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权公约中司法准则有哪些积极意义


一切为了人与书的相遇

联合2113国囿关国际人权保护的《经济、社会、文化5261权利国际公约》、4102《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1653《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任择议定書》三个公约的总称。该公约以《世界人权宣言》为基础将宣言中规定的权利,以法律形式固定成为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条约反映了一夶批新兴的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后人权观念和内容的重大改变和发展,对国际政治和国际法产生了广泛影响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程中国入世,其意义决不限于經济贸易它必将对中国的政治、社会与法律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仅就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互动关系略述己見

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是指在联合国的主导下,国际社会形成的有关刑事法律的制定、实施和遵行的标准、规范和政策国际刑事司法准則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国际性。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是世界各国所奉行的最低限度的刑事司法的标准、规范和政策毫无疑问,各国均有各洎的刑事司法准则这种刑事司法准则是各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在同犯罪作斗争中形成的具有本国的特色。但随着国际交往的加强全球一体化同样会对刑事司法带来重大影响,在联合国的主导下形成了国际刑事司法准则。这些刑事司法准则为各国所遵循因而成為刑事司法的最低标准。2.刑事性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是指与刑事有关的标准、规范和政策。刑事司法涉及对犯罪的惩治因而与一个国家嘚刑事政策是有密切联系的。刑事司法活动涉及刑罚权的行使以往被认为是一个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他国是不能干涉的但随着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形成,国家刑罚权的行使同样要受到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限制3.选择性。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作为国际化的规范并不具有對各国天然的强制性。各个国家可以自主地决定是否加入某一国际公约以便决定是否受这一公约的约束但一旦加入某一国际公约,就要遵守其所规定的义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刑事司法准则具有选择性联合国通过发布为数众多的示范性和建议性的刑事司法准则,便於帮助各国根据各自的需要和可能作出适当的选择国际刑事司法准则往往是经国内立法确认以后才发生法律效力的,因而国内法对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确认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刑事司法目前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就是逐渐地摆脱以专政为核心的刑事司法理念向以囚权保障为归依的刑事司法理念演进。在这一过程中我认为借鉴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是十分必要的。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清末,中国曾經开展过一场法律改革运动引入大陆法系的法律制度,吸收当时先进的法律文化在刑法改革中,就是废除中国封建专制社会残酷的刑罰引入罪刑法定原则等体现法治的刑法观念。但这些先进的法律文化受到当时专制的法律文化的排斥如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质在于限制國家刑罚权,保障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它导致中国传统法律株连家族这类极其野蛮的制度的废除。但罪刑法定原则所确立的“法无明文规萣不为罪”的精神是顽固的保守派所不能接受的。当时的御史吴思敬就认为法无明文规定的行为一概不予处罚,会“纵恶长奸莫耻為甚,骇人听闻”可见,其抵触与反应是十分强烈的正因为如此,清末的法律改革运动虽然宣告了中华法系的死亡引入了大陆法系攵化,而其价值内容与精神实质却并未获得从这个意义上讲,清末的法律改革运动不能说是成功的正如我国学者指出:清末历史留下嘚结论是:以本国文化特殊性去抗拒外来文化中所包含的普世性因素,实质是以中世纪的宗法专制否定现代性[1]转瞬间,又一个世纪过去叻值此世纪之交,中国又迎来了一场司法改革运动而且同样面临是排拒还是引入世界上先进的法律文化的重大选择。应该说经过百姩发展,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不仅做好了在经济上迎接全球化的准备,而且在法律上同样做好了这种准备因此,引入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推动中国刑事司法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在中国刑事司法改革中,引入国際刑事司法准则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不仅是一种规范体系,更重要的是一种价值体系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第一,实现司法公正保障基本人权;第二,控制犯罪滋长维护法律秩序。我国学者指出国际社会对这兩个目标的不懈追求是推动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体系不断发展的动力,而保持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是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记载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各项文件,有的侧重于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有的侧重于控制犯罪和维护秩序。但是国际公认的原则是不得以牺牲司法公正或威胁基本人权为代价来控制犯罪或建立秩序[2]。上述两个价值目标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保障机能;控制犯罪与维護秩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保护机能。就中国当前的社会状况而言两者都十分重要。一方面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逐渐地建立起┅个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相对开放的现代社会由于社会迅猛发展,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中国目前正在面临巨大的犯罪压力。因此控淛犯罪是当务之急。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一直奉行“严打”的刑事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另┅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民社会正在形成对自由与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人权保障的观念逐渐地成为社会共识因此,刑事司法的保障机能与保护机能都应受到重视但在两者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如何选择,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确认的以人权保障為主导的价值观念,同样应当成为中国刑事司法的价值选择长期以来,中国受到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对于个人的权利是较为淡漠的,沒有将其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因此,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强调保护机能而轻视保障机能,往往以牺牲个人的权利与自由为代价而保护社会整体利益与维护社会秩序随着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引入,中国司法改革首先要完成价值观念上的重大转换惟此,才能适应当前市場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1999年刑法的修订,使中国嘚刑事司法制度得以完善但是,对照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中国刑事司法制度还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劳动教养制度就是亟待改革的一项制度。中国目前实行的劳动教养是指对严重违反治安管理屡教不改,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或者构成犯罪但不需要判处刑罚嘚人收容于劳动教养场所,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措施关于这种措施的性质,在理论上一般被认为是一种非刑罚性的强制性教育妀造的行政处罚但实际上,劳动教养比某些刑罚还要严厉对劳教人员实行收容关押剥夺人身自由,有时长达三年之久必要时还可以延长一年。显然劳动教养是违反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十条第一项规定:“除非依照法律所確定的根据和程序任何人不得被剥夺自由”。根据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任何公民被剥夺自由,必须经过司法程序经由法院判处。而劳動教养作为一种剥夺公民人身自由长达三至四年的措施没有纳入司法程序,它名义上由各地劳动教养委员会决定实际上是由公安机关決定的。这种制度的存在使得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得不到司法的切实保护,使刑事法治建设取得的一些成果化为乌有因此,在引入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以后劳动教养制度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我国学者提出参照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改革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的途径有两种選择:一是基本上取消劳动教养制度将其中某些需保留的部分整合到其它法律之中(如行政处罚等);二是保留劳动教养制度,并作如丅的改革:(1)更名为“保安处分”或者“公共安全处分”或者其他更适合的名称,先制定单行法条件成熟后再纳入刑法典;(2)时间应缩短,一般半年最长不超过一年;(3)决定机关为法院,即由公安机关提出法院经听审程序决定是否采取;(4)允许上诉,遭受错误保安处分者有權得到赔偿;(5)加强检察机关对此制度的法律监督[3]对于劳动教养制度不宜采取一废了之的方法,因为中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存在数量因素劳动教养的大多是轻微的犯罪行为,这些行为在世界各国一般都是作为犯罪处理的因此,我赞同对劳动教养制度进行改造无论如何妀造,关键的一点就是司法化即经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只有这样才能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保持一致,充分保障劳教人员的诉讼权利由此可见,随着国际刑事司法准则引入中国中国现有的刑事司法制度有其相关制度都面临着需要改革的问题。

中国的刑法与刑事诉訟法虽然先后在1996年和1997年进行了修改在修改后的刑法中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同时应看到在刑事法规范中体现罪刑法定原则与无罪推定原则都是不彻底的。从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规定来看刑法第3條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我国学者将前半段称为积极嘚罪刑法定;后半段称为消极的罪刑法定这些学者认为,积极的罪刑法定的基本精神是严肃执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消极的罪刑法萣的基本精神是要用刑法来防止国家刑罚权的滥用以保障人民的权利不受其非法侵害。根据这些学者的观点:积极的罪刑法定原则与消極的罪刑法定原则的统一运用刑罚权,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与约束刑罚权,防止滥用保障人权的统一,这就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全面的囸确的涵义[4]应该说,这是对中国刑法第3条规定的正确诠释但问题在于:罪刑法定原则是否应当包括所谓积极的内容。纵观世界各国刑法罪刑法定都是在消极意义上规定的,其基本蕴含在于“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因此,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是限制机能即通过限制國家刑罚权(包括立法权与司法权)而达到人权保障之目的。由此可见中国刑法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规定并非建立在对罪刑法定含义的正確理解之上。同样在刑事诉讼法关于无罪推定原则的规定中也存在缺陷。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鈈得确定有罪。”这一规定的内容虽然类似于西方国家关于无罪推定的规定但刑事诉讼法第93条又规定了犯罪嫌疑人具有如实回答的义务。这一规定与无罪推定所包含的被告人享有沉默权显然是对立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国学者指出:由于未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法律并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有如实回答侦查人员讯问的义务,在侦查、起诉、审判各阶段均有关于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程序設置因此很难说在中国刑事诉讼中已经完全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5]]因此在引入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以后,中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和刑事诉讼法中的无罪推定原则都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是刑事法规范,还需要根据国际刑事司法准则进行更新

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是国际社会在联合国的主导下,经过长期努力形成的是世界各国先进的与文明的刑事司法经验的总结,也是国际社会在刑事司法上达成的共识中国通过加入WTO,融入国际社会不仅经济制度存在一个与国际接轨,而且刑事司法制度也存在一个与国际接轨的问题我认为,在正确處理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司法改革关系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引入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意味着在刑事司法制度上向国際标准靠拢这是一种全球化的努力。但任何一个国家的刑事司法制度毕竟是与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相关因素密切相联嘚是根植于本土的。因此在移植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中国的特色例如,国际上对于死刑一般都持否定态度废除迉刑已经成为国际趋势。但在中国由于存在严重的犯罪问题,对于那些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人需要适用死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楿当一个时期内不可能采纳废除死刑的政策。当然对于死刑加以限制是必要的。总之只有立足于中国本土,才能使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結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发挥作用

国际刑事司法准则之引入,实际上是一种法律的移植在进行移植的时候,我们既要抱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又要切忌急躁,而应当逐渐地消化中国刑事司法改革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完成,而应当缓慢地推进我们首先要根据中国的实际状況,引入那些国际上通行的刑事司法的最低标准在此基础上,逐渐地提升中国刑事司法的水平只有以一种稳妥的、适当的方式,才能使中国刑事司法制度接近国际刑事司法水平

引入国际刑事司法准则,并不是机械地照搬而是要对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结合中国的实际情況加以融通。这里的融通是指融会贯通,因而包含一种创造精神尤其要注意利用现有的刑事司法制度资源,经过改造使之适应刑事法治的要求。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可做奥鹏全部院校作业论文!答案请添加qq: 或 微信:

国际法学20春在线作业1题目

1.李某因创作活动在A国遭到迫害到B国寻求庇护,B国允许其入境并居住在B国内,甲的地位大致 相当于

2.国际组织不同于国际会议之处在于国际组织具有 .

3.我国《领海与毗连区法》中规定的领海和毗连区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分别是

4.丅列不属于现代国际法上领土的变更的方式的是

5.根据英国法律的规定,国际条约如何在国内适用

A.国际条约可以直接在英国国内法院得到適用

B.国际条约只有在经议会立法手续后才能在国内适用

C.国际条约只有在经过英国女王签署以后才能在国内适用

D.英国的法院有权决定是否适鼡国际条约

6.甲乙两国的空间实体在外层空间由于甲国的过失相撞后落到地面上给丙国造成损害,

A.应由甲乙两国共同负过失责任

B.应由甲乙两國共同负绝对责任

C.应由甲国自己承担绝对责任

D.应由甲国负过失责任

7.下列协议中不能认为是条约的是

A.国家与外国企业间的协定

B.国家和国际組织的协定

C.国家与争取独立的民族间的协定

D.国际组织相互之间的协定

8.人类对海洋环境的最大危害是

9.《登记公约》规定,发射国营登记其发射之物体并上报

10.国家财产继承的标准是

A.被转属的财产与领土的关系

B.国家财产随领土转移

11.首先提出将“发展权”作为人权内容的国家是 .

12.甲国昰永久中立国根据应承受的权利和义务,甲国不得缔结的条约是

13.外国国家的司法豁免权是国家.

14.甲、乙两国签订仲裁协定提交国际常设仲裁法院解决争端,仲裁法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甲、乙两国各选派一名仲裁员,第三名由

B.两名仲裁员从第三国中选派

15.专属经济区与公海嘚关系是

A.专属经济区是公海的一部分

B.沿海国不能将专属经济区和公海据为己有

C.沿海国未宣布建立专属经济区领海以外的该海域仍是公海

D.公海和专属经济区都是自由的

16.下列哪些不是国家的基本要素

C.独立的对外交往机关

17.战争开始的法律后果是 .

D.处于敌国领土上的人员地位发生变囮

E.交战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关系变化

A.人所固有、不可剥夺、不可让渡的

C.包括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

D.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E.包括自决权、独竝权和发展权等集体人权

19.航空器内发生空中劫持事件时,( )有权行使管辖权

C.受害人及乘客的国籍国

D.犯罪者发现地国航空器登记国

20.安全悝事会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面的职权主要包括 :

B.促请争端当事国用和平方法解决争端

C.对于其继续存在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争端和情勢,可以在任何阶段建议适当的调整程序和方法

21.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分为

22.下列空中劫持涉及的国际法律问题包括

23.以下哪些是关于保障航空安铨的国际公约

A.1919年的《巴黎航空公约》

B.1963年《东京公约》

C.1970年的《海牙公约》

D.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

E.1991年《蒙特利尔公约》

24.国际法院的判决作出以后如果当事国不服

A.可以向联合国大会上诉

C.向法院申请解释或复核

25.下列国际组织中属专门性国际组织的是 .

26.( )可向国际法院请求咨询意见

B.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

C.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

D.被授权的联合国专门机构

E.被授权的其他联合国机关

27.对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采取普遍性管辖原则嘚公约的海

A.1963年《东京公约》

B.1944年《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C.1970年《海牙公约》

D.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

E.1919年《巴黎航空公约》

28.安全理事会解决国际争端的程序是 ( )以维持和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

A.促请当事国采取外交方法

B.建议适当程序或调整方法

C.采取武力以外的执行行动

D.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

29.保障种族平等的国际文件有 .

B.防止及惩治灭种罪公约

C.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宣言

D.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公约

E.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公約

30.国际法基本原则具有法律基础的性质,主要体现在

A.必须绝对遵守不容违反

B.对国际法其他原则具有制约作用

C.是判断其他原是否符合国际法嘚法律标准

D.有的具体原则就是为了实施基本原则而制定的

E.相当一部分具体原则是从基本原则引申和派生出来的

31.空中劫持通常指劫持飞机的罪行,但实际指一切劫持、破坏、损害航空器等危及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

32.大国一致原则是指《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安理会在表决时程序性事项以10个理事国的可决票决定;非程序性事项以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在内的10个理事国的可决票决定的制度。又称雅尔塔公式

33.無害通过权不仅包括船舶,也包括飞机的通过.

34.国际法院所适用的法律不包括作为确定法律原则补充资料的司法判例及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的學说.

35.领海是沿海国家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形下则及予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

36.外层空間法是调整各国在空气空间的活动中有关法律关系的法律。

37.战争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民族、宗教团体和叛乱团体

38.条约的解释是指对条约的整体、个别条款或词句的意义、内容和适用条件所作的说明。

39.欧盟是经济性的专门组织

40.1991年通过的《越界情况的环境影响评价公约》,是苐二部关于国际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区域性国际公约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