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讲念佛的好处老法师:人都没做好,怎么能作佛

净空法师:很多人念佛,可为什么开不了悟?
我的图书馆
净空法师:很多人念佛,可为什么开不了悟?
很多人念佛,可为什么开不了悟?
&&来源: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 08:55:23
关键字:念佛,开悟,念佛消罪,清净心念佛,清净心,理一心,惠能,佛像,以心控物,无住生心,临终,祖师
【 点击数:81 】 【字体: 大 中 小 】 【 收藏 】【 打印文章 】
&&摘自净空法师《2014大经科注》第326集& 216年4月22日 讲于 香港 &&念佛的因很微弱、很小,“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个果大&  “因微果巨。”“因”是念一句佛号,他用的是真心念的。“理一心”是真心,明心见性之后,声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没有证得“理一心”,没这么大的力量;当然也消,没这么多。如果明心见性,念到理一心,每一声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什么原因?要讲真的原因,你本来是佛。这给你讲真话,你本来是佛,佛念一声佛,罪都消尽了,不止八十亿劫,无始劫以来的罪都消得干干净净。  所以这“老实念佛”重要。这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功夫成片”,先求这个阶段。这个“功夫成片”没有得到,“事一心”、“理一心”只是说说而已,你达不到。证得“功夫成片”之后,向上提升到“事一心”;证得“事一心”之后,再提到“理一心”。一个层次、一个层次慢慢往上提升,这就对了。表面上看起来念佛的因很微弱、很小,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个果大,所以难信。  下面讲,《疏钞》里给我们说:  【解】今谓至心者,即一心也。  不但是“一心”,是“理一心”。  【解】若事一心,虽能灭罪,为力稍疏,罪将复现,多多之念,止可灭少少之愆。  多多地念。像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大师,大家都知道,提起来都敬佩,他老人家在世每天念佛,白天十万声、晚上十万声,十万声这是“多念”,“多多之念”。  永明延寿,阿弥陀佛再来的,他是教我们,为我们示现苦口婆心,我们应当仰慕,应当向他学习。  【解】此之至心,正属理一。  “正”是“理一心”。“理一”,不是“事一”,是“理一心”,属于“理一心”。  【解】一心既朗,积妄顿空。  返妄归真。&清净心里没有佛,但念佛人心里可以有“阿弥陀佛”&  【解】喻如千年暗室,岂以一灯暗不速灭。  这再用灯做比喻,这个房间一千年了,时间长,都没有灯光,我们点一盏灯,立刻黑暗就没有了,就照得很清楚了,这个比喻大家容易懂,至心一念、一声就好像只依一盏灯、一支蜡烛,黑暗就灭了,所以“一心既朗,积妄顿空”。  忘念,什么是“忘念”?只要是念头都是忘念。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念头,告诉你,念佛的念头都没有。清净心里头没有佛,真清净;还有个“佛”,不清净。但是这个“不清净”它有个好处,这个“一念”是佛,不是别的念头,它不清净,它也没有办法帮助你成佛,但是它跟极乐世界是通的,你能够念,阿弥陀佛就能接引你往生。到什么地方再去修“理一心”?到极乐世界。在这个世界很难修,你什么都放不下。  到极乐世界很好修,为什么?样样放得下,它的资源太丰富了,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心想事成,你证得心想事成了,你还会有贪恋吗?没有了。想要它就现前,不要就没有了,你看多自在,不需要收藏。你说经本,我要念经的时候,经本,大字经本就摆在面前,念完了,不念了,没有了,就不见了,不需要收藏。  极乐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佛佛现、想菩萨菩萨现,得大自在!那个环境好,阿弥陀佛不必教你放下,你自然放下了;这个地方佛天天劝我们放下,劝了一辈子还是放不下,这个地方多苦!要把它认识清楚。&很多人念佛为什么开不了悟?&  【解】故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不独《妙法莲华经》有之,《法华三昧观经》云,十方众生一称南无佛者,皆当作佛,唯一大乘,无有二三,一切诸法,一相一门,所谓无生无灭,毕竟空相。如上所说,非理一心而何。  念老把这段经文拈出来证明,前面所说的“一心”是理一心,这些话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可以用佛说的话来作证。  “十方众生,一称南无佛”,只念一声,可是这一声佛号功德不可思议,皆当作佛,为什么?因为你本来是佛,你迷了,佛来帮助我们,用念佛的方法开悟,就对了。我们念佛为什么开不了悟?念佛的同时有妄想、有杂念、有分别、有执着,搅和在一团,所以回不去,作不了佛。  如果是“唯一大乘,无有二三”。佛教化众生,实实在在的只是唯一大乘。“二乘”就是大乘、小乘。“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为什么要说这些?说这些是不得已,众生根性太差了,不是上根利智,烦恼习气很重,所以佛说“二乘”、说“三乘”。“一乘”对菩萨说的、对大根性人说的;“二乘”、“三乘”对小根性人说的。  没有根性,遇到了也听不懂。这个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印度出世,他一生讲经教学,度化的人不多,为什么?众生根性太差了。所以佛不但说“二乘”,佛还说“五乘”。  “五乘”底下是什么?人,天。这是什么?你出不了六道轮回,那就帮助你不失人身,佛慈悲到极处,你来生还得人身,修得好的得天身,到天上去了,“人天乘”。  “人天乘”这些法散布在“三乘经”里头,“小乘经”有,“方等经”有,《华严》、《法华》里头也有,为什么?佛说法听众根性不一样,人既然多,佛每个人都顾到,不叫你白来,你听了都欢喜。你程度深听得深,程度浅的听的浅,都听懂了,都得利益了,说的是“五乘”,听的人“五乘”。妙不可言!  下面给我们说真话,“一切诸法,一相一门,所谓无生无灭,毕竟空相。”就是《般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就这个意思。  “一相一门”,什么相?空相。什么门?空门。不生不灭,这是真的,你不能说它有生灭。  我们今天看到这现象,现在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物质”从哪来的?这“物质现象”是从念头在高频率波动之下产生的幻相。这幻相频率多高?一秒钟波动多少次?我们同学曾经算出来,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你能不能说它有生有灭?现象现前,这个相不能说“有生”,不能说“有灭”,没有一样不是无生无灭的,“毕竟空相”。物质现象不生不灭,精神现象、念头也是不生不灭,自然现象还是无生无灭,毕竟空,统统不可得。你听懂了没有?没懂。为什么没懂?谁能听懂?惠能听懂了。所以惠能放下了,我们听了好像明白了,没放下,没听懂。听懂了就是惠能。  贤公老和尚,我估计他四十岁,四十岁左右得“理一心”,那就是他听懂了,彻底放下,一天到晚嘻嘻哈哈、快快乐乐。他干粗活,他种田,他不感觉到累,非常欢喜,为什么?工作照干,心里头干净,没有忘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就是“理一心”,无论干什么事情快乐无比。  “如上所说,非理一心而何?”这说出真的是“理一心”。  【解】莲池大师谓,《观经》之至心即理一心。  《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至心”。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理一心”。  【解】盖临终亲见狱火,乃生实信,故能顿释万缘,唯提一念。  “顿释万缘”就是彻底放下。为什么放下?他临命终时看到地狱,他不惊不怖,他立刻回头,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唯提一念”。&“离念”就是离妄想、杂念、分别、执着这四种念头&  【解】念念离念,念念是心,念念契真,念念是佛。  这就是“理一心”。“念念离念”就是“无住生心”,这个“离”就是“无住”。有没有念?有念。念怎么样?念自己没有住相,也就是说自己念“阿弥陀佛”,这句佛号里面诸位要记住,念这句佛号里面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离念”就是离这四种念头,妄想、杂念、分别、执着没有。“念念离念”,于是怎么样?念念是心,这个心就是自性。“念念契真”,“真”就是真如,所以“念念是佛”。  【解】如是临终十念,契理一心,故得灭罪往生也。  这个人往生到极乐世界,无量劫之前一直到现在所造的业,不论是善业、恶业统统没有了。这个人往生到极乐世界,他肯定是生实报庄严土,为什么?“理一心”。  【解】又何为至心?  什么叫“至心”?至心《观经》上说的。  【解】《无量寿经宗要》引什公之喻。  什公是鸠摩罗什大师,鸠摩罗什大师他讲了比喻。  【解】譬如有人,值遇恶贼,直来欲杀,其人勤走,渡河求免,尔时但念渡河方便。  讲到人在路上遇到强盗了,这个强盗要抢劫他,还要杀人,这人赶快跑,跑到河边,跑到河边就想渡到河那边去,这个贼就赶不上来了。“尔时但念渡河方便”,这个时候他的心专一了,为什么?他只求用什么方法过河,那一边强盗在追,这一面跑着一面想着,他只有一念,他没有第二念。  【解】但有此念,更无他意,当念渡河,即是一念,此等十念,不杂余念,行者亦尔,若念佛名、若念佛相等,无间念佛,乃至十念,如是至心,名为“十念”。  行者,修行人,念佛人。就跟这个比喻一样,后面有人追杀来了,你现在怎么办?你现在走到河边,还有别的念头吗?没有了,就一念怎么能过去?强盗赶到河边了,你已经到对岸了,你才能脱险。所以修行人在这个时候,遇到地狱相现前,罗刹、饿鬼现前,若念佛名,这就是持名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若念佛相。”佛相是观想。所以我们供佛像供一尊,我们现在供的这尊佛像,是我们最初学佛的时候,赵默林老居士他从中国大陆带这尊佛像到台湾,没有适当地方供养,我们建图书馆,他很欢喜,送到我们这来供养。这尊是瓷的,不是玉的,做得非常好、非常庄严,让人看到生欢喜心。所以我们用照相,照相把这一张相放大了,愈放大愈庄严。所以现在我们做大法会都用这三尊。常常见,就见这一尊像,就拜这一尊像,我们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了,就是这个相,我们很熟,天天念他、天天拜他,毕竟他出现了,所以你一点怀疑都没有,就是这一尊像的样子来接引你,你就放心跟佛去了,这是“念佛相”。  这是《十六观经》里的方法,前面十五种都是观想,最后第十六种是“持名”。观想也可以,持名也可以,“乃至十念,如是至心,名为十念”。“十念”是这个意思。  【解】是谓行人念佛,如彼喻中人之欲渡河,只是欲渡之念,更无他念,是名至心。  有盗贼看到你了,来夺你的命、夺你的财物,你赶紧跑。跑到河边,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就一个念头赶紧过河,用什么方法赶紧过河。  【解】如是之念,相续至十,即为十念,临终能行,决定往生。  这句话说得非常肯定。临命终的时候我们要能够提起正念,一念、十念决定往生。  【解】乃至一念(见《念佛三昧宝王论》),念心纯固,亦得往生。  “纯”就是没有夹杂。“固”就是坚固。就是“一念”,那个“念心”纯,“念心”非常强,就是“一念”都能往生。&不要等临终,等临终是真的一点没把握,现在就干&  【解】盖以暗合道妙,巧入无生。是故五逆十恶,临终念佛,乃至一念,亦得往生。&&& 《念佛三昧宝王论》里头说的。说得好!所以我们平常要修的,这个“纯固”,这两个字很重要。现在科学家给我们做证明,念头要纯、念力要强,这个念头,可以改变物质的环境。所以科学家提出“以心控物”,科学把佛法证明了。为什么?现在我们明白了,物质现象是从念头生出来的,不是真的,念头灭了它就没有了。有念就有生,无念就不生;有念都是妄心,无念是真心。这个物质现象有生有灭,是妄心生的,阿赖耶的境界相;不生不灭,那是自性的相分,自性现相。虽然不生不灭,它也不是真正存在。这个道理要懂。  自性心中一念不生,哪来的相?!相是怎么来的?相是阿赖耶变的。《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点都不错。心是真心,离念就是真心,有念就是妄心。所以“无住生心”,“无住”是真心,“有住”是妄心。  我们今天是妄想、分别、执着一起出现。妄想是起心动念、是无明;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六道轮回是这么来的。  所以念佛法门“暗合道妙”,它不明显,它真妙。  “巧入无生。”非常巧妙的,你不知不觉了就入了无生的境界了。“无生”就是“无住”。  “是故五逆十恶。”这是造作极重的罪业。  “临终念佛,乃至一念,亦得往生。”真正不可思议。你问为什么?“暗合道妙,巧入无生”。  【解】正显弥陀本愿不可思议。法藏菩萨五劫思维之果,即在于此。  法藏菩萨五劫修行,“五劫”是时间,这么长的时间考察、思维、选择,成就极乐世界——果德。  “即在于此。”四十八愿圆满成就了。  【解】五逆十恶临终之际,地狱相现,众火俱至。  地狱是一片火海。只要是地狱都离不开火,也就是嗔恚所感的业报。  【解】而能以称名故,顿离妄惑,入理一心。  “称名”是缘,最重要的,“离”就是放下了,放得快。地狱相现前了,看到地狱了,马上把念头息掉,什么念头都没有,一句佛号。这个训练要天天干,干成习惯了,到临终地狱相现前,你才能相应;如果很生疏,到临终地狱相现前,被地狱吓到了,那就完了,恐怖现前,这就麻烦大了。地狱相现前,知道了,这就好比贼追到我面前,要杀我了,阿弥陀佛,一句佛号,那个贼就退了,要快。  我们现在不要等临终,等临终是真的一点没把握,现在就干。现在我就放下、我就不执着、我就不分别,时时刻刻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法如是,佛法亦如是,没有例外的。所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八万四千法门,我们统统舍掉,我们就一句阿弥陀佛,干真的,这个样子才决定得生、才真有把握。  你看“顿离妄惑”。“妄”是什么?它是假的,不是真的,迷惑所造的善恶业,都不是真的。你统统放下了,“入理一心”。&万缘一放下就是“理一心”&  “理一心”是什么?见性了,回归到真心了,不是妄心。这一入“理一心”就转阿赖耶了,阿赖耶没有了。  阿赖耶没有了,诸位想想,阿赖耶的业习种子也没有了,我们无量劫造的业在哪里?在阿赖耶的种子里头,像储藏室一样,无量无边种子,储藏我们的善恶业习、习气。现在一回归、一回归自性,“入理一心”就是回归自性,立刻转八识成四智,阿赖耶里面业习种子全没有了。这么个道理,你明理你就相信,你不明理你不相信。  我们天天学佛,天天要进步、天天要放下,天天要把这一句佛号抓牢,这一下就“入理一心”。让人难信,不敢相信。这不敢相信也不能够怪他,为什么?他迷得太深了,无量劫到今天都迷惑颠倒,都把第八识认为自己真心,随着第八识种子所含藏的习气,在六道里头流转,苦不堪言。  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机会,这个机会是一闪光就没有了,你要是抓握到了,就入“理一心”;抓不到了又搞轮回。什么叫抓到?就在这一念把万缘放下,这就算抓到了。万缘一放下就是“理一心”。“理一心”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解】以契理故,众罪消灭,即生极乐,登三不退。  生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  【解】若非方便中之究竟方便,圆顿中之最极圆顿,何能臻此。  这话真话。如果不是方便当中的究竟方便,再没有比这更方便了,这方便到顶头了。  “圆顿中最极圆顿。”“圆”是圆满;“顿”是顿超。世尊圆顿大教里头,圆到极处、顿到极处叫“最极圆顿”。要不是这样,怎么能到这种地步?!到不了,凡夫一念成佛,这都从理上讲的。  【解】今净土法门,能令恶逆凡夫,暗契一心,是故弥陀,号为愿王,诚不虚也。  “五逆”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种罪业必定堕无间地狱。你看净宗之妙,能叫“十恶五逆”的凡夫,“暗契一心”,你没看出来,他就证得“一心”了。十恶五逆是因,无间地狱是果报。凡夫在果报现前这一刹那,这一句佛号真心念的,没有夹杂丝毫妄念在里头,就一声佛号。信心真的,愿心也是真的,他往生了,佛就接他去了,到极乐世界,他是理一心,生实报庄严土。  【解】是故弥陀,号为愿王,诚不虚也。  真的不是假的。阿弥陀佛是大愿之王,不可思议。  下面念老又引用:  【解】又道绰大师于《安乐集》亦论十念往生云:  道绰,净宗大德,《安乐集》是他的著作,这个著作唐朝以后失传了。在日本,日本人对他们都非常崇敬,中国净土宗的祖师,把他漏掉了,就是因为他的著作没人看见,现在在日本又找回来了。夏莲居老居士告诉我们,他是我们净宗祖师,应该要列入祖师的行列。  我们净土宗第一代,是庐山远公大师,慧远大师;第二代应该是昙鸾,也是因为著作找不到了,现在都在日本找回来了;第三祖就是道绰;善导是第四祖。现在我们都认为善导是二祖;到现在印光大师十三祖;我们称海贤老和尚为十四祖。加他两个上去,昙鸾、道绰,应该要加上去,印光大师是第十五祖,海贤老和尚第十六祖。  他的《安乐集》里头说,讲这个十念往生。  【解】“汝谓一形恶业为重,以下品人十念之善以为轻者,今当以义校量。轻重之义者,正明在心,在缘,在决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也。”  这个所说的,说“邪不胜正”,我们要知道、要相信,他是因为这个“邪不胜正”,这从因果上讲。所以“轻重之义”,造业轻重跟果报的轻重,都要讲心,起心动念;第二个在“缘”;第三个在决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也”。  你造作无量无边罪业,无始劫以来,阿赖耶里头充满了,好像很久了、很远了。道绰大师说,不应该这样说法,没有什么久近多少,这个造作罪业的轻重,他是什么心、是什么缘,这个业怎么形成的。---------------------------------------------------------------------------------------------------&&【】给初学者提供帮助&  很多初入佛门的善男信女对学佛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有很多人认为信佛就是去寺院烧香、拜佛求神仙保佑;或者认为经忏法会就是信佛。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经忏法会。真正的学佛必须学佛经,用佛陀的教诲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依教奉行”。学佛能改变命运,进入佛门读的一本书是《了凡四训》,这是改善命运的榜样。  佛陀教育网【】,给初学佛者提供如里如法修学的修行平台;同时发现、挖掘真正的学佛人,有机会面对面分享和探讨学佛体会。  我们的【】,是按照净空老法师倡导的教学理念学佛的,是当前正确的学佛方法。现在学佛人很多,学歪、学偏、学邪的占百分之八十多,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佛方法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只要按照这个修学次第学佛,不会学歪、学偏和学邪。  当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年已九旬,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乐,每日讲经不辍。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力行净空老法师讲经,一定能改变你人生的命运、能提高你人生的质量。  在【】里一块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我们就是同参道友;我们不是老师,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共修的教练。欢迎有缘人的加入!  打开【】(www.foxdwedu.com),在首页左上侧“点击加入”,然后一步步跟着提示注册。首页右下侧有【】,是发布共修系统里同修的学佛体会文章,欢迎您阅读、参考! & 【】微信号:amtbedu。  手机版网站应用:安卓版。邮箱:.com。&
馆藏&23089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净空法师;不用这个方法佛法兴不起来,佛法会变质(附:深山的苦行僧)
我的图书馆
净空法师;不用这个方法佛法兴不起来,佛法会变质(附:深山的苦行僧)
这是大山深处的苦行僧绕佛的场地
摘自《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64集&日 讲于 香港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解】二者,凡者,悉皆作佛,究竟菩提。由此可见,弥陀本心念念愿一切众生成佛。
  我们要有这个念头:自己无所谓,自己成不成佛没关系,一切众生都成佛了,佛度众生哪有不度我的道理。我们要放下自私自利,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跟佛同一个愿、同一个念,念念也是愿一切众生早早成佛。
  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丢失了两百年了,我们有幸能接触到,有了认知,那就应该发愿,我们要对得起祖宗。我们的老祖宗,中国这个汉族无论姓什么,我们都相信他是伏羲的后代、是神农的后代、是黄帝的子孙,一家人;在佛法里面讲是一体,更亲切。今天我们这东西疏忽了,两百年前的人疏忽,到我们这个时代差不多丢尽了,快到绝灭的关头了,怎么办?
  所以我劝年轻人要立志,不要做大官、不要发大财,不要,心上没有这个东西,我们做一个平民百姓,深入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接受,我们把它发扬光大,我们把它传给后代。发愿做什么工作?三家村里头的穷秀才,我们做这样的人。
  把下一代的小孩的教好,牺牲我这一代,成全下一代,为什么?传统文化扎根要从儿童扎根。十几二十岁很难,他学了很多不好的习气,那个不容易,必须从小最好是父母能肩负起孩子第一阶段的教养。教什么?教《弟子规》,教《感应篇》,教《十善业》。怎么教?父母做出来给婴儿看。小孩一出生,他就会看、就会听,就会认真学习。
  中国古人都懂得,“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小孩要从婴儿教,出世就叫他看好样子,所有一切不善的、不是正能量的,决定不能让小孩接触到,不可以让他看到,不可能让他听到,不可以让他接触到,母亲要照顾他三年。这三年当中他看到的正面,都是与伦理道德相应的,他听到的正面的,接触到的全是正面的,这个根扎得好,这孩子好教;到六七岁上学了,上学时候老师教导他,老师继续他父母所教的,老师要给学生做榜样。老师叫学生做,自己没做到,学生会怀疑,学生不相信。老师真做到了,学生相信,学生才真正肯跟你学习。
  老师很辛苦,老师生活很简单,很刻苦,没有什么好收入,他的收入是学生家长,富有的,逢年过节多送一点礼物;贫穷的,老师慈悲,小孩可教,不收学费,认真教他。
  中国立国的精神就是孝道、师道,“孝亲尊师”,这是中国立国的大根大本,几千年来不变。现在这个根没有了,所以很可怕。
  我们必须牺牲自己来扎这个根,能够有机会教几个小孩,好事情。这是圣贤,这是君子,跟一般人不一样,虽然一生很辛苦,果报非常殊胜,为什么?你所做的神圣的事业,那么你的来生,我相信都在天道;你要是念佛,决定是佛道。极乐世界得大圆满。
  好好教孩子,那就是积功累德。教德行,教文字,把中国的文字,每一个字都讲清楚、讲明白,这里头有大学问。外国是拼音的文字,是表音的,单字里头没什么意思;中国的文字是表意的,它是一个符号,这符号里面代表许许多多的意思,是哲学,是玄学,是真理。不一样!
  所以中国的文字可以称之为一门学问——文字学。中国的文字,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空间,就是全人类学习都没有障碍,都能学得好;超时间,三千年前管用,三千年后的今天也管用。能看得懂三千年前人写的字,留下来的文献,三千年之后还管用,这叫真实智慧,这叫真正伟大的发明。
  科学技术的发明,跟中国文字的发明不能比,这个要知道,中国“文以载道”,把古圣先贤所悟得的“道”、“义”、智慧、理念、方法、精神、经验,都用这些文字写出来,留给后世,真正是无尽的宝藏。这些宝藏现在管用。
  英国汤恩比博士说得好,解决二十一世纪这些问题,这问题是严重问题,是人类存,还是亡,文化还是继续,还是断绝,统统在这个点上。这是什么时代,我们得认清楚。他说,要拯救二十一世纪这个社会,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孔孟学说、大乘佛法都用中国汉字文言文写出来的。所以我希望,十年之后中国的汉字文言文,能成为全世界人类共同的语文,世界就会有永久相续的和平出现。中国人所说的“太平盛世”、“礼仪之邦”能不能兑现?能。中国文字,文言文复兴,就可以做到。为什么?中国几千年这些东西,全部记载在《四库全书》里头、记载在《大藏经》里头。这两部文献,懂得中国汉字文言文,你就有能力阅读,你就有能力吸取;在这个基础上,你再把它发扬光大,你就能救世界,你就能救人类。这是真正伟大的事业,做官办不到,发财也办不到,只有把官跟财丢掉。释迦牟尼佛丢掉了,你看他一生,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的时候、死的时候不是在房子里头,在树林里面。他做榜样给我们看的,彻底放下欲望,心才清净,才平等,才大彻大悟,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诸佛如来他干哪一种事业?教书,所有的佛都教书。还有从事其他事业的;佛没有,佛就是一个穷教员,什么积蓄都没有。
  现在要学佛,真正学佛的人,我们要记住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过游牧生活,没有道场,为什么?心都在道上,他没有世间这些七情五欲,他都放下了,他没有忧虑。
  我们今天体力不如佛陀,佛陀在树下,不怕风吹、雨打、太阳晒,他不怕,真是金刚不坏身。我们今天,如果到树下去坐一晚上,第二天就到加护病房去了,不行!我们的业障重,身体不如佛陀。有办法,可以用个小蒙古包。小蒙古包很轻,一个人住,那就行了;心没有其他的念头了,日中一食还能做得到。
  所以,那个金碧辉煌的道场可以建,供佛的,讲经的时候可以在那边讲,晚上睡觉的时候应该住小茅蓬,饮食应该可以托钵。
  现在也可以不必托钵了。我在斯里兰卡看到,斯里兰卡那个方法好,他们的法师有很多住山洞,在山上挖个洞,住在山洞里,吃饭,每一天中午有人送饭给他,因为这个村子里头都晓得这里有个人在这修行,他们轮流。你譬如说有二十家,每一家、每一家轮流,一天一家,你把饭菜送给法师,他们也不出来,这个方法很好!我相信我们都可以做得到。
  你找个山,找个小地方修行。释迦牟尼佛最初,在鹿野苑度五比丘。如果我们有五个出家人住在一起,五比丘,五个小帐篷,很好!过这样的生活,万缘放下,一部经,一个法门,不要搞太多,“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海贤老和尚给我们示现的,现在修行最好的方法,他种地,那个土地是荒地,没有主人的,住在那个地方,开一片小地,种一点粮食、种一点蔬菜,也可以自己有时间劳动,活动筋骨,真的是好事情。一句佛号念到底,一直念到开悟,念到大彻大悟,他能做得到,我想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天下无难事,这他说的,只怕心不专。只要心专一,永远不动,永远不摇摆,他就成功了。
  五个人在一起,每个人学一部经,一个人讲,四个人听,一遍讲完了讲二遍,二遍讲完了讲三遍,三遍讲完讲四遍,永远讲下去,讲上一千遍,我相信没有一个不开悟。真正佛的道场,在这个时代又出现了。
  我们过去曾经讨论过,没做到,很可惜!在香港三十年前,东北有位洗尘法师,我们关系非常好,到香港来常常见面,我们就谈到这个问题。我说法师你资格老,你带头,你发起,我一定追随,说得很好,一回到香港就忘掉了。
  中国大陆地方大、人多,我提供这个建议、这个方法,确实是可以行得通的。找一块很幽静的,山里面人迹不到,离开村庄不太远,村庄同修真正发心来供养,我相信会有人发心来供养的。供养的同修,像我们现在这种方式,这是一个小社区,我们十几个念佛的同学,每个人这里买一栋房子,我们这十几个人,这有个僧团,五比丘,我们来供养这五个人,我们这些十几户人家轮流送供养。法师专心用功,不要出来托钵,我们送去,好!
  如果不用这个方法,佛法兴不起来,佛法将来会变质。变成什么?变成世间法,变成释迦牟尼佛一种学说,不能得定,不能开悟,不能证果,变质了。
  年轻同学只要真正发心,我相信一定得到祖宗保佑,三宝加持,行愿相符一定能得到结果。你有行有愿。
  末后这一句是四十八愿,愿愿都有,在此地就总说了。
  【解】末云:“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
  这是阿弥陀佛当时自己发的愿。我的愿兑现了,我就成佛;不能兑现,誓不成佛。他现在成佛了,说明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了,没有一愿是虚假的。极乐世界确实没有三恶道,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无论到他方国土去教化众生,他永远不会堕三恶道,本愿实现了。
  【解】故曰:“不取无上正觉。”以下各愿,简为“不取正觉”。就用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它所表的,“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后面简单就是不取正觉,这一句话,前两愿殊胜,离究竟苦。
  佛陀示现在世间教化众生,为什么?这个要知道。我们学佛,辛辛苦苦学佛为什么?为离一切苦,得究竟乐,为这个。那我们学佛苦有没有离开,乐有没有得到?这要问自己。
  人间什么苦?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五阴炽盛苦,生死轮回苦,有没有摆脱掉?
  究竟的乐,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没有烦恼,忧虑,法喜充满,有没有得到?
  往生极乐世界真有把握,乐!你要记住海贤法师得到了,一天到晚欢欢喜喜、法喜充满,他过的什么日子?为什么那么欢喜?看到每个人都好,什么事都好,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就是功夫,这就真实受用。这是我们要学的。
  所以我们有黄念祖老居士这么详细的注解,由看海贤老和尚在生活、在工作、在处事待人接物,做出榜样给我们看,这个福报多大!自古至今,有几个人能够遇到这桩事情?
  你看,有会集经的,有做注解的,又有人表演给我们看的,这一生要不成就,那叫冤枉!对这个世间迷惑、颠倒、留恋,苦!
  看清楚、看明白了,知道诸法实相,心地清净,只有一尊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放下了,什么都清除了,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清净、平等生智慧,怎么会不快乐?!对这个世间没有丝毫留恋,随时可以走,走,很快乐;留在这里也很快乐,这叫“得自在”。
-------------------------------------------------------------------------------------------------------
大山深处苦行僧住的房子
南无阿弥陀佛!
  这几年对深山的苦行僧很是羡慕,只是没有机会前往参学。2013年几乎就要踏上去终南山的路程,无奈不能脱身,故不能如愿。
  去年听一个老师父说起在河南省东南部的深山里,有四位住茅蓬的苦行僧,顿生去看看的念头,可师父却说,“深山里能修成,平地上也能修成”,感觉师父不让我去,就打消了去看看的念头。
  前段时间,驻马店的小曹师兄和一个年轻的出家师父,又说起深山里的那四位苦行僧,顿生必须去看的念头。老师父说,“别去了,爬山得五个多小时,累死了!”我说我不怕累,我们搞网站的,必须掌握这些真修行人的第一手资料。
  现在两位年轻人说,他们先去,从另一条山路比较近,但是山很陡峭,探好路线再带我去看看。我说好吧!
  小曹师兄几个人进去深山一次,他知道这四位苦行僧的基本情况。这四位苦行僧,有三位师父是修念佛的;有一位是从四川密宗道场来的,专持咒。
  这四位师父,进山最早的大概有十几年了,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出家师父(师父不让说出名字,也不让拍照),这个师父是胎里素,没上过学,不识字,出家后就在寺院干活、念佛,后来寺院不清净,就进山住茅蓬专念佛。有进山四、五年的;还有一位师父是去年进山的。
  据一位老师父说,这四位修苦行的师父当中,有两位师父功夫最厉害:五十岁左右的念佛的师父,和那位密宗师父。
  这四位师父各自有一个茅蓬(简陋的小房子),茅蓬与茅蓬之间相距一段距离,各自修各自的,同时相互照应;他们是一日一餐。主食及日用品由山外边的居士隔一段进山送一次,他们在山里可以种些蔬菜。
  去的人说给师父提供太阳能手电,方便他们照明。师父们不要这些东西,因为山里有打猎的,如果知道有太阳能手电,会让猎人生起盗心。他们自己每晚睡得早、起得早,就是打坐念佛、持咒,不需要手电等照明用具;白天就是自己念佛、持咒,也在一块绕佛。
  净空老法师在这一集讲的四、五个人在一起弄个小蒙古包学佛、学讲经,这是目前成就自己、复兴佛法最好的方法。有两位年轻人(一位出家、一位在家)已经在筹备这样做了,地址已经选好了。
苦行僧简陋的土坯房
  这两位年轻人大概三十五岁左右,一门深入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十几年了,有经教功底,现在就是需要专心静修、专心学经教了。他们希望有能吃苦、能持戒,且只听净空老法师一个老师讲经的人,能聚在一块共同静修、学讲经,人数不会超过十个人,最少四、五个人。静修期间的一切生活所需不用担心,会由居士提供。(邦著 )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空法师谈阴气重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