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大战,二线城市抢人大战能抢得过一线城市吗

城市抢人大战:如果是你,愿意去二线城市还是一线城市?-投资圈
城市抢人大战:如果是你,愿意去二线城市还是一线城市?作者:投资圈 / 公众号:caijiback发表时间 : 来源:投资圈(ID:caijiback)综编一姐导读:时值毕业季,795万高校毕业生正在折木而栖。瞄准这些人才,各大城市特别是二线城市正在各施奇招。为了争夺人才,武汉也是拼了!8月26日下午,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在“第二批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武汉大学专场”上透露,武汉近期将推三大核心工程,助推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其中,武汉将鼓励企业探索用互联网思维开发人才住宅,争取让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房子。此外武汉将首先在全国放开无门槛大学生落户、率先出台大学生最低年薪标准。1多个城市出台政策抢人抢人!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中国的城市就像从互联网商业模式中得到灵感一样,开始使出洪荒之力“圈人”。加入这场人才争夺战中的,不光是二线城市,甚至还有不甘人后的三四线城市。城市又一轮抢人大战开启!送!送!送!送户口送钱送房租,要的就是你到我的碗里来!当然,现在社会,最重要的事人才,但最贵的事房子。所以,各大城市的招法,无一例外围绕房子在转。成都宣布,允许以5年前的价格买房!成都宣布“蓉漂计划”,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给每一位外地人才提供7天免费入住青年驿站;同时,给到成都工作的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租住由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满5年后可申请按入住时的市场价格购买。长沙宣布:对各类人才放松限购!在长沙工作、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或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人才,首套购房不受户籍、个税和社保存缴的限制。换句话说,你只要有专科(或者技师)以上学历,即便没有长沙户籍,稍加努力就可以获得在长沙买房的资格。南京市发布《人才安居办法》:力保16万人才安居乐业!南京这项政策,面向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和园区内新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人才,可以分别享受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公共租赁住房、购房补贴和租赁补贴五种待遇。数据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综合整理当然,一线城市也没闲着。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黄石、淮安6个城市明确被列为全国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城市。2光靠送钱送房送户口,能留住人?《中国青年报》做了一份调查,针对2002名刚毕业或未毕业的大学生,结果显示,在选择就业城市时,大学生最看重的因素是薪资水平(64.3%)、发展空间(59.3%)和城市大小(43.9%)。对于今年多个二线城市陆续发布的“抢人政策”,49.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有吸引力,44.8%的人认为一般。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不少高校毕业生对去二线城市仍然心存疑虑。那么,二线城市要做什么才能招揽更多的人才,以及留住那些已经“抢到手”的毕业生?先说毕业生最关心的薪资问题。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4届至2016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二线与一线城市工作的月收入均呈稳步增长趋势,但在二线城市就业的大学生月收入始终低于一线城市。对比租房、买房等生活成本,二线城市的收入略低也能说得通。不过,很多毕业生担心的是未来,五年后、十年后,自己的收入水平会像一线城市那样突飞猛进的增长吗?除此之外,二线城市想要留人,更关键的还是要提高自己在核心产业上的竞争力。智联招聘调查显示,毕业生期望就业的三大行业依次为,互联网、汽车制造、金融。就互联网行业来说,新兴的二线城市互联网行业发展并不充分。一家互联网招聘平台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在武汉进行招聘的互联网公司数量为1051家,南京有1041家;而北京有16200家,上海有8028家。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招聘的互联网公司数量,来源:简寻可以说二线城市产业基础并不完善,和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上,在一线城市工作不仅仅是打工赚钱那么简单,工作中看到的、学到的理念、技能都是最新的,甚至是超前的,人始终处在一种不断提高自己的状态。像是最近几年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手机叫车、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项目,除了杭州这个特例外,基本都是由一线城市传导至二线城市的。如果二线城市始终是跟随者的状态,会让很多毕业生觉得自己学不到新东西,很容易摸到职场天花板,并且在未来的竞争中落伍,这样自然也就很难留住人。对于年轻人来说,城市最珍贵的东西就是无限的可能性。硬实力和软环境之外,为人才提供足够的筑梦空间,给他们提供实现梦想的可能,这才是对人才最强的吸引。有很多人都曾感慨,在北京生活固然艰辛,但每天出门前,想到接下来的无限可能,一切也都值了。编剧柏邦妮也曾写到过:“北京这座城市给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可能性。当然,很多时候,可能仅仅是可能,这正是残酷之处。“因为有了无限种可能,所以很多人就有了无限种未来。就算这些可能最终没有变成现实,但是人在年轻时见过足够多的可能性,在他成熟时也能够更从容的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大城市拥有创造平台的能力、实现梦想的舞台、容纳生活的空间,这是对人才的最强吸引所以,前些年曾经一度流行“逃离北上广”,风潮过后,不少年轻人又选择“逃回北上广”。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小城市生活成本更低、物质回报也不错,非得去大城市“受罪”?其实,对于一些人来说,就是因为无法忍受小城市的安稳“杀死”了未来变化的可能。如果二线城市的生活只提供了“确定性”却没有什么“可能性”,一眼就能望到几年后甚至十几年后生活的模样,那么,曾经“逃离北上广”又“逃回北上广”的故事恐怕会再度上演。未来10年,或许会迎来二线城市崛起。部分二线城市比较▼无论是一线城市“赶人”,还是二线城市“抢人”,户口都不应该是最终的筹码,而应该是释放善意的绝佳渠道。所有的城市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和巨大的机会,能不能把握这些机会、应对这些挑战,不仅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对于一般个体而言,也意味着人生的不同走向。3如果是你,你是想远离家乡去一线城市打拼?还是留在家乡老婆孩子热炕头?问这个问题,相信大家心里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一姐精选了网络上的一个回答,希望能给正在返程途中或即将启程的你一些启发和思考。知乎用户@Giesen:中等资质,一激,一逼,方能有所成为什么选择离开家乡?我记得有一句话意思大概是“中等资质,一激,一逼,方能有所成” ,我在上海才第一次获得这样的感觉。我的家庭条件并不是特别好,高中毕业前因为家里的一些变故,在经济上确实有些困难。我父母都是非常基层的事业单位员工,两个人现在的收入加起来现在还不如我在上海的工资。以前在家乡的时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第一件是我读初中的时候,因为我母亲的老师,但是她自己的学校我都无法就读,所以父母为了我读初中的事操碎了心,最后在别人入学后的半个月我才去上学。第二件事是我高中的时候心脏有点异样,那时候想看病,不是认识的医生完全不敢看,七找八找拖熟人才找了一个可以信任的医生看了。在家乡,社会规则不明确,做事情都是以“人情为纽带”,我父亲是很老实的人,做了30多年的民警,还在基层做。我亲眼看过父亲为了求人办事,不能喝酒的父亲不得不喝到醉的可怕。我的母亲,在我高中的时候,因为我成绩好起来后,她的学校要求我回去她学校读书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当时我考进了全市最好的高中),我母亲拒绝后,学校取消了我母亲所有评优的机会。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能感受到,在一个你不能不靠所谓“关系”才能生存的环节,如果你没有一点权力,生活是多么的艰难。我的父母还算有份稳妥的工作,较好的社会地位,都不得不屈服于各种而样的潜规则下。但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他们今天还算勉强能帮到我的话,如果我还在这个地方,这些关系规则没有变化的话,那我的儿子,我的孙子,怎么办?我是一个人来的上海,我在上海没有任何亲戚,这四年所有的成就都是靠一个人努力而获得。我并不是说只有上海才能实现你的人生梦想。但如同前面的“中等资质,一激,一逼,方能成功”,在中国的环境下,上海给了我最好的机会去实践上面的话。作为一个从来不是尖子生,只是中上资质,家庭条件中等的孩子,如果我的努力不是放在上海,绝对不会有今天的回报。我第一次到上海,最吸引我的竟然是自动售货机。现在回想才明白之前没走出来之前视野是多么狭隘。在上海,我是第一次看到排队这种现象,第一次看到坐电梯有左行右立,第一次去医院看病完让我觉得医生可以信赖。我在上海的四年,我能看到喜欢的演唱会,能去看斯诺克大师赛,能参加各种大公司举办的活动,上海作为国际化城市提供了太多机会,只要你愿意去把握,就可能让你见识更多。在上海,我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到五百强工作,不用回答家乡为了一个所谓的公务员让父母甚至亲戚都操碎了心。在上海,我不用担心被出租车绕远路,甚至有司机走错路直接停表不再多计费。在上海,我可以通过自己,一步一步的去认识更多优秀的人,而不是靠关系去建立所谓的人脉。我又为什么不回去?你叫我回到家,每天和行尸走肉一样的上班,看别人的笑脸。虽然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除了每天的侃大山,我真不知道自己做过什么,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样一个人。很多人说,你拼死拼活,在上海当一个小白领,出入高级写字楼,赚着虽然有上万的收入,每天加班到很晚,还要挤地铁,还远远买不起房。为什么?我来告诉你为什么。我能够凭自己的努力挣钱,能够真真正正做点事,我起码不担心自己会饿死。我加班,起码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我是自己选择的路,再苦也会走完地铁虽然挤,但里面有一群和我一样为了梦想来上海拼搏的人。房价虽然高,但不要忘了,上海是全国过万收入平均年龄最小的城市。回家,我一个月拿个4000不愁吃喝,但我还要看人脸色,却要面对着8000 ,9000的房价。在上海,起码我现在不担心我买不起房,因为我相信我自己有实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投资圈综合自中国指数研究院官微、米宅米宅、功夫财经、叶檀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济网、财经内参、腾讯房产、华夏时报、中国青年报、知乎等&&&&想与投资一姐有更多交流,可添加微信:jinrong0852版权声明:“投资圈”所推送文章,使用图片,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值班编辑:王颗颗 jinrong0852】,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谢谢!投诉反馈邮箱:相关文章猜你喜欢格调集庐陵文峰滨城广电可可笑工坊今日城厢#统计代码二线城市“抢人才大战”白热化 背后根源是什么?_凤凰财经
二线城市“抢人才大战”白热化 背后根源是什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日,成都再次推出招揽人才的大招&&先落户后就业,同时,为了吸引外地人才,成都明确为求职外地本科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等。不仅成都,今年以来,越来越多城市加入了抢人才&
凤凰财经讯(记者杨芳)近日,成都再次推出招揽人才的大招&&先落户后就业,同时,为了吸引外地人才,成都明确为求职外地本科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等。不仅成都,今年以来,越来越多城市加入了抢人才&大战&中,上至各省市,下至各区县。二线城市人才争夺背后,是出于经济转型的自身需求,还是出于劳动力短缺的提前布局?二线&抢人才大战&今年以来,南京、武汉、西安、长沙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纷纷向毕业生抛出&送户口&、&送房补&、&免费租借办公区&等史无前例的新政。6月23日,武汉喊出&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并实行18项户口迁移政策调整,大学生落户几乎&零门槛&。6月29日,长沙提出五年吸引100万人才。西安也提出&五年投入38亿,引才育才100万&的目标。南京提出力保16万人才安居乐业,符合条件的六类人才,可以分别享受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公共租赁住房、购房补贴和租赁补贴五种待遇。除了二线城市,一些三四线城市也抛出了橄榄枝,比如浙江义乌市政府则最豪气,宣布&给钱、给奖励&,对入选&义乌英才&计划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社会事业发展紧缺人才,5年内分别给予最高5000万元、2000万元、400万元奖励,&砸锅卖铁也要把人才引进来&。 江苏镇江也提出了&金山英才&计划,其中针对顶尖人才,将一事一议,可给予1000万元左右的资金资助,特别突出的资助金额上不封顶。东莞发人才政策&红包&,本科以上最高可得4万元补贴对于很多毕业生都看重的户口问题,二线城市对本科毕业生落户几乎&零门槛&,成都、武汉、西安等地均打出史上最低省会城市落户门槛。资料图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795万人,较去年增加30万人,虽然人数一路上升,但从2010年开始,人口增长率下了一个台阶,增长率从过去平均两位数增长转为2%-5%的增长率。这个数据和整个中国人口结构数据变化也比较吻合,据齐鲁证券分析,2010年中国抚养比见底,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5达到9.97亿以后将停止增长,抚养比的拐点向劳动年龄人口拐点跨越的时间仅用了5年时间,劳动力不足,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北大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苏剑接受凤凰财经采访时表示,&二线城市&人才争夺战&反映了中国人口的深层次问题。中国现在已经陷入深度人口危机,劳动力跟不上,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保等都构成了强大压力。各个二线城市抢人,就反映了这一形势。应该说,这是迫不得已的做法,也是具有前瞻性的做法。&上海社科院人口学教授、原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委员梁中堂认为,这些城市争夺人才可能和城市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标志着城市步入高维竞争,从拼产业、拼招商、拼优惠政策跨入到拼人才的阶段,而且是毕业生为主体的高端人才。这些优惠的政策对过去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户籍管理、人口管理等有很大的冲击,和人口实际情况况可能关系不大。《大国空巢》作者、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员易富贤认为年轻劳动力是经济的主体,人口流动其实是经济实力的流动。过去几十年,大城市在高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源源不断的年轻劳动力的涌入。而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的流动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2016年流动人口又比上年末又减少了171万人。流动人口的减少或加剧了二线城市抢人才的紧迫感。易富贤对凤凰财经表示,中国过去将各类资源(经济、交通、教育、文化等)都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倾斜,导致年轻人口过度涌入一线城市。现在武汉、西安等二线城市又出现优惠政策吸引人口,又会导致人口流入这些城市。大城市靠吸引全国的年轻劳动力维持着经济繁荣,但是也加重了城市病: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飙升。京沪落户政策持续收紧与二线城市的&积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京沪落户政策持续收紧。从2014年起,落户北京的&进京指标&呈逐步趋紧态势。2015年北京市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引进指标不超过9000人,&2016年只减不增&。虽然2017年进京名额尚未公布,北京官方最新表态,北京将坚持&两严控一支持&引进毕业生,即按照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对落户指标实施&总量封顶&。今年外地生源进京落户指标将不超过9000人。上海也在严控人口,自2015年起,上海的流入人口持续转负。而今年外地流入、无户籍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3万人。广州提出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以内。苏剑认为,&北上广严控人口甚至赶人口是错误和短视的做法。这些城市把城市病问题部分归结于外来人口过多,但却忽视了两个问题。第一,外来人口为增强一线城市的活力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减少这类劳动力的供给,反而提高了用工成本,抑制了经济的活力。第二,对中国人口的未来走势估计严重不足,以为中国的劳动力会继续充裕。实际上,随着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人口净流入将迅速下降。&针对未来的人口结构失衡问题,苏剑建议,赶紧彻底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并大力鼓励生育,切断人口结构恶化的根源;适应新的人口局面,调整产业结构、生产技术安排、设法提高生产效率等。易富贤认为一二线城市不应该吸引人口了,而应该辐射三、四线城市。应该改善三、四线城市的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各类资源也不能再集中在大城市,而是应该向中小城市倾斜,让人口尽量就近城镇化,可以发展地方经济,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也提高了劳动力自身的心理安全度,更重要是,还可以提高生育率。
[责任编辑:杨芳 PF057]
责任编辑:杨芳 PF05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7572
播放数:3572
播放数:7659
播放数:5808920二线城市开启“抢人大战” 求贤容易留贤难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二线城市开启“抢人大战” 求贤容易留贤难
  本报记者 张毅报道
  到底是“漂”往北上广深还是留守家园?进入火热七月后,这一难题再次出现在795万高校毕业生面前。  与落户指标日益紧缩的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相比,近来热门二线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可谓频频加码,不断开价“抢人”。各地为高校毕业生开具的优惠条件包括:就业创业激励、宽松的落户政策、优惠的住房政策、现金补助等。简而言之就是,给钱、给房、给工作、给户口。  譬如:6月23日,武汉喊出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的口号;6月29日,长沙提出五年吸引100万人才的目标,西安也提出“五年投入38亿,引才育才100万”的任务;7月2日,成都表示将大力实施“蓉漂”计划,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制度等。  人才争夺:条件诱人  随着一线城市落户指标的收紧、生活成本的暴涨,“逃离北上广”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成为热门话题,而就在人们纠结去留的时候,不少发展较快的二线城市,即舆论所指的“新一线城市”,已经伺机推出了诸多吸引人才进入和留驻的政策,人才抢夺大战,一触即发。  记者梳理发现,为了减轻优秀毕业生的住房压力,多地都发布了现金补贴优惠政策。  比如:对新落户并在长沙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不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除了毕业生,凡是重点人才,杭州、南京以及无锡更不惜重金,对于顶尖人才和团队的资助高达亿元。  能否在就业城市落户,一直是不少毕业生选择工作和城市的重要考虑因素。而为了留住人才,武汉今年5月实施了“户籍新政”,调整了18项户口迁移政策,大学生落户几乎“零门槛”;南京在4月发布了《人才安居办法》,出台住房新政,提出力保16万人才安居乐业,主要面向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和园区内新就业人员。此外,西安、长沙、郑州都有类似宽松的落户政策。  对此,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认为,目前不少二线城市正在迎来发展的新机遇,这为它们释放“政策大礼包”增加了底气。  任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东部沿海地带的部分产业正在向中西部二线城市转移,而“一带一路”的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的扩展也为这些城市带来了发展机遇,种种契机之下,不少二线城市的就业需求得以增加,此时大力引进人才适时且必要。  另一方面,人才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任何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驱动,城市想要跻身一线就必须有足够的人才促进城市发展。”中研普华研究员揭小兰针对各地频频发布“抢人”政策现象,发表观点称,人是城市发展的基石,人才是城市进步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人才资源多集中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想要让城市更加发展,势必需要加大政策吸引,引进大量人才共建城市。  一线城市:落户指标日益紧缩  二线城市如此虎视眈眈,“抢人”效果又如何呢?  记者梳理发现,以武汉为例,近年来武汉在吸纳人才方面不遗余力,2009年至2016年期间武汉人口净流入量快速增长,从2009年的74.45万人增至万人。2016年净流入人口约为2009年的3倍有余。  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线城市近两年正在严控人口。2016年北京的常住外来人口减少了15.1万,这是18年来北京首次出现外来人口减少;而上海的外来人口则已经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  “我在这儿呆了两三年了,虽然薪资水平还不错,但是在这儿没有户口没有房子,肯定没办法扎根。再干两年,就回家。”在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程序员陈昊(化名)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陈昊虽然专业技术出众,但因为是专科毕业,在老家合肥一直难以找到心仪工作。“北京互联网企业众多,工作相对好找,薪资水平也比老家高。”陈昊坦言,北京无论是资源还是机会都比普通城市要多,但是想成为“北京人”,实在太难。  “大学期间想过去大城市闯一闯,可是后来看过太多关于‘北漂’‘港漂’跨城上班的新闻,有点难以接受。大城市难上户口,买不起房子,生活成本也居高不下,何必‘自讨苦吃’呢?更何况,二线城市发展潜力巨大,留下来和家乡一起成长也挺好的。”刚刚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的郭怡(化名)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不得不说,在一线城市落户指标日益紧缩,二线城市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不少毕业生或优秀人才,对于北上广的执着已不胜从前。  智联招聘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提供的报告数据显示,由于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和快速增长的就业机会,包括成都、杭州、武汉等发展较快的二线城市,即新一线城市,展现出了对大学生就业更加包容、接纳的一面,目前已经超越一线城市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就业区域。  从数据看,2017年应届毕业生中希望到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达到37.5%,高于希望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29.9%。与此同时,愿意在二线城市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也上涨到21.3%。  毕业生:更看重发展空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前毕业生对于就业城市的选择不再囿于北上广。但上述报告也指出,虽然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期望最高,但考虑到实际的就业和发展机会,一线城市仍然是大多数毕业生的最终选择。  事实上,目前在高新产业上,一线城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确实具有领先优势。除此,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就业选择多”“个人发展前景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资源密集”“人际关系较为简单”等都是毕业生选择一线城市作为就业地的重要参考因素。  “东部一线城市和城市群地带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创造了更大的就业机会和空间,未来仍会是我国吸纳人口集中的重要地区。”任远直言。  同样是今年毕业的王瑶(化名),就读于北京某211高校,她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虽然在北京发展会有很多困难,但是北京有相对公平的工作环境,只要有才能,发展和晋升都是相对透明的。  王瑶对记者表示,自己并非大城市出身且家境一般,那些家乡的同学朋友,经常需要“门路”才能办事、找工作。虽然在北京生活不容易,但是有很多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我很享受和大家一起奋斗的感觉”。  提及目前有很多城市对毕业生释放的“政策大礼包”,王瑶则说:“听起来是挺诱人的,但是我依然觉得,一线城市各行业发展成熟,对于个人发展来说应该更具备上升空间。”  二线城市:拿什么挽留人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与一线城市人才“不请自来”相比,二线城市吸引人才,算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那么,二线城市不断开价“抢人”之后,到底能否长久实现人才留驻呢?以往也有不少“逃离北上广”后,又重回一线城市的例子。二线城市到底该拿什么来挽留人才?  杭州考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辉认为,目前一线城市的产业布局和人才资源过度集中,通过二线城市的利好政策吸引人才回流,想法是好的。但是如果只是临时性地给予补贴,并不能长久留住人才。  任远认同表示,从各地发布的优惠政策看,二线城市为了吸引人才到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了人才收入回报的预期,这将鼓励人才和劳动力的转移。但人才留驻二线城市的长期效果在于,是否能形成人才和劳动力稳定的收入预期,以及提供长远的发展机会。  “二线城市人才争夺战中诸如落户、租房、买房等‘政策大礼包’,仅仅只能把人吸引来,至于能不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则需要综合考量城市环境、行政效能、教育卫生水平、产业结构等等复杂因素。”揭小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因此各地政府引进人才的同时,应该把重心放到产业规划和公共服务建设的发展上来。  首先是推进城市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在业内人士看来,人才是否能留住,与城市自身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和配置等战略问题紧密相关。目前,很多二线城市的产业结构仍待优化,这不仅会制约城市发展,也让人才的就业选择受到较大局限。  以互联网行业为例,记者梳理发现,去年全国互联网行业企业平均招聘薪酬为9495元,在所有行业类别中处于领先地位。但从薪酬的地域分布上看,北京地区的互联网企业招聘薪酬平均为13737元,成都为8374元,长沙则为7526元。薪酬待遇的差异,反映了地区之间产业发展的不同程度,也更容易吸引人才前往行业发展完善、待遇优厚的地区。  与此同时,应该加快公共服务资源的建设。张明辉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如果说目前二线城市推出的“给钱、给房、给户口”政策在“抢人”阶段是积极有效的,那么待这批毕业生有了孩子,其子女的入学、就医事宜该如何保障?这需要二线城市长久关注和发力解决。不该让公共服务领域的滞后,成为人才二次流失的原因。  “应该用完善的公共服务来节约人才的时间成本;用多元化的产业来增加人才的选择机会;用公正高效的政府行政能力来减轻人才的公平忧虑;用安全放心的法治环境和空气环境来强化人才的居住信心。只有这样,人才才会‘不请自来’,才能有真正的获得感,才会长久留下来。”揭小兰对记者总结说道。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线城市抢人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