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心得体会人才队伍的建设有什么建议

2015年桐庐县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要点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深化作风建设、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和规范全县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桐庐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根据《党章》规定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现就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上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围绕桐庐教育改革发展中心工作,致力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努力把我县教育系统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坚强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

主要任务:(1)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团结协作、勤政廉洁、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队伍;(2)建设一支理想崇高、信念坚定、作风过硬、身体力行,经得起困难和风险考验,在教育改革发展中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3)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恪尽职守、业务优良、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4)建立一套适应桐庐教育发展需要、保证教育系统党组织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工作机制;(5)按照“一校一品牌”的要求,树立一批包含时代特征、体现教育工作特色、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具有推广价值的党建品牌。

二、深化作风建设,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1.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树立作风建设抓常、抓细、抓长,整改要持续、长期的思想,保持反对“四风”、整肃师德师风的高压态势,保持作风建设以上率下的姿态,继续深化正风肃纪校园行活动,强化党员干部和教师“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形成“提当、实干、高效、廉洁”的作风新常态。

2.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深化抓好整改落实,健全和落实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运用好教育和实践并重、坚持问题导向、领导带头、最讲认真精神、开门改作风、两手抓两促进等成功做法,持续开展师德师风自查、督查、自评、考评等活动。认真落实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深化党员护送岗、党员先锋岗、到社区报到服务等机制,拓宽党员服务网络,努力为广大党员体现先进性提供平台。挖掘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学习力度,推进教育行风持续转变。

三、强组织增活力,加强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

加强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各级党组织要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发展目标开展党的工作坚持校长负责制,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主要职责包括:(1)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证学校的安全稳定;(2)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支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和监督决策的实施;(3)落实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原则,研究决定重要人事安排,加强干部的教育、管理、培养、考核、监督工作,建设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抓好干部梯队建设;(4)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支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工作,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5)加强组织建设,坚持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推进校务和党务公开。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还应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和执行情况监督,引导和监督法律法规的遵守,督促依法治教、规范管理。

4.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力度。(1规范组织建设。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开展组织活动,坚持党要管党原则和从严治党方针,健全组织设置,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要求,维护班子团结统一。(2)严守组织制度和组织生活制度。严格党内生活,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要参加双重组织生活。把好全员参与关,做好思想发动。把好谈心谈话关,深入征求党员群众意见。把好问题分析关,找准找实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主动认领责任。加强整改落实,解决突出问题,兑现承诺,取信于民。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讲一次党课,发动广大党员开讲“微党课”。行动困难退休老党员可采取送会、送话上门的方式。(3)加强党员管理。强化党员主体责任意识:党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务,党员先传达、先了解;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党员先学习、先遵守;教育教学改革,党员先带头;师德师风,党员先表率;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和展示,党员先参加。加强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制度,积极稳妥做好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坚持把党员培养成教育教学骨干和从教育教学一线培养发展党员的“双培养”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员发展全程记实制。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党员,建立和完善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党员思想状况定期分析、谈心谈话等制度,切实解决党员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定期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加强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培养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保障党员活动经费。4积极探索创新树品牌。探索“智慧党建”,进一步完善党员信息化管理,规范党员党组织关系转接。充分运用网站、微信、微博等科技平台和手段,及时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信息报送与发布,营建教育党建工作宣传新局面。结合学校实际,挖掘党建工作特色,开创党建工作品牌。

5推行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每月固定一日开展党的活动,内容包括传达上级精神、通报重大事项、听取党员意见、展示党员教师技能,以及组织党员上党课、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做到日子好记、时间集中、活动方便,并使党员固定活动日融“三会一课”为一体,让基层党的组织生活更接地气、更好落实。

四、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

6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1)强化理论中心组学习。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议,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采取系统学习和专题研究相结合、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并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相结合,认真开展学习谈心活动,加强沟通交流,做到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奋斗,切实保证全年12天以上集中学习时间。(2)建立班子综合考察分析制度。结合机关干部“联片蹲校”工作,分线、分科室开展学校领导班子考察,形成综合考察分析机制。完善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工作机制,与学校行政领导班子同步开展。

7.探索选人用人新机制。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等原则,严格组织考察,完善评价体系,加强监督管理,不断优化干部队伍。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支持校长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探索试行校长组阁制。加强后备干部的选拔、教育、培养和管理,建立动态的后备干部队伍。

8加强人才队伍梯队建设。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突出抓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工作,全面推进人才强教战略。深化“名师名校长”培养培训和考核管理,重点抓好教育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级人才和党务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柔性引才和引进成熟型教育人才工作,不断优化优秀高校毕业生招引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免费师范生和定向培养生招生工作,加大教育人才队伍的充实和储备力度。关心爱护人才,努力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

9做好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各项重点工作。认真履行党组织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进一步完善由党组织统一领导、成员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全员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教育、管理、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关键环节,查找不足和薄弱环节,分析原因,及时研究整改,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严肃查办各类违纪案件

10.加强考核评价和强化履职监督。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完善学校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机制,定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严格考核、及时反馈。全力支持纪检监察部门、科室聚焦主业、依纪依法履行监督责任,支持纪检案件查办。

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11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要深入群众,及时掌握群众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大局意识、改革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坚持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妥善解决师生面临的实际困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重大改革和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群众思想稳定工作。

12扎实推进美丽学校建设。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的“美丽”建设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学风建设等全过程。坚持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在美丽学校建设中的作用。

13.建立师德学年评议报告制。加强师德教育,健全师德考核机制,将师德建设纳入考核重要内容。结合教职工学年度考核,组织开展学年度师德评议与考核,建立师德考核档案,并与学年度考核同步报送备案。

14.抓群团聚合力共筑教育梦。关心支持老干部、离退休教师,发挥他们的热情和余热。加强对工会、共同青团、知联会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凝聚各方合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重视和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团结全社会力量,共创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

各校、各直属单位,有关新社会组织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

  各县市委组织部,州直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建设一支医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的卫生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全州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根据省委组织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甘肃藏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甘组通字〔2015〕108号)精神,立足我州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座谈会精神,坚持实施“人才强卫”战略,以骨干、实用和领军医疗人才梯队建设为目标,以健全引进、培养、激励、使用机制为重点,以业务素质提升为基础,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重统筹、建机制、强基层、筑高地的思路,有效统筹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人员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更好地保障全州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一要坚持人才优先、以用为本的原则。按照“盘活存量、扩大总量、提高质量”的思路,建立健全卫生人才工作机制,用好用活人才工作政策,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二要坚持政府主导、注重实效的原则。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责任,强化卫生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规划指导,落实财政投入,形成完善的卫生人才工作机制。
  三要坚持总量增加、结构调整的原则。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健康需求,逐步增加卫生人员队伍总量,不断优化人员结构,合理分布区域布局。
  四要坚持整体推进、素质提升的原则。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城市和农村、医疗和预防、西医和中藏医,全面加强临床医疗、疾病控制、妇幼保健、中藏医药、综合监督、卫生管理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五要坚持因地制宜、效益优先的原则。鼓励各县市和单位立足实际,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及时推广,强化卫生人才工作的社会效益。
  (一)人才总量有效扩大。每年引进100名以上的临床医学和护理专业本、专科生。到2018年底,全州卫生人员总数达到4500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4000人,执业(助理)医师总数达2100人,注册护士总数达 1300人。每千人口卫生人员达到6.16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8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1.78人。
  (二)人才结构逐步优化。到2018年底,州级医院每个学科有1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和2名以上的中级职称骨干;县级医院每个学科有1名中级职称骨干和2名以上初级职称医师;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一名全科医师,每个行政村有一名具备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
  (三)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州级医院有3-5个临床学科达到省级水平,基本达到三级乙等医院标准;每个县级医院有2-3个优势学科,具备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乡镇卫生院能够全面承担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任务。
  (四)人才机制基本建立。到2008年底,初步建立起急需紧缺医疗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骨干人才培养体制和内部激励分配机制,州、县两级医疗机构专业门类设置齐全、人才梯队合理、管理制度完善、运行良性发展。
到2018年底,全州医疗卫生人才总量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卫生人才素质显著提高,卫生人才结构明显优化,城乡区域分布更趋合理,州县两级形成一批领军和骨干人才,乡村骨干卫生人员短缺的局面明显改善,逐步建立符合卫生人才发展规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支与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全面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危重病再转诊”的目标。
  (一)实施医疗人才定向培训培养计划。利用天津市对口支援渠道,做好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定向500名医学本科生招生培养和后续协调服务工作,协调安排好毕业生回原籍安置工作;积极协调落实好全省农村定向医学生培养项目中为甘南安排的30个名额;每年在兰州大学等省内医学院校定向招收培养120名医学专业大专生;实施好大专升本科、中专升大专“3+2”学历教育工作,依托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卫生职业学校每年定向培养100名专业医师或技师人才;每年组织300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到省内外医疗机构参加3-6个月的进修学习,重点加强妇产、儿科、医技等专业培训。
  (二)实施基层人才培训计划。根据村卫生室人员实际需求,每年从医学专业中专毕业中择优选拔自愿到村卫生室工作的人员100名,到省内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机构接收业务培训,结业后安置到村卫生室担任乡村医生。协调‘争取在全省选拔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三支一扶”项目中,每年为我州安排一定的招录名额,如甘南籍生源报名不足,可采取征集志愿方式从其他市州生源中调剂录用,补充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支持各级医疗卫生人员自主学习掌握藏汉双语。落实乡村医生每周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一天、乡镇卫生院人员月到县医院工作一周的制度。
  (三)实施护理人才培训计划。每年举办一期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强化培训班,每期培训不少于100人,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每年选派50名护理骨干,到省级医院进修学习3个月以上。鼓励开展护理岗位练兵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全州护理技能大赛。州、县两级医疗机构每年安排一定空余编制,按照急需紧缺人才政策,面向全省公开引进大专以上学历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在医疗机构编外招聘护理人员中,全面推行人事代理或劳务派遣制度,实行合同制管理,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力争到2018年底,州、县两级医疗机构医生和护士比例达到1:0.7。
  (四)实施公共卫生人员业务计划。依托省级公共卫生机构和对口支援平台,每年分别举办一期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综合监督和妇幼保健业务技术骨干培训班,每期不少于100人,每期不少于3天。每年分别举办一场全州传染病防治、卫生执法监督和妇幼保健技术岗位技能大赛或应急演练。每年分别选派8名县级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妇幼保健业务骨干,到省、州进修学习不少于3个月。
  (五)实施中藏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实施中藏医 “三名”工程,评选推出3个知名中藏医院、5个知名科室、10个知名专家。推荐获得“甘肃省名中医”和“甘肃省基层名中医”人员分别不少于3人和6人。开展中藏医师带徒传承工作,遴选30名中藏医专家、90名学员结成师徒关系,开展为期3年的中藏医师承教育。支持州、县两级藏医医院与省内其他医疗机构合作开办藏医药科室,接收进修学习,扩大藏药制剂在全省范围的调剂使用。鼓励创建中藏医特色医疗卫生机构,推出20个示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力争到2018年底有所有乡镇卫生院和8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藏医药服务。
  (六)实施卫生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按照卫生行政管理和医疗单位业务发展实际需求,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卫生管理干部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利用天津市对口支援和我省卫生援藏渠道,每年举办一期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培训人数不少于50人,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每年选派10名优秀处科级管理干部到天津市和省级医疗机构挂职3个月。加强公共管理、信息技术、财务等辅助管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一)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开发力度。利用天津市医学高校、省内医学院校和州卫生学校等医学教育培养资源,借助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和专业培训机构,构建层次分明、对口统一的卫生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形成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可持续供给的主渠道。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乡村实用人才、州县骨干和领军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西医临床、医技和护理专业人才为重点,通过组织进修学习、参加专题培训等载体,鼓励支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全面提升业务素质。
(二)完善人才竞争选拔机制。按照事业单位管理相关政策要求,探索建立卫生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开展法人治理改革试点,赋予医疗事业单位自主管理权限。建立人才公平竞争和绩效评价机制,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科学考核、合同管理,严禁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建立卫生管理干部轮岗交流制度、院(站)长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将优秀人才选拔到管理岗位上来。建立州、县、乡医疗机构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可打破身份、学历、户籍等限制引进到医疗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
(三)健全卫生人才评价体系。以服务群众的实际能力水平为导向,建立以专业技术工作业绩为核心,以职业道德、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劳动强度和服务满意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践技能的考核,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推荐中侧重对其实际服务能力和质量的考核评价。探索改进卫生人才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手段,客观、公正地评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作为职务职称晋升、评优推优的直接依据。
(四)落实人才激励保障政策。按照事业单位建立绩效工资政策的要求,在州、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建立内部绩效分配制度。在确保财政补助经费不低于现有水平的同时,允许州、县、乡三级公益一类卫生事业单位可将业务收入的10-15%用于内部绩效奖励。以综合绩效考核为依据,突出服务质量、数量,注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对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建立特殊津贴制度,对中长期援藏帮扶人员、部分紧缺或者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经批准可实行岗位津贴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落实优秀人才到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工资倾斜政策,积极争取调整提高艰苦地区津贴标准,提高医疗人才的津贴待遇。
(五)建立人才正常流动机制。鼓励多种形式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纵向联动和横向流动。积极借助组团帮扶、卫生支农和多点执业等渠道,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的人才技术合作交流机制,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以满足实际需求为目的,探索建立县(市)域人才统筹调配和柔性流动机制,卫生行政部门可视工作需要统一调配辖区内的专业技术人才,促进卫生人力资源均等化配置。充分发挥县级医院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中的龙头作用,探索建立县乡人才联动机制,实行县域内医疗卫生人员编制统筹使用、统一调配,定期考核、不定期轮岗。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人才工作格局。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将卫生人才建设作为全州人才工作的突破口,认真抓好相关规划制定、重要政策统筹和重点任务落实等工作。加强对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各级党委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完善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形成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机制。
(二)强化部门职能,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各级组织、人事、编制、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要将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纳入本部门工作的议事日程,积极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协调联系,建立健全协调沟通机制,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三)发挥服务职能,靠实卫生部门责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要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核心任务,及时研究制定卫生人才发展的具体计划和任务,实施必要的人才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有效建立和完善卫生人才培养、引进、选拔、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切实体现人才建设第一要务和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核心支撑作用。
(四)加大经费投入,体现倾斜保障力度。建立州、县两级政府为主导的卫生人才工作多元投入机制,在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中设立人才专项经费项目,优先保证对卫生人才培养和工作待遇等方面的财政投入,确保财政卫生支出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加强资金管理,发挥卫生人才资金使用效益。
(五)强化督促落实,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州县两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卫生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对卫生人才工作专项考核权重。健全检查落实机制,加强重大决策部署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加大新闻宣传,树立先进典型,努力营造有利于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层党务工作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