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很多国外大神用纸做武器不把武器升到140级

&figure&&img src=&/v2-ac72bd618d35feccdef55f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ac72bd618d35feccdef55f_r.jpg&&&/figure&&p&昨天,大家可能都看过一个新闻:超模米兰达-可儿发言人称,可儿上周五将存放在洛杉矶保险箱内的价值800万美元的获赠珠宝移交给了美国司法部。这笔珠宝,涉及一个&b&35亿美元的贪腐洗钱案&/b&,这个珠宝是由&strong&马来西亚金融家刘特佐(Jho Low),用马来西亚国家基金 1MBD的钱为她购买的&/strong&&strong&。&/strong&&/p&&figure&&img src=&/v2-b7ca4eb6bc335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b7ca4eb6bc335c_r.jpg&&&/figure&&blockquote&左图为男主角-刘特佐,35岁,马来西亚显赫家族第三代子孙,与马来西亚首相一家有非常亲密的关系。&br&据悉,&strong&刘特佐&/strong&曾与可儿约会一年,送给可儿的首饰中,包括一枚2014年情人节刘为可儿定制的11.72克拉的心形钻石,上面刻有她的名字。&/blockquote&&p&实际上,美国司法部去年就已经开始调查这起案件,而且不止米兰达可儿,我们喜爱的演员“小李子”莱昂纳多也涉案了。&/p&&figure&&img src=&/v2-827b170e87df1e1199ae5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827b170e87df1e1199ae5_r.jpg&&&/figure&&p&两人不仅有生意往来,私下交集也很多:&/p&&ul&&li&小李子主演的《华尔街之狼》,就是由刘特佐、马来西亚首相之子等3人共同成立的红岩影业出资拍摄的,而&b&红岩影业投资这部电影的1.55亿美元,就来自马来西亚国家基金1MDB&/b&&/li&&br&&li&2012年,刘特佐在拉斯维加斯开30岁生日派对,小李子登台为刘特佐演奏嘻哈乐。之后两人及《华尔街之狼》的另一位投资人乔伊彻夜豪赌,据传输掉几百万美元,赌资全部来自刘特佐的账户,而&b&刘特佐账户里的钱全部源自1MDB公司&/b&。&/li&&li&美国州法院指控小李子名下慈善基金会&b&总共从1MDB挪用了30多亿美元。&/b&&/li&&/ul&&figure&&img src=&/v2-ba38dafa922db86f1f2da5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v2-ba38dafa922db86f1f2da5_r.jpg&&&/figure&&blockquote&小李子和刘特佐在电影首映礼上。据悉,小李子庆祝自己39岁生日时,刘特佐豪掷60万美元买下马龙·白兰度1955年获得的小金人,送给小李子做生日礼物。他比奥斯卡委员会更早成全了小李子的金人梦~&br&&/blockquote&&p& 除了可儿和小李子,刘特佐在娱乐圈的人脉那是相当广,比如有帕里斯·希尔顿、林赛·罗韩(Lindsay Lohan)这样的绯闻女友,网上更是流出过其向萧亚轩浪漫求婚的视频。&/p&&br&&p&&figure&&img src=&/v2-e3d156cac666bb27691dd01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e3d156cac666bb27691dd01_r.jpg&&&/figure&不过,牛姐关心这件事并不是因为这些明星们。首先,给大家梳理一下这个案件的人物关系:&/p&&figure&&img src=&/v2-ff3b4bfa04ebfdd42c37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ff3b4bfa04ebfdd42c377_r.jpg&&&/figure&&p&1MBD是马来西亚首相纳吉布在2009年设立,是为了国家发展而建立的主权基金。但实际上,&strong&1MBD里的钱可能最终都流向了刘特佐以及首相一家的口袋里。&/strong&&/p&&p&美国司法部发现, 1MBD失踪的这笔钱从很多渠道流进了纳吉布家人和亲信的账户里,并流向一系列奢侈花销,包括购买曼哈顿以及洛杉矶的几座豪华公寓、莫奈的画作、一架商务喷气式飞机还有投资好莱坞的电影。&strong&而其中一个关键人物,就是本文主角刘特佐,首相继子阿齐兹的死党兼生意伙伴,其在1MBD中担任顾问&/strong&。&/p&&p&阿齐兹、刘特佐,加上另一个合伙人共同创建了红岩影业(Red Granite)。1MDB正是通过红岩影业为《华尔街之狼》投资1.55亿美元。&/p&&figure&&img src=&/v2-0e85d2db04ff8c50613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0e85d2db04ff8c506137_r.jpg&&&/figure&&blockquote&&p&《华尔街日报》披露1MDB通过红岩影业为《华尔街之狼》投资&/p&&/blockquote&&p&该案是一个典型的权贵阶层利用职权贪污、洗钱、挪用公款的案件。 而引起牛姐注意的,是这几点:&/p&&br&&ol&&li&&b&明明是马来西亚的主权基金被挪用,为什么是美国司法部来调查?&/b&&/li&&li&&b&这个案件起因是瑞士一私人银行经理报复性地泄露前雇主的资料,才被牵扯出来。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个爆料,可能主权基金几十亿美元不翼而飞,都没有人知道,是马来西亚相关机构太傻了,还是涉案人员手法太高超?&/b&&/li&&li&&b&刘特佐投资电影、艺术品,与明星交好,仅仅是为了追女明星,或者混圈子吗?&/b&&/li&&/ol&其实这个案件除了涉嫌挪用公款等,还涉及非常高明和复杂的“洗钱”,这也是美国司法部介入调查的原因-该案涉嫌在美国洗钱35亿美元。&br&&br&其中手法之多,牛姐还是比较震惊的。比如艺术品、珠宝、娱乐圈、影视剧投资都有涉及,更有高盛等金融机构身影出现。今天,牛姐就给大家深扒一下洗钱在这个案件里的使用。&br&&br&&h2&&strong&什么是洗钱?
&/strong&&/h2&&p&严格意义的洗钱,是指,&strong&把从非法渠道来的钱,通过一系列手段,做得“看起来”像合法收入&/strong&。打个比方,你有一笔非法所得1000万的现金(这个时候因为还没洗,如果直接放在你名下账户,肯定容易被调查,所以先假设是现金),你不希望别人查出来。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洗钱。&b&要把这1000万洗成是你正当得来的:比如投资收入啊,赌钱赢来的啊,经营业务收入啊等等&/b&。这中间需要一系列操作给你提供证据,整个过程就是洗钱。&/p&&p&广义上的洗钱,还包括比如白钱洗黑,用于其他目的;或者比如把国有资产“洗”到个人账户,等等。&/p&&p&&strong&洗钱的本质,就是掩盖资金的真实来源。&/strong&&/p&&p&比如本案的主角,他名下的钱以及送给可儿、小李子等小伙伴的资产,显然是通过一系列手段从1MDB转移到自己手上的,但从账面上又看不出来。而这部大戏里,基本上所有洗钱元素都占了。&/p&&br&&br&&h2&&strong&关键词:影视剧 &/strong&&/h2&&p&比如,本案中1MDB以投资的名义,投入1.55亿美元用于《华尔街之狼》的拍摄等,但是,&strong&如果实际上并没有花掉1.55亿美元,比如只花了5500万,那么剩下1亿美元去哪了?很显然,就是以各种名义进入了操作人的手里&/strong&。&/p&&p&而之所以这样操作,但又不容易被看出来,主要是因为&strong&影视剧拍摄的成本比较难以估计&/strong&:&/p&&ul&&li&&p&很多费用,基本没有一个标准,比如演员和导演的片酬、广告费用、剧本费用,可以有非常多的水分。不像很多东西,比如电脑,基本上市场一个价,没什么空间造假,比如你的报表里说1台mac air成本5万,估计会计一眼就看出来了。你要说某演员,出场费10万,100万,500万,都能说得合理。&/p&&/li&&li&&p&涉及大量的现金交易。比如群众演员费用,场记,道具等等,经常都是现金交易,这些都会导致实际的成本非常难以估计。 &/p&&/li&&/ul&&p&综上,就给虚报成本留下很大的空间。与影视剧相同的,还有演唱会、球赛等,当然每个操作手法都不尽相同。&/p&&p&&strong&另一个投资娱乐行业的好处,就是混这个圈子有面子,也有一些其他资源&/strong&。钱洗了,还发展人脉了,还玩得很高兴,何乐而不为?&/p&&figure&&img src=&/v2-6ad5cc19ca9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6ad5cc19ca9_r.jpg&&&/figure&&p&比如我们的主角,娱乐圈混的风生水起,连女朋友都不愁了。&/p&&br&&br&&h2&&strong&关键词:珠宝、艺术品 &/strong& &/h2&&p&艺术品也常出现在洗钱案件中。比如本案中,涉及各式珠宝,以及多幅价值千万美元以上的世界名画。&/p&&br&&p&&strong&首先,艺术品有一个特点,就是价值也是不标准化的。&/strong&&/p&&p&打个比方,听说过很多便宜地淘来艺术品,而后卖了个大价格的故事吧?这就是个很好的“创收”的故事。比如,你可以用黑钱从黑市花100万买个古董(全部现金交易),但是你让古董店的人给你开个10万的发票,然后再100万卖出去。这样,换来了你“投入10万,收入100万”的交易凭证。只要你藏得好,哪怕别人怎么查都不怕。&/p&&p&&strong&艺术品第二大特色:比现金更便于携带和隐藏。&/strong&&/p&&p&还记得《人民的名义》里的现金墙吗?&/p&&figure&&img src=&/v2-0fcb72f63a239fe490b47a08b1b1867f_b.jpg& data-rawwidth=&533&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3& data-original=&/v2-0fcb72f63a239fe490b47a08b1b1867f_r.jpg&&&/figure&&p&这种贪污了2亿人民币现金,还买了个别墅用来装现金,明显就是搞不清楚正确打开方式的。这些现金加上放现金的别墅起,都不如下面这幅画贵,但是这幅画要隐藏和转移,都简单多了:&/p&&figure&&img src=&/v2-83a0ea702fee11cfff53_b.jpg& data-rawwidth=&953& data-rawheight=&6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3& data-original=&/v2-83a0ea702fee11cfff53_r.jpg&&&/figure&&blockquote&这幅是刘特佐拥有的莫奈名画,上次拍卖价格超过&strong&3500万美元&/strong&。而主角拥有的比这幅更名贵的画,至少不下五幅。这些画作刘都是通过代理人购买,再赠送给刘,典型的洗钱。&/blockquote&&p&同理,珠宝钻石。比如主角送给米兰达可儿的,就价值800多万美元。当然,这种单价高,还比较特殊的珠宝以及艺术品,可能需要拍卖变现。&strong&如果需要变现更简单还不引起注意的,可以选择更标准化的钻石&/strong&。因为钻石是全球市场,越是标准化就越像其他“商品”一样,可以直接变现。比如碟中谍4的女杀手,只收钻石。&/p&&br&&br&&h2&&strong&关键词:复杂金融操作&/strong&&/h2&&p&&strong&要隐秘资产,全球各地多个金融账户以及复杂的法律结构,也是标配。&/strong&&/p&&p&按照美国司法部的指控里,“10亿美金的失窃资金被用于设立“假冒1MBD和PetroSaudi的合资公司”,14亿美金在高盛债券承销团队帮助下融资了私募债券,募集资金直接进入了某瑞士的境外公司名下,还有13亿美金也是在高盛的帮助下得到的融资,进入了新加坡的账户名下”。美国司法部也在调查高盛在承销1MBD的65亿美元债券过程中是否触犯了美国银行法,据说,&b&高盛在中间赚取了5.93亿美金的巨额承销费&/b&。&/p&&p&&b&这里还涉及全球各国不同账户,以及离岸公司一系列复杂操作&/b&。苏格兰皇家银行和罗斯柴尔德银行也被认为是交易的洗钱通道,瑞士司法部长亲自调查该案件。此外,还有阿联酋、新加坡的金融机构也被卷入,更是不缺塞舌尔、英属维珍群岛等离岸壳公司的财务清洗和金融操作。&/p&&br&&p&而这个案件最终暴露,更是”躺枪“。因为涉案公司Petro Saudi的股东,跟自己的前雇员-瑞士一私人银行经理有些私人恩怨,后者曝光了22.7万份其从Petro Saudi公司获得的邮件,才导致该案的一些犯罪证据的曝光。若非如此,警察要绕多少个弯,要懂多少金融知识,才能获得证据啊。&/p&&p&能让人直接看破,并且找到证据的洗钱,就不是成功的洗钱了。&br&&/p&&br&&h2&&b&反洗钱监管越来越严了&/b&&/h2&&p&&b&随着各国监管机构对反洗钱越来越重视,再加上现金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b&&b&,要想洗钱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是很困难的,而且越大额的钱越难。&/b&可能有人要问了,比特币呢?不是号称调查不出去向的吗?要知道,比特币全球市值也才不到400亿美元,要用比特币洗个几亿美元,不被发现才怪。小额的钱“洗”起来还稍微容易点,但是几十亿美元这种级别的,操作难度极大。所以1MBD的事直到去年才曝光,不得不说里面的手法真是太“高明”了。&/p&&br&&p&刚好在2天后,也就是7月1号,央行公布的“大额交易”新规就要开始执行了。之前就有人问牛姐,为什么要有大额交易的规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p&&p&其实,监管大额交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反洗钱。打个比方,&b&以前是存取20万人民币以上现金会被认为是“大额交易”,以后是5万人民币现金,就会被认为是大额交易(&/b&对现金交易的限额尤其低,就是因为洗钱手法经常要涉及现金来躲避追查)&b&。&/b&被认为是大额交易后会引起相关金融机构注意,可能还会需要申报或者备案,这样必然会加大洗钱的难度和成本。至于处境转账这部分,除了有防洗钱,也有控制资本流出的原因,感兴趣的可以看牛姐以前的文章。&/p&&br&&p&最后附7月1号后,大额交易新标准:&/p&&blockquote&&p&现金交易:个人和机构都是5万人民币(1万美元等值)。&/p&&p&机构银行转账:200万人民币(20万美元)。&/p&&p&个人银行转账:境内50万人民币(10万美元),境外20万(1万美元)。&/p&&/blockquote&&br&&br&&p&本文已授权微信公众号牛交所(niujiaosuo) 独家转载。未经本人同意,禁止其他任何个人、机构或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p&
昨天,大家可能都看过一个新闻:超模米兰达-可儿发言人称,可儿上周五将存放在洛杉矶保险箱内的价值800万美元的获赠珠宝移交给了美国司法部。这笔珠宝,涉及一个35亿美元的贪腐洗钱案,这个珠宝是由马来西亚金融家刘特佐(Jho Low),用马来西亚国家基金 1M…
&figure&&img src=&/v2-0d9cdbb90e3a92b5edf00406_b.jpg& data-rawwidth=&502&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2& data-original=&/v2-0d9cdbb90e3a92b5edf00406_r.jpg&&&/figure&&p&今天,乐视和贾跃亭又刷屏了:&strong&招行紧急申请,导致&/strong&&strong&贾跃亭夫妇及乐视系公司的12.37亿资产被司法冻结&/strong&。&/p&&p&可能是因为贾跃亭“画大饼”式忽悠,以及乐视一系列负面新闻,此新闻一出,四方纷纷看热闹,俨然一副“乐视有难,八方点赞”的画面。&/p&&figure&&img src=&/v2-84ae339df38cc9a01ce6dca928a975ef_b.jpg& data-rawwidth=&502&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2& data-original=&/v2-84ae339df38cc9a01ce6dca928a975ef_r.jpg&&&/figure&&blockquote&&p&6月28号,贾跃亭才刚刚在股东大会表示“资金问题非常严重”。相比几年前的风光,乐视如今真是“墙倒众人推”。&/p&&/blockquote&&p&据悉,乐视及贾跃亭个人被冻结资产的真实原因是&strong&乐视“内保外贷”逾期,但由于资本管制,境外部分利息没有及时归还,导致在境内做抵押的资产被招行冻结&/strong&。&/p&&p&乐视每天都有新闻,牛姐也见怪不怪。但是这个事情里,&b&牛姐其实比较关注的,是招行为什么突然对乐视“出手”&/b&。按照最新的消息来看,如果仅仅是因为海外主题两个月利息没还,就这样强硬地动手,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p&&p&更何况,乐视最近新闻不断,招行这个时候带了个头,肯定是会引起连锁反应的,可谓是给乐视火上浇油。从结果来看也是如此,全网是一边倒的“乐视马上药丸”的声音。&/p&&p&今天,牛姐就给大家梳理下:&/p&&ul&&li&&p&内保外贷到底是什么?招行是以什么名义来冻结贾跃亭及乐视资产的?&br&&/p&&/li&&li&&p&乐视真的只是因为“资本管制”导致海外利息还不了?&/p&&/li&&li&&p&招行此举到底是什么动机?&/p&&/li&&/ul&&br&&br&&h2&&b&海外投资与内保外贷&/b&&/h2&&p&2年前,乐视为了收购&b&酷派手机股份&/b&,和招行合作“内保外贷”。&/p&&p&当一个企业要做海外投资,首先必须换汇出境。但是由于资本管制,换汇出境行不通,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内保外贷就是一种办法。&br&&/p&&blockquote&&p&内保外贷的意思,就是&strong&国内的银行提供担保,让公司的关联海外公司在海外获得贷款&/strong&。&/p&&p&比如乐视和招行在2015年的内保外贷,操作手法就是,乐视让&b&国内招行&/b&给&strong&乐视的香港关联公司&/strong&(Leview Mobile HK Limited,中文名为乐风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提供担保,这个香港公司拿着这个担保函,去向&strong&招行香港&/strong&分行请求贷款。这样一来,顺利拿到港币了。&/p&&p&但是,&strong&如果海外公司不能如期还利息或者本金&/strong&,怎么办呢?由于国内银行是担保方,所以国内银行就可以冻结国内相关公司的资产,来保证自己利益不受损。这就是招行申请冻结乐视和贾跃亭资产的直接原因。&/p&&/blockquote&&p&这里,大家可能有疑问了,酷派不是个中国的公司吗?为什么要用境外资金收购呢?这里稍微解释下,酷派是个中国公司,总部在深圳,但&strong&酷派是在香港上市。&/strong&当时乐视要收购酷派香港上市公司的股份,因此需要换汇出境才能投资。2015年,乐视通过招行内保外贷了&strong&27.4亿港币,用于收购酷派18%股权&/strong&。&/p&&figure&&img src=&/v2-88f6aece12de17ec566c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88f6aece12de17ec566c_r.jpg&&&/figure&&p&而招行这次申请冻结资产,起因就是&b&乐视用于收购酷派的香港贷款主体,没有及时还利息&/b&,导致了招行申请冻结资产。&/p&&p&招行这么做,从业务操作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关键是,有必要吗?据说,&strong&只是欠了2个月利息没有还&/strong&,而且还有另一种说法,说乐视境内实体是因为外汇管制原因,才无法换汇出境偿还利息。换句话说,钱是够的,只是换不出去,所以才没有按时还息。这么一看,招行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p&&p&但是深扒下去,牛姐发现,没那么简单。&/p&&br&&br&&h2&&b&乐视以及酷派是个什么情况?&/b&&/h2&&p&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跟这笔内保外贷直接相关的,被投资的酷派是什么情况:&/p&&figure&&img src=&/v2-ab854d34af4afd0a0c58388_b.jpg& data-rawwidth=&633& data-rawheight=&14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3& data-original=&/v2-ab854d34af4afd0a0c58388_r.jpg&&&/figure&&p&总结一下,酷派:&/p&&ul&&li&&p&股价一年跌掉一半,已经沦为“仙股”了(香港股市的仙股,一大半都是有问题的)&/p&&/li&&li&&p&总市值不到&b&36.2亿&/b&港币。而当年乐视买的时候,酷派市值&b&152亿港币&/b&,缩水多少,一目了然&/p&&/li&&li&3月31号开始停牌,6月30日再次推迟发布16年年报,再看看最近的新闻,都是什么巨亏、裁员、高层贪污,反正没有什么好消息&br&&/li&&li&昨天下午,&b&恒生指数突然宣布,从7月11日起把酷派手机剔除出恒生指数。这和乐视被冻结资产的新闻,发生在同一天,难道是巧合&/b&?&/li&&/ul&&br&&figure&&img src=&/v2-0ad420b57c53befe759f_b.png& data-rawwidth=&308& data-rawheight=&1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8&&&/figure&&blockquote&&p&恒生指数公告中,把“酷派”剔除出一系列恒生指数。入选恒生指数,代表了该股票的质量,而被剔除出恒生指数,则是相反的信号。&/p&&/blockquote&&p&而众所周知,现在的乐视也是“自身难保”,市值暴跌、停牌、欠款、裁员等新闻就没间断过。&/p&&figure&&img src=&/v2-3d00aee1abdb5f62bd03b997cb65fb42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3d00aee1abdb5f62bd03b997cb65fb42_r.jpg&&&/figure&&blockquote&&p&乐视上市公司部分,本身就是整个集团几乎最好的资产,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更别说非上市部分了&/p&&/blockquote&&p&所以,&strong&乐视这笔海外投资,就是个烂摊子,而整个乐视集团,也好不到哪去&/strong&。&/p&&p&而招行这个时候突然发难,可能还不止是这个原因。&/p&&br&&br&&h2&&b&风险可能不仅于此&/b&&/h2&&p&首先,招行给乐视的授信和贷款,可不止12亿。在上面那笔27.4亿港币的内保外贷后,乐视还和招行还在15年11月签过一个战略合作协议,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将向乐视控股及旗下公司提供“&strong&100亿元战略性全球综合授信额度”&/strong&,满足乐视国内外业务的资金需求。&/p&&p&如果涉及资金是100亿,那加强风控,就无可厚非了。当然,实际授信余额牛姐也不知道具体是多少,不过很可能是不止12亿的。&/p&&p&就算招行对乐视的风险敞口没有那么大,但是在这个时间点,招行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strong&如果两年前,也许招行还可以表示出一点耐心,而现在,不行。&/strong&&/p&&br&&br&&h2&&b&谁的压力不大呢?&/b&&/h2&&p&还记得上个月万达、复星“股债双杀”的事吗?&/p&&p&当时牛姐也分析了一下,这件事跟这些公司做海外投资是有关系的:&br&&/p&&figure&&img src=&/v2-09abc46c8ef4dca77e42_b.jpg& data-rawwidth=&484& data-rawheight=&2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4& data-original=&/v2-09abc46c8ef4dca77e42_r.jpg&&&/figure&&p&(原文链接在文末)&/p&&p&但是跟乐视这个事情相比,都不算事。&strong&万达复星等,都只是因为有潜在风险而被排查&/strong&,但是这些公司的基本面最近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些公司的海外投资最近也没被爆出什么负面事件。&/p&&p&&strong&而乐视的情况就不一样了。&/strong&国内公司一团糟,投资的公司也一团糟,资金问题谁也不知道有多严重,显然不是简单的因为“外汇管制”而还不了利息的问题。&/p&&p&更加要命的是,&strong&对于一个处于风口浪尖的公司,随便一个小事都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strong&。哪怕乐视的实际资金问题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严重,但是挤兑压力下,没问题都可以变成有问题。&/p&&p&所以,招行在这个时间点“翻脸不认人”,可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不巧赶上了一个去杠杆的大背景。&b&银行最近的日子都不好过,每个银行都在重新评估并试图降低自己的风险&/b&,这与万达事件里某些银行紧急抛售债券的心态是一样的。&/p&&p&&strong&如果像万达这样的公司,都会被银行“紧急抛售”,以乐视现在的情况,遭遇银行的冻结资产申请,又有什么稀奇的呢?&/strong&&/p&&p&要说乐视压力大,招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其实,最不希望乐视出事的,可能就是招行,以及和招行一样,给乐视提供资金来源的各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了。&/p&&p&毕竟,真出事了,谁也不好过。&/p&&p&相关文章:&a href=&/p/& class=&internal&&万达复星有难,恒大心机求赞 - 知乎专栏&/a&&/p&&br&&br&&br&&p&本文已授权微信公众号牛交所(niujiaosuo) 独家转载。未经本人同意,禁止其他任何个人、机构或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p&
今天,乐视和贾跃亭又刷屏了:招行紧急申请,导致贾跃亭夫妇及乐视系公司的12.37亿资产被司法冻结。可能是因为贾跃亭“画大饼”式忽悠,以及乐视一系列负面新闻,此新闻一出,四方纷纷看热闹,俨然一副“乐视有难,八方点赞”的画面。6月28号,贾跃亭才刚刚…
&figure&&img src=&/v2-7daebbae39ea025_b.png& data-rawwidth=&643& data-rawheight=&1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3& data-original=&/v2-7daebbae39ea025_r.png&&&/figure&能成为13亿人国家的领导人,必定有过人之处,说奴性思维的诸位,我想反问一句,难道你们比莫迪更懂得印度?&br&&br&莫迪在干什么?&b&他想大力发展印度国内的制造业,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儿。&/b&&br&&br&这么说的话,很多人都不会相信,不过诸位先不要给我这个结论定性,如果要拿种种事实打我脸的话,先听我把话讲完,如何?&br&&br&再说一点,我对我这个结论也是持怀疑态度的,我是从第一感觉上不接受这个结论的。不过随着我找到的细节越来越多,并且逐步把这些信息串联起来,我觉得我的这个结论还是有点道理的,既——&b&认为莫迪同志的废钞行动,不过是努力推动本国的制造业的一步棋而已&/b&。&br&&br&&br&我可以给大家罗列下莫迪上台后都做了哪些重要的事儿,罗列完之后,大家可以自己用心去感受。&br&&br&&br&一、莫迪在竞选的时候,就高调指出要发展印度的制造业。&br&莫迪所属的印度人民党,他的民众基础是印度教徒中的较高种姓,在这个党的众多支持者当中,手工业者和工业资产阶级犹如人民党的死忠一般,所以,为了兑现他这个政治诺言,他也不得不去这么做。&br&莫迪在当选前是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长,这个邦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吸引国外投资方面特别有效率,其竞选宣言之一就是注重制造业的发展。比如,莫迪在竞选的时候,将纺织业、制鞋业、电子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定位为战略产业,目标很简单,创造就业。&br&印度这几年的制造业并没有下滑,而是在服务业大发展的映衬下,相对来说有些滞后。&br&很多人会怀疑,政客嘛,竞选前后的主张大不相同的太多了,甚至咬文爵字洗白的都有。大家先别做评论,接着听我说。&br&&br&二、莫迪在上台之后,也是努力致力于制造业的发展&br&比如莫迪在2014年5月底继任印度总理的半年中,做了以下几个项目,已经初现端倪。&br&6月,印度政府批准19项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迪士尼在印度的合作项目;&br&6月10日,印度政府宣布,外商投资保险业和国防工业的参股比例上限由26%调升到49%。允许多家印度企业累计持股51%;&br&7月,公布财政预算案,莫迪政府准备通过私有化,筹集资金7000亿卢比(约合117亿美元),以改善财政状况,推动&b&&u&系统性改革&/u&&/b&;&br&8月22日,外国直接投资在铁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上限提高至100%;&br&9月,印度政府决定将100亿卢比以下项目的审批权由内阁经济事务委员会下放到中央各部委;&br&10月初,印度政府为19个拖延数年的国防项目发放工业许可。&br&可以看得出来,莫迪这位同志实在吸引投资啊,而他吸引国内外的资本的两个手段,一个是简化审批程序,吸引国外直接投资设厂,一个是变卖国有资产,吸引国内外资本购买国企股份。这两点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应该并不陌生的,毕竟我们当年也是这么走过来的。&br&&br&&br&三、莫迪上台后,尝试修改包括《劳资纠纷法》在内的一系列劳动法案。&br&说起来可能大家都不怎么信,印度在建国以后,一直想在发展和公平之间做到平衡,而不是我们这种发展之中,兼顾公平。&br&比如,印度的劳动法系列有如此规定:&br&&b&任何7 个人都能够注册成立工会组织,而该组织中的成员或领导无需是企业员工;&br&雇佣10人以上的企业将受到《工厂法》制约;&br&雇佣20人以上时,在雇佣合同工之前须征得政府的同意,并为其准备储备基金;&br&雇佣人数超过50 人,企业便必须向其雇员提供健康保险;&br&雇佣人数超过100人,企业在未经政府同意的情况下不得解雇员工。&/b&而政府批准的可能性几乎为0,这就是印度有名的100人劳动法,对劳工的保护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也被世界银行称为是世界上管制最严厉的劳动力市场之一。&br&&br&他这种劳动法,直接催生了一种平型经济,就是黑色经济。&br&如果企业要扩大生产,那么雇佣更多的劳动力是必须的,不过雇佣部分工人的话,企业要背的包袱在上面写着,非常的沉重,让企业很难扩大再生产,不得已的出路就是走地下经济。这些企业会怎么做呢?一部分企业通过打游击的方式,将整个企业化整为零,要么分的七七八八,要么是藏至深山老林中进行生产,或者是通过贿赂、回扣的形式买通政府官员,把“多余”的劳动者从账面上抹去。&br&印度制造业企业中,有84%企业的雇佣人数少于50人(2009年统计),这些劳动法可谓是功不可没。莫迪的做法就是要推动这项制度的改革,毕竟员工太舒服了,老板就很难受。&br&&br&而劳工政策的改革历来都是印度最具政治风险和争议性的改革之一,莫迪也只是将改革的侧重点放到是修订三部与劳动雇佣制度相关的法案——1947《工厂法》、1961《学徒条例》、1988《劳动法》,结果迎来的是2015年超过1.5亿人参与的“9·2大罢工”。因此,莫迪的修改政策只是在人民党执政的拉贾斯坦邦通过——企业需征得政府同意才能解雇工人的规模从100 人扩大到300 人。&br&&br&如果对照中国的劳动法,公司超过100人的时候不能随便解雇?那我们的东莞岂不是药丸啊?&br&&br&&br&四、莫迪上台后,尝试修改土地征收法案,新的法案更有利于土地的征收。&br&2013年的时候,印度通过了《土地征收法案》的修正案,规范土地征收及为征地对象提供补偿、修复和安置的原则和程序。当政府基于公共目的对土地进行直接控制时,无需土地所有者的同意。但在政府基于公共利益为私人企业征收土地时,应在事先通过知情程序,征得不少于80%的受项目影响的家庭同意;在公私合作项目的土地征用中,至少要获得70%的受影响家庭的同意。总的意思是说,如果对公共项目征地,需70%土地所有者同意,如果是私营项目,需80%土地所有者同意。 &br&&br&而莫迪要做进一步的修改,而他们争论的焦点在于这些名词的界定范围,比如莫迪要求将公共项目的界定范围扩大到公共基础设施和工业经济走廊,这样的话就不需土地所有者同意然后按照市价征地了。&br&&br&&figure&&img src=&/v2-578f05cfd2b6bb_b.png& data-rawwidth=&635& data-rawheight=&9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5& data-original=&/v2-578f05cfd2b6bb_r.png&&&/figure&&br&不过莫迪的这条修正案遭到了政党政治和民间史无前例的巨大阻力,迫使他撤回了这条法案。&br&&br&&br&五、莫迪政府通过了持续十年之久的GST改革法案&br&Goods and Services Tax,简称GST,既商品服务税。&br&在这条改革之前,印度的税制有着很大的问题,比如,邦与邦之间税收重叠、不同税制之间重叠、税额过高、邦之间设置类似于关税一样的壁垒等等问题。GST改革通过之后,邦与邦之间的关税几乎没有了,重复收税少了,中小企业获得利益最大,政府效率也会得到提升。同样的,因为GST改革只是涉及到消费税,而增值税这种流转税则会减少很多,这对以制造业为主的几个邦来说利益受损很大,但是对这几个邦的制造业企业有好处,长久来看可以通过扩大税基的方法弥补印度的税收流失。&br&这条法案之所以脱了这么长时间,主要是地方邦长期能够自主收税,拥有很大的财政能力而不受中央政府管制,说到底是地方政府不愿意放弃这个钱袋子。这条法案的通过对印度意义巨大,使得印度统一了国内的税制了,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br&&br&&br&莫迪同志做的其他重要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最近两个月的废钞,也是个大新闻啊。不过先在这里暂时性总结以下,因为我觉得可以得出一些结论了。&br&&b&工业的大发展需要什么呢?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大家是不是可以从上面的事情一一的对上号,是不是在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大家可以用心去感受。&/b&&br&&br&当然了,工业的大发展还需要更多的细节,毕竟几顿饭吃不成一个胖子。上面说的只是莫迪要推动的大的方向,是一些大的趋势,了解这些趋势可以很容易理解莫迪做某些事情背后的动机和意义。&br&因此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假设,&b&莫迪的废钞行动最终也是要为制造业的发展服务的&/b&。&br&&br&&br&事情究竟是如何的呢?按照我个人有个人生经验,就是出现新问题时,我喜欢先沿着以前的路继续走两步,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有点类似提出假设,找证据证明的逻辑。关键是如何证明,并且把这个证明和上面的路线很好的衔接起来。&br&&br&我先把别人的一些结论放出来:&br&a、莫迪的废钞终究会失败,反面典型就是朝鲜的币改和民国的金圆券;&br&b、历史上印度为了打击黑色收入,进行过两次换钞,但黑色经济并没有减少,所以,此次的莫迪的废钞终究会失败;&br&c、莫迪的废钞行动,目的是搜刮民脂民膏;&br&d、莫迪的行动导致该国经济突然通货紧缩,现金流严重不足,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很大;&br&e、莫迪的废钞行动目的是打击黑色经济,不过适得其反,导致了黑市的急剧增加;&br&f、拉胡尔指责莫迪收受巨额贿赂,此次换钞是端掉自己的黑历史。&br&g、莫迪是为了推动移动支付&br&&br&我个人认为呢,莫迪这招非常的狠,但效果可能会有奇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是印度的黑色经济严重,而且是属于现金交易。&br&&br&印度的黑色经济究竟有多严重呢?国内有学者曾就世界上的黑色经济发生机制、发展过程以及最终影响做过统计,并对中印两国的黑色经济做过对比。发达国家的黑色经济规模平均为GDP的15%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为33%,中国为10%左右(2003年),而印度则要严重的多得多。IMF给出的印度黑色经济的规模为23%,不过印度本土的经济学家对此持不同意见,他们做的统计是40%左右,如果计入国外部分,那么这个比例则会上升到70%。&br&为什么印度的黑色经济这么严重?&br&这里我引用印度的一些调研人员在1985年做过一个调查,他们将黑色经济产生的原因分为以下几项:&br&1、高税收&br&印度当前的个人所得税为10%-30%的累进税,不过历史上他的最高边际税率一度达到97.75%,当时如果把这部分收入隐瞒,那么净收益高达税后收入的43倍。如果再计入财产税的话,综合税负将会达到110.6%。。。。。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难以抵制逃税的诱惑。印度税务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印度十多亿人口中只有区区2000 万人缴纳个人所得税。大部分是政府机关、学校、国有企业和私人公司等正式机构的员工。纳税人口不到总人口的3%,印度此类机构的就业人口比例非常低,只占全部劳动力的5%,其余95%的劳动力主要是小商小贩和农民,这意味着印度的绝大部分民众几乎是不交税的,个税在。莫迪为什么废钞?强制性收税的可能性极大。&br&2、对经济活动的管制&br&历史上的印度对经济的管制非常严格,他有个工业许可证制度,这个制度是使用政府的行政力量塑造经济的发展。一般认为,黑色经济的本质是一种权利寻租行为,介入到经济中的权利越大,黑色经济越严重。富人有些钱之后,百般手段要获得这些暴利行业的许可证,在拉奥政府废除绝大部分许可证之前, 权钱交易非常常见,数额也非常之大。比如现今的印度首富安巴尼家族,这个家族在六七十年代只是在经营小小的纺织厂,不过其家族在获得了尼龙的进出口许可证之后,其一跃成为印度前三十的财团。在80年代印度进行偷偷摸摸的改革,尤其是1991年后的拉奥政府改革时,安巴尼家族迅速介入这些放开的领域,其成为仅次于塔塔财团,比尔拉财团之后的第三大财团,在2000年后,其家族成为印度最富有的家族。&br&&br&现在虽然印度政府废除了大部分的工业许可证制度,但是在一些关键领域仍然是管制状态,比如他的电信业,这个行业是个国家都不会开放。不开放就意味着行政干预,行政干预就意味着有黑色经济存在。&br&比如印度独立后最大的腐败案——2009年的电信腐败案,任期仅仅才两年的电信部长接受贿赂,私发电信牌照,对印度造成39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震惊整个印度。&br&&br&3、相关的法律法规&br&上面说到印度的劳工法直接催生非常大的黑色经济——隐藏式生产。但不仅仅存在于这一点点方面,比如以蔗糖的生产为例,印度在这方面实施最低收购价制度,他这个制度并不是印度政府自己收购,而是政府规定糖厂(在账面上)收购不得低于最低收购价。这造成什么结果呢?糖厂通过工厂管理者和一些中间人采取欺骗、逼迫的方法进行非足额支付,差额就是不上税的黑色经济。在进入生产前的称重也会做很多手脚,减少账面收入,期间的差额也是黑色收入。因此,印度政府的对策就是,指定税务官员定时检查台秤和刻度(不知道国内有没有这种情况)。&br&再比如,印度在70年代的时候,为了遏制垄断,出台了一些列的反垄断法。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个比尔拉财团,1970s就化整为零,将自己的公司分为70多个小公司,最大的一个公司其不过为300万卢比的资产,而他们则被指控偷税漏税则高达4亿卢比。&br&&br&4、政治献金&br&政治献金在施行选举制度的国家普遍存在,印度也不会例外。虽然印度政府竞选者能接受的最高政治献金不得超过500万卢比,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卵用,1980年的印度一次政治选举,某个议员花费了大约17亿卢比,如果计入整个过程的漏耗,大概需要40亿卢比,这在当时的印度可谓是天文数字。而为这些政客大多并不是富有的人,能为他们提供如此巨额政治献金的,只有印度的那些垄断财团。这个历史从国大党成立就已经有了,印度历史上第二大财团——比尔拉财团,被称为国大党的影子财团,该财团和甘地、尼赫鲁家族关系极为密切,他因此在印度建国后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曾经一度超越塔塔集团,成为印度最大的财团。而这些财团之所以要提供政治献金,只能是追求更大的经济回报,权钱交易的黑色经济只会更严重。&br&最近听闻尼赫鲁家族的继承人拉胡尔·甘地指控莫迪同志接受巨额的政治献金,其中包括比尔拉财团的1.2亿卢比。这个我就矛盾了。拉胡尔指控莫迪,竟然是拿比尔拉财团当枪使,究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还是故意让比尔拉财团给莫迪下套?我看不懂,只能说贵圈真乱。&br&&br&5、通货膨胀&br&个人所得税率是按照名义价值计算的累进制所得税,通胀容易引起“收入等级”的爬升,刺激的逃税行为。&br&一般性的通货膨胀会使得部分商品处于相对短缺,使得一些商家能够趁机大量获益,这些收益不会上报税收。&br&通胀使得公务人员的收入相对贬值,通过手中的各种权利换的钱财。&br&&br&&br&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多少会有些感觉,莫迪针对黑色经济的废钞行动,并不会从根本上打击黑色经济,因为税制改革的效益是长期性的,短期内看不出来,莫迪对劳动法和土地征收法案并没有多大进展,并且,他本人也是选举产生,也不会改变这种政治献金体制。所以,说废钞是为了打击黑色经济,只是虚晃一枪、别有目的。不要告诉我换了2000卢比的新票子之后,就不行贿了。&br&我的观点是,&b&莫迪废钞的真实目的是为了获取发展制造业的资金。&br&&/b&上面说到,发展大工业的前提——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这都可以转化为资本因素,没有资本,谈什么工业化?&br&&br&&br&再看看上面提及的那些网络结论就不难做出比较&br&&br&a、民国和朝鲜的币制改革首先面对的是货物奇缺的大环境,然后是本币的高通胀,政府对经济管控能力的趋于崩溃。但印度面临的情况不一样,印度国内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货物短缺事件,而是印度在废钞之前的通胀率保持在5%-6%左右,和民国和朝鲜完全不是一个级别。&br&&br&b、印度历史上经历过三次换钞,第一次是1946年,第二次是1978年,第三次正在发生。不过这次和前两次不可同日而语。1946年的换钞,市面上流通的货币量是14.4亿卢比,但只有0.9亿卢比的高面额钞票是不予以兑换的。1978年的换钞,市面上流通的是14.5亿卢比,不予以兑换的只有2亿卢比的高面额钞票。前两次对货币的非兑换力度为6.25%和13.8%,而这次换钞则是针对的86%的流通货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如果仅仅从前执行过两次废钞行动而效果不佳看此次,无视了打击力度是不应该。&br&&br&c、搜刮民脂民膏。我觉得这是最有可能的,但是话却不能这么说,应该说是收缴印度人欠下政府的债务。法理上是说得通的,谁让你隐瞒收入呢?&br&我们也可以简单计算一下这次废钞行动能够获取多少资本:&br&&blockquote&废钞新政推出伊始时,印度政府估计,约有总额高达5万亿卢比的黑钱将不会被申报。&br&&/blockquote&&a href=&///?target=http%3A///a/13723_0.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印度“废钞令”愈演愈烈 莫迪下一步将瞄准谁?&i class=&icon-external&&&/i&&/a&&br&5万亿卢比约合730亿美元&br&&blockquote&11月8日后城市机构税收增长了200-300%&br&&/blockquote&&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看待印度政府 11 月 24 日宣布 25 日零时停止兑换旧卢比?&/a&&br&我们取中位数250%&br&&blockquote&财年居民直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2.01万亿卢比。财年居民直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增至2.65万亿卢比。不过,这仍只占印度国民生产总值的大约2.4%。&br&&/blockquote&&a href=&///?target=http%3A//.cn/stock/usstock/c//us-ifxruaee5550721.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在这个国家 只有1%的人缴纳个人所得税&i class=&icon-external&&&/i&&/a&&br&结合着两个信息,2.5 x 2万亿 = 5万亿卢比,约合730亿美元&br&两者合计约为1460亿美元,约占印度GDP的7%左右。如果再计入来源不明收入的40%—70%罚款,还有其他补交的税额或者罚款,这个数字比例只能会更高。&br&这些钱不是用来发展国内经济,难道进了莫迪的私人账户?&br&当然,莫迪废钞令很多信息都在更改,我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估算,如果大家找到了新的信息,新的数字,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算一下。&br&&br&&br&d、&br&印度近几年的通胀率&br&&figure&&img src=&/v2-44edb008abbcbeab9754193_b.png& data-rawwidth=&733& data-rawheight=&3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3& data-original=&/v2-44edb008abbcbeab9754193_r.png&&&/figure&通胀降低,是好是坏,大家自己感觉吧。&br&e、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少了,黑色经济相对减少&br&f、上面原因4中已有描述,政客之间的口诛笔伐,还是少听为好。&br&g、移动支付了就意味着现金使用少了,减少了黑色经济来源。更关键的是要绑定个人的身份证,银行卡和存款信息,这样个人收入就会暴露在政府的监控之下,想少交税都难。&br&&br&最后再总结一下吧。&br&&b&莫迪上台前就已经提出了振兴制造业的口号,在上台之后更是雷厉风行的在国内推进各种方案,有的通过了,有的搁浅了,具体结果还有待观察,但是,莫迪一直在推动印度的制造业是毋庸置疑的。而此次的废钞行动其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打击黑色经济,因为没有触及黑色经济的基础,个人认为其真正目的是为了获得推动工业化的资金。&/b&&b&早在辛格政府时代就已经制定了发展基础设施的规划(),计划投资1万亿美元,这是日益疲惫的印度财政是无法兑现的,所以,他们需要废钞名义下的新方法。&/b&&br&&br&&br&&br&&br&主要参考资料:&br&《印度财政制度》 项怀诚、刘长昆&br&《黑色经济活动分析》 国家公共财政及政策研究所【印】
黄兵 等 编译&br&《独立以来的印度经济》殷永林&br&《莫迪执政以来印度的政治经济改革》陈金英&br&《莫迪上台后印度经济增长“新常态”》文富德
(←川大研究所,推荐阅读此人论文)&br&《中印黑色经济比较_表现、规模与治理》沈桂龙&br&&br&PS:在查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本人饶有兴趣的对比了1991年后四位在任时间比较出色的总理——莫迪、辛格、瓦杰帕伊、拉奥,认为此人的规划能力和行动能力是超过其他三位的。可惜写得够长了,时间精力有限,有机会再说吧。
能成为13亿人国家的领导人,必定有过人之处,说奴性思维的诸位,我想反问一句,难道你们比莫迪更懂得印度? 莫迪在干什么?他想大力发展印度国内的制造业,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儿。 这么说的话,很多人都不会相信,不过诸位先不要给我这个结论定性…
&ul&&li&&b&非作者允许,禁止转载,转载必究&/b&&/li&&li&&b&我终于能打省略号了233333&/b&&/li&&/ul&&br&&br&&p&为什么美军输的这么惨呢?以下照抄尼米兹上将的结论:&/p&&p&1.
通信联络迟缓(三次侦察报告普遍延迟)&/p&&p&2.
空中侦察不得力(没有在瓜岛近海空中侦察)&/p&&p&3.
对日军企图判断错误(上文讲的特纳的判断)&/p&&p&4.
依靠的雷达性能不好(第八舰队从两艘警戒驱逐舰中间钻过去)&/p&&p&5.
对未判明的飞机没有得到重视(就是上文驱逐舰发现的飞机)&/p&&p&6.
南区巡逻队没有将级军官指挥(克劳利奇小兄弟去开会了)&/p&&p&7.
美军战斗警惕性不高(好几艘美舰因为不明敌我反击迟缓或者没有反击)&/p&&br&&p&分析得面面俱到,可是千万别说尼米兹事后诸葛亮。无论如何善战的军队都会打败仗,然而真正强大的军队,会从失败中分析,在失败中反省,在失败中改进,在失败中学习战争,美国军队就是这样一支军队。此后,美军的侦查网进行了升级,陆航的由单机侦察升级为双机分队侦察。海军瓜岛附近建立了水上机基地,瓜岛上日军遗留的机场也被陆战队拓宽,不断有飞机进驻。(雷达的问题先放一放,后面再说)在之后加强了对夜间的搜索和警戒程度加强,也就出现了打日本闷棍的战例。美军也把萨沃岛海战的战场称作铁底湾。&/p&&figure&&img src=&/v2-5d6f1307b50abdb661ace878eba1d5e7_b.jpg& data-rawwidth=&327& data-rawheight=&40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7&&&/figure&
尼米兹很愁&br&&p&但是8月9号清晨,所罗门海的水,咸不过特纳和克劳利奇的泪。特纳大兄弟和克劳利奇小兄弟看着自己被打残的舰队,都知道日本人再来一回,别管什么兄弟,都得交代在这里。于是就丢下范德格里夫特和海军陆战队,纷纷后撤了。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瓜岛上的陆战队除了与日本人作战之外,不得不与疾病,饥饿和缺乏补给战斗了。&/p&&br&&p&制海权几本掌握在日本人手里了,瓜岛上的亨德森机场(美国人以中途岛海战阵亡的海军飞行员命名)上8月20号才来的陆战队第23航空大队的31架飞机(仙人掌航空队)还不成气候,想岛上输送部队已经不算很难了。这个时候,日本陆军插手了。&/p&&br&&p&8月12日,日本陆军向拉包儿的第十七军下达命令,要求第十七军进攻瓜岛。这里说一下,日本的“军”和一般来说的“军团”“军”(corps)是不同的,日本的军,可以下辖若干个师团,旅团和附属部队,更像集团军(army),国军(共军)序列下也有类似的编制,比如下辖115,120,129师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实际上是army group)又复杂了,所以为了方便区分以后凡事日本的“军”我都写成集团军。&/p&&figure&&img src=&/v2-53c75ccf5ddfe4a069c3b7b6cdb80427_b.jpg& data-rawwidth=&1060& data-rawheight=&4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0& data-original=&/v2-53c75ccf5ddfe4a069c3b7b6cdb80427_r.jpg&&&/figure&第十七军瓜岛时期作战序列&br&&br&&p&这个第十七集团军本来是为了mo作战打新几内亚的,后来因为瓜岛战事吃紧,才专门去负责瓜岛方面进攻,当然这都是后面的事情了。&/p&&br&&p&第十七集团军派出的夺岛部队,叫做一木支队。再解释一下,日军的编制确实比较奇葩,我查资料的时候也经常被各种名字搞乱。支队没有固定人数,几百人到几千人不等,可能是一个加强营,可能是半个联队,也可能是大半个旅团,通常临时编成,用指挥官的名字命名,除了在战场上给美军造成伤亡外,也给后来查资料的人增加了很多困难·······&/p&&br&&p&8月18日晚上,一木支队共计916人乘坐6艘驱逐舰,绕过美军防线,从瓜岛东边登陆了。运完兵后的驱逐舰们不过瘾,向美军的防线开炮,结果天亮了被美军飞机发现,自己还被b-17炸伤了一艘。等会,陆战一师一万多人在瓜岛上,日本就搞了不到1000人登陆,还要夺岛,没搞错吧?这里我很负责任的说,就是这么多人!&/p&&br&&p&为什么会这样呢?情报,归根结底还是情报,日军得到的情报是,瓜岛机场附近只有两千多美国兵。而且,按照之前在马来亚和菲律宾作战的经验,日本陆军觉得,配合岛上的设营队残部,打两千美军是绰绰有余的。随后,一木支队就向无论是数量还是装备水平都比自己高的多的陆战队发动进攻了&/p&&br&&p&这就是发生在8月21日的特纳鲁河战役。其实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陆战队的地图错误。这条河叫做鳄鱼溪,特纳鲁河在东边更远的地方,但是就将错就错这么讲了。&/p&&p&&figure&&img src=&/v2-339cbd27435bfd135d8fe_b.jpg& data-rawwidth=&615& data-rawheight=&4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5& data-original=&/v2-339cbd27435bfd135d8fe_r.jpg&&&/figure&我就这么一张瓜岛图。。。瞎画了,看个意思就行= =!海上的红色箭头是登陆线&/p&&br&&p&21日凌晨,一木支队以白色(或绿色,此处存疑)信号弹为信号,向陆战第一团第2和第3营的阵地发动数次白刃冲锋,理所当然的失败了。第二天,陆战队出动了坦克进行反击,支队长一木青直焚烧军旗后自杀。除了留在登陆点上的少数人外,一木支队完蛋了&/p&&br&&p&对,本期的内容讲完了,就这么短。十倍兵力差距,百倍装备差距,你还想让我怎么写?所以剩下的时间,就讲讲瓜岛上美日两军的步兵装备凑凑字数。&/p&&br&&p&我知道有几个枪械研究大佬和一个火炮研究大佬关注我的专栏,下面万一写错了,望不吝赐教。&/p&&br&&p&这里主要说说两军的步兵营(大队)以下的装备,炮兵部队的武器我们之后再谈。&/p&&br&&p&先来说说美军。初上瓜岛时,陆战队员的手里拿的主要是m1903春田式步枪,弹夹内有五发子弹(口径0.30英寸,7.62毫米)。自动武器方面,还有发射同口径子弹的m1918a1勃朗宁自动步枪,容弹20发。也装备了一些m1928a1汤姆森冲锋枪,供弹20或50发(口径0.45英寸,11.43毫米)。但是到了瓜岛战役后期,陆战队进行了换装,就基本不再使用这两款武器了(大量换装了m1和m55,我们后文再讲)。&/p&&br&&figure&&img src=&/v2-bdc2ba4add54ab0dd1c8b1_b.jpg& data-rawwidth=&1552& data-rawheight=&6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52& data-original=&/v2-bdc2ba4add54ab0dd1c8b1_r.jpg&&&/figure&感谢&a href=&/people/92b9ccc4734& data-hash=&92b9ccc473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92b9ccc4734&&@长滩&/a& 供图 春田步枪&br&&p&支援火力方面,有60毫米和81毫米两种迫击炮和气冷水冷两种重机枪,陆战营还下属4门37毫米反坦克炮&/p&&br&&p&日本陆军除了人手一把约40厘米的三〇式刺刀外,主要装备的是被称作“三八大盖”的三八式步枪,这种步枪使用日本独特的6.5毫米口径子弹。也有小部分日军装备了后继型的九九式步枪,这种步枪的子弹口径增大到了7.7毫米。两种步枪的弹夹均容弹5发,不能通用。&/p&&br&&figure&&img src=&/v2-e09beb1e287_b.jpg& data-rawwidth=&735& data-rawheight=&4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5& data-original=&/v2-e09beb1e287_r.jpg&&&/figure&一张图,侵删&br&&p&支援火力方面,装备同样是6.5毫米和7.7毫米口径的九六式和九九式轻机枪,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种轻机枪都可以上刺刀……但是发射7.7毫米子弹的九二式重机枪是没办法上刺刀的……&/p&&br&&p&日本陆军还有一种独特的支援武器:八九式重型掷弹筒,可以发射50毫米的炮弹,在预装发射药后,也可以发射手榴弹,不过射程较短(约200米),这种武器在瓜岛的作战中,给美军带来了一定的困扰。&/p&&br&&figure&&img src=&/v2-63b597ceb1abe0bdb84b0e_b.jpg& data-rawwidth=&247& data-rawheight=&30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7&&&/figure&
这个就是八九式掷弹筒&br&&p&一般来说,一个美军陆战营(900余人),装备54支自动步枪,28挺轻重机枪(之后减少了机枪,增加了迫击炮),10门迫击炮(60毫米口径6门,81毫米口径4门)和4门37毫米火炮(反坦克炮)。&/p&&br&&p&一个日军大队(营级编制,人数比美军的营多约200人),装备39挺轻重机枪,36具掷弹筒和两门70毫米口径的九二式步兵炮(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可以看的到这种炮)。&/p&&br&&p&自动武器的数量上,日军明显少于美军。虽然看起来营一级的支援炮火比美军要强,可是陆战一师下面下属了第十一陆战炮兵团,炮兵团以营,连为单位,相对分散以支援各个阵地。炮兵团装备的75,105毫米的各式火炮和恐怖的弹药量,是日本陆军从未见到过的……&/p&&br&&p&陆战队每个营下,都有一个武器连,每个连下,都有一个武器排,去专门操作重武器,且要求所有的步兵都要熟练操作所有重型武器。日军方面,每个大队下的机枪中队来操作重武器,但是执行上相对死板,每个步兵只要求熟练操作自己应该操作的武器。&/p&&br&&p&接下来,更严峻的考验等待着陆战队员们&/p&
非作者允许,禁止转载,转载必究我终于能打省略号了233333 为什么美军输的这么惨呢?以下照抄尼米兹上将的结论:1.
通信联络迟缓(三次侦察报告普遍延迟)2.
空中侦察不得力(没有在瓜岛近海空中侦察)3.
对日军企图判断错误(上文讲的特纳的判断)4.
&p&谢邀。&/p&&p&在给出核心答案前,我先说点套话,(&b&如果你对社保非常了解,可以直接阅读第二部分&/b&)。&/p&&br&&h2&&b&第一部分:如何看待社保制度?&/b&&/h2&&p&正如我在社保话题下的经验&b&“社保很好,但还不够”&/b&&/p&&p&&b&为什么这么说?&/b&&/p&&p&&b&通常来讲,社保包括了&/b& &b&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五个主要部分。&/b&除了养老外,其它四个部分能在短时间内带给我们&b&“看得见的回报”&/b&,而且大多由企业承担,个人承担的部分并不多,还是很不错的。&/p&&p&人们对社保大多数的讨论都集中在养老领域,尤其是在&b&“延迟退休&/b&”政策不断发声的当下,放大了人们的担忧。&/p&&p&这里多说一句,延迟退休给普通人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b&如果你活得不够久,你基本上领不回去你缴纳的养老金&/b&”&/p&&p&&b&在延迟退休这一 政策面前,你能做什么?没别的,努力让自己活得久一点。&/b&&/p&&br&&h2&&b&第二部分:弃交社保是明智的选择吗?&/b&&/h2&&p&要知道答案可以和我一起来算一道数学题&b&(精算师:生活就是一道数学题)&/b&&/p&&p&&u&&b&假定你是一个25岁的年轻人目前收入10000元(取这个数值为了便于计算,知乎上的中产阶级应该不止),当前缴纳的养老保险在40年后才可以享受养老金待遇,可利用北京市历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及市场利率对40年后北京市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进行预测&/b&,&/u&站在65岁这个时间点对社保获得的养老金进行贴现,并与每月缴纳的养老金投资到65岁的终值进行比较,即可简单的看出缴纳社保是否合算。 &/p&&p&&b&先来看一张北京市历年社会平均工资表&/b& &/p&&figure&&img data-rawheight=&240& src=&/v2-30bc9639995fafce6e50_b.png& data-rawwidth=&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5& data-original=&/v2-30bc9639995fafce6e50_r.png&&&/figure&&p&&b&如图,可测算出24年间社平工资增长的几何平均数,约为15.15%。 &/b&&/p&&p&&b&注(&/b& 由于93年到95年中国经济伴随着严重泡沫现象和高通胀的金融风险,94年、95年社平工资增长率分别为32.74%、44.56%,增长率均处于90%的上侧置信区间之外,因此删除93年-95年的数据并不参与此次预测。 &b&)&/b&&/p&&p&&b&&u&从而得到1996年-2016年共计21年期间的工资增长几何平均数,约为12.99%。&/u&&/b&同理可以得到相应21年间对应利率的几何平均数,约为6.97%,如图。 &/p&&figure&&img data-rawheight=&442& src=&/v2-ede0a183f52b356fb96f2f377d42ec20_b.png& data-rawwidth=&4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4& data-original=&/v2-ede0a183f52b356fb96f2f377d42ec20_r.pn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46& src=&/v2-c9e947cae_b.png& data-rawwidth=&4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4& data-original=&/v2-c9e947cae_r.png&&&/figure&&br&&p&&b&利用指数函数、幂函数、线性函数对市场利率与社平工资增速进行拟合&/b&,其中幂函数拟合效果较好,预测函数为y=1.7。2016年央行进行多次下调利率,流动性宽松的超低利率时代来临,并很可能在长期内保持较低利率水平,&b&假定长期利率为3%,可预测社平工资增长率约为5.51%。 &/b&&/p&&p&假定各位的工资增长率略高于社平工资增长率为6%。从而可以测算出你今后每年每月需要缴纳的养老金和失业金总和以及单位需要缴纳的五险成本,同时可得当年相对北京社平工资指数。&/p&&figure&&img data-rawheight=&347& src=&/v2-b2df24a2a7ebaa727b5dffea_b.png& data-rawwidth=&6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2& data-original=&/v2-b2df24a2a7ebaa727b5dffea_r.png&&&/figure&&p&40年后你65岁了,终于该开始领取养老金。&u&&b&你40年的平均工资指数为1.年后北京每月社会平均工资为60554元,共缴纳社保40年,个人账户养老金共有1,624,069元,分120月发放,每月发放13,534元。&/b&&/u&&/p&&p&&b&所以,你第一年每月可获得基础养老金为60554*(1+1.550587)/2*40%=30890元,社平工资年增长率为5.51%,以此类推未来月份。&/b&&/p&&figure&&img data-rawheight=&539& src=&/v2-b671d98e7_b.png& data-rawwidth=&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v2-b671d98e7_r.pn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40& src=&/v2-95b7b00a2dac8a_b.png& data-rawwidth=&5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0& data-original=&/v2-95b7b00a2dac8a_r.png&&&/figure&&br&&p&&b&假定你并未缴纳社保,而是每月将资金投资于市场,并获得5%的投资收益率&/b&(假定小王具有理财知识,能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投资收益率,此时五年期定期存款长期利率假定为3%)。则每年缴纳的资金连续投资到40年后的投资终值如下表,&b&至65岁时个人投资终值为345.5万元,至65岁时单位投资终值为1310.3万元&/b&。 &/p&&br&&p&对比可知,在市场五年期存款利率为3%的情况下,若你具有5%的投资能力(&b&很多人质疑回报率,这里要说一句,整体资产回报率实现5%可能很难,但只是一部分养老金难度不大,诸如陆金所之类的政府背景p2p还是可以选择的&/b&),且你仅缴纳个人社保部分。&/p&&br&&p&&b&A:&/b&当你65岁后生存期限至76个月时(6.3年),社保给付养老金现金价值恰好大于个人投资至65岁时现金价值,&b&你生存时间越久,从社保获得给付的现金价值越大,因此缴纳社保对于你更加有利&/b&;&/p&&p&&b&B:当你65岁后生存期限小于76个月时,社保给付养老金现值小于个人投资现值,因此缴纳社保对于你不利。&/b&&/p&&br&&p&同理,对比可知,假定市场五年期存款利率为3%,若你具有5%的投资收益率,你个人承担社保的个人缴纳部分和公司缴纳部分。&/p&&br&&p&&u&A:当你65岁后生存期限336个月时(&b&28年&/b&),社保给付养老金现金价值恰好大于个人投资至65岁时现金价值,你生存时间越久,从社保获得给付的现金价值越大,因此缴纳社保对于你更加有利;&/u&&/p&&p&&u&B:当你65岁后生存期限小于336个月时,社保给付养老金现值小于个人投资现值,因此缴纳社保的对你不利。&/u&&/p&&br&&p&&b&现在摆在你面前的问题就是:你可以活多久?&/b&&/p&&p&&b&中国保监会发布我国保险业第三套生命表&/b&我们可以看到, &b&男性和女性寿命分别为79.5岁和84.6岁。&/b&&/p&&p&&b&这意味着什么?&/b&&/p&&br&&p&&b&如果你只缴纳个人部分,你的实际寿命无限接近72这个平均值,就有可能成为社保的宠儿。&/b&&/p&&p&&b&如果你缴纳的是全部,那你需要达到92岁才能得到与支出相匹配的回报。&/b&&/p&&br&&p&&b&综合来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只承担个人部分,社保还不错(&/b&当然你得好好活着,拼命多活几年&b&)。如果自己承担个人和企业的全部,显然并不划算(&/b&百岁老人确实有,但终究是少数&b&)。&/b&&/p&&br&&p&在做APP【智能保险师】的创业小白,善于分析保险/理财产品。想了解保险、理财知识,关注我的知乎:&a href=&/people/bei-dou-xing-69-32/activities& class=&internal&&北斗星 - 知乎&/a& &/p&
谢邀。在给出核心答案前,我先说点套话,(如果你对社保非常了解,可以直接阅读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如何看待社保制度?正如我在社保话题下的经验“社保很好,但还不够”为什么这么说?通常来讲,社保包括了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五个主要部…
人口雪崩,说啥都晚了。&br&&figure&&img src=&/55bdebde0aa791bc66990a7_b.jpg& data-rawwidth=&466& data-rawheight=&3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6& data-original=&/55bdebde0aa791bc66990a7_r.jpg&&&/figure&&p&文章比较长,看见枯燥的理论部分可直接跳过,直接看结论就好。&/p&&br&&br&&p&&strong&一、马寅初的“人口控制论”&/strong&&/p&&br&&br&&p&我清楚地记得高中时分,历史课本的楷体部分(楷体字就是选读,不作为考点)提到,马寅初是第一个在中国提出计划生育理念的人,结果被当做右派迫害,而在毛时代“人定胜天”的理念下,人们放开了生、撒了欢生,造成了种种恶果,直到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p&&br&&br&&p&当时我们都很扼腕叹息,要不是那个年代迫害有学识的知识分子,早几年实行计划生育,中国何至于这么多人,我们去食堂何至于排那么久对的队,我们考大学何至于竞争那么大……&/p&&figure&&img src=&/280af4b2ee8cccf65ada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p&马寅初先生在著名的《新人口论》中,较系统的论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提出了&b&“&/b&&b&我国人口增长过快&/b&&b&”&/b&的命题。马先生在书中,别从加速积累资金、提高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业原料等方面,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论述。&/p&&br&&p&最核心的论点,他认为,因为中国人口多,消费大,所以积累少,&b&只有把人口控制起来,使消费比例降低,才能多积累资金&/b&&b&——&/b&&b&搞社会主义,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多搞大工业,搞农业电气化、机械化&/b&,然而,为安排好多人就业,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业,农业搞低效率劳动,实际上是拖住了高速度工业化的后腿。同时,马先生认为,由于人口多、粮食紧张,就腾不出多少地种诸如棉花、蚕桑、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同时,也由于农产品出口受到限制,就不能进口很多的重工业成套设备,影响了重工业的发展。&/p&&br&&p&这是马先生的核心论点,看看与你们心目中所以为的是不是谬以千里了?&/p&&figure&&img src=&/acceee07db8f8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cceee07db8f8_r.jpg&&&/figure&&p&在国外学术界,关于人口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学家已经争论了好几百年,他们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p&&br&&p&&b&1. 悲观主义:&/b&此观点认为人口增长抑制经济增长,由于经济资源有限,人口膨胀对经济增长有害( Malthus, 1798) ; &/p&&p&&b&2. 乐观主义&/b&:乐观主义认为如果将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等因素考虑进来, 人口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是不合理的制度而非迅速的人口增长( Boserup, 1981) ; &/p&&p&&b&3. 中立主义&/b&:认为在控制了诸如贸易开放度、人力资本和制度等因素后,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将没有关系( Srinivasan, 1988; Galor and Weil, 1999) 。&/p&&br&&p&经济理论这种东西,从来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且往往都是南辕北辙的(所以我学经济学的头巨大,研究生果断转了管理)每种解释的支持者似乎都能够找到经验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但这些研究都仅仅关注于人口数量或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回到马寅初先生的理论,我们不能忽视理论提出的前提条件,那就是:&/p&&br&&p&&b&计划经济、公有制经济、集体化大生产、工业化起步阶段。&/b&&/p&&br&&p&以上内容很重要,需要重复一遍,当时我国的经济背景是“计划经济、公有制经济、集体化大生产、工业化起步阶段。”马先生的理论,是为工业化服务的,准确的说,是为发展重工业服务的。因此马先生理论得出结论的逻辑是————“&b&控制人口数量——增加储蓄率——符合大工业化生产需求——带动经济发展&/b&&b&”&/b&。当然,学术界关于马先生的“人口控制论”也是争议不断,有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就是大工业化生产不必限制人口。只是看到网上的所有探讨压根就没搞清楚老先生的理论,肯定连他的书都没读过,实在是南辕北辙。&/p&&br&&br&&br&&p&那么,马先生的逻辑“控制人口数量——增加储蓄率——符合大工业化生产需求——带动经济发展”是否得到证实了呢?&/p&&br&&p&马先生所认为的储蓄效应成为其在供给方面影响经济增长的一条重要渠道,并在理论和实证层面被大量文献所讨论( Modigliani, 1970 ; Higgins and Williamson, 1997; Modiglianiand Cao , 2004) 。在发展中国家,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 储蓄率倾向于上升,投资需求也随之上升, 人口红利被进一步强化( MasonandLee, 2006) 。&/p&&br&&p&以下引用汪伟先生得出的结论,有复杂的数学运算过程,嫌麻烦的同学可以直接跳过这部分看结论。&/p&&figure&&img src=&/fea66c1e2cdcc404bfac5ef7ed3d8a20_b.jpg& data-rawwidth=&913& data-rawheight=&2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3& data-original=&/fea66c1e2cdcc404bfac5ef7ed3d8a20_r.jpg&&&/figure&&figure&&img src=&/2fb80d9bfc098b90de4b2_b.png& data-rawwidth=&633& data-rawheight=&3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3& data-original=&/2fb80d9bfc098b90de4b2_r.png&&&/figure&&figure&&img src=&/ae20cce9a27_b.png& data-rawwidth=&633& data-rawheight=&4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3& data-original=&/ae20cce9a27_r.png&&&/figure&&br&&p&通过以上实证分析,汪伟先生认为马寅初先生的理论是可靠的。1970 年, 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51.81( 邬沧萍等, 2003) , 意味着一个妇女一生平均生育约六个孩子,家庭、吃饭人口多也降低了储蓄能力, 这意味着用于物质资本积累的资源不足,虽然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是用于子女抚养上,但每个孩子所能获得的资源有限,因此也会导致人力资本的积累不足,由于生育率过高,经济增长常常掉入马尔萨斯均衡陷阱,这正好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前的图景。&br&&/p&&figure&&img src=&/310d85deeeac99e92beb_b.png& data-rawwidth=&829& data-rawheight=&5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9& data-original=&/310d85deeeac99e92beb_r.png&&&/figure&&br&&br&&p&&strong&二、计划生育,有利更多?有害更多?&/strong&&/p&&br&&p&随着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执行,生育率迅速下降时,经济增长率快速上升,中国开始逐步进入高储蓄和高经济增长的高水平均衡路径。马寅初先生的理论与实证为中国通过独特的生育控制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解释逻辑,或许已经过时了,毕竟那是六十年前的理论,还是建立在计划经济、集体经济的基础上。&/p&&br&&p&在当前,生育率的下降空间已经非常有限,随着经济的发展,生育政策对储蓄和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也越来越小,因此计划生育继续严格执行的理由可能会受到挑战。&/p&&br&&p&然而,但是,&b&人口的政策由于其有很强的惯性,在惯性的作用下,我们的政策会影响到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b&。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非常严肃的面对计划生育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认为当政者在人口政策方面,过于短视了。&/p&&br&&p&&b&短视,也是我们诟病人口政策的核心点。&/b&&/p&&br&&figure&&img src=&/32dd601b0de7bddfd03d09fe_b.png& data-rawwidth=&953& data-rawheight=&2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3& data-original=&/32dd601b0de7bddfd03d09fe_r.png&&&/figure&&p&事实上,计划生育的政策也几经变动,从1973 年明确了 “晚 、稀 、少 ”的方针 ,到1974年2月中共中央肯定按“晚、稀、少”要求结婚和生育的政策,再到80年代初期的“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一直到由“少生”向“只生一孩”的转变从广义计划生育政策向独生子女政策的转型。&/p&&br&&p&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独生子女”政策,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0与 1982年中共中央先后发布了《关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 《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 提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并严格规定城镇居民和国家干部、职工除特殊情况外只能生育一胎。显然,1980年前后是全国范围内推广以家庭为单位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的关键节点。&/p&&br&&p&毫不客气的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是一个很不负责的短视政策。为什么说是短视,我们简化抽象一个模型,两个人只生了一个,如果正要严格执行的话,一代过去上一辈死光了,人口整个拦腰斩半,14亿变7亿,在一辈下去3.5亿,想想就是一个不可能长期实行下去的人口政策,这不,现在改了。&/p&&br&&p&&b&计划生育政策,和独生子女政策,是两个概念。&/b&&/p&&br&&p&讲道理的说,七十年代的温和计划生育政策看起来要更科学合理的多。见下表,在温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控下,出生率保持在一个比较理想的水准。&/p&&p&&figure&&img src=&/9a462cf5efd_b.jpg& data-rawwidth=&1077& data-rawheight=&3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7& data-original=&/9a462cf5efd_r.jpg&&&/figure&事实上,在70年代末, 中国社科院一份较权威的调查就显示,北京、四川两地城乡青年生育意愿都低于2。更进一步,过于严厉的政策还有可能对生育意愿起到逆反作用。印度 20世纪70年代的经验表明,由中央统一严密管理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种没有缓冲带的高压政策,不仅与文化、习俗、宗教等碰撞, 还会引起政治骚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梁中堂先生的研究也发现,独生子女政策在1980年代初曾诱发逆反心理,造成生育意愿和实际生育率的反弹,见下表:&br&&/p&&figure&&img src=&/4e6c0a8fefddd_b.png& data-rawwidth=&678& data-rawheight=&4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8& data-original=&/4e6c0a8fefddd_r.png&&&/figure&&br&&p&&strong&三、苟利国家生死以,你愿意牺牲吗?&/strong&&/p&&br&&p&在西方,社群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公共政策观孰是孰非争论了上百年。&/p&&br&&p&传统观点认为, 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种公共政策,代表的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公共利益,其目的在于实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因此,个体或家庭应该牺牲部分权利和自由,以维持人口总量和资源总量的平衡。这一理念应该说来自于西方社群主义的&b&“善好 ( Good) 优于 权利 (Right)&/b&”一说,即公共利益至上的政治理论。提倡独生子女政策的人也多基于此开展分析,从公共利益的角度论述执行该政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p&&br&&p&然而,随着计划经济、集体主义的光环逐渐褪去,在中国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慢慢成为了主流思想。比如美国学者罗尔斯的新自由主义理论或现代正义论, 强调的是个人权利至上或“权利优先于善好”。该理论认为公权不应以侵犯私权为前提,不能以道德谴责来剥夺个人权利。因此,&b&政府为管理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利制定和实施公共行为规范、行动准则和活动策略的过程中,应该强调个人权利至上&/b&。&/p&&br&&p&从这个角度来讲,70年代“晚、稀、少”的温和计划生育政策受到人们的相对接受,和它以倡议的方式提出、在呼吁重视集体利益的同时也部分尊重和保留了个体生育决策权不无关系。&/p&&br&&p&&b&计划生育好不好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但是计生委好不好恐怕争议不多吧?&/b&&/p&&br&&p&我翻到九十年代的一篇会议纪要,发现庙堂人士对于计生委的问题并不是没有认识到,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计生委)从中央到各省市计划生育部门的建制和覆盖面都非常完善,承担的也不仅仅是限制胎数的任务,还包括优生优育等。但在严格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的过程中,基层部门所执行的行政处罚,对其功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有学者提出,居村一级计生工作长期借重基层组织妇联,计划生育从结构、功能和认同三个角度侵蚀并解构了农村妇代会的原本属性,&b&给妇女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各种政治压力、利益导向和信息传递作用下,国家、村庄、妇女干部三个层面的治理和行为都倾斜于计划生育工作,从而忽略了妇女权益与发展等基本任务。”&/b&&/p&&figure&&img src=&/be924189dec089ebc839c_b.jpg& data-rawwidth=&180& data-rawheight=&17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0&&&/figure&&p&就像我在这篇被和谐的文章&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知乎 -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a&里提出的问题一样,国家花了你的税办奥运会,你能获得多少效用或满足感呢?当你的效用或满足感不足以超越所花费的税款,你还回支持国家举办奥运会吗?&/p&&br&&p&&b&退一万步讲,就算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能带来经济利好,被强迫引产的孕妇支持吗?超生无法办户口、无法正常上学的“黑户”孩子愿意吗?&/b&&/p&&br&&p&&b&利益、角度、出发点不同,每个人的答案也都不同。&/b&&/p&&br&&p&&strong&四、社保危机&/strong&&/p&&br&&p&“独生子女”这个短视的政策已经撑不住了,因为老龄化问题。&/p&&br&&p&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接近20%。欧洲国家用100年时间,发展中国家用60年时间达到的老龄化程度,中国只用20年。(陈胜利( 2001 ) :从量变到质变,谈新形式下的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科学中国人, 第10 期)&/p&&figure&&img src=&/fddbbf6c4ae0aac12d837_b.jpg& data-rawwidth=&449& data-rawheight=&3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9& data-original=&/fddbbf6c4ae0aac12d837_r.jpg&&&/figure&&p&随着老龄化的加深,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的负担效应超过寿命效应而占据主导地位时,总人口中劳动力数量的绝对或相对减少,将可能影响经济中劳动投入的水平与质量,由此影响到经济增长的潜力。社会负担加重,还会大大提高劳动力成本,降低产品的竞争力,也很可能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p&&br&&p&说实话,改革开放之后三十年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毛时代的人口红利。&/p&&br&&p&老龄化最表面上的一个问题,就是社保危机。我在这篇&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知乎 -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a&文章里面讲的很详细了,中国经济有三个定时炸弹,最早爆炸的可能是互联网泡沫,影响最深远的肯定是社保危机。&/p&&br&&p&说社保问题之前,先科普一下社保的模式:&/p&&br&&p&1. 现收现付制(也叫代际补偿制),我国现在就是这种模式,很容易理解,看下图&/p&&figure&&img src=&/d7dcf2d52f5f9e4ffb6f08_b.png& data-rawwidth=&881& data-rawheight=&6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1& data-original=&/d7dcf2d52f5f9e4ffb6f08_r.png&&&/figure&&p&以养老保险为例,是指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p&&br&&p&2. 完全积累制。看下图,也很容易理解,就是你的钱还是你的钱,国家帮你理财了&/p&&figure&&img src=&/7cb48f9d544d365bfcfa49_b.png& data-rawwidth=&943& data-rawheight=&6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3& data-original=&/7cb48f9d544d365bfcfa49_r.png&&&/figure&&br&&br&&p&3. 部分积累制。更容易理解,就是二者融合一下。&br&&/p&&p&&figure&&img src=&/8af3a20579bafe7af8ad19_b.png& data-rawwidth=&584& data-rawheight=&5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4& data-original=&/8af3a20579bafe7af8ad19_r.png&&&/figure&因为我国就是第一种代际补偿的模式,所以这里之探讨第一个。这个模式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strong&人口老龄化、经济不景气&/strong&。&br&&/p&&figure&&img src=&/27fc6e1bf2b6_b.jp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27fc6e1bf2b6_r.jpg&&&/figure&&br&&p&&strong&老龄化就以为着劳动人口减少,而相应的,需要供养(领社保)的老年人却多了起来,&/strong&这是社保代际补偿模式下遇到的最大的危机。来看看这是日本的人口比例,对比一下中国的,我们有很大的理由担心,当年发生在日本的社保危机很有可能在中国cosplay:&br&&/p&&p&&figure&&img src=&/4eeaab6eaec68_b.png& data-rawwidth=&991& data-rawheight=&7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1& data-original=&/4eeaab6eaec68_r.png&&&/figure&&figure&&img src=&/56dd75201c02cbacdf03f_b.png& data-rawwidth=&989& data-rawheight=&7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9& data-original=&/56dd75201c02cbacdf03f_r.png&&&/figure&&figure&&img src=&/eb584e0cddd21ecf9e81661_b.png& data-rawwidth=&959&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9& data-original=&/eb584e0cddd21ecf9e81661_r.png&&&/figure&&figure&&img src=&/e000a186e35a44c7202e_b.jp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e000a186e35a44c7202e_r.jpg&&&/figure&&br&(不要问我为啥中国的数据是日语,日本的数据是汉语……我只找到了这两张资料图……偷个懒惭愧)&br&&br&&/p&&p&近年退休职工数增速快、养老金涨幅高,在职职工与企业的负担很大。2001年,“退休职工抚养比”(养老缴费的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比值)为每2.98个在职职工的缴费养1个退休职工;2013年,退休职工抚养比为2.45。&/p&&br&&p&&strong&所以国家急啊,来看看现在的新闻,一为开放二胎(二孩),二来延时退休,无一不是对这个问题的担忧。&/strong&&/p&&figure&&img src=&/ffbff1bb2a753bbb8d091_b.png& data-rawwidth=&907& data-rawheight=&2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7& data-original=&/ffbff1bb2a753bbb8d091_r.png&&&/figure&&p&来说说历史,早在1997年建立社保保险制度的时候,大量已经退休或接近退休的人从来没有缴纳过养老金、医保金等社保费,这时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无法补缴以前并未缴纳的费用。但因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已经退休和正要退休的职工,必须立即纳入社保体系,享受相应的权利,领取真金白银。由于退休的老人数量庞大,资金需求量非常大。为了使现收的钱够用于现付,社保费率被设计得非常高,而领取养老金的替代率则相对低,也就是征收的高费率和支付的低保障。&strong&但是即使这样,钱仍然不够,又将职工个人账户积累的基金挪用于当前的发放,成为典型的寅吃卯粮,形成所谓“个人账户空转”&/strong&。这就是说,当时设计的“统账结合”变成一句空话,个人账户是空的,只是一个名词。&/p&&br&&p&必须要说,当年老朱真的是把所有事情做绝了。三件事:一,百万工人大下岗;二,取消福利分房,为中国楼市十五年疯长埋下伏笔;三,建立社保体系,完全抛弃了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给养老”的理念。不得不说,这些政策带来了温胡十年的中国经济腾飞,然而毕竟&strong&“肉食者谋之,肉食者肥之”,某些领导满腔热血的说要去趟地雷阵,其实最后发现被地雷炸的血肉横飞的还是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strong&&/p&&figure&&img src=&/7cdf23df41ac50b_b.jpg& data-rawwidth=&466& data-rawheight=&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6& data-original=&/7cdf23df41ac50b_r.jpg&&&/figure&&br&&p&其实这种事情我很愤慨,像我的祖辈,完全是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他们享有的只有荣誉,没有经济利益,他们也被剥削了剩余价值,然而在当时的语境下这是全民所有,国家代替你们积累,国家包你们一辈子的所需所求,他们只为奉献,他们无所求。但是我们祖辈三十年积累下来的国有资产,有多少被白菜价卖掉了,有多少官商勾结下的美其名曰“带来有竞争性的先进模式”事实上就是抢劫。&/p&&br&&blockquote&&p&&strong&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strong&&/p&&/blockquote&&br&&p&按理说,当时那一拨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是要国家负担的,合情合理合法合规,然而老朱为了甩包袱嘛,为了经济快速发展嘛,你正当年身强力壮的工人说下岗就让你下岗,更何况这些“老而不死是为贼”的老东西呢。&/p&&br&&p&再回到社保问题,一方面,按照目前的设计,将来有巨大支付缺口;另一方面,目前的高费率使得企业和个人无法负担,影响经济发展。这样将会对将来的支付带来更大冲击。&strong&高费率尚且有缺口,低费率当然会有更大的缺口。&/strong&&/p&&br&&p&于是乎怎么办呢,有这样几个办法,一是社保金的缺口国家出了,然而国家不挣钱啊,羊毛出在羊身上,还是要增加税收,就像北欧福利国家那样,维持高税收与高福利,不过诚实地讲,我国完全不具备建立北欧福利国家这样的现实基础。&/p&&br&&p&二是社保资金入市,为了追求一个高收益,有时候在弥补缺口的同时还能不不少的富裕。虽然法律规定社保资金是不允许炒股的,然而形势危急之下权变也是可以的。只不过最大的问题是,赚了当然没问题,但是亏了怎么办?看看中国股市,你感觉呢?&/p&&figure&&img src=&/e6dd8ca937_b.png& data-rawwidth=&789& data-rawheight=&2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9& data-original=&/e6dd8ca937_r.png&&&/figure&&p&三只有是养老金缩水了,我在香港的时候看过YouTube上的纪录片《日本社保危机》&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日本社保危机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我搜国内各大视频网站都显示视频已删除,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恐怕是我们将来最后可能的一条路了,大致就是,养老金缩水、医保缩水,有些药就是要花钱买、有些病就是不给你报销,&b&总而言之,老百姓会很苦。&/b&&/p&&br&&p&&b&亲爱的们,做好心理准备,开放二胎只是一个开始,延时退休马上紧跟到来。&/b&&/p&&br&&p&&b&更甚于,开放移民,吸引东南亚、非洲的劳动力。&/b&&/p&&br&&p&&b&真的不是没有可能。&/b&&/p&&br&&p&&stron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一直搞不懂的债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