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大撤退百度云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希特勒下令停止前进吗?

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德军为什么突然停止进攻_百度知道
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德军为什么突然停止进攻
在当时的情况下,德军完全有能力全歼英法联军,但德军指挥官却下令停止进攻,让装甲部队进行休整,却给了英法联军以喘息的机会,致使敦刻尔克大撤退成功解救33万多人,成为日后反法西斯的中坚力量。
我有更好的答案
政治学家和部分历史学家观点认为,希特勒允许英国撤军是为了在同英国的谈判中获得更好话语权,同时而在执行对苏作战的“巴巴罗萨”计划前得到英国支持,避免两线作战。还有军事学家观点表示,德军的实际情况导致停止进攻,德军已连续作战两周而没有进行任何休整,装甲部队行进之迅速超过预期,大大领先步兵和补给部队,已出现燃料和弹药短缺。不止如此,就在先头部队前方25公里的敦刻尔克地区,其地面条件并不适合坦克的行动,那里的沼泽和沟渠早在一战时就给德国军队带来过麻烦。日,英国在敦刻尔克开展历史最著名的军事撤退行动,9天内将34万士兵从法国海岸撤退到英国,堪称奇迹。二战前,英法对纳粹德国施行绥靖政策,放任纳粹德国在欧洲为非作歹。纳粹德国接连完成了以下军事行为:重振军备、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吞并奥地利、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希特勒似乎习惯了英法对他的姑息,下一步准备入侵波兰的他,自然也希望英法放手不管。但1939年9月入侵波兰后,英国还是对纳粹德国发出了最后通牒——尽管希特勒表达了波兰是他最后的领土要求。所以当听完英国的最后通牒,希特勒坐着一动不动,沉寂了“像100年一样长”的时间,然后望向他的外交部长狠狠地说:“现在怎么办?”要知道20多年前的一战,德国就是因为错估了英国的反应,造成了后来的不利局面。但实际上希特勒不需要这么悲观,至少暂时是这样。宣战后的英法在西线并未主动攻击德国,法军守在马其诺防线后面,白白等着德国打败波兰掉转头来。
当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德军最近的坦克离这个港口仅10英里,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希特勒的这一命令使德军坦克部队的将领们大惑不解,古德里安更是仰天长叹。敦刻尔克唾手可得,却被命令停止前进!而德军空军却在进攻。被这一命令后来引起了的争论,被很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是希特勒独断专行干涉军事指挥的一个愚蠢的命令。实际上,希特勒的这一命令是有他的考虑,而且不能完全归结为他一人的责任。首先是在法国北部的战事明朗后,德军需要为下一步作战行动保存装甲部队实力。加上戈林向希特勒保证空军可以消灭敦刻尔克的联军。敦刻尔克地势遍地沼泽和低洼,不利装甲部队前进,没有必要让装甲部队遭受损失。德军总司令部曾计划由B集团军群统一完成最后包围的作战。其次联军零碎的反击虽然效果不大,但是加重了部分德军高级指挥官对装甲部队损耗的担心,因为快速突进的装甲部队使步兵部队落后很远。希特勒在走访了A集团军群司令部后,认为有必要让突前的装甲部队停止前进,阻挡敌军突围。同时德国空军司令戈林保证空军可以担当消灭包围圈中联军的任务。另一个可能也被认为是促成希特勒下达命令的原因,担心装甲部队受困于敦克尔克外围的河道纵横的地带陷入阵地战,无法快速阻截英法部队的撤退。此外,也有人认为希特勒有政治上的打算,让一部分英军撤回英国,政治上有助于与英国媾和。包括前线装甲部队指挥官的一些人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应该继续前进。  这个命令执行的结果是,英法联军在当面的德军B集团军群的压迫下向敦刻尔克撤退,而截断他们退路的A集团军群距离敦刻尔克更近,却在敦刻尔克以西的运河地区停止进攻,并没有集结兵力沿著海岸包抄,这给了英法联军一个机会。现在联军在为生存而战斗,加强了敦刻尔克接近地的防御阵地。虽然5月27日德军装甲部队为阻止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而恢复攻势,但他们面临敌人有组织的防线而无法突破。英法联军成功地延迟了德军进攻,并且为部队撤离敦刻尔克赢得更多时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德军当时的空军司令是格林,与希特勒关系很铁,面对可以围歼盟军的机会,希特勒准备把这个功劳让格林获取,于是下令陆军休整,空军进行轰炸,由于海滩的地形地貌,导致飞机轰炸效果很不理想,从而导致盟军保存了实力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为什么敦刻尔克大撤退能够成功?当时希特勒为什么不命令军队进攻?详细易懂的解答不要复制。_百度知道
为什么敦刻尔克大撤退能够成功?当时希特勒为什么不命令军队进攻?详细易懂的解答不要复制。
我有更好的答案
希特勒希望和英国达成某种协议,承认德国对欧洲的支配地位,最好是英国人体面的投降,让德国在攻打苏联时没有后顾之忧。
采纳率:1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希特勒为什么突然宣布坦克部队停止追击?_百度知道
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希特勒为什么突然宣布坦克部队停止追击?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是一个目前有很多说法,争议也很大的问题。通常的说法有3种,1,希特勒轻信了戈林关于空军即可消灭盟军的说法。但是我认为意希特勒的判断力,以他对戈林喜欢吹嘘的个性的了解,还有就是希氏身为步兵出身对最后还需陆军出马才能最后解决对手的基本常识的掌握等几点来判断,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希特勒不会因此下令的。2,希特勒始终幻想和英国实现英德和解,不想逼英国太迫,更不想因为歼灭30万英国远征军而和英国结下死仇,因而故意放英国一马。我认为这一点也说不通。谁都知道,只有让对手输光了本钱,才可以让他认输,靠放对方一马是不可能使他感恩戴德而坐到谈判桌前来的。3,德国装甲突击部队经过长时间不间断地突击,已经是强弩之末,不得不停下来整补,希特勒下令纯属是迫于现实的无奈之举。我认为这种说法还是可信的。德国2005在德国电视二台(ZDF)为了纪念二战结束60周年播放了一系列电视记录专题片。其中在谈到敦刻尔克时,引用了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和龙德斯泰特等人的回忆录,约德尔的战时日志,以及德国总参谋部的文件。这些都证明,德国突击部队高速不间断地进攻,战线拉得太长,后勤补给跟不上,有的坦克师只剩下不到40辆坦克还可以开动。特别是南线法军向德军侧翼,尤其是向色当,梅斯方向的反击力度越来越来强,给德军造成很大的威胁。本来希特勒寄希望于可以一鼓作气地攻进港口把盟军撵下大海。可是在敦刻尔克外围没能突破法军的防御而陷在的沙地里。所以希特勒在很多将领的再三强烈要求下斟酌再三终于下令停止进攻。其实下令让空军接手不仅是给老朋友戈林和空军一个面子,搞一下军种平衡,而且可以骚扰延缓盟军从海上撤离的进度,希特勒压根也没指望可以仅靠空军就能把这三十多万盟军给收拾了。只是他和整个德军统帅部都没有想到英国的动员能力如此之强,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就把33万人接运出去,也过于轻视了在敦刻尔克外围防御掩护的8万法军的抵抗是如此强烈。战后当初那些曾经强烈请求希特勒下令停止的德军将领,特别是古德里安等都缄口不提自己当年的行为而一股脑吧这个责任推给了希特勒。我认为德国纪录片的观点是真实可信的,也算还了希特勒一个公道。
采纳率:46%
目前尚有争议不过比较可信的是由于陆军在西线战事进展神速,远远超过了希特勒的预期,只是希特勒对陆军的战报持有怀疑的态度。而元戈林眼红轮陆军的战果,想要空军来分一杯羹,继而向希特勒建议,认为残存在敦刻尔克地区的军队只需要空军就可以解决,而陆军则暂时的在原地停止,或者准备直接南下进攻法国本土。于是大好的时机就被耗费掉了...
当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德军最近的坦克离这个港口仅10英里,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希特勒的这一命令使德军坦克部队的将领们大惑不解,古德里安更是仰天长叹。敦刻尔克唾手可得,却被命令停止前进!而德军空军却在进攻。被这一命令后来引起了的争论,被很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是希特勒独断专行干涉军事指挥的一个愚蠢的命令。实际上,希特勒的这一命令是有他的考虑,而且不能完全归结为他一人的责任。首先是在法国北部的战事明朗后,德军需要为下一步作战行动保存装甲部队实力。加上戈林向希特勒保证空军可以消灭敦刻尔克的联军。敦刻尔克地势遍地沼泽和低洼,不利装甲部队前进,没有必要让装甲部队遭受损失。德军总司令部曾计划由B集团军群统一完成最后包围的作战。其次联军零碎的反击虽然效果不大,但是加重了部分德军高级指挥官对装甲部队损耗的担心,因为快速突进的装甲部队使步兵部队落后很远。希特勒在走访了A集团军群司令部后,认为有必要让突前的装甲部队停止前进,阻挡敌军突围。同时德国空军司令戈林保证空军可以担当消灭包围圈中联军的任务。另一个可能也被认为是促成希特勒下达命令的原因,担心装甲部队受困于敦克尔克外围的河道纵横的地带陷入阵地战,无法快速阻截英法部队的撤退。此外,也有人认为希特勒有政治上的打算,让一部分英军撤回英国,政治上有助于与英国媾和。包括前线装甲部队指挥官的一些人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应该继续前进。
这个命令执行的结果是,英法联军在当面的德军B集团军群的压迫下向敦刻尔克撤退,而截断他们退路的A集团军群距离敦刻尔克更近,却在敦刻尔克以西的运河地区停止进攻,并没有集结兵力沿著海岸包抄,这给了英法联军一个机会。现在联军在为生存而战斗,加强了敦刻尔克接近地的防御阵地。虽然5月27日德军装甲部队为阻止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而恢复攻势,但他们面临敌人有组织的防线而无法突破。英法联军成功地延迟了德军进攻,并且为部队撤离敦刻尔克赢得更多时间。
当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德军最近的坦克离这个港口仅10英里,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希特勒的这一命令使德军坦克部队的将领们大惑不解,古德里安更是仰天长叹。敦刻尔克唾手可得,却被命令停止前进!而德军空军却在进攻。被这一命令后来引起了的争论,被很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是希特勒独断专行干涉军事指挥的一个愚蠢的命令。实际上,希特勒的这一命令是有他的考虑,而且不能完全归结为他一人的责任。首先是在法国北部的战事明朗后,德军需要为下一步作战行动保存装甲部队实力。加上戈林向希特勒保证空军可以消灭敦刻尔克的联军。敦刻尔克地势遍地沼泽和低洼,不利装甲部队前进,没有必要让装甲部队遭受损失。德军总司令部曾计划由B集团军群统一完成最后包围的作战。其次联军零碎的反击虽然效果不大,但是加重了部分德军高级指挥官对装甲部队损耗的担心,因为快速突进的装甲部队使步兵部队落后很远。希特勒在走访了A集团军群司令部后,认为有必要让突前的装甲部队停止前进,阻挡敌军突围。同时德国空军司令戈林保证空军可以担当消灭包围圈中联军的任务。另一个可能也被认为是促成希特勒下达命令的原因,担心装甲部队受困于敦克尔克外围的河道纵横的地带陷入阵地战,无法快速阻截英法部队的撤退。此外,也有人认为希特勒有政治上的打算,让一部分英军撤回英国,政治上有助于与英国媾和。包括前线装甲部队指挥官的一些人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应该继续前进。
这个命令执行的结果是,英法联军在当面的德军B集团军群的压迫下向敦刻尔克撤退,而截断他们退路的A集团军群距离敦刻尔克更近,却在敦刻尔克以西的运河地区停止进攻,并没有集结兵力沿著海岸包抄,这给了英法联军一个机会。现在联军在为生存而战斗,加强了敦刻尔克接近地的防御阵地。虽然5月27日德军装甲部队为阻止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而恢复攻势,但他们面临敌人有组织的防线而无法突破。英法联军成功地延迟了德军进攻,并且为部队撤离敦刻尔克赢得更多时间。
德意志大楼的文件掏出,希的地图上敦克地区写的是沼泽地N多!希怕坦克陷入才中指
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文:Battle of Dunkirk法文:Bataille de Dunkerque概述
敦刻尔克大撤退(代号:发电机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1940年5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进行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最终英国仍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大量的部队。
这次大规模的撤退行动虽然成功的挽救大量的人力,可是英国派驻在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英国本土地面防卫发生严重的问题。历史背景
日凌晨,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9月3日,英国和法国被迫对德国宣战。但实际上英法联军只是躲在马奇诺防线后,没有对波兰进行有效的军事支援。9月27日,德军占领华沙,波兰完全沦陷。在此其间,英法两国只对德国对外交上予以谴责。这一期间被德国人称为“假战”或“奇怪的战争”。 日清晨,德军136个师在3000多辆坦克引导下,绕过马奇诺防线以A、B两个集团军群进攻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等国。德军的主攻方向选在左翼的A集团军群,指挥强大的装甲部队,在马其诺防线的北端——曾被视为是坦克无法通过的崎岖而森林密布的阿登山区发动进攻。这让向比利时进军迎战德军右翼B集团军群的英法联军大失所料,仅十多天时间,德国装甲部队就横贯法国大陆,直插英吉利海峡岸边。北部的联军事实上已经被包围在法国北部的佛兰德地区。5月27日比利时军队投降,40万英法联军开始全部集中向敦刻尔克撤退。西面的英吉利海峡成为联军绝处逢生的惟一希望。关于“停止前进”的争论
当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德军最近的坦克离这个港口仅10英里,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希特勒的这一命令使德军坦克部队的将领们大惑不解,古德里安更是仰天长叹。敦刻尔克唾手可得,却被命令停止前进!而德军空军却在进攻。被这一命令后来引起了的争论,被很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是希特勒独断专行干涉军事指挥的一个愚蠢的命令。实际上,希特勒的这一命令是有他的考虑,而且不能完全归结为他一人的责任。首先是在法国北部的战事明朗后,德军需要为下一步作战行动保存装甲部队实力。加上戈林向希特勒保证空军可以消灭敦刻尔克的联军。敦刻尔克地势遍地沼泽和低洼,不利装甲部队前进,没有必要让装甲部队遭受损失。德军总司令部曾计划由B集团军群统一完成最后包围的作战。其次联军零碎的反击虽然效果不大,但是加重了部分德军高级指挥官对装甲部队损耗的担心,因为快速突进的装甲部队使步兵部队落后很远。希特勒在走访了A集团军群司令部后,认为有必要让突前的装甲部队停止前进,阻挡敌军突围。同时德国空军司令戈林保证空军可以担当消灭包围圈中联军的任务。另一个可能也被认为是促成希特勒下达命令的原因,担心装甲部队受困于敦克尔克外围的河道纵横的地带陷入阵地战,无法快速阻截英法部队的撤退。此外,也有人认为希特勒有政治上的打算,让一部分英军撤回英国,政治上有助于与英国媾和。包括前线装甲部队指挥官的一些人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应该继续前进。
这个命令执行的结果是,英法联军在当面的德军B集团军群的压迫下向敦刻尔克撤退,而截断他们退路的A集团军群距离敦刻尔克更近,却在敦刻尔克以西的运河地区停止进攻,并没有集结兵力沿著海岸包抄,这给了英法联军一个机会。现在联军在为生存而战斗,加强了敦刻尔克接近地的防御阵地。虽然5月27日德军装甲部队为阻止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而恢复攻势,但他们面临敌人有组织的防线而无法突破。英法联军成功地延迟了德军进攻,并且为部队撤离敦刻尔克赢得更多时间。战役过程
5月20日,德军装甲部队切断了的英法联军与其南翼法军的联系,英法联军三个集团军约四十个师被包围在法、比边境的佛兰德地区。随后德军抵达英吉利海峡沿岸,联军被压缩在宽50公里的敦刻尔克周边滨海地区。 早在5月20日英国远征军司令戈特勋爵开始提出撤退的可能性。英国开始准备从海上撤退,由海军制定组织撤退的计划,希望每天能撤退一万人。
等待撤退的英法联军5月26日英国海军下令代号为“发电机”的撤退行动。 德国空军猛烈轰炸敦刻尔克,将港口炸成废墟,阻止联军撤退,英国海军军舰由于吃水深,无法靠近海滩,撤退速度较慢,5月27日只撤出了七千多人。 英国政府呼吁平民提供任何可用的船只,调集了所有能抽调的军舰和民船,无数业余水手和私人船主也应召而来,他们驾着驳船、货轮、汽艇、渔船,甚至花花绿绿的游艇,甚至内河船只。冒着德国飞机、潜艇和大炮的打击,往返穿梭于海峡之间,将一批批联军官兵送回到英国本土。英军使用地面、海上和空中的一切力量来支援这一后撤行动, 5月28日敦刻尔克地区恶劣的天气,阻止了德军空袭,近一万七千人得以撤离。 撤退开始后,德军加强地面进攻,并从空中和海上攻击英法运输船队。英军竭尽全力地坚守其东、西侧战线,以保持向海峡沿岸撤退的通道,并加紧部队登船工作,各式各样的小船充当摆渡,还将卡车沉入海中,作为海滩延伸入海的登船栈桥。德军投掷的炸弹在海边沙滩上爆炸威力大减。5月29日撤出四万七千人。 5月30日雾气导致能见度降低再次阻止了德军空袭,联军撤出五万多人。5月31日撤退人数达到六万八千。 敦刻尔克的包围圈逐步缩小,但德军无法阻止联军从海上撤走部队。英国空军为了掩护地面撤退,总共出动2739架次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平均每天出动300架次,有力抗击了德军空袭。 尽管在德国空军的攻击下损失惨重,6月1日仍有六万多人撤出。 由于德军空袭和逼近敦刻尔克海滩的炮火,6月2日开始撤退利用夜间进行。其后三天联军利用暗夜的掩护每天将二万六千人撤往英国。 6月4日德军攻克敦刻尔克,担任后卫来不及撤离的法国军队四万人被俘。
撤退从5月26日开始进行,至6月4日结束,共历时9天。此次撤军共有338226人从敦刻尔克撤到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同时动用各种舰船861艘,其中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短短10天时间,这支前所未有的“敦刻尔克舰队”把34万大军从死亡陷阱中拯救出来,为盟军日后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损失统计
被德国俘虏的英法联军士兵在撤退中英法联军重装备全部丢弃,撤回英国本地后,英法联军只剩步枪和数百挺机枪等轻武器,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英法联军共丢弃了1200门大炮、750门高射炮、500门反坦克炮、6.3万辆汽车、7.5万辆摩托车、700辆坦克、2.1万挺机枪、6400支反坦克枪以及50万吨军需物资。英法联军有4万余人被俘,还有2.8万余人死伤。在撤退过程中,共出动861艘各型船,有226艘英国船和17艘法国船被德军炮火击沉。英国空军在掩护撤退过程中总共出动2739架次,损失飞机106架,英军战斗机和地面高射炮火击落德机约140架。 一艘名为“兰开斯特里亚号”豪华邮轮,被征用为撤退军事运输船,被德军炸沉,死亡至少3500名英军士兵。这次海难事故比“泰坦尼克号”死亡人数还多。英国政府事后一直封锁信息,近年才得解密。
敦刻尔克撤退结束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就在下议院发表演讲:
我们必须极其小心,不要把这次撤退蒙上胜利的色彩,战争不是靠撤退来取胜的。……德国人拼命想击沉海面上数千艘满载战士的船只,但他们被击退了,他们遭到了挫败,我们撤出了远征军!……
他说明了英国将决心继续战斗:
欧洲大片的土地和许多古老著名的国家,即使已经陷入或可能陷入秘密警察和纳粹统治的种种罪恶机关的魔掌,我们也毫不动摇,毫不气馁。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战,我们将具有愈来愈大的信心和愈来愈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我们的岛屿。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即使这个岛屿或它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入饥饿之中,这是我一分钟也没有相信过的,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仍要英国舰队的武装保护之下,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用它全部的力量和能力,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意义
敦刻尔克大撤退,从5月26日至6月4日历时九天,实际上是5月26日、6月2日和3日共三个晚上,5月27日至6月1日共五个全天,总共有338226人撤回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但这些部队撤离时将重装备全部丢弃,带回英国只不过随身的步枪和数百挺机枪而已,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英法联军共丢弃了1200门大炮、750门高射炮、500门反坦克炮、6.3万辆汽车、7.5万辆摩托车、700辆坦克、2.1万挺机枪、6400支反坦克枪以及50万吨军需物资。
在撤退中,英法联军有4万余人被俘,还有2.8万余人死伤,这些伤亡人员中,有的是在抗击德军进攻坚守至关重要的防线时战死的,有的是在海滩等待上船时丧生在德军空袭和炮火下,还有的是在海上随着被德军击沉的船只而葬身大海。撤退中的联军
英国共动员了861艘各型船只投入撤退,有226艘英国船和17艘法国船被德军击沉。
英国空军为了掩护撤退,总共出动2739架次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平均每天出动300架次,有力抗击了德军空袭,英军损失飞机106架,英军战斗机和地面高射炮火击落德机约140架。
在德军地空火力猛烈轰击下,英法联军仍撤出了33.8万余人,被誉为“敦刻尔克奇迹”!这一奇迹的产生原因主要有:
在撤退的这几天中,敦刻尔克地区大多是阴雨天,大雾、小雨以及弥漫的硝烟,使得德国空军只在5月27日、5月29日下午和6月1日,进行了两天半的大规模轰炸,其余时间里,要么是3、5架飞机的小编队扰乱性空袭,要么干脆是没有出动。而海面上,素以风大浪高著称的英吉利海峡在这几天中,出人意料的是风平浪静,使英国很多内河船只都能加入到撤退中,发挥了不小作用。
敦刻尔克松软的沙滩,德军飞机投下的炸弹,弹片难以有效散飞,杀伤力大大减低。
首先是后卫部队英勇抗击着德军的进攻,掩护主力撤退,特别是最后的后卫部队法军第1集团军,在明知自己已难以脱身的情况下,依然拼死战斗,守住了阵地;英国空军的飞行员竭尽所能,为部队提供掩护,有的飞行员一天出动三四次,使敦刻尔克海滩上空自始至终都有英军飞机,给予来袭德机以沉重打击;撤退部队的官兵,在等待上船和登船的时间里,保持了严格的组织纪律,秩序井然,没有发生争先恐后的混乱,使整个撤退过程非常顺利;撤退的组织者,那些海军军官以杰出的组织才能,统筹协调数以百计的各种船只,利用一切方法和器材,将33.8万人安全撤回英国。
如果,英国远征军主力无法撤回英国,对于英国而言,如此惨重的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尽管英军失去了大量的装备和军需物资,但保留下一批经过战争考验的官兵,为以后的战争保留了一大批具有战斗经验的官兵,这些回到英国的官兵,绝大部分都成为日后反攻的骨干力量。敦刻尔克的意义就在于,英国保留了继续坚持战争的最珍贵的有生力量。正如丘吉尔在6月4日向议会报告敦刻尔克撤退时所说:“我们挫败了德国消灭远征军的企图,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
英国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亨利·莫尔指出,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这绝不是一场奇耻大辱的败退。美国军事历史学家则把敦刻尔克撤退列为二次世界大战最著名战役之首。而纳粹德国陆军上将蒂佩尔斯基在战后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写到:“英国人完全有理由为他们完成的事业感到自豪!”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建起了一座纪念碑,以纪念在这场史诗般的大撤退中英勇献身的英法联军阵亡将士。这是后人对于那些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将士的敬意!
其他9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的英雄,奇迹并不是只靠希特勒的愚蠢
  摘要:2017年的军事大片《敦刻尔克》引燃了军迷对二战期间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热情,在短短十天时间里,三十多万英法军队从德军的重围中撤回英国,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不少人认为这主要是希特勒命令德军装甲部队停止前进,才给了英法军队一条生路,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图1:2017年军事大片《敦刻尔克》引燃了军迷对二战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热情
  希特勒最大的失误
  日,德军投入了136个师,3000多辆坦克向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等西欧国家发起了闪击战,尽管当时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总共拥有147个师,坦克数量也并不比德军少,但德军以主力从马奇诺防线的北端,被认为坦克和大兵团无法通过的阿登山区发动进攻,仅仅十一天,德军装甲部队就横扫法国大陆,一路打到了英吉利海峡。法国北部的英法联军实际上已经被合围,40万英法联军被迫集中到敦刻尔克准备撤回英国。此时,德军从西、南、东三个方逼近敦刻尔克,德军先头部队距离敦刻尔克的最近距离只有16公里。尽管英国早在5月19日就已经开始制定组织远征军撤退的“发电机行动”计划,但是最初是计划从法国沿岸的加莱、布伦和敦刻尔克三个港口,每天撤退一万人。而到了真正撤退开始的时候,就只剩下了敦刻尔克及其附近的40公里海岸线,而且敦刻尔克的4个船坞和8公里长的码头已被炸成一片废墟,唯一还可以供船只停泊的只有一条不足1200米长简陋不堪的东堤。从敦刻尔克到英国的三条航线,最短的Z航线处在德军炮火封锁下,无法使用;X航线英军已经布设了多个水雷区,短时期里难以清除,也无法使用;唯一能够使用的就只有航程最远的Y航线,全程近90海里,普通商船往返一次至少需要一天。所以,整个形势是相当危急,要想把40万英法军队抢在德军占领敦刻尔克之前撤回英国,几乎是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但就在5月24日,希特勒却突然命令德军装甲部队停止前进。对于这个命令,很多军事历史学家都认为是希特勒在二战中第一个最愚蠢的命令——当然他之后还有不少愚蠢的命令,但是希特勒下达这个命令,也是有多方面的考虑,政治上为了与英国媾和创造条件,适当放缓一下军事压力在这个时候也是一种策略;军事上敦刻尔克地区水网纵横,遍布沼泽,并不利于装甲部队的行动,同时也不愿在胜券在握的情况下,让装甲部队在困兽犹斗的英法军手上再受损失,从而影响以后的作战,何况装甲部队本身就已经因为连续作战多日而疲惫不堪,也确实需要喘息一下。再加上空军总司令戈林也保证空军可以完成消灭被围的英法军的任务。综合这几方面因素,让装甲部队停止前进也就很自然了。
图2:希特勒在法国巴黎艾菲尔铁塔下的留影,闪击西欧的胜利让他昏昏然
  很多军事历史学者都过分夸大了希特勒这个命令的作用,其实,仅仅三天后的5月27日,德军装甲部队就开始恢复进攻了,真正的暂停进攻也不过才三天而已。而英军的撤退也是从5月26日晚才正式开始,在整个撤退的九天时间里,德军装甲部队其实都在进攻,6月4日攻占敦刻尔克的也是德军的装甲部队。
  只有自己救自己
  真正创造奇迹拯救了三十多万英法联军的是英国自己。从5月26日晚上撤退开始,英国就认为不可能再有秘密可言,加之形势紧急,便开始在沿海和泰晤士河沿岸大举征用船只,甚至通过广播呼吁所有拥有船只的人前往敦刻尔克,这些船主非常明白接运远征军撤回英国,对于英国意味着什么,所以积极响应海军部的呼吁,驳船、拖船、货船、客轮、渔船、汽艇乃至私人游艇,都纷纷出海,驶往敦刻尔克。先后有693艘英国船只和168艘法国、荷兰和比利时船只,总共861艘各种船只加入救援行列,这些船只大小不一样式各异,但都是没有武装,更没有护航,要面对德军飞机的轰炸和英吉利海峡的风急浪高,其中最小的一艘叫“特马兹尼”号(Tamzine),只有3米长,没有机械动力,全靠船桨划行,如今被陈列在英国皇家军事博物馆。此外,还有不少参加过撤退行动的小船被私人或协会收藏,完全保留着当年的模样和名字,尽管维护这些小船需要极大的人力财力,但小船的拥有者却更看重的是那份与祖国共命运的荣耀和缅怀。当然这些毫无防护能力的小船的损失也相当惨重,有226艘英国船和17艘法国船被德军击沉,损失率达到了28%。
图3:在敦刻尔克滩头有序撤退的英军
  德军拦阻英法联军撤退的主要是靠飞机,所以英军也针锋相对,竭尽全力投入了空中力量,为撤退行动提供空中掩护。特别是英军首次投入了最先进的“喷火”战斗机,此前英军一直没有将“喷火”战斗机投入欧洲大陆,直到5月10日,英国空军的“喷火”战斗机才开始在英吉利海峡上空进行战斗巡逻。5月23日,“喷火”第一次遭遇大规模空战,对手是德国空军的Me-109和Me-110战斗机,最终空战结果是击落Me-109和Me-110各2架,自身损失3架,空战交换比为4:3,“喷火”略占上风,在当时的英国空军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战绩了。在英吉利海峡上空和为敦克尔刻大撤退提供空中掩护的空战中,英军总共损失了67架“喷火”,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当时英军“喷火”战斗机装备总数的10%。
图4:在敦刻尔克上空发挥巨大作用的“喷火”战斗机
  在5月27日,英国空军从本土起飞200架次战斗机掩护海滩上的登船点和执行运输任务的船只,尽管英机没有能阻止德机对敦刻尔克的空袭,但却给德机以沉重打击,仅德军第2航空队就被击落23架,空勤人员死64人,伤7人,损失超过之前十天的总和!
  6月1日,天气转晴,德国空军全力出动,英国空军几乎倾囊而出,出动了所有能够出动的飞机,从“喷火”、“飓风”单座战斗机、“无畏”双座战斗机到“哈德逊”轰炸机、双翼“箭鱼”鱼雷机,甚至连侦察机都投入到敦刻尔克,但德军仍击沉了包括4艘满载官兵的驱逐舰在内的31艘船只,还重创另外11艘,成为英军损失最惨重的一天!
  6月2日,由于德军飞机的巨大威胁,同时考虑到英国空军已经倾尽所有,还要保存足够的空中力量在以后保卫本土的战争中使用,英军被迫停止了白天的撤退,只利用夜间组织进行撤退。整个敦刻尔克撤退期间,英国空军总共出动2739架次,平均每天超过300架次,击落德军飞机130架,自身损失106架。
  海滩上的英雄
  除了在海上的船只不顾德军飞机的轰炸和恶劣天气的影响,全力撤运以及在空中拼尽全力奋战的空军外,在敦刻尔克的海滩同样还有很多的英雄。
  首先是多佛尔军港司令海军中将伯特伦·拉姆齐,他是这次“发电机行动”的最高指挥,而他的指挥班子总共只有16人,却担负起了组织这场有史以来最复杂、最危险的海上撤退,拉姆齐负责全面指挥协调,韦克沃尔海军少将负责指挥船只在英吉利海峡的航行,威廉·坦南特海军上校负责指挥敦刻尔克港和海滩登船事宜,杰克·克劳斯汤海军中校则负责指挥最关键的东堤。其中坦南特上校表现尤其出色,他用香烟盒中的锡纸剪了SNO三个字母贴在钢盔上,以表示自己是在海滩上负责指挥撤退的海军最高军官,他率领12名军官和150名士兵,领导组织30万人从海滩登船撤离——他也因为在这场海上撤退中的卓越表现,因此在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中,被委以重任,那时他已晋升为海军少将,负责领导登陆准备中最艰巨的人工港和海底输油管道工程建设,为登陆成功立下汗马功劳。而拉姆齐中将的指挥协调能力也被英军高层所肯定,后来成为北非、西西里和诺曼底三场英美盟军最重要的登陆战役的海军总司令,在敦刻尔克他指挥的是由陆到海的“反向登陆”,而将来他就要指挥真正从海到陆的登陆战!
图5: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总指挥拉姆齐海军上将
  其次是5月31日接任英国远征军司令的哈罗德·亚历山大中将,他刚刚在敦刻尔克郊外焚毁了自己的座车,接到命令后是骑着自行车赶来接过指挥权。素以沉着冷静著称的亚历山大在如此险恶形的势下,越发表现出镇定自若和临危不惧,他在弹片横飞的海滩上安了张帆布躺椅,神态自若地坐在上面,平静地注视着部队秩序井然地登船,或是边啃着苹果,边在海滩散步,毫不在乎空中的飞机呼啸掠过,地面的炮火纷飞,就像是在自家后院闲庭漫步,他的这种镇定泰然的气势极大稳定了部队情绪,于是一名军官就站在海滩上精心地修着胡子,身边的勤务兵还为他拿着镜子;还有一个士兵竟然坐在船尾悠然垂钓,部队洋溢着对德军轰炸毫不在乎的蔑视……正是这种沉稳的心态保证了秩序井然的登船撤离。1942年3月,亚历山大来到危如累卵的缅甸,再次指挥了英军的大撤退。但他毕竟不会永远只是撤退将军,此后转战北非和地中海战区,从北非一路打到意大利,而国人最为耳熟能详的英军战将蒙哥马利一直就是亚历山大的下级,无论是晋升元帅还是获得爵位都落在亚历山大之后。
图6:在敦刻尔克脱颖而出的亚历山大
  东兰开夏团的哈罗德·欧文·安德鲁上尉指挥着他的连队,在德军猛烈炮火下,打退了德军一次次冲锋,整整坚守阵地十个小时,当侧翼友邻部队的阵地出现缺口,他又主动率领36名士兵赶去支援,击退了至少500名德军,最后当他的部队弹药消耗殆尽,所坚守的阵地的核心据点又被德军炮火击毁,这才带着仅存的8名官兵,在深至下巴的水里艰难跋涉16000米,回到后面的阵地,没有休息又继续奋战在阵地上……因为他这样的英勇表现荣获了敦刻尔克撤退中唯一一枚表彰英勇行为的最高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这是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的最高荣誉,只要在“面对敌人时表现出了卓越勇气”,无论是什么职务和军衔,甚至平民都能获得,而且获得者能够在个人姓名之前冠以维多利亚十字勋章(Victoria Cross)的字母缩写“V.C.”以示尊荣。
  图7:代表着大英帝国最高荣誉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德军装甲部队从5月27日就开始恢复进攻,正是无数像安德鲁这样的官兵,在敦刻尔克的外围以大无畏的英勇顽强,前赴后继,殊死拼杀,终于遏止了德军的攻势,使得曾经横扫西欧如卷席的德军装甲部队,在九天时间里才前进了20公里,从而为大撤退赢得了极为宝贵的时间。从5月26日到6月4日,总共有33.8万人撤回英国,同时担负后卫掩护重任的部队有2.8万人阵亡,4万人被俘。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33.8万人从德军三面合围中成功撤回英国,为盟军保留了宝贵的有生力量,这样的奇迹是由所有参与这次行动的人用忠诚和勇气所创造,而不只是希特勒的一道愚蠢命令。日,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其中就有很多当年从敦刻尔克撤退的英军士兵,他们都在钢盔上写着“we are back”——我们回来了!~
  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意义正如英国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亨利·莫尔所说,“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微信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敦刻尔克大撤退2017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