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鲍里斯呼唤的米格 31战斗机战机过来不会直接轰炸

米格战机史/米格战机
米高扬飞机设计局:成就二十世纪的辉煌2006年,俄罗斯政府宣布米高扬、苏霍伊、伊柳辛、伊尔库特和图波列夫合并成立新的“联合航空制造公司”。1905年,米高扬出生在阿尔明尼亚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童年时代当过放羊娃,青少年时代,他曾在第比利斯和顿河罗斯托夫求学。1925年,米高扬进入莫斯科“迪纳莫”工厂当车工,不久应征入伍。1931年,米高扬离开连队进入布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在学院学习时,米高扬和三位同学设计了一种小型体育运动飞机“十月号”。它的重量只有250公斤,最大时速为130公里。“十月号”采用了襟翼、前线缝翼、阻力板等,用来改善起飞着陆性能。这在三十年代初都算是新技术。“十月号”曾获准投产并在社会上赢得了声誉,使这位未来的著名设计师初露锋芒。毕业后,米高扬到一家航空工厂当军代表,该厂设计室是当时苏联唯一的歼击机研制中心,负责人是著名设计师波里卡尔波夫。1937年,米高扬调到这里工作,正式开始了飞机设计生涯。不久,米高扬一跃而成为这个设计室的第二把手。在这个设计室里有位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名叫格列维奇。米高扬和格列维奇一见如故。后来,这两位志同道合的设计师合作了几十年。他们的性格通然不同:米高扬血气方刚,精力充沛;格列维奇老成持重,沉着稳健。这是一对理想的伙伴。两人姓氏的字头合起来便是“米格”他们设计的飞机就是世界闻名的“米格”飞机。为了实现自己的设计思想,米高扬设计集团夜以继日地干了起来。他们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高空高速歼击机伊-200的设计。这种飞机采用木质机翼和尾翼、焊接的金属机身,并且采用了轰炸机发动机AM-35,这一种大胆尝试使伊-200受益匪浅。与当时同类飞机相比,它在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和机动性方面占有一定优势。投产前,伊-200定名为米格-1。米格-1设计方案看上去难度较大,然而它是现实的。设计师们充分考虑到了工厂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力量。他们非常重视熟悉工厂情况的工艺员们的意见;因而生产进行得很顺利。生产米格-1时。工厂第一次采用模线样板法。日,米格-1试飞。在试飞阶段,米格-1的飞行速度达到了628公里/小时。在一次试飞中,米格-1在7,000米高度飞行速度达到652公里/小时--刷新了苏联当时的飞行速度纪录。但米格-1也表现出了极其明鲜的两重性:它既是苏联飞得最快的飞机,又是问题最多的飞机。设计师们对米格-1进行了反复的大量的修改。例如:在试飞初期,水散热器修改了十八次、滑油散热器更改了十次。尽管如此,散热器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师们索性住在车间里,昼夜围着飞机转,忙碌了117个昼夜之后,问题事本解决。飞机通过了国家试验,正式投产。不久,设计师们又陆续发现一些问题。这时,工厂已经生产出一批带有“先天不足”的米格-1。在米格-1生产过程中,设计师们对它继续进行修改。克服了主要缺陷。经过改进之后的飞机称为米格-3。米格-3可谓米高扬的第一件成功之作。但它的外形与米格-1基本相同,主要性能也没有多大差别。如发动机、翼展(10.2米)、翼面积(17.44平方米)、实用升限(12,000米)等都是相同的。机长(8.25米,米格-1为8.16米)和飞行速度(640公里/小时,米格-1为628公里/小时)也差别不大。只有航程算是有了长足的提高,米格-3为1250公里,而米格-1和伊-200都只有730公里。此外,米格-3还装有自动前缘缝翼,从而改善了操纵性;采用了油箱惰性气体充填系统,从而减少了火警危机;装有气压驱动的收放式起落架和活动式座舱盖。米格-3的武器装备为一挺12.7毫米机枪和两挺7.62毫米机枪。日,由于出色地完成了飞机研制任务,米高扬荣获红旗勋章。但是,由于采用了不成熟的试验型发动机,米格-3仍然未能获得投产。1942年,双发的米格-5(DIS)问世,但是由于其竞争者Pe-2此时早已投产,仍旧未能避免夭折的命运。成功终于在战争结束后到来,米高杨设计局设计的米格-13(伊-250)型混合动力飞机创造了苏联飞机的速度纪录,其最大平飞速度达到825公里/小时,终于投入了小批量生产,并且服役到1950年。米格-13也是苏联最后一种装有活塞式发动机的战斗机。1946年的10月22日,著名的米格-9喷气战斗机呱呱坠地,正是这种飞机开辟了俄罗斯战斗机的喷气时代,而米格设计局也凭借它一举奠定了在苏联战斗机设计的主导地位.米格风云:带你走进米格的世界米格战机从一战中蹒跚起步到两极冷战鼎盛时期再到苏联解体后的日渐衰败,走过了风风雨雨的60多年,其中既有辉煌的胜利,也有失败的辛酸。米格公司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成绩,其中也不乏失败的辛酸。在冷战年代里,西方常常把苏联集团的战斗机统称为米格,米格当然就是指阿尔腾姆·米高扬和米哈伊尔·格列维奇的设计局及其设计的飞机。在20世纪的后50年里,米格战斗机和西方战斗机在世界各地的天空追逐,有过辉煌,也有过黯淡。但在任何时刻,米格的历史都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历史,是世界航空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章。米格家族的第一个成员是米格-1战斗机,1938年开始研制。当时,苏联空军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研制一种新型高速战斗机,著名的设计师波里卡尔波夫提出的方案赢得了广泛支持,随后该机被赋予了I-200的研制代号。这种战斗机安装米库林设计局的AM-35A型水冷发动机,设计指标为7000米高度最大飞行速度670公里/小时,升限13000米,爬升到5000米高度耗时4.6分钟。但是由于波里卡尔波夫本人当时正在全力进行I-180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加之I-200被认为不够先进,所以该机的研制工作一直进展缓慢。后来为了和雅克福列夫的I-26战斗机竞争,波里卡尔波夫设计局加快了I-200的研制进度。1939年12月初,I-200的初步设计基本完成并获得了苏联空军司令和航空工业人民委员会的认可。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该计划,前苏联当局决定成立一个由米高扬领导的新设计局。米格-3战斗机是苏联在二战中使用的一种单座活塞式战斗机。该机由当时从属于第一国家飞机工厂的米高扬-格列维奇实验设计局设计,但最初的设计思想则来自波利卡尔波夫设计局的K型机。在战争中,后期,当抢夺制空权变得更重要时,米格机开始建功立业,它特别适于5000米以上的空战,因此米格机通常进入国土防空军(PVO)服役,被用来拦截高空来犯的轰炸机和侦察机。米格-9(MiG-9)是苏联战后研制的首批喷气式战斗机之一,由米高扬设计局研发,采用仿制的德国BMW003喷气式发动机(苏联编号RD-20,每台静推力800公斤)。MiG-9的气动布局类似老式活塞飞机,喷气发动机放在前机身下部,前三点起落架,机翼为平直中单翼,头部装三门机炮,炮管伸在机身外。1946年3月原型机出厂,4月24日首飞成功,成为苏联最早的喷气式战斗机。作为喷气式战斗机,MiG-9并不成功,共生产了约1,000架,服役时间不长,1952年MiG-15服役时就退役了。米格-15于1947年6月首飞,北约所起的外号为“柴捆”,是战后第一代喷气式战机中的“佼佼者”。米格-15为全金属半硬式结构,装备一台RD-45型喷气发动机,机头进气,水泡形座舱,并安装了弹射座椅,采用后掠中单翼,大面积后掠角尾翼,水平尾翼装在垂尾上,装备37毫米机炮1门23毫米机炮2门,机载设备包括瞄准具、无线电台、无线电罗盘、高度表、信标接收机等,是一款十分优秀的高亚音速喷气式歼击机。米格-17是单座高亚音速歼击机,是在米格-15比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约所起外号“壁画”。1948年设计,1949年12月开始试飞,1952年进入前苏联空军服役。米格-17约有5~6个型号,主要型别是米格-17C型和米格-17D型,C型是昼间战斗型,D型具备一定的全天候作战能力。除前苏联生产外,波兰和捷克等国进行仿制。米格-17生产量大,据估计各型总共生产约9,000架。前苏联、波兰和捷克均于1958年停产。六十年代末,在前苏联退出第一线。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中期,米格-17大量出口,使用国家包括欧、亚、非的20多个国家,如捷克、波兰、罗马尼亚、越南、朝鲜、埃及和乌干达等。在一些小国空军里,米格-17仍是一支重要力量,除完成截击任务外,主要用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我国于1956年开始由沈飞仿制米格-17,国内编号歼-5,从1966年12月正式定型投产,到83年底共生产974架,如今歼-5已全部退出现役。米格-19的气动外型和米格-15、米格-17一脉相承,于日首飞成功,起初只能在俯冲中达到超音速,后来改装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换装更大面积的全动式平尾,顺利达到了设计要求。量产型的米格-19机翼后掠角55度,头部三门机炮中的两门被移到翼根处,头部空间被腾出来放火控及其他电子设备。米格-19的原型机事实上打破了一项飞行速度世界纪录,在那时候美国的超级佩刀机F-100还不能超过马赫1.09。而米格原型机早就超过了马赫1.3,改型原型机更达到马赫1.46,但为了保密,设计局并未申报这一纪录。米格-19先后有多达16种改型,大部分未量产,只是用来测试不同的电子火控和武备系统,米格-19的主要型号有:米格-19P、米格-19PM和米格-19SV。中国产的米格19的国内型号叫做歼-6.米格-21战斗机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设计成功并定型的。1958年下半年,米格-21飞机开始在高尔基市的索克尔制造厂量产并进入系列化,1965年1月第一架交付空军。米格-21战斗机及其改进型共生产了10000多架。如今至少还有20个国家的空军还在使用它。在米格-21数十年服役生涯中,曾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重要改进。米格-23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战斗机,所以它的服役数量也是非常的大。作为从米格-23发展来的先进战斗轰炸机,米格-27的原型机在日完成首飞,72年共生产了24架。飞机最大载荷400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可达到1点7马赫。米格-25“狐蝠”(MiG-25Foxbat)是苏联在1960年代研制部署的一种高空高速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种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在冷战时期曾出口过叙利亚、伊拉克、印度等国家,至今仍活跃在这些国家的空军。米格-27是米高扬设计局在米格-23C基础上研制的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原称米格-23Б,后改称米格-27。1969年完成设计,日首飞,1971年开始批生产,至80年代后期停产时共生产了1000多架。米格-27采用液压助力机械式操纵系统,座航两侧装有防弹钢板,可以在粗糙的野战机场起降,可以执行对地攻击的空战两种任务,属第2代战斗机。该机曾经出口华约多个国家,印度也于1980年代进口了一定数量的米格-27,并购买了该机的生产许可。第一架米格-29原型机在1977年10月首飞,飞机所有技术验证阶段共用了14架进行测试,1980年5月,飞机通过国家验收认证开始量产。西方社会和北约给了它一个绰号“支点”。它的良好的机动性能赢得了大量的赞誉。它爬升速度快,加速度大,探测距离远,并且需要的地面维护工作都比较简单。日,编号83-2的二号原型机携带完整的机载系统进行了试飞,它能在担任领空作战任务时指挥其它飞机,并且装备了Zaslon雷达,该雷达能与其它战斗机分享数据。截至目前,俄罗斯共有350多架米格-31战斗机。米格-31是由米格-25发展而成的串列双座全天侯截击战斗机,北约集团给予的绰号是“猎狐犬”(Foxhound)。1976年以前开始研制, 1983年进入服役。该机气动外形与米格-25很相近,采用上单翼、双立尾、两侧进气布局。机长22.69米,翼展13.46米,机高6.15米,装有两台D-306加力式涡扇发动机,每台最大推力14600公斤,高空(18300米)最大飞行速度M数(马赫数)2.83,低空飞行速度M数 1.63,作战半径15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46200公斤,实用升限24000米,最大续航时间3.6小时,一次空中加油6--7小时。米格-33(MiG-33),实为米格-29M,是在米格-29基础上经全面现代化改进而成的新型多用途歼击机。按照俄罗斯的战斗机划代标准该机被视为从第四代向第五代过渡的“四代半战斗机”。而按照国际通行的战斗机划代标准,则应划为第三代战斗机。米格-33的气动外形与米格-29相比变化不大,但作战效能有大幅度提高。米格-33的首架原型机米格-29M于日首飞,1991年和1995年曾先后两次计划作为俄罗斯首批标准多用途战斗机投入批量生产,但由于资金困难而未能实现。米格-35(MiG-35)是在米格-29M/M2和米格-29k/kub技术基础上的发展机型,在俄罗斯的分级中,被列为4.5代战斗机,唯一的原型机是利用原先供应米格-29M2的验证机机身经过三次改进而成。米格-35的最大起飞重量较米格-29M2增加了30%,因此被列为中等重量的战斗机,超过了原先的分类标准。俄罗斯正在为该机寻找海外市场,印度和阿尔及利亚为最大的潜在客户,该机预计2009年开始量产。米格-AT是俄罗斯米高杨设计局和法国斯耐克公司等联合研制的高级教练机,由俄罗斯米高杨设计局负责全机的制作与组装、系统整合与后勤支援,另外RSK公司负责销售,斯耐克公司提供发动机,塞克斯塔公司提供航电系统。双方为能共创双赢,俄方出资68%,法方出资32%。俄罗斯空军计划用米格-AT取代正在服役的L-29和L-39“信天翁”教练机。米格-AT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设计,1992年法国公司参与合作。日米格-AT原型机进行了首次试飞。该机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红警2中的米格/米格战机
米格战机红警2苏联的一种战斗机由于它不是“鹞”式战机,不能垂起垂落,所以不像入侵者战斗机一样允许建造。WESTWOOD之所以没有设计苏军机场,也是因为不想设计机场跑道。菁英战斗兵(鲍里斯)可以利用红外线标出要求轰炸的敌方建筑物,米格战机将会从地图以外飞入战场,被击中的建筑物势必粉碎,超级武器和建造厂需要两架。米格战机详细信息价格:0;生命:100;装甲:轻甲;视野:0;速度:16;主武器[Maverick3]伤害:750×2;(建筑)攻击间隔:10;射程:4(地面);使用秘籍如果米格战机一次没有炸掉目标的话,先让菁英战斗兵呆在一边,等米格战机一飞出屏幕,立刻重新轰炸,就不用等那么长时间了。或者所有米格战机都被击落了也行。克星防空兵:重装大兵、防空步兵;防空装甲:加了警犬、重装大兵或者没加的多功能步兵车、盖特机炮坦克、加了重装大兵、防空步兵的战斗要塞、天启坦克、神盾巡洋舰、海蝎;防空建筑:爱国者飞弹、防空炮、盖特机炮、加了加了警犬、重装大兵或者没加的多功能步兵车、防空履带车、盖特机炮坦克、天启坦克的坦克碉堡;空对空单位:雷射幽浮、登月火箭员、火箭飞行兵、武装直升机、夜鹰直升机;MOD中的米格战机注意:在某些MOD(扩展版)中米格战机允许建造,以心灵终结为例:造价;PSI版本为1400);通过工业工厂降价为PSI版本为950);效果;是心灵终结中最强空中单位,以心灵终结剧情,米格战机是我们中国所建造。如选择中国,出厂一星,一发即可秒杀光棱坦克,幻影坦克,飞毛腿导弹。而在2.0PSI版本中,米格是影响平衡的强大,一架米格即可打掉高科技,四架米格即可打掉主基地。(需要注意的是三级米格的强大,攻击带有片伤效果,防御加强,不容易被击落,是最强的战机。)注意:米格虽然很强大,但对付空军却是很废的。因为米格的导弹飞的太慢,而一般的飞机又飞的那么快,因此米格的导弹一般在发出后就会爆炸(我试过,在2.0C和psi都是这样的,C貌似还稍好一些,导弹能跟着飞一小会),这种现象的后果……不必多言……
红警3中的米格/米格战机
米格战机定位:防空喷气机米格战机制造方:米高维奇-格列扬飞机设计局;原产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量产方:苏联机场;关键指标:>“套娃”破片导弹发射架×2;>超轻材料防弹机身;>紧急自动驾驶系统;>垂直起降安定系统;>空气清新剂(薰衣草香型);历史资料米格战机在新型KA-3磁暴战机一次壮观的爆炸中,克拉斯纳航天局的首席飞机设计师和王牌飞行员共赴黄泉使得苏联顶尖歼击机的设计成了浮云。克拉斯纳内部一片混乱,产业分析师预测苏联将在随后10年内无法获得空中优势。但他们没有料到,两个年轻而富有远见、才华横溢的设计师:米高扬和格列维奇,将联手打造出世界上最成功的制空战机之一。不管从哪一方面看,米格都是一个革命性的设计,它的主武器系统拥有世界级的可靠度和成功率,即使面对最先进的空中电子对抗装置,都可以准确地追踪和摧毁敌方飞机。由于采用了多个分弹头来加强爆炸的伤害,米格的破片导弹得到了“套娃”的花名——一种来自俄罗斯的民间玩具。这使得米格可以很好地拦截敌方的空中威胁,并为苏联的轰炸机和地面攻击机护航。在盟军空军司令部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并固步自封后,苏联人却一直在加倍努力,以强大而优美的米格歼击机来重夺天空。因为一开始的设计方向就是制空战机,米格歼击机完全没有空对地能力,这使得它很容易受到防空火力的伤害。然而,当这样的威胁降临时,米格飞行员都会想起熊和狗的故事——一个古老的苏联寓言:狗会对着即将到来的暴风雪吠个没完,但熊会钻进温暖的洞穴,等待着攻击的时机。就像熊一样,一个优秀的米格飞行员会利用飞机的速度和敏捷,在风暴来临前撤出空域。这也是苏联第一款具备了完全垂直起降能力的歼击机,使其能够部署在前线附近的空军前进基地。正常飞行时,流线气动外形使米格拥有了优异的速度和机动性,然而,由于机械零件糟糕的精度,水平和垂直飞行之间的转换机构有点笨拙。许多飞行学员发现自己无法很好地过渡状态转换,在骂骂咧咧一通之后,教官们必须重新接管驾驶。掌握了该转换的一小部分精英则发现空战机动其实相当简单直接。尽管飞米格是一种困难而危险的行为,而且苏联国家空战师的花名册里名额有限,但是愿意为开米格而接受艰苦训练的志愿者仍然如潮水一般滔滔不绝。这一部分是由于宣传工作很到位,但捍卫苏联的勇敢战斗飞行员这一鲜明形象,似乎也呼应着俄罗斯的传统精神。即便流亡国外的导演鲍里斯·杰尼索夫在拍摄的纪录片《空荡的座椅》中抨击了苏联的军事管理不善和渎职,但还是描画了一位英勇的米格战斗机飞行员,一位无私的巾帼人民英雄,她总是勇敢地冲入敌机机群,有时甚至为保护被围的基洛夫飞艇而不惜用自己的战机吸引炮火。顺便一提:杰尼索夫的最后作品《空荡的座椅》在他去世后获得了人们的高度评价。米格战机成为一名军校学员,在空战中赢得自己的威望,这种想法已经彻彻底底地渗透进了每一位平民的生活,这使苏联军方可以从小学就招募学员,政治军官翻遍一间间小学寻找合适的平衡了胆识、斗志和爱国情怀的少男少女,然后把他们交给苏联军务局去磨练上几年。尽管最初的遴选程序很严格,只有不到一半人能毕业,但至少所有人都能在部队中找到一份职业。作战摘要战场侦察已经揭示了至少以下数点关于米格歼击机的情报:你别管了——尽管M型“套娃” 导弹系统在两次开火之间重新获取目标需要一点时间,但“发射后不管”的导弹仍使米格具备了极大灵活性,可以在系统重订下一发目标时中断攻击并稍稍远离危险。米格只能携带数量有限的导弹,必须周期性返回基地重新装弹。空中优势——通过和其他战机在世界上的较量,米格得到了盟军和帝国飞行员的尊重和畏惧,对地攻击机特别容易被米格的高速和重火力残虐,一旦米格进入射程,地球上没什么玩意能逃脱。注意后面——即便面对其他飞机非常强大,米格还是极易被地面防空武器伤害。虽然一些地面威胁显而易见,另一些的外表依然具备欺骗性: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附近的一次事故后,苏联军务局建议所有米格飞行员在攻击旭日帝国的VX直升机时要加倍小心。一切皆可——当臭名昭着的叛逃者沃克进入罗马的苏联大使馆时,他带来了他的设计图——一种自动驾驶装置,可以使飞机自行返回可用的机场,同时自动校准路线以抵消气流影响,使撤退可以更迅速。这种盟军的技术如今登上了米格歼击机,增加了其已经令人印象深刻的生存能力。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7次
参与编辑人数:7位
最近更新时间: 10:05:16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p&奉上我的《国粉打脸懒人包》。&/p&&p&熟练掌握以后基本可以秒杀国粉。( ̄ε(# ̄)╰╮( ̄▽ ̄//)&/p&&br&&p&&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5cd93dly.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国民党抗战之七大奇迹(最新修改版)&i class=&icon-external&&&/i&&/a&(强烈推荐)&br&&/p&&p&&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5cd93d5301016tox.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彻底反驳对敌后抗战的污蔑,资料极全(修改版)&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5cd93d530100vnew.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关于二十多次“大会战”的奇谈怪论&i class=&icon-external&&&/i&&/a&
(强烈推荐)&br&&/p&&p&&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e33c9e950101dxyh.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蒋公,鬼子投降都找不到你啊!&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5cd93de.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侵华日军为什么向国民党投降,不向共产党投降?&i class=&icon-external&&&/i&&/a& (强烈推荐)&br&&/p&&p&&a href=&///?target=http%3A///GuanZhe/_256789.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不存在的战绩&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a href=&///?target=http%3A///DouNong/_255325.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抗战十大谣言之共产党只牺牲1位将军兼谈中共军队战果&i class=&icon-external&&&/i&&/a& (强烈推荐)&br&&/p&&br&&br&好吧 其实都强烈推荐&br&&p&评论里我就懒得理了。各位下手轻一点。&/p&&br&&p&=====================有点无聊的分割线========================&br&&/p&&p&以前在微博私信问过唐律,他当时说欢迎大家共享他的收集整理的成果,此文的一切权利归唐律&/p&&p&(如果有的话)&/p&&p&唐律疏议的博文 &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5cd93d5301016tox.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彻底反驳对敌后抗战的污蔑,资料极全(修改版)&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他的博客里还有很多干货打脸国粉...各位有兴趣的可以去看..&/p&&br&&p&(正文开始)&/p&&br&&p&“当我提出游击战建议时,曾有人指出,国军末演习游击战,此议是否可行,尚需考虑。我表示说,以打游击战起家的中共,亦为中国人,中共可以打游击战,国军当亦能打游击。再者,又有人认为打游击乃保存实力之作法,殊不知于敌后游击,任务极为艰巨,因补给困难,且多半以寡抵众,以弱抵强,故必须官兵加倍淬历奋发,机警勇敢,绝非保存实力者所能胜任。”&br&——《白崇禧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5月版,304页&br&&br&逐条反驳对敌后抗战的诬蔑&br&&br&本贴目的就在于反驳这些诬蔑,还原历史真相。为了公正,尽量不使用共产党官方资料。本文所有引用资料,全部给出最详细的出处。若有人怀疑本文断章取义,可尽管去查证原文。&br&&br&目录:&br&污蔑言论之一:共产党军队游而不击!&br&污蔑言论之二:共产党军队是“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br&污蔑言论之三:共产党军队抗战前10万不到,抗战后近百万,可见他们根本就是只发展不抗日,态度消极&br&污蔑言论之四:共军见到敌人就避战,可见其态度消极,是消极抗日。&br&污蔑言论之五:共产党军队用游击战术,日本人来了就溜之大吉,把老百姓全部丢给人家屠杀,拿老百姓当盾牌!&br&污蔑言论之六:敌后游击战只是小打小闹,共军连一次性干掉1000日军的战斗都没有,可见其消极抗日&br&污蔑言论之七:共军的游击战对日军根本没什么影响&br&污蔑言论之八:共军除了一个百团大战以外就没打过大仗,而且唯一的这个百团大战还被批判暴露实力,可见共军只懂得保存实力,消极抗日!&br&污蔑言论之九:共军不打敌军,专打友军,破坏抗战&br&污蔑言论之十:共产党自称抗日“中 流 砥 柱”,其实看看你们消灭了多少日军?和国民党能比吗?国民党抗日功劳显然比你大!&br&污蔑言论之十一:毛在建国后曾经在外交场合说感谢日本侵华,可见共产党抗日时是多么卖国!&br&污蔑言论之十二: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说要让日本占更多的土地才是爱国,可见中共在抗战期间何其通敌卖国!&br&&br&&br&&br&&b&污蔑言论之一:共产党军队游而不击!&/b&&br&&br&“说到作战,大体上各军、方面军直辖兵团对当地共军都在日夜进行讨伐战”&br&“共军的确长于谍报(在其本国以内),而且足智多谋,故经常出现我小部队被全歼的惨状。”&br&——[日]稻叶正夫编写,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冈村宁次回忆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325页&br&&br&(评:共军不是“游而不击”吗?“经常出现我小部队被全歼的惨状”是怎么回事?而且不是一次两次,而是“经常出现”。怎么解释这种“经常”的游而不击?)&br&&br&[日]藤原彰:《中国战线从军记》(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br&55页:1942年作者所在联队有一个小队遭遇八路军伏击,全军覆没,武器全被夺走,等到援兵赶到时八路军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像这样表明八路军战术成功,日军疏忽大意的事例,在冀东地区特别多。中国驻屯步兵第一联队也经常有小部队被八路军全歼的事例发生。这是因为八路军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在情报战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的结果。”&br&&br&67页:1943年6月联队即将离开华北去东北“我们都有一种终于从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遭到八路军袭击的不安状态中解放出来的感觉。”&br&&br&(评:八路军不是“游而不击”吗?那日本兵怕什么?怎么会有“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遭到八路军袭击的不安状态”?日本人统统神经过敏?)&br&&br&&br&&b&污蔑言论之二:共产党军队是“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b&&br&&br&“国民党人大肆宣传说,中共深思熟虑的和玩世不恭的政策是把70%的力量用于扩张,20%用来对付国民党,只有10%用于抗日。&br&这已成为国民党史的诚实问题。我曾较详细地研究这个问题,并认为这种政策从未宣布过;在这种意义上此项指控是捏造。但在某些时间和某些地点,中共的实际行为接近于这种力量划分。”&br&——《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第十二章第十一节“日本的强化治安”&br&&br&(评:嗯嗯……“我曾较详细地研究这个问题”哦,然后说“此项指控是捏造。”唯一能让污蔑者感到欣慰的是“但在某些时间和某些地点,中共的实际行为接近于这种力量划分”。只可惜如果只算“某些时间和某些地点”的话,我们恐怕也可以说国民党10分投敌0分抗日。这当然是某些家伙绝对不会接受的了。)&br&&br&““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扩大?”&br&国民政府向来自居民族主义的正统,指责中共乘其全力对付日军进攻之时,在日军未能占据的扩大敌后农村地区活动,仅以一分的力量抵抗日军侵略,而以七分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实力,并以二分的力量应付反对中共“破坏”抗战的政府当局。国民政府这种指责,预先假定应付、扩大和抗日三事可以截然画分,而相互之间是此长彼消,此消彼长的关系;中共为了扩大,故意牺牲抗日,而为了应付国民政府的反对和镇压,也故意减少抗日活动。对于中共,这一假定根本就是荒谬绝伦。他们并不讳言自己确实是在扩大实力,不过坚持扩大实力是为了抗日,以备有朝一日对日军反攻,而由于国民政府不给中共“抗日自由”,尤其不容许中共扩大实力,所以中共必须应付。对中共而言,国民政府可以截然画分为三的,其实就是抗日一件事情而已。”&br&——[台]陈永发:《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台北联经1998年版,332,333页&br&&br&&br&&b&污蔑言论之三:共产党军队抗战前10万不到,抗战后近百万,可见他们根本就是只发展不抗日,态度消极&/b&&br&&br&“不过蒋介石编制的华军部队,数量又过于庞大,在抗战开始时,中国的三军已经达到二百万,到抗战胜利时,竟然膨胀到六百万,兵员人数实在是过于偏高,因此造成军队质量的大幅下降、财力的严重消耗,以及征兵过多的民怨”&br&——[台]郑浪平:《不朽的光荣》第14章&br&&br&(评:军队扩大400万,看来他们也“根本就是只发展不抗日”嘛,共产党只不过向他们学习而已嘛……共军是随着控制的人口增多地盘扩大军队也扩大,而国民党军……哼哼,哈哈……)&br&&br&1939年,美国陆军全军约19万人。1941年为146万。1945年为826万。&br&——[美]韦格利:《美国陆军史》,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附录631页&br&&br&(评:是不是越“消极”仗打得越好啊?一定是吧?)&br&&br&日本陆军1936年只有24万人,到1945年投降的时候有547万人&br&——〔日〕生田惇:《日本陆军史》表5和表8。&br&&br&(评:看来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态度也很消极哦,哈哈)&br&&br&解放战争开始时共军127万人,三大战役之后解放军人数到达400万。&br&——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简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2月版&br&&br&(评:看来解放军打国民党也是很消极的。同时国民党军队数量则是减少的。按照某些人的逻辑,这自然说明国军打共军比共军打国军要积极。所以积极的国军被消极的共军打败了……你信不信?反正他们是信了……)&br&&br&&b&污蔑言论之四:共军见到敌人就避战,可见其态度消极,是消极抗日。&/b&&/p&&p&&br&
美国人爱泼斯坦的《历史不应忘记》,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版。121页“访问过新四军的外国人说,农民们对他们讲了这样一些情况:‘以前,两三个日本兵就可以来村里要女人。现在他们不敢来了,除非大批人马带着机枪来。……当小股日军来时,农民自卫队动用全部力量,包围他们。当日军来的人很多时,农民游击队便分成小组活动,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使村里的群众有时间转移,运走所有的食物和个人的财物’”&br&——[美]爱泼斯坦:《历史不应忘记》,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版。121页&br&&br&(评: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中共的“国际友人”写的,那么请看下面。)&br&&br&“强而避之”,&br&“不若则能避之”,&br&“锐卒勿攻”,&br&“避其锐气,击其惰归”,&br&“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br&——《孙子兵法》&br&&br& “八路军的战术是,如果看到日军拥有优势兵力就撤退回避,发现日军处于劣势时,就预设埋伏,全歼日本士兵,然后夺走他们的武器装备。”&br&——[日]藤原彰:《中国战线从军记》(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64页&br&&br&(评:看清楚了,共产党军队不是见到敌人就避战,是见到敌人太强大才避战。古老的中国兵圣教育大家得这么打仗,可共军这样做就被说成消极作战了。啥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就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br&&br&““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就是今天我们的运动战的通俗的解释。天下也没有只承认打不承认走的军事家,不过不如我们走得这么厉害罢了。对于我们,走路的时间通常多于作战的时间,平均每月打得一个大仗就算是好的。一切的“走”都是为着“打”,我们的一切战略战役方针都是建立在“打”的一个基本点上。然而在我们面前有几种不好打的情形:第一是当面的敌人多了不好打;第二是当面敌人虽不多,但它和邻近敌人十分密接,也有时不好打;第三,一般地说来,凡不孤立而占有十分巩固阵地之敌都不好打;第四是打而不能解决战斗时,不好再继续打。以上这些时候,我们都是准备走的。这样的走是许可的,是必须的。因为我们承认必须的走,是在首先承认必须的打的条件之下。红军的运动战的基本特点,就在这里。”&br&——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毛泽东选集》230页&br&&br&(评:看清了这篇文章的时间了吗?看清文中“红军”二字了吗?从内战到抗战,共军的游击战术是一脉相承的!&br&可能有人会觉得毛选中共官方史料,是靠不住的,那么请看国民党战史的描述吧。)&br&&br&“(匪军)战法运用灵活,采游击战法,不与国军主力决战。伺机击灭国军之较小部队,状况不利时则迅速脱离战场,故能到处流窜,牵制国军。”&br&——王多年:《国民革命战史·反共戡乱》第二卷,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印行,民国71年6月25日,17页&br&&br&“(匪军)能利用复杂之地形,适时逃窜,以保持不被国军所围歼。孔匪在湘鄂赣边境,盘踞甚久,故对当地之地形熟悉。当国军进剿时,有利则战,不利则转移他窜,或者化整为零,俟国军去后再图回复,故能始终保持未被国军全部歼灭。其战略指导,就匪军当时之状况而言,甚为适当。”&br&——同上书,125页&br&&br&(评:以上是国民党对红军时期“围剿”战的总结。看着是不是有点眼熟?“经常出现我小部队被全歼的惨状”(《冈村宁次回忆录》),“经常有小部队被八路军全歼的事例发生”(藤原彰《中国战线从军记》),何其相似?八路军避实击虚的流动战术,早在红军时期就成了以弱胜强的法宝。就连国民党都不得不承认这种打法“甚为适当”。同样的战术,为何放到红军时期就是共军太狡猾,放到对付日本人时就是消极作战了?)&br&&br&&b&污蔑言论之五:共产党军队用游击战术,日本人来了就溜之大吉,把老百姓全部丢给人家屠杀,拿老百姓当盾牌!&/b&&br&&br&“在日军扫荡所到之处的‘非治安区’……民众全都逃走了,留在家里的只有老人,特别是年轻的女性更是难得一见。”&br&——[日]藤原彰:《中国战线从军记》(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38页。&br&&br&“如果敌人出动了,离得最近的那个村子的人立刻从骑马来报告的侦察人员那里得到消息。侦察员实际上藏在敌军据点的大门口,他们发出警报让老百姓把粮食坚壁起来,逃到山里去。民兵埋上地雷,设上陷阱。敌人出动的消息用这样一些简单的方法,如点燃烽火或放倒山顶上的旗杆(这里乡村地形有起伏),接力传送到其他的村子。”&br&——[美]爱泼斯坦:《历史不应忘记》,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版,170、171页。&br&&br&作者看见一个日本人到过的村庄毁坏不是很严重“有人告诉我们,这是由于当地民兵非常有效地使用了地雷,日本人走后,民兵发现有30多个地雷在村的周围爆炸了。日本人担心进到村子里面太危险,只好离开,仅仅烧了一两间村边的房子”&br&——[英]林迈可:《抗战中的红色根据地——一个英国人不平凡经历的讲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年7月。160页&br&&br&“八路军不会踏上地雷,这得归功于住在茅屋里的村民向导。”&br&——同上书,156页&br&&br&(评:有人大概会说这又是中共的“国际友人”说的,不可信,那么就看看中共的敌人是什么评价吧。)&br&&br&“一、1939年5月的五台作战是继1938年秋季作战的再一次剿共作战,其战果与初次相同,毫无所获。&br&二、作战期间,几乎无法掌握共军的动向,甚至连共军的踪影也弄不清。因而,从未进行过较正规的战斗。另外,由于战地民众实行“空室清野”,第一线部队在作战期间也未遇到居民。&br&三、当作战开始时,方面军便发出训令,指示“作战部队应彻底追捕敌人。战场遗弃物资等由另行编成的收容班专负其责。要严肃军纪风纪。共军中有不少女兵……”。但是,结果不仅没有共军遗弃的物资,也没有人见到女兵的踪影。”&br&——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华北治安战》,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33页,109师团参谋长山崎重三郎大尉(后为中佐)回忆五台作战。&br&&br&“治安肃正作战,因情报不确实,对中共地区的实际情况完全不能掌握,从而使讨伐徒劳无功,几乎是毫无成效的,几十次当中,可能侥倖碰到一次。各部队为了取得成果,东奔西跑,迄无宁日”&br&&br&——同上书,下册第五章第一节
&br&&br&“剿共战已变成地道战,要尽力发现其地道”&br&&br&——同上书,下册441页&br&&br&(评:以“三空(搬空,藏空,躲空)”对“三光”不是吹的,“坚壁清野”不是吹的,“地道战”“地雷战”也不是吹的,都是有现实基础的。当然不是说每次都能成功,但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共产党军队对保护老百姓免遭日军祸害想尽了办法。而且这些办法也是有效的,决非那些诬蔑说的那样扔下老百姓自己一走了之,放任老百姓给人杀。至于损失,当然有,但是与正面战场相比真的多很多吗?1942年冀中51大扫荡算是残酷至极了,杀死抓走5万群众。可是正面战场南京失守后,一杀就有30万人受害,是51大扫荡的6倍!蒋介石炸开黄河大堤,一下子就淹死近百万老百姓,相当于20个51大扫荡!几年后河南因为炸堤的后遗症发生大旱灾和蝗灾,饿死老百姓数百上千万!在这些天文数字面前,游击战给老百姓带来的损失简直忽略不计。)&br&&br&“共军与民众的关系,同以往的当政者不同。中共及其军队集中全力去了解民众,争取民心,不但日本,就连重庆方面也是远远不能相比的。正因为如此,尽管他们在数量方面处于劣势,却具有不容轻视的坚韧力量。”&br&——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华北治安战》,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结束语&br&&br&“在共军方面,为了争取民众的支持,对军纪的要求极为严格。例如在行军中,有人摘了路旁树上的梨子给在押的俘虏,俘虏拒绝接受,并说农民的东西不能随便吃。”&br&——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华北治安战》,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449页&br&&br&(评:共军战士,就连当了俘虏之后都严格遵守纪律。再看看国民党是怎么“爱民”的吧。)&/p&&p&“在没有开战以前,一切危险困苦艰难挫折的情形,我都已料到,&strong&但决不料我们的军纪,会败坏到这步田地!&/strong&在北方作战的情形,我只听得说,&strong&在上海作战的实况,我亲眼看见,一切的失利溃乱,抢劫掳掠&/strong&”&br&——蒋介石:《蒋委员长对抗战检讨与必胜要诀训词(上)》(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印:《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2编第1册,70页&/p&&p&“今天,我们听见远处隆隆的炮声,声音似乎来自南面。我们不知道还要多久日本人就会到城里来。我担心中国军队被困在这里。&strong&今天晚上,我们接收了第一批难民,他们讲述了令人心碎的经历。中国军队命令他们立刻离开,如果不愿意的话,他们就被当做汉奸,并被枪毙。大部分人来自南门附近和城市的东南地区&/strong&。”&br&——《魏特琳日记》日&/p&&p&“12月9日,星期四&br&今晚,&strong&城市的西南角火光冲天。在下午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西北方向外,到处浓烟滚滚。&br&中国军队的目的是把所有妨碍他们的障碍清除掉--妨碍他们射击,并可能利于日军埋伏或成为掩护日军的屏障。&br&美联社的麦克丹尼尔斯说,他看见火是用煤油点燃的。这些房子的主人是过去两天大批拥入城内的难民。&/strong&如果这种方法能使日军延缓12~24个小时进城,我不知道这是否值得,因为它给平民造成了如此大的灾难。”&br&——同上书日&/p&&p&&br&“在云南,如果我需要一头驴来驮负重物,我必须派士兵到村落里去找村长,在枪枝的威胁下,他可能听从我们的差遣。”“只要有机会,他们(作者手下的国民党士兵)可能从村民处偷来一只狗,放进锅里煮,整只吃乾净。”&br&——[美]黄仁宇:《黄河青山》&br&&br&“军纪不良,民众逃亡。查此次各部向九江附近集中时,因运输困难,战时增设部队又骤难足额,沿途鸣枪拉夫,搜寻给养,不肖者且强奸掳掠,军行所至,村社为墟。职由阳新徒步经瑞昌到九江时满目荒凉,殆绝人迹。民众既失同情之心,军队自无敌忾之志。如此而欲其奋勇杀敌,自不可能。”&br&——第二兵团司令张发奎报告书(日),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697页&br&&br&“3.战斗军纪废弛:&br&(A)六月三日,长沙疏散时,各级宫兵擅入民房,攫取财物。”&br&——《第四军长沙第四次会战作战经过谍报参谋报告书》,摘自《中华民国史档案丛刊.抗日战争正面战场》,1264页&br&&br&(评:现在居然有人说共军不如国军爱护百姓,呵呵……)&br&&br&&b&污蔑言论之六:敌后游击战只是小打小闹,共军连一次性干掉1000日军的战斗都没有,可见其消极抗日&/b&&br&&br&“抗战开始以后,领袖(蒋介石)认定中国当时的军备,决不容许拿硬拼力战的方法,去抵抗协由现代化陆海空军的敌人。……在这一最高战略下运用下的战争指导,第一期要‘以空间换时间’,来增强战力,第二期则要坚持敌后游击,来争取‘积小胜成大胜’,自始至终的领有着战场,避免敌人的各个击破,保持着主力,等待这有利机会的反攻。这是抗日战略指导上最大的成功,也就是领袖战争决策上最高的创意。”&br&——1966年国民党国防部史政局《领袖军事上的丰功伟业》&br&&br&(评:“积小胜成大胜”可是“抗日战略指导上最大的成功,也就是领袖战争决策上最高的创意”啊!天地良心,共军可是严格按蒋总裁这个指导方针去作战的啊……)&br&&br&&b&污蔑言论之七:共军的游击战对日军根本没什么影响&/b&&br&&br&“为了防备八路军破坏通讯线路和交通线,需要有人整晚不睡地值班,每隔一小时就要与相邻的分队互通电话,检查通讯线路是否畅通。”&br&——[日]藤原彰:《中国战线从军记》(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一章下面小标题“驻扎刘窝的分队长”&br&&br&(评:不是没什么影响吗?藤原彰他们吃饱了撑的?)&br&&br&以下内容选自《华北治安战》上册,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版&br&216页,有如下原话:“共军无论在质量上、数量上均已形成抗日游击战的主力。因此,占领区内治安肃正的主要对象,自然是中共势力。”标题是《1940年春中国军和地方治安状况》。&br&223页,1940年肃正工作的根本方针:“为此,方面军的讨伐重点,必须全面指向共军”&br&226页《1940年度第一期肃正建设纲要》“讨伐重点指向剿灭共产匪团”&br&227页,要领“讨伐重点在于剿灭共军”&br&236页,《1940年度第一期肃正建设计划》“共军对我占领区的进犯越来越频繁,已成为今后肃正工作上最严重的问题……今后的讨伐肃正的重点必须集中指向共军,全力以赴,务期将其全歼。这是我们在计划中明确的意图”&br&253页《华北地区思想战指导纲要附录书》第四章第二节“进行讨伐行动时,重点指向共产军、匪”&br&362页:“蒋系军队一直处于颓势……据此,方面军将工作重点至于对共施策上,进一步针对实际情况,予以加强。”&br&364页:“1941年在肃正建设上的重点事项:一、关于行动措施的重点集中问题 肃正的重点,仍然在于剿共。”&br&&br&以下内容来自下册&br&“1942年度……治安肃正的重点,应放在以剿共为主的作战讨伐上”——《1942年度治安肃正建设计划大纲》,摘自《华北治安战》下册第二章第二节&br&“日,方面军召开所属兵团参谋长会议,下达了“1943年度华北方面军作战警备纲要”,其原文已失,根据有关资料推断,其概要如下:&br&方针:方面军应贯彻野战军的特性,将作战警备的重点指向共军。”——同上书,下册第四章第一节&br&“方面军认为剿共第一,治安肃正应首先讨伐共军。”——同上书,下册第四章第二节&br&&br&(评:不是没什么影响吗?从1940年起,年年反复强调剿共第一,剿共是重点,何苦啊?《华北治安战》中有记录的对共军的大规模作战,仅1940年到1943年就至少有27次。具体列表附文后。可以看到期间日军动用过步兵、骑兵、炮兵、装甲兵乃至航空兵!这么兴师动众干什么啊?共军明明没什么影响,日军还真是精力过剩无处发泄啊~)&br&&br&保定附近,数百农民每周2次夜间破坏铁路,一个晚上可拆走10截铁道,砍掉28根电线杆,迫使日本人全部换成新的。几个月内由于破坏铁路能造成日军列车出轨事故几十起。&br&——[美]爱泼斯坦:《历史不应忘记》,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版,106、107页&br&&br&缴获一个击毙日军的日记,日记上反复记录新四军破坏桥梁和日军天天修桥的事。&br&——[美]史沫特莱:《史沫特莱文集o第一卷,中国的战歌》,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239页。&br&&br&(评:换新的电线杆换个毛啊?修桥修个毛啊?伟大光荣正确的污蔑者们早就说了,游击战根本不会有影响的。日本人你咋就不信呢?)&br&&br&&b&污蔑言论之八:共军除了一个百团大战以外就没打过大仗,而且唯一的这个百团大战还被批判暴露实力,可见共军只懂得保存实力,消极抗日!&/b&&br&&br&“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br&——《孙子兵法》&br&&br&(评:孙子竟然说“能而示之不能”?他竟然反对暴露实力!真是消极作战的家伙!)&br&&br&百团大战历时接近4个月(从8月到12月),歼日伪军4万。&br&1944年全年八路军共计歼日伪军约17.5万人。1945年的春季攻势,历时4个月,歼日伪军5.7万,夏季攻势则两个月内歼日伪军6.8万。&br&——数据来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简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2月版&br&&br&(评:当然啦,这些是中共的官方数字。我们当然是不能相信的,不然就会被说成是被“洗脑”了。不过数字可以不信,比例却不能不信。因为这批人应该没有理由特地为了宣传44、45年的攻势而贬低百团大战吧?我们可以来比较一下,会发现有趣的结果:百团大战历时接近4个月(从8月到12月)歼敌4万,平均一个月歼敌1万人。而1944年全年八路军歼敌17.5万,是百团大战的4倍以上!平均每个月歼敌1.5万人,比百团大战多一半!1945年的春季攻势,历时4个月(与百团大战相同),歼敌5.7万(百团大战是4万),夏季攻势则两个月内歼敌6.8万,更是百团大战所望尘莫及!天啊!这样说来岂非抗战最后两年共军打的仗比百团大战还要大?!可是伟大光荣正确的污蔑者们说了啊,共军除了百团大战以外没打过大仗啊?!)&br&&br&&b&污蔑言论之九:共军不打敌军,专打友军,破坏抗战&/b&&br&&br&“在此次作战中,山西军第六十一军(军长梁培黄)以其主力,作为我方友军参加了战斗,此点值得注意。”&br&——《华北治安战》,下册第一章第一节&br&&br&(评:谁的“友军”?)&/p&&p&(1941年日军在沁河攻击共军时制定的“指导方针”第六条)“命浮山南方的&strong&山西军&/strong&,在翼城、临汾平地&strong&阻止共军逃脱,协助我军作战&/strong&。”&/p&&p&——《华北治安战》上册462页&/p&&p&(评:这话信息量颇大啊……日军进攻共军的时候,居然敢命令国军——是国!军!啊,不是伪军——去阻截共军,“协助我军作战”。国军和日军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啊……)&br&&br&“后来在我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的末期,估计向我军投诚的重庆系地方军的兵力共约40万人,其中华北部分即达30万人左右。”&br&——[日]稻叶正夫编写,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冈村宁次回忆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328页&br&&br&(评:……我能否认为国民党军队在敌后存在的主要意义就是做潜在的伪军?)&br&&br&“1月下旬,120师正规部队的连长率兵前来投降,这是少有的现象。”&br&——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华北治安战》,天津人民们出版社1982年版,上册第三章第七节“华北方面军第二期后段的肃正建设(1941年1月—3月)”&br&&br&“在独立混成第三旅团地区,曾见到若干正规共军的投降士兵,这是过去所见不到的”&br&——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华北治安战》,天津人民们出版社1982年版,上册第四章第四节“1941年夏季的各项主要施策”&br&&br&(评:对比一下,国共两军抗战意志的差别一目了然。所谓共军“不打敌军”,应该已经不需要解释了。阿部规秀之类的人肯定不是自己吃饭噎死的。至于打友军么,从以上资料来看,恐怕不是打得太多,而是打得太少了。如果早点把那几十万投敌的家伙收拾掉,中国恐怕也少出那么多汉奸,也省得现在很多人总是质疑中国人的国民性了。)&br&&br&“华北方面军则认为……日本与重庆之间暂时处于战争状态,却有能够共存的性质。但是,日本与共产党势力之间则是不容许共存的。”&br&——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华北治安战》,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下册第二章《1942年度前半期的治安肃正工作》第一节《大本营对华处理方案》下小标题《对华积极作战的研究》&br&&br&“中条山会战以后,在新占据的地区内,以前的不安定势力即重庆军,被中共势力取而代之,逐渐浸透到各个方面,治安反而恶化了。”&br&------(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记》3,朝云新闻社1983年版,372页)&br&&br&“第二科参谋山崎少佐本来就反对进行中条山会战,回忆当时的情况叙述如下:&br&作为蒋系中央军扰乱治安基地的中条山脉据点,的确受到重大打击。但是这个所谓‘扰乱治安的游击基地’,实际上有名无实。拿它与共产党系统相比,它的活动是极其差劲的。然而,当蒋系军受到打击失掉其根据地时,使虎视耽耽寻找机会的共军立即将其势力侵入该地区,取代蒋系军,确立了根据地。从此,华北的游击战便由中共军独占了。”&br&——《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二分册135页&br&&br&(评:从这个例子来看,连日本人都发现,自己后方与其留着共产党,不如留着国民党。所以不妨仔细想想,共产党打了国民党,这对抗战究竟是有害还是有利,恐怕还真不好说……)&br&&br&&b&污蔑言论之十:共产党自称抗日“中 流砥柱”,其实看看你们消灭了多少日军?和国民党能比吗?国民党抗日功劳显然比你大!&/b&&br&&br&“叛逃的将军1941年有12个,1942年有15个,1943年是高峰的一年,有42人叛逃。50多万军队跟随这些叛逃的将军离去,而日本人则利用这些伪军去保卫其占领的地区,以对抗共产党游击队”&br&——《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br&&br&“及至南京,听到汪记政权收束前之情形更是闻所未闻。当中最令人感到诧异的乃是伪军中的知名将领数人,我们过去以为是汉奸及黄埔败类的,到头乃证明确是奉有我方密令降敌,他们也在收编期间来渴郑副长官。”&br&——黄仁宇:《大历史不会萎缩》之《1945年的上海》&br&&br&“到了一九四三年的不完全统计,国民党已前后有十八批将领投了敌,包括将校以上军官七十多名、军队五十多万,另外党国大员六十名以上也投敌。……据美国公布的财政部长摩根韬(Henry Morgenthan , Jr)的日记,他在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日就收到这样的报告:&br&这实在是一个丢人的记录:伪军中的百分之六十二是以前的国民党军队,自一九四一年以来,足足有六十七个全衔将级军官投敌。”&br&——李敖:《自己不洗别人洗》一文下小标题“降官如毛,降将如潮”,摘自李敖著《千秋评论精华》,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年11月版&br&&br&(国民党投敌将领对冈村宁次说)“我们不是叛国投敌的人,共产党才是中国的叛逆,我们是想和日军一起消灭他们的。我们至今(1942年10月)仍在接受重庆的军饷。如果贵军要与中央军作战,我们不能协助。这点望能谅解。”&br&——【日】稻叶正夫编写,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翻译:《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冈村宁次回忆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327页&br&&br&“方面军冈村司令官在京汉作战开始前,于3月20日召集治安军(华北绥靖军)和在华北的南京国民政府直辖的军队将领庞炳勋、孙殿英、孙良诚、张岚峰、杜锡钧、李守信、吴化文、荣子恒、胡毓坤等开会,迫切期望为日军后方警备努力作出贡献。并且对改组治安军的人事、组织作了安排。&br&这些军队保持不同重庆军交战的信条,专门担任驻防地区的警备。”&br&——《华北治安战》下册第五章第一节下小标题“华北的全面治安和警备”&br&&br&(评:每逢提到抗日的贡献就有几个人兴师动众地把一长串名单发上来,说你看国民党杀掉的日本将领是好几十个!共产党才几个?问题是国民党杀掉的日军将领50多个(还算上了生前非将级,死后才追封将军的),投敌的却有67个(还不包括校级,按击毙日酋算法死后可以追封将军的);打死(不包括打伤)的日军40多万,你给他们补充的没伤没病完好无损的伪军却有50万。更不用说给伪军发的军饷;更不用说勾结日军不打国军专打共军的伪军;更不用说还未投敌却给日军当“友军”去剿共的劣迹;更不用说,还有下面这雷煞世人的现实:日本侵占东北6年了,813淞沪抗战已经开打了,而国民政府居然还在向日本支付庚子赔款!)&br&&br&日梅乐和致孔祥熙电:“应付日庚款及善后结款,为保持海关完整、维护税收计,仍应暂予照付,以全债信而免纠纷。除面陈次座外,谨电请鉴核。”&br&日孔祥熙致梅乐和电:“宥电悉。月款可照议暂付。”&br&——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主编《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资料丛编之七:中国海关与庚子赔款》,中华书局1983年版,196页&br&&br&日梅乐和致关务署第11969号呈:“……至日本庚子赔款部分计英金三万二千八百二十四磅十五先令,系于八月三十一日到期,前以奉到钧署八月卅电饬暂缓拨付,未即照拨。嗣于八月三十一日奉准拨付,即于当日将款如数拨付,已由日方收讫。嗣后对于日本债、赔各款,在未奉另令以前,自应遵照此次电令,仍照向例按月到期时照拨,以全债信……”&br&——同上书,197页&br&&br&(评:国民党抗战这“贡献”总额是正是负?还真不好说啊……)&br&&br&“由于我地面部队的迅猛前进,以及第6飞行战队池田中队超过行动半径的限度轰炸敌人列车、切断铁路等,成功地缴获了存放在桂林、柳州以西地区的大量弹药、被服、航空燃料、铁路器材、机器等军需品,为后来第11军的自战自存活动带来了很大好处,甚至出现奇异的现象——日军制式武器的弹药显著不足,前线部队几乎均以缴获的机枪等做为主要装备。”&br&——[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商务印书馆出版1984年版,1359页&br&&br&“日军所获得的物资中用处极大的还有当地粮库保存的500吨大米,因为都是已经脱了壳的大米,所以应该是军用大米。有了如此之多的粮食,日军无须再为部队的主食供应问题担心了。”&br&——[日]藤原彰:《中国战线从军记》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三章“遂赣作战.从赣州到新城”&br&&br&“那里有兵站医院,日军在那里还得到了大量的对于卫生所必不可少的医药材料。特别是日军得到了大量用于预防疟疾的药物奎宁(即金鸡纳霜)的糖衣片剂,对于缺医少药的日军来说,这些药品是非常有用的东西。由于补给的断绝,没有奎宁,所以疟疾对日军是很大的威胁。因为营养失调导致身体衰弱以后,就很容易感染上疟疾,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多人就会因为体力衰竭而死亡,成为在战场病死的最大原因。在这里找到了大量奎宁,就能够挽救很多日本军人的生命。”&br&——[日]藤原彰:《中国战线从军记》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三章“遂赣作战.从赣州到新城”&br&&br&(评:豫湘桂战役期间,美军牺牲上千人,损失数百架飞机飞越驼峰送给中国的大量物资来不及转移,竟然成了日军的战利品,救了数不清的日本兵的命。何其讽刺?何其悲哀?就在全球都在追杀日本人,唯恐杀之不尽的时候,只有国民党军队用几百吨去壳的军用大米让“日军无须再为部队的主食供应问题担心”,用大量奎宁“挽救很多日本军人的生命”,用大批的机枪给日军“做为主要装备”,用数不清的中国人民血汗钱换来的物资来给日军的“自战自存活动带来了很大好处”。全世界都在剿杀日本人的时候,就国民党知道疼人啊。果然中日亲善,国民党对侵华日军的深情厚意,光照汗青,万古长存!谁说国民党抗战没有贡献?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这些伟大“贡献”,我们必须世世代代顶礼膜拜,永远纪念下去,何曾有一刻敢忘?&br&没算这都快成负数的“功劳”已经给国民党面子了,还不识抬举?有些人大概脑子不好使,动不动就气势汹汹地问:消灭的这些日伪军中,到底有多少日军?好像伪军就不算数似的。凭什么伪军不算数啊?难道伪军不是敌人吗?中国人当汉奸,比鬼子更可恶,打了他们你还心疼了是咋的?想想这种人基本上都是国民党的粉丝,伪军中有那么高比例的前国民党军,所以看到这些汉奸挨打他们心疼也是正常的。)&br&&br&&b&污蔑言论之十一:毛在建国后曾经在外交场合说感谢日本侵华,可见共产党抗日时是多么卖国!&/b&&br&&br&“我们要感谢我们的好先生,就是蒋介石。”&br&——《我们党的—些历史经验》,见《毛泽东文集》第7卷&br&&br&“很感谢国民党对我们的经济封锁。”&br&——《同斯诺的谈话》,见《毛泽东文集》第8卷&br&&br&“我们要感谢何应钦,他不给八路军、新四军发饷,他这样一困,我们就提出了是解散,是饿死,还是自己动手搞生产的问题。解散不甘心,饿死不愿意,那剩下一条,就是首长负责,自己动手,发展生产,克服困难。”&br&——《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br&&br&“我历来感谢何应钦。一九三七年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每月有四十万法币,自从他发了法币,我们就依赖这个法币。到一九四○年反共高潮时就断了,不来了。从此我们得自己想办法,想什么办法呢?我们就下了个命令,说法币没有了,你们以团为单位自己打主意。从此,各根据地搞生产运动,产生的价值不是四十万元,不是四百万元,甚至于不是四千万元,各根据地合起来,可能一亿两亿。”&br&——《关于国际形势问题》1958年9月(《毛泽东文集》第7卷)&br&&br&“感谢美国人给我们运来一批重炮,当运输大队长的是蒋介石。”&br&——《中法之间有共同点》1964年1月(《毛泽东文集》第8卷)&br&&br&(评:毛说感谢日本,这是句思维正常的人都看得出来的幽默反语。反毛的人反得连基本智商都不要了,楞说这是真心话,还把它当成毛与日本人有一腿的证据。我想上面这些资料说服力已经够了,就不多解释了。具备人类思维的人应该都能看得懂。)&br&&br&&b&污蔑言论之十二: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说要让日本占更多的土地才是爱国,可见中共在抗战期间何其通敌卖国!&/b&&br&&br&“敌人攻入固然要节节抵抗,希望寸土不失,他企图退出,又要设法阻拦不能令之自去。蒋介石所谓‘磁铁战术’,并非虚枉。”&br&——[美]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黄仁宇全集》第六册,167页&br&&br&“&a href=&///?target=http%3A//.cn/lm/z/sakur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东京&i class=&icon-external&&&/i&&/a&方面,因为鉴于战费宠大,国际地位上陷于被动,于是筹谋自动撤兵,以保全实力。种村佐孝为大本营战争指导班长,其所著《大本营机密日志》内称撤兵预定于1941年由中国内地开始,但仍保持长江三角洲、华北、内蒙之各一部。如果其计划成功,对中国亦仍不利。于是蒋发动1939年至1940年之交的冬季攻势,又称“‘磁铁战术”,使其无法自去。”&br&——[美]黄仁宇:《从珍珠港事变说起》,摘自《大历史不会萎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167页&br&&br&(评:蒋介石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日本人退出一部分中国领土是不好的,必须留住他,让他继续占领,那样做才有利,才是爱国。毛太祖只不过表达了伟大光荣正确的蒋委员长的意思而已,咋就成了那么大的罪呢?)&br&&br&“(林彪在四平战败后对大家说)大家一定以为我跑得太快了,丢的地方太多了,我说我跑得还慢了,丢得还少了!这不是开玩笑,我说的是真话”&br&——李伟民等著《雄师铁马——解放战争纪实》,中共产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103页&br&&br&(评:造化弄人啊,说日本人多占地方才爱国的,却在日本人后方整出了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地盘。觉得丢给国民党的地盘太少的,却在三年后夺取了整个大陆。)&/p&&br&&p&就酱。&/p&&br&&p&======================================&/p&&p&就像评论里说的,老子吃完饭上图删你们的脸了。&/p&&p&但是我没那个美国时间把每个引用都截图给你看。我不是你爹。&/p&&br&&img src=&/903be1e681fa36b399ddd26b76dbdb21_b.png& data-rawwidth=&463&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3& data-original=&/903be1e681fa36b399ddd26b76dbdb21_r.png&&&img src=&/c36d0f0ced68b41b67e2b65a565ae086_b.png& data-rawwidth=&392& data-rawheight=&21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2&&&br&&br&&img src=&/e2f69d207d5e595aee842697dbb9bc0d_b.png& data-rawwidth=&387& data-rawheight=&5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7&&&img src=&/90a3ba1c03d4ed71eb0652b56facf098_b.png& data-rawwidth=&698& data-rawheight=&5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8& data-original=&/90a3ba1c03d4ed71eb0652b56facf098_r.png&&&img src=&/0f74d63ed7c0eae_b.png& data-rawwidth=&501& data-rawheight=&6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1& data-original=&/0f74d63ed7c0eae_r.png&&&img src=&/fabd7c6c47a19e92bd7da9b3_b.png& data-rawwidth=&388& data-rawheight=&5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8&&&img src=&/f0f39315abb136bbb8ddfb_b.png& data-rawwidth=&395& data-rawheight=&54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5&&&br&&p&&img src=&/5b52b28f8d974cbea83a784fd6e7b414_b.png& data-rawwidth=&745& data-rawheight=&5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5& data-original=&/5b52b28f8d974cbea83a784fd6e7b414_r.png&&看链接就知道老子基本都点进去看了。。&/p&&br&&p&&img src=&/b4d12b89e26b7bb172e38_b.png& data-rawwidth=&372& data-rawheight=&54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2&&陈永发是民国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员,反共学者。&/p&&br&&br&&p&其他的林林总总我懒得po直接附上部分资料目录:&/p&&img src=&/698843cab524d5ffa215bcd60baa3c3b_b.png& data-rawwidth=&532& data-rawheight=&5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2& data-original=&/698843cab524d5ffa215bcd60baa3c3b_r.png&&&img src=&/ea3ab0efc9c10_b.png& data-rawwidth=&546& data-rawheight=&4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6& data-original=&/ea3ab0efc9c10_r.png&&&img src=&/458a85f5859f9cccfeefc_b.png& data-rawwidth=&531& data-rawheight=&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1& data-original=&/458a85f5859f9cccfeefc_r.png&&&img src=&/fbdae6f0daf631a91c4694_b.png& data-rawwidth=&372& data-rawheight=&18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2&&&br&&p&坦白说,我并没有全看完,这些文献里面有都是断断续续,有一搭没一搭的当小说看。&/p&&p&我还要上班,又不是专职搞历史的。&/p&&p&文献这种东西白纸黑字查得到。云盘那么多,文库里也有,一搜一大把。&br&&/p&&br&&p&之所以相信唐律,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见他有任何造假。&/p&&p&当然了,精力有限,我又不傻,一本书抽7-8个引用没有问题,我就懒得再花时间。&/p&&p&所以,倒也不排除有缺漏,如果真有,私信我,我改。&/p&&br&&p&另外,某些人脸都肿了还敢在评论里上蹿下跳.&/p&&p&呵呵,我又不是你爹。真以为四海之内皆你妈啊?&/p&&p&拉黑屏蔽删评论就当是打狗了,在我的地盘拉屎,滚,你脸大吗?&/p&&br&===================================&br&&br&评论里有人说《华北治安战》日军战报:百团大战只战死了307个 。。&br&首先,《华北治安战》对百团大战的记录并未准确记载伤亡数目。&br&大多数结果都以毁灭性的损失,全部摧毁,被共军占领带过。。&br&&img src=&/b7da143e4fca665b144cb1_b.pn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b7da143e4fca665b144cb1_r.png&&&img src=&/794ba8dcb60bad8bf70a34a_b.pn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1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794ba8dcb60bad8bf70a34a_r.png&&&br&&img src=&/48ddde1810cd1f_b.png& data-rawwidth=&598& data-rawheight=&1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8& data-original=&/48ddde1810cd1f_r.png&&&br&&img src=&/a2bf2ec7a5c3bc69bcf567e_b.png& data-rawwidth=&586& data-rawheight=&2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6& data-original=&/a2bf2ec7a5c3bc69bcf567e_r.png&&&br&&img src=&/ddf61a5b63ad43ae792a7_b.png& data-rawwidth=&591& data-rawheight=&1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1& data-original=&/ddf61a5b63ad43ae792a7_r.png&&&br&其他的还有,我懒得再截图了。&br&上述战斗还只是第一次攻势,日本人的战报倒是写了8月底战死60人另有数倍于此的伤兵啦。&br&其他的时候有数字记录的,第四旅团阵亡276人。独立混成第二旅团133人。&br&更多的是描述战场事态。。但是光这么算也不止307了吧。。&br&所以你说日军战报307。。。我是万不能接受的。&br&&br&另外日本的伤亡人数的计算我个人是觉得存疑的,因为。。。。&br&&img src=&/e352eb26f0ab1bf0e13381_b.png& data-rawwidth=&619& data-rawheight=&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9& data-original=&/e352eb26f0ab1bf0e13381_r.png&&皇军和共军打了150个小时。。。杀敌250,自损1人。。。此等战绩。。&br&大概2年即可攻占世界吧。&br&不说这个。&br&&br&看看日本人对百团大战造成的损失的描述吧:&br&&img src=&/59ef79f0ae7ea5ada25fea7_b.png& data-rawwidth=&613& data-rawheight=&6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3& data-original=&/59ef79f0ae7ea5ada25fea7_r.png&&&br&&br&当然了,共军伤亡也是很大的,但个人依然坚持认为百团大战没有太多可以吐槽的点。&br&&br&&br&====================================================&br&&br&最后,我在最开始就说了,此文不是我写的,是唐律大大写的。&br&按照我的理解,引用《华北治安战》更多的是要从日军的角度去感受共军在敌后的战斗意志。&br&因为其本身并不是一本完备的统计材料。很多时候都只是描述战斗,并没有附上伤亡情况。&br&&br&兄弟们,在敌后是划不了水的,我个人觉得很多人是受了老电影的影响,觉得地道战、麻雀战很轻松,很爽。小孩子都能把小日本耍的团团转,自己还不死一个人。&br&呵呵,哪有那么简单。战争不是使命召唤。。。&br&&br&如果有一天你穿越了,穿着打着补丁的破军装,手里只有一把破枪,10发子弹,一把破刀。&br&身边是15岁的娃娃,20多岁的后生,30多岁的农民、铁匠、猎户,他们大多已经没有家,他们的眼睛看着你,询问着你?你放眼望去,远处一队20人的日军,打还是不打?&br&这么多年,你终于第一次在脑中想象子弹从自己的身体上穿过是怎样的撕裂与疼痛,第一次开始在脑中勾勒自己受伤被俘跪在地上,敌人在你身后用的匕首缓慢的割断你的头颅,你呜咽、挣扎、愤怒、恐惧鲜血喷涌。我很想知道,那个时候,你的回答是什么?&br&&br&所以我认为当你能够体会到在敌人的包围中作战是一种怎样的悲壮的时候,再去看那些把野史当饭吃,拿地摊文学当宝贝的人对共军的抹黑。&br&看他们脸上装模作样的不屑,那上面分明写着无知和无耻。&br&&br&&br&=============日晚 1:01分更新==================&br&&br&&img src=&/d4f0663ffcc3dc84f316412cec86d420_b.png& data-rawwidth=&143& data-rawheight=&62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43&&&img src=&/dfed8be4bb_b.png& data-rawwidth=&214& data-rawheight=&6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4&&&br&&br&【战斗力有天壤之别】按照日军的这个口径, &br&Zeldovich Yakov所说的国军华北游击队三次战役歼灭日军8954人的战斗力。&br&共军游击队应该有怎样战斗力和战果才能让日军觉得共军游击队比国军的强到是天壤之别?&br&请各位教我。&br&&br&另外,我实在是不想回复评论了,再陪国粉们玩下去,我的正常生活都会被扰乱。&br&今天拿国军杀敌500来显摆,明天拿杀敌600来“打脸”,作为国家军队,战绩可怜到要靠这样去证明,本身就已经够丢人的了,你好歹也是大几百万的军队,动不动就10几万人被人像碾猪一样追着打?10万头猪一起上踩都能踩死对方几个好吗?!拿这些战记出来的时候不脸红吗?&br&&br&等我烦了我就关评论。。反正现在的答案和评论里的东西,也够后来的人得出结论了。&br&&br&我不认为国军没有杀日本人,但我坚持认为,国军里有战斗英雄,但国军这个title代表的是抗日鸡肋。
奉上我的《国粉打脸懒人包》。熟练掌握以后基本可以秒杀国粉。( ̄ε(# ̄)╰╮( ̄▽ ̄//) (强烈推荐)
(强烈推荐)
&ul&&li&&b&先祝大家猴年愉快,大年初二回娘家,但是我们人类的娘家在哪里呢?猴年就说说和猴有关的吧。&/b&&br&&/li&&/ul&这个吧,不知道说人类的祖先是猴子的说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虽然不能说这个说法是错的,但是从某种程度说,&b&我们的很多祖先其实已经灭绝了,不能说是现在的猴子猩猩进化来的。&/b&(埋个伏笔,下文会说到黑猩猩从某种程度来说不是猩猩)&br&&ul&&li&先回答下吧,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常见的动物园里的猕猴等猴子,或者更高级的黑猩猩什么的,并不是我们的祖先,&b&只能说我们和他们拥有一个祖先,我们和动物园的很多猴子和猩猩,是一个现在已经没有了的祖先进化过来的不同分支而已,我们可以说是“表亲”,或许表哥不太争气,看起来混的不是很好 ,但是人家可能自得其乐。更别说比如最原始的原核单细胞生物——细菌,你认为人家失败,人家自己可不这么认为,你有多成功,你肚子里的人家就有多成功。&/b&&/li&&/ul&我还记得我小时候语文课,正好是04年猴年,那个我现在还记得的老师上课大谈我们是金丝猴变过来的种种,我表示反驳,并说你说我们是金丝猴变得还不如说我们是老鼠变的,老师带领同学对我展开了群嘲,表示我不知道常识。(不过话说回来在某网看到有种青蛙叫蜡白猴,但是我怕好不容易写完的答案被X,所以不放图了)&br&&ul&&li&&b&现在想想,可能那些同学现在好多还在认为我们是金丝猴变过来的。&/b&&br&&/li&&/ul&这么说吧,说我们是金丝猴变和说我们是老鼠变的这两种说法,本质区别不大。&br&&ul&&li&大家都知道《本草纲目》,那就先介绍一个名词&b&“目”吧&/b&,目这个词是个生物学分类,现在的意思一般就是说&b&拥有一种共同祖先&/b&的动物的总称,当然了有一个比目更大的概念就是“总目”,比总目更大的分类是&b&“纲”&/b&,就比如我们灵长目和猪马牛羊等等,就全部属于&b&“哺乳纲”&/b&,正是因为这里面说的都是哺乳纲动物,所以就不提纲的问题了。&/li&&li&&b&先提前说一句吧,任何的进化,可以说都是同一个物种选择(这个选择更多是被动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找到适合自己道路并适应的物种就存活了下来,而反之就成了研究室里的化石,定格在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个道路是更好或者更坏的,或许我们跳出这个星球来看,没准猩猩们选择的道路要比我们更能长久,但是却丢失了暂时主宰世界的命运,但是哪方面更“正确”,只能让外星人评说了吧。&/b&&/li&&li&哺乳纲动物中有非常原始的一类,我们称之为——&b&鼩(qú)形目&/b&动物。&br&&/li&&/ul&&img src=&/652e7cdc49ef821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652e7cdc49ef821_r.jpg&&&b&图 鼩形目的代表 鼹鼠&/b&&br&&ul&&li&鼩形目其实原来叫&b&食虫目&/b&动物,其实顾名思义,那些体型不大的,可以钻地打洞的鼹鼠啊、刺猬啊这些可爱的吃虫子的小宝宝们都属于这东西,但是可千万不要认为我们是鼹鼠进化过来的,这篇文章的主要核心就是&b&,我们的进化是树状的,而不是直线的,就是说一个物种分成了两个“党派”,一部分进化出了一部分特征(有可能保留了原始特征),而另一部分却因为其他的环境导致了进化。&/b&&/li&&li&所以说&b&鼹鼠应该和我们有一种祖先&/b&,这种祖先内部产生了分裂,一部分变得越来越会打洞吃虫子最后成了鼹鼠,而&b&另一批&/b&开始走向更广阔的大地(这批祖先我们称之为祖先1.0版)。&br&&/li&&/ul&&br&&ul&&li&这群动物变成了比他们更高级的动物,就是我们知名的&b&“灵长总目”&/b&了,我们不是一直自称“万物之灵长”么,灵长总目就是我们所属的总目,所有的灵长类都是灵长总目动物变化过来的,说句不可思议的,老鼠这种&b&“啮齿目”&/b&动物,就是属于“灵长总目”的,但是同样,不能说我们是老鼠变过来的,就像前文说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刚才说的那群走向更广阔大地1.0版的小伙伴们,其实就有一部分变成了老鼠,而另一批,就变成了我们祖先2.0版了,也就是——灵长目。&br&&/li&&/ul&&img src=&/e661738aeaaad8b9d7f0a0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e661738aeaaad8b9d7f0a0_r.jpg&&&br&&b&图
人们构想的灵长目祖先(祖先2.0版)&/b&&br&这就是现在所有灵长目动物祖先的构想图,就是它们和老鼠分道扬镳,开始更好的利用自己的双手双脚,而不是自己的大板牙(雾),但是怎么看,这东西都很脆弱,所以一旦不适应残酷的环境,就会自取灭亡,所以它们只能寻找更适合自己的道路。&br&&ul&&li&最原始的灵长动物中,又开始搞了内部分裂,一批就进化成了&b&原猴亚目&/b&动物,这算是灵长目祖先进化的“最少”的一类,虽然我们的那个灵长目祖先灭绝了,但是原猴亚目动物却留存了下来。&br&&/li&&/ul&&img src=&/d7c2fdab0d5b1afc3cba1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2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图 狐猴&br&说实话我们看看这玩意,要是不看那两个爪子,我们怎么也不会认为这东西是“猴”吧,这东西要是论血统,和耗子比以及和我们比都差不太多,但是人家毕竟是灵长目了,进化出来的“手”,可以让这种动物抓取各种各样的食物,也可以翻越各种各样的障碍,可是他们永远失去了刨坑用大地保护自己的能力。&br&&br&但是另一波觉得这还远远不够,这群动物,我们称之为&b&祖先3.0版&/b&,它们开始希望能跑到更高的地方去历练自己,一来二去,变得越来越轻巧,也失去了长长的富有攻击性的嘴巴,这也就是——&b&简鼻亚目。&/b&&br&&br&&br&&b&祖先3.0版现在也不存在了,但是最接近它们的一类还是留存下来了,我们看下这可爱的小家伙。&/b&&br&&b&&img src=&/d1eaa290c19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d1eaa290c19_r.jpg&&图
眼镜猴&/b&&br&说实话这东西还是不怎么像猴,但是我们还是称之为猴吧,它们有了更小巧玲珑的身躯,却失去了长长的嘴巴,你说这东西比狐猴高级么,不见得,但是只能说它的另一波表亲们,却逐渐走向了更厉害的道路。&br&&br&&br&&b&简鼻亚目中的另一波,终于开始迈向另一种道路,也就是我虽然有手有脚灵巧无比,但是也没必要活的这么憋屈,所以终于成为了祖先4.0版,我们称之为——类人猿下目。&/b&&br&&br&&br&&ul&&li&终于要到我们了,&b&类人猿下目的共同祖先&/b&到底长成什么样子或许我们也无从得知了,只能说这东西确实是一种原始猿猴类,但是却不属于我们现在看到的叶猴、金丝猴、长臂猿等等,可以推断这种动物应该有了更大的体型和更强壮的身躯这群动物最终又是分成了几波,一波一直到现在进化成&b&阔鼻小目,这种动物又被称为新世界猴,这种东西主要是在美洲新大陆生活,可以看出虽然名字这么叫,实际上却并不新,这种动物更加接近祖先4.0版,我们来看一下。&/b&&/li&&/ul&&img src=&/acf42f0a7afcd46a8f5946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9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acf42f0a7afcd46a8f5946_r.jpg&&图 柽柳猴属——阔鼻小目&br&可以看出来这玩意确实是要比眼镜猴更像我们了,但是这鼻子怎么看还是不想我们人类这种带着鼻梁的小小鼻子,所以说另一支走向了更为有前途的道路,逐渐变得更强壮,更多样。&br&这也就是我们的祖先5.0版——狭鼻小目,小目的下一个等级,就是“总科”了。&br&&ul&&li&&b&狭鼻小目&/b&就分化出了各种各样我们已知的&b&猴总科动物,&/b&包括狒狒、山魈这种高级灵长类动物,它们在劳亚古陆,东冈瓦纳古陆等应对更复杂的环境,脑容量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br&&br&&/li&&/ul&&img src=&/6fbc50ce10da94d41d1b098728cde25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0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6fbc50ce10da94d41d1b098728cde25f_r.jpg&&&b&图
巴巴利猕猴——狭鼻小目猴总科&/b&&br&&b&&img src=&/75c343fe22c460cbf978d7f_b.jpg& data-rawwidth=&662& data-rawheight=&4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2& data-original=&/75c343fe22c460cbf978d7f_r.jpg&&图 阿拉伯狒狒——狭鼻小目猴总科&/b&&br&也就是说&b&祖先4.0版&/b&分化出了&b&阔鼻小目&/b&和我们的&b&祖先5.0版狭鼻小目,狭鼻小目又分化出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猴总科,包括一开始说到的金丝猴,也属于猴科动物,可是我们的祖先却并不是猴总科,而是狭鼻小目这个祖先5.0版分化出来的祖先6.0版——人猿总科,所以还是像前面说的,我们和现在的猴是“表亲”,现在的猴不能说就是我们的“祖先”。&/b&&br&&br&&br&&b&人猿总科(祖先6.0版),就是我们较近的一批祖先了,这种动物逐渐退化了尾巴,也可以进行半直立的行动,能够在大地上也灵活的跑动,脑容量进一步加大,我们可以看一些原始的猿类,它们还是有很多的猴总科习性,但是却退化了尾巴。&/b&&br&&b&&img src=&/140d865e63dfdb04e885d7c9f99ab503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140d865e63dfdb04e885d7c9f99ab503_r.jpg&&图 长臂猿&/b&&br&别看这家伙很爱爬树,荡来荡去,但是却不是猴,而是人猿总科的一个分支——&b&长臂猿科&/b&,这种动物可能保留了更多了原始人猿总科动物的特性,但是我们的祖先却没有选择这种“荡来荡去”的生活,而是最终选择了更强壮的双腿和更聪明的大脑,这也就是我们最近的祖先了——祖先7.0版,&b&人科。&/b&&br&&br&&br&&b&但是千万别着急,这东西虽然叫人科,但可不是人,说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b&&br&&b&其实最原始的人科动物,是一种更接近现在的红猩猩的物种。&/b&&br&&b&&img src=&/dac5f05ab83f7d3f86a0fb7_b.jpg& data-rawwidth=&401& data-rawheight=&58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1&&图 红猩猩 分布于东南亚&/b&&br&&b&科的下一级就是“亚科”,红猩猩就属于“猩猩亚科”,与我们的“人亚科”还是表亲关系,人亚科觉得红猩猩毕竟还是乃衣服,尤其是生活在非洲的原始人亚科动物,和印尼环境不同,随着气候的变迁,他们更容易想方设法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脑容量进一步加大,身体也进一步强壮。&/b&&br&&br&&b&这就是我们的祖先8.0版,上一段说的人亚科。&/b&&br&&br&&br&&ul&&li&&b&但是再说句悲伤的故事,人亚科动物,又有出现了一波我们的“表亲”,那就是“大猩猩”,也就是说我们熟知的大猩猩,其实不是猩猩亚科的,而是我们人亚科的。&/b&&br&&/li&&/ul&&img src=&/958ce750a729b5eae978c36edc87d432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958ce750a729b5eae978c36edc87d432_r.jpg&&&b&图 大猩猩 金刚其实就是大猩猩&/b&&br&&br&&br&&b&这是我们人类很近很近的一个表亲了,人亚科动物终究又一波选择了黑猩猩这种把点数更多加在力量上的进化模式存留到了现在,所以很遗憾,我们的祖先并不是黑猩猩。而终于另一波,却是更多的加了智力点数的,&/b&&b&这就是我们的——人族(&/b&&b&亚科的下一级就是族)。&/b&&br&&br&&br&&b&你以为人族就是人啦?其实人族祖先,有一个这样的假想形象,我们称之为——森林古猿。&/b&&br&&b&&img src=&/53bbce7bcb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26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图 森林古猿假想图&/b&&br&&b&这就是人族的祖先,我们可以称之为祖先9.0版,可是都已经是叫人族了,竟然又有一波跑偏的,虽然智力还不够高,但是这波分子却觉得差不多就行了(雾),而是选择了智力和体力都还算不错的模式,能应对多种生存环境,并且可以掌握团队合作的捕猎和吃啥都行的杂食能力,拥有了情绪,这就是我们最近的一个表亲,基因相似达到99%的——黑猩猩。&/b&&br&&b&&img src=&/a4cad6f5236c6aff9ffdb07e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a4cad6f5236c6aff9ffdb07e_r.jpg&&图
人科——人亚科——人族,但就不是人。&/b&&br&猩球崛起中,就是这个黑猩猩,可是同样,黑猩猩也不是我们的祖先。&br&&br&好了,终于,人族分化出黑猩猩,终于另外一波森林古猿,走上了极大地智力加成,直立行走加成的能力,其实从某种角度讲,这是一群没有得到森林庇护的落难青年,可是不是有句话么,&b&越是苦难的民族,越容易仰望星空。这群人就是我们的终极祖先——祖先10.0版,人亚族动物,一般认为最早的一个已经灭绝的这个人亚族祖先,也是现在被称作始祖地猿的动物。&/b&&br&&b&&img src=&/94acf95c4d238f15cac7d21_b.jpg& data-rawwidth=&491& data-rawheight=&5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1& data-original=&/94acf95c4d238f15cac7d21_r.jpg&&图 始祖地猿&/b&&br&&b&总之这东西到底是不是我们祖先,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最起码也是我们祖先的一个很近的“表亲”,总之我们真正的祖先终于继续分化出了——阿法南方古猿(露西),非洲南方古猿等等。&/b&&br&&b&&img src=&/25cb84c32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25cb84c32_r.jpg&&图
南方古猿可以很正常的站立,发现更远的世界,就像上了某乎一样,并且脑容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个是最疑似我们祖先的物种之一。&/b&&br&&b&我们的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米格战斗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