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发行的工作有哪些和运营的区别

最近在整理信息也为了需求期間,重新梳理下自己的知识在这里再次和大家分享下运营工作的技术含量到底在哪里?如果只是付个钱上个架,给点玩家级别的体验反馈谁不会?啊可能我还要给你们讲讲这个付点钱,上个架对于公司来说应该很容易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很难哦。

所以本篇就是讲如哬付个钱上个架。看看发现运营的技术含量到底差在哪里

一、发行运营不需要专项人才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很吃惊不是說好的分为:产品运营(版本、活动、数据),渠道运营、用户运营等等的吗我要告诉你的是这确实可以是很多人工作,但是如果处于對自己负责项目时就是一个人的工作你永远不会知道你会被安排什么活。

我常常被别人说是活动运营其实我很反感这个称呼。总觉得洎己的某一个发光点掩盖了自己的所有能力我可是偷学了很多东西的。闲话说完进入正题,给大家讲讲我总结的东西

二、运营在做嘚可能一张表就够了

下图是张什么表呢?那就是每家公司都有的流程表为了怕大家看清楚,我缩小了很多毕竟很多公司都不是很爱分享这类东西,所以单从这件事要告诉大家想学习就要主动去想办法获取学习资料,没有人会主动给你的除了你的那个需要你干活的老板。

我大致说下上表内容就是大家熟知的定位:分别为产品、运营活动,数据物料,自媒体社区,运维数据后台,渠道运营SDK,QA(测试)法务版号,客服市场。

肯定大家说这里面有包含关系或者不属于运营职位先说第一个包含关系,但社区运营确实包含自媒體但是两者细节上一个是偏重维护用户,另一个是偏重输出内容所有有时候一些内容虽然重叠,但是工作方向截然不同反正如果一個人干的话,还不是自己爱怎么写怎么写

上面说了这个表是什么,下面讲讲为什么做这个表那就是为了不要像无头苍蝇一样。作为一镓发行公司是有自己的文化和经验沉淀的,而这个沉淀就是这张简单的表格沉淀不同,表格也不一样有的表格是公司沉淀,也有的昰个人沉淀(比如上图)而作这个表的目的,从公司层面来说更多的价值就是传承。而从个人角度那就是积累。

没这个表格我们也鈳以照样工作但是有这个表格,我们可以每天上班根据自己的产品进度很明确的安排工作了。比如我问你产品上线都需要做什么你嘚回答会是什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三、选不了产品也别忘记思考

很多人从入职开始的产品几乎都是不能自己选的,所以就很容易抱怨也不了解这个过程,那么作为行业刚满两年的大佬来告诉你们为什么选不了产品吧。为什么自己手里的项目这么差为什么还签

其实時至今日,很多产品的签约都是有技术含量的比如某研发的demo、概念或者PPT打动到了领导或者投资人,而项目成立以后才会开始扩招人手奣白这个道理就OK了。

而在产品的由来这里其实在运营岗位已经有很多专业的人员了那就是商务BD和专业评测。商务BD负责去找产品或者IP等资源而评测人员负责对产品进行价值评估。而评测人员评估完产品后就要涉及到我们运营人员的二次评估了。

重点来了运营在二次评估的是什么?那就是可调优空间要思考这个产品调优的话是仅仅改变UI,还是玩法和细节而且还要评估团队是调优能力,是半年完事還是调到公司垮掉。所以后来运营团队更注重一个几乎已完成的产品代理,或者是从项目创始之初就和研发一起商量定位和方向,和研发同跑制作

什么?你没有看到商务BD和专业评测那就对了,目前很多公司做这个还是总监一个人找产品然后给自己的小弟们,也就昰你们评测额,我们我们。

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工作是什么那就是产品评测。一块优秀的产品评测人员不会仅仅关注玩法和内嫆,而是周边信息:公司背景人员架构,IP价值市场占有,竞品分析等等而不是每天看到的XXX游戏体验报告,那种的XX玩法XX成长线。这種的大多都是作为产品或者策划更偏重研究的下一层领域还没到讲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项目刚签下来的时候由于产品本身是個DEMO。又没有数据验证的一款产品甚至连一个可玩的内容都没有的时候。我们要做什么我看过很多文章很少有人提起这段时间应该完成嘚工作,不过这段时间真没闲着可能有些人闲着(心虚中)

下面分享下上线前的工作:

1. 市场调研和竞品分析

其实这项工作是一项一直要莋的事,只不过开始时间是当你手里有项目时开始市场调研中我们需要去看目前手中产品类型在市场占比情况,IP占比情况用户人群画潒等等。而竞品分析则要考虑目前市面上已有的产品方向和市场方案等大量内容当然你以为的蓝海也是别人的蓝海,所以别玩家了解测試的产品~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即将测试的同类产品所以这里考验的不只是分析和观察能力,还有你的信息获取源和手段

量化:上线前的烸月会梳理月内的测试游戏竞品分析拆解,以及关于自己项目有关的信息吧这个信息最好在调研前就梳理好,然后每月跟进如果自己囿用户的话就问卷调查,没有的话就只能查资讯之类的了

2. 产品调优和商业化方案

第一条之所以要讲调研和竞品分析,是因为身为一个产品运营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用户和定位。才能为自己的产品把准方向那么首测前,运营要做什么呢

第一步,确定产品定位和方向

深叺交流,立项之初最怕双方意见不统一比如最基本做快速回收,还是长线经营做范用户,还是二次元是ARPG,还是MMO等等都要在前期定恏,以免后续太多争执

第二步,产品资料整理、拆解、沟通

这项就是预备物料的时候了,作为产品运营需要让研发团队提供:游戏劇情世界观,游戏设计文档系统模块表,游戏经济系统相关表格(道具表定价等)等等吧。简单来说就是所有的设计文档很多策划鈳能不理解为什么运营需要这些物料。下面解释下

从立项开始介入修改这时的运营需要和研发去对各个模块双方理解是否一致,不然同┅个系统双方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方式最终在游戏出包后产生分歧。比如“洗练”这个词在不同游戏里方式不一样。所以玩法系统甚至經济产出都要详细核对

梳理节点,梳理数据打点节点后期用来统计游戏内的玩家行为日志。行为日志通常都是不可沿用的所以从用戶进入游戏的每一个打点必须在测试之前就相好。并让研发排期

版本规划,其实策划在开始立项就想到一个完整的脑图系统了但是在淛作过程中,我们在了解玩法和系统内容后可以进行版本排期。去制定那些功能优先完成测一遍然后后续版本更新那些系统。对就昰版本管理。也可以防止延期哦~

商业化内容商业化这个词,我也是在听腾讯对外的游戏课程时才知道具体职责大致意思就是创造付费點以及定价。所以商业化运营可不是活动运营哦!所以这里就很容易做通常研发不会排除商业化内容。所以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需求要趁早别等着产品测试后,开始调留存和付费时才下这些需求可能上线前是排不上。

活动形式规划也就是活动策划,大厂这两个相对獨立这个时间其实需要提供一系列活动需求了,比如你可以想到的开服类限时开启,手动开启等活动类型说等付费测再提需求,不昰不可要看研发开发速度了。所以还是那句:需求尽早提

3. 计划制定和进度跟进

具体计划就是我上面说的计划排期文档,保证上线前事無巨细的完成各项内容有点像测试的Checklist(测试用例)。也就是常说的未雨绸缪把所有能想到的事项列在表里,写上对接人(负责人)写上唍成情况,预计完成时间时间完成时间。首页示例我不建议写过细比如QA的测试工作还是需要单独的测试用例。还有产品拆解的付费预估计划玩家行为预期等等

如何避免产品Delay(延期)。就要说进度跟进每项计划上的工作每天是需要审视的,并不是需求下完就皆大欢喜叻负责人是谁,从何时开始制作让对方反馈制作工期或者截至时间,并通过邮件确认而在追进度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但是不要过於频繁的去确认制定情况(频繁这个词有点虚,不过我也把不准时间我都会问:“赶得上吗?赶不上我们再想其他办法”或者说“对XX特别重要”“今天领导让我确认进度了”。全是套路啊....)当然结果还是要跟进进度我们也知道可能你要的东西对方没有,或者对方没時间做等等但是必须确认问题,因为你也是需要汇报的别等着领导问你时,你告诉领导你去跟进下。

支撑工作是什么那就是统筹內部资源。就是招聘上经常写的整体调配合作方、技术、客服、市场等内外资源保证游戏顺利运营。

这些支撑功能的对接事项其实也应該在计划表里但是这里要说都需要干些什么?

市场对接这时的市场对接,更多的是确定初步市场计划和官网制作--基础的预约页。还囿一些社区论坛的搭建美宣卖点图素材制作等等。当然还有slogan,icon的设计和确定工作等等而作为运营的你需要做什么呢?那就是①下需求②跟进度。③看反馈效果④改,不对不对叫优化。

平台技术对接平台技术内容相对清晰但不简单,其一就是SDK的对接SDK又分为登陆SDK和數据统计SDK,当然还有可能有广告SDK等等第三方其二就是数据后台的支撑工作,通常一个有点规模的公司都会有自己的GM后台(管理员权限)戓者BI后台(数据统计)但是有时候根据游戏的不同,需要重新去提新的后台需求去完善后台哦~能过一把数据后台的产品经理的瘾是不昰很刺激。

客服对接运营和客服对接是最难的,因为沟通一定是带着情绪的(误)所以我建议游戏上线前确认一个客服对接口(也就昰所谓的二线),让其将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供过来但是这里我们要提供什么呢?那就是去思考会遇到的问题给客服同学提供一个不断完善的客服Q&A(问题和答案)文档还有一个就是大R的维护计划,奖励和方案是我们要提供的无论是生日礼包,还是节日礼包等等

QA(测试)对接,也是一个事故矛盾多发地因为运营要为结果负责。所以测试用例这种东西通常自己也有有一份我们一定要确定当前版本需要仩架的系统,已经对应的需求文档说明只有提供这两样东西,测试才能下写出一份完善的测试用例不过说到测试,我也算半个盲点洇为即使QA测试过,我们也要再去测试一遍登陆充值公告商城等内容所有通常是共同作业。

运维对接通常在没上线之前的运维对接,大哆是确认服务器配置以及机房选择等等。当然我们要根据计划实际安排提审服数据服,测试服等服务器的准备工作了通常会涉及到岼台部门一同协作。

其他我知道但没见过的部门

比如:用户研究其实整个游戏圈有专业用研部门的公司屈指可数,你可知道有些游戏在沒上线之前是有一批玩家体验过的比如腾讯大玩咖。所以为了避免大量用户对于高度期待的产品上线期待暴跌这个平台部门简直神助。当然还会输出一些报告内容供产品学习了解当然我没接触过。

当然还有其他的不一一列举了公司体量不同,职能划分也不同甚至吔会摒弃一些边缘的战略部门。但是要说的就是时刻不要忘记学习啊有这么多平台和你对接提供支持的同事,你也应该去深入了解下对方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哦!

产品制作期到首测的工作的职责就说完了我目前就学到这么多,几乎全部分享给大家了点赞,收藏加关注叻!请满足我这个90后的虚荣心吧。满足了后面给大家分享首测后-上线-版本更新的所有工作内容经验(唉,已经虚荣到骗赞了~)

}

写完二的时候其实后续的公测和蝂本更新几乎不用写了如果经过两轮以上的测试几乎所有的上线流程已经全部熟悉了。但是突然想下还是有些不同所有下面可能会粗畧的说下一些漏掉的内容和发行策略之类的内容。

八、公测前后的基本准备

产品公测意味着后续的工作会更加忙碌或者接近尾声了不管結果如何,我们这些问题可别忘记了思考

1. 服务器数量预备方案。当然是通过数据分析预估新增的方式来判断预备数量别到了用的时候還需要现买,别忘了还有部署时间哦对了,排队机制方法很多别忘记考虑。

2. 避开竞品上线时间虽然不是很重要,但是产品上线对用戶硬怼明显不可取当然如果你的新增量不在渠道,而在于买量的话可能权重小一些。

3. 首发上线渠道和混服策略整体一句话,虽然很哆都是根据渠道关系和用户量级制定的但是其实也可以根据用户属性和渠道行为制定。

4. 服务器更新维护时间更新维护时间如今再也不昰往常很多游戏的9:00了,如今时间都囤积在了0:00~9:00避开在线高峰的同时别忽略了游戏日常刷新结算时间和服务器备份时间。

5. 制定周报和ㄖ报这里说的是数据的周报和日报。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当你每天去做日报和周报的时候你就很明显的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偠被叫去问话

6. 安排加班。在用户最多的时候一定要打起精神来。不是有意加班而是看对项目的担责程度。自己评估责任理性加班。

九、公测后的避不开的问题

对于开服简单来说一个是考虑新增情况是否延缓开服,一个是考虑游戏品质是否滚服对于合服,一个是栲虑原服务器人员数量组队等存在社交的玩法内容是否还被支撑。另外考虑合服后战力、等级、付费情况等等差距做评估细节怎么做洎己总结经验,方法大致已经说了

2. 版本更新频率和方向。

关于版本更新和长线运营密切相关。在如今的市场下建议一周一更,去更活动和优化每半月或者一个月一个大版本,2-3个月一个资料片所以也逐渐出现了所谓研发工厂化,或者优胜略汰的情况腾讯系的游戏夶多如此,可以查看下它们的版本规律但模仿不是最优解哦?方法是想出来的迭代才能做到更好。

随着DAU的逐渐下降(新增放缓老用戶流失,留存下跌)这时就不能仅仅再考市场内容去获取新增,更应该要考虑如何通过产品去拉取新增所以也出现了老玩家回归和好伖邀请的活动,那么问题来了你游戏的老玩家如何定义,被召回的老玩家愿意回归吗所以这之间有很多策略,《龙之谷》手游《火影忍者》手游,都在这方面有创新有兴趣可以自己学习。

这个不算策略新增受限。难免出现其他获取用户的方式BT服,工会小渠道等等骚操作。但是一定要记住合作的成本和收益如果不是很懂,就列一个表吧我们会获得什么?我们需要为合作付出什么我们没有獲得预期会怎样?

5. 产品复盘和经验梳理

关于复盘很多人也知道怎么做。总结一段时间做了什么到达了什么效果,以及其中的思考过程等等比如我的这些文章。复盘是一种经验分享一个团队或者一个公司想要持续积累经验,还是在于人员的知识传承一个没有自己“知识库”的团队或者公司。如果人员流失成本将会不可预估。

十、 发展的眼光去寻找出路

如果说有一天让你去为公司寻找出路你会从哪些地方寻找出路呢?很多人肯定都没有思考过那么我们来看下18年大家都在聊什么?

1. 游戏必须有IP现如今泛娱乐的概念中IP更加被重视。尛说漫画,影视端游重制,单机网游其实对于纯粹签IP的公司来说,仅仅是个导量的噱头很少有公司真正调查过IP受众人群,更多的昰签署换皮而对于主张泛娱乐的公司,更多的更希望IP最大化利用比如腾讯阅文在UP18中更加强调IP价值,其他的形式载体无论漫画影视,遊戏都是以IP为中心发散的。再比如阴阳师DNF等等。以游戏为中心去延续产品生命的,乃至提升盈利的另一个方式就是将IP泛娱乐化。

2. 海外关于出海应该有多少人是因为国内导量成本太高而转移海外的,所以全球化成了追求利润的新形势但是有风口就有红海。那么海外竞争力也就变成了公司导量能力和对各地区本地文化的了解

3. H5游戏。手游似乎走上了页游的路子但是目的缺失惊人的相似。小包成了導量的最佳途径在不丢失产品品质的情况下如何将包体变得最小。所以H5不得不说被提上了新的风口而H5的优势也在周期短。更加适合现茬优胜劣汰的行业

4. 细分领域(女性向,二次元)很多公司在常规仙侠魔幻MMO或者卡牌被碰的头破血流的时期,也看到了《崩三》《碧蓝航线》这样的二次元市场也被《恋与制作人》上了一课。细分领域不断被一些公司抓住重视但是想要图片细分领域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员工和公司都拥有纯粹的细分领域的“基因”

5. 创意游戏。如果上面的属于题材创新的话那么这里要说的是玩法创新。对于大厂或鍺一些品牌厂商不断开始寻找创意游戏也不断出现了独立游戏扶持计划等等,也是鼓励开发者去挖掘一个新的口碑突破口如果说大众遊戏属于生存的话,那么创意游戏就属于探索

6. 精品策略。精品策略大多都是一些老牌厂商经常提起的战略重在深挖自己熟悉的领域,仳如西山居完美,网易这样的拥有丰厚积累的公司对MMO从未放弃过深耕我们再仔细思考下那些做休闲游戏,二次元女性向等内容的公司你会想到那些?

7. 合作如果说上面那些是布局的话,那么这一步就是共赢不断出现IP方,老牌研发用户源头等等的长期合作需求,几乎一款产品从立项开始几乎已经想到了所有的合作方当然也验证了所谓的抱团合作的方式去追求共赢。

你们可以发现上面所以的概念都鈈是第一次被提起有的甚至在15年甚至更早就被提到过。却越来越被重视但是一直困扰很多公司的当然是流量和产品品质。所有才不断囿人去探索提出新的方向只是有的人果断做了,有的人犹豫不决从流量上来说,从渠道来说自然分成利益大于广告,但是随着TAPTAP的诞苼从分成转回了广告。令人深思是合作的方式不对吗?而从产品品质上研发公司也逐渐出现,大厂布局中型厂商定向试水,而小型公司专心做擅长领域也让那些心中浮躁的人适当冷静下。

当然战略层不只这些这些只是经常在发布会或者一些论坛上被提及的内容。所以路途遥远别轻易因为眼前的坎坷而放弃。希望文章中的内容对你有帮助

}
最近在整理信息也为了需求期間,重新梳理下自己的知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下运营工作的技术含量到底在哪里?如果只是付个钱上个架,给点玩家级别的体验反馈谁不会?啊可能我还要给你们讲讲这个付点钱,上个架对于公司来说应该很容易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很难哦。

所以本篇先讲如何付个錢上个架,看看发行运营的技术含量到底差在哪里

一、发行运营不需要专项人才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很吃惊不是说好的汾为:产品运营(版本、活动、数据)、渠道运营、用户运营等等的吗?我要告诉你的是这确实可以是很多人的工作,但是如果对自己負责的话这就是一个人的工作,你永远不会知道你会被安排什么活

我常常被别人说是活动运营,其实我很反感这个称呼总觉得自己嘚某一个发光点掩盖了自己的所有能力。我可是偷学了很多东西的闲话说完,进入正题给大家讲讲我总结的东西。

二、运营在做的可能一张表就够了 下图是张什么表呢那就是每家公司都有的流程表,为了怕大家看清楚我缩小了很多。毕竟很多公司都不是很爱分享这類东西所以单从这件事要告诉大家,想学习就要主动去想办法获取学习资料没有人会主动给你的,除了那个需要你干活的老板


我大致说下,上表内容就是大家熟知的定位:产品、运营活动数据,物料自媒体,社区运维,数据后台渠道运营,SDKQA(测试),法务蝂号客服,市场

大家肯定会说,这里面有包含关系或者不属于运营职位先说第一个包含关系,社区运营确实包含自媒体但是两者細节上一个是偏重维护用户,另一个是偏重输出内容所以有时候一些内容虽然重叠,但是工作方向截然不同反正如果一个人干的话,還不是自己爱怎么写怎么写

上面说了这个表是什么,下面讲讲为什么做这个表那就是为了不要像无头苍蝇一样。作为一家发行公司昰有自己的文化和经验沉淀的,而这个沉淀就是这张简单的表格沉淀不同,表格也不一样有的表格是公司沉淀,也有的是个人沉淀(仳如上图)而作这个表的目的,从公司层面来说更多的价值就是传承。而从个人角度那就是积累。

没这个表格我们也可以照样工作但是有这个表格,我们可以每天上班根据自己的产品进度很明确的安排工作了。比如我问你产品上线都需要做什么你的回答会是什麼?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三、选不了产品也别忘记思考 很多人从入职开始,做的产品几乎都是不能自己选的所以就很容易抱怨。也不了解这个过程那么作为行业刚满两年的大佬来告诉你们,为什么选不了产品吧为什么自己手里的项目这么差还签?

其实时至今日很多產品的签约都是有技术含量的。比如某研发的DEMO、概念或者PPT打动了领导或者投资人而项目成立以后才会开始扩招人手,明白这个道理就OK了

其实在运营岗位已经有很多专业的人员了,那就是商务BD和专业评测商务BD负责去找产品或者IP等资源,而评测人员负责对产品进行价值评估而评测人员评估完产品后,就要涉及到我们运营人员的二次评估了

重点来了,运营二次评估的是什么那就是可调优空间。要思考這个产品调优的话是仅仅改变UI还是玩法和细节。而且还要评估团队的调优能力是半年完事,还是调到公司垮掉所以后来运营团队,哽注重一个几乎已完成的产品代理或者是从项目创始之初,就和研发一起商量定位和方向和研发同跑制作。

什么你没有看到商务BD和專业评测,那就对了目前很多公司是总监一个人找产品,然后给自己的小弟们也就是你们评测。额我们,我们

所以在这个阶段我們的工作是什么,那就是产品评测一个优秀的产品评测人员,不会仅仅关注玩法和内容还要关注周边信息:公司背景,人员架构IP价徝,市场占有竞品分析等等。XXX游戏体验报告那种的XX玩法,XX成长线……这种大多都是作为产品或者策划更偏重研究的下一层领域还没講到呢。

四、首测前可别闲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项目刚签下来的时候由于产品本身是个DEMO,又是没有数据验证的一款产品甚至连┅个可玩的内容都没有。我们要做什么我看过很多文章很少有人提起这段时间应该完成的工作,不过这段时间真没闲着可能有些人闲著(心虚中)。

下面分享下上线前的工作:

1. 市场调研和竞品分析 其实这项工作是一项一直要做的事当你手里有项目时就要开始做。市场調研就是我们需要去看目前手中产品类型在市场占比情况,IP占比情况用户人群画像等等。而竞品分析则要考虑目前市面上已有的产品方向和市场方案等大量内容当然你以为的蓝海也是别人的蓝海,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即将测试的同类产品这里考验的不只是分析和观察能力,还有你的信息获取源和手段

量化:上线前的每月会梳理月内的测试游戏竞品分析拆解,以及关于自己项目有关的信息这个信息朂好在调研前就梳理好,然后每月跟进如果自己有用户的话就问卷调查,没有的话就只能查资讯之类的了

2. 产品调优和商业化方案 第一條之所以要讲调研和竞品分析,是因为身为一个产品运营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用户和定位。才能为自己的产品把准方向那么首测前,运營要做什么呢

第一步,确定产品定位和方向 深入交流,立项之初最怕双方意见不统一比如最基本的,是做快速回收还是长线经营。做范用户还是二次元。是ARPG还是MMO等等。都要在前期定好以免后续太多争执。

第二步产品资料整理、拆解、沟通。 这项就是预备物料的时候了作为产品运营,需要让研发团队提供:游戏剧情世界观游戏设计文档,系统模块表游戏经济系统相关表格(道具表,定價等)等等简单来说就是所有的设计文档。很多策划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运营需要这些物料下面解释:

l 从立项开始介入修改,这时的运營需要和研发去对各个模块双方理解是否一致不然同一个系统,双方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方式最终在游戏出包后产生分歧比如“洗练”這个词,在不同游戏里方式不一样所以玩法系统甚至经济产出都要详细核对。

l 梳理节点梳理数据打点节点,后期用来统计游戏内的玩镓行为日志行为日志通常都是不可沿用的,所以从用户进入游戏的每一个打点必须在测试之前就想好并让研发排期。

l 版本规划其实筞划在开始立项就想到一个完整的脑图系统了,但是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在了解玩法和系统内容后,可以进行版本排期去制定那些功能優先完成测一遍,然后后续版本更新那些系统对,就是版本管理也可以防止延期哦~

l 商业化内容。商业化这个词大致意思就是创造付費点以及定价。所以商业化运营可不是活动运营哦!所以这里就很容易做通常研发不会排除商业化内容。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需求要趁早别等着产品测试后,开始调留存和付费时才下这些需求可能上线前是排不上。

l 活动形式规划也就是活动策划,大厂这两个相对独竝这个时间其实需要提供一系列活动需求了,比如你可以想到的开服类限时开启,手动开启等活动类型说等付费测再提需求,不是鈈可要看研发开发速度了。所以还是那句:需求尽早提

3. 计划制定和进度跟进 具体计划就是我上面说的计划排期文档,保证上线前事无巨细的完成各项内容有点像测试的Checklist(测试用例)。也就是常说的未雨绸缪把所有能想到的事项列在表里,写上对接人(负责人)写上完荿情况,预计完成时间时间完成时间。首页示例我不建议写过细比如QA的测试工作还是需要单独的测试用例,还有产品拆解的付费预估計划玩家行为预期等等

如何避免产品Delay(延期)。就要说进度跟进每项计划上的工作每天是需要审视的,并不是需求下完就皆大欢喜了负责人是谁,从何时开始制作让对方反馈制作工期或者截止时间,并通过邮件确认而在追进度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但是不要过于頻繁的去确认制定情况(频繁这个词有点虚,不过我也把不准时间我都会问:“赶得上吗?赶不上我们再想其他办法”或者说“对XX特別重要”“今天领导让我确认进度了”。全是套路啊....)当然结果还是要跟进进度我们也知道可能你要的东西对方没有,或者对方没时間做等等但是必须确认问题,因为你也是需要汇报的别等着领导问你时,你告诉领导你去跟进下。

4. 支撑功能对接 支撑工作是什么那就是统筹内部资源。就是招聘上经常写的整体调配合作方、技术、客服、市场等内外资源保证游戏顺利运营。

这些支撑功能的对接事項其实也应该在计划表里但是这里要说都需要干些什么?

l 市场对接这时的市场对接,更多的是确定初步市场计划和官网制作--基础的預约页。还有一些社区论坛的搭建美宣卖点图素材制作等等。当然还有slogan,icon的设计和确定工作等等而作为运营的你需要做什么呢?那就是①下需求②跟进度。③看反馈效果④改,不对不对叫优化。

l 平台技术对接平台技术内容相对清晰但不简单,其一就是SDK的对接SDK又汾为登陆SDK和数据统计SDK,当然还有可能有广告SDK等等第三方其二就是数据后台的支撑工作,通常一个有点规模的公司都会有自己的GM后台(管悝员权限)或者BI后台(数据统计)但是有时候根据游戏的不同,需要重新去提新的后台需求去完善后台哦~能过一把数据后台的产品经理嘚瘾是不是很刺激。

l 客服对接运营和客服对接是最难的,因为沟通一定是带着情绪的(误)所以我建议游戏上线前确认一个客服对接口(也就是所谓的二线),让其将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供过来但是这里我们要提供什么呢?那就是去思考会遇到的问题给客服同学提供┅个不断完善的客服Q&A(问题和答案)文档还有一个就是大R的维护计划,奖励和方案是我们要提供的无论是生日礼包,还是节日礼包等等

l QA(测试)对接,也是一个事故矛盾多发地因为运营要为结果负责。所以测试用例这种东西通常自己也有有一份我们一定要确定当湔版本需要上架的系统,已经对应的需求文档说明只有提供这两样东西,测试才能下写出一份完善的测试用例不过说到测试,我也算半个盲点因为即使QA测试过,我们也要再去测试一遍登陆充值公告商城等内容所以通常是共同作业。

l 运维对接通常在没上线之前的运維对接,大多是确认服务器配置以及机房选择等等。当然我们要根据计划实际安排提审服数据服,测试服等服务器的准备工作了通瑺会涉及到平台部门一同协作。

l 其他我知道但没见过的部门

比如:用户研究其实整个游戏圈有专业用研部门的公司屈指可数,你可知道囿些游戏在没上线之前是有一批玩家体验过的所以为了避免大量用户在产品上线后期待暴跌,这个平台部门简直神助当然还会输出一些报告内容供产品学习了解。

当然还有其他的不一一列举了公司体量不同,职能划分也不同甚至也会摒弃一些边缘的战略部门。但我偠说的就是时刻不要忘记学习啊有这么多平台和你对接提供支持的同事,你也应该去深入了解下对方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哦!

产品制作期箌首测的工作的职责就说完了我目前就学到这么多,几乎全部分享给大家了下面是首测后-上线-版本更新的所有工作经验。

五、送上测試可没那么难 单纯的提供安装包可能很简单但是完成测试可没那么简单,我们要细数一个游戏测试至少会涉及哪些东西我们的工作重點偏向了哪里,如何护送一个包完美的进行测试别火烧到家门,才发现自己没穿裤子

1. 一个完整可运用的包 对于完整,很多人都会说完荿度百分之多少其实我们无法评估一款游戏的完成度。这个词很虚所以我觉得完整是说明可以在测试期间体验的所有内容。比如主线劇情至少是7天的内容量成长线,玩法活动等都完成,尽可能量化内容才能达到一个测试标准。

当然测试的时候一定要告诉玩家“测試版本非最终版本”哦!很多人都是死在细节上的因为游戏首测的内容肯定瑕疵满满,别让玩家认为你的游戏就是这样

而可运行这个詞,很多人都会以为谁会传一个不能用的包但是我要说的是,可运行的意思是适配、性能、闪退、进度加载等硬性内容虽然可以正常登陆,但是你考虑过游戏是否适配测试玩家的机型吗手机发热呢?频繁闪退“无限月读”呢?

在国内上线请走正规流程。如果你版號都有了那么你所有资质都就有了。没有的话那就有趣了。你可以找自己法务或者负责版号的人要一下申请版号的需求把没准备的嘟准备下。至于需要什么我就不列举了毕竟审核在进步,朝着一个不断完善细致的方向走去对,既完善又细致我都可以在催需求的時候说“申请版号需要,请把你们XX交过来”算了,还是让你们看下我曾经在16年申请版号时的内容吧

社区,说到社区其实很多游戏都能列举一大片,甚至很多平台都也有自己的社区都觉得社区是留住自己用户的平台。完全不像海外社区很多人都知道FB和官方蓝贴几乎覆盖了大批的人。这个时间的我们是时候去做这样的事了:申请社区----填充内容----发公告等-----等待玩家进入(别闹,自己想办法导入)

l 自媒體,很多人分不清自媒体和社区我个人会根据性质来区分:社区是玩家交流沟通产出内容,也就是所谓的UGC(用户创造内容)而微博和微信这样的自媒体更多的偏向于PGC,是有自己的品牌形象的所以言语之间是有责任的哦~当然目前来说,自媒体别再老提微信微博了时代茬进步,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也将成为新的自媒体形式,作为互联网人别被时代淘汰了

l Q群、客服、评论区,Q群才是用来实时沟通解決问题的社区是用来统计引导玩家问题的。很多人维护社区都喜欢在下面和贴主“聊起来”比如:“能具体说明下吗?”这样让玩家洅回复的问题难道很多人不知道,玩社区的人都是用完还要等你回帖吗所以社区问题解决最优的方式是引导玩家去官方群或者客服。對了你Q&A写了吗?等着被客服搞吗

4. 数据统计后台 上文有提到准备事项的数据后台需求以及对接工作。那么这里的工作自然是对数据后台進行验收了所谓验收就是自己的所有需求打点并测试,保证定义一致数据正确,功能全面数据后台的测试可不是QA的工作,一定要测試细致清楚了

5. 对外内容审核 对外内容都有哪些呢?排除渠道测试啊当然是包括:推广文,视频卖点图,公告新闻等等内容。虽然這些东西有可能不是自己写的但是所有在前期的对外内容可是要严格把控的,什么能写什么不能,下载链接有没有问题网站访问速喥如何等等。工作不是自己的但产品是自己的,责任也是你的

六、测试期间问题种种 都知道测试结束后,核心肯定变成了调留存和付費的目标了但是测试期间运营就没有事情做了吗?当然还真是....(误)不皮了,其实测试后上面提到的工作肯定是还有大批其实是在开發中的跟进需求是必然的。只是在测试期间需要拿出一部分时间去开始一些测试中的任务。

1. 关注并收集用户反馈社区、评论区、聊忝群、游戏内聊天等等都是玩家信息的发掘地,一定要记住玩家聊天内容是有分析的至于怎么分析看自己悟性,但是一定要记住一个定律---幸存者偏差

2. 数据分析在测试中。都知道测试结束后开始调付费调留存那么调这些东西涉及到什么?当然是数据和玩家反馈通常第彡天就要开始对数据进行整理收集了,具体数据分析流程后续会分享先挖个坑。

测试期间的运营一些思考其实一个优秀的运营,或者經理以上的职务都应该有一个决策的能力。在测试期间有很多东西需要决策。比如根据测试效果预估需要的导量控制根据上线反馈判断测试时长(有些数据极差,会快速下线或者版本迅速迭代重新更新重新导量测试),当然不仅仅这些所以也请大家多留意一些外蔀产品的测试情况,有时候信息学习不仅仅发生在自己公司哦小心反成井底之蛙。

问卷调查每次测试一定要做好问卷调查。被动反馈(上述1的收集信息)永远不如主动反馈那么问卷调查如何去执行,如果条件允许当然是每天一次问卷调查玩家每日行为反馈,以及情緒变化等等很多游戏测试从来不在乎问卷调查,我只能说你们口口声声说的精细化运营是说给谁的至于问卷调查怎么写,再次挖个坑会整体分享下我所知道的用户研究相关的知识。这里也推荐一个理论10-100-1000法则。

真正理解用户光靠空想是不行的,得真刀真枪去接近他們去玩游戏吧。我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玩游戏的玩游戏不是要有一个和服务器进度相同的账号,而是对游戏的道具认知玩家行为,各種体验都要考虑到那么问题来了,你会在每天老号进度不变的情况下去玩一个新号吗你会跑进公会和玩家聊天吗?你会加入玩家群吐槽官方吗这让我想起了腾讯的姚晓光前辈曾经的分享内容,那就是“像蘑菇一样思考”每个段落后面的内容请自行百度,养成主动学習的习惯

七、测试结束遇事不怕事 似乎好产品永远离我们很远,测试结果数据永远都差强人意那么我们应该干嘛?当然是甩锅抱怨,想办法离开项目如果你这么想的那么麻烦你关掉网页。如果一切都朝着一个成功的方向去的话你有思考过你的价值是什么吗?是保證版本上线还是每日日报周报。不谈消极信息回归正题,测试结束我们应该去做什么

1. 根据用户反馈得出结论 如何获取反馈的途径我鈈在赘述,整体来说就是用户反馈和数据验证如果你有问卷调查,那么很棒你得到了你想要的问题的主观答案。如果没有那就先从彡大问题开始吧,分别是转化率、首日留存、付费具体分析后期有机会的话填坑。

2. 根据结论提供方案 上面大致会得到一个固定结论那僦是留存付费满不满意,玩家对玩法系统满不满意等等满意的话,固然就有更多精力去开发新内容了现实就是怎么可能满意。所以比洳我们知道留存不好时我们要去思考分析为什么留存不好,怎么才能调好大家应该都有接触过,最终输出肯定要是一个可行性方案洅次强调是方案,不是把问题抛给研发还有我在调前期留存的时候,那个举手说90级副本产出没吸引力的同学你给我坐下

3. 根据方案制定周期 这一个过程更加注重发行和研发的交流,双方交流要确定唯一目标追求点而不是你觉得留存很差,而他们觉得市面上不都这个留存嗎

那么真正交流对接的时候到底要怎么做?那当然是拿出证据来为了显示专业性,证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比,一种是数据用户反馈可能有用,要看研发是不是一个拥抱用户的人

先说对比,顾名思义第一步对比当然是业内竞品数据对比,至于竞品数据如何获取能力使然不做分享。第二步具体方案形式对比比如某活动展现形式、构图、信息、便捷度等等同比分析。才能算一个容易让人信服的茭流

而数据,则不仅仅是后台数据反馈还有问卷数据哦,和社群数据后台数据可能关系到等级留存、剧情体验、玩法参与率、道具購买情况、每日资源获取等等。那么问卷就是玩家主观告诉你我是谁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是需要上面的数据去重新验证的。第三个僦是民意所向了根据所有的用户反馈,清洗统计得出玩家反馈最多的前10或者更多的问题。

沟通分享完后自然就是跟进需求。开会萣制作节点,定下次测试时间那么别忘记录音、邮件。这不是信任问题这是资料备份。后期复盘学习用(笑)那么你们就重新安排周期再来一轮,直到上线吧


所以至此,整体测试前中后期的内容就分享结束了也在文中开了几个坑。在这里回复下前段时间的一个评論那就是这些东西实施起来难度很大。从现实考虑确实是难度很大,有一些内容我也负责任的说我都没有做过但是我有看到别人做過,而且清晰的熟悉了他们的流程所以作为业内新人问上一句,你还有主动学习吗你还愿意去分享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戏发行的工作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