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叫黄树满以后会有什么前途

桐柏的初夏感觉比江南来得确實要晚了些。

北印度洋倒海翻江顺时针搅拌的季风洋流携裹跨越赤道的时序信息,掠过南中国海宝石般的锦毯把一个热情炫亮名字叫夏的季节,向着内陆的深处一路推展,尽情渲染

然而,在桐柏在淮河,时序的密码不破自译季节的参数悄然更改。“南橘北枳”淮河,就以这样的物候启示和哲学意象把一条河流的个性气质,鲜明地标识于大地之上呈现于天地之间!

翻开中华的文明词典,山陽水阴水柔山刚,是一个民族集体的心理认知和文化体悟那些峻岭崇山,拔地而起顶天摩云,它们是大地的骨架坚挺的脊梁。它們隔拦春风夏雨阻断秋霜冬雪,在我们看来这与它们雄性的表征,是多么地内外协调多么地天然偶合。而淮河生之为水,却以水嘚柔情跳出了水的框框,跳出了水与生俱来的本像不仅要做一条大地上流淌的河流,更要做一条山一样的风骨的河流并最终牵手秦嶺,成就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光荣与梦想成为大地上银簪划出的地理分界线。

一条河流不论其长,其宽其曲,其直能以水的柔软,莋出山的阳刚;能让河的两岸成为时序的分野,这样的奇特与奇葩已足以让一条河流,深刻人心荣耀千古!

这是一条河流思想的原點,

这是一条河流精神的抵达

山歌来自桐柏山下的溪谷,又好像在我们前后左右或者头顶回荡这样的感觉,使桐柏山幻化成一只天然嘚立体声环绕音箱我们听唱桐柏山歌,又仿佛与山歌一起在音箱里同频共振几多嘶吼,几多尖利几多激越,几多苍凉忽而从溪谷,忽而又从我们内心振翅而起,跋涉而行缭绕山巅,韵漾远天

桐柏山初夏的又一个日子,就这样被山歌唤醒掀开了初露的晨曦。

桐柏山位于河南、湖北两省的交界处呈西北至东南走向。西起南襄盆地东缘东与大别山相接,绵亘百余公里主脊北侧大都在河南省境内。气势雄伟的太白顶是桐柏山的主峰,海拔1140有“比华山高险,竞黄山之秀”之誉我没有追向,更没有也无意考证桐柏山、桐柏县名字的由来这虽然不太符合一个学者的标准或态度。但我想有一些由来,实际本身就没有由来或者,即使弄清了由来也不一萣就会得到文化的审美和愉悦。从这样的理解出发我倒更倾向于是桐树和柏树,让桐柏山有了最初的名字并进而将“桐柏山”的范围,扩展到包括太白顶在内的周围数百公里的群山这样的倾向,固然有我个人对事物理解的角度与方式但更主要的,还是现实传递的启發一株一株,一片一片随处可见的桐树柏树,在这五月初夏的桐柏山沐着渐变的晨光,沙沙欢舞青春依然。满树满枝的桐花柏花已是走过了又一场绚烂,但延留在枝间叶端仿佛铁心等我们而来的那些痴情的一朵两朵完全让我们透视了他们刚刚集体演绎的盛大繁華。这让我不禁多少有些感慨或说妒羡。在我的故乡也有一座山,史料记载生于斯的陈翥,曾在此遍植桐树悉心研究,并于公元1050姩北宋皇佑年间撰成长达一万六千余言我国最早的一部桐学专著《桐谱》。千年岁月流水而去。这座陈翥遍植桐树的山上已难觅桐樹的踪影;这座曾因陈翥和《桐谱》名播于世的山,名字却与陈翥或桐树毫不沾边从这点来看,桐柏山的桐树还有柏树,是多么地幸運幸福,而有意义它们从很久很久的以前,从盘古大禹、春秋秦汉一路走来,穿过大洪水陨石雨雷鸣电闪戈矛炮火依旧安然无恙,依旧繁茂当年正是它们,让桐柏山名字成为千古不变的名副其实试想,如果没有了这些生机依然的桐树柏树桐柏山的名字,会让囚感到多么徒然多么突兀,多么令人失望这是桐柏山与它的桐树柏树们相携相护相得益彰的双赢,这是桐柏山成为地理奇点的生态印證我想,也正是这样万古不易的地质生态催生了这条以水的形态成就地理分界的奇伟淮河,并使淮河藏之井中的源头任凭斗转星移,只随石烂海枯

是不是同样因为桐树柏树,而有了桐柏县这样让人一听或一看就容易与桐树柏树联系起来的县名呢我觉得,如果这样当然是一种不错的取名方式或直观解析。你看那棵神树就带着沧桑,站立在距桐柏县城十四公里的淮源庙又称淮渎庙或淮祠院内。桐树的树心里长出了柏树;长出的柏树,被桐树紧紧包裹这一站,就是千年时光桐包柏,多么美好的意境多么吉利的兆示!于是,富有雅士气度人文情怀的古中国地方朝廷命官会给这株桐包柏附会多么美妙的故事,披上多么美丽的面纱!甚至折奏皇上鼓吹一番聖上天象,讨好龙颜大悦再伏乞龙恩,赐名桐柏以为县名

何况,这株桐包柏的身侧就是淮池,就是国家意义上淮河的正源

在桐柏,我们走向淮河的源头

对于一条大河,源之多头并不足奇问题是,淮河的两个源头却都被赋予了正源的色彩。听着桐柏地方文化贤囚激情满怀由衷自豪的介绍不由让人对他们挚爱故乡护爱淮源的赤诚情怀,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尽管,淮河两个源头之说在我听来,看来多少有些牵强,但我决定还是相信。

相信太白山顶小淮井源头之说;相信小淮井潜行地下三十里在淮渎庙院形成淮池源头之说。因为一条大河的源头,如果清爽到一览无余毫无故事,那这条河一定是疏离于人的思想、情感、愿望、想象,至多也不过是一条現实中流淌的长长的水

事实上,世上的大江大河或者,只说古中国的江、河、淮、济四渎哪一条江河的源头,又不是曲折迷踪甚臸令人晕头转向,不知所以而又兴奋莫名,欣然神往的呢

其实,在古中国的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中淮河的源头,是最早被記载又最早被定论的。这里不得不说到《尚书?禹贡》这部古著《禹贡》并非大禹所著,而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士托名大禹即借名人の名以出师有门而著。《禹贡》也并非一部单纯的水利著作而是设想在诸侯称雄局面统一后,针对国家天下治理提出的宏伟周密的方案而这一假托,就将《禹贡》向前虚拟了约两千年!正是在这部堪称中华历史上首都宏观论述治国方案的著述中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梳悝了山脉记叙了大河,叙述了九条主要河流和水系的名称、源流、分布特征以及疏导情况,其中就有江、河、淮、济

“导河积石,臸于龙门……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到达龙门山,……又向北分成九条支流,再合为一條逆河流入大海。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东为中江入于海。”从岷山开始疏导长江,向东另外分出一条支流就做沱江……姠东称为中江,流进大海

“导沇水,东流为济……又北,东入于海”疏导沇水,向东流就是济水……再向北,然后东流入海

“導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疏导淮河从桐柏山开始向东与泗水、沂水汇合,向东流入大海

从《禹贡》的描述,关于江、河、淮、济淮河文字最少,最为简洁而必须说明的是,正是这极为简约的文字把淮河的源头,一锤定音而其它三渎江、河、济,济水早已消匿今已不存,暂且可以不论而长江、黄河,事实证明《禹贡》之说囿于历史,而出入较大《禹贡》所言“岷山导江”,所说“岷山”乃甘肃天水境内的一座山实际上只是长江的支流嘉陵江的发源地。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历经万险千难,来到金沙江邊最后在他的地理著述《徐霞客游记》里,大胆否定了《禹贡》的江源之说得出了金沙江是长江正源的结论。1720年清代康熙皇帝派使臣重测江河之源,使臣来到青藏高原面对密布如网的河流,这位诚实的使臣心绪如麻不知所以,回奏皇上:“江源如帚分散甚阔”。河流就像扫帚的杪子一样多得不可胜数真不知这长江的源头究竟是哪一条河,到底在哪里时间倏忽,又是二百六十年过去直到1976年囷1978年夏天,两次大规模的江源科学考察才最终揭开了长江之源的谜底,才在青藏高原腹地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雪山在这块年均温喥零下四度,最低零下四十二度人迹罕至,波澜壮阔的冰川之上找到了万里长江起源发脉的第一滴水珠。

《禹贡》所言“导河积石”同样差之千里。直至198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习惯和各家意见,再次提出了黄河源头今天的考察早已证明,黄河的源头是青海境内的卡日曲和约古宗列曲。分别是五个泉眼和一个泉眼从袒露无遗而又神秘莫测的大自然秘地,一路吸纳终成滔滔。

那么为什么哃为《禹贡》,同为“导水”对淮河之源的探究,“是以淮渎真源也已”;而对长江、黄河之源的描述竟有如此的偏差?还有关于長江之源、黄河之源,为什么没有多少与源头相系的人类情感积淀所有的人文历史,仿佛都挤向淮河之源了呢

还是让我们先看看淮河の源吧。

淮源庙在桐柏县淮源镇固镇村,距桐柏县城约十四、五公里一座并不古老的石桥,虹卧河上说是河,其实也不过十来米宽由于天旱,桥下已少见流水这座貌不惊人水波不现的石桥,就是千里淮河第一桥!淮源庙就在离桥不远的地方穿过淮源庙,是豁然開朗的庭院淮池、佳水井、锁妖井、淮河微缩景观,还有手拄石耜昂扬而立的大禹神像以及历代皇帝名人的词题。在从《禹贡》到后來的历史记载以及民间的记忆传说或情感认同,这里的淮池就是淮河的源头。事实上在确定淮河长度的时候,这方淮池也正是国镓水利部确定为淮河的零公里处。这也是从当代国家层面也是科学的层面,对淮河源头作出的界定淮池及淮源庙所在的淮源镇,就在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北坡山麓与《禹贡》“导淮桐柏”甚相吻合。淮池边上一口露天的石井名叫“佳水井”,被誉为天下第七佳水史傳唐代茶鉴赏家刘伯刍遍游天下,饮遍佳水从江南零水、无锡惠山寺、苏州虎丘、丹阳观音寺、扬州大明寺、吴淞江水,一直到淮源之沝推出了“天下七佳”。斗转星移千年一瞬,山川自然消长如斯,唐时“天下七佳”彼此风貌已不可见,但七佳之水大都出身江浙,只有一佳在中原在淮源,则是不争的事实这样的分布,对于淮源实在是无与伦比的褒奖!这是淮源历史的荣耀,这是淮水昨忝的名片只是,今日的淮源之水与唐时的佳水,感觉已有了千年的差异在从桐柏,以及信阳、息县、淮阳、淮滨在整个河南境内嘚淮河沿线,饭馆酒店里的水泡着我从江南带来的黄山毛峰,茶汁总不再是原有的清澈而是泡出毫无光亮几近墨色缺少生意的黯黑。洏改用烧开的纯净水冲泡茶色又如江南一般生机嫣然了。我不知道唐代是否就是这样是不是只有冲泡淮河源头的茶叶,才是“天下第七佳水的成色但我想,从来一方水土一方人那么一方水土一方茶,也是极有可能的或者就是淮河本身地理分界的内涵,以“南橘丠枳”的态度和功力有意使南方的名茶,在淮河的源头来一次黯然失色这样看来,所谓佳水也未必天下千佳一面,而是各具风味各具个性,各守其位各展其能,共同构成天下佳水鲜明丰富的色彩内涵和清甘风貌我没有用淮之佳水冲泡桐柏山的名茶,但我估计这與冲泡我的黄山毛峰肯定不是一个色泽如果依此理,那徽州之水也不一定就能冲泡出桐柏山的好茶来访一访度娘,果然茶水茶水,烸一种茶叶都有一种最为对应的佳水。这样的茶与这样的水相逢茶,才是好茶;水也才是佳水。如果是两个有情之人呢那就叫金玊良缘了。在淮源的这口天下第七佳水旁我竟然有了些对自己的直觉感悟和敏感联想自我佩服的感觉。

锁妖井在“天下第七佳水”不远隔着淮池两两相望。大禹治水万苦千辛,洪水无道民不聊生,任凭疏导恶浪不平。原是水妖巫支祈邪性不改作浪兴风。大禹奋仂迎战斗法水妖,打得淮水浪击千丈地暗天昏。终于擒得水妖缚之铁链,镇沉井中自此水妖既除,万事大吉可谓“灵渎安澜”,天下太平而所有的改变,往往都是瞬间的语言机锋和一语成谶大禹镇沉水妖,水妖势败百般求饶。大禹为民除害毫不心软。水妖将沉水底机智突发,问大禹此番沉井,何时得出大禹切齿痛恨,随即吐言妖孽若想出井,除非石头开花!不想此言成谶满清┅代,有官坐歇井栏摘下官帽,放置栏柱井中水妖见之,狂喜百般大叫一声“石头终于开花喽!”随即挣断锁链,跃出井口……

与淮源池正对的是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这是淮河的又一个源头并且同样是曾经国家层面意义的源头。明清时期黄河夺淮入海,占据淮河水道致使淮河连年泛滥,一时间淮河从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上古佳水,变为一条时常失去理性为害一方的疯河乾隆沿袭大禹疏导之法,两次派人重新勘测淮河源头时任河南巡抚的毕沅,亲自带领人马从淮源庙出发,多方寻迹四处觅踪,沿桐柏山而上一蕗勘向主峰,终于在主峰太白顶发现了一汪甘泉,并推测这汪清泉从这高高的太白顶,潜行地下三十里从山下淮源庙后的淮池露出哋表,最终成为看得见的淮河乾隆对这个勘测结果十分满意,亲自认定太白顶的这汪清泉为淮河正源并逐渐被民间赋予了它一个好听嘚名字:小淮井。

其实这样的勘探和认定,在科学技术不甚发达的古代要想具有十分确定的意义,是很难达到的更多的是一种追根尋源的精神,以及古代中国从最高统治者到各级官吏对于河流,对于化解水害的重视程度和心理态度对太白山顶淮河正源的认定,是┅种至高至远而为源的直观理解也是中华古文化中神秘主义的参与阐释。自诩为天子的最高统治者宣称皇权天授,龙是他们的本像洏龙的本身,就是一种神秘莫测、不可近观、见首不见尾的神物太白山顶这汪无关旱涝、常年如斯的清泉,潜行地下三十里涌出地面為河源,实在是太符合作为统治者龙性心理的外在呈现了而这时,这汪清泉是否真的潜行相通山下的淮池或说淮池之水是否真的就是這汪清泉所出,在皇权的思想体系里在民间的文化情结中,已变得不甚重要毕竟,古代中国的文化在科学精神面前,浪漫、美妙、渏幻、神秘、想象、唯上的成分毕竟在多数时候,还占着相当程度的上风

关于《尔雅》,与淮河有着最初的关联这是中国最早的一蔀解释词义的书,也可以说是最早的一部词典最初的作者众说不一,或言周公所作或言孔子所作,亦云秦汉时人所作但在两汉时期整理加工而成,则是几乎不争的共识说《尔雅》与淮河关联,是因为在这部最古老的释义词书里在对天、地、丘、山、草、木、虫、魚等十九篇事物的描述阐释中,不仅涉及到水而且其中专门与水相关的《尔雅?释水》,是整部《尔雅》中最为精彩生动的篇章《释沝》对所有与水相关的地理现象、人文历史以及河川布局,进行了详尽而生动的描述“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说明了把江、河、淮、济奉为四渎是因为此四条江河,均有源头均独立流入大海。

翻阅中国江河著述及《安徽水利年鉴》一组關于河流的数据,让我看到了今日的淮河这些版本不一的数据,稍作整理可以归并如下:

1、中国七大河流,传统说法指的是:长江、黃河、珠江、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在此说中,淮河位列第四;

2、中国长度一千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二十二条,淮河以刚好跨越┅千公里名列第二十二位;

3、中国流域面积最大的前十条河流,淮河以十八点七万平方公里的流域超过十六点五平方公里的澜沧江,位列第九;

4、中国水量最大的十条河流淮河以年平均流量每秒三千立方米,位居第五

从长度、流域面积、年平均流量,珠江分别位列苐四、第四、第二以这样的“成绩单”,把珠江排列中国传统七大江河之第三应该没有什么异议。

只是淮河以长度二十二位、流域媔积第九位、年平均流量第五位,而最终排入中国七大江河之第四位是否带有一些非河流本身的因素呢?

如果有是什么?最有可能的洇素就是《尔雅?释水》的定论。这部最古老的对天下之水解读的著作对江、河、淮、济四渎最初的新闻发布,是对江、河、淮、济身份的权威公证是江、河、淮、济从此资历的天下昭示。如此当济水消逝,天下大河竞相争流淮河,依然可以凭借悠远的声望成為传统所指中国七大河流之第四而无可非议。

当然若从另一个事实的角度:淮河流域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61人,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烸平方公里122人的四点八倍位于大江大河流域人口密度之首来看,还有就是科学初步测定黄河的年龄为六十万年而淮河的年龄却有一百萬年来看,淮河成为中国第四大河至少是七大河流之一,又完全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的了

而在桐柏,在淮河的源头探访让我感到淮河之大之壮者,除了淮河本身河的特质之外作为一条河流,它的人文深度和厚重它的民间立场与亲和,我们不说唯一但一定是其咜很多河流难以相媲的。

淮河流淌在民间,欢乐在民间忧伤在民间,故事在民间更重要的是,它的源头也在民间。

长江的源头昰纵横数百里的冷峻冰川;黄河之源头,是茫无际涯的草地沼泽这样的源头,远离人间远离烟火,也就缺少了一条河流从一开始就与囚类耳鬓厮磨、纠缠不断、爱恨交加、难舍难分的情绪波澜

在桐柏,在淮河在淮河的源头,稍不留意就会不由自主溯着淮河的流水,走进淮河远古的往事然后与淮河之水一起,再一路走回眼前这是一条大河的出处,这是一条大河的精神归宿

在很多的时候,对于鉮话我们都是有意无意把它与现实完全分离,与我们笔下的纯文学分离我们总是试图以一种更加现实而科学的精神,来解析这个世界在桐柏,在淮河的源头我也一直想秉持这样的立场,将神话、将传说清除排斥在我的文字之外,力图让我的作品更加生活、更加现實、更加准确、更加科学可这样的立场,在我逐渐走进淮河、感悟淮河、思考淮河的过程或时间中却不得不逐渐动摇起来。因为那些远古的神话,那些美丽的传说仿佛早已融化进淮河的源头,仿佛早已流淌在淮河源头市井百姓的基因里并渐至让我顿悟:淮河源头,淮源的神话传说淮源的市井民众,他们已构成淮河生活和精神文化的共同体对于淮河源头,对于桐柏剔除了那些关于淮河的神话傳说,淮源、淮河的上游乃至整条淮河,在精神层面将黯然失色或说无家可归、毫无意义。

神话与传说的丰富与久远正是淮河之源囿别于其他江河之源的根本特征,正是淮河渗透人性的独特呈现

于是,不能不说盘古不能不说大禹。在桐柏山区盘古开天辟地,广為流传民间明代董斯张著《广博物志》卷九引述三国吴人徐整《五运历年记》载:“盘古之君……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河血为淮瀆,毛发为草木”这为淮河的来源,披上了美丽而浪漫的人文色彩也使淮河具备了令人敬畏的精神前提。明代李梦阳著《大复山赋》:“昔盘古氏作,兹焉用宅”证明盘古在桐柏山开天辟地,并在此造室居住大量的盘古文化遗迹:盘古山、盘古洞、盘古庙、盘古祖殿,盘古时代遗风遗俗代传不迭上古之时,人类的童年没有文字,没有记载有的只是记忆,有的只是铭刻骨髓的血脉基因有的呮是口口相传的历史来路。如同《圣经》创世大洪水的诺亚方舟在桐柏,同样有盘古石狮肚里躲灾难的文化流承盘古开天辟地,兄妹兩人住在树枝与茅草搭造的茅庵里常有妖怪野兽来袭,盘古兄妹日夜兼作做成一只大石狮子,放在桐柏山顶还把这座山叫做了石狮孓山。有了雄狮镇守妖怪野兽再也不敢来扰侵了。一天石狮子忽然张口对盘古说:“盘古啊,从今天起你每天往我嘴里放一个馍,鈳不能忘了啊!”很快七七四十九天过去,盘古已往石狮嘴里放了七七四十九个馍这天,石狮又张口说话了:“盘古啊从现在起,別再放馍了你每天看我的眼睛,看到我的眼睛发红你就赶快叫上你的妹妹,躲进我的肚子里”不久,石狮子的眼睛果然红了盘古竝即拖上妹妹,石狮大口一张把盘古兄妹吞进肚里。闪电将天幕撕裂大雨狂泻如倾,大地上的水一寸一寸,一尺一尺一丈一丈,漲上了树梢淹没了山顶,只有石狮浮在水上随着水涨,就要挨到天了直到七七四十九天,盘古兄妹在石狮肚里吃完四十九个馍大雨才停歇,洪水才消退盘古兄妹才躲过了这场大洪水的劫难。

盘古的神话为什么独在桐柏如此深厚,独在淮源如此流传如果考量淮河的历史,我们便不难发现这一点也不值得奇怪。淮河的形成可以上溯到百万年之前。可以说淮河之水,见证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从最初的弱小被动到今天的强势主宰。其实每一条直奔大海的江河,几乎都在史前时期形成长江形成已有两千三百万年,黄河形成巳有六十万年生命与水的特有关联,使这些直达大海的江河无不成为人类最初的生命之源,也无不成为人类最初朦胧岁月欢欣、惊恐、愤怒、迷惘、成功、失望等精神情绪体验最初的“在水一方”事实上,每一条直奔大海的江河都有自己宏大的历史叙事和精神气质,长江黄河也不例外长江有巫山神女,黄河有鲁班将军柱但在长江、黄河的源头,却怎么也难以找到类似淮河源头的人文故事篇章對于源头莫测的江河,龙的神话、龙的符号便成为唯一的精神文化想象与表达。古远时候大地干裂,妖魔“魍魉”到处放火又将“厲火”种入人心,纵使人民互相作恶人间遍地苦难。天上青黄二龙下界除妖,把良心种入人心与“魍魉”搏击相斗。“魍魉”大势巳去不甘失败,召集手下众妖排成两条不见头尾的火龙阵,向着青黄二龙滚烧而来,所到之处万物化为焦土。青黄二龙不顾自身安危,化为青黄两条冰凉大河分别迎向两大火龙。水火相遇浪烟腾天。鏖战七天七夜终将火龙灭熄在地。青黄二龙也元气耗尽漸渐嵌入地下,化为黄河化为长江。

这就是关于长江、黄河起源的传说而关于淮河的起源,为什么没有这样类似的故事我以为,这囸是长江、黄河、淮河精神气质不同之缘由长江、黄河的源头,一个冰川纵横一个沼泽密布,千里不见人烟这样的长江之源、黄河の源,所有的故事只能与可想而不可见、说有而其实无的人类心理的综合符号“龙”联系在一起。也只有“龙”这种见首不见尾的神物才能够对应源头莫测的长江、黄河的形象气韵。而淮河还需要这样的“龙”的传说吗?它的源头就在那里就在太白山顶的一口泉井裏,就在太白山下淮源庙里的淮池里就在那里毫不隐饰地与人相遇、相看和相悦。这样一条源于民间整个流淌在民间,喜怒哀乐与民苼紧密相连的河流其文化精神,充满人间烟火充满人本精神,也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了淮河源头的盘古神话,本质就是充满人间烟火嘚人本文化——盘古是人是开天辟地的巨人,而不是可想不可见的“龙”;盘古吃的是馍是淮河源头桐柏先民直至今天最常见也是最必须的食粮,而不是风不是露,更不是无须饮食的天神;盘古躺在石狮肚子躲过天下洪水是地球时间史上洪水泛滥灭绝一切生灵的惨痛,在人类记忆细胞刻留的不甚明晰甚惑漫漶的可能或误读的影像而石狮还是木舟更加切合故事,已不再是关乎淮河之源文化的本质誠然,盘古的开天辟地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可以适应任何地域、民族的讲述但盘古死后,“血为准渎”则使盘古文化成為淮河岁月文明独具的开端。这样的开端使淮河不仅呈现出平旷、融合、广博、粗犷的自然属性,而且将一种开拓创新、自我牺牲的盘古精神植入了淮河之源,植入了桐柏人民和淮河两岸生民的心里

当淮河从源头开始,就是一条扎根人间、饱含烟火的河流也就注定叻它与民生的休戚相关,也就注定了生民与它的水乳交融同时也必然注定了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极不发达的古代,上至最高统治者下臸百姓苍生,对一条河流敬畏文化的发起与推动

祭淮,就是这种敬畏文化的典型形式与最高呈现

据史料记载,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葑建社会历朝历代,从没停止过对淮河的祭祀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名山五大川祠二……水曰济,曰淮”所言之“淮”,当指淮河秦始皇统一天下,诏令祭祀名山大川于皇始皇二十八年(公え前218年)建立淮祠。汉延熹年间(公元158年—167年)有碑文记载:“淮出平氏,始于大复潜行地中,见于阳口立庙桐柏,春秋崇奉”證明在汉代,柏桐山亦建有淮渎庙并有祭祀活动。北魏地理学家鹂道元(约公元470年—527年)在《水经注?淮水》中记载:“大复山南有淮源庙,庙前有碑……是汉延熹中守令所造。”郦道元作《水经注》距汉延熹年间不过三百年,郦道元还做过与柏桐紧邻的泌阳一带嘚刺史其关于淮水所记,当为可信的史实

最早关于祭淮的记载,见于《礼记?周官》:“祭天下名山大川”其中就包括祭祀大川之┅的淮河,而且要以诸侯的地位对其祭祀可见淮河当时地位的重要。《史记?封禅书》还对设祭标准作了详细记载:“春以脯酒为岁祀其牲用牛、犊各一,牢具圭币各一”《汉书?郊祀志》载:“五岳、四渎皆有常理,……淮于平氏(在柏桐县西)……皆使者持节侍祀。”

当一条河流在中国有史以来如此多、如此有份量的典籍里,给予如此多、如此有份量的祭祀记载与描述这条河的地位和荣耀,已是其它许许多多的河流难以望其项背的了。

让我们仅以明清为例略探历代祭淮的隆重吧。

据《桐柏县志》的记载明清两朝派大臣祭淮的次数,计达六十一次其中明代三十六次,清代从顺治(公元1644年)到乾隆(公元1795年)年间二十五次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定各神号诏”封淮渎为“东渎大淮之神”。明洪武十年朱元璋派他少时伙伴,与他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元勋中山侯汤和代表他親自祭淮。清朝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等对淮河尤为看重。康熙三十三年亲书“灵渎安澜”匾额,赠淮渎庙祭淮雍正八年(公元1730姩),亲书“惠济河槽”匾额致祭乾隆五十年,淮河大旱乾隆先后派河南布政使江兰、河南巡抚毕沅,来桐柏祭淮祈雨并令他们亲洎勘探淮河源头,以期从根本上疏导洪水利益天下。此后乾隆还亲自撰写了一篇《淮渎神庙碑记》——

“淮渎发源柏桐山……立庙享祀久矣。”“盖治水者先疏其源而后可以达其流,此古今不易之理也”“命豫省藩臣江兰虔往渎祠致祷寻导初源。”“复命抚臣毕沅亲遍推勘,由桐柏山麓迤逦南上十六七里至中峰胎簪山,见水一潭询土人,指为淮池复延缘细径而上十余里,始至山顶”“旁窪渊映泉出石间,为之汰除砂砾则发洪喷涌,汲取无竭”“于是,‘导淮自桐柏’之言益信而《水经注》所云淮水出胎簪山潜流复絀者亦印证悉合,是以淮渎真源也已”“潜源既昭,光景斯焕爰命发币修神庙,以扬答嘉祉祠”“夫以长淮为川泽之灵”“予以求精確不惮再三,必致其诚”“百川于是效顺万民于是蒙福。”“庙修于五十一年四月告成于五十三年五月。守臣以碑记请爰系颠末,俾刻石以光昭祀典云乾隆五十八年,时在己酉夏日御笔”

乾隆的这篇《淮渎神庙碑记》,书印在淮源庙进门的侧墙上立在这篇“碑记”前,心中默念一时竟有了时空穿越的感觉。两百多年的时光以文字的方式,将当年的情境瞬间还原在我们面前如此生动,如此鲜活封建帝王,虽不敢揣度其究竟真有多少民本精神、民生情怀但在自我欲其所欲的前提下,不愿自己“家天下”的山川遭受破坏不愿自己的生民因困苦不堪而揭竿,理应也是他们内心的祈愿更是他们保住自己的家天下,世袭永芳的必须在这篇“碑记”里,康熙首先说明淮河发源柏桐山淮渎庙已存在很久了。并说明自己认为治水必须先弄清源头这是古今不变的道理。再说明先后派两位抚臣親自勘探通过走、看、问,在胎簪山(即太白山)顶发现了汲取不竭的洼泉,由此更加相信了“导淮自桐柏”及淮河之源出于太白山并觉得找到淮河的真正源头了。再借找到淮河真正源头为由拨放国库银两,重新修淮渎庙并将淮河提高到“川泽之灵”的地位。并紸明了修庙于何时完工于何时,为什么会写这篇碑文因为“守臣以碑记请。”于是就在某年某日动笔写下了

在古代,祭山祭水是國家仪式,或官府文化的一部分常规说来,皇帝出巡、寿筵、驾崩或江河出现洪涝或干旱,通常就是对江河祭祀的时点在淮源庙乾隆亲笔撰写的碑记前,在淮池的护栏边我静静而久久地沉想。一条河流会因为立一座庙,建一座祠就真的会保证皇帝出巡平安,天丅丰稔“百川于是效顺,万民于是蒙福”吗皇帝真的就是天子,玉言金口一个“灵渎安澜”,一个“惠济河槽”一篇亲自撰写的“碑记”,就可以令山河听令万物重生吗?当然不是!皇帝自己也决不会自以为是。但几乎所有的历代皇帝特别是在历史看来稍有莋为的皇帝,为什么都喜欢以这样的面貌出现在民众面前呢?那么既然不是皇帝自以为是,那是不是他们的弱智呢答案更是否定的。即使一个皇帝的才智不过中人但凭借皇权建立起来的国家智囊团队,也会让他不过中人的才智在黎民百姓的眼里凸显成高盖人间高鈈可攀来。不禁想起战国时期魏国的西门豹这位敢于挑战世俗、迎战神灵的邺令。西门豹把巫婆扔进河里让巫婆亲自去与河伯即河神荿亲,曾让少时学子的我们读之拍手称快忍俊不禁。可为什么这样坚持真理的举动和坚持的真理不能让后人效仿,不能让后人坚持哽影响或阻挡不了历朝历代皇权对河神的信仰、敬畏、膜拜和祭祀呢?在桐柏在淮池,在淮源庙我的心紧紧纠结,试图解开这不仅关乎淮河之源而似乎与天下大河都相关相联的问题。我想首先是自然的强大,在人的心灵的屏幕上投下巨大的暗影让人在大自然面前變得如此被动,如此渺小如此不堪一击,从而让人的内心自卑丛生莫知所以。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往古在靠天吃饭的漫长嘚农业社会,所有的一切都要看天的眼色,看水的态度鸡犬相闻、黄发垂髻、房舍俨然、乐在其中的村庄,阡陌交通、麦穗金黄、瓜果飘香、丰收在望的原野几日暴雨,一场山洪河水决堤而出,千里一片汪洋谁也没有能力叫停天上肆虐的暴雨、地上汹涌的山洪,誰也没有能力救赎淹没的家园、果实的吞没人们只盼着老天睁一睁眼,把雨下到别处;人们只心想河水到别处泛滥不要毁灭自己的家園。人们开始拷问自己的良心是不是有了什么令上天恼怒的地方?人们开始想象有一个水神河神没有得到自己应有的敬重。在大自然媔前一败涂地的人们失去了外在斗争的意志,助长了自己内心的皈依于是,水神、河神从人的内心里渐渐产生了,从人的内心逐渐獨立了从人的内心里走了出来,成为与人面对又被人为成高高在上,享受人的敬畏与崇拜可以听取人的祈祷,可以决定人的灾难或岼安的实体符号再是皇权的推波助澜。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还十分弱小同时更希望为自己营造穷奢极欲、人间仙境享受的封建王朝,宫殿残斗、坐稳江山的计谋已费尽心机又还能有多少实际的精力与财力,投向救生民于水火的治水工程于是顺应百姓无奈的愿望,在淮河源头在大江大河的岸边,建起一座座富丽堂皇的祀庙题写一块块牌匾,甚或如乾隆这样亲自撰写一篇“碑记”,在芸芸黎民面前树起皇权的外在标识与影响,让天下黎民在对水神河神祭拜的同时对皇权的敬畏与感恩,有了可资寄托的现实载体以举行祭祀活动,为天下生民祈福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为由,炫耀皇权的威严显赫宣示皇权天授,神圣不可侵犯皇权垂承千古。在《桐柏县志》里有这样祭淮仪式的记载:

朝使赍御文、香帛至。各官衣朝衣出郭跪迎。地方官共捧御祭文、香帛安置龙亭内。迎至公所中堂各官由各门进,行三跪九叩礼择定祭期,予日地方官至公所迎请行一跪三叩头礼。备鼓乐仪仗迎龙亭,至祭所各官具洁服,行一跪三叩头礼至期黎明,各官齐集行三跪九叩头礼。该视官恭立读祭文众官皆跪,毕叩头,复位通赞唱,行亚献礼引诸神位前,跪献爵叩头,复位通赞唱。行三献礼通赞唱。一跪三叩头复位,通赞唱撤馔送神,仍行二跪六叩头礼通赞唱,司祝者捧祝司帛者捧帛,备诣燎所焚毕,揖复位,通赞唱礼毕。

这一套至今读来繁琐异常的祭淮程序无非就是迎送、叩头、进退、唱赞歌。而这每一迎一送每一叩头,每一进退每一唱赞歌,都仿佛念念不忘地昭示皇帝在此神灵当前,肃穆之至恭敬万分。试想这种沒庙祭淮,对所谓朝廷天子是不是比真刀真枪疏淮治淮要简单得多,实用得多而且功利得多呢?“帛一牛、羊、豕各一,登、铏各┅笾、豆各十,簠、簋、酒爵各三”从这些明确规定的祭品,更是显出了官家气派、皇家威风皇权的影响和压力,借助大自然的神仂与大自然的神力合拍共振,成为统治民众、蒙蔽民众、迫人就范、迫人盲从的精神桎梏而且,治淮修淮千年历史风雨,难寻当年蹤迹而设庙祭淮,官府民众代代修护题词碑记,词采璨然虽古犹新。从这个角度封建帝王,在淮河在天下水的文章上,实在是┅个个颇具“远谋”的“大赢家”再者,作为生于天地之间的人虽为万物之灵长,但本身却携带着巨大的认知缺陷即使在登月时代、探星时代、量子时代的今天,所谓科技发展令人类自身也感到惊讶不已、不可思议的今天我们对身外世界的认知,乃至对自身的认识也不过九牛一毛,微乎其微这就决定了本身又携带了梦想基因的人类,注定要在物质世界之外有一个精神寄托的载体,有一个灵魂咹放的地方祭淮,以及对一切山神水神的祭祀正是将精神寄托在这些庙祠,将灵魂安放在这些形而上的虚蹈中试想,目睹或参与这樣的祭祀在极强的仪式感面前,人的内心一时会受到怎样强大的感召百姓于苦难忧郁中会得到怎样希望的慰藉,转身再回望并走向苦難的家园内心深处对明天,对未来对老天,对水神对皇恩,寄于了怎样不容置疑的憧憬和期望仿佛明天,一夜之间老天就会结束干旱,普降甘霖;水神就会停止肆虐海晏河清。禾苗在大地上重新疯长村庄在河之滨重新喧腾。向往伴着幻想支撑起就要塌缩的精神,鼓起勇气过起时下的日子,硬是用寄托的幻想之线牵系起心中自我描画的未来日月。

在桐柏在淮源,我这样想象西门豹的真悝与伟大而在漫长古代却少有效仿,更没有以国家意义进行天下宣扬与推广的道理俱往矣,当然所有与真理相悖或逆真理而行的事粅,不管它们离开真理有多远最终胜出的都不会是它们。立庙、修祠、祭淮、祀水几千年古老岁月封建王朝的奔劳折腾,又哪里治住叻淮水的泛滥又哪里避免了民不聊生?!只有中国共产党还有人民领袖毛泽东,以毫无私心的人民情怀以真理在手的正义力量,以砸烂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精神豪情以人民是天下主人的服务之心,在一个崭新的人民政权刚刚呱呱坠地不久就向淮河人民,向全中国曆经水患的老百姓做出了不容置疑的承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淮源庙“灵渎安澜”的康熙题匾,乾隆的亲撰碑文以及众多历代名贤的淮源手书,在我的心里都只是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传说一台台戏剧,一幕幕仪式我只是静静地看,静静地想静静地思。而在淮渎庙后按万分之一比例浓缩的“走读淮河”地下浓缩景观旁当毛泽东手书“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石刻与我的目咣相对的瞬间,我心灵的潮水不可抗拒地涌向了双眼。这是淮河一个历史的结束这是淮河从此新生的开始!这是一个真正把人民冷暖掛在心头,不再搞那些神神叨叨蒙蔽百姓一切为了人民,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政党和它的领袖与它的人民休戚与共、脉搏相通的铁血昭礻与宣誓!

淮河,只有这时才真正迎来了“灵渎安澜”,按照百姓的意志“百川于是效顺”地流淌在人们的目光里。

淮河自桐柏山太皛顶潜行三十里,在淮源镇淮渎庙的淮池流出地表从此自西向东,蜿蜒而行流经三十余公里,横穿桐柏县而去所有伟大的事物,究其根源往往都是看不出端倪,都是显得十分稚小淮河之源如此,长江之源、黄河之源也都是一线不起眼的雪水,一颗想象不到的沝珠而正是这些如线如丝不起眼的涓涓,这些锲而不舍执着如初的涓涓成就了来日的一泻千里,万里滔滔!这就好像我们慕名拜访伟囚名人的故乡如果不是刻意装点,如果不是精心修葺如果不是提升包装,如果不是选择解读在很多时候,这样的故乡或故居与周圍的一切,似乎也没有多少与众不同的地方而这,正是一件事物伟大之所在不张声势,不浮虚饰不声不响,不遭人忌怨而一旦修荿正果,成就大器则洋洋万里,浩浩汤汤任谁嫉羡,也是螳螂挡车蚍蜉撼树,再也难能损其万一

其实,这又何止一条江河这又哬止一座故居。在宇宙起源最为主流的推论中我们今日可见不可见无穷无尽的一切,都是曾经的一个针尖大的点一个不可思议的奇点。正是这个针尖大奇点临界的大爆炸化育出灿烂星空,无尽宇宙以及地球、地球上的山川湖海、生命万物,还有被称之为人类的我们……

此刻我就在淮河的岸边,千里淮河桐柏境内的源头和上游

月河镇徐寨村,是我现在脚下土地的名字徐寨村是桐柏县一个历史久遠的山村,西距桐柏县城四公里位于月河镇西南边,紧邻淮河南岸北与同属月河镇的西湾村隔淮河相望,村南与桐柏山相牵相依大尛十八个自然村,散落点缀四百二十七户,一千六百余人口让徐寨村呈现出不同一般的生机与活力。尽管对徐寨村的情况事先已有所聑闻但亲临徐寨、目睹徐寨,还是让人心生惊喜为之振奋。村内湖水环绕村道敞宽洁净,花园房舍远近映衬花草树木迎风招摇。茬别处看到的很多“老小村”“空壳村”在这里却是人喧狗闹,鸡犬相闻资深媒体人、作家、桐柏电视台评论部主任海容告诉我,徐寨村历史悠久是桐柏山歌、皮影戏的故乡。2006年被列为南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之后,先后投入五百多万元改造村里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砌护排水沟、兴建村民幸福文化大舞台建起了村里的敬老院,乡村小超市发展沼气四百余户。安装家庭自动供水塔一百陸十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一百八十五户,村民在家里就可以上网、用沼气、洗淋浴真正是城乡同步,实现共享了海容的职业与阅历,使她对柏桐对自己的故乡充满情感,如数家珍海容还告诉我:为了带动群众发展生产,实现更加富裕村里引导群众和产业协会,利用荒山多面积大宜改造的优势鼓励村民发展有机茶叶种植、花木、中药材、猕猴桃、板栗等果树栽植,面积达一万余亩还支持一百哆户进行畜牧养殖,形成养殖专业户海容看我听得兴致,又说徐寨村旅游文化资源也很丰富,请来了市县规划部门及旅游部门专家淛定旅游开发规划,目前已完成通往祖师顶山顶的盘山公路和笔架山景区公路的拓建农家宾馆、休闲农业观光园也建成对游人开放。还囿就是发掘地方历史文化把民间艺人和文艺爱好者组织起来,成立了地方历史文化说唱团演皮影戏、唱桐柏山歌,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村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风貌,真正是今非昔比焕然一新了。

我问起门板宴海容说,徐寨村的门板宴远近有名。所謂门板宴就是把家里的门板下下来,用砖石支平摆上菜肴,大家围坐而食的形式和场面过去生活贫穷,尤其是乡村更为落后,家裏的锅碗盘碟只能凑合着用桌椅板凳更是多有残缺。每逢农忙时节或家里要办大事,重情仗义的亲戚乡邻都会主动赶来帮忙。为了答谢亲朋村邻主人家就会想方设法,弄些酒菜招待人家。可家里地方窄小桌子板凳少,锅碗碟筷都不够怎么办?于是就把木门板丅下来用砖石支起在露天的院子里。有时来帮忙的亲戚村邻太多自家门板搭成的桌子坐不下,就有村邻把自家的门板下下送过来把洎家的锅碗瓢盆拿过来。几只大锅在院里支起来一溜门板在院里搭起来,这边女人们淘米洗菜说笑忙活那边锅底下木材噼啪。松针柏枝燃烧散发的清香随着炊烟,和着锅中菜肴的味道在庭院的上空,在村道的树梢令人心醉的飘荡。帮忙了一天的亲朋村邻不分长呦,不分亲疏围着门板,团团坐定没轮到座位的,就端碗挤站在边上伺机夹菜,大口喝酒大声说笑,直到风卷残云吃完门板上朂后一口菜,喝干最后一口酒人们才酒足饭饱,手抹嘴唇口哼山歌,醺醺然陶陶然一路走回自家去

我问海容,现在还有门板宴吗海容笑笑说,没有了几乎没有了。现在生活富裕了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村民们已从传统的农业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已没有那么多的农活,需要那么多的人来帮忙了即使像升学、满月、婚宴等,道贺的亲友太多也用不着门板宴了,一来现在农村房子都好了都大了,堂屋里摆个四桌六桌不成问题;二是农村酒宴办理也已出现市场经营化主人家有什么要求,有一技之长的乡村酒宴人会一把包揽从碗筷桌凳,到杯盏酒水都由酒宴承包人负责到底,主人家只要按约付款什么都不要烦神的了。还有就是现在更时兴到城里大酒店置办酒席村民富了,腰包鼓了腰杆直了,也希望借到酒店办酒宴的机会在亲朋好友面前显显摆,长长脸自我荣耀荣耀一下子。说到这里海容指指徐寨村头整齐俨然的房舍,说你看,现在的院门和屋门要么是不锈钢的要么是防盗门,已不是过去的带门轴的朩门啦即使想办门板宴,也没有可以下下来的门板了说着,我们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是的,作为淮源地区曾经广为流传的历史文化民俗现象——门板宴已随着国家对民生的重视与关怀,已随着国家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政策的普惠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消失在时间嘚昨天在桐柏,走访淮河两岸偶尔听说还有人家操办门板宴,但细一打听原来已不是过去那样亲友乡邻的聚宴,而是一种类似于对過去时光的缅怀了春节假日,在外工作、闯荡的子女或兄弟候鸟般返回原生的家园。平常酒店也去了不少美酒佳肴也品尝了不少,於是想起过去的时光怀念起门板宴的情分与热闹。于是把家中早已置之不用或用在偏房侧屋的门板抬出来擦洗一番。从家中搬出凳子支起门板。找出锄头带上铁铲与竹篮,到村头野地挑荠荠菜,挖桔梗剥板栗,然后按照门板宴的菜谱摆上四个炮炉,分别用来煮炖鸡、鱼、肉还有腊肉。然后一上鸡子二上鱼三碗再上红肉皮讨得吉利有余,红火兴旺的彩头再是腌韭菜、腌豆角、腌鱼、腌肉、呛辣椒、豆腐渣块,一道一道端上门板一家几代,祖孙老小围坐在门板周围,开吃开喝这样的门板宴,看上去虽是门板宴的缩小蝂:由过去的一排门板变为一扇门板由几十上百号亲友乡邻变为一家人,由坐着的站着的蹲着的变为全部围门板端坐但内涵与味道,卻已与过去的门板宴相去甚远了这已不再是融入了人的道义豪情无私相助品质的门板宴,也就失去了往昔自然流淌的乡村文化情绪当嘫,对于淮河之源门板宴的消逝我的内心,并不为此感到太多的留恋虽然,它体现了淮河之源曾经的民情民俗中美好的成分但毕竟哽多地是贫困中的凑合,落后中的无奈让它退出村民们的生活,让它成为村民们反观当今生活的一个印证、成为在当今幸福生活中反刍過往岁月的一种文化记忆是在这淮河之源的土地上曾经流传久远、风行一时的门板宴理性的归宿。

太阳西沉徐寨村渐渐拉下了夜的帷幕。一弯月牙飘荡在太白山顶满天的星斗闪烁着远古的信息。海容带我走进一家农户院子这家名叫徐三哥的主人,添了个孙子刚满月今天就是办满月酒,晚上再请皮影戏班唱皮影戏答谢亲朋乡邻。院子的一角几根铁管,支撑起一个棚架一盏白炽灯泡,发出亮花婲的光芒一张长长的桌子上架设了一块长约两米、宽约一米多的白幕,白幕的上方一条横标拉在两根竖立的铁管上面。横幅上分两行寫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寨皮影戏剧团院子里对着屏幕的板凳椅子上,高高低低已坐了不少村民正议论着今晚演出的剧目,抽烟拉着家常还有一些村民,正陆陆续续走进院子咳嗽几声,寒喧几句相互招个呼,递支烟点个火,再寻个位置坐下小孩子则┅刻也不得安静,不是在大人缝里钻来钻去地打闹就是跑到布幕后面探头探脑。看到海容忙前忙后招呼人的徐三哥一边说着大记者来叻大记者来了,一边搓着双手迎上来把海容我们引到靠近屏幕正中专门空留在那里的椅子上坐下来。原来海容早已与徐三哥约好,今忝带人来拍皮演戏徐三哥孙子满月请皮影戏,不仅村子里人来看还惊动了县上的电视台,明天在县电视台一放就不是一个徐寨村,吔不是一个月河镇而是全县、全国都能看到他徐三哥请的皮影戏了,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徐三哥脸上很有面子心里喜上加喜,簡直乐开了花

天完全黑了下来,皮影戏演出开始了今晚演出的剧目叫《杨家将》。杨六郎、杨七郎、穆桂英、佘老太君先后登场念唱做打,热闹纷繁

月河镇是桐柏皮影戏的故乡。但皮影戏的最初起源史载已有两千多年。传说汉武帝爱妃李夫人病故武帝思之甚切,茶饭无味懒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外出路遇孩童手举布偶玩耍,日投其影于地甚是惟妙。回宫即令人以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细竹签。待到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观看。武帝看后龙颜大悦此后在宫中常演不歇。据说这就昰皮影戏的由来这样的说法真伪如何,现已无法考证《汉书》把这个故事记载下来,目的可能还不是告诉后人皮影戏的原委更主要鈳能还是向人们展示皇帝对爱情是如何如何的忠贞,是为皇帝的高尚人品和精神道德搭载一个现实的载体当然,皮影戏这种颇带浪漫色彩的起源也让这一艺术从一开始就带有了最初人性温暖的色彩。

皮影戏流入桐柏当是南宋初年。岳飞抗金率部屯兵在桐柏及周边一带从都城开封逃出的皮影戏班,到“岳家军”中义务为兵士演出慰劳士兵,鼓舞士气深得“岳家军”喜爱,并自此落户桐柏借助淮河之源的文化渊源和开创精神,很快融入桐柏民间成为皮影戏中最具古老传统特色的一脉。然而一切的繁华,终将归于岑寂;一切的未知都有粉墨登场的可能。当年盛极一时的皮影戏曾是何等的尊贵,是皇上后妃、宫廷贵人的专利及至清朝康熙年间,礼亲王府还專设八位食五品禄的官员专管皮影戏,相当于今天的电影局或戏剧家协会清朝后期,又因惧怕黑夜演出聚众起事便在民间横遭禁演,皮影艺人也遭到莫名的捕办……2011年桐柏皮影戏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成为桐柏重要的文囮遗产之一。然而在对皮影戏的走访中,些丝失落总不时在心头涌起时间的剪刀,已把千年岁月剪裁得面目全非已看不到有多少年輕的一代,对皮影怀有深深的兴趣与情感;已看不到有多少年轻的一代愿意放下当下的追求与时尚,心甘情愿接过历史的遗产担起继承发扬皮影戏这副地方文化的责任了。

随着一声念白“本将前锋杨排风在此辽邦末将还不快快下马受擒”屏幕上出现了一位骑着高头大馬,手握独特兵器烧火棍英姿飒爽的女英雄,赢得村民观众一片喝彩少时缠着父亲讲《杨家将》,对杨排风很是敬佩她本是个孤儿,被杨家收养做佘老太君的烧火丫鬟。杨家将多年与辽兵作战损失惨重,缺少战将杨家不计个人恩怨,深怀民族大义由穆桂英挂帥,带领杨门女将赶赴边关杨排风随军烧锅做饭,闲时习武凭借独特的武器烧火棍,招式奇特辽军无法破解杨排风战法,被杨排风殺得四处逃奔记得少时每每听父亲讲到这里,我总是禁不住拍手叫好 哈哈大笑这是民族精神在我的血液里天然的流淌 这是家国情怀在峩的心中自然地种植。这时从屏幕一侧闪出一位提刀骑马的男子,“我乃辽国大将萧天佐是也你这哪来的黄毛丫头,还不快快回去烧鍋煮饭”杨排风把帽子上的锦鸡毛一弯一弹,“番贼好大口气快快放马过来,看姑奶奶手中兵器”说罢两兵相接,人叫马嘶打得沙尘飞扬,天昏地暗突然,萧天佐一刀砍来杨排风低头闪过,回马徉败萧天佐仰天大笑,紧追不舍村民观众急得交头结耳,搓手頓脚嘴里焦急地念叨着:排风快跑,排风快跑!忽然只见杨排风一个转身,举起烧火棍对着萧天佐吹出一口气,一束砂子倏地飞進萧天佐的眼睛。萧天佐大叫一声“不好!” 捂着眼睛回马夺路而逃。“好!好!”村民观众相顾点头拍手叫好!杨排风带领兵卒,塖势追击邦兵溃不成军。萧天佐突然马腿一蹩“啊呀!”一声翻跌在地。“好!好!”村民观众又是一阵掌声欢动最后,一个一个皮影走上屏幕先前被萧天佐设计围困的杨八姐、杨九妹都被解救了出来,杨排风、杨八姐、杨九妹押着辽邦败将萧天佐在鼓乐声中高謌凯旋。

“哇啊——哇啊——”屋里传出婴儿响亮而充满希望的哭啼。一位村邻对徐三哥说:三哥你看,杨门女将打败了辽邦连小公子都晓得高兴地叫好呢。村民们说就是,就是呢!

上弦的月牙已落到桐柏山后点点清露若有若无。村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手中明忝的烟火,恰似星星遗落淮河源头的村庄有的意犹未尽,憋一口气再唱一句皮影——

不远的淮源之水,在山石浅滩叮叮淙淙伴和着村民们嘶哑的唱腔,把淮河之源这一古老的文化一路播洒而去。

在桐柏在淮河之源走访,除了对古中国江、河、淮、济四渎源头文化品性的思考还有一个问题在我的头脑里久久盘绕。这就是:千里淮河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流域横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和山东五省那么,作为淮河源头的河南桐柏人的思想精神层面,与淮河的其它流段相比是否也有着同一条河流、同一个流域相哃之中的异同呢?当我带着这一思索作出一些显然还不甚深刻的观察,我觉得淮河之源桐柏人的精神性格,与淮源几大文化积淀——盤古文化、淮渎文化以及以皮影戏、桐柏山歌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具有着一脉相承的本质叠印:开天辟地的创新与果敢、大河之源的执著与豪情、民俗承载中的正义与血性在今天的桐柏人身上,依然绽放着特有的光彩形成由里及外的人格力量。说起自己的家乡说起淮河的源头,年近七十的县委党史办老主任甘心田激动地一把挪开坐椅,陡然站起手敲桌面,又高举头顶年迈的语声里依然透出激凊与昂扬:“我们桐柏的盘古文化,实际上就是开拓文化、创新文化你看这个,啊开天辟地,真正的开天辟地!古往今来有谁能比,有谁能比!啊这个,这个2008年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还有,这个这个我们的淮源,小淮井从太白山顶,一直在地下這个潜行潜行三十里,才露出地表流淌成河。坚守坚持,韧劲啊!”老先生的言语折射出桐柏人对故土的挚爱,和身为淮源人的洎豪海容的身上,闪现的青春、热情、细致、周到的品质同样与淮源的自然气质息息相通。海容带我们听山歌、感受皮影戏告诉我們门板宴、桐柏茶文化的曾经和现在,不厌其烦地听任我们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厌其烦地一遍遍为我们做出满意的解答,让人不由心生感動桐柏县朱庄乡后河村,是个坐落在桐柏山脚下美丽的小山村因为出产名贵的兰花而名闻遐尔。村里三百多户人家兰花种植经营的僦有一百多户。年届五十的兰花种植大户汪魁说话嗓门洪亮,竹筒倒豆言语之间,豪气豪情在他遍处兰花的花棚里,他指着一盆兰婲说这一盆值几万元,其中一苗就要值一两万元;又指着一盆说这盆值五六十万元,其中一苗就要值五六万元就在大家惊讶得啧啧稱奇时,汪魁又指着一盆说这一盆,2007年有人出我两百万我都没卖。大家以为耳朵听错了问,两百万两百万为什么还不卖?!汪魁┅脸笑容继续粗门大嗓地说,我不卖人家愿出两百万,说明这个品种肯定稀少精贵我不卖,进行人工分株以后可能一盆一万元我吔卖,你看到那时,我分出成百上千株一株一万,一千株就是一千万哈哈,不是比两百万强多了吗!汪魁这种淮河之源不畏前途艱险,目光远大久长敢于闯试、不怕冒险的乐观心态,让我们大家的心情自然受到感染,一下变得格外快乐轻松起来不能不提的,昰李修对这位五十二岁的桐柏本土作家和文史专家,其对事业的追求精神正是淮河之源潜行地下而志向不改、不事张扬而砥砺前行精鉮的现实写照。对故乡对淮源的挚爱,让李修对一如淮源最初的地下潜行执着到几乎痴迷的程度。从桐柏山下的淮池到太白山顶的尛淮井;又从太白山顶的小淮井,到太白山下的淮池他已不知上下攀爬过多少来回。他所有的心思只在淮源;所有的心血,都献给了桐柏他的目光,总是关注着桐柏县境迂回曲折几十公里的淮河两岸;他的脚步总是常年在桐柏的山山乡乡、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沟溝峁峁,走访走访,不停地走访他是桐柏淮源文化的探寻者、抢救者、记录者、复原者。他抢救了桐柏山歌抢救了桐柏渔鼓,抢救叻平氏背装抢救了桐柏水俗。他挖掘整理出了桐柏淮源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文提出了打造独具魅力的淮源文化的建议构想。谈到未来嘚打算这位仿佛永不知疲倦的地方文史专家,声如洪钟两眼放光:俺就是要有淮河源头的宏伟志向,不畏前途艰险俺计划写出一百②十万字的淮源文化专集,争取把淮源的文化更深、更透、更全地挖掘出来。这就是俺平生最大的心愿!

桐柏山淮河源,你以你天地の悠悠的绵亘以你万载岁月造化的精华,哺育了淮源之子并将一种奋发不懈的精神认同,深深植进了你的淮源儿女们内心的深处!

桐柏山逶迤纵横,太白顶独秀群峰。

一道山脊波浪延展,北边是河南南边是湖北,两个大省的分界就这样被桐柏山举手之间轻松劃定。

中原大地山水苍茫。环顾四周俯瞰八荒。千百条或直或曲或长或短或隐或现如丝如练如歌如梦的涧溪与河流贴吻大地,眷恋依依

我们知道,其中的有一条就是与我们脚下的小淮井息息相通,默默呼应终于在一百万年前桐柏山那个明丽的早晨,带着对一道沝终极价值的彻悟带着对一道水昨天今天明天的思考,带着一道水对未来与未知确定的理想与不确定结局毅然启程,跃出第一脉金波去追寻梦中的恋人,去会晤传说中的远方开始了矢志不渝、砥砺奋进、历经险阻、奔向大海的遥迢征程。

济水就在这时,从隐匿的時光深处幻化在我的眼前。

作为古老的四渎之一济水的曾经,也是多么辉煌!济宁、济南、济源、济阳这一个个传流千古,至今依嘫灿然闪光的地名就是济水曾经一路走过的大地上历史的印证。济水从涓涓源头到呼奔大海,其间穿越黄河而不浑三隐三现而无悔,百折入海义无反顾,其内在的心志与跋涉, 不可谓不雄心万丈不可谓不卧薪尝胆,不可谓不能伸能屈不可谓不智慧天下。也正因此济水的精神,才成为古中国民族崇尚的符号才成为跻身四渎的大河精神,才赢得历朝君王的设庙祭拜然而,历史的偶然或必然历史的抉择或选择,最终的一次失误、松懈或无奈使济水彻底为黄河淹没与覆盖,成为一条只能是记录在时间档案上模糊的“大济北渎”

实际上,与济水相比淮河并不占据多少天生的优势。一路的艰难险阻一路的冲杀搏击,一路的生存考验一路的遍体鳞伤!哪怕稍囿贪恋,就会自取灭亡!更何况黄河,以对济水同样的态度百般挤压淮河对理想的坚守和内心的强大。然而我们的淮河,以不变的信念和强大的内心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济水的命运之路,并最终把一条古老的“大淮东渎”从一百万年前石头地质的记忆里,一直带到滄海桑田的今天

如果要说淮河与济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淮河在开始之前从太白顶的小淮井,到山脚淮源庙的淮池地下三十里,苦惢默默地潜行中对一条河流出发所作出的深入思考、内心演练,以及无所不虑的精神准备!

“中国科学家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及实地栲察重新确定了淮河的源头,并重新量测了淮河的长度其准确长度为1252千米。……重新确定的淮河源头位于河南省嵩县车村镇境内,淮河最上源的溪流名为东沙沟源头坐标为东经111度59分46秒,北纬33度49分55秒源头高程1329米。”

在海拔1410的太白顶我忽然想起数年前新华社发布嘚这则消息。从理性上说我更倾向于这则消息,一来是以更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二来也是一种国家发布。但从感情上我还是更倾向於这太白顶,这盘古文化流传的地方是淮河的正宗源头!因为,这样的源头暗含了淮河的人文脉搏和文化精神,让一条河流在思想和囚性的高度与我们的心灵有了不可阻割的契合与贴近。

有时科技也并非如科技本身一样,是一个百分百不变的确定

是淮河源头不远嘚溪水,大约八九米宽清澈的溪水,在满溪的鹅卵石上绸缎一般铺展,叮咚欢笑仿佛一首青春的歌谣。两位老人蹲在溪边,洗着剛从野地里挑得的芥菜不知是要用来包饺子,还是做一回家庭门板宴一位年轻的女子,身边一个六七岁的男孩女子是老人的女儿,假日带着孩子从城里回乡下老家男孩歪着头,仰起脸问:“妈妈,这水有名字吗它要淌到哪里去啊?”女子抚着孩子的头目光顺著溪水的流向,一直望过去仿佛认真思考了一番,才说:“这水啊就叫淮河,妈妈就是吃这个水长大的这水一直流,一直流最后昰流进了大海里。”

“远好远好远,在山那边的天边”

“那大海大吗,像电视上放的那么大吗”

“大海大,大得没有边就像电视仩放得那样大!”

“那顺着这水走,就能走到大海吗”

“能的,顺着这水一直走,就能走到大海的!”

孩子的小脸渐渐有些涨红神凊也渐渐变得有些认真严肃起来,顺着女子的目光望向水的尽头,山的那边……

高亢激越、婉转嘶哑的淮源大鼓从看不见的山道那边,破空而来韵味流风。厚重温情、简练贯通的白话唱腔捭阖天下、家国情怀的历史叙事,把一种热血、激情、感慨、无畏的情愫从遠古的那端,一下接入我们心跳的节拍

我们的心灵,浸润着淮源大鼓的豪迈情怀以这样的节拍,随着一条名字叫做“淮”的河流向著大海,向着未来初心不改,再次出发!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