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鸦片战争争后第一个站出来反抗列强的是哪个阶段

历史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
闭关锁国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自古因自身历史条件,未对传统的范围外的国家民族有足够的了解。明末清初以来,愈来愈多欧洲人东来中国发展,但清朝自康熙以来一直收紧外贸政策,仅允准番商“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重视对外贸易,采取闭关政策。 1757年,清廷关闭江、浙、闽三海关,只留广州一口通商。1759年(二十四年),清廷进一步限制外人来华贸易,批准两广总督提出的《》,严限制外人来华贸易外。更规定武器、米粮、硝磺、铁锅、废铁和各种铁器不准出口。蚕丝、绸缎也有出口数量规定。1759年,东印度公司代表率领英国船北上天津,通过直隶总督向乾隆皇帝递交诉状,告广州海关刁难勒索外商,希望清朝开放多个通商口岸。乾隆皇帝阅后大怒,认为英国人越级上访,有辱大清朝廷尊严。下令将洪任辉驱逐。列强扩张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努力寻找新的资源及产品生存空间。是仅次于的资本主义国家,到鸦片战争前夕,法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在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工业并不发达,但它正处于上升阶段。19世纪30年代,美国资产阶级正向南部劫掠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排除欧洲资本主义在拉丁美洲的势力,全面控制市场,因此,美国在19世纪中叶没有足够的力量侵犯中国。美国充当了英国侵略者的帮手,追随英国侵入中国。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俄国从北面虎视眈眈注视着中国,随时准备夺取中国的领土。19世纪40年代,西方携的雄风,蒸蒸日上。欧美列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的周边国家和邻近地区,陆续成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封建儒家奴化教育下的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选择的最佳对象。
导火线/第一次鸦片战争
贸易利润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货品出口地,而中国刚好符合此条件,能成为英国广大商品的倾销地。由于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十分受欢迎,英国人希望中国能开放贸易。但英国出口的羊毛、等工业制品在中国却不受青睐,乾隆皇帝甚至认为中国什么都不缺乏,没必要与英国进行贸易,这使中英贸易为英国带来庞大的(入超)。而英国在18世纪开始实行金本位货币政策,而清廷则以银作为货币,由于与中国的所有贸易需以银两折算,令英国需要从欧洲大陆购入白银作贸易用途,金银一买一卖,令英国人利润受损。税率方面,中国对英国的入口货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税率,使英国大为不满。鸦片输入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企图用商品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外交途径强力交涉,未能达到目的,就采取了卑劣的手段,靠“毁灭人种”的方法,向中国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鸦片,以满足他们追逐利润的无限欲望。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由于鸦片的危害日趋严重,使得朝野上下,禁鸦片的呼声日趋高涨。底,清朝道光帝颁布禁烟令,并派钦差大臣湖广总督前往负责执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勒令外国烟贩交出所有鸦片,并承诺不要再贩卖,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并于6月3日-6月25日将大部分法律上属于英国人的鸦片库存全部销毁。英国人把中国人的禁烟行动看成侵犯,觉得不可容忍,促成战争的爆发。
经过/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阶段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战争爆发之初,中方只视英军为蛮夷,认为不具威胁。1840年6月,英军统帅兼全权代表领兵到达广州海面,并根据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指示,在封锁珠江口之后,北上进攻浙江舟山,并攻陷战略要地定海县城。8月,英舰抵达外,本来主张战争的道光帝,眼见英舰迫近,开始动摇。8月20日,道光帝批答英国书,令转告英人,允许通商和惩办林则徐,以此求得英舰撤至广州,并派琦善南下广州谈判。10月,琦善署理两广总督。林则徐、被革职。12月,琦善通过私人翻译鲍鹏与义律谈判,拖延时间。义律失去耐心,决定战后再商。日,英军突然攻占虎门的大角、沙角炮台,清守军死伤700余人,师船、拖船沉毁11艘。琦善被迫让步,与义律签订。林则徐被发配。第二阶段由于英国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以及琦善擅自签订,使道光帝大为不满,道光帝便把琦善抄家革职,派奕山、隆文和杨芳赴广东指挥作战。5月21日,奕山令水陆军1700余人,于黑夜分乘快船出动,挈火箭、喷筒,夜袭英船,掷火焚烧。次日早晨英军2400人反攻。清军溃退。四天之内,广州附近要地全失,18000多清军尽退城内,秩序大乱,奕山竖起白旗求和,签订,不但率部撤离了广州,还勒索广州商家向英军支付了600万银元的赎城费。英军收钱后也撤出广州。期间广州民间反英气氛炽热,发生了。第三阶段英国政府认为所获权益太少,撤换义律,改派璞鼎查来华为全权代表,扩大侵略。1841年,英军再次北上,攻陷鼓浪屿、厦门、定海、镇海(今宁波)及乍浦(浙江平湖)。其中定海是第二次被攻破,总兵葛云飞及四千将士战死,英军也损失惨重。英军后来又攻打长江的门户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率军坚守西炮台,两江总督牛鉴欲求和,下令撤退被拒。牛鉴逃走,东炮台被攻陷,陈化成与部下死守西炮台,孤军作战,直至战死。吴淞的失利,使英军军舰开入长江。镇江驻防副都统海龄自闻乍浦、吴淞不守,认为汉人通敌,纵兵杀害汉人。7月21日,英军6600余人击败镇江城外绿营守军,越城而入,与1500蒙古八旗兵巷战,英军死37人伤129人,旗兵死约600人,海龄自杀。全城惨遭焚掠,废墟一片。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大人民,积极地支持和配合了清军作战,并自发地坚持反侵略斗争。侵略军所到之处,无不遭到当地人民的抗击。英军攻陷厦门,当地民众自动组织起来,袭击英军,迫使侵略军退守鼓浪屿。英军入侵浙江,浙江人民组织“”,狠狠地打击英军。侵略军进犯长江后,沿江人民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阻止英国舰队前进。民众抗英日,盘踞在广州北郊四方炮台的英军,闯入三元里骚扰抢劫。当地奋起抗击,打死英军数名。随后,全村男女老少在三元古庙集合,以三星旗为令旗,“旗进人进,旗退人退”,同时,还联络了附近的数千和手工业者,手持大刀、长矛,冒雨迎敌。将英军困在牛栏岗,展开肉搏战,数名英军死亡,20多人受伤。第二天清晨,2万多民众高举三星旗,把四方炮台围得水泄不通。英军总司令传话给当地长官余葆纯,如果不解除义勇包围,主力英军将攻打并尽屠广州城。余葆纯清楚双方实力,也知道英军的枪炮不会永远受潮,于是劝退义勇,避免广州被屠,从此担上卖国贼的恶名。三元里抗英后,广东人民又以“社学”的形式,组织武装力量,开展反侵略斗争。
结果/第一次鸦片战争
签订南京条约清军节节败退,道光帝派耆英和伊里布为,与英军交涉议和。1842年,英国军舰驶抵南京江面,璞鼎查威胁限日定议,否则发炮攻城,这使耆英和伊里布只好全面接受英方提出的提款。 清政府被迫在南京的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8月29日,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在英军旗舰“汗华”(亦译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满足了英国大多数的要求。因此被割让给英国,、广州、、、五大口岸被迫开放给英国人贸易和居住。其他列强不想看英国强大,纷纷与中国签订更多不平等条约。,中美签订。,法国与中国签订,享有领事裁判权和传教权等。,中英签署了,重新规定了英国所享有的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
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
政治及外交鸦片战争的胜败反映了当时东西方科技以军事为主的巨大差距。当时只有极少数人物如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对于西方科技的进步注意,并著书介绍西方事物,但包括朝廷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因鸦片战争而改变对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说对于向来所轻视的“夷人”学习。清廷的战败并没有使其进行改革,反而继续行保守的闭关政策,引致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出现等的自强救国运动。 而英国享有最惠国待遇,其后各国纷纷要求此一条款,清廷失去某一特权于一国,等于失去该特权于列强,这使清廷外交上处于不利的弱势位置。军舰停泊口岸等特权,英国可在五个各驻兵舰一艘,以后商港越开越多,深入内地,使国防受到威胁。香港岛被割让给于英国,开外国人要求割地先例,在后来的战争中更多土地被外国所夺去,使中国领土失去完整性。领事裁判权使中国司法主权受到破坏,外国人犯法不受中国法律制裁,清廷无法管制外国人在华的违法行为。 是中国签下不平等条约的开端,一场战争竟签下多达5条条约,分别为《穿鼻草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虎门条约》和《黄埔条约》,其中中法国取得传教权,入侵中国传统文化;美国人更通过《望厦条约》中取得治外法权。经济民生战争后中国的对外政策仍是旨在“羁縻”。对于的不平等性反应并不激烈,反而对中英两国文件采用平等体制感到不安。但是经济上,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同时也对外国开放了中国市场。五口通商后,清朝海关及税率被英国控制,关税主权受到破坏,进口货只抽百分之五的低税率,外国商品大量倾销中国,无法保障中国国内工商业。鸦片继续销售,吸食者不断增加,白银外流,银价上涨,银贵钱贬值的情况更加严重。英国输入中国的货品大增,1837年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总价值为90多万英镑,到1845年已到达239万4千英镑。严重打击中国民族工商业,使原本问题重重的社会经济更加恶劣。 新开的五个条约口岸中,只有长江口的上海最接近主要出口物资丝绸和茶叶的产地,又位于江、浙富庶之区,同时是国内南北海运的中间站,原在广州的英美商人及其雇佣的买办蜂拥而至,开设洋行。英美法三国相继沿黄浦江设立租界,并不断扩展,形成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后来上海公共租界的中心道路为纪念《南京条约》开放上海而被命名为。
历史评价/第一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博物馆外景鸦片战争是中国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第1次战争。英军以较少的兵力、较小的代价战胜了中国。究其原因,除了在客观上敌人兵器占有优势,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能集中大部兵力转沿海城市,占领经济命脉之地,战斗中常以正面攻击与侧翼包抄相结合之外,在主观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到了30年代,更加没落腐朽,不仅经济停滞,十分落后,削弱了战争赖以取胜的经济基础,而且整个统治集团内部,弥漫着享乐苟安,贪污腐化气息。随着鸦片的输入,统治集团中的大部分人越来越依赖这种毒品来消磨荒淫无度的寄生生活。他们既接受内外烟贩的收买,又依赖这种毒品的走私,从中取得利益。有些走私船,公然插着两广总督或粤海关监督的旗号,威风十足地从伶仃洋驶进广州。清廷的贵族大臣,则从广东和沿海官吏那里,获得丰厚的贿赂。甚至皇帝也收取大量的西洋奇珍,成为这种“通商”关系里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在禁烟与反禁烟、战与和的问题上,他们始终摇摆不定,在整个战争中,始终没有坚定的方针。从皇帝到将军、督、抚,战守无策,没有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法。当战争受挫时,他们立刻求和;和议不成,又空喊作战。当议和投降比打仗有利于维系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时,他们就屈辱投降。鸦片战争爆发后,许多将领不谙敌情,株守建筑落后的营垒要塞,一线防御,不顾纵深侧后;许多地区的守军,远远看见敌军即开炮轰击,未等敌军靠近,便一哄而散,逃之夭夭,甚至举起白旗投降。宁波、、、、等地,竟不战自弃。而以林则徐、邓廷桢为首的抵抗派在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中虽有决心,有成果,但他们最终受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徒有救国之志,而无尺寸之权”(诗人语)。任用投降主义分子耆英、伊里布等去抵抗侵略者,无疑是缘木求鱼。脱离人民、反对人民甚至镇压人民起来反抗侵略者在民族自卫战争中,清朝反动政府不广泛动员、组织民众,单靠有限的军力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到处分兵把口,本来是敌寡我众的形势,但在实际战场上却成了敌众我寡的形势。甚至当中国人民自发地起来抗击侵略者时,他们却怕得要死,荒唐地指责他们“潜相煽惑”、“为害甚大”,横加反对、破坏、镇压,直至堕落到去勾结外国侵略者,镇压爱国人民的抗侵斗争。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学位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2次
参与编辑人数:18位
最近更新时间: 11:07:11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反抗的是_百度知道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反抗的是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反抗的是
我有更好的答案
鸦片战争简介 日期: 日 - 1842年8月 地点: 中国 结果: 英国胜利 起因: 虎门销烟 领土变更: 割让香港岛予英国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在其它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国强行向中国倾销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嘉庆中叶后,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列强却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主要目标。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道光延续自雍正以来的禁烟政策,但鸦片走私不但不见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态的发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觉。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讨论禁烟的看法,朝野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最终打动道光帝的是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的禁烟奏折。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1839年3月抵达广州,随即开展禁烟,严查烟贩,整顿水师,晓谕外商呈交鸦片。同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万余箱(200多万斤)鸦片。中国的禁烟措施,遭遇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和四千余名官兵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在林则徐的部署下,广州军民严阵以待。英军无隙可乘,逐北犯厦门,也未得逞。又进犯并攻陷浙江定海,继而又前往天津海口,将英国外交大臣的照会送交直隶总督琦善,琦善受命前往天津虎门口外的穿鼻,与英军统帅谈判,议定草约,称为《穿鼻草约》。中国割让香港,赔款六百万圆,英国归还定海,两国国交平行等。清政府大为震怒,于是清政府于道光二十一年一月对英宣战,并派皇侄奕山为靖逆将军,率兵赴广东作战。次月,英军攻占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琦善被锁拿入京问罪。同年四月,广州城郊三元里发生民众自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入侵的勇气。 同年夏秋,英军继续扩大战火,先后攻陷福建厦门,浙江定海,镇海和宁波。皇侄奕经奉命赴浙江主持军务,连遭挫败,逃至杭州。道光二十二年,英军攻陷吴淞口炮台,守将陈化成战死。之后,英军一度侵占上海,宝山,又闯入长江,攻陷镇江,切断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继而直抵江南重镇---南京城下。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在英军的炮口下,被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二千一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通过《南京条约》补充文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美国,法国随之也接蹱而至,先后胁迫清朝政府与他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道光二十九年,葡萄牙驱逐中国在澳门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强占了澳门。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使中华帝国关闭自守五千年的古老大门,从此被英国的尖兵利炮打开。从此再也不能复合,美国总统泰勒随即派全权大使乘军舰到广州,清政府已成惊弓之鸟,急忙跟他签订《望厦条约》。 法国军舰开到广州海面示威,宣称将北上攻击舟山群岛,道光帝连忙跟他签了《黄埔条约》。几个中国人听都没听过的西方国家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普鲁士(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荷兰,丹麦,瑞典等等,“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下卷)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而且均享有和《南京条约》中英国人一样享有的特权。中华帝国顿时陷入半殖民地状态。五千年来,从未受此侮辱。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6月~1842年8月,是清朝和英国的战争,战争以清朝失败,英国胜利告终,清朝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放通商口岸,赔款白银2100万两。你是想问中国人民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反抗的是什么吗?中国人民反抗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从不久之后的太平天国运动就可以看出来。
广州三元里人民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十月革命
C.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A.实行民主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为什么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没有推翻清政府【历史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108,183贴子:
为什么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没有推翻清政府
推翻清政府扶值一个傀儡就不用之后,,什么的。楼主初中生。。不要嘲笑
记住是八国,不是一个人有想法。就这么简单
没那个实力
一个那么大的国家,刚好有一个如此软弱的政府,何乐而不为呢,要是推翻了它就只有两个结果:出来一个强势的政府、八国实行直接管理……无论哪一个都是超级麻烦的,推翻简单管理难啊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你觉得,还会有更好的政府么?
打败和征服不一样
中国太大,不是一个英国或法国或俄国能吃的下的,这些国家又有自身的打算,不然一战为什么要爆发呢?
想法简单了
日本人就是这么做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根本没有动到大清的根本英国也就是捞点好处而且堂堂的一个大帝国不是说亡就亡的
西方看到清廷那麼腐败无能,想到何不直接牵来当一条狗使唤呢?
   ---这是一条彩虹味的小尾巴~~~
帝国实力还是在的,要是真玩命,也够呛
如果真要推翻清政府,当时的皇帝肯定誓死反抗,大不了鱼死网破。而且垂涎中国的也不是只要英国,推翻之后归谁管也是个问题
一个是列强之间相互牵制都不希望对方得到好处,还有就是晚清虽然腐败无能但还远远没到一战吃掉中国的程度。
当时因为清政府和列强签的一系列条约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统治,列强要是推翻满清,清政府必定死磕。而且就算最后推翻了,又上哪找个清政府这么正统的代理人呢?
主要是各国互相牵制,一战吃不下中国,晚清又实施改革,列强害怕拥有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的国家崛起,这个是有前车之鉴,比如埃及,土耳其,日本,埃及也曾经勃起过进攻土耳其,积极扩张势力,虽然失败了,日本则是一个成功崛起的例子,列强便通过与中国战争迫使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目的阻止中国崛起,原因是1不断战败损害了清政府权威无法领导改革2关税的控制使中国产品面临外国商品冲击,无法占领本国市场而发展起来3长期的赔款抽去了中国经济现代化所需要的资金。中国民国内乱导致中国无法强大起来,日本则逐步发展起来,唯一制约日本的俄国沙皇时代革命不断,接着参加了一战,一战后苏联的制度决定了西方对他它的敌视,这时日本强大,中国反而衰弱,且腐败和内乱,造成后来的战争
想的太简单了。甲午前中国在亚洲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即使甲午战败后清朝也没有像印度一样完全沦为殖民地。
因为列强看出了爱新觉罗是一条好狗
太大了,一口吃不下
慈禧的智慧和她的远见,换上其他遗老遗少,清要早亡40年。
狼太多,不好分
唉!往清王朝销售生活用品干嘛?直接抢黄金白银得了。扶持一个新的很难,清王朝他很满意。
满清真往死了干,倾国之力的话,估计西方会死
大鼻子们从义和团运动中,看出来了,1·中国人的抵抗是不会停止的,2·现有的少数民族政权,在意的是对国家的统治,而后才会考虑国家的发展……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鸦片战争演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