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是佛教圣地,为什么会供奉龙王还建了

佛教圣地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为太行山一脉。它南俯晋阳,北瞩恒山,西北遥接雁门关,绕周500余里,面积376平方公里。主峰分东、西、南、北、中五座,环抱而立,巍峨挺拔。峰顶平坦宽阔,大约都在百亩上下。五台山的传说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五台山叫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暑难当,冬天山风呼啸,滴水成冰。这里坡不长草,沟无泉水,一片荒凉。在此传教的文殊菩萨听说东海有歇龙石,清凉异常,可消炎暑、生滋润。于是变成一化缘和尚到东海龙王那里借歇龙石。龙王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可以,唯独这块歇龙石借不得。因为它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青龙每天布雨回来,热汗淋漓,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青龙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文殊无奈,这才说明自己是五台山的老和尚,为造福人间,前来求援。龙王当然不舍得赠予,但估量歇龙石重达万斤,老和尚肯定抬不走,于是虚与委婉,答应赠予,让老和尚自己抬。文殊谢过龙王,来到石前用手一指,歇...&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它与浙江普陀山、四 川娥眉山、安徽九华山,合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又以 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而居于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隅,它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 放眼望去,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如垒似台,故称五台。 据历史记载,五台山过去有寺庙360座,如今尚存124处, 居全国寺庙之首。其中住和尚的青庙99处,住喇嘛的黄庙25处。 五台山,中国佛教徒的聚居地,也是善男信女们的朝拜圣地。 千百年来,这里香火不断,如今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风景名胜旅游区,成为中外游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太原的五月,天气格外凉爽。我乘中巴车沿着起伏的山峦 历经3个多小时驶人大山深处,来到了位于五台县台怀镇的“五 台胜境”山门的牌楼前。走进山门,寺院内和尚、喇嘛和信徒 们的朝拜读经声,还伴着有节奏的鼓号声不绝于耳。低沉的调 子,给寺院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站在大殿旁,与一些中 外游人去观看...&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1引言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如儒教、道教的交流和融合,成为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佛教圣地五台山更是闻名世界,据明代的《清凉史志》记载,五台山的佛教始于汉代,早在东汉永平年间,山上已有寺庙建筑,距今算来,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五台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中国古建、雕塑、建筑的艺术宝库,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香客和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但目前五台山对外宣传手册的英文译文却存在诸多翻译问题,严重影响了五台山的世界佛教圣地地位,不利于山西省旅游经济的发展。本文以五台山佛教圣地旅游景区的宣传册为例,对佛教旅游语篇的英译本进行研究,指出目前五台山景区宣传资料的翻译问题,提出佛教旅游语篇的翻译策略。2佛教旅游文本英译的基本策略佛教旅游的语篇中不但有文化信息,更多的是宗教信息。如何将这些文化信息和宗教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文化背景迥异的国外游客,让他们能充分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是旅游语篇翻译的难点。对于文化专有项目的翻译策略,中西方...&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五台山不仅以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北国高山自然风光,被誉为“华北屋脊”、“清凉胜境”,而且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被冠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世界瞩目的佛教圣地。一、佛教传入,历史悠久,奠定了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基础佛教产生于古印度,在世界三大宗教中历史最为久远。它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诞生于公元前565年,涅?于486年。与中国春秋时代的孔子是同时代人,被佛教徒尊称为释迦牟尼佛。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学术界一说佛教自西汉哀帝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当时仅为宫廷贵族所供奉。但多数学者倾向于东汉前期传入中国之说,即汉明帝时期。那么,佛教是什么时间传入五台山的呢?五台山最早传入佛教和创建寺庙的时间,众说纷纭。从历代文献所载和当代研究者认为,以时序排列,先后为周穆王时,西汉时,东汉时,东晋时,北魏时五说。据历史记载,传说中周穆王时,约在公元前1001-前946年。那时,释迦牟尼尚未诞生,佛教尚未创...&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五台山,属太行山系北端,分布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忻州市五台、繁峙县境内,以五台县东北约90公里的台怀镇为中心。五台山不仅以其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高山风光被誉为“华北屋脊”、“清凉胜境”,而且以其源远流长的佛教传承和丰富多彩的文物遗存被冠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是海内外信众“有缘必朝”的佛国圣地。五台山自东汉时即建有佛寺,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元代八思巴巡礼五台山,标志着藏传佛教正式传入五台山。1280年,五台山开始有藏传佛教寺院。自元以后数百年,五台山一直是广大藏传佛教信徒心中向往的圣地。自清朝以后,这里汉藏佛寺并存共荣,汉藏文化交相辉映,五台山也就成了我国内地唯一一处汉藏佛教并存、青黄庙共济的佛教圣地。这一历史进程中五台山藏传佛教的发展是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与发展的缩影,在藏汉民族的文化交流、我国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中发挥着桥梁与纽带作用。与此同时,藏传佛教作为一种异质文化能够在五台山扎根并广泛传播,既是古代中...&
(本文共49页)
权威出处: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组成,其中“东、西、南、北、中”五座环抱高峰,峰顶平坦宽阔,“有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山;因五台山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米,被称为“华北屋脊”。山上六月飞雪,夏无炎暑,所以又名清凉山。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大智文殊菩萨的道场,居于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之所以说它是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因为五台山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相传这里最早的佛教寺庙始建于东汉,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宋太宗、元英宗、清圣祖、清高宗等都曾驾幸五台山,至于历朝历代皇帝、皇后遣使札礼五台山者,更是自北魏到清朝,从未间断;由于历代对寺庙不断修建,从而构成了东亚乃至世界现存最庞大的佛教古建筑群。特别是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由此,五台山便成为我国唯一兼有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道场,所以它不但受到西藏、内蒙、青海、甘肃、黑龙江等少数民族的无比尊崇,而且印度、日本、蒙...&
(本文共7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佛教圣地五台山&&处处风水殊胜
佛教圣地五台山& 处处风水殊胜
&&&&&&&&&&&&&&
曾祥裕(赣州风水养生堂
我闻佛法以来,先后投于智证师和敷净师门下学佛,后来在宁波佛学院讲易经时结交不少各地法师。近年来行走神州大地考察过名川大山的寺院无数,但是让我铭心刻骨的佛教圣地首选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五台山以其为文殊菩萨的道场而著名,五台山又以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台之称。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
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五台山的佛教发展轨迹
五台山佛教发展的历史,据明代的《清凉山志》记载是始于汉代。早在东汉永平年间(公元 58~75 年),印度高僧
摄摩腾和竺法兰来中国传扬佛教,称五台山为文殊菩萨的演教处所,奏请汉明帝在此建寺。相传台怀镇西侧山峰与古印度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地灵鹫山相
似,因此,汉明帝刘庄就将五台山第一座寺庙改名“大孚灵鹫寺”(今名显通寺)。随后历代封建统治者也都竞相在山中修建寺庙,以彰功德,到清代嘉庆(
年)中期以后才逐渐衰颓。在全盛之时,山中共有大小寺 庙数百座(现存台内寺庙 39 座,台外寺庙 7 座),僧人 10 万之多。台怀镇
周围寺塔林立。
五台山以佛教名山而久负盛名。中唐时期五台山图传至日本,后又传到敦煌,绘入莫高窟 61
窟中的《五台山图》。唐宋时,日本僧人数次来此朝圣,
学习佛法。以后,朝鲜、越南、泰国、尼泊尔、印度尼西亚等国,每年都有大批香客、圣徒来山顶礼膜拜,布施献佛。清朝康熙皇帝五次来朝,乾隆皇帝六次游历此山,并住宿于菩萨顶。现在中门匾上的“灵峰胜境”为康熙亲笔御书,乾隆所题御碑高
6 米,四面刻有汉、蒙、满、藏四种文字。
&&&&&&&&&&&&&&
与五台山义空法师的缘分
<img BORDER="0"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fmn.rrimg.com/fmn064/0/b_large_tmi0_b1263.jpg"
ALT="佛教圣地五台山&&处处风水殊胜"
TITLE="佛教圣地五台山&&处处风水殊胜" />
辛卯年仲冬我在山西考察完阎锡山故居后,在路边等到一辆去五台县的班车,坐在车上,众人听说我去五台山,说这个时候去不太适宜,一旦下雪封山出不来。但我下定决心必去五台山礼佛。到五台县,此时是下午四时许。也许游客少,司机为了让车上坐满人,老在县城绕来绕去拉客。我在车上认识五台山上普化寺法师义空和一位女法师,进山车票25元,我抢先替他们买了车票。下车后已是傍晚,义空法师引领我到他熟悉的村民旅馆住下。
夜宿五台山,置身佛境中,想到从古到今这块神奇山地中庙宇如林,无数修行人远离尘嚣,耐得寂寞虔诚学佛弘法,成就了自已的人生理想,推进了中国佛教事业发展!没有恒心者,没有毅力者,是无法登上仙境!
第二天(11月30日)清晨,义空法师叫醒我进山,同行还有一位山西居士。义空法师说他在山上的庙中修行了十多年,说你们今天来礼佛运气好,前段时间下雪封山。现在雪化,山上晴朗,比往年气温高。我们随着义空法师,山西居士携带三桶油,跟随义空师进庙后一一给佛祖像前的灯加油。
&&&&&&&&&&&&&&&&&&
天下名山僧占多
大文豪钱钟书说过,天下的好山水都是失意的文人发现的,但并没有天下名山名士占一说。而只有“天下名山僧占多”之说,这体现了佛教的宁静致远,寺院一般都选址在深山荒野,图的是远离尘嚣,净心修身。当然,佛教传入中国后吸引了儒家和道家文化,“天人合一”思想也自然渗入佛教弟子心中。“天人合一”的外在表现就是藏风聚气,山水风光好。
纵观中国历代高僧大德都是大学问家,他们除了具备渊博的佛学知识外,还精通易经,能够自如运用风水思想在寺院选址上。
我近年来走南闯北考察了不少名寺,它们都是严格按照理想的風水模式选址和布局。
佛寺选址是隐中有显,显中有隐,名山之中,一寺隐现,远观不见,近则巍然。僧人结茅山间,详察地形、水源、风向、日照、景观、交通等,然后寻址。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都是最好的景点,往往也是风水首选。”
慧远是东晋时的著名高僧,他在北方成名后,准备去广东罗浮山结宇传教,途径庐山时,受好友慧永相邀,暂留讲学。江州刺史桓伊为慧远修立精舍,称“东林寺”。慧远一住下就没有走,这儿的环境太美了,门口是清冽的虎溪,南面是秀美的庐山,四周青山耸立,洞净山美,清泉环绕,白云满室。慧远隐居庐山东林寺三十多年,修道讲经,影不出山,迹不入俗,创立了净土宗。
佛教高僧独具慧眼,对风水条件有缺陷的寺院毫无顾虑地改变之。
民国初年,广东韶关曹溪南华寺门庭荒颓,僧律废弛,几成酒肉场所。至1933年,李汉魂将军发心重修,翌年礼请虚云禅师移锡曹溪并主理修建南华寺。虚云和尚不忍宝剎蒙污,兼得与六祖在梦中相邀,遂移锡南华寺,大事重修,终於使南华寺禅门规律再现起来。
虚云大师来到南华寺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改变环境入手,经过勘察后他找出南华寺风水缺陷若干条,认为寺前的曹溪河流曲折迂迴,未经修整以前,溪道因年远失修,沙石壅塞以致溪水改流,竟向寺前大路激射,虚云和尚认为这是“反弓水”格,以致寺院的气场违受到严重干扰,导致人心不稳。因此,他认为当务之急必须设法更改河流走向才成。可是改变河道,谈何容易!不惟工程浩大而人手不足、资金不够,更是旷废时日才可望做到的大工程,虚云老和尚为之踌躇不已。
岂料在民国二十四乙亥年夏天,正勘定水线准备填补旧河以使改道之际,在七月二十日夜突然连绵夜雨,雷声大作,一时间水冲平堤并且冲出一条新河道,在寺前成为一字长案。原来反弓水势竟在一夜雷雨之后为之改观!真是佛祖助力,神来之笔!
&&&&&&&&&&&&&&&&&
五台山的风水殊胜之处
由义空法师引领我一路礼佛的同时,我顺便考察了各寺院的风水。
说到五台山的形勝之处,据《清涼山志》卷一記述载,其曰:東震旦國清涼山者,乃曼殊大士之化宇也,亦名五台山……。雄居雁代,盤薄數州,在四關之中,周五百餘里。左鄰恆岳,秀出千峰;右瞰滹沱,長流一帶。北陵紫塞、遏萬里之煙塵;南擁中原,為大國之屏蔽。山之形勢,難以盡言。五峰中立,千嶂環開,曲屈窈窕,鎖千道之長溪;疊翠回嵐,幕百重之峻岭。巍巍敦厚,他山莫比,故有大狀焉。
五台山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其中台翠岩峰是核心,海拔 3058 米,被誉为“华北屋脊”。其周四峰为:
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秀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各险峰遥然相对,互相映衬,浑然一体。五台山还有内外台之分,五峰之内,称做内台,五峰之
外,称做外台。不论台内台外,大小寺庙,星罗棋布,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经测,五台山北台最高三千多米,东高,南台中台和西台低。
目前五台山保存比较完整、有宗教活动场所证书的寺庙68座。这些大多数集中在台怀镇寺庙集群区的寺庙,多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沿着五座台顶辐射出去,形成了一个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古代建筑群。
五台山建筑的规划为尽显服务风水大局的杰作。如“在群山環抱的五台山腹地台懷鎮,有一座高高聳峙的大白塔,大白塔所處的寺院叫塔院寺,寺座北向南,殿閣重重,全寺佔地一萬五千餘平方米。與一般寺院不同的是,在塔院寺東面建有一座名為「青龍樓」的高大建築,其形狀如古城樓,下部為磚結構四方樓台,其高度與塔院寺兩側的山梁相近。因塔院寺西有一道山梁圍護(白虎砂山),而東面卻顯得空曠無助,在風水思想指導下,為彌補東側失重感的缺憾,故築青龍樓”。
在五台山的古建筑群中,最著名的要算台内五大禅处:显通寺、塔院寺、
菩萨顶、殊像寺和罗睺寺。它们依山就势精心布局,各有其胜。
民间说法:“上得五台山,许愿要找五爷庙,看寺必看显通寺”。
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而五台山为什么& 五爷殿要修龙王殿呢?
<img BORDER="0"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fmn.rrimg.com/fmn061/0/b_large_9jnc_328a.jpg"
ALT="佛教圣地五台山&&处处风水殊胜"
TITLE="佛教圣地五台山&&处处风水殊胜" />
这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据义空法师称,五爷庙原称万佛阁,创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现时殿宇多为清代所建。坐东向西的文殊殿系明万历四十四年创建,面宽三间,分上下两层,三檐歇山顶,檐建繁复,上下左右勾连,坚固牢实,装饰性很强,在五台山殿建中别具一格。
五龙王殿坐向为子癸山小空。
之所以显通寺在五台山占有重要位置,不仅它是五台山最古老、第一大寺院,还是中国佛教寺院的开山祖之一,寺内荟萃了中国一大批古代建筑的精品杰作。
<img BORDER="0"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fmn.rrimg.com/fmn060/0/b_large_9ndv_f31263.jpg"
ALT="佛教圣地五台山&&处处风水殊胜"
TITLE="佛教圣地五台山&&处处风水殊胜" />
显通寺在五台山佛教中心聚集区的台怀镇内,紧临灵鹫峰下,是全山最
负盛名的寺院,全山规模最大的青庙,也是全山历史最古远的佛刹。始建于东汉时期。公元68年,汉明帝请来的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看中了五台山的“风水”,奏明皇帝在此破土建庙。于是,五台山第一座寺庙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同时显通寺也成为继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的第二所佛教寺院。
如今,显通寺规模宏大,殿阁巍峨,占地面积 8 万平方米,各种建筑 400
余间,中轴线上殿宇布局和建筑式样带有宫廷建筑的色彩。殿堂各具特色,无 一雷同,可算是明清时代庙宇建筑的典型。
这七座殿宇分别是:水陆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梁殿、千钵殿、铜殿、后高殿。佛殿建筑依次为木结构、砖结构、铜结构。
显通寺山门为一钟楼,未山丑向兼丁癸,其所倚灵鹫峰,但为山凹下,群山环抱,左右砂和朝应峰拱卫,明堂开阔为一盆地!水口紧锁,左右小溪交汇于堂前,流出丁未方。
显通寺内的千钵文殊殿内有文殊塑像一尊,这是仿菩萨顶真容院内的文殊驾狻猊像而造的。(子癸山小空)。
铜殿高两丈,以紫铜铸成,内外贴金,金碧辉煌。殿前原有五座各高两丈、形式不一的铜塔,分别象征文殊菩萨的五智,因此又称“五髻塔”或“五
方佛塔”。但其中三座覆钵式嗽嘛塔和合壁式塔已不知去向,只剩两座楼阁 式塔仍巍然屹立。
铜殿是五台山的著名宝物,闻名海内外。它与峨嵋山金顶 上的铜殿,同为明代高僧妙峰大师所造。铜塔也为子癸山小空。
从显通寺出来,我们往为菩萨顶攀登。菩萨顶在显通寺北面的灵鹫峰上,传为文殊菩萨道场。因菩萨顶为文殊
居住地,故又名真客院,亦称文殊寺。菩萨顶创建于北魏。明永乐年后,蒙
藏教徒进驻五台山,因大喇嘛居菩萨顶,此顶遂成了黄庙(即喇嘛庙)之首。
&& 在佛教中,文殊和普贤
是释迦牟尼的左右胁侍,而文殊是智慧和威猛的象征。菩萨顶为五台山风景 区的最高处,在灵鹫峰的南坡,有 108
级石阶,直达菩萨顶上的梵宇佛宫。
&& 在佛教中,这 108
级台阶,暗指人世间有 108
种烦恼,走完这些石阶,一切的烦恼也都踩在脚下了。近年来反思自己生命进程中所遇到的一切不如意事,常为此纠结不放下而弄得心绪不宁。今日走过108级台阶,让烦恼随风飘去吧!
走到石阶尽头是一座装饰漂亮的三间牌坊,上书“灵峰 胜境”四个大字,为康熙所立。在东禅院碑亭内,立有乾隆御碑一座,用方形巨石雕成,碑高
6 米,每面宽 1 米,为五台山最大雕刻。碑上镌刻着汉、 满、蒙、藏四种文字。
&& 菩萨顶上有殿宇 430
间,占地 3 公顷,其格局均按皇宫模式建造,上覆三彩琉璃瓦,下铺青色细磨砖,十分富丽堂皇,为诸寺之冠。山门内有天王殿、
钟鼓楼、文殊殿、大雄宝殿等建筑。文殊殿内的文殊菩萨驾骑青狮,手持利剑,头顶五髻,故又有“五台”为文殊五髻的说法。
从菩萨顶下山,步入塔院寺,它紧挨着显通寺,在显通寺之南,台怀镇白塔下。它是五台山的象征与标志。步入寺院内,依次在天王殿、大雄宝殿礼佛(经测为子山午向兼癸丁)。
现存大白塔,据专家研究,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建造,因塔的形制为覆钵式的尼泊尔大白塔,俗称大白塔,该塔工程之大,建造之难,为五台山首屈一指。
<img BORDER="0"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fmn.rrfmn.com/fmn058/0/b_large_Iea8_774b.jpg"
ALT="佛教圣地五台山&&处处风水殊胜"
TITLE="佛教圣地五台山&&处处风水殊胜" />
面对大地上巍然屹立的大白塔,我想它就像世俗中的文昌塔般提摄人心,也是风景的聚焦点。大白塔塔基为正方形,环周83.3米,通高75.3米。通体洁白,塔身状如藻瓶,从底到顶,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顶之上,盖铜板八块,形成圆形,按八卦地位安置,圆盘上面是风磨铜宝瓶。圆盘周长23米多,铜顶高5米多。圆盘边缘,还吊装36块铜质垂檐,每块长2米余,宽近1米。各垂檐下端,又挂风铃3个,连同塔腰风铃在内,共有252个。
每逢风和日丽,云过影移,风吹铃响,大白塔别有一番幽雅情趣。古人称誉此塔:“厥高入云;神灯夜烛,清凉第一胜境也”。&&
有一位佛友面对此景观,不禁发出诗意般的赞叹:无论从台怀镇上平视或仰视,还是从四面的五峰顶上俯视,都一眼可见大白塔傲然耸峙于群峦绿掩、众寺环宫之间。遥遥望去,素洁如白鸽展翼,雄壮似镇山之碑;又婉如一支高标领航的旗舰,率五台万千舻舸,遨游于天地苍莽之间。
已近午餐时间,义空法师本引领我去庙中吃素食,我见他辛苦陪伴着我,就请他先回寺院休息,我吃过午餐后休息,下午他又来引领我到其他寺院礼佛。
下午第一站就是殊象寺(癸山丁向小空)。其位于塔院寺西南一华里处。因寺内供奉文殊像而得名。始建于唐朝,后毁于火灾,明朝成化 23
年(公元 1487 年)重建,遂成今日规模。山 门、天王殿为前院、廊庑、配殿为两侧,禅堂方丈室为后院,中间建文殊阁
五楹和钟、鼓二楼。
文殊阁宽五间,深四间,重檐九级顶。
&& 阁内文殊骑在约9
米高的狮背上,龛背面塑三世佛(药师、释迦、弥陀),两侧为悬塑五百
罗汉渡海像,各个神情飘逸优美,精巧逼真,令人叹为观止。
从殊象寺出来去罗睺寺,它在塔院寺东北不远处,始建于唐代,明清时均有修建。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崇佛法,多次朝圣,又予修饰扩建。现在罗睺寺内殿堂宇阁,奇饰雕工,都保存完好,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伟殿、藏经阁、厢房、配殿、
廊屋、禅院等建筑。后殿中心,有一木制圆形佛坛,坛上周雕水涛和十八罗
汉过江之像,当中荷蒂上有木制大型莲瓣,内有方形佛龛,四方佛分坐其中,
形制极为精美。更为绝妙的是,在大莲瓣上设有中轴、轮盘、牵索等机关,
可以牵伸自如,令莲瓣时开时合,使四方佛时隐时现,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 叫“开花献佛”。观者无不啧啧羡叹。
到五台山镇海寺也是非去不可之处,其风水殊胜之点值得风水研究人员考察。
镇海寺位于台怀镇南清水河西侧,距台怀镇5公里。这里苍松翠柏,曲径通幽,是一处极其清静的所在。镇海寺建在陡峻的石山嘴上,海拔1600米。紧贴大院的前沿,树有幡杆,蹲有石狮,筑有山门、天王殿和钟鼓二楼。寺内康熙五十年正月御制碑文言:“兹镇海寺者,乃交口之幽丛,当台怀之胜概,崇基峻刹,缁流禅诵之堂,奥境灵区,法驾经行之地。”
寺院因山借势,错落有致,从山腰到山顶形成步步高升格局。寺前有幡杆、石狮,寺内有殿堂楼房100间。现仅存有四座大殿,分别是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关公殿,其中观音殿又称文殊殿,殿内供奉有五尊菩萨,两侧是十八罗汉。
寺后有一座小院,院内有乾隆五十一年建造的十五世章嘉活佛墓塔。墓塔八面雕有精细的人物图案。
作为我是学习风水者,在我眼中:镇海寺实是因地制宜精心布局的一寺院。它坐落在“二龙戏珠”的风水宝地,左右两侧环绕的山峰,犹如两条飞龙落下河谷,拱背弯腰,腾挪围抱;寺院建筑在两山合抱的一个石山嘴上,宛若一颗二龙嬉戏的宝珠。
经测,镇海寺入门后依次为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为庚辛山小空,后殿为观音殿坐向为辛山乙向挨近小空线。
下午时近四时许,义空法师说,趁天色晴朗,我带你去碧山寺,其位于五台山台怀镇东北约2公里的北台余脉北山(今名华严谷)之麓,因此又名北山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2—493年),在明代亦称普济寺。清代乾隆年间改名为碧山寺,宣统年间,又称为广济茅蓬。
<img BORDER="0"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fmn.rrimg.com/fmn056/0/b_large_1MxT_774b3.jpg"
ALT="佛教圣地五台山&&处处风水殊胜"
TITLE="佛教圣地五台山&&处处风水殊胜" />
走进碧山寺,果真气派,寺区林荫蔽日,水流潺潺。后龙山呈金元宝形,平面布局为长方型,长145米,宽137米,占地面积19865平方米。计有殿堂、房屋108间,石碑15通。坐北朝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天王殿、雷音宝殿(毗卢殿)、戒坛殿与藏经楼。寺前有照壁、牌楼,中轴线两侧分别建有配楼、禅房、钟楼、鼓楼,伽蓝殿、祖师殿。整个寺院布局严谨,建筑古朴。
经测,天王殿、雷音殿、戒坛殿为亥壬山小空,藏经阁为亥山巳向兼壬丙(后院还有方丈室)。
以上为五台山内台区名寺的风水考察,义空法师说在外台区还有两件国宝,一是佛光寺,一是南禅寺,也有风水殊胜之处。它们是中国留存下来的唯一两座唐代木结构建筑。
佛光寺是五台山最负盛名的寺庙之一,被称为中国古建筑“瑰宝”。
其在五台县城东北32公里佛光山腰。寺因势建造,坐东向西,三面环山,唯西向低下而疏豁开朗。寺区松柏苍翠,殿阁巍峨,环境清幽。寺内建筑高低错落,主从有致。它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代,据说孝文帝曾在此处“见佛光之瑞”,因以为名。东大殿是佛光寺主体,为唐代所
建。殿门正上方有一蓝色巨匾,上书“大佛光寺”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此 殿居高临下,气势雄伟。柱、额、斗拱、门窗、墙壁,全部用朱土涂刷,未
施彩绘,格调古朴端庄。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四阿顶。殿顶全部用 板瓦仰俯铺盖,脊兽全为黄色琉璃艺术品,屋脊的两端各矗立着一个高大雄
健的琉璃鸱尾。步入殿内,迎面是一坐高 14 公分的大佛坛,佛坛上面有三佛 和菩萨胁侍等像 35
尊。正中间是降魔释迦像。左边是弥勒佛,右边是阿弥陀 像。释迦、弥勒都有螺发,阿弥陀佛则是直发。三尊塑像,个个面颊丰满,
眉毛弧弯,嘴唇端正,具有显著的唐风。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李家庄西侧。
寺坐北向南,有山门,龙王殿
,菩萨殿和大佛殿等主要建筑,围成一个四合院形式。创建年代不详,大殿平梁下保存有墨书题记,足证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
南禅寺玲珑小巧,当属五台山最小的寺庙了。其所以受人重视,全在于它的古朴悠久。它的寺庙建筑,不仅是五台山,而且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座木结构
建筑,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 年),距今已 1200 多年。大殿古朴典雅,
单檐歇山顶,殿内无立柱斗拱层叠架,给人以庄严雄伟的感觉。
<img BORDER="0"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fmn.rrimg.com/fmn064/0/b_large_yQ0f_1263.jpg"
ALT="佛教圣地五台山&&处处风水殊胜"
TITLE="佛教圣地五台山&&处处风水殊胜" />
考察完了五台山主要寺院风水,谢谢义空法师全程陪同。五台山之行圆了我一个梦!四大佛胜地总算朝拜完了!这是提升自已精神境界的绝好机会!感谢佛祖护佑,让我这几年身体健康,事业上顺风顺水!
我近十年经历过人生跌宕起伏和亲友相继而去的重大变故,常在夜阑人静时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自问:人生是为何而来?生命的价值是什么?生活的目的又在那里呢?,我想这类问题也在不少人心中迷惑过。
这次五台山礼佛之行,让我闻到佛法。佛教认为:人身的价值,一是令自己觉悟,完成生命的觉醒和解脱;一是令他人觉悟,帮助众生圆成无上菩提。
怎样才能做到这两点呢?关键是修学佛法。佛法认为,每个生命都蕴涵着无限宝藏。但我们却为无明所惑,每天在烦恼、妄想中虚度年华。一旦开发这个宝藏,就能成就无量智慧,无量慈悲。不仅自己开心自在,还有能力帮助普天下所有的人。所以说,正确的价值观,是建立在修学佛法的基础上。
这次五台山礼佛之行,让我懂得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要友善对待重生命旅途中所遇到的每一个人,不断地修身养性,做一个有益于社会,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大写的中国人。
(温馨提示:日举办赣州杨公古法风水学习班,名额有限,有兴趣者速报名!咨询电话:,QQ,)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台山唐代建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