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装备时日军一匹马能带多少物资

抗战胜利我们要谢美国吗 曾对日本侵华提供大量物资|日本|二战|中国_新浪军事_新浪网
抗战胜利我们要谢美国吗 曾对日本侵华提供大量物资
  “日本杀人犯没有刀剑,美国给了他们”。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这样说。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一日,我到老河口李将军的司令部,第二天,他请我向我们美国同胞捎一封短信。他的短信是:“中国希望美国宣布对日本完全禁运战争物资。我相信美国人民对中国是同情的,对日本狂轰滥炸不设防的城市是特别反对的。但是美国人民的意志完全受制于少数资本家的私利,这是可怕的事情。日本杀人犯没有刀剑,美国给了他们。”]
  ——[美]史沫特莱:《史沫特莱文集——中国的战歌》新华出版社(好像是1985年版,从译者序言落款中推测),352页
  [“队长说我是一个中国的美国朋友,一群士兵围上来,七嘴八舌谈起世界大事来了,我听出他们纷纷议论一个给鬼子出售卡车武器的国家的人是否享有进入流波渔镇的权利。我们的队长替我说话,出售卡车武器给鬼子完全同我无关,那是爱钱如命一无所知的美国“商人资本家”干的事。”]
  ——同上书,304页
  [“象我的心情一样,阴郁而又怀念。我一次又一次地想象钟毅死难时的情景,我一幕又一幕地见到他站在河边,挥手道别,“一路顺风……”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是希望和信念的象征。”听!他说话的声音就在我的耳边。我看见了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汽车穿梭般的来往,那些杀人武器都是来自我们美国军火商人,我的身心充满了痛苦,无限凄枪。我看见了扑向唐河师部的鬼子在横冲直撞,每个窗户,每条壕沟,烟雾滚滚,火焰熊熊,烧遍了四周的原野。我听到了火光声中,麦田地里钟毅用手枪对准自己的枪声。这幕景象好比全中国的景象,全世界的景象,我的心象一潭绝望的死水。我没有回到一七三师去和我的朋友战死在一起,被我自己国家买给日本杀人犯的刀剑利器所杀死,我自己感到可耻。”]
  ——同上书,354页
  [“七月二十八日,敌人的海军飞机对红十字会本部和医疗中心进行了一次特别的迂回轰炸。空袭过后,医生们为伤兵动第二次手术,为恢复健康的士兵准备临时住处。林博士动手设计,分散隔离病房,医务工作更加困难。这天晚上,林博士拿了一块炸弹巨片进来,深有感触地瞧着弹片说:“我想了一下,把炸弹片制成特别奖章送给那些把战争物资卖给日本人的美国公司。””]
  ——同上书,446页
  [“日本国内的石油生产还不到需要量的十分之一,四分之三从美国输入,其余靠由荷属印度呢西亚输入,因此,断绝石油输入,就意味着迫使日本陷入除了消耗国内储藏的石油之外,别无他法的困境。当时贮藏的石油量九百万千升,即便不打仗也只够两年的消耗,如果发起作战行动,会更快就消耗净尽。军部,尤其是没有石油寸步难行的海军,最担心缺乏石油。7月31日,永野军令部总长上奏:‘这样下去的话,只有两年用的贮藏量。如果打起仗来,一年半就消耗净尽,因此,只有现在就动手’。”]
  ——[日]藤原彰:《日本近现代史》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92年3月印,第86页
  [“他们(日本)明白,没有石油、废铁和其他至关重要的进口物资,就无法维持他们在中国的地位。”]
  ——[美]墨菲:《亚洲史》16章第五节
  [“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全面贸易禁止。这立刻得到英国和荷兰的支持。日本80%的石油进口依靠美国,这使它面对着不能忍受的抉择:或者选择战争,或者放弃自1931年以来所有的大陆收益(这是美国恢复贸易的条件)。”]
  ——[美]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第549页
  很多人说,二战的时候,美国帮中国打败了日本鬼子功德无量,美国对中国有恩。而事实上,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也不应该为抗日胜利的事感谢美国。
  打个比方,有个人无缘无故把你一脚踹进河里,就在你快淹死的时候,他良心发现,又跳下河把你救了上来。你是否应该感激涕零地说他救了你的命,是你的再生父母?
  当然不是,谁感激谁是贱骨头。
  我们现在有很多居心叵测的人总在宣扬美国一直对中国很好,说什么用庚子赔款办学啊,不承认满洲国啊,支援抗日啊等等。他们却忘了一个基本事实:从1931年日本大举侵华开始,都是谁在给日本提供军事物资?
  正是美国。
  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近代以来,他的每一次战争都必须依靠列强的援助才能支持下去。侵华战争也不例外。据美国史学家杰弗里帕克的《剑桥插图战争史》记载,当时的日本,80%的石油要依靠美国供应。此外还有战争所需的金属,尤其是铁,也要大量从美国进口。就这样,日本的物资还是很缺乏。所以军队不装备冲锋枪,20吨以上的坦克也几乎不造。所以在1941年美国对日本宣布全面禁运,这就直接导致日本面临一个抉择:要么对美国开战,要么放弃1931年来获得的全部大陆利益。([美]杰弗里帕克:《剑桥插图战争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334页)。要想日本放弃全部大陆收益,可能吗?绝不可能。要不日本打仗打了10年白忙活了?所以只有选择和美国开战,并进军东南亚夺取石油资源。
  也就是说,从1931年到1941年的十年间,日本用来侵略中国,杀中国人(包括南京大屠杀)所用的战争物资,大部分是由美国提供的。如果没有美国的这种支持,日本根本就无力大规模侵略中国,而且即使侵占了整个东北和华北,没有美国提供的物资,最终也保不住。
  还用说什么呢?正是美国在后面,帮助日本将中国推入了惨遭屠杀的血海。正如李宗仁所说的:日本杀人犯没有刀剑,美国给了他们。而且后来直到日本已经无法歇手的时候才宣布禁运,逼得日本不得不入侵东南亚。那是因为既得利益已经占据了10年,再让他吐出来当然是绝对不甘心的,所以只好铤而走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整个东南亚被日本蹂躏,也是美国造成的。
  可笑的是,美国从一开始就拒绝承认满洲国。说日本的行为非法,非法行为造成的状态不予承认。冠冕堂皇,义正词严。可是不承认归不承认,军事物资照旧一船船运给日本,好让日本把这种非法状态继续维持下去。如果你承认满洲国,那我反而原谅你了,因为你可以说自由贸易嘛。可是你明明知道日本在用你提供的物资干非法的勾当,你还给他送东西,这是什么性质?说难听一点,这不就成了白天立牌坊晚上作婊子了吗?
  有人说,卖东西给日本,是美国民间私人行为,政府管不了。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政府管不了,那10年之后为什么政府又对日本搞禁运了?这不是恰恰证明美国政府其实是可以管也有能力管的吗?所以,综合以上事实,结论就是:美国知道日本侵华是非法的;美国知道自己出口给日本的物资是日本侵华的必要条件;美国有能力阻止自己出口这些物资给日本;美国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没有阻止自己出口这些东西给日本。热 词& && &
二战时日本占领越南曾让200万人饿死&
&&&&来源:&&&&
&&&&&&字号
正如越南驻华大使阮文诗所说:“越南不会忘记二战前后,越南与日本那段不愉快的历史。”当初“大日本皇军”打着“帮助越南摆脱法国殖民统治”的旗号入侵越南,残酷的殖民统治导致200万越南人死于大饥荒。
1941年,日军进入西贡开始对越南的统治
为屯物资疯狂搜刮存粮 不赈洪灾酿成超级饥荒
日本占领下,越南饿死200万人
在最近的中越南海争端中,日本积极跳出来,不但首相安倍出言为越南帮腔,而且还提出协助改编海警、出口巡逻船等一揽子服务。但这些“友好的日本人”给越南带来的历史创伤是永远无法抚平的。正如越南驻华大使阮文诗所说:“越南不会忘记二战前后,越南与日本那段不愉快的历史。”当初“大日本皇军”打着“帮助越南摆脱法国殖民统治”的旗号入侵越南,残酷的殖民统治导致200万越南人死于大饥荒。
突袭越南切断中国生命线
日本对越南的觊觎始于1940年。当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切断中国获取外援的通道,日军于1940年初攻占广西南部的龙州,目的是切断越南河内通往云南的铁路线。当时美英提供的援助,不少都是通过海运来到越南南部的西贡(现胡志明市),再装上铁路经河内运入云南。日军很快发现,仅从龙州出动空军轰炸,无法切断这条铁路。
此时越南属于纳粹德国的傀儡政权维希法国管理。日本要求维希法国关闭滇越铁路,并且允许日军进驻越南北部。在日本的军事压力下,维希法国答应允许最多2.5万名轴心国士兵进驻越南。但就在双方已达成协议,只差签字之际,按捺不住的日本军方却开始擅自行动。日,第5师团的3万名日军在中村明人中将指挥下突然越过中越边界,兵分三路向越北军事重镇谅山杀来。此时法国殖民当局手上能用的兵力只有5000人。日军势如破竹,于9月25日攻占谅山,打开了通往河内的大门。同时,日本军舰也抵达东京湾,并且在9月26日展开两栖登陆,4500名日军一举拿下海防。
1941年6月,纳粹德国向苏联发动突袭。为讨好日本,使日本能够在东线也对苏联发动攻击,纳粹德国逼迫维希法国与日本重新签订合约,将整个“印度支那”(包括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划为法国和日本的“共同防卫区”,这也意味着日本可以将军队在这片区域进行随心所欲的驻扎与调动。同时,越南出产的稻谷、橡胶与矿产,也成为日本人嘴里的肥肉。
日法联合压榨越南百姓
取得占领权后,日本开始在越南北部实施“统治经济”政策,也就是将越南变成日本的战争物资来源地。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法国就逼迫越南农民放弃种植粮食,改种黄麻、棉花等工业农作物,导致越南粮食产量逐年减少。日军进入越南后,为支撑战争机器,更变本加厉地要求越南农民改种经济作物。
与此同时,日军对粮食的需求却越来越炽烈。根据日法1941年签署的协议,每年有超过100万吨的大米从越南被日本运走。而且这一数字以后每年都在增加。日军规定,城市居民每人每月的大米供应量从15千克骤减至7千克;越南人在一省范围内一次不得运输超过50千克的大米;收购大米的行动由各省银行和大米协会垄断……
此外,日军还推行“义务售粮”制度,也就是以极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买粮。而法国人也配合日军,不断加大粮食征收的力度。到1943年,农民种出来的粮食有75%被日军或法国人以低价买走。越南农民有贮存大米以备荒年的传统,但日军的“义务售粮”制度却让这个传统难以为继。越南著名学者阮恪炎认为,日占时期越南人民最不堪忍受的重负中,“义务售粮”居于首位。有的农民因交不起规定的大米数量,被迫以3倍于“义务”售卖的价格购买大米,然后再交给日军。
通过“义务售粮”征收上来的大米,除供应“印度支那”的日军,也供应远在中国、缅甸、太平洋岛屿,甚至日本本土的日军。日军还将征收的部分大米高价出售给城市居民,大发其财,然后再用这些钱购买其他军用物资。
最后的疯狂统治
1943开始,越南北部出现旱灾和蝗灾。不过这时日军的征粮力度还没达到顶峰,加之人们家中还有一点余粮,因此尚可勉强应付。但1944年情况急剧恶化。由于很多人在前一年将留作种子的粮食吃掉,导致播种面积大幅缩水,北部沿海的部分地区开始有人饿死。到八九月份,台风给越南带来暴雨。此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美国空军对日军占领下的越南进行轰炸,使北部大量堤坝和水利设施被毁,洪水将仅剩的农田淹没。大洪灾导致很多地方粮食绝产,从1944年10月开始,大规模饥荒终于在越南北部爆发了。
当时的越南北部,衣衫褴褛的农民挈妇将雏、离别家园四处流浪的情景随处可见。有的人走着走着便一头栽倒在地上,再也起不来……而美军轰炸导致铁路中断,南方的粮食无法及时送到被饥饿笼罩的北方,饥民也无法跑到灾情相对较轻的南方。
面对这种局势,日本和法国当局非但没有积极赈灾,反而各自疯狂地囤积粮食。尤其是日本,对越南北部粮食的掠夺变本加厉。在粮食本就缺乏的东京地区(越南北部),日本通过这种方法在1943年掠夺了13.03万吨粮食;在1944年掠夺了18.61万吨,而1944年的越北粮食产量比1943年降低19%。
日午夜,日军突然进入法国驻越南总督府。同时日军向当地主要的行政建筑、公共设施以及电台发动攻击。驻越法军迅速被解除武装,只有几百人逃进深山。从此,越南成为日本的“独占区”。
日军随后宣布要在越南储存足够食用半年到3年的粮食,用来作为抵抗盟军入侵的军粮。此时的越南已是饿殍遍野。日本在从3月9日起的最初3个星期里,对各地上报的灾情漠不关心。直到灾情严重到无法回避,日本才打开控制的法国粮仓赈灾,但整个过程缓慢而拖沓。1945年8月,就在日本投降之际,越南又发生上世纪最严重的洪灾,23万公顷农田被毁。
对于1943年到1945年这场大饥荒究竟导致多少人死亡,说法不一。最保守的估计是40万,法国驻越南总督让德句在其回忆录中认为,死亡人数大约为100万。而越盟领导人胡志明在日发布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独立宣言》中,宣布总计有200万人死于这场严重的饥荒。
二战后,日本曾为此向越南赔偿3900万美元。但这些微不足道的钱财如何能够抵得上200万条生命?(林爽矗
(责编:雷蕾、周斌)您的位置:>>>正文
二战中日对比:日本实行配给制中国物资宽裕
《败战日记》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作家高见顺()自1941年元月开始直至去世为止的日记,被称为昭和历史的生动资料,同时又是考察这一时代日本知识人心灵史的原始文献。其中最为人们所看重的,是日本近现代史迎来了巨大转折的1945年这一年的日记,部分在《文艺春秋》1958年7月号上连载发表后,又在翌年加以补足并辑录成《败战日记》,由文艺春秋社出版。
  这部日记的价值,在于真实地记录了战败前后日本社会众生诸相的同时,如实地记录了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中一个有着前述思想背景的日本知识人内心的苦涩、酸楚、愤懑和挣扎的心路历程,表现出对自己以及日本民族和日本国家的反思和批判,展示了这一时期日本人精神史的重要一页。
  &因这场战争,日本人的风俗恐怕会发生彻底的变化。穿着裙子和袜子的西洋式的女子形象如今已经完全看不见了。也许是因为缺乏裙子的布料和袜子,现在看见的都是田野的劳动裤和裤子形式的决战服。&(1月9日,页13)物资的严重匮乏是主因之一,但战争爆发前后当局竭力摈斥英美色彩的政策是直接的原因,&华盛顿鞋店&被改成了&东条鞋店&,东京等大都市的酒吧和咖啡馆都遭到了关闭,仅有当局许可的所谓&国民酒场&在艰难地苦撑着。2月某日,高见顺等来到了东京赤坂的一家以前常去的&国民酒场&:&说是五点半开始的,可此时只有四点半,已经在巷子里排起了长队,二列纵队。人们的服装,与半年前相比大相径庭,都是带着防空头巾、裹着绑腿的严肃的战时服装,而且都一样的脏兮兮的。就像以前建筑工地上的队伍&&排队的人时刻在增加,见到队伍中有熟人,就悄悄地夹在他后面,我们前面的人越来越多了。咳,不要插队!后面响起了愤怒的吼声。&(2月9日,页58)排队是为了领到一张酒票,每人限一张,一张限一瓶啤酒,另加酒钱。酒票有限,排在后面的人就没有了,因为加塞,有时会发生争吵甚至斗殴。屋内没有像样的桌椅,往往是站着一气喝完。
  像样的餐馆也消失了踪影,偶尔看到一家卖吃食的店,门口也排着队,&从队伍快速移动的情形来看,供应的食物显然相当粗陋而且量少。排到付款的账台前,果然看见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代用食一元&,准备了零票往里一瞥,果然量很少,盘子里装了一点点,这代用食到底是什么东西,光看也看不清楚,白乎乎的里面夹杂着黑黑的、像是洋栖菜的东西,显然很难吃,看着都让人倒胃口。&(2月13日,页71)
  自1939年起当局便陆续开始了大米和谷物的配给制度,以后配给涉及了几乎所有的日常生活用品,随着战争的进行,物品的供应越来越紧张,为了省电,街头都是暗暗的。难怪作家武田泰淳()1944年6月到了上海后,发现上海尽管物价高昂,与东京等相比,物资倒是相当充裕。大米对日本人并不实行配给,也无空袭之忧,繁华的大街上,依然是霓虹闪烁,令他感慨无限(武田泰淳《上海的萤火虫》,中央公论社,1976年)。高见顺本人1944年的下半年也在上海,与作家阿部知二()等在四马路的杏花楼吃饭时,深深感叹:&什么物品也不缺的上海的不可思议,说是日本赢了支那败了,可战胜的日本却处处不自由,而支那却像是战胜了似的呈现出豪奢的场景,真是令人费解。&(《高见顺日记》第二卷下,劲草书房1966年,页840-841)这实在是颇具讽刺意味。
  日美军首次对日本本土发动了空袭,1944年11月起空袭的频率便渐次加大,到了1945年时,东京等地没有空袭警报的日子已很罕见了。3月10日凌晨开始的&东京大空袭&,美军出动了数百架次的轰炸机,投放了大量的燃烧弹,摧毁了东京四分之一的建筑物,死者将近十万,有一百万人流离失所。小说家永井荷风()在日记中记述了这一天他从居所中匆忙逃出躲过一劫的情景:&夜半有空袭,翌晓四时偏奇馆(荷风寓所名)遭焚烧&&户外火光自窗户映照至余枕边,并为邻人的大声呼叫惊起,匆忙将日志及草稿装入皮包内奔至庭院,见谷町一带火光冲天,又遥远的北方亦有火光映照,火星随烈风纷纷落至庭院,余环顾四方,心想恐怕难避一劫,遂匆匆穿过烟火奔至大街&&&(永井荷风《断肠亭日乘》第二十九卷,收录于《永井荷风全集》第二十五卷,岩波书店1994年,页306)。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二战期间的日军部队中,什么级别的军官才能分有战马?
二战期间的日军部队中,什么级别的军官才能分有战马?
在很多影视剧中,经常看到那些骑着高头大马的日军军官。但是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日本是一个十分贫瘠的国家,在二战时期,日本哪来的那么多战马。日本军官也不是人人有战马,那么什么情况下,什么级别的军官才有战马。其实看准骑马的军官,往死里打没有一点错,因为最少也是个少佐。一、日本长期从国外进口战马,先后建立了七个培育基地日本是一个耕地面积狭小而且自然资源匮乏伤亡国家,在日本的北部,虽然也饲养马匹。但都是那种矮脚马,根本不适合战争使用。在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先后从欧洲、西亚等地进口战马。日本此举并不是纯粹的进口战马,而是利用这些优秀的战马进行配种,从而培育出适合日本的战马。但培育战马并不是短期见成果的事情,起初培育的战马存在很多问题。这一工作一直折腾了好几十年,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才基本成型。当时日本全国共有7个战马培育基地,为军队输送了大量的战马。日本军队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因此骑兵仍然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按照日军的标准,每个日军师团里都有一支骑兵联队,这是非常强悍的突击力量。在骑兵联队中,自然是军官和士兵都有战马,所以不存在军官分配战马的问题。但那些步兵联队就不是这样了,在步兵联队中,战马要么是用来运输物资,要么就分配给了军官们。按照日本高层的规定:步兵联队中,大队长以上的军官可以分到战马。也就是说,大队长、联队参谋长、联队长等军官都拥有战马,大队长的军衔都是少佐。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少佐以上军官都有战马,这一情况仅仅出现在步兵部队。如果是日本东京大本营工作的少佐参谋,那是绝对没有战马的。对不起,天天骑着自行车上班吧。在二战的真实纪录片中,那些在机关工作的年轻军官,确实是骑着自行车上班的。在日军师团中,分有步兵联队、骑兵联队、工兵联队、炮兵联队和运输联队,分配战马的情况仅仅出现在运输联队。二、日本各大联队期间并不是铁板一块按照道理来说,同属于一个师团,日军各个联队的关系应该不错。但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日军内部各个兵种之间的歧视很严重。在诺门坎战役期间,日军部队准备渡过哈拉哈河,进攻对岸的苏军部队。日军步兵部队等待工兵部队架桥,可是运输联队没有把大型器械运来,工兵联队也是回天乏术。奇葩的事情出现了,由于是晚上运输,日军运输联队误将一片咸水湖当成了哈拉哈河。他们将工程器械仍在湖边不管了,依靠工兵联队的人力根本无法将这些器械运到湖边。结果,工兵联队请步兵弟兄们帮忙,2000多人上演了马拉人扛。但是刚刚还没等桥梁完成,对面的苏军便发现了日军的行动。在诺门坎战役中,日军的损失超过5万人,4个日军师团几乎被打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用镜头语言还原历史现场碎片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渴望有一匹马能带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