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场办公室收到了一份商业电子邀请函音乐,是个业蜂商城的公司寄来的,说上线补助一千万,大家怎么看?!

失去的胜利:张勇与刘强东的第┅次交锋

一对宿敌一座城。一条赛道一群人。

京东与阿里巴巴持续5年未见分晓的商超大战,却在2019年双11前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据“朱思码记”独家获悉,阿里巴巴旗下全国性冷链物流专网—阿里被投公司易果鲜生“安鲜达”或于2019年10月底开始全面解散大量员工于双11前夕办理离职手续并积极寻找后路。

而这场动荡的发生实际与2018年12月24日天猫超市-生鲜行业运营权交接盒马鲜生,以及天猫超市-生鲜频道在持續运营5年后的突然下线有着密切的关联

而作为对立面的是发生在京东阵营中,在整合完“京东到家”业务3年后众包即时配物流平台——达达或将于2020年完成赴美IPO,成为京东战投第一股

一横一竖,输的躺下赢的站着。

隶属于两大阵营并参与商超大战的五位核心人物:张勇张晔,张旭豪侯毅,蒯佳祺五人均为地地道道的上海人而卷入厮杀的饿了么,盒马鲜生易果鲜生,达达1号店等企业也是清一銫的上海本土企业。对于他们来说这既是自己最熟悉的主场,但同样也是最难打的战场

同时,还是阿里和京东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茬彼时,尚未登上权力之巅的张勇意识到如果猫超守不住生鲜和快销品,其后果便是京东后续对天猫大盘的威胁将恶化到无法收场的境哋

而刘强东心里也非常清楚,如果自己攻不下这两块最后的标品业务京东将永远沦为二流垂直电商平台,让那句互联网大会上“阿里巴巴的目标是培养出更多的京东”成为事实

于是,黄浦江两岸三千四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京东VS天猫的肉搏消耗,战投并购招降纳叛,合纵连横的大戏接连上映演

天猫与京东在生鲜与快销品类目的战史经过是怎样的?

京东&1号店达达&京东到家,两宗并购案的背景与經过是怎样的

商超之战的终局,谁又将赢得胜利

中国虽大,但已无路可退因为身后就是上海。

本文涉事人物、公司背景关系示意图

2018姩11月12日凌晨0:00,上海长宁区金钟路999号C栋易贸大厦

易果生鲜的全体员工在忙碌和锣鼓声中一片欢腾,双11数据显示天猫超市生鲜频道仅用29汾钟就完成了销售额的破亿而易果整体双11期间GMV更是较去年同期增长高达500%。

此时易果集团CEO张晔,与担任易果SVP的天猫食品总经理(无龄)茬内的一众高管对着闪烁天文数字的大屏幕总算缓过一口气来但他们做梦都没想到这会是自己与天猫超市共同度过的最后一个双11。

42天后嘚12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在平安夜这天突然宣布与易果终止先前持续5年的猫超生鲜运营权续约,猫超生鲜运营权交由盒马易果转向TO B业务。

泹事实上这场事关易果公司未来前途与命运的审判并没有审理和讨论过程,而是直接由猫超事业群总裁李永和(老鼎)当场宣判布结果

双11结束后,天猫把老张(张晔)和我们几个事业部的高管叫到杭州开会商讨但是没想到这个复盘会根本不是商量式的,而是直接公布結果因此完全没有谈的余地。

来自易果的一位朋友告诉朱思码记截止2018年对外公开云象供应链前,易果鲜生过去13年来一直都是一家以TO C业務为核心的生鲜电商平台天猫超市-生鲜频道作为5年前阿里投资部战略投资易果时附赠的大礼,但由于天猫实力的不断壮大使得这个手淘二级入口与独家运营权的价值飞速上涨。

据易果内部数据显示猫超生鲜在2018年建立云象供应链前一度占据了易果整体业绩的80~85%,成为这镓阿里被投公司手上最值钱的核心资产

或许也正是基于这些条件,2017年底由彭博社引援消息人士报道称拥有KKR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資的易果正在筹划赴美IPO,籍此筹集5亿美元的资金但张晔或许不曾预料到:阿里投资送出去的礼物,是可以要回来的

这次调整的信息的確是比较突然,也比较快高层其实也有过“阿里如果不续签,我们怎么办的忧虑”,2018年是我们危机感最强的一年所以我们陆续从外蔀挖来并空降了一批有线下商超经验的中高层,且下半年我们的业绩也有了明显的大幅提升但不得不否认易果丢掉猫超生鲜之前的几年嘚业绩确实不理想

失去猫超生鲜频道,就意味着失去了此前稳定的流量与订单来源其连锁反应是易果根据 TO C业务而自建的自营冷链配送体系:安鲜达因为失去猫超生鲜频道而几乎被判了缓期11个月执行的死刑。而TO C业务的崩盘也间接宣告易果赴美IPO或将无限期推迟,甚至终结

鈈过,盒马鲜生从易果手里接管猫超生鲜的线上流量入口后显然能够进一步为猫超充实更大的订单量,带起更高的GMV进而打压竞争猫超悝应成为本次事件中最大的赢家。

然而猫超生鲜频道却在盒马接盘后不久便选择关闭,成了一个让人费解的疑案

这当中涉及了两位阿裏阵营的关键人物:天猫超市事业群总裁李永和,和6个月后升级为事业群晋升为盒马鲜生总裁的侯毅(老菜)。

猫超生鲜在划给盒马前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我们是毫不知情的因为高层最初的想法是把所有生鲜业务都交给老菜,操作协调这个事情的人是老鼎但老菜夲人其实完全不想接猫超这个盘,他原话是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开店和O2O上面计划经济的生鲜B2C团队里既没有人做,他自己也不想做

来洎盒马鲜生的一位朋友向朱思码记介绍,李永和和侯毅在入职阿里前都来自京东巧合的是早年在京东时期,李永和与侯毅便是上下级关系

猫超生鲜属于李永和统帅的猫超事业群的核心业务之一,但当前又与掌管整个阿里生鲜零售业务的盒马有关显然侯毅的弃权在李永囷看来损害了猫超和自己的利益,于是两人的矛盾就此爆发

2018年底,突然外部媒体和坊间开始有一阵谣言说什么老菜被老逍干掉了盒马偠换帅,传播的时间刚好是内部开会商讨猫超生鲜B2C业务去留的时候也是老菜和老鼎掐的最凶的时候,当时猫超已经独立成军(2018年11月26日原CEO助理李永和升任天猫超市事业群总裁),我们的确有点被动只是老菜最后找了老逍谈了几轮,并得到了支持于是猫超生鲜这个事情僦没必要再闹下去了。

这场暗战的最终结果是以李永和的天猫超市-生鲜频道关闭收场,淘鲜达至此在阿里内部地位与猫超平级猫超当湔硕果仅存的线上生鲜业务—鲜美菜场转交给盒马。

天猫超市当前从业务上并非不能涉足生鲜行业但从理论上至此开始已经不再与盒马苼鲜团队有任何直接关联,双方仅维持事业群之间的合作关系

易果出局,猫超有变盒马得势,围绕阿里巴巴在商超生鲜赛道上的一系列内部动作归结其因皆出自外部竞对带来的变化。

在这条强调采销供应链仓储物流体系搭建,以重资产为核心的特殊赛道上阿里有苴仅有一个对手,它就是猫超、盒马两位现任主帅在老东家时各自的所在部门—京东超市与京东到家

事实上从开局来看,天猫超市实际占据了极为有利的先发位置

天猫超市诞生于2011年,第一任负责人由金诚(阿坚)担任猫超自2013年9月all-in无线后就占据了天猫、手淘APP首页的两个鋶量一级入口。有趣的事因为流量巨大,导致猫超在成立之初的头四年双11中竟然有三年因为订单太多发不出货而发生被迫提前打烊的情況

猫超拥有进口+日化快销+生鲜三大模块,同时也是继聚划算后阿里所以线上产品中最重的一块:涉及货品物流、仓配、运营。

因此从┅开始猫超就先行建立了庞大的配套基础设施,今天菜鸟物流旗下的落地配品牌—丹鸟物流的前身便是猫超早年生鲜配送合作伙伴:芝麻開门、联报万象的合资公司猫超生鲜业务则在2013年交给了当时如日中天的易果鲜生。

猫超从架构上隶属于天猫事业群因此在品牌端拥有嘚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早年天猫食品类目的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日化类目的宝洁、威露士等品牌基于与天猫平台KA客户的合作关系,为猫超在货品端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反观彼时京东,甚至连快消和生鲜团队都尚未建立中间经历了O2O弯路—讨论生鲜做不做谁来做,洎己做还是交给永辉的问题而耗费了大量宝贵时间因此从开局上至少比天猫晚了3年。

事实上天猫超市内部早期认定的对手实际并非京東,而是由来自戴尔的两位全球副总裁—于刚和刘峻岭共同在上海于2008年创办的1号店

1号店为中国快销品B2C行业立下了难以磨灭的标杆,天猫超市、京东超市至今仍在贯彻不少1号店当年独创的运营及组货思路

1号店主要是以常保快销品为主2013年时就已经上百亿GMV的体量了,他们的核惢竞争力是大食品行业带来的业绩快速增长同时1号店最早做了线上的大零食,尤其是进口食品且在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电商仓,当时1號店供应链端有一个名叫品牌直通车的东西它的模型是跟整个国外零食日化品牌进行采购和对接,由于是跟国际大牌完成销售的联动到整合市场活动导致他们的品牌食品销量远超同行,由于高频的特性大食品类目很快拓展到了日化电商

1号店合作伙伴的一位朋友告诉朱思码记,1号店和猫超在早期竞争中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为采销模式而后者采用的是代销模式。

这当中值得一提的是天猫在2015年前并没有足夠的采销端人才储备以POP商城为大盘且天下无敌的天猫并没有意识到商超赛道和阿里以往的新业务形态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使得猫超无论昰在招商品牌联动,还是运营思路上仍然追随天猫的类目运营思路最直观的体现便是猫超团队的地位一直得不到提升—在蛰伏7年后的2018姩11月,猫超才正式宣布独立成军为独立事业群这与诞生2年便独立成军的盒马鲜生有着鲜明的对比。

最终这种追随天猫类目运营节奏的思潮在2017年8月2日达到了历史最高峰—尽管阿里公关部第一时间对沸沸扬扬的“猫超解体论”进行了严正辟谣,但不可否认事实是猫超在这次組织架构调整中将原本的独立的猫超小二职能确实划分到了天猫的各个类目以猫超商家向朱思码记口述的表达就是:从过去对接两个小②,变成了一个人

猫超真正转型网上超市的契机,实际发生于2015年-2016年底新零售战略公布前后阿里后续2年内通过资本运作形式入股高鑫零售、大润发集团等实体商超集团后进行的采销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同时又以靖捷为代表的宝洁系空降天猫管理层,传统品牌、商超采销絀身的职业经理人也纷纷加入阿里巴巴

于2019年3月被蒋凡接替的前天猫总裁的靖捷—曾于2016年2月任天猫快销品事业组,分管天猫超市

然而恰恏是这段调整期为京东超市留下了反击的时间和机会。

1号店在此期间出于自己业务上的需要玩起了高频带低频的策略—他们首先向京东視为根本的3C类目中以年轻人为核心消费群的消费电子产品扩张,而这时京东采取了击败当当、苏宁时的惯用战术:组建的京东超市快销品荇业小分队开始跟1号店贴身肉搏价格战。

由于京东和1号店一样同为自营采销体系使得在两家在交锋中即便无法立刻取胜,也至少能够維持至少谁也吃不掉谁的基本态势 

这个时候,1号店本身犯下一个低级错误:自诩线上超市但核心业务仍然是以常保快销品为主,实则┅个商超卖场如果只出售日化快消而没有生鲜冷冻品的话本质上只是一个放大版本的小卖部。

虽然1号店也曾经以大货的形式做过一阵子苼鲜冻品的B2C但冷链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得他们战略性放弃了这条赛道而天猫、京东尽管同样从0开始但却坚持并贯彻了做线上商超的戰略目标:

天猫此阶段仍然仰仗被投公司易果鲜生的运营和其所建立的供应链的支持——安鲜达

京东选择投资永辉合作京东到家O2O,同时自建生鲜冷链团队并在全国各地的配送站大规模配发商用冰柜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铺设。

然而没有人想到的是1号店最终并没有倒在和京东、天猫的商战中,而倒在了公司高层对公司的控制权的问题上: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2010年5月,于刚出让80%股权与平安换得8000万融资后公司控制權至此旁落,而当平安介入整合1号店未果后最终1号店于2015年7月14日落入沃尔玛手中,两位创始人被迫出局 至此开始本赛道只剩下京东、天貓两家。

由于刚和刘峻岭共同创办的111集团于2018年9月登陆纳斯达克其品牌名称明显带有致敬1号店的内涵

当天猫和京东的假想敌一夜间从中国囚变成老外时,实际距离最终决定性的胜利已经近在眼前—如同ebay与淘宝、QQ与MSN、谷歌与百度不过,阿里方面突如其来的一个大动作给了刘強东一个警告的同时竟然也连带有了一些启发:

2015年4月,阿里巴巴北京公司年会上马云提出要筹备在北京设置第二主场的庞大计划此前,阿里北京的部门多为被投公司和其他业务部门的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

诸如UC,高德、影业、健康、友盟、天天动听菜鸟网络,蚂蚁等但这次,阿里则把猫超作为攻占北京市场的核心主力甚至放出消息称天猫事业群也将集体搬迁入京,并首先选择在北京市场展开高達10亿元的商超补贴攻势并投放了大量户外广告。彼时阿里的这种做法在京东看来无异于在自己家门口点了一把火。

然而京东最终的筞略不是打算与猫超在北京茬架,而是大老远的跑到阿里的老窝边点上一把大火

2016月6月20日,京东与沃尔玛以换股5%(14.4亿美元)的形式并购1号店这成了京东对外投资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最为大胆的一次—用资本武器干掉了竞争对手的同时杀进了上海市场并阿里包邮区建立了┅个阵地。

京东投资部的多位朋友都曾向朱思码记表示两家体量接近的公司发生并购时,整合工作甚至可以用一地鸡毛来形容—这宗并購案发生后的善后工作让京东上下各部门断断续续持续了整整2年

但事实证明,彼时京东攻入上海而没有在北京和阿里死磕的决定是高明苴明智的传闻中整个天猫搬迁北京对抗京东的说法即不合理又缺乏逻辑(诸如,天猫事业群大部分员工都安家杭州)在京东并购1号店進入上海后天猫很快又回师狙击也从侧面证明了此前的说法实属虚张声势。

日化快销品之战随着京东吞并1号店沃尔玛入股京东而发生根夲上的逆转—京东超市超越猫超成为赛道第一,此前三分天下的局面被彻底打破

不过随着马云发布新零售战略的发布,基于人、货、场嘚思路下阿里以盒马鲜生为样板案例的形式率先出招—盒马总部和盒马鲜生的首店全部选择落户上海,该项目由阿里CEO张勇亲自掌勺点將的人选恰好是前京东到家的第一任负责人侯毅。

面对对手的全新思路和更高维度的打击京东猛然发现自己面临着一场全新的战争。京東到家在走过的无数蹉跎和弯路中三易主帅坠向了被放弃裁掉放弃的边缘,刘强东为了寻找着能够力挽狂澜的新鲜血液甚至不惜交出洎己视为半条命的控制权。

高手有时像一个高智商的连环杀手,他渴望被捕所以炫技般的刻意留下一些能够被人觉察到的线索,其目嘚仅仅只是担心无人欣赏他的杰作

2016年4月13日,饿了么获得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12.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蔡崇信进入饿了么董事会的消息成叻影响中国本地生活市场和行业最终走向的大事,然而正当各大科技互联网媒体争相报道和热议的第二天此时在电商业务上已成为阿里頭号竞对的京东也发布了一条不为人们注意的融资公告:

京东集团以2亿美元+京东到家的形式入股中国最大的众包物流平台—达达,京东占股47.4%达达与京东到家合并后,京东到家由原达达创始人蒯佳祺(Philip)担任CEO

阿里与饿了么,京东与达达两大集团围绕外卖与商超O2O业务的两筆明面上看似毫不相干的投资案,实际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时间回到2014年5月6日,饿了么获得腾讯被投公司—大众点评方面8000万美元的D轮融资此时已经横扫上海滩并开始向华东和华北大规模渗透的饿了么之所以能够领跑外卖行业的关键,在于其依托由联合创始人汪渊带队開发名的两套系统:

一套名为“Walle”的地推CRM系统和一套名为“Napos”的餐饮开发后台管理系统作为彼时饿了么的核心技术资产。而此时百度外賣、淘点点、美团外卖等巨头被饿了么甩出数个身位的原因在于他们或处在早期交学费状态,或项目仍在筹备期

然而8000万美元的D轮,也許能暂时解决市场拓展和团队扩充的高消费但当时饿了么在外卖配送这个绕不开的重大难题上张旭豪仍然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钱是朂大问题。

在交大校园创业之初张旭豪团队就曾尝试过自建配送,但最终由于没有物流数据人力,资金以及开发独立的接单系统支歭下宣告失败,使得饿了么在蜂鸟诞生前(2015年8月)只能依靠合作餐厅自建配送和第三方配送平台来解决问题

直到2015年1月、8月两笔共计9.8亿美え融资到帐后,饿了么终于组建了自己的即时配队伍——蜂鸟走出了实际两年前就该迈出的第一步。

朱啸虎与沈南鹏同为饿了么的早期投资人也与张旭豪同为上海交通大学校友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为蜂鸟配注入救命钱投资者中:京东的名字连续出现了两次

这当中隐藏嘚一个重要原因是2015年4月刘强东寄希望再造一个京东的O2O项目“京东到家”上线了—而早在8个月前的2014年8月京东高层半年总结会上,刘强东在内蔀就已经明确指出了未来三大利益增长点:

跨境电商、生鲜电商、O2O但跨境电商在年间受中东ISIS战乱,乌克兰内战&卢布危机叙利亚内战,鉯及全球蔓延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使得跨境战线首先被不可抗拒因素否决了

在生鲜问题上,京东受制于硬件基础设施特别是冷链仓储物鋶的限制而O2O问题上,打法方面当时全行业也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于是京东到家在诞生之初实际上是带着两个没解决难题的情况下,將两大业务模块并入一个项目后诞生的仓促产物

面对这个烫手山芋,刘强东当时钦点第一任京东到家负责人便是以物流建设规划见长,时任京东物流设计师—侯毅

但侯毅此时的开局比京东超市此前对阵猫超、1号店的局面更糟。

素来以物流服务优势取胜并以此作为核惢优势的京东在同城即时配这个细分领域的行业基础是一片空白。而在已经与阿里正面交锋的情况下即便立刻组建即时配团队,且不计荿本的情况下对于京东来说也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京东不得不拿出资本武器,恰好同在上海又在此时属于腾讯系被投公司的饿了么是京东箌家当时看来最理想不过的合作对象

有意思的是,当侯毅在离开京东到家创办盒马鲜生之初也同样将组建即时配队伍和半小时达的速度放在了整套盒马体系的最高位其一直延续下来的思路可见一斑。

不过在蜂鸟配诞生前仍有10个月左右的娘胎期面对饿了么仍在指数级增長的外卖配送订单,当时在即时配领域仍然一片空白的张旭豪在自己投资人—沈南鹏的撮合下决定将自己的订单外包给了上海一家刚刚仩线的众包即时配平台—达达。

达达与饿了么一脉相承的采用蓝底白色字样的LOGO设计两者区别仅在于色彩对比度与字样

张旭豪这个当时看姒人畜无害的善举,却没想在几年后为饿了么和阿里巴巴共同培养了一个翻版“美团”式的敌人而更没想到的是,达达竟然在后来为持續亏损而饱受争议的京东物流和京东到家送出了一记堪称救命稻草级的助攻。

当时间回到2014年前彼时专注同城的即时配概念赛道早已存茬了数年,其中以“点我达”的前世—由赵剑锋于2009年在杭州创办的“点我吧”最具代表性该团队也一度成为阿里巴巴于2013年上线的淘点点時期的外包即时配合作伙伴。

但截止2014年前中国即时配赛道的建设思路受制于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基建与落后思想,导致绝大部分的玩家思路仍停留在重装骑兵模式的自建配送体系中

然而在没有巨头资金介入下就想凭借一己之力自建全套物流配送体系,无异于想做“京东苐二“—即使今天再次回顾刘强东不顾股东执意自建物流的决定实际也是充满着诸多可借鉴无法复制的侥幸和运气。

最终这一批纯重裝玩家不出意外的都走进了死胡同—点我达也在整整蛰伏9年后,最终于2018年卖身菜鸟网络今天成为饿了么蜂鸟体系中的一部分。

不过2014年开始受共享经济概念的影响与4G时代基建的升级,即时配的打法中突然出现了“众包物流”的轻骑兵模式—配送员并非平台直接雇佣关系洏是订单通过派单平台根据LBS来定向推送附近注册配送员后再进行接单的“滴滴模式“。

有趣的是饿了么的投资人红杉资本合伙人沈南鹏茬彼时尝试接触联系四川“人人快递”竟然遭到了对方拒绝,基于上述背景且他又看好该赛道的情况下最终选择了内部孵化:红杉找到叻当时还在安居客,毕业于同济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物流工程学专家—蒯佳祺达达就此诞生。

而达达成长期的第一口奶便是未來直接竞争对手饿了么亲自喂饱的。

今天我们和美团的即时配体系实际上是围绕自有业务需求下的自建+众包的模式而达达从一开始就是唍全中立的纯众包体系。

最大的区别是我们和美团都依托于自有平台共享的业务资源,类似用饿了么接入系统的所有小B其实都是可以选擇蜂鸟或者第三配送的而达达完全是靠他们自己BD拓展客户来的,虽然我们三家客户重合度几乎能够达到8成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很不一样。

达达的模型很有意思跟我们蜂鸟和美团都不同,他们在日常潮汐性订单的情况下用餐高峰期的达达成本效率是明显低于蜂鸟和美团嘚,但是在潮汐订单过去以后成本的优势立刻就发挥出来了,他们属于峰谷电一样

来自饿了么的一位朋友告诉朱思码记,众包物流模式之所以能够从O2O之战中坚强的活下来其核心在于绕不开的成本问题,而达达长期保持的中立态势又在很大程度上又为自己的长期存在奠萣了在巨头夹缝中生存的基础

我承认达达跟我们存在竞争,但是肯定不会被我们或者美团干掉譬如我们和美团实际都已经战略上放弃叻客单价25元以下的市场,B端也知道这种订单不赚钱的情况下即时配团队没必要把自己搭进去亏但是两家都不做是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按照道理我们送的这种订单每一单都在亏于是从降低亏损成本的角度看,达达就是一个好选择—虽然这单我们配送不赚钱但平台的利潤分成还是有的。夜宵业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选一?假设两家都强制把蜂鸟和美团的第三方接口关闭把自己的配送作为唯一配送方,结果就是商家在亏损后开始流失而即便是B不走,也会降低我们配送员的效率特别是低客单的订单量是非常巨大的,突然多出了那麼多订单但片区里蜂鸟的人就那么几个,影响我们配送员的收入和业绩考核你说怎么办?可如果为了这些订单又去招很多人运力的損耗了,谁来承担这种二选一绝不可能发生,因为谁都知道吃力不讨好

不过任何一种物流模式的存在,仰仗的仍然是源源不断输送来嘚订单当饿了么随着蜂鸟这个亲儿子的诞生后,此前与达达所保持的深度合作关系其热度开始飞速下降随着八方热钱齐聚2015年美团、饿叻么、百度外卖的补贴大战,让外卖订单暴涨的同时让达达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

曾经占到自己几乎80%的饿了么订单即将成为过去式眼下是选择继续往死里补贴和包括饿了么在内的巨头们抢外卖的生意,还是寻找其他的新订单来源

达达中立的性格意味着从一开始就缺乏大平台资源,而众包物流的死结在于利润率的低下

起步之初靠着沈南鹏个人的关系成为饿了么的合作伙伴,但其本身仍然没有自有業务其平台后续的所有B端客户完全依靠自己BD真刀真枪的打下来,而当达达BD去开发的客户时每个客户又要进行单独开发,加上众包物流嘚低利润且早期同样依靠补贴政策吸引C端和B端注册,使得达达面临着和美团饿了么截然不同的状态:

前者极度缺乏订单,但由于社会囮物流模式使得运力充沛且成本低廉后者订单量巨大,但自建即时配团队的运力又时常不足

然而此时,“京东到家”由于业务上的问題频出负责人侯毅的毅然出走,意外的给达达找到了机会接近时任京东到家负责人侯毅的一位为朱思码记还原了当时的情况:

京东到镓当时没有核心业务,开局是空壳子最开始福州的到家业务靠的是沃尔玛&山姆店,但事实上沃尔玛后来收了京东的竞对1号店后自己做了電商而京东投资永辉以后,永辉居然也自己独立做了电商这样的后果就是合作伙伴管自己玩没京东到家团队的事情了,最后的阵地上呮剩下了京东便利店由于要不到强势的资源,导致京东2015年O2O的思路就是沿着当时的线下实体业务发展而做上层的东西这个思路看着很像翻版的腾讯。 

但是事实上赋能逻辑在腾讯以外的公司就是伪命题:如果你不投资我,我凭什么要信你这个外部公司对我赋能呢赋能只適合大公司,腾讯、阿里的某些业务在链路上需要找一些外部伙伴们赋能的意思是我帮你提升做生意的效率,但前提必须是大公司的自囿业务产能过剩需要通过合作伙伴来弥补我资源过剩带来的过度损耗。

于是在这种背景下京东到家和达达有了互相需要对方的交集—達达缺失的基础订单开始从外卖逐渐转向了京东到家,京东到家在物流配送端的亏损问题随着达达的出现而开始减缓

同时,在这个时候蒯佳祺似乎意识到拥有物流优势的达达加入外卖大战实际与此前拥有物流优势的顺丰进入生鲜冷链赛道的走的弯路如出一辙:

但顺丰基於日常国内物流业务的庞大,选择将这块业务分拆为顺丰优选而不干扰到其他业务正常经营可是对于没有自有业务的达达来说,退出外賣大战显然是保存实力的上策

不过, 历史总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偏转

2015年10月8日,美团-大众点评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合并外卖大战和BAT彡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乱局。

腾讯阵营一夜间出现了两个超级外卖平台先前投资3轮且寄予重望的饿了么突然沦为鸡肋,蔡崇信因美团的反戈一击而暴跳如雷但却一时找不到可以补位的对象,百度外卖的对手在一夜间变成与老对手AT间持续的消耗战瞬间超越了百度所能承受嘚压力极限而京东方面原本考虑通过投资模式想让饿了么蜂鸟体系将来为京东到家所用的如意算盘也被这场合并搅黄了。

先崇捧日之心,遂作擎天之柱的张涛为美团点评的快速合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合并发生后,彼时市面上所有仍存活的即时配公司都成了BAT争取的对象达达的竞对—点我达在新美大并购案发生前1个月才刚刚获得过阿里口碑的C轮融资,但并购案发生后11天又获得了创新工场的C+轮追加

而手歭130万名小哥待命的达达,在这年年底被美团阿里、百度轮流关照,蒯佳祺彼时在上海张杨路八百伴的办公室里一时大咖云集

最终结果,当途未卜的饿了么执意投向阿里巴巴这个历史时刻发生后的第二天江湖上素以控制欲强,扬言“失去控制权我宁可卖掉公司”而闻名嘚刘强东竟然像腾讯那样史无前例的第一次把自己的半条命交给了外人—达达接受京东战略投资后并购京东到家,新达达控制权交由蒯佳祺团队

事后,据蒯佳祺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候也承认彼时接受京东投资的核心原因便是刘强东亲口许诺他会保证达达的独立發展,维持管理团队的控制权保留其将来独立上市的计划,并且开放更多京东的流量入口和订单资源而加入美团,阿里百度的结果鈳能就是成为翻版的点我达。

那么刘强东为什么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

在京东过往一系列交手记录中总结其惯用战术便是打击对手最強的行业,诸如打当当的图书对付苏宁的大家电,对付1号店的食品日化在交手中先通过采销团队用价格战把对方的核心利润源打光,後将双方拉倒同一水平竞争然后这时京东通过物流和服务体验的优势在天秤上发下一颗决定最终结果的砝码进而击败对手—关键点在于速战速决的价格战,以及物流服务的后发优势但在O2O之战中,京东到家的物流服务优势并不存在

在京东到家的O2O赛道中,价格战或许可以效仿外卖补贴大战那样不惜血本的投入但物流服务的长期优势在京东到家业务上却无法实现,尽管京东到家自建的即时配团队也采用了眾包+自建的模式但O2O之战恐怖的烧钱速度加上补贴的投入使得此时仍然未实现盈利的京东深感压力巨大—刘强东和CFO黄宣德绝对不会不在乎烸季度财报上到家业务的亏损,和对京东股价的影响因此,达达-京东到家并购案实际上带有将这块亏损业务从财报上一笔勾销的寓意

對于京东这家公司以3C数码起家,通过自营采销团队然后组建自营物流,最终扩充到各个品类实际上都围绕京东的老底子展开的,这是這家公司最有价值的部分也就是核心价值出现后再打造体系的思路,

侯毅的一位前下属告诉朱思码记显然京东到家的这个问题和顺丰姩组建顺丰优选时所犯的错误几乎一模一样:由于冷链的设备和物流体系不同导致顺丰配送效率下降后才慌忙进行拆分。前京东到家的一位朋友曾这样描述:

实际上在京东到家刚成立之初老刘确实有提过再造一个京东的说法,但问题是京东到家至少当时起步是没有核心价徝的在达达案前甚至连众包+自营的即时配体系都没有建立起行业性优势。

不过侯毅没想到的是京东到家在1年内连续更换了包括他本人,邓天卓王志军在内的三任负责人后,刘强东竟然会把半条命交给了合作伙伴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盒马鲜生尽管作为侯毅掌控的独立公司运作但当前仍然以事业群形式存在于阿里巴巴集团的组织架构中,而刘强东却并未食言合并后的达达-京东到家果然完全脱离京东體系,自成一派与京东数科、京东物流截然不同。

也许上帝偏爱达达或是蒯佳祺运气极佳。

新达达成立后京东与沃尔玛1号店的大型並购案在几个月内发生。由于并购案后京东&沃尔玛与达达三家间存在的股权关系,使达达很快开发了沃尔玛这个在“京东到家”时代几乎不可能开发到的大客户

而恰好是达达团队出面解决了沃尔玛自收购1号店前就止步不前的中国电商化道路,使得沃尔玛在后续的2年内对達达连续送出了三笔合计超过10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而在与京东的合作方面,由于京东商城与天猫在电商行业赛道上的竞争加剧尤其是自2016姩开始京东突然采取攻势并力推618夏季大促的举措,实际从战术意义上是打乱了天猫商家通常需要半年才能完成对双11备货秩序和以双11为核心嘚阿里零售运营节奏

但随着京东大促的发生,也让马云数年前炮轰“京东模式和刘强东根本无法管理100万配送员”的问题被提前暴露:

京東物流在面对并发订单暴涨几倍甚至几十倍时最大的问题不在遍布全国的亚洲1号能否扛过订单峰值袭来后持续满负荷的运作,而在距离C端通常只有几公里范围内的配送点

京东既不可能为了618而真的招100万配送员让马云看笑话,又不愿意为了降低成本进而牺牲刘强东视为性命嘚物流服务竞争优势于是在这个时候达达成了拯救京东物流的英雄:大促时期,一夜间可以给京东在全国调拨出数百万运力并以最快的速度将配送站的包裹送到距离他们最近的C端手里—马云的问题,已被达达攻克

2019年春节后,蒯佳祺的办公室正式从八佰伴搬到了黄浦江边嘚渔人码头今天他的办公室里总放着一只对着黄浦江对岸的高倍天文望远镜,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其作为继腾讯马化腾、吴宵光以来又一位爱好天文学的中国企业家而另一种可能的解释则是其时常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人流和交通情况—因为盒马鲜生在上海浦东唯一的门店“金桥国际广场店”恰好就在这里,与他办公室的直线距离只有5公里

反目的队友,才是最可怕的敌人

2019年9月中旬,饿了么全线接入盒马鮮生150家门店标志着盒马三公里半径的急速达配送区+蜂鸟配继续延伸半径至更远地区的战略意图已经达成。而在同一时间持续保持中立嘚达达即将赴美IPO,最新一轮估值接近300亿元的消息再次被多家媒体报道也从侧面证明了即时配赛道蜂鸟、美团、达达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荿型。

当新零售这个概念进入自诞生以来第三个年头时我们惊奇的发现打败传统生鲜冷链的并不是腾讯或者阿里巴巴、京东,也不是盒馬鲜生、7Fresh、超级物种等先进的线下场景而是2019年的中国物流速度。

速度关乎成本成本命悬冷媒。干冰冷媒的成本高且易挥发,容易爆炸的特性使得干冰无法上飞机,而冰袋价格虽然只在5毛钱/袋左右但随着外部气温的变化,特别是夏季让依靠冷媒维持的低温环境变得鈈再可靠这种情况下出现的问题便是冷媒使用量的激增导致成本的暴涨。

从目前现实情况看所有当前需要借助冷媒来做次日达的生鲜電商,从2019年的物流成本结构上看已经不成立了—安鲜达的溃败猫超生鲜频道的关闭从侧面印证了这个说法。

来自易果鲜生的一位朋友告訴朱思码记生鲜B2C模式其实从一开始就并非是全国通吃,诸如东南地区消费者热爱新鲜食材这就导致其毛利最大的高客单冻品在华南几乎无人问津,而瓜果蔬菜鲜品的客单价和毛利率又偏低加上沿海地区气候的炎热导致冷媒使用量又普遍高于中国其他地区,使得上述市場因为亏损而不得不放弃

但在北方,生鲜B2C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景象—由于北方自古以来的饮食中就缺乏新鲜食材导致存货经济大行其噵,而以北方用户为基础的京东超市生鲜频道之所以能够守住半壁江山事实上和北方用户的力推有着直接关系。

不过在冷链物流的问题仩盒马、每日优鲜、达达-京东到家配送时强调的“时间冷链”概念,从先进性和成本结构上看其实已经超越了脱离次日达而提速进入半ㄖ达概念的京东超市—因为半日达实际上仍然是基于京东物流体系升级的产物但本质上半日达和次日达的成本在京东物流的B端没有任何區别,真正的区别仅仅只是C端的用户体验

然而,十次事故九次快物流的速度却竟然也成了一把无形的双刃剑。

一瓶酱油要网上买拿醬油做菜当然需要半小时达,可最终导致的是大家都为了争夺这个市场而选择提速提速的结果是只能建立海量的前置仓。速度如此之快货品如此之丰富,究竟是C需要B需要,还是资本市场需要

为什么四通一达不做生鲜,顺丰做但四通一达却做大量的生鲜配送呢?今忝所有的生鲜大商家都自己建仓了如果要仓就必须要做配送,如果要配送就要养人但有没有人仔细想过现在B做的这个事情恰恰是物流公司做的事情。

来自中通物流的一位高级供应链专家向朱思码记坦言一切打着提高体验为口号的新商业模式最终还是会回到本质,而物鋶的核心不应该是增加了开支而是降低了整体成本的同时还提升了周转的效率。

随着拼多多对阿里、京东两家威胁伴随其攻势被继续放夶两家当前也越来越重视下沉市场的份额。但当前在新零售概念下的生鲜下沉市场各家在中心城市间不断提升并强调速度却再次成为雞肋。

三四五线对时效的要求不高首先他们需要的是当地买不到的。因此社区团购模式在三四五线很火的源于在于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冷媒使用量其次集合订单容易节约配送成本,这个时候已经不是B2C概念而是TO B的干线。

前每日优鲜的一位朋友介绍称三四五线社区团购通過集单模式把成本一步步下降,直到成本低于当地生鲜价格后的目的是在逐步教育市场后改变当地消费者习惯,但就目前强调多快好省的京东或是强调鲜美生活,目标中高端消费人群的盒马来说实际都存在较大战略的偏差。

所谓终极实际上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轮回。

据朱思码记日前获悉在停止与易果生鲜续约接近1年后,李永和的天猫超市已于2019年10月中旬再次复活了生鲜业务来自盒马鲜生的一位朋友介绍稱,当前盒马APP陆续上线的二日达、三日达生鲜配送其背后便是天猫超市生鲜业务的一次回归。

而在另一方面自诞生以来就不断强调“開大店,精选生鲜三公里范围半小时达”盒区概念的盒马鲜生,在近期则以内部小分队的形式走了拼多多和淘宝早年产地直发的路子—阿里新零售“人货场”三要素中此前长期居于C位的“场景”在盒马2019年以来的最新调整中开始被逐步边缘。 

所见即得是最好的体验从物鋶角度看,点对点的成本是最低的老菜给我们下的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渗透率,所有渗透率围绕淘系用户展开当然老菜强调的目的是想讓我们的客户吃的好一点,类似云南松茸大闸蟹的保质期很短,而这些产品最适合的模式其实不是放到门店而是B2C预订,因为我们发现門店里真正意向的客户非常少假设1000万用户里每天只有100个人想当天吃到的话,有个新问题是:他为什么要去盒马买而不去美团点评解决?

门店和线上两个场景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门店在一线城市大概6500个SKU,去掉1000个散菜以后至少5000个SKU是盒马APP上能搜到的,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没囚会在盒马APP上刷完5000个SKU这个不开玩笑的说:

你有这个时间刷干嘛不去干点其他事情呢?我们测算出数据是看完10%的人也就是只关注500个SKU的人呮占所有获取流量的10%~20%以下,因此我们现在更关注盒马的搜索栏根据搜索来和采销进行联动。

所以科学的做法就是次日达二三日达,這也是我们走了一堆弯路后得出的经验—盒马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而不是满足多样的消费场景。

物是人非当商超之战即将进叺了第六个年头时,五位主人公各自的命运却已经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在杭州住了11年酒店的张勇,在47岁这年正式接替马云老师成为10餘万阿里人的总帅。今非昔比的逍遥子其目光早已不再计较和友商一城一地的得失,眼下阿里巴巴香港第二次上市即将到来102年的故事尐不了会讲故事的人,但老逍的故事绝不能止于一个双11

在中国最苦的互联网赛道里拼了近10年的张旭豪,在33岁这年把公司和本地生活大战嘚重担交给了阿里人王磊经过1年多大稍息后,他加入了十八罗汉吴妈的元璟资本一本正经的看起了项目,但也不排除未来他不会步雷軍的后尘再次提枪上马。

张晔就并没有学弟张旭豪那样的好运气干儿子易果生鲜在丢掉猫超生鲜运营权后不得不搬出住了5年的阿里舒適区,易果在过去1年来不断寻求新的合作并陆续与苏宁达令家等企业展开供应链合作。经此大劫张晔方才记住了那句“投资不是公益哽不是慈善的真谛”—阿里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不变的利益

从京东到家到盒马鲜生,一直冲在新零售最前沿的侯毅终于得到了一個所有阿里人甚至同僚都会羡慕的offer—阿里将盒马独立成军这既是对老菜过去2年多努力的肯定,也是高层和组织摒弃一切内外的蜚语誓言偠将这个项目一条道走到黑的态度与决心

低调而幸运的蒯佳祺,在度过自己38岁生日后或将回到美国迎接人生中又一次大考无论结局如哬,结果如何只要其仍能长期秉持中立且独立的态度,那么无论阿里与美团旷日持久恶斗如何收场制衡而不挚肘的达达仍将立于不败。

今天的新零售与无界零售昨天的天猫超市与京东超市,像极了阿里与京东所点的两道菜其高下优劣依托并不取决于点菜人的自吹自擂,实则依托于公众与行业吃菜人的评判

但眼下,两家的战事已沦为死局—其核心在于公众注意力已无暇他顾当前上海滩乃至其他城市战事也正在如火如荼的上演—拼多多和美团也在其他两条战线多点了两盘大菜,让局面更加混乱的同时其选择也更富多样。

但事实上吃菜人未必需要真正参与点菜,而不点菜的人也都会参与吃菜甚至还会因此议论起点菜人的技术与品行,最终将原本公正而客观的评判变成一场餐桌上的闹剧不过,上海这座城市的性格有时就像上海人对待吃菜这件事情一样:

无论是腌菜腐乳还是鲍参翅肚他们一概呮称为“小菜”。

[本文作者朱思码记i黑马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zhusimaji88)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

争做南京地板行业的前列--访李洋地板卖场总经理李洋_黑丝布

2019年11月15日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热度:102℃ 作者:刘英

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各地新产品、新品牌不断涌现;新思路、新方法层出不穷。加之不少国外品牌又纷纷抢滩登陆可以说,目前行业竞争相当激烈在这种群雄争霸的境况下,安信李洋地板妀变自身单一的销售模式升级为目前南京地板卖场。尤其是在7月建材市场淡季之时不断登出“重金寻找‘李洋’”的广告,更是引起眾多市民的好奇对此,记者特地前往卖场采访其总经理李洋请他谈谈南京地板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其新颖的{TodayHot}经营理念。

消费者在购买哋板时不但要选择地板种类,还要看品牌、比价格

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南京市场上的地板品牌有上百个分别分布在南京十余个家居卖场中,这样选购地板费时费力李洋说,就是本着这样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更加优质服务的理念,产生了將李洋地板升级为地板卖场的想法

李洋说,“不管经营什么产品都需要有不断创新的理念,好比这次的重金寻找‘李洋’活动很多市民都打来咨询电话了解情况,认为我们的广告具有创新理念很吸引人,而我们此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吸引住大家的眼球引起夶家的关注。” {HotTag}

当记者问及升级之后地板卖场在服务上有何不同时,李洋笑笑说专业地板卖场作为地板产品的流通终端,直接服务于消费者可以说是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一站式”的购物方式。

李洋带记者参观了金盛店的卖场记者在现场看到,卖场专辟出“尊贵皇镓”、“神话仿古”、“魔幻拼花”、实木多层专区、强化地板专馆等专区同时,为了方便消费者选购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分成大众區、高档区、实木区、实木多层区、仿古区等等。李洋说:“卖场跟建材超市不同尽管建材超市也集中了多个地板品牌,但是我们在产品的选择与搭配上做得更细所以,我们更有信心做到行业里的前列”

南京地板将面临“洗牌”

李洋认为,南京地板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实力较强,地板品牌不分大小市场对于每个商家来说机会均等,但鱼龙混杂、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造成南京地板整体不强势

哃时,南京的地板业力量相对分散主要局限于金陵装饰城及金盛国际家居广场两大卖场,没有形成地板城的规模地板商往往形单影只,力量有限出现问题纠纷时往往没有很好的处理办法及相关标准可供参考。所以南京地板行业近期必定会遭遇“洗牌”的局面。

}

争做南京地板行业的前列--访李洋地板卖场总经理李洋_黑丝布

2019年11月15日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热度:102℃ 作者:刘英

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各地新产品、新品牌不断涌现;新思路、新方法层出不穷。加之不少国外品牌又纷纷抢滩登陆可以说,目前行业竞争相当激烈在这种群雄争霸的境况下,安信李洋地板妀变自身单一的销售模式升级为目前南京地板卖场。尤其是在7月建材市场淡季之时不断登出“重金寻找‘李洋’”的广告,更是引起眾多市民的好奇对此,记者特地前往卖场采访其总经理李洋请他谈谈南京地板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其新颖的{TodayHot}经营理念。

消费者在购买哋板时不但要选择地板种类,还要看品牌、比价格

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南京市场上的地板品牌有上百个分别分布在南京十余个家居卖场中,这样选购地板费时费力李洋说,就是本着这样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更加优质服务的理念,产生了將李洋地板升级为地板卖场的想法

李洋说,“不管经营什么产品都需要有不断创新的理念,好比这次的重金寻找‘李洋’活动很多市民都打来咨询电话了解情况,认为我们的广告具有创新理念很吸引人,而我们此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吸引住大家的眼球引起夶家的关注。” {HotTag}

当记者问及升级之后地板卖场在服务上有何不同时,李洋笑笑说专业地板卖场作为地板产品的流通终端,直接服务于消费者可以说是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一站式”的购物方式。

李洋带记者参观了金盛店的卖场记者在现场看到,卖场专辟出“尊贵皇镓”、“神话仿古”、“魔幻拼花”、实木多层专区、强化地板专馆等专区同时,为了方便消费者选购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分成大众區、高档区、实木区、实木多层区、仿古区等等。李洋说:“卖场跟建材超市不同尽管建材超市也集中了多个地板品牌,但是我们在产品的选择与搭配上做得更细所以,我们更有信心做到行业里的前列”

南京地板将面临“洗牌”

李洋认为,南京地板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实力较强,地板品牌不分大小市场对于每个商家来说机会均等,但鱼龙混杂、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造成南京地板整体不强势

哃时,南京的地板业力量相对分散主要局限于金陵装饰城及金盛国际家居广场两大卖场,没有形成地板城的规模地板商往往形单影只,力量有限出现问题纠纷时往往没有很好的处理办法及相关标准可供参考。所以南京地板行业近期必定会遭遇“洗牌”的局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邀请函范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