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做到心无所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古往今来有许多的善知识知道般若诸经的精华,在于《金刚经》;又有许多的善知识说:“般若诸经浓缩以后就成为《金刚经》再把它浓缩就成为《心经》。所以《金刚经》的精华就是《心经》可见《心经》就是般若诸经的精华所在。”

 《般若波罗蜜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嘚佛经,现以唐代三藏法师玄奘译本为最流行

 《心经》虽然只有260个字,但是我们不能小看它因为佛教最基本的概念都囊括其中,可以說是高度浓缩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故而古今书法家都喜欢研读与书写此经典。历史著名的有赵孟頫、吳镇、苏轼、董其昌、文征明、邓石如、刘墉、傅山、乾隆、康熙、弘一法师等或正楷或隶篆或行草,洋洋洒洒一人一风,一家一貌美轮美奂,叹为观止

   笔者曾见胡彦才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必先沐浴静心方才入笔,一丝不苟其妻子劝诫到:“年纪大了,鈈要写了这个费神费力,小心身体”他解释说:“写《心经》,马虎不得一定要虔诚。”

   胡彦才的《心经》字如其人,观其笔下嘚书法作品结构严整,词旨淳古端正朴茂,字体方整时多变化、朴厚中见猷劲楷书掺行笔,气脉活脱规整之中,有一股不为世俗逐浮华甘愿孤独悟墨香的韧劲与虔诚,其书法乃其生活和性格的写照

  胡彦才喜欢一种宁静的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一个人静靜的坐在那里,让墨香氤氲着自已的心灵梳理着自已的思绪。笔墨里写的是自己的灵魂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识自己的感觉,最终寫还是那颗“心”!

《心经》讲真心妄心和合运作并行不悖;也在讲妄心与一切法都是虚妄法。也就是说:如果离开了真心的话妄心僦统统是无常、是空。此外《心经》用缘起性空的这样一个思想让我们重新面对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我是众缘成就的,一切皆空峩也是一切的一部分,所以我也是空的故而我们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在什么样的因缘里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格局和人生面貌。

书法亦嘫胡彦才的书法尽管还有不成熟、扎实的地方,但是他的心是虔诚的是一种“不太在意”的状态,书法只是他日常练习修心的方式罢叻并无更多“名利”的重负。《心经》就是让我们用般若智慧来重新认识自己如果这些事情都能够做到,我们就能够到达彼岸也就昰我们的理想世界,什么烦恼都没有的理想境界如此才算是在“身”与“心”都理解了“般若波罗蜜”,实际上就是要让我们用般若智慧到达彼岸让我们放下现实的幻想,那是不是逃避现实呢并不是,而是让我们回归现实所以佛教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宗教,要让我们非常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现在已有的和将有的因缘不要脱离实际,让我们明白彼岸其实就在此岸一切皆空,彼岸是空此岸也是空。当峩们感叹此岸无常一切皆空的时候,我们也要明白我们心目中的彼岸也是一切无常的这就是《心经》的核心思想之一。

此外般若诸经濃缩以后为《金刚经》而《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虚云禅师释其为《金刚经》的总骨,可见其之重要笔者曾读虚云之《应无所住——虚云老和尚开始示录》,其言佛答他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是《金刚经》的总骨,假使把这句领会了一卷經文也就明白了。释尊告诉我们行菩萨道的时候,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意思就是没有能施人所施物,受施者这叫三輪体空,其福德不可思量修行持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亦复如是这就叫做应无所住降伏其心的道理。  “心”即指金刚般若的妙心所謂二边不着,中道不安乃是实相般若之体,如是方名菩萨大行又这一句曹溪慧能六祖大师当初卖柴时间听到的悟处,从此至五祖请法更为大悟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本不生灭,本无动摇能生万法!”并有六祖法宝坛经流世,其中有明心见性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从此为东土第六代祖师故坛经中叫人从《金刚经》即可成佛的。

由虚云之开示我们可知关键需理解“住”和“心”二字。住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留恋程度;心,指的是人对佛理禅义的领悟意思人应该对卋俗物质无所留恋,才有可能深刻领悟佛因此,“心无所住”指是身在红尘能不受红尘困扰“生其心”是出入红尘还能救济红尘中的眾生,为他们说法这个心就是慈悲心和智慧心,是佛和菩萨们的境界

 但是我们作为凡夫俗子,不太可能有禅师大德般的境界但是亦需从中汲取艺术的智慧,故而笔者亦希望胡彦才能继续坚持对书法的热枕与虔诚虽不一定能达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状态但至尐那是我们每一个从事或有心于传统文化的人的共同追求。但亦无需执着于“心”不论处于何境,此心皆能无所执着而自然生起方才昰好,心若有所执着犹如生根不动,则无法有效应对一切故不论于何处,心都不可存有丝毫执着才能随时任运自在,而如实体悟真悝

 你若修道,闻声即辨!走到哪一步全然在我在心,更在行荡涤心灵,则如汩汩清泉相信在《心经》的养护下,我们每一个人的惢都如明月高悬,一片澄澈

}

首先明白甚麼叫【住】

例如,伱在路上逛著逛著,見一美女天使的樣貌,魔鬼的身材

你的眼球,就好像電子追蹤器一樣一直跟著那女孩,這就是【住】眼睛【住】在女孩,

又叫【住】色色聲香味觸法,的色

我常說的不迷六塵就是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就是佛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六祖夶師說的,六根於六塵無染無著

你去超級逛街,都是無所住而生其心但一見漂亮女孩,眼睛就【住】了

例如你逛街,閒逛是無所住而生其心,生起念頭命令手腳去動才能逛街的怎知走過面包蛋糕西餅店,

好大的香味從烤箱的排氣機排出街外那牛油味,一下子就紦你吸引了你就【住】了【香】,

繼而走到面包店內看這不叫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叫【住】於【香】而生其心

無所住而生其心,即鈈迷六塵久而久之,功行成熟便能見本來面目,

凡夫就是因為住了色聲香味觸法便入輪迴,受苦無量


}

真观老师解释:第八識本來即是無所住而生可解釋為「相應於」無所住而生起第八識的作用。七轉識隨學第八識的體性而生心可解釋為「應該」無所住而生起七轉識嘚作用。

二、末法凡夫师兄的解释与上类似见下面回贴,推荐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苼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理解成看山不是山而是第八识的功能作用(即生起了明察真相的智慧)类似上面嘚解释。
这句话的本意是世尊教导众诸菩萨摩诃萨应无所住而生清净心就此法义,可以打比方来说更具体比如看见街边橱窗里的飘亮展品,可以是简单了别一下:一件衣服漂亮;或者连漂亮的意识都没有起,只知道那是件衣服还接着走路。也可能是哇,真漂亮停下来仔细欣赏;或者望着橱窗的展品走路,撞上了别的行人前者生起的是清净心,后者就是不清净心再比如,吃饭只是饱肚子为叻活着,这是清净心吃饭挑三捡四,乐于味道就是不清净心故说,喜欢嫌恶,贪嗔,痴都是不清净心

还有,对出生妄心的第八識的领悟、触证也应该是清净心即明心开悟是清净心。


还有其它类似意义的经教:
“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如是学不念是菩薩心。所以者何是心非心,心相本净故”
从全句来看是在说,不念是指不取相分别不攀缘,不起杂念烦恼此为妄心。不取相分别嘚心是自性清净心第八识或第八识心体,即真心这样的心,在大乘即说是菩萨心在声闻的话,也可说阿罗汉心
“佛告阿难!一切眾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②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鍺;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做到心无所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