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释虚云老和尚预言中国人生死的吗

生为肉球,娶两妻不染淫欲,准确预言十年苦难的禅宗大德
生为肉球,娶两妻不染淫欲,准确预言十年苦难的禅宗大德
蓝毗尼之光
生为肉球,娶两妻不染淫欲,遭毒打神游至兜率内院,准确预言十年苦难的禅宗大德文/无心法师    日,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是虚云禅师诞辰纪念日。虚云(),近代高僧,是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以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  其事迹大家已耳熟能详,小编特小辑大师岁月长河中的几朵小浪花,以示对大师的崇敬心情:卍 老和尚初出世时像传说中的哪吒那样,为一肉团,得一卖药老翁相助剖开肉团,个中所出男婴即师也!古书云,出生为肉球,是带着衣服来出生的,这个小孩是清净的,此境界是八地菩萨再来才有的瑞相。卍 在虚云和尚十七的时候,父为娶二房妻子。一田氏、一谭氏。虚云和尚,与二妻同房而不同床,断淫欲。十九岁决志离俗,潜逃至福州寺庙出家,后来二妻亦出家为尼。老和尚一生未染淫欲,以120岁处子之身辞世。  卍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江苏高旻寺连打十二个禅七。师于腊月第八个七、第三晚六支香开静时,因手溅着护七所冲的开水,手中茶杯坠地、应声而碎;师顿断疑根、当下开悟,有偈曰:“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又偈云:“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卍 1949,中国佛教法脉的存亡之秋,已是110岁高龄的虚云老和尚没有听从朋友的建议去台湾或者留在香港,而是带着佛源禅师、本焕禅师等一大批弟子,毅然回到了风雨飘摇的内地,继续弘扬佛法。用虚云老和尚的话说“我倘留港,则内地数十万名僧尼,少一人为之联系护持,恐艰苦愈甚,于我心有不安也”。卍 1951年,发生了震惊佛界的“云门事变”。已是112岁高龄的云老依然没有摆脱被拘禁和被毒打的命运,以致老和尚头部流血、肋骨折断。即使这样,在不视、不言、不食、不饮水的9天入定后,在禅定中神游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讲“唯心识定”,并遵弥勒之嘱咐:“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虚云老和尚有一副对联:“坐阅五帝四朝不知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这其中一个大的磨难就是“云门事变”。这里的五帝是指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与宣统皇帝,四朝指满清皇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十难是生为肉球、饥寒雪掩、痢疾待毙、口流鲜血、失足堕水、大病顿发、索断浸水、险遭剖腹、全身枯木、遭匪毒打。卍 1958年以后,虚云老和尚对弟子们说:“我要走了。你们不知道,以后还有十年的罪,好难受呀!”当时弟子们不明白,后来就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  卍 虚云老和尚晚年曾写《自题诗》:  这个痴汉,有甚来由;末法无端,为何出头?  嗟兹圣脉,一发危秋;抛却己事,专为人忧!  向孤峰顶,直钩钓鲤;入大海底,拨火煮沤  不获知音,徒自伤悲;笑破虚空,骂不唧留。  噫!问渠为何不放下?苍生苦尽那时休!  有人这样为虚云老和尚的一生盖棺定论:虚云一生,志大气刚,悲深行苦,解行并进,严净毗尼,行头陀行,弘法演教,建树卓著。在现代佛教史上,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15个道场,重兴6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5宗,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的高僧,唯有禅宗泰斗之誉的虚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蓝毗尼之光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新年新愿心灯—百万心灯供灯圣典
作者最新文章热门关键字:
160岁丹道祖师吴云清老人养生实录 死前预言自己尸身三年不腐
世界著名老寿星吴云青于1838年阳历12月13日出生于中国河南中部黄河南岸古城荥阳一个世代崇道信佛农家。他一生最高理想是做一个像中华民族神圣祖先黄帝、老子和佛道双修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那样的真人。故他18岁出家云游天下学道学佛,先后学习和修练黄帝、老子秘传中国传统道家养生长寿内丹术于中国道家名山华山、嵩山、王屋山和武当山;同时为探求佛法禅功真谛,曾游学于中国河南洛阳白马寺、登封少林寺、开封救苦观音庙、北京豹子街育婴堂等中华大地诸多庵观寺庙,道坛佛堂和名山大川与深山老林。以後,老寿星吴云青因诸缘潜居于中国陕北青化寺佛道双修:修练道家内丹严守佛法多年,因其功高德昭,被青化寺众修行公推为长老。
老寿星吴云青潜心修成大道,获得年逾百岁犹童颜真实神奇功效之后,为弘扬中国传统养生之道造福天下善良人,吴云青老人后半生拿出不少精力,随缘到四方弘传道家内丹和佛法真谛。其中影响较大的一次是日在中国西安向来自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一千多名中国传统养生之道修练者,讲述他平生修练中国道家养生长寿内丹术和严守佛法百年的成功经验,使与会者受益匪浅。同时在海内外造成较为深远的影响。
老寿星吴云青晚年随缘来到举世闻名的《周易》发源地,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的河南安阳,隐居在安阳市北郊韩王度佛祖庙内修道参禅。1998年8月下旬开始打坐辟谷,同时向他来自陕西、山西、湖南和河南众信徒表明他留居安阳不动心愿。
日(阴历8月初一)当日过后至晚间,老寿星吴云青开始打坐修道,至子时过完坐化脱壳飞升而去。
日上午,老寿星吴云青众信徒在安阳县文化局长邓叶君、副局长赵金炉、安阳县文物管理所长郭艺田支持和协助下,遵照吴老生前遗愿,将吴老肉身安放在被史学家考证为&中国河朔第一古刹&的安阳灵泉寺文物保护区之外,特地为吴老新建的八卦形石塔之中。
两年多後的日晚上,按照中国九华山肉身保护专家意见而开塔,但见吴老肉身不朽:成为千百年来,举世罕见,中国史书古籍中所载道家千古不朽真人和佛门金刚不坏之体而长留世间。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真身共有五尊:九华山有三尊,广东韶关南华寺有佛门禅宗六祖惠能一尊,吴云青真身是中国长江以北惟一一尊。
海内外有识之士观之:深知老寿星吴云青是人类千百年来,亿万中国人中修练道家内丹严守佛法极其罕见的卓有成就者。同时深感老寿星吴云青继承和忠行百馀年的中国传统养生之道精华:中国传统道家养生长寿内丹术和中国佛家禅学养生效果真实而神奇。同时深深叹服并渴求学习到老寿星吴云青继承的中国传统养生之道真谛。
&160岁寿星&幕后新闻
《中国消费者报》一位叫&蹇鸣&的聘用记者被证实于日前离开该报社。99年岁末,这位记者采写的消息《中国发现160岁寿星》曾轰动一时,引起的连锁反应便是北京各家报纸纷纷转载。
他并没有见过160岁老人本人。《中国消费者报》一位姓蒋的编辑这样说。3月23日,这位编辑与中国妇女报记者作了如下对话:
&这篇稿子是蹇鸣写的,他是聘用人员,已离开报社了。&
&贵报是否对老人年龄做过考证?&
&很难说,该清楚的都在报纸上写着呢。&
&能否告知一下老人地址?&
&老人过着隐居的生活,蹇鸣曾郑重承诺不透露他的地址。他也未见过老人本人。&
事实上,蹇鸣并不是惟一热衷于报道160岁寿星的记者。1999年3月,当读者对这一消息感到有些冷却与淡忘之时,署名&包延怀、赵琳&的相关长篇纪实报道相继出现在南阳晚报、辽沈晚报、扬子晚报等大江南北的晚报上。
从南到北,遥相呼应,妙笔生花,活灵活现的记者见闻使160岁老人吴云青俨然成了1999年初一个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一个长寿神话变成了颇为离奇的新闻故事。
人海茫茫,青山不老。从哪里去揭开一个创造了中华民族长寿奇迹并成为&世界长寿第一人&的吴云青的谜底呢?
这时,21年前第一个报道老寿星吴云青事迹的名叫&吕德明&的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吕现在是延安宝塔区商贸局党委书记。
吕回忆说:&我十几岁时就认识吴云青,又与他接触了20多年。1978年,我在青化砭公社任文书,吴老常去那里的粮站买粮,粮站主任问吴老年龄,吴老不说,粮站就不给细粮,吴老无奈才说是道光最后一年生的。&
吕德明根据推算,写出了报道《童颜鹤发一老人》刊登于日的《陕西日报》四版,当时披露吴云青为127岁。
吕介绍,人民日报日刊发报道。报道说&陕西省延安市青化砭村一百四十二岁的老人吴云青&&&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八方舆论聚焦陕北。好多国家与中国联系,北京人口学会联系延安地委考察吴的长寿经验。当时的延安地委召开了常委会,地委书记冯怀亮派当时的副专员高兴海带领医务人员专门考察,得出长寿经验有三:一不吃荤;二经常参加劳动;三不结婚。
吕表示:&吴云青是一个比较老实、憨厚的老汉,不是故意说谎。&
据多人证实,吴云青从来不把自己的年龄示人,大多是以一笑对待别人对他年龄的追问(所谓道不言寿,因仙道贵生,修道之人讲年龄是一个忌讳)。而一些人根据需要不断地演绎着他的年龄。
编辑本段人物履历清末,36岁的吴云青在济源王屋山学习道教九转内丹功法。1900年左右到陕西延安青化砭村青化寺既学佛法,又炼内丹。
百余岁金刚身成为奇观,引起轰动,《安阳日报》、《大河报》先后报道,国内多家报刊及东南亚、南亚报纸争相转载,瞻者如云。后为吴云青建地宫,供人瞻仰。
1998年夏初,吴青云随弟子苏华仁到安阳北郊;日凌晨,吴云青仙逝于北效佛祖寺。
98年9月24日上午,吴云青被安放于此地的瓷缸内,缸上扣瓷盆,缸外建石塔封闭。 夜,打开石塔,掀去瓷盆,吴云青肤色深褐中透红,周身完好,肌肉仍有弹性,银色须发如初。
吴云青金刚体是道家修身文化的结晶,值得研究。三年来,吴云青金刚体完好如初,使灵泉寺增加了长盛不衰的吸引力
〔佛教在线日消息〕据《东方今报》报道: 17日,在河南省安阳县灵泉寺,吴云青老人的肉身,被请入一尊造价20万元的水晶棺中。
灵泉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中央有座1米多高的石塔,被人称为&墓塔&,在它西南侧五六米远,是一处地宫。
&他至今肉身通体透明,可见骨骼。&安阳县文化局灵泉寺文管所所长孟宪伟说,吴云青老家在河南荥阳,佛道双修,是一位得道高僧。
文管资料显示,吴云青生于清朝道光18年(1838年)。他15岁出家,于日坐化于灵泉寺,活了160岁。
当时,安阳县文化局的领导及吴云青的弟子,将呈坐姿的吴云青老人安放于一个瓷缸中,用石头和泥浆封缸,并于次日封塔。随后他的肉身被放在墓塔内两年多。
日,安阳县文化局的相关领导,以及佛教名山九华山的专家,将瓷缸打开。&当时我惊呆了,&吴老&银髯飘拂,肉身非常柔软,用手一摸,肌肉还富有弹性。&文管所副所长杨计法说,当时九华山的几位专家也连连称奇,他们称目前国内只有九华山保存有3尊不朽肉身(转者注:广东韶关南华寺也保存有3尊不朽肉身)。
&吴老&被请出来后,被安放在了地宫的一尊玻璃柜中。因为地宫比较潮湿,设备简陋。2006年8月,安阳县政府专门拨款20万元,向江苏省东海县一家企业订购了一尊水晶棺。
&今天是&吴老&被请出墓塔6周年的日子,我们专门将&吴老&请到水晶棺里。&孟宪伟说。
17日下午3时10分,10余人协力将用酒精擦拭过的水晶棺直立了起来。众人将吴老的肉身,顺利放在了水晶棺中。之后,棺内会被抽成真空,以利于更好地保护&吴老&的肉身。)
编辑本段相关质疑档案记载102岁去世
&你们是来求证吴云青年龄的吧?我们也没法证明。&安阳县文化局文管所一名女工作人员说。
其实,早在1980年,陕西有关部门就从山西五台山公安处敌伪档案中查出,新中国成立前,吴云青曾参加过瑶池道组织,从该组织的档案中确定,1980年吴云青为84岁。据此推算,1998年吴云青去世时为102岁。
1月19日,在灵泉寺,记者经过努力终于看到吴云青的尸体。尸体高约1米,颜色呈暗黑色,颈上挂着一串佛珠,全身肌肉基本都已萎缩,肤色看上去像晒干的腊肉颜色。
疑其用福尔马林泡过
看了吴云青的肉身照片后,河南中医学院的专家张大夫称,从颜色上看,这具尸体非常像是用福尔马林泡过的。张大夫说,人的尸体被福尔马林泡过后,会使蛋白质变性,尸体的颜色就会像照片上一样呈暗黑色,摸上去就是软的,并且富有弹性。[1]
今人多疑,对于媒体曾经广泛报道的160岁奇人吴云青至今有不少人说是&假的&、&骗子&之类的话。骗子一般图财,若为骗人,那是图什么呢?诚然吴老从不谈自己的年龄,160岁亦为推断,有可能稍有出入,但不会相差甚远,况这不应作为我们后人研讨的重点。可喜的是吴老亦留下了一些珍贵的资料,博主经查找,优酷网站的《160岁老修行吴云青》、《世界著名寿星160岁吴云青唯一一次讲座实录》均有吴老在世时的实况录像。此后,其预知时至,往生二、三年后遗体真身不腐。可在网上搜索查看央视四套发现之旅栏目《真身疑云》、北京电视台魅力科学《真身不腐之谜》等媒体报道的视频资料。对于这些真人真事,信者自信,不信者不可强求。
根据视频,吴老谈到的修道内容大致如下:
第一要忌口;第二要忏罪;第三要修道。
忌口就是:戒烟酒腥荤葱韭D(洋葱)蒜及味精等,这里还应该包括香菜吧。吴老说:忌口可以长生不老,忌口就是回头了,忌口就是仙家。愚以为,小孩为纯阳之体,小孩近道,若细加观察,我们会发现小孩子一般是不喜欢吃这些食物的,比如我们自己小的时候也是这样。
忏罪就是:要放生、念经。放生是要花一定的钱财的。这里的念经就是通过诵经忏悔、回向、消除业障。
修道就不用说了,我们都明白的。吴老说的通俗:身体是土塔,身内有事情。总之,吴老说的这三个方面,应该是很重要的,其深意需要我们在修行中慢慢领悟。
在谈到道家内丹功的诀窍时,吴老反复引用《三宝歌》和吕祖的《四不贪歌》。内容如下: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
人有三宝精气神,善用三宝天地同(通)。
酒色财气四道墙,世人都在墙里藏。
有人能跳墙外去,不是神仙便寿长。
吴云青老人在视频中均背诵了两首道歌,内容如下:
《吴云青老人道歌一》
天华母,送性往囟门;
地华母,送命往地户。
性为阳,命为阴;
性在前头跟,命在后头跟;
性命一交阴阳则颠倒颠。
而阴则在上,阳则在下;
阳内有真阴,阴内有真阳;
阴阳两个字,能有几人知。
这点真性,散在内,
五脏六腑,知饥知饱。
散在外,皮毛筋骨,识痛识痒;
皆在先天道性,
性命归净土,此外觅真元;
迷失当来路,轮回苦万千;
若遇明师指,撤透妙中玄;
时时拴意马,刻刻锁心猿;
都来二十句,端坐上青天。
吴云青老人道歌二《无极老母十捎书》
吴云青传谱 苏华仁整理 许天阳校对
红麈浩劫乱如麻,
荣华富贵不堪夸。
把书捎与皇太子,
忙舍红尘归故家。
一次把书作,为娘泪如梭,娘的儿都在呀,苦呀苦海波。饭来娘少吃,茶来娘少喝,狠心的男女呀,不呀不想我。
二次把书捎,为娘泪号啕,小娇儿一齐呀,下呀下东郊。听您在东土,日夜把心操,叫为娘不由呀,发呀发煎熬。
三次写书笺,为娘泪涟涟,娘的儿齐困呀,苦呀苦海边。三灾一齐陷,八难在面前,叫为娘心中呀,何呀可得安。
四次写书篇,为娘泪不干,不该拿血酒呀,迷呀迷心猿。鲜血当酒饭,哄醉我女男,娘如今自把呀,自呀自埋怨。
五次写书单,为娘泪双悬,想起了娇儿呀,心呀心不安。蟠桃吃不完,仙酒饮不干,您何必东土呀,受呀受可怜。
六次写书章,为娘泪汪汪,早晚间还记呀,儿呀儿模样,肉皮白面像,生得茂堂堂,做为娘咋样呀,不呀不悲伤。
七次写书函,为娘泪湿衫,想起了娇儿呀,发呀发凌乱。白日饭不餐,夜晚睡不安,小娇儿何日呀,到呀到面前。
八次写书长,为娘泪两行,黄昏时立在呀,大呀大门上。依门依闾望,不见儿还乡,叫为娘挂肚呀,又呀又牵肠。
九次把书捎,为娘泪珠飘,小娇儿你把呀,娘呀娘忘了。也曾把书抄,也曾把书捎,娘的书累累呀,传呀传东郊。
十次写书带,为娘泪满腮,谁把我儿女呀,叫呀叫回来。婴儿左边站,姹女右边排,也免得为娘呀,哭呀哭哀哀。
婴儿不归家,为娘实无法,娘梦里只想呀,小呀小娇娃。书信写完了,无有人来捎,又扯来天尊呀,下呀下东郊。
天尊把书拿,为娘泪吧吧,您与他就说呀,娘呀娘想他。婴儿见天尊,接手把书拆,您随着天尊呀,一呀一同回。
今朝晨钟鸣,再听娘叮咛,以法则行持呀,保呀保安宁。要您三皈依,要您五戒严,要子午卯酉呀,归呀归路前。
要您继尘缘,要您断钱财,继尘缘心要呀,铁呀铁石坚。不该为尘缘,不该为女男,尘缘的儿女呀,无呀无道缘。
娘开娘天门,您避您地户,各人的性命呀,各呀各人顾。富贵把您拴,名利又来缠,这酒色财气呀,迷呀迷心猿。
光阴似箭过,不过百岁多,转眼间就要呀,葬呀葬山坡。心猿牢拴锁,意马紧系着,把红尘美景呀,一呀一刀割。
要把凡尘丢,还要断死路,断死路六根呀,一呀一齐收。六根一齐收,尘缘自然丢,免在那四生呀,六呀六道游。
六道不去游,口腹皆宜周,去口腹四生呀,免呀免结仇。戒杀放生逃,诵经冤孽消,冤孽债全凭呀,善呀善功消。
学做大根苗,不怕大风摇,遇磨难守死呀,这呀这一爻。酒色财气烟,一刀要斩断,把功名富贵呀,不呀于要贪。
莫把名利染,来把你心拴,红尘福谁能呀,享呀享百年。下元劫运险,水火风霜连,你性命凭何呀,能呀能保全。
看看三尸临,五魔紧随跟,怕连累道子呀,与呀与仙孙。男女迷的深,万劫难翻身,娘才把大道呀,传呀传您们。
明智大根人,需把觉路寻,莫负娘慈悲呀,一呀一片心。传心加法传,唤醒众女男,普渡些缘人呀,早呀早回还。
普度佳期临,有缘得相亲,万不可错过呀,这呀这缘因。所以孔子曰,朝闻道妙音,纵夕死也可呀,成呀成真人。
灵明时存心,养精化元神,借假体才能呀,修呀修真人。修练精气神,此事容易很,无价宝岂肯呀,让呀让别人。
红尘看不穿,不能消孽冤,看不破进道呀,依呀依枉然。缘人智慧显,遇道心朗然,无根子当做呀,异呀异端观。
真心把道练,度己度人缘,爱抱朴同上呀,九呀九重天。邪苗与恶种,一风扫干净,把善男信女呀,超也超天庭。
叮咛再叮咛,你要遵道行,十捎书莫当呀,过呀过耳风。
最后引用视频中的道歌:参透万物与人生,最高者炼内丹功。皇帝老子尚如此,我辈自应步后尘。
&古代文坛多寿星
  在我国古代蜚声文坛的寿星中,无论是文学家、书画家、思想家、经济学家,还是中医学家,享年90岁,甚至于逾百岁寿星不乏其人。相传道教的尊神,民间长寿的象征,生于夏代,仙逝于殷朝末年的&老寿星&彭祖,享年800岁;周朝姜子牙享年97岁,春秋战国孔子享年73岁,荀子74岁,庄子83岁,孟子84岁,墨子92岁;汉朝吴普活了200多岁,伏生享年92岁;世界历史纪录最长寿者唐朝陈俊享年444岁,高僧慧昭290岁,欧阳询85岁,柳公权85岁,孙思邈102岁;宋朝李慎言享年95岁,陆游85岁;元朝陈椿享年105岁,黄公望85岁;明朝冷谦享年150岁,董其昌82岁,文征明90岁;清朝李清云享年256岁,汤云山141岁,谢启祚120岁,沈德潜96岁,O奇逢91岁,毛奇龄90岁,阮元86岁;在我国近代蜚声文坛的寿星中,享年九十岁不少见,逾百岁也不稀少:陈椿110岁,苏局仙110岁,李本善109岁,张任天108岁,陈翰笙108岁,孙墨佛107岁,萧劳105岁,朱屺瞻104岁,唐韵超104岁,宋美龄104岁,陈立夫102岁,马寅初101岁,巴金101岁,刘海粟99岁,冰心99岁,赵时纲98岁,邓白98岁,齐白石97岁,陶博吾96岁,夏衍95岁,钱鼎澄96岁,沈迈士95岁,何香凝95,叶圣陶94岁,陈半丁94岁,吴大猷93岁,邓小平93岁,黄宾虹91岁。
  南宋大诗人陆游诗云:&病经书卷作良医&,意思是说读书能化解积郁、祛疾益心,可见,读书是一种养身之道。名人名言,抑或凡人絮语,对书的价值有各自的美言:书是人类文明的&花朵&,是启迪智慧的&金锁匙&,是人生旅途的&指路明灯&,是心灵慰藉和依托的&清泉&,也是滋补身心健美长寿的&灵丹妙药&。金钱能给人是临时性快乐和满足,而书画却能给你一生的激励和鞭策,让你终身拥有快乐和富康。所以纵观古往今来,徜徉书海、痴迷笔耕(写作、绘画、书法)的圣贤哲人、文人墨客寿星,尽管爱好、兴趣和性格不尽相同,但都具有如下共同特点:学而不倦、笔耕不缀;胸襟开阔、笑泯恩仇;乐善好施、饮食合理;悠闲自得、动静相宜。所以自古文人寿星多。
  学而不倦 笔耕不缀
  中国儒学鼻祖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苑&建本》&老而好学,老而好胜,如炳烛之明&。《谚语》:&一日学一日功,一日不学十日空。&爱国名将郑成功的自勉联:&养心莫善寡欲,至乐莫如读书&。蜚声文坛的寿星享年80、90,甚至逾百岁都勤奋好学,锲而不舍,跋涉书山,遨游书海,砚海耕耘,用笔触来凝固人生足迹,以挥毫泼墨为乐趣,得失荣辱皆忘,身心返璞归真,故生命之树常绿,生命之水常流。
  孔子、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都是大儒,都是著书立说的文豪,故他们都活到七、八十岁,甚至于逾90岁;宋朝文豪梁灏,八十二岁才考中状元;清代的文人阮元,兴学刻书,80岁以后,仍整理自己的文集,陆续出版;百岁寿星李本善其长寿秘诀就是寓养生保健于读书之中,他身体原本不好,但自他爱好读书以来,身体却渐渐好转;百岁寿星苏局仙108岁时,仍能出口成诗,临终前20天还为《当代诗人咏茶》专集题写了咏茶绝句,1979年获《全国群众书法一等奖》,102岁时,有人向他请教养生之道,苏老说:&唯书画而已&;书法家孙墨佛,书法苍劲而秀逸,1982年百岁之作,四个字显出兰亭神髓,应属珍品。他和苏局仙有&南仙北佛&之称;书法家陈椿110岁时于1997年香港回归时挥笔写的&百年梦圆&,作品气势磅礴、力透纸背。陈椿110岁高龄时,但每天仍坚持读书、写字,他的书法,楷、行、草、隶,写来驾轻就熟;清代汤云山活了141岁,乾隆御赐&再阅古稀&匾额,同时在&乾清官&行&千叟宴&,席间乾隆与纪晓岚就141岁寿星汤云山为题对句,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曾被毛主席高度赞誉&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的何香凝,长年潜心于水墨丹青,喜爱画狮、画虎,寓意振兴中华应如睡狮之觉醒,直至八十多岁,她在家中仍不时作画,且功力不减。誉为&世界母性之楷模&。享誉海内外的东方&一代宗师&、学界泰斗季羡林,是一面镜子,桃李不言,笔耕不辍,精通13种语言,94岁高龄的季老在病房中为泰山而作的诗歌《泰山颂》,当选世界桂冠诗人,温总理向季老表示祝贺,&您这一生,不容易啊。&季老说:&我94周岁了,并不打算&走&,我要活到108岁。&有一次又说:&中国富了,民也强了,经济、科技都发达了,&神五&、&神六&也上天了,我要再多活30年,活到150岁!&米寿之年,有人问他长寿秘诀,季老说:&非要我说出秘诀,那就是千万不要让脑子懒惰,脑子要不停的思考&;一代文学巨匠巴金,留下1300万字著作,他91岁校完了26卷本的《巴金全集》,和10卷本的《巴金译作集》,其重要的晚年作品《随想录》,历时八年完成了150篇,被誉为是一部 &讲真话&的书,巴老也因此被誉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蜚声文坛的老寿星,台湾著名的女作家苏雪林,百岁之后,仍笔耕不辍,文思敏捷,103岁的高龄返回祖国,而且\索道登上了美丽的黄山。世界闻名的当代第一流画家齐白石晚年为谋求画风变革,闭门十载,终成国画巨擘,其艺术顶峰是在80岁以后达到达绘画炉火纯青境界;一代宗师文理巨擘顾毓L,是一位传奇式的全才,一生出版了82部著作,其涉猎之广,造诣之深,古今中外实属罕见,99岁高龄时写下的《一剪梅&祝中华文化复兴》中的诗句。这阙词被谱成歌曲,搬上了舞台。江主席是顾老的学生,师生交往频频,互通书信和赠诗,江主席访美时曾于1995年与顾老于纽约亲切相见,1997年又专程到费城拜访顾老伉俪。顾老百岁仙逝时,江主席在唁电中高度评价了顾老的贡献和爱国情怀;著名书画家,工艺美术泰斗邓白自幼喜爱诗文书画,天资聪慧,兴趣广泛,从事艺术教育70年,不仅是当代杰出的艺术教育家,更是一位名重艺林的工笔重彩画家和书法家。他创作的工笔花鸟,形象生动,线条刚健有力,设色清雅秀美,极富装饰性;卓越的近代画家黄宾虹,堪称中国传统山水画精华之集大成者。黄老的成熟之作多出于70岁之后,而真正成功的画卷,是88岁患白内障双目视力急剧下降,读书和写作只有借助于放大镜日子里,其艺术和思想奇迹般的臻于炉火纯青之境;卓越的教育家、艺坛上著名的书画篆刻家赵时纲是个全才,山水、人物、花卉&骏马无所不精,书法篆刻上也自有面目,尤其是晚年对宋元圆朱文的研究发展有重要贡献;享誉当代世界文坛作家冰心80年笔耕不缀,写出大量名篇佳作,对我国文坛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药王》的唐朝名医孙思邈100岁相继写成旷世名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则是在&三日无诗则堪忧,六十年间诗万首&的辛勤笔耕中度过的。
  养生长寿 关键是养神
  祖国医学认为:养生长寿的关键是&养神&,而养神的关键是&潜静&,古中医典藉:&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蜚声文坛寿星潜心读书思考,聚精会神的笔耕,写字时指、腕、肘、臂、腰都动,还须凝神静气,与做气功,打大极权,有异曲同工之妙,不愧是一种养生、养性、陶情、消闲的脑体运动,又是一种抒发感情,创造美境的艺术体操,其情感处于欢愉、得意、怡静和稳定的最佳境界。&大脑用进废退&。新近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健康,首要是心理健康,而良性精神刺激,可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文人寿星,在勤奋学习和静心创作时,信息泉涌、思潮澎湃、妙趣横生、乐在书海,情感得以渲泄和满足,使脑血管处于舒张状态,增加血液循环,使脑细胞得到充分的供氧和良好的营养,脑左右半球细胞,就会充满活力,从而,延缓脑细胞的退化、萎缩、衰亡,和防止老年痴呆。无怪乎宋朝文学家欧阳修有:&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的惊叹!美国保健学家,在研究人的寿命时,发现获得博士学位的人,要比中等学历者寿命高;调查了20世纪以来的400名欧美名人,发现读书人的寿命居首,平均寿命为79岁。 &脑强必多寿&。大脑是&元神之府&,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司令部。人衰老的本质,是细胞的衰老,尤其是脑细胞的衰老。所以,通过阅读和创作,不但能开阔思维视野、亦可延年益寿。曾认为脑细胞处于一个不可逆转的减少过程。人脑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尽管人到老年,每天约有十万个脑细胞死亡,但人脑仍灵敏的思维,最新研究发现,人一生中所启用脑细胞,只占总量的1/4,倘若勤用脑,新生脑细胞就会比死亡的脑细胞还要多,老年人脑细胞经常受良性刺激后,仍会不断分裂繁殖,且充满活力。美国学者作了十分形象的比喻:亿万个脑神经细胞,似电脑硬件,常年运作,会有损耗,但毕生不断存贮在脑细胞中的信息(软件),却不会受损耗,而且更加充实完善,智能也越高。所以,脑子越用越活越灵越健康。可见&好学不倦、笔耕不缀&是蜚声文坛寿星&健康长寿、老当益壮&的关键因素。
   胸怀开阔 笑泯恩仇
  《庄子&秋水》篇中,有言道:&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蜚声文坛寿星,都具有胸怀开阔 、笑泯恩仇,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潇洒充实、充满好奇和想象,善于自寻快乐、恬情养性,陶醉于发泄与满足,收获与希望,惊喜与得意之中,获得深度的休憩,岂能不延年益寿!
  文人寿星,首先是心理健康,他们心胸开阔,心境坦然,想得开,遇事看得透,放得下,使生活丰富多彩,精神充实愉快,自然就笑口常开,延年益寿。据传,孔子问隐士荣乐吗?隐说:天地之间人为贵,我是人,此一乐;人以男为贵,我是男,此二乐;人难免一死,我活了95岁,此三乐。萧伯纳有一句名言:&人牙齿痛时,觉得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是牙齿不痛的人。年满122岁的法国老人然娜、卡尔曼,是位喜欢笑的老太太,她双目失明,身坐轮椅,但心态很好,常开开玩笑。幽默感很强,她说:&笑是我长寿的秘诀&,&如果我死去,我也会含笑九泉&;近代伟大的的政治家、思想家邓小平在中国政坛三起三落,历经磨难,备受摧残,但他在逆境中从不怨天尤人,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安享93岁高龄,原德国总理科尔请教小平长寿秘诀,他说:&我一向乐观,天煜吕矗乙膊慌拢蛭懈吒鲎佣プ拧& 他的养生长寿之道,归纳起来就是&乐观豁达、勤于动脑、坚持锻炼、合理膳食、家庭和谐&20个字。他爱好读书、看报、散步、登山、游泳、打桥牌、看足球、冷水浴、逗小孩。著名的杂文家,文革冤案&三家村&成员廖沫沙,年届古稀,一次他和历史学家吴晗一起挨批斗,见吴愁眉苦脸,就逗着吴说:&当年京剧四大名旦出场,还没有看我们唱戏人多。&一次批斗大会后在回程的火车上又作诗一首《嘲吴晗并自嘲》:书生自喜投文网,高士于今爱折腰。扭臂栽头喷气舞,满场争看斗风骚。表达了豁达乐观的情操;被称为&当代经济学家之父&的著名经济学家陈翰笙,有著一副PP铁骨,尽管历经磨难、迫害,备受摧残,他 90高寿r,仍笑Z:&我9q,很年p,之后完成了一部300多f字的《A工出妨R&&文革&期g,造反派命翰老在雪中一跪就是几小时,逼他检举别人是&叛徒&,但他沉默不语,依然顶着风险,专注于做学问,从不忧虑,堪称难能可贵;中国诗、书、画艺术大家陶博吾,他的书法,被列入20世纪100年间最杰出的20位中国书法家之一。真、草、隶、篆四书皆精,然以大篆、行书成就最为突出。陶老少时,思想激进,尝以&革命党人&罪为反动政权所通缉,毁家破室,壮岁又以反革命罪而开除公职,历经磨难和摧残达二十年之久,但晚年他仍孜孜不倦的写作绘画,其艺术终于到炉火纯青,终于得到了书画界的认可和推崇;被称为&江南老名士&的沈德潜70岁中进士,他一生坎坷,但在厄运面前从容对待,坚持不懈的笔耕,他编选的《五朝诗别裁》、《古诗源》等广泛流传,影响很大;史学界大斗,著名的教育家蔡尚思,年逾90岁,仍编写《易经》有时一写就是一整天,即使是&文革&身处逆境,他依然直言,批评宣扬儒法斗争的言论;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他年轻时体弱多病,常头痛、失眠,吃什么药都不奏效,有位名医对他说:《一个丑角进城,胜过一打医生》,他如获至宝。此后他常去观看喜剧和滑稽表演,尽心大笑,最后活到98岁;我国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 74岁时提出了&新人口论&,因这一理论被戴上&马尔萨斯主义& 的帽子,遭到无理批判批斗。他却幽默地说:&我这个人每天洗冷水澡&&现在天气并不冷,给我洗热水澡,我更不在呼了。&有一次胡耀邦关切的问马老高寿的秘诀,马老哈哈一笑说:什么都想开它,只是中国多了好几亿人口啊!世纪老人陈立夫老而弥坚仍潜心研究孔孟之道和中医药学,近年来还书写了约三万件墨宝转送海内外各届人士,陈老说:&天天写字,天天快乐,快乐就会长寿&;酷爱绘画的宋美龄每天仍然读书看报,吟诗绘画,亲朋好友来访时总爱津津有味的介绍贴在墙壁上的自画,当听到客人赞赏时,就显得好开心、好得意,106岁时在睡眠中安详故去;当代书画篆刻家钱鼎澄93岁高龄仍&笔不离手,诗不离口&,他还每天写一篇《岳阳楼记》,当作倾诉情感,磨炼书法的乐事;105岁的留美博士m杜若古医学教授去年曾自信的对记者说:&我教书很优秀,望应聘大学教授和娶一位50来岁的医生妻子&,说明他对生活充满着乐观和热爱。
  神强必多寿
  祖国医学认为:&神强必多寿&。只有脑神健全,才能主宰生命活动,保持阴阳平衡。现代医学认为:&养身之道,重在I心。&马克思语:&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俗话说:&一笑治百病。&清代养生学家提出养生八乐:&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鸟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那么,你就会&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机体就会以正压邪,化险为夷。两仟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有&百病皆于生气&。人生在世,风云莫测,所谓&万事如意&只不过是一句祝颂语。如果遇到突如其来沉重打击,如逆境、苦难、失恋、婚变、病痛、死讯,便耿耿于怀,怏怏不乐,就会造成心理的伤害,轻则情绪压抑,重则精神崩溃,甚至于寻短见。《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台湾的三毛,香港的张国荣,大陆的顾城,都是由于情感过于激烈,心灵严重失衡而英年早逝。《三国演义》中的周瑜,被孔明三气而口吐鲜血丧身,终年仅36岁,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典型例子。&&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英国医学家,调查了250名癌症病人,其中156人,都有过严重的精神创伤。现代医学认为,良好的心态,可使大脑细胞得到充分供血、供氧。脑皮层代谢正常,兴奋与抑制处于平衡,从而,维持各脏器协调运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故豁达乐观,怡静欢愉的心境,能使人情绪稳定、心态平衡、血气平和,面对荣辱得失、悲喜哀乐,就会泰然处之。最新科研证明,大脑受到美的良性的刺激,就会分泌一种俗称&快乐荷尔蒙&的激素(&内啡呔&和&乙酰胆碱&活性物),能促进血液循环,充分供给氧气和营养,激发神经细胞兴奋,使人产生飘飘欲仙的舒畅感,从而增强免疫力,防止疾病,返老还童。可见,乐观向上、心宽体适,不愧是一种锻炼大脑、防止脑衰的良方。所以&胸襟开阔、豁达乐观&是文人寿星&延年益寿、青春焕发&的重要条件。
  乐善好施 饮食合理
  &莫道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蜚声文坛寿星都具有;乐善好施 、饮食合理,远离酒色、清心寡欲,饮食有节、生活有律。& 享誉世界的香港影视超级大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的命名者、著名的的慈善家邵逸夫,90岁迎娶了62岁的新娘。他一生乐此不疲对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慷慨解囊,他认为宽容和做善事,是一把健康钥匙,是生活幸福的良药;&中华第一女学人&, 中国营养学知名专家,美国著名大学执教十年,精通六国语言,获得3个博士学位,曾是罗斯福总统门生的李美筠,一生清贫,独居斗室, 只有几件破旧家具,和一台黑白电视机。她每月只领1/4的薪金,作为生活费,其余的,全部用以资助穷学生,又把珍藏的数千册图书和资料,捐献给学校图书馆,八十高龄,依然踏上讲台,并用颤抖的手,撰写出《儿童营养学》一书。李教授,就是这样为社会撑上一片绿荫,奉献爱心的。她104岁时,依然耳聪目明;我国近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当今誉满中外的艺术家刘海粟,为了让我国人体艺术,从美术界走向社会,尽管曾受到传统势力压抑、打击,但始终不渝。1985年,一张裸体画,首次进入了中国美术馆展览,轰动了国内外,预示着中国开放的信号;1988年《裸体艺术论》出版,而同年&油画人体艺术大展&,是至今没能打破的美术展览观展人数纪录;邓小平的就餐时间和饮食习惯,几十年不变:他早餐(8点)爱吃鸡蛋、馒头、稀饭、泡菜;午餐(12时)和晚餐(6时)常是两素一汤,他还爱喝绿茶;104岁老寿星苏雪林,一生素餐淡饭,喜吃蔬菜、水果;256岁老寿星李清云,一生长期素食,二是常年将拘杞煮水当茶饮;清朝乾隆,他一生养生有法,爱读书、写诗、绘画、好旅游(三下江南),好粗细粮搭配,所以,他活了89岁;106岁老寿星郑集教授 在饮食营养方面,他重视营养合理,饮食有节,荤素杂食,素食为主。多吃蔬菜,常吃水果,不吃肥肉,少吃腌食、进餐定时,每餐只吃八九分饱,细嚼慢咽;享年111岁的苏局仙,一生通常为粥饭为主,有时也吃点面条、蔬菜、豆制品,辅以小荤,特别爱吃香脆的油爆河鱼,餐后稍事活动,然后养神;据记载孙思邈,他的饮食是&清茶淡饭一只蛋&;被誉为&诗书双峰百岁翁&,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的见证人萧劳,喜吃粗粮杂食,一日三餐,都喝一杯豆浆。& 古诗云:&烹龙煲凤何足贵,劝君杂食颐天年&,说明粗粮杂食养生重要;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成了千古安贫乐道的名言。
  仁者爱人 仁者寿
  孔子&仁者寿&。仁者,爱人,与人为善,温良恭俭让。老子提出:&去甚、去奢、去泰。&告诫人们少存私欲,方可益寿。荀子云:&乐意者常长寿,忧险者尚夭折。&名医张景岳:&欲寿,惟其乐;欲乐,莫过于寿。&乐观的心态,源于高尚的美德,而美德可使人善良、仁慈。古今中外养生学家将&乐善好施&视为养生的灵魂。一个人心灵高尚,就会心旷神怡,十分惬意,从而抵消负性情绪。医学研究证明,人体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具有高度氧化活性的自由基,导致人体易患疾病和加快衰老。乐观豁达的情绪,有助于调节生理平衡机制,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有利于清除高度氧化活性的自由基。寿星吴云清162岁仍精神矍铄、步履稳健,他的四不贪歌:&酒色财气四道墙,人人都在里面藏,有人能跳墙外去,不是神仙便寿长。&广泛传颂。悟性是养生的潜能,找到悟性就是找到了健康长寿的真谛。西游记中的三个神话徒弟修身养性上有着各自的悟性:&悟能&、&悟&、&悟空&。是人们笊瞥竦陌裱侨吮;ぬ粕轿魈烊【瞻耸荒眩赵猜蕹&正果&。我国佛教文化思想深邃、玄妙,尽管有不可理喻的迷信,但是佛教所弘扬的清心寡欲、乐善好施,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者长寿,德可延年,I德为养生之第一要也。&缺乏德行修养,横行霸道的人,脑子名利膨胀,终日惶惑万状,寝食不安,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故极易得病。许多研究资料表明,过度的狂恕、紧张、悲痛、压抑和纵欲等负性情绪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甚至诱发癌症生的催化剂。腐败分子表面潇洒,内心空虚,往返于宴席与酒会,使肠胃受满载之苦;不义之财多了,整天提心吊胆怕鬼敲门,故有损健康,多病缠身,甚至发生癌症。据报导,有位巴西医生通过十年对583名贪污贿赂的官员与同数官员对比研究发现:前者在任职期间60%生病或死亡,其中53%患癌症;死亡者中60%为癌症,后一组病死的仅占16%。&唐朝马聪,在《意林》中指出:&欲得长生,腹中清;欲得不死,腹无屎&,可见人体胃肠功能不堪重负。清代名人袁枚名联:&多寿只缘餐饭少,不饱真是却病方&;《素问》:&谷肉蔬菜,食I尽之,无所过之,伤其正也。& 当代老营养学家于若木主张:&老年饮食,重在营养均衡,注意口味清淡。美国科学家曾乐观的估计,饮食合理可使癌症发病率减少1/3,少吸烟则再减1/3。美国医学家研究证明:&轻微的饥饿状态&,可激发体内潜能,延缓细胞衰亡,促进体内环境协调与平衡,增强抵抗力。日本大村裕教授研究证实:&若过饱进食,脑中的纤维芽细胞,在脑中积蓄过多,就会加速脑的衰退,导致老年痴呆症、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可见 &乐善好施 、笑泯恩仇,远离酒色、清心寡欲,饮食有节、生活有律&,是蜚声文坛寿星&高寿无疾、永葆神采&的物质基础。
补充: 悠闲自得 动静相宜
  元代文豪石君宝语:&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 《增广贤文》:&在家财断养花竹,出门则饱看山水。&蜚声文坛寿星都具有悠闲自得、自娱自乐,独处静修、宽枕超脱,妙诗佳文、书香四溢,而且各自都有多种爱好情趣:或琴棋书画,欣赏戏曲;或闲庭漫步,谈笑聊天;或养花种草,养鱼喂鸟;或踏青远足,游山玩水;或静听天籁,宁心养神。所以活得轻松洒脱,惬意浪漫,尽情的享受自我空间,陶醉于闲情逸致之中。
  古人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以其常动故也&。137岁寿星吐地沙拉依说:&我的长寿秘诀是养身在动,养心在静,动静结合。&先秦典籍《庄子》中记载了彭祖养生长寿的传说:&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也就是说彭祖得&道&后,从有虞时代活到了五伯时代。《刻意》篇介绍了长寿的秘诀是行气养生:&吹(口句)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荀子&修身》则称彭祖为&治气养生&;被民间誉为&小彭祖&的陈俊,据清代乾隆《永泰县志》:他生于唐朝死于元朝,竟活到443岁,他为人正直,乐为乡里做好事,受到乡人敬重。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中药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的李清云出生于1677年,死于1933年,活到 256岁,他100岁时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获政府的特别奖励。在他200岁的时候,仍常去大学讲学。他认为自己长寿的秘方是:长期素食,内心平静、开朗,常年将拘杞煮水当茶饮。历史上我国的许多著名中医,都是长寿的。如汉末有&神医&之称的名医华佗,他模仿虎鹿熊猿鹤的动作,创立了动静相交的&五禽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对身心健康大有益的I心观。据《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他的学生吴普学了&五禽戏&方法,&年九十余,耳聪目明,齿牙完坚&。《博物志》载,由于吴普奉行怡养之道,活到了200多岁。
  姜子牙 钓鱼健身养生
  西周被称为&师尚父&的奇才姜子牙,以钓鱼健身养生闻名于世。;开创中国养生先河的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养生之道是:&常欲小劳,但莫大劳&,&发宜常梳、面宜常擦;目宜常远;耳宜常弹;舌宜常腭;齿宜常叩;津宜常咽&&&。南宋大诗人陆游,养生方法是注重睡眠和梳头健脑。曾写下好几首梳头诗,如:&破裘寒旋补,残发犹短梳。& &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到了暮年居然白发中黑发萌生。古今蜚声文坛寿星,除看书、写作之外,喜欢栽花种果、饲乌养鱼,琴棋书画、摄影写生,投身自然、踏青远足,陶醉于青山绿水、悠闲轻妙之中,自然心旷神怡,烦恼也会随风而去;明代戏曲家高濂曾著《燕闲清赏笺》把鉴赏清玩作为文人陶冶情趣,协调生活节奏的养生之一。被称为浙江大学&百年人瑞第一寿&的著名的数学家张任天,年届百岁后,仍不改初衷,有时带上矿泉水和馒头,到郊野踏青;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的著名中医外科大夫胡益平,他常说&脑怕不用,身怕不动。&他坚持每天读书写字,I花种果,悠闲散步;被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授予&21世纪最有成就奖&, 我国衰老生化研究学科的奠基人,生物化学家郑集,今已106岁了,仍在家读书写作,他认为,细胞代谢调控失灵是衰老的原因。人要是想健康长寿,就要顺应自然规律,首先要使衰老的速度放慢;著名的漫画家华君武70多岁还常去翻山涉水、踏青远足,到野外写生画漫画,年届八旬他还画了《见鬼》,《捐班买官》等漫画,他房子沙发后的两个棕色书柜里摆放着许多小工艺品,中共&六大&代表唐韵超老人, 1931年被开除出党,革职回乡;解放初期丢官坐牢;&文革&中又被打成&叛徒&,但他豁达乐观,笑泯恩仇,从逆境中超脱出来。晚年,唐老爱好养花种菜,坚持练习书法;可谓&童心未泯&呢!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意劳逸结合,早睡早起。爱听广播、看戏、看电影等。晚年画出世界名画《和平鸽》的毕加索,以钓鱼健身养生闻名于世,他的不老秘诀是:&让自已的精神状态保持在30岁的水平&,显示了他年轻的心理年龄。
  &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使人健美
  苏轼说过,&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祖国地域辽阔,山河秀丽,踏青赏景,那鸟语花香、蝶飞蛙叫、风吹草动、泉水潺潺,使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耳目一新,精神焕发, 欧阳修说得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 曾有人调查了818个和尚,30%以上的和尚有90岁以上,最小的一个65岁。主要是和尚居住区远离喧嚣、风光旖旎,心态悠然自得、恬淡寡欲,故健脑养生,《内经》指出;&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经常寄情山水,踏青远足,让生命回归自然,品味一份恬淡宁静的人生。24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有一名至理名言:&上帝首先要毁灭那些走极端的人。&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的作息,有明显的日夜规律性,通称生物钟现象。&倘若违反自然规律的和谐而走极端,则物极必反,浮躁、烦恼、痛苦便乘虚而入,岂不等于自杀。 &心安茅屋稳,胃好菜根香。& 心如水静,就可以畅达经络,疏通气血,松弛身心,延缓衰老,而使人健康长寿。所以,古今中外长寿老人,都能做到顺应自然、心平气和,起居有常,劳逸适度,从容处世、性格开朗,荣辱毁誉、处之泰然。做到:&化骂为笑、化敌为友,尽享宽容之乐;亲朋好友、谈笑风生,尽享友情之乐;闲庭信步踏青观景、悠哉游哉,尽享回归自然之乐。&从而,使身体的各个系统,处于最佳状态。所以,&悠闲自得,动静适度&是文人寿星&颐养天年、童心不泯&的最佳氛围和境界。      
  顺应自然 快乐百岁
  &花难长好月常圆,自然规律谁能留。&&花开花谢,草木荣枯&,皆自然现象,正如,春花会有凋谢,艳阳会有西沉,再精彩的戏剧也会谢幕,宇宙万物,谁也难逃新陈代谢的这一规律。曹操的千古绝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据我国最古的中医学宝典《黄帝内经》记载,人的正常寿命,应是100&l20岁。现代科学研究认为,人类寿命是其细胞分裂次数与细胞分裂周期的\积,从而推算出人类寿命至少是120岁。毛主席曾经有过这样的名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一些科学家也曾大胆预言:&人能够活到200到500岁。&古往今来,&长生不老&,一直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追求目标和不懈探索的课题。西塞罗:&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尽管历代帝王无不渴望在 &灵仙宝地&得到长生不老的仙丹,事与愿违,往往短寿,据调查考证,我国自秦朝到清朝的帝王有209人,平均寿命只有39岁。能活到古稀之年的不超过十位,活到耄耋之年者,不超过五位,其中仅清朝乾隆享年89岁,是中国皇帝中长寿之最。至于贪官污吏、腐败堕落份子也是短命,据研究发现,此类份子在任职期间60%生病或死亡,其中53%死于癌症。其短命的原因多数人是骄奢淫逸,纵欲过度,争权夺位,费尽心机的恶果。而在蜚声文坛的寿星却为数可观,甚至于文字狱迫害愈甚时,文人寿星生命力仍然很强,且毕生都有建树和业绩,成为中国文学史巨擘大匠。真是不坠青云之志也!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财富。从上述蜚声文坛的寿星长寿的例子中充分证明,只要顺应自然,强身健体,胸襟开阔、豁达乐观;淡泊名利、笑泯恩仇;悠闲自得、动静适度。就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老柏摇新翠 幽花茁晚春
  明代顾炎武:&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虽有丝丝白发,幸无日日蹉跎&。转眼成空,生命之舟,驶进老年,可谓到了&夕阳站。&这一站,饱经风霜,也有成功的喜悦,人的生命,开始在如火的夕阳中,升华、净化、圆满,最后,回归自然。西方谚语:&人生如航海&,寓意漫漫人生路,充满激流险滩和惊涛骇浪,稍有不祝徒嵘砗V校&身心健康无价宝,长寿二字Ы稹&所以,银发一簇,在这个魅力无穷、&夕阳无限好&的美妙时期,犹要饱含激情的珍惜健康、关爱生命,小心把好度,握好舵,乘风破浪,走向生命彼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纵观和温习蜚声文坛寿星的养生法,必定会启迪良多,受益匪浅。&黄昏莫叹残阳晚,晚景耕耘分外欢。&科学家认为,只要保持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抒发和讴歌人生乐章,就可以永葆心理青春,为夕阳增添绚丽的晚霞。1997年,世界精神病协会年会指出,人类已从&躯体疾病时代&进入&精神疾病时代&。心理疾病,已成为21世纪的&世纪病&,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敌人。心理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旅途,谁无逆境和挫折?关键是善于自我化解,尤其是退休后,要调整好心态,做好角色的转换,学会让生命之钟的发条,有张有弛的、悦耳的节律性摆动。常言道,&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在当今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转型时期,要想在红尘LL的闹市中,守护住内心的一片清静、安宁的绿洲,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精神,不失为调节晚年负性情绪的一剂良药。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笑口常开,青春常在。&可见,笑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欢快的笑,是一种运动,是一种轻松的跑步,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使人产生信心和力量。因此,心理治疗,将是21世纪人类防治疾病的最重要手段。宋代程T&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山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古人尚有这种童真,因此,作为21世纪的老人,更应长葆童心养天年。欣逢盛世,晚景宜人,何乐不潇洒老一回,&轻轻松松,快乐百岁&,在&老&字中,找回失去的青春,画出夕阳人生,最新、最美的图画。
  著名神医华佗 长期习练五禽戏
  三国时代,著名神医华佗,是位了不起的医学家,同时,又是一位了不起的养生专家,据说,华佗临死时,他还是耳聪目明,满头黑发!他的弟子吴普、樊阿等,也都活到了100岁。华佗的养生秘诀,是什么呢?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华佗年轻时,一次上山采药,爬到半山腰时,发现了一个洞穴,洞内有两位白发长须的仙人,正在谈论医道,他就站在洞外听,直听得入了神。后来,两位仙人,不仅向华佗传授了许多奇妙的医术,还传给他一套健身功法,模仿虎、鹿、熊、猿、鹤的姿态去运动,这就是著名的&五禽戏&。
  由于这五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活动的方式也各有特点,或雄劲豪迈,或轻捷灵敏,或沉稳厚重,或变幻无端,或独立高飞。人们模仿它们的姿态进行运动,正是间接起到了锻炼关节、脏腑的作用。而正是通过肢体的运动,才得以全身气血流畅、祛病长生。中医认为,五禽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养生运动。现代医学也研究证明,五禽戏,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关节,都能得到舒展的医疗体操。它在锻炼全身关节的同时,不仅能提高肺功能及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还能提高心脏排血力,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就五禽戏本身来说,它并不是一套简单的体操,而是一套高级的保健气功。在这套保健气功里,华佗把肢体的运动和呼吸吐纳,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通过气功导引使体内逆乱的气血恢复正常状态,以促进健康。后代的太极、形意、八卦等健身术,都与此有若干渊源。无疑,它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
  华佗生于战乱之时,战火连年,瘟疫横行,人民流离失所,朝不保夕,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直到老年还红光满面,精神抖擞,实在是因为他长期坚持五禽戏锻炼、养生的结果啊!
  &五禽戏&,是东汉神医华佗,在研究了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的活动特点之后,结合了很多医学观点始创,后经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组织专家在历代的基础上,去粗取精,编制而成的,一套安全适用的健身功法。通过效仿虎的威猛、鹿的安舒、熊的沉稳、猿的灵巧,以及鹤的轻盈,让四肢筋骨、以及五脏六腑,得到全方位的运动,流通气血,强筋健骨,祛病长生。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赞助商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虚云老和尚预言中国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