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鸡国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利都没有,老子要移民,垃圾国家,粪坑国家,

“养鸡哥”的乐与盼_网易新闻
“养鸡哥”的乐与盼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报记者 李友国 王彦 史力 日
星期三 (晴)
一道天蓝色的山墙出现在面前,汽车就此停下。映入眼帘的是金黄色的窗户和楼顶。这是一栋二层小楼,装饰着玫瑰花的黑色大门半开,可以看到小院里干干净净,一派富足气息。
“这样的色彩搭配在农村还真少见啊,有个性。 ”我们正在惊讶地议论,一位脸上挂着腼腆笑容的汉子从院里走出来,这就是我们此行蹲点的房东——养鸡大户时英勇。
12月19日下午2点多,记者来到蹲点目的地——霍邱县岔路镇草楼村。
“养鸡就像炒股,关键要踩准市场节拍”
放下行李,端上香茶,我们在时英勇家的二楼走道上围坐一起,打开了话匣子。
“去年出栏肉鸡24万只,毛收入近80万元。 ”时英勇笑着说,到今年自己足足养了20年鸡,“20岁开始养鸡,把自己从小伙子‘养’成了中年汉子。 ”
“养鸡是个高风险行业吧?价格波动大,疫病还多。”记者问。“是的,最关键是掌握信息和技术。 ”时英勇说,今年初判断价格走低,所以上半年就“空仓”,一只鸡没养。下半年“进场”,现在有3万多只鸡可以出栏。 “养鸡就像炒股,关键要踩准市场节拍。 ”时英勇形象地总结。
三两句一聊,记者发现,坐在面前的养鸡大户,早已不是只能看到眼前三分地的传统农民,而是一个颇有市场头脑的现代农民。
身处乡村,如何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 “主要靠网络,还有同行交流。 ”时英勇说,他买了电脑开通了网络,随时关注各类信息。
时英勇深感技术的重要性,2005年脱产一年,远到山东泰安禽业科技学校学习,不但掌握了专业技术,老师和同学也成了他掌握前沿信息的渠道。
显然,养鸡对于时英勇而言已不是脱贫致富的事,而是一项值得毕生投入的事业。
“政府扶持政策好,扩大生产需解资金难题”
“去鸡舍看看吧。 ”茶过三巡,时英勇邀请我们跟他一起给鸡喂食。
顺着院子门口的小路西走50米,就是时英勇的3个鸡舍。鸡舍大门紧闭,只听得里面阵阵嘈杂的鸡叫声。
“多亏去年修了这条路,不然出栏运输是个大问题。 ”时英勇指着脚下的水泥路告诉记者,一开始只是泥巴路,要套牛拉板车,才能把鸡送到10多里外的镇上。现在车子可以直接开到鸡舍门口。
一旁的村支书邵三军告诉记者,这条路是县里扶贫资金修的。最近两年县里一共投入75万元扶贫资金,给村里修路修渠。交通改善了,对农民搞特色经营犹如雪中送炭。
进了鸡舍,外面温度是零下,里面则有20多度。 “成功有个人努力的原因,也离不开大环境的改善。 ”当记者夸时英勇,他边撒鸡食,边诚恳地告诉记者,这些年党的农村政策好,霍邱是大别山区,享受了很多扶贫优惠政策,这对他发展事业帮助特别大。
指着鸡舍对面一片空地,时英勇告诉记者,明年打算再投资搞两到三个鸡舍,最好是搞成全自动的,从喂料到铲粪都是自动化,不但干净还省人力。 “困难主要是资金不足,算下来还需要100多万元。 ”
时英勇告诉记者,现代农业一定要走设施农业路子,这对农民来说最大困难就是资金不足,贷款难,手续繁。邵三军说,现在政府扶持政策好,农民都想多干,扩大生产关键需解资金难题。
“合作社带着大伙干,就能富裕一个村,做大特色产业”
霍邱县,国家级贫困县,岔路镇草楼村又是这个贫困县确定的脱贫整村推进点。 “2010年县里确定把养鸡作为这个村的扶贫主导产业。 ”岔路镇镇长杨军章介绍。
是这个地区就有养鸡传统吗? “那倒不是,我是这一片第一个养鸡的。 ”时英勇告诉记者,随着他越养越好,周围养鸡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村里养鸡万只以上的16户,150只以上的204户。养鸡让村里大部分人脱了贫。
“一个鸡舍一年纯收入平均有近5万元,夫妻两人可以搞两个,年收入能达10万元。 ”时英勇说。但原来村民并不愿意养鸡,也养不好,除了缺资金外,市场波动大、销路不稳定、技术要求高等都是障碍。
2008年,时英勇发起成立的红光养殖合作社攻克了这一障碍。合作社统一购鸡苗,统一防疫、销售和技术培训,化解了农民的“入门难”,依靠合作社带动,才有了草楼村的特色支柱产业。
杨军章说,依托能人建设合作社,带动村民,壮大特色产业,这个思路在大别山区很多乡村“开花结果“,无数农民成功脱贫致富。 “养鸡哥”的衣食住行
时英勇的爱人胡祥霞,同样不爱说话,脸上总带着浅浅的笑。“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我们开玩笑地说。
说这话时,胡祥霞正在厨房忙乎。记者进去一看,不说丰盛的饭菜,只说这抽油烟机,机身不用时可以自动收缩,这样就不会碰到头,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
再看卫生间的太阳能热水器,液晶显示屏上,可以自动控制上水、温度等,解决了农家用热水问题。
“把你的小汽车展示展示! ”邵三军大声喊着。打开车库,是一辆黑色的大众朗逸轿车。 “所有手续办好花了16万元左右,有车出门谈生意方便多了。 ”时英勇说。
“能达到他这样条件的农民还不多,但这几年农民负担减轻,生活越来越好是实情。 ”已担任17年村支书的邵三军说,农民的房子越盖越漂亮,路都修起来了,卫生条件也在改善。的确,记者顺着门口道路往东看去,道路两边的房子,基本都是两层小楼,紫色的屋顶在阳光下煞是好看。
“小楼外墙刷成蓝色有什么寓意吗? ”记者笑着问。 “那倒没有,就是喜欢这个颜色,你不觉得很醒目很好看吗? ”时英勇笑着反问。
记者留意到,小院大门两侧的路灯,用玻璃砌成了防风雨的罩子,时英勇得意地告诉记者,那是他自己设计的。这个整天笑眯眯、话不多的养鸡大户,会创业也会生活,让我们有些羡慕。
成功有秘诀吗?时英勇又是习惯性地笑笑说:“人生很短暂,做不了几件事情,所以认准一件事就要坚持做下去,不要怕吃苦,不要摇摆不定。 ”时英勇认真地说。
“养鸡哥”的人生感言,对你我的事业追求,是否也有启发呢? ① 时英勇与爱人在鸡棚查看麻黄鸡生长情况。 ② 擦洗爱车。
③ 上网了解市场行情。 ④ 舒适气派的楼房。 本报记者 姚林 摄
本文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优秀作品赏析,心得体会交流
<img src="skins/default/Forum_nav.gif"
→ 语林趣话全集(选载) / 李屹之 主编 著
您是本帖的第 12218 个阅读者
标题:语林趣话全集(选载) / 李屹之 主编 著
等级:版主
文章:10893
积分:73089
语林趣话全集(选载) / 李屹之 主编 著
语林趣话全集(选载)李屹之 主编 著 &&&&书籍介绍:&&&&  在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灿烂文字中,汉字是极富魅力的一种。  本书精选了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趣味性很强的故事和诗文,融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强调“趣”的同时又不失“文”,不失“雅”。这些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优美的诗文,以及变化万千的谜联,经过了千锤百炼、万口传诵,才流传至今。  本书分为语趣、诗趣、联趣、文趣、谜趣、词趣六章。其中,每个故事,每篇诗文,每则谜联都堪称语言殿堂中的精品,魅力无穷,直至久远。目  录语趣:机智巧辩89则;讥嘲讽喻36则;诙谐幽默72则诗趣:数字诗24首;回文诗24首 (页-可点击);藏头诗9首; &&&&&&&&&& 嵌名诗14首;打油诗70首;妙趣诗90首;联趣:&&巧对篇84则; 语   趣&&&&机智巧辩&&&&墨子智辩&&&&墨子是我国春秋末期鲁国的大思想家,他主张“兼爱”、“非攻”。&&&&一次,一个名叫巫马子的自以为是的家伙对墨子说:“我与你大不相同,我不能不加分别地爱所有的人。我爱邻近的邹人超过爱远地的越人;爱我们鲁国人又超过爱邹人;爱我同乡又超过爱鲁国人;爱我家族中的人胜过爱同乡;爱我的亲人又胜过爱家族中的人;爱我自己当然又超过爱我的亲人。越离我近的,我越爱他。至于我最爱的,当然是我自己!所以,我可以杀别人而利于我自己,却不能杀我自己以利别人!”他自认为理由充分,气势连贯,他高傲地看着墨子。&&&&墨子从容不迫地说:“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告诉您:有一个人同意您的主张,就有一个人按您的主张杀您以利己;有十个人同意您的主张,也就有十个人杀您以利己;要是天下人都赞同您的主张,则天下人就都想杀您以利己。反过来,有一个人不喜欢并反对您的主张,就有一个人想杀您,因为您教人不善良,他们要杀您除害;十个人反对您的主张,就有十个人想杀您;天下人反对您的主张,则天下人都想杀您。总之,喜欢您的主张的人想杀您,不喜欢您的主张的人也想杀您,看来您是人人得而诛之了!”&&&&墨子这番话说得巫马子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墨子教诲青年&&&&一日,墨子在外出时,遇到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头脑清晰,身体强壮,就想收他做自己的学生。于是他对青年说:“你跟我好好学吧,学好了,我介绍你去做官。”&&&&这个青年将墨子的话牢记在心,跟随墨子刻苦学习。他的成绩很好,然而两年时间过去了,却不见墨子介绍他去做官。于是,他就去问墨子是不是把以前说过的话忘了。墨子对他说:“我是不会介绍你做官的。我给你讲一个鲁人的故事吧,鲁国有兄弟五人,其父病逝,老大却嗜酒不葬父,他的四弟说:‘你若和我们一起葬了父亲,我给你买酒喝。’老大这才和几个兄弟一起葬了父亲。事后,老大找四弟要酒,四弟说:‘我是不会给你买酒的。你葬你的父亲,我葬我的父亲,父亲不是我自己的。你不葬父,别人要笑话,所以我用买酒来劝诱你和我们一起葬父。现在,你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我也做了我该做的事,我们都获得了义,又不是我一个人得了好处。’”&&&&墨子讲罢这个故事以后,接着对青年说:“对于你也是一样,你不学习,人家会笑话你,所以我用做官劝诱你学习。”&&&&墨子的这一番教诲,让那位学生既惭愧,又敬佩,从此,他继续跟随墨子刻苦读书,不再提做官的事了。&&&&抛砖引玉谏宣王&&&&齐宣王下令修建一座占地超过一百亩,大堂上要设置三百座门的宫殿。三年过去了,官殿还没有修成。绝大多数的臣子都不敢劝阻,只有春居对此忧心忡忡,总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劝谏齐宣王。&&&&有一天,齐宣王和大臣们谈论君主的贤明问题。春居趁机问他:“楚王抛弃了先王的礼乐,音乐也因此而变得轻浮了,您说楚王能算贤明的君主吗?”&&&&“当然不能算!”齐宣王不假思索地就作出了回答。&&&&春居又问:“楚国所谓的贤臣数以百计,却没有为此而劝谏楚王。您说,楚国有算得上贤臣的人吗?”&&&&“当然没有!”齐宣王又肯定地回答道。&&&&春居顺水推舟又接着问:“现在大王您要修建的大宫室,占地超过了百亩,堂上还要设置三百座门,这样豪华的大宫室一连修了三年都没完工,而大臣中却没有人敢劝阻。请问,大王您手下算得上拥有贤臣吗?”&&&&齐宣王面带羞愧之色,迟疑了一下,说:“当然也没有!”&&&&春居拱手说:“那好!请允许我离开吧!”说完就头也不回地快步走了出去。&&&&齐宣王愣了一下,马上追上去说:“春子!春子!请您回来!为什么这么晚才劝阻我呢?”&&&&齐宣王把春居召回来后,又赶紧召来记事的史官,对他说:“马上记载下来:我不贤德,喜欢建大宫室。春子劝谏了我。”&&&&最后,齐宣王下令停止了这项劳民伤财的浩大工程。&&&&晏子论踊贵屦贱&&&&公元前548年,齐景公在位,刑法相当残酷,动辄就把人的双脚砍掉。这种刑法在那个时候叫“刖足”,是专门为惩罚那些忤逆、欺君的人设的刑法。&&&&被砍脚的人多了,社会上就出现了一种职业:专门做假脚出售,古代称之为卖踊(踊,即供受刖刑的人穿的鞋子)。&&&&有一天,景公召见宰相晏子,想叫他换一换住所,他说:“先生是我国的宰相,位极人臣,当朝文武的楷模,可是您住的地方靠近市场,又狭小,又嘈杂,尘土飞扬,就连一个五品的大夫都比先生的住所大,不如寡人再赐你一所既清静又大的住所吧?”&&&&晏子拜辞说:“正因为臣乃是当朝宰相、文武百官的楷模,更应该以身作则,其他官员才能效仿。如果臣先住大宅,买良田,试问天下人还怎么去以臣为楷模?这样,奢侈风气会愈演愈烈,不仅耗费国库钱财,也会增加百姓负担。而且,这里是我父亲住过的地方,臣父原来也是宰相,臣的功德远不及先父,这间住宅对我来说已经够奢华的了。再说,家近市场,早晚买东西方便,对我是很有利的。”&&&&景公笑着说:“既然先生住在市场旁边,想必应该知道市场的行情吧,你可知道最近物价的贵贱吗?”&&&&“当然知道。”晏子回答。&&&&“那么什么东西卖得贵,什么东西卖得便宜呢?”&&&&“贵贱嘛,”晏子答道,“假脚供不应求,天天涨价;鞋子卖不出去,天天跌价。”&&&&景公听了,知道了晏子的言外之意,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后来,齐国就不再滥用砍脚的酷刑了。&&&&晏子使楚&&&&晏子曾任齐国的宰相,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虽然身材矮小,但是机智聪明,能言善辩。&&&&齐王派他出使楚国。楚国人见他个子矮小,便关闭宫中大门,在大门的旁边开了一个很小的门,借此来羞辱他。&&&&晏子一看就明白了楚国人的用意,对迎接他的官员们讲:“这是狗进出的门吧,如果我出访的是狗国,自然该走狗门。我现在是到楚国来,也要从狗门进吗?”&&&&迎宾的官员听了,赶忙为晏子带路。晏子从大门堂堂正正地进去了。&&&&晏子彬彬有礼地朝见楚王。楚王很傲慢,见晏子长得不起眼儿,便很不礼貌地说:“齐国是没人了吧?”晏子先装作不明白他的意思,一本正经地回答他:“齐国地方很大,人也很多,拉起手来地上都是成片的阴影;滴落的汗水就像下雨一样。怎么能说没人呢?”&&&&楚王冷笑一声说:“既然人多,怎么会派你来呢?”&&&&晏子不动声色地回答道:“我们齐国派使者出去,是看人的。如果对方是贤德的国君,就派最好的使者去;如果对方是不怎么样的国君,就派不怎么样的使者去。我是最差劲的,这不,就给派到楚国来了。”&&&&楚王听了,顿时说不出话来。&&&&其实,在晏子来访之前,楚王就盘算着要羞辱晏子和齐国,他向谋士征询主意,谋士对他说:“如此如此……”楚王听了这个主意十分赞赏,便让他做好安排。&&&&晏子来了后,楚王设宴招待。酒酣之际,忽然有两个官吏绑着一个犯人从厅前经过。楚王故作不满的样子喝问:“绑着的是什么人?”官吏回答说:“齐国人,强盗。”于是楚王便回过头来问晏子:“齐国人都善于干这个行当吗?”&&&&楚王侮辱齐国的行为和话语让晏子十分气愤,他决定予以还击。&&&&晏子站起来,很严肃地说:“我听说,橘树在淮河以南生长为橘树,果实甜美;在淮河以北则生长为枳树,果实酸苦。叶子虽然一样,果实的味道就差多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水土不同的关系。现在,平民百姓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又偷又抢,恐怕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成这个样子的吧?”&&&&楚王只好自我解嘲说:“对于有德行的人是不好随便开玩笑的,我这不是自讨没趣吗?”&& 晏子论罪&&&&春秋时期,齐景公好猎,喂养了很多猎鹰。有一天,管理猎鹰的烛邹不小心放跑了一只猎鹰。齐景公大怒,下令杀烛邹。宰相晏子对景公说:“烛邹有三大罪状,让我宣布后再杀吧!”齐景公同意。于是晏子当着满堂大臣说:“烛邹,你有三大罪状,你知罪吗?你为君王养鹰,不小心让鹰飞了,这是第一大罪;你使得君王为鹰而杀人,是第二大罪;你让天下诸侯都知道君王重鹰轻士,因而对君王不满,是第三大罪。”接着晏子转过来对景公说:“我已宣布完了,请大王杀死烛邹吧!”齐景公说:“不要杀了,宰相说得很有道理。”&&&&晏子举刀&&&&有个人触怒了齐景公,景公下令:“将此人肢解。谁要是敢来说情,杀。”&&&&在场的官员们听了大气都不敢出。这时,晏子抢在武官之前,走上去抓住那人的头发,举起大刀在他头上比画,摆出一副要肢解他的架势。晏子把刀晃了几下后,慢慢放下刀,仰头问殿上坐着的景公:“请问,古代的明君圣主肢解人的时候,是先砍哪一部分?”&&&&景公马上就警觉到,明君圣主怎么会如此轻率、残酷地杀人呢?于是说:“把他放了吧!是我一时性急,说错了话。”&&&&晏子罚酒&&&&一天,齐景公请晏子和田桓子喝酒。田桓子见晏子来了,就对景公说:“您应该罚晏子酒。”景公问他理由,田桓子说:“您看,晏子穿着黑色朴素的衣服,乘坐瘦马拉的破车来上朝,这是故意向人们隐瞒您对他的恩赏啊!”&&&&景公觉得田桓子说的有道理,就要罚晏子的酒。&&&&晏子端起酒杯站起来,恭敬地对景公说:“您是希望我喝完罚酒之后再为自己解说呢,还是解说完之后再喝这杯酒呢?”&&&&景公说:“那你就先说说看。”&&&&晏子将酒杯放下后说:“您封我官位使我尊贵,我不敢因为自己能变得显贵而接受您的赐封,但如此一来国君的命令就不能顺利施行,所以我接受了;您赏我大量的金银财富让我过上富裕的生活,我不敢因为自己能够变得富足而接受,但是国君的赏赐会因此而不能顺利实行,所以我接受了。以前的贤能君主,会处罚那些得到了丰厚的赏赐而不照顾好他的封地或家族的人。如果您让我管辖的地方有人民流离失所、衣食无着,这是我的罪过;如果您让我管辖的地方军容不整、粮草不足,这也是我的罪过。但是我想,乘坐破旧的马车来上朝,不至于是我的罪过吧!何况,您给我的赏赐,使得我的亲属们都能够过上舒适的日子,还有一两百户人家,只有等着我,才能生火做饭。我这样做都是在昭彰国君的恩赏,怎么会是隐瞒了国君的恩赏呢?”&&&&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大声说:“好!这杯酒应该罚田桓子!”&&&&让臣与忠臣同列&&&&齐景公在海上游乐,非常快活,过了六个月还不回去,身旁的大臣看到后,纷纷劝谏应以国事为重。景公听得多了,不胜其烦,便对左右的人说:“哪一个再说要回去的,一定处死,决不宽贷。”&&&&大臣颜蝎走进来劝谏说:“君王喜欢在海上游乐,六个月了还不回去,假使没有人出来统理国家,国内一片混乱,民不聊生,君王又怎能安心享有这种海上游玩的乐趣呢?”&&&&景公见他不把自己的命令放在眼里,顿时雷霆大怒,拿起戟要去砍他。颜蝎毫不畏惧,再走上前,按住衣服站在那儿等着,说:“君王为什么不砍呢?以前夏桀杀关龙逢(或作逄),商纣杀王子比干。君王的贤能与桀、纣两人不同,我的才干也与关龙逢、比干二人不同。君王为什么不砍杀我,好让我加入他们二人之中,这不是很好吗?”&&&& 景公听了恍然大悟,放下了戟。转天就启程回国了,路上就听说国人计划夺取政权。景公快马加鞭,飞速赶回朝中,及时平息了叛乱。&&&&齐、楚两国联合进攻魏国,魏国派使臣向秦国求救,秦国得知这一情况后,一直不发救兵。&&&&魏国有个叫唐雎的人,已九十多岁了,他对魏王说:“我有办法让秦国出兵,请让我出使秦国。”&&&&魏王连连拜谢,随即安排唐雎出使秦国。&&&&唐雎来到秦国,拜见秦王。&&&&秦王说:“先生远道而来,一定很辛苦了。魏国的危难情况,我已经了解了。”&&&&唐雎说:“既然大王知道魏国情况危急,却为什么不发救兵呢?我私下认为这是你手下的大臣无能啊!魏国是个大国,却向西臣属秦国,称为东方藩属,春秋两季向秦进贡品,这是因为秦国强大能够成为盟国。现在魏都城下聚满了齐、楚联军,而秦国却迟迟不肯派兵援救。如果魏国被攻占了,齐、楚两国将会得到更多的土地,那么他们就会合纵对秦,那时大王还援救什么呢?如果一定要等到魏国万分危急的时候再去援救,那就会丧失一个东方藩属,而使齐、楚两个敌国强大起来,到那个时候,形势将会对大王大大不利。”&&&&秦王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马上派遣军队援救魏国,魏国得以转危为安。&&&&小卒巧言救赵王&&&&赵王武臣派韩广到燕国,燕国人就立韩广为燕王。赵王联合张耳、陈余向北攻打到燕国地界。&&&&一次赵王外出时,被燕国军队捉住了。燕将把赵王囚禁起来,要赵国分一半土地给他,才肯释放赵王。赵国十次派使者去谈判,都被燕将杀了。张耳和陈余急得无计可施。有一个干粗杂活的小卒辞别同屋的人说:“我替他们去说服燕将,然后和赵王一起回来。”大家听了他的话都觉得可笑,一个小卒竟出此狂言,真是太不自量力了。&&&&这人来到燕军的营寨,问燕将说:“你知道我来干什么?”&&&&“你想救回赵王。”&&&&“你知道张耳和陈余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是贤德之人。”&&&&“你听说他们有什么打算吗?”&&&&“想救回赵王。”&&&&小卒笑着说道:“你根本不知道这两个人的打算。武臣、张耳和陈余三人,轻而易举就攻下了赵国几十座城,其实每个人都想南面称王,谁愿意一辈子做别人的公卿宰相呢?大臣的地位和君主的地位怎么能同日而语?他们主要是担心天下大势刚刚稳定,不敢三分天下,各自称王。因此暂时按照长幼顺序,先让武臣做王,以便稳定赵国的人心。现在赵国已经安定,这两个人早就打算把赵国分开,各自称王,只是时机尚未成熟。现在你们抓住了赵王,这两个人名义上是要救赵王,实际上是希望燕国把他杀掉,然后他们好把赵国一分为二,各自为王。你想,一个赵王尚且轻视燕国,等这两位贤王互相配合,来追讨谋害赵王的罪过时,燕国不是要被灭掉了吗?”&&&&燕将觉得他说得对,就放了赵王,这个小卒驾着马车和赵王一起回到了赵国。&&&&公孙弘妙语对昭王&&&&孟尝君派公孙弘到秦国,晋见秦昭王。昭王想借机羞辱他一番,于是十分轻蔑地说:“孟尝君的薛国,土地有多大?”&&&&公孙弘说:“百里。”&&&&昭王傲慢地说:“区区方圆百里的地盘,却想为难寡人,能吗?”&&&&公孙弘不卑不亢地说:“孟尝君好士,手下食客三千,而且其中人才济济。其中根本瞧不起天子、诸侯的有三个人。够格当管仲、商鞅的老师,能使国君称霸于诸侯之间的人才有五个。一旦出使,受万乘国君的羞辱,告退之时即使自刎,也定要血洗国君的衣裳――像我一般敢这么做的,有七个人。”&&&&昭王听了,慌忙谢罪,说:“你何必如此呢?我会善待孟尝君。”&&&&淳于髡巧言救薛&&&&孟尝君的封地薛遭到了楚国的攻击。淳于髡恰好从楚国出使回来,路过薛,于是孟尝君将他邀请到自己的府中。&&&&几天后,孟尝君亲自将淳于髡送到了郊外,并对他说:“现在楚国人正在气势汹汹地攻打薛,假如先生您不能帮助我的话,恐怕我再也不能侍奉您了。”&&&&“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请放心吧!”淳于髡恭敬地回答。&&&&淳于髡回到齐国后,向齐宣王如实禀报了出使的情况。&&&&齐宣王问:“您到楚国感觉如何?”&&&&“楚国很贪婪,薛也自不量力。”&&&&“嗯?先生此话作何解释?”齐宣王十分不解地问。&&&&淳于髡不紧不慢地解释道:“薛自不量力,为先王立了宗庙。楚国贪婪而出兵攻打薛,薛的宗庙也必定危险。因此我说薛自不量力,楚国太贪婪。”&&&&齐宣王听罢顿时颜色更变:“啊?哎呀!原来先王的宗庙在那里啊!”&&&&于是,齐宣王立即发兵救薛,薛地转危为安。&&&&秉烛之明&&&&晋平公询问著名乐师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您为什么不点燃蜡烛来照明呢?”&&&&晋平公说:“哪里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主呢?”&&&&师旷说:“盲臣怎敢戏弄他的君主呢?臣听说过这样的话:少年爱好学习,像早晨温和的阳光;壮年爱好学习,有如中午当空的骄阳;老年爱好学习,好似晚上点着蜡烛照明。点着蜡烛照明,跟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相比,哪一种强?”&&&&晋平公赞叹道:“你说得真好!”&&&&魏王设置丞相官职,任命田文为丞相。吴起认为自己的功劳比田文大,理应自己做丞相。因此心中很不服气,对田文轻蔑地说:“让我和你比比功劳,行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率领三军,使士卒乐于牺牲,敌对的国家不敢打魏国的主意,你和我比哪个行?”&&&&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又说:“管理众官,使广大的百姓团结一心,辛勤劳作,让兵库粮食装得满满的,你和我比哪个行?”&&&&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再说:“防守西河,使野心勃勃的秦国不敢向东进犯,让韩、赵两国亲附魏国,你和我比怎么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不满地说:“既然你承认了更好。这三方面你都赶不上我,可是位次却在我之上,这是为什么?”&&&&田文说:“大王年幼,国人心存怀疑,众大臣尚未心服,老百姓还不信任,正当这种时候,把国政交给你呢,还是交给我呢?”&&&&吴起沉默了许久,说:“应该交给你。”&&&&田文说:“这就是我位次在你之上的原因。”吴起这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并对他十分佩服,再也不向他挑衅了。&&&&毛遂自荐立大功&&&&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一战,赵国四十万人马全军覆没。主将赵括也被乱箭射死,强悍的秦军长驱直入。公元前257年,秦军又率兵重重包围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危在旦夕,赵孝成王焦愁万分,急忙委派弟弟平原君到楚国去商讨救兵。赵国存亡,在此一举。&&&&事关重大,平原君准备带二十个最精干的文武官员同往。他在自己的数千名门客中横挑竖拣,只选中十九名,还差一人,却再也挑不出来了。&&&&这时候,有个名叫毛遂的门客站出来,对平原君说:“请让我跟您同去吧。”&&&&平原君对这张面孔很陌生,问:“先生来我门下几年了?”&&&&“三年了。”毛遂回答。&&&&“三年?”平原君摇摇头说,“不行。一个有才能的人处在世上,就好比把锥子装进口袋,立刻可以看到锥尖从袋里钻出来。你来了已经三年,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见有人称赞过你,可见你不够优秀,没有什么本事。你不能去。”&&&&“不对!”毛遂争辩道,“我从来就没有能够像锥子那样放进您的口袋里。要是早就放进口袋的话,我敢说,不光是锥尖露出口袋,就连整个锥子都会像禾穗一般挺出来。”&&&&平原君想想,觉得毛遂的话也有道理,就决定带他去了。同行的十九个门客,一开始都很轻视毛遂,但在一路的交谈中,他们才发觉毛遂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果然,当赵、楚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毛遂冒着生命危险,手按宝剑,挺身而出,在盛气凌人的楚王面前慷慨陈词,申明大义。他凛然的正气使楚王惊慑,精辟深刻的分析使满朝文武莫不叹服。毛遂打开了新的局面,促使楚王和平原君当场缔结盟约。不久,楚国和魏国的援军两路进击,终于解开了邯郸之围。&&&&事后,平原君感慨地说:“毛遂以三寸之舌,胜百万军队,他一到楚国,我们赵国的威望就大大提高。我观察的人才不算少了,但竟然错看了毛先生。”&&&&艾子巧止诛九族&&&&古时候,有一种株连九族的刑法。一个人犯了法,不仅自己将被处死,大部分亲戚也要跟着一起被处死,有时甚至一杀就是几百人,非常残酷和悲惨。&&&&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夫邾石父图谋造反,被齐宣王诛杀了。齐宣王还想要灭他的九族。邾氏家族人心惶惶,连忙召集族中长老商量,想办法活命。最后,他们决定请艾子帮忙,向宣王求情。&&&&艾子本身就对诛灭九族的刑法不满。于是他答应邾氏族人,去跟宣王求情。第二天,艾子拿着一根三尺长的绳子来到王宫,直截了当地对宣王说:“邾石父犯罪,已经伏法,叛党消灭了,也就没事了,大王何苦还要杀死那些老老小小的无辜百姓呢?”&&&&宣王说:“一人犯法,诛灭九族,这是先王定下的法律,我怎么可以随便违反呢?”&&&&艾子听宣王这么一说,便上前行礼说:“我也知道大王是迫不得已。可是我听说,那年大王的亲弟弟公子巫向秦国投降,还献出了邯郸。这样说来,大王您也是叛臣的亲族,按理应该受到株连。现在我献上这根短绳子,请大王马上自杀吧!您不要因为爱惜自己的身体而违反了先王的法令呀!”&&&&齐王笑着站了起来,叹了口气,说:“先生不要说了,我不追加他们的罪责就是了。”&&&&邾石父家族数百人因而幸免于难。从此以后,再有犯法的人,宣王都是慎之又慎,不再轻易提株连九族了。&&&&苏代妙语取高都&&&&楚韩雍氏之战时,韩国向周国征集粮食和兵器,周国君主感到十分为难。苏代知道后,就来到国君跟前说:“我不但能让韩国不向您征集粮食和兵器,而且还能够让他们将高都送给你。”&&&&国君十分欣喜,于是派苏代出使韩国。&&&&见了韩国大臣公仲以后,苏代说:“你应该知道楚国的计谋吧。楚王得知韩国粮食都空了,于是就采用大臣昭应的计策,要用饥饿的办法攻击韩国,如今围困雍氏五个月而攻不下,是楚王并不相信昭应的计算啊!你要是向周国征集粮食、兵器,不就将缺乏粮食的消息公开告诉了楚国吗?”&&&&公仲说:“有道理。”&&&&“你为什么不把高都送给周国呢?”苏代接着说。&&&&公仲愤怒地说:“我不向周国征集粮食和兵器,已经是便宜他们了,我凭什么还要奉上高都?”&&&&苏代说:“给了他们高都,周国一定会依附韩国,秦国听说后,就会断绝与周国的往来。这样,你就以一个贫弱的高都,换来了一个完整的周国。”&&&&公仲说:“你说得不错!”&&&&于是,韩国不再向周国征集粮食和兵器,并且还将高都给了周国。&&&&鲁连妙语克田巴&&&&田巴是齐国有名的演说家,生就一张铁嘴,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他还经常在不同的地方同很多人辩论,却没有一个人是他的对手。他能把历史上的春秋五霸统统贬斥得一钱不值,把完全不同的东西说成一模一样。他那擅长诡辩术的如簧巧舌,简直是一把所向无敌的宝剑。&&&&徐劫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有个能言善辩的学生叫鲁连,只有十二岁,听说田巴的赫赫声名,心里很不服气。一天,他对徐劫说:“老师,我想去同田巴辩论一番,好让他不再摇唇鼓舌,瞎吹牛皮,好不好?”&&&&徐劫看了看鲁连,摇摇头说:“你小小年纪,行吗?”&&&&鲁连昂起头,拍拍胸说:“行,一定行!”&&&&徐劫见到田巴便说:“我有个学生,才十二岁,却是一匹千里驹,后生可畏,能不能向您请教一番啊?”&&&&田巴微微撇了一下嘴巴,露出一丝轻蔑的神情说:“可以。”&&&&鲁连见了田巴,就单刀直入地说道:“我曾听人说过,厅堂上的垃圾不扫除,哪还顾得上铲除厅堂外的杂草呢?在短兵相接进行搏斗的时候,又怎能防备远处射来的冷箭呢?这是什么道理呀?这叫事情有个轻重缓急,如果急事不办,次要的事却先办,那不就乱套了?现在,我国形势非常危急,南阳地方有楚国大军屯驻,高唐一带遭受赵国军队攻打,聊城被十万燕军团团围困。田先生,您可有什么救急的妙计吗?”&&&&田巴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张口结舌,红着脸说:“没有办法。”&&&&鲁连笑道:“国家紧急不能想出拯救之法,人民危亡不能提出安抚之计,那还算什么擅长演说的学者呢?不过,我倒可以用计赶走南阳的楚兵,击退高唐的赵军,解除聊城的包围。真正有价值、有本事的辩才必须能解决实际问题啊!可您的滔滔演说,只是像树上的知了喋喋不休地鼓噪,让人讨厌死了。希望您今后还是少开尊口吧!”&&&&田巴越发无地自容,羞愧地说:“说得对,说得对。”&&&&第二天,田巴专程前去拜访徐劫,赞不绝口地说:“您教出来的那个学生鲁连,何止是小马驹啊,而是追万里风的骏马啊。”&&&&从此,田巴再也不夸夸其谈了。&&&&管仲与齐桓公饮酒&&&&有一天中午,齐桓公和管仲一起饮酒。笙歌艳舞,美酒佳肴,君臣十分欢畅。酒宴一直到傍晚还没有结束。齐桓公见天色暗了下来,吩咐侍从点上蜡烛,准备继续喝下去。&&&&管仲对齐桓公的做法不太满意,面有愠色地说:“白天与国君喝酒是因为我占卜过,至于晚上喝酒,我还没有占卜过,还是请国君您回宫吧!”&&&&齐桓公正喝到兴头上,一听这话,如同迎面浇了桶冷水,便说:“仲父怎么这样说呢?我是因为能和您在一起高兴地喝酒的日子没有多少了,才决定晚上继续喝酒的呀!希望您能答应。”&&&&管仲认真地说:“国君您不知道吗?人贪图享乐,道德就会衰败,沉湎于酒色、享乐最终只会得到悲哀。年富力强的时候松懈了下来,就会失去建功立业的机会;功成名就后放松警惕,也会导致身败名裂。我是为了提醒您不沉湎于酒色,才劝您回宫的呀!”&&&&齐桓公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酒也醒了许多,拱手向管仲致谢道:“多谢仲父的提醒和教导,我明白您的良苦用心,这就告辞回宫!”&&&&从此,齐桓公致力国事,国力越来越强盛。&&&&桥上观鱼&&&&有一天,庄子和惠子一同站在濠水桥上观鱼。庄子说:“你看河里的鱼,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多么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庄子反问:“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惠子回答:“对,我不是你,不知道你的思想;但你也不是鱼,也不知道鱼是不是快乐,这不是很明显的道理吗?”&&&&庄子说:“其实,你问我怎么知道鱼快乐时,就表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了。你若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我可以告诉你,我正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烛之武退秦师&&&&春秋时期,秦和晋两大国联合发兵,围困了郑国,意欲将其一举灭掉。在国家危急存亡的紧急关头,郑文公经大夫佚之孤的推荐,请烛之武通过外交手段解救郑国的危难。烛之武答应了郑文公的请求。&&&&某夜,烛之武故意到城外,被围城的秦国士兵带到秦穆公的营帐。面对秦穆公的质问,烛之武从容地说:“秦晋围郑,我们知道亡国之难来了。不过,请您认真地想一想,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呢?秦在西,郑在东,晋居中,您又何苦劳师动众,跨国远征郑国呢?灭掉郑国就会使您的邻国晋国更加强大,它的强大,就等于您的力量的削弱呀!晋现在如果东吞掉郑国,肯定想着继续扩张领土,而那时它不侵占您秦国的土地,又向哪里取得地盘呢?……秦晋联合攻郑是损秦而利晋的事,请您三思。”&&&&秦穆公听了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他放弃了与晋联合攻郑的计划,转而与郑国结盟,并留下一部分军队帮助郑国防御,自己则带着其余军队返回了秦国。而此时的晋国失去了强援,已是孤掌难鸣,更何况秦军也站到了郑国一边,再去进攻恐怕也讨不到便宜,于是,只好撤军了。&&&&婧女救父&&&&齐景公特别喜爱一棵大槐树,不允许别人碰触这棵槐树,否则,将遭受刑罚:谁要是把槐树损伤了一点点,都要被处死。因此,人们都离槐树远远的,生怕不小心触犯了景公颁布的法令。&&&&有一天下午,槐树被一个喝醉酒的人碰伤了一小块树皮。景公知道后,大发雷霆,要治这个醉酒人的罪。&&&&这个人有个小女儿叫婧女,突来的灾难让她六神无主,她匆匆赶到相国府,请求晏子搭救她父亲。晏子见这个小女孩面容憔悴、神色焦急,便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婧女向晏子详细诉说了父亲醉酒撞树及被大王抓去的经过,并说道:“现在大王要处死我父亲,这样我就成为孤儿了。我个人受点委屈倒是小事,主要是大王这样做,有损于国家法制的尊严,也会降低君王的威信。别国的人听了,不就会嗤笑我们齐国制定的法律,看重树而看轻人,爱树而害人吗?”&&&&晏子听了,十分感动,安慰婧女说:“我立刻赶往宫里,请大王放了你父亲,并撤除那无理的法令。”说完立即驱车前去王宫。&&&&晏子来到宫里,拜见景公说:“大王,听说您喜爱一棵槐树更甚于您的子民,甚至制定了‘触犯槐树将受刑,损害槐树将处死’这样不公正的刑法。如果您的子民因此受到伤害,会让天下的人嗤笑的呀!”&&&&景公听了晏子的话,恍然大悟。当即放了婧女的父亲,并撤销了那道法令。&&&&伯徒智辩邓析&&&&郑国的圃泽住着很多贤人,而东里则住着很多才子。&&&&有一次,圃泽有一个叫伯丰子的学者路过东里,被正在讲学的邓析看见,邓析便回头对自己的学生们说:“我去戏弄戏弄这个人,看他有什么反应。”邓析的学生们都说:“我们正想见识一下老师的学问呢!”&&&&邓析带着学生来到伯丰子面前,说:“你知道生活的道理吗?被别人养活却不知道自己养活自己,像这种人跟猪狗一样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养育别的动物,使其为我所用,这才是人的能力。你们自己不能养活自己却四处游说,这又算什么本领呢?你们这帮人能够吃得饱,穿得暖,又能游手好闲,全凭执掌政权的人资助,这跟猪狗又有什么不同呢?”&&&&伯丰子没有理睬邓析的戏弄,伯丰子的一个门徒走上前来,面对邓析回答道:“你可曾听说过,在齐鲁这两个国家里,有不少贤人,有的人擅长土木建筑;有的人善于治理五金皮革;有的善于演奏各种乐器;有的善于读书作文计算;有的人会指挥军队作战;有的人能和天地鬼神打交道。各种各样的人才都很丰富,但缺乏人来领导和指引他们,这种领导者不一定有什么一技之长,但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却受他的领导。你刚才所说的当政者就是受我们领导的。我们通过教育国家当政的人来为天下人谋取自己的衣食,你却认为是国家当政者对我们的恩惠,把我们骂作猪狗,你还有良心没有?”&&&&邓析瞠目结舌,灰溜溜地带着自己的学生回去了。
等级:版主
文章:10893
积分:73089
&&&&鲍童智辩田大臣&&&&齐国有个姓田的大臣,他拥有良田千顷,房屋百间,门下食客就有近千人。&&&&一天,田大人举行隆重的祭祖典礼,客人们带上各种礼物前来参加盛典。有一位客人送上一条罕见的大鱼和一只珍奇的大雁,田氏看了十分高兴,不由得感慨地说:“上天对于人类可算是太优待了啊!它不但命令土地生长出五谷,供我们食用,还命令世界出产这些大鱼珍鸟来供我们尝鲜。啊,上天是多么仁慈和伟大啊!”&&&&客人们听了,异口同声地奉承道:“田大人妙言妙语,真是不同凡响!”&&&&有个姓鲍的食客带着他十二岁的儿子一起来。那孩子听完田大人的赞美,忍不住站起来说道:“田大人,您的说法我不同意。依我看,世界上各种物类是同我们一起产生的,人也是一种物类。凡是物类,都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因为智力、体格的不同,才出现相互克制,弱肉强食的现象,并不是苍天有意安排的。我们人类无非是索取可吃的物类来享用,难道这些东西是苍天有心为我们生产出来的吗?”&&&&鲍家孩子说完这番话后,他的父亲吓得面色苍白,哆嗦着手,硬拉着儿子的衣襟,叫他落座,不要再说话。&&&&客人们听了那孩子的话,有暗暗赞成的;有不以为然的;有笑小孩口出狂言的;也有一个劲儿看着主人脸色的。&&&&田大人倒也胸襟宽大,和气地对着小孩说:“你说得有点道理,可是我要请教一点:如果这鱼和雁不是上天有意为人类创造的,为什么它们的味道这么鲜美呢?”&&&&鲍家小孩站起来从容地答道:“田大人,蚊子津津有味地吸食人血,虎狼撕咬人肉,也吃得有滋有味。难道也是上天有意为它们享用美味而安排的吗?按照您的逻辑,上天生出我们人类,原来都是给蚊子和虎狼做美食的啊!”&&&&客人们不禁哄然大笑。&&&&田大人听了鲍家小孩的话,不仅不怒,还满面笑容地走下主桌,向他敬了一杯酒,欣慰地说:“想不到我家食客门下有如此聪颖过人的孩子。哎,想要不埋没天下任何一位人才,实在是不容易啊!”&&&&不死药&&&&战国时期,有个人想要向楚荆王献不死药。当他向守卫王宫的卫士说明来意后,卫士问:“这药能吃吗?”献药的说:“当然可以吃。”卫士立即把药拿来吃了。&&&&楚荆王知道此事后大怒,要杀这名卫士。卫士向楚王求情说:“小人问这药能不能吃,献药的人说能吃,小人才吃的,所以小人无罪,罪在献药者,这是一。既然是不死药,小人吃后反而被杀,就说明它是致死之药了,这是二。大王杀无罪的小人,而欺骗大王的人反而无事,这是不公平的。”&&&&楚荆王觉得卫士说的有道理,便放了他。&&&&小儿巧言救百姓&&&&秦朝末年,项羽和刘邦为了夺取天下,连年征战。&&&&有一次,项羽率兵攻打战略重镇外黄。外黄的守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项羽久攻不下,为此寝食难安,很是发愁。这时,有探子飞马来报:“大王,不好了,外黄的守军向彭越投降了。”&&&&项羽听后大怒,拍案而起:“彭越有什么才能,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坐收渔翁之利。我要让他知道我的厉害,传令全军,随我去踏平外黄,活捉彭越!”&&&&项羽怀着满腔的怒气率军向外黄火速进发,那彭越也是个懂得战略战术的军事家,他知道自己兵力不足,难以同项羽抗衡,为了避免与其正面交锋,他率军暂时撤出外黄。&&&&项羽很快进驻外黄。占领了外黄后他余怒未息,把一股怨恨发泄到外黄的百姓身上。他下令:凡是外黄城里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全部集中到城东活埋。&&&&此令传出后,外黄城里的老百姓无不惊骇,痛哭之声在全城回荡。这时,外黄县令的门客有个十三岁的孩子,自告奋勇地说道:“这件事就交给我吧,我有办法说服楚王!”&&&&门客急忙把儿子一把拉住道:“这怎么行呢,你这不是在自寻死路吗?”孩子劝慰父亲道:“您尽管放心,我这次去一定会成功的,绝无灾祸!”&&&&孩子果真面见了项羽,他朗声说道:“彭越进城是想侵吞我们的财产,全城军民怕他毁坏城池,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才暂时向他投降。其实,我们早就盼望着大王您来接收啊。现在您来了却要活埋我们,请问,外黄以东的老百姓知道了这件事,怎么还肯乖乖地归顺您呢?”&&&&项羽听了连连点头,立即取消了那条残酷的命令。&& 陈平巧辩反升官&&&&陈平投降汉朝以后,汉王刘邦任命他为都尉,对他十分信任。这时,周勃、灌婴等疾贤妒能之人就无中生有地诋毁陈平说:“陈平虽然长相姣美,像戴着帽子的玉石一般,但他肚子里没什么奇谋异策。我们听说陈平在老家时,和他的嫂子私通;在魏国做事不能容身,才逃出来归顺了楚王;归顺楚王后因不合心意,就又逃出来投降汉王。现在大王器重他,让他做了高官,派他监督各部将领。可我们听说陈平接受将领们的行贿,多贿者就得到好待遇,少贿者待遇就差。总之,陈平是个反复无常的乱臣,希望大王不要轻信他,应该对他的言行认真审查。”&&&&汉王于是召来陈平责问:“先生侍奉魏王未能投合,就离开魏国来投奔楚国,现在又跟随我做事。讲信用的人怎么能这样三心二意呢?”&&&&陈平说:“我追随魏王,魏王不能采纳我的主张,我因此离开他。而楚王不能信任别人,他所任用的不是项氏本家就是他老婆的兄弟,即使是奇谋之士他也不能重用,我为此才离开他。我听说汉王重用人才,因此前来归降大王。我孤身一人前来,形单影只,不接受钱财便无法生活。如果我的计谋确有值得采纳的,希望大王加以采纳,如果没有什么值得采纳的,我收受的金钱还在,可以封存起来送交官府,我也请求辞职回家。”&&&&汉王听完这一席话,看出陈平是胸怀大志,深谋远虑的人,忙向陈平道歉,重重地赏赐他,任命他为护军中尉,所有将帅都受他监督。之后,将领们再也不敢对他指手画脚了。&&&&多多益善&&&&韩信大张旗鼓攻齐地,十面埋伏围霸王,替刘邦打下天下,刘邦很是敬重他。刘邦当了皇帝后,感到韩信的势力太大,对自己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便借机削去了他的兵权,让他在京城做官,变相地把他软禁在京城。&&&&一次,刘邦和韩信闲聊,谈起将领们的能力时,刘邦试探着问韩信:“依你看,像我这样的人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陛下,您能够带十万兵。”&&&&刘邦感到韩信太看轻自己了,继续又问:“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颇为自负地说:“大将带兵,多多益善!”&&&&刘邦觉得他眼中根本就没有他这个皇帝,便也笑着说:“你既然能力这么大,甚至比我强,可你为什么被我捉住了呢?”&&&&韩信这才感到触犯了皇帝,灵机一动,话锋一转,说:“陛下您虽不善于带兵,却善于统率领将,这就是我被您捉住的原因。”&&&&刘邦一下子转怒为喜,哈哈大笑了起来。&&&&陈平巧言答文帝&&&&汉文帝刘恒登基那年,高祖刘邦留下的股肱之臣陈平和周勃出任左右丞相。汉文帝对这两位忠心耿耿的大臣非常赏识。&&&&一次,文帝把大臣召集在一起,笑问右丞相周勃:“周爱卿,你深受先帝的信任,是先帝的托孤之臣。但你可知道,在我们大汉,一年要判多少案件?”&&&&周勃被这一问题难住了,只好低着头小声答道:“禀告陛下,臣并不知晓。”&&&&文帝眉头一皱,又问了一句:“那,爱卿可知道天下一年要进出多少粮食和钱币?”&&&&周勃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最后只好摇摇头。&&&&文帝心中大为不悦。停了一下,转过脸,问左丞相陈平:“陈爱卿,先帝在时,常夸你聪明过人,神机妙算。那两个问题,你知道答案吗?”&&&&陈平回答得很干脆:“陛下,恕臣直言。陛下要知道判刑的人事,请只管问廷尉;陛下要打听钱币粮食的大事,请只管问治粟内史。”&&&&听完这些话后,文帝脸色大变:“陈爱卿真是高见!既然各自有主管的官员,要你这位丞相干什么?”&&&&陈平忙抢步走出大臣行列,深深地行了一个礼,然后高声回答:“陛下,为臣斗胆再进一言,身为一个丞相,对上要辅佐君主处理国家大事,顺应四季天时考虑各种大事;对内要让民心归附亲如一家,使卿大夫们各司其职;对外要威服、抚顺各路诸侯和外邦。”&&&&听完这些话,汉文帝抚了抚龙椅,埋头陷入了沉思:这陈平不仅机智、擅长辞令,更深悟从政要诀――总理大政,把握关键!想到这儿,汉文帝赞不绝口:“爱卿的一番见解真是妙极了,让孤家茅塞顿开。有道理,太有道理啦。”接着,他转过脸问周勃:“周爱卿,你认为如何?”&&&&周勃惭愧得低下了头,心中暗自佩服陈平的才能。&&&&没过多久,周勃称病辞去官职。丞相一职,由陈平一人担任。&&&&郭舍人计救乳母&&&&汉武帝小的时候,东武侯的母亲曾抚养过他。汉武帝长大后,称她为大乳母。大乳母每月入朝两次朝见武帝。&&&&武帝曾下令拿一些酒食干粮奉养乳母,并让大臣拿出五百匹帛赏给大乳母;还曾下令给大乳母一块她想要的公田;后来又下诏,准许乳母坐车在御道上行走。可以说,武帝对大乳母十分尊敬,言听计从。&&&&于是,大乳母家的子孙下人依仗着这种恩宠,便在长安市中胡作非为起来,他们敢在大街上抢夺人家的衣物,拉住人家的车马。主管官员就奏请武帝把乳母的家室迁到边疆去,武帝虽然不想惩罚大乳母,但还是批准了。&&&&大乳母向武帝辞行前,向郭舍人哭诉了一番。郭舍人是武帝宠爱的一个伶人,他说的话经常能够打动武帝。听完大乳母的哭诉后,郭舍人便给她出主意说:“你马上入朝见皇上,辞别后就赶快离去,走得快快的,并要屡次回头看皇上。”按照郭舍人的吩咐,乳母向武帝辞行后,很快地离去,并且屡次回头看。郭舍人趁机大骂乳母说:“老太婆,陛下已经长大了,你还不快点走!为什么还不住地回头看?难道陛下还需要吃你的奶生活吗?”武帝听了以后,顿生怜悯之心,他认为乳母太可怜了,于是下令不要迁徙乳母,并把奏请迁徙乳母的人迁谪到边疆去了。&&&&东方朔巧得升迁&&&&汉武帝时,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娶了皇上的女儿夷安公主为妻。隆虑公主重病缠身的时候,拿出黄金千斤和钱一千万献给朝廷,要求为昭平君预先赎免死罪,皇上答应了此事。&&&&隆虑公主死后,昭平君没人约束,变得日益骄狂,肆无忌惮。有一次喝醉酒后杀死主傅,被拘押在皇上的近侍臣手中。因为是公主的儿子,没有人敢对他轻举妄动,廷尉上报皇上,请皇上论处。&&&&皇上的左右侍臣个个都替昭平君讲情,说:“既然已经赎免了死罪,陛下还是赦免他吧。”皇上说:“我妹妹老来得子,死前曾把他托付给我。”说到这儿禁不住流泪叹息。过了好长时间,皇上才说:“法令是高祖皇帝创立的,因我妹妹的缘故而破坏了先帝的法令,我还有什么脸面再进高庙!这样也辜负了百姓。”于是批准廷尉依法论处,左右侍从也都被皇帝的正直无私感动了。&&&&这时,东方朔上前向皇上祝寿,说:“我听说圣德之君处理政事,诛杀时不管对方是不是亲骨肉,赏赐时也不管对方是不是仇人。《尚书》上说:‘不偏私不结党,为王之道要坦荡荡’。这两方面是帝王所重视的,也是连普通人也难以完全做到的。现在陛下真正做到了,因此普天之下的老百姓都能各得其所,这是天下人的幸福啊!我捧上一杯酒,甘冒死罪,两次叩头,祝皇上万寿无疆。”&&&&皇上站起身走入内宫,傍晚时把东方朔召来责备他说:“传上说,‘该说的时候说话,别人才不讨厌他的话。’今天先生向我祝寿,是合适的时候吗?”&&&&东方朔听罢,脱帽叩头谢罪说:“我听说人太高兴了阳气就会洋溢,太悲哀了阴气就会受到损害,阴阳剧变就会心气大动,心气大动就会精神离散,精神离散邪气就会侵入。排忧没有比喝酒更好的办法了,臣下之所以给您祝寿,就是要明扬陛下的正直不阿,并为陛下止哀的。我不懂得忌讳,该死。”&&&&此前,东方朔曾酒后闯入殿中,在殿上小便,被控犯了不敬之罪。皇上下诏书免他为庶人,在官署等待安排。由于这次巧妙的对话,他又被任命为中郎,并赏赐丝帛一百匹。&&&&上林苑树名&&&&有一天,东方朔陪汉武帝游上林苑。这上林苑是秦朝建都咸阳时所修,汉时重建为宫苑,方圆八百里,内建离宫七十所,有禽兽,供帝王狩猎;有花木,供帝王游览。&&&&汉武帝见到一棵不认识的树,便问东方朔叫什么名字。东方朔也不认识,便按“好”的意思,编个名字,说:“这树名叫‘善哉’。”武帝不相信,准备私下里找人辨认,便暂时把这件事放下了。&&&&过了几年,武帝又问东方朔这树名,东方朔也早打听过了,便回答说:“叫‘瞿所’。”武帝说:“你这个东方朔,原来告诉我叫‘善哉’,骗了我好几年。你说是怎么回事?”&&&&东方朔这才想起几年前他随口胡诌的“善哉”来。不过,他很会辩白,说:“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小时叫驹的,大了叫马;小时叫雏的,大了叫鸡;小时叫犊的,大了叫牛;人也是这样,小时称儿,大了称老。这树过去叫‘善哉’,几年后,现在该叫‘瞿所’了。”&&&&汉武帝听了,哈哈大笑,也就不再追究了。&&&&人中的长度&&&&汉武帝在晚年的时候,到处寻求长生不老的秘方。&&&&一天,他对身边的大臣说:“相书上说,一个人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长,命就越长,‘人中’长一寸,就能够活到一百岁。不知是真是假?”&&&&东方朔听了,知道皇上又在做长生不老的梦了,不由吃吃地笑了起来。&&&&汉武帝见了,非常恼怒:“大胆东方朔,竟敢取笑朕。”&&&&东方朔赶忙深施一礼,恭恭敬敬地说道:“陛下,我怎敢取笑您呢?我是在笑彭祖的脸太难看了。”汉武帝脑子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东方朔解释道:“据说彭祖活了八百岁,如果真像陛下说的,‘人中’的长度就有八寸,这样,他的脸不是有丈把长了吗?”&&&&汉武帝听了,转怒为喜,哈哈大笑了起来。&&&&院子中的槐树&&&&东汉末年,南昌有个姓徐的孩子,聪明伶俐,大人们很喜欢带他玩儿。&&&&徐童十一岁那年,有个叫郭林宗的老先生邀请他去作客。徐童踏进庭院,见老先生正准备砍院中的一棵大槐树。便说:“郭伯伯,您瞧,这树长着圆形的枝盖,挂满了墨绿色的叶子,像一把巨大的伞,夏天遮住炎炎骄阳,冬天挡住阵阵寒风。它是那样生气勃勃,多么可爱啊!您却要砍掉它,这不是太可惜、太残忍了吗?”&&&&郭林宗老先生摇头晃脑地说:“最近我看到书上说:‘庭院天井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状,院子当中如有木,木在口中不吉祥。’你想,木在口中,不是一个‘困’字吗?谁愿在困境之中生活呢?”&&&&徐童觉得老先生实在太可笑,也一本正经地说:“先生,我最近也看到书上说:‘房屋造得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状,房屋当中如住人,人在口中不吉祥。’您想,人在口中,不是一个‘囚’字吗?谁愿囚禁在牢房之中呢?所以说,如果因为‘困’字不吉利,就要把庭院中的树木锯掉,那么‘囚’字就更不吉利了,屋里还能住人吗?”&&&&郭林宗哈哈大笑起来,连连摆手,叫大家不要砍树了。&&&&孔融智辩&&&&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从小就思维敏捷,有文才,也有口才。&&&&孔融十岁的时候住在洛阳,当时洛阳的行政长官是李膺。李膺的名气很大,孔融决定去见见他。&&&&李府的家门不是一般人能够随便进出的,只有那些社会名流和本家亲戚才可以,否则,门房根本不会通报。孔融便跟门房说:“我是李府的亲戚。”门房通报后,便把他让进前厅坐下等候。&&&&李膺出来,见是个不认识的小孩子,心里便有几分不高兴,但还是很客气地问:“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呢?”孔融说:“想当年春秋时期,我的先人仲尼(孔子)曾向您的先人伯阳(老子)请教过,他们有师生之谊。这样,我们孔李两家是历来都有通家的交情,难道不是亲戚吗?”&&&&李膺见小孔融很会讲话,就有些喜欢上他了。对他说:“留在这儿吃饭吧?”孔融说:“可以吃。”李膺对这种回答有些不满,说:“我要教教你做客人的礼节:如果主人让你吃饭时,就不必说谢谢了。”李膺说的是反语,他是嫌孔融没有说句客气的话。谁知孔融回答说:“我也教教您老人家当主人的礼节吧:要留客人吃饭,就不必征求客人的意见。”&&&&孔融的话让李膺惊叹不已,便说:“你将来一定大有出息。可惜我活不了多久,看不到你出息的时候了。”孔融说:“大人离死的时候还早着呢!”李膺问:“你怎么知道呢?”孔融说:“不是有句俗话叫‘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吗?说人快死的时候,说的话都中听。您老人家一向不说中听的话,所以我说您活的时间还长着呢!”&&&&正在他们谈话的时候,大夫陈韪进来了。他听了一段孔融的议论,发现李膺被辩得无话可说时,想为李膺解围,便不识趣地暗指孔融说:“小时候聪明的孩子,长大了未必能有什么出息。”&&&&孔融一听,马上反唇相讥:“看来大人小的时候,必定是很聪明的了。”一句话,把陈韪说了个大红脸。&&&&赵咨巧舌对魏帝&&&&三国时吴国人赵咨博闻强识,思维敏捷。孙权做了吴王后,提拔他做中大夫,派他出使魏国。魏文帝曹丕对他以礼相待并问道:“吴王是怎样一个君主?”赵咨说:“是一个聪明仁智、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魏文帝问赵咨为什么这样说,赵咨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吴王把鲁肃从常人中选拔出来,由此可见他的聪颖;把吕蒙从一般军官中提升上来,由此可见他的明智;抓获于禁而不杀害,由此可见他的仁德;夺取荆州而不用武力,由此可见他的智慧;占据三州虎视天下,由此可见他的雄才;屈身而从陛下,由此可见他的谋略。”&&&&“吴王懂得学习吗?”魏文帝嘲讽地问。&&&&“吴王有战舰万艘,战士百万,他任贤使能,志在经略,一有空闲,就博览群书,从中学习常人看不出的知识,不像平常儒生只会寻章摘句而已。”&&&&“吴国可以征伐吗?”&&&&“大国有征伐的强兵,小国却有牢固的防御。”&&&&魏文帝紧接着问:“吴国感到魏国的压力了吗?”&&&&“吴国有战士百万,以长江、汉水为城池,哪会有什么压力?”&&&&“吴国像您这样的人有几个?”&&&&“聪慧明智通达超群的人有八九十个,像我这样的人,车载斗量,不胜枚举。”&&&&赵咨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把魏文帝驳得无言以对。他多次出使北方,魏国人对他深表敬佩。孙权听说后越发喜欢他,任命他做了骑兵都尉。&&&&白头母与鹦父&&&&诸葛恪是三国时期吴国名臣诸葛瑾的长子,他能言善辩,名气很大。&&&&一天,一只白头翁停在殿前休息,孙权问诸葛恪:“这是什么鸟?”&&&&“白头翁。”诸葛恪答道。&&&&张昭银丝满头,年纪最大,认为诸葛恪这是在以鸟取笑他,于是以挑衅的口吻说:“诸葛恪欺蒙陛下,从没听人说过有叫白头翁的鸟,你能找出白头母吗?”&&&&“可是有种鸟叫鹦母,您能找出鹦父吗?”诸葛恪反问道。&&&&张昭听后,无言以对。&& 孔明无知&&&&诸葛恪是诸葛亮的侄子。一次,孙权问诸葛恪:“你认为你的父亲和叔叔两个人谁更有才能?”诸葛恪回答说:“我父亲更有才能。”人们向来称许诸葛亮的才智,说他是“智绝”,诸葛恪的回答令孙权感到很意外,于是接着问他:“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诸葛恪回答说:“我父亲知道自己应该侍奉哪位君主,而我叔叔却不知道,所以我认为父亲比叔叔更有才能。”孙权听后大笑。&&&&郭淮迟到反升官&&&&郭淮在恭贺魏文帝曹丕登基典礼时(公元220年)迟到了。文帝十分生气,认为郭淮不尊重自己,于是很严厉地责备他说:“以前大禹在涂山大会诸侯,防风氏来晚,大禹盛怒之下,便将他杀了。现在朕登基,全天下的臣民百姓一同欢度,而你却胆敢迟到,为什么呢?”&&&&郭淮说:“五帝时代,先教育百姓,以德行引导人民;夏朝到末代衰微了,才开始用刑罚。现在臣所处的时代,相当于唐虞时的盛世,陛下又是开明圣主,因此我知道不会像防风氏一般被杀。”&&&&文帝听了很高兴,就任命他为雍州刺史,再升任为征西将军。&&&&月亮和外国&&&&曹植小时候就很聪明,曹操十分宠爱他。&&&&一年中秋,全家在一起赏月,曹操突然问曹植:“月亮跟外国比,哪个远?哪个近?”曹植立刻答道:“月亮近,外国远呀!”曹操问他为什么。他说:“月亮抬头就能望见,所以说它近;外国抬头望不见,所以说它远哩!”曹操听了很高兴,着实夸奖了他一番。&&&&第二年中秋,有几个外国朋友来拜访曹操。在宴会上,曹操想起去年赏月的事,便问客人:“月亮跟贵国比,哪个远?哪个近?”客人们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曹操想当众显露一下儿子的才能,就说:“这个问题,就让我三儿回答一下,望诸位多多指教!”&&&&曹植很有礼貌地对客人说:“贵国近,月亮远呀!”曹操听了,很不高兴地说:“去年中秋,你不是说月亮近,外国远吗?怎么长了一岁,却变糊涂啦!”曹植不慌不忙地答道:“月亮虽然抬头望得见,但它可望而不可及,所以说它远;外国虽然看不见,但可以跟我们互相往来,所以说它近哩!”客人们听了,都说有道理,曹操暗自得意。&& 张飞一语惊马超&&&&马超是刘备手下的一员大将,他身出名门,武艺超群,因此很少把他人放在眼里,也不怎么在乎礼节。他闻听刘备度量大,架子小,觉得可以随便相处,便归附了他。马超到了蜀国后,见刘备果真如传言中那样平易近人,对手下十分随和。因此,他在刘备面前十分随便,不但不讲君臣之礼,还常常直呼刘备其名,说话也肆无忌惮。&&&&关羽虽和刘备是结义兄弟,但仍然注重君臣之礼,见马超如此不懂规矩,甚至以下犯上,便向刘备提议杀了他。刘备心里虽然也不高兴,但他考虑得很远。他说:“杀了一只鸡,会吓跑一群猴。连喊个名字也容不得,如何招纳天下贤士呢?”张飞听了,想了一个计策,告诉两位兄长,刘备和关羽听了连声说好。&&&&第二日,刘备设宴招待客人,传马超前来一起饮酒。马超昂然入席,旁若无人地坐在刘备旁边,举杯就饮。突然他发觉关张二人拿刀持矛,站在刘备的背后。他很纳闷,心想刘关张情如手足,同吃共寝,今日宴客,怎么会在一旁当护卫呢?于是,便叫他们一起入座。没想到张飞高声谢绝:“君在上,臣不敢无礼!”马超顿时醒悟,慌忙跪下,向刘备请罪。&&&&自此,马超再也不敢越礼了。.&&&&闻所闻,见所见&&&&三国末年,魏、晋交替。“竹林七贤”之一的著名诗人嵇康原在曹魏的朝廷里做官,因对司马氏篡权不满而辞去官职。嵇康耿直刚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辞官之后便闲居家中,开了个铁匠铺维持生计。&&&&司马氏集团有个钟会,十分仰慕嵇康的才学,很想跟他探讨请教。这一天,钟会前去拜会嵇康。钟会出身世家大族,多少有些架子。钟会到了嵇康家见他正和“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在大树下打铁,对他的来访不予理睬。&&&&钟会见嵇康不愿接待自己,只好生气地掉转马头,准备离去。刚迈步要走时,嵇康突然问道:“阁下听说了什么而来到这里?又见到了什么而离开这里呢?”&&&&钟会则机智地回答:“听到我所听到的就来了,见到我所见到的就走了。”这回答恰恰让钟会自己有了一个台阶下,从尴尬的场面中解脱了出来。&&&&范缜辩鬼&&&&南朝著名学者范缜是一个不畏权贵,不贪功名的无神论者。他写有一本《神灭论》,书中用大量的事实驳斥鬼神的虚妄。他还经常与权贵辩论,以致“辩摧众口,日服千人”,他的言辞令权贵们难以招架。&&&&齐晋陵王萧子良问范缜:“你不信鬼神,为什么人有富贵贫贱?”&&&&范缜回答说:“人生在世,好比树上同时开的许多花,随风飘去,有些掉在粪坑里,有些落在茵席上,贵贱固然不一样,鬼神究竟在哪里?”萧子良无言以对。&&&&一个叫王琰的借儒家尊敬祖宗的信条为武器,想难倒范缜。他问:“范先生啊,你竟不知道你祖宗的神灵在哪里?”&&&&范缜反问说:“王先生,你既然知道你的祖先的神灵在哪里,那你为什么不自杀了去找他们叙叙旧呢?”&&&&王琰瞠目结舌,被范缜一席话驳得狼狈不堪。&&&&烧香发财&&&&一次,范缜带着随从下乡去视察民情,只见街上有很多买卖香火的人,特别是寺庙前的香火贩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范缜看到这些情况,就命令随从把香火集中到一块,然后问香火贩:“你们天天在这儿卖香,一定知道香火的好处了?”&&&&香火贩们赶忙说道:“烧香可是一件重要的大事,它的好处有很多。烧香可以求神保佑升官发财,招财纳福……”&&&&听到这儿,范缜打断他们的话说:“既然烧香的好处有这么多,你们为什么不留给自己去烧,而要把香卖掉呢?你们把香卖给别人,让别人升官发财,你们岂不是大傻瓜吗?”&&&&众香火贩互相看了看,一句话也说不出。&&&&“这样吧,今天我就让你们发一次大财吧!”范缜严肃地说。&&&&说完,范缜命令随从,把集中起来的香火全部当众烧掉。&&&&望着那浓浓的香烟,范缜对围观的人群说:“刚才香贩们讲,烧香可以发财,今天,我把他们的香都烧了,他们也就可以发大财了!”&&&&大家听后慢慢地散去了。望着烧成灰烬的香火,香火贩们呆若木鸡,心想,这一把火可真的把财运都“烧”光了。&&&&李安世维护尊严&&&&南朝齐国派使臣刘缵出使北魏,李安世奉旨接待他。李安世容貌英俊,玉树临风,举止从容优雅,刘缵不禁赞叹说:“没有这样的君子,怎么会有这样的国家呢!”于是,刘缵及其随从都客气地称呼李安世为“典客”。&&&&李安世听了心里非常生气,就责问:“诸位怎么能用亡秦的官名,称呼我国的官员呢?”刘缵问道:“这一官名的改易有几次呢?”&&&&李安世从容镇定地回答道:“周朝称作掌客,秦朝改称典客,汉朝呼作鸿胪,当朝定名为主客。诸位对周文王、汉武帝不大尊敬,对速亡的秦朝倒很殷勤呀。”&&&&刘缵一听赶忙转移话题,指着方山问道:“这座山离燕然有多远呢?”&&&&李安世巧妙地应答道:“也就是石头离番禺那么远吧。”&&&&当时,因为常有江南的使节来访,因此,北魏朝廷拿出许多珍玩,交给京城里的人,让他们和南来的使者自由交易。这天,李安世陪同刘缵等人来到金玉店里,刘缵问了价钱后,颇感兴趣地说:“北方的金玉如此便宜,想来是这里的山川富产这些东西吧?”&&&&李安世回答:“我朝不看重金玉,把它们看得如同瓦砾一样;而且我们皇上非常圣德,万物有灵,也被感化,所以就连山神也不看重金玉。因此我国境内,河内无金,山上无玉。”&&&&本来,刘缵看到这里的金玉如此便宜,想狠狠地采购一番,听了李安世软中带刺的话,惭愧地离开了。&&&&李安世从容言对维护了朝廷尊严,不久就被升为主客给事中。&&&&日夕牛羊归&&&&隋朝的侯白,爱开玩笑,他与杨素、牛宏同朝为臣。有一天退朝归来,侯白说:“日已夕了。”牛宏道:“刚下早朝,如何便到日夕?”侯白说:“你没听有诗句说‘日夕牛羊归’吗?你二人一牛一羊同时而归,岂非日夕?”三人不禁哈哈大笑。&& 神童戏宰相&&&&唐朝有一个叫贾嘉隐的人,幼年时聪明过人,人称神童。唐高宗听说后,认为这是本朝荣耀和兴盛的象征,很是高兴,于是下诏,召他进宫。&&&&当时贾嘉隐还不满七岁,由家人引领来到皇宫庭院,等候皇上传旨召见。这时,庭院里还有两位权倾朝野的大臣各自靠着一棵槐树,也在等候皇上的召见,他们一个是长孙无忌任太尉,一个是李奕嗡究铡K强吹交实壅偌纳裢拖胧砸皇运S谑抢奘紫任剩骸巴尥蓿憧次*的是一棵什么树?”&&&&“松树。”小嘉隐连看也没看,应口答道。&&&&李匏担骸翱蠢幢暇鼓暧祝獠幻髅魇且豢没笔髀穑吭趺此凳撬墒髂兀俊&&&&小嘉隐从容地说:“您位在三公,靠在这棵树上,正是以‘公’配‘木’,这不就是‘松’吗?”说得李尬扪砸远浴&&&&长孙无忌看这孩子辩得巧,便用既轻蔑又带挑衅的口气问:“那你看我*的是什么树?”&&&&小嘉隐看他那副蔑视的神情,就忿忿地答道:“槐树!”&&&&长孙无忌以为嘉隐怕了他,便得意地大笑道:“看来在我面前,你不敢矫言巧辩了吧!”&&&&小嘉隐不慌不忙地说:“你靠在树上,那是以‘鬼’配‘木’,这还有什么好巧辩不巧辩的!”&&&&长孙无忌听罢怒火中烧,可身居高位的他,如果对一个孩子发火,定会招人耻笑,更何况这孩子是皇上马上就要召见的神童,因此他只能是忍气吞声,尴尬地说不出话来。
等级:版主
文章:10893
积分:73089
&&&&只念陛下&&&&唐朝贞观年间,法琳和尚写书,大颂佛祖菩萨,被长安城外西华观的道士秦世英密告,称其著作中有文字是讽刺皇上的。唐太宗看到状子后,颁下圣旨:“法琳说,只要天天念观音菩萨,身体就会刀砍不入。现在,朕给他七天时间,让他天天念观音。七天以后,将他绑缚刑场,看看刀子到底砍得进不?”&&&&到了第七天,官吏告诉法琳期限已到,马上就要行刑;又问他都念了什么,是否灵验。法琳不慌不忙地回答:“七天以来,我未念观音,只念陛下。”官吏又问他:“皇上命你念观音,你为何不念,而念陛下?”法琳答道:“陛下就是观音,只有陛下能救我的命,所以我就只念陛下。”&&&&唐太宗见了奏文,不禁哈哈大笑,赦免了法琳。&&&&打皇帝得赏&&&&后唐庄宗李存勖喜欢音乐和歌唱,经常亲自上台演戏,寻求刺激。他还给自己起了个艺名叫“李天下”。&&&&有一次,他和宫里的伶人(演员)们在台上演戏,十分投入,忽然想起了什么,四下环顾,大叫:“李天下,李天下在哪儿?”伶人敬新磨听了,走上前去,对准庄宗的脸就是两耳光。庄宗摸着火辣辣的脸,面色由红变白,左右内侍都吓坏了,这种“冒犯天颜”的行为是大逆不道的,台上台下的人都为敬新磨捏了把汗。卫士立刻把敬新磨按倒,宦官责问:“皇上的耳光你也打得?”&&&&敬新磨面不改色,不慌不忙地说:“能称作李天下的只有一人,他又在叫谁李天下呢?”庄宗听了这话心里美滋滋的,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虽然挨了打,但并没有生气,他不但没处罚敬新磨,反而对他加以奖赏。&&&&敬新磨解嘲救命&&&&敬新磨有一次到宫中见驾,见宫里养着许多凶狠的狗。他离开时,一条狗竟窜过来追着咬他。敬新磨急忙背靠柱子,高声喊道:“陛下,不要纵容您的孩子咬人哪!”&&&&庄宗本是北方少数民族出身,忌讳狗字,因此敬新磨故意用这话来讽刺庄宗在宫中养狗,不成体统。庄宗听了怒不可遏,拿起弓,搭上箭就要射死敬新磨。敬新磨见事情紧急,急中生智,大喊:“陛下您不要杀死我呀!我和陛下相辅相成,杀死了我将对国家不利!”&&&&庄宗听罢很是奇怪,忙问理由。敬新磨诡秘地说:“陛下开国,年号改为‘同光’,天下人都称您为同光帝。‘同’,就是‘铜’,你若杀死了我敬新磨,没有我这‘磨’,你那‘铜’也就无法发‘光’了。”&&&&庄宗听了很佩服他的机智善变,就赦免了他。&&&&包公巧断案&&&&从前,某乡一财主有一子,名叫薛补成,六七岁时,家人就把他送进学堂攻读。由于他生性顽劣,虽说在学堂里混了十多个年头,但却学识浅薄,整日不务正业,成了远近有名的浪荡公子。&&&&一次,他到邻村闲逛,看中了王老五的闺女秀娟。回来后就托亲找友,硬要人家给他提亲。几次不成,他便仗着父亲有钱有势,安排好下人和打手,定下个日子抢亲过门。但他作贼心虚,怕遭乡邻唾骂,就暗自写了个婚约:薛补成娶王秀娟为妻不能毁约理自当然立此为证。&&&&他在抢亲那天当众宣读:“薛补成娶王秀娟为妻,不能毁约,理自当然,立此为证。”以此来表明他是明媒正娶。这一来王老五父女遭了劫难,呼天喊地,没有办法;众乡邻也惹不起薛家,都无可奈何。&&&&正在这危难之际,包丞相私访民情路经这里。听到混乱之声便命随从上前询问。随从禀报后,包丞相走到近前一看,心中早已明白了八分。他把薛补成和王老五父女召到跟前,并让众乡邻席地而坐一起听审。包丞相问明事情原委后,让薛补成把婚约递上,过目之后,声色俱厉地喝道:“大胆刁民薛补成,你还强词夺理?这婚约上明明写着‘薛补成娶王秀娟为妻不能,毁约理自当然。立此为证。’白纸黑字,一字不差,你还敢抵赖吗?”&&&&薛补成听后哑口无言,只是叩头求饶;王家父女听了不胜感激,千恩万谢。众乡邻听后惊喜地称赞道:“真不愧替百姓办事的包青天,一个标点符号断明了此案,神啊!” && 獐旁为鹿&&&&王元泽是宋朝宰相王安石的儿子。王元泽才几岁的时候,有客人送来一只獐和一只鹿。客人想逗逗小元泽,于是问他:“你可知哪个是獐,哪个是鹿?”小元泽从来没见过这两种动物,当然不知道了。但他想了想便答道:“獐旁为鹿,鹿旁为獐。”客人听了小元泽的回答,连连夸他聪明。&&&&“滑”为水之骨&&&&苏轼,号东坡,是北宋时期天下闻名的大文学家,大艺术家。他不但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性格开朗,诙谐幽默,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与同僚们开玩笑。王安石是当时的宰相,他经常与苏轼在一起品文论字。有一次他问苏轼:“你的号叫东坡,这个‘坡’字作何解?莫不是土之皮?”苏轼马上答道:“按你这种说法,那‘滑’字就是水之骨了?”说得王安石也笑了起来。&&&&一语竟值百万贯&&&&南宋时,有一日杨存中在郊外散步,遇到一个看相测字的人。杨存中用手杖在地上画了一个“一”字。相士慌忙向他叩头并且说:“您为何穿着普通的衣服来这里呢?应当珍重贵体呀!”&&&&杨存中十分诧异,问他何以知道自己身份的。相士说:“‘土’上加‘一’,不是‘王’吗?”杨存中当即写了张赏券,赏给他五百万贯钱,签上了自己常用的签名,叫他明天到府中兑取。&&&&第二天,相士到王府去取钱,王府管钱的人拿着这张赏券,细看后,声色俱厉地对相士说:“你是什么人?竟敢伪造我们王爷的签字来骗钱,我要把你送到官府去问罪。”&&&&相士讲了事情经过,希望杨存中出来一见。王府管事和管钱的人凑了五千贯钱将他打发了,相士大哭,痛骂管钱人。后来,相士找机会把事情告诉了杨存中。杨就责问管钱人,管钱人从容不迫的回答道:“他今天说你是王爷,以后不知要怎么往上胡说了,那会给您招来很多流言。现在您已经晋封为王了,哪里还用得着相士给您看?”&&&&杨存中听了这话非常满意,站起来拍着管钱人的背说:“你说得对。”当即将准备给相士的几百万贯钱赏给了他。&&&&微臣不与仕官亲&&&&明朝时候,解缙年仅十四岁便考中进士。明太祖不相信如此小小年纪的人就能考中进士,于是便亲自召见解缙,问他是否与试官有亲戚关系。解缙以诗回禀道:&&&&微臣不与仕官亲,一朝天子一朝臣。&&&&甘罗十二为丞相,臣比甘罗长二春。&&&&江山已定&&&&周玄素是明朝有名的宫廷画家。有一天,朱元璋为了满足自己“永坐江山”的欲望,决定在宫殿的壁上画出天下江山图,于是便将周玄素召来。周玄素害怕画出来不合皇上意,会遭大祸,但又不能直接拒绝,只好对朱元璋说:“微臣未尝游遍名山大川岂敢乱涂。还请皇上画下一个轮廓,微臣再来润色。”朱元璋听了很高兴,当即挥动大笔,胡乱画了一张草图,令周玄素润色。周仍然怕闯大祸,于是看了一会儿,又说:“皇上江山已定,岂敢动摇!”朱元璋被戴上了高帽子,让周玄素作画的事也就作罢了。&&&&徐文长以酒作利息&&&&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字文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民间流传着很多他的机智故事。&&&&一天,徐文长的邻居张关寿急着用钱,想向他借十两银子,可是徐文长手头也很拮据,只好陪他去向专放高利贷的高立重借债。&&&&高立重说:“十两银子的本钱,明年到期,利息四两银子。既然徐先生也在这里,有徐先生作保,字据就不必出了。”&&&&徐文长笑道:“我看,十两银子还三两酒的利息吧!”&&&&高立重很自然地把“酒”字错听为“九”字,觉得相差无几,就欣然答应了。&&&&一年过去了,张关寿照徐文长的指点,一手拿着十两银子,一手提着装了三两酒的酒壶,由徐文长陪同,送到高立重那里。&&&&高立重见了气急败坏地大骂起来。徐文长说:“去年明明说好利息是‘三两酒’,高掌柜怎么可以说话不算数呢?”&&&&高立重因为没有“三两九”的真凭实据,只好自认倒霉。&&&&徐文长一语镇知府&&&&一天,绍兴知府的小公子在大街上抢了一个小孩的毽子,那个小孩委屈地哭了起来。&&&&正好徐文长路过此地,得知原委,便从小公子的手里又把毽子给抢了过来,还给了那个小孩。谁知那小公子平时娇宠惯了,见毽子又被人抢去,就一下子坐到地上大哭大闹了起来,说徐文长欺负他。知府的家丁闻声而来,将徐文长押上公堂去见知府。&&&&知府见小公子遭此人欺负,心中十分不快,厉声喝道:“你欺负我家少爷,就是对本知府不敬,你可知罪?”&&&&徐文长冷笑着说:“据我看,不知罪的应该是大人您才对吧?”&&&&知府大怒:“我有何罪?你少跟我信口雌黄!”&&&&徐文长严肃地说道:“贵公子可是踢了一大早的毽子,大人应该知道这毽子上除了羽毛外,还有的一样东西就是铜钱吧。铜钱上印的乃是嘉庆皇帝的年号。贵公子居然手提毫毛,脚踢万岁,这样的罪过可不小啊!常言道:‘子不肖,父之过’,大人又该当何罪呢?”&&&&徐文长这一招果然厉害。知府听了这些话后,额头上连汗都冒出来了,他当然知道这要是传到皇上的耳中,那可不得了。于是,赶忙换了一副表情,满脸堆笑地对徐文长说:“好吧好吧,我们谁也不要为难谁了!”徐文长也就作罢。&&&&走的时候,知府还客客气气地亲自把徐文长送出了衙门。&&&&莫如杀人&&&&明神宗时,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许国,是个性格倔强的人,但他能谨慎自守。&&&&一天,许多人在一起谈天,有一位信佛的官员大谈因果轮回报应,给大家讲不要杀生的道理:杀了牛,来世变成牛;杀了猪,来世变成猪;就是踩死个蚂蚁,也有报应,要去还债的。&&&&许国是不信这个的,看这位仁兄侃侃而谈,毫无收敛的样子,就打断他的话说:“那还不如杀人呢!”众人听许国说出这样的话,都很吃惊,忙问是何道理。许国说:“那样,来世还债,不还能变成人吗?”&&&&“狼”“狗”之辩&&&&高士奇是清康熙年间的一代名相,学识渊博,聪明机敏,深得康熙皇帝的宠幸和赏识。&&&&高士奇在上书房做侍郎时,与吏部尚书索额图和都御史明珠是同僚,他们二人分别任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虽然当时高士奇的权力和地位没有他们大,但由于康熙皇帝的宠爱与信任,谁也不敢小瞧高士奇,而是以同僚之礼相处,三人还经常开些玩笑。高士奇才思敏捷、机智过人,因此,每次三人开起玩笑来,索额图和明珠都占不到便宜。&&&&一日,三人一起徒步外出办事,行走间突然有一条大狗从胡同蹿出,然后跑远。明珠问了一句“是狼是狗?”索额图一听,哈哈大笑道:“是狼是狗(侍郎是狗)你得问江村(高士奇,号江村)。”&&&&高士奇听出二人是在一唱一和地用谐音骂自己,以报平时自己戏弄他们之“仇”。但他不露声色地说:“那是条狗。”二人以为他没有听出话中的玄奥,便得意地打趣道:“何以见得?”&&&&高士奇笑着道:“狼、狗区别主要有二,其一看它的尾巴,下垂是狼,上竖是狗(尚书是狗);其二看它吃什么,狼只吃肉,狗却是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这个狼、狗之辩顺势而为,毫不费力地回敬了吏部尚书索额图和都御史明珠。二人虽然挨了骂,可心里实在佩服高士奇的智慧和机敏,不禁笑着说:“好你个江村,果然机敏,佩服,佩服!”&&&&纪晓岚戏乾隆&&&&一次,纪晓岚与乾隆皇帝正在闲谈并评头品足,纪晓岚忽道:“君之脚犹如兽之趾。”&&&&乾隆听罢,顿时龙颜大怒,问其因何胡言。&&&&纪晓岚不慌不忙,慢吞吞地解释道:“帝之足,‘蹄’也,何谓‘蹄’?君之脚也。”&&&&乾隆无可奈何。&&&&纪晓岚“跳河”&&&&一次,乾隆问纪晓岚什么叫“忠孝”。纪晓岚背书似的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乾隆想为难他,便说:“现在我命你去死!”&&&&“臣领旨!”纪晓岚毫不犹豫地说。&&&&乾隆又问他打算怎样死,纪晓岚说去投河。&&&&“好,准许你投河!”乾隆说罢就坐下来看书。他知道聪明过人的纪晓岚不会真的去死,只想看看他如何应付。果然,纪晓岚出去一会儿就回来了。&&&&乾隆便问他为什么没死。&&&&“我来到河边,正想往下跳,”纪晓岚煞有介事地说,“突然屈原从水里走上来,硬将我抱住,他叫我回来先问一问皇上。所以我便转了回来!”&&&&“问我什么?”乾隆感到奇怪。&&&&纪晓岚答道:“屈原说,当年楚襄王是个昏君,他才不得不死。如今皇上是不是昏君?你得回去问个清楚,如果他说是的,你再死也不迟呀!”&&&&乾隆听了大笑,说:“得啦,我算服了你啦!”&&&&巧解三字免杀身&&&&一日,纪晓岚在皇宫翰林院率众编辑《四库全书》。时值盛夏,烈日炎炎,酷热难忍,纪晓岚便脱袍光背,将发辫盘于头顶,伏案编审文稿。忽然,他发现乾隆皇帝正向院内走来。身为朝廷命官,在宫中赤胸露背,让皇上瞧见成何体统!然而此刻穿衣见礼已来不及了,纪晓岚灵机一动,忙挑帘钻入书案下,挡好案帘,暂且回避。谁料,这些都已被乾隆看在眼里。他径直踱到纪晓岚案旁坐了下来,并示意惊慌失措的众人不要声张。&&&&纪晓岚躲在案帘之内忍了一会儿,便觉得热得喘不过气来,又听屋内确无异常动静,以为乾隆皇帝走了,便撩起案帘,探头问道:“老头子走了吗?”一句话顿时惹怒了一直坐在案旁的乾隆皇帝:“纪昀,休得放肆,什么老头子?别的罪过朕可以饶恕,你却为何称朕老头子?若讲不清道理,立即处死!”&&&&纪晓岚钻出案来从容答道:“皇上不必动怒,容臣详禀:皇帝称万岁,岂不为老?皇帝乃万民之首,岂不为头?皇帝乃真龙天子,岂不为子?‘老头子’乃隐语尊称也。”乾隆听罢,不禁转怒为喜,哈哈大笑道:“好个纪昀,果然能言善辩,虽苏秦张仪再生所不及也!朕赦你,平身吧。”&&&&纪晓岚巧辩免罪&&&&纪晓岚在京为官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他只好回家为父亲服丧守孝。&&&&春节快到了,有一位乡亲来请他给写一副春联,纪晓岚便写了这么一副对联:“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谁知道竟有小人借此事在皇上那里告了纪晓岚一状,乾隆皇帝火冒三丈,当即派人把纪晓岚押回京城。纪晓岚到了金銮殿,乾隆皇帝一见他便拍案而起:“纪晓岚,你知罪吗?”纪晓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连连叩头,口称:“知罪!知罪!”乾隆听了这话,心里的火越发大了,斥责道:“好你个纪晓岚,朕看你是个人才,待你不薄,你竟然借在家服丧守孝之机,公然写对联煽动乡民造反!”说完就要将纪晓岚处死。&&&&纪晓岚听到对联二字,这才恍然大悟,继而哈哈大笑起来。乾隆被笑得莫名其妙,只听纪晓岚说:“万岁爷,请息怒!臣的确是写过对联,但情况是这样的:让我写对联的那一家,有兄弟三个,都是光棍儿。老大是个卖爆竹的,爆竹一响,不就是‘惊天动地门户’吗?老二则专管称粮过斗,这不是‘数一数二人家’?老三是个卖烧鸡的,他杀鸡不就是‘先斩后奏’吗?这跟造反有什么关系呢?”&&&&乾隆爷听到这些话后,眉头渐渐舒展开了,便赦免了纪晓岚的死罪。&&&&和尚的两个妻子&&&&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常州天宁寺。有人打小报告说,天宁寺的住持和尚不守清规。于是乾隆皇帝就问住持和尚:“你有几个妻子?”&&&&“两个。”住持和尚回答说。&&&&“哪两个?”乾隆皇帝一听,大为惊异,继续追问说。&&&&“夏拥竹夫人,冬怀汤婆子,不正是两个妻子?”住持和尚慢条斯理地回答说。&&&&竹夫人又名竹几、竹夹膝,是一种用青竹编成的长笼,也有将整段的粗竹筒打通竹节、并在筒上开许多通风孔而制成的,夏天抱着睡觉,可以消暑。&&&&汤婆子是一种用铜、锡或陶瓷等制成的扁圆形壶,灌入热水后可放在被中取暖。&&&&乾隆皇帝听后笑了,随后赏了住持和尚。&&&&圆智妙答乾隆&&&&圆智是清代乾隆年间宁波天童寺的当家和尚,颇有应变之才。&&&&一次,乾隆皇帝微服南下。来到宁波后,便独自来到天童寺。圆智躬身对乾隆轻声道:“小僧天童寺住持圆智接驾来迟,万望恕罪。”&&&&乾隆听说这个人就是圆智,想给他来一个“下马威”,于是,乾隆把脸一沉,厉声问道:“你既然已经知道朕来这里,为什么不率领众僧,大开山门,跪接圣驾?你这轻轻一揖,莫非有意亵渎圣躬!该当何罪?”&&&&圆智从容不迫地回答道:“小僧岂敢亵渎圣上,只因这次圣上南巡,乃是微服私访。小僧恐引起游人瞩目,有碍圣上安康,不敢劳师动众,故小僧一个人悄悄在此相迎。”&&&&乾隆听他说得入情入理,只好说:“那好吧,就恕你无罪,前面带路便是。”&&&&一路上,乾隆说道:“大和尚,今日朕上得山来,你能不能把我比上一比?”&&&&圆智闻言,暗自思忖:“这可不好比。要比得不好,全寺恐怕都会遭受灭顶之灾。”他忽然灵机一动,笑着说:“万岁爷上山,可有一比:如比佛爷带你登天,一步更比一步高!”乾隆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圆智自比佛爷,上风被他占了,可又无可指责。&&&&乾隆离寺时,圆智送他下山。当走到山腰时,乾隆想起了上山时候发生的事,就又想难一难圆智,便说:“我上山时,你说我是一步更比一步高,现在我下山了,你可怎样说呢?”乾隆说完,得意地瞅着圆智,心里想:上山是爬高,好比;下山是落低,我看你现在怎么个比法!&&&&圆智略加思索,从容答道:“如今又好比如来佛带万岁爷下山,后头更比前头高啊!”&&&&乾隆听罢,不禁对圆智万分敬佩,二人愉快地下了山。&&&&刘墉测字&&&&刘墉是清乾隆年间的一代名臣。他为官清正,机智聪敏,精于断案,屡立功勋。&&&&刘墉初到刑部不久便被委以重任,被乾隆派往南京主持破获“一枝花”的“谋逆造反”大案。&&&&到了南京后刘墉乔装成一个算命先生,在市井中给人测字算卦,由于他机智敏捷,善于应变,很快就出了名。&&&&一天,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来找他测字。刘墉早已对他有一定了解,他是“一枝花”集团中的一员干将,武艺高强。刘墉见他来测字,便递过笔墨让他写一个字,这青年随手写了一个“休”字,递给刘墉道:“请先生测测我的生平。”&&&&刘墉郑重其事地说:“按这个‘休’字来看,其意吉凶参半。‘休’乃一人依木之象,草木属阴,看来先生幼年早孤,你家中只有孀母与你相依为命,可是否?”&&&&青年不禁一惊,钦佩地点了点头。刘墉接着说:“木乃东方青龙之象,一人依木原是升发之象,只是木属阴,属静,令堂贞静贤惠自不必说,只是木不能言,口齿不便利。”青年听罢,想到自己聋哑的母亲为了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艰辛,不禁潸然泪下:“先生说得都对,请继续断。”&&&&“请莫怪我直言,这‘休’字不成‘体’,恐怕你小时候不成体统,是个浪荡儿。”看到那青年要说话,刘墉伸手制止了他,继续说:“但‘休’有‘止’的意思。何时而止?‘休’可折十八成人。十八岁以后,你才立志改过,浪子回头。可惜此时令堂人已就木了。”说到这里,刘墉长叹一声。那个青年此时已是泪流满面。&&&&刘墉看他如此,说:“你不必难过,将来必有后福,可报先慈于地下。”&&&&“何以见得?”青年问。&&&&刘墉把纸递过去道:“请看纸的背面。”青年把写着字的纸翻过来,横着端详,竟然是一个“兵”字。刘墉说:“‘兵’字原是立人之象,你既不在行伍,则是个谙熟兵刃的好汉,必定身有武功。你再看:这‘兵’字实系横倒之‘木’,人卧倒木之上,虽树倒,而先生自可无恙。后半生的事业恐在其中了。”&&&&经测字,深信了刘墉“树倒”人可无恙之说,投降了朝廷,在刘墉手下办差,后来为刘墉破案,立了不少功劳。&&&&都是忠臣&&&&乾隆皇帝喜欢出外巡游。&&&&一次,他沿卫河乘船南巡,沿途不时靠岸察访民情。船到达山东境内一个小镇时,乾隆一时来了兴致,想了解一下民间疾苦。于是他命人叫来一个农夫,向他询问当地年景、农事以及地方官吏贤明与否。农夫小心应对。&&&&问过民间疾苦,乾隆又指了指身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群辣鸡都带不动老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