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点学汽修几年学完的东西,学完后打算开个学汽修几年学完厂,想去犇风不知道可以学哪些项目?

1.1 众测背景:滑板车通勤的问题

公司年初搬家,原本离地铁站步行仅5分钟的路程,变成18分钟。为减少此往返时间,我入手了一滑板车。也和值友们分享过评测:《》。深入使用滑板车通勤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种方式,还是有两改进之处:

  1. 折叠后虽能上地铁,但因车体太长不好摆放,可能影响其他乘客

  2. 最近气温升高,用 12 km/h 以上的速度往返地铁和公司,会稍微出汗的

发现上述问题后就在留意,能否有更好工具完成最后一公里通勤。没想到善解人意的张大妈,刚好放出了九号单轮(下文简称小九)的众测    

看了介绍,小九用的是14寸车轮,估摸着和小型的体积接近。小九的续航里程15km、 速度18 km/h… 用于最后一公里通勤没压力,较好的解决了滑板车通勤的不足。感谢张大妈,让我有机会进行此次众测。来段官网的视频感受下 

这次众测时间上要比前几次紧张些,因为小九发货的前一天刚好去冲绳了。5天后回来才拿到小九。惊喜的是,张大妈还送过来一整套护具!谢谢张大妈和 Ninebot ! 期间还有个插曲:发来的护具是 M 号,对我这种重量级的人物来讲太小了。其实发货前编辑电话过我,只不过我在冲绳没接到。于是联系张大妈的编辑帮忙更换,服务态度非常好,这里一并致谢!4月30号拿到了L号的护具,众测开始!

1.2 独/双轮平衡车、滑板车对比

在小九上市前,其同门兄弟九号双轮平衡车(下文简称大九),凭借做工、性能和1999元的亲民售价已经比较火了。让大家更好的选择,首先我们来看看两兄弟的参数PK。当然,也会对比下手上现有的 Town 9。先来一张小九和 Town 9的合照,可看到小九的体积相对确实很迷你。

小九、大九和Town 9的主要参数对比:

用于地铁+最后一公里的通勤工具,在上述三者中,小九的体积是最适合上地铁的。小九的最大载重,也是非常适合重量级人物的。相对于 Town 9,参数上的唯一缺点只是自重大了点。

小九和大九的电池、电机参数对比:

小九的特色是可加装第二块电池,使得续航翻倍。而大九的特色是可使用APP来遥控滑行,比比如可以这样给心仪的女生送一束花的惊喜。另外,小九单块电池容量控制在155 Wh,经过中关村在线和首都机场致电求证,理论上如果航空公司批准,是可通过按键带上飞机的。

来自中关村在线崔健: 《》

2.1 开箱及外观说明

用一张动态图来演示开箱。小九包装附件比较简单,即主机、充电器和延长气嘴还有简单的说明书。小九牢牢的被固定在减震泡沫中,减少运输对电池可能的冲击。

铭牌特写,清晰的标明了电池容量为 155Wh。还有相关的使用警告,“使用过程中请勿直接接触轮胎”。另外,还有一个二维码指向教学视频。

轮胎特写,可看到胎印还是有一定深度的,应该有不错的防滑能力。另外,也可看到踏板和本体连接处。踏板最厚约一个拇指甲盖,看起来拥有不错的牢固性。

小九的轮胎为充气设计,因此可看到气嘴。旋入附带的延长气嘴,即可完成充气。

充电器特写,长度不到1.5张公交卡。重量较轻巧,方便携带。充电器输出规格为 63V 1.1A (70W)。输入电压则为宽幅设计,支持100-240V。.

充电接口和充电状态时演示,接口同样采用了防呆设计。但为了安全考虑,最好还是先接入后再插入市电,减少触电的可能。

2.2 主电池仓拆解:模拟加装电池

小九是可自行加装多一块电池的,但在附送的说明书并没说明更换步骤。不过实际拆解更换还是比较简单的,如下动图所示。

主电池仓除了电池,另外还有4个黑软胶覆盖的装置,凹刻了MK2字幕。难道是温度探头或陀螺仪?望了解的大神指导。

电池上也有相关的说明,告诉你应该如何接线。先连接长线(4接口的通道线),再连接短线(2接口的电源线)。电池本体上厚下薄,上面大概一个拇指甲厚,下面约一个中指甲厚

.电池背面有一个呼吸灯,另还有一个似乎是光敏电阻。猜想是在电池拆解后,可停止放电防止放电消耗及可能因为运输发生的爆炸?如下动图所示:

接口均采用防呆设计,防止意外插错。另外,黄色电源线接口似乎为镀金设计,看上去做工很棒。

考虑到日后骑行的安全性,并没有进行更多的拆解。想了解更多内部的设计,参考官网的爆炸图来说明下:可看到轮胎轮毂和电机高度一体化设计,因此也可在小雨环境下正常的骑行、。防水指数为IP54。

2.3 各种状态灯光演示

小九官网介绍的一大亮点,是车身支持定义多种色彩,是因为内置了多色的LED灯。相应的,这些LED也可显示不同的状态,用来指示不同的车况。下面我们来逐个演示:

开机自检和电池状态指示,绿色LED:(电源开关中也有一蓝色LED呼吸灯)

电机驱动时,默认会由绿色LED变为蓝色LED:(也可设置为其他颜色)

运行错误时的状态指示,红色LED:

2.4 做工不错的护具

张大妈和小九的生产厂商 Ninebot 附送了众测值友一整套护具,包括头盔、护膝、护肘和护腕。 这在之前大妈公布的众测计划没有提及的,比较超出意料。得给他们点个赞,这样众测起来安全系数更高。

先来看看头盔的三视动图。侧边印有 ninebot | segway 的字样,看着比较上档次。说到 segway 被收入至 ninebot 旗下,还是比较感慨的。要知道 segway 可是平衡车的始祖,能被我大国产厂商收编,也是制造业发展的象征。头盔顶部则有7个大的透气孔(前方还有2个),夏天使用也不至于太闷。

来看看头盔内部的说明,通过了CE和国标认证的头盔,质量还是靠谱的。而且有图示说明,可用于单车和滑板及平衡车,但不能用于摩托车。头盔重量也比较轻巧,约为380g。采用的是内外盔分体设计,并非安全性更好的一体成型设计(避免外盔解体后的二次伤害)。不过考虑到此平衡车最高时速限制在20km/h以下,并不像自行车和滑雪等告诉运动则是一体成型头盔为最佳。

头盔的绳扣为双线环耳式设计,长度可方便的调节设计。搭扣做工也不错,采用的扣具上面凸刻有品牌名。

除了头盔,还有护掌、护膝和护肘各两个。上面刺绣有 ninebot | segway 字样。在护具背面,还有透气的弹力布,散热性更好。

各个护具的佩戴动图演示。图中护具型号为L,模特为身高 170 cm,80kg的重量级人物。

3.1 完善的安全须知

APP和小九首次连接成功后,会提示安全须知。每个安全事项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你更好的理解。一共有6页安全须知,每页至少要看3秒钟以上,才能进入下一页。从APP中提取了安全须知,如下图所示:

安全须知阅读完后,APP会进入新手教学视频模块。主要的步骤有单脚控车、上车、下车/转弯和加减速等。视频播放完成后,还会有互动教程,需要用户完成一定任务才能进行下一步,如5米滑行练习。

3.3 够用但可升级的仪表盘

连接成功后的仪表盘,主要有两个界面。第一个显示的是电量百分比和可续航里程数。还有限速模式的开关和限速选择(5-10 km/h)。另外,在这个界面也可锁定车辆,放置意外滑动。

第二个界面,则显示一些关键数据,如行驶时间、总里程、本次行驶里程和车体温度及平均速度等。这个界面还有个彩蛋,似乎还没有公开入口可进入。似乎是双击界面,会打开摄像头显示脚下的实景。这在停车后用手机操控小九,可方便的看到小九的反应(灯光等)。当然,也有可能是方便老司机们万一在骑行中需要看手机时,也可看清脚下的路(尽管不推荐)。APP这边可能没正式放出此功能,因为后面再次测试的时候又不能开启了。

建议:小九没有位移时,时间计数应该停止。目前的版本是仍在计时的,这无疑会拉低平均行驶速度。另外,也可考虑调用手机 GPS ,开发如骑行轨迹和速度分布、下降和爬升等数据。更方便的指导用户骑行和充电。

3.4 车身信息和电池信息查看

APP在连接小九后,可看到丰富的车身信息,如下图所示。重要的参数如:剩余电量/车体温度/运行时间等一应俱全。得益于Ninebot 比较成熟的BMS设计经验(小米平衡车),电池记录的信息也很丰富。这里可看到充电次数和循环周期、温度等参数,非常利于电池的养护。而且未来若有二手交易,参考充电次数和循环周期等,要比单纯的外观更具说服力。可以看到,我的小九电池厂商为LG,也是国际大厂了吧。生产日期为今年3月份,循环周期为零,还是非常新的。

3.5 骑行圈/附近车友/论坛

Nitebot APP除了丰富的设置项和信息查看项目外,其附带的社交模块做得也很强大。如类似朋友圈的骑行圈,可看到骑友们的分享。甚至还有附近的骑友功能,方便大家约起来切磋经验... 另外,社区论坛也是重要的模块,小米开始后大家都重视用户服务及由此产生的粉丝经济了。

4.1 练习多久才可“上脚”?

APP 虽有新手入门视频,但修行靠个人。之前没有任何独轮车的经验,到手后每天练习1小时,直到满3小时的练习后才有信心进行通勤。这是练习滑行的距离为 5km 的样子。回想5年前学习双板滑雪,从初级道安全滑下来的时间也才1.5小时。小九入门的时间不算慢——想想小学学骑自行车应该花了好几倍的时间。一方面是因为那时只有大人用的自行车,学习成本相对身板更高。另一方面,小时候身体发育未完全,协调性要比现在差。而现在,随着各种易用性月亮预告,人们愿意长时间学习一个工具的容忍度更小了。在其他值友的晒单评论中,也看到过几例因为觉得学习麻烦而转手的例子。

建议: Ninebot 可通过 APP 统计分析用户从零到“上脚”的时间和里程。达到?、? 关键节点时,通过设计提示引导和激励用户。让用户们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更有预期更快的学成。

4.2 快速“上脚”的一些练习心得

首先,最重要的是练习单脚控车,并且最好左右脚都比较熟练。不论是起步还是下车阶段,其实主要是单脚支撑的。单脚控车熟练后,可开始练习双脚上车骑行了。这时调整好好身体重心最重要。重心略向前倾一些,可保持一定的初始速度。安全起见,最好用 APP 将小九设置为限速模式。 另外心态放平和,万一控制不住,小九可摔但尽可能保住自己和他人。车摔了可再买,但人摔了不只痛,还会对你继续学习造成一些阴影。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经验,不一定对所有人都适用,还请大家当作参考而非严格的教程。

练习期的滑行上车的动图,可以看到上臂不由的摆动维持平衡。不看视频,我其实没察觉的。让小伙伴帮你拍摄运动视频,也能有助于你的学习理解。

分享下练习期下车的动图,做得不够熟,给大家一些信心。但能安稳的控制速度和停车,再练练离“上脚”就不远了。练习时虽然带了护肘/护掌/护膝,但忘记了带安全帽,大家不要模仿。

4.3 练习期小九磨损情况

秉承摔车不摔人的心态,小九在我练习期间被折腾得够呛。先要承受这么重量级人物不说,偶尔还会被意外翻滚一番...

有次下车时有点失去平衡,因此想一只脚触地,另一只单脚控制住小九。当时单脚控车练习不足,导致小九直接以一定的速度撞到一个小路牙子。撞击声还挺大,不过直接撞击的车身倒没留下太多伤痕。倒是踏板周边有明显磨损痕迹。除了这次,其它的都是滑行小段后失去平衡摔倒。几次后,脚踏的塑料包边有些磨损,露出了下方的金属部分。

建议:出厂附带关键部位的,比如踏板等包边硅胶保护套。小成本但收益很大:新手比较容易磨损,而且给其他不知情的人看来,看到这些磨损会降低产品印象分,甚至会觉得不安全(磨损多,联想到可能摔得也多)。

踏板有磨砂涂层覆盖,骑行几次后,其防滑性并未降低,希望能持久一些。

5 多路面实测视频及地铁通勤

5.1 白天路面实测:上坡和室外大地砖

北京城铁13号线知春路 A 口出下楼梯,一路向西到大钟寺东路的第一个路口,是一段接近7°的上坡路。小九骑行表现平稳,毫无压力。小九规格说明中,支持的最大爬坡角度是15°

室外大地砖:从中航青云办公区东门到中航广场的辅路,铺满了约50cm 见方的地砖,且缝隙较大不太平整。小九在此路面,其轮胎滤震还是比较好的,感受不到不舒适的震动。由于地砖缝隙原因,小九的骑行轨迹不如平地那么平直,但骑行感受仍不会觉得不适。

5.2 夜晚路面实测:磨米水泥、室内瓷砖和室外小地砖

其实这段路面的测试和上坡路面类似,只不过发生在平地。小九当然无压力。这里主要是对比下小九和Town 9滑板车的骑行感受。Town 9采用的是实心轮胎,轮径 20cm。 在这段路面骑行,把手处还是能感受到一些震动的。而小九采用的是充气轮胎,轮径 36cm,滤震的效果要好于Town 9滑板车。

室内瓷砖:工作日22:30,某地铁站人流量很小了,测试踩着小九滑行下此路面。仅测试使用,大家不要模仿。瓷砖的摩擦系数虽然小,但小九不会打滑,说明其轮胎的防滑系数还不错。Town 9滑板车滑过排水道的不锈钢栅栏时,即使较慢的速度,都有可能造成大的声响。小九得益于充气轮胎设计,声音很小。

室外小地砖:21:30在知春路沃尔玛室外空地,铺满了 25cm 见方的小地砖,还好比较平整缝隙不大。大地砖小九的压力不大,小地砖就更不用说了。

注:夜晚骑行 LED 灯可不只是为了酷炫,还有安全警示的作用。夜晚在没有辅助灯光前提下,请小心驾驶。另外,夜晚骑行视频中,临时穿了双 Crocs。出于安全考虑,完全不推荐,因为出汗后前掌和鞋子的摩擦力会下降,进而踏板的稳定性也会下降。

和手头的Town 9滑板车相比,小九占用的空间更小。滑板车折叠减少了高度,但在“长度”的维度上不能折叠。若没有车包时,立放减少空间占用也不太合适,因为车轮会弄脏车壁和可能碰到其它乘客。而小九基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有图有真相:

小九的体积,甚至都没一个电脑包大。(感谢陌生乘客电脑包出镜)。用滑板车通勤时,限于空间占用,即便有座位也不会坐。而用小九通勤时,有座位的话毫不犹豫的坐下,因为单个座位下方的空间放置小九足矣。

  1. 体积小巧,带上地铁爷不太会影响其他乘客

  2. 最后一公里通勤很方便,速度和续航无压力

  3. 可扩展的电池、多种颜色灯光及贴纸,个性化空间大

  4. 专业品牌,口碑和安全性经受过更多检验

  1. 希望尽快推出配套的拖行支架,单车约重11kg,提着还是很锻炼臂力的

  2. 出厂最好自带车身保护贴,特别是支架外围和上壳外围的保护贴,可有小减少新手练习期车体磨损

  3. APP可加入平均学习时间和里程的统计,鼓励骑友分享学习心得以便更快的上路

最后,希望各位车友都小心的滑,安全第一!骑行视频及经验仅供参考,每个人的经验和环境不同,不保证都适用。这次的评测文章,字数史无前例的超过了6K,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值友的评论和打赏都是动力!多谢观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汽修几年学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