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坏的为什么全世界核战争的电影还在发展军事武器?

当前位置: &
07:52:54 & & &
最近,一部在英国上映的火了——《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The Coming War on China)。乍一看,这又是一部宣扬“中国威胁论”的片子,不过,这部片子却有些“文不对题”。导演是澳大利亚籍记者约翰·皮尔格(John Pilger),他说,拍摄片子的目的是为了打破沉默。他要追问:当核战争已经不再无法想象时,当中国的崛起威胁到了美国的霸权时,谁,才是对世界最大的威胁?  影片用112分钟的时长来回答这些问题,小编这就为大家呈上。在此感谢微博网友@水山水山水山 制作的中文字幕。纪录片一开头,就是一连串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通过南海等问题来渲染“中国是全世界的敌人”。但画风一转,视频旁白表示,西方的媒体一直在敲打着战争的边鼓,却没有告诉大家,中国早就处在美国军事基地的包围圈中!这些军事基地多达400个,它们就像一条巨大的锁链,牢牢地套住了中国的脖颈。《中国幻景》(The China Mirage)的作者James Bradley说,如果你站在北京最高的建筑往四周看,你会发现,太平洋、韩国、日本都是美国的军备,关岛都快被导弹压沉了,而所有的这些军备,都对着中国……  这位作家说,如果我是中国,我也会担心美国的挑衅。导演约翰·皮尔格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中国崛起为经济强国引发了华盛顿高层的不安全感。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他的“亚洲支点”政策——这意味着60%的美国海空力量部署到亚太,而中国是没被指名道姓的目标。James Bradley表示,奥巴马在核武器上投入了万亿资金,这些资金,需要一个敌人,而中国就是最完美的敌人。  接着,影片用4个部分,来讲述中美之间的问题。1.“马绍尔群岛的秘密”(The secret of the Marshall Islands)——美国针对中国的核武器是怎么试验出来的似乎很少有人知道,泳衣的名称叫“比基尼”,是为了纪念破坏太平洋中比基尼岛的核爆炸。今天,当你坐飞机经过那里时,仍然可以看到一个被氢弹“布拉沃”炸出的巨大黑洞。1954年,美国在比基尼岛附近试验了“布拉沃”,试验时,美国竟然没有疏散岛民。而比基尼岛所在的马绍尔群岛,一直是美国的战略秘密,是他们通往亚洲和中国的跳板。1946年到1958年,美国在马绍尔群岛为进行氢弹试验爆炸了66次核装置,在12年的时间里相当于每天爆炸1.6个广岛原子弹。今天的比基尼岛已经不适宜生存,辐射污染了水和食物。而岛民们,几乎都患有白血病、甲状腺癌等各种疾病。更惨绝人寰的是,美国在这一地区进行了被标为最高机密的“4.1项目”秘密实验,允许使用活人进行实验!美国核能官员说,研究岛民对辐射的摄入量,“很有意思”……马绍尔群岛的外交部长表示,美国将岛民迁移到被核武器污染的岛屿,来研究人类如何从食物和环境中吸收辐射。  下面这位阿姨的儿子在18岁时因辐射而死,她本人和丈夫也死于癌症。在生前的采访中,她说,美国人就像对待动物一样对待她的儿子,不断地往他身上刺孔,就像杀鸡。  达琳克吉·约翰逊也是马绍尔群岛上的居民,45岁时,她死于癌症。1983年,她曾发表过一个著名的演讲,打破了长期的沉默。她说:我们的妇女要么流产,要么生出一些不像人形的怪物,我们都有白血病和甲状腺癌。面对这些指控,美国却选择了逃避赔偿责任——仅仅用1.5亿美元,就打发了这些岛民。他们甚至在岛民们仅存的绿色家园里建起了度假村,美国人健康快乐地生活在上面。  而岛民却被赶到了度假村对面的伊拜岛上。  在度假村上,是光鲜的美国:高尔夫球场、游泳池、各种医疗教育设施。而另一边的伊拜岛,却是“太平洋上的贫民窟”。  在这个岛上,不要说教育、医疗,就连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都无法解决。蔬果水产被污染,他们只能吃经过处理的进口食物。岛民们有着世界上最高的糖尿病患病率,他们生病时,对面岛上的医院也并不会给他们治疗。  而美国度假村所在的夸贾林岛,也不仅仅是度假村那么简单。上面建着一个被称为“罗纳德里根试验场”的导弹发射台。目标不言而喻,当然是中国。这个基地是美国在亚洲的垫脚石之一,建于1968年,旨在“反击共产主义中国的威胁”。这个基地是美国在90年代策划的“2020视野”计划的一部分,目标是“全面主宰”,即全面控制陆地、海洋、天空、网络和太空。  2.“中国崛起”(China Rises)——为何美国把中国当敌人美国把中国当敌人,是由来已久的。19世纪,许多中国人去美国淘金和修铁路。但美国人并不喜欢竞争,所以1882年,有了排华法案,将中国人排除在外约100年。那时,美国人将中国人称为“黄祸”;  在影视作品中,中国人的形象也是扭曲的、丑陋的、邪恶的、愚蠢的。  但他们却掩盖了另一个沉重的话题——鸦片。对19世纪的美国精英阶层来说,中国就是个“毒品金矿”。美国最有名的自由派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外祖父,是中国的“鸦片王”,一个毒贩。罗斯福用着从祖父那儿继承来的遗产,开游艇、住避暑别墅,供子女上私立学校。  用鸦片资金,美国修建了第一个工业城市马萨诸塞;修建了前五条铁路;建立了哥伦比亚、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著名学府。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的敌意仍然没有减除。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中国是亚洲所有麻烦的根本原因。  美国氢弹之父泰勒也说,美国要时刻预防中国队美国可能的导弹攻击。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渐渐地赶上了美国。导演问:现在的中国,跟资本主义还有什么区别?李世默(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表示,区别就是,在中国,资本永远不可能凌驾于政治之上,而美国政府却无法抑制资本的权力。尽管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美国人却依然用过去的眼光看待中国,认为中国人生活得很悲惨,还是将中国人看作“黄祸”。张维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研究院院长,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表示,这样只会让美国错过很多东西。  记者张丽佳认为,这其实也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快速崛起的惧怕。不过,李世默表示,中国崛起并不意味着它想控制世界:“他们只是不想让美国支配亚太”。  他举例说:中国人2000年前修的长城,目的也只是抵御匈奴,而非占领。导演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中国的一位战略家告诉他,“我们不是你们的敌人,但如果你们(西方人)认为我们是,我们必须做好准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Ted Postol也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没有理由不想控制自己的命运,战争叫嚣是美国最坏的举措。  3.“抵制”(Resistance)——反抗美国霸权的普通人在日本的冲绳岛,有33处美国军事设施,是美国向中国邀战的前线。  导演约翰·皮尔格说,美国的军机已经在冲绳岛上引起了44起事故;  美国的军队还在岛上引发了许多强奸、暴力事件。日本共同社今年5月报道称,从2006年起至2015年的十年之间,日本全国警方查处的构成杀人、抢劫等恶性犯罪的美军士兵、文职人员及其家属总计达到91人,为62起。在冲绳,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此类犯罪事件。从二战幸存的日本人,不想再见到战争,因此,他们一直在与世界最强的军事力量作斗争。“世界的人民,看看日本和美国都在做些什么!”  冷战期间,美国在冲绳秘密安置了核武器发射台,大部分导弹都瞄准中国。许多中国的城市,都在导弹的射程内。同样的,在韩国的济州岛,也有一个用以容纳美国的航母、核潜艇、驱逐舰的军事基地。  美国打算用这样的方法扼制住中国通往世界的原油和贸易生命线。  这个军事基地当然也遭到了韩国人的抵制。一位长期在济州岛从事抵制行为的韩国人说,美国人想孤立中国,想成为世界的君主。4.“帝国”(Empire)——美国想称霸世界的野心从未熄灭这张全球美国军事基地地图显示,美国本土有4000个军事基地,还有上千个军事基地,分布在各个大陆。  美国中情局在澳大利亚松树谷修建了军事基地;但美国助理国务卿丹尼尔 拉塞尔(Daniel R.Russel)却不承认,他说美军只是在澳大利亚的基地里运转。  Daniel R.Russel所说的这种军事基地,又被称为“睡莲”基地。这类基地通常只有200-300个军人,没有家属,设施很少,十分隐秘;为了掩饰,通常在外国基地里建设。  建设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抗衡中国、控制世界。通过这些基地,美国在147个国家部署了秘密部队。  美国一博士说:我们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说,要和平就要备战;他认为美国这么做是在回应中国的挑衅行为。美国助理国务卿无法指责中国在南海填海造岛违反了国际公约,就将焦点对准了风水:“中国在南海填海造岛必然会破坏东南亚地区的风水、和谐。而且违背中国一贯的主张,与‘要做一个友好邻居,一种良性、无威胁的力量’的表态不符”……现在,他又在纪录片里抛出了更神奇的观点:美国把军舰开到中国的家门口,受到了周围国家的热情欢迎,中国也完全接受。  中国完全接受???一位曾负责在冲绳岛发射导弹的美国军人透露,1962年古巴危机时,美国曾将导弹瞄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直到一名警觉的美国官员意识到命令有误才停止了发射倒计时,该官员之后被悄悄进行了军事审判并遣散。这名军人想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我们差点毁灭整个地球。现在,足以“毁灭地球”的核战争已经不是难以想象,而美国,还要继续挑衅吗?美国密苏里大学的教授Stephen Starr问:美国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直到引发战争吗?如果真的引发了战争,又该怎么结束?在影片的最后,导演向这个世界提出了一个问题: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们还能继续沉默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您推荐:
扫描到手机现在的位置:
【军事理论论文】浅谈战争与科技的发展情况
摘要:战争是一种军事、政治斗争,从古至今一直存在。战争一方面是人类残酷的斗争行为,另一方面却体现了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越来越成为战争成败的最关键因素,反过来战争局势的发展必将成为发展科技的重要动力之一。总之,科技与战争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关键词:科技,战争,发展
the Mutual Influence and Role of Technology and War
xiaojun Ji
Abstract: War War is a kind of military and political struggles, it has been in existencesince ancient times.On the one hand,war is a kind of brutal behavior of human struggle,on the other hand it reflects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 in the success of the war,
in tur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in the war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hort, there is a definite link between technology and war.
Keyword: Technology , War , Development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伴随着一系列的战争,战争是王朝更替的主要手段。从古代到如今,从青铜剑道铁刀,到火箭和步枪,再到如今的核武器的存在,这些都是离不开科学技术。科技与战争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战争与科技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到底是怎样进行的?关于科学与战争的关系问题,科学学的创始人、英国著名学者贝尔纳,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帮助满足了战争的需要,战争的需要也同样地帮助了科学事业”的观点。他说:“自古以来,改进战争技术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学。这并不是由于科学家具有好战的特性,而是因为战争的需要比其他更为急迫。各国君主和政府不那么乐于向其他研究工作提供津贴,却很乐于向军事研究工作提供经费,因为科学界能研制出新的装备,而这种装备由于十分新颖,在军事上极为重要。”
战争与科技互相促进,不断发展
(1)战争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的改变
  18世,蒸汽机的出现象征着第一次工业革命轰轰烈烈的开始。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不仅是潜在的、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在战争中, 科学技术也是一种潜在的、巨大的战斗力。科学技术可以直接转化为军事技术, 而军事技术的发展又必然引起军事领域的一系列变革,这种变革最集中、最突出地表现在武器技术的进步。
   一战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各种机械化武器装备性能的大幅提高,机械化作战理论得到空前繁荣,作战形态发生了根本变革。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全面发展,一场以原子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为先导,使传统技术和传统产业发生根本变革的新技术革命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这些技术运用于军事上,使原子弹、导弹等武器大量涌现,人类在身处机械化战争的同时开始面临核战争。
   在伊拉克战争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战场已经成为了美国展示高科技武器的博览会。美国的航空母舰、高性能的战斗机、信息情报系统、精确制导炸弹等等。几乎任何武器都是高科技的集成。在经过大规模的精确轰炸之后,伊拉克的军事指挥和控制系统已经被摧毁,伊军处于找不到士兵,士兵联系不上军官的情况下任何的抵抗和反击都是难以实现的。由伊拉克战争的进程可以看出,高科技对于战争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2)科技在战争的要求下迅速发展
人类为了获得战争的胜利和加速,不断地追求杀伤力更强的武器,这必然要求科技必须急速发展,已更新强大的武器为主。科学学的创始人、英国著名学者贝尔纳曾说过:“实际上,除了19实际某一段时期,我们可以公正的说,大部分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海陆军的的需要直接促成的,这并不是科技与战争之间有任何神秘的亲和力,而是由于一些根本性的原因;不计费用的军事需要的紧迫性和大于民用的紧迫性。而在战争中新武器急受重视,通过改进技术可以产生新的强有力武器,而这可以决定战争的胜利。”近代以来,优良的装备与仪器是战争的必需品,它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这些装备、仪器为扩展了科技的影响,科学的新领域一个个被突破。举一个很简单的列子,雷达在战争的需求下应运而生,是战争的促生品。它的作用是在远距离的地方发现敌人的机器,德国在雷达开始应用的早期阶段中,雷达技术还不成熟,尚在研究之中,但是在战争中却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由于它能有效精准的发现敌人的位置,从而提供准确的方位,能给敌人最厉害的打击并保存己方力量,研究显示,1916年的时候平均需要发射10000枚炸弹才技能击中一架飞机,而到了1945年,在雷达的作用下,这个数字变成了365发。交战双方都投入了一定的力量进行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微博电子技术久非常兴盛,并且出现了全新的射电天文学。随后电子干扰技术也迅速发展起来,美国军事当局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无线电干扰保存了约450架轰炸机,使四千五百名空勤人员免于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的促进了电子学的发展,而且这个劲头至尽不减。在原苏联有人声称:“在现代条件下,任何国家的军事威力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无线电电子学的发展水平及其成就的利用程度。”美国在研制武器装备的全部拨款中,用于研究无线电电子学方面的开支就占20%--25%,可见战争对电子学的这种促进作用还会延续下去。
2、用辩证法进行思考
(1)战争在加速科技发展的同时也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我们都知道,当战争进行的时候,双方都想着怎么快速战胜对方,其所有的精力基本上都放在了军事战斗中,双方会不惜一切代价去研发与战争有关的科研工作,这就忽略了其他科技的研发工作,有些研发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而这仅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随着战争的不断恶化,很多人类文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其中就包括科学技术的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攻破波兰,波兰百分之六十的工业设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科研设备以及大批的学校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非常多的科学家,技术员及无辜的百姓遭到残忍的屠杀。而反观德国本土的状态,我们发现由于纳粹政权迫害进步人士与犹太人,一批科学家惨遭杀害,像爱因斯坦等著名人士也都流落他乡。再看现代英美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中我们亲身体会到了战争对文明的亵渎,对生命的蔑视。当年美军撤出伊拉克后,其处于无政府状态,现傀儡政府无能为力领导国民重建破碎的家园,各地反政府势力不断造出事端,人民的生命都得不到保障,到处都是硝烟弥漫的场景,血与泪是当时的真实状态。可以说整个国家灭亡了,死了很多无辜的人,其中也包括一些美军士兵。在这种状态下,伊拉克还怎么谈论科技的发展。年政权都不稳定,想恢复以前的科技水平也不知道要到哪一天。
   战争不仅仅带来人员的伤亡,然后战后重建这么简单。现代的战争带来另外一种问题,那就是污染。现代化的武器不仅具有杀伤力巨大的特点,其产生的战后污染特别严重,尤其是核污染。1945年,日本广岛与长崎遭美国原子弹轰炸数周,爆炸之后的所带来的的核污染问题延续至今,听说广岛与长崎至今仍是寸草不生之地。连草都不能生存何况是人,更何谈发展、技术进步。总而言之,我们绝对没有理由说战争带来了科技发展的绝对进步,我们应该反思战争对科技大的促进背后的影响,须知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单方面的,纵观现代战争就知道科技往往被战争所遏制。消除这种反作用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2)战争是一种不文明行为,科技无论如何促使战争发展,我们应当寻求和平发展。
科技迅猛的发展,使20世纪的战争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19世纪也发生了很多战争,其中以当年的普法战争为规模最大的战争,这场战争中我们失去了大约15万的生命,但是来看看20世纪,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一战就阵亡了约100万人。据美国的布热津斯基调查知,前后2次世界大战中,一共约损失了1亿人。一个亿是什么概念!生命在战争中陨落的太快,文明在战争中消失的无影无踪,人类为战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人认为已经进入了21世纪,这个世纪战争的特点就是信息化战争,他们认为此时的战争已经不需要以太多的生命为代价,因此战争是“文明”的,是可以理解的。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但凡是战争就没有文明可言,战争从始至终就是野蛮粗鲁的行为,战争永远都是灾难。虽然在近20年来,人类在武器制造的精确度和非致命武器的研究上有着极大进步,但是少流血的战争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法,战斧式巡航导弹在科索沃战役中并不仅仅瞄准那些军事目标,对居民区,工业建筑甚至是难民营都没有放过。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使南联盟损失了近2000个亿,不仅在经济上倒退了几十年,还是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这些导弹炸弹在空气中存留了一些化学成分飘散至周围地区被人类吸收,对人体的体质长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冷战结束以后,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战争威胁还是存在的。人类应当冷静思考战争问题,战争的发展绝非是为了科技的繁荣,科技的进步也绝不是为了战争的发展。科技与战争之间存在矛盾,人类应该合理的去发现解决。
参考文献:
[1]刘鸿亮.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火炮的技术比较[J].清史研究,).
[2]李斌.科技与战争演变的历史回顾[J].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1999(2).
[3]李斌.科技与战争演变的历史回顾_下[J].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1999(3).
[4]贾珺.高技术条件下的人类、战争与环境—以1991年海湾战争为例[J].史学月刊,2006(1).
[5]刘兵,李正风主编,自然辩证法参考读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4).
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上篇】【下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世界军事工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应对措施
&&& 二战后,在第三次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在美苏军备竞赛的直接作用下,世界军事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其重要标志是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诞生,并使武器装备性能发生了质的变化。高技术武器装备运用于战争的直接后果是实现了战争样式的变革,使现代战争演变为主要使用高技术性能的武器装备,并应用相应的作战方法的战争,即高技术战争。战后世界军事工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向,从总体上来讲反映了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的要求。但在高技术战争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世界军事工业也暴露出不少矛盾,面临着许多挑战。从世界范围来看,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军事工业发展的状况不同,各国军事工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有所不同。如果撇开各国国情和军事工业的差异性,我们不难发现世界军事工业发展中所遇到的一些共同的矛盾和问题。
&&& 一、世界军事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困境
&&& 从总体上讲,世界军事工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军事工业的现实状况与高技术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具体讲就是:现有军事工业规模和结构与高技术战争对武器装备数量的需要存在差异;军事工业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与高技术战争对武器装备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军事工业建设的经费投入情况与开拓高技术领域对资金保障提出的要求不相适应;对军事工业生产场所的保护措施与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其造成的生存威胁不相适应,等等。这些不适应的方面,反映了军事工业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生存和发展面临新的困境。主要表现在:
&& 第一,压缩规模和调整结构步履维艰。战后世界军事工业主要是适应美苏争霸和应付新的世界大战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在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实现争霸全球的野心,不仅美苏两国和以他们为核心的“北约”和“华约”两个军事集团成员国建立了庞大的军事工业体系,而且其他国家出于冷战时期国家安全的考虑,也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军事工业体系,其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世界军事工业中所占比重最大。据资料介绍,美国有3.5万家军工厂商与国防部签定承包合同,还有15万家承包商和设备、零部件供应商参与军工生产活动。军事工业从业人员1988年为650万人,占全国就业人数1.15亿的5.7%。苏联时期有军工企业个,另外还有60%的民品厂从事军品生产。由于受核战备的影响,军事核工业和与核武器生产有关的军事电子工业、航空航天与导弹工业占绝对优势。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大战和核大战可能性的降低,高技术局部战争趋势在明显加强,如何改变冷战时期庞大的军事工业规模和调整工业结构已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不可回避的一个新问题。然而,不少国家在压缩军事工业规模和调整军事工业结构的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其中美国和俄罗斯尤为突出。在美国,由于军费削减和军事订货压缩,许多军工企业不得不通过关闭、合并和出售多余设备来缩小规模,实现结构的优化。但技术障碍、资金困难、市场壁垒等因素却阻碍了军事工业调整进程。而且由于军事工业集中在少数地区,在压缩规模和企业倒闭的过程中,导致该地区经济结构的失衡、失业人口增加,形成对地方经济的冲击。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继承了苏联大部分军事工业。由于裁减兵员和减少军事预算,俄罗斯军工企业“吃不饱”现象,日趋严重。1992年至1993年生产能力平均利用率仅为55%,1994年下降到42.1%。20世纪90年代后期,俄罗斯军工生产能力的平均利用率一直在50%以下。由于俄国政局动荡不稳,军工转产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加上国家扶持军工企业转产难以到位,军工企业科技人员和熟练工人大量流失,军工企业转产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可以说,世界军工企业的调整步履维艰,困难重重。
&&& 第二,提高军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任务艰巨。高技术战争是以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战争,由于现行军事工业主要是与生产传统机械化武器装备相适应的,能够生产和提供的主要是机械化武器装备,因而,军事工业技术水平与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生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适应高技术战争要求,对现行军事工业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设备进行改造,提高军事工业的技术水平和高技术武器装备生产能力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因为高技术装备生产不仅工艺复杂,而且对技术的要求极为严格,它除了要求具有先进科学知识和经过专门训练,并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要求更多的能源供应与特殊原料的供给,要求特殊元器件、零部件的供给与配套以外,更要求具有精密的生产设备和科学的加工工艺与流程。与高技术武器生产有关的各种先进技术和工艺相互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系统,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生产和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性能。因此,对军事工业技术进行改造就不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的技术,而且涉及到与高技术武器装备生产有关的各种技术。从一定意义上讲,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是一个国家高科技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科技、经济等综合国力的反映,也是一个国家军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加工能力的反映。军事工业技术水平低,高技术武器装备生产能力小,这是各国都面临的急需解决的严峻问题。但由于各国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军事高技术主要垄断在美、俄、日和西欧少数国家手中,因而,相对来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军事工业技术改造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 第三,保障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所需经费难度增大。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争中广泛应用,是高技术战争的重要标志。为适应现代战争需要,通过军事工业来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所需要的经费在迅速攀升,保障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所需经费的难度越来越大。首先,高技术武器装备和关键技术领域需投入比传统武器装备和普通技术领域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承担的风险更大。其次,由于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生产,对技术和工艺的要求极为严格,并且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又十分复杂,因而,为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而必须建立的新军事工业部门,或对传统军事工业部门进行技术改造所需的费用也会成倍地增长。再次,高技术含量的武器装备研制和生产费用增长速度十分惊人。例如,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研制的F-4战斗机的费用为3.34亿美元,而70 ~80年代研制的F-15、F-18战斗机的费用达到21.4亿美元,共增长了5.4倍。军事采购费用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战斗机的价格,二战末为10万美元,60年代为100万美元,80年代初为1000万美元,而海湾战争中使用的F-15A-D为2100万美元,F-15E为4350万美元,F-117A隐形战斗机为1.1亿美元,E-3预警机为1.5~2亿美元。主战坦克的价格二战末为5万美元,60年代初为10~20万美元,80年代初超过100万美元,而美国海湾战争中使用的M-1坦克为150~200万美元,M1A1坦克为350~500万美元。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爱国者导弹和战斧巡航导弹的价格分别高达129万美元和130万美元。最后,军事工业军品生产的特殊性质会导致效率的降低和成本的增加。表现在军品生产技术的专用性,使军事工业难以实现转产和开展多种经营,在军事订货下降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专用性生产设备的闲置浪费;军品的生产属于单一买方和少数卖方的生产,军工企业会因为失去或缺少竞争而缺乏活力,使企业严重忽视成本,造成武器系统价格高昂。在美国,与同类型的民用生产企业相比,军工企业花在政府合同管理上的人力和物力是民用生产企业的4倍,它所需要的行政和管理人员的比例比民用生产企业多2/3。在对206家企业所作的调查中发现,军工企业管理费占销售额的比例比同类民用企业高3倍。研究表明,军品比同类民品在价格上要高出200%~500%。由于武器装备尤其是高技术武器装备费用的增长速度远远高出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保障发展高技术装备所需的经费会越来越困难,这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更为突出。
&&& 第四,军品生产的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军事工业是为高技术战争提供作战手段的生产部门,而军事工业所提供的武器装备依赖于政府的采购和需求。军事工业的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一旦超过或低于政府的需求,就会使军事工业生产供求发生失衡。二战后,特别近几年来,军事工业生产供求矛盾的尖锐化程度日趋激烈。首先,从总量上来看,军事工业的武器装备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大大超过了军事需求量。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和两极世界的结束,使世界大战和核大战威胁减小,各国纷纷缩减军费开支,减少军事订货,使冷战时期建立起来的庞大军事工业生产能力大大超过了政府军事订货。二是武器装备的更新周期在不断缩短。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各国对军事技术的投资普遍增大,军事技术的进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迅速。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迅速应用于武器研制,使每一种武器系统随时都有可能被更高级、更尖端的武器所代替,即使是原有的武器系统经过多次技术改造后,除外观相似外,基本上变成一种全新的武器。为了保持军事上的领先优势和降低武器装备的淘汰成本,各国在高度重视武器装备研制的同时,却对同一型号武器装备的采购十分有限,从而使军事工业的某些型号武器装备生产能力刚形成就变得过剩了。其次,从结构上来看,军事工业的旧武器装备生产能力普遍过剩,而新武器装备生产能力不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在加快;二是为适应新式武器装备生产对现有生产技术进行改造,不仅需要大量经费,而且需要一定时间。从而出现新式武器装备的生产严重滞后于新式武器装备的研制,出现旧武器生产能力过剩和新武器生产能力不足的矛盾。
&&& 第五,军事工业生存问题面临着前所末有的挑战。在传统战争条件下,武器的打击范围有限,有着明显的前方与后方之分,为了生存需要,军事工业多分布于一国腹地。而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由于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远程高技术突击兵器的应用,战场空间正在逐步扩大,前方与后方的界限已越来越不明显,军事工业已完全暴露在敌方高技术武器的打击范围之内。高技术的远程武器突击纵深越来越远,比如洲际导弹的射程可在8000公里以上。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从地中海发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可以飞行1000公里打击伊拉克和南联盟战略目标。同时,高技术条件下的飞机和舰艇的作战半径也越来越大,空中加油机的出现,使飞机作战半径大为延长,可以实施超远距离的长途奔袭作战。光电、雷达、红外、激光等高技术的广泛应用,缩小了夜间作战与昼间作战的差别,可对敌方目标昼夜进行不间断的打击。军事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在军事作战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准确侦察和精确打击敌方目标,而且可对敌方进行电子干扰,破坏敌方的防御指挥系统。可见,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由于先进侦察技术和精确突击兵器的运用,军事工业不仅越来越容易遭到攻击和破坏,而且对军事工业的防护也越来越困难。而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重要军事工业生产场所尤其是生产化学武器、生物武器或其他尖端武器的场所,甚至与生产这些武器有关的生产场所都可能成为战争的破坏目标。比如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大多数化学武器生产场所,以及被怀疑与化学武器有关的一些工厂在盟军的空袭时就被摧毁。在科萦沃战争中,南联盟的飞机制造厂和化学工厂也遭到了北约的一次又一次的空中打击。
&&& 二、世界军事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 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事工业不仅面临着艰巨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保障任务,而且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如何解决军事工业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更好地迎接高技术战争的挑战,这是世界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许多国家针对本国军事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正在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政策和措施,其中比较普遍的做法是:
&&& 第一,确立发展军事工业新指导思想。军事工业是为保障战争需要而存在的。因而军事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符合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二战后,随着高技术战争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冷战后国际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各国在对军事工业发展指导思想不断进行调整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新的指导思想。以美国为例,冷战结束伊始,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局应国会要求,在进行深入调研、分析论证和广泛听取各方面权威人士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在1991年2月、7月和1992年7月发表了题为《调整结构以适应新的安全环境》、《重新设计国防》和《建设未来的国防安全》的三份关于总结海湾战争经验,确立军事工业发展新思想的专题研究报告。国防部负责采办的副部长唐纳德·约基于日分别签署了四份关于国防采办政策的白皮书。在关于军事工业白皮书中,美国国防部为军事工业确立了四大目标,即:在和平时期必须能保障基本军事力量的装备需求;在非和平时期必须能保障预计的应急军事需求;必须能以超过任何潜在对手的速度扩充生产能力,以对付新出现的全球威胁;必须尽可能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还明确了实现这些目标的措施,主要有:继续保持一定的投资强度,大力支持制造技术的发展,建立军事工业监督规则以及加强竞争提高效益等等。俄罗斯军事工业由于规模庞大,包袱沉重,俄政府从本国军事工业的实际出发,针对国际形势的新特点,确立了军事工业改革和发展的新指导思想,主要包括所有制改革和军转民的改革。在所有制改革上,日,俄联邦颁布了第721号总统令,即改革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自愿组成联合股份公司的组织措施。同年7月15日,政府又通过了第490号决议案“实行俄联邦私有化证券制度”,旨在进一步推动企业所有制改革。根据俄联邦“企事业经营法”,俄军工企业除核心部门军工企业为国家所有制外,其它逐步私有化或股份化。在军转民方面,俄制定了“军转民法”等若干法律、法规和法令。日颁布的“关于稳定国防工业企事业单位经济状况和保证国家国防订货的措施”的第1850号总统令,要求有关部门在日前对已制定的所有军转民计划进行修订,按其经济效益提供专项贷款。为进一步推动军转民工作,日,俄政府下达了“关于再压缩动员能力和动员储备”的总统令,把军工动员准备限制在一个更小的核心军工企业范围之内,许多军工企业都可以随意利用原动员储备的军工设施生产民品。
&&& 第二,制定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规划。为适应高技术战争需要,各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和本国确定的军事战略方针,从本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状况出发,也就是根据需要与可能制定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规划,具体明确军事工业武器装备生产的发展目标。以美国为例,纵观二次大战后50多年武器装备发展情况,追求军事技术优势始终是美国武器装备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它认为, 美军战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部队的现代化。平时,军事技术优势是威慑的关键;危机时,军事技术优势可为国家指挥当局和各级司令部提供选择方案;战时,军事技术优势能增强作战效能,并减少美军伤亡和武器装备损失。美国保持武器装备优势的目标是,对第三世界超出1~2代,即10~30年以上,对盟国超出0.5代或1代,从而保持美军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地位。美国历届政府就是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来制定武器装备发展规划的。杜鲁门政府将发展原子能武器摆在武器的领先地位;艾森豪威尔政府则将美战略空军和美海军的所谓“防御盾牌”的武器放在优先发展地位;肯尼迪政府主张,要发展“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抵抗非核或有限进攻的能力”,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是空运力量、“北极星”战略潜艇、战略弹道导弹;尼克松总统则十分重视太空技术的发展,认为“太空技术使美国能够参与无可比拟的探险,使美国的视野超出地球的范围”;福特政府根据福特总统指出的“力量均衡理论”,重点发展“三叉戟”战略导弹潜艇、B-1型战略轰炸机和洲际弹道导弹三种重要武器;里根政府则提出了著名的“战略防御计划”,开发美国下一个边疆——太空;冷战后,布什政府继承了冷战时期的“竞争战略”思想,突出了高技术领域的竞争。克林顿政府认为,美国潜在的对手可能拥有各种先进的军事技术,将对美国的军事技术优势提出挑战,保持美国军事技术的先进优势是确保美军“以强击弱”打赢战区战争的关键条件。为此,国防部把发展先进的军事技术视为加强美军质量建设的首要任务。1997年5月发表的《四年防务审查报告》指出,美国联合部队要充分发挥军事革命的作用,就必须建立和运用信息优势,通过有效地使用四项新的作战原则,即制敌机动、精确打击、全维防护和聚焦后勤,取得战场全维控制权。取得这种全维控制权需要继续建立完整的综合系统,特别是通用的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和侦察与监视)系统。日本为谋求与其经济相称的军事大国地位,越来越重视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并制定和实施了武器装备发展规划。最近30余年来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从1968年至1975年为第一阶段,这期间日本注重武器装备数量的充实,军费中相当部分被用来购买武器装备或实施许可证生产;从1975年至1984年为第二阶段,这期间日本在武器装备发展方面开始注重提高质量,而不是增加数量,并坚持引进先进军事技术和武器与自主研制相结合的发展方针;从1984年至今后一个时期为第三阶段,这期间日本更加重视武器装备质量的提高,注意加大开发高技术武器力度。在第三阶段由于制定了高技术武器发展规划,目前,日本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1992年,美国国防部在一份文件中对日美两国军事技术水平作了一翻比较,认为日本不少领域可与美国并驾齐驱,而在软件、雷达、通信网络管理、微电子、材料诸领域,日本则处于领先地位。
&&& 第三,选择军民一体化发展模式。在传统军民分离型的军事工业发展模式中,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军品生产与民品生产存在着明显的界限。军事工业的这一发展模式与高技术战争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而且也不符合现代技术发展的要求,为此,各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选择了各具特色的军民一体化发展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军转民型。即军事工业从事民用生产,军事技术向民用技术转移。这种形式在俄罗斯比较典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绝大部分军事工业,其规模相当庞大,并严重制约本国经济发展。为此,俄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军转民的政策和法律,并打算于2000年前,在保留军事工业关键部类和领先技术的情况下,对军工企业进行结构调整,一方面保证军品的稳定生产,同时大力发展民用产品。二是寓军于民型,即寓军工生产于民间企业之中。这在日本比较典型,二战后,日本改变了二战期间由政府拥有专门或半专门固定军工企业的做法,军队所需的武器装备和军需物品改为通过竞争招标方式,全部委托民间企业去生产,军方通过合同从民间负责生产的企业采购。三是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型。在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技术的“军用”和“民用”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一些国家根据技术军民通用性日益增强的发展趋势,积极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使开发的某项技术既可以应用于军事领域,也可以应用于民用领域。这种形式目前被欧美等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从各国军事工业军民一体化发展模式具体情况来看,一般兼有上述三种形式,但由于各国国情和军事工业发展状况不同,因而军民一体化发展模式的三种形式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军事工业的发展走军民一体化的发展道路,能比较好地适应高技术战争的需求,更有助于克服军事工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诸多矛盾和困难。首先,便于汲取高技术成果,发展自已的现代化尖端武器装备。特别是愚军工生产于民间企业之中,不仅可以更好地吸收本国民用技术成果,而且生产军品的民间企业以民需的面貌出现,更容易打开国际技术交流的路子,通过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广泛吸收其他国家最新技术精华,从而更好地发展武器装备的生产。其次,便于减轻国家在维持军工生产方面的重负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军事工业实行军民一体化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大大压缩专业军事工业规模和专用性军品生产线,从而减少用于维持军事工业生产方面费用,而且军事工业的民用生产和军事技术的民用化,可直接带动本国民用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再次,便于缓解军事工业生产供求矛盾。因为军事工业实行军民一体化发展模式,可在军事需求压缩的情况下将多余的军工生产能力转向民用生产,而在军事需求扩张的情况下可将从事民用生产的军工生产能力再转向军品生产。最后,便于提高军工生产动员能力和生存能力。军事工业采取军民一体化发展模式,不仅军事工业亦军亦民,而且民用工业亦民亦军,国家安全一旦遇到威胁或进入战争状态,不仅可以迅速扩大军事工业的军品生产规模,而且可以利用较短时间动员民用企业转向军品生产。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事工业容易遭到空中打击和破坏,而采取军民一体化发展模式,由于扩大了具备军品生产能力企业的规模,军工生产的生存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 第四,加强军工生产的国际合作。随着高技术战争的深入发展,各国为了谋取高技术领域优势,更好地适应高技术战争的需要,越来越重视加强军事工业生产的国际合作。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把加强军工生产的国际合作,特别是同其盟国的合作,看成是武器采办政策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加强同盟国联系的一条重要的、有效的纽带。为此,美国国防部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一是落实计划经费。在实施振兴计划的头两年,合作项目经费由合作计划专款或由国防部直接提供,其后,合作项目拟纳入各军种采办计划,经费有各军种自己解决。二是加强合作计划的组织领导。美国国防部已成立了一个新的“军备合作指导委员会”,以便统一领导和协调国防部的国际军备合作事宜。国际合作的日常事务,则由负责经济安全的助理国防部长所属的负责两用技术与国防计划的首席帮办处理。三是明确以“交换技术”为主的合作原则。国防部长威廉.佩里和负责采办与技术的副部长约翰.多伊奇提出了“以技术为基础”的同北约与日本的军备合作方法。美国同欧洲和日本的军备合作原则是“以技术换技术”,合作者从“交换中得到的东西价值大体相等”。就美日科研合作项目而言,日本要提供原为商用而开发的可供两用的技术,而美国则提供其军用技术。四是确定合作重点领域。美国最近向北约提出的未来合作重点主要在五大领域,即地面侦察、飞机和地面武器用的作战识别技术、战区导弹防御、两用技术投资项目和计算辅助采办与后勤。在缓和、裁军和削减国防经费的新形势下,西欧军界有识之士也认识到,只有通过加强和扩大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发展国防科技并满足各国的武器装备需求。他们认为,今后西欧各国各自发展一种歼击机、主战坦克和舰艇已是各国财力所不允许的,也是极大的浪费,没有什么意义。为此,西欧各国对军工生产的国际合作已给予了高度重视。以法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国际合作项目在法国每年国防采办预算中约占10%,估计21世纪初将上升到60%。冷战结束后,印度军工生产的国际合作一改过去“一边倒”的做法,实行全方位的对外交流与合作。1991年印度成立了印美军事合作指导委员会,谋求恢复和增进同美国的军事合作。目前美国已同意向印度提供轻型战斗机项目的复合材料、发动机、无线电设备和观测装备。1993年初,印度又与俄罗斯签定“印俄友好合作条约”和“印俄防务合作条约”,达成了双方在生产新一代战斗机等军工项目的合作协议。随后,印度还同马来西亚签定了防务合作协定,打开了同东南亚国家进行安全防务合作的大门,并谋求将合作的领域扩大到武器装备及训练设备的交流和联合研制方面。此外,印度政府还积极扩大与英、法、以色列等国在军事工业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军工生产国际合作的加强,使合作方密切了军事技术联系、实现了军工技术的优势互补、提高了武器装备研制生产效率,从而促进了军工生产的发展。不仅如此,军工生产国际合作的加强,还使合作方缓解了本国防务资源的供求矛盾,增进了合作方之间的全面友好关系,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上一文章:
下一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世界核战争的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