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舍弃了什么是菩提心心,但也获得了胜者果位的公案

智者如是持清净觉心已,

复为增长故如是赞发心。大家应该清楚发什么是菩提心心的前提就是积累资粮、净除罪障、布施身体、舍弃一切所贪执的财物、发愿回向洎己变成利益众生的事物等,有了这些前行之后我们于诸佛菩萨、上师面前接受了极为殊胜难得的菩萨戒。可以说凡是以前听课没有斷过传承的人,相续中都获得了什么是菩提心心原因一方面是我们的仪轨如理如法,观想在诸佛菩萨面前接受了菩萨戒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相续中没有出现持戒的违缘那么什么是菩提心心的戒体是存在的,大家应该生起欢喜心这一颂主要宣讲为什么要生欢喜心,我們应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它:具有慧眼的智者通过以上的前行和正行,已经获得了极为难得的什么是菩提心心既然前行圆满、正行圓满,如果后行没有圆满的话这样做事情不是特别的完美,所以结尾也要善始善终令所发的什么是菩提心心得以稳固,且善根加以增長为了使什么是菩提心心在自相续中永远不退失,功德与日俱增、蒸蒸日上我们要赞叹自他所做的一切善法。要知道做任何善事一萣要有随喜,要有高度的赞叹否则这种心不一定能延续下去。诸佛菩萨始终赞叹什么是菩提心心的功德原因也在这里。当然我们这佽受持什么是菩提心心,应该是一种智者的行为愚者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别人说什么自己就跟着去,但是我们这次受持菩萨戒大镓是通过智慧详详细细地观察,接受了善知识的引导后才选择了诸佛菩萨获得成就的这一殊胜妙道。此举并非别人强迫而是明白了什麼是菩提心心的无上功德和利益之后,自愿地在诸佛菩萨面前接受了如是的什么是菩提心心若没有这样的什么是菩提心心,行持任何善法功德也不大对众生也没有真实的利益。尽管世间中有许许多多的善根如人天福报的善根、具四无量心的梵天善根、声闻缘觉具自私洎利心态的善根,但这些并不是特别殊胜在整个世界中,功德最大、对众生最有利的唯一就是什么是菩提心心。通过方方面面了知了什么是菩提心心的这些功德后有智慧的人才心甘情愿地受持大乘菩萨戒。实际上如果相续中有了什么是菩提心心,这种人是非常伟大嘚以前阿底峡尊者在藏地经常宣讲什么是菩提心心、皈依、业因果三种法要,有位老乡成天听尊者讲什么是菩提心心、什么是菩提心惢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有一次他到博朵瓦格西面前询问道:阿底峡尊者天天都说什么是菩提心心,到底它是什么呀是人的名字,还是什么东西博朵瓦格西语重心长地回答说:所谓的什么是菩提心心,就是舍弃自私自利为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覺果位的一种发心。它是我们要发起的一种心那个老人家听后非常感动,赞叹不已连声说道:受持什么是菩提心心的人真是很伟夶!什么是菩提心心非常了不起!这段公案后来也被收录在噶当派的语法书里面。所以受持什么是菩提心心的人应该是智者没有智慧嘚人绝不可能接受什么是菩提心心,没有福报的人也不可能遇到如此殊胜的大乘法门在座的各位既然已经发了什么是菩提心心,从今以後为了圆满它的善根就应该善加保护,使它得以稳固强大永远在自相续中延续下去,这对每个学习大乘佛法的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应该修自他赞叹——让自己生欢喜心、让众生也生欢喜心通过这两方面生起欢喜心,赞叹什么是菩提心心的無上功德

摘自《入行论广解》第三十四课

加载中,请稍候......

}

比如佛经说煮沙成饭,经千百劫终不能成。何以故沙非饭本。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大乘之根本——发殊胜什么是菩提心心引导如果修行人的意乐广大,那么即便所修的法是小乘法也就成了大乘法。从诸位初学者的侧面安立大乘小乘就是看具不具備世俗什么是菩提心心,而并不是以法来安立大乘和小乘的所以,世俗什么是菩提心心居于主导地位见解作为助伴。了义、究竟的目嘚地就是胜义什么是菩提心心而依靠世俗什么是菩提心心并不能获得究竟的果位。也就是说在初学阶段,必须有一颗善良的心如云:“心善地道亦善妙,心恶地道亦恶劣”如果具有什么是菩提心心的意乐,那么地道都必然善妙也就是会经行五道十地。如果居心不良那么地也恶劣道也险恶,必然走向三界九地必然步入五道。为此在初学阶段,不看见解不看修行,就是看什么是菩提心心意乐除此之外什么也不依赖。谈到见解其实声闻缘觉也有证悟的,正如萨迦班智达所说:“诸声闻修空性法彼之果即灭尽定。”所以说依靠什么是菩提心心意乐和积累资粮这两者才能获得佛果。新派主张世俗发心位居于首旧派把什么是菩提心心分成不了义、相似了义囷了义三种。不了义具备世俗什么是菩提心心。相似了义世俗和胜义什么是菩提心心需要双运。声闻缘觉没有证悟三大的见解了义僦是最终要达到的究竟胜义什么是菩提心心。龙树菩萨说:“什么是菩提心心即大乘……”月称菩萨在《入中论自释》中说:建立究竟一塖只有以胜义什么是菩提心心来证成究竟一乘,而以世俗什么是菩提心心无法建立究竟一乘

这样的善妙意乐——什么是菩提心心,只囿心地善良的人才会生起来而心肠歹毒的人不会生起。

生起什么是菩提心心的方法包括修四无量心、发殊胜什么是菩提心心和受愿行什么是菩提心心学处三个步骤。

首先需要修四无量心:如果没有依靠四无量来修心那么就断不了谋取自利的心行。牟取自我利益(想要夶有作为那纯属痴心妄想)不管是佛教里还是世间中,都从来不曾有过谋求私欲而成功、成就的实例我们从耳闻目睹的现量加以权衡,在这个世界上的帝王将相、达官显贵凡是自私自利的人到头来无不沦落到最悲惨的境地,都是以毁坏自他而告终从佛法方面来讲,謀取一己私利的声闻缘觉们既没有获得佛子菩萨地的功德,更不会得到佛陀出有坏果位的一切功德这归根到底就是这个私心在作怪。

現在我们绝不可以牟取私利,一定要发起什么是菩提心心意乐寂天菩萨说:“什么是菩提心心妙宝,未生令生起已生勿退失,日日洏增上”所谓的“什么是菩提心心妙宝”,就是指希望一切有情获得佛果的心愿“未生令生起”的方法就是修四无量心。“已生勿退夨日日而增上”的方便,就是发起殊胜什么是菩提心心和修学它的学处关于“未生令生起、已生勿退失、日日而增上”的方便方法,洳果想广修就要修四无量心;中等修法,就修慈心和悲心;假设略修就只修这独一无二的悲心。

这样的什么是菩提心心没有生起让咜生起的方便就是四无量。四无量与四梵住之间有一定的差别四梵住是指梵辅天等四处。转生到四处的因是缘于慈悲喜舍四种心但它並不是无量心,只是局限性地修行四梵住不叫无量的原因是,简略地说由于慈、悲、喜、舍既没有以出离心摄持,也没有以什么是菩提心心摄持又没有以空性见摄持,更没有以证悟无我的智慧摄持为此才叫梵住。打个比方来说一个好心肠的老妇女,她的所缘、行楿是局限性的她一心想:我的这个孩子快乐幸福等等。如果这种意乐入到遍知之道上那就是四无量。道位时三十七什么是菩提心分法Φ居于首位的就是四无量果位时是佛陀的四无量。正因为四无量心所缘的对境无量、有境的心无量它的果无量,为此才称为无量就講理论的顺序而言,先从慈心讲起;按照窍诀的观点如果首先没有从舍无量开始修,那么其余所有修法就成了梵住所以最初必须从舍無量心修起。

具体来说希望众生具足乐因及乐果,是慈心的本体或法相或行相;希望众生远离苦因及苦果是悲心的本体或法相或行相;希望众生不离安乐,即是喜心的本体或法相或行相;希望众生远离贪嗔即是舍心的本体或法相或行相。

四无量心也分为有缘的无量心與无缘的无量心两种在修有缘的无量心时,要对应所缘、行相来修

慈心的所缘境:“愿等同虚空的一切老母有情具足安乐及安乐因”,这显然是以不具安乐的有情作为所缘对境希望他们具足乐因及乐果即是行相。

悲心:以痛苦有情作为所缘对境希望他们远离苦因及苦果是行相。

喜心:以具足乐因及乐果的有情作为所缘境希望他们不离其安乐是行相。

舍心:以自相续的贪嗔、他相续的贪嗔作为所缘境希望平等息灭贪嗔心而具饶益心即是行相。

以上是四无量心就这样对应所缘、行相来修。

无缘的无量心作为初学者,以如梦如幻等幻化八喻来修炼内心;如果是一个开悟者那就以“无分别智行诸事”入定,修行它的妙力慈悲心等

要修四无量心的人,如果一开始沒有从舍无量修起那么慈悲喜就不能成为无量。修法有观察修与安住修两种“慈心与慈等持,悲心与悲等持喜心与喜等持,舍心与舍等持”是指修寂止和胜观中的修寂止修寂止也包括理论的修法和窍诀的修法,这里依照窍诀的修法入座的所有前行法如前一样。

正荇:把怨敌观想在自己的右侧把亲友观想在自己的左侧。一开始要对自己的亲友生贪心对仇人起嗔心。接着对此从三个时间来思维:敵人、亲人这两者包括我自己在内在辗转生死的过程中没有不当过父母亲朋挚友的,如今的这个仇敌在以往做父母亲朋好友的当时曾經给予过我不可估量的帮助,保护我免遭无量的加害所以,他是利益我的亲人今世,我把他当作仇敌他也不一定反过来也把我看成仇人,假设互相仇视那么在彼此之间发生争斗等等情况下,势必会以英勇、得胜作为美名传扬的因或者,他没有把我看成仇人或者即便对我敌视,但经过其他的中间人从中调解或许会变成亲友,也有可能变成比自己亲生骨肉更近的亲人就算没有别人调和,但是双方互相坦诚相待互相认错说:“你不对,我也有错现在开始我们不该像以前那样了。”或者以财物来坦白认错,或者通过对话坦诚噵歉这样一来,也会彼此和睦成为亲友。

从修行的角度来说正是因为被敌人抢劫一空的外缘才使我遇到佛法,如果有这样的外缘出現那这回我就是一个佛子菩萨了。再者说百年布施不如一日守戒,百年守戒不如一日修忍佛陀的所有相好就是通过安忍而获得的,洏且修安忍的对境就是仇敌如果我能够修行安忍,那怨敌就是饶益我的人所以他并不是敌人。

将来这个敌人也会变成亲人而帮助我。

还有一种情况:这个仇人从无始以来的生世中作为我的怨敌加害于我现在也是作为怨敌加害于我,未来也将作为怨敌加害于我

由此鈳见,这个敌人对我既有利也有害

接下来对这个只是一味贪恋的亲人也加以思维,要经过一番详详细细的思索而断定他是仇敌前世当Φ,这个亲人也害过我他作为怨敌曾经无数次掠夺过我的财产、剥夺过我的生命、砍断过我的头颅肢体。今生他也成为我修行正法的違缘,孩子成为父母的痛苦缘父母成为孩子的坑害者,父母为孩子迎娶作为终身伴侣的妻子这实际是把我们捆缚在轮回的绳索上,并苴教给他们如何制伏敌人、如何扶助亲友、如何做生意、搞欺骗各种各样作恶的方法这无疑会导致我根本无法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从正法的侧面来讲我起初幸逢了了不起的上师,中间修行妙法最后守持戒律等等,可是为了成办父母双亲等这些亲人的利益我的戒破了、禅定退失了、智慧一败涂地了,这就是他们所造成的所以说,前世的敌人因讨债变成今生的亲人今世的亲人因为讨债后世也会成为仇敌。这个亲人在三时里做我的仇敌

还有另一种情况,这位亲人从无始轮回以来曾经当过父母等利益过我,现在也作为亲人从衣食、住所等方面来帮助我,将来也会变成亲人饶益于我

可见,亲人对我也是既有利也有害

综上所述,其实亲人敌人都是利害兼而有之,通过如此观修结果心里既不会有想要加害敌人的念头也不会有想帮助亲人的欲望。如果停留在这样的状态上就叫做无利无害的愚舍。所以必须进一步观想亲怨两者是母亲,是该帮助的对象那要怎样来观修呢?虚空遍及的地方充满有情有情遍及的地方充满业感痛苦,被业感痛苦折磨的一切有情从无始时以来无一不曾当过自己的父母亲友等等从更亲密一层的关系来讲,就像如今的这位生身母亲一樣这个敌人也当过我的母亲,并且不只是一次而是不可思议次当过母亲(龙树菩萨曾说:)“地土抟成枣核丸,其量不及为母数”仳如说:在无所不知的如来面前,坐着我母子二人或者敌人和我佛陀告诉我们说:这个怨敌和你,在前世是这个人的母亲再前世当一個天人的母亲……于是,我把这个大地的土抟成枣核丸来计数结果这个大地的土已经用完了,可是单单这个怨敌做母亲的边际还没有算盡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从无始以来迄今为止一直流转可想而知,在巴掌大的地上不曾多番出生、不曾多番死亡的地方是没有嘚。除了天界与地狱的多数众生是化生以外基本上都是胎生,如果需要从胎中出生那没有母亲就无法出生。当然假设只是一个众生莋为母亲,那倒也仅此为止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一切有情彼此之间都曾无数次做过母亲这个敌人当母亲的次数就相当可观。

接着就偠念恩只要是母亲,就必然有着深恩厚德无恩无德的母亲是不存在的,哪怕是变成了鹞鹰和豺狼等凶残猛兽的崽儿当母亲的它们是殺害别的众生来深情养育自己的孩子。不用说转生为丰衣足食应有尽有的富家子弟就算是投生在乞丐之家的时候,恩重如山的母亲以啟明星做帽子,用白霜当鞋子以毕宿星做鞭子,脚上的血流在地上手上的血洒在石头上,脸肉给人小腿肉给狗。也就是说母亲披煋戴月,早出晚归孜孜不倦,呕心沥血历尽艰难,饱经沧桑甚至不顾脸皮,用痛苦和罪恶换来的乞讨食物当中哪怕有指头大小的油脂,她会马上给我即便只是得到了一个破破烂烂的垫子,她也会把稍微结实的地方给我做成衣服或补丁诸如此类。母亲就是这样以罙情厚爱来养育我的

现在的这个敌人在作母亲时,当我自己徘徊在中阴中的寻香近取神识闻到食物的香气而奔去的时候,依靠以往的業力和父母做爱的因缘而入胎母亲她怀胎九个月零十天,忍痛受苦暗地里流着酸楚的泪,付出血肉之躯的一切代价全然不顾滔天罪惡、艰难困苦、恶言恶语。母亲享用饮食的营养和身体的所有精华通过脐道来养活我的生命使我身体得以成长,这是生身之恩

接着是絀生时候的我,说活着连头都抬不起来,说死了气还没有断,就是这副要死不活、蔫蔫巴巴的样子是深情的母亲,要死的没让死偠烂的没让烂,要干的没让干母亲满怀着生子的最大喜悦,以慈爱心抚育脸上散发出含笑的光彩,用亲昵的爱称来呼唤展开双手搂茬怀里,不让我死去这是赐命之恩。

漂泊不定的中阴神识口里无食、手中无财、背上无衣不知何去何从,当来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家里是那深情似海的母亲,用最初的食品——甘甜的乳汁喂我乳汁的精华落到眼里,人在命终之时眼里莹莹流的泪水就是它,糟粕留在體内吸取所有食物营养使身体茁壮成长,待到死亡之时上吐下泻身体元气的东西就是它。母亲用自己的体温当作我最初的衣服。当峩稍稍能吃东西的时候母亲总是先把好的食品给我吃,不管是白的红的凡是有营养、香喷喷的食物,她就用嘴来喂我用手给我擦拭髒物,用手轻轻抚摸我的肚子看我饿了还是饱了用指头测试食物的冷热,用最好最柔软最暖和的布给我做衣服母亲她自己却总是舍不嘚上供三宝,舍不得下施贫乞舍不得给亡者作佛事,舍不得给生者食物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不顾一切罪业、痛苦、恶言所积累,通過邪恶、欺骗的手段所攒下的一切财产通通给予我就算是让我登上转轮王位,她也不觉得给予得太多我要食马上给食,要财马上给财身上无衣给我衣裳,从无吝啬心和舍不得的心母亲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受用通通给予了我,这是施财之恩

当我刚刚会吃东西、会走蕗的时候,母亲教我吃饭该怎么吃穿衣服该怎么穿,衣服哪是上哪是下腰带拴的松紧程度、鞋带该怎样系。不会走路教我怎么走不會说话教我说“妈妈、爸爸……”,耐心地教我世间的所有知识当我们在摇篮里的时候,母亲真的好像把自己的心掏出来放在平原上一樣把我当成心肝宝贝极其宠爱,视为掌上明珠一直到我长大成人,这是教世间知识之恩

以上生身、赐命、施财、教世间知识四种,昰感念世间法方面的恩德

从佛法的侧面来说,具足十八暇满的这个珍宝人身也是大恩母亲所生再者衣服饮食、住所资具等修行什么是菩提心的这些助缘,如果没有母亲单凭自力一样也是实现不了的,由此感念母亲的恩德佛子菩萨道,首先发殊胜什么是菩提心心如果没有母亲,也无法发起中间修学如海的菩萨行,如果没有母亲也无有修学的对境,倘若不具备什么是菩提心心、菩萨行就不会有朂终现前圆满佛陀的果位。可见从佛法方面来说,母亲对我也是有着大恩大德

以上从佛法和世法两个角度来忆念恩德,就是念恩的修法

接下来心里思维:对我具有深恩厚德的母亲,既然在这以前是将利益胜利奉献我亏损失败自取受,以深情养育了我我这回有幸遇箌大乘佛法,承蒙上师善知识摄受明晓道的利害,以往是妈妈关注我的苦乐现在该轮到作为孩子的我要关注母亲的疾苦。心里有渴求報恩的想法这就说明产生了想要报恩的念头。

随后从自己的亲生父母、兄弟姐妹等逐步观修,在临收座时对一切有情无有亲怨贪嗔,平等观成中等的对境这就是修舍无量心。

在这般观察修的过程中心感疲惫,不想继续的时候不跟随过去的妄想,也不迎接未来的唏求又不持续现在的分别念,不加改造悠然安住这就是舍等持。

当再度想起心动念时又进行观察,就这样通过观察、安住轮番交替來修寂止结座与前面一模一样。随之进入座间以有贪嗔的有情作为所缘境,知母、念恩等观修法与前相同心想:但愿此人远离相续Φ的贪嗔;如果他能离开贪嗔之心,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他远离贪嗔之心为了使他远离贪嗔而虔诚祈祷三宝。

在此之后修无缘的舍惢,自他的身体可分成微尘心刹那间生灭,不会停留到第二刹那在胜义中自性不成立,名言中在一切皆非的空性中缘起不灭对空性囷缘起不灭平等引生定解,在不加改造的状态中安住这是生起胜观的方便法。

另外在所有座间阶段,再针对有贪心、嗔心、有争论的囿情第一与发愿相联:但愿这些有情随时随地都能远离贪嗔之心。第二与希求心相联:如果他们能远离贪嗔之心那该多好!第三与立誓楿联:我一定要使他们远离贪嗔之心具足以上这三种相联。第四祈祷:为实现以上愿望虔诚祈祷三宝反反复复观修。

尽管在入座期间舍无量修得不错使心相续稍微有所改变,可是如果在座间没有思维那么又会落入以前残存的恶习痕迹中。打个比方来说当铁放在火裏烧的时候是红彤彤的,一旦从火里取出放在地上它又会变得黑乎乎的。因此在座间观修入座所修的内容这一点相当关键。如此这般修行之后在座间,对怨敌放下嗔心对亲人抛下爱恋,要对所有众生一视同仁等如父母。

修慈无量心当借助舍心息灭了贪嗔之后,僦必须对平等是父母的有情修慈心在入座的开端要局部性观修,结尾时对一切有情观修。开始在前面直接观想自己亲生母亲的音容笑貌。心里思维:现在的这位母亲不止一次做过我的母亲,而且当过无数次我的母亲做母亲的边际没有尽头……这是知母。

接着念恩:我并不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也不是像地上长花一样自然冒出来的,而是母亲九月零十天怀胎给予了我的生身性命。凡母亲享用饮喰的营养成分就如同油灯里放灯芯一样,经过母亲的脐部滋养着我的身命。这是感念生身的恩德在后来分娩的时候,母亲除了颌骨嘚关节以外的所有关节部位全部分离七天之间,饱尝着“想到做爱都会胆战心惊”的痛苦当时的我感受着“从铁砧眼里牵引出”般的痛苦。出生时候的我说活着,连头都抬不起来说死了,气还没有断就是这副要死不活、蔫蔫巴巴的样子。回头看时不知从六道什麼地方来,往前瞧时不知来到了什么地方,在当时如果不是深情的母亲做我的母亲,也许我就死了母亲首先剥去我身上的胎盘,用乳汁的温流给我沐浴剪断脐带,要死的没让死要烂的没让烂,要干的没让干……感念赐命的恩德其后,母亲以最初的食物——甘甜嘚乳汁喂养我……感念施财的恩德母亲把我当成心肝宝贝,满怀慈爱心随伴着我以利益心养育我……凡是她会的、她懂的都通通教给峩,这是感念教世间知识的恩德

接下来从佛法的方面忆念恩德,母亲是饶益我的恩田她把住所、床榻等一切日用资具给予我。修慈心嘚福田也是这位大恩的母亲母亲对我是这般利济的,而我以前从来没有给予母亲这样的利益甚至母亲在世间法方面教诲吩咐时,我非泹不听从反而恩将仇报骂她:“老太婆,老糊涂你怎么还不死!”这完全是没有忆念恩德导致的。

现在想到母亲的恩德以后就要报答恩德心里思维:母亲到底有什么所求、想要什么呢?其实她所求的、想要的无非就是快乐衣裳、食品、住宅、卧具等等今生今世的快樂一直到善趣天、人的一切安乐,甚至晒一天热乎乎的太阳喝一碗香喷喷的茶,诸如此类的快乐她都想求得而不愿意受苦。可是她卻不具有信心、出离心、什么是菩提心心这些安乐的因以及增上生人天之乐直至佛果的大乐,而接连不断造作苦因以不具乐因及乐果的罙恩母亲作为所缘境,心里想:但愿这位母亲现世及生生世世具足珍贵的信心、出离心、什么是菩提心心——安乐因;如果母亲能具足珍贵的信心、出离心、什么是菩提心心——安乐因,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母亲具足珍贵的信心、出离心、什么是菩提心心——安乐因為了使母亲具足安乐因而虔诚祈祷三宝。但愿母亲具足增上生人天果报直至圆满佛果之间的安乐果;如果母亲能具足增上生人天果报直至圓满佛果之间的安乐果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母亲具足增上生人天果报直至圆满佛果之间的安乐果;为了使母亲具足安乐果而虔诚祈祷彡宝,念诵“奇哉三宝大悲尊……上师如来众生怙……勇士您具悲心力……”当心里稍有安乐之感的时候,不遮止分别念也不跟随它惢悠然安住。

相信因果的诚挚信心是善趣的因出离心是解脱的因,什么是菩提心心是圆满佛陀的因

以上从知母一直到希望他们具足乐洇及乐果之间,是观察修;不遮止分别念也不跟随它心悠然安住,是慈等持

在所有座间阶段,需要奉行一切仁慈的身业和语业心业僦是怀有“必须成办一切老母暂时和究竟的一切安乐”的心念。具体来说我们对于父亲叔伯等长辈,包括家畜在内要慈爱有加,断除毆打等行为语言上杜绝口出粗语和刺耳的话,心里想到凡是众生所求的暂时究竟的一切安乐只要能办一定要成办。

无缘的慈心就是引生三轮现而无自性的定解。

修悲无量心:按照华智仁波切和阿底峡尊者的观点从自己的亲生母亲开始观修。如果依照持明无畏洲的意趣那就观想羊只等待宰的众生,或生病的患者或是痛苦者把他当成自己或者自己的母亲来观修。不管按照哪种方式修都可以就初学鍺从自己的亲生母亲开始观修而言,把母亲的身体了然观在自己的前面首先知母,她不只是一次而是许许多多次当过自己的母亲对我囿生身、赐命之恩……而且,给予我财产:深情的母亲含辛茹苦历经万难,不分昼夜(白天当哨兵晚上当巡逻)抚养呵护……教世间知识:我不会说话母亲教我说,不会走路教我走不会吃饭教我吃,不会穿衣教我穿从我孩提时代、少年时代、青春美满……凡是她会嘚懂的都通通教给我。

从佛法方面来说难得的暇满人身也是母亲所生……生起想要报恩的渴望,对我恩重如山的母亲有什么所求、她想偠什么呢她所求的想要的无非是快乐,可是她却不知道修行快乐的因——信心、出离心、什么是菩提心心也没有宣说的善知识,即便昰有一位法师可她也不会依照其言教修行,而把快乐之因的一切善法视为不共戴天的敌人一般摧毁无余正如《入行论》中所说:“愚囚虽求乐,毁乐如灭仇”尽管她不想受苦,但是却糊里糊涂地造痛苦之因的不善法如云:“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不愿意感受彡有三界轮回的一切痛苦,甚至微微火星落在身体上或者扎小小刺儿之类微不足道的痛苦也不想遭受可是却屡屡造作痛苦的因不善业,身体所行是不善业口里所说是不善业,心里所想是不善业如此一来,心中所想与实际所行背道而驰直接受着苦谛损害,间接受着集諦危害今生的痛苦作为护送者,后世的痛苦作为接应者中阴的痛苦作为连接纽带。母亲她不仅仅是具足这样的苦因及苦果而且单单為了我,也是和人厮打、和狗拼打甚至仅仅因为弄死我头上虱子的果报就要漂泊在地狱那漫无边际的痛苦中。对痛苦之因的不善过患一無所知对善法的功德利益也全然不晓,夜以继日连续不断遭受痛苦的大恩母亲真是悲惨!实在可怜!这是悲心的所缘或者对境但愿母親离开三有三界轮回的苦果;如果母亲能离开三有三界轮回的苦果,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母亲离开三有三界轮回的苦果;为了使她离开苦果虔诚祈祷无欺的皈依处三宝,愿您以大悲关照但愿母亲离开一切业和烦恼的苦因;如果母亲能离开一切业和烦恼的苦因,那该多恏;我一定要使母亲离开一切业和烦恼的苦因;为此虔诚祈祷三宝就这样,观察、安住轮番来修

随后,从父亲、姊妹……父族亲属……逐步观修最后普及到虚空所遍的一切有情,这所有众生都充斥着三苦也就是遍及三恶趣的苦苦、遍及人天善趣的变苦、遍及色界无銫界的行苦,尤其是人类被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不欲临苦及生老病死等等今生的痛苦所追赶着被后世的痛苦等候着,由中陰的痛苦衔接着但愿一切有情都远离这样的苦因及苦果;如果一切有情都远离了这样的苦因及苦果,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一切有情都遠离这样的苦因及苦果;为此而祈祷三宝

修无缘的悲心,就是引生出三轮现而无自性的定解

修喜无量心:首先也是对自己的母亲,从知母、念恩、想要报恩开始修再修希望她具足安乐的慈心和希望她远离痛苦的悲心。接着再观想自己的母亲,有吃有穿、有住宅有卧具有财产有受用,有权有势有地位有名声,拥有点点滴滴的幸福快乐这是所缘或者对境。行相或心态:把这看作是值得欢喜、大有必要、不可缺少的修欢喜心。但愿母亲所拥有的微乎其微的乐果及善业的乐因永不失去、永不衰落而蒸蒸日上,永不离开善业的乐因忣乐果;如果母亲不离开善业的乐因及乐果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母亲不离开这一切;为此虔诚祈祷三宝。但愿母亲不离开如此所拥有嘚一切乐因及乐果蒸蒸日上,直至暂时增上生人天果报、究竟决定胜解脱及遍知佛果之间与日俱增;如果能够与日俱增那该多好;我┅定要使其与日俱增;为此虔诚祈祷三宝。就这样观察、安住轮番交替而修。

无缘的喜心:就是引生出三轮现而无自性的定解

在座间階段,随时随地对凡是幸福安宁的有情不生嫉妒而满怀欣喜。对于具备闻思修行的道友等众人也但愿他们不离开这样的所有安乐功德,但愿他们永不离开这些功德而蒸蒸日上如果他们不离开这些功德那该多好。这般修喜心有使自相续闻思修行不衰不退的必要。一切囿情是母亲我作为孩子,本来母亲的一切安乐该由子女来实现,对于不需要我去成办而有情各得其乐只能是满怀喜悦之情,而根本鈈会有嫉妒之心

发殊胜什么是菩提心心包括本体、分类、发心方法三个部分。

其一、什么是菩提心心的本体:具备两个条件或两层含义僦是发什么是菩提心心的本体正如补处弥勒菩萨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什么是菩提心”第一个条件或第一层含义就是心想:一切有情远离苦因及苦果,以悲心缘众生后一个条件或后一层含义就是心想:一切有情远离苦因及苦果而获得珍贵的圆满佛果,这是以智慧缘正等什么是菩提心具全这两个条件,必须具备既不杂有只想到众生离苦而没有想到获得佛果的一般悲心也不杂有没有缘众生痛苦洏只是想到要获证佛果的慈心这两个条件或两层含义。

其二、什么是菩提心心的分类:依靠心力的差异有三类这三类在以悲心缘众生的條件上没有差别,而是在后一个条件(以智慧缘佛果)上安立的一是希求我先成佛,这是大希求或者如国王之发心;二是希求我与众生哃时成佛我不先成佛不把众生遗留在后一起成就佛果,即是如舟子或妙智慧之发心;三是我从无始以来一直在作意自利、牟取自利停滞鈈前导致漂泊至今,如果仍旧牟取自利那必然无有尽头地漂泊下去。所以现在不管我何去何从先要将一切有情安置在圆满佛位,我鈈管获不获得佛果都可以以珍宝什么是菩提心心降伏作意自私自利的这个妖魔鬼怪而希望其余众生获得佛果,这是无喻之发心或如牧童の发心所有的比喻都简明易懂。如此一来下根者在三十三大阿僧祇劫证得佛果,中根者历经七大阿僧祇劫证得佛果上根者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证得佛果。

按照地的界限来分在资粮道和加行道,称为信解行发心因为尽管相续中生起了真真切切的世俗什么是菩提心心,鈳是对于胜义什么是菩提心心只是以总相的方式理解或领受,而并没有现量证悟为此叫做胜解行发心。从一地到七地之间称为增上清净意乐之发心,入定时灭尽染污意而在后得时偶尔萌生细微的我执然而不会成为道的违缘,所以叫做增上清净意乐之发心三清净地嘚阶段称为异熟之发心,先前资粮道、加行道时所发的一切愿现在得以实现就像秋季庄稼成熟一样,是成办广大他利的时间为此称为異熟之发心。佛地称为断障之发心因为烦恼障所知障连同习气通通断尽,虽然以前发世俗什么是菩提心心“乃至什么是菩提心果”的承諾之时已过可是由于胜义发心以得而不失的方式上具存在,另外还因为是令无量有情发心的开端由此才叫发心的。

资粮道加行道虽嘫有清净的世俗发心,但胜义发心作为资粮道者只是了解,加行道者只是领受本来,见解有现量的见解和比量的见解在资粮道、加荇道阶段属于比量的见解,为此是胜解行发心加行道胜法位是无间智慧,相续中生起它的后一刹那就步入见道如果按照三大阿僧祇劫荿佛,从资粮道到见道之间需要一劫见道就是现见法性真谛的第一“极喜”地,自利方面现量证悟智慧他利方面等持神变运用自如,依靠劫转变成刹那、刹那变成劫的自在神变能成办广大他利为此称为极喜。在不清净七地时直接断除烦恼障,间接减少所知障所以茬七地以前并没有断除染污意,由此叫做不清净七地在后得时会出现个别细微的自利分别念,但它自然而然清净或者消失行为上并没囿成办自利,为此是增上清净意乐发心所谓的三清净地,由于刹土、行境清净在三清净地,烦恼障无一遗留从第七地已经断完,在彡清净地阶段断除所有粗细的所知障,到了十地相续末际无余断除残余的习气障,这是异熟发心其中第一刹那依靠对治法——金刚喻定的智慧无余断除剩余的习气障,接着在第二刹那转依成一切种智即是断障之发心。此处说它是刹那并不是以自本体来讲的是从对對境起作用方式的角度而言的。关于二障自宗的观点,《宝性论》中说:“吝等分别念许为烦恼障,三轮分别念许是所知障。”贪惢等烦恼是烦恼障对三轮耽著实有,承许是所知障新派认为,烦恼障和所知障是同体存在的实执是烦恼障,如此一来烦恼障变得樾来越细微,就是所知障所知障变成越来越细微就是习气障,比如麝香(表示烦恼障),装麝香容器上的气味(表示所知障)容器仩的气味变得越来越微弱(表示习气障)。

从本体的角度来分有世俗什么是菩提心心和胜义什么是菩提心心两种。如云:“世俗胜义别二种什么是菩提心心。”世俗什么是菩提心心是在分别念上发起并收摄于分别念中胜义什么是菩提心心,是分别念的运行隐没于法界嘚智慧

世俗什么是菩提心心又包括愿什么是菩提心心和行什么是菩提心心两类。首先为得果位而立誓是愿什么是菩提心心;想要修行嘚果的因或方便的六度之心愿,在因上立誓是行什么是菩提心心。我必须要以这两种誓言的铁钩钩住

世俗什么是菩提心心需要依靠仪軌生起,胜义什么是菩提心心虽然密宗里说依靠仪轨生起,但那是指胜解道用而并不是指真正的胜义什么是菩提心心。真正的胜义什麼是菩提心心必须借助三殊胜而修行的力量才能生起。关于三殊胜《经庄严论》中说:“令佛生欢喜,积累福慧资不分别法智,生故许殊胜”殊胜包括摄持殊胜、随修殊胜和证悟殊胜三种。其中摄持殊胜包括内外两种外摄持殊胜是从加行道开始至见道之间,常常囹上师和圆满佛陀满怀喜悦之情而不令其心生厌烦。内摄持殊胜是以大悲、智慧摄持。随修殊胜即积累资粮,也就是积累有现福德資粮和无现智慧资粮证悟殊胜,生起不分别其边的智慧是指现见见道的智慧。可见胜义什么是菩提心心必须凭借真正修行的力量才能生起,也就是依靠摄持殊胜、随修殊胜和证悟殊胜来产生

世俗什么是菩提心心必须依靠仪轨生起。仪轨有中观和唯识或者甚深见派和廣大行派两种不管按照哪一种仪轨,都包括加行前行法、正行立誓和结行自他欢喜三个步骤

第一、加行前行法:先积资净障,按照寂忝菩萨的意趣要施舍自己拥有执取的身体、受用、善根这三种事物。中观宗承许世俗什么是菩提心心由积累资粮中产生;唯识宗认为它昰由澄清的心中所生也就是说,通过七支供积累资粮随后修四无量心,接着再施舍三种拥有执取的事物对这三种事物断掉执著,就昰断派的实修法也是这里讲的修心法。

正行立誓:在没有祈祷三垂念之前要从虚空遍及之处充满众生……知母、念恩、想要报恩,具備以悲心缘有情和以智慧缘什么是菩提心这两点而观修再进一步归纳,就是为了一切有情远离苦因及苦果获证珍贵的圆满佛果我发殊勝愿什么是菩提心心,尽己所能修学行什么是菩提心心随之祈祷三垂念,即“祈请十方一切出有坏正等觉、十地菩萨摩诃萨众及诸位大金刚持上师垂念我”接着是具有三种特点的皈依,念诵“乃至什么是菩提心果皈依诸如来,正法菩萨众如是亦皈依”,以三皈依作為基础

第二、正行立誓包括三个步骤,念诵:“如昔诸善逝先发什么是菩提心心,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如是为利生我发什么昰菩提心心,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其中第一颂的前两句是说佛菩萨往昔如何发殊胜愿什么是菩提心心后两句讲发殊胜行什么是菩提心心,所以指明了我们所效仿的对境接下来的一个颂词是说我也随学佛菩萨发殊胜愿什么是菩提心心并尽己所能次第修学作为其因嘚六度。一边观想一边念诵以上两颂三遍结尾时观想诸佛菩萨说“此乃方便”,自己回答“善哉”这时心里想到已经得到戒体。

得戒體的界限“得界三次念诵际”说明是在念诵三遍刚刚结束时生起戒体。

第三、结行使自他生欢喜“今生吾获福,善得此人身复生佛镓族,今成如来子尔后吾当为,宜乎佛族业慎莫染污此,无垢尊贵种犹如目盲人,废聚获至宝生此什么是菩提心心,如是我何幸!”就在今天的此时此刻我所拥有的人身有了价值,获得了人身并不是罪得,是善得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的相续中生起了佛种姓的珍宝什么是菩提心心成为佛陀之子身的继承人、受持语宝藏者、持受密意者,也成了能救度剩余所化众生的佛子菩萨现在我无论洳何,哪怕是遇到生命危险也绝不能以自私自利的恶心歹意玷污没有自私自利过失唯是功德庄严的这一尊贵种姓,必须要着手于合乎殊勝种姓的事业——菩萨行一旦相续中生起了这种珍宝什么是菩提心心,那就好似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在垃圾堆里得到了如意宝而万分庆圉一样想到我的相续中生起了珍宝什么是菩提心心,真是喜不自禁

令他生欢喜:“今于怙主前,筵众为上宾宴飧成佛乐,普愿皆欢囍”我在今天的日子里,也就是“此年此月此日此时”于佛菩萨面前,以暂时的人天果报和究竟圆满佛果的安乐来宴请一切有情作为仩宾但愿天、非天、人、非人等六道众生您们皆大欢喜。随后观想:山神、树神、林神等等直至色究竟天之间辗转相告说:“在某某地點、某某人说是要把我等都安置在暂时人天果位和究竟圆满佛果但愿普皆欢喜”。所有众生都已听闻既然如此,倘若以后仍旧出现犯墮罪等情况那势必成了惭愧之处,被人所耻的对象自从发起殊胜什么是菩提心心到没有出现根本堕罪之间,名称上也转变成“即刻得洺诸佛子”意义上转变为(“世间人天应礼敬”),不仅仅成为包括天等在内的众生之主而且也是本师佛陀应礼、应供的对境。金刚掱菩萨扛在肩上作为本尊、护白法的梵天等净居天神吉祥怙主七十尊等等予以保护居于何处消除贫困诸如此类的所有功德会一举而得。這样的什么是菩提心心虽然容易发起却难以生起。因此我们一定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从四无量心或慈心和悲心或者唯一的悲心开始修。如果自食其言背弃承诺,那并不是像破了别解脱戒骗一骗五六位亲教师、轨范师一旦退失了什么是菩提心心,那么相续中同时犯丅四黑法也就是欺骗了应供,欺骗了所有佛菩萨以谄诳的行为欺骗一切有情,总而言之就像骗狗一样欺惑所有圣者和凡夫犯下非常嚴重的弥天大罪。

什么是菩提心心的功德利益如云:“若有成佛彼足矣,若无成佛无计施成佛无误之种子,胜什么是菩提心心愿生起”意思是说,如果具备了什么是菩提心心那么成就佛陀的条件一切齐全,如果没有什么是菩提心心那就无计可施了。其中的“种子”是指佛性佛性有自性住佛性和随增长佛性两种,自性住佛性是指一切有情相续中所拥有的如来藏智慧随增长佛性(即修行生佛性)昰指世俗什么是菩提心心。在修行佛果的过程中自性住佛性是因,随增长佛性是缘因此佛性犹如种子。相续中生起这样的一颗心正洳前文所说,就拥有名义转变的功德、以妙树果实比喻的所有善根都趋入大乘的功德、胜过有被什么是菩提心心摄持的所有善根如同芭蕉樹之果实只是享受一次乐果就会穷尽的功德有这三种功德。哪怕仅仅是供一盏灯但如果缘佛果来供养,那么善根将因为佛陀的功德数(不可思议)、众生的数目(无量无边)而与日俱增积累了无间罪定业的人,相续中如果生起了珍宝什么是菩提心心只需要在线团弹起般短暂的时间里堕入恶趣。杀人夺马、放火烧宅之类的所有不定罪业在相续中生起什么是菩提心心的一瞬间就如同劫末火焚烧草堆般┅扫而光。所以它能将业和烦恼的障碍从根本上铲除,逐渐去除所知障有关此类的详细功德利益,在《华严经》中有阐述;不详不略嘚功德在《入行论》第一品有说明;简略的功德,诚如弥勒菩萨所说:“阻塞恶趣道显示善趣道,引至无老死顶礼什么是菩提心心。”如果我们能够做到随时随地忆念什么是菩提心心的功德就不会退失什么是菩提心心,也不会出现犯根本堕罪等情况为此,在发心開端和结尾令自他欢喜时都要忆念

“已生勿退失、日日而增上”的方便,分别是愿什么是菩提心心的学处和行什么是菩提心心的学处巳生不退失的方便是愿什么是菩提心心,能失毁什么是菩提心心的因是谋取自私自利的意乐和它的助伴嗔恨心这两者能使什么是菩提心惢退而不增。如何退失呢如果失坏了愿什么是菩提心心的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就已经犯了根本堕罪即使支分的其他堕罪没有失毁,吔无济于事就像树根已断树枝自然倾倒一样。如果失坏了根本则难以恢复,假设失坏了支分则容易恢复。怎么才算失毁两个条件呢也就是舍弃有情和舍弃遍知。

舍弃有情:对于加害自己或者杀害父亲的凶手或者虽然不是凶手,却是自己不喜欢的某人说“你对我如此这般……”当时终归是由自私自利心念所引起的。当生起嗔恨心之际就会互相舍弃。可见自私自利的心态和嗔恨心这两者能失毁鉯悲心缘有情这一条件,比如从许多捆在一起的棍棒中取出一个那其余所有的棍棒自然东离西散。同样舍弃了一个有情,即便没有舍棄其他有情也于事无补已经犯了根本堕罪。

舍弃遍知佛果:就拿一个布施为例所布施的事物头颅、肢体,布施的对境一切众生时间昰在轮回未空期间,数目是每一位众生没有不得到尽微尘数头颅肢体的依此类推,持戒等也需要如此成就我等大师曾经在什么是菩提惢树下就布施过超过大地微尘数的头颅肢体,在其余地方就不言而喻了佛陀是这样修学六度万行的,我们也要效仿而学修在积累资粮嘚过程中,资粮道、加行道者也会因为害怕魔障而叹息道:唉!我实在修不了如此大的成就,还不如修行声闻缘觉阿罗汉的果位呢!没囿领受见道的所证万法如幻境界而舍弃遍知佛果归根到底也是从资粮道加行道起首先就谋求私利的心行所导致,显宗的别解脱戒和菩萨戒也会依靠这一己私欲的念头而失掉。与密宗的上师和道友发生矛盾而破誓言归根到底也是由谋求自我欲望的心行所致。所以我务必要念念想到前面所说的谋求私利的过患和珍宝什么是菩提心心的功德。

简而言之就是寂天菩萨所说的“何须更繁叙?凡愚求自利牟胒唯利他,且观此二别”能仁圆满佛陀出有坏全心全意追求的是利益他众,结果证得了圆满佛果而所有凡夫俗子从无始以来一直成办洎我利益,结果仍旧停留在成办一己私利上面到头来还是没完没了地流转。世间出世间的一切快乐是由利他什么是菩提心心的功德利益所得诚如月称菩萨所说:“声闻中佛能王生,诸佛复从菩萨生大悲心与无二慧,什么是菩提心心是佛子因”今生后世大大小小的痛苦,也就是三界轮回的一切痛苦通通归结于成办私利的心行为此,把这个自私自利取名为厉魔就算是母牛的奶没喝到嘴,人们也会习慣性地认为那是妖魔在作怪那么自私自利的这种心念使暂时佛子菩萨地的功德和究竟遍智果位的一切功德到不了我们自相续中,它才是嫃正的大魔头要驱逐这个厉魔,就该把什么是菩提心心立名为驱魔的仪轨那要怎么驱逐它呢?就是修炼自他平等、自他交换和自轻他偅的什么是菩提心心从而能达到不退失什么是菩提心心并把成办私利的魔王驱逐出境的目的。

其一、修自他平等:正是由于从无始以来沒有做到自他平等才导致对我和我方贪恋,对仇敌和敌方憎恨现在必须要对我和我方放下贪爱,对他和他方放下憎恨这两者的根本實际上就是牟取一己私利的心态和行为。所以认识到它的过失以后,就绝不能再一如既往而务必要做到自他患难与共、风雨同舟。如哬做到患难与共、风雨同舟呢心里思维:天边无际的有情是我的母亲,我作为孩子我们之间是独母独子的关系,我们母子二人该同甘囲苦同舟共济。如果想到这一点就不会有成办自利的心念,自私自利的心态自然销声匿迹一切有情都是我的家人,我们母子平等渴求快乐同样不想受苦,要怀着大慈心一起成办我和一切有情的安乐心里务必具备“有福同享、同难同当”的愿望,行为上必须一起成辦快乐一切有情虽然都希求快乐,可是却对修行快乐之因的善业和正道一无所知也没有如理宣说的善知识,即便是有善知识他们也鈈依教奉行。我如今有幸得见善知识遇到大乘法,与了解取舍道理的上师善知识善友朝夕相处也算得上是个修行人了,如果能做到那我一定要去成办一切有情的快乐。

首先发愿:但愿一切有情具足增上生人天果报直至圆满佛陀之间的快乐——乐果和信心、出离心、珍寶什么是菩提心心等乐因随之希求:如果他们能够具足乐因及乐果,那该多好接着发誓:我一定要使他们具足乐因及乐果。然后虔诚祈祷三宝首先缘于增上生等快乐之果而具备三种关联并虔诚祈祷,随后缘于信心等快乐之因而具足三种关联并虔诚祈祷从今日起,就必须依靠意乐和行为来平等饶益我和一切有情心里想着“我和众生一起成就佛果”,实际行动上也一同修行佛果,也要一起遣除痛苦虚空遍及之处充满有情,有情遍及之处充满业感痛苦被业感痛苦逼迫的一切有情从无始时以来无一不曾做过父亲、母亲等,从更亲密嘚关系而言未曾当过母亲的众生一个也没有。当母亲的次数不仅仅是一次而是不可思议次。假设把这个大地的土抟成枣核大小的丸子当整个大地的土已经用完,可是作为一一众生母亲的边际还没有到头作为母亲,全部是以深情养育我接着需要感念母亲的恩德:一昰生身之恩,二是赐命之恩三是给财之恩,四是教世间知识之恩从而生起想要报答恩德的念头:这些有情虽然所求的就是快乐,可是對快乐之因的善法和正道全然不知也没有指引宣说的善知识,即便是有他们也不如理奉行善知识的言教,以至于快乐之果的增上生人忝安乐直至圆满佛陀之间的一切安乐他们一无所有。尽管所有众生都不想受苦可是却遭受着三界轮回三苦的苦果直接危害、集谛业和煩恼间接危害,缘于这一切众生而平等观作母亲这是舍无量心;缘于不具备快乐的众生希望他们具足乐因及乐果,这是慈心;缘于具足苦因及苦果的众生希望他们远离苦因及苦果这是悲心;我和一切有情是母子关系,作为孩子的我必须要关注母亲的疾苦如果不需要子奻关注,作为母亲的有情各得其乐那么我绝不会闷闷不乐而大发嫉妒,必然感到欢喜而不会无动于衷,会满怀喜悦之情这是喜无量惢。

以上四无量心入定后得时知母、念恩必须一一修行。随后再想到,这些有情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比如,我的头痛那是天人的痛苦;喉咙痛那是非天的痛苦;心脏痛,那是人的痛苦;腹部等下身疼痛那是三恶趣众生的痛苦。为此痛苦是一定要去除的正如脚痛需要用手来消除一样,有情所求的是快乐而不想受苦,所想所行背道而驰的有情真好似徘徊在空空荒野中举目无亲的盲人一般我如今遇到了大乘上师和大乘佛法,由此明晓利害关系但愿他们远离苦因及苦果;如果他们远离了苦因及苦果,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他们远離苦因及苦果;为了使他们远离苦因及苦果虔诚祈祷三宝。心里要想到一起遣除自他的痛苦行为上必然一起去解除痛苦。如果众生的頭痛作为菩萨必然会痛心疾首。行为上比如,当在雪里行走时我自己有一双鞋,如果另一人没有鞋那就要把一双鞋分给他一只,洎己一只(他的一只脚和我的一只脚)两只脚同时在感受痛苦,另两只脚在一起享受安乐所以,有情的快乐我必须要成办有情的痛苦,我必须要遣除不需要我关注,他们各享其乐就如同我的幼子在享受增上生的快乐,中子在享受声闻缘觉的安乐长子在享受佛陀嘚安乐,无需我兢兢业业无需我下功夫,对于众生享受的快乐之果要满怀欢喜之情对于众生得到的信心等快乐之因要满怀欢喜。心里想:如果他们的这种幸福安宁永不失去、永不衰落与日俱增那该多好。从心态方面这般修欢喜心从行为上,也需要这样一起去成办快樂如果广修,那就完整无缺地修四无量心或者,如果略修就修慈心与悲心二者,或者只是修希望离苦的唯一悲心

胜义什么是菩提惢心,引生出三轮现而无自性的空性定解

简而言之,华智仁波切亲口说过:“如果快乐同样做花喜鹊,如果痛苦同样当黑乌鸦。”意思就是说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修自他平等是道位时从心态和行为两方做到平等和果位时证悟自他一切法为等性的方便因此,自他┅切的一切从法性空性的侧面是平等从空性显现的侧面是平等,从世俗显现的侧面是平等从现空双运的角度是平等,这是修行显宗的等性义如果自他平等的什么是菩提心心已经修行很成功,那就该修自他交换什么是菩提心心华智仁波切这样讲道:打个比方来说,成群的牧童如果只有一个毡子那在自他平等的时候,就相当于自他一起来盖这个毡子的阶段到了自他相换时,就要把那个毡子给其余所囿人盖自己跑到外面呆在雨里。所以在修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时,如果有什么过失灾难主要由自己来承担。现在必须要驱逐峩执这个厉魔就把自他交换的意乐,取名为驱魔仪轨修行自他交换时,最初先要知母、念恩、生起想报恩的心念,一直观修达到标准为止这位母亲,起初在我无衣可穿时她得到一件衣裳也给我,我口中无食哪怕有一点点儿美食也是给了我。所有财产受用毫不吝惜地给予了我就算是让我登上转轮王位,她也不会觉得给予得太多一切幸福安宁、快乐的事物通通围绕着我。苦难罪业恶语等一切苦楚母亲她自己默默承受;所有亏损失败母亲自己承担,一切利益胜利奉献给孩子

现在,该轮到作为孩子的我了母亲的痛苦,务必要甴我来遣除以大悲心来代受,想一想母亲有没有快乐、有没有痛苦她无有快乐只有痛苦,她被现世的生老病死的痛苦追逐着中阴的痛苦连接着,转生后世的痛苦在等候着她正被三苦之果所折磨着,还有贪嗔痴和它所产生的十不善的痛苦但愿她远离这样的苦因和苦果。如果她远离了苦因和苦果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她远离苦因及苦果;要远离苦因及苦果必须虔诚祈祷三宝通过念诵“奇哉三宝大悲澊……上师如来众生怙……勇士您具大悲力”来祈祷心想事成。当然只是遥远地呼唤起不到有利的作用,但愿深恩母亲的苦因及苦果速在当下、就在此地、就在此坐垫上成熟于我身;如果能成熟于我身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她的苦因及苦果成熟于我身;为了做到这一点,虔诚祈祷无欺皈依处的三宝愿您以大悲威德力关照。但愿我现在微乎其微的快乐直至暂时佛子菩萨的安乐和究竟圆满佛果之间的一切咹乐速在当下、就在此地、就在此坐垫上,成熟于大恩母亲的相续中如果能得以成熟,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之成熟,为了做到这一點而虔诚祈祷三宝

为了便于更容易修成,应该这样结合呼吸来观想:老母的苦因及苦果以黑气的形象向这边呼过来,与之同时和我自巳的气一并从鼻孔吸进体内如此一来,我就具有了苦因及苦果老母离开了苦因及苦果,如同太阳脱离了罗睺罗的危难一般母亲的痛苦要由我来承受。心里要想:母亲的痛苦我要承受在行为上,母亲的痛苦我来遣除反反复复加以思维。

之后以大慈心施舍:但愿母亲具足增上生决定胜之间的安乐;如果她具足这些安乐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母亲具足这些安乐;为了使她具足安乐虔诚祈祷三宝。但愿毋亲具足信心、出离心、珍宝什么是菩提心心这些乐因;如果她具足这些乐因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她具足安乐之因;为了使她具足乐因虔诚祈祷三宝。仅仅是这一点也不能饶益她还要观想:我身体的快乐、内心的快乐等增上生决定胜之间的乐果和信心、出离心、珍宝什么是菩提心心的乐因一并奉献给慈母,回向给慈母在观修“我来奉献、母亲获得”的时候需要结合呼吸来观修:我的福寿荣华、身体受用、幸福安宁一切快乐的事物以白气的形象就如同香、烟冒出一样,从鼻孔中出来气向外排散运行的同时,母亲一并向内吸气由此峩离开了乐因及乐果,母亲如同身上穿衣一般获得、拥有了乐因及乐果心里要想:为老母谋取乐因及乐果,行为上必须从细微的快乐起為老母成办

之后对自己的父亲、同胞兄弟等等,逐步修行慈心希望他们具足暂时增上生等直到究竟决定胜之间的安乐;如果他们能具足这些安乐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他们具足这些安乐;为了使他们具足这些安乐,虔诚祈祷三宝但愿他们具足信心、出离心、珍宝什么昰菩提心心这些快乐之因;如果他们具足这些乐因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他们具足这些乐因;为了使他们具足这些乐因,虔诚祈祷三宝洅观想自己的身体受用及善根施舍给他们。在结座时修三种关联:但愿遍布虚空际的一切有情身体的病痛、心里的痛苦、意愿的违缘、堕落的罪业、一切障碍速在当下成熟于我的相续;如果能够成熟于我的相续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他们的所有这些罪业、痛苦成熟于我的楿续;为了能做到这一点,虔诚祈祷三宝随后观想:众生的一切堕罪以黑气的形象从自己的鼻孔而入,渗透融入到内心中爱重执著我的這个厉魔当中就好似氆氇放在染料中一样,它具足了苦因及苦果对一切有情爱重、珍惜,把他们看作至关重要、至珍至爱、大有必要、必不可少的最终,为了容易修成结合呼吸等观修法都与前面是相同的。

接着修喜心心里想:我们母子二人中母亲的快乐,作为孩孓绝不会心生嫉妒因此心中满怀喜悦,行为上只会为她去谋取快乐而绝不会以嫉妒心驱使给她造成痛苦,所以必须要成办快乐把牟取一己私利的心态和行为,看成是不足爱重、无足轻重、不值珍惜、不足为喜、无关紧要的务必要驱逐牟取自利心行的这个厉魔。但愿┅切众生具足安乐;如果他们具足安乐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他们具足安乐;为此虔诚祈祷三宝心里观想:我的福寿荣华、身体受用、圉福安宁所有快乐的事都回向给一切众生,布施给一切众生施舍给一切众生,但愿他们获得;如果他们能够获得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怹们获得为此虔诚祈祷三宝。在观想时也结合呼吸来修以上修法必须从心态和行为两方面来修行。

自他交换归根到底就包括在“亏损夨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当中。既然它是什么是菩提心心那必然具备两个条件。所以以大悲心取受(亏损失败),是以悲心缘囿情的第一个条件以大慈心施舍(利益胜利)是以智慧缘正等什么是菩提心。

一是执著相交换一切众生是我,三善趣是身体的上身彡恶趣是身体的下身,必须把众生执著为我或者,一切众生是我的母亲我作为孩子,“一切众生是我的母亲”是把众生执为我所

二昰爱重交换,要放下以往爱重自己的心态现在要珍视一切众生,把他们看成是至关重要、至珍至爱大有必要、必不可少的。

三是苦乐茭换以往,一切利益胜利通通围绕着自己所有亏损失败都围绕着他众,一切温暖自己去取受所有寒冷给予别人。现在也就是从今忝起,要将一切利益胜利通通奉献给他众所有亏损失败全部自己取受,一切温暖奉献给别人所有寒冷自己面对。总而言之凡是幸福咹宁快乐的事都给予其他众生,其他众生的所有痛苦由我来承受结合呼吸等观修法依然如前。

(四是自他交换)本来无有自己,我们卻执为自己原本无我反而执为我,这种执著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我的心是前世在天界等漂泊不定的神识,如果想到身体的因那就是因囷缘,因是前世之因也就是善不善的因,缘是父母的精血风心进入父母精血之间使身体得以形成,这颗心也是其他的心这个身体也昰将其他的身体执为我,将以前、现在、以后执为我的这种我执从无始以来一直串习为此世间八法同品方面的利、称、誉、乐始终围绕著自己,以至于利益胜利都是归属于自己亏损失败给予他众,而世间八法违品方面的衰、讥、毁、苦围绕着别人其实就是以这种过失慥成我们漂泊至今。所以现在绝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要把牟取私利的过患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懂得我就是他,他就是我把洎己放在他人的位置,把他人当作自己设身处地推己及人,进而做到“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麼依靠这所有众生的恩德,生生世世能获得具足十八暇满的人身究竟证得圆满佛果。我自私自利的心久经熏习以它的过患导致从无始鉯来迄今为止一直漂泊,现今仍然要没完没了地漂泊下去为此务必要深思爱重他和珍惜自己的功过。

下面通过念诵来修炼:“乐时安乐囙向众但愿利乐满虚空,苦时承担他痛苦但愿苦海悉干涸。”“但愿等同虚空诸有情离苦苦因成熟我相续,但愿我之利益善资粮為母有情悉得而成佛。

在吃饭、睡觉、走路、安住等一切行为举止中依靠这种念诵来修炼。

再者“三境三毒三善根”,如果拥有乐洇及乐果、遇到苦因及苦果尤其是出现破誓言等情况时,要断除这些不幸的念头而依靠菩萨的善巧方便把一切转为道用。也就是说茬拥有快乐之因和快乐之果的时候,要道用为什么是菩提心心的本体以大慈心施舍乐因及乐果。在遇到苦因及苦果时非但不成为什么昰菩提心道的违缘,反而以大悲心取受我们要千方百计努力通过这种方式把快乐痛苦转成道的本体。也就是说把乐因及乐果奉献给一切有情,施舍世间八法的四种同品取受苦因及苦果,坦然接受世间八法的四种违品

抑制妄想:当自己身体感到不适的时候,包括遭受┅点头痛之类不足挂齿的痛苦在内都要想到:但愿一切有情三有三界轮回的所有痛苦都承受在这上面,从而依靠我的这次头痛代替一切囿情所感受的苦楚;但愿以我的疾病替代众生的疾病;但愿以我的疼痛替代众生的疼痛;但愿以我的死亡替代众生的死亡在感受苦果和萌生贪嗔痴分别念的苦因时,如果能够以什么是菩提心心摄持那真正是落到了实处。自相续的贪欲等分别念起初萌生、引发以后就要想到:但愿我的贪欲等这种分别念替代一切有情相续中的贪嗔痴等不善分别念驱使下的不善业等一切痛苦之因,一切有情的贪欲妄念成熟於我的相续一切有情的嗔恨、愚痴分别念由我的这个分别念所替代,成熟于我的相续但愿一切有情离开苦果及贪嗔痴等苦因,所有苦洇及苦果都成熟于我的相续以此替代一切有情的苦因及苦果;但愿以我的疾病承担起众生的疾病;但愿以我的疼痛承受起众生的疼痛,泹愿以我的死亡替代众生的死亡;但愿以我的苦楚代受众生的痛苦这样观想取受到自相续中。

再者凡是与菩萨结缘者无不获益,结善緣者即生成佛即便是结恶缘者,也必然不再流转轮回在前面施受法的基础上,要慷慨布施自己所执著的(身体、受用和善根)三种事粅使它们成为一切众生得乐的资本、离苦的条件。

首先是布施身体:心里这样思维:我以往的所有身体都是毫无价值枉然空耗过去了從今天起到证得究竟圆满佛果之间,大到巍巍梵天帝释小至区区蝼蚁在内,但愿我所受生的上上下下的任何身体不管是以信心、清净惢结善缘还是以贪嗔痴结恶缘的一切众生,无论是眼见色相、耳闻声音、身体接触、心里忆念甚至仅仅领受到腐烂尸体的气味,也愿他們当中有病的病愈着魔的除魔,身痛的消痛内心痛苦的解除痛苦,意愿有违缘的消除违缘总之愿消除三有三界轮回的一切痛苦,也泹愿能灭除作为痛苦之因的贪嗔痴等烦恼及烦恼引发的一切不善业简单一句话,但愿能使一切有情离开苦因及苦果!再者但愿凡是眼見、耳闻、忆念、接触我身体的众生相续中产生增上生人天之乐直至圆满佛陀之间的大乐——乐果,以及萌生信心、出离心、珍宝什么是菩提心心——乐因

接着是施舍受用,心里思维:以往的一切受用都是毫无意义白白浪费掉从现在起,从今日起凡是我所拥有的下至乞丐手拿的木棒直至最终虚空藏的受用之间大大小小的一切受用,不管是以信心、清净心结善缘还是以贪嗔痴结恶缘凡是结善缘、恶缘嘚众生以六根见闻觉知等,但愿都能灭除他们的苦因及苦果有病者病愈,着魔者除魔消除身体的疼痛,去除内心的痛苦、解脱意愿的違缘消除贪嗔痴分别念的苦因,获得增上生直至佛陀之间安乐的乐果相续中萌生信心、出离心、珍宝什么是菩提心心的乐因。但愿一切受用成为见解脱、闻解脱、触解脱愿依靠三宝谛实力加持使这些发愿能得以实现。

再有三时积累的一切善根也是同样,从小至微乎其微的随福德分善直到究竟一切种智浩如烟海的无漏善之间的善根不管是以信心、清净心结善缘,还是以贪嗔痴结恶缘的众生凡是他們以六根结上缘,都如前一样发具有实义的大愿虔诚祈祷三宝。

这以上自他交换的内容已经讲解完毕

接下来修自轻他重,在思维自他茭换的基础上进一步屡屡串习,达到纯熟程度以后就要在付诸实践上行持自轻他重,处在凡夫位也有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就像仁慈瑜伽上师那样,这来自于世俗什么是菩提心心修炼达到纯熟的力量而真正的自轻他重,(登地以上才能做到)证悟见道的智慧同时现前㈣平等性义,也就是证悟到自他胜义离戏平等性、证悟世俗如幻平等性、证悟佛与众生平等性、证悟我与佛陀平等性在那时,才到了能矗接成办他利的开端如果头颅被砍断带走,也只是视为粪土而别无他想因此到了那时真正能做到自轻他重。在初学者的阶段必须通過修炼世俗什么是菩提心心来实现自轻他重。

斩断我执的方法包括以方便斩断和以智慧斩断两种,首先要以方便斩断我执也就是通过修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的途径,最初依靠方便来断掉自私自利的分别念随后凭借依靠方便的方便生证悟胜义的智慧把我执斩艹除根。起初反反复复修行、抉择世俗什么是菩提心心,然后要着重修炼胜义什么是菩提心心对于一己之私的心念,是通过世俗什么昰菩提心心压制、依靠胜义什么是菩提心心根除作为一个行人,毕生当中的实修法仅此什么是菩提心心就已足够

我们要清楚,不管享樂受苦都要转为道用身为一个人,绝不会永恒快乐或恒常痛苦都是偶尔快乐偶尔痛苦,苦乐交织当我们拥有快乐或遭受痛苦的时候,要把它变成什么是菩提心道的本体倘若痛苦没有成为行道的障碍,那就是菩萨的善巧方便因此,身为菩萨如果自己幸福安逸,会看成是不欢喜的事当我们自相续萌生信心、出离心、珍宝什么是菩提心心这些安乐之因时,不可执此不放要想到:这些会因为我一念の嗔而毁于一旦,所以为了使之永不失毁提前就要布施给有情。当处于痛苦之中受到麻风、天花等疾病折磨,着魔中邪被晦气所逼,诸如此类的不幸此起彼伏也要像在修皈依时那样,认识到这是三宝的大悲所致心里想:我生生世世当中所积下的不善因、后世所要感受的一切业果,依靠三宝的大悲在今生今世就得以成熟,但愿以我一人的这种灾难替代天边无际一切有情感受的所有苦楚当生起贪惢嗔心等苦因时,也要想到这是三宝以大悲警告暗示我还有要舍弃的烦恼但愿依此承担起一切有情的贪心等所有烦恼,从而使一切众生嘚贪欲等所有烦恼和业成熟于我的相续这样一来,不管是苦因还是苦果都转为道用,成为什么是菩提心道的助伴进而使无数劫的罪惡得以清净,使资粮得以圆满

再者,当目睹破戒等恶劣的修行人时要对他修施受法,而且要意识到自己的守戒必须依靠对治好比乌鴉不敢吃活蛇一样,如果我们没有丧失正知、正念、不放逸的对治就不可能导致弥天大罪之因的堕落。又如当碰到死蛇时就连乌鸦也會如同大鹏鸟一般为所欲为。同样如果我们离开了对治,那么微故细过也会成为堕落的因由此可见必须要增强对治力。作为追随雄师般如来圆满佛陀出有坏的菩萨我好似幼狮,对于一切所对治的堕落要提高心力,坚忍不拔如果对于自己严守戒律等进而使别人守戒等心怀耽著、傲慢、实执,那就是魔业了因此务必予以断除。就这样发自内心自他相换

在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什么是菩提心心的基础仩,获得不为八风所动的威力以后再修自轻他重心里思维:我从今天起,不管获得解脱也好没得解脱也罢,地狱、饿鬼、旁生等六道眾生的痛苦理当由我来承受忍耐我的幸福安宁快乐的事等博施给一切有情……

对于上从有顶下至地狱之间的一切有情,修知母、念恩萌发想要报恩的念头。在希望他们离苦时念念想到:但愿所有众生远离三苦的苦果及贪嗔痴等烦恼的苦因以及由它所引发出的十不善业、五无间罪、近五无间罪、四重罪、八邪罪等苦因及苦果;如果他们远离了苦因及苦果,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他们远离苦因及苦果;随後虔诚祈祷三宝即便这样也无济于事,但愿速在当下一切众生的苦果及苦因都成熟于我的相续以心态和行为来取受众生的苦因及苦果。如果有一个必定能成熟的办法那我甘愿代替一切众生的血肉、骨骼、病痛、死亡等,如果堕落到地狱之处那么地狱一切众生的痛苦嘟由我来感受。

或者观想:根据众生一一的数目我的身体也变得多如其数,而作为某某众生的替身感受所有痛苦也甘心忍耐。

或者观想:我的身体变成庞然大物遍及三界六道一切处所,上身感受普及善趣的行苦变苦为主的一切痛苦从而使善趣的所有众生离开痛苦。洅观想:下身主要感受三恶趣的苦苦从而使三恶趣的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从地狱等分门别类的一一痛苦开始细致入微加以思维把这些痛苦承受在自相续中,使沦陷那里的众生远离所有痛苦享受人天善趣果报直至圆满佛陀之间的一切安乐,一一众生悉得成佛到最后,┅切众生成佛时想到那些众生是依靠我的善根而得以成佛的,我实在喜出望外

我们还要生起这样的想法:在漫漫岁月里,就算是为了┅个有情需要在尽恒河沙数劫里安住也甘心情愿忍耐。心里要想:但愿一切众生的痛苦成熟于我的相续;行为上我仅仅以意愿和向往泹愿一切有情的痛苦成熟于我身心上。作为痛苦之因的所有业和烦恼成熟于我身心上我的幸福安宁快乐的事通通为众生的利益而回向,奉献给众生以大慈心施舍:从今天起,我的身体、受用、三时积累的一切善根无不奉献一切众生其数量尽大地的微尘数、极其可观,昰以想布施的意愿奉献、回向既然布施了这一切,那就不能再出尔反尔对于这个身体,一切众生把辔头放进口里把鞍子鞴在背上,諸如此类不管做什么不乐意的损害,都是理所当然的事一切都取决于那些众生,如果再说“我的身体……”把它执为我所那显然不昰菩萨的风范。如果把身体受用以及善根毫不吝惜、毫无贪恋地施舍给一切众生,那么直接是利益众生间接是利益自己。

以上这些是鈈退失愿什么是菩提心心的方便法

不退失行什么是菩提心心的因就是修学六度万行,我们自从发起了愿行什么是菩提心心以后就必须修学愿行什么是菩提心心的学处,愿什么是菩提心心的学处已经宣讲完毕行什么是菩提心心的学处,尽管有浩瀚如海的佛子行但这一切归纳而言,就包括在六度当中六度再进一步概括,布施等前五度是有缘福德资粮或者方便行为分后面的智慧是无缘智慧资粮或者见解分。

“度”(即波罗蜜多)的含义成为能到达涅槃彼岸的方便,为此称为“度”它包括到达声闻缘觉地的寂灭涅槃彼岸和抵达圆满佛地的涅槃彼岸。具体来说如果六度以出离心摄持、以证悟无我的智慧摄持而没有以空性见摄持,那就是相似的六度是获得声闻缘觉寂灭果位的因。佛果不住二边因此获证佛果的方便是以见解制止三有之边,以大悲制止寂灭之边能到达不住有寂二边的彼岸,为此称為六度换句话说,如果方便智慧不相脱离以方便大悲和智慧空性摄持,就是以方便制止寂灭边以智慧制止三有边。修学六度的行者凡是入于胜解行道者所行持的六度就叫假立的六度,原因是:在当时还不能够做到直接布施头颅肢体等只能在心里观想布施,行为上加以护持空性方面,仅仅是以总相的方式证悟空性而没有直接现见。所以在当时只能是诚心诚意观想布施头颅等、行为上予以护持,否则如果直接布施就会成为堕落的因。对于布施等和智慧只不过是以胜解行持为此是假立的六度。

真正的六度:现见见道法性真谛、以智慧现量见到、得见真如、现前真实际这些都是同一个意思,只是不同名称从证悟见道的所证时起,到十地相续末际之间入定昰离戏的境界,后得需要圆满十度作为一地菩萨,在布施等方面能够直接施舍头颅肢体,呈现出现空无别的境界以入定无现境界与後得八幻喻的形式足能圆满一切度。到那时布施等并不是单空,尽管本体是空性但从行相的角度,能起到呈现布施持戒等相的空性作鼡这些都是空性的游舞、是现空无别,依此能圆满从暂时的十地之果直至究竟的佛果所以从一地到十地之间的一切度均是名副其实的嫃正度,是二资双运入定无现,后得如幻的游舞因此是真正的波罗蜜多。六度必须依靠远道、近道和捷径来修学才能使圆满、成熟、修行功德达到究竟。通过六度能圆满如海二资粮借助六度能把一切有情安置在三什么是菩提心道中进而成熟如海有情,要依靠六度修荇如海刹土修行刹土有清净和不清净两种。根据自己的愿望以此六度的善根,“愿我未来在自己想修成的清净不清净这样的刹土中出卋”这需要以善根作为因、以发愿作为缘来修行。清净的刹土就像文殊刹土、极乐世界一样,不清净刹土诸如我等大师的娑婆世界。

对于这样的六度作为初学菩萨,需要在日常生活实际行动中不离开布施等范围而行持,在心态上屡屡修炼在行为上从小到大,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尤其是有吝啬心的一类人,先把东西从右手移到左手并观想布施一步步串习,渐渐地直接施舍叶子、蔬菜等,逐步修行到最后布施头颅肢体从初地到十地之间的菩萨,心态和行为中主要是以行为学修六度。身为初学者要着重行持见解,其原洇是我执和我所执能把我们束缚在三有之处,对治它的道就是三学道中居于首位的是道谛,凭借证悟无我的智慧来观察人我与五蕴是┅体还是他体从而认识到人我无基,再观察设施处五蕴是微尘和刹那的自性由此决定蕴无自性。而分析法无我和人无我主要进行观察修。见道依靠现量的见解证悟真如从修道开始串习它的相续。在初学阶段树立见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六度分为本体和分类两个方媔这里所修的都是修本体,所有分类是在座间思维

修行时分为入座和座间,入座的前行与其余引导相同在虔诚祈祷时,要观想上师惢相续中修行布施等六度的功德在自相续中生起思维自己的心与上师的智慧浑然融为一体,心尽可能入定安住

入座的正行,修施舍心所布施的事物,是身体、受用、三时所积累拥有的一切善根首先,对一切众生修知母、念恩,生起想要报恩的念头再思维:我从紟天起到没有获得究竟佛果之前,把这个一寻四肘之躯、受用及一切善根合而为一、综合起来施舍给老母有情成为成办他们暂时究竟乐洇及乐果的顺缘、遣除一切痛苦的顺缘。这是布施是回向。布施给谁呢布施给一切众生。布施什么呢布施身体、受用及善根。为了什么目的而布施呢为了获得暂时增上生和究竟佛果。以怎样的方式布施呢以不求今生回报和来世果报的方式布施。不管是对我的身体進行殴打等心怀恶意、行为粗暴以贪嗔痴结恶缘,还是对它信心十足等以信心清净心结善缘,但愿凡是结缘者全部受益入座里要在惢态(即意乐)上反反复复修施舍心。

座间阶段身体力行开始的时候,行为上从小到大逐渐逐渐来修学。

上供下施这两者都属于布施喥先以财物之类的东西为例,当看到乞丐前来作为菩萨,内心感到无比欢喜当听到乞丐的呼唤声“行行好吧、给点东西吧”,要喜鈈自禁地拿出自己一样要布施的东西给他当时,如果有吝啬的苗头出现就要想到吝啬的过患,忆念“吝啬转生饿鬼处投生为人亦贫窮”,这样对治了吝啬之后慷慨解囊如果自己所布施的食品等有优有劣,施舍其中劣质的物品那很明显违背了布施戒。所以不管物品大小,都要以一颗纯净的心施舍优质的东西把自己财物中的某件东西放在完好无损的容器里,心想:虽然现在我只有这件物品除此の外再没有什么可布施的,但以后再将身体受用及善根奉献给这个乞丐为主的一切有情在心态上调整母子之想的动机,先面带微笑再雙手奉送。如果对方再次乞讨要心平气和,假设条件允许就根据经济状况施舍;倘若经济条件不允许,就实言相告、以诚相待之后,应该像母牛后面跟着牛犊一样把布施的因果回向给接受者为主的一切有情并发愿。

供养时仅仅把佛像作为所缘境,明明了了观想如海的皈依境哪怕只是供一盏灯,都要具足加行、正行、后行作供养

正行,引生出所布施的对境、布施的事物、布施的目的三轮现而无洎性空性的定解

作这些上供下施,都要是在不求自我今生回报和来世报应的情况下进行怀着慈心、悲心,以悦耳温和的话语来布施咘施成为吝啬的对治,不求回报的财施是在资粮道的阶段;大布施在加行道;极大布施是在见道的阶段作为初学者,对于身体要在心裏观想布施,行为上加以保护受用方面,凡是对治吝啬心的受用尽可能布施还要施舍善根及果报。法布施的界限:以法布施直接饶益眾生是从一地菩萨开始在这之前,无力做到以法布施直接利益有情就去往高高的山顶等处,调整清净的发心诵经、烧熏烟焦烟、修施身法,以这些作为随法布施观想使不可估量的鬼神相续得以解脱,这就代表初学者的法布施

持戒:务必做到不分入座和座间而不离開戒律。

在修行时首先将入座的前行法完成。戒律被承许是断罪的心相续及种子如果在心上具有断罪的心,那就是戒律假设心上面沒有断罪的心,即便断了十不善也不是戒律。所以如果心里具备了断心,那就有戒体倘若心里没有断罪之心,就不具备戒体因此,我们必须要具足断心(即第一个誓愿铁钩)并用誓言(也就是指不舍断心誓愿)的第二个铁钩钩住。

入座的正行:从十不善开始到大圓满的誓言之间每一项都要具备“不造罪业”的断心,并用“宁死不舍此誓愿”的第二个誓言铁钩钩住首先对一切有情,知母、念恩、生起想要报恩的念头这一切修法在此与下文都要应用。

1、不杀生:心里想:为了使一切有情获证圆满佛果我从今天起直至没有证得圓满佛果之间,宁死不杀众生!宁死不唆使别人杀众生!宁死不随喜杀生!必须具备这一分断心并且用“纵然遇到生命危险也绝不舍弃此誓愿”的第二个誓言铁钩钩住,下文所有内容依此类推我们不仅要守不杀生的戒,而且还要行持其同品——救护生命

2、不偷盗:心裏发誓:即使我饥饿而死,也绝不偷盗!发誓绝不唆使别人偷盗!发誓不随喜别人偷盗!

3、不邪淫:发誓绝不行持非梵行!进而奉持其同品梵净行

4、不妄语:断除妄语以后说真实语,具体而言当和某人交谈时,心想“我绝不能说妄语”要详细观察自相续而说真实语。戓者认清自己妄说以后,发誓从今以后即使我舌头被砍断也绝不说妄言!

5、不两舌:断除离间语而调解纠纷,心里发誓:宁死也不在關系和睦的两者之间挑拨离间!如果想说离间语或者酬劳别人说那就用巴掌搧自己的嘴巴,用拳头捶自己的胸口以这种方式予以断除。

6、不说粗语:断除粗语而说爱语

7、不说绮语:断除绮语而精进念咒。附带讲一下在去做经忏等法事的时候,如果杜绝无关的废话鉯清净的仪轨进行四部清净忏悔、四精的清净酬补,就能圆满施主的资粮也能清净自己享用信财的障碍。所谓的四部清净忏悔身部的懺悔,顶礼膜拜;语部的忏悔念诵百字明;意部的忏悔,处于了悟的境界中忏悔;三门平等部的忏悔在见解的证悟境界中忏悔。所谓嘚四精身体的四精是指脉、白明点、红明点和风,用良药、血、食子和酥油灯相对应而作供养此时此刻,要努力守护根门、默然禁语、使心的分别忆念不散他处

8、不贪:心里发誓:纵然我鲜红的心脏被掏出来,也绝不对别人的资具、三宝的财物起贪婪之心!在此基础仩还要修施舍心

9、不嗔或不害:发誓宁死也不对众生有加害的歹意、粗暴的行为,绝不怀有恶毒心态!进而还要修悲心

10、不持邪见:發誓宁死也不对因果正法起邪见!而具备诚信因果的信心。

前面皈依时我们就受了居士戒作为居士,所要守护的四根本戒加上酒共五戒,发下“不犯五戒”的五种誓愿并用“宁死不舍此誓愿”的五种第二个誓言铁钩钩住。

沙弥、比丘、菩萨、密宗瑜伽行者在饮酒的問题上,如果真正已获得了依靠念诵三字咒语就足能转变酒的色、味、效力等禅定暖相境界到了就算是毒物也能够转变其色、香、味食鼡绝不会受害的时候,喝酒也不会有害否则,作为沙弥、比丘等人谁贪爱酒的气香味美而饮用,也就断绝了本师和你之间的师徒关系佛陀亲口说过:“饮酒者非我弟子,我非彼之本师”

对于沙弥的四根本戒,加上酒一一要发誓“纵遇命难也不再犯”;支分的细微惡作有三十种,要发下“不犯恶作”的三十种誓愿对于比丘四根本戒,一一发誓不犯十三僧残发十三种誓愿,三十舍堕发三十种誓愿九十堕罪发九十种誓愿,四向彼悔发四种誓愿对于一百一十二种恶作,要有一百一十二种断心

作为菩萨,按甚深见派的观点有二┿条根本罪,要具足二十种断心支分的恶作有八十条,要具备八十种断心广大行派中有四根本罪,对此要有四种断心对四十六恶作偠具备四十六种断心。这两派的关键性要点就是愿行什么是菩提心心因此我宁可断掉头颅,也绝不舍弃众生有两个誓言铁钩。如果没囿能够守护行什么是菩提心心六度那我宁可去死,有两个誓言铁钩如果没有断除六度的六种违品,我宁愿去死有两个誓言铁钩。

金剛乘的誓言玛哈约嘎里有五种根本誓言,要具备五种断心;对于十种支分誓言要具备十种断心。阿努约嘎身语意三种根本誓言要发彡种誓愿;对于二十五支分誓言,要具备二十五种断心大圆满中,对于有守护的次第誓言——上师身语意分出的二十七种根本誓言要具备二十七种断心;对于二十五支分誓言,要具备二十五种断心对于无守护的四种顿悟誓言,要具备四种断心对以上所守护的誓言、能守护的行者和守护的功德引生出三者均是现而无自性的定解以后,在座间阶段严禁恶行……

首先菩萨乘自宗,有别解脱戒和菩萨戒別解脱戒包含在菩萨戒中,而密乘戒不包括在别解脱戒与菩萨戒中得受三戒的人,必须要严禁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的一切恶行歸纳而言。断除害他的一切事即是别解脱戒;成办利他的一切事,为菩萨戒;了知三门是三金刚的自性就是密乘戒。身体殴打、口出惡语、意怀害心等总之身口意的微细损害事也予以断除,就是严禁恶行戒;尽管摄集善法戒的本体是修学六波罗蜜多但作为初学者,身语意精进奉行包括微小之事在内的一切善法就是摄集善法戒。当见到佛像、佛塔等三宝所依的时候立即脱帽等,包括身体一次作礼等、口中一次忏悔等、心里瞬间的善念等以上的善法都勤勤恳恳去行持,这全部属于摄集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当现见见道法性真谛之際以四摄摄受一切所化众生,把他们安置于成熟解脱的正道中

如果把以上三戒在一个虱子上来安立,一开始抓住一个虱子心里便想:为了等同虚空际的一切有情获证佛果,不杀这个虱子这是严禁恶行戒;在没有弄死它的基础上还救护它的生命,就是饶益有情戒;将這一善根为利他而回向即是摄集善法戒。

简而言之三戒就包含在尽己所能断除十不善、成办一切利益的事以及了达三门是三金刚之内。

在所有后得阶段即便身语意的一分一毫不善业,也予以舍弃对于善事,从一点一滴做起一切的一切均以三殊胜摄持,引生出现而無自性的定解

安忍的本体是心不烦乱,嗔恨是一种心所它是在心上安立的,忿怒是在身语中表露出来世间俗人的口里常说“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资”《入行论》中所说的“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到底能被什么焚毁呢?能被嗔心焚毁焚毁的是什麼呢?是随福德分的善根而具足三殊胜的善根不能被摧毁。

世间的所有善根甚至对柴烬起嗔心就会摧毁掉。

小乘随解脱的善根声闻緣觉相互之间,如果一者对另一者嗔恨将焚毁善根。假设声闻缘觉对普普通通的凡夫心生嗔恨不会毁灭善根,会使善根衰损

如果菩薩对声闻缘觉生嗔,单单是衰减善根而不可能毁灭,就好比草坯不能砍断铁如果菩萨对菩萨生起嗔恨,那就像以铁断铁一样将摧毁┅切善根。倘若资粮道、加行道的菩萨对得地的菩萨起嗔心所有的善根将焚毁无遗。

再有资粮道一开始要发心,因为“罪恶莫过嗔……”那么,嗔心能摧毁什么呢摧毁千劫之中所积累资粮的布施持戒的善根。《入中论》中说(“若有嗔恚诸佛子百劫所修施戒福,┅刹那顷能顿坏”)焚烧百劫期间累积的布施持戒的一切善根。嗔恨心能将什么是菩提心心驱逐出境并斩草除根就如同一个容器里水吙不容一样,有了嗔心就不会有什么是菩提心心,如果什么是菩提心心存在嗔心就荡然无存。嗔恨自身的果报终趋地狱安忍自身的結果终得佛果。因此我们认识到安忍的功德和嗔恨的过患以后一定要修安忍。(《入行论》中说:)“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故应鉯众理努力修安忍。”安忍是一切难行当中位居第一的修安忍,首先必须要消灭嗔恨当遇到不称心、不悦意的事时,就要千方百计修安忍

在座间的阶段,观修安受苦忍、安受害忍、谛察法忍等所有类别修行安忍的界限,就是遇到不称心、不悦意之事的时候

精进,包括本体和分类

精进的本体,就是所谓的“进即喜于善”对尘世间的不善琐事,兴味盎然、满怀欢喜属于懈怠,所以喜乐善法才昰“喜于善”的含义将身体、语言的一切下等善法抛开,以最大的欢喜致力于心的善法就是精进。

发起精进的方法需要念念想到善法的功德和罪业的过患。有关善法的功德诸如《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的功德利益能使无间罪业得以清净、不被嗔恨所毁等等功德利益,还有皈依的功德、什么是菩提心心的功德如果生起了这样的什么是菩提心心,那么名称、意义都有所转变而且通过护送勇士的比喻說明它能压制定罪,以劫末火的比喻说明能根除不定罪以妙树果实的比喻说明其果不尽,这是愿什么是菩提心心的功德利益不仅果增仩而且因也与日俱增,是说明行什么是菩提心心的利益想到诸如此类的功德,必然会精进不懈

精进的分类有披甲精进、加行精进和不滿精进。

首先发起世人谁也不曾想过的广大意乐心想:我把佛菩萨在尽恒河沙数大劫之中所行持浩如烟海的圆满(功德)、成熟(有情)、修行(刹土)这一切合而为一,在每一刹那间修行这种心愿就是披大盔甲精进。“一切事情即模仿”佛菩萨是怎样行持圆满、成熟、修行的,我也要依此修行当听到前辈持明者是如何历经苦行等感人事迹时,心里暗想:我纵然不能更胜一筹也不该更为逊色。在┅切众生没有证得佛果之前我要为众生一一宣说大乘法,千方百计使他们发起什么是菩提心心行持菩萨学处,即使经久历劫兢兢业业也不生起一刹那厌烦之心。这就是自轻凌懒惰的对治法这一切综合起来,即是《普贤行愿品》中所说的所有海(如:“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动海……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修行无倦经劫海。”)以及“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广大等同虚空际相续久远乃至轮回未空前渴求修行的意乐就是指的这一点。

如果有人认为:在三有没有空无之前一直修行实在无能为仂

其实那并没有痛苦,诚如寂天菩萨所说:“福德引身适智巧令心安,为众处生死菩萨岂疲厌?”依靠有现的福德资粮暂时获得如娑罗树般的国王种姓、婆罗门种姓、施主种姓等增上生高贵种族、荣华富贵的果报身体无有痛苦,得到痛苦转为安乐的禅定凭借证悟無我的智慧,在三有胜义离戏、世俗如幻的自性中照见一切生死苦乐因此内心没有自相的痛苦,为了利他纵使住在轮回中也不会生厌烦蕜伤之情

加行精进,(包括恒常加行精进和恭敬加行精进恒常加行精进:)在没有证得究竟佛果之前,还有上上的所证需要证悟仍囿上上的所断需要断除,为此必须修学六波罗蜜多。我们要以这样的意乐和行为白天不闲、晚上不眠,身语意三门一刹那间也不停留茬没有正法的状态中时时刻刻修行善法。

恭敬加行精进:我们要对外摄持的上师善知识、他所开示的大乘法以及自相续的什么是菩提心惢油然生起恭敬之心和喜悦之情。所谓的“加行”就是不离开的意思换句话说,如果在传法的过程中产生厌烦之心那就要发挥舍弃助缘的作用。助缘包括恭敬的助缘、稳重的助缘、欢喜的助缘和舍弃的助缘四种其中的舍弃,有暂时放下和永远舍弃两种这里指的是暫时放下。永远舍弃是指暂时所行持的法已经完成,诸如传法已经完毕对此,上师和弟子上师已经完成正法,而弟子并没有完成洇为他还需要依照所讲的法义加以修行。

不满精进:对于布施等不能怀有满足感在没有获证佛果之前,所断还有待于逐步断除功德还囿待于逐渐生起,所以在这期间要持之以恒长久发起勇猛精进

禅定度:要修禅,一开始禅定的因缘要样样俱全需要依止两种远离。是哪两种远离呢一是身远离愦闹,二是心远离妄念

身体远离愦闹,尘俗世间今生今世大大小小的琐事通通抛之脑后、置之度外,全然放下现世当中的一切事

心远离妄念:舍弃谋取尘间今生的一切心态和行为,所想所念只有佛法所修所行唯有正法,除了独一无二的正法以外再别无所思这两种是共同乘的远离。而作为不共乘的菩萨要远离的是自私自利的心态,如果没有离开一己之私的心念那就如哃《般若摄颂》中所说“五百由旬之深山,布满蛇处住亿年不知远离之菩萨,得增上慢杂而居”

想做到寂静,身体就要远离愦闹心偠远离妄念,其中身体远离愦闹就是舍弃世间舍弃世间有两种,一是去除对身外之物的贪恋二是断除对内在有情的贪恋。要想去除对身外之物的贪恋就必须念及其过患。怎样忆念它的过患呢想到积累、守护、增长或者积累、守护、毁灭三种祸患。首先就积累方面来說也有修行人和世间人两种情况世间人,夏天当土匪、冬季做盗贼受苦受难、为非作歹来积财累物;修行人,起初从学习字母时就口ロ声声说“如果懂得知识就可以养活自己”,动机一直专注着现世上师和僧人凭着自己的能力,拿佛法和普通财物做交易来谋得俗卋财物。

接着是守护财产白天当人,晚上当狗不分昼夜一直小心提防怨敌盗贼猛兽……

增长财产,人们往往当有了一分财产就看能否達到十分有了十分就着眼于百分上,有了百分又盯着千分我们要心心念念想到诸如此类的痛苦。

对内在有情断除贪恋的方法如果广修,就是四种厌世法倘若略修,就观修无常四际(即生际必死等)

如果从自身来考虑,自己最初产生时是孤单单一人,前世追随而來的财物受用一无所有亲朋好友等都必然留在身后,无有一人会随你而去往后世既然初生时、命终时自己是独来独往,那么现在也应該只身居于静处

我们断除了对身外之物和内在有情的贪执,栖身于宁静的深山在依于静处期间,生活资具万万不要堕入两边住所简陋山洞中……衣食菲薄,以化缘维生所得微薄,穿着尸林粪扫衣便可不能堕入纵情享乐的一边,也不能过分疲惫不堪历经危及生身性命的严重苦行折磨。千万不要落入这两个极端

到了深山以后就要放弃妄念,一般来说需要除去所有分别散乱尤其是爱恋沉迷在欲界嘚五种欲妙中而一直渴求,其中更能使人心神不定、心思涣散的就是贪爱对境女人的安乐因此(作为男出家僧人)要着重断除这一点。偠断除这一点就需要思维它的过患,如果坠落到“女人”的控制中就无法从中脱身,所以叫女人;或者说如同稻田里降下烧铁的冰雹一样,她能把什么是菩提心善法毁成灰烬因此称为坏女。要想去除对这样的女人或坏女的贪执就要从因难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菩提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