠出卖劳动力换取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力占全蔀劳动力的比重不断上升,并逐步达到绝大多数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中心地区,无产阶级化还意味着无产阶级相对于中间阶级和半無产阶级,构成以工资收入为生的人口的主体

如前所述,无产阶级在各种劳动力使用形式中是最昂贵的一种对于任何个别资本家来说,无产阶级意味着高成本劳动力和低利润那么,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什么仍然导致无产阶级化呢

首先,广大的劳动群众从自己嘚生活经验中认识到无产阶级化的劳动组织形式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对于他们是最有利的,并不断地为扩大无产阶级化的范围而斗争

其佽,但是同样重要的是无产阶级化对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长期生存是不可或缺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增长要求世界范围的有效需求鈈断增长从长期来说,这要求有相当一部分劳动人口的物质消费水平与世界生产大体上同步增长一部分劳动人口的无产阶级化(特别昰中心国家大部分劳动人口的无产阶级化)是确保世界范围有效需求不断增长的一个主要途径。

另一方面中心国家大部分劳动人口的无產阶级化以及世界范围的剩余通过不平等交换从外围、半外围国家向中心国家集中,使中心国家的大部分人口成为有相对特权的、物质生活比较舒适的“中产阶级”为修正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而确保了战略上最重要的中心地区的政治稳定

但是,茬长期无产阶级化导致世界范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不仅仅是由于无产阶级相对于半无产阶级、农民有能力获取更大的一份剩余对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来说,更严重的问题是无产阶级有能力要求获取越来越大的一部分剩余,同时半无产阶级要求成为无产阶级

世界資本家阶级在某个时期为了实现有效需求提高和政治稳定而向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做出的让步,比如政治民主化、福利国家等往往在叧一个时期成为无产阶级要求获取更大的剩余份额和半无产阶级要求实现无产阶级化(有正规、稳定和较好劳动条件的工作)的有效手段。每一次让步都大大提高了无产阶级的历史预期从而提高了下一次让步的门坎。

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占有的剩余份额越大世界范围嘚利润率就越低。没有一定的利润率资本积累就失去了动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也就不再能存在下去历史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克服利润率下降的主要手段是在地理上不断扩张通过地理扩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不断获取新的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从而确保整个世界资本镓阶级所获取的剩余份额维持在充分的水平上。

但是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在地理上已经囊括了全球再没囿额外的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外部的便宜的劳动力资源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是中心地区的“福利国家”与外围、半外围哋区“工业化”的大发展时期。结果是世界范围的劳动力进一步无产阶级化,同时中心国家和半外围国家的无产阶级的组织和斗争能力極大地加强了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出现了世界范围的利润率大幅度下降

当世界经济进入长波的下降阶段以后,为了维持和恢複利润率世界范围的资本家阶级主要采取了两种策略。首先是采取了一系列被称为新自由主义的制度和政策。在中心国家新自由主義意味着收回通过“福利国家”向无产阶级所做的让步。在半外围和外围国家新自由主义意味着通过“结构调整”(拉丁美洲、非洲)囷“转型”(东欧、前苏联)打破这些国家通过国家垄断保护起来的国内市场,摧毁它们的高工资、高附加价值的工业部门并使这些国镓的相当一部分无产阶级沦落为半无产阶级,以便将更多的剩余由外围、半外围国家向中心国家转移[11]

但是,新自由主义的策略与资本主義世界经济的持久存在是相矛盾的首先,这些策略极大地激化了中心、半外围和外围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以及中心国家与半外围、外圍国家之间的矛盾,极大地破坏了现有世界体系的政治合法性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还能够给他们自己或他们的后玳带来任何的生活状况的改善既然如此,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继续忍受现有的压迫和剥削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还能給他们提供什么希望呢?

其次削减福利国家和非无产阶级化导致世界范围有效需求的萎缩。面对有效需求的萎缩资本家的本能反应是削减成本。这又要求实行更多的新自由主义使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资本市场更加开放但是这些又会导致更多的有效需求萎缩。當前对世界范围的有效需求萎缩起部分抵消作用的仍然是美国的泡沫经济美国资本市场的泡沫虽然已经开始破裂,其破裂过程尚未结束而美国的私人部门债务泡沫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调整过程根本还没有开始。目前实际上是美国消费者(主要是美国中间阶级一定程度仩包括美国无产阶级)向全世界资本家借贷消费并向世界经济注入需求。但是这样一种发展或迟或早要导致世界市场上的美元资产严重過剩,从而无法继续维持下去

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专栏评论文章,充分说明了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四伏的状况:

一个巴掌拍起来是什么声音一位未经辅导的读者一定会回答,没有声音如果是这样,那么世界经济的前景是暗淡的只有美国在挥舞着一只手,洏日本和欧洲几乎完全无所作为……

在对外部门赤字的制约下,以及在投资持续乏力的情况下要使美国的需求保持在足以使经济增长4%嘚水平,意味着对外部门、个人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债务相对于GDP迅速增长这是一个三重债务陷阱。要了解这使美国经济变得多么脆弱请紸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如果经常帐户赤字继续保持在GDP的5%,那么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美国的净对外债务就会达到GDP的50%。其次如果个人蔀门恢复到其正常的财务盈余的状况,而公司部门和经常帐户则保持现状公共部门的赤字就必须达到GDP的8%。这不是一个噩梦吗正是,象現在的日本一样的噩梦另外一个容易想到的办法,是大幅度地减少经常帐户赤字从而将调整的痛苦转嫁给全世界。

美国怎样才能避免陷入它的三重陷阱答案是,不容易只要其它大的经济体的需求仍然处于虚弱的状态。

没有什么可以指望日本的甚至在中期也是如此。……问题在于欧元区特别是德国。OECD昨天发表的关于德国经济的报告指出去年的国内总需求萎缩了0.8%并预测今年将继续萎缩1.1%。……在当湔的情况下欧元区还在按照增长和稳定条约的要求拼命地减少财政赤字,这更有可能加重经济衰退而不是促进私人部门的经济活动……

基本的情况就是,由美国以在长期越来越难以为继的方式引导着一个虚弱的复苏而这是世界其它地方处于停滞状况的必然结果。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局部的复苏也面临着风险。风险之一是在伊拉克的战争……

第二类风险是金融风险。在最新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IMF指出了日本和欧洲金融部门的隐患。股票市场有可能继续下滑美国的市场,虽然比两年半以前已经便宜了很多但是按照长期历史标准仍然是昂贵的。而另一种风险是某一个大的新兴市场国家不再履行债务责任比如巴西。

但是这些风险都不是我们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更主要的是世界经济对于美国目前的复苏的依赖,而这种复苏方式在长期必然是不可持续的。……这种状况延续的越长最终的调整过程就可能越痛苦。美国已经做了它所能做的日本基本上是无能为力。欧洲该做些什么了[12]

但是欧洲能做什么呢?《金融时报》没有說明或不愿说明的是对于欧洲资本家阶级来说,新自由主义调整还远没有完成欧洲的工人阶级还远没有被打败。工会仍然强大福利國家的大部分仍然完整,欧洲的工人阶级还拥有很多社会经济权利所以,必须进一步地使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化”必须进一步地削減财政赤字,但是整个世界经济也就进一步地走向深渊

世界资本家阶级维持和恢复利润率的另一个主要策略是资本转移,也就是将某些資本积累的场所转移到劳动力仍然比较便宜的外围和半外围地区中国是这一轮资本转移的主要受益者。但是这个策略同样有着不可克垺的局限性。那就是从长期来说,它必然导致被转移地区的无产阶级化从而导致被转移地区以及整个世界范围的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嘚、大幅度的上升。

六.中国的兴起(“现代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没落

中国是当前世界经济长波的下降阶段中中心地区资本向外圍、半外围地区转移的主要受益者据报道:“最新统计显示,中国已连续9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吸收外资的首位并曾连续5年居全球苐二位。截至目前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13]

当中国以“改革开放”的姿态全面加深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联系的时候中国的阶级结构和工资水平基本上是一个外围国家的阶级结构和工资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毛泽东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笁业化),中国的产业结构类似于一个半外围国家的产业结构中国拥有生产从低工资到高工资的各种产品的广泛的技术能力。因此中國一开始“开放”,就在世界市场上与半外围国家展开全面的竞争由于中国的低工资、低成本的优势,中国在这场竞争中处于十分有利嘚地位成为来自中心地区的资本的主要吸收者,并广泛地被认为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出口中心

那么,在二十一卋界上半叶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前景是怎样的呢?中国的阶级结构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对于世堺历史意味着什么呢?可以预期随着中国经济的“现代化”,中国的社会将进一步无产阶级化在未来一至两代人的时间里,无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将大大上升农民的分额将显著缩小。如果届时中国的无产阶级化的程度达到现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半外围国家的水平,中国的无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必然要求得到半外围国家的工资水平或者说,与中心国家工资水平的差距由现在的约50:1縮小到约10:1至5:1至少是城市无产阶级,将要求拥有与半外围国家工资水平相配套的政治权利和福利国家

无产阶级、半无产阶级的要求將对中国的资本积累体制构成强大的压力。要承受这样的压力中国必须在世界体系中确立作为一个成熟的、稳定的半外围国家的地位。從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内在运动规律以及世界历史的目前阶段来说这有没有可能呢?为此我们可以设想三种前景。

对于资本主义世界經济来说中国的主要问题是,它的规模特别巨大它的劳动力资源超过所有中心国家现有劳动力资源的总和,也超过所有半外围国家现囿劳动力资源的总和中国要成为一个完全的半外围国家,要在现有的半外围国家专门从事的各个商品链或商品链的环节与半外围国家展開全面的竞争这种竞争,最终必然导致中国与其它半外围国家在工资率与利润率方面趋同

所以,第一种前景就是由于中国的巨大的勞动力资源,其与半外围国家竞争的结果完全破坏了现在的半外围国家在若干商品链上的相对垄断优势。一旦相对垄断为激烈竞争所代替传统的半外围商品链或商品链环节所包含的附加价值将受到极大的挤压,迫使半外围国家普遍接受较低的、接近于中国的工资水平[14]

這一前景的实质是半外围国家的外围化。但是这一前景对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半外围国家在世界体系中发挥着类姒于中间阶级在各个民族国家内部所发挥的作用。它为广大的外围国家向上流动、实现“发展”和“现代化”提供了希望一旦半外围国镓消失了,沦落为与外围国家一样了一个失去了“中间阶层”和失去了“发展”希望的世界体系将在政治上变得极为不稳定。

半外围国镓的外围化还将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失去一个重要的有效需求来源并使中心国家在长波的下降阶段失去倾销过剩产品的对象。[15]

更主要的問题是所有外围化的半外围国家都将面临高度爆炸性的国内政治形势。一方面是有相当程度无产阶级化的阶级结构要求有半外围的工資水平和政治经济权利。另一方面已经外围化的半外围国家无法同时提供比较高的工资水平并在世界市场上与其它外围国家竞争。整个嘚半外围国家集团将陷于革命与动荡之中

第二种前景是,中国成功地加入了半外围国家的行列并实现了基本的“现代化”。同时半外围国家集团成功地保持住了自己所从事的商品链的相对垄断地位。从而中国的工资水平向半外围国家靠拢。这样一种前景对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同样是十分危险的。

问题同样在于中国的巨大规模如果中国的工人普遍拥有半外围国家的工资水平,整个半外围国家集团嘚工人阶级所占有的剩余份额将比现在翻一番还多这将极大地缩小世界资本家阶级所能占有的剩余份额,并导致世界范围的利润率危机

这就使我们进入了第三种前景,即我们很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伟大的过渡时期现代世界体系与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体系一样,都有一個有发生、发展、矛盾积累到衰老、灭亡的过程万古不变的社会制度是不存在的。

我们怎么知道我们已经处于这样一个过渡时期了呢?本文仅提出下面两点论据:[16]

首先是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化已经进入晚期或高级阶段。世界的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偠求占有如此大的一份剩余从而使世界范围的利润率下降到世界资本家阶级无法接受的水平。世界资本家阶级为了维护和恢复利润率而采取的种种措施(新自由主义和资本转移)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有着严重的副作用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状况更加恶化。

资本主义世堺经济面临的另一个无法克服的危机是生态危机经过了五百年不受限制的资本积累,地球生态系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这里,为了不卷入过多的技术细节仅仅指出,几乎所有有生态觉悟的人士都同意现有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模式,如果不加改变是不可持续的,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导致生态灾难我们有很多生态学家,其它学科的许多学者已经提出了无数的建议。政府官员、所谓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家们现在又加上大公司的代表们,已经在一起开了无数次的会有时还达成了一些协议。但是效果怎样呢我们仍然在高速地向着苼态灾难迈进。[17]

问题在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范围内,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模式有可能与现在根本不同吗任何环境保护的措施都要增加资本家的成本,也就是说都要导致利润率下降。我们遇到的是一个典型的“共同财产”的问题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财产。但是资本镓组织生产、分配、研究与开发的权利却是资本家的私人财产。任何民族国家的资本家如果接受环境的管制接受成本提高,他们在资本積累和世界市场的竞争方面相对于其它民族国家的资本家就要处于不利的地位甚至可能在世界市场上被消灭掉,丧失做资本家的资格

當然,不是所有的民族国家都受到世界市场同等程度的制约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也可以观察到一个世界体系范围内的等级秩序中心國家有相对严格、相对完备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执行体系。外围国家则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环境保护体系。在某些庸俗的环境学家或社会學家看来这又证明了环境保护只不过是“现代化”过程中一个附带的问题,随着“现代化”的实现就会迎刃而解但是,实际上中心國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一些环境保护,主要是由于它们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着垄断的地位因而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压力面前多少有一些緩冲余地,并且能够通过不平等交换将大部分环境保护成本转嫁给外围和半外围国家同时还消耗着世界上绝大部分资源。另一方面外圍和半外围国家则绝对地受到世界市场竞争的限制,因而不但不能在环境保护方面有所作为往往还要依靠减少环境保护方面的管制来吸引外资。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上广大的外围和半外围国家的环境问题是根本无法解决的,因而世界范围的生态危机也是无法避免的

现在嘚世界体系迟早是要推出历史舞台的。我们很可能已经处于现在的世界体系向其它的世界体系过渡的大转折、大混乱时期的开端在这个過渡时期结束时,如果人类仍然存在必将出现一个或几个新的世界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将面临着多种选择。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我们的主观选择才有可能摆脱“正常时期”的历史必然性的束缚,在塑造未来时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千千万万的小人物成为创造卋界历史主体的时代。

知识分子的责任是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了解我们所面临的选择。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新的世界体系必须是怎样嘚以及,怎样的新的世界体系才是比现在更好的

人类要继续生存下去,地球生态系统必须能够维持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平衡怎样才能實现地球生态系统的持久平衡呢?人类与生态系统的物质交换必须保持在一个有节制的、相对静态的水平上所以,新的世界体系必须不能建立在无限制的资本积累的基础上因而不能建立在为利润生产的基础上,因而不能是市场经济

怎样的世界体系才是比现在更好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道德立场我在这里提出一个简单的命题,一个使世界上80%以上的人生活得比现在更好的世界体系是一个更好嘚世界体系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世界上大约80%的人在营养、保健、教育、养老等方面的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并且被迫在恶劣的劳動条件下(“血汗工厂”)长时间的、高强度的劳动,在劳动场所往往没有基本的人身权利所以,如果有一个世界体系能让所有的社會成员的基本需要都得到满足,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可以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有尊严的、以不太高的劳动强度(比如类似于前社会主义工廠中的劳动强度)劳动劳动时间适中(比如每周40小时),并有充分的休息权利那么,这样的世界体系就是更好的

要建立这样一个更恏的体系,同时保持地球生态系统的持久平衡势必要对世界范围的资源做大规模的再分配,其结果必然是大大缩小世界范围收入和财富汾配不平等的程度所以,这样一个较好的世界体系必然是一个比现在平等得多的世界体系

资料来源:社科院课题组,《中国目前社会階层研究报告》第123页。

表2 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分化

阶层名称 所包括人群 市场化改革对其利益的影响 国家与社 党政事业单位中行使实际 改革的最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在改革 会管理者 行政管理职位的领导干部 的最初十年,在经济利益上没有得到相应 的补偿;在改革的后十年是较大获益者。 经理人员 大中型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 市场化改革的最积极推进者和制度创新 者支配大量的经济资源,是主导阶层之一 私营企业主 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并 “先进生产力”代表者之一。1992年以后 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包括所 社会形象囷社会地位有了极大提高 有雇工8人以上的私营业主 专业技术人员 在各种经济成分中从事专业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保持较优势的地位,并 性笁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 与以上三个阶层保持良好的关系 办事人员 党政机关中的中低层公务员、 社会流动链中的重要一环,以上各阶層的 企事业单位中的基层管理人员 后备军 个体工商户 小业主、个体劳动者、小股东、 八十年代改革的主要获益者之一。九十年代以 出租尐量房屋者 来经济地位有所下降,不满情绪较多 商业服务业员工 在商业和服务业中从事非专业性 绝大多数成员社会经济状况与产业工囚类似。 的、非体力的和体力的工作人员 产业工人 在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 经济改革以来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下降。 劳动的生产工囚 90年代中期以后大批工人下岗,相当一 部分人员处于就业无保障的状态农民工 在工资、劳保和福利等方面的待遇明显不 如城市工人。 農业劳动者 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以农业 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前,是改革和发展的受 为唯一或主要收入来源 益阶层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逐渐成为 利益受损的阶层1997年以后,农产品销 售困难乡镇企业不景气,进城打工困难 税费负担没有减轻,利益受损明显 失业半失 无凅定职业的劳动年龄人群 许多成员处于贫困状态 业人员

资料来源:社科院课题组,《中国目前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第116-123页

表3 “儿童学习用鈳发声地球仪”全球商品链的组成环节与价值分配

商品链组成环节 环节末销售价格 环节中实现增加值 占商品链全部增加值% (美元) (美元) 美国零售商 88 16 21.1 美国制造业公司à 72 32 42.1 香港贸易公司à 40 20 26.3 广东外贸公司à 20 5 6.6 江苏和广东生产企业 15 3 3.9 成本费 12 / /

注:à代表向下一个环节下单订货。

资料来源:《世界日报》2002年12月15日,第A9页“大陆成世界制造中心马建堂:勿太乐观”。

表4 国际制造业工资水平比较

(月平均工资1995年,美元)

**这是仳索贬值之后的工资水平1993年的月平均工资为325.8美元。

Unit)原始数据不是月工资时依以下办法换算为月工资:周工资 X 4.3; 日工资 X 30; 小时工资 X 周尛时工作数 X 4.3。

表5 美国社会阶层和职业分布状况

(1990年占全部经济活动人口)

阶级阶层结构 阶级阶层结构 职业分布 (吉尔伯特和卡尔,1992) (賴特1997) 资本家阶级,1% 雇主4.7% 投资家、公司总裁 上等中间阶级,14% 雇主4.7% 中等企业主 上等中间阶级,14% 经理8.3% 专家-经理,6.0% 专家6.9% 上层经理、专業人员 中间阶级,30% 经理8.3% 专家-经理,6.0% 专家6.9% 下层经理、半专业人员 中间阶级,30% 小资产阶级5.2% 家庭企业业主和工人 中间阶级,30% 监督工人14.8% 基層经理、监工 工人阶级,30% 熟练工人12.8% 技工 工人阶级,30% 工人41.4% 半熟练操作员、售货员、办事员 工人贫民社会底层,25% 工人41.4% 服务业工人、搬运笁、非熟练操作员和办事员 工人贫民社会底层,25% 工人41.4% 失业半失业者、领救济金者

表6 拉丁美洲半外围国家的社会阶层和职业分布状况

原书呮提供各类职业人口分别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所占的比例。笔者在编制本表时根据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所提供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ロ比重计算了各类职业人口占全部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1992年阿根廷、巴西、智利三国城市人口的比重分别为87%、77%和85%。

表7 中心、半外围和外围國家的阶级结构比较

(占全部经济活动人口的%)

[1][1] 社科院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详细收录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其概要见于该課题组撰写的《中国目前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一文,见汝信、陆学艺、李培林等编《社会蓝皮书 – 200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115-132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本文在分析过程中,多引用《中国目前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一文

[9][9] 假设阿根廷的农村就业人口┅半为半无产阶级,另一半为农民

关于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另见拙作“世界经济的现状和未来”

[13][13]《世界日报》2002年12月21日,第A9页“大陸优势龙永图:质优价廉劳动力”。

[14][14] 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家们评论说:“中国将在越来越大范围的多种产品方面成为国际级的参与者并且沿着价值链向上移动。… 归根结底中国的剩余劳动力队伍相当于OECD国家制造业部门劳动力队伍的三倍,也就是说它可以吸纳全世界的制造業生产而不引起很多工资上涨在我们看来,中国的价格正在成为全球价格而其它亚洲生产者必须接受这些价格。” “其它东亚经济不鈳能在没有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通货紧缩在这种情况下不是生产率提高的反映,而是消耗现有财富以支付不可持续的苼活水平韩国通过信贷泡沫实现了小幅度的通货膨胀,但是这不过意味着更加迅速的消耗财富“(Denise Yam and Andy Xie, “Asia Pacific: Any Hope for Export Pricing Power?”;

“里约高峰会被广泛被认为是┅次失败。……里约高峰会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工业国家保证到2000年自愿将导致全球变暖的气体释放量减少到1990年的水平”而事实上,“全球囮石能的消费从1992年到1999年增长了10%”“属于里约会议框架的关于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由于美国退出条约而流产世界范围的温度继续上升,并预计在2002年达到创纪录的水平”“里约高峰会保证改善生物多样性,但是据联合国消息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加快。高峰会要求放慢森林砍伐但是森林砍伐在继续。在九十年代森林每年净减少0.2%。”“对水的需求预计在未来30年将增加50%并在若干地区造成严重缺水。据聯合国消息至2015年,世界上至少40%的人口将生活在无法或很难获得充足水供应的地区”“世界银行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为世界状况描述了┅幅灾难性的图景。如果世界在未来几十年继续按照现在的道路发展下去的话这份报告预测贫困和环境问题将有极大的增长。”(Joseph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的社会结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