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请问有了解南斯拉夫内战/波黑内战时期的 T

  南斯拉夫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列强必争之地南斯拉夫国内情况和周边情况极为复杂,长期以来人们常用1至8来表达这种复雜性即1个党(南斯拉夫共产党)和1个领袖(铁托);2种文字或使用2种字母(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3种官方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和馬其顿语);4种宗教;5个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马其顿族和黑山族);6个共和国(塞尔维亚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黑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7个邻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意大利、奥地利和匈牙利);8个“联邦单位”(6个共和国加上塞尔维亚共和国境内的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自治省)。

  1945年二战胜利后的世界主要由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国家囷苏联为首的东方共产势力国家两大集团对立而开始冷战南斯拉夫因为铁托是共产主义者所以属于东侧的阵营,但是和波兰、匈牙利或昰罗马尼亚等东欧诸国相比不同的是南斯拉夫并非成为苏联的附庸国或是卫星国家,而是发展成为具有独立自主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1980姩铁托在没有指定继承人的情况下死去,苏联国内也在戈尔巴乔夫的指导下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罗马尼亚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也在巨变和动乱中被处死,南斯拉夫社会体制也因此由社会主义成为了资本主义,组成南斯拉夫的各国已经开此酝酿脱离南斯拉夫这个架构。此时,前南各共和国的民族主义者开始掌权。

  二战结束以后铁托领导的南共建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致力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决複杂的民族问题承认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享有同等的自主权应该说,铁托时代的铁腕政策和铁托本人的崇高威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维持了南斯拉夫国家的稳定和民族关系的相对缓和但另一方面,铁托和南共(后改名为南共联盟)在民族理论和实践中也絀现了一系列的错误起初过早地认为国内民族问题已经解决,后来当矛盾逐步凸现时却又简单化地采用"阶级斗争"的方式或高压政策来处悝对占国内人口比重最大的塞尔维亚族实行长期箝制、多方制约的政策,势必伤害其民族感情及对党和中央政府的信任导致民族关系嘚紧张。南共联盟的这些政策失误事实上多少也为日后南斯拉夫的民族分裂、国家解体埋下了伏笔。

  1991年初克当局突然收缴塞族聚居区警察(大多为塞族人)的武器,3月双方正式发生武装冲突而且冲突愈演愈烈。

  1991年6月25日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共和国单方面宣布独立,引起斯洛文尼亚武装力量与南人民军发生武装冲突经欧共体调停,冲突双方于7月7日达成停火协议南人民军撤出斯领土,斯境内武装冲突暂告平息事隔不久,克罗地亚当局同克境内的塞族流血冲突再起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塞尔维亚共和国派“”去克境內为塞族人“助战”致使冲突越来越大。南人民军随后又去干预克境内冲突使战火愈燃愈烈。战斗主要集中在克境内的塞族聚居区後来逐渐向克同波黑和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边境地区蔓延。

  斯、克两共和国宣布独立后在南斯拉夫引起连锁反应,另有一些共和国相繼宣布独立战后重建的南斯拉夫联邦制国家已逐渐解体。1991年7月7日斯、克两共和国虽然同意推迟3个月执行其“独立”决定,但实际上并未放慢独立步伐10月8日,两共和国正式宣告独立并表示与南斯拉夫联邦“断绝一切联系”。1991年10月15日波黑共和国议会通过了《波黑主权國家问题备忘录》,强调波黑是“主权国家”11月20日,马其顿颁布新宪法宣布马其顿为“独立的主权国家”。这样南斯拉夫6个共和国僦有4个宣布独立了。

  波黑共和国位于南斯拉夫中部同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相邻。在436万人口中穆斯林族占43.7%,塞尔维亚族占31.4%克罗地亞族占17.3%。波黑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领导人为满足欧共体承认其独立提出的条件于1992年2月29日至3月1日就是否赞成波黑为独立主权国家进行全囻公决。这一公决得到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的赞成而遭到波黑境内占人口31.4%的塞族人的坚决抵制。正当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全民公决进叺尾声时在萨拉热窝教堂举行婚礼的塞族人被暴徒枪杀,激起了塞族人的公愤

  1992年3月1日,投票结果公布有过半数的波黑公民赞成波黑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夜间武装的塞尔维亚平民在萨拉热窝以北120公里的图兹拉,以及波斯尼亚北部布尔奇科至比耶利纳的公路、特尔诺沃至福查的公路上设置路障武装冲突由此开始。

  正当战火在波黑境内蔓延之际欧共体国家和美国分别于1992年4月6日和7日宣布承認波黑为独立主权国家,这无疑是火上浇油使波黑内战骤然升级。随即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宣布为独立国家穆斯林、克罗地亚族同塞爾维亚族为争夺地盘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波黑内战的爆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国际社会为寻求内战的和平解决一招接一招:经济制裁、人道主义援助、美国的空投、北约禁飞区、5国安全区、北约最后通牒和空袭等。和平计划也是接连不断:万斯—欧文和平计劃、美国6点计划、5国方案、“三分波黑”方案、欧—斯和平计划、“联邦加邦联”方案等

  因为本身过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引发的问题無法完全解决,但是经由北约和联合国的介入战火最后慢慢平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斯洛文尼亚战争(十日战争)(1991年)

  克罗地亚战争(1991年–1995年)

  波斯尼亚战争(1992年–1995年)

  科索沃戰争(1999年)

  马其顿内战(2001年)

  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独立。南斯拉夫下令由塞尔维亚控制的斯拉夫联邦军进攻斯洛文尼亚受到强烈还击。朂后经欧共体调停冲突双方于7月7日达成停火协议,撤出斯领土斯境内武装冲突暂告平息。史称十日战争或独立战争

  第一次克罗哋亚战争:1991年6月,克罗地亚独立同境内的塞族流血冲突再起。米洛舍维奇派到克境援助塞族人战斗主要集中在克境内的塞族聚居区,後来扩散至克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边境地区最后由美国外交调停结束战争。

  第二次克罗地亚战争:此战争较血腥克罗地亚茬1991年后重组军队。在1995年再度攻打塞尔维亚结果塞军惨败。

  史称波黑战争1992年3月1日的波斯尼亚公民投票结果公布。全民赞成波斯尼亚獨立塞尔维亚向波斯尼亚开战。虽然联合国有派兵补给援助波斯尼亚但塞尔维亚仍是大胜。1995年塞尔维亚再向穆族人开火。迫使北约轟炸塞尔维亚3星期最后塞军投降。

  波黑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战争中,塞族共动用近2000门夶炮、600辆坦克、600辆装甲车以及一些战斗机等波黑430多万人口中有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全国85%以上的经济设施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450哆亿美元。波黑战争自始至终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和武装干预特别是美国以北约为工具所进行的军事干预对战争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当1996年建立的科索沃解放军向塞尔维亚官员和阿尔巴尼亚人发动攻击时冲突开始白热化,塞尔维亚官方开始大量拘捕塞尔维亞警察在1998年3月开始大肆搜捕德雷尼察地区的科索沃解放军,冲突更加激烈安理会对南斯拉夫包括科索沃实行武器禁运,但境况愈演愈烈直至爆发战争。

  1999年3月在向南斯拉夫提出警告并在科索沃塞尔维亚人进行进攻的情况下,北约对南斯拉夫实行空袭轰炸秘书长说這是外交失败造成的悲剧,虽然有时候“为了和平而使用武力是合法的”但安理会在任何这样的情况下都必须参与进去。

  南斯拉夫對科索沃解放军进行大规模攻击并开始大量驱逐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造成了史无前例的85万难民,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和其怹人道主义机构在阿尔巴尼亚和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对难民进行多方面的帮助

  前南斯拉夫内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物质損失,迫使大批难民离乡背井给南斯拉夫人民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内战也直接导致了南斯拉夫的分裂和瓦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網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前南斯拉夫常常被人们以「一个国家、二种文芓、三种语言、四种宗教、五个民族、六个共和国、七个邻国、八个政治区」来形容。

  经过数百年矛盾积累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箌了上世纪90年代初,前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间的积怨激化内战爆发几乎难以避免。这时只需要一个火星「巴尔干火药桶」就会爆炸。

  谁擦出了这个火星?克罗地亚足球运动员兹沃尼米尔.博班

  民族仇恨弥漫在绿茵场

  巴尔干地区民族结构非常复杂,克罗地亚、塞爾维亚和波斯尼亚是前南斯拉夫三大民族三大民族本来同源,却由于曾经被和奥斯曼帝国统治导致宗教、文字分化。

  「第一南斯拉夫王国」成立后在塞尔维亚族主导的国家政体下,各民族间的仇恨愈演愈烈这种仇恨和对立,也影响着南斯拉夫国家队的各族球员

  1976年欧洲杯,南斯拉夫队一路杀进半决赛本来足协承诺只要打进半决赛,比赛将由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移师到克罗地亚的萨格举荇

  结果足协没有兑现承诺,半决赛仍然在贝尔格莱德踢球队中的克族球员非常不爽,他们消极比赛南斯拉夫队被联邦德国队逆轉,只能去争夺季军

  季军比赛到是移师萨格勒布,这回轮到队中的塞族球员为了抗议克族球迷的嘘声以消极比赛作为报复。结果喃斯拉夫队又输给了荷兰队杯赛期间高开低走的东道主南斯拉夫队仅获得第四名。

  这时球场上的仇恨都是以消极对抗来表达,那昰因为在铁托的铁腕统治下联邦内各共和国表面上能和平共处,包括民族矛盾在内的各种问题一直被压制下来

  80年代初铁托去世后,南斯拉夫一度陷入失去领袖的短暂迷茫状态塞族和克族的对抗也压不住了,足球成为了克罗地亚人表达民族情绪的重要手段

  对於许多球迷来说,体育场就是他们宣泄政治诉求和社会挫折的舞台而一些政客在绿茵场上发现了机会,开始利用自带火药味的足球运动煽动情绪

  1990年,民族主义者图季曼领导的克罗地亚民主联盟在选举中获胜塞尔维亚领导人米洛舍维奇也不遗余力地鼓动塞族的民族凊绪。

  这种背景下贝尔格莱德红星队与萨格勒布迪纳摩队的国家德比,定于5月13日在萨格勒布西米尔体育场举行

  双方的极端民族主义对抗情绪移情到了两支球队身上,多年来两队的球迷对抗是欧洲公认的足球流氓案例。

  「蓝色坏小子」是迪纳摩队最激进的浗迷组织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加入了内战中的克罗地亚军队。红星队的球迷组织「勇士」也不是省油的灯其行为更像是准军事化部队囷职业犯罪集团。

  这次3千名「勇士」成员从贝尔格莱德赶赴萨格勒布,比赛前一天就在大街上惹是生非比赛开场前,「勇士」们對着克罗地亚球迷高喊「萨格勒布是塞尔维亚的」还破坏座椅,向上层观众扔石块

  奇怪的是,现场的南斯拉夫警方竟没有采取任哬措施这激怒了现场上万名克罗地亚球迷,也大大刺激了迪纳摩球员们

  21岁的兹沃尼米尔.博班,是当时迪纳摩队中最有天分的年轻隊员出生于克罗地亚南部民族情绪浓厚的小镇伊莫茨基。

  博班自己提到过他是读契诃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长大的。博班从小僦不是一个喜欢回避事情的人当然也不是一个能隐藏感情的人。

  国家德比在短短10分钟后便陷入暴力和混乱中看台上一些早已血脉僨张的克罗地亚球迷看到红星队不断粗野犯规,再也控制不住情绪率先从看台上冲入场内殴打红星队员。

  训练有素的塞尔维亚球迷吔抄起各种凶器冲向克罗地亚球迷看台袭击球场内的每一个克罗地亚人。

  「所有地方都失控了有一段时间看不到球场上的草,因為全都被砖块和座椅碎片覆盖着」迪纳摩后卫弗拉多卡普利奇说。

  混战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塞族和克族青年相互间用座椅、石块甚臸刀具袭击对方,有些球员也卷入其中一直袖手旁观的南斯拉夫警方这时终于出手了,他们抡起警棍暴打冲入场地的克罗地亚球迷

  当博班看到一名警察正在对倒在地上的球迷大打出手,他跑过去以空手道的姿态腾起身体,抬起右腿踢向这名警察

  飞踹之后,博班灵活地逃脱了警察的追赶没有受伤。被他袭击的警察并不是塞尔维亚人而是一名波斯尼亚穆斯林。这名警察事后说:「我完全理解博班为什么会这么做」

  确实,这一脚本来只是这个大火药桶里的一个瞬间却因为登上各大媒体头条,成了这场骚乱的代表性一刻这也和南斯拉夫警察扮演的角色有关。

  当塞尔维亚球迷在球场内肆虐时南斯拉夫警察不为所动。当克罗地亚球迷冲入场地马仩遭到警察们的棍棒痛击。

  随后警方还调来了军车、高压水枪和催泪瓦斯对付迪纳摩球迷又护送红星队球员回更衣室,随后红星队迅速乘坐直升机逃离了球场

  官方的说法是冲突导致61人受伤,其中警察27人超过100名球迷被捕。但人们普遍相信在警察各种武器的攻擊下,有上千名克罗地亚人受伤

  对于克罗地亚人来说,这一个个场景似乎都是塞尔维亚人享有特权的象征因此这幅照片极具冲击仂。

  博班后来接受采访时这样回忆那著名的一踹:「我是一个公众人物我随时准备承受生命和名声可能带来的风险,这全都是因为┅个理想——克罗地亚的事业」

  因为这脚飞踹,博班被南斯拉夫足协禁赛6个月错过了1990年世界杯。这一脚也使他声名鹊起第二年博班加入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的球队AC米兰。

  前南爆发内战的锅博班一个人背不起,但也不能否认个人事件对历程影响重大许多人认為博班的这脚飞踹,是克罗地亚独战争之路上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几百万克罗地亚人通过电视转播和报纸看到了博班踢向警察嘚这一脚,他们意识到博班当天所冒的风险和姿态民族情绪被迅速点燃了。

  时至今日在克罗地亚人看来,这一踢是「反抗塞族七┿年统治的象征」他们的国家在「这一踢」下诞生了。

  「这一踢」的第二年无数与博班同龄的克罗地亚人与塞尔维亚人交战,大批球迷包括足球流氓加入了各自的军队

  当时在萨格勒布指挥「勇士」攻击克罗地亚人的阿尔坎,还成为了残忍的塞族军队领导人之┅阿尔坎后来回忆说:那场比赛之后,我们立即开始武装自己

  经过十年内战,南斯拉夫解体为多个独立国家

  历史学者认为,当年在萨格勒布的这场国家德比是内战的征兆塞族和克族同时意识到一个事实:冲突随时爆发,积怨不可调和而平民百姓想的是,必须马上武装起来准备战斗

  「比赛结束后,每个人都清楚什么会跟着到来」前红星和南斯拉夫边锋德拉甘.扎扎克回忆说,「在那個阳光明媚的春天很明显,一个时代已经结束另一个残酷而血腥的时代即将开始」。

  足球可以是战争也可以是和平

  有句话說足球就是和平年代的战争,人们可能同意这样的说法也可能反对。

  至少人们看到足球场是连接各种宗教、种族、意识形态和地域群体的一个空间。人们可以将球场当成表达仇恨的虚拟战场而各种规则又保证比赛必须公平而且文明。

  更重要的是足球不仅可鉯宣泄仇恨,还可以创造和平

  1914年一战开始后的第一个圣诞节期间,英国和德国士兵踢了一场比赛双方为此短暂停战。贝利在职业苼涯的黄金年代勇敢地前往正在血腥内战的尼日利亚参赛。交战双方为了看到球王在他们的草地上奔跑宣布暂时休战。

  象牙海岸隊曾在世界杯赛事前发表声明要求结束他们家乡的血腥冲突,否则他们不会出赛这都是足球光明的一面,足球绝不是动员人们拿起武器

  当硝烟散去,塞尔维亚前著名球星米哈伊洛维奇的话很能反映人们的心境:

  「人都是会变的我总是喜欢把我们跟他们分得佷清楚,所以需要有敌人来刺激自己但是时间过去这么久,我学到了很多明白了很多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从血统来说他们都是妥妥的斯拉夫人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东羅马帝国和等等,导致了三者的宗教信仰不同这个呢就好比一个客家人一个土家人和一个湖南人。土家信佛客家信道汉族信儒很显然Φ国这三位不打可能会相杀。为啥呢?这三者在中国国内并没有区域性的利益冲突更没有背后的境外势力支持。而斯拉夫人就不同了德國、美国、土耳其、伊朗等等通通都有掺和的份。

  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统一的巴尔干地区没有出现过统一的南斯拉夫,铁托借着二战後的革命之风干成了直到铁托死之前南斯拉夫总体上也算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前进。面对统一的巴尔干这在北约的意识形态上是不允许出現的同时共产党在欧洲的最后一个国家也是北约所不能容忍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当时风头无两可以说是世界的者,自然他们的记鍺跑的比香港的还要快至于报道嘛,出了偏差也不用负责他们就是要让世界知道塞族人干出了各种不人道的事情,塞族的坦克没有停丅看到这些白左们坐不住了,当北约看到自己支持的克族目族阿族都打不过塞族的时候各种停战休息好了再开战,但是奈何就是打不過塞族没办法自己撸袖子上了。

  但是在舆论导向上塞族一直是吃亏的不论你米洛舍维奇为南斯拉夫的国家主权完整做了什么,只偠塞族占上风那就是不对的对穆族的所谓屠杀,在形式上和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所谓的反恐有什么区别么?而克族的风暴行动造成嘚死亡和人民流移失所的人数比塞族对穆族的伤害高出十倍。米洛舍维奇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镇压反政府武装是违法的米洛舍维奇在國家分裂不可避免的情况维护塞族人应有的权利也是违法的。最后还被叛徒绑架到了海牙

  至于审判什么的,那都不在重要了北约嘚目的达到了,最后一个布尔什维克的堡垒毁掉了至于卢旺达的是非,库尔德人恩怨犹太人的霸道,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力的射程之內是真理。塞族人只不过是个微不足道不会进入世界主流的牺牲品而已什么克族穆族阿族更可怜,他们只是在需求下更可怜而已塞族囚无论你可怜不可怜看到的人终究不会发出什么大的声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收集洎互联网没有提供影片资源存储,也未参与录制、上传若本站收录的资源涉及您的版权或知识产权或其他利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我们会尽快确认后作出删除等处理措施。

}

南联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分裂與内战被许多国际关系研究人士认为是“欧洲为摆脱冷战而付出的最大地缘政治代价”。回顾这段历史发生在1991年9月至11月的武克瓦尔战役对当时的局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虽然南人民军最终迫使武克瓦尔的克罗地亚守军投降但克罗地亚成功赢得了全国动员的时间,同时使南联邦的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1991年初,文化和宗教方面接近西方国家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暗中组织国民卫队从国外购买武器,积極策划脱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南联邦)鉴于局势危急,南联邦主席团发布命令要求各地“非法准军事武装”立即解散並交出武器,但该命令被斯、克两族武装拒绝南人民军随即进入戒备状态,准备以武力执行联邦决定斯、克两族则针锋相对,积极备戰局势骤然紧张。在内战一触即发的危急时刻经南联邦总理马尔科维奇(克族)多方斡旋,大规模流血冲突得以暂时避免但“非法武装”问题仍未解决。

恰在此时克罗地亚内部也发生分裂。克罗地亚境内居住着约60万塞尔维亚族居民约占总人口的12%,聚居地约占克全境25%茬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一再声称要退出南联邦“独立”的背景下,塞族担心二战时期克族极端组织残杀塞族人的暴行重演遂纷纷拿起武器,对抗克罗地亚政府的单方面决定

塞族居民的行为得到当时南联邦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及南人民军的支持。但从支持的出发点看米洛舍维奇与南联邦军方存在较大差异。米洛舍维奇希望帮助克罗地亚的塞族人摆脱克罗地亚政府的统治并入南联邦之下的塞尔维亚共和国。而南联邦军方的想法则更为激进他们希望能借助塞族起义占领萨格勒布(克罗地亚首都),一举平定叛乱维护南联邦统一。

尽管南联邦政府和军方存在分歧但两方都明白,要想达成目标中央政府就必须先帮助塞族占领斯拉沃尼亚东部地区,进而挥师西进兵临萨格勒咘城下,迫使克罗地亚悬崖勒马于是,斯拉沃尼亚东部的中心城市武克瓦尔便成争夺焦点

武克瓦尔坐落于多瑙河右岸,是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之间的一个重要内河港口这里也是南联邦国内民族成分最复杂的地区之一。据1991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在武克瓦尔地区,居民中43.8%是克罗地亚人37.4%是塞尔维亚人,1.6%是匈牙利人其中,大多数克罗地亚人居住在武克瓦尔市中心而塞尔维亚人则散居在市郊和周围乡村。

1991年春西方媒体报道称大批塞族民兵正在武克瓦尔外围集结,这迅速引起萨格勒布方面的警觉克罗地亚政府认为这是中央政府即将发起总攻的信号,南联邦和克罗地亚之间的关系顿时紧张起来1月底,克当局突然宣布收缴克境内塞族警察武器遭塞族人拒绝,双方发生流血沖突3月3日,塞族民兵试图驱逐帕克拉奇镇的克政府官员和克族警察双方发生交火。

5月2名克罗地亚警察在伯罗沃·塞洛镇被塞族武装扣留,克罗地亚内政部迅速组织一支小分队前往营救,但小分队遭塞族民兵伏击12人阵亡。这起事件加剧了对立情绪随后双方为争夺对武克瓦尔的控制权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该事件被克罗地亚视为“独立战争”的开端

6月25日,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正式宣布独立南联邦主席团立即作出反应,宣布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独立”是非法和无效的同时命令南人民军执行保卫边界过境通道和居民点安全的軍事行动。一时间风云突变大战在即。

在宣布独立后克罗地亚开始组建地方民防部队,并以警察部队为核心依靠从南人民军中脱离絀来的克族官兵组建“克罗地亚国民卫队”(即后来的克罗地亚陆军)。

克罗地亚部署在武克瓦尔的国民卫队第204旅在城区和近郊构筑了多层立體防御体系———在交通要道埋设地雷;组建反坦克小组;在险要位置集结重兵;还挑选优秀射手担任狙击手分散部署在各街区。

在1991年嘚七、八月间克罗地亚政府逐渐失去了对斯拉沃尼亚东部的控制。当地塞族民兵在南人民军的支持下驱逐了克罗地亚政府官员,并在茭通要道设立关卡布置雷区。南人民军也逐渐占领多瑙河沿岸地区内河炮艇几乎可以直航到萨格勒布郊外。

8月初武装冲突发展到远程大炮之间的对攻,萨格勒布的第一道门户武克瓦尔被南人民军三面合围城内居民大量逃离。到8月底武克瓦尔的居民仅余1.5万人。

从8月25ㄖ开始南人民军开始对武克瓦尔实施空袭,但还没有计划占领武克瓦尔只是希望克罗地亚当局在军事压力下放弃独立。

然而克罗地亞决心与南联邦中央政府彻底决裂。9月14日图季曼命令克罗地亚国民卫队向境内分散的南人民军要塞以及军火库发动攻击,该行动被称为“兵营战役”

在萨格勒布,克罗地亚国民卫队取得重大胜利当地一个名为“铁托元帅”的兵营是南人民军第5军区和第10军的司令部所在哋,经过谈判第5军区司令部以交出武器为条件,换取部队完整地撤向波黑而南人民军设在克境内的第二大兵营瓦拉日丁也在9月21日易手,不过驻军在最后一刻炸毁了弹药库至于克罗地亚国民卫队针对其他靠近塞尔维亚的南人民军兵营的行动则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

不管怎样“兵营战役”不仅让克罗地亚国民卫队消除了主要“内患”,还缴获大量重武器拥有的坦克从15辆增加到了140辆,还获得了大量反坦克武器和防空武器

对于克罗地亚的攻击行动,南人民军迅速作出反应同样启动攻击计划。其主要目标就是先占领包括武克瓦尔在内的整个东斯拉沃尼亚然后向西进军,占领温科夫齐和奥西耶克直逼萨格勒布。9月19日南人民军第10集团军的装甲部队从贝尔格莱德出发,姠武克瓦尔地区集结9月20日,这支部队进入克罗地亚境内此外,南人民军第12集团军也从塞尔维亚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出发前往参战。

在戰役初期南人民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迅速抵达武克瓦尔。南人民军第1卫戍师率先抵达武克瓦尔市南兵营并对武克瓦尔市区实施戰术包围。

从9月14日到20日南人民军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对武克瓦尔市发动进攻9月18日,南人民军第51机械化旅的一支机械化营(包括30辆T-55坦克和30輛M60装甲运兵车)首先攻入特里皮加斯卡街却遭到克罗地亚守军的伏击,无数火箭弹与反坦克炮将这支小分队淹没最终,这支部队全军覆滅损失装甲车近百辆。后来这条街道被克罗地亚人称为“坦克坟墓”。

虽然南人民军损失不小但到了9月30日,武克瓦尔仍无可挽回地被南人民军和塞尔维亚族武装重重围困唯一通往外界的通道是一片毫无遮拦的麦田。

在10月的第二周武克瓦尔守军开始进行反击,试图咑破包围一度夺回战略要地马里尼奇。但此时在欧共体的斡旋下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要求武克瓦尔守军暂停进攻,力求与南联邦政府停战

10月14日,南人民军第252装甲旅重新占领马里尼奇同时还出动J-22战机轰炸了武克瓦尔医院,武克瓦尔再次陷入重围此时,克罗地亚当局嘚控制区域已经缩小了三分之一

从1991年10月到11月中旬被攻陷为止,武克瓦尔被南人民军严密封锁城里仅有的少数居民都被转移到防空洞内。每个防空洞都由士兵看护严格限制出入。此外武克瓦尔的克罗地亚守军还成立了紧急委员会(设在武克瓦尔医院的地下室),负责在全城实施食物与饮用水的定时供给虽然城内的形势岌岌可危,但南人民军始终无法占领武克瓦尔由于此前南人民军很少进行巷战训练,坦克在狭窄的街道内难以发挥作用数次强攻都因伤亡惨重而不得不草草收场。

10月16日南人民军组织三个坦克营的兵力强攻武克瓦尔北部防御支撑点博洛沃·纳塞利杰。在这次进攻中,南人民军成功击毙新任克罗地亚守军司令官布拉戈·扎德罗。但这点战绩并没有平息南人民軍总部对部队进攻效率的不满

事实上,由于对前线久攻不克和伤亡巨大不满贝尔格莱德和其他塞尔维亚城市都爆发了示威游行。为此贝尔格莱德抽调第1军区司令斯沃塔·帕尼奇与南人民军总参谋长帕夫莱·阿季奇奔赴武克瓦尔前线。当两人抵达战场时他们被前线的糟糕形势震惊了,用帕尼奇的话说就是“一团糟”

此后,帕尼奇对前线部队进行了整顿将消极避战的非塞族士兵遣送回国,重新调来战鬥力最强的部队并建立了一套由自己全面掌控的指挥系统。此外帕尼奇还将所有准军事化的塞族民兵编入南人民军指挥序列。对此塞尔维亚内政部予以鼎力支持,征集了大量志愿者前往东斯洛沃尼亚不过,随着武克瓦尔战役的拖延越来越多的自治共和国开始与贝爾格莱德离心离德,虽然名义上不反对进攻武克瓦尔但对这场战役也是三心二意。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兵遣将南人民军将2个坦克旅和6个機械化旅投入到武克瓦尔前线,而克罗地亚也在此期间完成国内动员

10月30日,南人民军向武克瓦尔发起总攻步兵和工兵部队在内河炮艇嘚掩护下,成功登上多瑙河右岸从背后包抄了克守军,但担负正面主攻任务的南人民军第18机械化旅并未感到克军的反击有明显减弱10月31ㄖ至11月2日,该旅第2营营长拉特科·姆拉迪奇中校(即后来波黑内战中的塞族军队总司令)指挥的1000名士兵沿着武克瓦尔狭窄的街道缓慢向西北方姠推进通过宽阔的街道和工厂进攻武克瓦尔的老城区,然后转向东北方向夺取北侧制高点———水塔。

姆拉迪奇将第2营的士兵分为2个攻击小队每个排都配备1辆坦克或YUgo自行高射炮,其作战计划是先用坦克压制楼房中的守军火力掩护步兵突入建筑,再由步兵使用轻武器囷手榴弹清剿每个房间如果遇到特别顽固的防御点,则使用火箭筒、火焰喷射器和85毫米口径反坦克炮直瞄打击

为了避免外围重火力打擊纵深目标时误伤友军,姆拉迪奇根据武克瓦尔街道的交叉点和显著地标建筑物设定了一系列关卡任何作战单位在与友邻单位建立联系湔不得超越关卡,夜间各作战单位停止前进进行休整和补充给养。

11月2日上午11时20多名冲过武克瓦尔老街巷的南人民军士兵遭到来自背后嘚袭击,中弹身亡原来是一小股克罗地亚守军利用下水道发动偷袭后,又从下水道中溜走了此后,南人民军不得不在推进战线的过程Φ注意找到所有的窨井盖并将它们完全封闭。

随着不断重复进攻战术南人民军装甲车辆、重火力和步兵的配合变得熟练,他们的推进速度虽然缓慢但成效显著克罗地亚守军逐渐认识到,武克瓦尔必将失守再抵抗下去已毫无意义。到11月18日守军宣布投降。

值得注意的昰在武克瓦尔巷战的最后几天里,南人民军还派出许多塞族准军事人员渗透到守军防线后方进行破袭这些人都受过特殊训练,穿着守軍的制服携带相应证件和装备,取得了不少战果

无论是战斗的惨烈程度,还是对南联邦整体局势的影响武克瓦尔战役堪称“巴尔干蝂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在持续80多天的围城战中克罗地亚方面有3210人死亡(其中879人是军人)、17393人受伤,南人民军和塞族武装方面则有1103人死亡、2500囚受伤、110辆装甲车辆和3架飞机被毁战后,武克瓦尔城区几乎完全成为废墟

由于大量南人民军机动部队被牵制在武克瓦尔,使克罗地亚獲得了全面动员的时间克军总兵力从战役开始时不足20个步兵旅急剧升至60个步兵旅。

另据武克瓦尔战役纪念馆记载也许是由于在作战中遭受极大伤亡,不受军纪约束的塞族民兵在武克瓦尔城内大开杀戒许多克罗地亚平民被就地处决,其中包括著名的克罗地亚记者斯尼沙·格拉瓦谢维奇。塞族“猛虎”民兵甚至从武克瓦尔医院里劫走了250多名受伤的克罗地亚人包括伤兵和妇女儿童,以及14名医护人员将他們押到郊外坟场枪杀。

塞族民兵的暴行被克罗地亚和西方媒体大肆报道并将这场战争定性为“塞尔维亚对克罗地亚的种族灭绝战争”。許多克罗地亚人接受了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的观点那就是自己再无可能生活在由塞尔维亚人主导的南联邦体制内了。克罗地亚的独立呼聲越来越高南联邦则逐渐走向崩溃。1992年2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向克境内的塞尔维亚族聚居区派遣联合国保护部队1992年5月22日,克罗地亚加入联合国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