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开示念佛在家学佛

查看: 29722|回复: 48
印光大师:在家居士 早课、晚课建议
在线时间981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称赞如来 !
印光大师:在家居士 早课、晚课建议(转)虽则长时念佛,无有间断,须于晨朝向佛礼拜毕,先念阿弥陀经一遍(注①),往生咒三遍毕(注②) ,即念赞佛偈(注③),即阿弥陀佛身金色偈。念偈毕,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注④),随即但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注⑤),或一千声,或五百声,当围绕念。须从东至南至西北绕,为顺从,为随喜。顺从有功德。西域最重围绕,此方亦与礼拜均行,见正编复马契西书五。若不便绕,或跪或坐或立皆可。念至将毕,归位念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注⑥),各三称,然后念净土文(注⑦),发愿回向往生。念净土文者,令依文义而发心也。若心不依文而发,则成徒设虚文,不得实益矣。净土文毕,念三归依(注⑧),礼拜而退。此为朝时功课,暮亦如之。若欲多多礼拜者,或在念佛归位之时,则拜佛若干拜。九称菩萨,即作九礼,礼毕即发愿回向。或在功课念毕礼拜,随己之便,皆无不可。但须恳切至诚,不可潦草粗率。蒲团不可过高,高则便不恭敬。【事务繁忙,可用早晚十念法代替】
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念小净土文;或但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偈,念毕礼佛三拜而退。若无佛,即向西问讯,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门,乃宋慈云忏主,为王臣政务繁剧,无暇修持者所立也。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时,借气摄心,心自不散。然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此法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极闲极忙,既各有法,则半闲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间,而为修持法则也。(正)与陈锡周书相关:
印光大师: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
印光大师:闭关或精进专修净土的早课、晚课,及其它课诵建议摘自《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朝课、晚课相同】
1、阿弥陀经
3、赞佛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4、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5、南无阿弥陀佛
6、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7、净土文,发愿回向往生
& &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痛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 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 & 十方三世一切佛& & 一切菩萨摩诃萨& & 摩诃般若波罗蜜
8、三皈依( 此外,常需念佛,无有间断,念佛可出声念、可默念)
在线时间471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佛说经咒甚多,谁能一一遍持。古人择其要者列为日课,早则楞严、大悲、十小咒、心经,念毕,则念佛若干声,回向净土。晚则弥陀经、大忏悔、蒙山、念佛回向。今丛林皆图省工夫,早则只念楞严咒、心经,晚则单日念弥陀经、蒙山,双日念大忏悔、蒙山。汝言《禅门日诵》经咒甚夥者,不知乃朝暮课诵外之附录者。
在家居士,功课亦可照禅门朝暮功课做,亦可随自意立。如早晚专念弥陀经、往生咒、念佛,或早则专念大悲咒、念佛,晚则念弥陀经、往生咒、念佛。或有持《金刚经》者亦可。然无论诵何经、持何咒,皆须念佛若干声回向,方合修净业之宗旨。(净土十三祖印光法师复周智茂居士书)
在线时间981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称赞如来 !
印光大师十念法
是民国高僧印光法师()于1917年开示的边念佛边从一到十计数的摄心念佛方法。
十念法原文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
(印光法师文钞上卷——复高邵麟居士书四)[1]
十念法白话文
至于念佛,心难得归到一处,应当摄住心神恳切地念,自然能够归一。摄心的方法,首先要做到至诚恳切(有改过之心)。心不至诚,想要摄心是行不通的。既已经做到至诚了,但仍然没做到纯一,应当摄住耳根认真地听佛号。无论是出声念还是心里默念,都必须念从心里起来(非有口无心,心里一定要有佛号,不光是从口出),声从口中发出,音从耳朵听入(每个字都要叫的真切,只有听清楚后,方才可念下一个字)。〖默念虽不动口,但意地之中仍然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听时如在默念时也感觉嘴在动),如此摄心,妄念自然停息了。如果妄念之波仍然涌动,就用十念来记数,则全身心的力量,施于一声佛号之上,虽然欲起妄念,心力无暇顾及。这种摄心念佛的究竟妙法,在以往宏扬净土的人,尚未谈到,是由于当时人的根基还很利,不须如此,便能使心归一的缘故。我因心难制伏,才识得这种方法的妙处,舍弃这种方法不能成就。屡次尝试屡次验证,不是随便主观臆断乱说的,愿和天下后世钝根的人共同学习,令万修万人去啊。
所谓十念记数法,在念佛时,从第一句到第十句,必须念得分明,还须记得分明。到第十句念完,又必须从第一句念到第十句,不可二十、三十地念。一边念一边记,不可以掐念珠(掐念珠易分心神),只凭心记。如果十句一气念下来较困难,也可以分为两口气,即从一到五,从六到十。如果还是觉得费力,可从一到三,从四到六,从七到十分作三口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每个字都要念的清楚,听的清楚)妄念无处落脚,这样一心不乱的境界,时间长了就可以自得了。须知这里所讲的十念,与晨朝的十念,摄妄念的道理则是相同的,而用功却大不一样。晨朝的十念,念完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号数的多少;十念法以一句佛号为一念;晨朝十念只早晨十念即可,如果二十、三十念,则会伤气成病。十念法则是念一句佛,心里知道一句,念十句佛,心里知道十句。从一到十,从一到十,即使每日念数万声,都这样记。不但能去妄念,还最能养神。随快随慢,没有一点停滞防障,从早念到晚,没有不合适的。比起掐珠记数的,所获利益有天大差别。用掐珠法时身体紧张而心神劳动,用十念法则身体放松而心神安定。
但做事的时候,可能难以记数,那么就恳切地一直念。等事做完了,仍然重新摄心记数;于是往来迁徙之心,都跟从于专注一境的佛号中了。大势至菩萨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人我们就不说了,象我们这样的钝根人,放弃这种十念记数的方法,想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太难太难了。又须知晓的是,这种摄心念佛的方法,是即浅即深、即小即大的不思议法。所以应当至诚相信佛所说的话,切莫以自己智慧知见达不到就生出疑惑来,致使多劫以来累积的善根,因为这样生疑而丧失,不能究竟亲自获得实益,才是令人悲哀的。掐珠念佛,只适合于行走和站立两种时候,如静坐养神,因为手要动的缘故,心神不得安定,时间长了就会得病。此十念记数法,行住坐卧,都没有不合适的。躺着的时候不可出声,如果出声,第一是不恭敬,第二是伤气对身体不好,一定要记住。
在线时间377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1323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在线时间563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在线时间2623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月光佛南无阿閦(chù)佛南无大庄严佛南无多伽(qié)罗香佛南无常照曜(yào)佛南无栴檀(zhān tán)德佛南无最上佛南无莲花幢(chuáng)佛南无莲华生佛南无宝聚佛南无阿伽楼香佛南无大精进佛南无栴檀德佛南无海佛南无巨海佛南无幢德佛南无梵德佛南无大香佛南无大生佛南无宝辋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大施德佛南无大金柱佛南无大念佛南无言无尽佛南无常散花佛南无大爱佛南无师子香胜佛南无养德佛南无帝释火炎佛南无常乐德佛南无师子华德佛南无寂灭幢佛南无戒王佛南无普德佛南无普德像佛南无无忧德佛南无优波罗香佛南无大地佛南无大龙德佛南无清净王佛南无广念佛南无莲花德佛南无舍花佛南无龙德佛南无花聚佛南无香象佛南无常观佛南无正作佛南无善住佛南无尼瞿(qú)嚧(lú)陀王佛南无无上王佛南无月德佛南无栴檀林佛南无日藏佛南无德藏佛南无须弥力佛南无摩尼藏佛南无金刚王佛南无威德佛南无无坏佛南无善见佛南无精进德佛南无大海佛南无覆娑罗树佛南无跋瑳德佛南无佛天佛南无师子幢佛南无毗头德佛南无无边德佛南无德智佛南无厚德佛南无花幢佛南无象德佛南无精进德佛南无龙德佛南无德生佛南无宝聚佛南无德婆瑳子佛南无论义佛南无普见佛南无宝多罗佛南无普舍佛南无大供养德佛南无大网佛南无断一切众生疑王佛南无宝德佛南无普盖佛南无大盖佛南无胜德佛南无千供养佛南无宝莲花奋迅佛南无厚德佛南无智幢佛南无宝月德佛南无尼瞿嚧陀婆瑳(cuō)王佛南无常德佛南无普莲花佛南无平等德佛南无龙护救济佛
在线时间471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礼赞如来 发表于
印光大师十念法
是民国高僧印光法师()于1917年开示的边念佛边从一到十计数的摄心念佛方法。
印光大师十念法,我念了半年,摄耳摄意摄心,感觉非常好。
感恩印光大师。
在线时间3359 小时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阿弥陀佛
顶礼印光大师
在线时间2147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nyc 发表于
印光大师十念法,我念了半年,摄耳摄意摄心,感觉非常好。
感恩印光大师。
在线时间2108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0:52签到天数: 158 天连续签到: 158 天[LV.7]常住居民III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在线时间1896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981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称赞如来 !
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8942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08:47签到天数: 11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顶礼印光大师
在线时间575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顶礼印光大师!
在线时间3245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衰 17:03签到天数: 2 天连续签到: 1 天[LV.1]初来乍到帖子积分精华
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痛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 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在线时间1896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981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称赞如来 !
印光大师:念佛方法:重在诚恳,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如子忆母】
唯如子忆母之念佛,凡有心者,皆堪奉行。但得净念相继,自可亲证三摩。知好歹者读之,其肯唯主自力不仗佛力乎。
【重在诚恳,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累,速证无生,不致力于此,譬如木无根而欲茂,鸟无翼而欲飞,其可得乎。(正)致弘一大师书一
◎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志诚之极,印大师示寂之晚,语真达师等云: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见永思集。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余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正)复邓伯诚书一
◎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为主。诚敬若极,经中所说功德,纵在凡夫地不能圆得,而其所得,亦已难思难议。若无诚敬,则与唱戏相同。其苦乐悲欢,皆属假妆,不由中出。纵有功德,亦不过人天痴福而已。而此痴福,必倚之以造恶业,其将来之苦,何有了期。(正)复高邵麟书二
◎欲得佛法实益,须办十分诚心。持经念佛之事虽同,心之诚有浅深泛切之不同,则其利益便大相悬殊矣。世间事事,均须以诚而成。况持经念佛,欲以凡夫身,了生脱死,超登佛国,不诚而能得乎。(续)复理听涛书一
【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 】
◎曰诚,曰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举世咸昧。印光由罪业深重,企消除罪业,以报佛恩,每寻求古德之修持懿范,由是而知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故常与有缘者谆谆言之。(正)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拜佛重在 至诚恳切,口称佛号,身礼佛足 】
◎礼佛仪式,极忙之人,不便特立。但至诚恳切,口称佛号,身礼佛足,必致其如在之诚则可矣。(正)复张云雷书二&&
【恭敬对待佛像犹如真佛,诵佛经佛语犹如佛在眼前宣说】
◎夫如来灭度,所存者唯经与像。若以土木金彩等像视作真佛,即能灭业障而破烦惑,证三昧而出生死。若以土木金彩视之,则亦土木金彩而已。又土木金彩,亵之则无过。若以亵土木金彩之佛像,则其过弥天矣。读诵佛经祖语,直当作现前佛祖为我亲宣,不敢稍萌怠忽,能如是者,我说其人必能即生高登九品,彻证一真。否则是游戏法门,其利益不过多知多见,说得了了,一丝不得真实受用,乃道听途说之能事也。古人于三宝分中,皆存实敬。不徒泛泛然口谈已也。今人口尚不肯谈一屈字,况实行乎。(正)复尤惜阴书
【见佛像,即作真佛想。见佛经祖语,即作佛祖面命自己想 】
◎舍利不能礼拜,丛林不能亲炙,有何所欠。但能见佛像,即作真佛想。见佛经祖语,即作佛祖面命自己想。必恭必敬,无怠无忽。则终日见佛,终日亲炙诸佛菩萨祖师善知识,舍利丛林云乎哉。(正)与谢融脱书
【一切大乘显密尊经&&若能竭诚尽敬,礼诵受持。则自他俱蒙胜益 】
◎大觉世尊,所说一切大乘显密尊经,悉皆理本唯心,道符实相。历三世而不易,举十界以咸遵。归元复本,为诸佛之导师。拔苦与乐,作众生之慈父。若能竭诚尽敬,礼诵受持。则自他俱蒙胜益,幽显同沐恩光。犹如意珠,似无尽藏。取之不匮,用之无穷。随心现量,悉满所愿。(正)持经利益随心论
【不知其意的人恭敬读经,比不恭敬但了知佛经的人,利益更大】
◎持诵经咒,贵在乎诚。纵绝不知义,若能竭诚尽敬,虔恳受持,久而久之,自然业消智朗,障尽心明,尚能直达佛意,何况文字训诂与其意致。否则纵能了知,由不至诚,只成凡夫情见,卜度思量而已。经之真利益,真感应,皆无由得。以完全是识心分别计度,何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一超直入,顿获胜益也。(三)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序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当自珍惜】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非宿有因缘,佛经名字,尚不能闻,况得受持读诵,修因证果者乎。然如来所说,实依众生即心本具之理。于心性外,了无一法可得。但以众生在迷,不能了知。于真如实相之中。幻生妄想执著。由兹起贪嗔痴,造杀盗淫。迷智慧以成烦恼,即常住而为生灭。经尘点劫,莫之能反。幸遇如来所说大乘显密诸经,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即彼客作贱人,原是长者真子。人天六道,不是自己住处。实报寂光,乃为本有家乡。回思从无始来,未闻佛说。虽则具此心性,无端枉受轮回。真堪痛哭流涕,声震大千。心片片裂,肠寸寸断矣。此恩此德,过彼天地父母,奚啻百千万倍。纵粉身碎骨,曷能报答。(正)竭诚方获实益论
【无边利益,从闻经得。法是佛母,佛从法生&&当存敬畏&&】
◎金刚经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又云: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何以令其如此。以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故。而诸大乘经,处处教人恭敬经典,不一而足。良以诸大乘经,乃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之法身舍利,九界众生之出苦慈航。虽高证佛果,尚须敬法。类报本追远,不忘大恩。故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况博地凡夫,通身业力,如重囚之久羁牢狱,莫由得出。何幸承宿世之善根,得睹佛经,如囚遇赦书,庆幸无极。固将依之以长揖三界,永出生死牢狱。亲证三身,直达涅槃家乡。无边利益,从闻经得。岂可任狂妄之知见,不存敬畏,同俗儒之读诵,辄行亵黩。(正)同上&&
摘自《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在线时间981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称赞如来 !
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981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称赞如来 !
顶礼印光大师!
Medal No.1
Powered by确定要将该版块隐藏吗?你可以在“栏目设置”中将其恢复。
添加关注成功!
你可以去查看你关注的人与关注你的人
确定要移除此人吗?移除后,此人将不在你的列表中显示,也不能接收你的动态。
是否要取消关注?
请输入登录信息&&
陈文伟的博客:
访问人数:705497
博客等级:
搜房网币:
&&&&生活源于设计&&&& 电话:&&&&
搜房博友(过客)
搜房博友(过客)
&&请您后再发表留言
我的分类文章
我的最新文章
我的热门文章
郑州本美装饰公..
我最新关注的人
1968年出生,19..
博主原创与收藏..
有任何博客问题..
本人博客部份D..
最新关注我的人
印光大师―如此才是真念佛(切记切记);如何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最苦口婆心的开示: 一声吼!
如此才是真念佛!(切记切记)
三藏十二部。让与别人悟。 &
八万四千门。饶与别人行。 &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之外。不用一字。 &
各自去扫净室一间。供佛像一尊。 &
每日烧清香一炉。换清水一碗。 &
夜来上明灯一盏。 &
纸画木雕。即同真佛。 &
爱如父母。敬如君王。 &
早晚朝参。必诚必敬。 &
拜如山倒。起似云升。 &
出而问讯。入而问讯。 &
五里十里。常如佛前。 &
一饮一食。先须供养。 &
举目动口。无不是佛。 &
一串数珠不离手。 &
一句弥陀不离口。 &
高声念。低声念。 &
六字念。四字念。 &
紧念。缓念。 &
朗念。默念。 &
合手念。跪膝念。 &
面佛念。朝西念。 &
敲鱼念。掏珠念。 &
行道念。礼拜念。 &
独自念。同众念。 &
在家念。在外也念。 &
闲也念.忙也念。住也念。 &
坐也念。卧也念。 &
连梦中也念。才是真念。 &
念得心酸泪下。 &
念得火灭灰寒。 &
念得神号鬼哭。 &
念得天喜地欢。 &
一声佛振动了魔王宫殿。 &
一声佛粉碎了剑树刀山。 &
一声佛为百劫千生消业障。 &
一声佛为四恩三有启因缘。 &
正是榨到油来。击撞之声益很。 &
船当浪起。摇棹之声益悲。 &
镬汤在后。莲池在前。 &
虽有千万人阻我不念。不可得也。&
&印光大师对念佛弟子最慈悲、最智慧、最尊贵、最苦口婆心的开示!!!
印光大师对念佛弟子最慈悲、最智慧、最尊贵、最苦口婆心的开示!!!&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
&&& 你要晓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回,唯有阿弥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轮回。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寿未尽,就会速好。若世寿已尽,即往生西方。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往生西方,好处说不尽,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过万万万万倍。
&&& 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监牢里,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何可怕死。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输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 &&& 你若能出声念,则小声念。不能出声念,则心里默念。耳朵听别人念,心中亦如此念。又眼睛望着阿弥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心中想着阿弥陀佛。有别种念起,当自责曰:我要仗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种念头,坏我大事。你若肯依我所说的念,决定会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劫常受快乐,了无一丝一毫之苦事见闻。又何有此种之疾病苦恼乎。&&&& &&& 傥心中起烦恼时,要晓得这是宿世恶业所使,要坏我往生西方之道,要使我永远受生死轮回之苦。我而今晓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随他转。除过念佛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与佛心心相应,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记我语,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
印光大师开示: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印光大师十念法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钝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
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
印光大师念佛法语10则
<span style="COLOR: #、吾人欲了生死,实不在多,只一「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足矣!纵饶读尽大藏,亦不过为成就此事而已。
2、大家要晓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种力?但是无始以来的「业力」,所以万劫千生,难得解脱。仗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力,自然一生成办。
3、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
4、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
5、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
6、好高鹜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
7、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求生西方,比求来生做人尚容易。
8、须知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现生即得了生脱死,离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了。
9、弥陀如来在因地中,发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中有「念我名号,不生我国,誓不成佛」。今者因圆果满,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
10、只要能深信,只要能发愿,只要能念佛,无论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故曰:万修万人去.
&&&&&&&&&&&&&&&&&&&&&&&&&&&&&&&&&&&&&& 印光大师文钞摘录
 &信愿念佛
&修持净土念佛法门,当以信愿行为宗。信者,当笃信佛
力。弥陀如来在因地中,发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中有念我名号,不生我国,誓不成佛。今者因圆果满,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次信佛力慈悲,摄受众生,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定蒙接引。次信净土法门,如永明禅师四料简所言。较诸余法,其间大小难易得失,迥然不同。虽有余师称赞余法,不为所动。乃至诸佛现前劝慰,令修余法,亦不退转,此乃真所谓信也。愿者,愿以此生誓往西方。不取多生修习,于秽土中头出头没,从迷入迷。复愿既生西方,回至娑婆,度脱一切众生。行者,真实依教起行。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则知念佛之法,当都摄六根。都摄六根之前,尤当先摄二三根。二三根者,何也。即耳口心是也。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里听得明明白白。稍有不分明处,即是不真切而有妄想。(只念不听,易生妄想。)念佛固要字句分明,不加思索。其他看经亦然。切莫一路看一边分别,则获益少而情想多。昔有写经者至诚写经,专心一意,只管写经,别无情见,迨天已黑,仍抄写不辍。忽有人告以天黑,何能写经。尔时写经之人,情念一动,遂不能写。夫明暗之分,众生之妄见也,众生之凡情也。故当专心一意,妄尽情空之际,只知写经,不知天之既黑,亦不知天黑则无光,而不能写经。迨至为人提破,无明动而情想分。妄念一动,光明黑暗,顿时判别,遂致不能写经。故知用功之道,端在专摄,不事情想。若无思想,那有邪见。邪见既无,即是正智。(三编?卷四?净土法门说要P967)
念佛法门,其大无外。至圆至顿,至简至易。但须明白其所以然。苟明其理,生信发愿,无不得益。否则随别种境界所转,不生真信切愿。虽有念佛工夫,亦不能得佛之利益。佛说法门,均须仗自力往生,必须业尽情空。非然者,恐戛戛乎难矣。果能业尽情空,再加以念佛工夫,必可以上品上生。便能与观音大士,同一力量。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矣。如做不到业尽情空地界,不如老实念佛。不存轻慢之心,不以意识卜度。临命终时,尚有感应之望。盖念佛法门,全仗佛力。不比余门,均系自力。自力与佛力相较,何啻霄壤之隔。所以从古愚夫愚妇,老实念佛,多有往生。而通宗通教者,或多失之交臂。诚可惜也。修行人须知娑婆苦,极乐乐。要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不可求人天福报,譬如处牢狱之求归家乡。然娑婆世界,乃一大牢狱也。极乐世界,方是好家乡。古人诗云,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诸君果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西方有谁争哉。要归家乡,不可犹豫,谓再过几年,则不能与佛相应。至诚恳到真信切愿即是西方种子。盖净土一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或专崇行持,而不尚信愿,则执事废理,仍属自力法门。与专以自性唯心,而不仗佛力之执理废事,同一过失。所以q益大师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笃哉斯论,不可不知。(三编?卷四?上海法藏寺念佛开示P1006)
&修净业人,以真信切愿为本。能念到一心不乱,则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乱,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则可。不得,则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与佛不相应矣。(此弄巧成拙之大病)(三编?卷一?复何希净居士书P177)
&念佛求生西方,以真信切愿为前导。以至诚持念为正修。切不可求开悟,明心见性,看念佛的是谁,此是参禅人的工夫。即真明心见性,若见思惑未断,尚无了生死之分。况未到明心见性地位乎。此系仗自力了生死者。念佛乃仗佛力了生死法门。若看念佛的是谁的人,决定无有真信切愿。未断惑,则不能仗自力了生死。无真切信愿,则不能仗佛力了生死。求升反坠,弄巧成拙,许多痴人,均以此为高超玄妙,可哀孰甚。(三编?卷一?复孙艺民居士书P213)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有信愿,无论行之多少浅深,皆得往生。无信愿,即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地步,亦难往生。以真证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实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则不必论。若但有工夫见此理,尚未实证,若无信愿,亦难往生。禅家说净土,仍归于禅宗,去信愿说。果能依之而做,亦可开悟。而未断惑业,欲了生死,则梦也梦不著。以凡夫往生,由信愿感佛。故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今既不生信愿,又将佛一一说归自心,何由感佛。感应不符,则生自生,佛自佛。以横超法,作竖出用,其得益浅而受损深,不可不知。得益者,依彼所说,亦能开悟。受损者,既去信愿,则无由仗佛慈力。吾故曰,真修净土人,用不得禅家开示。以法门宗旨不同故,祈为慧察。(三编?卷三?复何慧昭居士书二P716)
&念佛一门,须信愿行具足。信之既深,则发愿必切。发愿既切,则行持必力。但念弥陀,莫加他法。当以真信切愿,执持名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心念耳听,字字句句,念得分明,听得分明,便是往生正因。既以此法自行,必须又以此法化他,则化功归己,实为往生最胜资粮。(三编?卷四?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P991)
&所言信者,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实是乐。娑婆之苦,无量无边。……
极乐之乐,乐莫能喻。深信佛言,了无疑惑,方名真信。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见,妄生猜度,谓净土种种不思议胜妙庄严,皆属寓言。譬喻心法,非有实境。若有此种邪知谬见,便失往生净土实益。其害甚大,不可不知。既知娑婆是苦,极乐是乐。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
欲生西方,最初须有真信切愿,若无真信切愿,纵有修行,不能与佛感应道交,只得人天福报,及作未来得度之因而已。若信愿具足,则万不漏一。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者,指信愿具足者言也。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增广?卷一?与陈锡周居士书P82)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
二信人命无常(出息虽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为后世)
三信轮回路险(一念之差便堕恶趣,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四信苦趣时长(三途一报百千劫,再出头来是几时)
五信佛语不虚(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诚言无有异也)
六信实有净土(如今娑婆无异,的的现有)
七信愿生即生(已今当愿已今当生,经有明文,岂欺我哉)
八信生即不退(境胜缘强,退心不起)
九信一生成佛(寿命无量,何事不办)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义,如上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信佛语故,则造后四。不信佛语,但造前四。故深信佛言,即深信自心也。修净业者,能具此十种信心,其乐土之生,如操左唬」饰铮蚝文阎小#ㄔ龉?卷四?彻悟禅师十种信心P21)
真为生死而念佛(印光大师法语)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印祖文钞增广卷二?复永嘉某居士书六)&汝将死,快念佛,心不专一,决堕地狱,饿鬼畜生尚难求,勿妄想人天福果。汝将死,快念佛,志若真诚,便预莲池,声闻缘觉犹弗住,定克证等妙圆乘。(印祖文钞续编卷下?自励)   &&闻有贵恙,想日见痊愈矣。世间不明理之人,一有病,不是怨天尤人,便是求神祷鬼,徒增业障,有损无益。阁下素修净业,而且令夫人料理家事,妻贤子孝,心中了无可忧虑者。宜将一切家事,并自己一个色身,悉皆通身放下。以一尘不染心中,持万德洪名圣号,作将死想,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能如是者,寿已尽,则决定往生西方,超凡入圣;寿未尽,则决定业消病愈,慧朗福崇。若不如是作念,痴痴然唯求速愈,不唯不能速愈,反更添病。即或寿尽,定随业漂沉,而永无出此苦娑婆之期矣。祈慧察是幸。 (印祖文钞增广卷二?与方圣胤居士书) &&&&   温州之灾,闻之惨然。天灾人祸,无有底极。实足为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之证,亦堪为信愿念佛、往生西方之最切警策也。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惜人不肯真实思想耳。地狱之苦,比水火之惨,深无量无边倍。而想水冲火烧则悚然,想地狱则泛然者。一则心力小,不能详悉其苦事。一则亲眼见,不觉毛骨为悚然耳。  (印祖文钞增广卷二?致包师贤居士书)&&&&&&&&&&&&&&&&&&&&&&&&&&&&&&&&&&&&&&&&&&&&&&&&&& &
印光大师一声吼,顿开佛子极乐门
&&由是念佛常行精进,遂觉居家如狱,身系若囚,设不摆脱,何能专心致志,乃谒师求出家。师曰:“汝有老母在堂,不可也。”废然返。及至二十五年,老母西归,丧毕,又请剃度。师曰:“汝年纪太大了,三藏十二部,来不及了。纵出家,还不是同我一样,不如这样护法的好。”余复禀师曰:“卫教固好,其如弟子因世务不能专心念佛,修持上吃亏何?”师无语。第二次哀请,又未蒙许可。是年冬,大吐血一次,时人命何只在呼吸间!然省察自心,一不慌张,二不恐惧,但觉佛尚未念好为憾(念佛人的通病)。愈后,与一缁友朝江浙诸山,至苏谒师,禀告病危时心理。师闻之,大喝曰:“汝若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甚么叫念好?十念当往生。”聆言之下,生大感泣,师破去我自障矣!由是常生自信,我决定往西方,我决不再分段生死,我已是西方人。尔后凡作事动念,均以西方人况比,彼土圣众,有是行乎?有是念乎?不合者忏去,决不稍事容留。――摘自《印光大师永思集》
印光大师开示:如何才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因果之事,通夫三世。因果之理,出夫自心。道在人心,如水在地。肯掘即得水,肯念则受用。求则得之,不求则失之。&&&&虽曰感应道交,实亦自心所感格也。虚空无碍疆界,疆界无碍虚空。一月丽天,无论大江大河,即小而一滴一勺之水,其光到处影现。唯水清而静则显,水浊而动则隐。&&&&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以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也。若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_痴相应,与佛相背,佛不能感,如水浊而动则隐。月虽不遗照临,而不能昭彰影现也。&&&&&&&&&&& ------《印光法师文钞补编》之&世界佛教居士林观音成道日开示法语&
[转]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修行”的极精要开示.
一、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消除,决定会证到一心不乱。&
如果你们信我的话,老实念佛,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甚至在梦中都能把持得住,把一句佛号谨记在心,不为六根尘境侵扰,到了这种地步,自然心不贪恋,意不颠倒,等到功夫纯熟,西方极乐世界自然现前。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又说:‘你们看,螟蛉无子,每次拣选小虫,放入黄土块中,天天对小虫嗡嗡价响,你们知道,它在说个什么?它在与小虫说:你要像我!你要像我!就这样把别人的小虫,化成自己的子嗣,一出块垒亦成螟蛉。我们念佛修行,当学螟蛉,专心一意,超凡入圣。每天摒绝根尘侵袭,天天念佛,念的是我要像佛!我要像佛!日后功大成熟,当来必定成佛!’&
“念佛如有散乱心,怎么办?” ――答:‘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念,把全付精神投到六字洪名就对了!’&
二、&1?念佛要发长远心,不可间断,如同小溪的水,不管水流大小,总是潺潺不断注入大海。念佛就像这样,不管念多少,都要持之以恒,天天念,一心念,念到阿弥陀佛的大誓海里,生西就有望。任何人只要肯念,成佛一半!&
2、我们的心要如何转境呢?就是多念佛。常将阿弥陀佛念在心头。念佛法门普摄群机,不论上根或中下根的人都可以修,不识字的老太婆也可以修,但看信心如何!千万不要小看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大乘法,要念得好是不简单的。印光大师说:“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若念得好,成佛有余。”不要烦恼没有时间修行,若能行住坐卧随时都在念佛,就是修行。&
3、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是一句阿弥陀佛,要远离是非也是这句阿弥陀佛。随时静下来就要念佛,念到睡着也没有关系。就这一句阿弥陀佛能让我们横超三界,直到西方。所以在修行中遇到境界来时,要眼睛装作没看见,耳朵装作没听到,不作六尘,不被境转,一句阿弥陀佛老实念下去。&
4、我们都是带业来受轮回的,所以病苦多的人,如果能明白这是业障的话,就应该从今以后不杀生,多念佛,业障自然会渐渐消除。&
5、妄想来时不要怕,不理它就是。它是它,我还是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妄想自然就少了。&
6、行住坐卧都要念佛。如果我们定下心来念,便可察觉到我们的心几乎整天都在外头奔驰,攀缘外境,没有观照在阿弥陀佛上。如果没有收摄身心,被外境转走,必然是生死轮回了。&
7、念佛才是真正清净、正当的一条路,是往生西方的路。大众同声念佛,一心专注在佛号上,就能到西方。不须买票搭飞机,西方法船是无色相的。&
8、如果你们相信我的话,老实念佛,行住坐卧不离佛号,甚至梦中都能把持得住,把一句佛号谨记在心,到了这个时候,自然心不贪念,意不颠倒,西方极乐世界自然现前。这是关系生死大事,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三、&1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行行持当中非常重要。一开始练习时很不好受,难度极大。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会习惯下来。无苦不成道!&
2 夸奖赞美我们的,都不是明师,骂我们的,不管对与错,才是真正的善知识。打击我们的人,当他在刺激我们的时候,就是在成就我们的道业,这是逆增上缘。要藉此去磨练“无我相”,要心能转境而不被境所转。此乃西方的资粮,要接受,要承担,内心还要感谢他们给你一个修忍辱的租会,无忍不成道!&
3 别人不想吃亏而不做的,我们要发欢喜心去做。不好吃的东西而别人不想吃的,我们要发欢喜心去吃。修行就是要吃亏!要心量打开才能去除贪嗔痴等等的坏种子。否则吃不了一点亏,受不住别人的一两句说话,就是没有修行。&
4 老实念南无阿弥陀佛且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时请不要计算念了多少句,否则心存贪念――贪多,这就难以专一,不专注在佛号上就非老实念佛。很难达到至上层的境界――念佛三味。尽量做到念佛念至对境无心,保持清净心,平常心,无好无坏。&
5 以静坐去把生命原有的潜能唤醒过来,希望以较快的速度去寻回自己身上不生不灭的佛性,令“身心清净而得大自在,智慧涌现而成为觉者。”&
6 要回光返照,常常作出自我检讨。常思己过,则近“道”矣!一发觉有错误,就要马上进行修改,从一切境中去调整自己。每一个人要将几十年的习气去除,必定要下一番工夫!当你有感觉“艰苦、烦恼”的时候,这就是在修行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考验,这时你必须运用智慧来降伏心念上的障碍,拿出修行的精神来克服万难。因为“有境才好修,无境不成道。”&
7 除了自己正当职业的上班时间外,其余空闲时间,不要吃喝玩乐,要对上述几点精进努力,莫放逸,假以时日,经过艰辛的锻炼后才有可能获得法喜或法昧,般若智慧在你的内心自然而然的显现,到时你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明白修道的奥妙所在!
阅读 (141758) | 评论 (1) |
前一篇:后一篇:
&&请您后再发表评论
&分享到微博&
搜房网用户可以先再评论
内容:请登录
转载成功!
文章分类:
我的所有文章
创建新的分类:
博文已成功转载!
对不起,您的账号尚未进行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评论不能同步到微博!
Copyright &
北京拓世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Tuo Shi Hong Ye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光大师开示说求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