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断工龄以后公司可以再公司怎么辞退员工工吗,员工应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烟草业买断工龄乱象:涉3万多从业者 许多人晚景凄凉
时代周报 石玉 
  第1页: “强势行业”的失业者第2页: 赚钱后别忘“还账”
  自本世纪初开始,中国烟草业实施减员增效,大批职工获得一次性“买断工龄”补偿金后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今,这些“强势行业”的失业者晚景凄凉,待遇甚至不如普通失业者。
  这些沉默的大多数,让中国烟草业背负着双重压力:它合法地参与制造了许多癌症患者;而它自身的员工,被大批地、以不合理补偿后,抛到社会,自生自灭。
  此前,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呼吁妥善安置烟草行业这3万多名职工。
  “强势行业”的失业者
  今年4月9日,河南省襄城县,55岁的姚全义呆坐在家中。他只能通过喉部一个裸露的小孔呼吸。
  这是一个对生活近乎绝望的人,已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每年自己承担的养老金和医保费用达5000多元;他的妻子多年前在县城的水泥厂下岗,至今没有工作;儿子在外打工,仅有一点微薄的收入。
  姚全义曾在襄城县烟草公司工作了25年。在未下岗前,姚全义的工作是从烟农手中收购烟叶,打包后出售给卷烟厂。襄城县的烟草品质优良,除供应中国高档香烟外,还大量出口。
  2005年,作为河南烟草公司减员增效的试点,襄城县烟草公司包括姚全义在内的273人被买断工龄。姚全义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一次性买断工龄,获17万多元补偿金。2007年,他患上喉癌,两次手术,花费了20多万元。
  姚全义的困境并不是特例。原襄城县烟草公司职工崔金平1976年参加工作,被买断工龄后第二年身体半瘫,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还有一位近20年工龄的女职工,一家六口人都在襄城县烟草公司,均被买断,现在孩子上高中的费用都难以为继。
  从本世纪初开始,全国烟草行业各企业为解决人员冗余问题,纷纷进行裁员增效,手段就是买断工龄。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在湖南永州,市烟草局所辖县局减员增效后的岗位是原职工总数的60%左右。如宁远县烟草局当年在册职工达500多人,只给300个岗位;江永县烟草局当年在岗人员是243人,只设岗位150个,仅占职工人数61%。这就意味着,有近40%的职工需要被买断。
  山东烟草系统于2003年9月开始进行行业结构调整,有3100人被买断工龄。原山东临清卷烟厂有459名职工被解除劳动合同,当年两险每人交1600元左右,而在2009年就上涨到5800元的标准。一个40岁的职工,按照20年的工龄计算,买断金是15万元左右,再交20年的养老和医疗保险,按平均每年交7000元算,就剩余不足2万元。
  鉴于此,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此前建议,妥善安置烟草行业被买断工龄职工。
  蔡继明指出,由于缺乏合理的善后措施,导致各地烟草企业被买断工龄的职工抗议不断,以至于十几年来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迄今为止,在辽宁、河南等十几个省内,发生了多起烟草行业被买断工龄职工起诉、上访、游行示威等事件,涉及烟草行业被买断工龄职工3万余人。
  除涉嫌违反《劳动法》、补偿过低、缺乏社会保障问题外,蔡继明还指出买断职工工龄中存在的其他问题:采用了非职工自愿的手段。既然职工不愿被买断工龄,为达到裁员目的,烟草企业通常宣传说买断工龄是必须的,早点接受还有补偿,晚了就什么都没有。普通工人缺乏维护权利的法律知识和能力,被迫接受。
  假公济私。借买断工龄之机,烟草企业管理层将自己的亲朋好友安插进来,成为一种普遍的腐败现象。买断工龄是一种裁减富余人员的手段,但是一些干了一二十年以上的职工被辞退后,企业短期内重新招聘新的员工,并借机徇私受贿,同时拒不录用原辞退职工。
  苦乐不均。烟草行业被买断工龄职工和正常退休职工待遇对比反差强烈,造成严重不公平,这也是烟草企业被买断工龄职工十余年来不断抗议的重要原因。以河南邓州为例,普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为1500元左右,而烟草行业退休职工月收入超过3000元。有些当成临时工被买断工龄的职工甚至没有养老金,只有每月300多元生活费。
共 2 页&& 1
中金在线声明:中金在线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将本文分享到:
名家微博推荐:
金鼎金手指16国琪teokteguang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频道文章精选
赞助商链接
10.20-10.26
01.04-02.09
07.01-09.06
12.11-12.18
04.10-04.13
12.11-12.17
赞助商链接您(@)目前可用积分:35125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帖]“买断工龄”的人买亏了!你买了么?
62437 次点击
121 个回复
6:52:18 发布在
&&&&“买断工龄”的人买亏了!你买了么?&&&&国企改革成为时代的一大主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减少企业冗员,削减成本以提升竞争力。许多国企职工因此纷纷下岗,但下岗只是不发工资,还是挂靠在单位上。国企为真正瘦身,纷纷采取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买断工龄”,依据职工的工作时间长短,发放数万元左右的一次性安置补偿费。让该职工从此与企业脱离任何关系,不再享有任何该企业的工资及福利待遇。这就是所谓“减员增效、改制分流”。&&&&那么,这个数万元的“一次性安置补偿费”,对于“被买断工龄而下岗”的人来说,是否划算呢?答案是否定的,而且是非常不划算。&&&&事实上,“买断工龄”的做法是违法的,当时的《劳动法》就已规定如果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员工即使不能迅速重新就业,也能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是不能够用“买断工龄”的方式与员工结束关系的。1999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贯彻两个条例、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层征缴工作的通知》中规定:“任何单位都不能以‘买断工龄’等形式终止职工的社会保险关系。”当年朱F基总理还曾专门表示,“所谓‘买断工龄’是错误的,中央从来就没有这个提法,只是讲可以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下岗职工与企业的关系不是用钱就能够买断的。”&&&&然而在实践中,采用“买断工龄”这一做法的却比比皆是,以至于成为一个默认事实。不少用人单位甚至以强迫的方式来“买断工龄”,如:2000年7月,在卢氏县公安局五楼突击召开石油公司职工大会,与会领导以“谁不在协解合同上签字就不让出门”相威胁,此举迫使仅剩三个月、一年、三年、五年的时间就要退休的老职工下岗。&&&&在2009年一项针对沈阳国企职工的研究中,随机挑选的21位被买断工龄的受访者,有11位是被强制买断的,有6位是半强迫半自愿,只有4位是自愿选择了买断工龄。&&&&除了强迫以外,用人单位还一个经常用到的手段是“诱骗”。如河南睢县石油公司在买断工龄时,向员工声称“必须签订协议”、“超过多少时间就没有补偿”,这都是典型的欺诈行为。上述沈阳的21位受访者,有5人明确称签署“买断工龄”合同是被领导“劝诱欺骗”,有12人则表示根本不清楚有什么规定。还有许多人声称同意“买断工龄”是基于从众心理,对这到底是什么一回事根本不清楚。这足以说明,当年在签署“买断工龄”合同时,劳资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买断工龄”的价格未考虑时间成本,极为低廉。最为让人诟病,也引起最多争议的是“买断工龄”的价格标准。当时普遍采用的一种定价方法是参照国务院《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企业对被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按照其在本企业工作的年限,工龄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本人一个月标准工资的补偿费。”&&&&所以,这个价格就相当于,被买断工龄的员工工龄有多长,就乘以多少个月的工资,中石化执行的就是这个标准。如一名中石化北京加油站的加油工工作了20年,于2000年协解,当时北京的协解标准是4750元/年工龄,那么他就得到4750×20,共9.5万元买断资金。&&&&以当年的行情而言,9.5万元不算一个小数目。但作为“一次性安置补偿费”,对于已经四五十岁,没有太多能力寻找新岗位的人而言,仍然是极为不够的。“买断工龄”的价格是不应该按静态来算的,因为它与养老保险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引入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月养老金的数学模型来决定这个费用是多少。而实践的定价标准完全未考虑到未来工资和退休金的增长,导致被下岗员工和未下岗员工在将来的待遇上出现了极大的差别,而这无疑是不公平的。在部分程度上,这是中国基尼系数在本世纪头十年长期处于上升态势的重要原因。&&&&“买断工龄”执行过程出现众多贪污腐败、假公济私现象。在当年的国企改制中,如何决定“谁下岗”、“谁不下岗”也没有统一标准,往往就是领导说了算,这也必然在“买断工龄”的执行过程中出现腐败行为。人大代表蔡继明前不久就称,在烟草企业中,有企业管理层借买断工龄之机,将自己的亲朋好友安插进来,成为一种普遍的腐败现象。买断工龄是一种裁减富余人员的手段,但是一些干了一二十年以上的职工被辞退后,企业短期内重新招聘新的员工,并借机徇私受贿,同时拒不录用原辞退职工。&&&&改革不能把“牺牲品”当作维稳对象。考虑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严重滞后的情况,被“买断工龄”的下岗工人中年龄大、体质弱、技能差的那部分人,再就业的可能性较小,其生活的困难可想而知――而事实上,大部分被“买断工龄”的下岗工人境况就是如此。对沈阳下岗工人的调查显示,多数“被买断工龄”者只能找些门卫、保洁或者摆摊之类的活,再就业非常不理想,许多人都称再就业时工作报酬低、不稳定、无养老保险、无医疗保险,心理处于苦闷状态,而如果原来的单位效益红火,则会愈发感到苦闷。&&&&这就是为什么被“买断工龄”的下岗工人会上访、堵路甚至堵公司,成为“维稳办”所需做工作的对象。然而,社会本来就已经对他们有所亏欠了,却把他们当作社会不稳定的来源,这无疑是荒谬的。&&&&衡量社会幸福感不光要看总量,减少“不幸福感”是当务之急。时下,幸福感是社会上很时髦的一个话题,虽然经常有人埋怨这埋怨那,但在人们能够看到的主流话语圈,说的话有人听的人,基本上还是有幸福感的,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然而社会上还有许多幸福感一直为负的人,下岗职工往往就属于这么一个群体。在互联网上,但凡是发帖环境比较宽松又比较有人气的,最后往往都被一些诉苦申冤的帖所占据,下岗工人往往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例如发些《下岗工人长恨歌》之类的。衡量社会幸福感不光要看总量,减少下岗工人等的“不幸福感”同样是政府必须负起责来的当务之急。&&&&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华夏高山]
[丢你蕾姆]
[那狼容若]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优秀帖文推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04:00 &&
90年代后期(好像是,或者再晚点,记不准),河北某市,国营商店职工下岗,买断给5000元。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13:34 &&
&&从表面上看,买断工龄是减员增效的一个比较简单可行的办法。但实际情况相当复杂。“买断”的价格是多少?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人得到的工资不是足额的。从理论上讲,工资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价值,也就是维持工人本人和其子女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价值,应包括、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费用。在统包统配的劳动制度下,本应属于工资的一部分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费用都由国家扣下了,再由国家对他们进行终身保障。但是,由于国家经济效率太低,政府说是包下来,事实上又包不下来。因此,工人的居住条件十分恶劣,生活质量很差,多数人干了几十年连一间像样的住房也没有。现在要工人和企业脱离关系,就得把过去由国家集中起来的、用于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的那部分钱退还给工人。买断工龄,“买断”的价格就是在工人在职期间,理论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差额的总和。这笔钱的数额巨大。由于多年国家投资效益差,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低,这笔理论上集中起来的工资差额,实际是不存在的。国家只能从现有财政中拿钱,也就是用今天的财政偿还历史旧帐。今天的财政没有能力拿出这笔钱来补偿工人。通常的办法是划出一块国有资产变现作为补偿资金。但多数国有企业拿不出可以变现的资产。再加上在“买断”过程中,买卖双方不具平等地位,价格多少,工人没有发言权。所以在买断工龄中,工人能拿到的只能是他应得的一小部分。 &&&&企业效益不好,买断时工人所得甚少,会引起工人不满。企业效益好,减员以后企业效益更好,也会引起离开企业的工人不满。如果在岗工人一年的收入就超过了他一次“买断”时所得,他们会说:这企业是我们多年劳动的结晶,这么好的效益我们不能没有份!群体性事件相当多是在效益好的企业里发生的。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如果采取不当的管理办法,就会引发更大的乱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17:43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18:42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19:26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23:46 &&
也有从买断中获益的工人。本地某工厂卖给私人老板后工人获得近10多万的补偿,继续在厂里工作。但早一年退休者就什么也没有。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36:11 &&
我厂基本上是强迫,不签不行,还不给钱,算股份。然后又以改制后社保要交一笔钱,把这笔钱交了社保。工人们其实什么也没得到。一年工龄700元买断,四十年工龄也就两万八。工人们一直在闹,直到今年,才象征性地给了每一个工人一万元,工人们还高兴得不得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49:02 &&
就我所知石油的一个人当时是14万买断工龄,志愿的,2000年左右,这个应该算合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59:43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02:12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08:56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14:02 &&
自己有大脑,是自己决定的事情。为什么找后账?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17:04 &&
8:14:02&&的原帖:自己有大脑,是自己决定的事情。为什么找后账?按你这样看,赵假司长是无罪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30:17 &&
迟早有人要为买断工龄政策上断头台
共 62437 次点击,121 个回复& 1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南会馆&&├珠三角&&├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买断工龄”的人买亏了!你买了么?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会计达人)
(耒磊会计)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辞退员工补偿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